牵引作用

2025-02-01

牵引作用(共8篇)

牵引作用 篇1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与具体经营规划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也是企业发展规划落地实现的“指南针”与财务工作的“龙头”。为积极发挥预算管理的“牵引力”作用, 抓实抓细预算管理工作, 以企业价值增值为目标, 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全面预算管理正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整体框架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必须建立在经营业务运营系统上, 其源头一定是业务, 要以经营预算为基础, 由资金预算、投资预算为支撑。企业通过对业务计划的规划来确定企业各部室的工作计划, 来确定所需的资源。预算管理委员会需要通过“三上三下”的沟通和审核来完成对工作活动的效果及资源配置方案的评估, 达到资源在需要时可获得, 最后通过监管考核各预算的执行情况对企业的运营过程及时管理与控制。同时预算管理体系必须与员工的利益挂钩, 实现收益共享的管理体系。让员工体会到预算不是为单位做, 是为自己做, 这样的预算才是真正体现企业与员工共盈的预算体系。

二、全面预算的实施

预算管理体系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推行预算管理体系的实践过程中, 从管理层——中层——基层个人, 再从基层——中层——管理层, 不从宣传开始, 到建立预算框架结构为真正的起点, 到最后预算成为战略的牵引棒的整个过程, 使得预算体系深入人心, 一般需要三年的时间, 才能建立成一个良好的长效机制。

(一) 搭建预算管理架构, 从费用预算开始

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从人开始, 从人的思想观念转变开始。同时, 还必须考虑预算管理架构的搭建。

1. 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

为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管理需要一个权力机构, 一般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任预算管理委员会主任, 便于预算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对接。副主任由总经理和总会计师担任, 其他经营层担任委员。具体日常事务由预算办公室负责, 由财务部牵头, 其他部门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 从人员构成上保证各部门参与。

2. 建立明确的预算管理体系框架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 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应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预算管理体系需要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此外, 还要设置一系列统一的报表来固化成果, 让人清晰明确地知道如何做预算、如何执行预算, 并使其形成习惯, 便于管理。

3. 坚持以年度计划为框架, 以经营预算为基础

全面预算管理以战略为最终目标, 以年度计划作为阶段性目标来实现, 通过制定年度经营计划, 将战略目标和措施串联在一起, 落实到企业及所属各单位的年度工作当中, 确保战略规划与日常运营紧密衔接。全面预算管理只有建立在严谨细致的年度经营计划书基础之上, 预算才能真正做实、管用。

(二) 从有到细做预算, 绩效、预算两手抓

从无到有是预算管理体系实施的第一个阶段, 让企业每一个员工树立预算理念, 那么从有到细是为了体现预算的初步效果, 也是预算实施的真正开始, 首先要将年度预算分解到月度预算, 并将公司的各个单位部室划分成创利部门, 具体如下:

1. 建立月度预算

月度预算预测性强, 正确率高, 可以紧紧扣住年度预算, 按月度工作计划, 编制月度预算, 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行月度预算管理, 推行报销授权制, 做到谁花钱谁算账, 从而保证月度预算的准确性、有效性, 确保预算纠偏的及时性, 同时减少经营层处理日常事务的繁琐性;二是改变费用考核模式, 将创利作为首要任务, 即将利润、净现金流作为考核的首要指标, 取消年度预算的偏离考核, 真正做到费用与效益的合理配比。

2. 建立创利部门, 有利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公司结合“一三五”发展目标, 将企业各部室根据业务性质是否直接产生利润来分成创利部门, 将企业总部的职能部门集中归集为一个部室, 如将房屋租赁等其他业务零星业务的管理收入分配给总部的职能部门管理;将公司直接产生利润的各项目作为创利部门与总部各部室一起进行独立考核, 达到职责分明。

3. 将预算指标纳入绩效考核, 促进预算管理

这样有利于企业挖掘内在潜力, 寻找新的增长点, 促进企业稳步健康发展。通过预算考核指标, 可以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预算指标纳入绩效管理, 使预算管理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从而有效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切实将职工的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

4. 明晰编制流程, 提升预算编制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分为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资金预算等几大块, 由财务部牵头, 各部室配合, 真正实现各部室之间的协作。绘制企业全面预算的结构框架、流程, 使得全面预算编制、审核、分析更加清晰与合理, 使得全面预算与业务更加密切, 更加真实。严格控制预算调整, 维护预算的权威, 预算调整不论金额大小, 必须经部室负责人审核后, 经分管领导、总经理审批同意后, 最终由预算委员会讨论通过。

(三) 从细到准编制预算, 健全预算体系

预算实施的第三步是从细到准编制预算, 预算的好坏在于是否做实、做细、做精、做先。要做准预算, 必须要有良好的基础工作, 而前面的两步, 可以为第三步的到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操作如下:

1. 梳理预算编制项目, 建立合理的预算明细条目

分析近三年来日常发生的收支等项目, 进行梳理、归纳并分类, 根据企业的业务来源、所占比例来定其重要性, 最终来确定是否单列成一个项目。对每一项预算项目要进行周密的论证、分析, 使得预算编制更加合理、科学、正确。

2. 提高预算项目编制依据质量, 保证预算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月度预算以正确为首, 要求编制部门对费用、成本支出的依据要充分, 核算过程要细化, 重要费用支出要求询价记录, 正确反映部室预算的内容, 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和预算汇审的工作效率。某些费用的定额标准要优化, 依据业务的需要来修订标准, 其修正要剔除受不可控因素影响的历史数据, 结合企业投资情况、技术创新、生产熟练程度等进行确定, 并补充制定与人相关的一些费用定额, 如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及办公费等等。

3. 改变预算方法

不再以历史数据为依据做预算, 一切按照业务发生的实际情况来计算, 做到编制有依据, 编制要计算。使预算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避免以前年度的非正常的业务对预算编制的影响, 当然折旧除外。

4. 细化全面预算考核机制, 将预算与日常经营管理挂钩

企业从月度预算考核开始将预算与绩效挂钩, 将年度考核指标分解到月度, 月度预算考核以及时、准确为主要指标, 因为月度预算相对可控性、可预测性较强, 偏差率甚至可以减少到零。月度预算审核要严格, 要真正做到支出要必要, 收入要尽可能。按季度将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公布, 并对差异作出提示与督促。年度终了, 将预算执行的成果按比例进行奖励。将预算执行考核与员工的薪酬挂钩, 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要让预算由细到准, 需要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 更加深入细致地分析、查找以往实际支出中还存在的少数“散、乱、慢”, 使支出做到“统筹安排、科学有序、执行有力”, 实行动态管理, 做到适时更新, 滚动使用。

