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2025-01-03

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通用12篇)

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篇1

1 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是喜温、喜光、C4高产作物。它植株高大, 根系发达, 茎叶繁茂, 产量高, 需肥量大, 同时对肥料反应敏感, 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 应需综合考虑。

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 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矿质最多的元素, 其它依次为:钾、磷、钙、镁、硫。平均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氮2-4千克, 五氧化二磷0.7-1.5千克, 氧化钾1.5-4.0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 生长慢, 对养分吸收数量小, 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20%;拨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 玉米生长速度迅速加快,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 吸收占全生育期的85%。开花授粉以后, 吸收量下降, 此阶段占总需肥量的13%。

要重视基肥。玉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 基肥中要重视磷钾肥。施用种肥可以壮苗;若土壤肥力低, 基肥不够或者没用基肥的方法, 施用种肥效果明显, 使用时采取条施或者穴施, 注意要与种子隔开或者与土混合, 防止烧苗。氮、磷、钾合理施肥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前提。

氮肥:玉米需氮量较多。幼苗期占2.1%, 虽然需量较小, 但作用很大, 此期严重缺氮, 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杆, 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 产量显著下降。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占51.2%, 此期氮不足, 影响花粉发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 百粒重下降。后期占46.7%, 缺氮严重减产。

磷肥:玉米需磷比氮少得多, 磷对根系发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玉米的色泽与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幼苗期占1.1%, 缺磷根系发育不良, 生长缓慢、紫苗。前期缺磷后期难补, 生长中期5-8片叶、需磷最多, 占63.9%缺磷对子实的形成不利, 后期需磷占35%, 缺磷严重减产。

钾肥:玉米需钾时间早, 吸收量也多, 从苗期开始吸收钾肥, 孕穗期吸收最多, 开花期钾的积累达到高峰, 后期减少, 因此钾肥宜早施底肥。

玉米在碳酸盐黑钙土或碳酸盐草甸土上种植时, 在土壤有效锌低于0.00005∽0.0001%时应施用硫酸锌。

玉米的施肥, 应根据需肥量、土壤养分供给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计划产量等指标来确定。

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4万公斤, 磷酸二铵150∽200公斤, 尿素150∽225公斤, 硫酸钾50∽75公斤, 硫酸锌7.5∽15公斤。其中尿素的30%做底肥, 70%在玉米6-7叶期追肥。

合理追肥促进后期生长: (1) 、早施苗肥, 尤其在北方春玉米区, 气温低, 雨水少, 肥效较慢, 应早施苗肥;夏玉米区尽量抢墒直播, 一般情况不施基肥, 所以要早施苗肥。 (2) 、适施穗肥, 穗肥多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不论地块肥力如何, 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田块穗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追肥要深施, 深施肥效长且稳定, 促进根系深扎, 扩大吸收面积, 利于增产。

2 玉米水灌技术

玉米是较耐旱的作物, 蒸腾系数仅240-360, 在生长季节有250mm降水的地方就能种植玉米, 但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年降雨量是550-650mm, 且雨量分布均匀。

玉米需水曲线与单株曲线相一致, 玉米苗期耗水较少, 播节期需水激增, 是玉米水分临界期, 这时如遇干旱, 减产严重。乳熟期仍需较多水分, 此时缺水会降低粒重, 蜡熟期需水较少, 干燥天气有利于成熟。玉米灌溉应在玉米8-10小时, 此时正是雌雄穗分化期, 利于结大穗、夺高产。

玉米灌溉定额为:

干旱年:地面灌1900~23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400~17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1000~1200立方米/每公顷。

一般年:地面灌1600~21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100~15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800∽1000立方米/每公顷。

湿润年:地面灌1300~16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900~11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650~800立方米/每公顷。

玉米播种时滤水量在50~100立方米/每公顷。玉米灌溉一般为湿润年7~10叶期灌一次, 一般年7~10叶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各灌溉一次。干旱年5~6叶期、拔节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灌浆期各一次。

3 玉米丝黑穗病 (乌米) 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 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损失很大。

3.1 发病规律

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 混入粪肥里或沾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 玉米播种发芽时, 冬孢子同时萌发侵入玉米。从种子萌发至5叶期, 都可侵染。病菌侵入后, 蔓延在生长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 花芽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体, 形成丝黑穗。

3.2 防治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 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烂的粪肥;加强苗期管理, 促进快出苗, 增强抗病力;药剂处理种子:用吉农高新吉农4号种衣剂处理种子可兼治地下虫害和丝黑穗病, 也可用立克秀拌种, 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 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 是由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 使玉米植株中毒感染病。染病症状是:植株扭曲生长, 有的植株发生矮化、节间缩短, 呈丛生型 (君子兰苗) , 叶色浑绿, 叶片厚短而宽, 硬而脆, 密集丛生。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条纹突起, 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 植株矮化严重, 一般是在四至五叶片染病, 一般不能抽穗, 造成绝产, 七叶片之后感病的植株能抽穗结实, 但发育不良, 减产幅度很大, 因此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的指名病害。

玉米粗缩病具体预防和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主要以预防为主, 植株一旦染病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在预防和防治上主要做到:

一是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灰飞虱繁殖场所;

二是适当早播, 调整播种期, 使玉米苗期避开灰飞虱迁飞盛期;

三是在播前药剂拌种, 可用种子量的0.2%-0.3%, 甲拌磷, 或用75%的"3911"乳油, 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

四是苗期喷药防治:玉米四叶期可用40%水硫磷乳油, 30毫升, 喷雾, 也可用菌毒清600倍液或毒宁6000倍液, 加喷施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雾, 可有效预防灰飞虱的侵害。

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篇2

------新化乡农技站

一、稻瘟病

稻瘟病是由灰梨孢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水稻各生育期、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根据发生时期和部位

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常发并危害大的主要有苗瘟、叶瘟和穗颈瘟。

发病规律:稻瘟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气流传播。种子带菌易引起苗瘟。

在分蘖至孕穗期,经常低温多雨易造成叶瘟爆发,抽穗前期多雨易引起穗颈瘟流行。山区、长期深灌、冷浸田、偏施氮肥等都容易引发稻瘟病。

防治:稻瘟病防治应采用以种植抗病优质品种为中心,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抗病品种。(2)科学田间管理: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锌肥、有机肥,巧施穗肥,适时

晒田。(3)种子处理: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浸种48小时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48~72小时直接催芽,或

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24小时,洗净后催芽。(4)药剂防治: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病叶率3%时)喷

药保护,穗瘟在抽穗初期喷药保护,以后视天气情况决定喷药次数。药剂选择:每亩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

或40%富士1号100克或40%克瘟散乳油150~200克。为了保证药剂防治效果,每亩应保证50千克用水量,不宜盲目

加大用药量。

二、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最盛。该病主

要危害叶鞘、叶片,形成云纹状病斑,肉眼常可见叶表气生菌丝纠成的菌核。发病规律:稻纹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该

病菌寄主范围很广,生活力强,菌源地广泛。土壤中菌核第二年漂浮水面,萌发侵入稻株,形成病斑,再长出菌

丝向四周蔓延。菌核有多次萌发特征,随水漂流,造成多次侵染。适温(25~32℃)高湿条件,氮肥使用偏迟、过

量,田水过深,保持时间长等对该病发生有利。

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1)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肥

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

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2)药剂防治: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过迟(抽穗期以后)。药剂选择:5%井岗霉素水剂每亩150毫升或12.5%纹霉清水剂100~200毫升,或20%纹霉清

悬浮剂60~10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70千克喷雾。喷雾时要保证用水量,喷到稻株中、基

部。

三、稻白叶枯病

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细菌病害,症状主要有普通型、急性型、凋萎型。

发病规律:病原物主要在病稻草、稻桩、再生稻、稻种及一些杂草上越冬,次年主要通过流水、风雨传播,从水稻的水孔或伤口处侵染发病。高温、多湿,多台风、暴雨是病害流行的条件。稻田流水串灌、偏施氮肥、土

