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学

2024-06-24

农村学校教学(共12篇)

农村学校教学 篇1

我们所说的科学教学, 不仅是指传授科学知识与方法, 而且包括训练人的科学思维方式、树立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探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等。离开了科学素养与科学方法的熏陶, 学生只能说是受到了训练, 而非教学。许多学校, 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学校, 因为教学条件跟不上, 科学教学往往局限于科学知识的训练, 而忽视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素养三方面教育的平衡。笔者认为科学教学不能受教材的约束, 更不能受学校条件和地区差异的制约, 而要因地制宜, 发挥地方优势, 结合学校实际, 实现培养科学素养的科学教学宗旨。所以, 农村学校科学教学要体现农村特色。

一发挥农村优势,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 充分发挥农村生活环境优势

农村生活环境虽然不及城市生活浪漫迷人, 但农村生活朴实丰富, 这是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条件, 可以帮助我们透过生活现象寻求本质。

2. 积极运用农村种养环境优势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也得到优先发展。利用对比归纳法分析农业生产现象, 产生感知从而强化认识。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和从生产的实践中验证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3. 农村学生自小受农村特有环境的熏陶, 有着勤劳朴实的生活本质

在劳动生活中接触了丰富的自然现象, 如“冷在三九, 热在中伏”“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开水不响, 响水不开”等, 教学中指导学生将这些无意观察变为有意观察, 在观察中受启迪而发现自然规律, 强化有意注意意识。让学生把生活中接触到的奇特现象记录下来, 成为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良好素材。

二结合农村实际, 形成独特模式

1. 稳定科学教学研究机构, 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实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 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育内容, 学生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因此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 对符合学生实际, 理论严密而合乎逻辑的内容深化理解;对不够严密的内容, 筛选后进行专题改革实验;对易于就地取材进行教学的内容逐步积累, 加以完善, 将农村实际和科学理论有机整合。

2. 充分利用农村种植养殖资源, 让丰富的种植养殖资源发挥更高的实用价值

“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 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农村种植养殖资源不仅是动植物的普通标本基地, 更是利用自然知识进行实践和创造的场所。如根据植物不同的习性和特征进行间作、套种、配种实验;开展地下 (菌类植物) 、地面 (草本植物) 、地上空间 (木本植物) 的立体式综合种植实验, 将教学实践和研究融为一体。形成农村学校独特的走进大自然的大课堂教学模式。

三进行实验改革, 运用灵活教法

1. 农村动植物资源丰富, 让学生采集储存标本

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植物标本;鸟、鱼、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动物标本;大理岩、砂岩、页岩、化石等标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认识动植物及其特征,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爱家乡、爱科学的情趣。

2. 在科学教材的编排中注重了同季节的关系这一特点, 可以即兴寻找活教具

例如, 花的传粉方式、花的结构与果实形成的关系等知识的教学, 课前指导学生养蝌蚪、收集桃花、油菜花和樱桃等标本, 使学生对照标本进行观察, 将室内实验搬到大自然中去做。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又积累了生活经验。

3. 就地取材, 模仿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制作学具

如根据水车原理制作水轮机, 根据风车原理制作风力发电机, 利用酿酒原理制用水循环演示装置, 利用木块、有色玻璃、大小颜色鲜明的石粒进行沉积演示等, 使演示从简从速地达到明理。

四走进“自然”课堂, 建立科学基地

在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农村, 我们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进行科学教学。

1. 走出去, 走进“自然”课堂

在大棚基地进行植物与环境的教学, 可得到改变环境使植物生长的启示:在养殖场进行动物与环境的教学、在花卉场观察各种各样的花、在林场学习植物种植、在加工厂学习机械和杠杆知识等, 都可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使知识应用得以深化, 在现场操作中进行教学, 使学生受到改进和创新的启发。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2. 请进来, 建立科学教学基地

聘请农业种植技术员到学农基地进行玉米、红薯、桔子和梨种植的示范和讲解种植科学。让学生在从事基地劳动中深化、理解科学知识。结合教学内容, 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实践经验介绍, 让学生将来能将知识学以致用, 在学习活动中树立学好知识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远大理想。

总之,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活动进行科学教学, 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 具有典型的科学教学意义。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 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展、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责任编辑:陈晨]

摘要:科学教学不能受教材的约束, 更不能受学校条件和地区差异的制约, 而要因地制宜, 发挥地方优势, 结合学校实际, 实现培养科学素养的科学教学宗旨。

关键词:农村特色,科学教学,农村学校

农村学校教学 篇2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关键,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办学效益。目前有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我们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制约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分析

1、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

2、留守儿童问题

目前,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常年外出打工,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严格督促,造成一些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如有的上网打游戏,有的逃学旷课等,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优秀学生的外流问题

二、改善教学质量现状的实施对策

要改善上述制约因素,作为上级管理者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强教学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教学的主线,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的切入口,解决问题。

1、完善制度。

上级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人才管理制度》。并把制度的落实情况与学校和教师的考核、评优晋级等挂钩;充分发挥教学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教学成绩优秀、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响和教育学生。

2、重视教学常规管理。

上级的常规工作要常抓不懈,上级领导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学校。组织学习领导检查教师们的教学计划、教案、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等,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检查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填写检查表,并将检查结果与教师工作量化及奖惩挂钩。各学校都要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定监控制度,使教师明确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教学方法。年终按照质量考评制度进行考评,提倡多劳多得,杜绝不劳而获的工作现象。

3、重视教研活动。

上级领导应分校负责,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进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习氛围,并做好观察和记录,以便指导教师教学。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

