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理教学(精选12篇)
农村地理教学 篇1
我们所说的科学教学, 不仅是指传授科学知识与方法, 而且包括训练人的科学思维方式、树立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探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等。离开了科学素养与科学方法的熏陶, 学生只能说是受到了训练, 而非教学。许多学校, 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学校, 因为教学条件跟不上, 科学教学往往局限于科学知识的训练, 而忽视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素养三方面教育的平衡。笔者认为科学教学不能受教材的约束, 更不能受学校条件和地区差异的制约, 而要因地制宜, 发挥地方优势, 结合学校实际, 实现培养科学素养的科学教学宗旨。所以, 农村学校科学教学要体现农村特色。
一发挥农村优势,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 充分发挥农村生活环境优势
农村生活环境虽然不及城市生活浪漫迷人, 但农村生活朴实丰富, 这是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条件, 可以帮助我们透过生活现象寻求本质。
2. 积极运用农村种养环境优势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也得到优先发展。利用对比归纳法分析农业生产现象, 产生感知从而强化认识。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和从生产的实践中验证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3. 农村学生自小受农村特有环境的熏陶, 有着勤劳朴实的生活本质
在劳动生活中接触了丰富的自然现象, 如“冷在三九, 热在中伏”“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开水不响, 响水不开”等, 教学中指导学生将这些无意观察变为有意观察, 在观察中受启迪而发现自然规律, 强化有意注意意识。让学生把生活中接触到的奇特现象记录下来, 成为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良好素材。
二结合农村实际, 形成独特模式
1. 稳定科学教学研究机构, 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实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 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育内容, 学生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因此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 对符合学生实际, 理论严密而合乎逻辑的内容深化理解;对不够严密的内容, 筛选后进行专题改革实验;对易于就地取材进行教学的内容逐步积累, 加以完善, 将农村实际和科学理论有机整合。
2. 充分利用农村种植养殖资源, 让丰富的种植养殖资源发挥更高的实用价值
“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 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农村种植养殖资源不仅是动植物的普通标本基地, 更是利用自然知识进行实践和创造的场所。如根据植物不同的习性和特征进行间作、套种、配种实验;开展地下 (菌类植物) 、地面 (草本植物) 、地上空间 (木本植物) 的立体式综合种植实验, 将教学实践和研究融为一体。形成农村学校独特的走进大自然的大课堂教学模式。
三进行实验改革, 运用灵活教法
1. 农村动植物资源丰富, 让学生采集储存标本
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植物标本;鸟、鱼、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动物标本;大理岩、砂岩、页岩、化石等标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认识动植物及其特征,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爱家乡、爱科学的情趣。
2. 在科学教材的编排中注重了同季节的关系这一特点, 可以即兴寻找活教具
例如, 花的传粉方式、花的结构与果实形成的关系等知识的教学, 课前指导学生养蝌蚪、收集桃花、油菜花和樱桃等标本, 使学生对照标本进行观察, 将室内实验搬到大自然中去做。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又积累了生活经验。
3. 就地取材, 模仿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制作学具
如根据水车原理制作水轮机, 根据风车原理制作风力发电机, 利用酿酒原理制用水循环演示装置, 利用木块、有色玻璃、大小颜色鲜明的石粒进行沉积演示等, 使演示从简从速地达到明理。
四走进“自然”课堂, 建立科学基地
在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农村, 我们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进行科学教学。
1. 走出去, 走进“自然”课堂
在大棚基地进行植物与环境的教学, 可得到改变环境使植物生长的启示:在养殖场进行动物与环境的教学、在花卉场观察各种各样的花、在林场学习植物种植、在加工厂学习机械和杠杆知识等, 都可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使知识应用得以深化, 在现场操作中进行教学, 使学生受到改进和创新的启发。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2. 请进来, 建立科学教学基地
聘请农业种植技术员到学农基地进行玉米、红薯、桔子和梨种植的示范和讲解种植科学。让学生在从事基地劳动中深化、理解科学知识。结合教学内容, 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实践经验介绍, 让学生将来能将知识学以致用, 在学习活动中树立学好知识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远大理想。
总之,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活动进行科学教学, 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 具有典型的科学教学意义。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 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展、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责任编辑:陈晨]
摘要:科学教学不能受教材的约束, 更不能受学校条件和地区差异的制约, 而要因地制宜, 发挥地方优势, 结合学校实际, 实现培养科学素养的科学教学宗旨。
关键词:农村特色,科学教学,农村学校
农村地理教学 篇2
摘要:农村中小学生作文现状不容乐观,语文教师要对学生加强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农村小学的写作教学要贴近农村小学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小学生喜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新意,写出农村特色;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热爱农村生活,观察农村生活,让学生把写作文真正当成是自己表达的需要。
关键词:转变观念;贴近农村;观察生活;喜于动笔;乐于表达
农村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农村有着与城市不同的风土人情,只要善于观察,农村小学生也不缺乏作文的素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品并不高,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农村的小学生作文,缺乏个性,人云亦云,难得看到有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特点的作文。学生对作文没兴趣,写作仅仅是为完成作业而已,尤其是与农村生活相脱离,这一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
一、农村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干巴巴、空洞。不是对人物和事件做具体、细致的观察和描写,而是满足于说个大概意思,内容模糊,空洞无物。不能给人以具体、切实的印象。学生的作文脱离平凡的农村生活,留下的只有东拼西凑的故事和似曾相识的语言,我们不少的乡村小学生,很少有人能写出散发泥土芬芳的作文。
(二)缺乏对写作目的的明确认识,言不由衷,爱说假话、大话、空话、过头话,废话连篇。学生作文应该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吾手写吾心”,怎么想怎么写,可有的学生却偏要唱高调,不加思考的写些豪言壮语,争三好,立壮志等,有的甚至写成了检讨书、保证书等。有几分切合实际呢?胡编乱造,虚情假意,无真情实感。
(三)急于为了完成作业或应付考试,抄袭他人文章,套用或改动熟记范文,造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无法彰显个性,丧失了真正的自我,更丧失了应有的朴实的乡土气息。纯朴、自然、清新的文字不见踪影。
(四)作文练习局限于课内,忽略课外、社会这一大舞台;只重视习作的结果,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不重视生活素材,语言的积累,等到作文时,成了老师与学生心病。
二、转变观念,赋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以农村特色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教育观念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法也应随之改变,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式的要求。要改变农村小学生作文脱离农村生活的现状,我们就要转变观念,抓住农村特色进行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本地区或本学校的作文教学进行反思,充分认识到农村学生的作文积累来源于生活,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就应该植根于农村生活。要侧重本校和地区实际,赋予作文教学以农村特色,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作文教学的研究。