(四) 从准到先编制预算, 做好战略牵引

预算要先是指预算管理要成为战略预算, 不仅是对企业当年的预测, 也是对企业未来的预测。

1. 加强与业务相关的分析, 发挥企业预算的战略效应

我们要让预算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展开, 非战略活动不安排预算开支, 对于每个重大项目, 均进行作业成本分析, 控制并剔除非增值业务环节。将战略目标纳入全面预算管理, 实行资源的全方位平衡和有效配置。使全面预算管理的着眼点, 渐渐从控制向绩效提升方向跃进了。

2. 全面推行以现金预算为主的动态预算管理

现金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动态过程, 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 是确保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企业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过程。现金预算能够更好地监管资金流, 将预算中的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实现现金预算对业务的支持。现金预算也是一个监督过程, 可以更好地降低财务风险。

3. 建立强有力的分析和报告制度

预算分析内容包括收入、成本、利润以及经营现金流、应收账款、存货等六项主要指标的对比分析, 以及收入结构的分析。进一步加强针对预算的实际执行与操作阶段的管控, 最终实现年度预算经营目标。预算要按月分析, 按月报告, 小的单位也可以按月报告。

4. 新增投资预算, 细化投资预算

投资预算, 又叫资本预算。是指企业为了今后的发展, 获取更大的利润而作出的资本支出计划。投资部门根据企业的战略和对行业未来发展的预测来编制投资计划和方案, 经相关部门审核后, 报预算委员会审议通过。同时预算中应体现投资行为对经营指标的影响。

三、结论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战略为导向, 以战略目标为编制起点, 通过优化企业资源以及实行滚动、灵活的过程控制程序来保证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管理方法, 尽可能将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平稳过渡到管理会计, 将财务服务于战略, 促进企业的管理效益, 展示运用成果, 推进整个企业的发展。除了领导层的决心与正确领导, 还需要将预算的收益与员工共享。全面预算成为获取所需资源、平衡收益和风险、使经营层掌握运营节奏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在经营目标规划、过程控制、业绩评价等多方面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总之, 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预算要循序前进, 不可盲目快速推行, 要不停宣传、动员员工;第二预算不要走形式, 要做实预算, 注重实效, 让预算超越预算, 服务于战略, 促进企业的发展, 给员工带来切身的好处;第三要有合理的预算编制的组织架构, 分清哪些部室可以创造利润, 哪些是服务职能部门, 要按需要编制预算部室。财务部是牵头部门, 需要指导各部室做好预算。

参考文献

[1]张熙庭.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0.

[2]张长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龚巧莉.全面预算管理:案例与实务指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牵引作用 篇2

任职教育学科建设牵引作用为了贯彻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适应部队建设需求,实现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型发展,构建本学科专业领域特色鲜明的任职教育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加强教员和教材建设,推进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的衔接,推动特色任职教育建设快速发展,结合“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学科建设,本文对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进行了几点思考。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学科专业领域是潜艇武器装备技术与作战使用高度融合的军事工程学科专业领域。

一、认清任职教育中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学科建设是任职教育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没有高水平的学科专业,任职教育就会停留在低层次重复的技能训练上,势必影响到任职教育院校的长远发展,影响到服务部队使命任务的有效履行。通过任职教育转型和“2110”工程,教员队伍、教学内容、教学保障条件、教学组织实施和为部队服务等这些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任职教育学科专业平台,是搞好任职教育、提高教学实力、增强发展潜力的客观要求。

2.加强学科建设是适应海军潜射武器装备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深度介入和跟踪新装备研制工作,为上级机关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咨询服务;必须密切跟踪潜射武器装备的发展动态,超前筹划和开展教学能力建设,具备承担新装备的接装培训和改装培训能力;必须准确把握新装备保障需求,能够为部队装备保障建设提供训练手段和保障设备;必须密切跟踪国外潜射武器装备的先进设计理念、技术和方式,为我所用;必须深入研究国外潜射武器装备的保障问题,引领部队保障模式的改革。这些能力的形成必须要以前沿性、应用性学科知识作支撑,以深厚的特色专业理论积淀作基础。只有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形成具有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特色的潜射武器装备保障能力,才能适应海军潜射武器装备快速发展,为部队的长远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任职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的几点措施

1.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要瞄准海军发展战略和未来作战需要,紧扣潜射武器装备建设、装备保障和专业建设的发展需求,打破现有学科之间的壁垒,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催生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和重大创新的突破点,凝炼形成新的特色学科。要紧跟国外潜射武器装备保障发展的研究动向,积极开展装备保障前瞻性研究。

2.适时优化专业设置。专业要着眼海军潜射武器装备建设和保障发展需要,紧扣部队岗位发展变化,确保专业建设与部队岗位变化同步;要突破“传统规划任务”的束缚,积极开办现职干部培(轮)训班。

3.培养学科人才梯队。要立足于潜射武器装备保障发展与人才培养需要,以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为重点,加快学科专业团队的形成。要确立各学科专业带头人及其研究方向,明确学科专业带头人的职责权利,完善学科专业带头人遴选、培养和绩效考核机制,为学科专业带头人快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4.创新学术科研工作机制。制定本学科专业理论与应用研究计划,加大研究创新力度;适时组织开展装备保障领域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提高学科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部队装备一线去、应用到上级机关决策研究中、应用到装备保障人才培养上,提升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和使用效益,为任职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5.加强各教研室建设水平。加强教研室建设,拓展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和为部队服务领域,努力形成覆盖潜射武器装备保障各领域、具有支持与引领功能的学科专业研究组织体系。要实行研究型实验室学科带头人负责制,逐步实现每个学科专业带头人拥有相应研究型实验室,使学科带头人培养与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6.探索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模式。要在现有硕(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培养方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生长干部任职教育、现职干部任职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互衔接、相互认证,努力开办潜射武器装备保障工程硕士和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此牵引学科专业发展,推动教员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拓宽渠道,通过聘任、兼职等方式,探索与军内外院校、科研院所、部队联合培养装备保障应用型研究生的新模式。

7.定期组织开展学科专业评价。学科专业评价是对学科专业建设状况的全面诊断,是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学科专业评价机制,研究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模式及组织程序,定期组织开展学科专业评价。学科专业要以评价为契机,审视诊断本学科的建设状况,查找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整改建设;适时组织开展学科专业自评,邀请部队和兄弟院校专家参加学科专业评价,逐步走开自主评价、开放评价的路子。

三、总结

学科建设是院校发展的龙头,是任职教育建设和发展的支撑。我们应着眼海军新的战略发展机遇,以建立重点学科为契机,有效地推动任职教育教学实践的快速、深入地发展,使学科建设成果在任职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实现学科发展迅速,质量建设显著提高;任职教育实践深入开展,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与部队训练接轨,服务部队能力显著增强三大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勇志.任职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D].2008年海军院校教学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08.227-229.

