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狂欢论文(共5篇)
消费狂欢论文 篇1
自2009 年淘宝首创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以来, 双十一逐步从单一的电商营销手段演变成全球购物狂欢节, 其符号意指也完成了从“光棍节”向网购狂欢节的转变。2015 年, 天猫与湖南卫视合作举办了一场极具开创意义的“双11 狂欢夜”晚会, 使消费者在同一时刻参与了同一场消费狂欢。
一、狂欢性的晚会主题
“双11 狂欢夜”凭借强大资本与媒介的勾连, 通过强烈的视听感官刺激, 将娱乐、狂欢与消费作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 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观众。作为一种狂欢消费的仪式, 晚会同时实现了对光棍群体与非光棍群体的收编, 不断刺激着全民的消费激情和欲望。晚会开场极具震撼力与感染力的宣传片将幸福、梦境、狂欢等经典话语作为网购狂欢夜的替代性符号, 并奠定了整场晚会的基调。片中女主角通过网购进入了有王子、精灵的梦境, 似乎真的实现了巴赫金所谓的“狂欢化世界感受”。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反抗霸权力量、建立普天同庆的自由民主的理想世界的文化策略”[1], 他一方面“强调全民平等自由参与的主体”[2], 强调仪式化与全民性。从这个角度来讲, 这场以“梦和狂欢”为名的晚会本身就是一种仪式, 它借助于现代传媒, 打通了屏幕间的界限, 使大众在通过多个屏幕观看晚会的同时, 实现手机互动, 参与网购。另一方面, 狂欢理论还“强调俯就颠倒且粗鄙戏谑的广场形式”[3]。“双十一狂欢夜”更像是人们对充满巨大压力的现实生活的控诉, 明星主持、演员嘉宾通过对传统经典歌曲的颠覆、戏谑改编, 利用制造出的狂欢气氛和狂欢感受, 带领大众通过消费对官方世界实现一次彻底的反叛与狂欢。
这场晚会实质上是一场长达4 小时的“广告晚会”。曾有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光棍节的商业化使我们的关注从对单身人士的同情转变为粗俗的消费主义。”因而, 这场晚会是消费主义收编光棍节的典型代表, 网购狂欢俨然已然成为双十一新的文化意义。所谓收编, “指的是支配文化对体制外内的文化进行再次界定和控制的过程。”[4]消费主义对光棍节的收编, 即为消费主义文化对光棍节文化再次界定与控制整合的过程。当电商淘宝看到光棍节中蕴含的商机, 这场收编过程便开始了, 伴随着青年亚文化的全面传播, 光棍节便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直至网购狂欢彻底取代光棍节, 光棍节便失去了原初的意义。
二、消费性的节目内容
无论是从节目主体——明星嘉宾, 还是节目板块来看, “双11 狂欢夜”晚会都被打上了显著的消费印记。晚会上的明星嘉宾阵容堪比春晚与各大卫视的跨年演唱会, 它将2015 年最火热的偶像明星齐聚一堂, 以感召、聚集最庞大的粉丝规模。明星嘉宾作为万众瞩目的偶像, 俨然成为“世俗乌托邦中的新神”, 成为媒介宣扬消费主义的代言人。
与一般的受众相比, 粉丝具有狂热性与消费性。约翰·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认为“粉丝是过度的读者, 其对文本的投入是主动的、热烈的、狂热的、参与式的。”[5]显然, 粉丝的狂热及其意义的实现需要通过相应的行为实现, 这不仅是一种精神狂热, 同时也是一种消费狂热。换言之, 粉丝型受众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更具有狂热性, 也更易产生消费行为。据统计, “双十一狂欢夜”播到哪里、哪些明星出现、他们提到哪些商品, 线上搜索流量便直接暴涨。比如蔡依林开场唱了3 首歌, 其代言的某化妆品流量即刻成为天猫化妆品类目第一;赵薇现身后, 她开设的红酒品牌旗舰店访问量则直接暴增10 倍。晚会劲歌热舞的氛围在不断地影响受众的心情与消费心理, 将观众的情绪一次次引向顶峰, 而观众则在消费明星、娱乐明星的过程中成为媒介与广告商联手制造的狂欢幻觉中的一枚棋子。
在具体节目内容上, 晚会更是毫不回避其对消费主义的张扬。比如:晚会中的“剁手档”环节, 主持人欣然分别带领张艺兴、华晨宇、王凯等时下火热的偶像明星演唱欢快的“五折之歌”“剁手歌”等。歌词十分露骨地诱惑着受众进行消费。甚至, 主持人会很直白地利用张艺兴的人气号召粉丝一起加入这场狂欢, 毫不掩饰晚会对收视率和点击率的需求。赵薇、高晓松、马东合作的脱口秀则对消费贯彻得更为彻底, 不仅主持人对赵薇的介绍是“梦陇酒庄的赵庄主”, 而且赵薇登台后句句不离“梦陇酒庄”, 高晓松全程拿着“晓松奇谈”的扇子, 马东更是开启了花式播广告的节奏来推广《奇葩说》, 总导演冯小刚也亲自登场宣传他即将上映的电影《老炮儿》。这些广告已然不再是插播广告, 而是深度植入晚会之中, 广告就是节目。
三、游戏性的叙事结构
从结构模式来看, “双11 狂欢夜”采用二元对立的形式, 将湖南卫视两大主持团队作为晚会的骨架来组织节目内容。晚会开场时, 两大主持团队便对晚会的形式、规则进行了介绍, 他们不仅是节目组织的框架, 而且还采取游戏竞赛的形式推动晚会叙事的展开。但晚会的重点并不是凸显二者之间的竞争, 而是将竞争过程与受众互动挂钩, 以此来吸引受众参与到晚会之中。在“一元购押宝大pk”环节, 天天天猫队与快乐天猫队的成员以游戏输赢的方式决定哪一方押宝成功, 节目通过这种形式设置悬念, 同时观众还可以通过手机互动参与押宝游戏, 紧张的节奏不仅调动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而且还营造出了激烈的夺宝氛围。观众随着一次比一次昂贵的押宝礼品, 被一次又一次带上狂欢的巅峰。此外, 主持人还通过预设悬念的方式扩大受众的卷入程度, 比如汪涵与何炅通过戏谑的形式让观众猜马云是否能请美国总统参加晚会;吴昕故意卖关子:“在今天晚会的尾声, 有一个大型的活动, 你可以花一块钱买一辆……我就不说了, 关注我们的节目就好了。”
将游戏作为形式, 以快乐进行叙事的狂欢晚会在色彩上也将消费主义贯彻到底。当色彩与某些具体的事物或心理情感发生联系, 表现出具体的意义和内涵, 并得到社会的普遍接纳和认可, 这种色彩就具有了独特的隐喻意义和视觉符号特征。整场晚会现场的布置和两大主持人阵容的着装分别以天猫logo的红色与黑色作为主打色彩。二者的搭配不仅迎合了年轻人追求轻松和活力的理念, 而且还营造了强烈的仪式氛围, 突出了官方色彩。
总之, 天猫“双11 狂欢夜”通过短暂的虚幻与狂热, 营造了人们需要消费的幻觉, 它极具欺骗性和煽动性的手段给无数的消费者们营造了一个看似美好而实则虚无的“梦”。因而, 在电商大行其道的当下, 只有坚持理性、正确的消费观, 才能脱离网络上披着全民仪式外衣的非理性狂欢活动, 摆脱集体狂欢之后的失落和虚无。
摘要:作为消费主义收编光棍节的典型代表, “双11狂欢夜”不仅赋予了这个“自造节日”以消费盛典的意义, 并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双十一的节日内涵。这场全媒体直播的盛典, 通过狂欢性的晚会主题、消费性的节目内容以及游戏性的叙事结构, 不仅创造出一种虚假的狂欢效果, 而且还实现了对光棍与非光棍群体的收编, 强化了双十一的狂欢节日氛围、地位与经济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消费主义,双十一,狂欢,粉丝
参考文献
[1]胡春阳.网络: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为视角[J].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1) .
