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牵引术

2024-10-21

皮牵引术(精选7篇)

皮牵引术 篇1

1 临床资料

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行皮牵引术病人393例, 其中手术309例, 非手术治疗82例, 男性218例, 女性175例。

2 方法

2.1 选拔教育人员

教育人员具备护师以上职称或有3年以上专科护理工作经验, 具有一定解决问题能力的护理人员担任。

2.2 教育方法

(1) 在健康教育之前, 教育人员首先了解家属是否采取手术治疗, 是否有接受知识的需求和能力, 然后在住院期间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2) 教育人员在护理患者的同时, 采取直观的教育方式, 向病人家属传授有关皮牵引术的护理方法、注意事项, 如护理人员在行皮牵引术及观察病人肢体活动、末梢血液循环时, 让病人家属掌握操作方法及观察要点, 引导家属逐步形成对皮牵引术的正确护理理念, 掌握护理技巧。

(3) 教育人员对家庭中护理皮牵引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有操作困难的家庭给予特殊帮助, 告知医院电话, 有问题可以电话解答。也可由家属选择到医院与教育人员面对面交流。

(4) 对由保姆看护病人的家庭, 组织家属与保姆一同听取有关皮牵引的护理内容和方法。

2.3 教育内容

2.3.1 教育人员向家属讲解皮牵引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下肢皮牵引带的小块部分固定于膝关节上, 大块部分固定于小腿, 在易受压的位置棉垫加以保护, 用牵引绳连接砝码与皮牵引带即可。

2.3.2 讲解皮牵引术的护理注意事项

告知牵引的有效体位, 不得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经常观察牵引装置是否正常, 并维持其效能, 如牵引架有无倾斜, 牵引砝码是否悬空, 牵引绳有无被压, 滑轮是否灵活等。告知如果患者牵引肢体出现疼痛、麻木要及时处理, 按时检查皮肤有无破损, 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活动、感觉情况, 并注意保暖。

2.4 评价方法

(1) 教育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每天做皮牵引护理时, 及时了解家属掌握护理知识的极度和有关需求!根据需求, 由高年资护师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2) 护士长在患者离院前对皮牵引术的患者家属做补充指导, 并了解家属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对教育人员健康教育指导的评价, 同时根据家属反馈的情况提出对皮牵引术患者家属的指导意见, 总结经验使教育方法不断完善。

3 结果

对行皮牵引术病人家属实施健康指导后, 通过电话咨询及家庭回访~例望患者家属能够对皮牵引术进行正确的护理。

4 讨论

4.1 提高家属对皮牵引的护理技能

家庭健康指导的意义在于通过教育人员对需帮助的患者及家属提供或协助指导护理技能。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从而达到预防疾病, 促进康复与健康。

4.2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长期卧床, 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因此在做好家属健康教育的同时, 必须让家属望知皮牵引术的目的及出现并发症的危害及预防的方法, 使病人减轻痛苦。

4.3 健康教育方法应有针对性

由结果而知, 80例病人家属护理效果明显, 但仍有2例患者未达到护理效果, 均为保姆或老年人看护的家庭, 与其理解或接受能力欠缺等原因有关。因此护理人员在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时要有针对性, 可以选择家庭中长期爱护患者的家属, 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进行指导尽量使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直观的示教方法, 使不同层次的家属都能受益。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收集资料, 动态评估健康教育效果, 通过患者家属的反馈, 不断提出新的指导方法, 更好地对患者进行家庭护理。

参考文献

[1]杜克, 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270~281.

[2]张秀梅, 郝素文.对留置导尿管离院患者家属进行家庭健康指导的做寿法与处理[J].中华护理管理杂志, 2008, 9:52.

皮牵引术 篇2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8例, 男性35例, 女性43例, 年龄最大的82岁, 最小的7岁, 平均年龄为50岁, 其中滑膜结核48例, 骨型结核16例, 全关节型结核9例, 采取手术治疗5例, 其中采取滑膜切除48例, 病灶清除25例, 关节融合术一例, 非手术治疗4例, 术前和术后均予皮牵引, 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 对患肢采取了全关节功能练习及部分关节练习。本组78例患者, 经过我们积极的护理帮助及心理疏导, 患者主动接受皮牵引, 皮牵引效果好, 患者未发生压疮、关节僵硬、足下垂等。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牵引前心理护理由于髋关节结核患者面临着从健康人向患者的角色转换, 常常存在着许多顾虑、担忧、矛盾和心理负担, 面对牵引床会产生新奇、紧张、害怕等多种心理活动, 进而产生焦虑、忧愁、不安和急躁等情绪反应。故牵引前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通常采取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 继之与患者一道讨论病情, 讲解治疗经过及相关情况, 解释不良心理对疾病的影响。同时介绍典型病例和正在治疗患者的情况, 用辨证客观的事实让患者从心理接受治疗,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2.2 牵引重量:

根据病情决定, 不可随意加减或移去, 应保持持续牵引, 牵引重量的增减对病情影响很大, 例如;关节炎患者可由于重量不够, 关节面没拉开, 所以仍觉疼痛, 带加大重量后症状可缓解, 而髋关节结核患者常因重量不足而影响畸形的矫正, 重量加大又会发生过度牵引或下肢不等长等。牵引重量长为体质量的1/10~1/7, 首次牵引时常选1/10, 根据病情逐渐增加重量, 维持重量不能大于重量的1/7。