壤酸性等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稻白叶枯病的防治应以控制菌源为前提,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秧苗防治为关键,狠抓肥水管理,辅以药剂防治。(1)农业措施 培育无病壮秧,加强肥水管理,切忌深灌、串灌、漫灌。(2)利用抗病品种。

(3)杜绝病草入田,进行种子处理 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48~72小时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浸种24~48小时。(4)药剂防治:病区关键抓秧田防治和发病前期的防治,秧田在秧苗三叶一心期进行,大田在出

论述油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篇3

【关键词】油茶;栽培;病虫害防治

1 油茶的生理特性

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最适宜生长在疏松、湿润、透气性好、保水性强、深厚肥沃土壤中,树龄达百年以上,收益期长。油茶喜酸性和微酸性土壤,不适合中性或碱性土壤。用油茶籽制作的茶油是一种优质、耐储藏的油料,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长期食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肠胃病等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疗效。同时茶油还是凡士林、生发油、机械润滑油以及医药上制作青、链霉素油剂的原料。茶油是公认的“绿色食品”,品位可与橄榄油相媲美。

2 龙川的气候环境

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东连梅州,北连江西,南近珠江三角洲。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平均气温21.8摄氏度,历年降雨量平均1501.8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8%,十分适合于油茶的生长。

龙川县是油茶种植大县,我县25个镇当中近20个镇都有种植油茶历史,据统计,龙川县油茶种植面积达11267公顷,年总产量5781吨。主要分布在义都镇1333公顷、黄石镇1333公顷、岩镇1000公顷、四都镇933公顷、赤光镇933公顷、黎咀镇867公顷。目前,全县油茶龙头企业分别是赤光镇千家欣茶油厂和黄石镇高山油厂,共有油茶加工企业30个。

3 油茶栽培

选择具有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强抗逆性的健壮的油茶优良品种。我县油茶栽培的主要品种是霜降籽,油茶一般宜在PH值5~6.5的土壤中生长。

3.1 实木苗培育。

将油茶种子直接播于苗床,培育1年~2年,以裸根苗出圃。油茶幼苗期为偏阴性,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肥沃的土壤,圃地宜选在东南向排灌良好的坡地,PH值5.5~6.5的沙质壤土为宜。油茶不宜在高湿排水不良、黏重板结或干燥的沙土生长。初冬翻耕圃地后,均匀施入腐熟厩肥,然后耙碎作畦。冬播则要防鼠害。春播前25天浸种2天~3天,沙床催芽18天~22天,然后播于圃地。油茶以条状点播,株行距10厘米×20厘米为宜。每667平方米播种约20000粒,覆土厚1.5厘米~2.0厘米,稍加镇压。苗高10厘米左右施速效氮肥(0.5‰)一次,当长出3片~5片真叶时用铁铲在地表下10厘米~15厘米呈45度斜插切断主根,以促使侧根生根,然后再施复合肥(1‰)一次。春雨期用半量的波尔多液防治叶软腐病;高温多雨季节用1‰托布津防治炭疽病。注意松土锄草,使土壤保持一定的含水量。一年生苗高达30厘米,根茎粗0.25厘米~0.3厘米,一级苗数量每667平方米可达9000株~11000株。

3.2 整地。

油茶整地方法有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三种,可根据林地条件、经营水平高低、劳力等情况因地制宜选用。全垦整地适用小于15度的缓坡、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造林地。块状整地在坡度较陡、坡面破碎以及“四旁”植树均可采用。造林密度主要是根据物种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及造林目的等来确定,一般每667平方米栽植60株~120株左右。有肥地栽稀,土瘦栽密;山脚栽稀,山顶栽密;缓坡栽稀,陡坡栽密;间作栽稀,不间作栽密的经验,值得提倡。

3.3 苗木栽植。

油茶为常绿阔叶树种,幼苗主根长而侧根少,晴天和旱季起苗造林最易引起苗木失水,导致造林失败。油茶造林成活率的高低,与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关系十分密切,晴天与雨天造林成活率大不一样,以随起随造成活率高。植苗造林根据“三埋一提三踩”的原则。一定要做到栽紧踏实。平坡大穴,在栽植后要用松土将基茎部分堆成馒头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积水,造成水渍死亡。苗木定植深度以超过原圃地根际1厘米~1.5厘米为宜。

3.4 抚育管理。

幼林土壤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解决杂草与幼苗争光水、肥,每年进行2次~3次,同时可进行间种,以耕代抚。为了确保幼林的早实丰产,应适当施肥。成林阶段是油茶从开始结果到大量结果的时期,也是油茶经营最有价值的时期,每年夏季要铲山除草一次,每隔3年要在冬季深挖一次。此外,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树龄大小、树势强弱、结果大小年进行合理施肥。

4 施肥管理与病蟲害防治

4.1 施肥管理

4.1.1 重施基肥

做到“早、深、足、好”四个字。早就是基肥施用时期适当提早,因为一般有机肥养分释放比较迟缓,必须适当早施;深就是要适当深施,因为茶树是深根系作物,而且要利用茶树根系向肥性的特点,把茶树根系引向土壤深层,扩展根系的吸引容量,提高茶树的抗逆能力,确保安全越冬;足就是基肥数量要多,一般有机肥的营养元素含量低,只有数量多才能达到改土的效果;好就是指基肥质量要好,所选肥料要能改良土壤,又能缓慢地提供茶树所需的营养物质。

4.1.2 早施追肥

油茶是多年生的常绿作物,吸肥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春季是吸肥的高峰时期,要想油茶快长、多产仅靠基肥的基础养分,往往难以维持油茶的迅速生长对养分的集中需求,必须及早追肥给予补充。当然所谓早施也要因地制宜,阳坡和岗地茶园要先施,阴坡、沟、谷地茶园等要后施。

4.2 病虫害防治

4.2.1 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是指采用物理机械因素来防治病虫害,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诱杀法和人工捕杀。

(1)诱杀:是利用昆虫的趋性(趋光性和趋化性)或害虫种群自身间的化学信息素以及害虫对色泽的趋性进行引诱,并杀死茶树害虫的方法。常用的有a.灯光诱杀(即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杀茶园害虫),b.黑灯光诱杀(一般是在茶园中架设电线,装置黑光灯,以灯管为中心,呈“十”字形装四块玻璃,在灯下放置大水盆,每天晚上开灯,可以引诱毒蛾等成虫飞来,与玻璃相撞掉入水盆中淹死,c.糖醋诱杀(利用害虫趋化性的特点诱杀害虫)、性信息激素诱杀(利用害虫种群自身的性信息素引诱害虫成虫,使之不能正常交尾或直接灭杀,达到灭虫的目的)。

(2)人工捕杀,对茶园中某些目标明显和群集性强的害虫,可以结合田间管理,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直接消灭。

4.2.2 化学防治

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应该合理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同时要因虫和病、及时施药,并科学使用农药,充分发挥农药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油茶的主要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和烟煤病等。油茶的主要虫害有油茶尺蠖、茶毒蛾、油茶蛀茎虫和油茶蓝翅天牛等。防治方法:结合营林措施,消除病源主要是在发病高峰期的7月~9月,用1﹪波尔多液加2﹪的茶麸水喷3次~4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许允文,朱跃进主编.有机茶开发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2]石春华,虞轶俊主编.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李松等主编.放心茶叶生产配套技术[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庄瑞林主编.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大葱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篇4

分短葱白和长葱白类型。短葱白品种主要有山东的鸡腿葱、河北的对叶葱;长葱白品种主要有北京的高脚白大葱、山东章丘大葱。

2 播种与育苗

2.1 苗床准备

大葱忌连作, 也不宜与其他葱蒜类蔬菜重茬, 轮作年限3~5年, 苗床宜选择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 每0.067 h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 000 kg和过磷酸钙30 kg作基肥, 翻耕耙细整平做畦, 畦宽85~100 cm, 长6 m。育苗面积与大田种植面积比例为1∶ (8~10) 。