农村中职学校作文教学现状探究 篇3

关键词: 中职 作文教学 教学现状

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但也是多数教师和学生比较头疼的。尤其是农村中职学校,简直是谈作文色变,还没开始写,学生必定已经是叫苦声震天,课代表就开始发愁收作文的问题,教师也已经做好了受累和与部分学生消耗战的准备。更令人绝望的是如此痛苦的练习下来,别说学生写作兴趣的养成了,考试中学生写的作文还是“没法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教学实践反思和对师生的访谈,我发现中职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一、学生基础薄弱

学生基础薄弱,体现在语音、语汇和语法三方面。首先是语音,农村孩子尤其是较落后地区出来的农村孩子,普通话发音都不是很标准,平翘舌音不分,n、l不分,声调不清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写作,很多字都不会写,错别字连篇。其次是语汇,最典型的就是词汇量不足,语言重复、啰唆,颠来倒去就几个词,还有些学生词义不明确,乱套乱用,作文单薄,没有容量。再次是语法,病句比比皆是,前后句语义不通,作文文意不能理解。这就让学生怕写作文,怕写很多人就干脆不写,所以教师也很怕作文练习,收作文就是一场消耗战,课后布置的作文能交30%就不错了,还有70%得不断催促,才能交上一半左右,每次总有几个人在逼迫下写上两、三百字,交上来的作文中的问题基本都很多,评改困难,这样布置一篇作文,前前后后耗时长久,学生写得痛苦,教师改得辛苦。更主要的问题是,苦苦评改出来的作文,多数学生看都不看一眼,付出了辛勤劳动却没有收获,学生就不想写,教师也更怕,都是能少写就少写,视作文写作为洪水猛兽。

二、教师观念传统

(一)应试教育模式不适应学生发展要求。其实,中职语文应试性特点并不鲜明,但是教师教学仍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过于强调思想上的主旋律,重视写作结构和技巧的指导,不厌其烦地将普通初高中应试教学所用的作文知识和方法硬抛给学生,让学生生搬硬套。中职学生基本都处于叛逆期,各种媒体的介入,使得他们不再盲从于教师的教导。恰恰相反,他们在很多时候倾向于跟教师唱反调,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阅读、观察、思维、创新等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对他们的个性化体验予以漠视,使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洞察力越来越弱,最终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学生作文中出现搬套话、说假话、凑胡话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学生也更加不会写、不想写。

(二)陈旧的作文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一是缺乏个性,教师往往是面向集体授课,写前进行简单提示,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统一的题目完成作文,接着是教师批改,有的给个分数,加上简单的评语,评语基本以套话为主,学生拿到了相互一看就觉得没意思,教师没水平,后面写作热情更低了;负责的教师会画出好句、好段,加上旁批,学生受到鼓励,写作积极性有所提升。最后就是讲评作文,先总体概括此次习作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然后读两三篇范文,至于效果如何,无从得知。教学是面向所有学生的,但是学生的水平不一、个性不同,且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主动性本身就欠缺,这样的教学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提高作文水平。二是缺乏针对性,中职作文教学应该与普通中学的作文教学有所区别,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大应试性,而中职学生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是面向生活的,学生应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关注生活,体会生活的点滴,这就需要提高他们的记叙能力,加强记叙文的写作。工作中需要使用的更多的是应用文和一些说明性文字,所以这方面也要加强练习,当然,不是说不用训练议论文,写好议论文能使学生的表达更加有条理、更加严密,但应该侧重于在前三者。可如今中职的作文教学仍然以议论为主,甚至有些教师直接把中考题、高考题拿出来用,教学针对性不强。三是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学生写作水平不高,就更要求教师有计划地由易到难逐步进行训练引导,但是多数教师作文教学存在随意性,有的是单元教学结束后布置一篇,或写人、或议论、或说明……有的是遇到重大节日布置一篇,国庆节、母亲节、教师节……有的是学校布置了征文就布置一篇,学生写作没有梯度,没有系统,也就很难提高水平。

三、教学资源短缺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说:“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可见阅读、积累的重要性,但是农村学校和家庭的条件大多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有些家庭供应孩子上学都有困难,当然不可能提供孩子课外阅读的机会。农村学校一是图书资源有限,可供学生阅读的材料偏少,学生借阅的机会少,且其中很多供借阅的书籍学生不爱看,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给学生阔大阅读量而不能,想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也办不到;二是电化资源不足,学生无法通过网络和电子图书馆获得所需资料,也不能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三是学习机会很少,农村学校相对闭塞,学生和教师眼界都不够开阔,聪明来自见多识广,创新需要厚积薄发,教师与外界脱节,就会故步自封,不思进取,也就很难有提高,学生自然也就很难有进步,学生水平不高,教师教学就更加困难,积极性也就被消磨掉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当然,农村作文教学并不是一无是处,很多教师也在有限的条件下不断努力,提高学生的水平,提升自己的教学实绩。比如有些教师批改时会画出好句、好段,加上旁批,学生受到了鼓励,写作积极性会不断提高。还有的教师选择面批,当面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学生当堂修改,这样学生的能力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很多学生很怕这种方式,毕竟被当面指出缺陷,很多学生还比较难以接受。当然,这种方式耗时、耗精力很多,只能偶尔为之,但不可否认,这种形式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也有的教师让学生相互批改作文,互相提点,相互帮助、促进,尤其是有些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的评阅非常到位、精彩,对其他学生有很大触动。

这些孜孜以求的教师正在不断探索农村中职作文教学的更好发展之路,笔者也将在他们的带领下,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改变低效甚至无效的作文教学现状,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李政均.在中职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学咨询,2008(04).

[2]王光磊.谈作文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J].作文教学研究,2006(02).