2.3 患肢保持功能位, 髋关节结核功能位应保持在:

前屈65°~70°, 外展10°~20°, 外旋5°~10°, 足尖向上, 患者在牵引治疗期间, 躯干, 骨盆, 患肢的体位必须联系起来看, 要求躯干要直, 骨盆方正, 脊柱和骨盆垂直, 当要求患肢外展时, 如果上身和骨盆向建侧倾斜, 则患肢实际是内收。因此牵引患者的体位必须经常检查, 以达到牵引的预期效果。

2.4 对新牵引的患者, 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循环。

患肢肢端可因纱布缠绕过紧而压迫血管、神经, 引起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等感觉运动障碍, 应仔细检查, 及时报告, 或松开绷带重新缠绕, 可解除压迫。为保持反牵引, 床尾应抬高, 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 为保持牵引效能, 经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 并及时矫正。被服、用物不可压在牵弓绳上, 牵引绳不可脱离滑轮, 牵引绳要与患肢在一条轴线上。

2.5 患肢功能锻:

运动是保持关节软骨面生理机能的基本因素, 关节长期固定就会引起僵直, 疼痛, 因为关节的营养靠滑膜液体运送, 同时还要受到正常压力才能吸收, 所以, 关节不活动或活动范围小, 滑膜液达不到软骨面就会使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 因此牵引期功能锻炼尤为重要。功能训练方法:牵引初期1~2d, 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屈伸练习, 每个动作保持5s, 然后放松, 重复练习每天15~30min, 每天2~3次。在牵引2~3d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但要注意髋关节不活动, 每一动作保持5秒, 然后放松5s, 每次20~30min, 每日2~3次。患肢肌力训练, 首先放松牵引, 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 增加髋部屈曲练习, 患者仰卧伸腿位, 收缩股四头肌, 缓慢将患肢足跟向臀部滑动使髋屈曲, 足尖保持向上, 注意防止髋内收内旋, 屈曲角度不易过大, 不应该大于45°, 保持髋部屈曲, 5s后回到原位, 放松5s, 重复练习, 每次15~20min, 每日2~3次, 同时增加健肢和上肢练习, 以增加运动协调性, 减轻坐位时的不适感, 在进行锻炼时凡不被限制活动的部位都要活动, 以主动活动为主, 被动活动为辅, 循序渐进, 活动量由小到大, 时间由短到长, 注意使患者不感到疲劳, 患者无疼痛。

2.6 预防并发症

2.6.1 预防褥疮, 年老患者骨隆突部位尾骶部、双侧髂嵴膝踝关节、

足后跟等处放置棉圈气垫等, 并定时按摩, 每日温水擦浴, 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和干燥, 注意全身情况的观察, 皮肤护理, 防止受凉感冒。采取三点支撑, 即抬臀练习, 方法:弯曲建腿, 健足与双肘一起支撑床铺, 腰部稍用力, 将臀部抬起, 这样可以使臀部的皮肤应长期受压而形成褥疮。

2.6.2 调节饮食, 增加营养的摄入: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 肠蠕动减慢, 应多进水果、蔬菜, 增加植物纤维, 防止便秘。

2.6.3 预防呼吸、泌尿系统并发症:

由于牵引患者经常仰卧, 容易引起排痰不畅和排尿不完全、尿渣沉淀, 引起坠积性肺炎和泌尿道感染。尤以年老体弱者易发生。应鼓励患者利用牵引架上拉手抬起上身, 以加强深呼吸, 促进血循环, 并有助于排净膀胱尿液。

2.6.4 预防足下垂:

腓总神经受压后, 可导致足背伸无力, 而发生足垂畸形, 所以应该经常检查这个部位的受压情况, 如患者诉说背伸无力时应该注意, 并要求患者作足背伸运动, 以观察其肌力。

3 讨论

皮牵引是解除髋关节结核患者的疼痛痛及矫正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 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使患者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通过髋关节结核皮牵引的患者的护理, 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 筛选部分接受髋关节皮牵引的患者, 进行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并对其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通过78例髋关节结核皮牵引患者护理管理, 适当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减轻患者的痛苦, 早日康复。结论 适当护理, 是减少患者的痛苦, 护理措施简单易行, 患者易于接受, 使患者易于接受, 积极配合治疗, 对护理满意率达98%。

皮牵引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2例, 均选择完全错位、肿胀之新鲜闭合骨折为治疗对象, 按Gartland分型, 均为Ⅲ型;男16例, 女6例, 年龄3~10岁, 其中伸直尺偏型15例, 伸直桡偏型2例, 屈曲型5例;伴正中神经挫伤2例, 桡神经损伤1例。就诊时间在伤后1h---48h.

