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感染

2024-10-15

产褥期感染(精选9篇)

产褥期感染 篇1

产褥期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者全身感染[1]。其发病率高达6.00%,是临床上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产妇在经历妊娠和分娩后,机体生理、心理均发生较大变化,致使其机体虚弱,局部和全身的防御能力减弱,易引发产褥期的感染,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人们对孕产期保健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要了解影响产妇产褥期感染的有关因素并加以预防,以降低产褥期感染的发病率。本文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省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娩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263例产妇中的78例产褥期感染病例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病例资料,并对其发生产褥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1)适龄生产:纳入的产妇年龄20~34岁[3];(2)足月分娩;(3)排除妊娠前合并严重躯体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损伤、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等,排除妊娠期发生宫内感染;(4)病历资料完整。符合入选标准的孕妇共计1263例,年龄22~32岁,平均27.91±2.85岁,孕周37~41周,平均39.14±0.87周。其中发生产褥期感染78例(产褥期感染组),未发生产褥期感染的孕妇1185例(产褥期无感染组)。

1.2 诊断标准

参考谢幸主编的第8版《妇产科学》教材中产褥病率的诊断标准: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每日测量体温4次,间隔时间4小时,有2次口表温度≥38℃,且排除其他疾病,则认为发生了产褥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疼痛及异常恶露三大主要症状,以及局部伤口出现红肿、伤口裂开及宫体压痛等体征[1]。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查阅产妇病历资料,搜集产妇的基本信息、诊治资料及产褥期感染相关资料,统计对比产褥期感染组和产褥期无感染组的临床资料,对可能与产褥期感染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产褥期感染与产前贫血、分娩方式、胎盘残留及产后出血的关系

产妇产前贫血、分娩方式、胎盘残留和产后出血与产妇产褥期感染有关(P<0.05),见表1。

2.2 两组血红蛋白、破膜时间、产程时间及卧床时间的比较

产褥期感染组血红蛋白低于产褥期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期感染组破膜时间、产程时间及卧床时间均高于产褥期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产前贫血、分娩方式、胎盘残留及产后出血与产妇产褥期感染有关(P<0.05);产褥期感染组血红蛋白低于产褥期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期感染组破膜时间、产程及卧床时间均高于产褥期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贫血和产后出血可使产妇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受病原体的感染;部分地区还受传统观念影响,产妇出院回家后门窗多紧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长期卧床使感染的机会增多。而且由于女性生殖道的结构特殊,病原菌易于侵入,剖宫产、胎盘残留可损伤产妇的生殖系统,容易导致机体防御功能损害,增加产褥期感染的发生几率[4,5]。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也较大,若产程延长或滞产则使机体进一步消耗,产妇会出现体质虚弱及抵抗力下降,减弱产妇生殖道和全身防御能力,易于病原体入侵与繁殖。完整的羊膜也可以抵御病原体,阴道也具有自净作用,若胎膜早破则使羊膜的防御能力被破坏,羊水流出冲洗阴道,也破坏了阴道的自净作用[6,7]。产褥期感染是产妇的主要死亡因素之一,其发生受产妇机体防御能力及入侵的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大小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注意产妇产褥期感染的预防。

结合本文讨论的易感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产前进行宣传教育,加强监护,预防产褥期感染的发生,做好优生优育的宣传政策。产前向孕妇宣传正确、科学的分娩知识,临产前的两个月内让产妇避免盆浴、性生活,并指导产妇做好产后护理,积极监护产妇的生理指标,避免贫血等情况的发生。(2)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避免对孕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尽量缩短第三产程,对于破膜时间超过12小时未见分娩或人工给予胎盘剥离的患者一定要给予预防性的抗生素治疗,待胎儿娩出后检查胎膜、胎盘、软产道,发现有损伤要立即缝合。(3)产后密切观察产妇的状况,如有感染则应尽快将感染灶清除,并加强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待产妇机体有所恢复后,鼓励产妇早期活动,适量运动,这样有利于子宫的复旧和预防产褥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与产褥期感染有关的因素较多,且产褥期感染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医务人员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多方面、多角度地减少产褥期感染的发生,为产妇及婴儿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产褥期感染相关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1263例,其中并发产褥期感染的产妇有78例(产褥期感染组),没有发生产褥感染的患者1185例(产褥期无感染组),分析产前贫血、分娩方式、胎盘残留、产后出血、血红蛋白、破膜时间、产程时间及卧床时间等因素与产褥期感染的关系。结果:产褥期感染与产前贫血、分娩方式、胎盘残留、产后出血有关(P<0.05),产褥期感染组血红蛋白、破膜时间、产程及卧床时间与产褥期无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在临床实践中应针对产褥期感染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产褥期感染,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主编.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6-227.

[2]Kim ID,Chang HS,Hwang KJ.Herpes simplex virus 2 infection rate and necessity of screening during pregnancy:a clinical and seroepidemiologic study[J].Yonsei Med J,2012,53(2):401-407.

[3]姜亚平,林海燕,祝樟珠,等.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8):221-222.

[4]吴水妹,高玲娟,胡芝仙.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2):3062-3063.

