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数字化革命

2024-10-20

制造业的数字化革命(共11篇)

制造业的数字化革命 篇1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欧美开始重视制造业, 欧盟加大制造业科技创新力度, 美国于2011年也成立“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 (AMP) , 以期通过政府、高校、企业合作, 强化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的实质是制造业的数字化革命, 有人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

数字化以数字的生成、加工、传输、使用、修改和储存为基础, 以数字样机为核心, 以单一数据源管理为纽带, 在设计、制造和试验过程中用数字量取代模拟量, 用数字技术取代传统技术, 并以数字量作为设计、制造和试验的唯一依据。

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制造业的数字化革命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适应个性化小批量市场需求。

伴随着客户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 快速响应市场和产品变化的能力更加深刻地影响着制造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数字化革命正是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个性化需求而产生的。由于采用了新材料、全新的生产工艺、易操作的机器人, 以及在线制造协作服务的普及, 制造业小批量生产变得更加划算。

可重组制造系统的概念正是针对提高企业快速响应能力而提出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NRC) 在《2020年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报告中指出, 可重组制造为未来20年制造业的重大挑战。快速可重组制造系统已成为国内外先进制造企业压缩设备系统投资、缩短新型制造系统设计建造周期、增强企业市场变化适应力的有效手段。国内外制造企业的实践业已证明, 成功采用可重组制造系统, 可以降低制造系统投资, 缩短重组制造系统的辅助时间, 降低产品成本, 并提高投资回报率。

先进制造技术 (AMT) 在制造系统和制造过程中, 有机融合并有效应用信息、自动化和现代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 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快速、灵活地制造市场所需产品的先进工业技术, 包括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工业智能化控制技术、先进制造的基础技术与装备等。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和研究开发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 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结晶, 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近十年来, 发达国家纷纷调整产业政策与技术政策, 将高技术发展的重点转向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从国家目标的高度, 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计划, 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物力, 以确立技术领先基础和抢占竞争制高点。

二是全新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发达国家将先进的制造技术与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相结合, 对现代制造模式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一系列面向21世纪的现代制造模式在制造业中应用和发展。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导向, 依托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管理技术, 对企业体制、生产组织、经营管理、技术系统的形态和运作进行整合, 实现技术、组织、人力三大资源的系统集成, 构筑起现代制造模式。精益思维、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并行工程、供应链管理等现代制造模式广泛推行, 创造出先前难以比拟的产业绩效, 形成强劲的产业竞争力。

在现代制造模式的推动下, 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企业管理的重点从内部控制性管理转向外部适应性管理。管理目标由注重提高效率向注重提高适应能力发展, 企业竞争从注重争夺市场向注重争夺顾客发展。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从物转向人。以人为本成为现代管理的基本点,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企业组织形式由固定化和显性化转向实时化和虚拟化。企业组织设计的基础由物流转向价值流和信息流, 出现了虚拟企业、网络制组织、学习型组织、无界限组织等新型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管理方式由制度化和程式化转向模块化。简明、精确、快速的模块化电子管理程序广泛应用, 使得传统的职能计划和信息处理变得异常简单。

三是劳动成本占比下降。

数字化革命带来的高效率, 使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人数不断地快速下降, 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小。

一些汽车制造商比起约10年前, 已经能以同样的人力生产两倍数目的汽车。日产汽车位于英国桑德兰的工厂建于1986年, 目前是欧洲生产效率最高的汽车厂之一。1999年, 它雇用4594名员工, 共生产了271157辆汽车;2011年, 该厂制造了480485辆汽车, 是英国产量最高的汽车厂, 而它的员工只有5462名。

产业结构多元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是适应标准化、大批量市场需求而产生的, 规模经济效益显得很突出, 大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以数字化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适应个性化、小批量市场需求而产生的, 规模经济效益不再重要, 交易费用下降, 中小型企业的优势明显增强。

在数字化时代,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体制将取代少品种大批量生产体制;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技术革新活动空前加强, 人们对大企业的生产体制产生了疑问, 对“规模经济”的认识也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随着“规模经济”的受阻, 多元化产业结构应运而生, 而这样的产业结构则促进了新型中小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使过去认为中小企业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的传统观点被彻底否定。

随着劳动力成本在整个生产成本中的比例下降, 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的趋势明显。波士顿咨询集团预计, 在诸如运输、电脑、金属制品和机械制造等领域, 到2020年10%—30%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可以在美国本土制造, 使美国出口总值每年增加200亿—550亿美元。

最近的一些调查显示, 已有近40%的美国企业准备把工厂从中国迁回到美国。把“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又“内包”回发达国家的企业, 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趋势。外商在中国对制造业的投资呈下降的趋势, 而且这种趋势将越来越明显。这是中国制造面临的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

更靠近消费者也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更靠近市场, 可以对市场的反应更迅速。而如果是在中国制造, 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先要把设计送到中国, 制造产品, 然后再运回美国。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所有的制造业公司都会放弃在中国造产品。

制造业的数字化革命 篇2

由于营销工具的数字化革命使得更多的定制化产品、服务和促销信息得以实现。这也就使得市场营销者需要真正建立和维持与顾客的关系。同样数字化技术也使消费者可以更容易且更有效地寻求到更多关于产品、服务、价格的信息。

一、数字化革命导致消费者行为明显变化

(一)消费者比以前拥有更大的权力

消费者能非常容易地接触到更多的商品信息。如对于正在考虑购买商品的消费者,他们可以轻易地找到先前购买了该商品的消费者的相关评论,只需点击按钮就可在在线零售商的网站上对不同产品的特点进行比较,还可以加入“虚拟社区”来分享某些人的共同兴趣。他们充分应用“智能代理”来寻求产品或服务的最佳价格,对各种营销提供物进行出价,绕过分销通道和中间商以及根据他们家庭生活的便利全天候地在全球购物,

(二)市场营销者比以前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信息的数字化使卖方可以定制他们出售的产品和服务,并以一个可观的价格将它们卖出去。这也使市场营销者定制面向大多数消费者的促销信息。例如,亚马逊(Amazon.com)向已购图书的消费者发送个性化的电子邮件来预告最新出版的图书信息;这些建议是基于目标消费者的兴趣而给出的,而这些目标消费者又是根据他们先前的购买情况而区分的。类似地,一家网上药店也在变换着当回头客再次访问网站时所见到的产品陈列形式。如果买者先前的购买表明他倾向于购买全国性的品牌,那么他再次见到的是按品牌排列的产品展示。如果买者先前购买的产品大

部分属于处理品或者商店自有品牌,那么他再次见到的是按照价格和折扣品分类的产品展示。

(三)营销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换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和瞬间性

传统的广告方式是单向的,市场营销者在大众媒体上投人大量的资金以期接触到大量的潜在

制造业的数字化革命 篇3

生存,还是毁灭?一场看不见的变革正在悄然而至。

从1780年到20世纪末,人类共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工业革命,即蒸汽机革命、运输革命、科技革命和计算机革命。这些革命以科技为手段,智慧地塑造了工业原材料的物理与化学属性,把人们一步步推进现代化生活的时代,为制造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规模,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作者的眼里,由于历史发展阶段的局限,只有一部分技术发展促成了制造业的变化,包括蒸汽动力、金属加工、发电和化学。在21世纪,应用于制造业的技术数量大大增加,包括电气、网络、生物和激光技术等,以及这些主要领域的众多分支。

现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体迅速崛起,重要的制造业地区越来越广。在作者看来,“前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仅局限于发达经济体,此次新工业革命的最大亮点是其影响将均匀地遍及全球。产品的制造地将更加分散,越来越多的制造商会将其制造业链混合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一新时代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民主化时代’”;网络应用的日趋完善,制造业的“外包”和“互联”将更为普遍。

在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制造业价值链的环节被逐步拆分给不同国家的不同公司,对这一切事务进行管理的技能被视作极有价值的技能;以钢铁和石化为“粮食”的大规模制造业,为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带来挑战,因此从进一步的发展趋势看,可持续制造理念变得更重要,人们将更关注将制造业改造成对环境破坏较小的产业;科技的细分、全球化分工和网络营销,导致生产领域不断涌现很多机遇,这为利基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对环境与资源问题的考量,将会促使制造业从批量向定制生产软着陆。

