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柔性

2024-08-30

企业柔性(精选12篇)

企业柔性 篇1

1柔性管理实施案例分析

2013年,广州JE公司由于营销战略调整,市场部直接负责的经销商由原来的8个合并为4个,负责运作低端产品。另外引进了1个刚成立不久的公司来负责中高端产品的市场拓展。与此同时, 一位新的总经理从深圳RH公司“空降”而来,其具有多年的营销工作经验。他对市场部负责的经销商所在的区域进行了为期1天的调研,得出的结论是,运作低端产品的4个经销商不愿意进行市场投入,不配合公司工作,必须全部合并,由运作中高端产品的经销商进行统一操作。不到两天时间,公司先后合并了两个经销商,此时,公司产品的销量出现急剧下滑的现象。接下来的4个月,销量仅完成了30% 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70%。市场压力迫使公司放慢了战略调整的速度,开始认真反思公司的市场行为。

本案例中的新任总经理只做了1天的市场调研,就急于进行市场调整,强硬的领导风格无疑得罪了原来的经销商,这些经销商经过多年的市场运作,销售网络相对根深蒂固。此次经销商的集体背叛,必然导致公司的市场管理秩序混乱。而作为“空降兵”的区域经理和接手市场的公司又全都是本行业的新手,面对市场的巨变而束手无策,销量下降在所难免。其实,按照当时的情况完全不必进行激进调整,经销商已经由原来的8个变为5个,4个运作低端市场, 1个运作高端市场,从各个角度分析都是合理的,既保证了市场划分的合理性,又保留了一批传统经销商,还维护了市场的稳定性。

2柔性管理的特点

2.1柔性管理具有角色互换性

沟通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时有效的沟通是成功管理的关键。而在沟通中进行角色互换,往往会取得理想的效果。西方管理学界把这种角色互换的沟通称为“移情能力”。美国海军中将帕戈尼认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两个至关重要且又相辅相成的品质‘个人专长和移情能力’”。而移情能力正是柔性管理所强调的。案例中的总经理如果能从经销商的角度出发进行认真考虑,真正了解真实情况后再做出决策,就能避免危机发生。

2.2柔性管理具有信息开放性

企业及其管理者只有坚持信息开放性,才能尽可能地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虽然这样做可能会导致管理者在决策时会犹豫不决,但经过广泛地对比与整合,结果会趋向完善。由此可见, 信息开放性使柔性管理的优势更加突显。

2.3柔性管理具有相对激励性

柔性管理能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因而能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其在自觉提高工作标准的同时,愿意挖掘自身潜能,发挥自身天赋,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这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团结互助的氛围。

3实施柔性管理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组织对知识创新和市场拓展的意愿日益增强,从而对管理体制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柔性管理就是适应这一要求的未来管理模式。

3.1柔性管理能促进知识共享

在知识经济时代,主要财富来源是知识。知识根据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是以专利、科学发明和技术等形式存在的知识,而后者则是员工内在的创造性知识。显性知识众所周知,而隐性知识只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难以掌握和控制。目前只能通过柔性管理模式让员工自觉将自己的知识奉献给企业,从而实现知识共享。

3.2柔性管理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融合的时代,市场环境的多变性与复杂性,要求战略决策具备综合性智慧和高效性执行能力。这一切都意味着必须打破传统的部门分工界限,实行职能的重新组合,让每个员工能够独立处理问题并履行职责。因此,只有通过柔性管理,制定合理的人才沟通机制,才能迅速做出正确决策,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4实施柔性管理的几点建议

如果要把“柔性管理”落到实处,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4.1要从本质上理解“柔性管理”的内涵

良好的企业组织文化是柔性管理的精华,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企业管理模式。柔性管理通过统一的企业价值观来引导员工,为他们明确目标。现代的知识型企业,应构建团结互助、携手并进的企业文化。

首先,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承认价值的多样性、差异性和文化的多元性、跨国性,使每位员工都能发挥创造力,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次,完善企业内部的沟通渠道,使重要信息的传播畅通无阻。

最后,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是适时变革的,保持企业文化的时代性,符合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的需求,使企业文化成为持续激发员工工作动力的潜在力量。

4.2要在工作中做到“以柔克刚”

首先,做好自我管理。就是要提升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以一种自信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诚实和客观。优秀的领导者不会在事态不明的情况下作出决定。其次,提升社交意识。这包括移情能力和对组织的理解能力。移情能力往往表现为关心他人情感,从而在思想上达到共鸣。理解能力可以让人感觉到企业的价值取向,并能够感知自身行为对企业是否带来消极影响。最后,做好关系管理。 主要是在管理中注意运用说服力与他人进行沟通,协调好双方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冲突。

总之,随着企业精细化管理思维模式的日益深化,柔性管理逐渐突显其重要性,因此,现代企业亟待实施柔性管理。

摘要:柔性管理属于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已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广州JE公司的案例,从柔性管理的特点出发,分析实施柔性管理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实施柔性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柔性管理,人性化,必要性,建议

参考文献

[1]田新民.柔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新视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企业柔性 篇2

「摘 要」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的加剧,财务管理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不断提高。文章介绍了动态环境下的柔性战略观,进而提出基于柔性思想的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整合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环境带给企业的深刻变化是:复杂、动态与不确定性。我国企业不仅受到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约束,还受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这些都使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更为凸显,同时也导致了价值转移与范式转变,由此带来了产业升级、战略变革与创新等问题。战略作为协调企业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有机系统,在企业环境发生变化时必然会提出转换或变革要求,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延伸,是实现企业战略的资金支撑和关键后盾。因此,如何根据变化了的环境调整财务战略,保持其与企业战略的动态一致,是企业财务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柔性战略观的提出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不少学者开始关注环境、战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学者阿尔里奇(1979)、钱得勒(1962)、安得鲁斯(1972)和查尔德(1972)等人认为,环境是真实的,组织与环境是相互分离的,所有构成战略态势的环境要素都独立于观察者。战略制定者必须通过扫描客观存在的环境以发现机会和威胁,并找到与这一环境事实相匹配的最佳战略方案,理性的分析过程是寻求特定环境态势下最佳战略方案的关键。为了应对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谋求战略变革和创新,原先用于制造业的柔性思想逐渐被应用到了企业管理中。柔性(Flexibility)是指能够对变革或新情况做出反应或适应的质量。安索夫首先(Ansoff,1965)将柔性思想用于企业战略管理,提出了柔性战略观点,认为企业柔性包括内部柔性和外部柔性。其中内部柔性(internal flexibility)是指组织快速适应环境要求的能力;外部柔性(external flexibility)则是指组织能动地影响环境的能力,它通过保护性(防御性)策略或开拓性(进取性)策略来减少组织的脆弱性。刘益、李垣等认为,柔性战略不仅仅是一种适应性战略,它更强调创造或利用变化。或者说,它是一种破坏旧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变化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战略。阿克和马什卡雷尼亚什(Aaker&Mascarenhas,1984)提出了实现柔性战略的方法(如多元化、投资于未经充分利用的资产以及减少专用性承诺等)。桑切斯(Sanchez,1995)则结合资源理论和能力理论,认为柔性战略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两方面,即企业可用资源的固有柔性(如备选资源的使用范围、资源的转换成本与转换时间)以及企业运用现有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柔性战略观是指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时,为了实现战略目标,通过运用、整合或创造内外部资源,对环境变化做出的能动性反应。理解柔性战略观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柔性战略关注环境的.变化强调利用变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不是仅仅适应环境变化。

(二)柔性战略强调的柔性是建立在稳定性基础上的韦克(Weick,1982)指出,绝对的柔性使组织不可能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的感觉,容易导致决策混乱。范汉姆(Van Ham等,1987)强调,对于保持一致性和组织的控制能力而言,稳定性是柔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在强调运用柔性战略的同时,并不是要否定传统战略的刚性和计划性,它是刚性基础上的发展。

(三)柔性资源与能力是实现柔性战略的根本保证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必须有能力发现新资源并整合、配置它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以使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四)柔性战略依赖于企业的柔性系统企业柔性系统包括柔性的管理思想、柔性的组织和管理控制以及柔性的生产系统等,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柔性战略观下企业财务战略思想的转变——从刚性财务转向柔性财务

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传统财务战略是建立在刚性战略思想的基础上的,认为企业在理财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制度,以保持企业理财系统的有序性和稳定性(邓明然,2005)。然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仅使企业战略观发生了变化,也对传统的、相对静态单一的刚性财务战略思想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外部环境中持续发生的、不可预测的变化要求公司财务战略能作出快速的根本性调整;另一方面,企业财务战略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征,需要较长的动态反应时间,而且存在着很大的因果模糊性。为解决财务战略的长期稳定性与环境变化的持续不可预测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实现由传统的静态思维方式向动态思维方式的转化,从传统的以计划预算为主的刚性财务向刚性基础上的柔性财务转化。许多财务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王化成(1992)提出了在财务管理中必须遵循弹性原则,进行了如何保持合理弹性的研究。邓明然(2005)将柔性战略观点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认为以适应性为主要特征的柔性同以稳定性为主要特征的刚性同时存在于企业理财系统中,理财系统的柔性是保持理财系统动态稳定性的条件。赵华等(赵华等,;余海宗、何浩,)借助企业柔性战略思维来解决财务战略问题,正式提出了柔性财务战略观。

上述研究都从不同侧面运用了柔性思想去研究财务,解决了柔性财务战略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但却未能很好地确定财务战略的研究范围并建立相应的研究体系。与传统财务战略体系一样,柔性财务战略体系也包括理财环境分析、财务战略制定和战略目标分解、财务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实施绩效评估四个方面,但其战略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

(一)对待环境的态度转变传统财务管理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主要是从环境的适应性角度强调根据变化调整战略;而柔性背景下的财务战略更关注战略的能动性,强调根据不同的环境设计财务战略,运用企业资源和能力持续性的适应并利用环境。

