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的安全防护

2024-10-20

产褥期的安全防护(精选8篇)

产褥期的安全防护 篇1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个时期, 一般为6周。在产褥期产妇的每一个身体系统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伴随着新生儿的出生, 产妇及其家庭经历着心理和社会的适应过程。了解这些适应过程, 对做好产褥期的保健, 保证母婴健康极其重要, 对以后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1 一般保健管理

1.1 活动与休息指导

产褥期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有利于产后机体恢复。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 产后6 h~12 h即可起床做轻微的活动, 24 h后可下床在室内活动, 有助于较快恢复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 促进体力和精神恢复。也可以增加食欲利于乳汁分泌, 促使产后子宫复旧和恶露排出, 同时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行会阴侧切或剖宫产的产妇可适当推迟活动时间, 指导产妇做健身操, 避免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 以免发生子宫脱垂, 运动量由小到大, 循序渐进, 并逐渐增加起床时间和活动范围。

1.2 饮食指导

产后第1天进清淡易消化食物, 以后饮食以多样化富于营养为原则, 多进汤汁食物及含钙、铁、碘多的食物, 如骨头汤、猪蹄炖汤、海带等, 适量的新鲜蔬菜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以促进乳汁分泌, 为婴儿提供丰富的营养。多饮水, 多进含粗纤维多的食物、水果, 以促进肠蠕动, 预防产后便秘。切忌忌口和偏食, 也不宜进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1.3 个人卫生与居室环境指导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夏季注意开窗通风降低室温防止中暑, 冬季不可紧闭门窗, 每日开窗通风1~2次, 每次15 min, 要防止空气对流, 注意保暖。产后出汗多应勤换内衣裤及床单、被褥, 选择透气、吸汗良好的棉织品为佳。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利于身体恢复及母婴健康, 哺乳前、饭前便后要洗手, 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要用清洁消毒的会阴垫, 每次大便后要清洗肛门及会阴部, 防止粪便污染阴道和侧切口, 以预防产褥期感染。

2 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

每日应观察恶露的数量、颜色及气味, 一般在按压子宫底的同时观察恶露情况,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 连续4周~6周总量约500 m L, 产后第1~2天可有小血块, 血性恶露约持续3 d后转为浆性恶露, 约2周后变为白色恶露, 再持续2周~3周后干净。如恶露有臭味且有子宫压痛, 提示有宫腔感染可能;若持续性深红色恶露, 往往提示宫缩乏力;子宫软, 恶露多, 提示可能胎盘残留;子宫收缩好又有鲜红色恶露且量多, 提示有会阴软组织裂伤。

3 会阴自我护理

自我评估会阴切口, 有无渗血、红肿、水肿等, 嘱产妇向会阴切口对侧侧卧, 如遇切口感染或愈合不佳者, 可在产后7 d~10 d起给予高锰酸钾坐浴。

4 心理变化与社会因素

经历妊娠及分娩的激动与紧张, 产妇精神极度放松, 对哺育婴儿的担心、产褥期的不适等均可造成情绪不稳定, 尤其在产后3 d~10 d, 可表现为轻度抑郁。及时的护理、指导和帮助能纠正这种抑郁, 应帮助产妇减轻身体不适, 并给予精神关怀、鼓励、安慰, 使其恢复自信心和自尊感。良好的支持系统如:丈夫及家人的理解和帮助有助于产妇的心理适应, 医院的热线电话、保健人员、社区支持组织的具体联系方法和人员, 尊重其风俗习惯, 提供正确的产褥期生活方式。

5 乳房的保健

5.1 一般护理

推荐母乳喂养, 按需哺乳, 废弃定时哺乳, 乳房应保持清洁干燥, 经常擦洗, 重视心理护理的同时, 指导正确哺乳方法。

5.2 乳房胀痛和乳腺炎

(1) 尽早哺乳; (2) 哺乳前热敷, 使乳腺管通畅, 两次哺乳间冷敷, 以减少局部充血、肿胀; (3) 按摩乳房, 从乳房边缘向乳头中心按摩, 使乳腺管畅通减少疼痛; (4) 佩戴乳罩, 扶托乳房, 减少胀痛; (5) 用生面饼外敷乳房。

5.3 乳头皲裂

增加哺喂的次数, 缩短每次哺喂的时间, 哺喂后, 挤出少许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 短暂暴露使乳头干燥, 乳汁可抑菌且含丰富蛋白质, 起到修复表皮的作用, 疼痛严重时采用乳头罩间接哺乳或吸奶器吸出。

5.4 平坦及凹陷乳头

(1) 乳头伸展练习:两拇指分别放在乳头上下侧, 由乳头向上、下纵行拉开; (2) 乳头牵拉练习:一手托乳房, 另一手拇、中、食指抓住乳头向外牵拉; (3) 配置乳头罩:从妊娠7个月起佩戴, 对乳头周围组织起稳定作用; (4) 婴儿饥饿时, 先吸吮平坦的一侧, 因此时婴儿的吸吮力强, 易吸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