1.2 治疗方法

无论伸直型, 还是屈曲型骨折, 入院后即予顺势拔伸牵引徐徐牵引至中医解剖位, 稍加整复后, 即行上肢皮牵引悬吊, 五合一夹板并压力垫保持外固定。 (1) 五合一夹板制作:后侧两块与内、外侧两块夹板等宽, 五块小夹板均塑形, 其中后侧两块均塑成稍前屈位, 上达上臂近1/3、下达腕背部;内、外侧板均塑成稍桡侧偏曲, 其中尺侧以铁丝 (2.0克氏针亦可) 塑成稍桡侧偏曲, 上达上臂近1/3、下达腕部;前侧板稍宽, 塑成稍前弯曲, 上达上臂近1/3、下达腕掌侧横纹。 (2) 整复与固定:患者取仰卧位, 一助手握持前臂近腕部, 另助手握持近肩部, 先顺势相度拔伸牵引, 徐徐牵引至中医解剖位, 术者将牵引装置粘膏条贴于患肢前后侧达肘上折端水平, 通过扩张板将患肢垂直悬吊。对于伸直型骨折, 令一助手握持前臂近腕部向上牵, 术者握持上臂对抗相度牵引, 双拇指分别抵住尺骨鹰嘴旁内外侧髁推向前, 余指环抱近折端拉向后, 复位后, 于尺骨鹰嘴部安放梯形垫, 于近折端前侧安放平垫, 五合一夹板超肘关节屈曲45° (中立位0°法) 位保形外固定。伸直尺偏型则稍桡偏位牵引, 内侧髁及尺骨近端内侧安放长梯形垫, 近端外侧安放塔形垫, 桡侧型则垂直悬吊, 内外侧无须加垫。对于屈曲型骨折, 令一助手握持前臂近腕部向上牵, 术者握持上臂对抗相度牵引, 双拇指分别抵住远折端内外侧髁前侧推向后, 余指环抱近折端拉向前, 复位后于远折端前侧及近折端后侧安放平垫, 五合一夹板超肘关节屈曲45° (中立位0°法) 位保形外固定。

临床上折端嵌顿旋转、尺偏内倾移位多见, 宜仔细阅片, 明确折端旋转方向, X线片难以确定断端旋转方向的, 可利用CT及三维重建技术, 可清晰显示出断端的相对角度和相对旋转方向[2], 明确折端旋转方向后, 施以扩折回旋手法, 即先让嵌顿侧张口, 加大成角, 解除嵌顿后, 再一手固定近端, 另一手捏扣住肱骨内外侧髁以“子求母”法回旋复位。牵引期间, 加强护理, 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及手指运动感觉情况, 并观察牵引力线。3d内每日床旁透视一次, 以便及时调整残余移位。10~12d后, 有纤维性骨痂相连, 骨折趋于稳定, 给予拆除牵引, 改传统四合一夹板固定, 伸直型予肘曲90°位小夹板并压力垫保形外固定, 屈曲型予肘屈曲80° (中立位0°法) 位小夹板并压力垫保形外固定, 颈腕带悬吊。期间注意调整扎带松紧度, 内服中药以调理气血为主, 活血化瘀, 和营止痛, 接骨续损为原则, 方拟新伤续断汤加减。并指导循序渐进功能锻炼。2周后, 骨折换药时, 可予以手法理筋, 适度的被动活动;3~4周后拍片复查, 见有明显骨痂形成, 予以拆除夹板, 进行肘关节主、被动相结合的适度功能锻炼。1个月后予中药海桐皮汤熏洗。

2 治疗结果

22例患儿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3~6个月, 肘关节活动范围在0°~110° (中立法0°法) 。无肘内翻畸形, 无异位骨化及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等情况发生。根据Mayo评分标准, 对患者患肢肘关节的功能进行评分, 平均为97分, 优21例, 良1例。神经损伤患者在3个月内均恢复了手指的运动与感觉。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根据Gartland分型, Ⅲ型为完全性不稳定骨折, 非手术治疗复位较困难, 复位后折端不稳定, 四合一夹板固定后容易变位;反复多次粗暴复位, 日后骨化性肌炎发生概率高;复位后传统四合一夹板固定, 由于其抗旋转及抗远折端旋转及内倾尺偏移位力弱, 由于前臂之重力、摆动力、旋转力作用, 易发生折端旋转及内倾尺偏移位, 致肘内翻畸形发生率高;特别是前期肿胀逐渐加重, 复位后传统四合一夹板并压力垫固定, 易致静脉回流受阻、肱动脉受压而引致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严重影响肘关节之功能与外观。

此类骨折大多数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或经皮穿针固定或切复交叉针固定[3]。手术治疗即使经皮穿针对骨骺亦有干扰, 切复内固定其后果易并发肘关节粘连或骨化性肌炎, 给患儿遗留终身关节功能障碍。且肘内翻的发生率并不减低。