[2]李雅瑞.谈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数学学科的建设发展[J].科技信息,2009,(28):25-26.

牵引作用 篇3

1.1 液压抗磨油严重污染, 有的观点认为, 采煤机时牵时不牵, 是因为液压转动部液压抗磨油严重污染, 油中机械杂质超标引起的。

理由是:机械杂质可能卡在补油单向阀、梭形阀的阀的阀芯和阀座之间。当卡的机械杂质轻小时, 采煤机牵引无力;当卡的机械杂质较大量, 采煤机不牵引;当卡的机械杂质被油冲掉时, 采煤机又正常牵引;当杂质再次卡在补油单向阀、梭形阀的阀芯和阀座之间, 采煤机又出现牵引无力或不牵引的故障现象。

上述观点经不起仔细推敲, 理由如下:a.采煤机液压传动部没有粗滤器和精滤器, 较大的机械杂质根本不可能进入到阀组中, 也就不可能卡住单向阀和梭形阀并且凡是经过粗滤器和精滤器过滤后的抗磨油, 其所含的机械杂质微粒应能顺利通过梭形阀的间隙, 也不可能使采煤机牵引无力。b.在实践中也没有发现正在使用中的采煤机不牵引或牵引无力, 是由于机械杂质卡住阀组造成的。如果说要出现较大的机械杂质进入阀组的话, 那只有一种情况, 就是把粗滤器同时甩掉不用。c.采煤机时牵引时不牵引, 是由于液压传动部的液压抗磨油严重污染造成的, 这是正确的。采煤机时牵引时不牵引的真正原因:液压抗磨油严重污染变质后, 杂质浓度高, 粘稠性大, 使粗滤器和精滤器严重堵塞, 从而使补油泵补入主回路的油量大大减少。当采煤机不牵引时, 背压正常;当采煤机牵引速度慢时, 主回路的漏损量大于补油泵补入主回路的油量, 背压开始下降, 当采煤机牵引速度较快时, 背压速度下降, 当降至失压阀的调定压力时, 失压阀复位, 采煤机强迫停机。当再次开机时, 仍然慢速牵引, 一旦牵引过快, 就再次停机, 形成一牵一停现象。这种情况在实践中比较常见。

1.2 补油泵损坏, 一旦补油损坏, 一般都认为采煤机不会有背压或者背压很低, 采煤机就不牵引了, 其实则不然。

补油泵大多是齿轮泵, 由于内部密封质量、补油泵制造工艺及使用工况不同, 会形成不同的损坏情况, 如局部区域磨损过大、轴承磨损及隔离密封间断失效等, 并且这种损伤程度不是特别严重。当出现这种情况后, 采煤机就可能出现时牵时不牵的故障现象。例如:辽源煤机厂装配分厂采煤机实验时, 有时候不牵引。通过仔细观察, 发现采煤机不牵引时, 背压表指针摆动较大, 压力不稳定。当截煤试机时, 试3~5次出现一次自动停机, 停机时背压速度下降到零。通过对液压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除发现补油泵发热外, 没有发现其他问题, 更补油泵后采煤机正常。

1.3 失压阀调定压力不当, 图1为MG150/375-W型采煤机的液压系统图, 采煤机失压阀的调定压力正常为1.

5MPa, 背压为2 MPa。开机后背压正常, 低压控制油克服弹簧力推动失压阀, 使其处于工作位置, 一是把采煤机的推动油缸两腔断开, 二是把低压控制油送入伺服阀, 当操作牵引调速把手时, 低压控制油经过伺服阀进入推动油缸, 主油泵工作, 采煤机牵引。如果失压阀的调定压力大于背压阀的调定压力, 失压阀打不开, 采煤机就不会牵引;如果失压阀的调定压力接近 (略小于) 背压阀的调定压力时, 就会出现失压阀时打开时打不开的现象, 采煤机就会出现时牵引时不牵引现象。例如:形式这种故障的原因:a.维修人员没有把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失压阀的结构和功能搞懂;b.采煤机液压系统的背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不是特别稳定, 有一个波动范围。当失压阀的调定压力略小于背压时, 采煤机就会出现时牵时不牵的现象。但这种情况在实践中不多见。

1.4 液压传动部油位低。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煤层倾角较大的综采工作面, 特别是做工作面。因为做工作面, 采煤机液压传动部的粗滤器在油箱中的上方, 一旦油位低, 粗略器就可能淹没不住, 补油泵吸空, 采煤机不牵引。如果粗滤器刚刚淹没, 当采煤机行走在综采工作面坡度下的地段, 能正常牵引截煤。当采煤机行走综采工作面坡度大的地段时, 粗滤器就暴露出来而吸空, 采煤机就不牵引。从表面现象看, 也是时牵引时不牵引的故障现象。这种情况在实践中比较常见。

2 故障的判断及处理

要处理故障, 首先要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并准确定性, 然后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2.1 液压抗磨油的严重污染的判断及处理方法。

a.首先试机观察, 如果采煤机不牵引时, 背压开始下降, 采煤机快速牵引时, 背压迅速下降, 采煤机强迫停机。这说明有两中可能的故障原因:一是系统漏损大, 二是液压油严重污染变质。b.打不开液压箱大盖, 检查系统漏损量和油质的好坏。如果系统漏损不大, 液压油发黑发臭或者乳化, 那就可以断定故障原因是液压抗磨油严重污染引起的。c.放掉费油, 清洗净油池, 并换掉精滤器和粗滤器芯, 倒入新油。d.盖上有机玻璃, 试机, 如果正常则清净盖板和油箱的密封面, 按好密封条, 盖好上盖即可。

2.2 补油泵损坏:

a.首先试机观察, 如果发现采煤机不牵引时, 背压表指针摆动较大, 压力不稳定。当截煤试机时, 试3~5次出现一次自动停机, 停机时背压迅速下降为零。这说明背压不稳定, 补油系统有问题。b.检查两个马达的漏损量。c.如果两个马达的漏损量不大打开液压箱上盖, 检查油管接头是否漏损, 并检查主泵的漏损量, 以及主泵、补油泵的发热情况和油质的好坏。d.如果主泵漏损不大, 管路接头也无漏损, 油质没有污染, 就可以判断是补油泵的故障, 更换补油泵即可。

2.3 失压阀调定不当:

a.首先试机观察, 发现采煤机牵引时, 背压表、高压表读数正常, 压力稳定, 没有故障现象, 不要停机。b.打开液压箱上盖, 观察伺服阀上面两个节流孔是否往外冒油, 如果无油液冒出, 则拆开失压阀大伺服阀之间的那根细小油管, 如果没有油量或者油量极少, 就可以判断是失压阀调定压力不当。c.开机把背压阀的压力调为略大于2MPa再调整失压阀的压力, 松动失压阀的调整螺丝, 带失压阀到伺服阀之间的那根细小油管有力喷出压力油时, 锁紧背帽。d.重新把背压阀的压力调回大于2MPa盖好上盖, 试机即可。