农村学校写作教学现状调查 篇4

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 与教师写作知识的多少、深浅等有直接关系。我们借助教师集中培训的机会, 用笔试检测的方式先后对1836名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写作知识进行量化评析。我们的试题包括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新课程中有关写作及写作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结果是:90分—100分的占3%, 80分—89分的占10%, 70分—79分的占17%, 60分—69分的占26%, 50分———59分占24%, 40分—49分占16%, 40分以下占4%。其中, 在56%的合格率中, 小学教师占17%, 中学教师占39%。

2、教师写作水平调查

教师的写作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一般情况下, 教师的写作水平高, 学生的写作水平就相对高一些。我们先后对1606名培训学员以考试检测的方式进行量化评析。我们所出的考题是:根据自己所教年级, 写一篇“下水”文;根据自己的特长, 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这是极具开放性的试题, 也是完全可以发挥教师写作水平的试题。测试结果如下:

90分—100分的占6%, 80分—89分的占17%, 70分—79分的占15%, 60分—69分的占34%, 50分———59分占21%, 40分—49分占7%, 其中, 在72%的合格率中, 小学教师占28%, 中学教师占44%。

3、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写作教学毕竟是专业性很强的一种实践性活动, 这种专业性既需要教师的写作知识与写作水平来体现, 更需要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技能来支撑。写作知识与写作水平只有通过写作教学的实践, 才能发挥其“教学”作用。我们去学校调研时, 向382名教师提出进入课堂观摩写作教学的请求, 结果有257名教师拒绝了我们的请求, 理由很简单:不会上。我们观摩了125名教师的写作教学课, 结果是合格率为72%, 优秀率为18%, 其中, 小学教师的合格率占35%, 中学占37%。

4、教案编写状况调查

有专门教案的为9%, 与阅读教学的教案合在一起编写的占73%, 没有教案的占18%。其中, 有教案的82%中, 详细教案的占37%;坚持每次写作教学都有教案的占29%。村级学校的教师大都没有写作教学教案。

5、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 农村学校的写作教学实在不尽人意, 其主要原因是:

1、写作教学无“本”之援

阅读教学尚有“本”可依, 写作教学却无“本”之援。写作与写作教学都是极富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 农村教师却因为缺乏创造能力而对写作教学有束手无策之感。他们渴望写作教学也有专门的教材, 但这种渴望是不现实的, 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写作是生活的必需, 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千差万别, 写作也就应该五彩缤纷, 因此很难出版一套适宜于不同区域学生生活实际的写作教材。国家虽然改革了课程的形式, 倡导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同时出现, 以实现课程的互补性和实用性, 但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难以编纂质量上乘的校本课程。从现行的教材看, 写作教学缺少应有的系统性, 缺乏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

2、教师专业水平偏低

常言说, 打铁还需本身硬。写作教学不尽人意的关键还是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低下。从调查结果中看, 农村教师写作知识的储备量偏少, 写作水平偏低, 写作教学的技能缺乏。写作教学课堂上, 很多教师只注重“自己的说”, 不注重“学生的写”, 更不注重“自己的写”。指导写作的教师自己不会写, 这几乎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我们在调查中看到:许多教师分析学生作文时, 或欣赏得津津有味, 或批评得淋漓尽致。然而, 一旦要自己动笔写一篇文章, 却不知所措。一辈子教语文, 而终身不动笔写一篇文章的教师, 大有人在。不会写作的教师, 怎能教得了写作呢?

3、写作教学的管理评价不尽科学

农村小学如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篇5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的根本,是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校长,如何发挥和调动学校的全员力量,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农村小学当了二十多年的校长平时在抓教学质量的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完善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管理好一间学校,一定要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学校根据上线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相应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巡课制度》、《考勤制度》、《奖教奖学机制》、《教师外出听课制度》等。为了充分落实这些制度,把教师的考勤、常规工作与学年的考核挂钩;争取社会爱校人士的赞助,才教学优秀的教师、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在学校、社会上进行合适的宣传,扩大影响,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潜力和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奠定坚固的基础。

二、良好的校风是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前提。

校风说到底就是一所学校的风气,是学校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态度。开拓进取,勇于探索,不断改革,这是思想方法问题;严谨治学,敬业爱业,这是工作态度问题;优良的校风是先进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所以要做到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二者尤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功能互补,缺一不可,所以,自从我任村小校长以来,努力转变观念,以身作则,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每天早上我第一个来到学校,环视一周,各处都去看看,就连现在的学生也都习以为常了,假如有一天没进教室,学生都会看到我就问,今天怎么没有上教室看看呢?从这件事当中,使我感觉到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同志们看到了我这样,也都能自觉地遵守作息时间,学校没有迟到、早退现象,也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从这里不难看出,良好的校风是办好学校的前提。

三、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

(一)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发挥的教师积极性也是学校工作的难点和关键。教师积极性低下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对教育事业的认识浅淡,不喜欢教育事业;二是教师待遇低下,社会地位不高;三是缺乏耐心和恒心,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四是教师本身能力有限,不能胜任教学工作。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从这些方面出发,解决教师的心理障碍和工作困难,以使他们安心工作,逐步提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因此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也非常重要。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有学校育人氛围的创造、学校激励制度的建立、教师启发诱导多方面的结果。其中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关键。教师应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着手,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努力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心理,促使学生乐学、思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劲头大了,学习成绩就提高了。

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自从当校长以来,一年四季,我都坚持每天数一数二的的早到学校。说实在的,在农村小学教书,当校长的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教师凡是要求教师要做的事,自己先带头去做,凡是要求师生不做的事,自己带头坚决不做,以自己良好的行动激发教师做人的品格。家住本地的教师,大部分多多少少都有管一些农作物,碰到农忙季节,也难免会拖拉一点。作为校长,每天早一点到学校,配合当天的值日师生,共同抓好学校的早读、卫生等工作,虽然是苦了点,但看到后到的教师都能匆匆忙忙的拿起书本往教室里去,心里总存欣慰。