6 产后检查及计划生育指导

产妇出院后由社区医疗保健人员在出院后3 d内、产后14 d、28 d分别做3次产后访视, 了解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产后42 d产妇携同新生儿来医院做产后健康检查, 包括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 特别是生殖器官恢复的情况及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给予计划生育指导及性生活形态指导。

产褥期保健的目的以护理为主, 治疗为辅, 提供咨询, 提供信息和知识, 提供支持和帮助, 促进产后生理功能恢复和正常的适应过程, 预防产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使产妇愉快而顺利地度过产褥期这一特殊时期。

产褥期的保健与护理 篇2

产褥期内以生殖器官和乳房的变化最为显著

生殖器官的观察与护理:⑴子宫的收缩:①首先应严密观察宫缩恶露情况,每30分钟~1小时观察1次。产后子宫收缩呈硬球行。即收缩到脐平,以后每天下降1.5~2cm,产后1周缩小为孕12周大小,仅在耻骨联合上方触及。产后10天左右经腹部检查已触不到子宫底,检查子宫底高度的同时应注意及子宫双附件有无压痛。⑵恶露的变化:产后随子宫脱膜脱落的血液,坏死脱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称恶露。恶露分为:①血性恶露:约持续3~7天,②浆液性恶露:约持续7~14天,③白色恶露:约持续14~21天。产后恶露3周左右干净,如血性恶露持续2周以上说明子宫复旧不好。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如恶露有臭味提示可能有宫腔感染。

乳房的护理及母乳喂养指导:⑴乳房的护理:乳房在分娩后将进一步发育,乳房应保持清洁、干净、经常擦洗。禁忌用肥皂。每天哺乳前用温水毛巾擦洗干净。同时还要检查乳头有无皲裂,乳腺管是否通畅,乳房有无红肿、硬结。乳汁分泌是否正常。⑵母乳喂养指导:母乳是婴儿最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它含有出生后4~6个月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即糖、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水)。母乳有免疫功能,能保护婴儿免受感染,母乳具有无菌、温度适宜、喂养方便、价廉无美等优点,所以,需不断给产妇以鼓励、支持和指导,使她们能至少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指导的重点是:①按需哺乳:根据婴儿的需要喂哺。②掌握正确的喂乳姿势,即母亲放松、舒适、婴儿的头和身体呈直线、面向乳房、身体紧贴母亲、下颌贴乳房、嘴巴含住大部分乳晕。③学会观察和判断婴儿吸吮是否正确,哺乳后应将婴儿竖直抱起轻拍1~2分钟,排出胃内空气,防止婴儿溢奶。④学会挤奶。坚持纯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子宫复旧和减少产后出血,还利于恢复产妇体形。

产褥期的注意事项

室内温度需把控:产妇生产后,毛孔和骨缝张开,很容易感受风寒,因此要避免空调直吹、穿堂风。产后洗澡需注意水温控制在37℃左右。避免水温过热,洗澡的时间尽量要短,不要泡澡,洗后要注意及时擦干。

会阴的护理:分娩后应做好会阴护理,以防止感染,促进会阴伤口愈合,增加产妇的舒适感,产后每天用温水或尽量选择配方是植物中药、pH值适合弱酸性外阴环境的洗液。会阴冲洗2次/日,大便后亦应冲洗。冲洗前应先排空膀胱,冲洗时应由上而下的冲洗。冲洗后用消毒沙球擦干外阴,垫好消毒会阴垫。

全身情况:了解一般情况如睡眠、饮食、精神、心理、大小便等。①生命体征的观察:测血压、脉搏、呼吸以及了解产后恢复情况。②预防产后尿潴留和便秘:经产钳、剖宫产、滞产的产妇要特别注意排尿功能是否通畅,以预防尿潴留。指导产妇多饮水,一般产后4小时排第1次尿。产后产妇多饮水、多食蔬菜和水果,尽早下床活动,防止便秘发生。③注意个人卫生:每天用温热水漱口、刷牙、保持产妇口腔的清洁卫生。

产褥期的保健与护理

产后营养:由于分娩时体力的极度消耗及产后机体的恢复和哺乳需要,加强产后的营养十分重要。产褥期每天需要热量2700~2800千卡,蛋白质100g,比妊娠前的饮食量增加约30%左右。①产妇忌过多吃鸡蛋:医学研究表明,分娩后数小时内最好不要吃鸡蛋,因为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大、出汗多、体液不足、消耗能力也随之下降。若分娩后立即吃鸡蛋,就会难易消化,增加胃肠负担。分娩后数小时应吃半流质或流质饮食为宜。油炸食物也较难易消化,产妇也不宜多吃。②产妇应多食一些瘦肉、鱼、蛋、牛奶和新鲜蔬菜,哺乳期应多吃一些半流食如鸡汤、鱼汤、排骨汤等,少食多餐。此外有下列情况者,在饮食方面要有所控制或倾斜: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后遗症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控制盐的摄入。有便秘者应多吃纤维多的蔬菜和水果,早晨可喝点儿淡盐水或蜂蜜水。

