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音乐节(精选9篇)
狂欢音乐节 篇1
城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冷漠,学习、工作的压力逼得人喘不过气,但属于年轻的心总有一些激情需要释放,以音乐的名义狂欢,无疑是摆脱烦恼的最好方式。在国外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音乐节,其中属于年轻人的大多是一些摇滚音乐节,在某个主题的号召下,很多乐队集中到一起,在数天的时间里为歌迷带来一系列演出,这是名副其实的节日。
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户外草地音乐节,在英国沃西农场举行,由农场主迈克尔·艾维斯与吉恩·艾维斯于1970年创办,为期两天,有1 500名歌迷到场,而这一数字在第二年急剧扩张到12000人。
20世纪70年代,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的主题以嬉皮文化为主,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它吸聚了更广泛的文化内涵,规模也急剧膨胀起来。在30年的历史中,它始终呈现出一种积极、热情的状态,其独特的音乐氛围深受乐迷喜爱。
2011年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共有近17.5万名音乐迷齐聚沃西农场。虽然举行期间赶上大雨,但这并没有影响乐迷们的好心情。充满创意的人们在帐篷设计、服装外型、交通工具上挖空心思地争奇斗艳,有人将荧光灯管缀在皮衣上装扮成科技感十足的未来人,警察、飞车党与古武士不时从你左右经过。
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不仅仅是场演唱会,不只为舞台上的表演者而存在,更是台上台下互动的一场庞大集体创作。不必在意大舞台上是活力四射的巧克力美人碧昂丝,还是老而弥坚的保罗·西蒙,亦或是不朽的穿越U2,因为周围还有数不清的小舞台,无数个叫不出名字、风格迥异的乐团在此表演着欢庆的民俗音乐,邀请路过的人一同加入舞蹈。
在这里,除了音乐,还有行动剧、抗议活动、扮装、人偶剧、魔术戏法等各式表演艺术随时随地上演。每一个帐篷、每一个转角,都有人拿着吉他与萨克斯席地而坐,与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即兴演奏。只要你有新奇的点子与足够的行动力,就能通过彩绘与扮装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活动的实验小剧场,对每位经过身边的观众展示一段小故事。在这里你不再是被动的文化接收者.同样也是创作者之一。
音乐节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到20世纪,一些重要的音乐节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先后创设。
音乐节通常是露天的,不受场地限制,以接纳尽量多的歌迷。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的音乐节,如美国伍德斯托克“爱与和平”音乐节(被称为摇滚史上的永恒神话)、德国“爱的大游行”音乐节(被称为世界最大的电子音乐节)、英国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户外草地音乐节)、英国奥尔德堡音乐节(被称为青年音乐人的天堂)、德国拜鲁伊特音乐节(被称为世界乐坛顶级的歌剧演出)等,每到举办时,也是全球音乐迷们的朝圣之地
在各种音乐节的主题中,既有摇滚、重金属等为代表的现代音乐,也有古典如歌剧、钢琴等内容今天世界各地的许多音乐节已不完全是从纯音乐的角度举办,而是结合了旅游和经济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文化活动,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好者,自愿花干口袋里的钞票
已经举办了10年的“北京迷笛音乐节”,是目前国内最有名的音乐节,被称为“中国的伍德斯托克”。
2011.6.26/第五天
2011.6.27/第六天
狂欢音乐节 篇2
音乐初二教案(2单元)
第二单元动物狂欢节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小鸟,小鸟》,欣赏《动物狂欢节》。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能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情感并完整地表现歌曲。
3、引导学生为歌曲编配伴奏以培养其创造能力。
重点与难点:
1、歌曲:《小鸟,小鸟》
重点:感受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对于表现歌曲所起的作用,在表现歌曲时注意情绪的把握,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注意解决六度音程大跳的音准和二部合唱的音准、声部的和谐、统一。
2、欣赏:《白鸟朝凤》《动物狂欢节》二胡曲《空山鸟语》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情绪及乐器音色的听辨。使学生听辨在一种乐器上表现的动物形象和通过多种乐器表现的动物形象的异同。
教学准备:
钢琴、三角铁、碰铃、木鱼、竖笛。录音机、磁带、CD机、光盘。
教学过程():
1、听录音。你能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绪吗?(教师可引导学生带问题去欣赏歌曲,以明确欣赏的目的,提高欣赏效果。)
2、采用听唱法或时唱法学唱歌曲
3、解决难点――八分休止符、六度大跳、6/8拍的强弱规律及其韵律。(可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重点体验有无休止附的异同),以利于学生理解休止符在表现歌曲情绪时所起的作用。)