[5]Hussein J,Ramani KV,Kanguru L,et al.The effect of surveillance and appreciative inquiry on puerperal infections:a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in India[J].PLoS One,2014,9(1):e87378.

[6]Dior UP,Kogan L,Elchalal U,et al.Leukocyte blood count during early puerperium and its relation to puerperal infection[J].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4,27(1):18-23.

[7]张桂秋,闫树英,杨晓燕,等.健康管理对出院后产褥期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293-297.

产褥期感染 篇2

一、产妇产褥期保健要点

(一)预防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必须加强防治。产后出血时,应迅速查明原因,及时作出处理。

(二)产褥期卫生指导 为了预防感染和有利于康复,产后休养环境要做到安静、舒适,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流通,防止过多的探视。室温亦需合理调节。产妇要注意个人卫生,坚持刷牙、洗手、勤洗澡、勤更衣裤,特别要保持外阴部清洁。产后康复操有利于产妇恢复精力和消除疲劳,亦有利于恢复盆底和腹部肌肉的功能。产妇还需注意大、小便通畅。

(三)心理保健,以防治产后心理障碍 产褥期的心理保健很重要。近年的报导,产妇中50%-70%会发生产母郁闷,这是指从开始分娩至产褥第7天内出现的一过性哭泣或忧郁状态,其特征是:处于轻快心情的产妇,凭一时激动即可泪流不止,病程短暂,一般24小时内即可恢复如常。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在3.5%-33%之间,常出现在产褥第三周内或其后,抑郁的内容往往以关于婴儿或丈夫事为主,自责自罪,有自杀企图并有他杀的念头。产褥期产妇的心理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分娩后体内内环境发生调整,性激素的比例重新调配以及家庭关系、环境因素等都可能有关,做好产褥早期产妇的心理适应工作非常必要。

(四)母乳喂养指导 现在各医院都在孕期对母亲进行母乳喂养教育。产后半小时内即开始早吸吮,并实行产后母婴同室,按需喂哺,为母乳喂养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产褥期内仍需不断地给产妇以鼓励、支持和指导,使她们能至少坚持纯母乳喂养4-6月。指导的重点:①母乳喂养的技巧。注意婴儿与母亲乳头的正确含接即婴儿将乳晕的大部分含入口中将乳头乳晕形成一“长奶头”,吸吮时婴儿的舌头卷住“奶头”,齿龈压迫乳窦。②注意正确的哺乳体位即母亲放松、舒适,婴儿头和身体呈直线,面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身体紧贴母亲,下颌贴乳房。③学会观察和判断婴儿吸吮是否正确;④学会挤奶。

(五)产后检查和计划生育指导 产后42天,对母婴都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产后检查正常,可恢复夫妇间的性生活。产后排卵功能的恢复,往往难以预料,也可能发生在哺乳期闭经复潮前,因此必须落实避孕措施,避免意外妊娠,对母婴都不利。

二、重视产褥期保健

产后6—8周是产褥期。是产妇恢复身体、开始承担并适应母亲角色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母体各系统的变化很大,子宫内有较大的创面,身体未完全康复。因此,产妇要特别注意保健,以保障母婴身体健康。

(一)一般护理 休息环境产妇休息,哺乳婴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居室环境,居室要安静、整洁、光线充足,保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夏天可将居室内不直接对着产妇和婴儿的窗户打开通风,应避免电扇直接吹向产妇,谨防感冒。可用空调保持室内25℃,冬季注意保暖,每日开窗换气,先将产妇和婴儿送到另一房间,然后通风,每次2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被褥要清洁、松软。

(二)产后卫生

1、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产后处于疲劳、兴奋和喜悦中,产妇容易睡眠不足,充分的睡眠休息有助于身体迅速康复,丈夫和家人应主动分担家务,照顾宝宝和产妇,可以服用安眠药。

2、保持个人卫生。洗脸、刷牙、洗脚等卫生习惯要坚持。特别要注意会阴清洁,每天至少早、晚各洗一次,会阴垫须及时更换。产后阴道排出物叫恶露,恶露无臭味,量逐日减少,持续3—4周。产妇不宜盆浴,以防污水进入阴道引起上行感染。

3、加强营养,食物要多样化。

(三)产后活动

产褥期是产妇机体恢复的阶段,但并不是产妇完全卧床,不能活动。适当活动与合理的运动有助于产妇康复,若无疾病需要逐渐增加活动量,可做产后体操。产后1—2天卧床休息,大小便可下床,产后2—3周可以从事日常轻微劳动,但要避免下蹲及增加腹压的劳动。

(四)心理调节 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对自身康复和新生儿生长充满信心,心理平衡可增加乳汁。

(五)注意大小便通畅:

分娩后容易出现便秘,同时由于伤口痛不敢用力,致使便意消失,大便秘 结,因此,要定期排便。千万不可憋尿,以免胀大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

(六)性生活与避孕

产褥期禁止性生活,因为在产后这个时期子宫正处于创面出血,易感染的阶段,产后恶露干净需要6—8周,所以产后两个月内禁忌性生活。

产后一旦恢复性生活,必须采取相应的避孕措施,以哺乳代替避孕的做法是不可靠的。避孕方法:

