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益智类节目

2024-11-03

文化益智类节目(精选7篇)

文化益智类节目 篇1

2016年上半年,在各大综艺节目的重重包围中,一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真人益智类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突破重围,无论是在收视率、观众的口碑,还是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事实上,自2013年的《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始,到此后的《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最爱是中华》等,直至2016年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批真人益智类文化节目的出现,让《百家讲坛》后一度沉寂的电视文化节目焕发了生机。对这一系列电视文化节目加以解析不难发现,以知识普及、提升文化品位为内核,综合不同节目类型的节目形态,强调大众的参与和互动,适当添加娱乐性元素是其共通之处,这也代表了电视文化节目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一、文化性——节目内核

从内涵角度看,尽管所有的电视节目在广义上都能不同程度地展现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活动及成果,但电视文化节目主要指能够明确表达一定文化信息,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提升大众审美品位与思想水平为主要宗旨和功能的,有深刻内涵和品位的电视节目。从外延上看,电视文化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基本以传播知识、表达观点、深化认识为特征,依赖观众的理性认识与理性思维,与以唱歌、跳舞等舞台表演为主的文艺节目有所区别。因此,无论在节目形式上有多大的变化,文化节目的内核是不离其宗的,即以文化信息的知识性传播为基础,这是其作为一个节目类型的核心特质。

益智即知识普及,是整个节目存在的基础与核心。在节目板块设计中,这类型节目都采取了以问答的形式来实现对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如《汉字英雄》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对汉字的读音、书写与意思等基本知识点的考察为基础;《中华好诗词》与《中国诗词大会》主要围绕古代诗词作品的背诵和释义展开。可以说,益智问答的形式决定了这类文化节目在传播文化信息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知识普及点状化的特点。

然而,电视文化节目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文化知识进行普及性的传播,还应当引导观众在此基础上去品位与感受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所蕴藏的美和文化内涵,去对历史、时代、社会、人生及人性进行探索与追求,去思考社会生活的本质与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在更开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建构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田本相在《电视文化学》一书中谈到电视文化的功能时,这样表述道:“电视文化,可以说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这两种文明物化现象的特定反映,它不但具有自身的物质结构、表现形态,而且具有它特有的产品,并且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广泛而巨大的作用”。[1]因此,真人益智类文化节目大多采取了嘉宾点评与制作相关背景短片的方式,来弥补益智问答的节目形式所带来的文化普及过于平面化、点状化的不足,通过嘉宾的适时引导与启发来拓展观众的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相关文化知识,从而提升审美品位与认识水平。由此,嘉宾的表现成为节目的一大看点,蒙曼、康震、王立群等在《中国诗词大会》中的妙语连珠,以及与主持人董卿的默契配合,提升了整个节目的文化品位。

二、综合性——融合多种节目形态

从当下整个电视节目的发展来看,混合性的节目形态早已成为主流。2000年后,现代意义的真人秀节目席卷全球,而真人秀节目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对个体行为表现的纪录为核心,将不同节目元素注入其中。例如,《老大哥》将真人秀与游戏竞技、访谈相结合;《流言终结者》将真人秀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等。而这几年我国通过购买版权引进,并取得成功的一些综艺节目更是将综合性演绎到了极致。例如,《爸爸去哪儿》混合了明星真人秀、旅游、美食、游戏竞技、访谈、亲子互动等节目形态,而《奔跑吧,兄弟》则将明星真人秀、表演、旅游、游戏竞技等融为一体。

与电视访谈节目、益智节目、新闻节目等节目类型不同,电视文化节目在节目的基本形态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只要承载文化信息的传达,文化节目在形态上完全能够博采众家之长。正是在这样的创作思路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中华好诗词》《最爱是中华》《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将益智答题、竞赛、文化常识评析与真人秀相结合,使节目形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其以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普及为核心,将游戏竞技类节目的悬念感与竞争性、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感与娱乐性、脱口秀节目的妙语连珠与深度解析有机结合,使整个节目张弛有度,寓教于乐,多方面、多层次地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视野。

事实上,其他类型的文化节目也在节目形态上进行着探索,如因为收视不佳而不得不进行改版的《文化访谈录》(后改为《文化视点》),呈现为集访谈、表演等形式于一体的电视杂志性节目。而如《寻宝》《一槌定音》这样的收藏鉴定类节目,实际上也融入了真人秀、竞赛等节目元素。2014年,河北卫视推出的一档展现中华民俗文化和百姓文化的优良传统的节目《文化杂货铺》,更是创新性地将脱口秀与情景剧相结合。

相比单一的节目形态,综合性的电视文化节目在节目形式上显然更灵活多变,功能性更全面,更能保持节目的新鲜感,满足观众的多种审美期待。

三、参与性——让观众成为节目的一部分

电视媒介以视听与影像传播为基础和特征,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也具有信息随着图像的变化转瞬即逝的特点。当内涵丰富、具有明显理性色彩的文化信息借由电视这一媒介进行传播时,所遭遇到的一大困境便是,一方面,电视图像的运动感很难留给观众足够的时间去记录、思考与品位所获得的文化信息;另一方面,文化信息的单向传播尽管有利于所传递信息的完整性、理论性与深度,但又很难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因此,电视文化节目必须通过强化观众的参与和互动来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

真人益智类电视文化节目的参与性主要体现为两方面:其一,对全国观众进行选拔,挑选一部分观众到节目现场参与录制,并使其成为节目进程的重要组成,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来自各地的中学生,《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从全国甄选出的100位诗词达人等。尽管来到节目现场,参与现场互动的观众人数有限,但具有很强的辐射性。这些观众分别代表了某一地区、某一年龄段、某一职业背景的人群,在客观上能够引发与其有共同背景的观众对节目加以关注,并产生收看的兴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类型节目的成功就在于发动了全国的中学生来参与,而每一个中学生背后是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潜在收视人群,这在无形中放大了节目的关注度,起到了节目推广的效果。

真人益智类电视文化节目的参与性,还体现在借助新媒体调动电视机前的观众参与节目进程。当下,很多电视节目都会发动观众利用微信、微博发表观点,与主持人或嘉宾进行实时互动。电视文化节目,尤其是益智答题类的节目因其一问一答的节目形态,为电视机前的观众更深入地参与节目提供了可能。《汉字英雄》在这方面就进行了很好的示范。河南卫视与爱奇艺合作,不仅实现了节目的多媒体联动同步播出,还开发出了《汉字英雄》的应用软件游戏。当节目在电视台与爱奇艺进行直播时,观众进入游戏的“直播互动”界面,就能与现场参赛选手一起实时答题,与选手分享紧张、快乐的情绪。

事实上,真人益智类电视文化节目的参与性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如可以借助新媒体发起话题以增加节目的关注度,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让观众与嘉宾进行实时互动;剪辑视频片段进行网络“病毒式”宣传;在整个节目的播放周期,举行一些有奖活动,如发动观众制作与诗词相关的短片等。