心理保健:心情舒畅,可使乳汁增加,在近年的报道中,有50%~70%的产妇会发生产后郁闷,原因是体内荷尔蒙浓度的突然变化所致,还与分娩后体内内环境自行性调整,性激素比例重新调配以及家庭关系、环境因素等有关,所以做好产褥早期产妇的心理适应工作非常重要。家属要多给予关心、支持、帮助等。另外,产妇的休息要与婴儿同步,婴儿睡觉时抓紧时间休息,这样既可得到充分的休息,又可保证足够乳汁。产褥期以后才可恢复性生活,并要采用适宜的避孕方法。做一些產褥体操也是帮助母亲恢复机体的一项有效运动。

参考文献

1 中外健康文摘.

2 中国期刊网.

产褥期乳腺炎的护理 篇3

关键词:围产期乳腺的保健,护理,健康教育,乳腺炎

产褥期乳腺炎的病因

产褥期乳腺炎发生的原因: (1) 产后3~7天开始乳汁逐渐增多, 初产妇无哺乳经验, 致使乳汁淤积; (2) 乳头畸形[1] (扁平凹陷) , 轻则乳汁排不出, 1~3天形成乳头皲裂 (环形或垂直) , 乳头糜烂等乳腺炎表现, >7天80%形成脓肿, 也有少数病例24小时之内形成脓肿或者迁延不愈, 致使整个哺乳期间断、连续处在慢性乳腺炎中; (3) 产妇怕羞怕痛; (4) 婴儿太小, 无吮吸能力。

预防和护理的必要性

首先, 乳汁主要在产后2~3天产生, 随婴儿月龄增加而增加产乳量, 少受刺激的乳头表面, 在婴儿不断吮吸下形成溃疡或小裂口, 剧烈疼痛, 裂口较深引起出血, 严重的乳头垂直裂开或从基底和乳晕交接处环形或部分断裂, 细菌由裂口进入乳头、乳晕及乳房内引起乳头炎、乳晕炎及乳腺炎, 甚至脓肿, 因此, 对本病的预防与护理十分重要。

其次, 裂伤带血、细菌的乳汁吸入婴儿体内, 可形成假性黑便、腹泻等。

第三, 扁平、凹陷的乳头随产乳量增多出现问题, 假性乳头凹陷通过处理纠正后, 能够正常哺乳;真性乳头凹陷及扁平乳头短期内无法正常哺乳, 致使乳汁淤积, 乳房硬如石块, 产妇痛苦不堪。

预防与护理措施

妊娠开始6个月, 每天用清水或者肥皂水清洗乳房, 尤其是乳头, 2次/日, 以增加乳头、乳晕的耐受性和抗摩擦性[2]。也可通过对乳头、乳房有节律朝乳头方向的按摩增强乳头、乳晕的抗拉力, 使乳管顺畅。

有规律哺乳:一般1~2小时授乳1次, 乳儿沉睡不醒, 可通过刺激乳儿的耳廓使乳儿吮乳, 及时排净乳汁, 又使乳儿获得营养, 初乳为淡黄色, 富含蛋白质, 尤其免疫球蛋白十分丰富, 是1~6个月婴儿免疫力的主要来源。

乳头凹陷、扁平患者, 应在青春期积极就诊, 使乳头得到及早治疗, 如延误至孕期, 最少孕6个月开始, 对真性乳头凹陷 (无法牵拉出的乳头) , 可用20ml针管两具, 针管乳头用2~6cm消毒软管对接, 一侧去掉针栓者对准产妇凹陷、扁平的乳头, 每天负压吸2~3次, 每次15~20分钟 (如图1) 。如果乳头疼痛、红肿涂以红霉素软膏 (产妇哺乳前必须用清水洗掉红霉素软膏, 轻提乳头排出前段乳汁, 然后才可哺乳) , 98%左右的患者能够纠正凹陷、扁平的乳头。若产妇通过上述方法治疗仍无法哺乳, 只能回乳。

乳汁淤积多发生在夜间, 由于初产妇角色的转换, 睡眠不足, 长时间 (>2小时) 睡眠致使部分乳汁淤积, 局部出现软而大的肿块 (积乳囊肿) , 用洗净的双手四指分开朝乳头的方向轻柔按摩乳房, 禁忌“环形”按摩, 迅速牵拉乳头数次, 使乳管通畅, 乳汁排出。一般情况下, 瘀积的乳汁3天后形成乳腺炎, 7天后形成脓肿或者慢性迁延不愈的乳腺炎。

健康教育

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幼儿期乳头有问题, 无论男孩或女孩, 及早就诊, 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青春期少女乳房发育很快, 乳腺管及乳腺小叶迅速增生发育, 形成半球形。如发现乳头凹陷、扁平, 及时就诊或按上述方法处理。