1、最好男方用避孕套或用避孕药膏。

2、产后6个月,女方可放置宫内节育器。

3、希望永久避孕,也可做绝育术。

4、断奶后,女方可口服避孕药物。

(七)改变不良卫生习惯

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临床分析 篇3

【关键词】剖宫产;产褥感染;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30-01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虽然其能够解决高危妊娠问题,但是剖宫产后患者的并发生发生率也会增加。相关研究认为剖宫产会引发患者产褥感染,进而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将对我院剖宫产后产褥感染患者和未发生产褥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剖宫产后产褥感染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20例剖宫产后出现产褥感染患者成立感染组,20例剖宫产后未出现产褥感染患者成立非感染组。感染组患者年龄范围21~42岁,平均年龄为(27.5±12.4)岁;孕周范围37~40周,平均孕周为(38.5±0.8)周;包括初产妇14例、经产妇7例。非感染组患者年龄范围22~43岁,平均年龄为(27.8±12.1)岁;孕周范围36~40周,平均孕周为(37.9±1.4)周;包括初产妇15例、经产妇5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研究方法:整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比。产褥感染的诊断:产褥感染为产褥期和分娩期,病原体感染生殖道造成的全身或局部炎症改变,产褥感染后患者会出现产后发热、宫体压痛、恶露增加有异味、切口感染、周围血细胞计数增加。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感染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体温上升,子宫复旧不良。

1.3统计学护理 数据统计分析中使用SPSS21.0软件,用±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褥感染患者临床表现 感染组20例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复旧不良、体温升高等表现,其中表现出明显宫体以及宫旁压痛患者18例(90.0%),恶露增多且有异味现象患者16例(80.0%),周围白细胞数增加且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提升19例(95.0%)。

2.2感染组、非感染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感染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5.0%、急诊剖宫产或进入产程剖宫产率为38.0%、多易感因素患者率为86.0%、产后出血率为26.0%,非感染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4.0%、诊剖宫产或进入产程剖宫产率为12.5%、多易感因素患者率为22.5%、产后出血率为12.5%。感染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急诊剖宫产发生率、进入产程剖宫产率、出血发生率、多易感因素者率均高于非感染组,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產褥感染与剖宫产关系 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率通常在10%~20%之间,主要感染类型包括产褥感染和伤口感染,其中以产褥感染居多。产褥感染发病机制包括:①正常情况下阴道内厌氧菌在混合菌中占有绝对优势,剖宫产术后阴道内外来菌数量增加,进而使得感染病菌蔓延生长[1]。②剖宫产术后患者免疫力大幅降低,这种情况下病菌数量大幅上升,进而造成宫腔损伤。③手术过程中不规范手术操作造成切口难以愈合,进而发生产褥感染[2]。

3.2相关易感因素 ①胎膜早破造成感染:完整胎膜能够避免细菌侵入,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炎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中胎膜人工发生早破或自然发生早破对于12小时,感染发生和剖宫产胎膜早破时间存在密切关系[3]。②进入产程剖宫产造成感染:产妇进入产程期后阴道操作会增加,宫腔可能会受到阴道内或宫颈管内细菌波及。同时进入产程期后子宫下段可能会发生扩张,剖宫产手术过程中患者切口可能会发生延裂,切口缝合不良会延迟子宫切口愈合,最终造成产褥感染。③产后出血及妊娠期贫血造成感染:针对妊娠期存在贫血病症产妇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形成对产后出血的有效预防,并预防产褥感染病症的发生。④多种易感染因素造成感染:研究表明感染因素越多就会增加产妇发生感染的几率,整体上胎膜早破、急诊剖腹产都会影响产褥感染的发生。

3.3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预防措施 剖宫产后患者发生产褥感染会造成住院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甚至会引发患者精神障碍[4]。所以,为避免患者发生产褥感染,应当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同时还应当对可能引发产褥感染的因素进行纠正和预防,从源头上控制产褥感染的发生。剖宫产手术中应当严格依据规范要求进行操作,术后对缝合边进行仔细检查,并对术后患者产褥期管理进行强化[5]。

本研究中,感染组20例患者存在明显宫体以及宫旁压痛、恶露增多且有异味现象、周围白细胞数增加且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提升等。感染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急诊剖宫产发生率、进入产程剖宫产率、出血发生率、多易感因素者率均高于非感染组,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临床中胎盘早破等多种因素都能够引起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应当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感染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优君. 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6(6):1383-1384.

[2]李岚. 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医学综述,2014,21(9):3243-3245.

[3]罗文英. 剖宫产术后抗菌药物使用与产褥感染的关系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0(7):5364-5366.

[4]刘丽学.影响剖宫产术后并发产褥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2(3):515-518.