4、教师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5、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可分组讨论,讨论的结果可能是多种多样,在不出现科学性错误的情况下教师应以激励法去评价学生的作品,不要随意否定学生。)
6、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前奏的作用及常用的编配方法。
7、欣赏《动物狂欢节》片断,提问:你能想象出每段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吗?请你结合教材种的图片对号入座。通过欣赏乐曲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的认识。(可以选听“公鸡与母鸡”的片断,提问:你能根据此段音乐编一个故事吗?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8、全班演奏《青春舞曲》。
小结:积极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狂欢音乐夜 篇3
2012MTV音乐录影带大奖(VMA)终于于9月6日晚在洛杉矶千呼万唤始出来,关于各奖项花落谁家的猜测也终于有了答案。当晚最大赢家非小天后蕾安娜莫属,作为开场表演嘉宾的她凭借《We Found Love》摘得年度录影带大奖。英国新晋乐队One Direction则以三个奖项成为当晚的黑马。而最佳女性音乐录影带与最佳男性音乐录影带两个奖项分别被Nicki Minaj与Chris Brown收入囊中。
VMA的狂欢夜从来不缺少大牌歌星,本次也一样。虽然少了Lady Gaga,布兰妮与碧昂斯的出席,但当晚却有着更加年轻化与多元化的指标人物。艾玛·沃森,艾丽西亚·凯斯,泰勒·斯威夫特,凯蒂·佩里,麦莉·赛鲁斯,以及Kesha等名流巨星悉数前来捧场。如此多的明星齐聚一堂,这一夜的洛杉矶早已被音乐与欢呼所淹没,而颁奖礼的现场更是如同被点燃的烟火,绽放出无可比拟的高亢氛围。
VMA把艾玛·沃森也吸引来了。从当晚艾玛的表现来看,她十分享受这次乐坛盛事。
小天后蕾安娜以一套白色罗马长裙搭配干练的男孩头出席VMA,看上去颇有点奥斯卡影后哈里·贝瑞的影子。
英国新晋乐队One Direction凭借一首阳光的《What Makes You Beautiful》包揽了三个奖项,真可谓是当晚的黑马。
泰勒·斯威夫特的白色西服让她看上去仿佛冰山美人般帅气十足,与歌迷合影时却又一下子变回她原本的和蔼可亲。
去年的大赢家凯蒂·佩里以一身如孔雀扫尾的长裙惊艳全场,女王气质无可抵挡。
麦莉·赛鲁斯身着黑色薄纱长裙性感来袭。
火热现场
今年VMA的现场表演与以往相比显得更上一层楼,形式更多样化,与在场观众的互动也更多。不仅有蕾安娜热情洋溢的开场表演,Pink,One Direction,艾丽西亚·凯斯,Lil Wayne,泰勒·斯威夫特等当红歌手也倾力献唱了各自的最新作品。火爆的现场配合创意的舞台设计,让当晚高潮不断。歌手们一轮接一轮的表演赢得了现场所有人的喝彩。Pink继VMA2009年的高空钢索秀之后,今年将红唇道具派发到了在场所有人手中,万人一起挥舞红唇灯,仿佛置身情人节的派对。泰勒?斯威夫特则动员年轻男女一起高唱《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
R&B歌后艾丽西亚·凯斯献唱新曲《Girl On Fire》,成为当晚网络上最受关注的话题。
众望所归的最佳新人One Direction在表演时赢得了全场欢呼。
蕾安娜化身绝代艳后献唱《Cockiness》与《We Found Love》,引爆了当晚第一个高潮。
Pink的现场从未让人失望,这一次更是让现场沉浸在一片娇艳红唇的甜蜜与火热中。
狂欢音乐节 篇4
作为德国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的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 (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1810-1856) 是德国著名的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狂欢节》 (Op.9) 是其代表性的钢琴套曲作品之一。
1835年, 舒曼与他钢琴老师的维克老师的学生——男爵的千金恩内丝汀相恋, 而恩内丝汀的家乡正是亚序 (Asch) , 舒曼在Asch一词中发现其中的字母在自己的名字Schumann中都有, 而在德文中Asch正是表示几种音响, 这恰恰触发了舒曼创作《狂欢节》的欲望。
爱情, 虽然点燃了舒曼写作的激情, 但在《狂欢节》中爱情并不是舒曼想要唯一表达的内容。舒曼的音乐作品正如其所想象, “世界上的一切—政治、文学、人—都使我感到兴奋, 我先按照自己的方式对这一切沉思默想, 然后这一切便迫切要求我加以表达, 把他们用音乐表现出来。”1舒曼的钢琴套曲《狂欢节》正是如此, 他将自己的感情、所受的文学影响、对社会的期望、精神世界的所感和对现世生活的所思结合起来, 以多角度的、综合的排列组合, 形成一个由钢琴套曲形式来表达的多面而丰富的音乐作品。
二、音乐特点分析
(一) 标题性
浪漫主义的作曲家常常认知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似性, 有着一样的目的性, 它们可以互相融合, 相互学习借鉴, 从而达到一种艺术之间的共同性, 挖掘出音乐本有的却不易发觉的巨大表现潜能。而舒曼的标题性音乐, 便是很好地将文学和音乐结合起来, 这使标题性的钢琴曲在舒曼的钢琴音乐中具有着夺目的地位, 而《狂欢节》 (Op.9) 正是其标题性钢琴套曲的典型作品之一。
标题性的特色在舒曼的钢琴作品《狂欢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而使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心的情感表达显得越发活灵活现和生动形象。例如, 在《狂欢节》中, 第2首《皮埃罗》和第3首《阿尔列金》, 以及第15首《潘达隆与柯隆宝娜》便是以人名出现, 他们是一类人, 即戴帽子的人——小丑, 有的是白面的小丑, 有的是穿着奇怪裤子的小丑, 他们代表的是“庸夫俗子”。第5首《约瑟比乌斯》, 第6首《弗洛列斯坦》则是真实世界中不存在的形象, 他们的出现代表着舒曼的内心情感世界。