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目前临床难点。临床报道其发生率为3%~57%[4]。肘内翻的发生机制主要是: (1) 远折端尺侧移位向内倾斜; (2) 尺侧骨皮质塌陷; (3) 远折端旋转; (4) 前臂重力的剪力和力矩作用; (5) 骨折断端间持续存在的内倾和内旋相对运动。多数学者认为肘内翻其原因是肱骨髁上两骨折端成角移位造成的, Marg的观察发现远侧骨折端的内侧或外侧移位并不会导致提携角的变化, 而远侧骨折端内翻或外翻成角移位则是提携角变化的主要原因[5]。由于肱骨髁上骨质扁平而薄, 肱骨远端骨折端向尺侧移位后, 很难维持在正常生理轴位上, 特别是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内侧骨皮质可能部分被压缩, 此类骨折的内移和内翻的倾向力大, 尤易发生肘内翻畸形。为了避免肘内翻畸形的发生, 复位时应遵循桡侧嵌插、尺侧分离、尺侧型矫枉过正或轻度桡偏。桡偏型不矫枉过正的原则, 恢复骨折段的正常轴线, 纠正尺侧骨皮质塌陷[6]。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关键是复位后维持折端的良好位置。上肢皮牵引悬吊能克服肢体的重力, 摆动力及旋转力, 有效维持肢体在正常生理轴位上, 纠正尺侧骨皮质塌陷, 控制远端之向内移位的倾向性;皮牵引悬吊的拉伸作用, 对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是有利的, 被压缩的内侧骨皮质因拉伸作用而张口, 克服了折远端的内移及内翻的倾向力。

五合一夹板固定与肢体贴合紧密, 可使上臂、前臂、肘关节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能控制因前臂重力、摆动力、旋转力引致折端尺偏内倾、成角、旋转移位的倾向性。

上肢皮牵引悬吊加五合一夹板联合固定, 能维持肢体在正常生理轴位上, 能有效控制肢体重力、摆动力及旋转力, 有效维持骨折复位后的良好位置, 克服了传统四合一夹板固定力不足的缺点。

肘关节功能障碍, 为关节周围粘连、僵硬、肱三头肌与肱骨下端粘连和挛缩所致[7], 与多次手法整复、粗暴复位、刺激骨膜、血肿机化, 日后形成骨化性肌炎 (异位骨化) 有关。皮牵引悬吊有利于消除水肿, 防止缺血性肌挛缩;且有利于静脉回流, 改善骨折端血循, 促进血肿吸收。稍加整复, 对骨膜刺激少, 对折端血运破坏少, 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防止骨化性肌炎发生。

治疗2周后, 骨折换药予以理筋、适度的被动活动;拆除夹板后, 进行肘关节主、被动相结合的适度活动;1个月后予以中药海桐皮汤熏洗等治疗, 均有改善血循、缓解粘连、有助于患肢功能尽快恢复。

总之, 我们用上肢皮牵引悬吊加五合一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复杂性肱骨髁上骨折22例, 疗效满意, 未发现肘内翻, 但随访时间不长, 随着儿童身体的生长, 可能会有肘内翻出现。我们防止肘内翻的方法是:复位后予上肢皮牵引悬吊加五合一夹板固定, 尺侧板用铁丝塑形成稍桡侧偏曲, 且于肱骨内侧髁及尺骨近端内侧安放长梯形垫, 于近折端桡侧安放塔形垫, 牵引力线亦调至稍桡偏位, 令尺侧张口、桡侧嵌顿, 从而使骨折断面间产生持续的相对外翻倾向, 有效地对抗并消除肘内翻的形成因素。理论上可防止肘内翻, 但缺乏充分证据, 还需要进行长期的临床观察。此外, 由于儿童骨骺有很强的塑形能力, 应强调功能复位, 不应为追求解剖复位而反复复位或使用暴力, 这样易致折端失稳, 以及加重损伤引致异位骨化。施法讲求巧、准、稳、柔, 达到“法之所施, 使患者不知其苦”。

参考文献

[1]董福慧, 朱云龙.中医正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83.

[2]蒋迪华.螺旋CT平扫及重建技术在手法整复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2, 24 (4) :38.

[3]赵继军, 冯德宏.闭合复位交叉螺纹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27 (3) :260-261.

[4]尚天裕, 顾云伍, 黄庆森, 等.中国接骨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6:108.

[5]陆裕朴,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432.

[6]刘忠堂, 温宏, 张宇, 等.儿童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国骨伤, 2002, 15 (10) :609.

皮牵引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8例, 其中顺粗隆骨折62例, 逆粗隆骨折28例, 粉碎性骨折38例;男72例, 女56例;左60例, 右68例;按年龄60~70岁28例, 70~80岁82例, 80岁以上18例;合并高血压39例, 糖尿病45例, 心脏病 (冠心病、风心病、心律不齐) 44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即行牵引, 清洁患者皮肤后, 常规行患肢皮肤牵引、整复。用一梯形 (该横径与患肢横径大小约相等, 厚约1 cm) 外展板 (上至腋窝, 下平足跟部) 在骨折部位外侧 (即患侧髋部外侧) 放一梯形棉垫将患肢固定在外展45°位上, 床旁X线拍片检查骨折复位后, 用2.5~3.5 kg重量砣牵引, 保持足垂直不倒。制动固定40 d后解除牵引固定, 嘱患者端坐, 配合中药熏洗, 同时必须尽早加强功能锻炼。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突然的创伤, 患者情绪低落, 再加上疼痛的刺激、担心预后及连累家属而出现焦虑, 护士要关心、体贴患者,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讲解牵引治疗的必要性, 以减轻患者的顾虑。同时也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

