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理教学

2024-09-24

农村物理教学(共12篇)

农村物理教学 篇1

我们所说的科学教学, 不仅是指传授科学知识与方法, 而且包括训练人的科学思维方式、树立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探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等。离开了科学素养与科学方法的熏陶, 学生只能说是受到了训练, 而非教学。许多学校, 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学校, 因为教学条件跟不上, 科学教学往往局限于科学知识的训练, 而忽视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素养三方面教育的平衡。笔者认为科学教学不能受教材的约束, 更不能受学校条件和地区差异的制约, 而要因地制宜, 发挥地方优势, 结合学校实际, 实现培养科学素养的科学教学宗旨。所以, 农村学校科学教学要体现农村特色。

一发挥农村优势,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 充分发挥农村生活环境优势

农村生活环境虽然不及城市生活浪漫迷人, 但农村生活朴实丰富, 这是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条件, 可以帮助我们透过生活现象寻求本质。

2. 积极运用农村种养环境优势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也得到优先发展。利用对比归纳法分析农业生产现象, 产生感知从而强化认识。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和从生产的实践中验证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3. 农村学生自小受农村特有环境的熏陶, 有着勤劳朴实的生活本质

在劳动生活中接触了丰富的自然现象, 如“冷在三九, 热在中伏”“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开水不响, 响水不开”等, 教学中指导学生将这些无意观察变为有意观察, 在观察中受启迪而发现自然规律, 强化有意注意意识。让学生把生活中接触到的奇特现象记录下来, 成为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良好素材。

二结合农村实际, 形成独特模式

1. 稳定科学教学研究机构, 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实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 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育内容, 学生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因此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 对符合学生实际, 理论严密而合乎逻辑的内容深化理解;对不够严密的内容, 筛选后进行专题改革实验;对易于就地取材进行教学的内容逐步积累, 加以完善, 将农村实际和科学理论有机整合。

2. 充分利用农村种植养殖资源, 让丰富的种植养殖资源发挥更高的实用价值

“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 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农村种植养殖资源不仅是动植物的普通标本基地, 更是利用自然知识进行实践和创造的场所。如根据植物不同的习性和特征进行间作、套种、配种实验;开展地下 (菌类植物) 、地面 (草本植物) 、地上空间 (木本植物) 的立体式综合种植实验, 将教学实践和研究融为一体。形成农村学校独特的走进大自然的大课堂教学模式。

三进行实验改革, 运用灵活教法

1. 农村动植物资源丰富, 让学生采集储存标本

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植物标本;鸟、鱼、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动物标本;大理岩、砂岩、页岩、化石等标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认识动植物及其特征,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爱家乡、爱科学的情趣。

2. 在科学教材的编排中注重了同季节的关系这一特点, 可以即兴寻找活教具

例如, 花的传粉方式、花的结构与果实形成的关系等知识的教学, 课前指导学生养蝌蚪、收集桃花、油菜花和樱桃等标本, 使学生对照标本进行观察, 将室内实验搬到大自然中去做。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又积累了生活经验。

3. 就地取材, 模仿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制作学具

如根据水车原理制作水轮机, 根据风车原理制作风力发电机, 利用酿酒原理制用水循环演示装置, 利用木块、有色玻璃、大小颜色鲜明的石粒进行沉积演示等, 使演示从简从速地达到明理。

四走进“自然”课堂, 建立科学基地

在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农村, 我们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进行科学教学。

1. 走出去, 走进“自然”课堂

在大棚基地进行植物与环境的教学, 可得到改变环境使植物生长的启示:在养殖场进行动物与环境的教学、在花卉场观察各种各样的花、在林场学习植物种植、在加工厂学习机械和杠杆知识等, 都可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使知识应用得以深化, 在现场操作中进行教学, 使学生受到改进和创新的启发。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2. 请进来, 建立科学教学基地

聘请农业种植技术员到学农基地进行玉米、红薯、桔子和梨种植的示范和讲解种植科学。让学生在从事基地劳动中深化、理解科学知识。结合教学内容, 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实践经验介绍, 让学生将来能将知识学以致用, 在学习活动中树立学好知识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远大理想。

总之,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活动进行科学教学, 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 具有典型的科学教学意义。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 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展、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责任编辑:陈晨]

摘要:科学教学不能受教材的约束, 更不能受学校条件和地区差异的制约, 而要因地制宜, 发挥地方优势, 结合学校实际, 实现培养科学素养的科学教学宗旨。

关键词:农村特色,科学教学,农村学校

农村物理教学 篇2

五重安成人教育中心张业

2012年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社区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较强的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我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努力处理好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用 准备题搭桥,用尝试题引路,提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它以疑引思,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看到尝试题,会马上打开思路,运用已掌握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在教学中注意激疑、设疑、制造悬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独立的尝试,去探索解决问题。

通过自学课本,学生能把问题回答上,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理解如何,还须测评,平淡无奇中设疑出新奇的问题,才是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抽象的浅显化,隐晦的东西明显化,刻板的东西生动化,学生处于兴奋的认识活动中,即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 1