产褥感染1例分析 篇4

患者, 女, 36岁, 因停经41周入院。入院诊断: (1) 宫内妊娠41周, 孕3产1, 头位; (2) 羊水过少; (3) 瘢痕子宫; (4) 胎儿脐带缠绕。入院第2天09:00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双侧输卵管结扎术, 术中见肌层与腹膜、子宫浆膜层严重粘连, 部分大网膜与子宫前壁粘连, 分离粘连, 进腹腔较困难。术中以枕左前位娩出一女婴, 新生儿Apgar评分:一评9分, 二评10分, 体重2 850 g, 外观发育无畸形, 羊水清, 术中出血约650 m L。术后给予补液、输血、预防感染治疗。

术后第1天17:00时体温升高达39.7℃, 予解热降温对症治疗后体温下降, 之后每晚体温38.3~39.7℃, 应用地塞米松3 d, 并加用替硝唑注射液, 效果不佳, 术后第6天病情加重, 胸闷气短, 不能平卧, 恶心、腹胀。查体:精神萎靡, 颜面水肿, 测体温38.8℃, 脉搏122次/min, 呼吸60次/min, 血压120/70 mm Hg, 心率122次/min, 律齐, 双肺呼吸音低, 未闻及干湿啰音, 腹肌紧张, 上腹部有压痛、反跳痛, 切口愈合好, 宮底脐耻之间无明显压痛, 少量血性恶露, 有臭味, 双下肢水肿加重。复查血象及C-反应蛋白均明显升高, 复查肝功白蛋白降低。胸腹腔CT检查:两肺水肿、子宫增大、子宫周围积液;盆腔B超检查:子宫肥大、附件未见异常。予利尿、输白蛋白、增加抗生素用量、对症治疗观察, 症状减轻, 体温36.8~38.3℃;术后10 d恶露增多, 呈黄色水样, 味臭, 妇科检查:阴道内多量黄色稀薄液, 味臭, 宫颈光滑, 宫体孕3个月大小, 压痛阳性, 经宫口于宫腔放置一次性导尿管引流出脓血性引流液, 做药敏试验+细菌培养报告:表皮葡萄球菌。诊断“产褥感染”, 更换抗生素, 继续抗炎治疗, 加强护理, 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无不适, 白色恶露少许, 无异味;B超检查:宫体大小8.8 cm×7.6 cm×6.5 cm, 内膜厚0.5 cm, 子宫直肠陷窝未探及液性暗区。术后17 d痊愈出院。

2 讨论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 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 主要症状为发热、疼痛、异常恶露。表皮葡萄球菌存在于阴道菌群中, 女性阴道有自净作用, 羊水中含有抗菌物质, 妊娠和正常分娩通常不会增加产妇感染机会;在机体免疫力、细菌毒力、细菌数量三者之间的平衡失调时, 可导致产褥感染机会显著增加。

产褥感染60例临床护理体会 篇5

关键词:产褥感染,对症护理,心理护理,预防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 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变化, 是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引起产褥病率的原因主要是产褥感染, 也可以是生殖道意外的因素, 如急性乳腺炎、泌尿系统感染、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1]。产褥感染采取支持疗法与抗感染治疗相结合, 积极纠正全身情况, 足量使用抗生素, 有效控制感染。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产褥感染患者60例临床护理方法及治疗效果满意, 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60例产褥感染患者, 年龄23~35岁, 平均26岁。其中经产妇8例, 初产妇52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血液细菌培养可查出致病菌;阴道拭子及宫颈拭子病原体培养呈阳性。B超可以显示产褥感染形成的炎性包块、脓肿;对怀疑有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 可以通过CT检查对血栓做出定位及定性诊断。

2结果

做好心理护理, 严密观察体征, 做好症状护理, 做好会阴部护理60例产妇均获痊愈康复。

3护理

3.1 一般护理

尽量减少活动, 鼓励采取半卧位, 有利于恶露的排出和使炎性渗出物局限。对血栓性静脉炎者应抬高患肢并制动。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高热期多饮水, 进食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饮食。忌食生、冷、辣的食物。

3.2 会阴伤口感染的护理

每次大、小便后用1 ∶ 5000高锰酸钾或1 ∶ 1000苯扎溴铵清洁外阴部;红外线照射会阴15分/次, 2次/d;感染伤口应拆除缝线, 有脓肿切开引流。

3.3 临床观察

观察产妇子宫复旧情况, 检查宫底高度、硬度、有无压痛及疼痛程度。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现象, 伤口有无裂开、流脓液等。观察恶露量、颜色、性状、气味。观察产妇全身情况, 是否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2]。观察产妇有无下肢持续性疼痛, 局部静脉压痛及下肢水肿。观察产妇有无乳房肿胀、红肿等, 排除急性乳腺炎。

3.4 对症护理

3.4.1 发热的护理

室内温度宜降至25℃, 保持通风、空气清新, 撤掉过厚的被褥, 解开产妇的衣服, 以达到降温的目的。鼓励产妇多饮凉开水、凉绿豆汤等;用冰水或75%乙醇等擦洗;在头部、颈项部、腋下、腹股沟、腘窝等浅表大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冷敷;按摩四肢, 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及皮肤散热。已发生循环衰竭者慎用物理降温, 避免血管收缩加重循环衰竭。对重度产褥中暑患者, 物理降温的同时, 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3.4.2 疼痛的护理