[2]刘晓伟.狂欢理论视域下的微博狂欢研究——以新浪微博“春晚吐槽”现象为例[J].新闻大学, 2014 (05) .
[3]刘晓伟.狂欢理论视域下的微博狂欢研究——以新浪微博“春晚吐槽”现象为例[J].新闻大学, 2014 (05) .
[4]王璐.11月11日:从文化建构到商业收编——对“光棍节”和“网购狂欢节”的分析[J].青年研究, 2014 (03) .
[5]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173
消费狂欢论文 篇2
每年的 12 月 25 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
从 12 月 24 日于翌年 1 月 6 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字。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耶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我们把它当作耶苏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全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但是有很多圣诞节的欢庆活动和宗教并无半点关联。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耶稣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稣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稣”,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当马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时,耶稣要出生了!於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稣。
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稣的出世。圣诞节便是於十二月二十五日纪念耶稣的诞生,但真实的诞生日就没有人知道了。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亦开始流行起来。
平安夜的起源
圣诞节前夕也就是俗说的平安夜,当晚,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在这天晚上都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诗歌弹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诗歌报佳音。到底佳音队这种节日活动是怎么来的呢?
耶稣诞生的那一晚,一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来,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知道。
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报人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报佳音已经变成圣诞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
通常佳音队是由大约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备装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圣诞老人组成。在平安夜晚上大约是九点过后,开始一家一家的去报佳音。每当佳音队去到一个家庭时,先会唱几首大家都熟悉的圣诞歌曲,然后再由小女孩念出圣经的话语让该户人家知道今夜是耶稣降生的日子,过后大家一起祷告再唱一两首诗歌,再由慷慨大方的圣诞老人派送圣诞礼物给那个家庭中的小厅子,整个报佳音的过程就完成了!
送苹果的由来
送苹果是源于平安夜的与“苹果”的‘苹’同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因为最早送苹果据说是源于一个苹果商积压了很多苹果卖不出去,结果恰好碰到平安夜,于是这个人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于是他花钱请人宣传:平安夜一定要吃苹果,平安夜吃苹果保平安。这句话一说,苹果立马抢购一空,苹果商大赚一笔,因此后来便有了平安果的说话,平安夜的苹果简称“平安果” ,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圣诞节的商机
圣诞节有哪些商机
圣诞节传入中国后就深受年轻人喜欢。适合在大学生市场卖的主要有圣诞帽、圣诞玩偶、平安果、夜光玩具、圣诞面具等等。另外玫瑰花(包括夜光玫瑰),孔明灯销量都非常好。
聚会表白送平安果
24日上午,在海南师范大学旁,卖苹果的商贩都会把一些苹果用礼品纸包好作为“平安果” ,以便学生们购买。常在学校后门旁卖水果的林女士说,“平安果”大的8元,小的5元;上午卖出去30多个,晚上会更好卖。 ”一位刚买了3个苹果的大三学生小吴说, “送给寝室其他同学, 晚上(平安夜)就一起聚会,吃饭后会去唱歌。
圣诞节在年轻人心中堪比情人节。在难得的平安夜,刚参加工作的小刘想抓住机会,向认识三个月的女孩表白,“鼓起勇气豁出去了,希望能成功。 ”对于表白时会玩什么“小浪漫”,小刘表示要保密。而在蛋糕店工作的陈小姐则说,“要晚上11点半才下班,不能与家人和男朋友一起吃晚饭,只有打电话问候一下,下班后给他们带一些蛋糕、甜点等礼品回去。
商科男生卖苹果净赚2000元
“以往过平安夜都是花钱,现在节也过了,还能小赚一笔,关键是不用挤着排队买单。 ”在光谷步行街、群光广场等高校密集区周边的平安夜主战场,出现不少大学生也参与到“商战”中,抢抓平安夜商机。