极性,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员们掌握了社区教育管理相关知识

农村物理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作文 弊病 农村生活

我们乡村中学的语文老师常常觉得学生语文基础差,接触面狭窄,经历单纯,作文能力远远不能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其实,农村孩子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这些丰富的生活带给农村孩子更好的写作材料。农村孩子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秀丽的景色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幅幅多彩绚丽的画面;农村孩子的生活趣味无穷:上树摘果、下河捉鱼、夏夜捕田鸡……这些饶有情趣的生活给他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农村孩子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生活:打柴割草、放牛摘桑等这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从中获得丰厚的感受。这些独特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为什么还有学生那么怕作文?究其原因,我认为在乡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三弊”。

弊病之一是重语言轻思维

由于作文教材的先天不足,农村孩子阅读面窄,加上农村教学方法落后的现状,作文教学训练依然重语言轻思维,重求同轻求异,唯书唯师,依猫画虎,形式命题化,命题同期化,写作雷同化,路子固定化,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诚然,学好语言是至关重要的。但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练习,每一步都离不开思维,构思过程就是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过程,同样观察和表达也离不开思维。因此,国内外有的主张把作文课上成思维训练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联想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打破旧的固定模式,让学生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再老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弊病之二是舍源逐流

叶圣陶老师讲:“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可我们有时却舍弃了生活这个源泉,用着老师出的题目,仿着老师读的范文,按着老师认可的提纲,填充着老师准备的词语,让学生编造着自己的作文。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脱离了生活,闭塞了思路。为克服此弊,必须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让学会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只有留心观察生活,发现事物的特点及生活中的闪光点和美的所在,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写出蕴含丰富的文章。学生的作文题材来源于生活,只有当学生充分感悟生活,随时留意身边的所见所闻,才会有所思有所感,才能写出作文。也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素材丰富了,有可写的东西了,才不会怕作文。

观察方法要从课文中学,在生活实践中练。对学生抽象地讲些观察方法,是不易接受的。必须结合课文学习观察方法,然后再在生活当中指导学生练习。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鳥那节:“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个大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我与学生们总结了这一节的观察方法。首先作者把捕鸟的过程按照顺序分解成四步:扫空地,支竹筛,撒秕谷,拉绳子;其次抓住了每一步的特点,选用了恰当的动词“扫”“支”“撒”“拉”;最后把四步连成整体。这样学生就从课文中学到了整体——部分——整体的分解动作,抓住特点的观察法。课后我让学生去实践。一个学生仔细观察了公鸡打斗时的动作。他这样写道:“……只见它们伸长脖子,耸起全身的毛,然后张开翅膀。看架势随时会把对方撕咬成碎片……它们相互对峙一会,然后一齐扑向对方。”这位学生把公鸡打斗前的动作迅速地分解成四步,并抓住各步特征:伸长脖子,耸起全身的毛,张开翅膀,扑向对方。这一瞬间的情景,如不仔细观察,可能会记不清这些动作的顺序。就这样我结合着教材教给学生顺序观察法、对比观察法、想象观察法等。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就会自己从生活中捕捉形象,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写作素材。

弊病之三是题不诱文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情感是唤起学生写作欲望的重要因素。题目出得新颖,触及学生的生活,就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思绪绵绵,言辞滔滔。而我们有些题目出得大、远、旧,诱发不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为此,必须把题目化大为小,舍远取近,弃旧从新。

化大为小:语文课本上出的题,因为面对的对象广,所以题目范围大。题目大了,学生思绪无着无落,难以启齿,因此要来一个化大为小的加工。比如《写一件值得回忆的事》,我问学生什么事值得回忆呢?学生讲高兴的事、有趣的事值得回忆。我就让学生写《美好的回忆》《童年的趣事》。有的学生说倒霉的事更让人忘不了,从中可以得到教训。我就让他写《一次教训》。题目的范围小了,针对性强了,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舍远就近:题目出得离学生的生活远,学生对要写的内容不熟悉,不了解,尽管搜尽枯肠也还是写不出来,所以必须舍远就近。比如《记一次参观或游览活动》这样的题目,限于条件,农村的孩子不便去参观游览。可是孩子们可欣赏家乡的风光,我就让学生写《家乡春光》、《田园秋色》,同样可以让学生学到写游记、参观记的方法。

弃旧从新:《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写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种老生常谈的题目,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写,一直写到初中还是这类题,换汤不换药。学生只要写好一篇,就可一文多用常用,还谈什么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呢?所以必须弃旧从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试着让学生自拟题目。他们出的题目可真是别具特色:《猎狗捕鼠》、《蚕室交响曲》、《古怪的爷爷》、《多好的老师》等等。学生兴趣盎然地写着自己出的题目,抒发着真实的情感,许多好文章就脱颖而出。

题目出得范围小,与学生的生活近,而又新颖,让题目与学生内心的感受积蓄相碰撞,放射出灿烂的火花,写出动人的文章。并且在作文课上,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的家中观察、阅读感受尽情地述说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与同伴交流,从而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此时,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地说,自由地说,生与师、生与生的交流,让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学生既有自己的主见和选择,保留自己的个性,又不闭门造车,实现了优势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遨游,从而激发创新潜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利用农村资源服务农村生物教学 篇4

