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财经新闻(共8篇)
英语财经新闻 篇1
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中出现的
对外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中译名统一的重要性,
中国的国际网络新闻传播, 尤其是网络对外财经新闻传播也凭借着网络不可比拟的传播优势, 逐渐稳步地发展起来。但是, 网络对外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中译名不统一的问题, 也逐渐暴露出来, 影响了我们国家对外开放水平的形象, 以及国家经济和文化工作的严肃性。
网络对外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中出现的译名不统一现象
由于中国的对外经贸发展迅猛, 对外汉英类型的财经新闻报道日益重要, 经贸财经新闻报道的外国读者多, 他们通过对我们的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来了解信息、思考问题、起草文件以及判断贸易伙伴。
但令人遗憾的是, 当前一些网络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中存在着译名不统一现象, 各家媒体各自为政, 把各种专名按自己理解、自行其是地译成英文, 导致译名出现混乱。
不统一的译名主要出现在经贸财经术语方面。许多术语没用通用译名表达, 没有把财经信息忠实地表达出来。网络财经新闻报道中的术语必须符合国际惯例, 否则会造成一些交流传播中的误解。例如:生产资料production materials, 应为
means of production, 消费品consumption goods应为consumer goods, 贸易体系trading system应为trade system。
由于网络经贸财经新闻报道的数量多、方面广、信息量大。相应地, 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等专名也越来越多, 出现了一些译名不统一问题。例如:同一财经新闻报道网站中同一个人出现不同的译名, 即一名多译。这点上, 网络经贸财经新闻报道上可谓是“百花齐放”, 难于统一, 很容易误导读者弄错阅读对象。
外文缩写词, 常常不加注释, 用英文缩写词造成意义不明、理解混乱。例如:联合国裁军审议委员会United Nations Disarmament Commission和联合国开发公司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英文简称都是UNDC。
财经新闻报道中国外一些重要合同和协议的译名不统一。许多重要合同、条约和协议的名称具有法律效力和严格的规范性, 英语表达差别一个词, 效用和所指就完全不同。
网络对外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中译名统一的重要性
译名统一是传递信息的关键。译名不统一, 与国际经贸通用英语术语不接轨的英语译名, 不但使英语读者茫然不知所云, 而且经贸财经信息准确地表达和传播传递功能也无法正确实现, 同时使新闻信息的忠实性变得不可能。
译名不统一对经贸财经信息交流的危害要比对其他领域交流的危害严重得多。1.一些报道者如果把一些名称按照自己的思维创译, 译名再好也不是原文所指, 而这些译名往往在新闻报道信息中起重要的确定作用, 译名不准确必然误导读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2.国际经贸财经交流的术语规范是正常开展国际经贸财经交流的前提。译名不统一, 轻者会影响信息传递, 重者可能造成经贸财经损失, 贻误重要的商机, 引起国际经贸纠纷, 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往往是难以估量的。
网络对外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中译名不统一问题的建议
译名的规范化, 是国家对外开放水平的标志, 是国家国际经贸运作能力的体现, 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文化工作严肃性的表现。网络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作为一个对外的窗口、平台, 更应该避免译名不统一造成的不良新闻舆论形象影响。所以, 新闻报道者要认真重视, 采取切实措施改善和避免译名不统一。
新闻报道者要重视译名统一原则。如果不使用国内外统一的译名来报道, 报道者不但不能认为自己完成了报道任务, 而且还应该认为自己是在制造经贸纠纷、贻误商机。如果报道者能把译名统一原则提高到这个角度来对待, 当前网络对外财经英语新闻报道中译名不统一的问题就会大大改善甚至消除。
新闻报道者要加强学习和积累正确译名。新闻报道者必须加强经贸财经专业学习, 不断参考权威部门的经贸财经新生词语译名的动向, 又要勤查经贸财经专业词典。1.熟悉经贸财经专业术语, 了解经贸英语表达特点和汉英对应术语, 尤其是固定译名的英汉对等。2.组织机构名称大都固定, 没有变通余地, 要求新闻报道者必须用统一的、通用的、既定的译名来传递信息。
新闻报道者在工作中要认真核准相应译名。新闻报道者一定要把译名统一原则贯穿实践, 这就对新闻报道者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报道者必须时刻核查自己的英文财经报道是否符合译名统一, 注意世界通用的术语要完全一致, 同时认真核实每个组织机构和所报道的协议、条款的英文译名。特别是重要协议和合约具有法律的严肃性, 译名必须统一、严谨, 且该种译名是固定不变的。
结合实践, 注重惯例。就网络经贸财经新闻报道而言, 要做到准确传达意思, 使用符合国际惯例和英语国家习惯的表达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新闻报道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光林:《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2].李中行、张健:《新闻英语》,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3].刘法公:《论商贸英汉/汉英译名翻译的统一问题》,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4].柳泽华:《在线新闻特色解读》, 《当代传播》, 1998 (6) 。
英语财经新闻 篇2
1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了《11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数据显示,我国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今年1到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2%。
2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了《11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数据显示,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6.1%,环比上涨1.4%。今年1到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5%。
3中国人民银行周五(12月10日)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业内人士指出,考虑到目前资本流入压力正在上升,短期内加息空间可能受到限制,年内进一步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性更大。
4上周五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将讨论2011年的具体经济目标,并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调控定调。“稳增长、防通胀”预计成为核心主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将被中央经济会议重点关注。
5发改委官员在12日表示不需行政手段干预物价
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它的合理性,特别是劳动力、土地、运输成本的上升是高兴的,农产品里面可以细分,蔬菜价格不可能长期高运行的,主要受气候、季节性的供应因素的影响。粮食、食用植物油、生猪,这三个品种的价格应该说有个逐步上涨的过程,现在价格上涨也是合理的。还有一些过度的投机炒作导致价格上涨肯定会回落,包括前期我们的绿豆价格、棉花价格,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规模生产,市场竞争激烈,工业品价格应该是长期来保持一个逐步下行的趋势。”国内市场1高盛声称:中长期看好A股