书中,作者还特意提到人类的制造业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它们分别是:第一个阶段是少量定制;第二阶段是少量标准化阶段;第三个阶段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第四阶段大批量定制化;第五个阶段是个性化量产。

现在,我们正处于个性化量产阶段。这一概念推动了产品多样化从定制化量产继续向前发展。然而,这一生产方式甚少用于生产特殊到独一无二的产品。定制化量产和个性化量产的差别极其细微——丰田生产方式无法为某一单独客户定制一款丰田车型,但个性化量产就可以轻松做到。未来,随着新工业革命步伐加快,在成本控制的范围内和允许客户施加更大影响的情况下,提供多样化产品将成为越来越明显的特征。作者敏锐地指出,在新工业革命时期,开发新概念,加强公司间的合作,并将研发成果应用于新产品所带来的利益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浅谈电子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篇4

关键词:电子制造业,革命性,影响

1 电子制造业的特点

电子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一大经济产业, 是一个最快与国际接轨的前景企业。在电子制造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 它有以下几大特点:

⑴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电子制造业已初具规模, 形成了四大产业群。我国已经具备了以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信息技术为重点发展对象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链。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电子信息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主要产业之一。它的发展越来越朝着梯度化和全球化的趋势而发展, 世界的各家知名IT企业制造商都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 使得中国原本落后的电子制造业得到了新的活力。使我国的电子制造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⑵电子产品是一个更新很快的产品, 它的市场占有率很高, 注定了电子制造业是我国重点制造产业。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 电子产品日新月异, 产品的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⑶电子产品中集成电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核心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优先发展的就是集成电路的设计业和制造业。例如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 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的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设备原料为主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它是上海电子信息产业中重点发展的核心产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 其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⑷由于国外高新电子产业研发中心落户中国的原因, 带动了我国电子制造业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跨国电子信息企业研发中心向中国靠拢, 我国的产业生产方式正由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向智力密集型的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健康、高速发展。

⑸电子制造业是一个集技术和自动化制造的产业, 对于制造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 而且鉴于其自动化生产制造的特点, 它已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电子制造业是一个精密的制造业, 它的工作环境处于一个相当严肃和紧张的氛围中, 而且其流水线化的作业方式讲求的是效率。所以对于工人的要求就会变得苛刻——年龄小、身体素质好、心灵手巧、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这种要求使得一般的农民工无法进入电子制造行业, 降低了农民工的就业率。

2 电子制造业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⑴电子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 它是加快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 是保障我国国防安全建设和国家信息安全建设的基石, 在我国起着革命性的影响。“十二五”规划中, 我国坚持走的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夯实电子制造业产业发展。

⑵电子信息产业是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的战略重点之一。它是当今世界创新活跃性最强、牵连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产业。它现在正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 它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产业格局的改革。各国都把电子信息产业提到了国家战略地位, 旨在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与之而生的电子制造业也关系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 如机械生产中大量运用电子设备和自动化装置, 提高了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节省了劳动力, 从而推动我国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发展。

⑶电子制造业融合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科技和设备的不断升级, 推动了产业格局的重大变革。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动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 它的日趋先进和完善的产业结构严厉地打击了传统的产业体系, 推动了产业格局的变革。电子制造业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但是如果发展不好的话, 我国就将受到先进国家的技术和市场的垄断, 从而面临技术和市场的严峻挑战。

⑷在实现我国由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的进程中, 电子制造业对工业领域和制造领域的发展都提出技术支持和深刻的借鉴。电子制造业的技术不断应用于钢铁、化工、汽车、船舶、机械设备及新型材料的生产加工中去。从而为这些产业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和市场空间。与此同时, 随着节能环保的号召, 电子制造业将在经济和社会的其他领域得到更深入的应用, 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产业增长点, 为产业的科学持续的发展提供的坚实的基础。

⑸电子制造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随着我国对于电子产业的不断加大投入, 我国电子制造业紧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 克服了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积极推进结构调整, 产业优化, 不断实施电子科技专项, 倾全力加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从而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像一些电子产品, 我国对于它的技术攻关已经有很大突破, 切断了国外技术对我国电子产业的技术垄断,

3 总结

电子制造业是电子信息产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是我国的一个支柱产业, 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由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系那个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型。革新了制造产业链, 为我国的新型产业结构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若愚.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及思路[J].企业活力.2004 (10) .[1]罗若愚.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及思路[J].企业活力.2004 (10) .

[2]喻金田, 阳攀登, 窦泽文, 简利君.高新技术产业行业竞争力评价[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4 (Z1) .[2]喻金田, 阳攀登, 窦泽文, 简利君.高新技术产业行业竞争力评价[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4 (Z1) .

制造业的数字化革命 篇5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科技手段与日益繁荣的文化艺术相互辉映,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相互冲撞,产生了一个个令人眼花缭乱,瞠目结舌,赞叹不绝,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现象,就音乐领域来讲:电子音乐、合成器音乐、数字音乐、MIDI音乐、网络音乐、MP3音乐、彩玲音乐、先锋音乐、具体音乐,序列音乐等等不胜枚举。更多的社会普通受众是置身于千变万化的当代音乐漩涡中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百般困惑――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电子音乐与数字音乐的发展历程作一综述,对其差异作一比较,使大家能够拨开迷雾见晴天,更加清楚的认识与鉴赏当代音乐潮流。电子音乐通常是指通过电子设备和电子技术手段生成及处理加工创作的音乐,它是结合了各种电子设备,电子音色、电子音响素材进行有机整合制作的新的音乐类别。它可以通过模仿复制现有的传统乐器的音色,也可以通过电子手段产生全新的,区别于所有传统乐器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全新音乐音色。

电子音乐的产生是人类科技进步的结晶,是对传统音乐概念的一场革命,也是音乐文化艺术结合电子科技手段的一次大进步、大发展。它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同时也带动着电子音乐创作呈现出不同的技术理念和创作风格。回顾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程,根据其制作技术的不同演进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西方音乐文化在经历了宗教音乐时期,古典音乐时期,浪漫派音乐时期,民族乐派时期,印象派音乐时期后,调性音乐正被逐步瓦解,多调性,泛调性,无调性音乐逐步产生。

这一时期,受结构主义影响的序列音乐思潮开始盛行,因为传统乐器的声音已经定型,新音色的发掘受到自然乐器物理属性的限制,一些序列主义作曲家为了寻找新的音乐语言和新的音响效果,把目光投向了刚刚产生的电子科技领域,他们敏感地认识到,通过电子合成声音的技术可以突破序列作曲技法在传统乐器演奏技巧、传统乐器物理声学中所受的制约,可以将序列结构音乐发展到声音的所有细微部分。他们将电子技术产生的声音视为新的音乐载体和理想的音乐媒介。

不过,这一时期的电子设备和技术都非常简陋,电声元器件如:正弦波和锯齿波震荡发生放大器刚刚出现。作曲家只能通过早期简单的电子振荡器拓展音色,通过铝箔盘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具体声音信号,先是进行简单的声音再现、重复、剪接和拼贴。继而随着录音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地通过磁带处理和电子调制等手段创作音乐。故而也有人把它称为电子音乐的具体音乐时期。

当时法国国家电台的无线电工程师舍费尔有一首世界首播的音乐作品《具体音乐》他把火车的鸣笛声、雷鸣声、刮风声、鸟鸣声、动物叫声等等音响预先录制好、再加以编排,剪辑、拼凑处理并在1948年10月通过巴黎电台广播了这部作品,史称为首次公开演出不由人来演奏的音乐。这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音乐事件,它标志着电子音乐真正诞生了。

从具体音乐到磁带音乐:磁带音乐崭露头角

从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模拟录音技术的的革命性发展使得电子音乐作曲家们拥有了更为得力的电子设备工具。逐渐形成了以磁带录音机技术发展为核心,连接调音台、电子效果器、电子振荡器、电子压缩器、电子采样器等硬件电子设备的制作平台。