一、充分利用好校内外显性课程资源

显性课程资源是指可以直接用于课程教学的各种资源。存在于学校内部的显性课程资源, 有教科书、实验仪器和设备、校园绿化等。此外, 农村学生还拥有得天独厚的校外显性课程资源, 如农田、果园、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等。

(1) 利用与学生直接相关的事与物作为课程资源。学生身边处处存在着教育的契机, 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例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节课中, 课本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 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课前一周, 我布置学生找些鼠妇饲养, 由于学生是用透明的瓶子饲养, 鼠妇适应了有光的环境, 在做实验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在给另一个班做同一实验时, 了解到学生饲养的鼠妇也没有遮光, 就引导学生分析了上一个班用鼠妇做实验的失败原因所在。本节实验课我们将用黄粉虫 (面包虫) 代替鼠妇做实验, 看看效果如何。通过使用身边的替代品, 使该实验获得成功。

(2) 到果园场地参观学习。当地的农业生产就是丰富的生物环境教学资源。例如:在讲到《食物链和食物网》这节内容时, 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参观了一个利用立体农业致富的现场。该农户具体做法是:在果园中搭猪圈, 在猪圈上养鸡, 在猪圈边育蛆。通过用蛆喂鸡, 鸡粪喂猪, 猪粪喂果树, 果树下面间种蔬菜, 从而获得了果、菜、鸡、猪的全面丰收。通过现场的参观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还将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育贯穿于农业生产中。

(3) 利用好生活中现有的鲜活生物标本。农村学生每天往返学校路途中, 道路两旁观察到的一年四季的生物都是最鲜活的生物标本。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其形态进行分类识别, 也可以根据不同季节的生物特征引导学生做些生物标本。

二、利用好农村学生身边的隐性课程资源

隐性课程资源是以潜在的方式存在的, 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才能开发和利用好这些隐性的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

(1) 利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农村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 比如种果树、蔬菜等经验。在《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这节课中, 理解“光对绿色植物生活的影响”这个内容时, 学生就能联系生活实例。知道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作物增产, 并提出为提高产量而采取的一些措施, 形成了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感性认识, 这些资源成为了学生建构和完善光合作用知识体系的隐性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善于将学生生活经验整合于课堂教学, 教师就会感受到这些无形的课程资源的价值。

(2) 利用好农村家庭致富经验。现在农村有不少的致富能人, 他们精通多种种植、养殖的经验, 家长平时谈及的作物栽培、嫁接、畜禽饲养、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学生耳濡目染, 会积累不少感性知识。我在上《无性生殖的应用》这课时, 课堂上有些学生早就按捺不住了, 说自己在家里早就掌握了植物的无性生殖技术。见时机成熟, 我就叫几位同学介绍果树的嫁接方法, 并将他们家里嫁接果树的成功经验在班上作经验交流。精彩的描述让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下课后布置的课外实践活动“嫁接”这个内容就完成得特别好。

(3) 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初中学生的兴趣很广泛, 但不稳定, 要想利用好他们的兴趣, 最好让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 这时他们的兴趣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教师要留心观察身边的各种与生物相关的现象, 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探知欲望形成强烈的期待,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反思 篇5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物理始终只能以“副科”的身份居于初中物理教学中。虽然我们经常强调“学习物理很重要”,也知道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直接制约着高中物理教育,更明白初中物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囊括了大量学生发展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知识与技能。然而,由于初中物理所占分值相对较低,虽然我们仍然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但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很多学校仍然挥之不去,物理学科相对于一些老师心中的“主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另外,在许多偏远的乡镇中学,有关物理的教学设备、设施等教学资源也较落后,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知识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熟悉物理的人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实验赋予了物理学科思想和内容,实验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农村学校有限的教学条件,使得原本在物理教学中占很大比重的试验教学遭到限制,得不到正常开展,学生只能很枯燥的接受一些理论知识,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物理理论知识也在逐渐增加,这让一些学生在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融合、应用等方面逐渐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学生会开始觉得物理难学,从而逐渐丧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甚至开始讨厌物理这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这使物理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大部分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的整体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久而久之,学生都对物理产生了恐惧感,而农村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其他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中的学生相比,要薄弱一个或多个层次,这让学生对思维、推理能力都很强的物理学科更加敬而远之,最终使得物理学科在学生心中地位低下,这些都使得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之路困境重重,有效教学难以实现。所以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一下两点----

(一)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教师要真正做到却相当的困难,因为一个班上不可能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处于拔尖水平,有些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或多或少的忽略了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这样做会给这些学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使他们逐渐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老师更应该给予关心和帮助,因为只有这些学生的成绩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成绩才能有较大的提升。教师要做到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一位教师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爱,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

(二)教师要努力做好物理教育研究

21世纪社会要求未来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具有不断求知的精神和较强的自学钻研能力,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以至于学生养成“等、靠、要”的不良习惯,抑制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过分注重学生“应试能力”培养,轻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和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师应该担负起最多的责任,尤其对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学生。