参考文献

[1] 王钟富.现代实用乳房疾病诊疗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基层产妇产褥期的家庭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 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产妇256例, 其中初产妇188例, 经产妇68例;年龄最小20岁, 最大42岁, 平均26.7岁;大学文化程度10例, 高中5例, 初中206例, 小学30例, 文盲5例。经产褥期的家庭护理,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无1例发生产褥期感染等并发症。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产褥期的休养环境

产妇的休养环境应冷暖适宜、安静、舒适。要每日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 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健康。但产妇不宜直接吹风, 冬季注意保暖, 尽量减少接触外来人员, 预防呼吸道感染。被褥要清洁松软, 睡床以硬板床为宜不可太软, 否则易造成骨盆损伤[1]。

2.1.2 产褥期的休息和活动

产后24小时内以卧床休息为主, 24小时后如是正常产妇, 无手术助产、出血过多、阴道撕裂等特殊情况, 即可起床作轻微活动, 有利于加速血液循环, 组织代谢和体力的恢复, 促进子宫收缩, 恶露、淤血排出, 也可增进食欲, 促进肠蠕动[1]。产后2日可按时做产后健身操, 锻炼骨盆底肌及筋膜的缩肛动作, 锻炼腰肌的腰肌回转运动。行会阴后一侧切开的产妇, 可适当推迟活动时间, 待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再做产后健身操, 能使骨盆底及腹肌张力恢复, 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弛。产后2周时开始加做胸膝卧位, 以预防或纠正子宫后倾。产后健身操的运动量应由小到大, 循环渐进[3]。

2.1.3 产褥期的饮食

产后胃肠功能减弱, 蠕动减慢, 故应少量多餐, 食物以营养丰富、易消化、干稀搭配, 如各种肉类、鱼类、蛋类、蔬菜、水果、豆制品等[1], 保证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的摄入量, 多喝排骨汤、鸡汤、菜汤, 多吃新鲜水果, 改变农村沿袭的不能吃蔬菜的观念, 新鲜水果含大量的维生素, 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还含有较多的食物纤维, 可促进肠蠕动, 有利于产后通便, 产后应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2.1.4 产褥期的清洁卫生

帮助产妇树立科学的保健理念, 抛弃不正确的旧观念, 鼓励产后刷牙洗澡, 指导产妇坚持每天早晚刷牙1次, 每次饭后漱口。刷牙要用软毛刷和温水或温开水, 以减少对牙齿的刺激, 保证口腔清洁舒适, 增加食欲。产后汗腺活跃, 容易大量出汗, 及时地洗澡可使全身血液循环增加, 加快新陈代谢, 保持汗腺孔通畅, 有利于人体内代谢产物的排出。还可调节植物神经, 恢复体力, 解除肌肉和神经疲劳。正常分娩的产妇产后2-5天便可以洗澡, 以淋浴为佳。产后6周内不宜洗盆浴, 以免不洁澡水逆流入生殖道, 引起感染[1]。水温要适宜, 一般以35℃~3 7℃, 以免受凉。

2.1.5 保持小便通畅

孕晚期由于增大了的子宫压迫膀胱, 使膀胱肌肉的张力降低, 分娩时, 胎头又长时间压迫膀胱, 致粘膜水肿、充血、肌张力降低, 以及会阴切口疼痛等原因, 容易发生尿潴留[1], 因此产后2小时内鼓励产妇主动排尿, 不要等到有尿意时再解。如不能排出尿液, 可在下腹部用热水袋热敷后用温水熏洗外阴和尿道周围, 也可用滴水声诱导排尿。

2.2 心理护理

妊娠和分娩是妇女一生中重大改变, 产褥期妇女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 产妇需要从妊娠期及分娩期的不适、疼痛、焦虑中恢复, 需要接纳家庭新成员, 协调夫妻间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等, 这一过程要求产妇进行多方面的心理调节, 逐渐适应心理、社会的变化。此时, 丈夫及家人的关心呵护和医务人员耐心地讲解产褥期的相关知识, 能够帮助产妇顺利地进入母亲角色, 促进新家庭的生活形态并开始运作[4]。

2.3 产褥期会阴的护理

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阴, 由前往后, 每日2次, 持续至产后14天或恶露干净为止, 注意观察会阴切口有无渗血、血肿、水肿、就、硬结等。水肿者, 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湿热敷;血肿者, 症状轻可用湿敷, 症状重需配合医生切开处理;硬结者, 用大黄、皮硝外敷。产妇以会阴切口对侧侧卧位休息为宜[4]。

2.4 观察恶露情况

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 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 称恶露。观察恶露量、颜色、性质、气味的改变, 正常情况下, 产后的3~7天为色红、量多、内含大量血液、小血块及坏死组织的血性恶露;两周左右为色泽较淡, 含血液较少, 有较多宫颈及阴道粘液的浆液性恶露;以后为白色恶露, 色较白或呈淡黄色, 量逐渐减少, 约3周左右干净。如在一个月后, 恶露不净, 同时伴有臭秽气味或腐臭气味时或伴有腹痛、发热, 说明可能有产褥感染, 如排出恶露量逐日增多, 颜色逐日变红变深, 出现淤块等, 都属于异常现象, 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2]。