2.2 播种

大葱的播种时间有秋播和春播2种。秋播时间在9月底—10月初, 苗期270 d左右, 春播时间以3月底—4月初为宜, 苗期只有120 d左右。秋播不可提前, 以免造成幼苗生长过大, 第二年先期抽薹;春播不宜延迟, 一般情况下, 播种越晚的苗, 葱的产量越低。

播种方法有湿播和干播2种。湿播法是首先在育苗地浇足底肥, 水渗完后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 然后覆沙或细土0.5 cm;干播法是在畦面上划出细沟, 然后均匀撒入种子, 用镂耙镂平畦面, 踩实后浇水。

2.3 葱苗管理

秋葱越冬前控制肥水, 11月底上冻前浇足冻水。越冬后的2月底或3月上旬开始返青, 要适时浇返青水。结合灌水, 每0.067 hm2可追施尿素15 kg, 从返青到定植追肥二三次, 促使幼苗生长。间苗2次, 保持苗距4~7 cm, 每次间苗结合划锄浇水1次, 及时拔除杂草和间苗。春播育的苗3叶期以前要控水, 促进根系发育, 4叶以后与秋苗管理相同。5月—6月为葱蓟马发生高峰期, 要及时除治。雨水过大要及时排水。定植前10 d停止浇水, 进行干旱锻炼。

壮苗标准:单株平均质量40 g左右, 苗高50 cm上下, 葱白长25 cm, 茎粗1 cm左右为宜, 叶肥、浓绿, 无病害, 根系健壮。

3 田间管理

3.1 定植

大葱属于喜肥作物,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每0.067 h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5 000 kg, 或腐熟鸡粪3 000 kg, 翻耕耙平, 按行距60~80 cm开定植沟, 行距不能小, 否则培土困难, 单株发育不好, 产量低。沟深、沟宽20~35 cm, 沟内集中施肥, 每0.067 hm2施腐熟的粪干500 kg, 过磷酸钙50 kg或三元复合肥20 kg, 饼肥50 kg。定植时葱苗要按大小分级, 先向沟内灌水, 待水渗下后及时插葱, 葱叶着生方向与行向垂直, 有利于密植和通风透光, 又便于田间管理。株距5 cm, 密度17 000株/0.067 hm2。定植的深度一般7~10 cm, 达到葱心为止, 埋心易烂, 不发苗;定植过浅容易倒状, 不便培土。定植后一般不浇水, 干旱时小水浇灌, 雨后及时排水。

3.2 水肥管理

大葱定植后进入缓苗越夏期, 天气炎热多雨, 管理的重点是中耕松土除草, 排除雨涝, 保持好土壤的通透性, 促使其根系恢复生长。一般不进行浇水, 否则易引起根系腐烂。8月上旬立秋后地上部分开始生长, 可以适当浇一次水, 并进行第1次追肥, 每0.067 hm2施有机肥2 000~3 000 kg、尿素10 kg、硫酸钾5 kg。

8月中旬—10月中旬是大葱旺盛生长的葱白发育形成期, 是能否夺取高产的关键管理时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水肥齐攻。初次浇水要掌握轻浇、早晚浇的原则, 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同时每0.067 hm2追尿素15 kg、硫酸钾20 kg、过磷酸钙30 kg、发酵的饼肥150 kg。

白露以后, 气候凉爽, 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大葱生长, 进入葱白膨大期, 为此要在白露和秋分分别进行第3次和第4次浇水追肥, 勤浇水、重浇水, 每0.067 hm2每次追施尿素10~15 kg、硫酸钾10~15 kg、过磷酸钙20 kg。

霜降前后, 天气逐渐变凉, 叶子生长缓慢, 进入葱白充实期。要小水勤浇, 不可缺水, 否则会使叶子枯软, 葱白松散空洞, 品质和产量大幅度下降。收获前7~10 d停水, 以利收获和贮运。

3.3 培土软化

大葱一般都进行软化栽培, 在葱白生长期间, 随葱白伸长可进行培土4次, 一般每半个月1次。第1次培土是在生长盛期之前, 培土约为沟深的一半;第2次培土是在生长盛期开始以后, 培土与地面相平;第3次培土成浅垄;第4次培土成高垄。每次培土以不埋没葱心为度。

3.4 收获

正常大葱收获时间是11月上中旬完成, 也可根据市场需要, 在10月份提早收获。收获时要注意保持葱白带根完整, 避免拉断, 要抖净泥土, 去除枯叶, 分级打捆。

4 大葱的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防治

4.1.1 紫斑病

用质量分数为75%的百菌清500~600倍液或质量分数为70%的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

4.1.2 葱锈病

用质量分数为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 或质量分数为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

4.2 虫害防治

4.2.1 葱蓟马

以成虫和若虫吸食葱幼嫩部位汁液。严重时导致嫩叶、嫩梢干缩, 影响生长。用质量分数为40%的乐果乳油1 200倍液或质量分数为50%的马拉松乳油1 000倍液喷雾, 每5~7 d喷1次, 连续喷二三次。

4.2.2 斑潜蝇

斑潜蝇是危害大葱叶的主要害虫, 以幼虫蛀入片内, 主食二层表皮生长。防治方法:清除病叶残体。在葱生长期, 发现有被幼虫蛀食的叶子, 应带出田外深埋, 收获后, 清理残株并烧毁。化学防治:成虫盛发期, 喷洒灭杀毙400倍液, 或质量分数为80%的敌敌畏2 000倍液, 或质量分数为1.8%的阿巴丁3 000倍液, 交替使用, 每隔5 d喷施1次, 连续喷4次。药剂品种不可单一, 但也不可多种混配, 以免抗性产生。

4.2.3 葱蝇蛆

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农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河南省通过不断的创新种植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等方法大大的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农民的创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早日实现小康社会,提升河南省小麦的质量与产量,就一定要对小麦栽培技术进行创新,加强对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河南省小麦的种植现状

从长期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属于一个农业大国。河南省作为我国小麦的主要产区是因为它具有种植小麦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气候环境,有利于小麦的快速成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小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就一定要对小麦的栽培技术进行创新,提高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水平。虽然河南省是我国种植小麦的大省,但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去改进。小麦栽培技术

2.1 因地制宜?x择小麦品种

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这就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土质以及气候环境都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小麦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土质、气候特征以及种植技术水平来选择小麦种子。在完成了小麦种子的选种工作后,为了保证种子的质量,减少种子萌芽以及变质的情况发生,就一定要在空旷通风的地方晾晒种子,并挑选出质量不合格的种子以及带有病菌的种子,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小麦种子的成活率与种植质量,减少病菌种子给其他种子带来的腐蚀,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与成活率。

2.2平整土质,合理施肥

在进入小麦播种的季节,就要对土壤进行相关的处理,并用机械耕种来代替人工耕种。在一般其情况下,旱地的耕作深度要合理控制在20 ~ 25 厘米的范围之间,稻茬地的耕作深度要控制在为15 ~ 20 厘米的范围内,在耕作的珍格格过程中,主要包括深度耕作计算、和平整土质,同时也要保证土质结构处于上松下实的状态。通过耕作来改善土质结构能够大大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以及土壤的肥力,以此来减少土质孔隙较大以及凹凸不平的情况发生,提高土质适应播种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与无机肥等施肥的方法来进一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以及土壤的环境,优化土质结构,提高小麦的质量与产量。

2.3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播种

小麦播种的深度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土质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来确定,小麦播种时间早晚以及播种时期的气候温度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小麦的发芽率以及实际产量。因此,为了培育出枝叶茁壮、根系发达的优质幼苗,就要合理选择播种的时间与环境,并充分利用以及创造热能资源。例如,晚于播种期3~5天进行播种就会大幅度增加麦苗的衰弱风险,提高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给农民带来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有效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小麦种子的优质率,在种植过程中,小麦种子的播种深度大约在3~5厘米,播种的太浅就会阻碍小麦根部吸收土壤的水分与养分,播种太深就会一直小麦的生长。因此3~5厘米的种植范围能够确保小麦根部充分吸收水分与养分,并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