(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品质,改变农村学生作文与生活相脱离的现状为主,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挖掘农村习作资源,教师要转变学生作文观念,从而解放学生作文思维,丰富其写作内容,真实表现自己的生活,说真事,抒真情。让学生把写作文真正当成是自己表达的需要,并做到感情真实。
(三)教师要对农村小学作文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有的放矢;《课程标准》强调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拥抱生活,体验生活。变“课堂作文”为“生活作文”。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开拓当地写作资源,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四)改变以往把学生关在教室里“闭门造车”做法,带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田野,让学生观察农村生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和写作空间,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作文指导上不再局限于几节作文课上,而是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从封闭式作文教学误区中走出来,走到开放写作内容、灵活写作渠道、放宽文体要求。
三、农村小学生作文如何写出农村特色
(一)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农村田野中的各种植物,农家的楼房、庭院,农村的春种秋收,农村的生态环境变化,农村特有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等,这些无不体现了农村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更是充满了农村情趣。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些浓厚乡土气息的见闻感受加以积累整理,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知识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两全其美。
(二)体验农村生活: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把平常生活中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大胆实践,乐于实践,写出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真正感受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中有生活的乐趣。
(三)拓宽写作题材;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特色,出一些实实在在的题目,写出农村的特色。引导孩子感受现代农村生活、爱护家乡环境,描绘自己眼中的家乡以及家乡人的聪明智慧,让孩子真正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通过访农户、集农谚、问农时、干农活、学农事等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和表达实实在在的农村生活。
(四)激发写作兴趣;农村学生平时感知的生活其实是很丰富的,但是他们往往是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没能把这些丰富的生活表象细细品尝,并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体验农村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写农村的内容,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一句话,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说。
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 篇3
摘要:在地理学科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农村地理教师面对新挑战应该先改变观念,重视地理;其次从现实出发,认真备课;再次,选择好教学方式;最后,帮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农村、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地图、新闻热点、网络教学、自主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能开阔人的眼界,增长人的知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实用性,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为一体,对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民族素质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学从质到量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特别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先进的教育的理念促进了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然而,农村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致使诸多问题也日益彰显,让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感到困惑。
我作为一名教师,身在基层初中第一线,教了几年的地理,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增进学生环保意识,训练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辩论地看待人类历史演变和全面认识当今世界,形成一个宏观的世界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结合《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学实情。现就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谈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与大家共勉。
一﹑老师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要求,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将“主”“副”课彻底在我们头脑里消失,对地理教学就像我们对待基础学科—语﹑数﹑外一样用心去教。用一颗对学生将来负责任的心去对待地理教学。而且学生到了高中,高考的文科综合里地理也占了很大一份。现在高中地理教师都对学生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之差而感到痛心疾首,不得不回过头来复习初中地理。不能只顾眼前,局限于中考而荒废了这一片肥沃的土地。相信学好地理对学好其他学科是有百益而无一害。只有我们用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去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学生才能因此关注他,用心去学习他,才能积极主动探索这片未知的领域。
二﹑精钻细研,认真备课。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既然我们想把这门课教好,那么就应该静下来读教材,看大纲,搜集资料,思考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结构,拓展教材内容,制作课件,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课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1.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地理知识和水平,知道小学哪些学科与地理有关,学生生活周围哪些与地理紧密联系,他们从中能感受多少地理知识?只有对学生全面的了解,才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寻找好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2.备课时应注意加强各学科的整合。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初中各门学科的知识。地理课本上的各种图象:如统计图中的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气温、降雨变化图等都与数学相关;古诗如“九曲黄河万里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春风不度玉门关”等都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中涉及到的环保、世界热点话题、民风民俗、人文经济等都与政治、生物、化学、物理、历史等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千万不可把地理孤立起来、以本为本,教死书。