(二)柔性财务战略强调战略的灵活性在传统财务战略中,战略计划是实现战略的重要环节,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主要通过不同层次的计划来实现;而柔性战略下的财务战略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实行弹性预算,推行滚动计划法和实行分权式管理等手段,随时整合资源和提升能力,通过动态的博弈来实现战略。

(三)柔性战略观更注重价值链创新和价值管理,强调企业在整合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三、柔性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及其整合

(一)柔性财务战略及其构成要素

柔性战略观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财务战略思想,也要求对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进行调整或变革。刘益、李垣(2005)认为,为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需要,企业战略的范围必须包括竞争的各类因素,柔性战略应该包括组织柔性、资源柔性、能力柔性、生产柔性和文化柔性等五个方面。作为战略思想的具体财务体现,财务战略应保持与企业战略的动态一致性。笔者根据上述柔性战略内涵的界定标准,认为柔性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包括财务组织柔性、财务能力柔性、财务资源柔性以及财务活动柔性四个方面:

公司企业财务柔性价值探析 篇3

【关键词】公司企业;财务柔性价值;财务管理;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一、现代企业财务柔性现状及意义

在信息化时代,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公司企业在发展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有机遇更有风险,财务柔性作为新领域新话题应运而生,且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各种研究显示,当前我国企业财务柔性储备的水平不高,国有企业财务柔性水平更低。

财务柔性是指企业通过保留超额现金持有量或剩余举债能力,以应对无法预期的资金需求和把握投资机会。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投资,获取收益,为企业带来投资回报和现金流入,创造价值。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财务柔性,将其作为公司进行财务决策考虑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投资机会越多的公司越需要储备财务柔性,这样当投资机会出现时通过及时投资进行收益,提升公司价值。事实证明,只有当企业具有较宽裕的举债空间或者充裕的自由现金时,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企业所面对的投资机会,并且更加有效地防范来自市场的风险。企业财务柔性表现在企业资本运动和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如资本结构、公司价值提升、资本筹集的柔性、资本运用(投资、营运)的柔性、资本收益分配的柔性、应对风险等等。财务柔性管理具有注重财务灵活性、主张多样化战略和实行一体化管理特点。

财务柔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安全的储备价值、保留价值,甚至创造价值。如果公司具备良好的财务柔性储备,对于公司把握投资机会、抵御经营风险、提升公司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财务柔性储备能够使企业更容易应对不利冲击以及把握有价值的投资机会,进而在避免不利事件对公司价值的损害以及通过获取投资收益提升公司价值。储备财务柔性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即财务柔性储备与公司价值呈正相关;与投资机会少的公司相比,投资机会多的公司储备财务柔性更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储备财务柔性更有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

当企业进行财务柔性管理时,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使组织内部各部门、各岗位更加协调,激发了人的潜能,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当然,企业财务柔性要适度,有一定的界限,过高过低都不科学,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环境变化程度调整企业具备的财务柔性,使其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二、现代企业财务柔性管理遵循的原则

现代企业财务柔性管理最核心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起着决定性作用。以此为指导,现代企业财务柔性管理遵循的主要原则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重视内在管理原则

柔性财务管理更加重视组织内在的管理,通过说服教育、感情投资、形象影响、舆论宜传、激励尊重、心理沟通等等形式,进行更加能动的管理,取得更大成效。

(二)重视激励原则

传统财务管理往多重物质奖励来推动和激励企业的各项活动,而柔性财务管理更重视激发企业工作人员的创业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通过企业财务的民主管理等形式,使企业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从而激发其创造力。

(三)求真务实原则

一些影响组织内成员积极性的因素往往是些具体而实际问题,如不有效解决或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解释,工作就难以进行甚至一筹莫展。只有求真务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探索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才能汇聚人心、众志成城。否则会使财务管理丧失群众基础,走向恶性循环。

(四)重在教育原则

传统财务管理刚性特点重惩罚,柔性财务管理更重教育。财务行为是人的行为,柔性财务管理就是要深入人心,激励精神,改变意志,控制行为,通过感情交流、舆论宣传、典型引路、分析信息、因势利导来解决人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因此要重教育。

三、实现企业财务柔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企业不仅要储备财务柔性,更要利用财务柔性。企业不但要去适应变化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储备的财务柔性,在环境变化中抓住有利的投资机会,不断创新,不断保值增值。在创新中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实现现代企业财务柔性管理,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财务柔性储备意识

当今市场的不确定性特征十分明显,公司可以用来弥补缺口的资金来源无非只有两种:一是已有的现金储备;二是“潜在”的资金储备,而这两种资金来源正是获取和保持财务柔性的两个主要渠道。因此,加强财务柔性储备的意识对于我国公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平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只有公司保持一定的财务柔性,才能在投资机会出现的时候迅速做出决策和反应,创造更高的公司价值。

(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财务柔性关键在于财务管理柔性,财务管理能力柔性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充分认识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财务管理既是对资金的管理,更是对人的管理,以人为本是核心。一个企业只有让每一个员工积极参与到财务管理中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作用,财务管理才能真正成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财务文化应当以人为本来引导、调控和凝聚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组织结构要从纵向转变为横向

企业提高对市场需求反应的灵敏度,要求内部信息高效率流动,内部各部门更加协调合作。建立横向网络组织结构代替纵向金字塔组织结构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可以减少成本,还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柔性财务管理以市场导向为主,关心顾客的需求,把争取顾客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因此,既要重视生产管理,更要重视“顾客关系管理”。当然柔性财务管理要发挥协调作用,防止分权失去控制。

1.明确注册会计师舞弊审计责任

我国目前的会计审计为注册师会计逃避审计责任提供了可行之机。例如,我国独立审计有这样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应该根据独立审计的需求,按照相应程序来实施审计,确保审计能够及时发现会计报表当中的舞弊和错误情况。”该规定存在着较大缺陷,因此建议相关部门以法律法规来明确规定审计对于舞弊行为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对相关公司的舞弊行为给予严肃处理。

2.加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制度

通过对发达国家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的许多会计事务所都要承担相应的审计视察责任,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要时刻对财务报表当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关注,并及时处理财务报表中的疏漏、舞弊等问题。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可以加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制度的实施,以减少上市公司的会计差错。

(三)实行有效激励和有效约束机制

1.有效激励部分

为了减少上市公司会计差错,可以对会计人员实施激励策略,并且根据不同员工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让员工自觉参与到整个公司制度的制定和实行当中,促进员工自觉地去维护公司的各项财务制度。

2.有效约束部分

相关公司要建立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监管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同时注重建立相关责任追究和惩罚措施,保证整个公司内控效率的有效提升。

3.完善公司披露制度,健全内部控制

完善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促进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财务控制制度在公司的真正实施。在完善信息披露时,可以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

(四)加强社会其他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加强证监会等社会其他监管部门的监管,对于减少上市公司会计差错具有重要意义。监管部门要严格要求相关上市公司,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计量等。比如,证监会在检查上市公司上市资金信息的时候,如果相关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信息和实际信息不符或者未按照规定处理时,证监会就可以按照法律程序对其进行惩罚。举例来说,当上市公司出现重大会计差错时,便需要向相关部门汇报具体情况,在相关部门审核通过之后,才能在报表中进行披露;当相关部门审核不通过时,证监会就可以对其差错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证监会和相关监管部门在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时,可以对其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同时要加强对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真正减少上市公司的会计差错。

四、结束语

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情况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对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不利影响。本文对上市公司会计差错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针对上市公司的会计差错,从财务重述角度以及注册会计师角度分别论述,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首先要加强内部控制,其次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最后要为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营造一个有效的外部监督环境,通过以上这些策略,希望能够减少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状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秦焕霞.基于CREAM追溯法的上市公司会计差错人因失误分析[D].南华大学,2011.

[2]闫宇.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

企业柔性生产管理研究 篇4

一、柔性生产的定义及特征

1. 柔性生产的定义

柔性生产的概念是1965年英国的Molins公司在研制“系统24”时首次提出的, 它的内涵随着时间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柔性生产是依据客户订单和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 如果没有订单就不生产, 没有需求也不生产。

2. 柔性生产的基本特征

(1) 技术柔性。柔性生产之所以广为流传, 是因为其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 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并行工程、系统工程、敏捷制造等, 这些技术是建立柔性生产系统的基础。

(2) 时间柔性。由于柔性化生产的制造技术和设备具有可重用、可重组和可系统化的特点。设备的组合和集成能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快速的进行调整, 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市场所需的小批量多品种产品。

(3) 分散生产。在新的专业化分工、团体合作的基础上, 按照合理的分配资源和发挥各自优势的原则, 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同时, 对组织生产实行分散的管理。

(4) 产品种类多。柔性生产可以发现市场变化的细节, 因而可以按照这些细节的变化, 满足顾客对产品种类的需求和个性化的要求。

(5) 弹性生产。柔性生产是根据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做出的反应, 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变性。它是依据企业的订单决定生产而非依赖于库存, 因而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传统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开始追求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市场需求不断变化, 要求企业能够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而传统的生产面临着产品切换时间长, 生产效率低下, 人员素质不足, 设备经常损坏, 多种原因导致企业短时间内根本出不了产品, 为了能够及时给顾客交货, 企业不得不采取增加库存的办法来解决此问题, 因而导致库存量的不断增多, 企业成本的增加, 流动资金的短缺。

三、柔性生产管理的作用

1. 柔性生产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快速应变能力

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 企业已经从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转向处在复杂动态的环境中, 要求企业以柔性战略来面对这种变化, 发现并抓住市场机会。为了实现及时、快速地调整生产, 满足精益生产要求的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 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 减少成本的目的, 柔性生产管理在重新安排生产的过程中, 必须要打破已有的部门分工界限, 重新整合各部门的工作职责, 使员工能够受到全方位的岗位培训与锻炼。