2年终有41家公司获政府补贴获得补贴的公司都是一些业绩优良的公司获得的财政奖励。获得奖励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设备制造业、医药业上市公司的重大研发项目,以及部分化工业、冶炼业上市公司淘汰落后产能的产业升级改造项目。数据显示,目前已有41家公司披露了47笔财政补贴,补贴总额18.40亿元,相当于该41家公司今年前三季的净利润35.76亿元的51.45%。获得补贴的公司中,业绩优良公司占较大比例。在21家披露今年业绩预告的获补贴公司中,有17家业绩预增,其中业绩增长幅度在80%以上的3家,沈阳机床更预计业绩将大幅增长584%。
大额补贴主要受益于房地产升值。47笔补贴中,*ST南化、东北制药、航天通信等7笔金额最高超过1亿元,上市公司厂房搬迁及出售房产获得政府补偿为大额补贴产生的主因。如航天通信的补贴来自政府有关部门的拆迁补偿,其子公司沈阳航天新乐将因此获得不低于3200万元拆迁补偿金;成都航天通信设备公司则将收到不低于1.2亿元的拆迁补偿金。
数控机床行业的龙头企业:沈阳机床,天马股份、经纬纺机
在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产业升级改造方面,今年的财政补贴体现出以奖代罚的特色,并以电力、冶炼、化工等行业上市公司居多,如皖能电力、吉电股份等公司都因淘汰落后产能获得奖励。
与三农相关产业仍然受到持续的政策性补贴,除化肥行业外,农业金融开始受到政策关注。澳洋顺昌因参股昌盛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今年获得农村金融改革补助500多万元。
3外汇局再曝打击热钱案例 结汇资金流向股市楼市
12月10日,外管局再次通报打击“热钱”跨境流动中对第二批企业、个人违规办理外汇业务处罚情况。
据上述通报,企业和个人违规情况包括结汇后投资于股票、基金和房地产等多种。主要违反了资本金结汇管理有关规定等。
英语财经新闻 篇3
出言谨慎
反复。在Bloomberg频道播出的一些Tickers是:Bloomberg doesn’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the data broadcast (彭博财经不保证播出资料的准确性) ;Bloomberg will exclude all liability for any loss due to any cause beyond its rea sonable control (凡是由于彭博财经不能控制的原因遭受的损失, 彭博财经概不负责) 。
消息来源会特别注明。尽管篇幅有限, 但只要信息来自其他机构或个人, 都会注明。只是为了突出新闻内容, 消息来源通常会放在新闻内容之后。如USTreasuries Pricing Provided by CantoMarket Data, 此条经常滚动播出的字幕, 单独注明了美国国债的价格是由Canto Market Data (坎特市场数据) 提供等。
力求精练
尽量使用缩写词。缩写词, 又称首字缩略词, 可分为两类, 即acronyms和initialisms, 由每个单词的首字母的大写组成。这两类缩写词既有共同之处, 也有细微差别。前者是可以像单词一样读出来, 如OPEC、APEC、NASDAQ;后者只能按字母一一读出。资料显示, 缩写词在20世纪60年代只有1.2万多个, 目前已超过10万。之所以呈快速上升趋势, 因其简单明了、节省篇幅, 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此外, 这类词汇还会给人以新鲜生动的感觉, 为新闻报道注入一丝活力。此类词汇按内容可分为四类:1.组织机构、公司等专有名词的简称, 如EU=European Union等;2.商务中的专业术语, 如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等;3.行业术语, 如医学中的AIDS、信息业的PC等;4.官职或头衔, 如PM=Prime Minister (总理、首相) 等。
大量使用节缩词。为提高效率, 节省篇幅, 此类新闻中常出现节缩词, 如ad代表advertisement、biz代表business、auto代表automobile、expo代表exposition等。
尽量使用短小词汇。下列词汇中, 在同样的上下文中前者是高频率的词汇, 而后者是罕用的。Talk, negotiation (谈判, 磋商) ;tie, relationship (关系) ;link, connection (联系) 。
大量使用介词。表示原因时用on, 如General Motors First-Quarter China Profi Doubles on Sales of New Models;表示用途、目的、时间时使用for, 如Palladium Makers to Target Shanghai, Beijing, Promoting Metal for Jewelry;表示在某一机构或事件的调查中时使用in, 如Deutsche Bank Wins Approval to Purchase 9.9Percent Stake in Huaxia Bank。
结构特点
新闻报道不同于文学写作, 考虑到读者阅读新闻的心理及规律, 往往设法让最重要的信息最先进入读者视线注意域, 以引起受众的注意。因此常采用“倒金字塔法”, 其特点是前重后轻, 以利于大众迅速捕捉最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也利于编辑删压和安排版面。
以信息重要性为序。请看下列几则实例:
①Chartered Semiconductor Posts First—Quarter Profit on More Demand For Xbox.
②Nissan Honda may Report Record Fourth—Quarter Earnings on Overseas Sales.
通过以上实例, 不难看出, 此类报道常按信息的重要性来确定语序, 通常按其对读者价值重要性递减来排序, 比如许多事件先说结果, 再说原因, 若有消息来源, 则排在最后。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最后那则实例, 它不同于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按时间顺序 (chronological order) 来报道整个事件, 而是按重要性对信息进行排序。
先摆事实, 而后预测或补充说明。
①Taiwan’s March Jobless Rate Probably Fell to 5-Year Low, May Spur Spending.
②Covance Pays$65 Million for Radiant Drug—Test Sites, Doubling Capacity.
多用数字说话, 尤其重视相对指标
统计学中数字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绝对数”, 另一类是“相对数”。在此类新闻体裁中, “绝对数”固然重要, 但很多时候“相对数”却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请参看下列几则实例:
绝对数。
①Credit Suisse Seeks$1.75 Billion for Buyout Fund, Person Familiar Says.
②Washington Mutual to Buy California’s Commercial Capital for$983Million.
相对数。
①Air New Zealand to Raise Fares10 Percent in May as Jet Fuel Prices Surge.
②Bell South First—Quarter Profit Falls26 Percent on Hurricane, Merger Costs.
按比较对象不同, 数据比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纵向比较, 即与自身的历史相比, 如美国公布的当月贸易逆差与上月的贸易逆差就属于此种情况;另一类是横向比较, 即与外界的同类相比, 例如把中国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他国同期该指标比。通过以上实例, 可以看出在电视新闻中纵向比较更为普遍。
绝对数与相对数并用。
①China’s Huaxia Bank’s Profit Rises 20 Percent to$47 Million on More Loans.
②Satyam Computer Fourth—Quarter Net Income Rises 38 Percent to$63Million.
预测趋势有章可依
新闻报道中, 在有所依据进行预测时常会使用下列三类词汇:
很有把握时, 尽量使用will, 而避免使用如be bound to、to be about to等长而繁的词汇。如:Iranian President Ahmadinejad Will Disclose Important Issue, Late Today.