3.备课时应充分发挥地理地图在数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学会看图、识图、用图。《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地图,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学生在地图上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老师要充分发挥地图册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它来学习地图,通过它来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通过它来检验课堂效果。对抽象性强的地图,可形象作比。解读中国政区图时,如甘肃像一根骨头,陕西像数字“1”,山西像平行四边形,台湾像一艘船,黄河像“几”字等。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也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4.备课应结合学生身边的事,渗透新闻,从当今世界热点问题拓展教材内容,是教学生活化,具有时代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尼泊尔地震,汶川地震,海啸,泥石流,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让学生在了解这些灾害与地理关系的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发生这些灾害的原因,今后我们从哪些方面去预防。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加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学习珠江三角洲这一节课的同时,观看电视片段——改革开放三十年,让学生感受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三.结合实情,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上好每一堂课。
应用多媒体教学时,结合教材,能制作或组合适合本班学生的课件就更好,而山区大多数老师专业不对口,计算机应用技术欠缺,自制或组合课件难度较大,但可以借鉴选择一些质量较高的课件作为辅助教学,尽量融合解说,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把静态死板的教材变成动态,丰富,活生生的教材。教师边讲解,边播放剪辑的各种资料,图片的视频动画。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记得牢固,而且对地理学习就逐渐有了兴趣,不自觉的爱上这门学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学习。
对不适应多媒体教学的章节,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运用本土教材,组织学生到校外实地考察地质,植被,气候,农业,经济,民风民俗等。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体验和感悟,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设计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在网上查找相关知识:如查看中国气象网,旅游网,交通网等。在百度中搜索北京,港澳等地区,从而在网上通过自学完成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光碟观看名师实录,利用电视接收网的校校通,听名师讲课等。
四、充分利用周末,指导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电视进行自主学习。
利用农村资源服务农村生物教学 篇4
一、充分利用好校内外显性课程资源
显性课程资源是指可以直接用于课程教学的各种资源。存在于学校内部的显性课程资源, 有教科书、实验仪器和设备、校园绿化等。此外, 农村学生还拥有得天独厚的校外显性课程资源, 如农田、果园、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等。
(1) 利用与学生直接相关的事与物作为课程资源。学生身边处处存在着教育的契机, 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例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节课中, 课本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 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课前一周, 我布置学生找些鼠妇饲养, 由于学生是用透明的瓶子饲养, 鼠妇适应了有光的环境, 在做实验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在给另一个班做同一实验时, 了解到学生饲养的鼠妇也没有遮光, 就引导学生分析了上一个班用鼠妇做实验的失败原因所在。本节实验课我们将用黄粉虫 (面包虫) 代替鼠妇做实验, 看看效果如何。通过使用身边的替代品, 使该实验获得成功。
(2) 到果园场地参观学习。当地的农业生产就是丰富的生物环境教学资源。例如:在讲到《食物链和食物网》这节内容时, 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参观了一个利用立体农业致富的现场。该农户具体做法是:在果园中搭猪圈, 在猪圈上养鸡, 在猪圈边育蛆。通过用蛆喂鸡, 鸡粪喂猪, 猪粪喂果树, 果树下面间种蔬菜, 从而获得了果、菜、鸡、猪的全面丰收。通过现场的参观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还将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育贯穿于农业生产中。
(3) 利用好生活中现有的鲜活生物标本。农村学生每天往返学校路途中, 道路两旁观察到的一年四季的生物都是最鲜活的生物标本。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其形态进行分类识别, 也可以根据不同季节的生物特征引导学生做些生物标本。
二、利用好农村学生身边的隐性课程资源
隐性课程资源是以潜在的方式存在的, 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才能开发和利用好这些隐性的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
(1) 利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农村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 比如种果树、蔬菜等经验。在《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这节课中, 理解“光对绿色植物生活的影响”这个内容时, 学生就能联系生活实例。知道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作物增产, 并提出为提高产量而采取的一些措施, 形成了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感性认识, 这些资源成为了学生建构和完善光合作用知识体系的隐性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善于将学生生活经验整合于课堂教学, 教师就会感受到这些无形的课程资源的价值。
(2) 利用好农村家庭致富经验。现在农村有不少的致富能人, 他们精通多种种植、养殖的经验, 家长平时谈及的作物栽培、嫁接、畜禽饲养、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学生耳濡目染, 会积累不少感性知识。我在上《无性生殖的应用》这课时, 课堂上有些学生早就按捺不住了, 说自己在家里早就掌握了植物的无性生殖技术。见时机成熟, 我就叫几位同学介绍果树的嫁接方法, 并将他们家里嫁接果树的成功经验在班上作经验交流。精彩的描述让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下课后布置的课外实践活动“嫁接”这个内容就完成得特别好。
(3) 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初中学生的兴趣很广泛, 但不稳定, 要想利用好他们的兴趣, 最好让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 这时他们的兴趣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教师要留心观察身边的各种与生物相关的现象, 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探知欲望形成强烈的期待,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5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地理教师的基本情况
农村初中普遍缺少地理专业的教师,以尧都区为例,城市中学情况还好,农村初中学校专职地理教师则非常少,前几天农村地理联片教研时,参研的教师大部分是兼代地理课,即教师代一门主科再兼代一个班的地理。即便有个别教师是专职地理教师,也是由于年纪大学校照顾代地理课的,教师专业化其实成了一句空话。
2.学校教学设施的状况
农远工程的普及,给每所农村初中均装配了多媒体教室,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班级多,多媒体少,代课教师必须提前预约排队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副科的代课教师要想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成了一种奢求。()日常教学中,地理教师能使用的只有教学挂图和地理模型,很多地理知识不能直观地展现给学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校领导重视的程度
中考改革使地理学科彻底与中考无缘,给正在发展的农村地理教学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随着上级对各校中考成绩评比工作的系统化,各校强化中考科目的教学,将年轻、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充实到中考科目的教学中去,而一些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则被学校领导照顾担当地理教学的工作。()在大部分农村中学,地理教学基本上成了形式主义。
二、改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的对策
1.重新实行初中地理中考政策