2.4 科学有效的管理

当小麦进入了的苗期管理阶段,相关的农业人员要在小麦出苗后,加强对小麦麦苗出苗率的检查工作,对于一些长势较差的麦苗可以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方法来进行管理,例如可以通过科学的喷肥,或者适量尿素,都可以再一次促进麦苗的生长。另外在小麦的成熟期,要确保有较高成穗率,在小麦的拔节期要根据小麦实际的种植面积来适量的添加尿素与硫酸钾。在正常的情况下,每一亩小麦的尿素与硫酸钾的克数都不能超过 15 千克。并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在苗期管理阶段进行灌溉、补充适量的水分。病虫害防治的主要策略

在小麦的整个种植过程中,对于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漫长而又复杂的工作,并且要想有效提高小麦的质量与产量,就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小麦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3.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病虫害首先要豆乳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对小麦幼苗四周的杂草进行清除。由于小麦的生长土质一般含水量都比较大,这就为形形色色的杂草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一旦杂草生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了麦苗,杂草就会过度吸收麦苗的水分以及养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麦苗的生长。同时杂草抵御病虫害的能力非常高,因此就会对麦苗后期生长环境的维护与整顿造成极大的不变,并极大的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因此,物理防止要对麦苗周边的杂草通过大量的人力进行清除。

3.2 化学防治措施

要想从根本提高麦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病虫害的风险,首先就要在小麦种子进入正式播种的前期,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给小麦种子适量的喷洒农药,并把喷洒完农药的种子进行搅拌、晾晒与干燥,以此来提高种子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把稀释后的粉锈宁均匀的喷洒到土壤中,以此来增强土壤预防治锈病和白粉病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把稀释后的乐果乳油喷洒到土壤中来抑制小麦蚜虫的产生,保证小麦的茁壮成长。

3.3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理小麦病虫害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蚜虫为小麦的主要虫害,草蛉作为蚜虫的克星,利用生物链的关系可以有效的减少蚜虫虫害的发生。为此,相关的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培养螳螂、益性瓢虫等益虫来有效的预防蚜虫灾害的发生。生物防治虫害的方法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它的产量以及质量会在很大的程度的上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农民的经济来源。因此,为了进一步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农民的创收,就一定要不断的创新小麦栽培技术,改进病虫害防治的措施,以此来大大的提升小麦的生产质量以及实际产量,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百合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6

关键词:百合;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8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71-1

1 病害

1.1 叶枯病

1.1.1 症状 百合发病叶片上通常为黄褐色至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斑块,天气极度潮湿时斑上生灰霉层;干燥时病斑变薄而脆,半透明状,浅灰色,严重受侵染的叶片引起叶枯。病害蔓延到茎秆,会使生长点死亡。花蕾上发生病斑,则花蕾变成褐色,不能正常开花。发生在花朵上,则花瓣形成水渍状斑块。该病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从生长期到开花结果期均可发病,尤其在花蕾上的病斑发展非常迅速。果实上发生病斑,会引起局部腐烂。

1.1.2 防治方法 集中烧毁患病植株的叶片,防止病菌传播;实行轮作,以免病菌通过土壤传播;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及时排水,注意通风透光;用75%百菌清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洒,10~15天一次,连续2~3次。

1.2 病毒病

1.2.1 症状 叶片变黄,或发生黄色斑点,黄色条斑,急性落叶,植株萎缩,花蕾萎黄不能开放,花冠开裂。

1.2.2 防治方法 及时防治蚜虫。蚜虫具有一种刺吸式口器,它像针一样刺入植物,吸取汁液。当它吸取了受病毒感染植株的汁液后,又去刺吸健康的植株时,就把病株汁液中的病毒也传了过去。所以,防治蚜虫就可以有效防止病毒蔓延;防止接触传染,以减少植株传染病毒的机会;拔除受害严重的植株。对受害严重的植株,必须及时拔除并烧毁。

1.3 百合疫病

1.3.1 症状 发病期于6~8月,主要危害茎和叶片。茎和土表面下面的茎秆上,形成水渍状乃至褐色斑块,受害植株很快死亡。如果在鳞茎萌发时受害,则嫩茎顶端发生枯萎。叶片发病,产生水渍状小斑,逐渐扩大成灰绿至淡褐色大斑,无明显边缘,严重时叶片和花朵软化腐烂。天气潮湿时,病部产生白色霉层。

1.3.2 防治方法 采用高厢深沟或起垄栽培,发现病株,及早挖除,集中烧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季钾肥,提高抗病力;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1.4 立枯病

1.4.1 症状 嫩芽感染后根茎部变褐色、枯死。成年植株受害后,从下部叶开始变黄,然后整株枯黄以至死亡。鳞茎受害后,逐渐变褐色,鳞片上形成不规则的褐色斑块。

1.4.2 防治方法 该病为土壤传播,应实行轮作;播种前,种球用1:500的福美双溶液浸渍杀菌,或用40%甲酸溶液加水50倍浸渍15分钟;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使幼苗健壮,增强抗病力;出苗前喷1:2:200波尔多液1次,出苗后喷50%多菌灵1000倍液2~3次,保护幼苗。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病区用50%石灰乳消毒处理。

1.5 软腐病

1.5.1 症状 鳞茎变软并有恶臭。鳞片上先发生水渍状斑块,然后发黑,上面还能长出厚厚的一层霉。在温暖的条件下,一个受害鳞茎两天内就会全部烂掉。

1.5.2 防治方法 选择无病种球繁殖,播种前用50%苯骈咪唑500~600倍液浸种20~30分钟,晾干后下种;采挖和装袋运输时,尽量不要碰伤鳞茎,贮藏期间注意通风,最好放在低温条件下。

1.6 炭疽病

1.6.1 症状 叶片发病,产生椭圆形、淡黄色、周围黑褐色稍下凹的斑点。花瓣发病,则产生椭圆形褐色病斑。鳞茎发病,基部及外层鳞片出现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病、健部界限清楚,不久变暗褐色干硬状。

1.6.2 防治方法 发现病株及时烧毁;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种球严格检疫,栽前用1:500的克菌丹溶液将种球浸30分钟,或用1:500的代森锌喷洒种球。

1.7 青霉病

1.7.1 症状 鳞片上形成干枯斑块,病斑上又形成蓝绿色的孢子。

1.7.2 防治方法 将鳞茎贮藏在加有漂白粉的土中(每50kg土拌和0.35kg漂白粉);将4匙苯来特加在1升温水(26℃~30℃)中,然后将鳞茎放入浸15~30分钟。阴干后,再进行贮藏。

2 虫害

2.1 蚜虫

蚜虫是危害百合最普通的虫害之一,有桃蚜和棉蚜两种。蚜虫吸取植物汁液,使植株萎缩,生长不良,严重影响开花结果。防治方法:消灭越冬虫源,清除附近杂草,进行彻底清田;蚜虫危害期喷洒40%乐果或氧化乐果1200倍液,或灭蚜松乳剂1500倍液,或2.5%鱼藤精1000~1500倍液。

2.2 蛴螬

蛴螬是金龟的幼虫,主要活动在土壤内,危害百合的鳞茎和根,吃去根系和鳞茎盘,直至破坏整个鳞茎。防治方法:安排好茬口,实行轮作;施用腐熟有机肥,以防止招引成虫来产卵;人工捕杀。在田间出现蛴螬危害时,可挖出被害植株根际附近的幼虫;施用毒土。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150g,或50%辛硫磷乳油100g,拌细土15~20kg做成毒土;用1500倍辛硫磷溶液浇植株根部,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3 线虫病