(二) 文学性
在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文坛, 音乐界不仅埋没着新兴的有才之士, 还盲目地迷外。诞生于肖邦同一年的音乐家舒曼 (1810年) , 处于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争相争锋的时代, 面对着欧洲社会角落里充斥着矛盾, 人民受到强烈的压迫, 古旧的封建势力风头正劲的社会状况, 对此心中不平的作曲家舒曼在《新音乐杂志》中刊登了众多对音乐界现象予以抨击的文章并发出了发展浪漫派音乐的大胆提议。与此同时, 舒曼也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努力实践着自己的主张。可以说, 《狂欢节》正是体现他的艺术思想的一部代表作。
文学是浪漫主义的源头, 而席勒、歌德等文学家和哲学家尼采等人都对同时代的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在《狂欢节》中, 第5首《约瑟比乌斯》, 以及第6首《弗洛列斯坦》的形象就来源于让·保尔《少不更事的年岁》 (又译为《血气方刚的时期》) 这本小说。
(三) 幻想性
舒曼的幻想性并不是如同幻境般的脱离世俗的幻想, 而是在诗意的氛围中充斥着青春独有的激情, 是在用自己的主观精神和现实的谈话。每当舒曼在现实生活感到压抑和拘束之时, 便会去寻找自己精神境界里的感情寄托, 从而投入到自己充满幻想性的世界之中。这种幻想性在《狂欢节》中的第5首《约瑟比乌斯》中得以体现, 他总是沉溺于幻想之中, 具有着充沛的感情, 使《狂欢节》的幻想性更加地形象化。舒曼这种极其敏感和稍显神经质的幻想性, 使他的音乐具有一种独有的听觉吸引力, 也让听众从中体验到舒曼的独特风格。
三、演奏技巧分析
(一) 演奏要点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中, 让听众感到了充沛的激情和与生俱来的幻想性, 他将舒伯特式的歌唱性、贝多芬式的激情和巴赫式的复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演奏中, 不仅要求音乐的演奏要具有很好的和声效果, 手指的触键要扎实, 还要求演奏者演奏的音乐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歌唱性, 而且在音色的处理上要丰富而多变。其次, 《狂欢节》中有许多种人物和情感的表达, 所以要能够对其中的不同场景之间的转换做很好的应对。此外, 全曲力度上也有很多变化, 有的是乐曲内部的对比, 有的是曲与曲之间的对比, 所以既要统一全曲的完整性, 又要有全曲各部分之间的对比性。在踏板方面, 既要做到精致, 又要托大场面的恢弘气势。
(二) 演奏难点
第一首《前奏曲》 (PREAMBULE) 降A大调, 3/4拍, 几乎庄严的行板。
在第一首乐曲《前奏》中, 该乐曲包含着许多八度和弦, 这要求演奏者的手的支撑力要有很好的平衡, 既放松又不能手太僵, 这才能使和弦在出音时有力又有音色, 手不大的演奏者对于左手和弦的弹奏有一定的困难程度, 虽然可以用琶音弹奏这种超十度的和弦, 但同时也要兼顾左右手的和声支干是否清晰。开始6小节的右手和弦的弹奏, 手指的重量应自然移动到小指, 此外, 在第4小节出现的十六分附点音符不要一带而过, 要弹清楚。而在该曲的结束片段——即急板 (Presto) 之前标有渐慢 (ritenuto) 的几个小节要注意八度的弹奏应富有歌唱性, 而后衔接的急板的开始音A要弱起, 做好从渐慢到加强 (ritforazando) 的连接。 (见谱例一)
谱例一
在《前奏》中大量的和弦的出现为演奏增加了难度, 而踏板却为演奏者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但在这种大量和弦的情境下, 踏板的运用一定要干净且连贯, 高声部的旋律线一定要明晰, 演奏者需要在细心地处理下才可以把这段人群簇拥的热闹远景描绘得很生动。
第四首《高贵的圆舞曲》 (VALSE NOBLE) 降B大调, 3/4拍, 中板。
这首曲子是由舒伯特的《渴望圆舞曲变奏》的引子部分改变而来, 全曲是圆舞曲特有的3/4节奏, 而后出现的右手八度连线的乐句, 体现出跳圆舞曲的人们优雅的舞步。本曲看似演奏起来较易, 但中声部的单音持续声部的演奏也是很需要注意, 这种隐形的音乐的演奏要义, 会更好地将舒曼多层次的音乐线性组织的思想表达出来, 将舒曼乐曲中的丰富的复调织体展现。 (见谱例二)
谱例二
第五首《约瑟比乌斯》 (EUSEBIUS) 降E大调, 2/4拍, 行板。
《约瑟比乌斯》是《狂欢节》这部套曲中力度相对较弱的乐曲, 整个曲子在一种很慢的节奏中曼延开来, 该曲子以四小节为一句, 前三小节的连续上行的三组7连音表达出一种疑问的语气, 后又以四个下行的音符 (降A—G—F—降E) 作为结束。约瑟比乌斯极富幻想性的性格是由7连音、5连音和3连音来体现的, 整个旋律连绵不断, 朦胧飘渺, 如梦似幻。
在此乐曲的踏板表现方面, 可以运用“手指” (finger) 踏板法的技巧, 这种踏板法会对传统的连音踏板起到最有效的作用。在一个和声的支持过程中, 往往存在着手不便于达到的音, 此时就需要用不出声地再次按下音的手指踏板法来进行保持。手指踏板法可以在演奏者不需要使用踏板或者踏板必须频繁更替的一段时间内, 运用手指来保持住音, 从而造成一种演奏者似乎在这段时间内运用了不间断踏板的错觉。
谱例三
在此谱例中的第三小节降A—G—F—降E的四个音符的踏板处理上, 虽然由于曲调的下行方向和速度的渐慢可以运用半踏板, 但如果运用手指踏板则会使低音和曲调保持更好地平衡。 (见谱例三) 降A—G—F—降E中可以将右手的G音不出声地重新按下去, 然后运用踏板抓住, 直到最后一次换踏板, 以保持降E主和弦的和声支持。演奏时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二次下键时G音发出第二次声响, 再次下键时速度不要太快, 而琴键也不需要一直推送到键盘底部, 只需感到有一个轻微阻力为止。此阻力一般发生在演奏者推送琴键到达键盘底部之前的1/8处之时, 此时应该抬起并保持住制音器, 从而避免锤子发出一个重新敲击的声音。
第十二首《肖邦》 (CHOPIN) 降A大调, 6/4拍, 激情地。