四、娱乐性——增强节目的可看性

当文化信息被置于电视这一平台进行传播时,必须适应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特性。作为一种媒介,只有当传播的信息传达给受众,为受众所接收,才算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信息传播。因此,电视文化节目的制作必然要面向大众而展开,必须要采取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满足大众的收视需求,也就是传播学上的“受众即市场”。

“受众即市场”的观点认为,传媒活动本身具有经营性、商品性和竞争性,作为大众传媒对象的受众在这一过程中也就成为传媒活动的消费者。[2]因此,商品制造以购买者的需求为基础,电视节目的制作也必须以满足观众的需求为重要标准。尽管信息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兼具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同时传播者本身也肩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我们不能以简单的买卖关系来形容大众传播的传播与接受双方。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所具有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要求电视节目在策划与制作过程中必须把观众的需要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电视文化节目尽管以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的承载为旨归,但在节目形态上应尽量考虑到电视观众的审美方式和接受方式,寓教于乐,融入娱乐性元素以实现更大化的传播效果。

回顾2000年以来的电视文化节目,凡是在收视和口碑上获得双赢,具有较强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的节目,几乎都具备了明确的娱乐元素。《百家讲坛》的成功与其讲座题材的大众化、通俗化甚至娱乐化倾向,以及具有趣味的讲故事的表现方式有关;《一槌定音》《寻宝》等收藏鉴宝类节目,将持宝人或夺宝人在镜头前的真实表现作为卖点,并通过设置重重悬念吸引观众的眼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中国诗词大会》等真人益智类节目,一方面以竞赛答题的方式来传播文化信息,在一问一答中,紧紧扣动观众的心弦;另一方面,其大量运用真人秀节目的创作元素来为传统的益智类节目增加看点,强化其娱乐性。例如,在具体拍摄制作时,节目往往参照了真人秀节目的表现手法,运用多镜头、多角度、特写与跟拍等方式力图捕捉到每一个细节,营造出一种竞赛的临场感与紧张感。参赛选手的自我介绍、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在镜头下的一举一动,让选手的个性特质日趋鲜明,从而建立起选手与观众之间的某种情感联系。不少真人益智类文化节目的参赛选手都成为“小明星”,如《中国诗词大会》仅仅7岁的参赛选手李尚容、16岁的才女李子琳等,他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究竟有怎样的表现也成为节目的一大看点,成为观众观看节目的兴趣点与期待点所在。此外,节目中主持人与评委、主持人与参赛选手、评委与参赛选手之间的互动,语言轻松幽默、妙趣横生,既调节了竞赛所带来的紧张感,又为节目平添了几分欢快的色彩。

必须指出的是,当我们将娱乐元素融入电视文化节目时,必须警惕“泛娱乐化”倾向,不能为了娱乐而娱乐,电视文化节目作为一定文化信息的载体这一本质不能动摇。

2011年,广电总局出台了《广电总局将加强电视上星综合节目管理》文件,2013年,又再次向各大卫视下达了《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这两个文件被媒体称为“限娱令”。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结合新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限娱令”与习主席的讲话,在客观上为电视文化节目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真人益智类电视文化节目的成功也证明,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具文化内涵与娱乐性的电视文化节目,能够在综艺节目与电视剧的重围之下走出自己的一条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田本相.电视文化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8.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77.

文化益智类节目 篇2

一、文化益智类节目的概念界定

关于文化益智类节目的概念, 现在的学术界和电视行业并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定论, 而在一些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观点:“所谓益智节目, 就是通过知识与智力的拼争而得到不菲奖品的知识型娱乐节目。”“所谓益智节目, 就是知识型的综艺节目, 它的知识色彩和娱乐色彩更强, 同时伴随着知识和智力的拼争, 参赛者可得到不菲的奖品。”把以上专家学者的观点综合起来, 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文化益智类节目是一档寓教于乐、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主的益智栏目, 多采用比赛竞技、博彩等娱乐性较强的形式。

文化益智类节目的内容比较重视知识的含量, 把两者的优势特色完美融合的一种全新的电视节目形态。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将知识传播与游戏娱乐两者巧妙融合, 比如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 聚焦传统汉字文化, 在坚持汉字立意的同时增加娱乐性, 拓宽了传统文化的综艺边界, 从而成功的掀起了一股全民关注的汉字文化热潮。

二、文化益智类节目热播的原因

文化益智类节目能在众多电视节目中独树一帜, 是和此类节目的整体定位、新颖的节目形式、媒介营销平台的整合传播以及满足了受众使用与满足心理是分不开的。

(一) 节目的定位科学精准

一档节目的成功关键要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如今电视节目形态各异, 有的节目走温馨情感路线, 有的却是激烈的对抗模式。文化益智类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其科学的节目定位。

以《汉字英雄》为例, 首先在内容选材上, 其以‘文化使者’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 让人们对文化益智类节目有了全新的认知。《汉字英雄》是国内一档全新的原创汉字类选秀节目, 它的出现意义并不是在于获得多少的收视率、能不能再众多节目中一枝独秀, 而是在于发出一种“声音”, 它的价值当然远远不止唤醒国人对汉字之美的传承与热爱这一个层面, 对于文化益智类节目来说, 也是起到返璞归真的点醒之意。

其次《汉字英雄》的受众定位十分巧妙, 其参赛选手是青少年学生, 而学生是每个家庭的重心, 这种受众定位使得该节目适合全家人一起收看。而该节目的定位偏向于比赛, 节目门槛不高, 受众和节目参与者都具有广泛性,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高材生, 都可以通过答题获取奖品。

最后文化益智类节目编导设置的悬念冲突也是吸引观众的元素之一。“一个成功的益智类节目, 不仅仅是场游戏, 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多元的心理活动层面, 把握和充分调动这些层面的因素, 让观众产生‘把心提到嗓子眼的紧张感’, 这就是所谓的戏剧冲突。”这种戏剧冲突就是指悬念冲突。节目中设置的另一个悬念就是可以场外求助, 如《汉字英雄》中的规则:参赛选手有30秒的电话求助时间。这些比赛规则的制定使赛场上的局势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比赛结果往往会出现令人意外的情形发生,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牢牢吸引住了电视机前观众的目光。

(二) 受众“使用与满足”的心理需求

20世纪70年代,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发展和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当时, 这种理论研究是用在广播节目的传播功能效果上分析的。简单来说,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内涵是把受众构成当成个人, 有着自身独特需求的个人, 为了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的范围, 选择使用何种媒介都是基于其自身的需求。

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不仅能使受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而且还满足了受众的游戏本性。观众在观看文化益智类节目时, 会主动的参与到答题环节中, 下意识地会与场上的参赛选手进行比较, 以此来检验自己知识能力和反应能力, 比赛场从屏幕内扩大到了现实生活中, 给观众带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觉盛宴。当节目中的选手因为某道题而卡壳时, 如果受众知道这个题的正确答案, 会产生相对的优越感和替代性的满足。