2.4 液压传动部油位低:

如果是近水平综采工作面, 油液以淹没阀组为宜;如果是煤层倾角较大的综采工作面, 油液要淹没粗滤器, 并留有足够的液面高度, 保证采煤机在行走到坡度的地方, 油液仍能淹没粗滤器, 而不致吸空。发现油位不符合上述标准, 添新油至标准油位, 然后试机, 如果采煤机工作正常, 则说明是油位低而无其它故障。

摘要:液压牵引采煤机以技术成熟、操作简单、维修成本低等优点, 在市场仍然占据50%以上的份额。液压牵引采煤机在矿井产生过程中容易出现时牵时不牵的疑难故障, 原因查找困难, 处理时间长。对此种疑难牵引故障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牵引作用 篇4

可靠性模型是指为预计或估算产品的可靠性所建立的可靠性框图和数学模型, 它是从可靠性角度表示系统各单元、元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概念”模型。所谓可靠性框图是将系统各单元之间的可靠性逻辑关系用框图来表示的一种模型, 而可靠性数学模型是对可靠性框图表示的逻辑关系的数学描述。建立系统可靠性模型的目的是用于定量分配、估算和评估产品的可靠性。

1采煤机牵引部的结构框图和可靠性框图

采煤机的牵引部是采煤机的重要组成部件, 它不但负担采煤机工作时的移动和非工作时的调动, 而且牵引速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工作机构的效率和质量, 并对整机的生产能力和工作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每台采煤机装有两组牵引传动箱, 每组牵引传动箱又都由减速箱和行走箱两部分组成。减速箱的主要功能是减速, 将电动机或液压马达的高转速变为低转速后传给行走箱。减速箱由一级直齿轮和双级行星机构组成, 主要由轴齿轮、惰轮轴、内花键、太阳轮、内齿圈、行星轮组件、行星架等组成。行走箱则是最终驱动齿轮与固定在输送机上的销排啮合, 从而驱动整台采煤机行走。行走箱主要由箱体、滑靴、齿轮轨、驱动轮、惰轮、传动轴、轴承以及其他一些零部件组成。滑靴在销排上起导向作用, 且保证齿轮与销排正常啮合。

系统的结构框图表示组成系统的部件 (分系统) 之间的物理关系和工作关系;而系统的可靠性框图描述了系统的功能和组成系统的部件 (分系统) 之间的可靠性功能关系。系统的结构框图是绘制可靠性框图的依据之一, 可靠性框图则为计算系统的可靠度提供数学模型。

牵引部的结构框图表示了组成该机构的部件之间的物理关系和工作关系, 见图1。

牵引部的可靠性框图描述了该机构的功能和组成机构的部件之间的可靠性功能关系, 见图2。

2可靠性数学模型的建立

由牵引机构的可靠性框图可以看出, 其是由3个单元组成的串联系统, 当其中的所有单元都正常工作时, 系统才能正常工作。换句话说, 当组成该系统的任意单元失效时, 就引起牵引部工作失效。

设U表示该系统正常工作的事件, Ui表示第i个单元正常工作的事件。由于在串联系统中是只有当所有单元都正常工作时, 系统才能正常工作, 因而有U事件发生等于U1、U2、U3事件同时发生。即:

根据概率计算的基本法则, 就可得到系统可靠度的表达式为:

式中: Rs——系统S的可靠度;

P (U) ——系统S正常工作的概率。

因为系统中各单元是相互独立的, 所以:

即有:

这就是常用的可靠性乘积法则:串联系统的可靠度等于各独立单元的可靠度的乘积。

假定组成采煤机牵引部的各单元的寿命分布服从指数分布, 即:

其中:λi为第i个分量的失效率。于是, 系统的可靠度为:

其中:λs为系统的失效率, undefined, 即系统的失效率等于各单元失效率的代数和。

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 为θs:

系统的不可靠度Fs为:

当λst<0.1时, e-λst≈1-λst (误差<0.005) , 所以:

式 (9) 表示串联系统的不可靠度在指数分布时近似地等于各单元的不可靠度之和。

3实例分析

以国产MG300/720-AWD型采煤机和引进的美国久益6LS-5型采煤机为例, 对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故障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故障数据统计分别见表1、表2。

这里, 工作面采用3个采煤班分别工作6 h、1个维修班工作6 h的作业方式, 一年工作330天。

表3列出了两种采煤机各部分的故障时间占总故障时间的比例。

%

经过计算得到两种采煤机牵引部的可靠性指标, 见表4。

4结论

通过对采煤机牵引部的分析, 建立了牵引部的结构框图、可靠性框图以及数学模型, 给出了其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方法。在对比了MG300/720-AWD型采煤机和6LS-5型采煤机在实际生产中的故障情况后, 计算出了其各自的可靠性指标。

(1) 在牵引部的各组成部件中, 行走箱的故障时间占总故障时间的比例最高。

(2) 在工作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MG300/720-AWD型采煤机的故障次数远高于6LS-5型采煤机,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和可靠度也低于6LS-5型采煤机。

摘要:将可靠性理论应用于采煤机的牵引部, 探讨其可靠性模型的建立方法, 建立采煤机牵引部的结构框图和可靠性框图, 并对建立的可靠性模型给出其数学表示方法及其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采煤机,牵引部,可靠性,建模

参考文献

[1]王少萍.工程可靠性[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0.

[2]高社生, 张玲霞.可靠性理论与工程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

牵引作用 篇5

近2年, 随着朔黄铁路运量需求不断增加, 朔黄铁路15个牵引变电所中多数牵引变压器出现过负荷现象, 其中以龙宫、滴流蹬、肃宁北等牵引变电所过负荷情况较为频繁。以龙宫牵引变电所为例, 2011年1—8月, 龙宫牵引变电所出现过负荷达854次。由此可以看出, 以龙宫牵引变电所为代表的朔黄铁路部分牵引变压器出现的过负荷情况比较突出。为掌握龙宫牵引变电所牵引负荷具体情况, 朔黄铁路公司与西南交通大学联合对龙宫牵引变电所进行了测试。测试主要目的是掌握朔黄铁路龙宫牵引变电所牵引负荷情况, 以便分析过负荷和牵引变压器寿命损失关系。