这一阶段的潮流先导主要围绕着音乐文化思潮自由和电子科技相对发达的`法国和德国。其中,法国电子音乐流派的奠基人是舍费尔(pierre schaeffer)他在法国巴黎电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最大的电子音乐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拥有当时国际顶尖级的电子设备器材与创作环境,吸引了各国众多的电子音乐作曲家来此工作和实验。

1951年,身为作曲家的艾默特(herbert Eimert)在当时的西德克隆电台也建立了庞大的电子音乐实验室,随后,50年代中后期,其他各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电子音乐实验室。意大利的贝利奥,美国的乌纱切夫斯基,法国的瓦列兹等等音乐大师都在电子音乐领域有许多出色的代表作品。这一阶段的音乐创作有的大量使用从自然界采集的各种声音,如城市的工业噪声、乡村的自然风貌、各种生活场景的模拟,从而在有音高的声音和纯粹自然界的音响结合与叠变中达到自己表现和丰富音乐的目的,有的通过电子振荡器产生没有泛音的正弦波,然后通过电子滤波器、电子加速器或电子调制器进行声音修改,强调乐音与噪音的平衡,表现复杂的人文情怀。只是这一时期的电子音乐作品还主要局限在专业作曲家的创作范畴内,在社会音乐传播中并没有广泛应用。作曲技术手段也主要依赖于磁带录音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电子音乐的磁带音乐时期。

这一时期的大部分电子音乐作品不用谱表记录,只是保存在磁带上。少数的记谱也是普通音乐人难以看懂的。例如:著名的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的电子音乐作品《电子音乐练习曲》在音高和音色的部分,标分从100直到17.200hz。乐曲中使用的音高是从一个分成81级的音阶中选出的,其音程的比率是一个不变的25%hz,又根据各个音高构成193个混合音,粗横线条表示第一个混合音响的频率,其上又增加另一叠置的混合声响,此页中间两条横线表示声响的时值,时值是按照磁带运行每毫米的具体速度计算的。底部的三角形是用分贝标明的音量。为了这一乐曲的“演出”,首先要把作为基础材料的193个混合音响录制到一条磁带上,这就是“键盘”。最后再通过播放录音将乐曲演奏出来。

总之,这一时期的电子音乐是储存在磁带上,后来也会转录在唱片上,听的时候必须要通过扬声器。这也使得很多听众对这样的音乐会感到很不称心,为了使这种音乐会不单调,有的作曲家和演出主持人在演出中同时加上闪烁的灯光,放映幻灯片或电影以形成一种混合效应的表演。这其实也就是早期多媒体的雏形。

从磁带音乐到电子音乐:电子音乐步入生活

从20世纪70年代前后,随着电子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将电子采样器、音序器、效果器、滤波器、调音台、存储器、混音器等众多硬件设备的功能浓缩在一起的技术。人们把它称为电子音乐合成器。

合成器的出现为电子音乐的制作增添了一个无限丰富的声音资源,也使得原先创作电子音乐复杂的硬件操作过程变得十分简单方便,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键盘调用其储存器中的声波模型,组合出成千上万种新的声音,所以,伴随着电子音乐合成器的产生,电子音乐才真正走到大众音乐生活的所有层面中来。

在当时各国的娱乐领域如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广播电台、爵士乐、摇滚音乐、唱片制作业、严肃音乐等等都有广泛使用,尤其是1982年以后,世界统一了电子音乐的连接标准,开始实施统一的MIDI规格,电子音乐合成器改变了以往需要使用不同的屏蔽电缆连接,用不同的电压来控制乐曲韵律和音程的状况,所有的信息通过一根MIDI接口线就可以自由交换,世界各国不同电子乐器制造厂商的合成器产品也能够交互使用。

进而随着电子合成器的普及,其价格也大幅度降低,人们使用电子音乐合成器就像使用其它普通传统乐器一样方便自如。只不过这一时期的合成器基本上还是由各种从事音乐活动的人来掌握使用。通过一台电子音乐合成器就可以完成大量模仿传统乐器或或制造出各种新乐器音色的工作,它甚至替代了以往从作曲、编曲、配器、演奏、指挥、录音、剪辑、等一系列的音乐生产环节,难怪当时有人忧虑惊呼,传统乐器演奏员要消亡了!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电子音乐的合成器音乐时期。

当时的很多作曲家用一台合成器就可以完成整个电影的配乐工作。比如:希腊作曲家范吉利斯写作了大量电子音乐作品及电影配乐、芭蕾舞音乐等等。他的名字80年代就已经响彻全球,曾因为电影《烈火战车》的作曲配乐而获得奥斯卡音乐奖,曾为世界杯足球赛写作音乐。他的大量电子音乐作品及电影配乐都使用了合成器制作完成,他的电子音乐专辑《中国》里使用的是合成方波音色,以高音区的音型和低音区的音型复合而构成一个主导音型整体,贯穿于音乐的主体部分,其它的各种合成音色,如:合成铃铛、合成沙锤、合成贝斯、合成弦乐、合成类似东方乐器管子音色的各声部有的演奏旋律,有的演奏和声,有的演奏低音,形成了一个巨大宽阔的音响空间,描绘了作者心中富有东方色彩的音乐韵味。这些几乎是传统乐器所难以表现的音乐形象。

从电子音乐到数字音乐:数字音乐方兴未艾

从20世纪90年代前后,高速发展的数字计算机技术以个人微机的形式逐步走进了千家万户,伴随计算机技术普及的还有号称信息高速公路的因特网络技术,至此,各种电子信息可以通过强大的CPU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通过与各种软硬件的结合得以协调实现,并通过因特网迅速传播、普及。在音乐领域中,“计算机音乐”也得以迅速普及。由于当代此类音乐在音乐的创作与制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以数字运算为核心的计算机技术,包括音乐材料的获取,音乐本体的各个参数的设定和构造,音乐作品的重现和传播等等,又被人们称为“数字音乐”时代。

在数字音乐时代,计算机音乐可以看作是电子音乐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划时代的崭新阶段,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制作平台,几乎使所有的硬件设备都相应的开发了软件产品。强大的CPU中央处理器与各个软件之间形成了有效的管理协调工作机制,它不但继承了之前磁带音乐与合成器音乐时期的所有优点,还开创了一系列更加独有的音乐创作方式。它在当代音乐生活的各个方面占据着牢固的统治地位。我们来看看数字音乐对当今社会音乐生活的影响。

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看,在当代音乐生活中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不同价值取向的音乐层面,其一,严肃音乐领域,也有人把它称为学院派音乐类型,在世界范围内,这些专业作曲家一直在关注和研究现代科技手段对音乐界的影响。很多作曲家几乎同步的进入到数字音乐时代。

在世界各国绝大多数音乐院校里,都已建立了电子音乐系或相关的专业,他们为电子音乐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一类专业音乐创作中,有很多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充分挖掘计算机技术,结合丰富的专业作曲技巧创作的音乐作品。这类作品,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很多音乐概念,比如:传统音乐中的主题材料特征主要体现在诸如:音高、节奏、音色、和声、织体、曲式等方面。

而电子音乐的作曲家们把噪音、音响、空间、色彩的概念也引入到作品主题元素中来,通过音响在音乐不同阶段或层次上前继后续、循环往复、衍展派生、相互关联使其具有控制全曲的结构力作用,赋予音响材料“主题性”的涵义。有的利用音色包络技术(包络是产生有趣音色的重量级杀手)对发音体的参数进行调整使其改变,有的通过拉伸、逆行、循环技术、混响、延时、调频、调幅、均衡、放大、缩小声音参数等技术手段使其改变原声的张力,音质、相位、空间布局等等,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的经典数字音乐作品。

在大众通俗音乐传播领域,作曲手段的简易化使每一个会操作电脑的人都能够实现写作音乐的梦想。在人性化的电脑界面上,充满着一个又一个普及性的计算机作曲软件,任何一个人,即使他不识谱,不懂得音乐的基本理论,也可以依靠鼠标,凭感觉在电脑中记录下各种不同的音乐线条,又可以通过各种电子信息传输手段使其广为传播。