2. 柔性生产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

由于柔性生产管理的制造技术和设备具有可重用、可重组和可系统化的特点, 又能使企业多种生产要素进行多种组合, 因而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原来的设备和技术条件来组织生产, 大大降低生产所需的信息收集成本、研发成本、机会成本等生产成本, 达到最大化的生产效益。

3. 柔性生产管理可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柔性生产管理的立足点就是为了适应多变的消费市场。在获取顾客需求信息有所变化时, 能够利用制造技术、并行工程、计算机科学等方法实现快速交付, 从而解决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问题, 达到顾客满意的目的。

四、柔性生产管理的实现方式

1. 转变管理思想,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柔性生产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 这就企业改变原有的经营理念, 树立全新的管理思想理念。实施柔性管理必须实现从重物轻人到以人为本的转变, 如塑造企业文化, 推行民主管理, 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柔性生产条件下, 现代化的工艺装备、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经常性的轮换工作岗位, 要求员工不能在像以前那样只是从事简单而又重复的体力劳动, 而是要具备较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能驾驭好各种先进的设备, 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2. 建立企业之间的联盟关系

柔性生产的开放性、生产的虚拟化、技术的集成化, 要求企业建立一个合作联盟, 将各自的分散的资源要素进行整合。参加这个联盟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合作伙伴所提供的信息技术、设备工艺等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 实现资源的共享, 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应变市场需求的能力。

3. 不断发展技术

由于柔性生产需要建立弹性的生产体系, 因而企业要不断的发展建立弹性生产体系所需的相关技术, 以满足生产的要求。发展并行工程进行过程重构与精简。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 它是最基本的技术基础, 可以使跨地区组织的企业联盟成为可能。发展计算机绩效制造技术能够将企业生产过程中有关人、技术、管理三要素及信息流和物流有机集成并实现优化运行, 它是柔性生产的基础。发展仿真优化技术, 它是实现企业柔性生产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赵伟.柔性生产管理对OEM厂商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 2013.

[2]李艳奎.柔性生产系统在制造业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 2011 (09) .

[3]钱飞帆.基于柔性生产企业物流系统构建[J].科技资讯, 2011 (06) .

[4]马建军, 王晋.柔性化生产的理性思辨[J].商场现代化, 2007 (33) .

对企业财务柔性的几点看法 篇5

【摘要】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全球化、信息技术国际化是发展的趋势,企业的发展必须紧追时代的变化,所以企业的财务柔性已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财务管理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全球化的今天。本文结合财务柔性的现状和意义,对企业的财务柔性发展提出几点战略探讨。

【关键词】财务柔性 财务人员 财务管理

一、财务柔性的现状及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是知识的经济时代,是一个信息的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的可变性和复杂性、多样性是其不变的特点,经济一体化更是其发展的趋势。而企业的财务策略更是应该结合国家的相关财政政策、经济政策、税收相关的法规进行合理有效地调整,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现代企业更是应该要求其实现财务管理的柔性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

财务管理观念的滞后严重影响我国的企业发展,对财务管理的柔性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管理的研究,机构设置的单一化、使得信息的不畅通,人员工作的效率低下是企业的管理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机构职能的混乱、评价体制的缺乏,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水平较低,这些都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所以要想实现企业的财务柔性管理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且不容忽视的现状。企业的财务柔性是企业财务管理能够持续适应现代化发展变化的能力,它既包括财务管理资源的柔性、又包括财务协调的柔性。在财务活动中筹资活动、资本成本、资本结构的柔性化有待于合理的优化配置,这就需要财务的柔性化。资源管理柔性包括资源的有效使用范围、资源的有效利用所需的时间,柔性所体现的成本和难度。财务协调的柔性是在各种财务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在财务活动中展现协调的能力,通过从新的资源整合来达到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财务柔性本质所在是财务管理能力,这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是竞争的关键。

二、对增强企业的财务柔性的几点看法

(一)以人为本是企业财务柔性的关键

财务柔性的关键在于财务管理能力柔性,财务管理能力柔性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通过有效地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等全方面下功夫,增强处理问题的效率性。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是知识型、技术型,全面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员。以人为本是核心,是实行企业财务柔性管理的必要前提,人的主观能动性更是有待发挥的潜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作用,从根本上对财务管理做出科学的统筹规划,促进企业的财务柔性化发展。

(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基础

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柔性管理的基础保障,人员的知识水平需要有待提高是实现企业柔性管理的需要,高素质的人员思维方式、人员的灵活性有利于企业财务的灵活性。人员培训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人员的积极性是财务管理的有效保障。

财务人员是协调各种外部关系,把握市场方向的关键,只有全面的分析才是财务柔性管理的关键。财务管理的高级管理者应该是知识型,具有创新精神,勇于积极进取,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的现代职业财务管理人。

(三)财务管理方式的优化

传统的财务控制对企业的部门优化、员工的有效配置考虑不够全面。实践证明传统上的管理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财务管理的方式应该是在引导、评价和激励措施的前提下进行,财务管理方式转变为日常的控制,财务各个环节的有效配置、以及实现企业的战略性目标的思想。避免为了短期的行为而牺牲长远利益来换取眼前的短期利益。财务职能的转变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竞争形势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思想。

积极调整财务的组织结构,建立合理的财务操作流程有利于财务管理的实现。只有加大财务柔性管理的灵活性才能减少成本,达到财务资源的合理优化,才能实现成本的控制。组织框架的合理优化,有利于信息的收集,知识的共享,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加强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财务管理的优化配置。

(四)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对一个企业的经营情况、管理情况,利润情况、权益情况、资产以及负债情况的反应,能够全面的真实地反应财务信息,能够使得管理者对企业的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企业必须加强财务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实际运用,全面真实地反应财务信

息,才能够避免由于信息不全,不完整、不透彻带来的影响经济管理者的决策。通过财务报告能够实现企业的宏观调控,合理的优化配置企业资源,合理有效地管理人员配置,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五)调整企业的权益分配方式

人员的流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员工是资本,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承担的风险也不断地加大,工资水平下降、失业、解雇等等都会使员工的能动性减弱,所以员工的权益也应该得到保障。加强企业员工的权益分配,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员工创造的价值如果和企业的利润相结合,通过财务柔性的管理,合理的权益分配创造制度环境,修改和完善制度,确保企业员工的参与和权益分配,落实实施到位,有利于企业的持续、长远、较快的发展。

三、总结

企业财务柔性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理性选择。现代社会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实行企业财务柔性管理不仅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而且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实力,而且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资本属性角度,是企业财务柔性发展的新型战略资本管理;风险管理机制角度,是存在于处理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应对风险的变化的治理新型模式;创造价值效率角度,有效的资源配置、财务资源整合是企业柔性的关键、企业财务柔性管理是实现财务战略目标的新型路径。总之,新时代的企业财务柔性管理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及提高财务资源配置,为企业效率提

供了一种新思路和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企业柔性 篇6

一、企业文化及其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理论作为高层次的柔性管理理论,起源于八十年代的美国,风行于九十年代的世界各国,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职工所认可、遵循,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因素的总和。美国南加洲大学奥图教授在《未来的企业》中指出了未来企业必须做好的四件事:一是合理的工作哲学和工作组织;二是管理者的价值观;三是企业文化在生产及行为上的影响;四是企业文化的正确目标。理论界认为,优良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这在企业经营实践中也得到了证实。可见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对形成企业良好机制有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有着极其强大的力量。

二、文化柔性的提出

1987年,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豪斯特开始着手对企业文化与企业长期业绩的研究,当时他们首先对几十位公司总裁进行访谈,总裁们都表示认同小沃森的观点,并有十几位提到了帕斯卡尔和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及迪尔、肯尼迪合著的《企业文化》。1988年,哈佛商学院一篇博士论文中写道,“目前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有足够的资料说明实力雄厚的企业文化会引起企业经营业绩的巨大增长”。可见,拥有强势企业文化就赢得市场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然而,在科特等人的研究中却发现了另外一些重要的现象,那就是除了企业文化力量雄厚的企业具有良好业绩外,一些同样有雄厚文化的企业经营业绩却一直很差。

科特等人对此现象作了深入的研究。花旗银行在20世纪初就已经从纽约12家大型商业银行中脱颖而出,成为美国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银行,资产在1949-1970年间翻了五番,利润增长700%。西尔斯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规模比任何一个竞争对手都大,经营业绩辉煌一时。而通用汽车经营有方,是同时期全球最大的企业集团。其他几个公司也都在同行业曾显赫一时。然而在1977至1988的11年间,原有文化力量依旧的杰出公司都不能保持应有的业绩持续增长,科特和赫斯科特认为,原因在于强势企业文化为企业创造优异业绩,然而在市场竞争加剧、变革迅速的环境下,企业文化没有能够跟随市场变化的需求,制约了企业对新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制定实施,即使这时企业做出巨大的努力,要保持和增加业绩也十分困难,甚至根本无法实现。

由此,科特和赫斯科特认为,企业中不存在抽象的好的企业文化内涵,也不存在任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克敌制胜”的企业文化,只有当企业文化总是适应于环境时,企业才能调动所有系统的细胞应对变化的环境,从而保持并创新经营绩效。也就是说,与企业长期保持高绩效相关联的企业文化必须是能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相适应的企业。在这里科特和赫斯科特提出的“文化适应性”概念就是文化柔性。

三、文化柔性与企业高绩效的关系分析

文化柔性指的是当企业处于多变环境时,企业文化能够跟随和适应环境需要、通过调整价值观、经营理念等文化因素来适应柔性战略的形成及实施,以保持和创新企业绩效的灵活程度。它通过建立一种具有高度柔性的文化体系,使企业的价值观和管理氛围等因素与柔性战略匹配,能够适应于柔性战略涵盖的所有变革领域,以“不变”应万变。