2.5 产褥期乳房的护理

产褥期内乳房的尺寸及重量均增加, 因此应佩戴合适棉制乳罩.每天更换内衣[1]。推荐母乳喂养, 按需哺乳, 废弃定时哺乳。重视心理护理的同时, 指导正确哺乳方法。每次哺乳前母亲要洗手, 用温开水清洁乳房及乳头。哺乳时, 母亲及新生儿均应选择最舒适位置, 需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在新生儿口中, 以防因含吮不正确, 引起乳头皲裂, 如出现皲裂时可于哺乳后挤少许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 短暂暴露和干燥[3]。

2.6 产后检查

产妇应于产后42日去医院做产后健康检查, 包括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重点检查子宫收缩、恶露性状、伤口愈合、乳汁分泌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 应及时处理, 以免导致后遗症, 女性的生殖器官经过妊娠和分娩的变化, 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而产妇身体的全面恢复需要56天, 因此在正常分娩56天后, 才能开始性生活。产钳及缝合术者, 在伤口愈合, 瘢痕形成后才能开始性生活;剖宫产者至少要3个月以后[1]。

总之, 产褥期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产褥病率, 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 从而保证产妇的身心健康, 有效地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孟春兰.产褥期的家庭护理[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2008, 5 (1) .

[2]章凤彩.基层产妇产褥期的护理[J].中华现代临护理学杂志, 2006, 1 (4) .

[3]薛凤霞.正常产褥.妇产科学[M].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82-88.

产褥期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2月一2008年1l月在我院围保门诊建卡孕妇共478例, 年龄22-27岁, 平均24.5岁。排除精神病史及人为障碍, 产前检查无病理产科情况, 无其它严重疾病, 所有产妇均以产科常规分娩。

1.2 方法

将建卡孕妇4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65例, 对照组21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护士的常规心理护理, 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 干预组在整个产褥期还接受研究者依据心理干预模式给予的心理干预。

1.3 统计方法

随机设计两样本率比较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根据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制定的"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干预组发生产褥期抑郁症患者共12例, 发病率为4.53%。对照组患者共31例, 发病率为14.55%。两组比较经X2检验, 得出P<0.05。

3 心理干预措施

3.1 做好产后抑郁症的支持性心理治疗

对产后抑郁症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目的是加强心理活动的防御能力, 控制和恢复对环境的适应性。分娩后的产妇除了喜悦之外尚有忧虑、紧张、疲劳、兴奋、沮丧和抑郁等情绪反应。面临着巨大生理和心理转变的产妇, 特别是年轻心理不成熟或者缺乏支持系统、经济条件差者更应该加强心理护理。

3.2 针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

3.2.1 针对抑郁:

主要采用理性情绪疗法, 帮助患者认识到其认知过程中所存在的自我贬低的非理性思维方式并努力改变它, 鼓励患者多听背景轻松、悠扬、令人心情舒畅的音乐;应用护患沟通技巧给予暗示治疗。

3.2.2 针对焦虑:

主要利用国内外常用的认知行为疗法, 同时给予放松训练, 向患者列举出认知歪曲, 帮助他提高认知水平和矫正错误思想。将患者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声音、想象等方面来降低其对周围环境的感应能力, 以降低交感神经的活动, 使肌肉松弛、心理放松。

4 讨论

产后抑郁症通常在6周内发病, 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 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 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50-75%的女性都将随着孩子的出生经历性格上出现一段不稳定情绪, 比如莫明的哭泣或心绪欠佳, 其原因可能与产后荷尔蒙水平的变化有关。此外, 过度紧张, 身体疲惫, 睡眠不足, 以及对自己现状不满, 缺少他人关怀和支持, 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产褥期抑郁症是一种良性精神障碍, 一般情况下不需药物治疗, 但其对母婴的身心健康、婚姻和家庭均可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健康, 对婴儿也有影响, 所以对产后抑郁症应给予重视。首先, 应加强对孕妇围产期保健, 帮助她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产妇, 要给予充分重视, 协助调整好其心理状态, 减轻可能存在的心理压力, 其次应该加强孕产妇在产褥期中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 阻止发生严重的产褥期抑郁症。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降低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率的临床作用。方法将建卡孕妇4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65例, 对照组21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护士的常规心理护理, 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此外, 干预组在整个产褥期还接受研究者依据心理干预模式给予的心理干预。结果通过心理干预, 干预组发病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实施心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产妇在产褥期的抑郁情绪, 帮助其渡过产后的情绪不稳定阶段, 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褥期,产后抑郁症,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61

[2]Kindenren.AZ.Myths and facts about breastfeeding:does it prevent later atopic disease[J].Belgium Acta Paediatr, 1997, 86:1283.