谈农村物理教学之能力培养 篇6

关键字:高中物理;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质疑能力

素质教育的概念,在我国已有近十年的历史。能力素质的培养又是整个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学缺乏一定的条件,但也绝不能因为条件有限而影响学生能力培养,要尽可能地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培养农村学生的能力。本文针对农村教学的特殊条件,分别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质疑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对农村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农村物理教学一般不太可能像大城市的物理教学一样拥有许多先进的实验条件,但我们仍然不能耽误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在现有条件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施。

(一) 通过启发式教学,诱导学生创造性思维

许多物理名家常说这样一句话“物理是想会的,不是听会、看会的。”这里所说的“想”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过程,而思维过程的进行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新课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物理教学要坚持启发式,把教学问题变成一连串地提出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知识和能力产生有机的联系。提出问题就是给学生设疑或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疑问,这是启发思维的关键。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开展积极的思维,以达到诱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二) 打破常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

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有个性的特点,自觉而独立地运用已有条件,分析各种条件间的相互关系、层次,从而得出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决不人云亦云。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的解题思路,探索出别具一格的简捷明快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

(三) 类比迁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

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是指不论是概念、还是判断、推理、假设、方案、结论均包含着新的思维活动。这种新颖性基于客观现实,又高于客观现实,具有新的价值。在教学中,运用类比的思维方法,搭建新知与旧知的平台,使学生能尽快地建构新的物理模型和物理情境。

(四) 旁敲侧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样性

侧向思维,是指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推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

二、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质疑是经过较充分的分析后提出的疑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行释疑是思维的批判性高的重要表现。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学生一旦提出了某个问题,产生解决它的欲望,就形成了“问题意识”,就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和觉察与该问题有关的信息,使其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与选择性,能有效激励他们通过自主分析、思考探索来解决问题。

(一) 鼓励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的全面创新思维能力成为教学的重点。质疑能力同样是一种综合素质、一种科学素养。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中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在方法上喜欢另辟蹊径。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要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即使学生提出古怪的疑问也不应该急于否定,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问题做出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以此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

(二) 课题研修活动过程中引导质疑

自古以来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疑问是很正常的“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但是在学生课题研究活

动中,作为教师应当适当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当学生不知道质疑的时候,引发学生质疑。

三、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农村物理教学 篇7

一、动眼, 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曾几何时, 在填鸭式教学通行的时代, 由于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 学生在习作课上不是愁字当头、眉头紧锁而无言可谈、无话可写, 就是临时抱佛脚, 找一些资料“顺手牵羊”, 敷衍塞责。新课标指出, 教学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习作教学中, 教师要着力训练学生勤观察、会观察的能力。首先在课堂上, 教师利用影视、录像带或用多媒体播放课件, 或展示相关图片、实物, 这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会大大刺激学生的眼球, 从而迸发其习作的热情。其次,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一双慧眼, 去选书, 去看书, 学会去积累知识, 努力在班上形成以看书为乐的良好氛围。而最重要的, 新课示强调, 在习作教学中, “必须把课堂无限向外辐射和延伸”, 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 贴近生活, 解放孩子的时间、空间。即根据习作需要, 带领孩子们外出, 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领悟大自然:那春之妩媚、夏之灿烂、秋之硕果、冬之瘦水, 会让学生心花怒放;鱼儿戏水、蜂儿采蜜、蝶儿翩跹、燕儿翻飞, 会让学生眼花缭乱;而新月弯弯、繁星点点、残云片片、溪流淙淙, 更会让学生遐思联篇……五彩斑斓的大自然, 学生尽收眼底, 并在头脑中留下了大量的感性资料。再辅之以教师别具匠心的指点, 由是学生增强了对形象的感受, 寻到了新的“奶酷”, 其习作需要的素材便会如黄河之水滚滚而来。

二、动脑,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总会让人挥之不去。但凡做过的、读过的, 亲眼所见, 亲取所闻, 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把生活经验与习作融为一体, 在自然中体验, 在生活中体验, 把系统的书本知识放在自然中、生活中体验, 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带到自然中、生活中体验, 不仅会提高习作的兴趣, 更能充分让学生展开想象, 打开想象的大门, 如牛“反刍”一样, 效果定会不错的。同时, 教师适时提一些问题, 或者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质疑, 让学生动脑思索。当然, 教师一定要创设特定的情景, 精于提问, 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 逐步培养学生勤动脑、会思考的能力。经过这样反复地持之以恒地训练, 会达到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目的的, 进而能挖掘出事物的深刻内涵, 提高对生活、人生的认识, 对学生以后的习作之路大有裨益的。