关于企业文化柔性对企业持续获取高绩效的作用,戈登唐纳森和杰伊洛尔施的结论也较有代表性。他们通过对许多美国大公司的研究发现:(1)内部协调一致、对外部环境变化有益(即适应外部环境)的企业文化,通过协调内外环境、调整价值观、简化决策程序和保持系统和谐来帮助经理人员处理环境变化时所要应付的复杂决策问题(即战略重组);(2)当公司所处环境变化微小时,企业仅对企业文化进行微调就能持续经营数十年之久;(3)当公司所处环境的变化复杂、快速和剧烈时,企业文化变化缓慢必然导致企业经营业绩大幅度下降。他们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环境的相互协调同企业持续获取优异的绩效相关联,任何单一不变的文化模式都无法保证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变化就是一切”。在科特和赫斯科特的研究中,也表明长期保持既有发展状态的企业都具有较强的文化适应性。

四、文化柔性的内涵及其作用机理

(一)适应环境的企业文化应该是能发现变化、适应变化、利用变化和制造变化,能以不变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来应付万变的挑战。因此,文化柔性的内涵应包括:

第一,文化柔性的核心价值观将企业的永久成长和挖掘潜能作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控制成本、回馈股东、创造绩效、提高生产率等都只是手段,企业是作为生命而非机器存在的。因为生命是“和谐常驻”的,只有具有“自我认知能力”的生命体,才会在强烈的生存意识的驱动下敏感地感知环境中任何有利或不利的变化,及时与外界进行复杂的信息交换,不断主动更新自身以适应环境。

第二,文化柔性鼓励学习,在整个组织成员内树立“战略的制订本身就是学习”的观念,鼓励组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调整。在确立战略柔性系统过程中,企业将全部的“心智”投入深层的尝试,使自身适应变化的环境,这种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促使企业的成长和生存,所以制订柔性战略的本质是一种重构式学习。文化柔性促使企业意识到并倡导这种实践就是学习的理念,因而企业的管理氛围、行为规则等文化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从而赋予企业更强的、作用范围更广的动态能力。

第三,文化柔性强调支持型而非科层式的内部监控方式,表现出对员工感情和需求的关心,鼓励员工提供积极的信息反馈,支持员工的发展,促进员工自我实现感和工作上的个人原动力,增加其创造性成就。文化柔性是通过对普遍价值观及信仰的创造来实施控制,所围绕的中心是普遍的价值观信仰而不是划分很细并严格定义的角色,是员工心中的目标协同感而不是直接的监视,是引导而不是来自管理层的专门指导。

第四,文化柔性鼓励凝聚力和多样性。高度的凝聚力是生命型组织的基础,是实现真正意义上控制的惟一法宝,也是组织内必须与变化性同时并存的力量。但高度的凝聚力并不意味着抹杀组织内的多样性,同样要求组织文化具有柔性。组织以一种宽容的文化氛围去培植有益的多样性,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中,这种多样性不仅能提供内部创新的源泉,还能赋予企业承受变化和打击的柔性,是增强企业整体柔性的有利特性。

(二)企业战略柔性系统中,文化柔性以其对战略重组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展开作用。爱德文(Edwin)等人曾指出,文化及其变革是企业战略重组中最主要的问题。

首先,文化是企业重组的先决条件,缺乏开放的气候和对必要变革重要性的理解是企业战略重组通常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战略柔性体系强调变革的企业内部,需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及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直接交流,文化柔性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及经营理念在动态环境下的不断创新,企业中各利益主体的观念和利益经过调整,从而形成相应的企业使命和有利于柔性战略实施的意识和管理氛围。

其次,在多变环境中,企业价值观必须与由企业战略重组导致的结构和策略的变化相融合和适应,企业在战略、组织结构、管理系统和文化之间必须存在一种和谐。致力于营造优势绩效的战略柔性系统无法在一种没有柔性文化相配合的环境下顺利实施。

基于柔性管理的企业离职规避 篇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市场经济要求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长期计划经济时代相对稳定的社会组织企业也面临着自由选择职业的挑战, 由自由职业选择权引发的企业离职现象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命题。如何抑制企业离职的成本, 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加强企业离职的管理是关键。

1 企业离职的形成机制

一般认为, 企业离职是“一个从企业领取货币性报酬的人中断作为企业成员的关系的过程。”[1]按照离职的实施者的主观意愿可以分为主动离职与被动离职, 主动离职即辞职, 被动离职为辞退。到目前为止, 对企业离职原因的探讨基本上是从管理学和心理学角度进行, 然而企业离职的动力机制在深层次上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源配制的市场化以及离职需求层次的变化。

(1) 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

资本有机构成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失业必然性现象的理论描述的基础, 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趋势导致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企业离职表现为技术的发展对就业人口的排挤。在知识经济时代, 资本有机构成的形态已经与资本主义早期的形态具有明显的区别, 然而无可否认, 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技术在迁移的过程中产生了对劳动力的替代现象, 某一领域中的技术进步的产生了劳动力过剩, 但同时也创造了新的社会分工, 从而使企业离职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2) 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市场经济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本手段将各种能够利用的生产要素按照市场规则和效率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配置的经济形态, 传统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因素由于在生产力发展中地位的日益凸现, 已经由简单的人力资源发展为需要经过劳动培训的人力资本, 具有资源最基本的稀缺性特征。资本在市场经济中的逐利本性要求人力资本自发地寻求自我实现的市场和利益最大化;同时作为社会的基本生产组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也成为相互竞争和合作的经济组织, 利益的最大化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因此, 利益的最大化的内在要求构成了企业离职的动力机制。

(3) 离职需求层次的变化。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基本需求可以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传统对企业离职的分析往往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出发, 偏重于薪酬制度体系的科学设计, 无疑, 科学的薪酬制度体系设计对稳定和激励企业的良性运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揭示了工作的动力不仅仅来源于物质的丰裕和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 基础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并不能够实现对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的替代, 当工作的动力逐步消退以后必须从精神层次对员工给予新的激励, 事业的成就感、组织的认同归属感以及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离职现象发生的概率。

2 企业离职的影响效应分析

与传统的经济体制中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相比较, 市场经济体制中对人力资本的配置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然而企业离职不仅影响了企业本身正常的经营状态, 而且也影响离职人员, 在企业离职的过程中产生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构成了企业离职的影响效应的空间。企业离职的显性成本容易被关注, 隐性成本容易被忽视, 造成了在实践过程中离职人员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双重损失。

(1) 企业离职的个人效应。

市场经济承认并尊重个体的经济价值, 赋予了个人自由选择和转换职业的权利, 个人由于各种原因与企业中断关系的行为是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选择权利的一种体现, 同时自由选择是人力资本实现其价值的基本条件[2]。但是个人离职并不能消除个人与企业之间博弈的成本, 个人离职成本损失包括因个人违反劳动合同或协议企业收取的弥补费用、企业在劳动合同中对个人离职的同业禁止等限制性条款所造成的损失以及个人职业转换成本。在个人离职成本损失中交纳企业的弥补费用和对个人自由选择权利限制的同业禁止协议是确定的损失, 因行业或岗位等不确定因素使个人职业转换成本具有不确定性。

(2) 企业离职的企业效应。

企业是企业离职成本的直接承担者。企业离职造成的显性成本损失主要包括企业在招聘合适人员过程中信息发布和信息筛选以及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考核等方面投入的成本、企业为通过的应聘人员提供的能够使应聘人员达到胜任所应聘的工作岗位的技能所投入的培训成本、离职前的低效率构成的成本、企业离职人员离开工作岗位以后职位暂时空缺造成的成本损失、替代员工获得胜任岗位所需要技能企业付出的替代成本;企业离职的隐性成本主要包括离职人员对留守人员的心理刺激导致企业组织能力下降的成本、由于企业离职造成企业经验技能以及企业知识流失的成本损失、掌握核心技术或者商业秘密的离职人员同业竞争改变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的成本损失。企业离职使组织内部的交易成本转化为外部费用, 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增加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交易费用, 离职成本的存在要求企业谨慎地对待企业离职问题, 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企业离职引发的成本损失。

3 企业离职的柔性管理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中心, 强调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和层次之间的服从关系, 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为其基本特征, 因此企业离职通常采用刚性的管理模式, 离职就意味着中断与企业的一切联系, 传统的刚性离职管理导致了离职人员与企业之间对立局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的不断加深,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力量的现代企业不是简单的经济组织, 在公共资源有限性的条件下要求企业承担由他们运行而导致增加的社会成本, 企业离职人员已经由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演化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 调动相关利益者为企业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柔性管理成为未来企业离职管理的趋势, 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企业离职对企业的影响。

(1) 建立柔性的激励制度体系。

激励制度体系是物质激励制度与精神距离制度的有机统一。企业要发挥薪酬体系的调节功能, 按照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合法性等原则, 采用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互结合的评价方式, 建立“按知分配、按才分配”的激励机制, 通过物质激励体现企业对企业人员的贡献认可, 从而缓和企业与内部员工的关系;传统的激励方式基本上以物质激励为主, 为满足员工的成就感企业需要提供精神激励, 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兴趣分配不同的工作岗位, 做到因人而异;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决定员工的工资水平, 拉开不同员工之间的工资差别;给员工创造素质提升和职务晋升的机会;给员工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安全条件, 确保员工能够形成更佳的创造性;实行具有合作态度的领导方法等[3]。同时, 为适应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和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 企业通过员工职业发展实施精神激励, 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全员培训方式, 使员工全面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提高知识技能, 增进员工绩效, 在培训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员工之间的文化水平、职位和能力, 做到因材施教和效果的反馈, 在反馈中提升培训的效果。