五、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的放矢,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更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此,平时我特别关注每位教师课堂教学。“不管黑猫还是白猫,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不管是什么风格,只要每一节都能达到教学目的就行了。如何检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呢,我们的做法是随堂听课,平时与教导、教研组长互相配合,经常进入教师的课堂听课,多与教师交流,看看学生学后的作业情况,以便级时的与教师互相反馈,共同促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六、把好年段过关,加强质量监控。

在农村小学,为了把好年段过关,学校一般都让没有流动的教师跟班,流动的教师替班。加强考试管理,建立学生学习质量抽查与分析制度。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和诚信教育。对单元检测环节把好关,衽全程跟踪,建立学科单元考试成绩和质量分析登记制度,记录各班各科及格(率)、优秀(率)等,每次单元考试成绩及质量分析都及时上传,学校组织结成绩较差的班科进行调研分析,同时把学年期末考试成绩与学年评优评先挂钩,督促教师扎实抓好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七、酝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

许多不良的社会环境势必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也将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网吧、游戏厅像魔鬼一样吸引学生前往,使学生沉浸在虚幻的游戏世界里。学生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学习成绩必然下降。一些爆力、黄色书刊或VCD也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的巨大的伤害,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障碍。社会上重教与否,尊师与否也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密切联系。

对于学校,是社会文化的传播中心,也是社会文明的传播者。学校应该强烈阻挡社会的不良影响,从内部着手,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控制,增强学生的自知能力和自控能力。同时,争取公安机关、文化管理机构的支持,清除不良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清除不良的校园周边环境。

八、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开展家长课堂,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首先使家长认识子女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支持子女入学。教给家长教育子女的基本方法,使家长懂得针对子女的情况开展教育,能在家中帮助辅导教育学生。各班要定期开展家长会,定期与家长取得联系。教师要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状况、心理状况、行为表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探讨、共同教育管理学生。

九、建立公正、客观的奖惩制度,鼓励师生上进

针对教师,制定教学成绩奖惩制度、晋级评优制度,鼓励教师上进,给教师一个公正、客观的竞争空间。针对学生,设置学生成绩奖,制定较多荣誉学生评定办法,以荣誉激励学生不断上进。针对班级,建立以班级成绩为主的评选先进团体办法,促进班级的整体进步。

在建立奖惩制度时,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要以奖为主,惩罚要适可而止,不挫伤师生的积极性。奖励和惩罚的最终目的都要能起到促进作用。

永登县树屏镇咸水河小学

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6

关键词:农村学生 作文 教学

农村的孩子因受方言的影响,说话时常发音不准确,用词不当,这会影响到学生作文中的语句。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练习说规范的普通话,要求学生养成课上课下讲普通话,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并指导学生说话、用词要正确,语句要完整、通顺。

一.情趣批改,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作文的批改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所作的评价和指导,好的作文评价能促进学生提高作文水平,但教师评价学生的作文要切合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往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常常以60—100只交给个分数或以A、B、C、D的形式来评定。这样的等级评价缺少鼓励作用,达不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们应以认真的态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竭力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寻找优点,就可以在相应的闪光点给予附加分,并进行简单的评语。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傍晚,空中那轮圆溜溜的大火球被抛下了山底,可是,它太留恋在空中能尽情欣赏世间所有美丽的情景了,于是就把身上的几件宝物扔回空中,那就是——云霞。“我在旁边批注上‘火球和‘抛用得妙,加5分,能巧妙的过渡写出云霞的出现加5分".有位平时作文不太好的学生写到"当时那才真叫精彩,十万天兵天将团团围住花果山,最后还是被孙悟空打得落花流水。”我也在旁边批注上“这个句子真灵活‘落花流水用得恰到好处,了不起,加10分”。用附加分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作文既可以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感受,又可以能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寻求、推敲更多类似的好词佳句,并能让怕作文的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批改后,我常利用早读课或作文讲评课将学生的一些写得好的词语、句子、片段、篇章进行范读,逐一表扬。再将这些订成册供全班赏读,这样不但能起到对作者的极大鼓励,而且会使其他学生产生羡慕的学习动机,以达到了激发全体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提高作文水平。

二.充实生活,增加阅历。

1.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把学生引入七彩的社会中,帮助他们打开充满情趣的生活宝库,小学语文论文发表引导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主动观察,积累素材。虽说农村的孩子生活平淡,他们不可能像城市的孩子那样逛公园、上网或者学画画、练钢琴……农村的小学生没有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但是他们有独特的生活场景,如:周末可以到大树上与一群小伙伴玩捉猫,去拾蘑菇,去河边游泳、捉鱼,下田与父母一起劳动……同样有丰富多彩的素材可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捕捉特有的生活细节进行叙写。如我班有个学生写到:“当我们来到田里的时候,发现稻谷长得又高又多,妈妈的脸上露出了喜悦。而我,望着这一大片想金色海洋一样的稻田,心里想:这么多的稻谷,什么时候才能割完呀?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孩子,别望了,越看越多,快点割吧,割完了奖你们冰淇淋。一听到有冰淇淋吃,我的劲头就来了,立刻动起手来卖力的割。可是没过多久,我又抬起头望着这一大片的稻田,还是那么多,我又懒了,觉得镰刀重得像一快大石头,稻根硬得像一条条钢筋……”