可能性很大时, 多使用likely, 而非probably之类更长的词汇。如:South Korea’s Economy Likely Grew1.1 Percent in First Quarter on Exports.
有可能时, 大量使用may, 其出现频率远高于possibly、might、possible、could等更长的词汇。如:
Copper May Gain for a Seventh Week in London as Supply Drop, Demand Rises.
独特的修辞手法
财经新闻因注重其时效性, 所以与其他文体比显得单调枯燥, 因而在英语报刊财经报道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如夸张、对比、双关、典故、押韵、对照、倒装和拟人等, 以使其语言生动形象, 引人入胜。但电视的滚动新闻因其时间和空间等的局限性, 所以修辞手法的运用较英语报刊的财经报道少很多。但为了增添其生动感, 偶尔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如:
拟人。
①Google Rallies in After Hours After 1Q Profit Beats Forecasts.
②IMF, Seeking New Role, Sets Mediation Effort That May Tread on G-7 Turf.
上述两例中, 在描述实际指标高于预期时, 使用了beat;在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解损害了七大工业国利益时, 使用了“tread on G-7”这样的表达方式。拟人手法的使用顿时增添了报道的生动感, 使人眼前一亮。
对比。
①Copper May Gain for a Seventh Week in London as Supply Drops, Demand Rises.
②Fairfax Newspapers Increase Sales, News Corp.’s Australian Sales Decline.
语法灵活多变
此类新闻强调其功能性, 所以其语法常不拘泥于传统规范语法规则, 自成一体, 灵活多变。
主语后直接用to+动词原形结构来表示将来时。例如:
China to Relax Their Currency Contractions.
引语中仅引用关键词。引语是新闻的一部分。美联社一位著名主编杰克·卡彭曾说过:“没有引语的新闻, 不论篇幅长短, 都像月球的表面一样贫瘠荒芜。”为了增强报道的真实感, 记者常常使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1.直接引语。直接引语指直接引用别人的话, 需要加引号。由于电视新闻的篇幅所限, 通常仅引用关键词, 而非整个句子或段落。如:South Korea Needs‘Pre-emptive’Steps to Curb Inflation, Central Bank Says.
2.间接引语。间接引语指用自己的话去复述别人的话, 使其更简练, 可以不加引号。如:Saudi’s Al-Naimi Says Tension Over Iran, Nigeria Will Keep Oil Prices High.
过去发生的事件多用一般现在时, 而非一般过去时。如:China’s Premier Wen Jiabao Urges Severe Pollution Penalties, Xinhua Says.使用一般现在时给观众以新鲜感, 充分体现其时效性。
前置定语种类繁多。在新闻英语中, 为使句式简单, 信息密集, 通常使用多种多样的前置定语, 即同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甚至是一个句子来修饰某个词。
格式上自成体系
细心观察, 不难发现, 每条字幕新闻中像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意词的首字母都是大写, 而诸如介词、冠词等虚词及小品词to, 即动词不定式前的to, 都是小写。可见, 众所周知, 实意词大多数在句子中都需要重读, 而虚词无须重读, 因其包含信息的重要性和多寡不同。此种新闻体裁突破传统, 为突出强调重要信息, 采用此种写法;且每条消息结束后并没有使用句号, 可谓独树一帜。另外, 如果有重要的插播新闻时, 电视屏幕上打出字幕新闻的背景会即刻变成橘黄色, 且报道中的每一个字母均为大写, 醒目、直观, 令人印象深刻。
结语
综上所述, 滚动新闻既具备新闻英语的基本特点, 又有其独特之处:更精、更快、更活、更新, 处处体现出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 不断创新, 以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需求。由于是新生的体裁, 所以更能反映出时代的要求, 更能体现语言的发展趋势, 因此研究和学习其语言特征不仅能使我们更有效地从电视新闻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还有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和思路, 让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语言进步的潮流。
摘要: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一种崭新的以受众为中心的电视新闻体裁news ticker诞生了。借助著名的彭博财经频道 (Bloomberg) 的第一手财经报道资料, 文章分析了以功能为主的此类文体语言特点。因其主要功能为快速传递信息, 因此决定其语言必须是精练、精确和灵活的, 充分体现了多、快、好、省的原则。
关键词:滚动新闻,电视新闻,财经报道,大众,新闻文体
参考文献
[1].廖英、莫再树:《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版。
[2].张键:《英语报刊财经报道的语言特点》, 《外国语》, 2003 (2) 。
[3].张键:《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英语财经新闻 篇4
2月, 日本政府公布其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 2万亿美元, 排在美国、中国之后。由此, 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地位持续上升,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突出。
No.2日本发生巨灾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
3月11日, 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 重灾区的汽车、电子、钢铁等产业材料及零部件工厂遭到毁灭性打击, 生产一时难以恢复, 从而引发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中断, 美洲、欧洲和亚洲的众多厂商受到波及, 有的宣布停产, 有的被迫减产、下调全年生产目标。
No.3斯特劳斯·卡恩涉嫌性侵案
5月14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因涉嫌性侵犯酒店女服务员被美国纽约警方拘留, 之后宣布辞职。6月, 原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当选为新一任总裁, 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位女总裁。面对发展中国家要求让权的呼声, 欧洲人继续执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No.4中国概念股遭遇寒流
春夏之交,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遭遇寒流, 股价普跌, 数十家中国公司被摘牌或停牌。这起因于部分在美上市中国公司涉嫌财务作假或违规操作, 被放大后使中国概念股遭遇集体诚信危机, 做空机构则借机“猎杀”中国概念股, 大规模做空让中国概念股损失惨重。
No.5美债评级遭历史性下调
8月5日,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宣布, 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至AA+, 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丧失AAA主权信用评级。这一具有全球冲击力的符号性事件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和国际社会关注。
No.6国际金价创历史新高
8月23日, 由于投资者担心全球经济复苏乏力, 纷纷涌入黄金市场以求避险, 国际金价历史性地涨破每盎司1900美元大关。9月6日, 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合约盘中更是冲至每盎司1923.7美元的历史新高。但是, 国际金价随后急剧回落, 全年经历了过山车式行情。
No.7美国爆发“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
9月17日, 美国纽约爆发“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示威者抗议金融机构贪婪腐败, 指责政府对少数金融机构的救助导致多数人陷入经济困境。此后“占领”活动扩展到美国多个城镇以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占领”系列活动爆发的背景是西方国家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复苏迟缓, 失业率高企, 主权债务负担沉重。
No.8“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辞世
10月5日, 美国技术创新的符号、“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辞世。这一消息震惊全球, 牵动全球亿万“果迷”的心。他执掌下的苹果公司除不断推出炫目新产品外, 在资本市场也屡创佳绩, 继2010年5月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后, 8月10日又以3371.7亿美元市值超越埃克森美孚, 位列全球第一。
No.9俄罗斯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月10日, 经过18年艰苦谈判, 世贸组织俄罗斯入世工作组通过俄罗斯入世协议最终文本。12月16日, 世贸组织第八次部长级会议正式批准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俄罗斯将在本国立法机构批准入世协议30天后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No.10欧债危机继续扩散升级
2009年10大财经新闻 篇5
●中国经济率先复苏, “保八”已成定局
2009年, 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深化, 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均大幅下滑, 中国经济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中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刺激经济举措的综合作用下, 我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迷, 逐渐复苏, 2009年GDP增速实现“保八”已成定局, 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迷的重要力量。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 多项措施力促消费