大众对娱乐的需求在任何时代都有, 但心理层面的形成却有着特定的社会原因。社会给予大众生活和心理丰富的复杂性, 这也使得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益智类电视节目必须具有丰富的复杂性, 它不仅能够提供消遣, 还要紧跟大众复杂的心理需求而做出适时的调整和改变, 由于益智类电视节目平民化特征的介入使得节目自身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 大众复杂的心理需求一一得到了满足。

三、文化益智类节目的不足之处

虽然如今的电视节目发展中, 益智类节目深受广大受众的认可和喜爱, 它的出现满足了受众的审美情趣和需要, 可是在节目编排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找到益智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并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推进益智类节目更好的发展。

(一) 节目模仿现象严重

纵观我国的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从诞生到至今, 制约节目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创新, 我国的文化益智类节目只是处于一种简单的模仿国外的同类节目阶段, 若想要观众对节目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 要把节目的个性融入益智类节目的共性之中, 形成固定的受众群。

从央视《幸运52》的异军突起之后, 文化益智类节目成了各个电视台的主打节目, 一时间, 各种各样的文化益智类节目蜂拥而起, 活跃在电视荧屏, 可是节目的数量并不能代替节目的质量, 众多的文化益智类节目互相抄袭现象十分严重。一档优秀的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不是凭空捏造, 也不是偷梁换柱, 它应该是一种创新, 一种构建在紧密关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的创新。

模仿与抄袭成为影响文化益智类节目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想要观众对节目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 要把节目的个性融入益智类节目的共性之中, 形成固定的受众群。中国的益智类节目从出现到发展几乎都是引用外国的成功节目, 如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也是受到外国文字拼写节目的影响。这也就出现了一个本土化的问题。这种模仿的现象充斥在各个益智类节目中, 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引进的益智类节目进行本土化的创作和改编, 从而更加适合中国人的需求。另外, 我们还要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益智类节目, 不能被动的依靠国外, 在合理创新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品牌。

(二) 节目内容泛娱乐化

虽然娱乐性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特征之一, 电视功能也主要在于让受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能获得身心愉悦。但现有的活跃在荧屏上的文化益智类节目内容泛娱乐化, 靠“大奖”的刺激来吸引更多参赛选手与观众。栏目组的前期策划是想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紧张与刺激, 可往往一些节目过程中的那些“悬念冲突”和“刺激气氛”多是靠主持人的张声造势, 或者是借助现场的镁光灯效果、音乐效果这些外在手段达到的。对于坐在电视机面前观看节目的更多观众来说, 想要去体验那种刺激紧张或许很难。

正因为文化益智类节目发展到后来, 越来越只片面注重娱乐效果, 使节目的品位降格、档次降低, 电视的娱乐功能也没有得到正确体现, 观众越来越不买账, 文化益智类节目的收视率由此不断下跌。

《汉字英雄》这档节目的开播口号是“寻找失落的汉字文化”, 这个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呼号使节目与普通的娱乐节目区分开来, 但是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节目的表现形式开始渐渐流于庸俗的选秀, 首先通过娱乐海选, 然后选手会在舞台上讲述煽情故事, 最后再加上评委的点评, 这样的模式已经开始被观众所排斥。《汉字英雄》开播之后, 一些讲述自身悲情故事的煽情选手也开始出现在舞台上面, 比如“轮椅男孩”严宇桥, 虽然他的经历很让人感动, 但是否合适出现在舞台上去表现则值得商榷。另外一些娱乐元素较强的选手也充斥在《汉字英雄》的舞台上, 比如争议很大的“猫女”刘冠文, 这样的选手出现错误的扩大了节目的选秀特性。娱乐煽情这些元素虽然不能完全杜绝, 但对于一档立意深刻的文化节目来说, 无需刻意区制造这些噱头。

当今的时代, 是信息化的时代, 对于知识的推崇和知识价值的主流回归是时代赋予文化益智节目的契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我们相信这类节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何做出真正的符合中国国情, 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益智节目, 是所有电视人和研究者所需要做的。我们相信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一定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娟, 段晓燕.赋知识予博彩在开心中益智一一从开心辞典看益智节目发展走向[J].声屏世界, 2003, (5) .

[2]赵俊.《想说爱你不容易》[OL].www.jnnc.com, {2012-05-16.}.

文化益智类节目 篇3

关键词:娱乐益智,知识性,博彩

随着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益智类节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近年来, 一些具有突破性发展的大型带有综合性特性的益智类节目进入大家的视野, 受到了大家的青睐, 由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公益闯关益智类《芝麻开门》就是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之一。江苏卫视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对电视节目的敏锐洞察力, 面对较为严峻的媒体环境, 开创了《芝麻开门》这一档节目, 为益智类综艺节目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并以其多元化的特性, 吸引了受众的喜爱。

一、节目集娱乐益智为一体

《芝麻开门》作为一档公益游戏闯关节目, 结合了益智、闯关、游戏等多重元素, 顺应了现在综艺类节目越来越走向综合化的潮流。它为草根搭建了一个智慧擂台, 知识打开大门是节目核心的理念。节目致力发掘、展现各类普通老百姓的性格以及多种关系, 巧妙引入普通人的“心愿”、“为他人而战”的概念, 以体现人文关怀。将游戏, 益智, 娱乐等多重元素结合起来, 以投观众的喜好, 从而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媒介时代, 《芝麻开门》也不得不走上娱乐化。但不同的是, 它的娱乐化并没有使它走向低俗化, 娱乐只是它的特性之一, 为它带来更多的收视群体。而它的答题益智, 以及为选手完成家庭梦想的理念, 让它更具人文情怀, 奠定了它不同于其他娱乐节目的特征。而期间的游戏项目, 更是将这个节目的氛围走向了不一样的高潮, 如果说答题带来了紧张的话, 那么游戏就是欢乐与紧张的双重奏。正是因为《芝麻开门》不失智慧, 不少娱乐, 又极具人文情怀, 才受到观众的喜欢。

二、主持人定位准确

一个好的主持人不仅在于扎实的基本功, 更在于他对节目的把握。主持人是整个节目的引领者, 懂得适时将舞台放还给选手, 又懂得适时收回自己在节目中的地位。我不敢说彭宇是最好的节目主持人, 但是他是最适合《芝麻开门》的节目主持人。他主持语言幽默风趣, 为人活泼机智, 在节目主持中, 不仅活跃了节目气氛, 其与选手的互动也非常的自然和谐, 不时在现场制造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 很能把握现场的气氛和节目整个的走向。这种自然幽默的主持风格, 很容易吸引大众的眼球。

三、选择有故事, 有看点的选手

每一对参赛的选手, 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 带着不同地方的气息与味道, 他们所带给观众的故事都是不一样的。他们中有老师, 有老板, 有普通农民, 有孩子, 有老人……甚至有选手直接穿着带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来参赛, 为我们带来不同民族的文化。抛却节目本身, 选手自己就是一大亮点, 他们每个人口中简短的小故事, 就足以吸引观众要求。我想对于每一期选手, 节目编导都是有深入了解的。例如, 在《芝麻开门》的舞台上, 有爱旅游探险癫狂的选手, 从他口中听到他在探险中所遇到的惊险故事;有为爸妈争取旅游机会而来的“大头儿子”,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乖巧可爱的孩子。每一个选手不一样的梦想就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四、满足受众感受快感、获取知识的需求