前几年市局自主命制中考试题,将地理科目纳入到中考范围,各校积极配备优秀教师,强化地理教学,使得地理教学在一定时期呈现蓬勃向上的景象。随着学生参加山西省统一中考招生考试,中考将地理拒之门外,这是地理课程在学校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改变伤害了地理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教育部门及学校要提高认识,从长远考虑应制订地理中考政策,也可以将地理的考试成绩以一定的比例计入中考成绩,以此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地理教学向前发展。
2.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农村学校地理教师的配备基本是非专业的,这种现状直接影响到了地理教学的质量,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但是我们可以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基础教学和技能。这几年,区教研在暑期进行的教师全员培训以及联片教研活动都包括了地理,而且有几次教学质量监测都抽测了地理。学校的校内教研活动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展示,教师自评互评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要继续完善各项制度,以此对地理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重建地理有效课堂
地理教育要树立新课程的教学观,重建地理有效课堂,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地理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加大研究。通过学生科学兴趣和创造性精神的培养等措施,重建地理有效课堂。
总之,要改变当前农村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状况,需要上级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真正重视初中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师的配备及培训工作上多做工作。同样,教师要努力重建地理有效课堂,最终使地理教学走出困境。
浅议农村初中地理读图教学 篇6
关键词:地理教学;读图;绘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11
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让农村初中学生学好地理知识,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地图的教与学是关键的一环。在长期的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到了一些有效的地图教学方法,积累了一些地图教学的宝贵经验。我们通过设计地理读图绘图作业,让学生进行做读图绘图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培养了初中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提高了我们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水平。下面是笔者在地图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培养学生正确读图的程序和方法
1. 培养学生正确读图的程序
(1)地图所采用的比例尺、图例注记、方向要搞清楚。对这几大要素有了正确认识才能开始进行读图,这是根本。首先,比例尺大小清晰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地图形成对抽象距离的具体化想象;其次,学生正确把握地图的方向可以确保正确用图;再次,正确理解地图的图例注记是确保正确读出地理名称的前提,便于迅速锁定目标。对地图这三大要素搞清楚才可以进行正确读图。
(2)地图的要素要明确,这样才可以进行读图。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想要在地图中快速找到目标,就要对学生加以有计划、分层次、有目的地引导,让他们增强对所需信息的敏感性。
(3)树立读图意识,提前激发兴趣。有了读图兴趣才能更好地提升读图能力。地图上有时候会存在诸多复杂的铁路干线、铁路枢纽,因为名称太多难免造成记忆困难,教师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以旅行者的身份来进行路线设计,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读图兴趣,提高读图效率。
2. 培养学生正确读图的方法
教师教授地理课程时,要注意针对不同课堂要点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读图方法进行读图能力培养,最为常用的方法包括:暗射图再现法、中心突破法、对比归纳法、形状观察法等。第一,中心突破: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迅速找到并牢记地图关键点,且将之作为日后解读地图的切入点。第二,形状观察:教师让学生仔细研究地图形状、轮廓,然后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寻找记忆点,使得学生可以轻松地进行图形判断,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第三,暗射图再现:课前拿出一些暗射地图让学生靠着记忆标注地图上的代表性地名、山脉、铁路、公路、河流、湖泊等,提升他们的读图能力,帮助其地理知识的积累。第四,对比归纳:地理图有时会存在相似性,教学中要将这些相似性进行有机联系,学生通过相似图形的比较,找到地图的异同,掌握同类型地图的解读方法。
二、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方法
1. 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
识图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说学会了读图,对这一能力的培养旨在让学生看懂图像。多加思考是有效提升识图能力的途径,教师对学生进行看图引导时要形成积极思维,判别出地理现象的源起与过程。如学习非洲气候时,引导学生仔细查看非洲气候的分布和特点,指导他们结合所积累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马达斯加岛当东西两侧的气候类型不同时,赤道穿过非洲,西侧气候为热带雨林,东侧气候为热带草原,运用地图对该类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识图能力,锻炼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析图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读图方法之外,要培养他们对地图的分析能力,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与质量。读图、析图紧密联系,前者为后者基础,后者的提升利于前者的积累。所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必须将析图能力也列入教学目标。析图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现象、事物间的联系、规律。在地理的“美国”一课中,首先告诉学生美国处在什么地理位置和经纬度的具体分布以及该国的行政区划;其次,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语言分析、总结教学要点。这对学习“北美气候图”等课程十分重要。要明确,对学生进行读图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属于地理教学之基本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才可以高效而顺畅地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学生地理素质也会相应地得到大幅提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需要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树立起先进的课标教学理念,以提升、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为日常教学努力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课程素养,使学生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指导学生绘制地图
学生绘制地图可以加深对地图的记忆,增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地理学习兴趣。这一环节又可以分为填图和绘图。
1. 填图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就一些空白地图或不完整的地图,填写补充完整。填图作业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地图册,或填充图册,也可以印一些空白的地图让学生填图。比如世界区域地图、中国区域地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填注城市、河流、山脉、地形区、矿产、铁路等。这是提高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的好方法,不仅可帮助学生记忆地理分布知识,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好胜心和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能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绘图是读图的较高级阶段。通过绘图,强化学生对地图的记忆。一些往届的学生反映,经过当年地理课堂亲手绘制地图,多年以后对这些地图还有印象。可见,绘图对增强学生记忆的作用之大。
总之,地图教学要引起我们农村初中地理教师足够的重视。通过读图绘图,让学生进行读图绘图的规范化课堂训练,丰富了农村初中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巩固学习和地理技能的培养。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篇7
关键词:地理,教育资源,农村