说到这里,有必要对在音乐网络传输中起重要作用的MP3技术作一介绍,MPEG技术是一种视频编码的数字压缩格式,早期的VCD光盘传播技术就源于此项技术的发明,从技术上说,在网络迅速普及的后来,由于远程传输速度的需要,以往数字音频的格式由于数字文件太大,已难以满足其网络传输的急速要求。在80年代末,德国人研究发明了一种专门针对音频文件的数字压缩技术,这种技术被称为MPEG Audio Layer 3,简称MP3。以后MP3又通过各国商业公司的包装推广,以各种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由于它在电脑网络中承载着大量的音乐信息传递作用。以至于很多人以为这就是数字音乐。

其实,就音频数字压缩格式来讲还有很多种,还有WMA、WAV、MP3Pro、ASF、AAC和VQF等,其中WMA格式以64kbps压缩时就能够达CD音质,而生成的文件大小只有相应MP3文件的一半。当然,在数字音乐交流的过程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也就是MP3、WMA和WAV格式,其它的或为生成文件太大 ,不利于网络传输,或者太小,压缩太剧烈,导致音质损失太多,过多的影响到音乐效果,可听性又不强。

作曲家谭盾的《水乐》和《纸乐》,音乐制作方式非常新颖――乐器就是水和各式各样器皿以及各种质地的纸张和弄纸动作,通过拾音器接收再经由各式各样的数字程序,定量或不定量的自由编辑,再由声学放大展现在听众面前。有人把它归类为行为艺术或者新音乐等等,但我们不难看出,这其实就是一种隐身的与传统概念相不同的数字音乐。

从原型制作到制造业革命 篇6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也称为增材制造。增材制造与传统的减材制造相对应。减材制造通过多种加工手段(切、削、铣、磨等)去除多余的物料,用做减法的形式来得到成型的物件;而增材制造则通过将材料逐层添加黏合,用做加法的形式来制造物品。大到建筑行业的混凝土浇灌,小到蛋糕行业的奶油裱花工艺,都可以看作是增材制造。

3D打印市场迅猛增长

3D打印的主要用途集中在直接零件生产、功能建模、用于交流思想的概念建模和装配实验等。应用产业最主要的是航天军工、消费商品和电子类、车辆类以及医疗/口腔医学教学等。

根据3D打印专业咨询机构Wohlers Associates的统计,全球3D 打印应用最多的是汽车领域和电子消费品领域,各占20%的比重。3D 打印的医学应用比重同样很大,占到15%,其中主要包括人造骨骼、牙齿、假肢等。此外,航空航天、工业机械等的应用比例也都在10%以上。

在过去的六年里(2009-2014),全球3D打印市场收入以年均复合增长率30.1%的速度高速增长。到2014年,全球3D打印市场收入已经达到41亿美元。由于核心基础专利到期、工业级市场应用逐渐增多、个人级市场快速普及等因素,全球3D打印市场有望继续快速增长。

3D打印在具备众多优势的同时,目前也存在着不少局限性。首先,3D打印所使用的耗材非常有限,仅有石膏、无机粉料、光敏树脂、塑料、陶瓷等10 多种,且价格较为昂贵。其次,3D打印机的价格十分高昂。此外,3D打印在产品精度和生产时长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高效的个性化制造方式

从手工生产角度来说,3D打印是很好的替代。手工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但主要问题是生产效率低。3D打印既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生产效率又高出手工制造很多倍。

同时,3D打印可降低成型成本,降低新产品推向市场的风险。以前的原型成型是一个周期较长、成本高昂的过程。3D打印原型制造将慢慢取代原有的原型制造。现在3D打印机可以制作复杂的和不常见的形状,使得设计师能够更容易实现梦想。

也有大规模制造的潜力

除了满足小批量、个性化需求之外,随着技术的发展,3D打印作为增材制造的属性以及去渠道化的前景,将推动更低成本以及更高效率的制造。

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对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传统制造业现阶段仍然在成本上能体现它的优势;但是对于高精度复杂或者个性化的产品生产,3D打印则在成本上、技术实现难度上更胜一筹。3D打印因为是增材制造,生产中几乎不产生废料,材料利用率非常高,常常能达到90%以上。另外,3D打印还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一个技术工人可以看管数台打印机,且一台打印机可以生产各种不同的产品,可以大量节省劳动力,而劳动效率却又数倍甚至数十倍地提高。

制造业的数字化革命 篇7

一、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的大规模应用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目标是工厂智能化 (Smart Factory) 1-3, 将快速催生数字制造、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由此智能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将大规模应用在包装设计制造业。而我们的产业现状并不乐观4, 智能化和自动化将对包装设计制造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首先, 企业规模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少数掌握新技术的大中型包装制造企业将快速产生与崛起, 加快包装制造企业的集约整合, 逐步实现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中化, 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 小规模包装制造企业将面临市场淘汰, 只有采用新技术、专业性强、经营模式灵活的小型企业才能富有生命力。

其次, 为了降低包装生产成本, 适应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的要求, 包装设计制造业中处于弱势的包装设备制造企业应该加大智能化、自动化、一体化设备的研发投入和公关力度, 特别是对需求量大、专业性强、自动化方面要求高的重袋包装生产设备。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合作研发等多种方式, 逐渐形成自己技术力量和技术储备, 摆脱包装智能化、自动化制造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第三, 发展包装制造产业和高端制造技术的同时, 加快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工人的劳动技能不是以体力为基础, 而是以知识和智力为基础, 劳动的内容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去控制、监督、调节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应对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工业机器人的大量使用。

二、倡导可持续性绿色包装设计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 首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 在此基础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使生态资本相关要素的“全面脱钩”。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大会报告和党章之中, 成为中国生态文明的宣言书。这势必加快促进以“低碳”为诉求的“绿色经济”成为未来主流, 促进从生态赤字转向生态盈余2。要顺应“绿色经济”趋势必须先淘汰包装设计制造业中的落后产能, 转变发展思路, 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 降低生产、流通等环节污染排放。除此之外,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提高包装设计制造企业的准入门槛, 完善企业环境影响评价 (EIA) 体系, 规范行业自律行为, 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惩治力度。

2. 着力开发新型包装原辅材料5, 加大对节能、环保包装材料的研发与测试, 降低产品包装在流通过程中的破损率, 提高包装质量。重点对蜂窝纸板、纸浆模塑、可降解材料、天然高聚物、植物纤维、纳米材料、环保胶黏剂和环保印刷材料等各种绿色包材的性能、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加大科研投入,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3. 大力提倡“减量化”设计, 倡导绿色生态设计6。绿色包装设计概念主张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审美等功能的前提下, 减少包装材料的厚度、层数, 减少包装材料的体积和重量等以减少包装材料使用量, 采用用量最少的适度包装方案。另外, 优化包装设计方案特别是包装结构设计方案, 减少单件包装的材料种类、减少包装印刷面积、简化印刷与制作工艺都是“减量化”设计的要求。以著名的全天然运动饮料制造商有机生活 (LIV Organic) 公司为例, 该公司以前使用的是传统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饮料瓶, 而现在他们采用了阿莫克 (Amcor) 公司的技术, 从而使容量为16.9盎司的饮料瓶的重量从36.8克减少到31.4克, 减重比例达到了14.6%。目前, 该品牌还在不断开发新的容器、盖子、标签等产品, 以达到减小包装体积、缩小价签面积的目的。

4. 重视包装的重复利用和回收再利用, 追求可持续化发展7。通过多次重复使用, 或通过回收废弃物, 生产再生制品、焚烧利用热能、分解腐化改善土壤等措施, 达到再利用的目的。目前, 可持续化发展是推动包装设计制造产业升级的唯一途径, 可持续性已经渗透到了包装制造产业的方方面面。从包装材料的来源、包装材料加工、包装设计与制造、包装使用到废弃包装的最终处理方式, 应积极评估、改善包装生命周期中各环节的环境影响力8。例如:地球转动 (Earth Shift) 公司开发的智能包装生命周期评估软件 (Package Smart LCA) 能让包装设计师了解该设计在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环境影响力, 从而选择最优化的环保设计方案。从长远来看, 包装设计制造业应该以实现包装整个生命周期无环境污染为最终目标。