[3]陈燕杰.产后抑郁症[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0, 16 (1) :13-15

[4]郭素芳.产后抑郁与产后家庭暴力[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7 (9) :629-631

[5]Ellen DJ.Reminiscence therapy for older women with depression:effects nursing intervention classificafion in assisted-living long-term care[J].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esing.2003, 29 (7) :26-33.

[6]Rubin R.Maternal task in pregnancy[J].Mater Child Nms J, 1989, 4:143-153.

[7]Zung's WWK.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M].Arch Gen Psychiatr y.1965, 63-70.

2例产褥期脑卒中病人的护理 篇6

1 病例介绍

[例1] 张某, 26岁, 产时大出血, 产后10 h高热, 昏迷4 d入院。产前大出血, 血压高, 体温40 ℃, 脉搏114/min, 血压23/17 kPa, 中度昏迷, 双侧瞳孔直径3 mm, 光反射存在, 心肺正常, 右侧偏瘫, 右侧上下肢体肌力为Ⅰ级, 深反射迟钝。入院诊断为产褥期感染并脑出血。

[例2] 李某, 24岁, 第一胎分娩, 产后第8天, 突然出现高热, 昏迷入院。体温40.9 ℃, 脉搏135/min, 呼吸30/min, 血压17/11 kPa, 中度昏迷, 双侧瞳孔直径3.5 mm, 对光反射存在, 右侧肢体瘫痪, 右上肢肌力Ⅱ级, 右下肢肌力为Ⅰ级 。心肺无异常, 腹软, 外阴部有少量褐色分泌物及干痂, 恶臭。入院诊断为产褥期感染伴脑梗死。

2 护理

2.1 观察病情变化

2.1.1 意识的观察

意识的变化为脑卒中病理变化的主要指证。意识障碍的程度随病变的演变而变化, 意识障碍可以有发作性和进展性, 出血性脑卒中可以是进行性昏迷加重;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意识障碍常常由深入浅。意识障碍的动态观察对于掌握病情演变、预后和病损定位有十分重要意义, 应严密细致观察。

2.1.2 瞳孔的观察

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是否敏感, 如出现一侧瞳孔散大, 光反射消失, 说明颅内压增高;两侧瞳孔散大, 光反射消失, 常见于浅昏迷晚期;一侧瞳孔由小变大, 再由大变小, 常为脑疝的先兆;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是脑出血的特征, 缺氧时常瞳孔双侧散大。

2.1.3 生命体征的观察

观察呼吸频率是否规则和呼吸深浅是否一致;注意有无鼾声、叹息和抽泣样呼吸, 呼吸变慢可为颅内压增高, 呼吸不规则或出现潮式呼吸说明病情严重, 呼吸中枢衰竭, 危及生命。脉搏缓慢时说明颅内压有增高趋势;脉搏增强时血压升高;脉搏弱时提示有循环衰竭现象, 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血压过低会引起脑供血不足, 加重脑梗死病人脑部病变。体温升高的原因有中枢性、感染性和血性脑液刺激脑室壁所致高热;体温低、四肢厥冷提示有休克的可能。

2.1.4 瘫痪症的观察

脑卒中在急性期瘫痪症出现后, 在短期内肌力不会有大的变化, 但要注意肌张力变化, 肌张力高提示颅内压增高, 病情加重。

2.1.5 抽搐的观察

部分脑卒中病人有抽搐发作, 应注意抽搐首先从何部开始, 是局部抽搐还是癫痫样大抽搐;注意抽搐发作时间、次数、间隔时间;注意抽搐发作时瞳孔的光反射是否存在等, 对癫痫样大抽搐应采取紧急措施并报告医生。

2.2 急性期护理

2.2.1 一般护理

产褥期伴有脑卒中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尽量减少探视和不必要搬动;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应减轻脑局部血流, 降低颅内压, 病人头部可置一软枕, 将床头抬高15°~30°。头部置冰袋或颅脑降温仪, 以降低脑细胞代谢, 室温18 ℃~20 ℃。在更换体位时, 移动病人头部要轻、慢、稳, 不可剧烈震动。缺血性病人急性期多伴有严重脑缺氧, 在1周之内应完全卧床休息, 头低位或头垫薄枕为宜, 禁止用冰袋。

2.2.2 有效地控制体温

高热时间持续过久可影响身体各器官功能, 甚至造成心、脑、肾的严重损害。对于高热病人, 首先应迅速有效地降温, 以物理降温为主, 温水擦澡伴随电吹风, 30%~50%乙醇擦浴;同时给予头部冷敷, 冰袋、冰枕置于大血管处, 如双腋下、腹股沟处, 及时更换。经以上措施降温效果仍不明显, 可采用颅脑降温仪, 以降低脑细胞的基础代谢, 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保护脑细胞和阻止脑细胞损害的进展。例2病人入院体温达40.9 ℃, 正处夏季, 冷敷无效, 采取颅脑降温仪40 min左右体温降至39 ℃以下, 同时使用复方冬眠疗法等综合降温措施, 体温降至38 ℃左右, 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发展, 入院的第3天, 意识开始清醒。