三、动口, 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

新课标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或活动中, 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的育人环境, 构建民主和谐的氛围,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自由的天地。为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 培养学生勤动口、会动口的能力。即要求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 因为“合作交流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其方式主要是学生上台演说和同桌互说互评。教师注意巡礼, 并适时进行思路点拨。动口说, 要求说清楚、说完整;动口问, 要求问得在理, 有深度。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个个表真观点倾真感受, 启发学生在口语交际中, 注意互相诱导, 互相补充, 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自觉不自觉地按教师的要求去留心和注意。对学生的不同观点, 教师均给予尊重和肯定, 用欣赏的目光, 放手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于是, 课堂上会时常闪现着手舞足蹈滔滔不绝或面红耳赤据理力争的精彩镜头, 形成了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样通过动口说、动口问, 互相评议, 大家补充, 体现了写作的思维活动的特点, 培养了学生与人分享习作快乐的情感体验, 增进了相互间的沟通与了解,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为习作教学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动手,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习作教学在经历了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三环节之后, 由于学生对事物或经历已有充分的体验, 其怀之于心的真情便会如泉水般喷涌而出, 有感而发。在该环节中, 教师应把更多的习作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培养其勤习作、会习作的动手能力。当然, 为更好地引导学生, 教师自己也应多动笔, 如动手写些有针对性的下水习作, 或自己常练笔, 用收获些许“小豆腐块”的方式, 抛砖引玉。让教师成为学生无形中的样榜, 感觉习作是在乐中写、在写中乐。每当看到学生们习作中时时有创意火花时, 为人师的我, 会毫不吝啬地在其习作本上批下“你最棒!”“你进步真大呵!”“你的习作让我感动”等评语, 用欣赏的目光, 善待学生, 让学生们的童心世界里荡漾起无尽的涟漪, 欢乐的习作情愫如烈焰般闪现。

摘要:要想打破传统教育的桎梏, 在农村实施习作教学改革, 教师只有拓展学生活动的空间, 让学生的眼、脑、口、手均动起来, 养成勤动眼、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的“四轮驱动”有序结合的好习惯, 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亲近大自然、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逐步建立起习作的乐趣, 就一定能抓好习作教学的“牛鼻子”,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而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步伐。

探索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篇8

一、传统实验教学的困难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僵化, 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发展空间。实验时, 教师怕学生损坏器材, 就自己花相当的时间讲实验, 然后学生依样画葫芦, 记录几个数据了事。而有些老师嫌做实验麻烦, 加上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 感觉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更清楚、有趣, 于是花很多时间制作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看实验, 不重视实际操作。总之, 目前相当数量的教师不做或少做实验, 放弃了实验这个直观教学方法, 严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更新实验思路, 克服教学上的困难

(1) 采用多种形式的实验,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堂上, 也可以在课外, 或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充分相信学生, 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例如, 在讲长度测量和误差时, 可先让三四名学生用同一把长木尺测量课桌同一侧边的长 (注意相互保密) , 然后同时写在黑板上。通过学生实际实验测出的数据, 更能说明测量误差这个概念, 说不定还能说明测量误差和错误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2) 利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计物理实验需要灵活、综合运用物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可循序渐进地要求学生: (1) 按实验原理和方法正确选择实验器材, (2) 设计实验原理和方法并独立操作, (3) 在此基础上力求设计独特的实验构思。例如,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中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可提前要求学生预习, 并按课本及提示自己寻找器材实验, 然后上课时请学生说出方法并给大家演示。

(3) 开展探究活动, 培养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即模仿科学家的探究方法, 重视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步骤, 探究学生未知的知识。例如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册中安排的《探究摆的奥秘》, 我先让学生通过阅读练习册,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步骤, 然后介绍如何寻找器材、如何操作、同桌的同学如何配合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再把全班分成两组, 利用课余时间分别探究控制了变量后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活动后, 可适当要求学生写出探究报告或总结,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引导学生自备器材, 拓展创新。实验时, 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 也可以自备自制器材, 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 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 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 用输液管和刻度尺制作U形压强计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 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还能解决农村学校器材不足的问题。

一句话, 要更新教学理念, 结合实际, 挖掘学生潜能, 争取学生配合, 在农村学校大面积开展实验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迁安市蔡园镇孟官营中学) 的课堂、以后就变得有生命力的, 沉闷可是、压抑载入课。因本, 此进, 大多数中入我们的如学生对历史便失去了兴趣, 进而产生厌倦的何情绪粹的记, 忆材料历史在。为了还历史以真实学生的眼里变成了死, 我尝板的、试纯激了以下几点做法。发

导一、精心导入入语设计巧, 妙诱发, 兴趣会引发学生急切的求知学心理,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 提高学习河生效率材, 不。因此同学生, 精心备课在平时的, 认真设计导入语教学中我根据不。迁同教北的

如二、语言风趣在给学生讲, 以知激趣安左宗棠带兵收复新疆内容历时, 介绍了左宗棠少年时就有大志, 他在15岁●王史神交古人时写的对”正体现了这一联“身无半亩, 点心忧。左宗天下;读书万卷棠出兵收复, 秋艳学新疆时, 已年近70岁, 为了收复被俄国占领的习一死战伊犁地区, , 他带着棺材出关为曾纪泽的外交谈, 判作了有力的后表示誓与俄国决兴盾, 在军事与外交的共同努力下, 终于收回了趣伊犁地区。这样, 通过资料的补充, 能像磁石

一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加深学生对左宗棠的理解。

三、创设情境, 以演求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不同的内容, 可以选取不同的激活方式。

(1) 演绎历史短剧法。在学《日本明治维新》时, 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编历史小短剧, 学生扮演天皇, 领着众大臣宣誓“五条誓文”, 大臣为天皇出谋划策, 提出各种意见, 天皇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表示赞同与否。学生演绎得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好像置身于当年的历史情景之中。通过学生的演出, 他们自我得到了表现, 潜能得到发展, 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