2.2 基础护理

牵引患者由于长期仰卧, 自理能力受到明显限制, 因此加强基础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要协助患者进行洗漱、进食、床上大小便等日常护理, 将患者的生活用品放于易取处方便取用。嘱咐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粗纤维素的示品, 多饮水, 保持大小便通畅, 以增强患者体质及局部抵抗力。

2.3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3.1 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

定时为患者拍背, 鼓励其多饮水、做深呼吸、扩胸运动, 以使痰液排出;痰多不易咳出者, 遵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必要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及镇咳药物。

2.3.2 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护理

要让患者多饮水, 保持外阴部清洁。女性患者外阴部经常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洁尔阴冲洗;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 要夹闭尿管定时开放, 以锻炼膀胱功能, 每日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或0.45%安尔碘棉球做尿道护理1~2次, 每日更换尿袋1次, 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

2.3.3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置患肢于功能位, 开始有计划进行下肢按摩, 由远端向近端, 抬高患肢, 促进静脉回流, 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足趾的主动及被动活动和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避免患肢静脉输液

2.3.4 预防褥疮的护理

采用交替充气式气垫床减少或消除对局部组织的压力, 加强受压部位皮肤护理及按摩, 随时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及床单位平整、干燥、清洁。受压部位经常用温水擦浴或用30%~50%红花乙醇按摩, 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隔30~60 min按摩全身受压部位1次

2.4 保持正确体位及保证牵引有效

保持患足中立位, 保持患者躯体在功能位, 将骨盆摆正, 使健腿和患腿分开。要保持牵引重物悬空及适当垫高牵引方向的床脚15~30 cm, 使躯体的长轴与牵引绳成一直线, 应每日检查牵引绳情况, 防止牵引绳在牵引过程中突然断裂, 应针对患者的体质情况及时调整牵引力。密切观察牵引处皮肤、患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及有无肿胀、麻木等情况。若有异常变化, 及时通知医师并进行处理。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2], 嘱咐患者需侧卧, 不能随便挪动患肢, 感觉异常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置。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下方的腓总神经位置表浅, 受压易导致垂足畸形, 所以需时常检查患者腓骨小头下方腓总神经通过处及足部是否被被子或衣服所压, 并置一软枕于患者足部, 使踝部保持90°。

2.5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包括患肢在内的全身肌肉和关节活动, 且应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实施锻炼, 以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及骨痂生长, 利于骨折逐渐愈合, 恢复患肢功能, 预防发生并发症。具体如下: (1) 骨折早期:在不影响骨折复位的情况下进行患肢肌力锻炼和关节活动, 即四头肌舒缩、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足趾活动, 同时辅以髌骨被动活动[1]。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和患肢肿胀程度, 制订功能锻炼的次数和时间。 (2) 全身肌力锻炼和关节活动, 如膝关节的屈伸、健侧股四头肌舒缩、高抬腿、扩胸深呼吸、肘关节屈伸、握拳伸指等, 针对患者实际情况3次/d, 每次20~30 min。 (3) 骨折中期:用三点支撑法进行功能锻炼, 即指导患者抬高上身和臀部, 两手拉住牵引床架上的拉手, 同时用健侧腿蹬在床上, 若无牵引架时, 可用两肩或双肘关节及头部做支撑, 将整个上身和臀部抬起, 间隔2h做1次, 每次15 s, 夜间睡觉期间每3~4 h做1次。

2.6出院指导

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双拐以使患肢不负重下地行走, 嘱患者短期内不能盘腿、侧卧、坐矮凳或负重, 平卧时两大腿之间应夹一枕头, 以防止患肢内收, 3个月后逐步负重锻炼, 以免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指导患者坚持患肢锻炼, 鼓励其树立独立生活的信心, 以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3 结果

128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40±3) d。无1例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肌肉萎缩、泌尿系结石、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出院后基本上能扶拐行走, 2个月后基本可弃拐行走。

4 讨论

患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卧床时间较长, 且伴随多种内科疾病, 在住院期间, 为使患者减轻病痛及减少经济负担, 尽早康复, 通过临床护理实践, 笔者认为有效的牵引、正确的功能锻炼及内外兼治结合, 可对骨折端产生良性刺激, 从而有效促进骨痂生长, 并能有效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肌肉萎缩、泌尿系结石、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 因此早期指导功能锻炼, 加强基础护理尤为关键。此治疗和护理方法特别适用于骨折合并有内脏疾病、骨折严重粉碎不适宜内固定手术的患者, 采用本法简单易行, 固定制动牢靠, 价格低廉, 患者极易接受。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皮牵引加外展板固定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013年128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皮牵引加外展板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 无中转手术治疗病例。结论 保持正确体位及保证牵引有效, 并给予及时而有效的功能锻炼及护理干预对治愈患者, 减少并发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皮牵引加外展板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蒲永海.老年性股骨颈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5, 2 (4) :58-58.