2.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告诉学生观察要有目的、要细致、全面,有顺序,还有抓住特点。如在指导作文《记一次拔河比赛》时,我先组织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提醒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在习作前在班上交流所观察到的情形及自己的情感变化。习作时同学们都能把比赛过程中大家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兴奋、紧张的心理活动细致的刻画出来。

有学生写到:“同学们都做好了姿势,当裁判员喊到‘预备——开始!这声音像是长了翅膀一样传到同学们的耳朵里。我们组的男同学立刻集中精力,一个个紧抓着绳子使劲地往自己的地盘上拉。你看,排在前面的黄庆同学最卖力了,像个大力士一样使出浑身的气力往后拉……别看黄佑瘦弱矮小,他也不甘示弱,还一边用力拉一边喊着‘一、二嘿,少了他也不行。”

三.加强阅读,读中学写。

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7

一.突出学生主体意识, 使学生产生对作文的兴趣。

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形成最富有创造力的心态,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激发写作冲动, 产生写作兴趣, 成了改革作文教学,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我认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鼓励学生在不加重负担的前提下自愿订阅或借阅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在此基础上, 寻求与“说”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利用当天语文课的前五分钟, 分两人一组, 每人讲两分钟。要求每人认真对待自己的两分钟, 讲话力求生动形象, 吸引人。讲话题目自拟, 内容自定, 可以是一段新闻, 一个成语故事, 一件身边的事等等。这样, 每学期每人可讲五至六次。长期坚持下来, 学生就会由开始的朗读摘抄的材料, 发展到后来的抽签即兴演讲, 说话就会由短变长, 语言也相应会由干瘪无味变得形象生动。同时, 这一活动的开展, 又会使学生自觉地利用课余时间读有益的课外书籍, 收到了读促说、说促读的双向效果, 这样写作的兴趣便自然产生了。

二.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养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应该是适度、适时和得法。讲的过多, 面面俱到, 会妨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讲的太少, 如蜻蜓点水, 起不到点技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应做到:课内作文序列化和课外练笔多样化相结合。主要方法是根据新教材“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内容, 严格进行序列化训练。这样的训练, 多在课内进行。至于课外练笔, 花样就更多了。诸如写日记、周记, 做读书笔记, 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 组织作文竞赛等。学生在读书看报的时候勤做笔记, 随时积累有用的知识, 圈点书报中的生字难词、关键语句;批注精妙之处;评品文章的篇章结构、语言特色;评论内容情节、人物形象。无论是来自课文的震撼, 还是报刊中的启发, 学生应及时积累贮藏, 临到用时, 就会水到渠成。这样还可以使学生养成平日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 发现生活中真善美的一面或社会丑恶的一面, 积累了众多的素材, 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 培养了写作兴趣。

三.重视学生的实践, 发展写作兴趣。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成功的教师, 没有不重视学生的实践的。我是这样认为和操作的:1、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 首先需要教师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没有欲望, 就不会有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因此, 在作文实践中我设法让学生明确写作是他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是表达自己喜怒哀乐情感的一种方式, 是整理自己思想, 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2、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 教师要激励学生“用心”生活, 多方积累。作文的实践性极强, 它既需要社会生活砺炼, 又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 是一个由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到信息输出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 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者。这样丰富了学生的阅历, 充实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学生写作兴趣也大增, 就不愁作文水平提高不了。

四.学生批改与教师讲评结合, 巩固写作兴趣。

为了使学生批改与教师讲评相结合, 可采用作文批改以学生为主, 讲评以教师为主。首先, 教师把各种文体的批改范文印发给学生, 要求他们反复阅读原文, 仔细揣摩批改的地方, 认真推敲眉批、总批。然后照此互相批改, 并把批改完的作文交给作者本人审查后写出评改后记, 最后交给教师总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经过多次批改实践, 准确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 也让学生有了新鲜感。这种新鲜感, 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再者, 在批改过程中, 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 这样一来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每次批改作文, 教师应当把重点放在差生上, 要发现他们或某一段落写得较成功, 或某些词句有闪光之处, 都要随时做好记录, 并给他们写下评语, 指出其妙在何处, 讲评时再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差生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 感受到某种成功的喜悦, 对自己感到“还有希望”, 下次作文就会又有新的进步, 在心理上由怕变爱, 写作兴趣也会慢慢产生, 并得到发展和巩固, 作文水平自然会提高起来。

浅析农村学校的教学管理 篇8

第一, 有组织、有秩序的教学活动支配教学对象。教学活动本身在结构、因素、层次上具有多元性活动。教学管理依据事实, 综观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估, 为提高教学质量等进行全面管理。只有充分发挥教学环节的职能作用, 遵循内在的和外部的规律, 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学质量。

第二, 在教学过程中对职责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教育发展史上, 《学记》提出“古之教者, 家中塾, 党有庠, 术有序, 国有学”。形成各类学校的结构管理、教育制度。实行“九年五段”的考核建制, 即“比年入学, 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 强立而不反, 谓之大成。”这种学籍管理和成绩评估, 实现“足以化民易俗, 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的管理目标, 提升人才质量。同时, 教学管理班集体、学生干部、活动小组、因材施教等等各方面层级理顺监控, 是达到最佳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第三, 加强对学生的言语行动、态度、意见的管理。教学活动的科学管理,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原理, 具有思想觉悟的接班人。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动态过程和有机统一体。而教学管理依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各种关系, 并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规律, 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 发挥系统管理的职能,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合格人才。教学管理要达到最佳效果,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新的学生观是,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学生既是教学管理的对象, 又是教学管理的参与者。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不是仅仅局限于教师或学生, 而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不断换位思考的动态过程。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树立主人翁的思想。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与作用只有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养成, 才能激发自我教育意识的教育, 做到真正的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积极参与管理的自我教育, 成为教学管理中提高质量的全过程的积极分子。