三、运用大数据技术推进产业信息化发展

大数据时代9的来临, 使得掌握大数据并且具有数据加工能力产业具有更强的“增值”能力, 大数据技术能为企业提供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 注入无形的信息资产。包装设计制造企业需要对大数据进行创新性的合理利用、准确的分析, 才能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 体现大数据的巨大价值。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解决很多产业中的现有问题, 例如:加强宏观调控和建设规划, 避免投资、开发的低水平无序竞争;整合资源, 减小产、供、销的运输半径, 降低产品成本;提供大量准确的供、需信息, 预测消费趋势, 组织有效的研发、生产, 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动态管理库存, 降低库存成本, 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形成实时定价机制, 根据需求和库存情况进行实时调价,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简而言之, 大数据时代将改变企业传统的经营思维和运作方式, 包装设计制造企业应该通过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应用来获得“数据回报”, 以此来应对大数据的挑战, 抓住大数据的机会, 推进产业的信息化发展。

四、新型材料技术和3D打印技术10的推广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大量新技术的出现和快速被应用, 使生产科学化。目前, 与包装设计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新技术有新型材料技术和3D打印技术, 它们的推广将给整个包装设计制造产业链带来突破性的迅猛发展。

新材料技术主要研究新型材料的合成, 在高新技术中处于关键地位, 高新技术的发展紧密地依赖于新材料的发展。新材料技术的不断突破、创新与应用领域的拓展和推广, 应该引起包装设计制造企业的高度关注。这些在将来可能会运用在包装设计制造产业中的新材料不仅能满足未来产品对包装功能、外观提出的新要求、还能大幅度的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碳排放。这些新型材料包括:高阻隔、多功能性可回收塑料, 新型可降解材料, 新型复合材料, 新型纤维材料、纳米技术改良材料、可食性材料等。

3D打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对包装设计制造企业带来竞争威胁。3D打印技术是继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计算机时代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技术之一。由于3D打印具有零时间交付、零技能制造、不占空间、便携制造、产品多样化等特点, 可以大幅降低产品研发成本, 缩短研发周期, 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因而将成为包装设计制造业重点推广与应用的新技术。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成熟, 在不久的将来, 3D打印机可以根据客户需要, 进行小规模定制化的包装生产。包装设计制造企业现在就要积极关注、研发、应用该项技术。

五、结语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的背景下, 包装设计制造业一方面正在面临转型升级和结构性调整的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又迎来了以自动化生产、大数据技术、3D打印技术等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未来包装设计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紧密整合信息技术、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新技术, 进一步推动产业信息化、绿色化、科技化发展。

摘要:目的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给包装设计制造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出发点, 分析、梳理其对包装设计制造业的具体影响。结论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包装设计制造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的大规模应用;强调“减量化”设计, 倡导可持续性绿色包装设计;运用大数据技术推进产业信息化发展;新型材料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推广。未来包装设计制造业将面临产业升级的挑战和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机遇。

关键词: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数据,智能化,包装,制造业,可持续性

注释

11. (德) 乌尔里·希森德勒, 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6-32.

22 .胡鞍钢.中国赶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动期[N].北京日报, 2013-2-25 (3) .

33 .柴野.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启示[N].光明日报, 2014-4-14 (4) .

44 .张耀权.中国包装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包装世界, 2009 (4) :6-8.

55 .沈艳芳.基于绿色包装材料应用和发展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012.

66 .李洁, 王勇.绿色生态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 2014, 35 (4) :5-8, 16.

77 .朱华, 王莉.浅析可持续性绿色包装设计[J].美术大观, 2014 (2) :95.

88 .安美清, 向万里.低碳包装发展模式及其生命周期分析[J].生态经济, 2012 (5) :174-176.

99 . (英) 迈尔·舍恩伯格, 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美国媒体的数字化革命 篇8

那么在大洋彼岸, 美国同行们的遭遇如何, 又是如何应对的?

一、决战移动端新闻场

图1分列着四家美国传统广播公司与新媒体合作的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 各家都在多方尝试跨媒介融合发展。来自传媒一线的Magid Pdeigree媒体咨询公司负责人也向我们阐释了美国传媒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第一, 主屏是手机屏, 而不是电视屏。用户消费行为发生彻底的改变:在移动过程中看电视 (ON-THE-GO) 。75% 的美国35 岁以下的年轻用户是通过Facebook来获取新闻。而2013 年和2015 年的数据对比显示, 从Facebook和Twitter获取新闻的用户在持续增长中。

第二, 电视直播内容 (体育、新闻等) 是让有线付费电视保持稳定的最主要因素, 但这条对三四十岁以下的人已不适用。我们在美国学习期间, 俄勒冈州2015年10月2日发生校园枪击案致13死20多人伤。传播新闻学院的Matthew Le Veque教授通过Topsy (基于Twitter微博客的全新搜索引擎) , 现场为我们演示追踪该新闻的传播路径和爆发热点, 提供人们正在讨论的这个话题的相关网址, 帮助用户从中获取真相。各家电视台在第一时间打开了直播窗口, 也在第二落点上分析枪支使用的态度。传统媒体的直播优势依旧明显, 符合传统的新闻价值观, 譬如准确与公平, 但直播已不再是传统广播电视播出方式的专属。随着带宽的增加, 编解码技术的进步, 在线直播的浪潮正在来临。中外均如此。

第三, 与互联网相连接的电视表现出巨大的流。在美国, 53% 的用户看互联网上投射的电视节目。电视相对于手机小屏, 其作为大屏的意义, 越来越多的在于可以上网, 互联网上的节目流向传统电视, 放到大屏里, 从而获得舒适的观看效果。Smart TV ( 智能电视) 、HD TV (高清电视) 、3D TV、4K TV (超高清电视) ……如果说, 十年前对“弱智的电视”的定义主要指电视内容的弱智, 现在则更多指的是技术层面, 智能的背面就是弱智, 旨在让电视与互联网直接相通的技术长足发展, 像Settop box ( 互联网机顶盒) 迎来快速增长。苹果也在开辟客厅平台, 第四代Apple TV机顶盒已开售, 目前, 苹果公司官方宣布tv OS已经拥有1100 万的注册应用开发者, 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中。

尽管国情不同, 但国内各种盒子也在暗流涌动。传统电视与其只在保护伞下巩固有线业务的江山, 不如主动出击, 在盒子, 甚至不需要盒子的电视直接连接互联网的争夺战中, 开发、收购、参股, 有所作为。像“滴滴打车”和“优步”的叫车革命洪流已势不可挡, 相关客运部门晚一步推出的官方软件, 也很难再夺回市场。说到底, 世间功夫, 唯快不破。

第四, 打包概念消失, 电视节目 (或频道) 倾向于细分拆开卖。比如, 美国有线付费包能收看200 多个频道, 但人们一般只需要看15-20 个频道。所以, 用户趋向于购买“瘦的节目包”, 像Sling TV精选20 多个频道, 不仅降低了收视费, 还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喜好倾向。

第五, 数字转型已在发生, 用资本的力量运作、收编、参股到新媒体公司去。正如图1 所示, 美国这四家广播公司都在与社交媒体、网站等合作。其中CBS通过CBS All Access让传统电视台直达用户的探索值得借鉴。CBS All Access是CBS于2014 年10 月中旬启动的互联网视频 (又称“在线视频”) 业务品牌, 意为“CBS接入一切”, 月付5.99 美元, 所有订户均可点播CBS当季热播剧集和过往的经典完整剧集, 部分地区支持在线直播功能。CBS两条腿走路:一是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二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在线视频布局, 实现主流终端的普遍到达, 包括:Web网页端多种浏览器支持, 以及i OS和Android多种智能终端和OTT终端的全面覆盖。数据显示:CBS All Access上线仅半年就覆盖55% 的美国家庭, 不容小觑。这说明, CBS在线视频的实践不是小打小闹, 浅尝辄止, 而是全盘布局, 战略路径坚定而清晰。此外, CBSi (哥伦比亚广播集团旗下的互动媒体公司, 全球最大的专业互动内容网络) 联手视频直播网站Twitch.TV以及MLG (北美地区最大的电竞机构之一) , 三方共同签订合作协议, 深度促进了电竞的发展。