(2) 建立柔性的组织结构。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传统的稳定市场和静态的竞争条件下建立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 随着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个性化的顾客需求以及未来环境变化的难以预测性, 其容错性差、反应迟钝、学习效率低、应变能力弱、管理协调成本高等缺陷也越来越突出[4]。与动态竞争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相互适应的柔性组织是适应复杂竞争环境和市场需求的组织形态, 具有扁平化、虚拟化和敏捷化特征, 能够有效实现企业内外各种资源要素有效地开发和整合。建立柔性组织结构形式要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 用战略管理的视野理解企业离职人员的需要, 扩大企业资源的适用范围, 降低资源转换的难度, 缩短资源用途转换的时间, 实现内外资源的共享,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柔性的目的;同时通过企业组织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构建动态的、能够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动态结构组织, 提高企业组织发现、整合和配置新资源的能力柔性, 降低企业组织的交易费用以及对离职人员的依赖程度, 获得动态的竞争优势。

(3) 建立柔性的人才流动机制。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才流动体现为流动的刚性, 是政府对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打破人才流动的限制, 实现人才的柔性流动。柔性流动是指摆脱传统的国籍、户籍、档案、身份等人事制度中的瓶颈约束, 在不改变与其原单位隶属关系的前提下, 以智力服务为核心, 注重人、知识、创新成果等的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的流动方式;是突破工作地、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 谋求科技创新的商品化及人才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充分体现个人工作与用人单位自主的一种来去自由的人才流动方式[5]。首先要转变观念, 破除传统的国籍、户籍和档案人事观念, 废除职务终身制, 实行竞争用人制度保持企业组织高效和精简, 同时吸引新人加入保持企业组织活力, 实现人才双向流动管理;其次, 打破和模糊企业组织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界限, 鼓励企业人才跨部门、跨专业流动;第三, 发掘和聘请企业外部人才, 鼓励项目式流动、兼职式流动、候鸟式流动、组合式流动和咨询式流动, 充分利用企业的外部人才资源为企业服务。

(4) 建立柔性的企业文化。

与动态组织相互适应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柔性文化。企业组织内部成员共享的行为假定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行为的模式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柔性的企业文化是与柔性的管理战略联系在一起的, 企业的行为模式能够在动态环境中不断创新, 企业内部人员的价值观能够经历权宜认同、选择认同、激发认同到自然认同的转变, 在调整的过程中认同企业文化, 形成有利于柔性企业文化实施的管理氛围。首先, 作为以生存和发展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必须强调和激励学习, 鼓励企业组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调整, 在组织成员内部树立“战略的制定本身便是在学习”的观念[6], 对柔性战略进行反思式学习, 培养企业员工系统思考的精神和能力。其次, 为了提高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中应变的能力, 在企业共同行为模式的基础上鼓励多样性, 以宽容的文化氛围培育多样性, 承认价值的多样性、差异性和文化的多元性, 培育多样性企业文化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创新的源泉, 减少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冲突, 而且能够提高企业在承受外部环境变化条件下的柔性, 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

参考文献

[1]刘庆宝, 王立平.民营企业员工离职因素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 2006 (2) :50-53.

[2]汪克强, 古继宝, 黄超群.营运知识的智慧:百家中外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与探索[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203.

[3]王小卫.宪政经济学——探索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129.

[4]何瑛.虚拟团队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10.

[5]孟庆伟, 樊波.技术创新中基于知识流动的人才柔性流动[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 (12) :104-108.

企业柔性资本结构的研究 篇8

(一) 柔性资本结构的内涵和内容

1. 企业柔性资本结构的内涵

所谓柔性简单地说就是对环境不确定性的适应性反应, 即柔性是处理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能力, 它伴随着变化和不确定性而存在。通常情况下, 企业的资本结构一旦确定, 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 因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这种变化过程中, 原来最佳的资本结构可能就不再是最佳的, 而且可能变得不合理, 此时, 资本结构柔性的存在使得企业可以根据变化以及自身状况进行调整, 以寻求新环境下的最佳资本结构。所以, 资本结构柔性是指企业资本结构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及调整的余地与幅度。

2. 企业柔性资本结构的内容

资本结构柔性的内容有3个方面:时间柔性、转让柔性和转换柔性。时间柔性是指负债筹资是否具有展期性和提前收兑性, 根据期间又分为时间固定的筹资和时间灵活的筹资, 时间灵活的筹资有利于资本结构保持柔性。转让柔性是指企业发行的有价证券能否在市场交易和转让, 根据能否在市场上流通转让分为不可转让的筹资和可转让的筹资, 不可转让筹资是期间固定的筹资, 那么还是具备一定的资本结构柔性;可转让的筹资有利于资本结构保持柔性。转换柔性是指负债与负债间、负债与资本间、资本与资本间是否具有可转换性, 根据是否能直接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分为直接转换筹资和间接转换筹资, 直接转换的筹资有利于资本结构保持柔性。

(二) 柔性资本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1. 柔性资本结构的特点

(1) 资本结构柔性具有可调整性。柔性资本结构是为了满足企业经营和理财业务变动的需要, 当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后, 原来的最佳资本结构变得不再合理, 此时, 柔性资本结构的存在使企业可以根据变化的需要及时调整资本结构, 使企业资本结构总是维持在最佳状态。

(2) 资本结构中具有柔性特点的各项目之间具有流动性。资本结构柔性表明了构成资本结构的各个种类或项目之间可以相互流入和流出, 如债权与股权、债权与债权等等之间可以因需要而互相转化, 可以将一种筹资转换为另一种筹资, 以实现资本结构的柔性, 保持资本结构最佳。

(3) 资本结构柔性的实现需要条件。柔性资本结构只是表明了企业资本结构有调整的可能性, 并不代表一定能变为现实。资本结构的调整无论是在原筹资总量下, 调整原资本结构, 还是在新筹资量下, 改变资本结构, 都只有当企业的经营和理财活动确有需要, 而且企业具备了各种筹资相互转换的条件时, 才能真正实现资本结构的调整。

2. 柔性资本结构的作用

(1) 资本结构保持柔性有利于企业及时根据变化调整资本规模。资本规模有两种调整方式, 即资本扩充和资本收缩。其中增加新的融资是资本扩充;减少原来的筹资是资本收缩。实际上, 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 可能会因为实际情况的变化, 缩小或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此时, 如果资本结构具有一定的柔性, 资本规模的调整就容易进行。所以说, 持有一定数量的柔性资本, 是企业灵活调整资本结构的条件。

(2) 资本结构保持柔性有利于适应灵活变化的外界理财环境。企业筹资是一般都是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的, 而金融市场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得不同种类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总是处于变动之中, 这种变动使原本合理的资本结构变得不再合理。此时, 如果资本结构保持一定的柔性, 一旦市场发生变化, 就可以灵活、及时地调整资本结构;相反, 若资本结构缺乏柔性, 就难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实现资本结构的调整。

(3) 资本结构保持柔性是企业充分利用财务杠杆, 降低财务风险, 取得较好的收益的前提。财务杠杆的作用建立在调整资本结构的基础上。只有当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大于负债筹资资本成本时, 财务杠杆收益才可能获得。也就是说, 想通过增加负债而相应地增加财务杠杆收益, 就需要资产收益率大于负债筹资成本;反之, 则要通过降低负债来减少财务风险。因此, 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发生变化, 使得原来的资本结构变得不合理时, 就需要对现有的资本结构进行调整, 增加或减少负债比例, 使财务杠杆的作用充分发挥, 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是资本结构保持一定的柔性。

二、柔性资本结构的实现

(一) 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众所周知, 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刚性效应, 要想在保持财务刚性的前提下, 增大企业资本结构的柔性, 首先必须了解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一些因素, 除了前面阐述的3个主要因素———资本成本、财务杠杆和股利政策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外, 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资本结构柔性的实现,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

1. 企业外部因素

(1) 经济周期因素。市场经济下, 任何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一直处于增长状态, 也不可能一直处于衰退状态, 总是处于波动中。所以说, 企业发展过程的稳定与否, 是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市场竞争环境因素。即使处于同一宏观经济环境下的企业, 因各自所处的竞争环境不同, 其负债水平也不同。

(3) 行业因素。不同的行业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不同, 其资本结构相应也会存在很大差别。

(4) 税率和利率。债券市场和银行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利用负债所能获得的减税利益与所得税税率是正相关的。另外, 预期利率的变动趋势也会影响企业采用长期或短期筹资方式。

2. 企业内部因素分析

由于企业经营不仅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而且受许多内部因素的影响, 所以, 随时间及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 企业资本结构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资金状况以及筹资环境等予以及时调整。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确定的内部因素如下:

(1) 企业财务状况和规模。企业获利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好、变现能力越强, 就越有能力负担财务上的风险, 其举债筹资就越有吸引力, 反之, 则应该尽量少借债。

(2) 企业的信用。等级企业的借贷筹资能力通常与其原有的负债程度有关。如果企业债务太多, 此时企业已经承受着较高的风险, 信用评级机构可能会降低企业的信用等级, 影响企业的筹资能力, 加大资本成本, 同时增大破产风险。因此, 高负债比率通常限制了企业借贷的可能性和能力。

(3) 所有者及经营者的态度。所有者及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权和对风险所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由于权益性筹资对象广泛, 所以增发普通股就有可能稀释原有股东权益和分散控制权, 这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不愿见到的情况。所有者和经营者为了不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 就可能采取债务融资。

(4) 企业资产结构。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企业, 主要通过长期负债和发行股票筹资资金;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 更多依赖流动负债筹集资金;资产适用于抵押贷款的公司举债额较多;以研发为主的公司则负债较少。

(二) 企业柔性资本结构实现的条件

1. 一定的筹资储备能力

要实现资本结构的柔性, 其首要条件就是要使企业保持一定的筹资能力和利用具有柔性的筹资工具进行筹资。通常企业要保持一定的筹资储备能力, 使企业可能的筹资能力高于实际筹资的数量。这样, 当环境和财务状况等发生变化时, 企业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资本结构的调整。例如, 在可能的情况下, 企业应避免持有过多的负债, 以保留一部分未用的借款能力。