1 龙宫牵引变电所概况

龙宫牵引变电所牵引变压器为V/x接线型式, 牵引变电所采用的是2×27.5 k V的复线AT供电方式。龙宫牵引变电所供电方案示意图见图1。

龙宫牵引变电所神池南方向供电臂长24.2 km, 原平南方向供电臂长23.2 km。龙宫牵引变电所牵引变压器安装容量为2× (16+15.5) MVA。

由于运量增长, 龙宫牵引变电所多次出现过负荷情况。通过向变电所值班人员了解, 龙宫牵引变电所过负荷持续时间一般在20~60 s, 多次出现10 min以上持续过负荷。此种情况说明龙宫牵引变电所牵引负荷已经有了很大增长。

下面对龙宫牵引变电所牵引负荷进行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计算牵引变压器油的温升及绕组最热点, 得到绕组最热点的温升曲线, 从而对牵引变压器寿命损失进行计算, 最后对牵引变压器的容易利用以及寿命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2 牵引变压器温升和寿命损失计算方法

2.1 牵引负荷特点

牵引变压器是电气化铁路保持良好性能的重要保障, 对电气化铁路运行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 牵引变电器的经济性直接决定电气化铁路的经济性。电气化铁路主要负载是电力机车。由于运行中各种工况、线路、气候、司机操作等因素影响, 使牵引负荷波动剧烈, 主要特点有: (1) 基波电流波动幅度大且具有随机性, 牵引负荷经常突然增高或降低; (2) 牵引变压器过载系数大, 通过大量测试与统计可以发现变压器平均负荷率并不高, 但对短时过载能力要求很高; (3) 周期性明显, 一般以24 h为1个周期。牵引变压器是否具有高过载能力由电气化铁路负荷的波动性决定, 高过载能力有利于牵引变压器容量的利用与节省, 可以提高容量利用率, 延长使用寿命。

目前对电力变压器的温升和寿命损失已有广泛的研究。文献[1]基于非线性变压器模型的构建, 计算其动态温升, 但空载实验与短路实验结果显示负荷情况相比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 并且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计算算法中所用的对流换热系数。若要准确预测变压器寿命, 则需要检测变压器绝缘, 但针对变压器绝缘的有效在线检测手段较为缺乏[2]。文献[3]中提及的寿命评估方法是针对牵引变压器的, 但不适用于大容量, 只适用于中小容量。文献[4]和文献[5]基于变压器模型的构建, 从而针对变压器油的温升进行计算, 并较少地考虑绕组最热点温升。由上可知, 并未全面、综合地针对牵引变压器温升、寿命进行计算和研究。

2.2 变压器温升计算模型构建

变压器中铁心和绕组的损耗构成变压器的主要热源, 铁心和绕组的损耗转变成热能, 传递到铁心和绕组的表面, 在表面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给油, 进而再传递至油箱壁, 最后以辐射、与空气对流方式散发热量。

国标GB/T 15164—1994中有关变压器的温升极限条件规定是:在环境温度为20℃时, 变压器以额定负荷长期运行, 与此相关的变压器绕组的最热点温度约98℃[6]。若变压器以非额定负荷长期运行, 则变压器油和绕组的温升计算可通过实际负荷与额定负荷之比为K=S/Sn的假设前提得到。

由于存在发热时间常数, 对于变压器油或绕组同样如此, 在负荷不稳定、波动的情况下, 变压器油或绕组的温升会不断变化。在暂时状态下变压器的发热可近似地认为是均匀导体的发热。任意时刻t变压器的温升计算如下:

式中:τ为变压器绕组或油对空气的温升;

τs为变压器绕组或油对空气起始温升;

τw为任意负荷下的稳定温升;

T为油或绕组的发热时间常数。

负荷曲线在实际运行中不是单段式的。由于各段持续时间较短, 每段温升都达不到稳定值。因此, 采用如下改进计算式进行计算[7]:

式中:Ai=eti/T;ti为从计算段开始的各段时间;i为段序号;n为段数。

x段终了时的温升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符号含义与式 (2) 相同, 计算可从任何一段开始, 若知道各段终了时的温升, 则可用式 (1) 计算任意时刻的温升。

2.3 变压器寿命损失计算方法

利用蒙特辛格关系式可获得由温度和时间引起的变压器绝缘寿命损失为e-pθ, 其中ρ为常数, θ表示温度 (℃) 。定义相对寿命损失率为绕组最热点温度为θc (任意负荷条件下) 时与在温度为θcr (额定负荷条件下) 时的正常寿命损失之比:

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取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为98℃。该温度符合于变压器以额定容量、在环境温度为20℃的情况下运行, 热点温升为78℃。使用式 (4) 及θcr=98℃, 通过取以10为底的对数, 得到公式 (5) 。

V=相对寿命损失率=10 (θc-98) /19.93。不同温度下相对寿命损失率见表1。

由表1可知, 环境温度低于80℃时, 牵引变压器寿命损失小于0.13, 可忽略不计。同时当牵引变压器在过负荷情况下运行, 且每日寿命损失相当于环境温度为98℃时运行的正常日寿命损失, 温度与每日允许持续时间数的关系见表2。

4 计算结果及分析

4.1 计算结果

由于龙宫牵引变压器接线为V/x接线 (见图2) , 因此测试中获得的T1电流、F1电流、T2电流和F2电流分别为变压器T1-N绕组、F1-N绕组、T2-N绕组和F1-N绕组电流, 再分别与对应的电压相乘就得到牵引变压器T1-N绕组、F1-N绕组、T2-N绕组、F2-N绕组的牵引负荷。牵引变压器高压侧AB绕组负荷为相应的T1-N绕组与F1-N绕组负荷之和, 牵引变压器高压侧BC绕组负荷为相应的T2-N绕组与F2-N绕组负荷之和。对于龙宫牵引变电所牵引变压器, T1-N绕组和F1-N绕组为神池南方向供电臂供电, T2-N绕组和F2-N绕组为原平南方向供电臂供电。牵引变压器各绕组额定容量见表3。

由于龙宫牵引变电所牵引变压器共有6个绕组 (高压侧2个绕组, 牵引侧4个绕组) , 任何时刻每个绕组流过的牵引负荷电流可能是不同的, 引起的温升也可能是不同的。牵引变压器6个绕组负荷过程存在一定对应关系:高压侧AB绕组与牵引侧T1-N绕组与F1-N绕组对应, 高压侧BC绕组与牵引侧T2-N绕组与F2-N绕组对应。

龙宫牵引变电所24 h负荷过程数据见图3所示。图3 (a) 、 (b) 、 (c) 分别为神池南方向牵引变压器高压侧绕组、牵引侧T1-N绕组和F1-N绕组负荷曲线, (d) 、 (e) 、 (f) 分别为原平南方向牵引变压器高压侧绕组、牵引侧T2-N绕组和F2-N绕组负荷曲线。