第四, 只有有的放矢管理, 才能实现最佳质量。当前, 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

教学工作计划, 是学校整个工作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学校教育目标。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 按其层次性划分, 有全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学科教学进度计划。

2.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

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 有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复习辅导和考试与成绩评定等。在自然科学课程中, 还包括实验课、习题课、课堂讨论、自学指导、社会调查、教育与生产实习等。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必须认真对待, 做到事无巨细, 谨小慎微, 点点滴滴就是累积教学成绩。

3.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管理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过程的检查学习的各个环节;开展课外活动, 扩大学习视野。

4.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要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调动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抓住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意识, 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树立参与管路意识, 投入到教学改革工作的主流中。

加强教学管理自身建设问题。教学管理人员不仅要管别人, 也要管自己。就是说, 教学管理人员要“一日三省我身”, 率先垂范。

第五, 实行问责制管理。做事讲科学依据, 这样过问教学工作, “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也就是说, 为了掌握教学工作的第一手材料, 审视与教学工作相关的事项, 对工作人员的问责制。其包括:为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料, 教学工作方案和革新意见, 各教学基层部门制定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执行与完成的质量;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运转程序, 进行教学质量提高的决策;教学研究活动, 总结交流教学工作经验;教材、教学资料的选用、编写和评估工作, 教材、实验仪器的购置与分配;教学班次和学籍档案管理;班集体自身建设, 班级管理水平。

如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篇9

一、合理地配备农村教师

由于各种原因, 导致农村小学教师数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 老龄化现象严重。给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带来阻力, 给新课程改革的推广造成不少困难, 为学校的管理增添了不少难题, 必须创立吸引优秀教师的环境, 比如用水、用电、住房等, 管理者要为吸引优秀教师、青年教师给以人文关怀, 特别是外地教师, 让他们能安心在农村小学工作。

二、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感,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从现在阶段农村小学教师的情况看, 农村教师有部分出现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落后的情况, 有些教师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一心只想如何发财致富, 心思不放在教学上。有些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感, 不求上进, 存在混日子的思想。在农村工作时间长, 很少走出去观摩过、学习过, 外面的教学改革, 连理念是什么都不知道。长期偏安一隅, 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迟钝, 激情逐渐冷却, 不去反思, 不进行总结, 备课、批改作业都是应付了事, 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熟视无睹。因此, 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感,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是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前提。笔者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 首先要搞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 认真学习各项教育法规, 通过一些先进事迹来感化农村小学教师, 让他们树立起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心。此外还要作好新课改培训, 农村小学的培训太少, 需要在校内多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座谈会, 让农村小学教师吃透新课程, 熟练地运用新课程。

三、优化学校管理

首先要打造好“两支队伍”,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 要有良好的师德, 过硬的业务素质, 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针对性的制度。此外, 还要有一定实力的教研队伍, 在提高全体教师素质的前提下, 要重点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让他们到一些先进学校, 教改做得好的学校学习参观, 也可以多跟一些专家、做出成绩的教师交流, 使他们成为教研教改的领头雁。另外, 在制度上改进, 引入竞争机制, 评优秀、评先进, 职称晋升与师德、能力、成绩挂钩。绩效工资等级的评定等, 都要在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 把工作量、出勤、取得的成绩等通过量化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 决不能再吃大锅饭。真正做到奖勤罚懒, 奖励先进, 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

四、加强学生的引导和管理,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向学生讲道理, 告诉他们我们来到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二是告诉学生他们这个年纪就是适合学习知识的年龄, 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 长大了就跟不上日益发展的形势。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熟悉文本, 准备教学内容, 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刺激他们的感官,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从心理学方面考虑, 我们要给学生自信心, 当他们有些微小的进步, 就要及时表扬他, 让他知道自己能学好这门功课, 这样他就会逐步对这门功课感兴趣。学生有了错误, 不宜过多指责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要大力宣扬好人好事, 对不良行为予以及时指正、批评、教育, 树立良好的校风。其次, 加强学生的管理, 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 班上要有班规, 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犯了错误, 应本着教育为主的精神, 去引导学生遵守纪律, 好好学习, 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一定要用制度约束, 特别是对一些斗殴、破坏了学校公物的恶性行为一定要按制度处罚, 追究到底。

五、争取村委会、派出所等社会力量的支持

教育改革本是一件正义、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情, 也必定会得到当地行政部门、村委会的支持,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 也很可能出现观念跟不上, 对改革执行带来障碍的情况, 为了很好地落实执行各种制度, 有必要和村委会的领导进行沟通, 以尽量少的代价取得更好的、更明显的效果。

农村薄弱学校小班教学的困境 篇10

关键词:农村,薄弱教学,小班教学,问题

为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而农村薄弱学校发展是其重中之重。薄弱学校主要表现为硬件和软件的薄弱。从硬件上看,主要表现为办学条件差,即校舍破旧,办学规模小并且超负荷,教育教学设施短缺,图书资料比较缺乏。从软件上来看,主要表现为领导班子弱,管理差,师资队伍差,生源质量差,办学质量与效益差。由于这些薄弱问题,导致农村教育与城市差距甚远,又由于农村小学设置很多,学生数量较少,产生农村特有的“小班教学”,而农村的小班与城市相比,无论是在硬件设备上,还是师资上都存在很大差距。小班教学,指在小班环境中组织教学,是班级教学的特殊形式。小班教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为的小班教学,又称“小班化教学”,指“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和小班配置条件下,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人际、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管理都有别于大班传统教学,小班教学内在属性和特质逐渐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另一类是自然形成的小班教学, 是指由于生源不足而产生的小班中组织的教学。本文中农村微型小学的小班教学指的就是自然形成的小班教学。因此,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农村薄弱学校小班教学的问题,以期为农村薄弱学校小班教学的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资料。

