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工业(精选12篇)
建筑材料工业 篇1
新型建筑材料是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材料, 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提高生活品质、保证建筑物功能的重要物质支撑, 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绝热材料、建筑防水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四大类基础材料及部品。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 新型建筑材料保持持续增长, 经济效益、技术水平等都明显提高, 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一) 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2010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4 700亿块标砖, 与2005年相比, 年均增长4.9%。保温绝热材料产量411.9万吨, 年均增长15.1%。建筑防水材料产量10.3亿平方米, 年均增长10.7%。石膏板产量20.8亿平方米, 年均增长23.1%。
(二) 产品结构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 建筑板材占墙体材料的比例由4.2%增长到8.2%, 年均增长14%。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比例由44%增长到55%, 年均增长5%。新型防水材料占建筑防水材料的比例由54%增长到87%, 年均增长10%。
(三) 产业技术进步加快
纸面石膏板、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生产墙体材料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岩 (矿) 棉、硅酸铝纤维、复合夹芯板等生产设备部分出口。
(四)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2010年利用各种固体废弃物2.8亿吨, 其中粉煤灰、煤矸石、电厂脱硫石膏利用量稳步增长。五年间墙体材料行业综合能耗年均降低13.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
但是, 当前我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小、数量多, 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二是安全环保节能产品开发滞后。三是发展不平衡, 城镇地区发展较快, 乡村相对缓慢。四是行业管理较弱, 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和扰乱市场秩序, 社会责任意识仍待提高。
二、需求预测
新型建筑材料需求量稳步增长。我国城乡每年新建建筑面积20~30亿平方米, 既有建筑约430亿平方米, 巨大的新增建设量及既有建筑改造为新型建筑材料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新型建筑材料加快提升品质。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环保意识及建筑工业化水平、建筑节能要求等日益提高, 要求新型建筑材料向安全、环保、节能、防水、优质、美观等复合功能方向发展, 加快升级步伐。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方式, 立足国内市场需求, 以服务于建筑业和满足绿色建筑发展需要为中心,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发展集安全、环保、节能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材料及部品, 加快技术创新, 促进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 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质量。以保障建筑物安全和品质为行业发展基本宗旨, 不断提升新型建筑材料防火、抗震等防灾减灾性能。
坚持节能环保。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期待, 适应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节能的新要求, 不断提升新型建筑材料节能环保等性能。
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 创新发展模式, 加快开发安全、环保、节能、经济等综合性能优良的新型建筑材料。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资源环境、建筑结构、文化风俗、市场需求等因素, 积极发展适合区域特点的新型建筑材料及部品。
(三) 主要目标
到2015年, 高性能防火保温材料、绿色装饰装修材料比例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批生产规模大、技术装备精、产品质量优的领军企业。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20%。
备注:建筑板材主要包括:各类金属夹芯板、幕墙、纸面石膏板、硅酸钙板、其他各类墙体材料板材;[]内为五年累计数;*为2015年比2010年增加或减少的百分点。
四、发展重点
(一) 加快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集防火、抗震、环保、保温、防水、降噪、装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墙体和屋面系统等材料及部品。着力发展安全环保型防火保温材料、节能环保型门窗和建筑墙体。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屋面系统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墙体, 与屋顶绿化相关的屋面材料及部品。
发挥大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实施兼并重组, 加快行业整合, 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多、贴近市场、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 积极培育“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 引导产业链各类企业协同发展, 形成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配套发展格局。在城镇周边合理布局新型建筑材料加工基地, 支持一批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主业突出的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加大节能环保新型建筑材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广力度。
(二) 发展循环经济
对现有窑炉生产线实施节能改造, 推广余热利用、变频调速及内掺燃料等节能技术。鼓励综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矿渣、副产石膏、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 建立与相关产业相衔接的循环经济生产体系, 扩大资源综合利用范围和利用量。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完善清洁生产评价体系。
(三) 加快技术创新
在新产品、专用技术装备、建筑部品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支持节能型隧道窑替代轮窑、变频电机替代传统电机等技术改造, 推广窑炉节能、自动切码运系统、挤压成型和液压成型等技术, 提高防水卷材生产装备的大型化、自动化和节能减排水平, 改造升级节能门窗制造和配套技术。
制定新型建筑材料新产品标准, 研究适合新产品应用的设计规范、施工规程及通用图集, 加快与建筑规程规范的衔接。制定新型建筑材料部品目录, 构筑标准化、系列化和专业化部品体系。
五、重点工程
(一) 新型建筑材料发展工程
工程目标:为绿色建筑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材料支撑, 推动安全环保节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产业发展。
主要内容:结合城镇及新农村建设、安居工程、建筑节能改造等专项工作, 发展安全环保型外墙防火保温材料、轻质墙板、硅酸钙板、节能建筑墙体、节能门窗、节能屋面系统、节能阻燃防水材料等, 建设示范工程推广使用新型建筑材料。
(二) 建筑部品基地建设工程
工程目标:为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提供材料支撑, 加快推进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向加工制品业方向发展。
主要内容:选择若干中心城市, 按照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集聚发展的模式, 支持一批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主业突出的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园区, 发展部品化的新型建筑墙体、屋面系统及其它深加工建筑部品, 建设建筑部品生产基地, 推进建筑部品化。
(三) 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工程目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建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工程, 修复改善生态环境。
主要内容:在相关产业发展集聚区, 或既有固体废弃物堆存地周边, 遵循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律, 利用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利用的新技术, 逐步增加无害化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品种, 建设示范工程, 推进综合利用产业化。
六、保障措施
(一) 加强行业管理
建立健全新型建筑材料行业运行监测系统, 安全环保型外墙防火保温材料、新型墙体材料、防水材料等主要产品进行跟踪分析, 定期发布行业信息。建立行业准入制度,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加强行业管理、推动社会责任建设、开展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 加强市场监管
加快新产品标准建设, 加强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 严厉查处与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强化市场监督, 建立规范、有序、健康的市场秩序, 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建筑市场。
(三) 加大政策支持
加强部门间协调, 加大对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等方面政策支持, 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建筑材料工业 篇2
近年来,本市偷盗单位内工业原材料的案件呈上升趋势,2000年发生偷盗单位工业原材料案件比上年增加了15,造成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个别案件不仅给被盗单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被盗物品系剧毒或放射性物质,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影响局部地区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因此,遏止住这股危害社会治安稳定的暗
流,对确保本市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至关重要。本文试在剖析此类案件作案特点、作案手法的基础上提出防范对策。
本文所涉及的工业原材料案件系指:犯罪分子结伙利用大、中型交通工具,在企事业单位内部仓库、料场盗窃工业用特种铝合金、进口铝合金、铝锭,铜、锡、钢筋等型材;工业用氧气瓶、乙炔瓶、切割机、电焊机、钻孔机、探伤仪等工具;装潢用塑钢、变压器、漆包线、空调外机等(不含犯罪分子盗窃野外架空电线、电缆案件)。
一、偷盗工业原材料案件的特点:
(1)节假日作案多于平时。据对2000年“五一”、“十一”及今年春节前后的案发情况采样分析,节假日作案多于平时。2000年4月30日至5月8日共发生盗窃工业原材料案件26起,比节前九天(2000年4月20至4月29日)发案17起,上升52.9;2000年9月30日至10月8日共发案34起,比节前九天(2000年9月20至9月29日)发案16起,上升112.5;今年春节期间(2001年1月23日至1月30日)又发案件24起,比节前九天(2001年1月14日至1月22日)发案16起,上升50;被盗物品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万元。如2001年1月30日,本市某化工厂铸造车间职工上班时发现放在车间库房内的四台探伤仪被窃,价值人民币30万元。
(2)团伙作案人数增多。过去盗窃工业原材料案件多是2至3人结伙作案,而现在是8至10人团伙作案,有的甚至更多。不仅团伙成员之间分工明确,有事先到现场打样踩点的,亦有准备作案工具的,而且犯罪嫌疑人为了躲避晚上被巡逻警察盘查,往往在打样踩点时就把作案工具放置在现场附近。
(3)作案工具升级,机械化程度高。过去犯罪分子作案多数使用撬棒、扳手等手工工具,用手推车、黄鱼车运赃,现在则动用事先盗窃来的切割机、用卡车或雇佣个体出租货车到现场运赃。为逃避打击,汽车到了现场后,往往将车灯关闭,车子不熄火,一旦被发现就可驾驶车辆逃跑。如2001年1月29日晚,本市某区一塑钢仓库被盗。仓库内40捆进口铝合金型材被窃,价值人民币16万元。
(4)作案对象、销赃对象往往系同一籍贯地。从已破获的案件看,犯罪嫌疑人以江苏省淮阴籍和安徽省霍丘籍对象最多。其次为安徽省阜阳、阜南、淮南籍为多。而盗窃者与销赃者又多以老乡关系为纽带,形成盗、销一条龙。
(5)发案地以市郊结合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居多。据统计本市偷盗工业原材料案件以浦东、宝山、普陀、闵行、青浦、松江、南汇、嘉定等区中小企业发案最集中。而上述地区的外资、合资企业、私营企业被偷盗的则较少。
(6)发案时间以下半夜12:00以后最多。从已经发生的案件情况看,90是下半夜12:00以后作案。犯罪分子针对上半夜单位内部值班人员警惕性较高,夜巡警察刚上岗,兴奋点高,盘查率高的特点,将作案时间多数选择在下半夜。因为下半夜值班人员多数精力不济,大多睡觉了,内部值班形同虚设;夜巡警察兴奋点也由于劳顿所累而降低,盘查少,盘问率低,作案风险低。犯罪分子趁机潜入仓库大肆偷盗。甚至一夜掠空一间仓库。
二、偷盗工业原材料案件多发的原因
(1)企业内部管理和防范设施上存在漏洞。节前各单位忙于应酬,准备过节的各项事宜,内部管理普遍较松,特别是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开工不足,内部管理更为松懈,有的围墙残缺不全,漏洞缺口随处可见,有的货物乱堆乱放,货物被盗了还浑然不知;
(2)值班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值巡不到位,形同虚设。有的值班室没有电话,发生案件无法及时报警,有的值班人员缺乏基本业务培训,有警不会报;有的慑于犯罪分子淫威,有警不敢报,听到声响假装睡觉;不少单位值班人员多数是老、弱、病,根本不符合值班员的基本要求。
(3)犯罪分子掌握内部管理规律,踩“点”作案。犯罪分子基本摸清了上半夜值班人员要列行公事在厂区巡视一番,警惕性较高,下半夜巡察力度明显降低,边缘地区夜间防控网漏洞大,设卡不到位的特点,有准备有预谋的进行盗窃,而且销脏渠道畅通。有的晚上刚被盗,第二天“货”就到了废品回收站里。
(4)技防设施安装率低,安装率不到5。从破获的案件看,多数企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安装技防设施,有的安装位置不合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防范偷盗工业原材料案件的对策
浅析工业建筑节能途径 篇3
关键词:工业建筑;节能措施;效果
一、工业建筑能耗现状
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在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4.8亿吨标煤,相比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7.10%。相比全球2011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2.5%,我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偏高,节能降耗工作迫在眉睫。建筑能耗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8%左右,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用户之一。根据调查显示,近几年来,在我国年均建筑工程总投资额中,工业建筑总投资额占比为53%,工业建筑能耗已经在建筑能耗中起到主导作用。在工业建筑设计过程中提高节能意识;在工业建筑建造过程中,减少不必要能源消费;在工业建筑使用过程中,采用高效低耗设备;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健全节能规范,已是工业建筑行业节能降耗迫切需求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二、工业建筑节能措施综述
工业建筑是指从事生产性服务和工业生产的建筑物,其设计需满足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设备已经工业流程的要求。由于大量机械设备的发热量以及工业生产的复杂环境因素,为满足工业生产较高的环境控制要求,意味着工业建筑一般能耗较高。面对能源紧缺的严峻形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国家节能指标的强制措施和环境因素的有效制约下,越来越多的节能措施应用到工业建筑的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综合起来,主要有项目选址节能、建筑外墙优化,包括新型材料的选用、工业建筑门窗优化设计、节能设备的选用等节能措施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中。
2.1 项目选址节能
在兼顾工业建筑所在地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并且在满足工业生产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将工业建筑与原材料、能源有效结合在一起,统筹兼顾工业生产原材料运输方便和能源供应输送便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建筑的合理布局,减少原材料及能源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建筑总平面布置在满足防火、防爆、安全、卫生等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遵循物流路径合理,能源供应尽量靠近能源负荷中心的原则。做到资源和设施共享,有利于降低建设费用及生产、运营成本,从而有效节能。
2.2 工业建筑外墙优化设计节能