出生于同一年的舒曼和肖邦在曲风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在《狂欢节》中这首与肖邦同名的乐曲《肖邦》也跃然纸上, 舒曼对于肖邦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本曲更多地模仿了肖邦夜曲式的写法, 旋律悠扬而绵长, 在本乐曲中第10小节中rubato节奏处理的表达, 显示出舒曼浪漫主义情怀的所在。 (见谱例四)
谱例四
肖邦的夜曲风格分为两类, 一类为整首乐曲都沉浸在是抒情甜美、纤柔飘逸质感中的夜曲, 一类为中间加入与主题对比很大的对比段的夜曲。而舒曼的这首《肖邦》即是模仿的肖邦夜曲风格前一类风格的作品。但在本曲上舒曼却标的是Agitato (激动地) , 所以在演奏时应该考虑到舒曼在书写此曲时是年轻而充满激情的, 以及当时舒曼对于浪漫主义音乐支持的不屈的精神。综合以上考虑, 该曲的处理应该是比处理肖邦夜曲时要稍显激动和热情一些, 在音乐的色彩上要更丰满一些。
第十七首《帕加尼尼》 (PAGANINI) f小调, 6/4拍, 急板。
在这首乐曲中, 帕格尼尼小提琴跳弓的弓法被舒曼通过八度的跳音表现了出来, 之后接入的是第十六首《德国圆舞曲》的片段。在这首乐曲的开始时, 帕格尼尼的弓法被舒曼用八度的较轻力度的手法呈现出来, 与此同时与右手反方向的大跳相对应, 左右手的节拍重音交错, 速度极快。舒曼将著名小提家帕格尼尼的令人目眩神怡的弓法表现地淋漓尽致。演奏者需要控制好该曲中左右手的重音, 并在急板的速度上掌握好该曲演奏的平衡。 (见谱例五)
谱例五
踏板在《帕加尼尼》这首乐曲中的运用意义与其他小曲相比更具有自己的独创性, 在演奏本首乐曲极弱的和弦时要引起注意, 通过踏板营造出前几个和弦的泛音, 勾画出一种遥远的、极轻的声响。
(三) 音乐表现
1、区分曲中的音乐风格
对于演奏者的音乐表现来说, 仔细揣摩作品的音乐风格是必不可少的。在舒曼《狂欢节》中, 所有曲子的归类可分为以下三类:民间舞曲、滑稽俏皮、恢宏的风格。所以, 在演奏《狂欢节》套曲时也要时刻保持对于音乐风格区分的敏感性, 从而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 从而对每种的风格进行不同的演绎。
2、情感融入, 理性与感性相结合
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要以情感为中心, 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在舒曼《狂欢节》的音乐表现方面, 应当将音乐内容与技法相统一, 将情感放在第一位, 在演奏《狂欢节》这种规模较大的钢琴套曲时应该人琴合一、适度的放松, 从而更好地完成作品。
《狂欢节》这首钢琴套曲中洋溢着舒曼独有的戏剧性冲突效果和幻想性的性格, 以及青年舒曼浪漫激烈的情感表达。的确, 在演奏舒曼《狂欢节》时, 需要情感的有力带动, 但如果把自己的感情完全驾于舒曼情感之上, 则会导致在演奏的时候, 将演奏者个人的情感的表达扩大化, 而演奏者的情感出发点一般都是基于自己所处的社会背景之中, 这会导致与作曲家本身所要表达的情感效果差强人意。所以, 演奏者在《狂欢节》这首作品中投入情感的时候, 也需要理性的投入, 应在分析好作曲家的动机之后, 再融入情感。演奏者应该认真分析好曲中21个标题分别代表的意图, 才能更好地构建出作曲家梦中的理想王国。这与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布莱希特体系的表演方法中的“间离方法”, 即要求演员与角色不要合二为一, 保持一定的距离, 从而使演员表演角色、高于角色、驾驭角色的“间离效果” (Verfremdung seffekt) 相同。
总之, 《狂欢节》套曲中的21首乐曲每一首不仅简洁, 而且都十分精致, 各具特色的展示着舒曼不落俗套的艺术品位和艺术触觉。笔者通过学习和研究该作品, 希望更好地把握该作品的风格, 从而深入挖掘、提高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增强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进一步研习浪漫派钢琴音乐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常桦.舒曼和他的钢琴作品[J].钢琴艺术, 2003.
[2]汪启璋.舒曼和李斯特的标题钢琴曲[J].音乐艺术, 1995 (04) .
睡前童话故事:音乐狂欢节 篇5
狂欢节在一块十分宽敞的海底空地上举办,嘉宾们也陆陆续续地赶到音乐会会场,有兴奋得咧嘴直笑的章鱼女士、有穿着美丽套裙的黄鱼小姐,还有婀娜地摇摆着身姿的剑鱼小姐!“大明星们”也一个接一个地匆匆赶来,有穿着宝蓝色晚礼服和时尚卫衣的“小歌手”小丑鱼;也有尾巴上套着高跟鞋,扭着屁股的蝴蝶鱼;还有套着粉红小短裙的“高音女王”海豚小姐……众鱼云集,只为等待一场视听盛宴。
“阳光总在风雨后……”一阵高音瞬间引起观众们的注意,大家左瞧右看怎么也找不到唱歌的“歌王”。哦!原来八爪鱼拿着话筒藏在不起眼的台后,想给观众们一个小惊喜。才唱两句,他就一边微笑着挥动爪子,一边欢快地扭动身子朝观众走去。又引起观众们一阵欢呼!确实,那样子简直帅炸了!八爪鱼仍淡定地停在一处,闭着眼睛,痴情地唱着歌,时而刚劲有力,时而柔情呻吟,时而摇滚沸腾,时而高声歌唱,将观众带进了美妙的音乐世界。唱完一曲,很多热血沸腾的观众对着舞台大喊:“我们爱你! 八爪鱼……”镇定自若的八爪鱼也就朝那些意犹未尽的观众们挥了挥爪子,就下台了,高冷得很。
“嗯嗯嗯……嗯嗯嗯……梨花又开放……”“甜美音王”轻轻吟起了一首婉转缠绵的抒情曲,观众们听了纷纷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甜美音王”娃娃鱼从台下迈着小碎步,像仙女下凡般游向舞台中间,接着向陶醉在歌声中的观众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哇!你们看,她今天穿的是镶嵌着桂花和牡丹的古典旗袍,脖子上戴着金色的项链,尾巴上套着一双镶满钻石的水晶鞋,灯光一照,闪亮极了!她闭上眼睛,双鳍握着麦克风,低头吟唱着。小丑鱼们也沉浸在她美妙的歌声里,情不自禁地为她伴起了舞。瞧,娃娃鱼都跳起了“水上芭蕾”,优美地旋转着。在歌曲将要结束时,观众们个个都站起来,激动地大喊:“甜美音王!你最棒……”
这是一场多么精彩而又令人陶醉的音乐狂欢啊!