骨牵引术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自2010年9月-2013年6月共收治骨牵引患者170例, 其中股骨干骨折56例, 胫腓骨干骨折72例, 跟骨骨折42例。

1.2 评判标准

定时检查肢体体位, 功能, 肌力, 感觉, 末稍循环血运情况, 检查患肢皮肤, 注意倾听患者主诉, 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根据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骨牵引术并发症发生率, 72例胫腓骨干骨折发生率 (54.32%) , 56例股骨干骨折发生率 (32.21%) , 42例跟骨骨折发生率 (13.47%) 。

3 讨论

以上资料看, 做好骨折病人骨牵引术护理是减少骨牵引术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3.1 足下垂

是骨牵引术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形成足下垂原因有两方面: (1) 下肢水平牵引时, 下肢中立位制动, 距小腿关节呈自然足下垂位, 加之关节不能活动, 引起足下垂, 跟腱挛缩, 关节僵硬, 肌肉萎缩等, 因此, 体位的护理尤其重要; (2) 下肢水平牵引时, 应在膝关节外侧垫海绵垫, 以缓解压力, 防止压迫腓总神经, 应用足底托板将距小腿关节置于功能位,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减轻肿胀, 预防跟腱挛缩。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 阻塞管腔, 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因此, 特别注意观察下肢肤色, 温度,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肢体有无肿胀, 疼痛, 感觉障碍,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牵引当日即可做肢体按摩护理。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 对不愿进行股四头肌自主收缩者, 可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作用[1]。尽早锻炼,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有研究表明:踝关节由跖屈, 内翻, 背伸, 外翻组合的“环绕运动”, 辅以运动间隙时的深呼吸, 在增加股静脉血流峰速度方面优于单独深呼吸练习或足踝内、外翻运动[2]。

3.2 压疮

骨牵引术病人由于牵引时间长, 长期卧床导致皮肤长期受压, 缺血, 缺氧等导致压疮形成, 入院当天应做好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的平整干燥, 定时翻身, 皮肤班班交班, 必要时给予软床垫, 气垫床等以防止压疮形成, 对于已经发生压疮的病人, 根据Norton评分法, 正确评估压疮分期, 根据压疮分期不同护理患者, 建立压疮翻身卡和压疮风险评估单, 及时评估患者病情, 减轻患者痛苦。

3.3 便秘

长期卧床由于胃肠道蠕动减轻, 活动量减少, 体位的改变等一系列原因导致患者便秘, 因此, 向病人讲解预防便秘的方法, 饮食上鼓励病人以清淡、高营养, 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对于有腹胀病人, 做腹部按摩, 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如缓泻液, 以加快肠蠕动, 加速肠内容物的运行, 以起到导泻作用, 必要时给予灌肠, 指导患者多饮水, 此外还应指导患者进行腹肌和盆部肌肉的运动, 以增加肠蠕动和肌张力, 促进排便。

3.4 尿潴留和泌尿系感染

正常情况下, 由于处于站姿和坐姿时, 能使会阴部肌肉放松。同时肌肉下压刺激排尿, 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排尿姿势的改变, 会影响正常排便的功能, 平躺时。上述情况改变, 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等, 尿潴留患者利用条件反射的诱导排尿, 或给予热敷, 按摩可放松肌肉, 促进排尿, 如病情允许, 可用间歇导尿方法, 必要时给予留置尿管, 以减轻患者痛苦。

3.5 坠积性肺炎

长期卧床时呼吸系统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限制有效通气和影响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 最终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有效的咳嗽及排痰技巧是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1) 有效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呼吸反射, 可排去呼吸道内异物、分泌物, 具有清洁、保护和维持呼吸道通畅的作用, 鼓励患者做缩唇呼吸, 以引发咳嗽反射; (2) 叩击, 用手叩打胸背部, 借助振动, 使分泌物松脱而排出体外; (3) 体位引流, 置患者于特殊体位, 将肺与支气管所存积的分泌物, 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入大气并咳出体外。

综上所述, 对牵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牵引术后1周内, 患者由于刚开始牵引, 都存在体位不舒服的感觉及饮食、大小便不适应的情况。因此, 这段时间多对患者进行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护理, 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患者如何进行下肢活动受限时的体位护理[3]。在患肢制动的情况下, 指导患者屈曲健侧膝关节, 以健侧下肢足底及双侧上臂的手掌或肘部为支点, 支撑起下段躯干, 使臀部离开床面, 此法简便易行对预防褥疮及肺部并发症效果显著。牵引出现并发症时, 我们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尽早处理并发症, 体位及基础护理, 最终目的是使病人尽早、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 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是骨牵引护理的重要内容, 护士在康复中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时期的康复训练有针对性的指导, 并加强与医师、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所以, 我们在工作中对病人出现的不同情况, 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 才能达到护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8:527.

[2]曲锦城, 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 4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1074-1075.