2009年以来, 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石化、轻工业、有色金属和物流业等10个重要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 目的在于长短兼顾、标本兼治。从实际情况看,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十分明显。
在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同时, 中央还陆续出台政策, 推出家电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促进消费的措施, 在外需不景气的情况下促进内需。国务院还研究部署抑制产能过剩, 淘汰落后产能, 在“保增长”的同时“调结构”, 以实现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新医改方案出台, 基本药物目录公布
2009年4月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提出到2020年,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在2009~2011年着力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5项改革;2009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而大规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爆发及应对, 也体现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股市、楼市火爆, 各地接连出现“新地王”
2009年以来, 在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的预期下, 中国股市也持续走强, 并带动全国楼价节节高升, 不少地方地价频创新高, “新地王”不断涌现。而随着股市的火爆, 部分基金违规的“老鼠仓”行为也逐渐被清查出来, 并受到监管部门的严厉查处。
●财政货币政策“双宽松”, 信贷井喷后回落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经济的下行风险, 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银行贷款接连“井喷”, 至2009年下半年方呈回落态势。实践证明, “双宽松”政策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成效显著。
●资本市场IPO重启, 创业板市场顺利开闸
2009年7月, 三金药业招股意向书的发布, 宣告沉寂了9个月的IPO正式重启, A股市场再次恢复融资功能。2009年10月30日, 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在深交所集中挂牌上市, 上市后受到市场热烈追捧, 平均市盈率水平一度高达112倍, 并一度创造了3只百元股。十年磨一剑的中国创业板正式起航, 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新的发展阶段。
●发展区域经济, 十大经济开发区先后获批
2009年1月8日, 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随后, 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等计10个规划。获批的区域规划除了注重沿海布局外还开始开发沿边, 从东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将以往的外向型增长结构转变为“外需、内需共同发展”。至此, 我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逐渐成型。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启动
2009年7月2日央行公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 明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清算行、出口退税等政策细节, 试点企业名单将由试点地区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推荐, 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银监会等部门共同进行审核确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大宗商品一涨再涨成品油价一调再调
2009年以来,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 其价格除取决于供给与需求外, 全球流动性、相关衍生品以及政治因素和相关国际组织的调控等因素均对其形成重大影响。而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频繁变动, 我国的成品油价格调整的频率也明显加快, 但总体涨多跌少。而成品油价格也将对饲料、农机、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产生影响, 又反过来诱发了农产品价格上扬。
●我国确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会议决定, 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
国外
◆各国积极应对危机, 新兴经济体率先复苏
受持续恶化的金融危机冲击, 2009年全球经济一度跌至二战来最低水平。为帮助持续衰退的经济复苏, 各国相继推出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第3季度以来, 刺激计划显成效, 以“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引领全球经济走向缓慢复苏。
◆油价金价大宗商品走牛, 全球股市触底反弹
在充裕流动性的推动下, 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一路走高。国际金价一度创出1 227.5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 国际油价则从33.2美元/桶的5年新低一路涨至82美元/桶的年内新高。国际铜价、铝价、大豆、玉米等商品期货也纷纷创出新高。
同时, 全球股市大幅反弹, 新兴市场走势强劲。与3月创下的10多年新低相比, 道指涨幅已逾60%。
◆甲型H1N1流感席卷全球, 世界经济再受打击
2009年3月, 墨西哥、美国等多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 疫情很快蔓延全球, 给正处复苏的全球经济带来众多不确定性。世界银行最新发布报告指出, 根据打击程度的不同, “甲流”可能造成的全球GDP损失范围在0.7%~4.8%。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 低碳及新能源受热捧
2009年12月7~18日,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 190个国家的15 000名代表出席, 参加人数创历史之最。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低碳及新能源领域因此受到投资者热捧。最终, 气候大会以通过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宣告闭幕。
◆美元地位受威胁, 超主权储备货币呼声高涨
2009年3月份以来, 因美联储大举购买国债, 美元指数迅速进入下滑通道, 美元对一揽子主要货币汇率持续下跌。美元持续贬值使其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受到质疑, 中国、欧盟及俄罗斯相继呼吁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
◆迪拜风波引发忧虑, 全球资产泡沫危机隐现
2009年11月25日, 迪拜政府宣布其主权投资实体迪拜世界推迟偿还债务, 标普等国际评级巨头先后下调迪拜政府6家关联实体及希腊、墨西哥的信贷评级, 同时欧美主权信贷评级也因巨额赤字面临威胁。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 加上宽松的货币环境, 全球范围内催生出一场场流动性盛宴, 迪拜倒债风波俨然成为全球流动性泡沫最显著的例证。
◆频频聚首定调全球经济, G20影响力渐超G8
继2008年11月G20召开首次全球金融峰会后, 2009年G20金融峰会在伦敦和匹兹堡两度召开, 各国首脑同意将G20作为未来的一个更具代表性的永久性全球经济磋商平台, 取代G8的地位, 世界经济实力重心开始向发展中经济体倾斜。
◆美两大汽车巨头通用和克莱斯勒申请破产
2009年6月1日, 身为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的百年通用汽车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以求资产重组。这是美国历史上第四大破产案, 也是美国制造业最大的破产案。2009年4月30日, 陷入困境的美国第三大汽车厂商克莱斯勒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澳大利亚率先加息, 各国“退出”与否成焦点
百年花旗解体、CIT破产、苏皇及瑞士信贷面临史上巨亏……银行业频频告急, 使得各国在奋力拯救陷困金融机构的同时, 大刀阔斧地进行金融改革。在经济金融情势缓解后, 2009年10月份, 澳大利亚打响“退出”第一枪。
◆贸易保护抬头, 发达国家贸易救济措施泛滥
财经新闻可读性探究 篇6
一、财经新闻的界定
财经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经新闻即经济新闻。在经济现象中,“覆盖全国社会经济生活与经济有关的领域包括从生产到消费、从城市到农村、从宏观到微观,从安全生产到服务质量,从经济生活到政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领域”;而狭义的财经新闻则覆盖面较小,它“重点关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以及与投资相关的要素市场,并用金融资本市场的视角看中国经济生活”也可以说,狭义的财经新闻特指投资并从投资角度观察和报道经济生活。