音乐商的狂欢节 篇6
当天,美国明尼苏达州联邦地方法院宣判,本州名为杰米‘托马斯的妇女败诉,其非法下载和传播歌曲令华纳兄弟等6家音乐公司的利益受损,责令罚款22.2万美元。
这是美国音乐商在维护网络版权上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2006年4月,华纳兄弟唱片公司等6家音乐公司将明尼苏达州妇女杰米·托马斯告上法庭,指控其未经许可非法下载和传播上千首版权歌曲。唱片公司在起诉书中称,托马斯不仅将1702首歌曲放在自己的电脑里,还提供给Kazaa点对点下载软件的其他用户下载。
经过一年多的审理和取证,美国明尼苏达州联邦地方法院陪审团最终判定,托马斯在网络上非法下载和传播了24首歌曲,侵犯了音乐公司版权,勒令她向6家音乐公司赔偿22.2万美元,平均每首歌赔偿9250美元。
根据美国版权法相关规定,每例音乐侵权可以罚款750美元到3万美元,如果是有意为主,可重罚15万美元。陪审员认为,30岁的托马斯是有意为之,但作为首例网络版权案,暂不重罚,每首歌判罚款9250美元。
从2003年起,美国唱片工业协会先后对2.6万名利用文件共享软件下载和传播音乐的个人提起侵权诉讼,绝大多数被告选择庭外和解,向唱片公司支付数千美元赔偿了事,只有固执的托马斯选择和公司对簿公堂,最终惨败。
据国际唱片工业协会(lFPl)统计,18个国家已经发生57起唱片公司起诉点对点下载者侵权案,全部达成庭外和解,平均和解费为2822美元,只有托马斯被罚金额22.2万美元的1.28%。
音乐公司首席律师加布里埃尔说:我希望这项判罚能传达出一个信息,即下载和传播我们的录制品是非法的。
狂欢音乐节 篇7
舒曼称《维也纳狂欢节》是“一首伟大的浪漫奏鸣曲”。作为一部典型的回旋曲式组曲性钢琴作品, 《维也纳狂欢节》共五乐章, 分别是快板、浪漫曲、谐谑曲、间奏曲和终曲。《维也纳狂欢节》 (OP.26) 是舒曼将个人情怀融入于音乐内在的系列钢琴作品, 作品清新动人, 青春气息浓厚。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的音乐特征。而这种音乐特征, 集中反映在文学性和逻辑性上。
《维也纳狂欢节》音乐分析
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建立在bB大调上, 主题一出来, 德奥的田园诗气息便迎面扑来。主部主题在全曲音乐形象的确立以及音乐情绪的导向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显然, 主部的音乐所表现的正是节日欢腾的气氛和热烈的舞蹈场面。
例1: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第二插部舒曼采用了弱起, 并运用跨小节的同音连线正是想把重拍上的音拿掉, 使得这一插部与前后的主部欢腾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这一部分跨小节的同音连线带给了作品更多的不安因素, 有着谐谑曲的特征。第二、三乐句中, 主旋律在左右手先后出现, 延迟两个小节出现, 一问一答, 形成对比。乐句结束后的三跳音柱式和弦, 在这以连音为主的插部中尤为明显。
例2:第二插部
在第三插部中, 高音声部双旋律形成两个声部层, 中声部乐曲的旋律线条, 起到支撑和装饰作用, 音乐层次分明, 富有弹性, 演奏掌握清晰度和颗粒性原则。左手在一句结束后伴随的重音, 左手的低声部四个音一组, 做到乐句有呼有吸, 像一个舞者踩着三拍子在舞蹈。
第一乐章的尾声 (CODA) 是带有插段的动力性结尾, bB大调, 和声与织体丰富, 旋律线清晰。仿佛天空中平行的三道虹线。大段落尾声, 是舒曼对贝多芬的体现。
第二乐章:一个篇幅短小的再现式浪漫曲g小调。通过旋律片段的重复和两次下行旋律话语表现其忧愁的心境。第一部分主和弦五音位置的d2开始乐句的下行, 并且三次重复后, 旋律继续移高四度模进。和声层次也由三声部转为四声部。二四拍变为三四拍, 调性转为C大调, 7小节的中部是第一部分的再现。见例3。
例3:第二乐章开始部分
第三乐章:降B大调的带有小型回旋的谐谑曲。大量的附点节奏运用使得乐曲音响精灵充满魅力。中部一个意外出现的降D将旋律转入到A大调 (见例4) 。短暂的八小节, 一个不安定的属七和弦出现后, 便回到了降B大调。
例4:第三乐章中部转调
第四乐章:这是情绪热情的一首间奏曲, 降e小调的热烈澎湃, 似乎作曲家有千言万语在此刻都想表达。诉说的旋律中声部的分解音型织成背景。低音八度有力但也是片段式说明。歌唱性、乐汇的诉说, 是舒曼在这个时期特别思考的问题。
例5:第四乐章的声部进行
第五乐章:终曲部分, 作曲家以最急板舒曼降B大调, 快速的二四拍达到每分钟158拍, 素材很精简, 体现了德国音乐的简单明了, 但在和声功能上具有动力。舒曼的个性鲜明体现在二四拍的三连音创作中, 短促有力。
例6:终曲部分
《维也纳狂欢节》作品中的音乐语汇分析
1.旋律语汇
旋律语汇是舒曼文学性体现最为充分的手段。作者以朴实无华的笔触, 在五个乐章设计了旋律形。旋律横向多为短旋律的片段顿挫, 纵向使用复调手法而形成多线条旋律。他习惯旋律简洁表达。不少旋律是用模进手法写成。例如第三乐章开场, 旋律不但是音乐形象鲜明而且在不同音区进行模进, 造成清新的对比, 并通过重复深化了主题。
旋律发展是通过低音区和高音区的卡农式的交替模进而获得的。主旋律是双音的连接, 另一低音旋律的音型与主旋律相同。两旋律形成交织, 音乐形象凸显。
2.节奏语汇
节奏是舒曼钢琴创作中对文学性和逻辑性凸显的重要手段。在第一乐章等节奏中, 节奏重音与节拍重音形成交错不同步, 第四乐章等节奏, 都说明了舒曼的情绪波动和音乐形象的冲突营造。节奏的不规则出现是舒曼个性的体现, 也是浪漫与现实的艺术冲突对抗。
3.和声语汇
舒曼将他的变化半音经过处理而产生的和声意外运用到极致, 变幻莫测, 和声语汇异常丰富, 和弦的有序连接, 产生新颖的音响。大量不协和的七、九和弦的使用, 产生不稳定和紧张感。多层次形成交织, 和声功能Ⅰ、Ⅳ、Ⅴ正音级为主, 也有重属和弦加入, 让作品更具推动作用。
4.特殊技法语汇
在第二乐章的结尾小节, 舒曼为了使曲调趋于明朗和使终止感更有力度, 运用到著名的“皮卡迪三度”进行收尾。“皮卡迪三度”是巴赫时期惯用的用于尾声的小调性和弦临时变为大调性和弦进行收束的技法, 因为是小三度变为大三度, 故称为“皮卡迪三度”, 表现了柔和的云雾撩开后光线照亮之感的音响表现。
5.引用手法
第一乐章中第四插部, 舒曼引用了马赛曲主题, 激进革命的他, 对马赛曲的旋律情有独钟。舒曼用它塑造英雄形象, 以三拍子来演奏旋律, 用丰满的和声展现了节日人民的载歌载舞的场景, 从而将作品推向了乐章中的高潮。当时维也纳当局正在禁演马赛曲, 而舒曼借用战斗歌曲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含沙射影地讽刺了当局。
结语
总而言之, 舒曼《维也纳狂欢节》音乐语汇丰富, 构思巧妙, 文学性、逻辑性强, 这些都折射出舒曼的古典浪漫气质和思想光芒。对舒曼音乐语汇及文学性、逻辑性的研究, 有助于全面深入了解舒曼的钢琴创作及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时期钢琴语言和音乐创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Joan chissel.苦僧译.BBC音乐导读——舒曼:钢琴音乐[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9.