皮牵引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口腔外科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80例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依据是否进行术前颌间牵引复位进行临床随机分组, 牵引组40例,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12例, 年龄12~56岁, 平均年龄 (37.5±10.2) 岁, 骨折类型:单发29例, 多发11例。骨折部位:下颌正中部骨折18例, 下颌角部骨折14例, 下颌升支部骨折8例。非牵引组40例, 其中男性30例, 女性10例, 年龄14~57岁, 平均年龄 (38.4±10.1) 岁, 骨折类型:单发27例, 多发13例。骨折部位:下颌正中部骨折16例, 下颌角部骨折17例, 下颌升支部骨折7例。两组下颌骨骨折患者一般资料经过比较分析, P>0.05, 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牵引组: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前进行颌间牵引, 是在上、下颌牙列上分别安置有挂钩的牙弓夹板, 然后根据骨折需要复位的方向, 在上、下颌牙弓夹板的挂钩上套上橡皮圈作牵引, 使其恢复到正常的咬关系。它既有牵引作用, 牵引到位后, 也有固定作用。主要用于下颌骨骨折的牵引固定。应注意当上、下颌骨同时骨折时, 用颌间固定恢复咬关系后, 需将上颌骨作坚强内固定或加用颅颌固定, 否则, 当下颌骨作开口运动时, 有可能将上颌骨骨折块牵拉移位。非牵引组:术前不需要进行颌间牵引。两组患者均采用采用小型钛板固定, 材料采用的是西安中邦钛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型钛钢板, 其厚度为1 mm, 钛钉的直径为2.0 mm, 钛板长度可以分为2、4、6孔。术前患者通过下颌全景片、下颌骨后前位片进行拍摄, 通过CT对下颌骨骨折部位和移位情况进行观察, 患者采取局部麻醉, 根据骨折部位和软组织损伤特点, 选择口内入路或者是口外入路, 口外一般应用的是颌下或者是开放创伤口进行入路, 尽可能减少对于下颌部和面神经的损伤, 口内大多是采用唇颊黏膜上面做切口, 注意保证在牙龈下方的软组织有一定的宽度, 从而为缝合进行做好准备, 同时也利于钛板在固定后不会暴露, 手术过程中, 通过翻瓣的形式显露出骨折处, 对骨折断端进行有效地复位, 如果是多发性鼓着在复位完好之后, 对上下颌关系进行固定, 从而保证患者能够恢复原有的咬关系。将小型钛板弯制成形, 利于钛板和骨面有效地贴合在一起, 保证没有翘动, 没有间隙, 注意钛板的放置时根据下颌骨骨折复位固定理想线盒张力线、压力线交抗力学说进行的, 将螺钉垂直植入进行固定, 注意避免对于颏神经及下牙槽神经的损伤。术后注意应用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 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下颌骨骨折患者咬关系分级情况

0级:下颌骨骨折断端正确复位, 牙中线没有偏移, 张口度恢复正常, 咬关系恢复到正常的状态;1级:下颌骨骨折断端复位偏移<1 mm, 张口度小于正常2 mm, 咬关系基本恢复正常状态;2级:下颌骨骨折断端复位和中线均发生了明显的偏移, 张口度<2 m, 咬关系发生明显的错位。

1.3.2 观察两组下颌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效果评价:

有效:患者治疗6个月后, 通过X线检查, 骨折线模糊或者消失, 患者的咬关系恢复正常, 张口度和咬基本接近于正常状态;无效:患者治疗6个月后, X线检查骨折线清晰可见或者有移位, 患者咬关系恢复异常, 张口度和咬能力明显降低。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针对下颌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 治疗有效率和咬关系分级的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颌骨骨折患者咬关系分级情况, 见表1。

2.2 两组下颌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效果评价情况, 见表2。

3 讨论

下颌骨是面部唯一一块能动的大骨, 其生理作用很重要, 参与牙、颌、关节系统, 主要承担者日常咀嚼和语言功能[3]。下颌骨骨折约占颌面部损伤的35%, 其发生骨折后不仅对颌面部的外形、语言和要和功能造成影响, 同时对患者造成负性心理情绪,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4]。下颌骨骨折不仅影响患者的咬关系、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 严重者可能对呼吸造成严重影响, 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5]。其治疗重要目的是对颌骨的结构进行有效地复位, 从而重建咬关系或者是对咬关系进行恢复。颌间牵引固定是治疗下颌骨骨折后矫正咬关系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不需要手术切开。其此阿勇牙弓夹板牵引复位, 可以促使骨折处达到解剖复位效果, 并且咬关系恢复到正常状态, 在进行固定后, 可以将牙弓牵引去掉, 避免因为长期应用牙弓牵引引起的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80例临床资料, 依据是否进行术前颌间牵引复位进行临床随机分组, 牵引组40例和非牵引组40例。结果表明, 牵引组下颌骨骨折患者咬关系分级和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非牵引组, 提示术前颌间牵引几乎不损伤容貌的情况下进行复位, 减少了创伤, 利于咬关系的恢复, 提高的患者骨折的预后效果。综上所述, 下颌骨骨折术前颌间牵引复位可以明显的巩固患者的咬关系,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下颌骨骨折术前颌间牵引复位与非牵引对咬关系影响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80例临床资料, 依据是否进行术前颌间牵引复位进行临床随机分组, 牵引组40例和非牵引组40例。结果 牵引组下颌骨骨折患者咬关系分级和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非牵引组,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颌骨骨折术前颌间牵引复位可以明显的巩固患者的咬关系,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术前,颌间牵引,复位,非牵引,咬关系

参考文献

[1]谭繁胜, 赵建江, 谭海波.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2, 26 (6) :366-369.