工业建筑物外墙热损耗在工业建筑能耗中占主要地位,大量的能量通过工业建筑外墙散失到周围的环境中,而为了维持工业生产相应的环境要求,则不得不提供更多的能源消费,所以外墙的保温隔热一直作为工业建筑节能的关键举措。在满足工业生产需要的同时,通过优化工业建筑外墙设计,降低工业建筑体形系数,即降低工业建筑物与室外大气环境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包覆的空间体积比值,从而能减少冬季供暖以及夏季只能时通过外墙面的能量损耗。
同时,还可采用先进的外墙保温隔热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多孔砖、烧结多孔砖、蒸汽砖等材料,或者在现有的工业建筑外墙基体上覆盖聚苯板,聚氨酯等保温材料用做保温层或者之间外涂保温砂浆。总之,都是通过降低工业建筑外墙的导热系数,从而来达到保温节能的目的。
2.3 工业建筑门窗优化设计节能
一般而言,工业建筑物外门窗的导热系数远大于建筑外墙的导热系数,故而工业建筑物门窗是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进行热交换的重要通道,那么选取具有良好气密性,较低导热系数,兼顾建筑内部照明,并且合理设计开放位置的门窗也是工业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严寒地区,选择高透性,低热导率的双层玻璃结构,并且选用低导热系数、高密封性的门窗结构,如塑化材料,钢材等,保证工业建筑内部的恒温,减少热量损失;在炎热地区,选用遮阳玻璃,包括百叶窗帘、幕板等结构设计,并且保证工业建筑内良好的通风和空气流动,以保证工业建筑内部处于较低温度,有利于工业生产的操作和工业设备的运行,减少中央空调以及通风系统的负荷,有效节能。
2.4 高效节能设备选用
在满足工业生产工艺工序要求的同时,推荐选用高效节能设备,采用节能新技术,来提高整个生产项目的能效水平,从根本上做到节能降耗。遵循工信部推荐的《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一批~第六批)》,合理选用机电设备。近些年来,一大批高效节能设备广泛应用于各项工业建筑设计建造中,如溴化锂空调、地源(空气源)热泵、余热锅炉、新能源利用等。
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在高真空度状态低沸点蒸发吸收热量而达到制冷目的的制冷设备。一般可分为蒸汽型、直燃型和热水型等类型,直燃型包括燃油和燃气两种。与传统的蒸汽压缩制冷机组比,耗电量只有3%~4%,运用工业生产产生的废热进行供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且制冷剂采用的是水,无毒,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热泵是一种将低位热源的热能转移到高位热源的装置,因其节能环保效果显著,作为绿色建筑技术之一,备受推崇。按热源种类不同分为: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热泵是通过消耗很少一部分电能,却能从周围的环境介质(水、空气、土壤等)中提取4-7倍于电能的装置,提升温度进行利用。据报导新型的热泵的制冷系数可6到8,热泵技术的普及将极大提高能源利用率,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佳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工业建筑节能管理措施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业主在后期工业建筑生产运营过程中,也应当积极制定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搭建节能减排管理信息系统,制定相应标准和计算方法;设置能源管理机构,配备能源管理相应人员,定期进行能源统计、监测和计算等工作,为能源消耗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度和节能考核与奖惩制度,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节能培训工作,加强对主要能耗设备的管理,及时检测、整改或置换设备、工艺。建立节能领导小组,负责工业建筑的能耗计量管理,对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设置进行监督检查。跟踪、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制定技术进步规划,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节能工作中的作用,及时淘汰高能耗设备,随时进行节能改造,在节能设计改造以前要对工业建筑的能耗情况作详细统计分析,包括统计用电量、用水量、用天然气量的月变化及不同耗能点的耗能统计,统计后再对能耗进行系统分析,了解主要的耗能点及设备能耗情况,分析各部分节能潜力,进而提出改造建议。根据《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2012)的要求设立能源管理体系,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按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形成文件,以确保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结语
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呼声逐渐高涨,工业建筑的发展战略思想要逐渐转变到“清洁、节约、可持续”发展上来,建设低碳建筑、绿色建筑,节能降耗工作任重道远。作为工业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我们要坚持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总体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工业建筑节能的法制化、规范化,大力推广各项有效节能措施,完善各项节能减排机制,将节能、绿色、生态真正融入到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引领工业建筑节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孙峥, 孟德云, 张瑞钊. 我国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的几点探索[J]. 天津化工, 2012, 26(3)
[2] 王宇泽. 工业建筑节能设计实践[J]. 工业建筑, 2008,10(15)
[3] 杨玉兰. 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与建筑能效标识研究[D]. 重庆大学. 2009
[4] 梁晓星. 工业建筑设计与节能措施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12(8)
[5] 王纲杰. 工业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技术问题[J]. 工业建筑, 1995,25(11)
建筑材料工业 篇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都将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制定了《2030年中国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 其集聚的要点都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驱动, 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资源配置方式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动力。由此, 把发展重点转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 促进新兴产业技术、功能的提升与应用范围的拓展, 带动经济发展, 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原材料产业、横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两大领域和已经延伸至多个工业领域的建材工业, 在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新兴产业严重滞后的结构失衡面前, 在资源、能源、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约束不断加剧的发展环境面前, 在高端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精品严重短缺面前,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行业进步和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为此, 特制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新兴产业发展纲要》。
一、充分认识加快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 加快建材新兴产业的发展是解决结构失衡和促进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
我国建材工业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实施“创新提升, 超越引领”战略, 实现由建材大国向建材强国迈进, 不仅要致力创新提升建材传统产业的功能与质量, 延长产业链, 拓展应用领域, 增加附加值, 更要加快推进建材新兴产业发展, 提升功能、拓展领域, 形成规模, 成为未来建材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实现建材工业发展的“两翼齐飞”。
当前建材行业结构失衡的问题十分突出, 传统产业中的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多数产业已经产能过剩。当然传统产业还要以新的方式发展与提升, 但市场空间容量有限, 资源、能源、环境的约束性和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 决定了其发展的局限性。虽然传统产业中一些不是最终产品且技术含量高的、功能性与可变性的产品可能转向新兴产业, 但总体上讲, 建材传统产业不能再象以前那样高速发展了。而代表未来市场增量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能够带动整个建材行业发展, 具有先导性、支柱性、可持续的建材新兴产业总体上发展步履艰难、速度缓慢, 目前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建材新兴产业只占建材行业总量的10%。
新兴产业客观上具备资源效能的优势, 有现实和潜在的市场应用空间, 是未来建材工业发展的重点和新的增长点。解决行业结构失衡问题和转变发展方式要视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建材高科技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能否形成规模要视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程度;降低能源消耗和加快实现环境友好要由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左右;建材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否持续提升要看建材新兴产业能否蓬勃兴起。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 只有开拓创新, 持续不断的开拓创新, 才是一个企业、行业, 乃至一个国家生命力和持久力的源泉, 才有发展壮大的根基。
因此, 创新思维, 改变发展方式, 开拓发展领域, 加快建材新兴产业的发展, 是中国建材工业改变结构失衡、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二) 加快建材新兴产业发展是建材工业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能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建材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 包含建筑材料及制品,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非金属矿物及制品三大领域, 具有自身跨度大, 领域宽且多数产品不是最终产品的特点, 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领域, 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 材料行业更是具有功能提升的潜力和向其他领域延伸的潜力, 具有替代性强、多次复合创新价值的特征。
伴随着科技进步, 以及应用领域与范围的不断扩大, 部分技术含量高的建材传统产业正朝着技术提升与功能改变的方向转变, 其中一部分已经并将有更多的产品转向新兴产业;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 以及环保、通信、卫星、电子科技、国防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出现, 一些建材新兴产业和产品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建材行业发展新兴产业既有客观的物质基础条件, 也有行业属性的优先条件, 并与诸多新兴产业领域有着天然的联系, 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只有加快发展新兴建材, 增加其在建材行业总量中的比重, 才能摆脱完全依赖资源、能源和牺牲环保的传统发展模式与格局。因此, 发展建材新兴产业是建材工业真正实现资源、能源节约效益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必然选择。
(三) 加快建材新兴产业发展是更好地发挥建材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地位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发展高科技产业, 走低能耗、低排放、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社会进步追求的共同目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是时代进步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象征。如果建材行业进入新兴产业领域份额有限, 则说明虽然建材行业有着发展新兴产业的条件, 但由于主观努力不足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更加追求房屋的舒适、安全、美观、保温、隔音, 更加追求节能环保的新标准新需求面前, 如果新兴产业发展滞后, 不能紧跟时代, 服务百姓, 则跟不上社会进步的步伐。
加快建材新兴产业发展, 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须, 也是缓解建材行业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压力大状况的必须, 是提高建材工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与经济社会共同进步发展的必须。
因此, 加快建材新兴产业的发展, 是巩固和发展建材行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
二、世界发达国家的建材工业发展趋势
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建材工业发展状况看, 建材工业的发展趋势呈现为三个特征:一是有优势的传统材料随着建筑结构的回归其用量增加、发展较快;二是一些传统建材创新提升、加快更新换代;三是多功能的新型材料的发展步伐加快。
(一) 建筑结构变化使有优势的传统材料发展加快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一些发达国家主要建筑结构回归到以石材结构和木材结构为主体的建筑结构, 进而建筑材料的需求也向其倾斜。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日等国, 木结构建筑几乎占了民用建筑结构的50%以上;在北美, 木结构建筑甚至占了民用住宅的80%以上。同时, 发达国家不仅许多古代或过去遗留下来的建筑是石材结构, 而且当代建筑又沿用原有的石材结构并又有艺术风格创新, 如典型代表罗马城既有许多古代城堡又有不少现代著名石材建筑。当然, 石材和木材结构的回归, 主要是由其自然资源优势、环境保护意识、经济发达程度、人们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给我国建材工业发展的启示是, 要立足资源优势, 以应用为先导, 因地制宜, 节能环保, 不断创新。
(二) 创新提升促进了传统建筑材料加快更新换代
不断追求创新提升、实现产品更新换代, 是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建筑材料的基本特征。例如发展超高性能混凝土 (UHPC) 。可以说全世界材料中除了水以外, 使用量最大的是混凝土。目前, 我国工程建设最常用的是C30、C40的混凝土, 使用C60和C80的就很少, 更不用说C100以上的了, 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一些发达国家研究较多的超高性能混凝土 (UHPC) 称为功能性混凝土材料 (ECC) , 能使混凝土材料的韧性高于普通混凝土的上百倍, 使功能、性能、应用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带来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极大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再如研究生产高档烧结材料, 主要包括烧结墙体材料形成多功能的新型材料等。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人们在追求更好更舒适居住条件的同时, 也更加注重对环境保护和低碳绿色的追求, 这就给建筑材料尤其是墙体和装饰材料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因此, 发达国家在烧结墙体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高度重视, 不仅提高了新型烧结墙体材料本身的质量, 而且降低了能源消耗, 实现了低碳绿色发展, 形成了建筑材料的功能多元合一, 提高了建筑水平和居住生活质量。给我国建筑材料工业发展的启示是:要做则做精, 创新无止境, 发展永远在路上。
(三) 加快研发多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和多功能新型材料
一些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对传统建材的功能提升和对新材料、新领域的拓展方面, 主要表现在一是开发新品种胶凝材料。例如将CO2转换为胶凝材料等。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水泥行业已研发出新型水泥产品, 其中部分产品在适宜条件下, 将有可能替代一定比例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二是发展结构自保温复合墙体材料成为主流。复合墙体具有多种功能、多种效能合一的特点, 结构自保温对改善墙体性能、改善室内空间环境以及建筑节能等具有良好效能。结构自保温复合墙体材料已经成为建筑墙体材料发展的主导产品。三是发展各种新型功能材料。近年来一些国家迅速发展无机功能新材料, 研发具有特殊功能、特殊性质的新型材料, 如半导体材料、激光材料、超导材料、磁性材料、电子材料、压电材料、光电材料等新材料, 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 具有重要的应用空间。四是发展生物质建筑材料及秸秆建筑材料。一些国家凭借这类建筑材料资源充足、再生性强、遍布性好、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特征, 加快了研发和市场应用。五是加快发展先进的新兴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芳纶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等, 不仅提升了功能, 扩大了应用领域, 而且增加了附加值, 成为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我国建筑材料工业发展的启示是:提升建筑材料功能性能和开发新兴产业并举, 旨在创新中提升, 在创新中拓展新产品和应用领域, 落脚点在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三、我国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种类多、规模小、发展慢, 尚未形成主导的有规模的支撑产业