乳头炎或乳晕炎皮肤皲裂严重者, 应暂停哺乳, 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喂婴儿, 局部用温水清洗后涂抗生素软膏, 待伤口愈合后再哺乳。急性乳腺炎患者宜用宽松的胸罩托起乳房, 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局部热敷、药物外敷或理疗, 以促进局部血循环和炎症消散:轻度乳腺炎患者可坚持哺乳, 哺乳前湿热敷乳房3~5 min, 先患侧乳房哺乳, 因饥饿时婴儿的吸吮能力强, 有利于通畅乳腺管;严重者患乳暂停哺乳, 定时用吸乳器吸净乳汁。外阴炎症水肿明显者, 可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3.5 心理护理

鼓励产妇诉说内心不安, 缓解焦虑情绪;向产妇及家属解释病情和治疗护理情况, 消除其疑虑。提供母婴接触机会, 协助家属照顾好婴儿, 为产妇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 有利于产妇减轻对疾病的恐惧[3]。医护人员应针对感染发生的部位, 说明原因、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告知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配合治疗、护理, 是可以治愈的。

3.6 加强预防

重视孕期保健, 临产前2个月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加强营养, 增强体质;及时治疗妊娠期并发症;注意保持乳头清洁, 经常用温水擦洗乳头, 妊娠后期每日清洗一次;矫正乳头内陷, 可经常牵拉和按摩乳头使其突出。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无菌技术操作;及时发现并处理产程延长, 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或肛门检查;正确掌握手术指征, 缝合时注意恢复正常解剖关系。鼓励产妇产后及早下床活动, 预防血栓静脉炎的发生;向产妇提供哺乳知识及技巧, 定时哺乳, 每次哺乳应两侧乳房交替进行, 将乳房排空, 若有乳汁淤积, 应及时用吸乳器或手法按摩排净乳汁, 不让婴儿含乳头睡觉;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澡, 及时更换内衣及会阴垫, 保持会阴部清洁, 禁止盆浴及性生活;加强防暑知识的宣传教育, 破除旧风俗习惯, 保持居室适宜的温度及湿度, 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产褥中暑的相关知识, 便于识别产褥中暑的先兆症状, 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35.

[2]杨瑞云.产褥感染临床分析与孕产期保健的重要性.中国社区医师, 2010, 5 (12) :9.

产褥感染的病理及治疗探析 篇6

1 病因

1.1 感染诱因

分娩降低或破坏了女性生殖道的防御功能和自净作用,增加病原体侵入生殖道的机会。若产妇体质虚弱、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孕期贫血、妊娠晚期性生活、胎膜早破、胎盘残留、羊膜腔感染、产科手术操作、产前产后出血、产程延长等,机体抵抗力下降,均可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

1.2病原体种类

孕期及产褥期生殖道内有大量需氧菌、厌氧菌、真菌、衣原体及支原体等寄生,以厌氧菌为主,许多非致病菌在特定环境下也可致病。

1.1.1 需氧性链球菌:

是外源性产褥感染的主要致病菌。β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最强,能产生外毒素与溶组织酶,引起严重感染,病变迅速扩散,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其临床特点为发热早,体温超过38℃,寒战,心率快,腹胀,子宫旁或附件区触痛,甚至并发败血症。

1.1.2 厌氧性链球菌:

存在于正常阴道中,以消化链球菌和消化球菌最常见。当产道损伤、胎盘残留、局部组织坏死缺氧时,细菌迅速繁殖,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放出异常恶臭气味。

1.1.3 大肠杆菌属:

大肠杆菌与其相关的革兰阴性杆菌、变形杆菌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菌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原菌。常寄生在阴道、会阴、尿道口周围,在不同的环境下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需行药物敏感试验。

1.1.4 葡萄球菌:

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容易引起伤口严重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存在于阴道菌群中,引起的感染较轻。

1.1.5 厌氧类杆菌属:

为一组厌氧的革兰阴性杆菌,有加速血液凝固的特点,可因感染引起邻近部位的血栓性静脉炎。

1.1.6 支原体和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均可在女性生殖道内寄生,可引起生殖道感染,其感染多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轻微。此外,梭状芽胞杆菌、淋病奈瑟菌、病毒等均可导致产褥感染,但较少见。

2 病理

2.1 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

分娩时会阴部损伤或手术产导致感染。一般而言,会阴伤口越大,产道裂伤越严重,发生会阴部感染的概率越大。

2.2 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病原体经胎盘剥离面侵入,扩散到子宫蜕膜层,称子宫内膜炎;侵及子宫肌层,称子宫肌炎。二者常同时存在。

2.3 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

病原体沿宫旁淋巴或血行达宫旁组织、输卵管,出现急性炎性反应,形成炎性包块及输卵管炎。

2.4 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

炎症继续发展,扩散至子宫浆膜,形成盆腔腹膜炎,继而发展成弥漫性腹膜炎,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2.5 血栓静脉炎

盆腔内血栓性静脉炎由胎盘剥离面的血栓感染向上蔓延引起,可累及卵巢静脉、子宫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及阴道静脉,尤以卵巢静脉最常见。病变常为单侧,左侧卵巢静脉炎可扩展至左肾静脉甚至左侧肾脏,右侧卵巢静脉炎则扩展至下腔静脉。子宫静脉炎可扩展至髂总静脉。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系盆腔静脉炎向下扩展或继发于周围结缔组织炎症所致。厌氧性细菌为常见病原体。