“以往每年过平安夜,总是拉着寝室的姐妹们一起去血拼,逛一晚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没了,接下来还得省吃俭用。 ”武汉大学新闻学研究生严航说, “但不凑这个热闹吧,大家又心有不甘。”
于是,严航跟室友商量,提前到汉正街进了100多块钱的货,包括鹿角、牛角、圣诞帽、魔法棒等圣诞节的畅销品。
近日,严航带着室友到武汉光谷步行街提前熟悉“战场” ,实战演练了一把,效果不错,当晚就把本钱赚回来了。
(12月24日)一大早,严航跟室友们又赶到汉正街进了100多元的货。当晚,她们兵分两路,一路杀到群光广场,一路主攻光谷步行街,截至晚上8点半,已经卖了两百多元。
nlc202309021624
“赊了30箱苹果,2箱蛇果。现在只剩160个苹果了,估计净赚了2000元! ”不少高校的学生瞅准平安夜、圣诞节商机,早早动手“抢滩” ,武昌理工学院大二学生吴恒就是其中之一。
21岁的吴恒介绍,自己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去年曾小试牛刀,只赚了16块钱,但是熟悉了市场和流程。”一个星期前,他和两个同学合伙,从其中一人做水果批发的叔叔那里“暂借”了30箱苹果、2箱蛇果。
吴恒说,带包装的苹果每个2.5元、蛇果每个3.5元,主要针对团购客户。 他通过学生会要了几十个班级的负责人电话,进行电话推销。另外,为了凸显团购价位便宜,还在校园以每个苹果5元钱的价位摆摊,给顾客“心理引导” 。一星期后水果几乎卖完,净利润达2000余元。
逆向思维操作圣诞节
由于圣诞节商机异常火爆,所以很多商贩和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圣诞节的商机,并且早早做了准备,圣诞节受年轻人的追捧是因为具有浪漫气息, 所以隐约带有情人节的味道!而我们针对的目标客户就是情侣。这样我们就可以卖出高价了!这是关键,定位于大学生情侣(当然也不排除有人会送给老师和朋友)。既然这样定位适合卖给情侣的东西你也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比如许愿灯,红玫瑰,荧光玫瑰等等。你甚至可以卖烟花。
如何包装一个高价苹果
寻找成色好的苹果
我们一般是挑选成色比较好的红富士苹果的方法是 1、 看苹果柄是否有同心圆,由于日照充分,比较甜;2、看苹果身上是否有条纹,越多越好;3、苹果是越红越丰艳的好;4、拿起苹果闻,有酒味的不能要,很可能是去年的存货,有淡淡香味的最佳,因为这种苹果新鲜程度是最好的。另外如果你追求内外都美观的话,也可以用红蛇果代替(红蛇果跟红富士苹果长的很相似)这样的话你的成本就提高了,在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会拆开这种包装好的苹果。
选好苹果有质感的材料
由于现在都追求方便,多数商家亲睐于批发各种各样的包装盒,认为这样既省时方便又美观大气。所以当地批发商也是亲睐于批发各种各样的包装盒,使得即便存在的包装纸也是那样跟没包装一样,不上档次,更别说卖出高价了。
正是这种原因,这种漂亮有质感的包装纸,我们选择在淘宝或阿里购买,搜索苹果包装纸,玻璃纸。
包装苹果的手法
我们主要让包装好的苹果看起来像花儿一样,建议使用半透明的包装纸,然后事先放好包装纸层数,每一层的叠法也很简单,第一层摆正方形,以此类推,就是让前一层的菱角不被后一层的菱角覆盖,并以最佳效果展现出来。
把苹果置于最上层包装纸的中间,然后抓起四角,并用熟胶橡皮绳从后面(苹果底部)套进去,固形。(这种橡皮绳一般在超市有卖,没有的话也没关系,用一只手抓住,不让包装纸散开,然后再以同样的方法把第二层,第三层……一层一层的抓起来,最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拉花直接系在你用手抓住的部位,系好后把露出来的部分用小刀刮一下,这样就会有点卷的味道,然后把包装外面的角拉扯一下,把它散开,你就会发现,原来苹果是可以包装得像花儿一样。
事先准备工作
大学生:趁机挣点零用钱
按照惯例,学生是圣诞节“花钱”的主力军,但是上周末笔者在小商品批发市场见到了一些想在圣诞节“挣钱”的学生。
“我和同学已经合计好了,打算在这两天囤积一些诸如圣诞袜子、圣诞帽之类的圣诞商品,将它们在平安夜前出手,肯定能赚个千八儿的。 ”在沙河口区一所高校读大三的刘丽丽介绍。 每年大学生在圣诞节期间都会用各种饰物装饰宿舍,基本上每个寝室至少会花上三五十元。她看到这样的商机,觉得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以往都是花钱,现在多少也要挣点儿啊。 ”
除了这样主动抓商机的,还有只想赚点儿“跑腿费”的。在一家出售贺卡的摊位前,记者看到一个学生一下子买了100张圣诞卡片。他告诉记者,这些是给班上同学带的。学校里每个同学圣诞新年都会互赠卡片,至少要十几张,如果有人来批发就顺便帮同学带。 “我买得多价钱会有优惠,不过算给他们我会稍微涨一点,比如这种八毛五一张的,我都按一块钱一张算给他们。 ”这个学生眨了眨眼睛。
情侣:期待平安夜惊喜
32岁的吕青刚是大连523厂的职工,他和女友郭某相识不到三个月,今年的圣诞节,将会是他们一起度过的第一个节日。“她曾无意中问过我想要什么样的圣诞礼物,我故意没做回答。”在吕青刚看来,节前这种期待的感觉高于圣诞节本身的乐趣,期待未知的礼物,期待感情的升温,甚至期待平安夜能下上一场雪……
比起吕青刚,家住中山区五五路54号的史波的平安夜设计大胆多了。“24日一大早起来就给她打一个充满爱意的电话,告诉她我永远爱她,接下来……”史波打算准备一大束女友喜欢的百合花,分别提前交给她家楼下的门岗,她单位的好友和一些和善的路人,让她在当天每出现一个地方,就能获得一份惊喜,“这个点子有点难度,但是我很愿意去尝试。”
采访中,不少情侣都表示乐于过圣诞,并且都已提前为自己的另一半准备了神秘的圣诞礼物。女性偏向于单独和男友两个人过节,计划一同去拍情侣照、 亲手制蜡、香皂、有两人照片的情侣 T 恤等;男性则大都希望带自己的女友和一大堆朋友一起过,或看电影,或唱 KTV。他们都说,那一天,应该会留下非常美好的回忆。
卖的不是苹果,而是浪漫!
当苹果上升为艺术水平时,它就不再仅仅是个苹果了;当苹果从艺术品上升为一种可以让人愉快的吉祥物时,它的价值将会大幅度提高!