受害百合的根组织受到破坏,茎叶发黄,叶片边缘焦枯脱落,导致开花不良,最后植株逐渐死亡。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集病株残体烧毁,以减少病源;避免连作;播种前施用呋喃丹粉剂处理土壤;将土壤酸度调至pH值5或pH值5以下,则线虫病可大为减少。

2.4 螨类

螨可成群地寄生在百合鳞茎中,使鳞片腐烂,叶片枯黄。在潮湿的土壤中螨的危害加剧。防治方法:实行轮作;用1500倍的三氯杀螨醇浇灌种球。

浅析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篇7

玉米是喜温、喜光、高产作物。它植株高大, 根系发达, 茎叶繁茂, 产量高, 需肥量大, 同时对肥料反应敏感, 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 应需综合考虑。

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 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矿质最多的元素, 其它依次为:钾、磷、钙、镁、硫。平均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氮2~4千克, 五氧化二磷0.7~1.5千克, 氧化钾1.5~4.0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 生长慢, 对养分吸收数量小, 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20%;拨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 玉米生长速度迅速加快,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 吸收占全生育期的85%。开花授粉以后, 吸收量下降, 此阶段占总需肥量的13%。

要重视基肥。玉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 基肥中要重视磷钾肥。施用种肥可以壮苗, 若土壤肥力低, 基肥不够或者没用基肥时, 施用种肥效果明显, 使用时采取条施或者穴施, 注意要与种子隔开或者与土混合, 防止烧苗。氮、磷、钾合理施肥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前提。

氮肥:玉米需氮量较多。幼苗期占2.1%, 虽然需量较小, 但作用很大, 此期严重缺氮, 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秆, 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 产量显著下降。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占51.2%, 此期氮不足, 影响花粉发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 百粒重下降。后期占46.7%, 缺氮严重减产。

磷肥:玉米需磷比氮少得多, 磷对根系发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玉米的色泽与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幼苗期占1.1%, 缺磷根系发育不良, 生长缓慢, 紫苗。前期缺磷后期难补, 生长中期5~8片叶、需磷最多, 占63.9%缺磷对子实的形成不利, 后期需磷占35%, 缺磷严重减产。

钾肥:玉米需钾时间早, 吸收量也多, 从苗期开始吸收钾肥, 孕穗期吸收最多, 开花期钾的积累达到高峰, 后期减少, 因此钾肥宜早施底肥。

玉米在碳酸盐黑钙土或碳酸盐草甸土上种植时, 在土壤有效锌低于0.00005%~0.0001%时应施用硫酸锌。

玉米的施肥应根据需肥量、土壤养分供给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计划产量等指标来确定。

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万~4万千克, 磷酸二铵150~200千克, 尿素150~225千克, 硫酸钾50~75千克, 硫酸锌7.5~15千克。其中尿素的30%做底肥, 70%在玉米6~7叶期追肥。

合理追肥促进后期生长: (1) 早施苗肥, 尤其在北方春玉米区, 气温低, 雨水少, 肥效较慢, 应早施苗肥;夏玉米区尽量抢墒直播, 一般情况不施基肥, 所以要早施苗肥。 (2) 适施穗肥, 穗肥多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不论地块肥力如何, 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田块穗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追肥要深施, 深施肥效长且稳定, 促进根系深扎, 扩大吸收面积, 利于增产。

二、玉米水灌技术

玉米是较耐旱的作物, 蒸腾系数仅240~360, 在生长季节有250毫米降水的地方就能种植玉米, 但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年降雨量是550~650毫米, 且雨量分布均匀。

玉米需水曲线与单株曲线相一致, 玉米苗期耗水较少, 播节期需水激增, 是玉米水分临界期, 这时如遇干旱, 减产严重。乳熟期仍需较多水分, 此时缺水会降低粒重, 蜡熟期需水较少, 干燥天气有利于成熟。玉米灌溉应在玉米8~10片叶时, 此时正是雌雄穗分化期, 利于结大穗、夺高产。

玉米灌溉定额为:

干旱年:地面灌1900~23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400~17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1000~1200立方米/每公顷。

一般年:地面灌1600~21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100~15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800~1000立方米/每公顷。

湿润年:地面灌1300~16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900~11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650~800立方米/每公顷。

玉米播种时需水量在50~100立方米/每公顷。玉米灌溉一般为湿润年7~10叶期灌一次, 一般年7~10叶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各灌溉一次。干旱年5~6叶期、拔节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灌浆期各一次。

三、玉米丝黑穗病 (乌米) 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 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损失很大。

1. 发病规律

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 混入粪肥里或沾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 玉米播种发芽时, 冬孢子同时萌发侵入玉米。从种子萌发至5叶期都可侵染。病菌侵入后, 蔓延在生长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 花芽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体, 形成丝黑穗。

2. 防治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 减少初侵染来源。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 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熟的粪肥, 加强苗期管理, 促进快出苗, 增强抗病力。药剂处理种子:用吉农高新吉农4号种衣剂处理种子可兼治地下虫害和丝黑穗病, 也可用立克秀拌种, 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四、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 是由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 使玉米植株中毒感染病。染病症状是:植株扭曲生长, 有的植株发生矮化, 节间缩短, 呈丛生型 (君子兰苗) , 叶色浑绿, 叶片厚短而宽, 硬而脆, 密集丛生。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条纹突起, 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 植株矮化严重, 一般是在四至五叶片染病, 一般不能抽穗, 造成绝产, 七叶片之后感病的植株能抽穗结实, 但发育不良, 减产幅度很大, 因此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玉米粗缩病具体预防和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主要以预防为主, 植株一旦染病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在预防和防治上主要做到:

1. 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灰飞虱繁殖场所;

2. 适当早播, 调整播种期, 使玉米苗期避开灰飞虱迁飞盛期;

3. 在播前药剂拌种, 使用甲拌磷, 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

4. 苗期喷药防治:玉米四叶期可用40%水硫磷乳油, 30毫升喷雾, 也可用菌毒清600倍液或毒宁6000倍液, 加喷施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雾, 可有效预防灰飞虱的侵害。

摘要:根据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吸收, 阐述了不同阶段所施用的肥料、施肥方法 及玉米的水灌和病虫害的防治。

关键词:玉米,施肥,水灌,黑穗病,粗缩病

参考文献

《玉米科学栽培技术》, 山东教育出版社, 王永明.

《玉米种植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永明.

《玉米两高一优栽培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张新华.

川穹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8

一、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高20~60cm。根状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团块, 黄褐色, 粗糙不匀, 有明显缩节状起伏的轮节, 节盘凸出。茎直立圆柱形, 中空, 上部分枝, 茎部的节膨大成盘状。叶互生, 2~3回羽状复叶, 叶柄基部扩大抱茎。复伞形花序生于分枝顶端, 花白色。双悬果, 广卵形。花期6~7月, 果期7~8月。

二、栽培技术

川芎喜雨量充沛而较湿润的环境, 但在7~8月高温多雨季节, 如湿度过大, 易引起烂根。川穹苓种培育阶段和谷种贮藏期要求冷凉的气候条件, 主产区多选阴凉山洞贮藏冬种。宜选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栽植。忌连作。

1. 选地、整地

栽培川芎宜选地势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较高、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过沙的冷砂土或过粘的黄泥、白鳝泥、下湿田等不宜栽种。栽前除净杂草, 烧炭作肥, 挖土后整细整平, 根据地势和排水条件, 作成宽1.6~1.8m的畦。

2. 繁殖方法

(1) “抚芎”的选育采用地上茎节 (苓子) 进行无性繁殖。苓种培育一般在1~2月初, 先将平地栽培的川芎草根茎掘起, 除去须根、泥土和茎叶, 成为“抚芎”, 然后运往高山区繁殖。栽植规格分大、中、小3级, 分别为30cm×20cm、25cm×15cm、20cm×10cm。在整平耙细的畦面上开穴, 深6~7cm, 每穴栽“抚芎”l块, 芽头向上, 栽正压实, 再浇少量稀薄肥水。每亩用“抚芎”量150~250kg。