由变压器温升计算模型可知, 若变压器在非额定负荷条件下运行, 则变压器温升计算中使用的负荷为相对负荷, 即实际负荷与额定负荷之比。由于龙宫牵引变压器共有6个绕组, 每个绕组额定容量不同, 故计算温升曲线可选取相对负荷最大的绕组进行计算。对比图3中各个绕组负荷曲线, 初步选取神池南方向高压侧AB绕组和低压侧F1-N绕组进行温升计算。神池南方向高压侧AB绕组和低压侧F1-N绕组相对负荷曲线见图4。

MVA

由图4可以看出, 龙宫牵引变电所神池南方向牵引变压器高压侧绕组最大过负荷倍数为1.3, 而低压侧F1-N绕组最大过负荷倍数为1.96。

对应的神池南方向高压侧绕组和牵引侧F1-N绕组温度曲线见图5。图5中2条曲线分别为绕组热点温度曲线和顶层油温度曲线。

根据变压器寿命损失计算公式, 若以变压器高压侧绕组热点温度计算, 变压器相对寿命损失率为0.025, 寿命损失为0.61 h;若以变压器牵引侧F1-N绕组热点温度计算, 变压器相对寿命损失率为2.85, 寿命损失为68.31 h。而实际中牵引变压器运行了24 h。

从计算结果看出, 按照牵引变压器高压侧绕组热点温升和低压侧F1-N绕组热点温升计算得到的牵引变压器寿命损失相差很大, 说明实际负荷过程下牵引变压器高压侧绕组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是应该注意, 虽然牵引变压器的高压侧绕组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但是牵引变压器的低压侧F1-N绕组已经存在过载现象, 引起绕组温度过高, 最高温度为141.5℃。这会限制牵引变压器寿命损失利用率的提高, 并从温升与寿命损失两方面体现牵引负荷波动剧烈的特点。

4.2 分析和建议

由于存在牵引变压器温升与寿命损失未能较好匹配的情况, 解决办法之一是通过运用特种绝缘材料以达到牵引变压器温升限制提高的效果, 解决办法之二是通过牵引变压器的充分有效利用, 达到绕组最高温升限制的放宽作用。这2种方法都可以提高牵引变压器温升限值和寿命损失的匹配程度。但是第2种方法对绕组最高温升限值的放宽可能导致牵引变压器绝缘老化速度增快, 引起牵引变压器寿命损失急剧增大, 所以对于绕组最高温升限值进行合理放宽, 控制放宽的合理程度。

另外, 牵引变压器容量利用率还受到接线方式和绕组容量配置的影响。龙宫牵引变电所采用V/x接线牵引变压器, T-N绕组容量为15 MVA, 而F-N绕组容量约5 MVA, 供电方式采用法国AT方式。该供电方式受列车运行位置影响, 当列车越靠近牵引变电所时, 实际上越接近为由牵引变电所中点抽头与接触网之间形成的27.5 k V直接供电方式。这样, 与日本55 k V供电方式相比, 省却了1套AT (设备容量) 而损失了牵引网的供电能力。一个供电臂中的AT段越少, 供电能力损失越显著[8]。由图3可以看出, 龙宫牵引变电所牵引变压器牵引侧F-N绕组相对负荷比T-N绕组和高压侧绕组高, 说明牵引变压器绕组容量配置与供电方式和牵引负荷之间配合不佳, 导致了F-N绕组温度高于其他绕组, 成为制约牵引变压器寿命损失的主要因素。

建议可对牵引变压器各绕组容量进行调整, 使各绕组牵引负荷过程和温升均比较接近, 使牵引变压器容量和寿命损失均得到充分利用。

5 结论

基于牵引变压器温升和寿命损失计算的模型, 在实际牵引负荷过程中针对朔黄铁路龙宫牵引变电所牵引变压器的温升情况和寿命损失进行计算, 分析了牵引变压器温升和寿命损失的几个影响因素, 并对如何提高牵引变压器的容量利用率提出了建议。主要结论有:

(1) 牵引变压器中各绕组存在电流分配不均的情况, 因此同一时刻各绕组的温升情况不同。

(2) 采用特种绝缘材料以对牵引变压器的温升限值进行提高, 从而提高牵引变压器过负荷能力。

(3) 综合考虑牵引负荷过程特点、供电方式等影响因素, 调整牵引变压器各绕组容量, 使各绕组牵引负荷过程和温升均比较接近, 充分利用牵引变压器容量和寿命损失。

参考文献

[1]刘国海, 范建中.变压器动态温升的模拟计算[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 1995 (1)

[2]邓华.电力变压器寿命预测[J].云南电力技术, 1998 (3)

[3]郭永基.中小容量电力变压器寿命评估的新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1 (10)

[4]汤焱, 刘成远, 郝忠言, 等.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升的计算与实验研究[J].变压器, 2001 (2)

[5]曹惠玲, 俞颐秦, 吕灿仁.浸润式自冷变压器油的体积流量及温升计算[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1998 (4)

[6]GB/T15164—1994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S].北京: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5

[7]徐树铨.电力变压器运行[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3

牵引作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就诊患者86例, 其中男39例, 女47例;年龄38~72岁, 病程0.5~12年, 将其随机分为,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通过患者的自我描述结合X线、CT检查确诊为颈椎病, 排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重度骨质疏松患者、患有风湿、类风湿、结核及精神病等疾病者及妊娠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

1.2.1 牵引复位

让病人直接仰卧躺在治疗床上, 不用枕头或采用很低的枕头。 (1) 医生使用双大拇指按压双侧肩穴、太阳穴; (2) 用一手扶于健侧头部斜转向对侧, 另一手于颈部施按; (3) 将手掌部放于肩关节处双手分别伸展颈部肌肉做患侧治疗; (4) 一手托住病人枕部, 另一手扶于下颌将患者头稍向上仰或背屈, 同时双手用适当力牵拉旋转适当角度2~3次。1次/d, 30min/次, 5次/周, 10次为一个疗程。

1.2.2 中药

续断、杜仲、骨碎补、三七、血竭、琥珀、桃仁、泽兰、苏木、红花、土鳖虫、马钱子、重楼等药物共150g, 蒸热至50℃左右, 外敷颈部患侧周围, 1次/d, 30min/次, 7次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间隔2天, 再行下一疗程, 共4个疗程。

1.2.3 推拿手法

(1) 患者坐位, 医生在患者后面用双手在颈椎两侧行按揉、推法放松颈肩部软组织; (2) 依次点揉风池、风府、天柱、天鼎、大椎、阿是穴等穴位; (3) 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处并寻找阳性反应物做弹拨; (4) 作颈肩部拔伸法, 反复2~3次; (5) 用拇、食、中指捏拿颈部两侧肌肉, 提拿肩井, 点按天宗、曲池、列缺等, 并弹拨桡尺神经。1次/d, 30min/次, 5次/周, 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组3种方法一起使用, 对照组只进行牵引治疗, 一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疼痛消失, 无运动功能障碍, 能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显效:疼痛消失, 能做轻工作;有效:症状虽有所改善, 但仍有疼痛, 不能工作;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变, 不能工作。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 临床疗效按照判定标准具体数据如下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5) 。