提前预定
为了避免别人复制我们的创意,我建议大家在平安夜前一天 23 号开始展开大规模的宣传工作,当然这也得提前准备。市场上总有一部分人总想着占尽所有的市场;一般是以低价来竞争造成市场的恶性循环,我的建议:这种高价苹果不管怎样,卖出去的价格不可以低于 10 元!一般要卖 12 元以上!这是我测试过的,一定要卖高价! (尽管成本可能不足 4 元)即使有竞争对手也应该事先打好商量, 如果你是新手, 我建议你只批发一箱苹果, 而且只卖精包装的苹果!
nlc202309021624
我们要采取一种饥饿式营销方法,宣传时要凸显独特唯一、高贵、浪漫、紧缺,还有超值优惠,不一定是价格优惠。
像卖玫瑰一样卖苹果
当然,还可以与玫瑰配合,提高价值。只要不是情人节,玫瑰的进价一般在3 元左右,但平安夜只要气氛好,单只玫瑰可以卖 10 元以上,我鼓励大家进 20支左右的玫瑰作为点缀来提升高价苹果的价值和形象。
赋予不同的含义
既然是像卖玫瑰一样卖苹果,那么就应该给不同的果语。因为多层包装的苹果有多方面的限制,所以层数的范围一般在 6-13 朵,一般需求量最多的是 11层的,11 层的大家都懂吧(因为平安夜的特殊性,苹果几乎是必须的,而且这种多层包装的苹果层数的含义就与玫瑰无异,然后又多了一个平安的意味,所以11 层的苹果几乎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 , 然后再就是 9 层的, 天长地久长长久久,再就是 8 层,7 层,6 层(不要低于 6 层,6 层属于平民级的精品包装,可以设置 10 元一个,这样很多人容易接受(只要有女朋友的看到你的苹果漂亮一定会选择买你的,这已经不是价钱的问题了) 。至于层数的含义,我就套用一下玫瑰的含义(记得加上平安果的原本含义哦) ,生产的时候你就暂时只生产 11 层, 9层,6 层,然后 8 层,10 层也提前包装些。其他层数可以在现场定做(要求稍微多进一些包装纸)
6 层——顺心如意、顺利、永结同心、愿你一切顺利
7 层——天天想你、求婚、祝福、喜相逢、祝你幸运、无尽的祝福
8 层——珍贵弥补、歉意、弥补、深深歉意、请原谅我
9 层——长相守、天长地久、长相厮守、坚定、彼此相爱久长、永久的拥有
10 层——完美的你(你) 、全心投入、十全十美、完美的爱情
11 层——最爱、最爱的你、双双对对、一心一意、今生最爱还是你
12 层——比翼双飞、求婚、圆满组合、心心相印、每日思念对方
13 层——暗恋、你是我暗恋中的人
17 层——好聚好散
20 层——两情相悦、一生一世、永远爱你、此情不渝
21 层——最爱
22 层——双双对对、两情相悦,你浓我浓、两情相悦、双双对对。
成功故事与成功案例
日赚一千
第一年我赚一千元,靠卖了 10 几箱苹果,也就是说 1000 多个苹果,但卖的量最火爆的是多层包装的苹果;
第二年我赚第一个一千元,只卖了 100 多苹果,平均每个苹果的售价在 10 元以上; 第二个一千元, 我只卖了 20 几个苹果, 平均每个苹果售价都在 50 元以上!
第一年之所以只赚了这么多,因为我当时进货进了 30 几箱,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苹果没有卖出去,以及很多材料的浪费,这就是我后面要给大家提到的控制成本和进货量;第二年我赚第一个一千元基本是提前预定的, 包装纸和拉花都是用的第一年的, 所以第二年最开始的成本只是进了两箱苹果,我是带学生团队请了了四个女生帮我去男生寝室宣传,打印了 100 张宣传单,花了 10 元,给了她们四个人100 元作为宣传费,并要求预定的人都要交 1 元的定金(理由是 1 元抵 10 元),然后这一元钱全部归为这四个人所有,她们只需要把预定的名单交给我好了, 所以这四个人还是很卖力的,大概宣传了两个小时就带来了 137 个订单,算下来基本上实现了日赚一千元,这还没开始过圣诞节;平安夜来临的时候又受到了启发,使用布包装苹果,并且插上几朵玫瑰花(玫瑰花的启示是第一年看见在我的旁边有人卖玫瑰卖得挺好,没什么竞争压力,第二年提前预定了几十朵玫瑰,在苹果上加上玫瑰,苹果的价值瞬间飙升。因为有了之前卖高价苹果的经验,我当时也是试探性的出价,最低起价 30 几元(没有加玫瑰),来看的人多但买的人很少,后来加上玫瑰以后,30 几元的苹果加上一朵玫瑰,就直接卖 40 几元,甚至 50 几元,有的可以插上好几朵(在包装缝隙中加,最多的插了 11 朵玫瑰,卖出了 157 的高价)而且买到的这个人显得非常兴奋,从 19:00——21:50,这些高价苹果就卖光了;第三年,我本来打算继续卖我的高价苹果(因为我读书的城市比较偏僻,不好拓展市场) ,但最终我决定我今年不再卖苹果了——我将全力指导购买此电子书的读者朋友实现日赚千元的梦想, 因为今年最重要的那个人不是我,而是你!