受众观看电视节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休闲消遣娱乐和排解现实压力。《芝麻开门》整个节目中, 主持人语言幽默, 不时活跃着现场的气氛, 而且节目中的游戏环节, 很吸引观众的眼球, 如“天路”、“快到碗里来”等一系列有趣的游戏。节目中还有一些比较符合现场气氛的音乐, 不时给现场观众带来笑点。《芝麻开门》在现场把握, 策划组织, 气氛渲染, 以及主持人的配合方便都做得非常出色。选手们在现场的表现, 也是非常的真实。好玩的游戏, 精彩的答题过程, 让我们暂时忘记了生活的纷纷扰扰, 被现场的气氛所带动, 享受电视节目所带给我们的这份快乐。《芝麻开门》的娱乐性把握得很适度, 不会让我们觉得低俗。在我们快乐之后, 留下的是选手们曾经在这个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 留下的是每一次普通人心目中的小小梦想。

另外, 《芝麻开门》使知识问答寓教于乐, 唤起人们对身边的一些生活常识的关注, 普及了各类我们的“死角”和迷糊的知识, 提升了大众化的层次。在回答问题这一环节, 总共设置了八个类别的题型, 文学、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影视、科技、生活。选手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 选择自己要答的类别, 题目难度适中, 但是却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层面非常之广。

五、理性审视:现实隐忧和实践启示

高品质的电视节目不仅要制作精良, 内容上还要不断地推陈出新, 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能盲目地按照受众的“口味”、收视率的高低决定节目的方向和品质。《芝麻开门》在拥有良好口碑的同时, 其背后的发展瓶颈和现实隐忧也值得我们理性审视。

(一) 现实隐忧

(1) 选手夸张的舞台表现, 缺失真实性。不可否认, 《芝麻开门》中也显现了一些为博观众眼球的做法。《芝麻开门》现场气氛活泼, 轻松, 不仅是主持人的功劳, 更有选手的配合, 但是大多选手都是过于活泼, 开朗, 不免令人生疑。一些选手舞台表现过于夸张, 疯狂, 我想观众更乐于看到是选手自己真实状态下的表现。为了节目效果而过于夸张的舞台表现只会令观众厌烦。每个选手都该有自己的性格, 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开朗, 话多。《芝麻开门》作为一档为普通人实现梦想的节目, 就应该让我们看到来源于生活和普通受众一样的普通人, 他们在舞台上来自生活最真实的状态, 而不是为了节目效果而过分的“作”。制作痕迹过重, 使节目缺失真实性。

(2) 节目形式过于呆板。从节目形式上看, 《芝麻开门》节目遵循的是“主持人+参赛者+观众”的节目模式, 内容缺乏变化与活力, 不能引起观众长时间的收视兴趣。整个节目仅靠一个主持人活跃气氛, 串联节目, 以及与两个选手的互动, 节目过于单调。因此, 寻求新的突破口也成为这档节目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对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升级改造也是势在必行, 一方面要革新节目创作思维方式;另一方面, 选手本身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寻找更有看点, 更具特色的选手, 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3) 博彩倾向严重。博彩心理, 通俗的解释就是期待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利益。《芝麻开门》的高额奖项, 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全场286件奖品, 外加一些游戏的奖品。这些高额的奖金刺激, 抓住人们的投机心理和对财富的欲望。物质上的诱惑, 客观上使节目与为一位观众都“有关系”。例如, 在大多数选手3关过后, 面临着带着奖品离开, 还是继续答题的选择时, 不论是选手, 还是现场观众都是气氛最紧张, 高涨的。选手面临着两难抉择, 而观众的看热闹心理驱使, 看起来比选手本人更激动。博彩内容的引入在某种程度上会助长不良的社会风气, 引起投机心理的泛滥。《芝麻开门》大量引入博彩内容的引入, 短时间内可以为节目引来不少的观众, 但是导致不良社会风气的养成。

(二) 实践启示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电视环境下, 电视综艺节目市场风云变化, 从综艺游戏节目热到情感相亲节目热再到如今娱乐真人秀节目的火爆荧屏, 令观众眼花缭乱, 应接不暇。而《芝麻开门》这类节目要想保持荧屏热度, 就要在不失娱乐的前提下, 又不致使节目走向低俗化。我们在追求节目收视率的同时, 电视节目更应该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不能一味追求收视率而使不良风气在受众中扎根发芽。在这个电视节目“娱乐至死”的大环境下, 我们的节目应该根植于植根我国深厚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之上, 推出更能展现中国风格、中国精神的原创型特色节目, “中国创造”之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丹尔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文化益智类节目 篇4

一、创新表现

(一) 选手之间直接对决

以往答题节目的冲突因素都是在选手和主持人之间展开, 而《一站到底》弱化了主持人的地位, 将答题变为两位选手之间的直接比拼。主持人只有在介绍选手身份时才会站在舞台正中, 一旦答题环节开始, 便会退到舞台边缘, 将正中位置留给挑战者一人。在答题过程中, 镜头也始终是在两位答题者之间来回切换, 从而使得节目的对抗性、冲突性加强。

(二) 创造“英雄”式人物

节目通过“站神”、“诸神之战”这样的称呼给胜利者身上增添了英雄色彩, 个人魅力更加凸显。在暑期特别节目清华北大校园代表队对决中为清华大学赢得最终胜利的刘也行, 在节目播出之后成为网上的热门搜索人物;“诸神之战”中击败多位单场站神从而成为“站神之神”的北大硕士檀越, 在创造了节目史上唯一独揽15项大奖的选手这项纪录之后, 以“知道分子”的称谓广为人知。

(三) 舞台设置

圆形的舞台上, 十位守擂者围成一圈站在边缘, 正中的位置则是挑战者的站位, 从位置上就能提供给观众以一敌百的紧张感。每位选手脚下有活动板, 这也是节目最大的亮点之一, 答题失败时, 主持人通过遥控器打开选手脚下的活动板, 选手便会立即掉落当场, 冲击性更强。同时在选手掉落当场的时候, 节目会给出一个慢放的特写镜头, 将掉落者在掉落瞬间的表情动作清晰地呈现给观众, 从而带来视觉冲击。

(四) 悬念迭出

每位挑战者一上场, 就开始面临选择。选择就蕴含着无数可能。也许挑战者胜利在望的时候, 就败给了自己挑选的下一位对手, 这时局势逆转, 挑战者先前的辛苦挑战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甚至更富戏剧性:场上最后剩下的一位选手一道题目都没答就站到最后, 直接拿走所有大奖。 (这种情况出现在2013年7月4日那期, 节目播出以来首次出现守擂者一题未答就直接站到最后) 。即使挑战者一路顺畅地答题, 节目也为他设置了选择的机会, 挑战者成功打败台上的十位守擂者后, 可以选择直接带着十件奖品离开或继续挑战系统提供的精选五道题, 若五道题答对可以再获得一项超大奖, 若答错一道, 之前的十件奖品会被随机砍掉一半。直到最后一个环节结束, 才有最终结果。