财经新闻不仅客观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而且直接报道能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通过深化报道,指导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工作,其中,信息类的财经新闻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流通领域内商品信息中的政策信息、价格信息、市场规模信息、资源信息、预测信息、需求信息等,当前许多财经类媒体将自身定位于信息服务,解释性的财经新闻通过报道新闻的背景事实以及新闻事件发展的来由等吸引受众,与信息类财经新闻相比,解释类财经消息不仅重在报道“是什么”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报道“为什么”和“怎么样”即侧重对信息的理解和运用。
二、增强财经新闻可读性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财经新闻越来越受到关注,财经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财经新闻也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改革开放、提高人们生活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出现了许多新的报道方式和报道领域,但不可回避的是,一些财经报道内容枯燥乏味,或是报道中数字简单堆砌,或者报道模式千篇一律,没有创新。这就造成了财经新闻受众读不懂、不愿读的尴尬局面。
三、增强财经新闻可读性的对策
(一)记者应加强经济理论素养、提高新闻敏感。
1. 要加强记者自身的经济理论素养。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经谈到某些财经记者说:“现在少数记者缺少经济学的基本常识,提问的时候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甚至提些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很难回答。而有时在我回答问题之后呢,由于记者与我的学科背景不同,又不能恰当理解我的意思。”因此,财经记者应该广泛涉猎经济著作,认真学习经济理论,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了解和认识现代市场经济,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只有不断增强学习意识,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才能让报道与经济的客观规律相符合,这样才能使经济报道鲜活有生命力,艾丰也曾谈到,记者的学习方法应该是“生活上找问题,理论上找答案。”。
2.要不断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度。记者要多从受众出发,寻找新闻线索。在以往的财经报道中,很多记者往往从行业出发,从政府部门出发,来寻找新闻线索,而不是从受众需求出发,这也是造成财经新闻抽象、枯燥的一个原因。财经新闻记者更应该拓宽新闻渠道,关注民生,从民生角度出发,关注和采写财经新闻。而新闻渠道的开拓,就需要记者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采写出可读性强的财经新闻报道。
(二)新闻报道要从受众出发,体现人文关怀。
1.从受众出发,创新财经报道形式。
除了专业性财经媒体所定位的受众是精英阶层和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大部分财经媒体的受众是不具备专业方面知识的普通受众,对于普通受众而言,一些财经报道中的大量数据、图表往往很难理解。因此,财经报道可以从受众出发,从老百姓的眼光来报道,增强财经新闻的贴近性。比如,同样是利率调整的报道,如果从人物切入,通过人物存款收益的变化反映利率调整带来的变化,就比单纯的数字比较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另外,财经新闻作为一种非事件性新闻,它的报道事实往往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纷繁复杂的各类新闻事实的整合,这就需要多角度、多层面从不同的受众出发挖掘更广泛、更深层次的信息。
2. 财经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增强财经新闻的贴近性,改变财经新闻艰涩难懂需要财经新闻的故事化,财经新闻的故事化表达优势在于可以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经济专业人士可以从故事化讲述中看到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信息,而普通受众可以从报道中获得娱乐或消遣。比如,全球著名财经报纸《华尔街日报》率先将故事化的写作手法融合在财经新闻报道中。但是,早在20世纪30年代《华尔街提报》采用比较死板的手法来报道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在报道财经新闻时往往只有一些数据和图表,并没有太多的背景介绍和人物描写,缺乏吸引力和创造力,后来,他们逐渐认识到,作为新闻类别中最复杂抽象的财经新闻,如果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报道,必定会拉近和读者间的距离,使读者阅读财经新闻时不再感到晦涩难懂,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这种通过故事化的手法来报道财经事件的手法,被业界称为“华尔街日报体”。
3. 财经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
大众传媒中的人文关怀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传媒产业市场化的一个概念和提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新闻传播主流意识中的一个突出亮点,成为财经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理念。要改变一些财经新闻报道“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状况,就要更深入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表现财经事件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新闻视角选择上把人放在突出位置,使财经报道更具有人文内涵。
参考文献
[1]胡润峰.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幸培瑜.听吴敬琏谈经济报道[J].中国记者,2000
[3]艾丰.艾丰谈怎样写好经济新闻[EB/02].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网
[4]张楠.《华尔街日报》头版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5]汤世英主编.中外新闻作品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6]张颂甲.经济新闻写作浅说[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
[8]程道才.专业新闻写作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4
财经新闻的翻译浅探 篇7
财经新闻不像商务合同那样语言正式、逻辑严密, 也不像商业广告那样用语生动、感性十足。财经新闻以新、快、活见长。它运用简练明快的笔调, 将世界上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的财经消息、股市动态、楼市变化、外汇汇率、黄金期货, 通过报道、述评和动态消息, 在最短时间, 通过网络、卫星电视和报刊, 传递给广大受众。财经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 具有国际化和实效性的特点, 财经新闻翻译的作用不容忽视。
2 功能目的论
功能派翻译理论于上世纪70年代在德国出现, 通过对“对等翻译理论”的批判性研究, 指出在语言学范畴内无法解决翻译问题。作为代表性人物——凯瑟林娜·赖斯 (Katharina Reiss) 于1971年出版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 首次提出要根据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评价译文, 这被视为功能派理论思想的基础。不久, 赖斯的学生汉斯·威米尔 (Hans Vermeer) 创立了功能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 认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 “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语篇”。优先考虑文本功能和文本接受者, 要贯穿翻译过程的始终。在“目的论”的基础上, 贾塔里·赫兹曼·特瑞进一步拓展了功能翻译理论, 将翻译定义为“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的行为”。90年代克里斯蒂安·诺德根据文本功能和翻译目的, 将翻译分为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
凯瑟林娜·赖斯 (Katharina Reiss) 结合文本类型、功能和翻译方法, 提出四大功能文本类型, 即“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操作型文本”和“视听媒体文本”。其中, “信息型”文本的主要功能是告知读者客观世界的物体和现象, 强调“文本类型是影响译者选择适当方法的首要因素”。
根据“目的论”, 充分性 (adequacy) 是评价译文的最高标准, 意思是译文要符合翻译目的的要求, 在目的语环境中充分实现译文功能。
3 财经新闻的文体特点
财经新闻与商务文体和文学文体在语言风格、词汇、句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商务文体注重逻辑连贯、简洁明晰, 避免语言晦涩和作者的个人感情的表露, 避免论证时的主观随意性;文学文体多联想和想象, 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个人感情色彩。财经新闻是介于商务文体和文学文体之间的一种文体, 既讲究逻辑推理, 又含有形象联想的成分。
3.1 财经新闻文体的词汇特点
(1) 财经新闻报刊作为一种大众读物, 要求用通俗的词语和顺畅的语句将财经消息和知识传递给广大受众, 因此在财经新闻文体中多采用常用词来代替专业术语。例如:The U.S.reported its first case of mad cow disease in six years on April 24, after a dairy cow in California was found withthe brain-wasting disease.—Bloomberg News May.1st 2012
4月24日美国媒体报道了6年来的首例疯牛病例, 加州的一头奶牛被发现这种脑消耗疾病。
此例句中“mad cow disease”这样的通俗词被用来表达疯牛病, 专业术语应该是“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2) 财经新闻文体经常使用缩略词, 力求简练, 同时节省篇幅。例如:
S&P 500 futures expiring in June increased less than 0.percent to 1093.80 at 8:25 a.m.New York time.