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的情况在我国存在是必然的, 因为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好, 那么教育投入也就必然增加。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慢, 那么教育的投入也会少很多。经费投入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发展, 而教育资源的短缺会导致学校硬件和软件的缺失。硬件主要包括学校的教学工具, 例如多媒体、电脑等教学工具;而软件主要包括教师和先进的教学思想。后者对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对于那些偏远地区, 没有多少教师愿意去那里参与教学, 一是硬件条件差, 二是在那里很难取得成就。
一、农村地理教育资源短缺
农村教育资源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虽然我们国家在尽力改变现状, 但是城乡差距还是存在的。教育资源短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教学设施, 其次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设施主要还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 在农村并不能够得到普及, 学生不能够得到足够的教育资源, 成绩也会相应的偏低。另一方面, 教师资源短缺也是农村地理教学存在的很大问题, 尤其是优秀教师的缺少。很多农村的教师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 往往选择去大城市发展, 这样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这对于学生而言却是非常严重的, 因为教师资源的流失会导致学生们无学可上。还有一些地区的农村学校不重视初中地理教学, 把地理课程安排的非常不科学, 让很多地理老师流向大城市, 这样地理教学就形同虚设。尤其是中考没有地理科目, 这更让农村学校对地理教学不重视。很多农村的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他们只针对那些能够对他们升学有帮助的学科, 进而忽视了地理学习。而对于农村学校而言, 他们更是重视的是升学率, 所以他们教会学生更多的是考试技巧, 而没有从能力提升方面对学生们进行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就变得“利益熏心”。他们抛弃了所有与自己升学无关的学科, 从来不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 认为到了大学再去发展自己的爱好, 这个阶段除了学习什么都不需要。所以学生们进入大学后, 才发现自己除了学习一无所有, 毕业很难融入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1,2,3,4,5]
二、改革建议
农村教育的问题关键不在于教育资源的硬件, 而是在于软件。教师素质水平和学校的教学思维模式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的关键。在教师素质方面, 当优秀的教师队伍流失到大城市, 那么农村的教育必然难以为继。这就相当于打仗失去了将领, 学生们群龙无首, 再先进的教学工具, 也不如一位优秀的教师。学校的教育思维模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例如, 地理在中考中是不需要考试的, 而学校不重视这门课, 甚至是停课。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基础地理知识的缺失, 甚至有些学生都不知道我国的一些省在哪个位置。如果这些学生进入了矿业相关的学校, 他们对地理知识一无所知, 是很难着手去学习这些相关知识的。他们只能够重新开始, 去学习那些本应该在初中就掌握的知识。所以只有改变学校的观点, 让他们对地理科目重视。虽然地理不需要考试, 但是并不代表这不是重点内容。所以教育部门应该对此提起重视, 让学校给学生们多开设一些锻炼能力的课程, 不能出现严重的偏科问题。在学生方面讲, 我们应该告诉他们学习不能够急功近利, 更不能够因为不是考试科目而对这个科目产生歧视。农村的学生教育资源本来就很少, 如果再剥夺这些开发性学科, 那么必然会让他们失去更多的学习机会。所以, 农村学生应该在各科的学习上面面俱到。由此我想到了, 我们的教育硬件虽然不如城市, 但是我们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资源, 例如我们可以充分接触大自然, 可以充分接触地理知识, 这是很多城市学生所没有的便利。[6,7,8]
农村地理教学现状是非常紧迫的, 如果我们不能够给予足够的认识, 那么必然会让教育走向歧路, 很多学生会因此而失去更好的教育机会。同时, 我们应该加紧敦促教育改革, 平衡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 让农村学生与城市的学生一样, 让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能够真正均衡, 只有如此才能够让社会更加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 2005, (01) .
[2]刘航山.浅谈初中地理研究所学习实施策略[J].新课程, 2010, (07) .
[3]陈文卫.初中地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科教文汇, 2012, (06) .
[4]李大雁.浅谈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06) .
[5]汪刚林.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08.
[6]周慧.初中地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地理教学, 2005, (12) .
[7]周慧.地理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策略[J].现代小学教育, 2005, (07) .
农村地理教学 篇8
一、动眼, 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曾几何时, 在填鸭式教学通行的时代, 由于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 学生在习作课上不是愁字当头、眉头紧锁而无言可谈、无话可写, 就是临时抱佛脚, 找一些资料“顺手牵羊”, 敷衍塞责。新课标指出, 教学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习作教学中, 教师要着力训练学生勤观察、会观察的能力。首先在课堂上, 教师利用影视、录像带或用多媒体播放课件, 或展示相关图片、实物, 这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会大大刺激学生的眼球, 从而迸发其习作的热情。其次,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一双慧眼, 去选书, 去看书, 学会去积累知识, 努力在班上形成以看书为乐的良好氛围。而最重要的, 新课示强调, 在习作教学中, “必须把课堂无限向外辐射和延伸”, 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 贴近生活, 解放孩子的时间、空间。即根据习作需要, 带领孩子们外出, 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领悟大自然:那春之妩媚、夏之灿烂、秋之硕果、冬之瘦水, 会让学生心花怒放;鱼儿戏水、蜂儿采蜜、蝶儿翩跹、燕儿翻飞, 会让学生眼花缭乱;而新月弯弯、繁星点点、残云片片、溪流淙淙, 更会让学生遐思联篇……五彩斑斓的大自然, 学生尽收眼底, 并在头脑中留下了大量的感性资料。再辅之以教师别具匠心的指点, 由是学生增强了对形象的感受, 寻到了新的“奶酷”, 其习作需要的素材便会如黄河之水滚滚而来。
二、动脑,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总会让人挥之不去。但凡做过的、读过的, 亲眼所见, 亲取所闻, 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把生活经验与习作融为一体, 在自然中体验, 在生活中体验, 把系统的书本知识放在自然中、生活中体验, 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带到自然中、生活中体验, 不仅会提高习作的兴趣, 更能充分让学生展开想象, 打开想象的大门, 如牛“反刍”一样, 效果定会不错的。同时, 教师适时提一些问题, 或者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质疑, 让学生动脑思索。当然, 教师一定要创设特定的情景, 精于提问, 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 逐步培养学生勤动脑、会思考的能力。经过这样反复地持之以恒地训练, 会达到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目的的, 进而能挖掘出事物的深刻内涵, 提高对生活、人生的认识, 对学生以后的习作之路大有裨益的。
三、动口, 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