二、深层分析

关于电视节目形态的发展变化过程, 有学者提出可以用“恒量”和“变量”来进行说明:“节目形态的发展渐进过程, 可以通过‘恒量’”和‘变量’来变现, 而具体到各个节目类型之中, “恒量”和“变量”又可以使用“恒定”、“拓展”和“变化”三个参数来分析。”[1]借用这一对概念, 也可比较出以《一站到底》为代表的新型益智类节目与以往益智节目之间的关系。

“益智类节目一般要具备主持人、选手、规则、题库等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游戏链, 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2]通过比较这些要素在不同节目中的呈现, 就能看到这类节目如何不断更新创意模式以适应不同时期的观众需求, 如下图。

从图中看出, 三个不同的节目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在原有基础之上变动其中几个要素, 以此实现创新发展。从《幸运52》到《开心辞典》再到《一站到底》, 主持人与选手在节目中的地位角色在发生变化;题库设置也经历了从知识类与游戏结合到完全的百科全书式的题库到生活化、娱乐化色彩更加突出的题库;规则设置增加了选手的个人展示环节。由此可以得出, 要实现节目的创新并非凭空思考, 而恰恰是在已有的基础之上, 通过变动某一个或某几个节目元素而实现节目的创新发展。

“任何一个新的电视节目样态都不是凭空变出的全新形式, 每一个新的电视节目样态都是在原有的某一电视节目样态基础之上对原有的视听表达元素进行创新的重组配置后生成的。”[1]笔者认为, 对于同一类电视节目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而言, 也同样适用。

随着社会环境及受众观念的变化, 同一类电视节目形态也面临着由受欢迎转向被冷落的风险。盲目地照搬国外受欢迎的节目形态并不总是奏效。益智类节目与我国对电视节目“寓教于乐”的要求相契合, 也有着长期的受众接受传统, 因此如何在新的媒介环境和社会条件下通过元素的重新组合使其适应如今的受众,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宗匠.电视娱乐节目:理念、设计与制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

文化益智类节目 篇5

一、节目理念创新——寓情于乐:在娱乐中传达主流价值观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说:“一个时代能够创造梦想,就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为公众提供文化鼓励。梦想的创造对于引导社会价值取向往往起到了积极作用。”《开门大吉》降低了选拔门槛, 将镜头对准普通人,倡导每个人为自己和家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同时在全新构建的中国最大的模仿秀展示平台上,以前所未有的展现方式,为人们参与艺术模仿、展现多样才华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节目中每位选手都带着一个家庭梦想来到舞台,在这些选手中,有爱唱歌的特殊教育学校老师,为了让父亲也从音乐中找到快乐, 为父亲赢得一架钢琴而来;有来自四川白马藏族山寨的”白马公主”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他们民族的风情而来;还有年逾古稀的杨大姐,她的家庭梦想是要给模特队的姐妹们置办一身好的行头。《开门大吉》本着这样“小人物,小梦想,大感动” 的理念,将当今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寄予在娱乐化与专业化的节目氛围中。

二、节目规则创新——对原版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

《开门大吉》的原版引进于2010年爱尔兰一家节目制作公司的名为Super Star Ding Dong的创意。节目引进后,主创人员本着去粗取精的原则,吸收原版节目中最新流行元素,并结合中国观众收视需求,对中国益智游戏节目进行了全新升级,带领中国益智节目进入后益智时代。节目中除了保留按门铃猜歌和开门模仿秀这两个元素外,从各个方面对原版节目进行了彻底改造。如修改规则,将原版节目的三人比赛最终一人胜出改为三个人独立闯关,每个人只需要战胜自己,或前进或放弃,体现出选手乐观理性的一面;将原版节目的积分制改为突然死亡法,选手一旦答错就要离场,增加了节目紧张激烈效果;调整选手,将原版节目挑选旋律达人改为普通人的零门槛参与,使节目更“接地气”;改变原版节目纯游戏类特性,将原版节目的挑战奖金改为实现“家庭梦想”, 增加感情和公益元素,将“家庭梦想”从物质层面升级为精神层面;打破原版节目没有互动的局面,引入二维码实时同步互动游戏;对舞美、灯光、道具等重新设计, 提升舞台表现效果,给观众呈现出一档有别于以往的绚丽狂欢的游戏益智类节目。

三、节目形态创新——多视觉元素的混搭与杂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总结: “《开门大吉》定位独特,正契合当下潮流,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联系,带领观众开启了七重大门,一是怀旧音乐之门,二是模仿秀之门,三是幸运游戏之门,四是民生之门, 五是幸福之门,六是梦想之门,七是心之门。”换句话说,《开门大吉》巧妙地将真人秀、脱口秀、模仿秀、益智秀、游戏秀、音乐秀等多种节目元素进行碎片化组合和情感化呈现, 使节目形态呈现出独特性、多元化、杂糅性的特点,为全年龄段观众带来新鲜、快乐、刺激的视听享受。每期都会有三位选手参与挑战,在舞台上,选手或与主持人小尼调侃,例如来自土家族的姑娘唐安琪一上台就要和尼格买提对歌,原来按照土家族的习惯,对得上歌的可是要成为土家族的女婿。主持人与选手们如此幽默调侃,给紧张的节目增添了些许轻松;在舞台上,选手们还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如节目中55岁大姐秀街舞,现场即兴表演,彰显活力;并且明星的超级模仿者也将会在大门开启后进行才艺展示,他们所模仿的都是内地和港台乐坛为大家所熟知的歌手的代表作。节目中所选取的歌曲代表了一代人的流金岁月,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被唤起了曾经的美好回忆,使节目在欢乐之余也增添了一层怀旧色彩。

四、节目互动方式创新——借助新媒体实现实时同步互动

好的娱乐节目一定要引起当下普通人的情感共鸣。《开门大吉》印证了这条规律。《开门大吉》节目一开播,除了开通官方微博进行节目宣传与观众交流外,节目还采用二维码扫描答题的方式让观众参与互动。在每期节目进行中,主持人都会提示观众可以通过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参与节目的同步答题互动,在电视屏幕的右上方出现二维码图像,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手机只要安装了微博、微信或者二维码扫描的应用程序,扫描注册成功后,就可以参与节目的同步答题、 赢取奖品,这种“视内视外大联欢”成为新的家庭娱乐形式, 此举让迷恋网络的年轻人重回电视机前,让绝缘电脑的老年人试着接触新媒体,《开门大吉》令全家人其乐融融。第一期节目有4万多名观众参与二维码答题,第二期参与人数就翻倍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两千万人次参与进来,让看电视的观众有了新体验,也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开门大吉》 成为国内第一个启用二维码进行实时同步互动的电视栏目。

在面对当前国内娱乐节目普遍同质化与低俗化的境况下,《开门大吉》的创新经验必定会给国内益智类节目的发展带来惊鸿一瞥的信心与勇气。作为国内其他益智节目,想要提高收视率的上善之策,当是从《开门大吉》的成功经验中取其精华,嗫取甘霖,不断探索出吸引受众的节目元素, 使节目在创新变化中不断升华,同时在对节目节奏的把握和悬念的设置上也应做到准确巧妙, 步步为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开门大吉,收视长虹!