2.6 脓毒血症及败血症

感染血栓脱落进入血循环可引起脓毒血症。若病原体大量进入血循环并繁殖则形成败血症。

3 诊断

3.1 详细询问病史及分娩经过

对产后发热者排除引起产褥病率的其他疾病与伤口感染等。

3.2 确定病原体

病原体的鉴定对产褥感染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方法有病原体的培养、分泌物涂片、病原体抗原和特异抗体检测。

3.3 确定病变部位

通过全身及局部检查,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及全身各系统的检查,常规做血、尿实验室检查,检测血清急性期反应物质中的C-反应蛋白,有助于早期诊断感染。妇科双合诊或三合诊以及辅助检查如B超、彩色多普勒、CT、磁共振等检测手段,能对感染形成的包块、脓肿及静脉性血栓作出定位及定性诊断。

4 治疗

4.1 支持治疗

加强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病情严重或贫血者,多次少量输新鲜血或血浆。产妇宜取半卧位,利于恶露排出和使炎症局限于盆腔内[1]。

4.2 局部治疗

清除宫腔残留物,脓肿切开引流。若会阴伤口或腹部切口感染,则行切开引流术。

4.3 抗生素的应用

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广谱高效抗生素,并综合考虑需氧菌、厌氧菌及耐药菌株问题。中毒症状严重者,必要时可短期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提高机体应激能力[2]。一般抗生素治疗24~48h后有好转,对治疗反应不敏感或患者一般情况不良者,应及时行清创术。

抗生素选择原则: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然而治疗往往需在得到细菌培养结果前开始,因此必须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针对引起产褥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以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林)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或庆大霉素)联合作为首选。如果上述方案治疗48h后病情无好转,则重新体检和细菌培养,并且在原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加用或更换抗生素[3]。

4.4 腹腔、盆腔脓肿的治疗

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腹腔、盆腔脓肿的可能,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明确诊断。常见的脓肿包括子宫直肠窝脓肿、膈下脓肿及肠曲间脓肿。以子宫直肠窝脓肿多见。根据脓肿位置及时经穹隆或经腹壁切开引流。术中发现子宫严重感染者需切除子宫,为保证盆腔、腹腔引流,应开放阴道断端。

4.5 血栓性静脉炎

4.5.1 在应用大量抗生素的同时,可加用肝素,即1mk/(kg·d)肝素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6h1次,体温下降后改为每日2次,连用4~7d。

4.5.2 尿激酶40万U加入0.9%氯化钠液或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10d,用药期间监测凝血功能。

4.5.3 同时还可口服双香豆素、阿司匹林以及活血化淤中药治疗。

加强孕期保健及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临产前2个月内避免盆浴和性生活,加强营养,增强体质。积极治疗外阴、阴道、宫颈炎症,避免胎膜早破、滞产、产道损伤与产后出血。消毒产妇用物,严格无菌操作接产,正确掌握手术指征,保持外阴清洁。必要时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参考文献

[1]方红.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15) :215.

[2]余常春, 范瑞平.产褥感染156例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7) :123.

产褥期感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23例, 年龄21~44岁, 初产妇12例, 经产妇11例。其中生殖道细菌感染6例, 胎膜早破5例, 在分娩过程中行会阴切口5例, 第二产程行剖宫产4例, 产后出血3例。

1.2 护理方法

(1) 指导产妇自身护理和自行数胎动, 让产妇了解分娩前的各种先兆, 避免产生恐慌情绪。 (2) 严密观测产妇的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 (3) 产后产妇如果口唇干燥, 可以在口唇上涂抹植物油或甘油。对于口腔出现溃疡的产妇, 在局部涂抹氯霉素针剂, 之后用消毒液对口唇进行护理擦洗干净后, 在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 (4) 生产过程行会阴切口的产妇, 可以用1∶5000的PP溶液擦洗, 2次/d, 同时要提醒产妇大小便后要用清水冲洗会阴部, 并保持会阴部清爽、干燥。生产后, 如出现会阴水肿的情况, 可用50%的硫酸镁溶液湿敷, 并以局部红外线治疗仪理疗为辅助治疗, 2次/d, 30min/次[2]。 (5) 生产后, 如果产妇出现高热情况, 可先对其进行物理降温, 例如用酒精擦拭。叮嘱产妇多饮水, 注意观察产妇引流管的情况及引流液体的颜色、数量、气味等, 如有异常要及进行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导致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针对产褥感染的独立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见附表。

3 讨论

在孕产期间, 特别是初产妇, 由于不清楚具体的生产过程, 因此在分娩期间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犹豫情绪, 增加了剖宫产和难产的几率。因此, 在临床中对产妇提供健康教育, 传递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注意事项, 可以帮助产妇尽快适应环境, 有助于产妇生产。

在本次研究中, 产褥感染的原因主要有胎膜早破、产中行会阴切口、产后出血、第二产程剖宫产。这些因素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由此可以得出, 女性在怀孕期间要做好充分的身体及心理上的准备, 补充营养, 增强锻炼, 为受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生产后会阴部出现水肿的产妇, 需药物和理疗相结合, 局部的红外线理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有助于切口的愈合。在临床中, 会阴侧切术属于Ⅲ类切口, 其感染率在10%~17%。因此在生产中行会阴切口的产妇要注意保持会阴部的卫生、干燥, 防止发生感染。