第三只苹果
我觉得卖苹果出家这个寓意寓意非常好!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比较有名的苹果, 第一只掉到了牛顿的头上, 于是有了万有引力的说法; 第二只在乔布斯手上,那一只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
大一刚进学校一个月的时候我就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大学一定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出来,定位于圣诞节卖苹果以后我就迅速组建了自己的队伍,并且发动全班同学来帮我,说实在的很感谢他们的帮助,团队主力有四个,我是主策划,我当时不仅定位了此次卖苹果的事情,更是把这个经验作为一种跳板,最终我们的摊点摆出来一点都不像地摊货,借了两张大桌子拼在一起,搭建了帐篷,并且制作了活动有关的书签,还有音响,更重要的是和联通公司合作以及学校第二大社团合作联合举办推出,挂上了爱心服务社的旗帜,以及摆上了他们的证书, 还让联通公司免费送帐篷给我们,并且地区主任出面来助威还与我们合了影。我把我的业务范围拓展到了其他学校(本来还有医院的,但是城管那边出了点问题,这是第一次,当时还有想到与食堂合作)
注意事项
注重品质,诚信经营
虽然苹果是在包装里面,但是一定要着重品质,以体现你的高价值。如果使用烂苹果,没几天一捏就变形了或者散发出不好的气味,这样会使你的形象大大下跌。来年你就别想买单了,做长久生意,必须重视老顾客,这是持续赚钱的根本、挑选好的苹果会使保存期延长,一般可以放半个月的样子,会有人在几天以后选择拆开吃掉,如果品质不好,就会使你的消费者蒙受损害,因为你的烂苹果差苹果,女朋友对他有意见了。所以一定要注意内在品质,挑选好的苹果,为消费者负责。
进货要适量
千万不要以为规模越大,赚的钱越多,如果你压货,就会让你蒙受损失。在没有测试之前。不要冒险。在之前的预定环节的基础上你最多准备 50 个这样的精包装苹果,如果你要进玫瑰,不要超过 30 支,请严格按照我的方法去执行!要盈利更多,你可以提升苹果的价值,抬高价格,而不一定要靠量取胜。
消费狂欢论文 篇3
1.1 自媒体的概念和本质
最早给自媒体进行定义的是美国的两位学者, 他们认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 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这也就界定了自媒体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公开性和隐私性的双重特征, 其公开性指的是信息在网络平台上的分享和传播属于一种透明的过程, 其隐私性指的是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是由个人决定的和控制的, 外人无法进行干涉。大众群体可以自由在平台上传播新闻事实, 其中的平台起了很大作用, 例如博客、微博、微信的兴起, 这些平台所具备的的私人化、自由化、平民化的特征, 使大众群体可以随时自主将信息用图、文、声等各种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 影响力攀升的速度非常之快。自媒体时代的本质特点就是一种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
1.2 自媒体和平台媒体和他媒体的区别
通过对自媒体的概念分析, 可以看出除了在大众提供并分享新闻事实之外, 按照参与、主体以及立场的区别, 还有为政府或者他人代言的他媒体以及具有中立性质的论坛所酿生的平台媒体。在这三种类型中, 系媒体有其显著的自身特点, 自媒体的言论自由程度是最大的, 而且信息的传递分享没有审查。自媒体的自由性也就意味着其传播力量所具备的的爆发力是最为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下最容易引起一种全民的互动狂欢。自媒体的出现, 开启了一个在新的信息技术背景下传媒方式的转变, 现阶段还处于自媒体的早起时代, 未来的发展会对信息时代的信息传播带来很大的影响。
1.3 自媒体的“节点共享”能促成网络狂欢
大众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自身也会成为一种信息内容, 成为一个互动的节点, 也会被观注, “节点”不仅意味着参与信息互动的个人, 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在传播信息时可以附加套嵌各种主观一体化的信息。每一个用户都是信息发布和接受的节点, 其间的各种互动又会为原来的信息增添更多的内容, 不断改变着原始信息的传播路径和状态, 同时这些信息又都是共享的, 用户在提供信息和发布信息时都会以自我为中心, 这就是一种节点, 在网络传播平台如微博、微信的带动下, 节点迅速扩充, 这样显示了自媒体的生命力是无穷的。比如前段时间的“汪峰上头条”等等娱乐新闻, 都是在这种自媒体时代的“节点”互动共享的传播下, 很快形成了一种网络狂欢。
1.4 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的信息传播特点
自媒体作为一种互联网的酿生产品, 随着使用不断深入, 其核心功能也随之展现出来, 其最大的核心功能就是信息的获取和发布。例如通过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 信息可以大范围迅速的获取和传播。同时交流的过程不受时间地点以及信息形式所限制, 只要手里有能够发布信息的数码终端, 就可以通过聊天、日志发布等形式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交流传播, 可以使个人观点, 可以是时事新闻, 也可以是官员政务, 当然更多的其实还是娱乐新闻, 这其中不乏有娱乐造势的炒作和谣言, 但是不论是一种满足倾述的需求还是大众交流的需要, 通过自媒体这种形式都能进行信息的获取和发布。但是, 其最显著的特点时这一传播过程是在一种“潜传播”状态。白岩松曾在《新闻1+1》中提出, “互联网、手机信息……它不分良莠真假, 以分秒计的速度在公众之间没遮拦地传递着。这种全新的传播媒介, 相对于传统媒介的‘明传播’, 被有识之士称为‘潜传播’。
自媒体的“潜传播”意味着用户要自行对信息的安全和其他问题进行自我的过滤把关, 这也意味着信息内容的真现实性的严肃性就比传统媒体形式有所差距, 但是用户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效率却大大提升, 特别是当“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的当今时代, “潜传播”便充分显示了其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
2 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的必然性
现阶段的媒体传播中, 由于网络的普及, 自媒体的传播有了广阔的技术支撑和传播空间。一些焦点性的时事政治、娱乐新闻等等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参与讨论, 对于一些引起反响比较大的事件, 在一定时间内就会形成“网络狂欢”, 引起一阵热潮。例如以“辽宁号”舰载机试飞期间的“辽宁style”热潮, 例如近期“汪峰上头条”热潮, 等等, 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这么一个能够引起大众观法参与讨论的话题在网络上大范围深层次进行讨论。这不仅仅是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和形态所致, 更是大众娱乐消费需求的结果。
2.1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和形态是“网络狂欢”形成的基础
“网络狂欢”这种现象的产生的基础就是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和形态特点。