2.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病人翻身、叩背、点药、吸痰、喷雾, 可预防吸入性及坠积性肺炎发生。

2.3 恢复期护理

2.3.1 合并症的预防和护理

由于昏迷病人易伴发肺炎、泌尿系感染及压疮, 为此应定期更换体位, 一般2 h更换1次, 并应用预防压疮气垫, 保持床单整洁、干燥, 勤翻身、勤换衣、勤洗澡是预防并发症主要措施之一。

2.3.2 补充营养

昏迷病人在24 h~48 h内禁食, 最迟3 d内禁食, 鼻饲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类食物。

2.3.3 语言及肢体功能训练

无论是失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 半数病人有不同程度失语。例2病人发现自己无语言能力, 情绪低落, 为此给予心理护理和语言训练。派专人与病人交谈, 鼓励病人学习说话, 不断提醒病人注意口型和舌头位置, 由发单字音到词组, 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对瘫痪肢体进行了被动锻炼指导, 结合针刺按摩病残肢体, 由近端至远端, 再由远端至近端, 以增加血液循环, 促进功能恢复。活动量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开始只做轻微的、简单的训练, 如眼球运动, 头部和身体的协调运动, 上肢进行持物运动, 下肢进行屈伸等锻炼。鼓励和协助病人进行各关节的屈伸练习, 或让病人坐在凳子上, 足下置一木棍或竹筒, 来回滚动。这样能提高肌张力和增加肌群协调及缓解肌张力。通过锻炼, 例1病人出院前能自己持勺进餐, 并可在两人搀扶下挪动脚步, 出院时由一人搀扶走出病房。

2.4 出院指导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体会与效果分析 篇7

关键词:产褥期,护理,效果

所谓产褥期, 指的是产妇自娩出胎盘直至全身各个器官 (乳腺除外) 接近或者恢复到未孕时期正常状态的一段时期, 一般正常产妇的产褥期是6周左右。在产褥期, 产妇的身体系统, 尤其是生殖系统会出现较大的生理变化, 所以做好产褥期的护理工作对于产妇身体的恢复以及母婴的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现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妇, 将护理工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妇, 年龄23~37岁, 平均年龄 (27.5±1.2) 岁, 其中93例为初产妇, 7例为经产妇。72例选择剖腹产手术。

1.2 方法

1.2.1 分析方法

随机将所选取的100例产妇分为A、B2组, 每组50例, A组为实验组, 根据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具体健康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B组为对照组, 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通过随访了解产妇的恢复情况, 总结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效果及体会。

1.2.2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每天早晚测试产妇体温、呼吸以及脉搏, 如果产妇体温高于38℃, 要加强观察;注意病房环境的清洁, 定时开窗通风、更换床单被罩, 及时更换阴垫和衣服;鼓励产妇勤洗澡、刷牙, 并提醒产妇采取淋浴方式, 澡后避免吹风引发感冒;保证产妇睡眠充足、饮食健康且营养;在产后4~6h, 指导产妇及时排尿, 预防因子宫收缩不佳所导致的产后出血, 并鼓励产妇适当运动, 以促进切口愈合、增加食欲、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提醒产妇及家属避免进行高强度劳动或者持续的蹲位, 以免出现子宫脱垂。

针对性护理: (1) 切口护理。实施剖腹产手术的产妇, 一期不需要切口及进行特殊护理, 切口周围出现硬、痛等症状一般可以自行恢复;有表浅皮损的, 用乙醇及碘酒进行消毒;切口出现轻度感染并有少量分泌物的, 在消毒后涂抹庆大霉素;切口出现严重感染的, 及时接受专业医治。对于会阴侧切口的护理:产妇应保持平卧或者切口相对一侧卧位, 避免恶劣进入伤口。 (2) 会阴护理。每天用0.9%或者温开水清洗会阴;产后1周内出现局部硬结、水肿、疼痛以及发红等, 早晚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会阴;如果2周后症状仍未消除或者好转, 若恶露已经基本干净, 可以每天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坐盆30min1~2次, 并外用红霉素软膏。 (3) 乳房护理。产妇要增加猪脚、木瓜等高营养食物, 并尽早让婴儿接触、吮吸, 必要时可以中药调理以促进母乳分泌;哺乳前, 用温开水清洁乳头及乳房, 产妇采取侧卧体位, 婴儿吸空一侧乳房再换另一侧;如果母乳过多, 应用吸奶器每2~3小时吸奶1次, 吸净乳汁, 防止产妇乳腺堵塞导致的肿痛、退奶;如果乳头有破损, 可以挤一两滴乳汁涂抹乳头, 或者用鱼肝油涂抹乳头。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 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分析采用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产妇切口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详见表1。