已经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 护士要及时对产妇的卧床姿势进行指导, 最好采取半卧位, 这样有助于分泌物及恶露的排除。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治疗, 产妇要进食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流食。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 正确判断产妇病情, 如有异常情况发生要及时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 一定要遵医嘱, 使用抗生素, 做好局部的消炎工作, 为产褥感染的治疗提供保证。

摘要:分析我院收治的23例产褥感染产妇的临床资料。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剖宫产、会阴切口、产后出血、孕前盆腔和阴道炎性病变反复发作是诱发产褥感染的独立因素。针对存在产褥感染因素的产妇, 分娩前积极治疗原发病,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加强护理, 降低产褥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产褥感染,护理,分娩,治疗

参考文献

[1]田瑛.产褥感染的病因分析和治疗体会30例[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30) :95.

产褥期感染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09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纳入研究对象, 年龄21~35岁, 平均年龄 (28.0±3.3) 岁, 所有产妇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无精神神经疾病。

1.2 方法

采集宫颈内管分泌物, 置于培养基中对支原体进行培养、鉴定, 普通细菌及真菌的培养和鉴定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发热天数的比较

支原体阳性组术后发热>3 d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阴性组比较, aP<0.05

2.2 细菌及支原体培养结果

120例患者中76例支原体培养阳性, 阳性率为63.33%, 其中解脲支原体 (Uu) 33例, 阳性率43.42%, 人型支原体 (Mh) 43例, 阳性率56.58%;44例支原体培养阴性中, 27例细菌培养阳性, 阳性率为61.36%, 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 占40.74%, 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肠球菌及不动杆菌分别占25.93%、18.52%、7.41%、7.4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120例产褥感染患者中76例支原体培养阳性, 阳性率为63.33%, 提示由生殖道支原体引起的产褥感染发病率较高, 支原体阳性组剖宫产术后发热>3 d发生率为61.84%, 阴性组为22.7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支原体感染可导致持续发热, 发热以低热为主, 中热少, 高热极少, 与感染侵入细胞表面不侵入血液、病原体毒力较弱有关。支原体通常寄生于呼吸道和生殖道黏膜, 是一群无核细胞型微生物, 具有体积小、无细胞壁、结构简单、自行复制的特性。支原体是女性生殖道中的正常菌群之一, 40%以上的健康女性可检测出解脲支原体, 孕妇可达80%[1], 妊娠期检测支原体阳性, 不伴其他感染, 一般不影响妊娠结局[2], 当支原体复制达到一定数量, 可使免疫平衡遭到破坏, 引起上行感染, 导致早产、胎膜早破、死胎, 是围生期及产褥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3]。产褥感染经一般抗炎治疗无效时, 取宫颈分泌物做支原体及细菌培养, 考虑存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应用抗支原体药物治疗, 若治疗效果不佳则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综上所述, 孕期应加强营养与保健、适当锻炼、预防贫血、增强体质, 加强孕前及孕期阴道炎的检查与治疗, 尽早消除产褥感染的高危因素, 才能明显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病率, 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及费用,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研究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 就产后发热天数、宫颈分泌物细菌及支原体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组其剖宫产术后发热持续时间多于阴性组, 76例支原体培养阳性, 阳性率为63.33%;44例支原体培养阴性中, 27例细菌培养阳性, 阳性率为61.36%, 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 占40.74%。结论 生殖道支原体属培养阳性的产妇, 剖宫产术后易发生产褥感染, 应加强孕前及孕期阴道炎的检查与治疗, 尽早消除产褥感染的高危因素, 减少产褥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生殖道支原体,剖宫产,产褥感染

参考文献

[1]王肖平.支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8, 14 (1) :9.

[2]杨慧霞.妊娠合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和支原体感染.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12) :709-711.

产褥期感染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该院收治的160例产褥期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年龄介乎于21~41岁, 平均为 (28.4±4.2) 岁。其中, 有60例为经产妇, 100例为初产妇, 最后均治愈。所有的产褥感染都源于接生方式, 160例病人中有80例病人为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 占全部病例的50%;而自然生产中宫缩乏力导致产程过长而发生滞产时产妇抵抗力下降和产程过长而导致病人发生产褥感染者48例, 占全部病例的33%;器械消毒灭菌不够彻底而发生产褥感染者32例, 占全部病例的20%;160例病例中所有的临床主要表现均为高热寒战, 或发热持续不退, 并伴有恶露异常或小腹疼痛等症状。随机将160例产褥期妇女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 (n=80) 及对照组 (n=80) 两组, 观察组行护理干预, 对照组行常规处理。

1.2 护理方法

1.2.1 护理干预前对产妇进行评估

(1) 评估产妇的健康情况:评估产妇的身体状况, 先了解产妇本身是否有慢性疾病及营养不良等情况;了解产妇在在预产期前是否进行过性交和盆浴等增加感染的不良行为; (2) 评估产妇的身体状况:观察产妇在分娩中是否产程延长, 是否出现产道损伤和胎盘残留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观察其是否有如下感染的临床症状:会阴部是否有局部红、肿、痛、脓性分泌物增多, 产妇是否恶露增多伴显著臭味, 是否伴有寒战、高热、下腹疼痛及压痛等现象, 盆腔是否可扪及边界不清的包块, 是否出现下肢疼痛、水肿及皮肤发白的“股白肿”等。