一、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村学校首先由于资金上的不足,直接导致其教学硬件设备的不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率不足,使学生难以更好地接受实体化教学,造成教学质量降低的问题。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讨论法、研究法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创建的方法,比如六课型教学法、“讲讲、读读、议议、练练”的八字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而农村的小班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更好地、更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课堂教学采用传统的灌输模式, 课堂引导行为和语言单一,不能进行良好互动,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农村小班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不能使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 除此之外,还发现教学材料使用单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目标不能完成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小班教学的发展,不利于城乡均衡发展,使农村薄弱学校教学问题更加凸显。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偏远农村收入水平低,生存质量差,教师保障不足等问题,导致了教师队伍的不完善,结构的不合理。教师结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状况,包括教师的分布构成、专业构成、 教育程度构成、学历构成、职称构成和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等。教师结构与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问题密切相关,由于农村不能提供这些条件,无法招收更好的教师,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 故不利于农村薄弱学校小班教学的发展。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教师年龄结构严重失衡,年龄结构是学校教师长期聚集和更替所构成的自然形态的反映,理想的年龄结构状况应当是老中青相结合,并以中青年为主体,三者构成合理的比例,合理的教师年龄构成是反映教师整体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二,教师性别结构失衡,合理的教师性别比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男性教师的果断、勇敢以及女性教师的温柔、细心等特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三,教师学科结构失衡,农村微型小学的教师队伍中专业教师非常少,专业不对口现象普遍存在,跨专业上岗的教师多,学科结构失衡。由于教师结构问题,进而导致了教师观念、教师培训、教师水平等一系列问题。农村薄弱学校小班教学问题与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必然联系。所以,要重视培养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

三、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小班教学的问题。由于各地区经济状况不一,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有不同的收费标准。对个人承担能力较弱的地区,“一费制”收费标准应把生均成本价格作为底线。 这样既可以做到对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又能保证学校维持基本运转。同时,制定政府投入的“下限”指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规模应当有一个“下限”指标,至少应当保证满足整个社会对教育社会价值的共同需要。在解决师资队伍不完善、办学条件差等问题的同时,要加强农村教育教学的改革,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学校要加强管理,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班级人数,改变小班薄弱教学情况。充分发挥学校自主性,通过资金自筹、教师自我培养等方式解决学校的软件和硬件问题。通过这些管理措施,有效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小班教学的问题,使农村小班教学走上正轨。

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与乡土情感培养 篇11

一、以拟题为契机,诱发乡土意识

拟题具有导向功能,教师在命题或指导作文命题时,要及时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兴趣,培养情感。首先要多出农村题材的文题,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体的训练,还是文学体裁、新闻通讯、调查报告等其他文体习作,我们都应有意识地通过拟题引导学生去多写写农村和家乡。其次要注意拟题的激情技巧,把作文题出在点燃乡情之火的心口上去。例如:布置学生写“乡情”、“我的家乡”一类题目,总以为学生应该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可是,他们写来写去,不是抽象的乡思、乡愁,就是“希望的田野”、“勤劳勇敢的人民”之类,空洞矫情,千篇一调,让人不忍卒读。仔细分析发现不能出抽象的大题,也不能出赞美型的题。让学生空喊“家乡美”、“家乡好”,反会麻木其丰富的情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文题应抓住一方水土的具体特点来出,要让学生能正视家乡的落后,了解家乡的变化,更主要的是使他们看到家乡的未来,激发其投入家乡建设,改造家乡山河的壮志。于是又拟出“家乡的洋芋”、“父亲的背篓”、“家乡报上的头条新闻”、“家乡,我为你添一笔”、“再回首,山坳上的乡校”等一类文题;有时是提供一则具体而典型的乡土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作文,这种拟题方式,较好地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动笔的积极性,激发了乡土情感。

二、以指导为契机,强化乡土体验

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情感渗透的有利时机。首先,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和分析家乡的一事一物,从深入的了解认识中加工和锻造乡土情感。学生写起家乡的内容单薄,言之无物,是由于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生活缺乏关注,总是把事情和自己割裂开来,物是物,我是我,在写作中出现情感缺失,只是客观的叙述事情的始末,就像每天走过的台阶不一定能说清它的级数。作文指导要引导学生“因地制宜”,多搞一些实物观察,实际观游和实践情感体验。平时可出一些小题目,如“从每次上学,看家乡的交通”、“向你介绍一个有趣的老乡”、“你会唱几首乡谣”、“能讲几个家乡的故事传说?”等。让同学们在观察、思考和训练中形成乡土氛围,增进乡土情感。

课堂作文指导还应善于调动学生的乡村生活积累。有一次指导“家乡,我为你骄傲”的作文时,同学们感到很棘手。一位同学抓着脑袋:“家乡真正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东西。”这话叫我也一时不好回答,因为我不了解具体情况,但猛然一想,洋芋不是很有名吗?不是称为马铃薯之乡吗?便趁机诱发:“我们这里种植最多、产量最高的是什么?”“洋芋!”很多同学几乎是不约而同。“那倒是很多,漫山遍野都是,还办了洋芋加工厂呢。”同学们似有所悟的回答。还进一步引导联想、思考、分析,前面那位叫没什么好写的同学终于写出了《家乡的洋芋》这篇感情真挚,内容具体的好习作。这样的指导,也同样开启了其他的同学,有的写出《穷山沟里走出的院士》,有的写《只有山歌迎亲朋》、《书画之乡》等,他们都能从一个角度去发掘并表现家乡的骄傲。