(2) 组织辩论会。关于如何评价秦始皇的问题, 学生持不同的观点。我把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 通过对问题的争辩达到拓展学生的思维, 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 经过老师的指导, 在辩论中学生的观点达成统一, 使学生对秦始皇做出正确的评价, 并同时知道了对历史人物应客观地认识与评价, 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样, 学生在辩论中思维能力得到开发, 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学生在辩论中互相交流合作, 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3) 参观历史博物馆, 写出心得体会。在讲《凯末尔》一课时, 由学生布置三个展厅:成长———历史的选择、独立———救民于水火和改革———民族之崛起。三个学习小组分别负责三个展厅的布展。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课上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负责介绍, 带领全班同学参观展厅, 参观完毕, 要求每个学生写下一段话来纪念凯末尔。这样, 学生就在轻松的状态下学到了知识。

总之, 历史是真实的, 是实实在在的。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丰满历史, 还学生一个动态的、鲜活的历史, 让历史学科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析 篇9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问题,建议

一、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然而,农村初中在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设备、器材存在问题。

1. 实验器材、设备短缺。

部分中学由于经费紧张,没有能力购置实验仪器,装备物理实验室,根本不能开全所有的中学物理实验,于是就出现了想做实验而做不了的情况。

2. 实验器材陈旧,老化严重。

部分学校的实验仪器是多年前购置的,这些实验仪器陈旧,严重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实验教学。

(二)实验教学中在问题。

1.“应试实验”的教学理念左右农村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

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不管你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使用什么方法,也不管你的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只要考试时出成绩(指分数),你就是一位好老师,甚至是优秀教师。在这种理念背景下,物理实验也就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应试实验”教学理念。

2. 学生实验缺少探究性,存在为做实验而实验的现象。

(三)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1. 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

首先,农村中学物理教师实验素养参差不齐,实验技能技巧、设计实验的能力普遍不强,部分物理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实验培训,没有实验操作经验。有些教师虽然经过正规实验训练,但不善于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实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其次,有些教师对实验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不愿意开展实验教学。这主要表现为:(1)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不如做实验练习题”;(2)认为做实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考试时又不考学生实验操作,即使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查也不影响笔试成绩:(3)认为物理现象简单、司空见惯,没有重做实验的必要;(4)有些实验以前做过,但效果不好,不愿意设计新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学;(5)有些实验准备费时,不愿意多用时间去准备;(6)有些教师怕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损坏仪器。

最后,有些教师因在思想上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从而不愿意钻研实验教学方法,导致实验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 来自学生方面的原因。

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不遵守规则,不按操作要求做实验,造成仪器损坏,从而影响实验正常开展。另有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实验费时,考试不考动手操作”,没有必要花费这些时间,缺乏主观能动性;个别学生对实验存在畏惧心理,怕实验失败,操作时思想紧张;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学生不易做成功,不能获得成功的快感,慢慢就会对实验失去兴趣和信心。

二、做好农村中学的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大幅增加学生实验。

本来,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中占有“绝对多数”的比例,而这些演示实验习惯上都是由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看,学生通常没有动手的机会。由此导致学生动手机会显著偏少,动手能力普遍不高。因而我们有必要设法将演示实验扩展到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把演示实验通过改进、改组和改造等方法适合于学生自己去实验。如: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实验或共同实验,创造条件将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动手机会就能大大增加。

(二)可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在实验方面的创造性,解决仪器缺乏的问题。

中学物理教师自制了大批的教具和实验器材后,还可以领导学生搞各种各样的课外实验活动,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极大的促进。但较少有人在这方面下功夫。这里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其他的原因,但是前者是主要的,教师不能以客观条件为借口束缚自己的能动性。实验时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器材,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例如用铅笔做压强实验,用饮料瓶做大气压实验、物体的浮沉实验,用输液管制作液体压强计、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同样来源于生活。

(三)将一些演示实验根据实际需要改为课外实验或家庭实验,将主要在课上实验的时间向课外延伸。

由于课外的时间比较充裕,因此课外实验在形式上可灵活多样,能并照顾到学生兴趣爱好等特点,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中安排的小制作、小实验,可让学生课下去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的气氛中积极动手、动脑。还可以将课本里的“小实验”改为课外活动。某些小实验,如“吹硬币游戏”、“筷子提米”、“纸盒烧开水”、“安装楼梯电路”、“测人的最大功率”,完全可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进行。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参加“小发明、小制做”活动,自制学具、教具,培养创造型人才。

在各个教学班成立自学小组,进行超前预习,引导他们自做学具、教具,鼓励他们创新。将“小制作、小发明竞赛”加以拓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现有物品、废弃物品进行小制作,例如自制指南针、杆秤、潜水艇等。当大量的废弃物在学生手中变成精美的教具时,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别的同学,都会感到强烈的震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教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创造能力和环保思想。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工厂、发电站等各种生产场所。也可以组织各种专题调查,例如以环保、生活、交通、新能源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造意识等综合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学习兴趣都是很有效的。

目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重要过程和载体。因此,农村中学要克服设备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的困难,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初级中学实验室与设施配备标准 (试行) , 2005.4.