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模式是一种“核心-边缘”的扩散模式。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是由信息源的中心不断向边缘进行扩散, 同时其他节点在传播中心节点的话题时, 经过两级传播之后就会形成中心节点, 在主观讨论时, 其他节点和中心节点的位置也可以互换, 这也就是热点话题在传播过程中能够形成“网络狂欢”的因由所在, 节点之间的沪指互换和互换连接就形成了“核心-边缘”的传信息播模式。其次, 信息的传播可以同步互动, 和传统信息传播模式的单向线性不同, 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和反馈是即时同步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某个话题的“网络狂欢”能够有更长的生命力。再次自媒体时代是一个用户本位时代。传统的权威媒介的效果已经开始逐渐远去, 在自媒体时代用户对于信息的传播和接受有了更多的自由行自主性, 能够对信息进行删改后再自行传播, 反映到网络狂欢上, 就是话题虽然有一个中心点, 但是每时每刻都会在用户的传播过程张沾染上不同的色彩。同时,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节点连带”和“圈子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使“网络狂欢”现象得以不断涌现。
2.2“网络狂欢”是大众娱乐消费的要求
以“汪峰上头条”为代表的“网络狂欢”是自媒体时代大众自发通过进行娱乐消费的一个现象。
以微博为代表的信息传播交流平台是大众进行娱乐消费的主要场所, 用户可以在主页上分享个人感兴趣的信息, 也可以描述自己的生活细节, 也可以抒发情感或者表达对人或事的看法, 等等。用户可以转载也可以原创, 可以进行评论也可以转发评论。这些形式的选择无关紧要, 关键的是人们都能够对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积极参与。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对于娱乐也便有了更强的需求, 需要用娱乐来缓解生活压力, 但是户外的大型娱乐活动却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的需求, 因此网络娱乐便成了一个突破口, 在网络里, 人们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欲望, 压抑的心理可以得到空前的释放。当这种情形不断聚集时, 便开始出现“众声喧哗”的现象。“网络狂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娱乐消费的一个产物, “王峰上头条”等娱乐事件便是这种产物的一个集中体现。
3 自媒体时代下“网络狂欢”的特点
自媒体时代下, “网络狂欢”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其中有利也有弊。
“网络狂欢”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娱乐方式, 首先是通过信息的高效传递提升了信息的利用率, 更重要的是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缓解了人们的生活压力。这是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最大的一个功效。“网络狂欢”是大众集体参与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走到一起, 以狂欢的话题话题为中心, 进行调侃、自嘲、探讨, 精神得到放松, 情绪得到释放。同时狂欢的不仅仅是一种参与, 也是一种关注, 这种关注可以转移人的注意力, 有时仅仅是围观信息、评论也是一种娱乐活动, 也是一种解压的方式。因此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的最大优势特点, 就是在对信息进行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解压的作用。
当然, 网民自发无组织无限制的“网络狂欢”现象也有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像“汪峰”这样的公众人物, 被大众关注追捧的同时, 当然也会被人们调侃围观。这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 但是娱乐也要有度, 调侃也要有底线, 在网络里, 尤其对于娱乐话题, 人们的言论基本上是绝对自由的, 因此就会有一些人身攻击的话题出现, 这就会对话题的当事人造成不好的影响, 严重时会影响到当事人的生活状态。对于这一点, 需要我们提升自身素养, 公众人物可以为娱乐所用, 但是在娱乐的同时也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尊重态度, 娱乐不等同于愚弄, 更不等同于攻击。另外, “网络狂欢”所引起的自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形成“数字鸿沟”, 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这中信息传播方式不仅造成了一大批话语弱势群体, 同时由于信息传播的自由行, 也会酿生很多不良信息的“病毒式”传播。更重要的是, 这种“网络狂欢”会在网民与非网民之间会形成一道鸿沟, 这种鸿沟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4 结论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我们的媒体传播方式逐渐进入一种“自媒体”时代, 传统的媒体方式受到了很大冲击, 一些受大众喜爱的网络社交平台改变了以往媒体信息的传递先过滤再发布的模式, 这就极大的扩充了信息传递的自由行和互动性。一些娱乐以及其他事件经过网民的传播互动很容易就会行成一种大众的娱乐消费, 最终形成一种网络狂欢。“自媒体”和大众娱乐消费是密切关联的, 其间的内在联系和利弊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 更重要的是未来的网络狂欢现象要有一定的底线和维度。
参考文献
[1]董森.信息文化论:数字化生存状态冷思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2]刘琼.网络:一个公共话语的狂欢世界[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3) .
[3]陈昌勇.网络生存的狂欢特质及意义指向[J].安徽:安庆师范学院院报, 2009 (4) .
消费狂欢论文 篇4
一、青年亚文化的消费认同
当今的社会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变化, “消费”社会日益成为一个表述时代特征的重要概念和引发激烈讨论的焦点主题。传统的认同方式正在逐渐衰落, 更多新的认同方式在兴起, 消费正在日益成为塑造人们认同的主要方式, 消费认同也正在逐渐演变为许多人的核心认同。青年亚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便是它的青春感性冲动。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 青年亚文化表现出躁动不安、感性冲动、渴望追求和尝试新鲜事物是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 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敢想敢做地追求梦想以及懵懂青涩的爱恋成为青春文化中鲜明的特质。青春题材的电影迎合了青年亚文化中感性与冲动的特质, 容易引起青年群体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消费认同。