二、数字化怎么优先

Marc Cooper从事世界各地及美国本土的政治和文化报道48 年, 其中有15 年一边教书一边做新闻记者。他用一杯透明的水做比方, 水中加入一两滴红墨水, 这透明的水就不再是水, 而是墨水了。这一两滴红墨水, 就是数字, 它摧毁了旧的系统。他认为, 数字改变内容, 移动改变行为。

第一, 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手机→社交媒体, 这种内容迁移方式是错误的。Marc Cooper说我们身处智能手机的时代, 美国穷人很多没有电脑, 但有智能手机。尽管这也只是数字化的开始, 未来的媒介将层出不穷, 但目前来看, 85% 的新闻内容从手机触发。所以, 最主要的焦点, 就是把内容放进手机, 让大众看到你的内容。

而我们传统的新闻采编播流程是, 先为报纸、广播、电视制作内容, 然后把内容放到网站上, 最后放到社交媒体上。这样的工作流程与现实背道而驰。所以正确的做事方式应该是反向的, 数字化优先。当重要新闻事件发生时, 我们第一时间通过社交媒体发声, 打开直播窗口;记者到达现场, 首先应该在移动端发布最新进展;网站汇聚前方消息, 开始直播;广播电视直播, 并持续跟进发酵。

看似我们也在这样做了, 但问题是, 后方编辑是基于一个来自前方的广播稿或电视片, 在它们的基础上改编成新媒体稿和片。数字化优先的要求却是:这是完全不同的“写作”, 而不仅仅是做新闻的搬运工。就这一点, 来自CBS新闻和数字服务的执行董事Court Passant也表示, 尽管CBS在用新技术加速和优化直播新闻的采制, 但在CBS内部内容管理系统中, 广播和电视还不能很好地融合进去。或者说, 搭建新媒体新闻中心的物理架构, 是融合的第一步, 江苏广电总台在建的荔枝云平台, 对新闻内容融合生产的流程再造, 是从物理层面步入化学反应的第二步。

第二, 做厚“云”的两端:爆料工具和粉丝分析。新闻编辑室从哪里得到线索?内容又被谁收看了?这一进一出, 恰是云平台要着力打造的两端。目前, 科技公司纷纷开发出多类工具, 从大事件爆料追踪、海量数据精准搜索、社交媒体信源筛选核实三个方面, 力求为记者展开优质报道提供帮助。这些与数字为谋的“工具”对我们的新闻流程再造很有意义。

在USC (南加大) 学习期间, 不止一位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这些工具。CBS有专门团队致力于动态分析社交媒体, 每天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获取爆料, 并将其运用到新闻的采编工作中。他们有内部的分析软件, 也从Facebook、Google (Google analytic) 、Youtube提供的分析工具里拿数据。

Facebook Signal是一款免费的新闻线索发现和管理平台, 它能帮助记者从Facebook和Instagram上的照片、视频和帖子中追踪到近期热点。Twitter Curator的过滤工具能够对海量信息进行实时过滤, 挖掘特定话题的具体内容或当前流行趋势。Wiki Wash, 记者利用这款软件, 可以实时监控维基百科上任何一个词条的变化, 并发现隐藏在变化后的秘密。也就是说, 在爆炸性新闻还在被编辑时, 记者已经可以捕捉变化了。Youtube Newswire提供经过编辑整理的视频流, 从而为记者提供每天最具价值的现场视频。

其次, 大事件后信源以几何级速度攀升, 国外多款精准搜索工具, 让记者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无效信息, 只关注最具价值的信息:

社交搜索工具Social Searcher: 一网打尽各类社交媒体信源; 定位搜索工具Geosocial Footprint: 追踪用户位移; 人物搜索工具Spokeo:全方位了解你的新闻人物;图谱搜索工具Facebook Graph Search:茫茫人海中定位关键人物。

再次, 社交媒体信源是真是假?“工具”也有一套:

Storyful:专注于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源的核实服务, 迄今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专业度和可靠度最高的信源调查网站, 并提供完整核实报告;可疑新闻追踪器Emergent.Info:深扒来源和转发情况;众包信源核实平台Verily:组团核实信源真实。

另一方面, 关于粉丝带动与分析, USC新媒体创新实验室的董事Erin Reilly认为, 过去将受众分男女老幼年龄段, 现在受众分析是分析每个人。她和她的实验室团队将粉丝特征分成八大类, 利用大数据建立起自己的“仪表板”来分析和带动粉丝。在如何提高数据采集效果和训练机器识别粉丝分类上, 该“仪表板”都有出色的表现。在美国, 很多第三方数据公司出现, 购买数据分析成为必须。

第三, 从搜索最优化, 到分享力更重要。网站真的在死亡。网站的首页看起来像什么越来越不重要, 因为人们更多是通过社交媒体收看、分享。例如《纽约时报》的Pay Wall ( 付费墙) , 只有10%-15% 的流量是来自于看主页, 并且每个月还在不断下降。

就拿新闻标题和内容的制作来说, 过去制作的标题如果想被使用Google、Baidu这些搜索引擎的人们搜到, 最重要的就是关键词。像Google设置前60 个字有关键词, 如果你的内容在前60个字中没有人们要搜的, 那么在网上就找不到你的内容。所以, 过去制作标题和内容要确保搜索最优化, 现今网站的主要流量是来自各种新闻汇聚的APP, 因此标题和内容的写法就是鼓励人们分享。

例如, Buzz Feed这个从编写猫狗趣闻起家的成功网站, 其主要的流量并不是看主页, 而是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这篇内容之后, 分享再分享。为了增加这种病毒式扩散内容的供应量, Buzz Feed编辑和记者团队的核心任务就是制作出人们喜欢分享的报道内容。而分享的精髓就是透明、互动和及时。

摘要:面对数字化浪潮, 美国的传统媒体遭遇如何, 又是如何应对的?在用户的媒介消费行为发生彻底改变的今天, 美国传统广播电视多方尝试如在线直播、网络电视、节目包瘦身、与新媒体公司合作等方式, 决战移动端新闻场;通过多类软件工具进行爆料追踪、精准搜索、社交媒体信源核实等, 以数字化优先的新闻采编流程, 争夺移动端的用户。

制造业的数字化革命 篇9

关键词:新工业革命,制造业,转型升级,挑战,机遇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现代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断突破,以及互联网、物联网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全球进入了新一轮技术革命加速发展的时代,新工业革命正在向我们袭来,这将使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产生深刻变革,从而对制造业带来重大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新工业革命的到来为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能否抓住新工业革命蓄势待发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对完成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1 新工业革命的内涵及特征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新工业革命(也被称作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经济学家里夫金认为,每次工业革命都是通信革命和能源革命的结合。里夫金说:“历史上重大的能源革命与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总是同时发生,19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煤炭能源的利用令廉价报纸的大量印刷和流通成为可能。这加快了信息流通速度,提高了民众受教育比例,从而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20世纪电力的使用与电话、广播和电视以发生了一次交汇,从那时起我们步入消费社会。”里夫金认为如今我们又面临着一次重大转变,互联网技术正在与再生能源相结合,在能源开采、配送、利用上从石油世纪的集中式变为智能化分散式,将全球的电网变成能源共享网络,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向我们走来[1]。彼得·马什在其《新工业革命》一书中指出,从1780年到20世纪末,人类共经历了4次重大的工业革命:蒸汽机革命、运输革命、科技革命和计算机革命。而此次新工业革命将以科技化、全球化、互联化、绿色化、定制化等特征出现。彼得·马什提出人类的制造业可以分为5个阶段:少量定制阶段、少量标准化阶段、大批量标准化生产阶段、大批量定制化阶段、个性化量产阶段。个性化量产阶段已经到来[2]。保罗·麦基里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新工业革命是以数字化的制造方式为代表,制造业数字化将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智能软件、新材料、灵敏机器人、新的制造方法及一系列基于网络的商业服务将形成合力,产生足以改变经济社会进程的巨大力量[3]。芮明杰教授则指出,新一轮工业革命即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就是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为代表,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这一过程不仅将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诞生与发展以替代已有产业,还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甚至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4]。虽然学者们关于新工业革命的内涵与外延论述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均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新工业革命的本质。综合各种观点,本文认为新工业革命具有如下显著特征:一是此次新工业革命的技术推动力是以计算机与通信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新能源技术、以数字化制造、3D打印、智能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技术、以新材料为核心的材料技术、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为核心的生物技术等众多不同领域的新技术进行整合创新、互相交融的结果。二是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3D打印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向经济社会及工业领域纵深不断渗透拓展,生产方式从大批量、标准化规模制造的方式向以互联网技术与网络平台为支撑的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定制转变,标志着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三是生产组织方式由“集中生产,全球分销”转变为“分散生产,就地销售”。分散化、扁平化、专业化的产业组织模式更为普遍。四是在新工业革命浪潮中,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与产业融合速度加快,催生出多技术、多业态融合的生产和服务系统,产业的边界渐趋模糊化,引发产业发展模式的变革。制造业价值链中的研发、设计、物流、品牌营销和售后等高端环节将成为制造企业的主要业务,出现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产品化,制造业与服务业出现深度融合。五是智能制造、互联制造、定制制造和绿色制造将是未来几十年世界工业革命的业态。