纽约时间上午8点25分“标准普尔500”6月到期期货指数上升不到0.1个百分点, 达到1093.80。
此句中, S&P 500=Standard&Poor’s 500, 相比之下, 缩略语更为简练。
(3) 为了让财经报道读起来生动有趣, 财经新闻文体常使用形象的比喻词, 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例如:
1) The lawmakers are“not the people ultimately to decidewhether someone is a fit and proper person, and it’s not over unti the fat lady, in other words a regulator, sings, ”he said.
他说立法者不是最终决定谁是合适人选的人, 只有当胖妇人唱歌了, 也就是调控者介入了, 这件事才结束。
此句中, 为了让报道生动, 将“调控者”比作“胖妇人”, “介入”比作“唱歌”, 读来形象有趣。
2) Manufacturing is still in pretty good shape.
制造业的状况依然相当不错。
此句中, “in pretty good shape”原意指人的身材好, 这里用来形象说明制造业的状况, 生动贴切。
3.2 财经新闻文体的句法特点
(1) 简洁是财经新闻文体的主要特点。一方面, 由于读者面广, 层次各异, 文字要通俗易懂;另一方面, 报刊版面资源有限, 文字要简明扼要。例如:
Asian Stocks Rise as U.S.Manufacturing Beats Estimates
由于美国制造业好于预期, 亚洲股市上涨。
此例句是一条财经新闻的标题, 简洁明了, 特别是“rise”和“beats”这两个动词的使用, 很精练。
(2) 财经新闻文体经常采用简单句作为句子主干, 用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和分词短语充当定语或状语, 用名词词组充当同位语, 代替从句, 让句子变得简洁。例如:
The ISM’s production index climbed to 61 in April, the highest since March 2011, from 58.3.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的生产指数在四月份从58.3上升到61, 这是2011年3月以来的最高值。
本句中, “the highest since March 2011”作同位语, 代替定语从句。
(3)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常用于财经新闻文体中, 让证据真实, 说服力更强。例如:
“Baidu is teaming up with Apple to grab more traffic volume for its wireless business, ”Dong said.
“为了让自己的无线业务获取更多的流量, 百度正在和苹果公司合作。”董说。
董是百度公司的员工, 直接引用他的话, 更加具有说服力。
(4) 财经新闻文体既有商务文体讲究逻辑推理的特点, 又兼具文学文体擅长形象联想的特点。例如:
This is almost entirely a smokescreen.To be sure, politicians worked closely with global megabanks in building up public and private debt in recent decades.But the idea that investors are now responsible for Europe’s debt crisis-or could somehow fix it if they stopped“speculating”-reads like something from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1920s.
这几乎完全就是一场烟幕。的确, 在最近几十年间, 政客们和全球的大银行密切合作, 增加了公共和私人的债务。但是, 投资者现在要对欧洲债务危机负责的说法, 或者说如果投资者停止“投机”, 就可以解决这场危机, 读来仿佛是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说法。
这段话一方面体现了证据的逻辑性, 另一方面使用了文学性的价值判断和类比手法。
4 财经新闻的翻译方法
根据“功能目的论”, 财经新闻是信息型文本, 翻译类型属于工具型翻译, 在将英语财经新闻汉译的过程中, 如何实现汉译译文的充分性呢?财经新闻翻译的主要难点是标题的翻译。一般情况下, 可以直译的标题不会造成困难。困难在于不能直译的标题, 也就是说原文标题使用了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段, 以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这种效果在翻译时难以重现, 翻译的充分性就会丧失。因此, 有必要摸索出一些方法, 以实现财经新闻标题翻译时的充分性。
(1) 增词
英语文章的标题, 特别是财经新闻文章的标题, 一般比较短, 有的甚至只有一两个词, 在翻译成汉语时, 需要增加字词, 读者才能明白, 译文更为充分。例如:Obama’s Middle Class Problem:Deeper Job Losses (奥巴马面临的中产问题:失业率上升) , 这是奥巴马竞选连任时的一条财经新闻标题, 翻译此句时, 增加动词“面临”。
(2) 词性转换
根据英语财经新闻文体的特点, 英语原文标题一般用名词或非谓语动词短语代替句子, 达到简洁的目的。在翻译成汉语时, 要进行词性转换, 有助于实现充分性。例如:
HP Innovation, One Pricey Giant Screen at a Time
惠普开展创新, 同时推出一款高价特大屏。
在这个标题中, 原文“innovation”是名词, 在翻译时变成动词, 译文形成意思完整通顺的一句话。
(3) 习语活用
英语财经新闻标题常通过活用习语, 表达新的含义, 目的是加深读者的印象, 并令其产生联想, 在汉译时, 为了实现充分性, 应尽量完整表达。例如:Billionaire on the Brink亿万富豪处于危险边缘在此标题中, 原文“on the brink”是习语“处于……边缘”的意思, 翻译时, 增加“危险”一词, 意思更完整。
(4) 双关语
英语财经新闻标题利用词语的多义性, 使用双关语, 言此及彼, 表达多层意思。但在汉译时, 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充分性, 只能选择其主要含义, 舍弃次要意思。例如:Aussie Beer Drinking Market Goes Flat, Slumping to 65-Year Low澳洲啤酒市场不景气, 下滑到65年以来低点在此标题中, 原文“goes flat”是双关语, 既主要指市场不景气, 又含有啤酒泄气的意思, 读来生动贴切。但在翻译时, 只能择其主要意思。
5 结语
根据“功能目的论”, 文本类型是影响译者选择适当方法的首要因素, “充分性”是翻译的最高标准。财经新闻, 作为信息型文本, 主要是准确严谨地传递信息。依此理论, 探究总结出了部分财经新闻的文体特点和翻译方法, 以利于财经新闻的翻译实践。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经济类翻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比重不断增大, 而财经新闻的翻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本文在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 对财经新闻的文体特点和翻译方法做了一定的探究, 希望对从事此类翻译的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功能目的论,财经新闻,文体特点,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Peter, Newmark.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Nida, E.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4]www.Bloomberg.com
[5]www.Newsweek.com
[6]陈仕彬.金融翻译技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7]丁树德.翻译技法详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8]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上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9]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 (第1版)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10]姜治文, 文军.翻译批评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9.