(2) 冬种田管理 (1) 间苗。3月上旬陆续出苗, 约7天左右齐苗。当每墩长出地上茎10~20根时, 可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 扒开根际周围的土壤, 露出根茎顶端, 选留其中生长健壮的地上茎8~10根, 其余的从基部割除, 使养分集中供给冬种生长发育、培青壮苗。 (2) 中耕。3月中旬和4月下旬各进行1次中耕除草, 宜浅不宜深, 避免伤根系。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以减少病虫危害。 (3) 追肥。疏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 每亩追施草木灰150kg, 混入腐熟的饼肥150kg和人畜粪水1 000kg施于行间。4月下旬再进行第二次追肥。

(3) 苓种收获与贮藏 (1) 收获。7月中下旬, 当茎上节盘显著膨大, 略带紫色时, 选择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及时采收。挖取全株, 剔除有虫害及腐烂的茎秆, 去掉叶子, 割下根茎。 (2) 贮藏。挑选健壮的茎秆, 捆成小束, 置于阴凉的山洞或窖藏。窖内先铺一层茅草, 再将茎秆与茅草逐层相间藏放。堆高2m左右, 上面盖茅草, 注意适时翻动。 (3) 选苓。8月上旬将茎秆取出, 用刀切成3~4cm的小段, 每段中间需具有1个膨大的节盘, 即为“苓子”。每根茎秆可切6~9个“苓子”。然后, 进行分级、个选, 剔除无芽、坏芽、虫咬伤、节盘带虫或芽已萌发的苓子, 分别按级进行栽种。

(4) 栽苓8月上中旬, 在作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33cm×20cm开沟栽种, 沟深2~3cm。同时每隔6~10行的行间密栽苓子1行, 以备补苗。苓子须浅栽, 且平放沟内, 芽向上按人土中, 使其既与土壤接触, 又有部分节盘露出土表。栽后用筛细的堆肥或土粪掩盖苓子, 注意必须把节盘盖住。随后在畦面铺盖一层稻草, 以减少强光照射或暴雨冲刷的影响。

3. 田间管理

种后若土干要及时浇水, 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 4月下旬中耕除草, 追施草木灰150~200kg/亩, 腐熟饼肥50~100kg。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二次除草, 7月份第三次除草。如果作种苗用的川芎, 第二、三次除草结合基部堆土, 利于茎节膨大长成种苗。川芎开花时摘花, 生长过于旺盛的川芎, 从基部割掉部分茎秆, 每丛留5~6根, 以利通风透光, 集中养分, 保证川芎正常生长。秋天栽种, 随挖随栽。在早稻田茬, 做160cm宽的畦, 沟宽30cm, 深7~8cm, 8月中旬天晴时栽种, 用两叉的铁耙划行距25~30cm, 沟深5cm, 栽8个苓子, 株距20cm, 行间两头各栽2个苓子封口, 每隔6~10行在行间多栽1行密苓子10~20个, 封口苓和密苓子为补苗和山区栽种苗用。苓子平放或立放, 用农家肥覆土, 上面盖草。南方往往在畦沟内种小麦、蚕豆类, 北方在畦梗上种玉米。

川芎枯萎后割去地上茎, 除草松土, 上面盖一层薄薄的土, 保护川芎越冬。次年春季返青后, 于3月初足施稀薄人畜粪1次。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

1. 小地老虎

(1) 为害咬食川芎幼苗根茎, 影响其生长。

(2)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技术。杂草是地老虎产卵的场所, 也是幼虫向作物转移为害的桥梁, 故应在初龄幼虫期清除田间杂草, 消灭卵及低龄幼虫。 (2) 物理防治。防治黏虫可用糖、醋、酒诱杀液、或甘薯、胡萝卜等发酵液或黑光灯诱杀成虫;用新鲜泡桐叶或莴苣叶放于植株附近, 可诱集幼虫;对高龄幼虫, 可在早晨扒开新萎蔫的植株周围的表土, 捕杀幼虫。 (3) 化学药剂防治。对不同龄期的幼虫, 应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3龄幼虫盛发前, 每亩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50ml、2.5%溴氰菊酯乳油、40%氯氰菊酯乳油20~30ml、90%晶体敌百虫50g, 对水喷雾防治;3龄幼虫后, 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6~7ml或50%辛硫磷乳油加水适量, 喷拌细土3kg配成毒土, 每亩用20~25kg顺垄撒施于幼苗根标附近;一般虫龄较大可采用毒饵诱杀, 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0.5kg或50%辛硫磷乳油500m L, 加水2.5~5L, 喷在50kg碾碎炒香的棉籽饼、豆饼或麦麸上, 于傍晚在受害作物田间每隔一定距离撒一小堆, 或在作物根际附近围施, 每亩用5kg。毒草可用90%晶体敌百虫0.5kg, 拌砸碎的鲜草75~100kg, 每亩用15~20kg。

2. 红蜘蛛

(1) 为害8月份左右发生, 9月份左右危害严重, 主要侵食叶片和花序。叶片被害后, 叶色由绿变黄, 最后枯萎, 后期叶片焦枯, 似火烧状, 药农称为“火龙”。此虫多藏于叶背面。

(2)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技术。收获川穹后彻底清除田间枯叶及周围杂草, 新种植地要实行冬耕。 (2) 化学药剂防治。发生初期可用15%哒螨灵乳油2 000倍液、1.8%齐螨素乳油6 000~8 000倍液喷雾, 均有防治效果。 (3) 生物防治。注意保护利用天敌中华草蛉、大草蛉、丽草蛉、食螨瓢虫和捕食螨类等, 避免在天敌盛期喷药。

3. 川芎茎节蛾

(1) 为害又叫臭般虫, 以幼虫为害川芎茎秆, 一般1年4代, 幼虫从心叶或鞘处蛀入茎秆, 咬食节盘, 造成“通秆”, 尤其育苓种期间更加严重。

(2) 防治方法 (1) 育苓阶段随时掌握虫情, 用80%敌百虫1 000倍液, 喷药时, 着重喷射叶心和叶鞘, 以消灭第1代和2龄前幼虫; (2) 栽种前精选苓子, 并用烟草、麻柳叶和水混合煮液浸泡1小时, 再取出栽种。

4. 种蝇

(1) 为害属双翅目花蝇科。幼虫危害根茎, 致使全株枯死。

(2) 防治方法 (1)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防止成虫产卵。 (2) 成虫产卵高峰及地蛆孵化盛期及时防治。预测成虫通常采用诱测成虫法, 诱剂配方:糖∶醋∶水=1∶1∶2.5, 加少量辛硫磷拌匀。诱蝇器用大碗, 先放少量锯末, 然后倒入诱剂加盖, 每天在成蝇活动时开盖, 及时检查诱杀数量, 并注意添补诱杀剂。当诱器内数量突增或雌雄比近1∶1时, 即为成虫盛期, 应立即防治。 (3) 在成虫发生期, 可使用2.5%溴氰菊酯3 000倍液, 40%辛·甲·高氯乳油2 000倍液、20%阿·辛乳油2 000倍液, 隔7天防1次, 连续防治2~3次。当地蛆已钻入幼苗根部时, 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25%喹硫磷乳油1 200倍液灌根。 (4) 药剂处理土壤或种子。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g/亩, 加水10倍, 喷于1.7~2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 顺垄条施, 随后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 随即耕翻, 或混入厩肥中施用, 或结合灌水施入。药剂处理种子:当前用于拌种用的药剂主要有50%辛硫磷, 其用量一般为药剂∶水∶种子=1∶30~40∶400~500;也可用25%辛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杀虫种衣剂拌种。 (5) 毒饵。每亩用25%~50%辛硫磷胶囊剂150~200g拌谷子等饵料5kg, 或50%辛硫磷乳油50~100g拌饵料3~4kg, 撒于种沟中。