上述表格数据表明, 实验组产妇无论是切口愈合情况还是产后病发症情况都明显好于对照组产妇, 统计学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语

认真做好产褥期的产妇护理工作, 对于产妇身体健康的尽快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及时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解决产妇在产褥期所出现的大部分健康问题。对于医院护理工作人员来说, 要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耐心的解答产妇及家属的疑问, 并注意提醒其注意产褥期的注意事项, 鼓励产妇进行适当的锻炼, 主动协助产妇进行日常护理工作, 尽可能的使母子多接触, 并对产妇进行有关饮食、日常清洁等方面的指导。

护理人员要注意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 努力提升自己的护理技术, 在护理过程中, 注意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 注意做好产妇的心理疏导工作, 主动和产妇聊天, 缓解产妇的内心压抑情绪, 保持心情的愉悦, 这也有利于切口的尽快愈合, 并有效减轻或者避免产后并发症的出现。

表1 2组产妇身体恢复情况 (例)

参考文献

[1]红利, 范景云.产褥期感染的预防和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 2006, 18.

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6月—2013年8月收治112例产褥期乳腺炎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患者年龄21岁~45岁, 平均年龄 (33±0.3) 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病情的观察护理, 并遵医嘱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 保证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 合理搭配饮食。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 (1) 先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每天对患者进行一次心理治疗, 直至患者出院前1 d。入院后, 护理人员可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患者的具体心理状态、性格特点以及不良心理情绪;告知医院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治疗医师, 有助于患者快速了解医院环境, 消除其在陌生环境下所产生的不良心理情绪, 争取获得患者信任,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做好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 积极交流患者的病情, 有利于患者家属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中。针对患者家属的疑惑不懂之处, 耐心解答。 (2) 病情观察与护理。乳汁淤积过度会导致乳腺感染, 出现乳腺炎, 初期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热, 血象上升, 出现轻微压痛症状。针对这种情况, 可予以按摩, 排空乳汁, 若有必要应给予患者敏感抗生素治疗。 (3) 在炎症发展期, 则可见患者有明显的炎症, 乳腺导管阻塞, 按摩并不能有效改善肿胀以及疼痛症状, 因此有必要给予患者抗炎药物治疗。若治疗效果显著, 则应继续对患者实施治疗;若治疗效果不佳, 应放弃保守治疗, 立即给予肿块切开手术治疗。 (4) 在炎症化脓期, 应给予患者引流术治疗, 直至无乳汁流出为止。

1.3 评价指标

观察2组患者出院前1 d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SAS评分以50分为界值, 50~59分为轻度焦虑, 60~69分为中度焦虑, 超过69分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5.7%,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6.4%,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4.671, P<0.05) 。

3 讨论

分娩后产妇的心理、生殖器官以及身体等方面需要一段时间调适, 临床上将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该时期为一个特殊的生理期, 妇女的心理、身体以及社会功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2]。产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一旦确诊为产褥期乳腺炎, 则患者心理上会产生较大压力, 容易产生担忧、恐惧等负面情绪。因此, 在治疗中, 给予产妇必要的护理干预, 对于产妇身体健康的恢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3]。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明对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 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有效减少了护患纠纷。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措施, 有利于产妇早日恢复母乳喂养以及身体健康, 保证婴儿健康成长;有利于缓解产妇分娩后抑郁、害怕等心理, 改善产妇分娩后不良心理, 促进产后恢复[4]。同时, 给予患者生理方面的必要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 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 在乳腺炎的不同时期, 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初期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治疗, 可有效消除患者炎症;在脓肿形成时, 采取脓肿切开, 实施引流术治疗, 同时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知识宣教, 指导患者如何哺乳, 以及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伤口早日愈合[5]。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尤其应该注意体温变化, 若患者合并疼痛, 应给予必要的疼痛治疗, 稳定患者情绪, 提高疼痛耐受力。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时, 应做好早期的观察, 进行有效的诊断、治疗, 防止患者病情恶化[6]。

摘要:目的 分析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产褥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干预护理, 分析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给予产褥期乳腺炎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有利于其早日康复, 疗效显著。

关键词:产褥期,乳腺炎,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李瑞娟.浅析产褥期乳腺炎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3) :224-225.

[2]梁桂芳.护理干预在产褥期妇女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34 (17) :523-524.

[3]林敏, 盛伟.产褥期急性乳腺炎心理干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 (综合版) , 2013, 52 (4) :446-447.

[4]葛艳恒, 公晴, 刘海翠.产褥期乳腺炎患者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3, 36 (12) :789-790.

[5]Michael Abou Dakn Anna Richardt, Ute Schaefer Graf Achim W6ckel.Inflammatory Breast Diseases during Lactation:Milk Stasis, Puerperal Mastitis, Abscesses of the Breast, and Malignant Tumors-Current and Evidence-Based Strategies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y[J].Breast care, 2010, 5 (1) :331-332.

上一篇:制造业的数字化革命下一篇:物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