我国建材工业共有32个分行业, 产品有80余类1400多个品种, 各个分行业都程度不同地包含有一些新兴产业, 其中后期发展起来的、随着技术与功能的提升已经成为了新兴产业的新型功能玻璃、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结构功能一体化高性能复合材料、轻质墙体材料等, 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总体规模都不大、产业化进程缓慢。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分类, 其中建材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3大类7小类约150个品种, 2012年产值近4000亿元, 占建材行业总量的10%。既不是建材新兴产业的全部, 还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相比有很大的距离。与建材新兴产业种类多、规模小、发展慢相对应, 对新兴产业本质属性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技术创新重视程度与工作力度都存在差距, 致使我国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技术研发的主攻方向以及发展的主导产品等都还不够明确, 技术创新攻坚的领域和如何突破技术瓶颈既不清晰又力量不集中, 影响了整体发展。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分别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分类目录, 在一定程度上从宏观层面明确了建材工业相关新兴产业发展的范围和发展的领域, 但认识的深度、工作的力度都还不够, 必须进一步从理论到实际的结合上明确定义、分类和发展的重点。
(二) 科技研发资源相对分散, 研发体制不完全适应行业整体发展的需要
政府机构改革和行业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 有效地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 加速了科研院所进入市场, 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但与此同时, 行业科研院所转制后也变为以经济效益作为主要考量的对象, 服务对象也由以行业为主逐步转变为主要服务于本企业或本集团公司。由于缺乏行业性的纽带和联手, 在研发资源分割的条件下, 使得行业整体性的、规模较大的、需要各方协调的重大专项技术创新与突破变得越来越困难。加之以服务中小型企业发展为重点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健全, 使得中小型企业缺乏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引领, 严重制约了建材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些已实现工程化或产业化的新材料、新技术, 如风电叶片、光伏玻璃等, 本来已经迈开了发展步子, 但由于缺乏再创新, 导致低水平同质化发展, 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严重, 发展陷入瓶颈。
(三) 缺乏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的扶持和政策倾斜, 靠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难以做成大事
与传统建材发展的历程相比, 传统建材一些重点产业的重要项目都得到过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新兴建材发展某种意义上难度更大, 但获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非常有限。包括一些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 (电子基板玻璃、碳纤维等) ,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但所需投资巨大, 高达数亿甚至几十亿、上百亿元, 若缺少国家扶持和有效的政策机制, 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投入, 步履维艰。而众多规模较小的新兴产业, 由于企业规模小、实力弱, 获得国家科技专项支持可能更少, 技术创新多数处于跟随和模仿的阶段, 难以创造自主品牌。在科技人才方面, 由于建材新兴产业的企业大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 员工收入待遇不高, 难以引进高端人才, 甚至建材院校的毕业生进入新兴产业企业的比例也在降低, 严重制约了建材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
(四) 新产品推广应用存在诸多障碍, 产品开发与建筑设计标准和应用规范时常发生碰撞
长期以来, 由于行业分割, 一些建材新产品研发和生产与应用推广存在脱节, 制约了发展。建材产品主要应用在建筑业, 一方面建材新型材料的技术创新与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和建筑节能发展的新需求还不够紧贴, 另一方面由于建材新型产品的设计应用的主导权在建筑业, 对新型材料的应用缺乏实践, 更多地出于对应用风险的顾虑, 由此很多新型建筑材料与现有的工程设计标准与应用规范规程发生碰撞, 应用受限, 进而影响了新型建材产品的推广应用。
建材新兴产业的其他应用领域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同时, 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化尚有较大差距, 一些实验室成果由于缺乏进一步的投入与研发, 难以实现产业化。企业化的科研院所开发的技术, 更多地只能用于自身现有产业的发展而非能服务于其他企业。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建材新兴产业的发展。
四、建材新兴产业的定义及主要领域
在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国发[2012]28号) 中, 将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定义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 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其主要领域包括:节能环保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生物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新能源产业, 新材料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共七大类。
确定建材新兴产业的原则, 既要在国家所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框定范围内拓展延伸, 又要结合行业实际加以提炼。建材新兴产业的定义与范围确立如下:
(一) 建材新兴产业定义
建材新兴产业是指在未来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 以国际国内当代的最新技术为载体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市场需求大、成长性好的、对建材行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知识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物质资源消耗少、低碳无污染, 开发潜能大的建材新兴产业。包括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已经涵盖的建材新兴产业;建材工业三大领域中已经形成的新兴产业或原有产品经过创新提升后性能、功能改变产生新的效能, 能够延伸与扩展到其他领域且具有带动作用的功能新型的产业;建材传统产业中经融入新技术与智能技术后, 使用范围和使用价值扩展与提升, 具有替代功能的新型结构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对国家经济、科技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新工艺、新装备及共性关键技术和能够填补空白开拓新的领域的新兴产业。
建材新兴产业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或特点:一是技术在国际国内领先并已基本成熟, 已经超出原有技术和产品的功能和作用, 代表了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二是产品高端、质量优良、功能稳定, 且有提升扩展功能的潜力, 具有带动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三是资源能源消耗低、效率高, 具有高附加值, 低碳绿色并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是能带动本产业和相关产业、相关领域的兴起, 能够提升建材整体产业结构和促进技术进步的产业。
(二) 建材新兴产业主要领域
建材新兴产业的主要领域既包括已经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材产业与产品, 包括符合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方向、能够提升建材行业整体水平、发展前景好、填补空白、有别于原有材料、替代功能强, 带动其他产业和相关领域发展的建材新兴产业, 也包括已有的传统建材产业融入新技术形成新功能的各种新型材料等。
从建材工业的行业属性看, 新兴产业其主要的领域是建材新材料, 即以新为标志, 或是过去没有的, 或由于原料配置、化学成分变化、工艺设计与产品功能变化, 使传统材料转变为新兴产业并具有建材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建材行业已经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其中新型功能材料主要包括永磁、发光、催化、储氢等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 高纯硅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等;先进结构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包括特种环氧树脂等基体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等。也包括采用新技术 (工艺、装备) , 使传统材料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有了特殊用途的低排放的特种水泥、新型高效节能保温材料、TCO玻璃以及各种超白超薄等特种玻璃, 特种陶瓷等材料。
建材新兴产业还包括填补空白的和具有替代功能的, 资源高效利用且循环利用的新材料新产品, 包括节能低碳型和减排有显著效果的新型装备与配套产品, 有效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排放的环保技术、装备和材料等。
建材新兴产业确定为七大领域:
1. 新兴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
服务于国家重要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国防建设、环境、道路交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粘接材料 (基体) 和纤维状、粒状或其他形状的增强材料, 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复合而成的多相固体材料等。包括满足未来重大工程建设、海洋工程和严酷条件下使用的水泥基复合特种材料;新型的高承载半柔性交通路面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新能源汽车、环境工程和武器装备等领域, 满足轻质高强、耐腐、隔热耐烧蚀、隐身等特定功能的尖端技术要求的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等。
2. 新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
既包括新开发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又有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功能提升形成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包括先进陶瓷, 主要用于航天、航空、电子、纺织、化工、机械、汽车行业的新装备新材料;人工晶体中激光、非线性光学和红外等晶体材料, 主要用于导弹、电子对抗、潜艇通讯、激光武器等配套装备的材料;信息显示基板玻璃等各种特种新型玻璃;特种新型高性能玻纤及制品等。
3. 非金属矿及制品业新兴产业:
非金属矿及制品业新兴产业, 主要包括应用于下述领域的非金属矿及制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硅材料、高性能陶瓷基板、石墨负极等电子材料;汽车与交通领域的高性能摩擦、密封材料;轻工领域超细活性专用功能填料;节能环保领域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和无机防火保温材料等。
4. 建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
建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主要指服务于建材行业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的技术装备和高效能高效率的节能环保材料与产品, 重点是围绕建材各产业实现低能耗、低排放和提升设备、改进设施所需要的产品和装备, 特别是用于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颗粒排放的新技术、新装备。同时, 将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能动扩展延伸至其他工业领域。着重开发并形成具有新型功能的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具有新型功能的燃料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具有新型功能的垃圾、污泥、有害物体、循环利用技术设备;具有新型功能的净化空气、大幅度降低粉尘和有害粉、气、物的先进装备技术。
5. 新型建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围绕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转型升级, 发展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技术高端、知识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能耗低、环保型的装备产业。包括具有顶端技术和新型功能的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新装备;新兴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及主要传统产业提升功能和改变用途后的高端技术装备;纳米材料装备、特种晶体、非金属矿开采及加工装备;为各类新兴产业发展与提升更新和配套的各种高端的智能化装备;高效烟气除尘、脱硝、利废无害化处置等高效率的装备等。
6. 新型多功能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及与墙体材料配套的绿色装饰装修材料产业:
主要包括各种工程建筑和城乡居民居住用的轻质高强和多功能合一的新型墙体及与墙体材料配套的装饰材料, 在原有承担建筑承重、隔断、围护等功能基础上形成的轻质高强、节能保温、低碳绿色、多功能多元合一的新型建筑材料, 其生产、制造和施工符合节能环保和提高施工劳动生产率要求, 尤其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使用寿命、舒适健康为宗旨, 具有耐用、节能、环保、防水、防火、隔音、隔热与保温抗震等多功能合一或相互可融合效能的新型墙体材料作为重点。
7. 传统建材提升性能功能后延伸至其他工业领域的建材新兴产业:
所谓传统建材是与新型材料、新兴产业相对而言的, 很多的传统建材产品通过原料配置改变或化学成分的改变, 工艺改进等使原有材料有了新的功能或原有功能有了明显提升, 由此用途和应用领域得以改变成为了新兴产业。目前主要包括LOW-E玻璃、超白超厚超薄玻璃、陶瓷薄板、C40以上预拌混凝土、高性能专用混凝土、工程预制件等玻璃、陶瓷、水泥及水泥制品传统产业经过提升功能或精加工、复合和多次复合而形成的新兴产业。
上述七大领域都各有发展优势, 从建材行业的属性看目前发展潜能大的是新兴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兴产业, 非金属矿及制品业新兴产业、新型多功能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及与其配套的装饰装修材料产业, 它们是未来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的主体和发展重点;建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新型建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则覆盖着所有的建材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 具有巨大空间, 理所当然也是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当然, 建材新兴产业是动态的、变化的, 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相互替代。
五、建材新兴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 建材新兴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驱动,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 以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为主线, 全面启动与实施《2030年中国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着眼于加快建材新兴产业发展, 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着眼于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发展建材新兴产业的主要支撑;着眼于增加建材新兴产业在建材行业总量中的比重, 从总体上提高建材行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加快实现节能减排的新目标;着眼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解决行业结构失衡问题;着眼于加快开发新兴产业和开发新的应用领域, 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中国建材行业在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 不仅建材传统产业在创新提升中得到新的发展, 而且使新兴产业成为中国建材行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的一支强师劲旅, 使中国建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不但不减弱, 反而有新的发展和贡献, 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翼齐飞”, 加快推进由建材大国变为建材工业强国的进程。