5. 白粉病

(1) 为害由囊子菌引起, 夏秋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受害叶片呈白粉状, 界限不明显, 后期呈黑色小点, 严重时叶变枯黄。

(2) 防治方法收获后清园, 消灭病原体。初期喷洒50%托布津800~1 000倍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剂, 7~10天喷1次, 连续2~3次。

6. 斑枯病

(1) 为害由半知菌引起, 常在5~7月发生,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后, 叶上产生褐色的不规则的斑点, 致使叶片焦枯。

(2) 防治方法 (1) 收获后清园, 残株病叶集中烧毁。 (2) 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喷雾防治。

7. 菌核病

(1) 为害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 多发生于5月。由种子带菌和土壤过于潮湿所致。发病后, 植株下部叶片枯黄, 根茎腐烂, 茎秆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 稍凹陷, 逐步腐烂, 直至全株枯死倒伏。

(2) 防治方法 (1) 做好苓子培、选工作。 (2) 实行轮作, 提前收获, 注意排水。 (3) 发病初期用50%氯硝铵可湿性粉剂0.5kg加石灰7.5~10kg拌匀, 撒于病株茎基及周围地面。

8. 根腐病

(1) 为害俗名“水冬瓜”, 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多发生于生长期和收获期, 危害很大。发病后根茎内部组织变成黄褐色, 严重时腐烂成水漩状, 并散出特异臭味;植株凋萎、枯死。病株一般不成片。

(2) 防治方法 (1) 挖取抚芎时, 剔除“水冬瓜”, 选留健康植株。 (2) 选高燥地块栽种, 生长期注意排水, 发病后立即拔除病株, 及时采收加工。 (3) 发病期用8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灌注。

菠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9

1 菠菜霜霉病

1.1 病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 病斑初呈淡绿色小点, 边缘不明显, 扩大后呈不规则形, 大小不一, 直径3~17 mm, 叶背病斑上产生白色霉层, 后变灰色, 病斑以植株下部向上扩展, 干旱时病叶桔黄, 湿度大时多腐烂, 严重的整株叶片变黄、枯死。有的菜株萎缩, 多为冬前系统浸染所致, 该病广布菠菜种植区。

1.2 防治方法

1.2.1 清除病株

早春在菠菜田内发现系统侵染的萎缩株, 要及时拔除携出田外烧毁。

1.2.2 加强田间管理

实行2~5a轮作。做到密度适当, 科学灌水, 降低田间温度。

1.2.3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乙磷酸铝, 可湿性粉剂200~500倍液或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霜霉威水剂1 800倍或64%伞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使用。隔7~10 d一次, 连续防治2~3次。

2 菠菜炭疽病

2.1 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及茎。叶片染病, 初生淡黄色污点, 逐渐扩大成具轮纹的灰褐色, 圆形或椭圆型病斑, 中央有小黑点。主要发生于茎部, 病斑棱形或锤形, 其上密生黑色轮纹状排列的小粒点。

2.2 防治方法

2.2.1 种植早熟品种

从无病株上选种。播种前种子用52℃温水浸种20 min, 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播种。

2.2.2 轮作

与其他蔬菜进行3a以上轮作。

2.2.3 加强管理

合理密植, 避免大水浸灌, 适时追肥。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病残体。携出田外或深埋。

2.2.4 药剂防治

开始发病时, 棚室菠菜可选用6.5%甲霜灵油粉尘剂1.5 kg·hm-2喷粉。陆地于发病初期, 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使用, 隔7~10 d一次, 连续防治3~4次。

3 菠菜小菜蛾

3.1 危害特点

初龄幼虫仅能取食叶肉, 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透明的斑, 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

3.2 防治方法

3.2.1 农业防治

合理布局, 尽量避免小范围内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 以免虫源周而复始。蔬菜收获后, 要及时处理残株败叶或立即翻耕, 可消灭大量虫源。

3.2.2 物理防治

小叶蛾有趋光性, 在成虫发生期, 每hm2设置3盏黑光灯, 可诱杀大量小菜蛾, 减少虫源。

3.2.3 生物防治

采用细菌杀虫剂, 如BT乳剂 (1亿孢子) 兑水500~1 000倍喷施, 可使小菜蛾大量感病死亡。

3.2.4 药剂防治

烟草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10

烟草花叶病是由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害,在全国各烟区普遍发生。幼苗染病,沿叶脉组织变浅绿色,对光看呈半透明状,蔓延整个叶片后形成黄绿相间斑驳,俗称“花叶”。病叶边缘有时向背面卷曲,叶基松散,叶片厚薄不均,甚至皱缩扭曲呈畸形。早期发病烟株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生长缓慢。主要传播方式为接触摩擦传播,田间操作时,手和工具接触叶后再接触健株叶片,能引起发病。种子、肥料和土壤中的病残体,带病的寄主植物,加工后的烟叶、烟丝、烟末等,都可以成为初侵染的来源。主要防治方法有:(1)轮作。实行2年以上轮作,重病地区至少要在2年内不栽烟。不与茄科十字花科作物间作或轮作。(2)加强田间管理。苗床和大田操作时应禁止吸烟,手和工具要消毒,田间发病严重时,田间操作应从无病区开始,打顶抹杈要在雨露干后进行,病株需最后打顶抹权,并及时追肥、培土、浇水以促进烟株生长健壮。(3)药剂防治:用弱毒疫苗N14和生防制剂S52混合接种进行防治,方法是把弱毒疫苗N14和生物制S52稀释成100倍水液,8即100ml水加N14和S52各1ml,用针刺法接种,每公顷用600ml稀释液;或菌毒清5%水剂200~300倍液喷雾;或1.5植病灵乳剂800~1000倍液喷雾,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2%菌克毒克200~300倍液喷雾。亩喷药液量40~50kg。

2、烟草野火病

烟草野火病是由野火病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细菌病害,在全国各烟区均有发生,群众称“火烧病”、“红火斑”,烟草发病主要在大田后期,病叶病状初期为黑褐色水浸状小圆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直径可达1~2cm,四周有宽的黄斑,病斑合并后呈不规则大斑,上有轮纹,天气湿润时表面有薄层菌脓,干燥后病部破裂脱落,叶片被毁。多雨潮湿时幼苗也能发病,受害幼苗褐烂倒伏或只剩顶芽直立,苍白细弱,生长极慢,在无病区种子和烟叶是重要初侵染来源。防治方法有:(1)实行轮作。烟田至少应实行3年轮作制。大豆是此菌的天然寄主,应避免和大豆轮作。(2)种子消毒。用1%硫酸铜液或0.1%硝酸银液浸种1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再催芽或晾干后直播。(3)加强管理。及时间苗定苗,合理施肥灌水,后期适当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时适度打顶,以促进植株健壮。(4)消除病残体。发病田应于收获后及时清除烟秸病叶,实行深耕翻埋,消灭菌源。(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每升含200毫克浓度的链霉素喷雾,每公顷喷药液1600kg左右,每周喷一次,连喷3~5次,可获良好效果。

3、烟蚜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11

黄瓜不同的病害侵染、发生、流行均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中,以温度湿度最为主要。除病毒病等少数病害发病需要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大多数病害适于在温和、高温的条件下,尤其是在叶片吐水、结露或伤口湿润的情况下侵染植株而发生。黄瓜的多种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0℃~30℃。这些病菌发生的适宜温度,均在黄瓜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范围之内。因此,只要黄瓜生长发育,病菌也就随之发生、发展,病害是很难避免的。

1 农业防治

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控制好温度和空气湿度,适宜的肥水,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通过放风和辅助加温,调节不同生育时期的适宜温度,避免低温和高温;深沟高畦,严防积水,清洁田园,做到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避免侵染性病害发生。