新课标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或活动中, 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的育人环境, 构建民主和谐的氛围,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自由的天地。为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 培养学生勤动口、会动口的能力。即要求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 因为“合作交流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其方式主要是学生上台演说和同桌互说互评。教师注意巡礼, 并适时进行思路点拨。动口说, 要求说清楚、说完整;动口问, 要求问得在理, 有深度。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个个表真观点倾真感受, 启发学生在口语交际中, 注意互相诱导, 互相补充, 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自觉不自觉地按教师的要求去留心和注意。对学生的不同观点, 教师均给予尊重和肯定, 用欣赏的目光, 放手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于是, 课堂上会时常闪现着手舞足蹈滔滔不绝或面红耳赤据理力争的精彩镜头, 形成了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样通过动口说、动口问, 互相评议, 大家补充, 体现了写作的思维活动的特点, 培养了学生与人分享习作快乐的情感体验, 增进了相互间的沟通与了解,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为习作教学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动手,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习作教学在经历了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三环节之后, 由于学生对事物或经历已有充分的体验, 其怀之于心的真情便会如泉水般喷涌而出, 有感而发。在该环节中, 教师应把更多的习作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培养其勤习作、会习作的动手能力。当然, 为更好地引导学生, 教师自己也应多动笔, 如动手写些有针对性的下水习作, 或自己常练笔, 用收获些许“小豆腐块”的方式, 抛砖引玉。让教师成为学生无形中的样榜, 感觉习作是在乐中写、在写中乐。每当看到学生们习作中时时有创意火花时, 为人师的我, 会毫不吝啬地在其习作本上批下“你最棒!”“你进步真大呵!”“你的习作让我感动”等评语, 用欣赏的目光, 善待学生, 让学生们的童心世界里荡漾起无尽的涟漪, 欢乐的习作情愫如烈焰般闪现。
摘要:要想打破传统教育的桎梏, 在农村实施习作教学改革, 教师只有拓展学生活动的空间, 让学生的眼、脑、口、手均动起来, 养成勤动眼、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的“四轮驱动”有序结合的好习惯, 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亲近大自然、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逐步建立起习作的乐趣, 就一定能抓好习作教学的“牛鼻子”,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而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步伐。
浅谈农村初中地理的有效教学 篇9
一、影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因素
1. 学生因素
虽然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但教材对学生的要求太高, 根据学生的心智特点, 初一学经纬网, 学生没有形成空间概念;学世界地理, 太遥远, 地名又太难记;教科书上的内容、图片太少, 语言不够活泼;查其他资料, 没那个时间和条件, 在学习上会遇到很多困难。自主学习无法顺利实现, 于是对地理学习不再有兴趣, 接着就失去了信心。而且, 农村初中班级过大, 学生人数多, 每个班七、八十个人, 每个地理教师至少教六个班级, 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因此造成了学生个体差异明显, 后进生进步缓慢。再者, 课后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也不多, 情感联系由此而减弱。
2. 教师因素
目前农村地理教师整体素质还是不高。很多教师专业不对口, 教师之间的竞争力不强。课前备课不充分, 教法落后, 能教教材就不错了, 用教材教就太为难他们了。在课堂上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搞活课堂气氛。课后又不及时督促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甚至说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教研活动是形式上的, 教学反思、案例研修是大部分农村中学还未涉及的领域, 外出学习的机会少, 教学理念难以改变, 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3. 教学资源的因素
当城市的学校黑板变成了白板, 拥有专用的地理教室, 谈论遥感影像及数字卫星时, 农村中学大部分教师在使用挂图, 甚至挂图都没有, 更不要说经纬仪、地球公转仪和中国34个省区拼图等。空间立体的东西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 学生难以理解。
二、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的对策
课堂教学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遵循教学规律, 实施有效教学行为,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然而在当前的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上述问题, 没能真正做到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力培养的现象。结果是教师教得很辛苦, 学生学得很累, 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所以, 对于农村初中, 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自觉地、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提高常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教师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常规课堂教学能真实反映教师的功底、教学的常态、教学的效益。常言道:名师出高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 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地理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 可以包含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如:一些诸如“秦晋之好、黔驴技穷、蜀犬吠日、粤犬吠雪”等成语就包含了语文和历史知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用一些古诗词来表达, 如在讲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时, 教师可以引用“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地见牛羊。”讲三峡水流速度快时, 教师可以引用“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是学生耳熟能详的, 会和教师一起感同身受, 所以, 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要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如, 要能手绘世界轮廓图、中国轮廓图以及其他各种地图等;要经常教学理论知识。
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仔细研究《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 大量查阅资料, 灵活应对课堂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教师应精讲精练。不仅要备教案, 还要备学案, 以学生为中心。知识讲解要举一反三, 化难为易, 让学生享受到学地理成功的感受。尽可能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知识。
2. 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尽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指出:要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的资源, 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师应自觉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如收集世界地理景观图片、中国地理景观图片等;指导学生用乒乓球等材料做经纬仪模型;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鼓励学生开展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的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小报, 丰富地理课程内容, 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
其实, 农村初中地理的有效教学过程, 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
关于农村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0
初中地理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地理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一、让地理回归生活,开放地理课堂
很多地理概念是抽象的、深奥的,初中学生因其年龄较小而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知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让学生走出地理小课堂,到生活中去,把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真正学会地理。这样做也培养了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形成了积极、主动学习地理的态度,同时使我们的地理课堂在现实生活里“开放”生成。
1. 巧妙联系,使地理与生活相融合
案例1:“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片段
星期一的早上,迎着明媚的阳光,小东愉快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这时,小东已经走到了人行道上的A处 (如图1) ,他要按最短路线穿过机动车道,尽快赶到学校,他行进的方向有何变化?