参考文献

[l]黄京红.《开门大吉:新形式新赢点》[J].当代电视,2013(03)

[2]刘旸.《从<开门大吉>看益智类节目的发展》[J].传媒,2013.(09)

文化益智类节目 篇6

关键词:益智类,电视节目,可持续

为了符合时代的进步, 观众的需求, 电视台在节目类型方面狠下功夫, 尝试各种新型的节目方式。自央视推出《幸运52》、《开心辞典》两档益智类节目后, 这种集知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节目迅速得到观众的认可, 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于是, 各地方电视台顺应发展的趋势, 陆续推出了诸如《智力大冲浪》、《一站到底》、《步步为赢》等一大批同类节目。这类节目所蕴含的理念是“知识可以创造财富”, 以奖品或奖金刺激观众观看甚至报名。 然而, 在益智类节目普遍存在的状况下, 要注重对节目形式的理性分析和不断深入研究, 促进益智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防止出现节目只能火爆一时的尴尬境地。

一、电视益智类节目的特征

(一) 回归简单, 类型单一

现在的电视益智类节目普遍有“借鉴”严重的倾向, 许多电视台按照之前已经推出过的节目类型, 进行简单的环节增减就变身为新一档的电视节目, 更有甚者直接原样照搬。

(二) 平民化

大多节目, 观众只要拨打电话再现场报名就有机会参与其中, 节目讲述的是普通人闯关的故事。江苏卫视的《非常了得》则是一档判断嘉宾说话真假的节目, 选手只要对在场嘉宾的话进行真或假的判断, 回答正确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因此, 只要具有一定的“阅人” 经验即可有获得大奖的机会。

(三) 追逐时尚

许多节目一经推出获得观众的热烈欢迎, 其他电视台为了跟随时尚潮流, 继而跟风模仿。曾有一档《你比五年级生聪明吗》一经开播, 各电视台立即跟风, 先后出现了《不考不知道》、《你能毕业吗》、《五年级插班生》、《智在必得》等节目。

二、电视益智类节目的现状

继《开心辞典》火爆电视荧屏后, 众多地方电视台也不甘寂寞, 纷纷效仿推出了自己的益智类电视节目, 《超级英雄》、《步步为赢》、《一站到底》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繁华背后必有危机, 从现今的电视益智类节目中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一) 内容单一, 缺少创新

目前我国的电视频道数以千计, 观众收看电视频道的选择越来越多,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形势下, 要获得观众的青睐, 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一经播出就获得了热烈的反响。

(二) 形式大同小异

由于缺少创新, 一味追求时尚, 跟风模仿的特点, 导致现在的益智类电视节目千篇一律, 观众看到的无外乎一个幽默灵活的主持人, 几个参赛选手, 一群观众。 即使是那些火爆一时的益智类节目, 看久了也会觉得单调。电视是一门视觉艺术, 不能让观众出现视觉疲劳, 可以试着走出演播室, 开辟出新的节目形式。

(三) 问题设置欠缺妥当

益智类的电视节目需要相当的知识水准, 每一期节目的编制都要由相关人员出题, 汇总再复核, 看是否达到节目的要求, 然后再对题目的正确性进行缜密而反复的求证, 确保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但是, 有些益智类节目出的题目完全脱离了益智的的本意, 知识性严重缺乏。

(四) 博彩性严重

尽管为了调动观众的积极性, 目前大多数节目都设置了高额奖金, 忽略了节目的知识性, 过分注重了节目的博彩性。这种只靠博彩而获得的收视率是不能够持久的, 这类节目也必将走向消亡。

三、电视益智类节目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 寓教于乐

目前, 很多电视节目中, 知识只不过是一种游戏手段, 节目过分强调娱乐大众而忽略了文化意识的追求。这类电视节目极易助长社会中的肤浅文化心态。在电视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条件下, 电视节目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满足当代观众释放现实压力和紧张情绪的心理要求, 益智类节目除了满足娱乐需求, 更要重视其知识性。任何节目的形态发展都应当坚持其内容发展创新为主, 这是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益智类电视节目应当将益智作为核心, 娱乐作为辅助, 树立积极向上的娱乐观念, 做到寓教于乐, 成为有助提升人文内涵的节目。

(二) 改革创新

电视行业飞速发展, 只有创新类节目才能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电视节目内容及形式的创新有利于益智类节目的健康发展。新的节目内容有助于确保节目的文化质量, 避免出现收视疲劳。益智类节目内容的创新体现主要是问题设置的方面, 要注重与观众的贴近性, 并定期推出主题节目, 这类做法容易调动观众的积极性, 提升节目的文化品质。除了节目内容的创新, 还要注重形式的改革, 包括游戏规则, 结题方式以及互动环节, 以此增加观众的兴趣, 活跃现场的气氛。

(三) 个性鲜明

个性鲜明的电视节目在电视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一方面可以设置特殊的比赛制度, 有趣的比赛规则, 别具一格的比赛环节以此吸引观众的注意。另一方面可以聘请具有一定风格特色的主持人, 调节好现场气氛。栏目需要有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才能吸引特定的受众, 获得相对稳定的受众市场。

四、结语

我国的益智类节目必须符合中国国情以及受众的心理特征, 目前益智类节目与公益性的结合已成为趋势, 这对于益智类节目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期待我国本土的益智类节目能够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在创新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马蒂.试论益智类节目的悬念营造[J].电视研究.2009 (01) .

[2]王诗文.内地益智类节目的提升空间[J].新闻爱好者.2010 (16) .

文化益智类节目 篇7

一、益智类电视节目

所谓益智类电视节目,就是一档以提高和增进观众“智力”为最终目的的电视节目样式。益智类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的美国NBC广播电视网推出的《64000美元问题》的节目,我国出现这一类型的节目则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2000年末举办的“中国电视排行榜”评选活动中,央视的益智类节目《幸运52》一举夺得“年度电视节目”、“最佳游戏节目”、“最佳游戏节目主持人”三项大奖,益智类节目成为引人注目的节目样式。“益智”这个词从此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各地荧屏上,益智类节目也纷纷“走俏”、“火爆”,并以其知识性与趣味性赢得了相当广泛的观众群。但中国的益智类节目还基本停留在向外模仿和互相“克隆”的层次。

从以传播知识为主体到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并重,国内的益智类节目一度处在一个蓬勃的发展阶段。但机遇与挑战并存,2001年在香港开播的港版《百万富翁》仅维持了8个月便“偃旗息鼓”,上海益智老牌《智力大冲浪》被另一档游戏博采节目《喜从天降》抢去了风头,江苏台的《无敌智多星》也在2003年初全新改版以维持收视率。益智类节目要想维持辉煌,需要不断创新。