(一) 消费怀旧。《青茫》表达的是一段关于高中的青春时期的故事, 核心诉求是怀旧。在消费社会中, 消费怀旧将过去的记忆加以美化和浪漫化, 那回忆里的一切, 都将可爱, 给人治愈和温暖的力量。观众观看《青茫》的过程就是一个怀旧的消费过程, 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可供怀旧的公共空间。在这个空间里, 观众可以从电影人物中投射过去的时光, 找寻记忆深处那些难忘的点点滴滴、缅怀那段即苦又甜、即勇敢又迷茫的青春。
(二) 消费梦想。《青茫》以高中时期为背景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高考强烈的高压下, 我们的梦想也许在努力的张扬实现, 也许在不知觉中压抑磨灭。电影中, “天子骄女” 林天娇原本瞧不起高翔那帮开修车行的朋友, 但在与对方的接触中, 她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她喜爱天文, 却因母亲的期待以报考清华大学金融系为人生目标, “你真的喜欢金融吗?还是更喜欢星空?”“你的未来是活给别人看的, 但我们不用。”这些台词不仅唤醒了林天娇, 也博得了观众的共鸣。高翔和林天娇们用他们的故事引导着我们去想起我们曾经的梦想, 以此产生梦想的消费认同感。
(三) 消费纯爱。《青茫》和所有青春题材的电影一样, 都离不开懵懂青涩的爱恋。这个时期的爱情超越普通的友情却又受礼教和世俗的规训达不到世人眼中的爱情标准, 因此我们常常用纯爱来称之, 营造一个理想的情感乌托邦。它往往是懵懂的、压抑的、不被理解和认可的、勇敢的、冲动的又无疾而终的。想起“林天骄”和“高翔”那些单纯美好温暖的感情, 而我们只能在回忆里缅怀, 因为现实中早已不复存在。
二、青年亚文化的狂欢
(一) 快感驱动反抗与狂欢。日常生活由大众文化实践组成, 其特征是, 弱势者通过利用那剥夺了他们权利的体制所提供的资源, 并拒绝最终屈从于那一权利, 从而展现出创造力。对日常生活的文化进行的最好描述, 是有关斗争或反抗的比喻, 而这些反抗, 社会利益的冲撞, 都主要由快感所驱动:即生产出属于自己的社会体验的意义所带来的快感, 以及逃避权利集团的社会规训所带来的快感。《青茫》中高翔渴望勇敢表达真实的自己, 做出违抗老师命令的种种事情, 退学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林天骄与母亲对峙表达自己的梦想, 作弊考取好成绩, 又放弃领取省三好学生的奖, 和喜欢的人一起为爱疯狂, 最后坚持自己的梦想放弃经融从事天文工作。他们都抵抗了“权威”的代表——老师、父母、学校, 生产出属于自己的社会体验的意义所带来的快感, 由此实现自我价值。电影在这里赤裸裸的为观众展示出了冒犯式快感的狂欢, 狂欢的意义就在于我们从规训中解脱出来, 以及合法地沉溺于那些被日常生活的状况所压抑的快感之上。
(二) 大众文化的相关性。大众文化在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与日常生活提供的文化资源的交接处形成, 这就决定相关性是核心的批判标准。相关性是由每一个特殊的解读时刻所决定和激发的特质, 由于年龄的接近和经验的相似, 青春题材电影的主要受众——青年群体观看电影时更容易获得对电影和电影中人物经历的认同, 引发共鸣。《青茫》 这类的青春题材电影在叙事和人物上与青年群体的际遇具有高度相似性, 更容易唤起受众对以往经历的回忆和情感共鸣, 在青年群体中大受欢迎也不出意料。
青春类题材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 以商业化利益为追求对象, 瞄准自身受众, 采用独特的叙事方式来迎合青年文化, 大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无论外界评价如何, 这类电影走红的深层社会原因和文化因素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摘要:随着《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小时代》《匆匆那年》这一系列青春题材电影的走红, 也引发了我们关于这类题材电影走红原因的思考。本文通过对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进行分析, 探究青春题材电影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谁的青春不迷茫》,青年,亚文化
参考文献
[1]姚园园.新世纪青春电影的青年亚文化分析[J].东南传播, 2014 (1) .
[2]袁梦倩.青春怀旧、纯爱消费与青年亚文化的狂欢[J].台湾电, 2012 (2) .
[3]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消费狂欢论文 篇5
关键词:“狂欢”,移动互联网,媒介生态
媒介进化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 新媒体往往能够因自身继承旧媒体的优势而又增补其不足从而获得新的生存空间。保罗·莱文森在2004年时曾经分析说, “倘若手机正在高歌猛进, 将要吞没小巧的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上的互联网, 其原因无疑是手机占有优势, 而个人电脑连接的互联网则有所不足”①。
传统媒体的变革除了自身在信息精度及内容编排上的进化之外的一切变革, 几乎都是从新出现的媒介所带来的冲击开始的。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相比, 虽然在使用的便捷性有根本性的提升, 媒介生态变革并非“移动化”这一特点本身所导致的, 而是因移动化带来的社会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的“原子化”或“个体化”, 使受众成为消费与狂欢收编的对象, 才是媒介生态变革的最终动因。为此, 本研究的逻辑是, 移动互联网语境所带来的文化生态、媒介生态的变革是以狂欢的日常化为鲜明特征, 而这些狂欢之所以能够成为常态, 正是媒介将其收编为消费行为的结果。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生态图景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公布的数据, “截至2014年12月,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 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与此同时, “中国网民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70.8%和43.2%;手机上网使用率为85.8%, 较2013年底提高4.8个百分点;平板电脑上网使用率达到34.8%;电视上网使用率为15.6%”②。手机上网规模庞大, 占据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主导, 更是互联网接入的第一终端, 平板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率也有大幅度提升,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两者构成了中国新媒体时代的移动化特点, 中国社会已经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并不是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这么简单, 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逻辑是, 移动终端是个人化的信息接收、使用设备, 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已经进入了典型的“原子化”状态, 个人的价值和意义被凸显, 独白式、游牧式、白日梦式的生活成为鲜明特征, 言说和消费正成为现代人的典型标签。而“狂欢”这一之前被局限在宗教和民俗领域的词汇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移动互联网本身的普及与受众的狂欢并无直接关系, 而能够建立起关系的则是更为广阔的整个社会环境。其中包括了经济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媒介以娱乐为表象但却被欲盖弥彰的消费主义思潮, 媒体与资本合谋共同缔造的以消费为最终目的节日活动, 受众对商品符号所彰显出来的魅力心甘情愿地收编等。