狂欢音乐节 篇8
关键词:王蒙,“季节”四部曲,语言,狂欢
《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4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是王蒙在世纪之交发表的,文学界常称之为“季节”四部曲。“季节”系列是王蒙的压卷之作,也是现当代文学史上非常独特的四部长篇。无论在取材,还是在叙事方法、语言风格上都独具特色,不与任何一位当代作家雷同。在众多特点中,有一点非常突出,就是语言“狂欢化”写作。
一、“季节”四部曲狂欢化语言的风格特征
总体来讲(只能从总体上讲,因为局部、具体的差异还是有的),“季节”四部曲狂欢化语言的风格特征是:明朗、刚健、繁丰、绚烂、疏放、幽默。
1、明朗
“季节”四部曲的语言也有曲折含蓄,但绝不诘屈聱牙,总体上清清明明、爽爽朗朗,不搞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用语通俗质朴,绝不古奥晦涩;抒写直截了当,决不曲里拐弯;叙事、抒情、议论明达晓畅、坦然爽快,绝不扭扭捏捏、躲躲闪闪。
2、刚健
“季节”四部曲写尽了国家的浩劫,社会的动荡,生存的艰难,人
生的荒诞,但流贯字里行间的情感基调仍然是王蒙对于青春、革命、爱情、理想
的忠贞不渝和一往情深,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仍然是四部曲的深厚底色。气势豪
迈壮阔,感情激越奔放,笔力雄健遒劲,境界奇伟超拔。王朔等当代优秀作家的
小说语言虽然也具有浓重的狂欢色调,与之相比,“季节”四部曲染有更加浓厚
的宏大叙事的油彩。
3、繁丰
“季节”四部曲言昌语盛,用墨如泼。密集的词汇,超长的句子,没有标点的段落,一口气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集中在一起的排比句,比比皆是,造成一种信息浓密、气势浓重、情致浓烈、韵味浓酽的表达效果。王蒙似乎特别不会、甚至想都没想过要节约辞句,而是任意铺排,喋喋不休, 说到似乎无话再说为止。
4、绚烂
古语、文语的庄重、典雅,今语、口语的新奇、显豁;政治语汇的凝重、板滞,生活语汇的轻灵、亲切;常式语句的端庄、淑丽,变式语句的奇诡、峭拔,各种来源、韵味、色调的词语交汇于“季节”四部曲中,它像一部百科全书似的词语库,铺锦列绣,错彩镂金,千形万状,绚烂多姿。
5、疏放
“季节”四部曲的语言自然率真,意至笔随,随心挥洒,流畅自然,放任不羁。怎样尽兴、怎样方便就怎样去写,看上去很少字斟句酌、刻意经营,也不太讲求什么方式方法。语言运行似乎解除了应有的羁绊,呈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解放状态。
6、幽默
“季节”四部曲描写了荒诞时代的荒诞人事,它的选材、立意是严肃的、沉重的。为了征服、消解内容的肃重,王蒙在语言组织上采用了反讽、悖论、对比、隠喻、夸张、戏仿、调侃等多重艺术手法,造成一种无所不在的幽默诙谐气氛,严肃、重大的立意走进相比而言比较轻松愉快的语言形式。
二、解读狂欢
毫不夸张地讲,“季节”四部曲彻底颠覆了中国小说语言讲求言简意赅、含蓄蕴藉的“光荣传统”,也宣告了王蒙式风格化语言的最终成型。当然,语言狂欢化风格在四部曲里的表现是渐次加强的,“作者对语言的把握很有层次,使其逐渐扩展,到《狂欢的季节》形成高潮,一泻千里。语言张力的逐渐加强与时代气氛的变化相吻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1]
打开“季节”系列,通篇翻卷着的几乎都是杂语喧哗、众言狂欢的语言波涛,无疑,“季节”四部曲的语言风格是极其独特和鲜明的,一读,就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下面以《狂欢的季节》为例作些说明:
那么本一个季节应该是恐惧的季节?是奔突,是疯狂,是死亡的季节或者时节么?是横冲直撞大火熊熊痛快淋漓由真正的历史大手笔写就的浓艳的或浓烈的季节么?抑或是闲散的、恬淡的、无聊的、空白的、等待的、静悄悄的、比如说是养猫养鸡养黄鼠狼腌咸蛋种花种草打毛衣读菜谱打木器家具和常常醉酒的叫做畅饮的季节么?也许我应该叫它意外的或混乱的、困惑的、迷失的、梦魇的至少是奇异至极的神妙至极的百思不得其解的,你只好叹为观止的季节吧?[2]
这一段将叙述人关于“季节”命名能想到的各种考虑统统端将出来,向读者展示了各种错综复杂又彼此纠缠的生活样态和精神心态。从结构上看,本段主要由以“是……季节”为主干的三个长问句组成,每一个长问句的中心词前又连珠炮似的罗列起一长串定语。经过这么一番纵横交叉、立体组合的功夫,语言狂欢的格局就形成了。