(n)

3 讨论

正常颈椎的稳定包括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内源性稳定即椎体、附件、椎间盘及相连的韧带结构, 为静力平衡;外源性稳定即附着于颈椎的肌肉的调节和控制, 为动力平衡[3,4]。现代医学认为, 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退化等病理改变导致颈椎病, 由于刺激和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各种临床, 如头、颈、肩、臂等处疼痛、颈部僵硬、麻木、头晕、耳鸣等。病因多为外感风寒、外伤、长期伏案、高枕等职业因素。

颈椎病多见于中医“眩晕”、“痹证”、“痉证”、“痿证”、“头痛”、“项强”、“颈筋急”、“颈肩痛”等。中医认为颈椎病的病因为: (1) 颈肩部外露, 风寒湿邪侵袭颈部肌肉, 使筋脉气血凝滞, 经络闭阻不畅; (2) 素体虚弱, 年老体衰, 肝气亏损, 筋骨失健, 筋弛骨痿; (3) 风痰上扰, 痰浊中阻, 浊阴不降致气机不利; (4) 颈部肌肉急慢性损伤, 而导致颈筋气血凝滞不行, 气机受阻, 不通则痛。

牵引是采用改变曲度、符合生理曲度的应力作用, 通过解除颈部肌肉痉挛, 使椎间隙增宽, 扭曲的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张而治疗此病。手法牵拉复位消除了部分临床症状[5],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力度适宜的松解手法操作, 解除或缓解颈椎周围软组织的紧张、痉挛, 使血管扩张, 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加速代谢产物的排泄过程, 促进炎症与水肿的吸收, 减轻神经血管局部的不良刺激。早在公元2世纪, 我国医学典籍《内经·素问》中就有记载中医内病外治法。中医外治法结合经络腧穴, 有其独到之处[6]。外用药的优点包括[7]:口服给药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患处, 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 且减轻了胃肠道的副作用[8], 疗效得到提高;口服给药可产生血药浓度峰谷波动性, 而外用药能维持恒定的血液浓度或药理效应, 疗效得到增强;外用药能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提高疗效, 减少给药次数, 方便给药。由于使用外用药提供了可预定的作用时间, 因而减少了用药次数, 使患者用药依从性加强;另外由于外用药比较方便, 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中药热敷可以消炎止痛, 主要作用机理为扩张局部血管, 改善微循环, 调节免疫及清除自由基, 使局部致痛物质减少, 消除病变组织对神经、血管的不良刺激[9]。热敷可以解除颈部肌肉痉挛, 减轻神经根充血水肿及降低椎间盘压力, 改善脊髓血供和脑脊液循环, 调整并改善脊椎内外环境, 使之趋于平衡。

本文治疗此病所用的中药, 具有补肝益肾、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舒筋通络、散结消肿、通利关节的作用。 (1) 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续断、杜仲、骨碎补; (2)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三七、血竭、琥珀、桃仁、泽兰、苏木、红花、土鳖虫; (3) 通络止痛、散结消肿:马钱子; (4) 消肿止痛:重楼;其中 (1) 为主药, (2) (3) (4) 为佐药。诸药合用, 效果显著。颈椎病也可以使用西药治疗, 如西药葆胶囊、西比灵等, 但中药制剂与西药相比, 具有毒副作用小、适宜长期使用、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

推拿手法, 能使局部粘连的肌肉和韧带松解而疏通经络, 局部取穴组方可解除颈肩肌肉痉挛, 促进软组织损伤修复[10,11]。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单纯牵引治疗不足以治疗此病, 中药外敷加推拿手法同时治疗此病, 能取得良好效果, 治愈率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治加牵引推拿治疗颈椎病与单纯牵引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86例颈椎病的患者, 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 治疗组牵引治疗的同时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治疗, 对照组只进行牵引治疗。结果:一个疗程后,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 二者比较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药外敷配合适当推拿治疗颈椎病比单纯牵引疗效更优, 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药外敷,牵引,推拿,颈椎病

参考文献

[1]龚星军, 应晓健, 马文央, 等.牵引结合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 2005, 17 (5) :39-40.

[2]郝延科, 黄向业, 王晓英, 等.葛根二藤汤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 2009, 21 (9) :26-27.

[3]ODOM G, FINNEY W, WOODHALL B.Cervical disc lesions[J].JAMA, 1958, 166 (1) :23-28.

[4]姜淑云, 房敏, 左亚忠, 等.颈部肌群与颈椎病[J].颈腰痛杂志, 2006, 27 (3) :235-238.

[5]万勇, 涂昭昊, 陈启明, 等.定点引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国康复, 2004, 19 (6) :358-358.

[6]司国民, 李云, 李咸营, 等.中医外治法与透皮给药系统[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6, 28 (3) :468.

[7]杜月莲, 高萧枫.国外经皮给药技术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 2003, 32 (5) :495-496.

[8]刘浩.中药内服外治结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11, 38 (9) :1804.

[9]吴成举, 刘海英, 谢鑫.推拿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08, 17 (5) :624-625.

[10]卜彦青.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2004, 24 (2) :98.

牵引作用 篇7

关键词:直流,交流,牵引系统

1 概述

目前, 广州地铁线网的发展速度进入快车道, 为满足不同需求而开通的线路也日益增多, 现有的线路包括广佛线、一号~五号线, 三号线北延段、八号线、APM线等等, 其中APM线的线路最短, 仅有3.96公里。APM线功能需求定位为广州中轴线旅游观光线路, 途经广州塔、海心沙、大剧院、花城广场、中信广场等标志性景点。其最为特殊的是列车供电采用AC600V的交流牵引供电系统, 这是广州地铁历史上第一条采用交流牵引供电的线路。在国内的其他地铁城市中, 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的出现也仅限于北京机场内采用的无人驾驶列车线路, 一般地铁列车供电均采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本文将针对广州地铁采用的两种牵引供电方式进行分析比较, 明确两者对于地铁列车供电存在的意义。