2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改革开放30多年,制造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从总量和规模上看,我国制造业2010年已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迅猛发展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实力,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转折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转型升级刻不容缓。而此时新工业革命的到来恰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新工业革命中新的资源分配机制、新的制造方式和新的生产组织特征,将为我国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契机。

2.1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

2.1.1 制造业附加值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以制造、加工、装配为主,品牌意识不强,产品档次不高,处于价值链低端,制造业附加值偏低;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关键设备过度依赖进口,国际竞争力不强。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制造业始终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低附加值环节。据测算,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39%左右。例如,我国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数控机床、纺织机械都被进口产品占据[5]。随着新工业革命的到来,知识要素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知识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在制造业产品附加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而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严重障碍。

2.1.2 我国制造业赖以发展的比较优势正在日益弱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是与传统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分不开的,其中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为低廉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近几年随着我国土地价格上升、劳动力工资大幅上涨、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制造业生产成本被不断推高,制造业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日益弱化。在新工业革命浪潮中,智能制造模式正在成为制造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方向,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将在生产环节中取代大量劳动力,工业生产逐渐摆脱传统的大批量制造和依靠大量工人的流水线式的组装模式,有效地减少产品的流通环节和库存压力,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成本占整体生产成本的比例将越来越小,智能制造技术、知识产权、设计、品牌等要素则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这些方面恰恰是我国制造业的短板,这意味着我国制造业如果不加快转型升级,仅仅依靠传统要素低成本优势发展的模式将难以为继。

2.1.3 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金融危机之后,主要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制造业发展,将工业和制造业视为拉动经济增长与保持竞争力的发动机。发达国家把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作为优先突破的领域,通过推出包括减税、补贴、加大利技投入等优惠政策,吸引高端制造业回归,并加紧从技术、规则和市场方面设置新的门槛,不仅使我国制造业通过承接产业转移获取先进技术溢出的机会越来越少,也加大了我国制造企业对外投资和产品出口贸易的难度,增加了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的难度。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先后加快了制造业的发展,以比我国要素成本更加低廉的优势抢占全球制造业中低端市场,挤占我国现有的国际市场份额,使我国处于阶值缝低端的制造业遭受打击。

2.2 新工业革命给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

2.2.1 新工业革命为我国制造业赶超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在过去的几次工业革命中,我国始终处于落后和跟随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已经在很多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备了很强的制造能力。在此次即将到来的新工业革命浪潮中,我国的经济实力、产业基础等方面都已今非昔比。比如,我国制造业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体系,积累的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世界水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我国拥有“华为”“中兴”等世界级领军企业,第三代移动通信、光通信技术与组网能力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又比如,我国制造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继续保持着竞争优势,人数众多的制造业管理者和产业工人队伍是全球少有的;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我国具备的有利条件及正在到来的新工业革命给我国制造业提供了一个技术赶超发展、结构加快升级的重大机遇,如果我国制造业能够抓住这一机遇,完全有可能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2.2.2 新工业革命将为我国制造业创造新的增长机会新工业革命产业和技术融合的特征与趋势,将极大

地促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产品创新。例如,以设计、咨询、科技服务等为代表的服务业将得到快速发展;互联网和先进制造技术相互融合使定制、个性化和小批量生产成为现实,企业、个人能随时参与制造的各个环节,以实现对生产要素的高度灵活配置,从而带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这一切都将为我国制造业创造新的增长点和机会。

2.2.3 新工业革命将为我国制造业突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创造有利条件

能源互联网将对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产生深刻变革,有利于实现资源能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达到环境影响最小化。同时,智能制造、互联制造、定制制造和绿色制造将引领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效益的先进制造快速崛起,如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将根据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在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最小,对资源的利用达到最高,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优化,为我国制造业突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创造有利条件。

2.2.4 消费者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重要契机

新工业革命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求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在未来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消费品质量、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求新、求异、个性化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的追求,无差异、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年来,我国消费者热衷“海外扫货”“境外代购”,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等就反映了这个问题。消费需求升级正在倒逼我国制造业加快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增加优质产品有效供给。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重要契机。

3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基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新工业革命的特点,近年来我国从战略高度对制造业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部署,2015年5月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实施三步走战略,明确了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描绘出清晰的路线图。“十三五”规划纲要则给我们指明了制造业发展转型的方向和要求。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要紧紧抓住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机遇,紧跟新工业革命的进程,积极应对挑战,围绕上述要求和路线图,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注重制造业的高端化和引领性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发展先进制造业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我国制造业要加快转型升级,就要着眼于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大趋势,瞄准先进制造的关键技术,紧密跟踪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动向,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发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带动引领作用,争取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掌握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动权。首先,政府要有选择、有重点地扶持一批如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高档数控机床、海洋工程等大型高端先进制造产业,加大对高端先进制造产业的财税激励,鼓励相关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资源,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其次,重点培育一批符合新工业革命特征和要求的如互联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先进制造产业,鼓励由企业牵头,联合大学、科研机构组建研发联盟,进行协同创新,着力突破一批先进制造的关键环节和共性技术,并选择重点行业和关键技术领域进行试点,从而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化进程,培育壮大一批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先进制造产业。

3.2 积极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引导中低端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1)发挥互联网优势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具有互联开放、融合共享的特征,互联网商业创新活跃,正加速融入社会经济各个层面,制造业也不例外。我们要抓住时机推动传统制造业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推动制造业将互联网技术渗透研发、设计、制造、组装、营销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去,以增强制造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促进制造业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2)合理转移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制造业。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性,积极引导传统制造企业从制造成本高的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制造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通过“腾笼换鸟”延续综合比较优势。

(3)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制造企业“走出去”。金融危机为我国制造业以较低价格从发达国家收购优质制造业资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要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制造企业以海外并购或直接投资的方式“走出去”,利用发达国家制造业成熟的研发、品牌、营销等资源,更重要的是推动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海外高端人才,同时吸收和学习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管理体系和经验,以此来获取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人才、信息、品牌、服务等优质资源,促进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

3.3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共同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市场能做的就让市场去做,社会可以做好的就让社会去做,政府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更大的活力,这样才能形成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6]。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既不能过度干预,也不能放手不管,而是要将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共同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第一,政府在以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更多地通过市场力量配置资源,通过实施相应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间接手段的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第二,政府应当更加重视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更加重视保护知识产权、技术和专利,以及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建设,为制造业发展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第三,政府要加大对交通、智能电网、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建立由国家重点支持的制造业共性技术平台、研发公共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各类平台,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方便、先进的基础设施系统。

3.4 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以人才促产业转型升级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3D打印、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将逐渐取代劳动者去执行重复性、操作性及复杂环境的工作,使劳动者的主要精力转向研发、设计、营销和服务等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方面,这极大地增加了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新工业革命需要智力、技术、创新和高素质的人才,不仅需要劳动者善于协作,具有基本科技思维素养和动手能力,而且需要大量具有设计、规划、管理、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在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发展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及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是人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人才。为此,我国要高度重视适应制造业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要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高技术人才,以人才促产业转型升级。首先,在高等教育领域,要提升技术教育层次,增加技术型、应用型大学,加快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其次,要鼓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搭建产学研互动技术支撑平台和工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坚实的实践平台,通过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同时,加大职业继续教育,扩大中等技术学校高级技工等人才培养来满足制造业人才需求。再次,要不断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各种方式为紧缺人才及高端人才提供优良的发展平台和扶持机制,借助股权激励、人才基金等途径,鼓励那些对企业做出贡献的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吸引海外人才回国[7],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彼得·马1十.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 3.