报纸上还有批斗这样的闹翻案的右派的照片,无非是一个人被两名红卫兵扭抬着胳臂,按下了脑袋,形状像一个喷气式飞机,故而俗称为(练)“喷气式”。报道内容则是一连串政治咒语套语熟语:反动本能,蛇蝎心肠,刻骨仇恨,丧心病狂,处心积虑,野心仔狼,猖狂反扑,摩拳擦掌,错打算盘,时机妄想,破门而出,欲求一强,颠倒黑白,信口雌黄,混淆是非,丧尽天良,恬不知耻,瞪目说慌,狰狞丑恶,狐狸扮娘,腐烂透顶,妖精跳梁,恶如虎豹,毒如砒霜,痴人说梦,丑态难藏,自我暴露,破绽曝光,白骨成精,恶毒攻党,含沙射影,毒汁溅墙,阴谋诡计,策划急忙,铁证如山,天罗地网,人民铁拳,泰山压项,无耻吹嘘,欲盖弥彰,铜墙铁壁,口诛笔戕,铁打江山,人民汪洋,擦亮眼睛,十手所向,油炸炮轰,粉身碎浆,无处逃遁,义愤填膛,体无完肤,匕首投枪,短兵相接,刺入膏肓,批倒批臭,婊子牌坊,司马昭心,路人皆详,以卵击石,碎壳流黄,右派得逞,工农悬梁,死有余辜,杀杀杀乓, 苟延残喘,自取灭亡,胜利胜利,人心当当,金猴奋起,玉宇辉煌……[3]
这段文字除了具有上述两段的一些共同特点之外,七十个清一色的四字短语与响亮的“ang”音韵尾形成一种庄严、整饬的语言节奏和秩序,以此反衬出“文革”这场民族浩劫的闹剧性、无序性;如果说“文革”还有什么积极意义的话,它唯一的积极意义在于对后人的一种启示——绝不能再搞什么所谓“文化革命”这样的政治运动了!
这段狂欢化语言精彩到极点,这样造句是汉语语用史上的第一次,连王蒙自己都禁不住借小说主人公之口感叹一番:
钱文重看批苗二进等右派翻案的这么集中的达于极致的字词演练,他感到的是真正的语言的狂欢!钱文读了这样的文字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翻翻几千年的中国历史,翻翻全世界的上古中古文艺复兴近代现代当代历史,即使是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时刻,你也看不到这样集中的词语狂欢![4]
就在仅仅一个语句或语段之内,使用各种各样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手段,一口气将多个词语或句子堆砌、排比起来,让诸如此类的高密度、大信息量的句式连连出现,以言昌语盛、激情彭湃、节奏急快、势不可挡的强大语流造成小说语言的繁丰、绚烂、疏放乃至自炫之态,给读者阅读带来透不过气来的紧张、新奇之感。这正是新时期以来王蒙小说语言的典型风貌。这种风格体式的语言在其他小说家笔下也是很少见的。
总体来看,以《狂欢的季节》为代表的这种集束重磅炸弹似的狂欢化语言,杂七杂八,不伦不类,随心所欲,无所顾忌,无拘无束,无法无天,怎么痛快怎么来,给全书营造了一种诙谐滑稽的抒写气氛。20世纪80年代王蒙小说语言的狂欢星火至此已成燎原之势。陶东风先生对此评论说:“比之80年代,《狂欢的季节》对于‘文革’这段历史的反思与批判少了一点80年代的正经性,而多了一些90年代的游戏成分乃至打闹成分。如果说80年代的包括王蒙在内的知识分子对于‘文革’的批判比较严肃(因而也就狂欢不起来),缺少诙谐成分;那么,《狂欢的季节》中的批判就更加戏剧化乃至闹剧化了,对当时看来最神圣的对象进行肆无忌惮的、令人开心的游戏。”[5]
参考文献
[1]温奉桥:《多维视野中的王蒙》,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第43页
[2]王蒙:《狂欢的季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第2页
[3]王蒙:《狂欢的季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第100页
[4]王蒙:《狂欢的季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第101页
狂欢音乐节 篇9
第1日:
“眼镜蛇”迷笛重组,痛仰首唱新歌
在首日的演出中,上海本土乐队顶楼马戏团受到了现场乐迷的热烈欢迎,他们用上海话歌唱上海的城市生活,得到上海乐迷的呼应,台上台下一起回忆着简单而快乐的“上海童年”。
当日长江迷笛遭遇大风扬尘的阴霾天,但正如顶楼马戏团主唱陆晨所说,歌迷的热情将这个有些寒意的大风天变成了一场热情的桑拿。
重组后的中国第一支女子乐队眼镜蛇在迷笛舞台上复出,也是当日一大亮点。主唱肖楠介绍,选择在迷笛复出是因为乐队与迷笛由来已久的不解之缘:“我曾经在迷笛音乐节担任舞台总监达8年之久,而且曾经在迷笛教过4年的课,晓芳(鼓手、主唱)也曾在迷笛担任过老师,贝斯林那儿就是迷笛毕业的,这么多的情感,可以想象我们是多么的兴奋和自豪。”
当天,眼镜蛇乐队带来重新编排的昔日经典以及新歌,熟悉的旋律和全新的感觉唤醒老歌迷对1990年代摇滚岁月的回忆。
迷笛音乐节的熟面孔痛仰乐队当日最后出场,此番带来多首新作。当熟悉的《再见杰克》和《公路之歌》的前奏响起,全场立刻陷入沸腾。演出结束后,意犹未尽的观众迟迟不愿离开,终于迎来痛仰返场。这一次他们带来了一首从未在现场演出过的《美丽新世界》,牙买加风格的旋律陶醉着现场每一个人。
第2日:Carsick Cars疯狂“跳水”,逃跑计划缔造“最浪漫”
第二天终于迎来好天气,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几支老牌乐队夜叉、AK47、病蛹、脑浊在主打摇滚的唐、宋、战国等舞台轮流上阵,金属、朋克的暴躁旋律让舞台下的铁托尽情释放着积蓄已久的激情。