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探究 篇10

一、创立生活化学习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

在农村, 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方式落后, 再加上农村初中教学条件落后, 许多物理课堂教学只是枯燥的举例, 却并未关注所举例子是否成立;或者只是列出纯粹的物理公式, 而缺少深入生活化的探究。从而教师教得厌烦, 学生听得痛苦, 一节课下来教师觉得累, 学生觉得没有意思, 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学生厌学。如果教师讲解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 学生自动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物理内容中的生活情景, 从中引出物理问题, 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 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 在讲解“力的相互作用”的问题时,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体育课举例说明, 当把排球打向对方的时候, 人的手对排球施加了力, 同时手也会因受到撞击而感觉到痛;在篮球场上, 两个球员因争抢篮球相撞的时候, 都会感到疼痛。这正是由于“力的相互作用”而出现的结果。在“压强”教学时, 教师可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 利用自己的圆珠笔用手指压住其两端, 体验一下两个手指的感受。由此生活情境架设物理与生活的桥梁, 让学生从生活中捕捉物理信息, 引导学生去关注、去体验, 真切地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 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 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到乏味, 增强了教学的实效。学习物理要遵从“物理学习联系生活, 物理知识服务生活”的思想, 真正体现物理的价值, 才能焕发物理的魅力。

二、物理实验生活化, 加强学生的理解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动、有趣的实验, 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培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都很重要。而在农村中学, 由于实验器材的缺乏, 许多教师对实验只是枯燥的说明却并未实际演示, 脱离了生活实践, 必然收效甚微。因此, 教师要加强对实验的重视, 通过演示或让学生参与加强学生的理解。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 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作为农村学校的物理教师, 我们应该在利用好学校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材料、物品或器具等开展富有个性的、方便的实验教学活动, 使物理教学过程生动活泼, 倡导“生活化物理实验”。就拿学生普遍使用的自行车来说, 我们可以用它研究轮轴与杠杆, 研究滚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 研究座椅的弹性势能, 研究运动的相关知识。我们可利用易拉罐让学生制作“小孔成像”装置, 利用酒盒及平面镜做成“潜望镜”等。“生活化物理实验”的开发与应用, 能够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科学实践探究的可能与机会, 它基本上不受学校固有实验条件的制约, 不受学校所处地域、等级的限制, 因此农村物理教师在生活和教学中, 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 善于观察、思考和实践, 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常见的生活资源便可信手拈来应用于课堂实践, 让生活资源成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三、让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生活化

目前农村物理教学中, 物理习题和课后作业比较传统枯燥, 和生活的联系较小, 甚至脱离生活实际。教师应尽量以学生经历的生活情境为原型, 设计好课堂习题。在学习“摩擦力”等内容时,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景提出问题, 如擦黑板时为什么用力擦才擦得干净?为什么冬天下雪天, 要在汽车轮子上安防滑链?这样生活化的题目比枯燥的课后习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 冬天教师的窗户上会出现漂亮的“窗花”, 从教室到室外会呼出好多“白气”。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 再与教师一起讨论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与依据,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 活学活用。

“到处是生活, 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 亦即教育之场所”。课后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 在巩固和强化学习的知识、增进学生理解和认知方面意义巨大。因此, 课后作业不应该脱离学生实践, 教师应该创设有关生活化情境的课后作业,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终极目的。例如, 近年全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电力紧张局面, 拉闸限电现象常常发生,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 大胆鼓励学生到各街道、工厂、企业等地调查研究, 了解实际用电情况, 带学生到发电站、变电所了解电的产生、传输等电学知识, 寻找解决紧张用电局面的方案和措施, 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并在亲身实践中去学习。通过解决问题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 锻炼了学生分析理解、推理处理实际生活中物理问题的能力。这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综合化趋势, 把学生放到开放性的环境中去学习, 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总之, 生活为我们的物理教学敞开了大门, 物理教师应创设生活化情境进行备课和授课, 把“物理教学生活化”, 把“生活现象物理化”, 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勇敢地走出传统的禁锢, 形成“大物理”教学观, 让生活成为我们理想的课堂。

摘要:物理学的很多内容来自生活, 理论的创立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本文就如何加强农村物理学科的生活化教学进行探究, 努力打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使学生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 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理学的教育价值, 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农村初中物理小班化教学探讨 篇11

1. 农村初中物理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针对性强。因为小班化后较以往大班人数少,课堂上物理教师就能更加快速、全面地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因此,在备课时备好学生是老师应该首先考虑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想好不同的方案。选作业时可以分别设计成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的需要,在上课过程中就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物理课小班化教学因为在课堂上增加了针对性,课后重视个别辅导,有效的减轻了师生负担。课后花时间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长短处,为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取长补短打下基础了。

2. 农村初中物理小班化教学较有利于初中学生主动健康的成长,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用到大量肢体语言来表示物理教学内容的,小班化后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更好的实现。在物理课上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更加充分,较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这些充分的交流与互动是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发展一起提高的动力,在整个交流与互动过程中,学生个体在物理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从而达到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创造性和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促进学生个体主动、健康的发展。