(二) 建材新兴产业总体发展目标
1. 以七大领域作为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的主体和发展的主导产业:
建材新兴产业与所有的事物一样是动态变化的。随着自身的科技进步和与其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与进步, 总体上发展是无止境的。不仅现有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而且未来不断涌现出来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更是不可估量。就现阶段来说, 以七大领域作为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的主体和发展的主导产业。在行业发展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中, 在科技创新和突破瓶颈的攻关中, 优先发展新兴产业, 做到发展目标明确、主导产品清晰、技术支撑可靠、政策保障优先。建材新兴产业的总体增长速度要高于建材传统产业, 形成有持久力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有一定的高增长、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集群。
2. 着力增加新兴产业在建材行业中的比重:
到2020年, 建材新兴产业在创新技术、拓展发展领域、提升附加值、产业规模诸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与拓展, 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整个建材行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50%左右。到2030年, 增加值比重达到60-70%左右, 使建材行业万元产值能耗大幅度降低, 总体环境达标, 水平和经济效益有大幅度的提高。
3. 新兴产业主要的技术装备实现创新升级:
到2020年, 部分尖端新兴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届时的世界领先水平, 占半数以上新兴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届时世界先进水平。到2030年, 占半数以上的建材新兴产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届时世界领先水平, 成为超越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发展的排头兵, 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20-30%。
4. 率先实现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环保指标的全面达标:
资源能源利用率到2020年在2013年行业先进指标基础上再分别提高20%和25%以上。到2020年, 新兴产业企业全部达到国家环保标准。到2030年资源能源利用率和环保指标达到届时的世界同类产业的先进水平。
5. 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到2020年新兴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2013年行业先进指标基础上提高30%以上。到2030年达到届时世界同类产业的先进水平。
(三) 建材新兴产业发展重点
新兴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以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为驱动, 着力开发与提升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海洋工程、智能电网建设等高端市场所需的各种高性能复合材料;研究与拓展超高性能的水泥基复合材料、高性能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和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并形成规模。特别要强化对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的基础理论的研究, 着力组织顶端关键技术的创新与瓶颈技术的攻关。坚持新兴复合材料多功能、复合化、制品化、技术高端化和附加值高的发展原则。
新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 并形成产业化、规模化。要增加自主知识产权, 加快基础理论研究和增加基础研究投入, 着重组织加强关键制备技术的研发与攻关, 以减少关键配套材料进口为创新发展的重点;把加强先进陶瓷、人工晶体、特种新型玻璃、新型无机高性能纤维等功能性材料和结构材料的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作为重点, 加快新型功能材料和各种结构材料应用领域的开发, 形成产品质量提升和推广应用同步的发展新格局。
非金属矿及制品业新兴产业:把提升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探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提升非金属矿高端制品的加工制造装备技术作为发展壮大非金属矿及高端制品业的关键环节;把提升与增加非金属矿物基节能防火材料、非金属矿物填充材料、功能性无机涂敷材料、生态环保材料、新能源材料作为发展与提升的重点, 以形成地勘、采选、精加工与贸易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集群。把拓展找矿视野, 增加优质、功能性矿种及增加资源储量作为加快发展的前提;把加强非金属矿及高端制品业的技术研发作为发展的重点;把增加自主知识产权, 提高非金属矿专用设备的大型化和高效能、提升精加工技术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作为技术装备创新的主要目标;把提升膨润土、高岭土、硅灰石、长石、石墨、滑石等非金属矿的低品位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提升共伴生矿物的回收再利用技术, 作为创新技术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主要目的。
建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建材各产业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及围绕资源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 同时向其他行业延伸与扩展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重点围绕建材行业转型升级, 加快建材有关产业燃煤窑炉技术提升, 加快现有的耗能设备和排放设备的改造与更新换代;重点提升与突破以低氮燃烧技术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细颗粒烟尘减排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通道分室燃烧器及全氧燃烧技术装备的提升并实现产业化;重点开发处置城市垃圾, 建筑垃圾, 污泥有毒、有害物体的技术装备, 高效率脱硫脱硝、细颗粒烟粉尘减排技术装备及产品;加快发展对现有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的能耗控制和排放控制的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的步伐, 加快全行业节能减排指标达标, 进而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
新型建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是围绕整个建材行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目标, 瞄准世界建材产业一流技术装备创新研发高端顶端技术, 打造使用寿命长、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高、环保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和领先水平比肩的先进建材装备加工制造产业。要加大基础理论的研究, 拔高建材主要产业技术装备研发的起点;围绕建材各产业转型升级与超越引领的目标, 重点开发两个“二代”的先进技术装备, 开发各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新技术、新装备, 开发各新兴产业功能性能改变与用途改变所需要的新装备、新技术, 把挑战世界领先水平、突破技术瓶颈和提高制造精度作为组织攻关的重点。总体发展原则是向功能型、复合型、节能环保方向提升, 向新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智能化、高效率方面发展和提升。
新型多功能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及与墙体材料配套的绿色装饰装修材料产业:重点发展轻质高强、多功能复合一体化、安全耐久、节能环保、低碳绿色、施工便利的新型多功能墙体材料。坚持技术含量高、产品新型、质量好、节能环保低碳绿色和舒适的原则;坚持产品性能优异、功能多元且复合功能强的原则;坚持制品化、部品部件产业化与组合组装的发展原则;坚持美观、适用、安全、无污染的发展原则。
传统建材提升性能功能后延伸至其他工业领域的建材新兴产业:很多建材传统产业具有不是最终产品的特征, 它们既有传统材料的功能性能, 又有发展成为新兴产业的潜能, 经过与其他材料复合或自身技术水平提升到一定层次后可以改变功能和用途, 以至延伸到其他工业领域。为此, 要坚持创新提升的发展原则, 使有发展成为新兴产业功能的传统建材, 充分发挥潜能和效能;要坚持打破行业界线, 使其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的发展原则。对目前已经由传统建材产品扩展用途并已经转向其他领域的, 要继续提升技术, 继续扩大应用领域。要把有特种功能的已经超出原有用途的各种特种水泥、功能新型的节能技术玻璃和已经转向电子、通讯领域的特殊功能技术玻璃、新型的有特种功能并已转向国防和军工领域的新型陶瓷等产业, 继续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
(四) 建材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的主导产品
1. 新兴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
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坚持以大比强度、高减重效率、强抗热载能力、低成本、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发展导向, 形成批量生产和规模化, 加大对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增强体和环氧、双马、聚酰亚胺等多功能聚合物基体的研发力度, 并加快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长纤维和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重点发展应用于能源、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海洋工程等领域的高性能复合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重点研发和扩大应用“碳-氮”化物复合陶瓷、自增强碳化物陶瓷 (包括自增强氮化物、硼化物陶瓷等) 、纤维增强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陶瓷、氟化物等高性能结构型陶瓷材料;化学及物理敏感性多元复合陶瓷传感器、压电复合陶瓷、热电复合陶瓷、包括集导电、蓄热等于一体的太阳能域陶瓷等功能型复合陶瓷。
水泥基复合材料:重点发展适应海洋工程、西部严酷环境条件的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 多层次纤维、聚合物改性高强、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地聚合物、磷酸盐等新型特种水泥复合材料及制品。还包括优质沥青改性等高性能、低环境负荷的路面材料、耐候建筑材料。
高性能纤维材料:重点发展高档碳纤维、芳纶纤维、R和S级高强、高模玻璃纤维, 重点发展和提升低介电玻璃纤维, 高硅氧、石英、硼纤维, 碳化硅纤维, 连续玄武岩纤维和及其他高性能纤维产品。
高性能膜材料:重点发展复合针刺毡覆膜滤料等玻璃纤维滤料等。
2. 新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
特种新型玻璃:是指平板玻璃技术提升和功能、用途改变转向新兴产业的各种特种玻璃及相关制品。重点发展与提升电子信息显示玻璃 (高世代TFT/LCD超薄玻璃基板) 。加快发展高纯石英玻璃及制品等。积极发展高铝高强盖板玻璃、铝硅酸盐高强玻璃、长波红外玻璃、无铅低温封接玻璃、激光玻璃、微晶玻璃等各种多功能新型玻璃。
先进陶瓷:重点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医疗、国防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急需的结构、功能陶瓷材料。重点突破陶瓷粉体及前驱体制备、烧结成型和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以氮化硅、碳化碳、氧化锆等为主的高温结构陶瓷以及新型无铅压电陶瓷、透波陶瓷、过滤陶瓷等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材料。
人工晶体:创新与提升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超硬材料、激光晶体和非线性晶体、水晶等人工晶体技术和产品。积极发展高品质人造金刚石、4-6英寸的LED半导体照明用蓝宝石晶体衬底、新型闪烁晶体等高附加值产品。重点突破Si C、Ga N、c BN等宽禁带第三代半导体晶体生长、器件制作等关键技术, 形成配套并批量生产。
3. 非金属矿及制品业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领域及发展的主导矿种: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节能领域、环保领域、新材料领域。发展的主导矿种目前主要包括石墨、膨润土、高岭土、滑石、硅质原料、石灰岩、硅藻土、石膏、蛭石、珍珠岩、萤石、耐火粘土、碳酸钙、硅灰石、长石、玄武岩、石材等高品位且附加值相对高的矿种。
非金属矿开采技术和回收利用技术:提升和突破的重点主要是低品位资源综合利用效能技术和共伴生矿物的有效回收再利用技术;延伸矿产品产业链, 物尽其用, 提高矿物利用率。
非金属矿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提升的重点主要包括超细粉磨、精细分级、精选提纯、脱水、煅烧、除铁、矿物高纯化、表面改性/改型、插层、复合、纳米材料制备等深加工技术, 优化功能, 提升精度, 提高资源利用率。
非金属矿专用装备:重点发展非金属矿装备大型化生产线 (成套) , 围绕高效、高精度、节能环保装备, 提升与发展新一代超细粉碎与分级设备、干燥设备、煅烧设备、粉体表面改性设备、除铁设备等功能新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装备系列。
4. 建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
建材节能技术装备:重点开发高效燃料替代技术, 节能型低排放工业窑炉, 能源高效转换、高效传输装备技术, 传热节能装备技术、高效换热设备技术、余能余热再利用装备技术、能源管控系统、DCS过程控制系统、智能系统控制技术等。
建材环保技术装备:重点研究和突破依靠窑炉自身功能有效脱硝、脱硫, 从根本上治理污染、降低排放的技术装备。重点提升与发展脱硝技术装备、脱硫技术装备、袋式除尘器、先进电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 二氧化碳收集及利用或贮存技术装备, 有机废气VOC控制装置, 废气中重金属减排装置, 废弃物发酵、热解、焚烧等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先进技术装备。
建材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重点是推广与提高水泥窑废气余热发电, 玻璃熔窑热回收及废气余热发电, 非金属矿产低品位资源综合利用与回收, 工业副产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冶金废渣、化工废渣、再生资源、城市垃圾、污泥等综合利用及秸杆等农业副产品综合利用等, 充分发挥各种废弃物的效能, 以节约资源能源和实现环境保护为发展的重点。
5. 新型建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建材制造成套设备:重点研发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窑炉富氧和分级燃烧减排NOX技术, 低能耗、无害化、环境友好型熟料烧成技术, 无球化高效节能料床粉磨技术;开发高端成套设备技术及具有低环境负荷、智能控制、设备状态远程监控与诊断等功能的高端水泥成套设备;研发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新型熔窑结构优化及负压澄清技术、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等高端成套设备;发展浮法和溢流下拉法高世代TFT-LCD超薄玻璃基板、LOW-E玻璃、TCO玻璃、浮法高铝高强盖板玻璃、浮法铝硅酸盐高强玻璃、超白压延薄玻璃及其化学钢化与增透镀膜等高端特种玻璃高端成套设备, 小于0.5mm超薄浮法玻璃制造成套装备等;研发各类新兴产业所需的高端、节能减排、劳动生产率高的新型装备;提升建筑卫生陶瓷生产高端成套设备, 特别要研发具有特殊功能的特种陶瓷装备;提升与生产新型墙体材料高端成套设备;开发高档碳纤维、玄武岩纤维加工装备等。
智能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设备:重点发展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成形、加工、装配生产线及具有加工工艺参数自动检测、控制、优化功能的大型复合材料构件成形加工生产线。
6. 新型多功能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及与墙体材料配套的绿色装饰装修材料产业
板材类:重点发展新型、节能环保、多功能复合一体化的板材, 提升并加快发展高档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条板、石膏空心条板、纸面石膏板、纤维水泥平板、纤维增强硅酸钙板、真空挤出成型纤维水泥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轻集料混凝土配筋墙板、轻集料混凝土多孔墙板、石膏刨花板、木质板材等。积极推广石膏板复合内墙板、GRC复合无机芯材外墙板、金属面无机芯材绝热夹芯板、钢丝网架水泥夹芯板、GRC岩棉外墙挂板等新型墙体材料。
砌块类:重点发展轻质高强、多功能复合一体化的砌块, 重点发展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烧结多孔保温砌块、烧结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装饰混凝土空心砌块, 以及发展石膏砌块、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复合无机保温砌块等。
新型房屋类:住宅部品 (包括建筑材料、制品、产品、零配件及系统集成技术) 、新型整体房屋构件及集成组装产品。
7. 传统建材提升性能功能后延伸至其他工业领域的建材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技术已经成熟并具有推广价值的传统建材转化的新兴建材。