情感富于传递的信息功能,“教师要感动人,就必须自己先燃烧。”在作文指导时,教师还应以情激情,以自己的情操和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在作文指导时,以自己的作品和“下水文”作范例来激发乡土情思,开导思维,我将自己写的《山村》、《昨天的故事》印发给学生读或读给学生听,学生听后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

三、抓评改契机,深化乡土情感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环节,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时机。一次,出了道展望家乡未来的作文题,一位同学写了一篇《山村巨变》,文中写贫困山区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修梯田到科学种田,从家园建设到景象一新的母校,联想合理,展望具体,而且文字表达流畅。乍一看,文章符合写作要求,而且还写得不错,但在评讲时,教师这样提醒全班:“这位同学的作文对家乡变化的描写是成功的,其展望也是建立在对家乡的热爱,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的。但是,作者切入的角度是把自己当成了家乡建设的一个局外人和‘看客。大家别忘了家乡的腾飞和变化,应少不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也正是有了你们这样一批知识人才的参与,家乡的变化才显得更加可信。如果作者能这样去构思,文章的主题会更深刻,现实意义会更强。”听了这段讲评,同学们豁然开朗,又组织展开讨论,不少学生纷纷挖掘出自己潜意识中“献身家乡”观念谈薄的病根子,意识到热爱家乡就是要献身家乡的道理,从而深化了学生的乡土意识。

同时,乡土情感的丰富,会促进学生的发展,正如列宁所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对培养农村学生乡土情感至关重要,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而且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农村学校要强化实验探究教学 篇12

关键词:实验研究,农村学校,创新潜能

实验探究以问题为教学情景,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自然科学的一种基本学习方法。农村中小学应该强化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成长,感受成功与快乐。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实验探究中,要改变原有的认知,提倡探究,采用小组协作为主的学习形式。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实验教学要求,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实验探究活动的热情,使兴趣得到保持和发展,最终获得个体发展所需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探究的水平;形成与小组成员协作和沟通的良好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挖掘创新潜能。

一、以实验为切入点,亲自感受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习体验,获得动手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运用实验创设生动的教学场景,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思维习惯。实验教学有时一味强调实验操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僵化思维,大大降低实验教学效率。

课改教材改变对实验的安排方式,不再以实验目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一种探究活动的方式呈现。首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运用提供的信息、仪器和药品,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进行活动探究。为了锻炼思维能力,一些原理和知识以信息给予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优化实验方案,增强其可操作性。

学生初步接触实验探究,知识储备较少,部分学生实验技能差,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训练少,所以实验探究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从长远目标出发,慢慢引导,循序渐进,挖掘潜能。只要坚持,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 运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二、利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现实生活和生产劳动。课本在学生已有概念的基础上,逐渐拓展,逐渐提升,形成知识系统,让学生亲自体验其过程,让学生融入教学情景。在方案的设计上体现直观性和操作性,以学生为中心,锻炼和储备今后学习和工作所必需的方法和技能。

研究性学习提出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加。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的学习,充满探索的乐趣,也充满挑战。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习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没有“问题”的学生是一个“问题”学生,学习没有问题意味着没有思考,一个学生没有问题,意味着学习生命的结束。发现问题需要日常观察和思考,提出新问题不但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创造性的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强化训练,逐渐形成缜密的思维。就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对它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思考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再设计和优化方案,运用各种方法探究出有价值的结论。

氯水是一种混合物,是由水、氯气、盐酸和次氯酸组成的。到底哪种成分使花布条退色,真正起到漂白作用? 学生先分组讨论,制订出具体的实验方案。教学引导学生从水、氯气、盐酸开始,逐一思考,逐一排除,推断出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最后通过实验证明这一逻辑思维正确性。整个实验探究过程要有强有力的逻辑推导,逐一抽丝剥茧,逐渐得到客观规律。在学习中, 要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 以促使生成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需要渗透到日常教学中,逐渐训练,逐渐提高。因为这是从事科学研究所必需的素养,是学生成才的基本条件。

逆向思维是把一个事件的原因和结果进行交换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有利于对事物进行全面的、深刻的认识。课本很多知识点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供了切入点。如启发学生依据反应原理, 运用生成物浓度变化平衡影响的实验设计以训练逆向思维。我们应利用好这些现成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勇于观察,勇于思考,学会研究性学习,不仅获得新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注重家庭小实验,让实验探究贴近生活

家庭小实验是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必要补充,合理有效地开展家庭小实验, 可以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充分让学生在化学家庭小实验中享受科学探究。重视家庭小实验, 将知识引入家庭生活实践, 实现实验探究的生活化。初中人教版调整原有的实验,补充利用生活素材的家庭小实验,如自制酸碱剂、自自制电池、制净水器、自制汽水等。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用好这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作用,学有所用。

例如鉴别真假白酒,利用这个家庭小实验,既让学生鉴别真假白酒,又让学生明白知识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课本中,而且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证明酒精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这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家庭小实验,其作用是巩固和升华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倒扣一个洁净干燥的烧杯, 观察烧杯内壁上是否有水雾出现,以判断是否含有氢元素。然后迅速取下烧杯,倒入少量Ca(OH)2溶液,振荡,观察是否变浑浊,以判断是否含有碳元素,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的能力,又提高了知识的应用能力。家庭小实验提供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实现了知识再创造、再发现。

我们要把握这种教学时机,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学会由此及彼、由定性到定理、由已知到未知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又拓展应用,使思维得到迁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让他们在积极求知的氛围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出正确的结论。

上一篇:补肾活血化痰法下一篇:建库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