汉舞台的演出别具特色,来自新疆的Kuzu乐队唱起喀什、伊犁等地的民歌,将西域风情带到长江之南;来自内蒙古的呼麦EREH乐队则为观众示范了哨音、中音、低音呼麦唱法。入夜之后,张盈爵士小组登台演出,他们的音乐行云流水,张盈的声音仿佛夜晚房间里一束昏黄的灯光,温暖人心。
战国舞台的大红袍乐队出自迷笛音乐学校,是金属新军中备受关注的一支,本届长江迷笛主题曲《出发》就是由大红袍的吉他手鲁俊创作。人气颇高的他们以自己力拔山兮的金属气概征服了台下的观众。唐舞台的Carsick Cars因其富有探索性的音乐而享有国际声誉,当《中南海》前奏响起时,乐迷们再度兴奋起来,主唱守望更是跳下台,跑到观众中“跳水”,和观众一起疯狂拨动琴弦,共同完成了这段躁动的演出。
在第二季《中国好声音》总决赛上,年度亚军张恒远以一首翻唱的《夜空中最亮的星》击中无数观众的心,这首歌正是逃跑计划乐队的代表作。此次迷笛唐舞台上,第二日演出的最后时段,逃跑计划在深深的夜色中再度唱起这首优美、温暖的歌曲,全场观众点亮手机,随着旋律轻轻挥舞,留下本届长江迷笛最浪漫的画面。主唱毛川难掩激动:“感谢迷笛让我们再次相聚,无论外面怎么样,这里是属于我们的世界。”
第3日:
木玛献上声光电视听盛宴,舌头十年归来续写传奇
在最后一天的演出中,木玛&Third Party在宋舞台的演出堪称一次声光电全方位的感官盛宴,特殊的舞台灯光、精心制作的视频,和他们成熟精致的音乐震撼着现场观众的身心。城市民谣代表性的歌手郝云用乐观而略带忧伤的方式歌唱着北京的昨天和今天,他们在唐舞台的演出再创人气新纪录。
中国摇滚界资格最老的“活化石”赵已然一人一琴一椅一包烟登上民谣舞台,用他沙哑的嗓音唱着歌,并不在意节奏和音调的偏差,像一个历尽沧桑的老者在诉说生活和爱情的真谛,令人动容。他说:“我连琴都不太会弹了,可你们知道我多想弹琴啊。”他以及他的表演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片段的回放,一个个体摇滚生涯的沉重再现,自有其隐忍又动人心魄的力量。
在最后一天的最后时段,地下摇滚的传奇乐队舌头登上了迷笛最大的唐舞台。舌头乐队于1994年在新疆成立,1997年吴吞加入,乐队迁往北京,2000年第一届迷笛音乐节是他们首次登上音乐节舞台,其实前三届迷笛都有他们的身影,之后舌头陷入沉寂,人员离散各自发展。去年底,在乌鲁木齐八音盒音乐节上,舌头原班人马复出。
在迷笛舞台上,吴吞十分感慨:“我们离开迷笛的舞台整整十年,如同一场梦,很高兴看到迷笛十年来一直再努力,让中国的摇滚乐不断向前。”超过一个半小时的演出囊括了他们几乎所有最经典的作品,复出后的舌头依然铁血,令许多老乐迷老泪纵横。舌头用他们完美的表现证明他们依然是当之无愧的“摇滚之王”。
亮点花絮1
摇滚要从娃娃抓起
除了迎接摇滚铁托们的唐宋战国等舞台外,音乐节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孩子迷笛”舞台,超级小鼓手、双龙兄弟、笨小孩、水果派等少儿乐队毫不示弱,奏响吉他贝司鼓与大舞台对垒。闵行女教师管乐团登台演出、亲身示范,音乐所带来的健康、阳光、积极也将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品质。
清舞台是迷笛全国校园乐队大赛的主战场,在音乐节三天中这里也展开了持续三天的激烈对决。最终,沉迷、荷尔蒙小姐、肆分之叁死乐队以精湛的技艺和不俗的表现分别摘得了年度冠、亚、季军。
摇滚的有生力量正在这两个舞台迅速成长。
亮点花絮2
“最小舞台”也是“最美舞台”
主打民谣风格的明舞台坐落在草场最深处的一个小土坡下,掩映在青草中,被现场观众称为本届迷笛“最美的舞台”,观众或坐或躺在草坡上看演出、玩乐,分外惬意。这座舞台没有设置围栏,舞台也不高,歌迷可以“零距离”接近歌手。与不远处暴烈躁动的摇滚、金属舞台不同,这里总是一一幅安静、和谐的画面,仿佛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
民谣歌手川子在弹唱间隙笑说,咱们这个是最小最破的舞台,但是咱们这个也是最美的舞台。王梵瑞、钟立风、立东、川子等人的表演或热烈或冷静,或轻快或深沉,构成民谣舞台不同的气质,让很多歌迷坐下就再也不肯离开。
亮点花絮3
古今中外曲艺文化大碰撞
今年迷笛音乐节新设置了一个汉舞台,风格涵盖世界音乐、爵士音乐、拉丁音乐和中国古典戏曲音乐。“汉舞台”名称取意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掀开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性篇章。
除了来自丹麦的试验派电子爵士、巴西的拉丁爵士、乌干达的非洲风情雷吉嘻哈等国外不同流派风格音乐,每天汉舞台都将一半时段留给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京剧、越剧、昆剧、绍剧、黄梅戏、秦腔、评弹等传统曲艺粉墨登场,《坐宫》、《红楼梦》、《闹天宫·弼马温》、《牡丹亭·惊梦》、《女驸马》等经典剧目与别处舞台的上金属、朋克、民谣、电子乐同步上演,成为本次音乐节最有趣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