玻璃领域:重点发展LOW-E玻璃、SUN-E玻璃、TCO玻璃、超白玻璃、自洁净玻璃、电致变色玻璃、超薄超厚浮法玻璃等。
陶瓷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多功能特种陶瓷, 高档薄型化的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及先进制造技术等。
水泥领域:积极发展硫铝酸盐、碳酸盐水泥等非普通硅酸盐特种水泥等。
六、加快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 统一规划, 明确目标, 着力实施
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结合建材行业的实际, 要把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兴产业、新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 非金属矿及制品业新兴产业、建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新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型多功能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及与墙体材料配套的绿色装饰装修材料产业和传统建材提升功能延伸领域的新兴产业七大领域及其发展的主导产品, 作为发展的重点。对明确的发展领域和主导产品, 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与引导地方政府、有关企业集团和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 围绕发展重点突出技术创新和组织瓶颈攻关, 有效解决建材新兴产业规模小、种类散、缺乏领军企业和形不成规模经营的问题。从编制建材工业发展规划到产业结构布局调整, 从制定争取扶持政策到重点研发项目的确定, 都要把建材新兴产业发展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尤其是“十二五”后两年和“十三五”的建材工业发展规划中要将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实际举措。
(二)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解决其发展的瓶颈问题
提高全行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性认识, 将其作为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举行业之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 发挥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帮助解决建材新兴产业发展倾斜政策不足和资金短缺的困难, 并致力疏通产用衔接不畅问题。一是争取将建材新兴产业重大创新项目和重大专项列入国家风险补偿计划, 获得国家风险资金支持;二是努力争取将建材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列入国家专项计划, 获得专项政策和资金支持;三是向政府有关部门争取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开发建材新兴产业的有关开发基金、固定资产投资、税率方面获得优惠;四是对建材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争取获得国家后补偿支持和奖励;五是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出台高科技新产品与市场应用相衔接的政策, 促进建材新兴产业产品的推广应用。
(三) 集合行业力量, 组成行业科技攻关联盟, 形成行业攻坚合力
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运用市场机制将行业的力量有机组织起来。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各方的优势, 组成行业科技攻关联盟, 解决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缺乏组织协调、研发力量分散、人才资源不足、瓶颈难以攻克的问题。一是各级行业协会要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 在充分征求、听取广大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意见的基础上, 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则, 组织行业科技创新与共性瓶颈问题攻关联盟, 对共性技术瓶颈问题进行攻关, 对关键技术进行联手攻坚;二是成立行业建材新材料分会, 定期或不定期发布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鼓励发展的产品目录, 引导新兴产业科学发展;三是要积极发挥建材科教委和有关专家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作用, 组织相关专家组成专门小组参与建材新兴产业的研发, 为新兴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四是发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 组织调集集团内的资源, 加大技术创新研发力度,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步伐, 使他们成为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的领跑者和主力军;五是建材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是创新研发的主要承担者, 要发挥他们在协调科研力量、建立各级各类建材新兴产业研发中心、组织好重点项目和产品的创新研发中的主体作用;六是要加大建材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培养, 在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建材新兴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基地,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人才投身到建材新兴产业的发展事业。
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大会发言材料 篇5
为全面落实《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精神,园区将继续坚定不移地突出工业、突破制约瓶颈、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深化项目推进,以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掀起推进新型工业化新高潮。具体做法是:实现一个目标,确保两项工作,明确八大新思路。
一、实现一个目标
到2016年,园区累计完成投资330亿元,建成区和在建区面积12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420亿元、利税35亿元;引进规模以上企业160家,实现就业人员3.5万人。
二、确保两项工作
(一)确保2012年固定资产投入30亿元以上,自主招商引资3.5亿元,融资5亿元;
(二)确保2012新增入园企业20家,企业开工20家、投产1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
三、明确八大新思路
一是企业建设要有新速度。千方百计服务入园企业加快建设速度和扩大建设规模,力争企业早日投产达效。二是招商引资要有新成效。
(一)要加强产业规划,突出产业链招商。
(二)要瞄准重点目标区域、行业、企业策划精品项目,从区位、政策、市场、生产要素、资源等方面重点推介园区,同时加大对*****集团的争取对接,力争在全市规划的1000亿能源产业布局中,延长精细化工产业链。
(三)要加大对企业考察力度,无论企业大小,实施“从实招来”的招商方法。
三是融资工作要上新台阶。要举全县之力建设发展园区,加大争取财政对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同时,我们也要千方百计做大融资平台,搞好土地经营,多方筹措建设资金;要建立多元化投资的建设机制,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金,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境外资本以参股、全资、置换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征拆工作要有新举措。重点以建设项目区域内的拆迁为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如根据拆迁政策由开发商做拆迁户工作,拆迁户和园区签订协议,园区支付拆迁资金。),扫除“拆迁困难户”障碍,力争年内将一个拆迁户影响一个项目的重点户拆迁完毕,同时加大对重点区域征拆力度,全力储备项目用地。
五是基础设施建设要新推进。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努力使园区成为我县招商引资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目前园区的各项重点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六是安商服务能力要有新创举。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2-
服务是关键”。按照“亲商、安商、富商”的要求,建立园区办事运行高效机制、廉政建设保洁机制、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实行“全天候服务、全程办事代理制”。
七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要有新成果。学好并用足用活国家和市委、市政府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努力“跑部进厅”,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
八是机关管理要有新亮点。园区管委会在体制上不断探索创新,建立起规范有序,务实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以推行间周集体学习和工作例会制度为重点,强化内部学习,总结工作,查找存在的问题,确保廉政建设,研究落实重大事项的对策措施和有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浅谈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技术应用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水平与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与应用。在这个迅猛发展的大潮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服务于建筑发展的资源和能源也在迅速的消耗着,甚至于要面临枯竭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师们纷纷不约而同地在其建筑技术中都采用起了节能环保的技术,同时,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的一项最重要的施工环节,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对整个工程的工程质量起到了无可比拟的关键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多高层钢结构技术、太阳能建筑技术、张拉结构体系技术以及环保技术的应用。
1. 钢筋混凝土技术应用
随着民用建筑工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不仅用于建筑的承重结构,而且施工单位还直接利用它作为建筑作品的室内外饰面材料,来显示出建筑师的创作意境和混凝土的艺术表现力;由于清水混凝土的饰面效果在拆模之前具有超强的未知性,施工中不允许有失败,所以就算是经验再丰富的工程师在拆模的时候都会有惴惴不安的心情。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所以, 对全过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清晰明了,有助于确保工程质量。因此,建筑师在进行工业建筑设计时都应该更多地考虑怎么样将工业建筑的空间设计得更加的大。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约占世界 1/5 的人口对于建筑业来说无疑是最为巨大的消费市场,居住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因此,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十分高。总体来说,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成绩十分显著,无论是从建筑的技术方法、工具、施工还是人员的配置等诸多方面都较之前有了极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必须正是我国建筑业中所面临的问题,如发展的无序状态,恶意竞争,对市场的认识不足等等。其中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浇筑是建筑业施工中十分钟的环节,能否在这一环节中高质量的完成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丙乳砂浆技术应用
丙乳全称为丙稀酸酯共聚乳液, 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的水分散体。加入水泥砂浆后为丙乳砂浆, 该砂浆具有优异的粘结、抗裂、抗冻、防渗、防腐、抗氯离子渗透、耐磨、耐老化等性能, 适用于水利、港口工程、公路、桥梁、冶金、化工、工业与民用建筑等钢结构和钢筋砼结构的防渗、防腐护面和修补工程;丙乳砂浆还能耐稀酸、尿素、苯等化学介质腐蚀。丙乳砂浆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上的应用是近几年开发的一种新技术、新工艺。在民用建筑地下室的防渗处理及渗漏修补,建筑物屋面及内外墙面渗漏的修复,自来水厂水池和游泳池的防水、防渗,家庭卫生间、厨房、封闭阳台的防水、防渗,加气混凝土板材的表面封闭及防水、防渗。
丙乳砂浆的特点有:(1)优异的粘结性能。丙乳砂浆与同灰砂比普通水泥砂浆相比,与老砂浆及钢板的粘结强度提高4倍以上。丙乳砂浆不仅与老砂浆(混凝土)有很高的粘结强度,而且它的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与基底混凝土更接近,是一种非常优异的新老混凝土粘结与修补材料。(2)抗渗能力强。丙乳砂浆的密实性远优于同灰砂比普通砂浆,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提高8倍以上,抗水渗透性提高3倍以上,2天吸水率降低10倍。(3)耐腐蚀性好。丙乳砂浆能耐2%以下硫酸,5%以下盐酸、硝酸和氢氟酸,20%以下氢氧化钠、氨水、尿素、乙醇、苯及多种盐类的腐蚀。(4)优异的抗冻性能。快速冻融循环300次,丙乳砂浆的相对弹性模量仍在95%以上,失重几乎接近于零。(5)力学性能显著提高。与同灰砂比普通水泥砂浆相比,抗拉、抗折强度分别提高35%和50%。极限延伸率提高1.3倍。弹性模量降低,收缩减小,抗裂性显著提高。(6)抗老化性能好。经2160小时碳弧灯紫外线加速老化,性能同普通水泥砂浆。
丙乳砂浆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上的应用是近几年开发的一种新技术、新工艺。在民用建筑地下室的防渗处理及渗漏修补,建筑物屋面及内外墙面渗漏的修复,自来水厂水池和游泳池的防水、防渗,家庭卫生间、厨房、封闭阳台的防水、防渗,加气混凝土板材的表面封闭及防水、防渗。
3. 多高层钢结构技术应用
在节能建筑技术方面,多高层钢结构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其具有比较好的轻质而又高强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环保要求以及具有非常好的抗震性能、有利于减少灰色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缩短施工周期以及具有标准化的结构构件等。多高层结构体系包含框架结构、框架—支撑体系,由梁柱框架和抗剪支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即在框架中设置部分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筒体结构及悬挂结构等。上述的各结构体系越来越复杂,抗震能力越来越强,所能达到的高度也是有所增加。实际应用中像3~6层的建筑一般用框架结构与框架—支撑体系结构就可以了,但7~12层的中高层建筑却不能用框架结构了,宜采用框架—支撑体系结构。而13层以上的高层楼房可以在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等结构中选择合适、恰当的结构以满足建造与构造需要。多高层钢结构的一些标志性建筑:有在建的阿联酋迪拜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以及早已矗立多年的中信广场大厦与中央广场大厦。这些建筑物标志着我们建筑技术的日新月异,标志着多高层框架结构技术的日益成熟,对我们进一步推广多高层建筑技术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纵观整个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建筑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国外建筑方面的钢结构技术也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了,而且一直以来国外钢结构住宅的发展也比较迅速,据权威部门的统计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住宅建筑都使用了钢结构技术。而反观我国钢结构建筑技术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在过去一般只是局限于厂房、仓库、体育馆等工业和公用建筑才采用钢结构的建筑技术。近年来,随着钢结构建筑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很多的民用住宅在建造的过程中也开始采用钢结构技术了。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钢结构建筑技术在今后的建筑技术发展中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尽管钢结构建筑技术有这么多的优点,这也并不说明它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钢结构建筑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就是其防火性能比较差。因为,一旦钢结构建筑起火,在高温下钢结构将变得不再牢靠,最终就容易导致建筑物的轰然倒塌。正因为这样,现阶段专家学者们研究最多的就是怎么样更好地提高钢结构建筑的防火性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时代的发展要求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在技术应用方面一定要不断地更新,一方面适应时代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在其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一定要充分的应用各类新能源,以及对各类环保技术进行很好的应用,最终使得工业和民用建筑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各类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湘进.钢结构住宅的研究与开发[J].民营科技,2011,(03).