2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2.1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组成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在中国地铁行业应用比较普遍, 一般直流电压等级为DC1500V, 有个别城市如北京地铁线路采用DC750V。直流牵引供电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 其系统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中压馈线开关、牵引变压器、整流柜、直流进线开关、直流馈线开关和牵引网组成。牵引网主要由直流馈线开关馈出电缆、上网刀闸、接触网/接触轨、牵引轨、均流电缆、回流电缆、负极柜等组成。牵引变压器和整流装置整体称为整流机组, 整流机组将中压交流 (一般为33KV或35KV) 通过降压整流变成直流1500V电源, 通过直流进线开关供给直流母排, 再从母排通过馈线开关和上网刀闸将直流电送至接触网/接触轨供列车使用。列车通过受电弓或集电靴取电, 电流经牵引电机流出后通过轮对接到牵引轨上, 经回流电缆引至回流箱, 然后通过电缆接到负母线, 再经负极柜流回到整流柜的负极, 完成回流。

广州地铁典型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主接线图如图1所示:

2.2 直流系统保护设置

在直流系统中, 保护的设置对于系统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直流牵引系统保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整流机组保护:牵引变压器电流速断保护、过电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过负荷保护、温度保护、整流器二极管保护、整流器交、直流侧过电压保护。2) 直流进线开关:大电流脱扣保护 (断路器本体保护) 、逆流保护。3) 直流馈线开关:大电流脱扣保护 (断路器本体保护) 、电流速断、定时限过电流、di/dt+△I保护、接触网热过负荷保护、双边联跳保护。

2.3 直流牵引系统的优缺点

采用牵引直流系统的优点在于可以稳定提供列车牵引电源, 受电压波动影响小, 对于高密度列车运作提供比较有力的动力保障, 此外直流系统在远距离供电方面电压降比较小, 可以适当增加相邻牵引所的距离, 减少初始投资。不足之处在于直流系统的设备投资比较大, 对设备安装的空间和维护要求要高一些, 保护设置比较复杂。

3 交流牵引供电系统

3.1 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组成

以APM线为例, 交流牵引供电系统采用的电压制式为AC600V, 系统主要由10KV馈线开关、牵引变压器、中性点电阻柜、交流进线开关, 母联开关、交流馈线开关、无功补偿装置、轨旁开关、接触轨等组成。其中无功补偿装置根据功率因素预定值采用自动投切的方式, APM接触轨有别于其他线路的接触轨, 其他线路接触轨只有一根轨组成, 但它是由五根轨组合组成, 三根为ABC交流三相牵引轨, 另外两根充当接地轨作用。

牵引变压器将AC10KV降压至600V, 通过交流进线开关输送至交流母排, 再经馈线开关、轨旁开关输送至接触轨, 列车通过集电靴从牵引轨上取电, 交流电机输出后通过接地轨接至接地系统, 形成回流。

3.2 交流系统保护设置

交流系统设备组成相对简单, 技术应用比较成熟, 保护设置主要考虑电量型保护, 主要设备的保护设置如下:

1) 牵引变压器保护:电流速断保护、过电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过负荷保护、温度保护 (铁芯及绕组温度保护) 。2) 交流进线开关: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逆向功率保护、低电压保护、接地故障保护、逻辑联锁保护、三相电流不平衡保护。3) 交流馈线开关: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零序电流保护、逻辑联锁保护。4) 交流母联开关: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备自投。5) 无功补偿装置:根据设定值进行自动投切。6) 中性点电阻:阻值为346欧姆, 设置过电流报警、过电压保护。

3.3 交流牵引系统的优缺点

交流牵引系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初始投资小, 对设备要求不高, 保护设置简单, 运行维护比较方便, 比较适合对牵引电源质量要求不高的线路使用, 此外中性点大电阻接地方式能保证出现单相接地的时候能在一定时间内 (APM设计为一小时) 继续维持供电系统运行, 保障运营列车的正常行驶。缺点也比较明显, 交流系统受电压波动影响较大, 远距离电压降比较明显, 为避免并网电磁合环影响, 整条线路的牵引电源要求均接自区域变电站的同一段母线。对列车运行的速度和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4 总结

通过对直流和交流系统的组成及保护设置的分析比较, 我们能清晰地看出两者的优劣点, 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牵引供电系统, 在效益投资方面取得一个比较好的平衡, 从目前发展的趋势而言, 由于地铁线路的开通主要以长线路, 多站点的特点为主, 因此从运营角度考虑, 为保证列车连续供电质量, 一般都以选择直流供电系统为主。另外, 一些针对特殊需求而设置开通的线路, 由于线路较短, 列车密度低, 对连续供电质量方面要求没那么严格, 如APM线, 从节约投资, 降低维护费用的角度考虑, 采用交流牵引系统比较合适。

参考文献

牵引作用 篇8

Crown-科朗TR4500系列牵引车的核心技术是Crown-科朗设计制造的驱动系统,它能承受经常的晃动及摇动,满足大吞吐量的制造和仓储工况。这一精细整合的设计使用了上下固定的方法装置驱动系统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还采用Crown-科朗AC驱动电机———业内容量最大的电机,可为产品提供强大扭力和起动拉力。Crown-科朗的e-GEN智能制动系统使用具有强扭力的AC电机,可提供无摩擦制动,除延长产品寿命外,可使操作员驾驶时更感畅顺。

为进一步提高Crown-科朗TR4500系列牵引车的耐用性和可靠性,在设计上采用了加厚精钢,在最大压力点处巩固提升了整体结构。动力装置的钢挡板还能为内部部件提供保护作用。Crown-科朗TR4500系列牵引车还配备了13英寸驱动轮,与其他品牌的10英寸车轮相比可大大提升使用寿命。坚韧的可迅速调整的脚轮行驶时快捷、简单的调整,使牵引车保持最佳的行驶状态,并加强转向的稳定性。

Mohawk Home,世界最著名的住宅和商业地板的制造商和分销商之一,近期在他们的叉车队伍中添加了Crown-科朗TR4500牵引车。“我们对它的性能表现十分满意。这些牵引车使用方便,符合人体工学的特点,提升了我们叉车操作员的工作效率。业界领先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也使车队的保养和维修费用显著减少”,KevinPalmer, MohawkHome营运总监这样称赞。

除了动力之外,Crown-科朗TR4500系列牵引车的耐用性和可靠性使它具备了符合人体工学的特点,为叉车操作员带来最舒适的操作感。Crown-科朗创新的电动转向装置系统可帮助精确轻松的操控叉车,大大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及压力。

TR4500系列牵引车的驾驶室配备了根据人体线条设计的有垫靠背和操作员感控站板,取消了突出的高速踏板,因此可提供更灵活的操作位置。站板的减震装置和聚氨酯靠垫提升了操作员的舒适度。

【牵引作用】推荐阅读:

牵引/制动07-15

牵引治疗01-15

推拿牵引06-03

牵引负荷06-13

牵引设备06-18

牵引复位07-26

直流牵引08-24

牵引变电09-30

牵引性能10-04

牵引策略11-06

上一篇:机电设备高效维护论文下一篇:业务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