2 病虫害防治

2.1 白粉病

白粉病俗称“白毛”,为真菌性病害,是保护地和露地黄瓜的常见病害。从幼苗到收获期均可受害,但以生长后期受害较重。

危害症状: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开始叶面上长有近圆形的白色小粉斑,逐渐向外缘扩展,形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白粉斑,许多白粉斑互相连片,直至整叶布满白粉。霉层下面的叶片组织由褪绿变成褐色,后期霉斑呈灰白色,长有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并渐渐变成黑色。严重时叶片背面也布满白粉,稍触动叶片白粉可向下飞落,最后叶片枯死。一般叶片自下向上发展蔓延。叶柄和茎上霉斑与叶片相同,叶柄上的霉斑环绕1周后,叶片变黄枯死。

药剂防治: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同时,在喷药时不要忽略对地面的喷施。

2.2 炭疽病

黄瓜炭疽病是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黄瓜炭疽病菌除危害黄瓜以外,还能危害西瓜、甜瓜、冬瓜、丝瓜、瓠瓜等。

危害症状:黄瓜整个生长期间均可被害。幼苗子叶受害,多在子叶上出现圆形、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幼茎受害,基部变褐、收缩,引起猝倒。有时病部溢出橙黄色胶质物。成株期受害,叶片上病斑呈圆形,初为水渍状,后为淡灰褐或红褐色,干枯,边缘有黄色晕圈,病斑直径大多为4~20毫米。潮湿时,病斑上有粉红色粘稠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干燥条件下,病斑易开裂穿孔。严重时,叶上病斑汇合成大斑,使叶片提早干枯死亡。主茎和叶柄发病,病斑椭圆形,深褐色,严重时病斑连接,包围主茎或叶柄,病部以上瓜蔓及叶片萎蔫枯死。瓜条染病,病斑椭圆形,初呈浅绿色,凹陷,后期病斑产生粉红色粘稠物,易开裂。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30%~40%复方多菌灵悬剂300~500倍液或代森液500倍液或百菌清500~6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每次用药液量30~35千克,连喷3~4次。

2.3 霜霉病

危害症状:该病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初发病时,叶背出现水浸状淡黄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并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型黄色斑。发病严重时小病斑汇成大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的霉层。

药剂防治: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或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50%霜霉一扫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喷3~4次。

2.4 白粉虱

白粉虱症状:成虫和幼虫群聚为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并引起煤污病。

药剂防治:用背负式机动发烟器或3MF-3背负式植保多用机把1%溴氰菊酯或2.5%戊菊酯(杀灭菊酯)油剂雾化成0.5~5μm的雾滴,悬浮在空气中杀灭成虫。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喷雾每隔6~7天喷1次,连续防治3次。

2.5 瓜蚜

叶部症状:叶片卷缩,瓜苗萎蔫,甚至枯死。老叶受害,提前枯落,缩短结瓜期,造成减产。

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12

1 苹果病害

主要病害有苹果腐烂病、苹果炭疽病、苹果轮纹病和苹果早期落叶病。近年来, 苹果干腐病和苹果黄蚜在某些地区也发生严重。

1.1 苹果腐烂病

是苹果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主要发生在结果树的主干和大枝上, 也为害小枝和树苗。患病植株树势严重削弱, 造成大量死枝死树。有溃疡型和枝枯型2种症状。病枝、病皮和病枯小枝是该病侵染源。防治方法:加强肥培管理, 控制结果量, 增强树势, 提高树体对腐烂病的抵抗力。经检查果园, 发现病斑及早彻底刮治, 刮后涂40%福美砷50~100倍液或腐必清乳剂2~5倍液, 连续涂2~3次。春季萌芽前喷福美砷80~100倍液, 可预防发病。清除下来的病枝、病皮均应立即烧毁, 以防传染。

1.2 苹果炭疽病

在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 主要为害果实, 引起腐烂和大量落果。病菌在病果、小僵果以及病枯枝上越冬, 次年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防治方法:结合冬季修剪, 彻底清除病僵果和病枯枝。萌芽时全树喷二氯萘醌50倍液或福美砷100倍液进行铲除。生长期用1:2:200倍波尔多液与50%退菌特600~800倍液交替喷布, 保护果实。果园防护林忌用刺槐树种。

1.3 苹果轮纹病

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 严重时削弱树势, 引起落果。有潜伏侵染特性, 果实受侵染后, 多在近成熟期和贮藏初期发病。多雨地区和多雨年份发病重。苹果品种中以富士受害最重, 次为金冠。生长季节中, 孢子随风雨传插。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 增强树势, 提高树体抗病能力。休眠期彻底刮除枝干上的病斑、老皮, 结合防治腐烂病喷布1次40%福美砷100倍液, 铲除越冬病菌。生长期喷药保护果实, 前期用50%克菌丹500倍液, 后期可用1:2:200倍波尔多液, 或75%百菌清800~1000倍液。

1.4 苹果早期落叶病

是苹果叶部几种病害的总称。其中引起严重落叶的是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 (由轮斑病菌中的强毒株系致病) 2种。褐斑病主要为害成叶, 在金冠、红玉品种中发生严重;斑点落叶病主要侵染嫩叶, 在春梢、秋梢旺长期发生2次高峰, 元帅系品种受害严重。病菌均在病叶上越冬, 其后借雨水飞溅传播。防治方法:休眠期做好清园工作, 扫除落叶烧毁。生长期喷药保护叶片, 褐斑病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治, 也可用1:2:240倍波尔多液防治。轮斑病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药剂防治的效果不好, 可用50%扑海因 (异菌脲) 1500~2000倍液或10%多氧霉素1200倍液与240倍波尔多液交替喷布防治。

2 苹果虫害

主要有山楂叶螨、苹果叶螨、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苹小卷叶蛾等。

2.1 叶螨

即红蜘蛛。山楂叶螨以受精雌螨在树干翘皮、树杈及根颈附近土缝中越冬, 第2年春季苹果花芽开绽时出蛰上芽为害。苹果叶螨以卵在果苔及枝节轮痕处越冬。在国光品种花序伸出时, 越冬卵基本孵化完毕。叶螨繁殖速度快, 一年内代数多, 严重时引起叶片失绿、褐变和脱落。防治方法:花前喷0.5°Be石硫合剂, 或75%克螨特1500倍液, 谢花后再喷1次。麦收前如虫口密度大, 可改喷20%灭扫利乳剂3000倍液、20%螨死净或10%克胜满净2000~3000倍液。此外, 根据其越冬特点, 对山楂叶螨可于秋季在树干上束草诱杀, 对苹果叶螨可在萌芽前喷5%重柴油乳剂杀卵。

2.2 桃小食心虫

简称桃小, 以幼虫为害果实, 引起果实畸形、脱落, 或不能食用。淮北地区一年发生2~3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冠表土下或堆果场所作扁圆形冬茧越冬, 次年初夏雨后幼虫出土, 在松软表土或石块下再作长圆形夏茧化蛹。10~12天成虫羽化产卵。防治方法:做好测报工作, 在越冬幼虫集中出土时地面喷药杀灭。药剂可用50%地亚农乳剂450倍液, 或50%辛硫磷乳剂200倍液, 间隔10~15天连续喷药2~3次。在成虫发生期利用桃小性透卡测报高峰期, 或田间查卵果率达0.5%~1%时, 喷30%桃小灵乳剂2000~2500倍液, 或2.5%溴氰菊酯 (敌杀死) 2500倍液, 或10%氯氰菊酯2000倍液。并及时摘除虫果。

2.3 梨小食心虫

简称梨小, 一年发生4~5代, 以老熟幼虫主要在枝干翘皮裂缝中结茧越冬。第1~3代幼虫为害桃梢和苹果梢, 第4~5代幼虫为害苹果或梨的果实。防治方法:前期彻底剪除被害桃梢, 并在树上挂糖醋罐诱杀成虫。进入7月份以后, 在苹果园内用梨小性透卡测报成虫发蛾高峰期, 在此后3~5天内, 喷布杀螟松、敌百虫、速灭杀丁等药剂。秋季树干束草, 诱杀越冬幼虫。

2.4 苹小卷叶蛾

上一篇:农村地理教学下一篇:翻译中的语境与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