[2]秦本平.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澆筑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14).
建筑材料工业 篇7
美术馆的金属表皮像是电影屏幕,它接受着南京老城环境与记忆的投影,如图2。设计师选择金属材料是源于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是拒绝直接使用历史的材料。在某种程度上,用历史的材料跟工艺就意味着是造假的。从国际标准来说,造假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上是不能容忍的,这是一个原则问题。第二是一个策略性的问题。在南京,工期又比较紧的情况下,如果要让建筑的完成度较高的话,在技术选择上必须要有一个可操作的方式。针对这点,用金属板的可操控性是最强的,因为它相当大的部分是预制, 现场操作会比较少,所以说这是可以控制的,如图3。
穿孔金属板材料带来了丰富的建筑表情,它在不同天气和光线环境下反射出微妙差异的色调,而几种不同的打孔方式所产生的肌理和半透明效果,则让整个建筑虚体同时呈现出坚硬和柔软的视觉特征。在光线的作用下,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美术馆的颜色与气质截然不同,如图4。
肌理:传统的现代延续
此外,建筑立面仿佛是对江南民居的屋顶景观在垂直方向的抽象重现,类似画家吴冠中的绘画作品——这也正契合了设计者的起思原初,尤值雨季之时,建筑与古屋在雨水浸淋后,融合出的江南水墨般俊秀灵逸之美,如图5。
通过精心设计的与传统砖瓦肌理一致的金属打孔板的应用, 在工业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植入一层半透明表皮,巧妙地调和了两类不同遗产的相互关系,修补了传统街区的历史肌理。在它与老房子间,你可以任意构图,无论怎样都是美的,分不清是它陪衬了老房子,还是老房子应和了建筑,不得不说现代材料已将传统肌理演绎得美轮美奂,如图6。
模数:水乡的平面构成
建筑工业化概念 篇8
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以及建筑产业化三者的概念其实是相同的, 其命名的区别之处仅在于侧重角度不同。
建筑工业化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 随着大工业的崛起, 以及城市发展和技术进步, 对建筑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20世纪初, 欧洲兴起新建筑运动, 主张建造房屋应该像制造机器一样, 采用标准构件, 实行工厂预制、现场机械装配, 从而为建筑转向大工业生产方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如在此期间, 美国创制了一套能生产较大的标准钢筋混凝土空心预制楼板的机器, 并用这套机器制造的标准构建组装房屋, 实现了建筑工业化。工业化建筑体系是从建造大量的建筑如学校、住宅、厂房等开始的。建筑工业化明显加快了建设速度,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并使效益大幅度提高。但建筑物容易单调一致, 缺乏变化。为此, 工业化建筑体系发展将房屋分成结构和装修两部分, 结构部分用工业化建筑手段组成较大的空间, 再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 用装修手段, 灵活组织内部空间, 以使建筑物呈现出不同的面目和功能, 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到20世纪20~30年代, 建筑工业化的理论初步形成, 并在一些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相继试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西欧一些国家亟需解决房荒。但劳动力严重不足, 因此推行了建筑工业化并取得了成效;其后, 迅速传播到东欧、苏联、美国和日本。60年代, 不少国家出现了建筑工业化高潮,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起步。50年代中期, 中国在北京等地开始试验。1956年,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指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建筑工业, 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工厂化、机械化施工, 逐步完成对建筑工业的技术改造, 逐步完成向建筑工业化的过渡。”经过20多年的实践, 发展了建筑标准化, 建立了工厂化和机械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工矿区, 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建筑体系, 并逐步向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全面建筑工业化的方向发展。据1983年统计, 中国已编制建筑通用标准图924册, 不少地区编制了本地区的统一产品目录;各类钢筋混凝土构件生产的工厂化程度和主要工种工程综合机械化程度都已超过50%, 其中桩基工程机械化程度为99%, 起重吊装工程为95%, 预制和现浇混凝土工程为73%, 土石方工程为62%;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系统1982年新建的住宅建筑中, 采用工业化建筑体系的比重, 北京市高达70%左右, 不少城市在20%以上。
在2013年1月1日, 国务院办公厅以1号文件的形式转发发改委和住建部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将“绿色建筑”定调为最高级别的战略共识, 将“建筑工业化”列为十大任务之首;2013年11月8日,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时建言‘建筑产业化’”, 会议表示要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 制订和完善推进建筑产业化的相关政策法规, 积极抓好落实。政策的大力支持必将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这一概念, 是指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 使之逐步从手工业生产转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 简而言之就是和其他工业相同, 用机械化手段生产定型产品, 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
建筑工业化的其基本途径是建筑标准化, 构配件生产工厂化, 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并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快建设速度, 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工程质量。
一般来说, 建筑工业化的特征包括四化一改, 包括房屋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管理科学化以及墙体改革。除此之外, 建筑工业化还涉及到设计和施工的系统性、施工过程和施工生产的重复性以及建筑构配件生产的批量化等方面。
其最具备“工业化”特征的方面在于建筑方式, 工业化建造方式是指采用标准化的构件, 并用通用的大型工具 (如定型钢板) 进行生产和施工的方式。根据住宅构件生产地点的不同, 工业化建造方式可分为工厂化建造和现场建造两种。
工厂化建造是指采用构配件定型生产的装配施工方式, 即按照统一标准定型设计, 在工厂内成批生产各种构件, 然后运到工地, 在现场以机械化的方法装配成房屋的施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建造的住宅可以被称为预制装配式住宅, 主要有大型砌块住宅、大型壁板住宅、框架轻板住宅、模块化住宅等类型。预制装配式住宅的主要优点是:构件工厂生产效率高, 质量好, 受季节影响小, 现场安装的施工速度快。缺点是:需以各种材料、构件生产基地为基础, 一次投资很大;构件定型后灵活性小, 处理不当易使住宅建筑单调、呆板;结构整体性和稳定性较差, 抗震性不佳。日本为克服预制装配式住宅抗震性差的缺点,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时采用节点现浇的方式, 以加强其整体的强度和结构的稳定性,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类结构被称为预制混凝土结构 (PC) , 目前我国的万科公司正在进行相关的试验和改进。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已经则已经运用国际最先进的PC构件进行工业化住宅生产。
现场建造是指直接在现场生产构件, 生产的同时就组装起来, 生产与装配过程合二为一, 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仍然采用工厂内通用的大型工具和生产管理标准。根据所采用工具模板类型的不同, 现场建造的工业化住宅主要有大模板住宅、滑升模板住宅和隧道模板住宅等。采用工具式模板在现场以高度机械化的方法施工, 取代了繁重的手工劳动。与预制装配方式相比它的优点是:一次性投资少, 对环境适应性强, 建筑形式多样, 结构整体性强。缺点是:现场用工量比预制装配式大, 所用模板较多, 施工容易受季节的影响。
现代工业建筑探讨 篇9
(1) 自然环境的引入与渗透
在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环境设计的时候, 可以参考一些国外的设计方法和思路, 比如:渗透、借景、对景等都可以融入其中, 充分利用外部空间的建设要素,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新的自然景观, 将它与纯的自然景观相结合, 通常设置一些自然景点, 观景窗、观景台、内庭园以及落地窗等措施来加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2) 建筑外部空间的和谐统一
工业建筑外部空间在环境设计时, 不仅仅要单独考虑建设空间的布局方式, 组合群体, 特殊发展空间的建筑作用以及环境要素, 还应将生产工艺的内在要素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在一起。只有两者充分利用与融合才能将外部空间的设置更加合理化, 整体布局更加清晰化, 空间设计所呈现出的结构特点更加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除此之外, 建筑结构还应该注重色彩的运用, 使整体布局风格在效果上更加突出。
在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应根据以下的建筑原则和规律进行设计:第一, 生产工艺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第二, 技术必须达标;第三, 充分利用建筑结构和发展空间, 降低经济的成本, 使最小的建筑面积得到最大的发挥使用价值;第四, 建筑环境要保持一定的清洁度, 不能脏乱无序, 尤其是在装修设计时要尽量做到整齐, 这也是安全建设的前提, 没有一个很好的环境, 安全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不仅仅危害个人财产, 严重的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所以在建筑设计时, 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和保证通风设施良好。与此同时, 建筑设计人员还应根据实际操作的基本情况为施工建筑提供相关的生产资料, 并整理出相应的设计信息, 如:平面形状、柱网尺寸、剖面形式、建筑体型等。协调其他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建筑工作, 始终认真贯彻“坚固适用, 经济合理, 技术先进”的设计原则。
所谓工业建筑, 就是不断满足人们对生产生活的需要, 同时又为生产场所提供工作空间的一种建筑类型, 其本质在于寻求生产空间与生存空间之间的发展规律, 这也是当今时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针对工业建筑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一简要分析。
1 工业建筑外观的设计
现在大多数的工业厂房建设为了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已经渐渐摒弃过去那种陈旧的建设布局, 开始将新的建筑风格融汇在工业建筑之中, 使其建筑不仅仅是表层意义上的工业建筑, 而是更多的开始追求建筑设计的意义, 体现的人文建筑风格, 内涵等。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 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
工业厂房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建筑原则, 建筑形体简洁、明快, 运用美学观点处理好工业建筑的大尺度、大比例、大色块、大空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建筑造型表现建筑的特性。
(1) 入口和门的处理:主入口部分进行适当的变化处理, 可突出入口位置而增强指示性, 改善墙面虚实关系, 并可丰富立面效果。
(2) 窗的组合:合理的进行窗组合可有效的协调墙面的虚实关系, 同时可增加厂房立面的建筑艺术效果。
(3) 墙面的划分:利用建筑构件、线脚、抹灰等手法, 将墙面采用水平或垂直或混合进行划分, 以达到简洁舒展、挺拔雄伟、和谐等艺术效果。
(4) 工业建筑的色彩处理应强调其整体性, 在统一中求变化, 产生均衡、适度、和谐的韵律感、序列感和统一感。
为了提升企业的建筑形象与品牌知名度, 很多建筑企业都开始注重艺术外观的处理, 在整体建筑时, 强调色彩在整个建筑中的运用, 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美感。如果色彩处理不当的话, 很容易对企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 必须注重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2 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趋势
2.1 工业建筑高科技趋势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论
的应用, 材料工业的发展和压型钢板生产工艺和能力的提高, 也使工业厂房向轻质高强、结构体系大跨度、大空间、多层甚至高层、多功能方向发展;技术及设备上的发展也更好的满足了生产与管理的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化等要求;而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现代通信、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工业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 就使工业建筑出现了智能化的特点, 人们就能获得提高工作质量的环境。