此案例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上学和过马路是学生每天都会经历的事情。材料中包含的生活信息是:早晨迎着阳光是向东走,过马路必须遵守道路交通法。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兴趣浓厚,积极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小东上学是先向东行,走到人行横道向正北过马路,然后又折向正西行走到学校。
这种包含生活气息的地理课堂,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了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变化;既使学生学习了课本知识,又让他们学到了生活知识。
2. 多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对地理问题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主动去探究知识。
案例2:“我国复杂多样气候”的教学片段
家住上海的小东兄弟俩放寒假后,哥哥要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小东要去海南省海口市。妈妈给哥哥准备了毛衣、毛裤、羽绒服等许多衣服,给小东只准备了一些单衣。小东有点生气,认为妈妈偏爱哥哥。真的是这样吗?
这个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哈尔滨和海南岛两地气候类型及特征的知识巧妙地融入了学生备感亲切的生活情境中,使地理内容“生活化”。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积极讨论并踊跃发言。这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巧妙地进行点拨,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
二、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体悟真实的地理
地理课堂上,教师适时适量提供训练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是非常必要的。“生活化”地理训练题能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探究身边的、生活中的地理科学知识。
案例3:“生活化”地理练习题
(1)小东暑假期间到延安地区旅游,有时他们看到景点就在眼前,却要绕道行走。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上的沟壑很多
B.寻找最佳的观赏角度
C.地形上的河道纵横
D.人为设计,以达到“用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的目的
(2)学校明天要举行登山比赛,为锻炼同学们的毅力,拟选择最难的线路。小东在图上(如图2)画了四条线路,他最终可能选择的是()
A. (1) B. (2) C. (3) D. (4)
(3)对学校明天要举行的登山活动,小东担心下雨而使活动无法进行。晚上看了家乡的天气预报后,小东很高兴。请问小东可能看到的天气符号是()
(4)亮亮计划暑假从家乡去新疆吐鲁番旅游。爸爸提醒戴太阳帽,妈妈提醒带防晒霜,爷爷提醒带毛背心,奶奶提醒带上雨具。谁的提醒亮亮可以不考虑呢?
(5)寒假期间,小红随父母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他们的衣着由厚厚的棉服,换上了清凉的夏装。小红一家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是()
A.从上海到罗马B.从上海到莫斯科
C.从北京到伦敦D.从北京到新加坡
⑹小华与伙伴在埃及西部旅游,此时,一群骆驼悠闲地从他们身边走过,身后扬起一片尘土。下图中哪种图例符号最有可能表示他们当时看到的地理现象。
这组题充满生活气息,把地理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常识、生活体验紧密结合,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富有生活情趣,使学生乐于主动去训练,并在愉快的心境中体验成功。
案例4:联系生活,设置“开放性”地理问题
某县政府计划将一批居住在自然条件严酷、交通不便利的山区居民移民安置到条件比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生活,并拟出如图3所示的 (1) (2) (3) 三种选址方案。假如你是负责设计建造居民点的工程专家,你会如何选址,并说出你的理由。
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置本题的初衷是让学生选择 (3) 地建居民点,没想到具体讨论时,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有的选 (1) 地,说这里河水更清洁,靠近山区,便于开发山区资源;有的选择 (2) 地,说这里水可能更清,山可能更绿,风景更美,又不占大量耕地;有的选择 (3) 地,说这里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对外联系方便……面对五花八门的讨论结果,我没有限制学生的思路,而是悉心倾听,巧妙点拨,合理调控,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以及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掌握得也更加牢固。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探究问题,学会思考,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浅议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的方法 篇11
【关键词】兴趣 探索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098-01
在现阶段,地理教学不能仅仅只注重课本而轻视能力的培养,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努力,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兴趣去学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否则,只是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在将来的生活学习中毫无用处。地理学科更多的需要学生去理解记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各类自然现象,这是地理教学的宗旨。但具体怎么做才能使地理教学有一个好的成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一、创新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便是有好的、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新现有教学方法,使地理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1.准确了解学生对地理学的认知情况。开课前,通过讨论会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了解学生们对地理学的认知情况。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学生了解到地理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播放一些地理奇观景象,增加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2.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会有动力,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奋斗。有研究表明,目标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好的激励、导向作用,不再感到迷茫,有学习动力,刻苦钻研,为了心中的目标去奋斗。
结合实际,创新教法。通过探索,使得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吸收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优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课堂教学方式与新教材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探索,使课堂教学轻松化、趣味化,减轻学生的学习包袱。
二、注重课堂成效
老师在课前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好教学环节,注重课堂成效。以下几点是我的几点拙见;
1.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合作性,通过合作配合,大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能从地图中获取大量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地图找到自己所处位置,使略有枯燥的地理学习充满乐趣,很多地理知识都是通过读图所体现的。
2.课堂教学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对一些奇怪的地理现象都比较感兴趣,比如雷电的产生等,而现有教材只是对这些知识的浅显介绍,需要同学们去探索,如果老师在这方面不能很好的加以引导,会使教育方法与现有教材的教育观念相悖,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想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时常“充电”了,提高课外知识储备量,使学生更有兴趣、更喜欢去上地理课。
3.布置课后作业要科学、合理、有效、不搞题海战术,减轻学习负担,多出来的时间多浏览一些地理课外知识,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作业的布置,應向开放性方向发展,使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的作业往往会令人吃惊的。