二、节目元素法分析

(一)节目元素法说明

清华大学教授黄纯颖在《创新基础》一课中提到一个例子,讲如何设计一个饮料的瓶子。一个新的饮料瓶的设计就是一种创新。瓶子由容量、材料、形状、包装、条纹等各元素组成,假如只考虑这五个元素,每个元素有几种选择,假如分别为N1,N2,N3,N4,N5种选择,则组合起来就可产生II1N5种,即N1×N2×N3×N4×N5种瓶子。笔者借助这个思维方法来谈谈益智类节目的创新。

为此,笔者引入节目元素法。“元素”这个词被许多学者用来分析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但含义各不相同。如《元素·单元·主持人——综艺节目制作规律探讨》一文中的“元素”指构成综艺节目内部张力的基本心理支撑点和作为节目外部显示的表演看点,而《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特质及元素分析》一文中的“元素”指主持人、嘉宾、观众、话题、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一文中的“元素”指参与者、悬念、竞争、淘汰与选拔规则、时空规定、现场记录、艺术加工。

传媒经济是注意力经济。一个赢利的节目,必须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而观赏节目时观众的注意力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吸引来完成的。吸引观众视线和听力的实体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主持人、选手、现场观众、场外观众(包括一般电视观众和连线观众)、嘉宾、奖品或奖金、主题词或歌曲、题目类型、娱乐形式、决定选手上场次序和机会、出题者、答题规则和舞台展示。笔者将这13个实体定义为节目的13个元素。

(二)节目元素比较

1、主持人

三档节目的主持人都是央视知名主持人,分别为李咏、王小丫和王梁。李咏主持过几次春节联欢晚会,其大名可谓家喻户晓。《开心辞典》的创始人郑蔚表示,《开心辞典》“永远属于王小丫”。之前《开心辞典》改版过一次,而那次改版是由于王小丫的搭档李佳明的离开,当时,《开心辞典》栏目还为此公开招选新的男主持人,就是现在的小尼。观众对王梁的评价是“清纯之外还有难得的从容大气”。

2、选手

在节目现场,都会介绍选手的基本情况。《幸运52》的选手比较平凡,改版后更加平民化。改版后的《开心辞典》增加了选手的才艺表演,如唱歌、跳舞等,注重上场前选手本身的人气。比如6月17号那期的三位选手,钱志君本身是网络上有名的“百变小胖”,以做各种脸型而出名,张瑶和廖隽嘉都是歌手,本来就有一定的歌迷,张瑶现场表演的是她即将出的一个新专辑的主打歌曲,廖隽嘉在其它文艺晚会上亮相多次,还拍过饮料广告。而《联合对抗》的选手有时依据节目的主题而定,如2006年的“我爱电影”,“我爱美食”,“我爱车”等,选手都是电影、美食和车方面的专家和爱好者。教师节特别节目和《警界之花》那一期选手都是教师或是首都女警,2006和2007年的高校精英对抗赛选手则是来自于各大高校的学生。

3、现场观众

三个节目中现场观众都包括选手的亲友团。现场观众的参与度很不相同。《幸运52》改版前选手有邀请亲友团一起参与的项目,改版后就没有了,但还保留亲友团与选手互相鼓励的环节。《开心辞典》的现场观众决定选手的上场次序,现场观众有机会获得与选手答错的题目相对应的奖品,而且选手是前进(继续答题)还是停止都是跟观众互动的。《联合对抗》的现场观众基本上没有参与答题。

4、场外观众(包括一般电视观众和连线观众)

《开心辞典》和《联合对抗》在选手答错题时都会连线外面的观众,一个是连线随机数产生的观众,一个是连线出题者,而改版后的《幸运52》里“退学”的选手要在台上向场外观众中他的小学老师道歉。

5、嘉宾

《幸运52》没有嘉宾,但改版后的魔幻课堂有小学生助手,是北京各小学挑选出来的各门学科的尖子生。《联合对抗》很多时候会有嘉宾,一般是有名气的人物,组成答题委员会或是跟主持人搭档,如2005年有一期是征集金银小人的名字,嘉宾阿丘与主持人王梁一同揭晓部分观众给小人起的名字。《开心辞典》则没有嘉宾参与。

6、主题词或歌曲

主题词或歌曲往往反映了节目的理念。《开心辞典》有开心密语:“开心辞典,好运连连”和“开心辞典,勇往直前”。主持人常挂在嘴上的是“祝你开心,祝你幸福。”改版后的《幸运52》有贯穿整个节目的“幸运52主题曲”,“快回答对了错了都不怕,反正你不是第一个把戏演砸”多次在节目中播放。《联合对抗》则没有贯穿节目的主题词或是歌曲。

7、奖品或奖金

改版后的《幸运52》的奖品是学习用品,改版前是某种赞助商品。《开心词典》的奖品比较丰富,可以是各种商品,也可以是各种国内外旅游,现在比较热门的则是2008年的奥运门票。《联合对抗》则是获得与相应积分对应的人民币,改版后奖金明显上涨,对观众的诱惑力更大。

8、题目类型

改版后的《幸运52》包括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数学和体育等科目的题目,题型通常是填空题,比如问一首诗的名字是什么,还会有一道猜图画内容的题目让选手抢答。《开心辞典》通常是选择题,《联合对抗》为填空题或是否题,并依据主题选择题目范围,如“我爱美食”专题就是美食方面的题目。《开心辞典》的题目不一定是文字,还包括视频,考验人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9、娱乐形式

《开心辞典》改版前后主持人与选手间都有大量的对话,两个主持人一唱一和,以搞笑为基调,特别是主持人小尼与选手间的调侃,加上选手的才艺表演,整个节目过程的气氛很轻松,突出“开心”的主题。《幸运52》中的李咏跟选手间也有对话,但李咏一个人主持,力量略显单薄,娱乐成分少些,但改版前有些题目本身就有娱乐性,比如两个人配合,一个人做动作,一个人猜文字。《联合对抗》主持人与选手间没有对话,直接进行答题,紧张、快节奏,但其娱乐有时是选手带来的,如2006年12月24日的“我的爱对你说”专题中,三对情侣选手都刚刚从西班牙甜蜜之旅归来,在美丽的地中海畔精心选购了极富异国特色的小礼品准备赠送给难倒他们的观众,这一小插曲让观众感受到三对情侣带来的浪漫氛围。

10、选手上场次序和机会

《开心辞典》引进的社会竞争机制使选手们只有首先通过现场观众的人气考察才能获得与主持人王小丫一对一答题的机会,上场次序按人气分值由高到低排列,如果所有题都让已上场者答完了,那后面的人就没有机会答题了。《幸运52》改版前是所有选手都有机会答题,最后胜出的一位与上一期的冠军对擂,产生新一期的冠军,改版后则是所有选手都有答题的机会,但抢答对者优先。而《联合对抗》则是五个选手依次答题,1次跳过机会,答错淘汰,剩下最后一人晋级,如此循环,只三个人有上场答题的机会。