浅议财经新闻的价值判断标准 篇8
那么什么是财经新闻?狭义的财经新闻, 主要指金融新闻, 以投资者为核心受众、以投入产出为主线, 通常重点关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以及与投资相关的要素, 并用金融资本市场的视角看中国经济生活。但广义的财经新闻不仅包含金融新闻, 还包括社经新闻、产经新闻和政经新闻, 覆盖了全部社会经济生活和与经济有关的领域, 包括从生产到消费、从城市到农村、从宏观到微观、从安全生产到服务质量、从经济工作到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领域。其中社经新闻包括消费市场新闻, 也包含民间理财、创业故事等社会新闻, 甚至还涵盖了财富心理、消费习惯、消费文化等极其宽泛的内容。产经新闻以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为主要内容。政经新闻则往往涉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安全和政治经济大局, 通常事件已上升为政治问题, 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东南亚金融危机、世界石油变局、美国次贷危机等等。
本文所指的财经新闻是广义的财经新闻, 它与国际新闻、社会新闻、文体新闻等各类新闻一样, 应具备新闻共有的价值因素。众所周知,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种特殊素质就是新闻价值的要素, 这些要素都具有引起受众的共同兴趣、普遍关注的共同特征, 包括五大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但是, 财经新闻关注对象本身的特殊性及行业的专业性, 又决定了财经新闻有着不同于其他新闻的特性, 如果仅从五大新闻要素出发判断财经新闻价值, 具体到日常工作中有不小的操作难度, 本文将从五大基本新闻价值要素出发, 讨论十项具体可操作的价值判断标准, 以指导日常报道思路。
第一, 以财经事件发生的多少为标准。“物以稀为贵”。这个标准很好理解, 在财经新闻操作中, 新闻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频率越少便越有价值, 甚至有时候偏离常规的事件反而是该新闻吸引人的魅力之一。2008年9月15日, 新华网国际频道发布了一则新闻———“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 该新闻描述了纽约时间14日晚上, 纽约曼哈顿人流熙攘依旧, 但在第七大道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总部门口, 不断走出抱着箱子、拖着行李的员次收购提供保证, 包括美国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等潜在收购者14日相继退出谈判, 雷曼兄弟面临破产。在此之前很难有人能预料到, 前后仅半年时间, 华尔街排名前五名的投资银行竟然垮掉了三家。所以该新闻价值最大之处就在于它是非常态的, 因为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金融危机第一枚骨牌倒下, 全球经济开始经历了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
第二, 以发现事件的早晚为标准。其实该标准与新闻价值五要素中的“时新性”是一致的, 但在财经报道中, 率先报道某事件, 则更能体现该新闻的价值。比如去年发生的“VISA封堵银联境外通道”事件, 最早是《北京晨报》2010年5月28日报道的。报道前一天银行业人士向《北京晨报》报料称, VISA国际组织近日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 从2010年8月1日起, 凡是在中国大陆境外受理带VISA标志的双币种信用卡时, 不论是刷卡消费还是ATM取现, 都不得走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 否则VISA将重罚收单银行, 第一次将罚款5万美元。如果收单行为再犯, 每月将罚款2.5万美元。这则新闻本身因为涉及刷卡人利益, 影响面广泛, 再加上是两大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之争, 毫无疑问具有财经新闻价值。但在该则新闻发生后, 各大财经媒体的反应普遍滞后, 大多6月份才陆续跟进, 《北京晨报》的“VISA封堵银联, 刷双币卡时选银联要重罚银行”一文被广泛转载, 因此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事件并作出报道的新闻相对更有价值。
第三, 以事件的影响力大小为标准。事件的影响力越大, 影响面越广, 越能立即产生影响力, 越具有新闻价值。理解这一点, 就是要跟社会的热点相称。《浙江日报》2010年6月25日刊发的“义乌国资重树大旗引领地方经济发展”一则新闻, 从个体角度来讲的确很重要, 因为义乌解决了县域国有经济在高开放、高民营化、高市场化条件下难以实现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发展壮大的难题, 已经探索出一条新的国资改革路子, 非常值得其他县级城市学习与借鉴。但该新闻却没有引起国内众多财经媒体的关注, 究其原因是因为义乌的特例性, 其他地区难以取经, 也就是影响面不够广泛。
但三鹿奶粉事件报道却因为影响力大, 几乎全国所有媒体都在重要版面予以报道。2008年9月11日, 上海《东方早报》刊发了“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首次曝光了三鹿奶粉事件, 对致甘肃14名婴儿患病的罪魁祸首三鹿奶粉进行了点名。之后, 关于三鹿奶粉的报道成了各媒体的重点稿件, 与此同时, 国家质监总局也迅速采取了行动, 短短数天之内, 一场奶粉行业质量检查风暴就席卷全国。
第四, 以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为标准。不确定性这一点比影响力标准更有价值, 因为信息就是不确定性的排除, 在财经新闻报道中, 假如事实和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 那么能“VISA与银联之争”的各类报道中, 每篇新闻都报道了双方之间的纠纷, 因为这是一个确定的事实, 但读者更想了解的是双方如果一直“打”下去会有什么结果, 到底双方谁占上风, 涉及用户会不会多交钱, 能够对这些不确定的信息作出分析的报道将更有价值。
第五, 以事件本身的矛盾冲突大小为标准。财经事件大多涉及企业运营, 因此事件中含有冲突因素越大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去年的“国美事件”。2010年5月11日, 国美电器在香港召开股东周年大会, 创始人黄光裕与董事局前主席陈晓之间的矛盾浮出水面, 在黄光裕一方的眼里, 陈晓像是一个背叛者、一个篡位的逆臣, 他利用黄光裕案发形成的权力真空, 引入贝恩作为自己的外援, 利用期权激励方案收买国美旧部, 他可能与资本合谋控制这家黄光裕一手带大的公司。而按照陈晓的说法, 黄光裕的一系列动作也将会把国美带入绝境。