三、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地理学科是与生活结合最紧密的一门学科,同时地理学科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学习它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尽情去体验大自然的魅力。但是这么一门有趣的学科,大多数学生对它却并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兴趣才是学生去努力学习的前提。教师在教授地理时,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将课本上的知识联系到实际,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述知识,多举一些相关的例子,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地理的魅力。另外,在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用饱满的热情去学习。
地理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去了解世界上一些奇怪的地理现象,教师在教授学生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帮助是巨大的。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对教师来说是义不容辞的。另外,教师使学生有尊重科学的观念,不要因为一些奇特的地理现象而迷信,歪曲事实。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科学飞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创新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在当今社会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类学科,但也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任。在此,我谈谈中学地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大自然无奇不有,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去了解它,学生才会对地理感兴趣。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运用这些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自己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时,学生会突然发现地理学科这么有趣,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去深入学习地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形成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课堂上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在底下聆听,这种教学方式枯燥无味。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对地理的兴趣,而且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学生是极其不利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育观念,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积极地去交流,学生们各抒己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傅道春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傅东缨.教海泛舟[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浅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篇12
一、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积累的重要性
语言在于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强调的
就是积累的重要性, 当你的阅读量和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便会由量变的饱和进而达到质变的目的。
1、“重视文本”从课文中积累素材
新课标的要求之一便是要重视文本, 学生所学的课文篇篇都是按照他们所属
年龄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所选排的, 让学生背诵课文中好的段落, 体会文字的丰韵优美, 为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做好铺垫, 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有词可用, 有话可说。
2、坚持用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所看所感所悟
看到一朵花开, 可以用日记记录下它的芬芳;学习了一篇课文, 可以用日记记录下你的感悟;经历了一次集体活动, 可以用日记记录下你的收获……日记可以随时随地的将你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 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无拘无束的表达自我的空间, 因此, 老师应当引导同学们正确的认识写日记的作用意义,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语言素材的有效途径, 也是锻炼文字表达能力的最好方式。
???二、亲口尝梨知酸甜———实践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由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 但具体思维仍占主要地位, 所以, 小学阶段的作文课不应以讲解为主, 应当以实践为主, 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感受, 要让学生们知道要写的东西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而不能让他们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写。记得有一次的作文课是让同学们记一次有趣的游戏, 我便将课堂转换到了操场上去进行, 组织同学们玩接力赛的游戏, 但是在游戏前向他们提出了几点要求:1、记住游戏的流程;2、观察大家在玩游戏时的神情、动作、语言, 这样, 在游戏的过程中既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游戏的快乐也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游戏做完回到教室后, 趁同学们都还沉浸在游戏的情绪中, 带着他们一起回忆一遍山西运城●张静
刚才游戏的过程, 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情, 这时候, 老师可以引导着他们将一些好的词语罗列出来, 帮同学们理清思路, 并可以将一些新的词语的意思讲解给他们, 比如说形容心情好除了用“高兴、快乐”之外, 还可以用“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喜出望外……”, 可以在这个时候将一些新鲜的词汇灌输给同学们, 丰富同学们的词汇量。亲身经历了游戏的过程, 同学们在写作时, 有了具体形象做依托, 便容易下笔, 也有话可写, 易将事情叙述的真实、清楚。
三、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鼓励的重要性
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十分重要, 因此, 老师在给同学们的作文写评语时, 应当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 使他们敢于写作文, 乐于写作文, 相信自己能够写好作文, 而不是对作文产生畏惧的心理。但是, 评语一定要因文而异, 不能千篇一律, 要写的中肯, 要让同学们从评语里读出老师的真诚, 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 如果一个同学能够思路清晰的叙述完一件事情, 就可以肯定他进而再对他提出要求:比如词汇是否能更加闪光, 语句是否能加上修辞变得更生动, 更形象, 段落的划分是否更加清楚, 明确等等;相对的, 对于基础差的同学, 在他的作文中哪怕是用了一个好的词语, 没有跑题, 作文格式正确等等, 一些细微的进步, 都应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 (记得有一次, 我在批改作文时, 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基础很差的学生能够在作文中准确的运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飞快的词语“刹那间”, 我很激动, 在对他的批语的中写道:这个词语的运用, 使你的文章立刻生动了起来, 相信这是你平时阅读积累的成果, 老师期待你更大的进步!) 这样做, 能够让同学们感受到和老师的互动, 感受到老师的鼓励, 体会到进步的满足感, 看到希望, 对作文逐渐产生兴趣。
总之, 作文教学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在孩子们开始接触、学习作文的初始阶段, 老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孩子们的意识中留下写作是件有趣快乐的事, 要让孩子们在写作中感受进步, 得到鼓励, 发现写作的乐趣,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发现好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创新, 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只有不断进步, 才能使同学们在你的课堂上受益匪浅。
【农村地理教学】推荐阅读:
农村高中地理教学07-12
西部农村初中地理11-12
地理教学与新农村建设10-07
多媒体与农村地理教学之我见10-24
农村学校教学06-24
农村科学教学08-03
农村小学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论文:农村小学生写字教育对策12-08
农村口语交际教学07-20
农村作文优化教学05-29
农村职中朗读教学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