[3]王龙云,侯云龙.保罗·麦基里:制造业数字化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N].经济参考报,2012-06-21.

[4]芮明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实质与启示:芮明杰教授在复旦大学的讲演[N].文汇报,2012-09-17.

[5]吴晓波,齐羽,高钰,等.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85-86.

[6]李克强.改革需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社会关系[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ortune/2013-09/12/c_125374122.htm,2013-09-12.

制造业的数字化革命 篇10

科技日报上海7月4日电 (记者杨朝晖) “目前3D打印处在技术生命发展周期的膨胀期最高峰, 属于媒体重大关注期和公众期望膨胀期。这项技术本身还不是特别成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产业科学发展研究所所长刘峰在中国 (上海) 国际印刷周3D打印论坛上提出, 3D打印有可能引发制造业一场革命, 但它对产业的冲击应该说是刚刚开始。

技术生命发展周期模型将技术发展分为萌芽期、膨胀期、泡沫化谷底期、爬升光明期、实质性生产的高峰期五个阶段。刘峰说:“大家想想手机、互联网, 就可以明白这个过程。现在的3D打印技术炒得很热, 下个阶段是泡沫化的谷底期, 未来可能有负面影响会出现。”

刘峰用“被过于关注和给予过高期望”提醒“热衷者”, 未来估计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3D打印才会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 才能真正在制造业里大规模、广泛地加以应用。

美国3D打印公司Stratasys中国区总监施惠亦有同感:“我们目前可能接触更多的是3D打印做一个产品。其实这是3D打印发展的终极方向, 现阶段用户更多使用的是设计验证, 也就是原形在设计阶段使用3D打印技术。”

“很多时候大家都看到3D打印会引领下一次工业革命, 从现阶段来说, 才刚刚起步。”施惠的观点是, 3D打印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 更多的时候是将打印融入到产品设计全方位中, 从新的概念模型, 到中期的产品验证、功能性原形, 到最终的产品小批量的试制, 3D打印都有很好的应用。

英国宾利汽车是施惠所在公司的一个用户:“用户在设计阶段可以根据实物进行讨论, 而不是通过一些软件, 将设计在电脑上展示。比如开发一款新车型时, 有几个项目组同步工作, 最后根据项目不同的优缺点, 这个组的车头做的好看, 这个组的车身做的好看, 把各自的优点整合起来, 就得到了最佳设计的产品。”

同样, 产品设计好以后需要放到市场上测试一下, 是不是受人们欢迎。这时直接生产一批, 成本太高了, 用户可以选择一个打印出来, 做表面处理, 让它和真的产品几乎一模一样, 可以放到展示会给用户体验, 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地规避风险。

制造业的数字化革命 篇11

◆ 福特经营的新起点

在芝加哥南面的一个现代化的工厂里,近400名高塔汽车公司(Tower Automotive Inc.)的工人,正在为福特汽车公司最新投放家庭轿车市场的“福特500”小汽车生产部件。这本是很平常的事,但使人惊奇的是,完工的部件不再送到几百英里远的地方,而是直接送到旁边的一家新建的福特装配厂,装配成小汽车。

这种“邻居”似的安排,是汽车制造业一个“安静的革命”的一部分。有十多家供应商在福特汽车工厂附近建厂生产零部件,高塔汽车公司仅是其中之一。这些供应商提供了福特汽车公司新车型所需部件的三分之二,它们也为“福特自由式”运动车(Ford Freestyle)和“水星墨丘利”轿车(Mercury Montego)提供部件。

福特汽车公司是借鉴了低成本的南美汽车工厂的先进经验,投资2.5亿美元,建立了这个占地155英亩的部件供应工业园区,并于去年8月份开始生产小汽车部件。这是美国最大的汽车部件园区。这个园区不仅为福特汽车公司在北美的一些装配工厂提供部件,而且许诺节约成本和提高质量,这对福特汽车公司是非常重要的。密歇根州安阿伯市的汽车调查中心(CAR)的负责人大卫·科尔说:“这是福特汽车公司王冠上的宝石,它的经营的新起点就在这里。”

对于福特汽车公司来说,让供应商用自己的钱在福特旁边建部件工厂是个好办法。工业园区投入生产以来,从部件厂到装配厂产品的运送平均距离仅有半英里,过去则是450英里。运输时间缩短到10分钟,过去则需要一天。每年可为福特汽车公司节约运输费用1,500万美元。由于保持较低的库存——仅8个小时的供应量(过去需要一天或两天的供应量),每年可以节约资金数百万美元。

由于供应快,发现部件的质量问题能够马上解决,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可以减少召回和维修次数,减少担保费用,从而节约大量资金。

◆ 供应商的一柄“双刃剑”

不过,按照密歇根州的汽车分析家迈克尔·罗宾内特的观点,对于供应商来说,福特汽车公司的“新世界秩序”可能是一把“双刃剑”。的确,它们得到了福特汽车公司的大笔业务。但反过来,它们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因为它们的产品大多限制在福特汽车公司需要的范围内。由于被要求设计和制造更复杂的车辆部件,它们还有较重的开发和工程负担。供应商投资越多,它的利润就更被动地寄托在福特的业绩上。罗宾内特说:“这就是把一个特定的汽车制造计划的绳索套在你的脖子上。”

事实是,虽然供应商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生产线上,但不能很容易地抽出赌注,最终还是处于不利的地位。正像CAR的科尔说:“如果你在汽车制造商工厂的旁边建立了一座部件供应工厂,在双方的关系出现裂痕时,倒霉的还是供应商。”

供应商的工厂集中在汽车装配厂旁边不是新事物,但福特汽车公司的芝加哥工业园区为它在美国的经营确立了一个新的标准。

但是,“组件制造”这个概念在美国并不受欢迎。6年前,当通用汽车公司考虑让在美国的几个工厂采用“组件制造”方式时,由于要取消数百个工会会员的工作位置,用低工资的非工会会员工人代替他们,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最终,通用汽车公司在密歇根州的兰辛市建立一个工厂,采用了一种“组件制造”方式,雇用大约1300名工会会员工人制造“卡迪拉克”。

◆ 谁的报偿更大

在芝加哥,福特汽车公司采用了稍微不同的方式。首先,它虽然使用了某些预制组件,但它仍然在装配线上做了许多工作。其次,它通过允诺不会减少装配线上的工作位置,消除工会对部件供应工业园区的担心。实际上,福特汽车公司追加雇用400名工人,使装配厂的工作位置达到2600个。虽说如此,在福特汽车公司的装配线上每小时22美元的工作位置,可能将供应商雇用最优秀的工人引诱过去。因为部件供应商的工作位置,一般每小时仅支付15~16美元。CAR的科尔说:“隐藏的危险是,供应商可能成为制造商的‘预备部队’。”但其他的分析家认为这不是个问题。

加入福特汽车公司的部件园区的公司是幸福的,特别是从后勤学的意义上讲。例如,过去部件供应商利尔公司(Lear)是从印第安纳州的哈蒙德,将“金牛座”小汽车的座位运送到芝加哥的福特汽车工厂,“金牛座”的主要内部装置,如织物、衬垫、电线、灯具和遮阳板,是从350英里之外的密歇根州休伦港运来。为了向福特汽车公司的新工厂提供部件,利尔公司将制造座位的工厂留在原地,将生产内部装置的工厂迁入福特汽车公司的工业园区。

上一篇:指令翻译下一篇:产褥期的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