2.2 工业建筑设计的人性化趋势, 人性化设计的本质是将人类
工程学引入现代工业厂房中去, 人性化设计必将要求建筑师将建筑设计的中心从以往的生产设备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 在建筑的内部及外部空间的设计中, 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环境, 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
2.3 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注重可持续发展
2.3.1 节能设计:
可持续发展工业建筑的一个最普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节能。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建筑营运的低能耗, 二是建造工业厂房过程本身的低能耗。这两点可以从一些工业厂房利用太阳能、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及新产品的运用中体现出来。
2.3.2 绿色设计:
指从建筑的原材料、工艺手段、工业产品、设备到能源的利用, 从工业的营运到废物的二次利用等所有环节都不对环境构成威胁, 绿色设计应摒弃盲目追求高科技的做法, 强调高科技与适宜技术并举。
2.3.3 洁净设计:
洁净设计是强调在生产和使用工程中做到尽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并设置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系统。以实现无污染。这是工业建筑科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强调对建设用地、建筑材料、采暖空间的资源再生利用, 因此有效的利用资源、能源, 科学技术的有效性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建造符合人的, 具有生态环境的工业建筑为必然。
3 结束语
建筑工业化研究 篇10
勒·柯布西耶 《走向新建筑》里面有一句话叫 “如果房子也像汽车底盘一样工业化地成批生产……”。的确,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业的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与传统的建造方式根本区别就在于把社会生产力从手工业的小生产方式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转变。它是采用现代大工业生产来建造建筑物,运用现代技术、先进生产方式推动建筑业发展的文明。
1 建筑工业化的概念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就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 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 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 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 ,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 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具体包括四方面: 一是建筑设计的标准化与体系化; 二是建筑构配件生产的工业化; 三是建筑施工的装配化和机械化; 四是组织管理科学化。2015 年7 月,由3D打印的模块新材料两层精装别墅现身陕西西安,建造方在三个小时完成了别墅的搭建。的确,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虽然现今我们国家在新建项目和建设周期方面都排在国际建筑发展的前沿,但一直以来,我国都是沿袭苏联发展的模式,采用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进行简单的再投入来推动社会财富的增长,很明显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可能带来了眼前的经济发展,但是却无法让经济持续有效地发展下去。很明显,这样的经济模式下,建筑业也已处在发展的受制状态,我们必须打破这一瓶颈,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实现建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必然会推动社会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前进。例如,在建筑结构前期设计与体系方面,提出的与绿色建筑形态相适应的可持续循环结构设计就是一个全新的方向; 在建筑保温与材料使用方面,以节能、减排、保温、材料构件模块化、回收无污染材料利用、环境友好型建筑部件使用以及对已完工建筑物的改造加固等为宗旨的全新体系都是现今施工技术创新的围绕点。
2 建筑工业现代化的意义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建筑行业都是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这就促使建筑业、房地产行业将凸显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应时代潮流,通过建筑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来带动建筑产业化和现代化已渐渐成为世界各国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它也必将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指向盘。为确保未来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的工业化道路,必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
3 我国建筑工业现代化的途径
借鉴国内外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经验,推动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与现浇或现浇与预制相结合建筑的催生。预制装配式建筑物是指通过工业流水线生产产品的工业化生产途径来组合搭建房屋,它包括板材装配式、框架装配式、盒子装配式。3D打印技术生产出来的别墅就是典型的装配式建筑; 现浇和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建筑就是在建筑物建设用地通过采用组合工器具、模板、浇注材料来机械化建设施工,对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进行整体性浇筑或浇筑其主体结构的核心筒等,其他非主体部分采取装配式作业完成。这样浇筑出来的建筑主体结构又分为内浇外挂、内浇外砌与全现浇三种。
在普通住宅建筑中,比较适合工业化施工的建筑体系包括: 1钢结构建筑。它包括钢结构框架、钢结构加砼剪力墙建筑结构、轻钢轻板结构住宅体系、轻钢龙骨( 冷弯薄壁型钢) 体系、空间错列桁架结构体系等。适合的原因是钢结构本身就由工厂制作生产,后经过现场安装,特别适合工厂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并可按建筑实际要求系列化生产; 另外,钢结构制作属于工厂化生产,加工精度本来要求就很高、质量要求严格,工业化水平高,另外施工工期很短,施工周期大约是传统建筑的1 /3; 同时,钢结构的构件运输组装也非常方便,对机械设备的要求不会太高。正常的建筑结构构件尺寸相对传统建筑构件小,建筑的所有管线都能暗藏处理在墙体或者建筑楼板中。2建筑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结构一般是包含有配筋的砌体。在现实的砌体建筑中,通常在其墙身的砼空心砌块或者局部空心带浇筑钢筋混凝土芯柱或是在垂直与水平灰缝加入相当含量的钢筋,以期增加砌体的强度和承载力以及它的整体性,通过配筋措施可以明显提高砌块砌体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其使用的空心砌块取代传统实心砖,进一步推动了新型的建筑墙体砌筑材料在近些年得到较大发展。除了自身砌体的不断改进,我们也引进与借鉴了国际上很多性能用途优良的砌块。比如苏布洛克,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苏布洛克砌块作为建筑夹芯墙将承重、美观与保暖三种性能集合于自身,同时砌体施工非常简单,可直接将其与砼现浇搭配使用形成内浇外砌的砌体结构,这充分展示了新型砌块的优越性,并印证了新型建筑砌体在未来建筑结构物中能够得到广泛使用的美好前景。3预制性砼构件装配建筑。我们通常所说的预制装配式构件主要为预制砼叠合板、预制性砼板、砼预制楼板以及预制性构件梁、柱等。4预应力预制建筑结构。长期以来,预制与预应力结构的建筑产品和结构产品由于其高质量而受到建筑师与工程师的赞赏和重视。这种建筑结构侧重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将预制构件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建筑实体。当然还有很多结构体系,如钢筋砼组合结构体系等,这里不一一叙述。
4 建筑工业化的优势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绿色建筑发展以及大批按相同标准设计建造的住房的开工,使建筑工业化由原来的缓慢发展转变为快速发展的现实。建筑工业化就是要按照规定进行流水标准化设计、生产,再到现场装配施工形成实体,主体完成后,再进行全方位的一体化内外装饰,所有一切装配程序都按照信息化管理思想指导生产,推动建筑物建设全过程的信息化、工业化、集体化,并能够更好地带动建筑质量的提高与经济效益的提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助力社会节能减排和优化资源。结合自身想法,笔者认为实现建筑工业化有如下几条意义。
首先,新型建筑工业化有利于推动城市绿色建筑的发展。当节能减排成为我们越来越深刻的共识时,改造建筑传统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建筑GDP的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建筑业的重中之重。因此,建筑工业化是实现绿色建造的工业化。
其次,建筑工业化有利于助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在我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建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因为,推进建筑工业化不仅可以加快城镇化建设周期,还可以为城镇化带来新的产业支撑。为统筹考虑城镇化发展,建筑工业化能够主动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宜居宜业同步谋划、相互促进,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聚集所带来的多样化需要。
建筑工业化的大趋势已可望可即。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步伐,因为这是建筑类企业自身要积极谋划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当然,由于经济、制度、技术、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全面推行仍将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应清楚地认知到国外很多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它们的建筑结构的发展模式是绝对不可以照搬到我国的建筑发展上面,因为每个国家都有着各自的特殊国情,包括人口、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环境因素等,我们必须正确地找到自身的切入点。现如今,我国的建筑行业要对已经形成的大量的现场施工技术、人员配备和机械设备等资源进行科学的重新组合,寻找工厂制造和现场施工的合理结合点。这其中离不开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也离不开行业领军企业的示范践行和经验分享,更离不开企业自身的技术、生产、科研上所做出的尝试。
5 我国建筑工业化进程思考
5. 1 需得到国家、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植
目前,我们对是否推进建筑工业化的认识尚不完全统一,国家也尚未形成具有指导性的政策文件,我们的工作思路还不清晰,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措施、科学技术等多个层次都没有形成配套的辅助体系,各方面没有形成合力,这样难以将建筑工业化带来的效益扩大化。
5. 2 大力提升网络技术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建筑信息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标志,加快项目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步伐是推进建筑工业化的根本途径。由于建筑产品的特殊性,目前无法完全实现其全部生产过程的信息化。而充分应用当今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不断改进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必将是推进建筑工业化、企业信息化的最佳途径。
5. 3 尽快实现规模化
这里所说的规模化就是指尽快实现工业化建筑的规模化生产,尽快普及社会大众。一种新型产业的发展需要整合资源,降低成本,从而带动产业的发展。同时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但是目前新型建筑工业化还处于成长起步阶段,可能建筑工业化的住宅成本要比传统的住宅成本要高。所以,实现产业规模化,才能够逐步消除这一问题。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前,在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宏观背景下,建设我们的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伴着很多的挑战。建筑工业化的普及将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借鉴国内外多方面的经验,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在我们一代又一代建筑人的努力之下,我们国家一定会在国际上成为建筑工业化国家的排头兵。
参考文献
[1]郑建红.浅论建筑工业化的路径和措施[J].建筑,2014(10).