2. 活跃的金融市场

柔性资本结构的实现需要一个活跃的金融市场作后盾。因为柔性资本结构以市场的变动为导向, 实现资本结构柔性管理的有些项目需要在市场中交易, 如可转换债券等, 才能互相之间进行转换。企业不仅要提高对市场变化的灵敏性, 而且要灵活运用市场的变化以实现资本结构的柔性管理。

3. 高效的内部管理系统

资本结构柔性管理需要一个高效的内部管理系统。柔性资本结构需要快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 只有内部管理高效率运转, 内部各部门协调合作, 才能有利于实现资本结构的柔性化管理;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率的内部管理系统, 即使资本结构具有柔性, 也可能会因为错失时机而使资本结构丧失柔性。

三、资本结构柔性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一) 我国企业资本结构柔性分析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可转换企业债券的实施, 使得企业筹资方式多样化、灵活化, 从而有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在1995年国务院对债券市场进行整顿后, 1996年起, 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进入再度发展期。随着债券市场的不断扩大, 我国企业发行债券的品种也不断创新。目前企业债券的发行突破了以前只有大型国有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限制, 将国际通用的路演询价方式应用到债券发行方式中, 募集资金也不再是单纯地应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也用于替代发行主体的银团贷款上, 期限上也有所浮动, 可转换债券也在积极向前发展, 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企业债券的主要投资者, 利率的柔性较大。这些特点都使得企业利用企业债券筹资的方式呈现多元化、柔性化, 从而在资本结构偏离最佳状态时, 可以利用其进行调整, 保证了资本结构柔性化管理的可实现性。

股票市场发挥了巨大的筹资功能。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 开始了股票的公开上市交易, 2004年深圳中小企业板的启动, 使我国股票市场从无到有, 由单一的主板市场发展到主板市场和中小企业板两个层次的市场。但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股权分置, 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针对这一点, 2005年中国证监会开展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工作。截至2009年, 大部分公司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再加上创业板的推出, 股市资源配置功能得到加强, 一批知名企业通过上市补充了资本金, 改善了企业的治理结构, 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二) 我国企业实施资本结构柔性管理的对策建议

资本结构不合理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下, 保持企业资本结构的柔性, 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至关重要。具体到我国, 笔者认为应结合我国国情采取措施实现资本结构的柔性化管理。

1. 采取有力措施, 解决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负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负债筹资对企业而言, 是一种柔性较大的理财手段, 合理利用债务筹资, 优化资本结构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然而, 过度负债经营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因此要求企业做到适度负债, 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确保按时还本付息, 提高企业信用额度, 有利于企业对债务筹资的灵活运用。

2. 建立完善的企业债券市场

企业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中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结构, 有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建立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短腿”现象, 其不仅滞后于股票市场, 也滞后于整个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的步伐。针对这一情况, 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3. 完善企业自身建设

首先, 合理选择筹资方式。不同筹资方式的选择是一个公司的重要战略政策, 对资本结构的调整有着不同的作用。从资产专用性角度来看, 对于易于重新进行配置的资产投资, 尽量通过债务筹资的市场规则来治理。对于不宜进行重新配置的公司专用资产的投资, 尽量选择股权筹资, 通过股权的内部操作进行治理。同时, 企业还可以通过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留存收益等多种方式融通资金, 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因为不同的筹资方式所产生的成本是不同的, 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 合理选择不同筹资方式, 以达到降低筹资总成本、提高企业价值的目的。其次, 注重资本结构同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资本结构要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而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企业要准确把握所处的外部环境, 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战略, 采取不同的资本结构调整战略, 并将资本结构的调整同企业的投资和收益分配结合起来, 结合变动情况采用不同的资本结构调整策略。

四、结论

资本结构作为一个企业的命脉, 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各国由于经济、政治、历史和文化等因素不同, 有的偏重于股权筹资, 有的偏重于债务筹资。所以, 在我国企业筹资管理中, 应该结合我国国情, 依据宏观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筹资条件, 寻求各种资本结构中的最佳组合, 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筹资成本之间达到相对均衡的状态, 形成最适合本企业的资本结构。尽管目前人们还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但是, 日益变化的环境迫使企业必须保持财务管理的动态性和资本结构的动态性, 所以, 重视和加强资本结构柔性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 传统的刚性财务管理不能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柔性财务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冲破了刚性财务管理模式的有形界限, 是一种反映敏捷、灵活多变的财务管理模式。本文介绍了柔性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应用的实践分析。

关键词:柔性,资本结构,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邓明然.企业理财系统的不确定性剖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2 (5) .

[2]邓明然.企业理财系统柔性的时间运动原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2 (1) .

[3]原海英, 罗荣桂.信息技术与企业柔性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5 (1) .

企业财务的柔性分析和有效管理 篇9

一、柔性财务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在财务管理上有一个新兴的领域则是柔性财务管理, 一直以来, 带有强制色彩的刚性财务管理是人们往往所强调的, 各种财务规章制度要严格遵守, 各种财务指标也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 否则便会有相应的惩罚, 强制性一直都是刚性财务管理的特点。对于柔性财务管理来说, 是在研究人们的行为规律和心理的基础上, 避免非强制性措施, 使一种诱导性力量在人们心中产生, 从而使管理目标可以轻松实现, 工作人员也可以在自觉的意识下加快对工作的有效实时性。因此柔性财务管理比起传统强制性的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理性化, 同时也更民主化和人性化, 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对于柔性管理, 它还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 柔性财务管理和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相比, 柔性财务管理更具有灵活性, 而强调集权和相对分权式则是传统财务管理方式; (2) 多样化和市场领先战略是柔性财务管理所实施的, 而主张低成本战略则是传统财务管理; (3) 在思想上, 柔性化和快速反应是柔性财务所强调的, 而对于传统财务则会强调专业化和规范化; (4) 实行部门管理, 各个工作环节按循序衔接是传统财务的管理体制, 实行一体化管理和集成管理是柔性财务管理体制; (5) 采取网络结构以及打破部门界限和有机的组织机构是柔性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 而采用职能部门界限分明和金字塔式的结构则是传统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形式; (6) 强调不断调整自身学习, 适应市场环境, 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多目标是柔性财务管理任务要求, 而追求效率以及稳定性和连续性, 强调财务管理的秩序和单一目标制度是传统财务管理任务; (7) 在要求工作人员素质上, 柔性财务管理需要重智能, 管理素质和专业素质是一直所强调的, 而对于传统财务管理来说, 重技能、专业素质和管理素质相分离是一直实行的, 总之两者在特征上多少会有一些显著特征, 也更好区别。

二、实施柔性财务管理的条件和意义

将柔性财务管理导入现行的企业财务管理中, 需要以下几个条件。首先, 在管理方式上将非程序化和柔性化的管理方式, 取代以往的程序化和刚性化的财务管理方式。比如将财务预算周期进行有效缩短, 预算的方式采用并行工程, 将柔性责任中心取代过去的刚性责任中心。生产经营出现问题需要在科技人员企业内部自由流动解决。对于企业的创新活动财务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有力的支持。其次, 在管理思想上, 采用牵引式的方式来组织和处理财务管理, 使合作关系取代以往简单化的债权债务关系, 使双方都能获得效益, 实现共赢。资本投资和资本运营是企业的资本运营管理。企业的投资规模可大可小, 甚至是多样化以及投资内容多元化都是资本投资的柔性表现。对于投资结构, 企业可以灵活调整, 其投资战略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 使投资方法和策略灵活掌握。最后,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要实行柔性管理, 如果一个单位领导者作风不正, 内外部环境的社会风气很差, 实施柔性管理是无用的, 会产生很差的效果。柔性财务管理需要一个企业的正面效应是企业领导者树立良好的形象和良好的社会风气。而实施柔性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员工具有民主意识和比金钱更高的精神追求, 以及良好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

对于在企业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的现实意义, 首先, 这是一种适应了知识经济的要求, 反映了客观现实, 结合分析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用软性考核代替硬性考核, 分析性考核代替单一性考核, 使人力资本参与分配的管理模式。其次, 为环境变化所适应, 实施柔性管理对财务突发情况可以有越来越快的反应能力, 充分具备了灵活应变能力。最后, 实现企业价值利益最大化, 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潜能通过柔性管理的调动和激发, 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所增强, 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所提高, 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三、实施柔性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企业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具有以下几点措施; (1) 以人为主替代以往的以资金为主的财务管理对象;人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当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到的一个问题, 把资金当做管理对象一直是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人是企业的主体, 资金掌握在人在手里, 如果企业连人都管理好, 那么对资金的管理就不想而知了。让每一位员工都积极参与到企业的资金管理中是一个企业应该做且应该做好的。实施柔性财务化管理的前提就是要做到关心员工价值和尊严。 (2) 在思想观念上也要有所改变, 产品的生产和经济生产量是以往财务管理所关心的, 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根据价格和质量。而柔性财务管理更加重视“顾客关系管理”, 关心顾客的需求, 以市场导向为主, 把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定位争取顾客为主。所谓生产管理和顾客关系两手抓。 (3) 组织结构的调整;市场需求反应的灵敏度是柔性财务管理所需求, 以及高效率的内部信息流动和协调合作的各部门。但柔性财务管理往往难以适应我国的纵向组织结构, 因此网络的灵活性, 交流性和信息收集就会相对比较缺乏。把组织结构使纵向改为横向, 不仅节约了成本, 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也会增加, 发挥其协调作用。

四、结语

在企业财务实施柔性管理, 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成本, 还可优化产业结构和资金模式, 调整发展战略, 使企业可以更好地面对国际和国外的市场经济形势, 企业的工作人员也会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来, 从而有效地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成长和提高其经济效益, 发挥企业价值和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

摘要:随着国际和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上升, 企业内部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来应对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首先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尝试地导入柔性财务管理, 才可以使企业实现较高的绩效和较好的发展, 同时这也是一项科学化和理性化的财务管理方式。本文主要针对在企业财务中实行柔性管理方式的意义和有效措施, 望可以为企业今后更好地发展做出更准确的评断。

关键词:柔性,财务管理,意义,措施

参考文献

[1]马学军.基于柔性化的企业财务管理分析[J].现代商业, 2009 (03) .