3. 农村初中物理小班化教学活动在空间、时间上会得到更高效的重新组合,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

4. 农村初中物理小班化教学能促进或推动教育理念的进步,教学方式方法发生全新变化。

5. 农村初中物理小班化教学可以提供更加自由学习的平台,提高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因为小班化后人数较以往大班人数少,班上所有学生就可以获得更多被老师关注的机会。学生每天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学习状况、身心健康老师都能及时把握第一手资料。遇到各种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就能第一时间早与家长取得联系,以便更好地引导、帮助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小班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师生、生生会有更多的交流与展示。孩子得到的锻炼机会多,受到老师正面的肯定也就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对学生个体的成长特别有利。

二、农村初中物理小班化的教学方法

1. 动手操作物理实验教学法。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初中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这些要素分别提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动手实验,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在实验中得出结论,学会从实验中举一反三,学会从实验中提问质疑,评估实验的误差,提出新的问题。

2. 分组合作教学法。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和需求的不同,按5~6人为一组,进行同质或异质分组。同质分组,会有利于教师进行重点内容辅导,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异质分组,有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有利于培养小组内同学的合作精神,以优教差,以优帮差。教师可在教案的制定上体现出不同分组和不同要求的特点,体现分层教学的优势。

3. 一对一指导法。因为是小班教学,就使教师有时间深入小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一方面,教师也能特别关注到平时有困难、不常举手和不愿表现的学生。分析他们的问题根源,制订出具体解决方案,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成绩。另一方面,教师对学有余力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去探索、发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小班教学中体会到大班教学所得不到的学习乐趣。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篇12

一、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一) 学生问题

由于受地域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制约, 学生用以学习知识的媒体较少, 接触面窄, 基础知识不扎实, 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在教学中具体体现为一般的实验方案无法设计, 实验表格无法设计, 基本操作不能动手, 数据分析不出等方面。学生实验中缺少探究性, 存在为做实验而实验的现象。大班额给实验教学带来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操作, 然而由于学生人数过多, 严重影响新课程目标的落实。实验室等专用教室被占用, 即使有的没被占用, 七八十人一个班, 实验也无法进行。

(二) 教学设施问题

目前还有很多农村学校的仪器配置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标准, 根本不能开全所有的初中物理实验, 出现想做实验而做不了的情况。近几年各校虽然几乎年年都在配备器材, 但是并没有根据学校教学实际申报配备, 兼职仪器员、实验员没有深入研究教材, 仪器配备申报时盲目性、随意性较大。造成资源浪费。

据了解, 大部分学校的物理实验器材, 一大部分都是十几年前购置的, 它们大都比较老旧, 有些已发霉生锈, 还有些已经无法与教材实验相匹配。

(三) 实验室管理问题

大部分农村初级中学实行封闭式的实验室管理, 学生不能自主实验。长期以来农村中学实验室很少对学生开放, 除教师取器材和做实验这段时间以外, 实验室的大门一直是“铁将军”把门, 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少之又少, 造成了有限的资源也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学校的物理实验室没有出现过专职的实验管理人员, 最好的情况就是物理教师兼任了。他们的职责就是拿钥匙, 开门, 上级检查时造材料, 做实验都得任课教师亲自准备。

二、改善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

(一) 提高农村中学物理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新理念:教师要抛弃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端正教学思想, 重视实验教学杜绝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 教师要开拓思维, 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不套框子, 不设圈子;不迷信权威, 不限于课本;大胆实践, 大胆创新;说在口头上, 写在纸面上, 落实在行动上。

其次要提高教师实验教学中的趣味性。通过改变和开发一系列物理实验及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 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 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 马德堡半球实验、用冷水使烧瓶中的热水沸腾的实验, 在讲“电流的热效应”时, 就应用一个简单的装置将一根电阻丝和一根铜导线串联在一起, 然后分别在这两根线的上面盖上一张小报纸再接入电路, 一段时间后看到其中一张报纸燃烧起来, 此时就将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这样不仅启发学习兴趣, 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 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再次、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 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中学生, 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 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 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中学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二) 改变物理实验的考查方式和内容, 把实验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考查的重要内容来进行

第一、从思想上要认真对待物理实验, 物理技能考查从组织到实施, 都要认真对待, 严禁让它流于形式。

第二、物理实验试题要从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能力水准等方面考查出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三、物理实验的考查要跳出教材中的实验, 既要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要考查学生动手能力, 分析总结能力。

(三) 各学校要加强管理, 提高认识, 切实抓好实验教学工作

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 应当引起重视。首先要提高领导的思想认识。学校领导应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待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切实保证对实验教学的投入。

加强实验室的管理, 提高实验员自身素质, 确保实验教学顺利开展。首先, 学校要提高对实验室管理的认识, 明确它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 不在把它当作可有可无, 只是用来应付检查的“花架子”。其次, 实验室要配有专职的实验员, 要求实验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也要具备科学管理的素质和创新意识。

(四) 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学校应尽快改变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 制定开放管理办法, 鼓励学生主动做课外实验。这样, 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结合课堂上所学理论, 边学习边实践。

(五) 自制器材, 加强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开发

上一篇:中式家具新风尚下一篇:喀斯特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