1.2.2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1) 孕期:在孕期的保健上需特别注意孕期一般情况, 及时如贫血或者感染的病灶等, 特别是在出现滴虫和霉菌性阴道炎时需给予及时的治疗。并在孕期的最末2个月内禁性交和盆浴, 并且不可行阴道检查或冲洗。 (2) 分娩期:在分娩期时接生者需特别注意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为了避免阴道感染和出血情况, 不要随便行阴道检查;产妇出现胎膜早破、滞产及在术后或局部裂伤出现严重情况者, 均及时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 (3) 产褥期:这个时期需特别注意休息, 并适当增加必要的营养支持;务必保持产妇外阴的清洁;并且应在产后的早期就起床活动以促进子宫的复旧等。

1.2.3 观察组行护理干预措施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产前、产时、产后分娩全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1) 乳房护理:从产房回病房后立即对产妇进行早期接触及早期吸吮等母乳喂养指导:产后6 h开始进行乳房的按摩疗法, 按摩以3~5次/d进行, 时间以每侧乳房均5 min为宜, 按摩期大约为3~5 d[2]。

(2) 控制感染的护理:严密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全身情况, 如果产妇的体温超过39℃者需给予物理降温, 并同时鼓励产妇多饮水, 并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严重需遵医嘱静脉补充液体, 并注意观察产妇产后恶露的量、颜色和气味情况, 同时密切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等;会阴水肿者2次/d冲洗并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出现下肢肿胀时需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给予0.1%的苯扎溴铵溶液擦洗或冲洗脉炎者, 并抬高患肢, 局部保暖并给予热敷[3]。

(3) 减轻疼痛及焦虑的护理:在有效控制感染的情况下需针对减轻产妇疼痛的护理;并协助产妇在其取其半卧位 (会阴侧切者应取健侧卧位) 的情况下利于恶露的引流及炎症的控制;务必要保持手术的切口干燥和清洁;鼓励产妇说出焦虑的原因及心理感受, 减轻其焦虑的程度, 以更好地配合临床的治疗过程。

1.3 统计方法

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数据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产后14 d的乳汁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14 d产妇的尿便通畅例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产后42 d子宫复旧正常的产妇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 观察组的产妇在产褥期知识的掌握上也较对照组多, 并且在进行沐浴及脐带护理和更换尿布方面的知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上, 观察组也较对照组高, 而整体在产褥期的乳腺炎发生率、产褥感染率、会阴伤口感染率及上, 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偏低, 但母乳喂养率及子宫复旧上则较对照组显著偏高, 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见表1。

3 讨论

3.1 产褥感染的原因

正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 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目前临床上发生产褥感染的原因发生在会阴侧切、待产室和分娩的过程之中, 而最重要的原因则为产妇的分娩过程临床报道, 而剖宫产的比例更高于正常产的产妇。在该研究中, 160例病人中就有80例病人为剖宫产术产妇, 占了全部病例的50%;而自然生产中因宫缩乏力而导致产程过长发生产褥感染者48例, 占全部病例的33%;另外, 器械消毒灭菌不够彻底而发生产褥感染者则有32例, 占了全部病例的20%;可见分娩过程是产褥感染的重要原因, 而其间因器械消毒灭菌不够彻底也是其中一个较为关键的因素, 如助产器械、敷料消毒等因消毒不严格而最终将细菌直接带入了阴道和子宫;而手术助产及剖宫产时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也增加了感染的几率。正产褥感染一旦发生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护理不当, 细菌最张会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的发生, 从而会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引发产妇的生命危险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3.2 产褥期的常规护理

常规的产褥期护理必需人保证给予产妇舒适的环境与适度的休息, 这是产妇身体恢复的良好因素, 所以保证产妇有足够的营养和睡眠是关键的措施;而床单的清洁及干燥则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及时进行会阴垫及衣服和被单的更换是常规的护理措施;另外, 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及做适度的产后操对促进产妇切口的愈合具有显著的作用。

3.2 产褥期的护理干预措施

在产褥期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将从产房回病房后的产妇进行早期接触及早期吸吮等母乳喂养指导, 能够显著促进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并能够减低乳腺炎的发生率;而对子宫复旧、恶露排泄、会阴伤口的针对性护理, 则明显减低了产褥的感染率及会阴伤口的感染率, 并极大地促进了子宫的复旧率, 为产妇在产后的彻底康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综上所述, 对存在产褥感染高危因素的产妇, 在分娩前积极地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同时加强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能有效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 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彭梦秋, 张玉平.产程中肛门检查和阴道检查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J].当代护士, 2012 (1中旬刊) :30-35

[2]洪小娟, 车晓惠, 江良英.46例死胎引产孕产妇的心理疏导[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0 (4) :40-50

上一篇:印制线路板生产下一篇:实用性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