[2]周青慧.基于柔性视角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 2010 (06) .

[3]王利明.基于柔性视角的企业财务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 (05) .

论企业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 篇10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是一种更为柔和且稳定的管理方式, 是在企业人力资源不断发展和实践的过程中筛选出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它更注重的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着重实施人性化管理。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目的是推动企业更加灵敏的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增强企业的弹性, 从而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

1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必要性

现在很多企业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刚性管理理念, 管理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的效益上, 将员工当作企业挣钱的“机器”, 缺少对员工的关怀, 致使员工缺少归属感, 无法将自身价值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还有的企业将其他成功企业的管理方式照搬过来, 不会变通, 缺少科学的管理, 一旦遇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就会面临非常大的风险;此外, 现如今员工大多是知识型人才、不喜欢被束缚并且思想开放, 因此, 企业之前的刚性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员工的需求, 建立一整套的柔性化管理模式尤为重要。

柔性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员工的感染、感化的过程中, 注重对员工晓之以理的人性化感召。在领导者和员工需求达成共识时, 员工的可造性最大, 接受能力最强, 因而能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1]。

企业领导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 在关注企业发展的同时, 还要更多地关心员工, 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兴趣爱好、理想追求等, 经常对员工进行精神鼓励和支持, 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归属感, 这样员工才能心甘情愿地跟随、服从领导, 使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从而将自己的才干最大限度地施展出来, 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 这种柔性化的管理方式才是迎合时代需求的管理模式。

柔性管理更注重的是员工的内心需求, 从员工的亲身需求出发, 开发出员工内在的潜力, 让每位员工心理需求与企业的需求产生共鸣, 并且时刻牢记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企业文化等关乎企业未来发展道路的方针政策, 使之成为员工的自觉意识。同时, 实行柔性管理在企业遇到内部环境变革或者外部环境巨大变化时, 能够快速地进行资源整合及调配来适应环境变化, 增强企业的灵活性与适应性[2]。

2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2.1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思想内涵

柔性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 要求用“柔性”的方法进行管理和发展人力资源, 在这里更加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柔性概念最早是在日本丰田公司中运用, 来源于“柔性制造系统”即生产系统, 需要有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稳定的能力[3]。

柔性管理是在企业人力资源不断实践和发展过程中筛选出来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更加注重的是人性化管理, 通过营造一种公正、民主及惬意的工作环境, 来提高员工的归宿感和荣耀感, 使员工积极主动地为企业贡献出自己的潜能, 从而使企业在外部环境变化时能更加灵活地应对环境变化并且快速适应环境。

2.2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特点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2.2.1 内在驱动性

从柔性管理概念中可以看出, 柔性管理不是依靠领导权力的作用, 而是依靠员工内心深处被激发出来的能动性、内在潜能和创新精神。当员工能够将规章制度作为自身的自觉行动时, 这种内在驱动力就会转变成员工的自我约束力, 从而使每个员工能不遗余力地为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开拓创新。

2.2.2 影响持续性

柔性管理与传统的刚性管理不同, 不再强调以制度为中心, 而是以人性化的管理激发出员工的潜力, 注重的是心理管理, 并把外在的规定转化为员工内心的承诺。然而, 这一转化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它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因为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的周围环境等多种外界因素之间存在差距。一旦这些因素之间协调一致就会互相适应, 企业便获得相对独立性, 这对员工产生的影响是强大而持久的。

2.2.3 激励有效性

传统的刚性管理注重的是制度为本, 对于员工的激励也主要围绕在物质激励层面, 然而, 柔性管理是通过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 如精神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和郝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表明, 维持生活所必需的低层次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属于保健因素, 而人的被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这些更高层次需求属于激励因素[4]。因此, 柔性管理的人性化就在于对不同员工需求层次的充分把握, 并采取有效手段对高层次需求的员工进行外部刺激,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2.2.4 柔性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适应性

目前, 越来越多的员工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知识资源, 通过柔性化的管理, 可以提高他们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和灵活性。同时, 企业采取柔性管理的方式, 可以使企业在面对动态复杂的环境变化时, 迅速地做出调整, 并且及时准确地将人才资源进行重组, 合理组织员工的配置和技术的分配, 使企业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发挥, 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将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小强度, 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柔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变化迅速的外部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能够使企业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迅速地做出反应[5]。

除了以上四个大方面的特征之外,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还具有:培养时间持久性, 由于柔性化的管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它的实施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渐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角落;模糊性, 是指管理者在实施柔性管理时可作为参考的具体的标准和可靠的数据, 而是主要是依靠管理者本身所具备的管理能力和人格魅力,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模糊性[6];柔性管理在实施结果上还表现为“滞后性”, 不能立刻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 柔性管理本身涵盖了有关理性、心理学、思想、激励、领导者魅力和无为自化等一系列思想[7]。

3 实施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措施

3.1 企业管理制度的柔性化

首先, 企业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管理者应当树立较强的服务意识, 他们的首要职责是为自己的员工提供服务, 以充分了解每个员工的特点以及人格特征, 这样就可以做到人尽其用, 使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8]。其次, 在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尤其是处于变化多端的外部发展环境中时, 相较于传统的部门或者是其他形式的稳固性组织而言, 团队形式具有更灵活的应变能力。因此, 企业在进行柔性化管理时, 除了要向员工明确发展目标和先进的发展理念外, 还应该不断加强员工的素质能力培训, 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养训练和深造的机会, 从而建立一支学习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强的团队。最后, 企业要建立并完善员工自主管理制度, 为员工创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 实行以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为导向的人才招聘和录用机制, 为企业长久的发展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础。

3.2 组织结构的柔性化

传统的管理结构呈层级的金字塔式结构, 它的主要特点是包含的管理层次较多, 导致各层级信息间传递时间较长, 组织决议的反应速度较为迟缓, 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互助能力较差, 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也往往因为层级较多而产生信息遗漏和失真的问题, 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 应当转变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为网络型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这种结构管理层次较少[9]。并且, 企业要以提升信息有效迅速地传递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为核心, 进行全面的、地毯式的管理, 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有助于增进团队之间的凝聚力, 使企业的运作更加灵活流畅, 应对市场变化更为迅捷, 这体现了柔性化管理的重要性。

3.3 绩效管理的柔性化

员工作为企业利益的直接参与者, 有权与企业管理者共同分享企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因此, 企业的管理者在实施柔性管理的同时, 应该摒弃忽略员工精神需求的传统刚性管理模式, 制定出符合员工需求的绩效管理体系。很多企业的管理者认为绩效管理只是绩效考核,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绩效考核其实只是绩效管理的中心部分, 不等同于绩效管理。绩效管理通常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四部分[10]。因此, 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在将人性化的观点融入到绩效考核的同时, 也应该对其余三部分进行完善, 如在制订绩效计划时更多地从员工的角度去考虑, 使计划在实施时更具人性化、合理性和公平性;在绩效考核接近尾声时, 考核人员或者管理者可以与员工进行面对面谈话, 进一步了解员工的情况, 从而更加准确地将考核结果进行绩效反馈, 并给予人性化的评定, 在绩效辅导环节才能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

3.4 激励机制的柔性化

建立柔性化管理的激励机制, 在确保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 实现激励机制的多样化与层次性, 企业可以有针对性进行激发勉励, 对于不同的年龄段、不同职位、不同部门的员工使用不同的激励方法, 体现了人性化管理方式的重要性[11]。企业管理者还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特质, 当今的员工已经不同于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员工, 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活跃, 接纳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更强, 而物质方面的激励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除了物质, 他们更加倾向于精神方面的享受, 更加注重所选择的企业在个人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方面是否与其相契合, 这一点也是他们在选择企业时重点考虑的。因此, 要制定出具有柔性化的奖酬激励机制, 除了给员工提供物质方面的奖励以外, 还应该注重给予员工精神上的鼓励与认可,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员工的工作潜能。

4 结语

企业应该坚持柔性化的管理理念, 将员工从“机器”中解放出来, 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自我价值, 在满足员工最基本需求的基础上, 更加重视员工精神层面的需求, 从而激起员工对工作的热情, 使员工自觉地将自己所具有的价值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同时, 对于企业而言, 实施柔性管理可以增强企业面对风险的能力和应对外部复杂多变的环境的灵活性。

摘要: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在, 企业管理者面临着新形势、新环境、新挑战, 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需要有所革新。因此, 传统的刚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企业发展的需要, 柔性管理的出现使企业可以更好地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从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就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进行分析, 希望能给各大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倩.柔性管理在员工管理中的必要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3) .

[2]邵琨.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内涵及其方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7) .

[3]王晖栋.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柔性管理艺术[J].才智, 2013 (15) .

[4]李新磊.论柔性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商场现代化, 2010 (25) .

[5]梁海龙.试论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5) .

[6]赵润兴.柔性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 2012 (13) .

[7]伊星璐.柔性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 2014 (16) .

[8]霍燕.柔性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领导科学, 2011 (11) .

[9]王勇强.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刍议[J].人力资源管理, 2011 (02) .

[10]温迎红.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改进策略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11) .