二、狂欢的日常化:世俗化的主体性
何谓“狂欢”?在《汉语大词典》中给出的解释是“纵情欢乐”③。但在哲学及社会学视域中, “狂欢”的外延却不尽于此。学术界一般将巴赫金关于拉伯雷小说的研究作为“狂欢理论”的源头, 在巴赫金的博士学位论文《拉伯雷的创作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中, 他分析了“狂欢”的含义和若干个表征。在巴赫金看来, 狂欢意味着颠覆、解构、融合、戏谑、粗鄙、混乱、界限的消弭等, 是脱冕的“国王”与加冕的“小丑”不分彼此的混乱状态, 是“对生活严肃性的完全摆脱”④。狂欢文化或狂欢化的生存状态, 反映的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民为自己创造的第二世界”⑤。今天的狂欢理论不再局限于探讨民间节日中的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区分, 更多的用来解释在现今的生活状态下, 公众文化生活所呈现出的融合、混杂状况以及这种状况之中, 公众在思想、行为上所呈现出的带有鲜明的主动性的整体状态。因而, 从这个意义上说, 用狂欢理论来探讨移动互联网语境下受众的心理特征、行为表现拓宽了受众研究的视角, 更将受众主体性的一面体现到极致状态。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 狂欢是一种非常态的文化现象, 这意味着他的偶然性或特殊性, 因而有学者分析指出“从总体上看, 狂欢并非是人类生活的‘常态’, 而是一种‘变态’, 其存在与兴盛有着自己的文化语境和内在逻辑”⑥。显而易见的是, 在今天的语境下, 狂欢已经变得稀松平常, 甚至已经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不仅无处不在, 更是无时不在地渗透到商业及消费的每一个可能的环节。进一步讲, 在今天的语境下, 狂欢不再是偶然和非常态的, 而是逐渐演变成为常态。因而“狂欢”更指的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图景或者生态。“17世纪下半期以后, 狂欢节几乎已完全不再是狂欢化的直接来源;先已狂欢化了的文学, 其影响取代了狂欢节的地位”⑦。
在巴赫金语境下的狂欢, 表达出俯就、狎昵、鄙俗的随处可见, 这意味着作为社会成员的受众个体间的地位、尊严、荣誉感消失。狂欢式的生存——如果将狂欢看作一种信息生产氛围的话, 已经无处不在地弥漫于人类生存的各个角落。这种狂欢使巴赫金笔下的各类游戏、插科打诨现象不再局限于民俗节日这一相对固定的时间, 而是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进一步讲, 这种狂欢是交叉着理性和非理性的, 既有对受众 (消费者) 的欲望的无所不尽其极的激发, 也有幕后难以窥见踪迹的密谋。甚至, 尼采所推崇的“狄俄尼索斯式”的狂欢也成为无处不在的现实。
狂欢, 正在日渐成为全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些生活方式实践的主体首先是公众, 进而是创造出狂欢景象的媒体, 并且媒体、资本和公众加之外在的社会环境共同合谋, 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狂欢图景。麦克卢汉指出, “如果你要了解电视的性质, 你就得给过去12年里面变化的所有事情列一个清单, 包括服饰、社会行为、节目的品位等”⑧。毫无疑问, 这些服饰、社会行为、节目品位的体验者、使用者均是受众, 他们以狂欢的姿态消费那些无处不在的文化产品, 并内化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媒介成为制造、迎合、讨论这种狂欢景象的空间, 它与资本合谋, 缔造了人人皆在其中并乐此不疲的消费社会。
三、狂欢的必然性:媒体与资本合谋
狂欢成为时代的标签, 也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个人用以彰显自己主体性的方式。可以说, 狂欢已经几乎等同于消费本身。这实际上是媒体与资本合谋的结果。媒体不断展示各种消费元素、消费文化、流行趋势, 不断改造着受众的观念与传统, 进而使公众自觉卷入媒体和资本所设置的“圈套”中, 即便是有所察觉却也心安理得。因为, 媒体和资本之间所形成的合谋已经在媒介化社会变得稀松平常且驾轻就熟, 正是两者亲密的关系, 才使“消费者们重新部落化……通过一种同谋关系、一种与信息但更主要是与媒介自身及其编码规则相适应的内在、即时的勾结关系, 透过每一个消费者而瞄准了每一个消费者”⑨。下面的这一个例子不仅很好地证明了两者合谋所产生的效果是如何强大, 更为本节论述中引入移动互联网与狂欢、消费的关系提供了可能。
狂欢从偶然、非常态的现象演变为常态、大规模和大众化的现象所凭借的重要因素之一即是技术的进步。彼得斯指出, “媒介可以支持多种多样的形态安排。把技术和技术的应用划上一个等号, 这是一个错误”⑩。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今天的整体规律是个人化、个性化、移动化与伴随化的, 这些规律背后的根源在于网络社会的生成。梵·迪克认为, “网络社会的基本单位已经变成了与网络相连的个人”, 并且“网络社会的社会单位是呈碎片化分布的”11。这一现象意味着,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狂欢”现象摆脱了偶然和非常态的局面, 变得日益常态化、生活化和普遍化。为此, 鲍德里亚一针见血地分析说, “在其一切符号之中, 在其一切姿态之中, 在其一切实践之中, 及在其表达的一切话语之中, 休闲靠着对这样的自我、对这种持续的炫耀、对这个标志、对这张标签的这种展示和过度展示而存在”。12
四、狂欢即消费:移动与个体化狂欢
狂欢意味着消费, 甚至“狂欢”曾经在中世纪时的那些节庆中所具有的解构、颠覆、戏谑、俯就、粗鄙等都变得不再重要, 而是被强大的商业文化和媒介技术收编了, 所有那些曾经作为狂欢重要表征的要素都已经沦为消费的伏笔或铺垫。曾经盛行在西方的情人节到了中国成了购物节, 曾经起源于某大学卧谈会的“光棍节”也成了购物节, 这还不是狂欢的全部, 一切审美的、审丑的艺术、明星都粉墨登场, 在不断制造狂欢的景象。曾经的郭美美通过社交媒体通过炫富和捆绑红十字会进行过度的自我包装, 引发了一场热闹的全民狂欢现象, 淘宝网上曾经出现的与之相关的商品更是火热售卖, 即便之后其最终以锒铛入狱之丑闻结束, 但淘宝上与其捆绑的产品却依然有5576件。
2014年11月11日, 为媒体和商家炒作了许久的光棍节成为中国最大的购物节之一, 根据媒体的报道, “在24小时中, 天猫双十一交易额571亿元, 其中移动交易额243亿元”, 此外, 数据统计还显示, “移动交易额达到243亿元, 物流订单2.78亿, 总共有217个国家和地区被点亮”, 媒体评论说, 这意味着一项“新的网上零售交易纪录诞生”13。这一纪录的诞生并不是消费者消费能力在起决定作用, 也不是消费者的确有某种消费或购物需求才会集中于某一个时间点进行狂欢式的购物。实际上, 这就是媒体和资本的逻辑在起作用。正是这两者之间的合谋。鲍德里亚将公众的消费归为媒介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所拥有的连锁化、裂变性的影响力, 而受众在这个过程中, 尽管他有无尽的选择权 (可以选择购买这件产品也可以选择购买另一种产品) , 有拒绝商业文化直接收编的可能, 但实际上, 公众在这一方面相当无能为力, 淘宝历年所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就足以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