解析工业设计应用材料的质感 篇11
摘要:工业设计离不开材料,材料的选择运用关系到一项设计的品质。本文主要讲述材料的质感设计以及材料质感的自然、科技、社会属性。质感可被称为“质地”或“肌理”,其既能展现材料本身的实体感觉,又能反映出材质的特殊属性及设计师利用工艺手段赋予产品表面的新颖效果,属于视觉与触觉的范畴。材料和质感互为表里,各种材料借助质感来显露其面貌,同时透过质感来表达材质的特性。换言之,“质感”就是产品材质所呈现在色彩、光泽、纹理、粗细、厚薄、透明度等多种外在特性的综合表现。
关键词:工业设计 材料质感 材质美学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060-02
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态如固态、液态、气态的特质的感觉。在造型艺术中则把对不同物象用不同技巧所表现把握的真实感称为质感。不同的物质其表面的自然特质称天然质感,如空气、水、岩石、竹木等;而经过人工处理的表现感觉则称人工质感,如砖、陶瓷、玻璃、布匹、塑胶等。不同的质感给人以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多种感觉。
一 材料的质感设计
所谓质感是指物体表面的质地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产生的心理反映,即表面质地的粗细程度在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质感的深刻体验往往来自于人的触觉,不过由于视觉和触觉的长期协调实践,使人们积攒了经验,常常是光凭视觉也可以认识到质地的感觉。
1.1 材料质感的分类
质感从宏观上分类可分为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两个大类,在造型设计中设计师可以用原始的天然材料质感进行设计,也可以用人力加工的材料质感来设计,还可以两种材料组合设计,究竟哪种材料好要从实际构成要求出发,单从材料类别来讲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从构成形式方面来讲,质感可分为三大类和六种典型形式。所谓典型质感,在形式设计实践中,质感的粗细程度是相对的,在辩证设计的实际应用中就更是如此。
1.2 材料质感的表情
所谓质感的表情,就是粗、中、细不同质地表面对人产生的视觉心理影响和情绪反映。一般情况下粗质感具有质朴、厚重、温暖和粗犷的视觉心理反应。从另—方面来说粗质感也具有负面的心理效果,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粗俗、简陋、笨拙的不良后果。细质感则具有精致、高雅、寂静的视觉心理影响。当然它也有消极的一面,即使用不当时会产生平淡、单调的后果。至于中间质感则具有温和、软弱、平静的视觉心理影响,也是一种调和过渡的感觉形态。另外,光与麻的质感也会造成特定的心理影响。
1.3 材料质感构成的要点
所谓要点就是应当注意的问题。这里主要应引起注意的是设计中的面积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把握“两头小中间大”的原则。所谓“两头小”就是粗质感表面的面积和细质感表面的面积要小;“中间大”是指中间状态的质感面积要占有主导地位,这样才能确保整体布局有个良好的比例关系,进而形成既有对比又有统一的良好构成形式。在现代形式设计中,由于总体发展趋势,趋于简捷,因此造型要素强调少而精,很少有多余的装饰出现,因此质感就得到了特殊的重视。设计中的质感要素是现代设计形式取得“少中见多”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1.4 材质与质感的关系
材质是什么7材质可以看成是材料和质感的结合。每一种材料都有质感。每一种质感都代表一种材料给予人们的感觉。所以有关于材质与质感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映射的关系,材料的质感就是材质,每种质感都代表一种材质。有关于材料的质感设计即是材质的设i必须仔细分析产生不同材质的原因,才能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质感。而对于材质方面的研究,更能有助于从业者对材料的质感设计。
二 材质的美感
哑光塑料的和谐朴实美、拉丝金属的科技感、半透明材质的绚丽可爱、透明玻璃的晶莹剔透、白色陶瓷的洁净美、木头材料有温馨之美、柔软的材料有肌肤之感。
2.1 材质美的自然属性
(1)材质的情感联想性——材质会使人产生许多感觉的联想。
石头、木头、树皮等传统材质总会使人联想起一些古典的东西,产生一种朴实、自然、典雅的感觉将这样的材质运用到产品中,会使产品或多或少的带上情感倾向。玻璃、钢铁、塑料等叉强烈的体现出现代气息。运用材质进行产品设计与作画很相似,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创意,塑造一定的角色形象。材质的相互配合也会产生对比、和谐、运动、统一等意义。—种好的设计有时亦需要好的材质来渲染,诱使人去想象和体味,让人心领神会而怦然心动。
(2)材质的真实性——真实本质的展现就是—种美
材质设计中效果与投入的时间不一定成正比。经过刻意加工过的材料,表面效果丰富了,但设计的价值不一定提高。在很多情形下,强加的颜色和纹理反而显得矫揉造作,得到相反的效果。一只出窑的瓷碗,因手工的操作产生了一些变形和色变。在一些人看来,成为了次品,但若是很有代表性、很真实的话,有时亦是上等的佳作,耐人寻味。在社会鉴赏力不断提高的今天,产品的美学观不仅仅局限于大工业时代的整齐化一的工业美学,能够体现材质自然真实的本质就材质的本质美,这种材质的本质感美学不断地得到世人的认可。
(3)材质的自然生命性——许多材质来源于美丽的有生命的物体
一片布满粗细叶脉的树叶,一片叶生叶落春绿秋黄的森林,自然界的一切无不向人揭示,在自然力量支配下的生物世界充满神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现代设计师常在工业产品中融入这种自然材质,使生命的神秘性和多样性能够在产品中得以延续。通过材料的调整和改变以增加自然神秘或温情脉脉的产品情调,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设计师,它所创造的壮观、迤逦、神奇任何设计师都无法与之比拟。这种美在于它深厚的历史厚重感,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干百年来的生命活动而逐步形成的。
(4)材质的纯净性——纯净整洁的美endprint
纯净,自然、原汁原味的美学享受。材质运用要保证材质的纯净性,将材质本质美真实地表达出来。纯净是—种美,清澈的山间小溪,万里飘雪的北国风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都映射出一种动人的纯净美,这种美来源于纯洁白,在产品中亦然,晶莹的水晶,光洁的表面,均匀的光影过渡都是纯净美在产品中的表现。
2.2 材质美的科技属性(人工质感)
(1)材质的光学效应美——材质的光泽源于材质对光的反射和折射
材质的视觉设计其实就是光的设计,每一种材质的光学效应是不同的,材料的不同,带给人视觉和触觉上的感受不同,人们对材料的认识大都依靠不同角度的光线。光是造就各种材质美的先决条件,光不仅使材质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度,由于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2)材质的工艺美——材质美的来源是对材料工艺的遵循
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这就是说材质的使用力求吻合材质的加工工艺。如以前的金属钣金件是由锻打工人手工打造。而随着自动控制的运用,新材料工艺的形成,对材质其也产生了影响。从而使形态肌理多样化。这些进步都是,建立在对材料加工工艺的遵循的基础上的。它们是真实的、合理的,因而也是美的。这种材质的美感来源于材质细致精湛的工艺。
2.3 材质美的社会属性(质感美的设计)
(1)材质的绿色性——材质使用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绿色材质的美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和使用者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设计在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因而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的职责与作用。用新的观念来看待耐用品循环利用问题,真正做到材质的回收利用。绿色材质的美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环保的绿色材质产品是设计者和使用者美丽灵魂的展现。因而绿色的环保材质产生了美。
(2)材质与人的亲和力——材质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关怀
美来自了解,这是材质与人的亲切程度。材质的美是人对材质的熟悉和了解,一般说来,传统的自然材质材质朴实无华却富于细节,它们的亲和力要优于新兴人造材质。新兴的人造材质大多质地均匀,但缺少天然的细节和变化。(图1-图4)
石头——古朴、沉稳、庄重、神秘木材——自然、温馨、健康、典雅
金属——工业、力量、沉重、精确玻璃——整齐、光洁、锋利、艳丽
从建筑材质可以明显感觉到不同材质亲和力带来的心理体验是不同的。材质在经历的20世纪的科技崇拜后,材质的亲和美重新被人们所审视。在建筑产品上上海的新天地,南京的1912都重新起用传统砖石材质,设计没有选用玻璃和铝合金框架,而采用古典的砖石和木材制作,再涂上平和美丽的油漆,配上一些较有情趣味道的小物品,工艺古老而简单,却受到国际设计界的好评,其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通过对材料的用心选择、色彩的精心搭配和功能的合理配置表现了一种正直的思想和对人性的关怀:没有冰冷的钢管和铰链,让人不感到它是单调生硬的建筑,而是令人亲近和叫人喜爱的休息环境,从而打消压抑感,增加生活的乐趣,也有利于人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 结语
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设计特点分析 篇12
1 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设计的异同
1.1 建筑功能不同
从字面意思上不难理解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二者之间功能的不同, 前者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生产活动的建筑空间, 通常其具有占地面积较大、层数较多、内部空间大、对安全性要求高、功能的板块性强、欣赏性强等明显的特征, 其宗旨在于保障生产活动的顺利和安全实施, 因此, 开展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的考虑到生产的实际需要, 而同时也不能忽略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实用性和舒适性需要兼顾。
和工业建筑的主要功能不同, 民用建筑的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的日常起居需要。为住户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 其对于环境的优美与舒适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1.2 设计要求不同
前面已经提及, 工业建筑主要是为了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 主要目的就是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与开展, 所以要求建筑物有较强的实用性, 虽然对建筑的外观也有一定的要求, 但是相对于实用性来讲, 对外观的要求并不是十分严格, 一般来说, 一个合格的工业建筑项目其必须能够保证内部设备的正常运行, 这是评价一个工业建筑项目是否成功的最基本要素, 不同的生产设备具有不尽相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能, 因此工业建筑的设计工作一定要将设备的特点和功能作为最基础的依据。建筑师一定要清醒的意识到如何设计好建筑从而实现其服务于生产的目的, 设计原则是在保证正常发挥功能的前提下使得建筑物的建设简单易行。
建设民用建筑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装饰材料的质量, 同时更要站在住户的立场上考虑, 力求保证住户的舒适与得体, 当前许多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是可以精准的计算民用建筑的舒适度, 这也成为人们挑选房屋的重要依据。不同结构形式的民用建筑, 其受力结构是不同的, 而结构的不同进而导致内部空间大小、外观形式有所不同, 举例来说:墙是砌体结构建筑的常见受力结构, 所以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尽可能不要在那些受力不强的墙上设置门窗, 以免造成对整个结构的破坏, 而剪力墙等先进的建筑结构就很好的避免了以上问题, 可以在外墙之上进行落地窗的设置, 同时也可以在建筑内部进行空间的分隔, 不仅使得其外观足够美观, 也丰富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1.3 设计程序不一样
相对于民用建筑来说, 工业建筑的设计程序要复杂和繁琐的多, 涉及到很多的方面, 设计工作的开展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开展实际设计的时候, 第一步要对有关工艺流程有一个熟悉的把握和全面的了解, 接下来要仔细分析设计资料。开展建筑或结构设计的时候应当和工艺专业开展交流,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因为设计不合理或者对设计方案不了解而阻碍施工的顺利进行;民用建筑则具有相对简单的设计流程。
1.4 荷载作用不同
工业建筑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 而建筑物的荷载量大小直接关系着建筑的稳定程度, 进而对建筑物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因此, 在对工业建筑的荷载进行计算的时候, 一方面要考虑到静荷载的产生影响, 同时要将由于使用设备而带来的振动荷载的影响。由于每一楼层的地面会摆放设备, 所以一定要保证地面的荷载满足标准与规定。
1.5 预留的孔洞和埋件不同
不同于民用建筑的管线预设, 在工业建筑中, 为了后来工作的使用需要都会预留大量的设备孔洞。这些预留设施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微妙和复杂, 其大小和位置都需要经过精确计算, 所以在设计初期, 就需要考虑到预埋试件的定位和尺寸, 如果设计中遗漏了相关内容, 会给后期的施工和设备安装操作带来程度不一的麻烦, 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这就需要在开工前设计图纸要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审核, 看其是否有标出所有预埋件的尺寸和位置, 另外也要加强各个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确保各项错误不会出现。
2 工业建筑创新设计的建议
工业建筑的外观与功能不仅是当代工业文明的象征, 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城市的外在形象, 如果能够不断地创新工业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 就会推动整个工业建筑设计行业的共同进步。在对工业建筑的空间与形象进行全方位分析与定位基础上, 充分结合工业建筑的设计原则, 深入探究实现工业建筑创新设计手法的具体措施, 只有这样, 才能进一步提升工业建筑的总体设计水平, 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城市形象的提升及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2.1 创新空间设计
工业建筑的结构设计人员要在详细把握工业建筑具体特点的基础上做好设计工作, 首先是建筑的外部空间, 要本着增强建筑与整个城市形象、外在环境贴近性、适应性的原则进行设计, 给人以建筑与城市相得益彰的感觉;其次是建筑的内部设计, 应该尽可能保证其可变性, 让其更好的服务于不同类型的生产活动, 而与此同时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必须要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中得到体现, 为居住者创造舒适的生产环境。
2.2 将节能省地原则融入到工业建筑的设计中去
我国一直以来都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而且各个行业都在积极地配合国家的号召, 特别是建筑领域有着极大地节能空间, 所以在进行工业建筑的设计之时要融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和理念。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大对绿色施工材料和高端机械设备的运用, 谋求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 使得工业建筑的生态性得到体现, 而不是一提到工业建筑就让人联想对钢筋、水泥、混凝土。我国虽然幅员辽阔, 但是由于人口数量较大, 所以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屈指可数, 因此在进行工业建筑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高效的利用, 发挥每一寸土地的最大利用价值。
3 民用建筑创新设计的建议
3.1 突出民用建筑的人性化色彩
如果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 我们就可以说民用建筑实现了应有的功能, 所以, 民用建筑的设计更加有必要融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而且无论是建筑设计, 还是实际施工, 都要严格遵循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3.2 空间设计上要更强调使用的舒适程度
实现使用功能是对民用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而同时也要做好平面布局, 主要目的就是增强人们起居的舒适性。
4 结束语
通过作者在文中的详细叙述我们不难发现, 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二者之间在很多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和不同,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建筑物, 在开展设计的时候都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让工业建筑发挥服务生产的作用, 让民用建筑实现服务人民日常生活的功能。此外, 开展设计的时候需要做到节能与环保, 因为建设生态型建筑是大势所趋。
摘要:众所周知, 当今社会发展最为火热的行业非房地产行业莫属, 而作为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业也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一般来说, 从主要功能方面来划分, 建筑主要包括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两种。经济不断加快发展, 社会的进步速度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人们对于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设计水平、施工质量、使用年限等各方面都提出了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 鉴于此, 作者对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设计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 希望对读者产生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建筑设计,设计特点
参考文献
[1]侯小宝.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设计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传播, 2014, 12:37+39.
【建筑材料工业】推荐阅读:
建筑材料工业发展规划10-19
工业建筑忠于建筑本质06-12
现代建筑节能工业建筑07-01
工业建筑12-20
工业建筑05-28
文教类建筑旧工业建筑06-12
工业建筑工程06-07
工业建筑施工06-22
工业建筑遗存08-25
体验工业建筑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