企业的财务柔性和流动性管理 篇11

关键词:企业;财务柔性;融资;流动性

一、外部融资成本和财务柔性

由于企业的外部融资费用和企业财务柔性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可以设立一个模型来帮助理解外部融资约束的影响。在模型中,先假设企业处于t=1时,投资是I,当t为2时,可获得的回报是f(I)。所以f(I)既是一个递增的函数,同时也是凹函数。投资额I由外部资金e和内部资金w组成。此时,企业的预算用限定公式可以表示为I=w+e。因为具备基本完全市场的基础,所以外部资金能做到无需成本的收集。当用r代表合适的风险折现率,就能表示出管理层最大化的投资机会净现值。如公式(1)所示:

(一)Maxf(I)/(1+r)-I(1)。在本公式中,(1+r)即为推导出的资本边际产量。现在,假设限定对外融资的存在超过了内部融资,那么,可以假设外部融资的损失成本是ΦC(e),是一个凹函数,Φ表示的是融资所限定的范围。由上得出,企业将实现投资机会的最大化:

(二)Maxf(I)/(1+r)-I-ΦC(e)。通过以上公式(1)和(2)的比较,很明显可知(1)式的结果总是大于等于(2)式的结果。这一结果说明,因为企业包括了外部融资的净损失,会导致扩增企业资本的范围成本。伴随资本边际成本生产力的逐渐削弱,资本边际生产力会和次优投资范围成本相等。

在企业没有遇到外部融资成本过高的情况下,因为不能确定未来企业对外融资成本能否较高,必须保持财政柔性,来对付将来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

二、财务柔性及其他财务政策

(一)权益性支出灵活。企业的支出政策影响财务柔性。当期现金流超过当期投资的需求,企业可将剩余现金流自己保存也可以付给股东。所以对外融资成本高同时有波动较大投资机会的企业会有很大动力去运用权益较低的支付政策。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自己保存更多的现金,而给股东的支付相对更少,但是投资机会少的企业,可能面临现金留存的代理成本较高。

(二)资本结构的有关政策。想保持灵活的资本结构可通过获得对外的低成本资源。大多数时期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如果较低的话,当资本需求变高时就可以顺畅的借来资金帮助企业正常运行。若企业同时面临投资机会和现金流的波动,那就得尽量避免因成本昂贵导致的投资不足并且保持较好的财务柔性。最终要实现最优的财政政策,对代理成本及储备现金自身所存在的税收有很高的要求。

三、企业的财务柔性和流动性管理

如果企业本身的财务流动性管理良好,那么相应的企业财务柔性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同时还可以处理好因对外融资费用昂贵带来资金不足的情形。因为融资限定的存在,对外部融资成本高的企业而言,因资金持有量较高,所以会增强财务的流动性。基于此,财务柔性逐渐增加,企业价值随之升高,尤其是当业获得了好的发展机遇,现金金额越来越高,企业就能够去投资更多的项目。

(一)现金流敏感度。高昂的对外融资成本会对企业流动性管理政策产生影响。当对外融资成本过高,就会使得企业倾向从目前现金流里提取出来部分现金保存起来,并且这一倾向会因为对外融资成本相对于内部融资成本的相对值在受到财务约束的对外融资成本高的企业中更加高。法律保护投资者对企业流动性管理政策有很大影响的原因是使投资者受到法律保护会减少融资约束对其影响,也就是说,法律保护能够影响到融资约束的程度。

(二)现金持有量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对外融资成本过高会促进企业通过储备现金的方式去建立不严的财务环境,为将来可能遇见的特殊情况做好准备。(1)融资摩擦影响现金持有量,同时现金持有量也受到代理的影响。强势的管理层会保留大量的现金余额,但也会较快的使用掉这些余额,这些剩余的现金会被使用在过度投资或者闲暇时间的消费。(2)现金持有量受企业结构影响。企业结构多元化会给不同的部门带来关联不紧密的投资机会和现金流。同时,多元化的企业结构能够减少融资约束的程度,从而降低现金持有量的收益。(3)对外融资情况越多,现金持有量也会增加,同时现金持有量还会随着对外融资代理的成本的增加而增加。当企业能够通过拥有更多现金作为最高水平的投资,如果保持较高的现金余额可以降低其现有价值,因为在不好的投资机会中管理层的过度投资将剩下的现金用在了无意义的生产目的上。(4)企业现金持有量受融资约束的预期变化影响。为应对可能会遇见的经济萧条之类的预期变化,企业会为此制定不同的政策。(5)现金持有量还受企业行业性质的限制。例如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企业流动性受到融资资产性质和融资约束程度的影响。

总之,财务柔性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层关注的重点,当前社会中也有着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坚持认为财务柔性是组成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些观点和材料帮助我们明白了企业在面对不确定的现金流、高昂融资成本及不可预料的机遇时是怎样开展流动性管理活动的。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柔性管理研究 篇12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发展环境

总体来看, 后金融危机时代, 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孕育着机遇和风险, 但机遇大于风险。首先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实际上是过去积累下来的问题集中地暴露出来, 危机中也孕育着发展的机遇。其次, 政府和社会不仅仅为应对当时的困难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更为注重转变行为方式, 努力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健康稳定的环境, 这也许会从根本上消除企业家的后顾之忧。第三, 以政府投资为核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使命, 正逐步地退出, 同时政府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发展, 这是企业发展迎来的机遇性政策环境。第四, 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总是呈波浪式推进的, 当经历了金融危机后, 陷入低谷的市场需求必然会向上攀升, 这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二、企业柔性管理的基本内涵

柔性管理 (Soft Management) 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管理学上关于柔性的定义是指企业所具有的迅速而经济地适应环境变化或者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其它不确定性的能力。将柔性引入管理, 起源于梅奥的霍桑实验和以关注人的复杂需要为主导因素的“社会人”管理, 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现代管理科学中的“行为科学”派的“人本主义”思想及其应用, 并称为柔性管理, 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 用非强制的方式, 使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二是以柔性制造为中心对物质资源的柔性管理, 即在制造领域, 为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对生产系统的要求, 对物质的过程化进行柔性管理;三是全方位的柔性管理, 即运用系统、整体的观点, 对企业组织的各种资源进行全面化、全方位、全过程的柔性管理。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呼唤企业柔性管理

1.遵循谨慎性原则, 建立清晰的投融资逻辑分析思路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投融资, 这往往关系着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 企业必须要建立清晰的投融资逻辑分析思路。首先, 要以风险第一的视角分析投融资项目, 结合经济发展的环境与企业的财资承受能力以及市场的竞争, 对项目作出风险评判。要在考虑不同风险因素的影响下, 预计较为保守的现金流量并采用较高的必要收益率贴现, 这是投融资中的第一道防火墙。其次, 精细计算成本。这样才有可能确保未来收益, 而融资成本的分析往往是这个环节的关键。企业到底采用权益融资还是债务融资必须结合项目的前景, 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税收的政策而定, 同时在估计成本时必须考虑产品市场价格及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不利波动。本轮金融危机中中国轮胎行业与钢铁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波动带来了巨大的财资成本, 几乎造成了行业的流动性风险, 而流动性风险往往是企业的第一杀手, 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往往会因为成本的上升而变得完全不可行。第三, 进行收益分析, 即按照风险、成本、收益的逻辑分析思路最终锁定收益。

2.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构建风险管控体系

从企业管理角度看, 金融危机暴发的隐性原因是企业风险管理的缺失, 主要表现在企业高层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和企业风险控制机制缺失两个方面。基于此, 企业必须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构建风险管控体系。首先, 健全法人治理机构, 形成一种制衡关系。其次, 优化人力资源政策, 这是风险管控的基础。第三, 建立信息沟通系统。控制活动要落到实处, 必须有发达、封闭的信息系统。

3.加强纵向联系, 创新供应链商业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业务模块化和业务外包的兴起以及商业职能的分化, 使得企业必须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考虑管理决策, 而不仅仅局限在过去只是单个企业内部的范围。信息企业的快速发展, 为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 通过促进信息共享与整合, 推动与各个企业之间的围绕供应链的配合来进行决策, 使生产和服务过程与市场更紧密地无缝地连接在一起。总体来看, 供应链管理在五个方面引发了商业模式的变化:一是从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的核心到各个企业之间的;二是企业从产品提供到市场整合观念上的改变;三是企业从关注生产到关注市场需求;四是企业筹措资本模式的创新。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商

业模式, 从本质上讲, 就是要为企业利益的相关者创造价值。商业模式的创新意味着要找到新的价值创造方式, 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本身就是网络化、整体化和模块化的管理思路,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手段, 在某种程度上发掘潜在的产品, 从而重塑企业的运营方式和管理方式, 这就为企业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创造价值、提升竞争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4.以人为本, 激活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 人力资源都是一切生产要素中柔性最高的, 其他一切生产要素都是由人力资源要素来支配。因此, 员工的柔性管理影响着其他生产要素柔性的发展。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对员工的柔性管理, 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 企业管理者应当与员工建立一种互信的关系, 予以员工适当、合理的授权, 使他们产生一种主人翁责任感和归属感, 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其次, 要创造员工之间互相学习和协作的工作环境,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尊重和信任, 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平等的机会下进行良性竞争, 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效率。第三, 健全激励机制。由于各岗位的工作性质不同, 考评和激励的方法也应不同, 但总的原则是坚持目标考核, 这样既让员工有充分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 又便于上级对他的评价和使用。第四, 倡导全面沟通。实践表明, 每个企业都存在沟通问题。企业管理者要建立起与下级或员工单独沟通或直接对话的机制, 这样可以使员工感到组织对他的重视, 有些员工对组织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适时反映上来。企业可以在组织内部建立BBS (电子公告板系统) 和Intranet (企业内部网) , 架设通畅的上下、左右、前后等各种沟通关系, 在传递组织信息的同时增加组织与员工之间的感情, 培养员工忠诚度。

参考文献

[1]杜娟.企业研发项目的柔性管理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09, (10) .

[2]于银州.发展企业柔性管理[J].中国商贸, 2010, (15) .

上一篇:奶牛夏季防暑措施下一篇:先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