这则新闻涉及两位行业名人的矛盾, 涉及一家上市公司的发展前途, 各大财经媒体开始跟踪该事件, 并大多着重处理。由此可见, 该事件的最大新闻价值在于黄光裕与陈晓之间的决裂, 并影响到企业运营, 此后双方的举动都成了第二天的头条新闻, 甚至双方和解后的后续报道也占据了大幅版面。
第六, 以与受众利益关联度高低为标准。事实的发生与受众的利益越相关, 越具有新闻价值。现在很多财经新闻, 本身也很重要, 但是它跟大众的利益关联度不是很高, 因此新闻价值就会相对降低。以《浙江日报》2010年6月25日刊发的“义乌国资重树大旗引领地方经济发展”为例, 这则新闻题目概念非常好, 从政策的角度、经济内涵的角度, 新闻价值都是非常好的, 但是作为一个向大众传播的题目, 新闻价值就差一点, 因为它和大众利益的关联度太低。
还是以《东方早报》刊发的“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稿件来对比, 由于婴幼儿奶粉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 特别是较知名品牌奶粉如果有质量问题, 对消费者的伤害是巨大的, 也就是与受众关联度高。而《东方早报》的该则新闻通过报道推动了事件真相化, 因此还荣获了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其新闻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当然由于其新闻的重大意义, 其价值表现并不仅仅靠“与受众利益关联度高低”来评判, 只是相对突出。
第七, 以与受众的心理距离远近为标准。新闻事实与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越近, 包括兴趣、地域、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专业、经济收入、民族和宗教心理距离, 就越有新闻价值。从“VISA与银联之争”来说, 其新闻价值对于农民和白领来说肯定是差异非常大的。该新闻事件中不确定的信息主要是境外刷卡消费要不要多付钱的问题, 因此城市白领, 特别是有出境消费的白领对该则新闻就会更加关注, 而对没有这方面经历的读者来说, 其新闻价值就很低。因此在判断财经新闻价值时要时刻从定位的受众出发。
第八, 以事件中相关因素的知名度为标准。知名度标准就是看事件是否和著名人物、著名地点相关, 因为这些事件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媒体的传播过程, 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资源的经营过程, 资源好, 有知名度, 那么新闻价值自然就普作家方舟子一连发出21条微博, 把矛头指向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著名的“打工皇帝”唐骏。在这一系列微博中, 方舟子从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透露的其个人学位、求学及工作经历中, 提出了多个质疑, 并出示了部分查证证据, 提出“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假的”, 而后唐骏回应, 双方你来我往, 始终被财经媒体关注。唐骏的假学历事件, 假如不是因为唐骏本人在财经界的知名度, 则该事件就难以成为一条有价值的财经新闻, 但因为该事件的男主角是唐骏, 所以使得该事件不仅占据了财经媒体版面, 还被广泛讨论。
第九, 以传播知识的实用性为标准。有相当一部分财经新闻的读者对价值的诉求非常明确, 就是能从财经新闻中获知有价值的信息, 并指导自己的经济行为, 比如投资理财, 也就是说对该类读者来说最有价值的应该是信息量和实用性, 能够帮助读者正确地认识投资环境, 并作出正确的抉择。《现代金报》2008年1月30日的一则新闻“春节7天如何理财:通知存款收益远超活期储蓄”能较好地说明该标准的使用。通常我们说到银行业务, 非专业人士了解得很少, 但其实这其中不同的业务能带来的投资收益相差很大, 一段不长的时间里该如何理财呢?比如把股市里的资金抽出来了, 放在哪里比较稳妥, 同时又能获得较好的收益呢?该新闻不仅明确指出了可选择的业务, 并且详细分析了收益不同, 非常有实用性。另外, 传播知识的实用性还要注重财经信息的知识化。比如一则新闻, 只就事说事, 即使说得再透彻也不如把财经事件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生动呈现出来的新闻有价值, 因为后者不仅让读者了解了知识, 而且可以从中思考, 甚至可以培养财商。
第十, 以报道中人物情感表现丰富为标准。在财经新闻选择中, 通常能碰到一些事件性并不强的事件, 要不要选择?这种情况下, 新闻的价值更多地来自对事件主角的刻画。比如对某企业家的报道, 即使该企业家早已是公众人物, 近期并没有事件性新闻发生, 但如果能通过访谈的方式让公众从多个角度认识他, 着力表现其真实的情感, 也具有新闻价值。在对人的报道中, 特别要注意仅有财经视角是不够的, 必须重视对人性的洞悉, 对人物情感表现越深刻, 对社会把握越深刻, 新闻的价值就越大。因为不管是财经新闻、体育新闻, 还是文娱新闻, 它最终的价值都是诉诸人性, 让人得到真正的价值。有一些财经报道在重视财经数字上有极端现象, 堆砌数字报表, 反而忽视了对新闻人物的刻画, 这其实是偏离财经新闻价值的。
由于财经新闻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财经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对新闻价值的判断, 为读者服务, 这同时也是财经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在具体的工作操作中, 对能够符合上文所提出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事件应该多加关注, 符合标准越多的其财经新闻价值自然就越高。但财经新闻工作者始终要记住, 新闻第一重要的永远是事实, 任何价值标准都是从事实出发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 有较高新闻敏感的媒体人对价值判断标准把握得会更敏锐。
【英语财经新闻】推荐阅读:
财经英语09-21
财经类专业英语02-12
财经英语复习考点翻译07-22
西南财经大学考博英语05-08
财经相关英语词汇(R)07-24
财经相关英语词汇(W)03-02
创新性财经英语教学12-28
上海财经大学英语言文学专业考研真题03-01
财经新闻08-24
财务管理专业-财经英语考试简答复习题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