[2]李东, 魏萍, 谢贤毅.下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76例临床体会[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 20 (3) :195-196.

[3]章福保, 石连水, 张林.下颌骨骨折固定术后骨愈合不良的修复治疗1例[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2, 30 (3) :333-334.

[4]何黎升, 陈杰.下颌骨骨折的治疗[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 3 (4) :203-206.

皮牵引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小儿肱骨髁骨折患者56例作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均采用尺骨鹰嘴牵引方法进行治疗, 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 其中男19例, 女9例, 年龄4~12岁, 平均年龄为 (6.7±1.2) 岁;摔伤14例, 跌伤9例, 交通事故受伤5例;受伤时间3~13h, 平均受伤时间为 (5.4±2.0) h。观察组28例, 其中男17例, 女11例, 年龄6~11岁, 平均年龄为 (9.2±0.4) 岁;摔伤15例, 跌伤10例, 交通事故受伤3例;受伤时间4~10h, 平均受伤时间为 (7.4±1.0) 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原因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在牵引治疗的过程中主要观察患者血液运行的情况和表现, 如果有剧烈疼痛的情况应该告知医生寻找原因;按时给患者服用药物, 促进骨折部位的恢复和生长。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工作, 及时的发现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情况从而进行纠正。

1.2.2 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性护理干预。具体为: (1) 心理舒适护理:儿童在进入医院治疗之后对于陌生环境产生害怕和恐惧的心理, 再加上牵引治疗起初非常痛苦, 因此患者会产生忧虑和担心等情绪, 此时则需要护士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即年龄稍长的患者可以通过鼓励和安慰的话语来让他们对骨折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告知该种治疗方法的优点等, 帮助其树立起自信心;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则更多的是通过肢体语言传达对他们的关心, 比如拥抱、抚摸甚至提供喜欢的玩具等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让他们心情得到放松主动配合治疗。 (2) 病房环境护理:对于小儿病房可以张贴漫画海报等, 也可以提供孩子们喜欢的连环漫画书等;另外和患者的家属共同为病房提供有趣的活动。和患者的家属取得良好的沟通, 将治疗过程中的操作步骤详细的阐述, 并取得家属的信任和理解等。 (3) 疼痛护理:儿童对于疼痛有着本能的抗拒, 其对于疼痛的耐受性也相对较差, 如果在牵引治疗的过程中发生张力性水泡和重度肿胀等并发症时, 患者会感受到剧烈的疼痛, 所以对于肿胀的患者要使用脱水剂, 手术之后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对牵引孔进行消毒护理;另外长时间的卧床很有可能导致压疮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每天对受力部位进行按摩, 每次按摩10min, 3次/d。 (4) 饮食护理:在饮食上尽量迎合儿童的口味, 但是需要在调配上达到营养和口味俱全的效果, 在牵引治疗时应该多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 提升机体的抵抗力, 比如多食用水果蔬菜、动物的肝脏和鱼类食物;在恢复期则应该多摄入钙质, 比如可以熬制骨汤、瘦肉粥、猪肝汤等进行调理肝肾;在牵引手术之后患者的肠胃功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起初食物多以流质食物为主即粥和汤类, 避免发生便秘等不良反应。 (5) 皮肤舒适护理:儿童群体的皮肤均比较稚嫩和敏感, 所以一旦有细菌滋生会出现红疹等疾病, 因此需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擦洗, 特别是腋窝和颈部等有褶皱的部位要每天进行清洁处理;另外在采用石膏外固定时还应该避免对皮肤的擦伤等。

1.3 评定指标[2]自制健康知识掌握调查问卷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分别对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36分制) 和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00分制) 。测试结果:分数30~36 分为优;25~29 分为良;<24分为差;满意度:分数90~100分为满意, 分数75~89分为较满意, 分数<75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组间的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的数据采用t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优良率为82.14% (23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86% (19例) , 且患者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观察组为26 例 (92.8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 例 (75.00%) ,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3 讨论

舒适性护理能够让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从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得到满足并且达到最舒适的状态, 对于儿童群体来说其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差, 如果长时间保持低落、恐惧等负面情绪, 对于疾病的治疗非常不利[3]。

肱骨髁骨折的儿童患者对于疼痛的耐受性较差, 在牵引治疗时无法忍受疼痛, 所以不能很好的和医生进行配合, 如果采用舒适性护理让他们的注意力发生转移, 那么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配合治疗。本次实验中观察组患者使用舒适性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效果和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综上所述, 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使用牵引方法治疗时如果配合舒适性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理的满意度, 同时还能够加速患肢的恢复, 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骨牵引手术治疗时舒适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56例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28例采用舒适性护理干预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优良率为82.14%,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67.86%和75.00%,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在采用骨牵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时使用舒适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肱骨髁骨折,舒适性护理,骨牵引术

参考文献

[1]宋琳, 刘维娟, 郭蓉, 等.小儿肱骨髁上骨折82例临床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30 (8) :639-640.

[2]李海明, 贾青霞, 董超, 等.石膏外牵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12, 25 (9) :162-163.

上一篇:格林—-关系下一篇:玻璃幕墙与建筑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