11、出题者

《联合对抗》的出题者跟节目现场是紧密相联的,另外两个节目没有跟出题者紧密联系,《开心辞典》在这方面小有模仿,就是让现场观众配合出题,但主持人给出规则,比如第一个人随便说一个成语“跃跃欲试”,第二个人则要说出以“试”字开头的成语,以此类推。改版后《幸运52》的题目可以来自小学任何一门科目的书本或是辅导资料。

12、答题规则

这三个节目的答题规则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改版前《幸运52》是谁的得分高谁就胜出,改版后有三个机会获得小学生助手的帮助,如果自己答题,错了就下场。改版后《开心辞典》可以选择前进或是停止,错了就下场。《联合对抗》给选手跳过的机会,错了就下场。

13、舞台展示

改版后的《幸运52》舞台是一个魔幻学校,模仿教室的布局。《开心辞典》的舞台灯光变幻比较多,要配合选手的才艺表演,主要场景是和王小丫面对面答题的那张桌子。改版后的《联合对抗》多了展示题目的几个美女的甜美笑容,还有维维形象秀,就像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

三、益智类节目的创新出路

(一)三档节目的创新

《幸运52》是中央电视台首次以场内外互动方式开设的益智性节目,打破娱乐类、知识竞赛类节目界限,开国内益智类节目之先河,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在节目鼎盛时期,无数人日夜泡在《幸运52》的官网上,不眠不休地答题,不怕失败越挫越勇,人们相信自己也终将通过努力答题而走上荧屏,获得在中央电视台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其理念就是“亮丽的自信”和“谁都有机会”。

《开心辞典》在引进国外电视益智节目形态的过程中,对于保持节目形态的新颖性与文化可适性的关系非常注重。为避免国外此类节目利用高额奖金刺激观众的负面效应,节目主创人员针对现代社会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交流的状况,提炼出“家庭梦想”这一主题概念,很好地适应了中国文化中注重家庭亲情的传统,促进了家庭的团结与和睦。在这里,高额奖金被浓浓的亲情所替代,节目在各个环节着意营造的那种全家团结、共同实现梦想的感人氛围,远远超出了单纯物质奖励带给人们的快感。

《联合对抗》作为国内第一个提出“观众出题”概念的节目,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彻底地以互动作为依托的节目,目的在于推倒“电视的第四面墙”。在这个节目中,观众发来的题目一旦难倒场上的选手,那么场上的这位“英雄”就要把自己之前答题所赢得的积分的两倍给这个出题者。不论选手失败在什么题目上,一定有一名观众与这个题目相对应——这就保证了只要有选手答题,就有和观众的互动,绝对保证了节目的收视和短信题目的数量。而这也是《联合对抗》在开播以来收视率、收视份额及观众的互动量一直在稳步上升的重要原因。

(二)益智类节目的创新出路

三档节目改版之后《幸运52》变化最大,它将演播室营造为趣味学校的情景,按照“学习季”的概念,以不同主题播出。其实它的雏形是“小学生知识竞赛”,但以前此类竞赛的选手是小学生,现在则由成人来答题。如运用节目元素法来分析,改版后主要是奖品或奖金、主题词或歌曲、题目类型、出题者、答题规则和舞台展示这些元素变了。《开心辞典》的改版主要是娱乐形式做了变动,《联合对抗》的改版主要是舞台形式做了变动。但即使不改版,也可有翻新,如《联合对抗》以不同的主题设置每期节目的题目主题:高考期间的“阳光才子特别节目”、长假期间的“旅游特别节目”、教师节特别节目“重温求学路”等等,这是同选手有关的一个元素。所以无论是改版还是翻新,都是前文提到的13个元素的组合。每个元素都可以有相应的变化,随着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每个元素将有新的形式,从理论上说,有II113N种可能的组合。可以肯定的是,有些组合至今尚未出现过,可以尝试。

笔者依据节目元素法试着给出如下看法:

1、从审美心理上看,任何一档节目都会有一个受众接受从审美惊喜到习以为常再到审美倦怠的循环周期,对主持人来说也是如此。现在一般的节目主持人都是固定的,主持人是灵魂、是品牌。所以可以尝试设流动主持人,比如各个省份的主持人、各个大学的主持人、各个专业领域的主持人,总是换新鲜的面孔,依据节目的内容而定。

2、现在的益智类节目没有充分调动场外观众的参与,很多观众是边看节目边答题的,所以可以让一般电视观众通过短信等方式参与答题,如果他们在主持人公布答案前答对了,也可以获得奖品或是累积分值。这种做法将大大提高收视率。

3、决定选手上场次序也可通过做游戏来增加节目趣味性

4、主题还可以有更多的尝试,比如结合世界环境日可搞个环保主题,结合北京奥运可以搞个奥运专题,结合中国各个传统文化节日可搞中秋专题、端午专题、重阳专题,既可益智又能弘扬传统文化。

5、奖品由得奖者选择,说出他们自己的心愿,不要太昂贵,而是在一定的财力内能够实现的,更加体现一种“人文主义”,央视的《非常6+1》已开始尝试这种做法了。

综上所述,元素的重新组合是一种创新,元素的增加或变化也是一种创新,最重要的一点是节目理念的创新。节目理念是抓住观众注意力的一种无形魅力,所有的节目元素都服务于节目的理念。如《开心辞典》的策划理念就是“用知识换取家庭梦想”,将讲学问和重亲情结合在了一起。此时的观众不再把节目只当作接受知识的载体,而更多地是把它当作娱乐休闲的平台。从“亮丽的自信”到“家庭梦想”,再到“观众出题”,每一个节目在策划时都要有一个闪光点。其实还有更多的理念,如“互助互爱”、“和谐进步”、“健康美丽”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知识、法律知识、旅游知识的需要,可以在这方面多多“益智”。已有的理念也可以不断提升,比如《幸运52》曾经将娱乐节目与公益事业相结合,从“谁都有机会”到“智慧夺大奖、知识献爱心”和“快乐关心到永远”,其节目理念实现了一个大跨越。

参考文献

[1]、郑蔚、孙微:《电视节目形态的引进与创新——兼评〈开心辞典〉》,[J]《.现代传播》2002-3

[2]、钱旭初、茹希佳:《〈从智者为王〉看益智类电视节目在中国的发展》,[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尹鸿、陆虹、冉儒学:《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J].《现代传播》,2005年第5期,47-52页

[4]、徐雷:《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特质及元素分析》,[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35-42页

[5]、清妍:《幸运52》的融合与创新[J],《当代电视》,2001年第12期,70页

[6]、齐爱军:《元素·单元·主持人——综艺节目制作规律探讨》,[J]《.电视研究》,2003年第1期,52~54页

[7]、百度空间,http://hi.baidu.com/zhangxingang/blog/item/54c9da11d12f6f12b8127b6b.html

上一篇:GEOSTUDIO下一篇:变电站全景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