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经济学

2024-10-15

电力系统经济学(精选12篇)

电力系统经济学 篇1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和电力经济调度对电力企业的影响, 介绍了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概念及措施, 对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及电力经济调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经济调度

在电力系统开始工作和调度期间, 要想得到很好的结果, 符合经济性指标, 那么对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和经济调度要有一个全新的理解, 就需参考电力系统的在工作中运行特征, 拟定详细的经济运行方法和经济调度方法, 让电力系统在工作中呈现出众多的经济性成分, 增强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 使电力企业的综合效益得到大大的提高。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 在电力系统工作时, 大家应当对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和电力经济调度展开进一步分析, 掌控电力经济运行和经济调度的方法, 在电力系统工作期间积极运用这两种措施, 有助于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从现在国内电力系统在工作中运行中得知, 根据电力能源的传输特征, 怎样达到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和经济调度, 变成了增强电力能源利用率, 增强电力企业一切效益的关键方法。在此认识的基础上, 电力传输时, 当对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和电力经济调度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 还理解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和电力经济调度所起的作用以及所具有的价值, 拟定详细的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措施和电力经济调度方案, 确保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和电力经济调度可以稳定地运行, 满足电力企业达到生活中的要求。

一、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和电力经济调度对电力企业的影响

从现在电力传输的工作状态看,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和电力经济调度对电力企业所起到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 其重大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1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及电力经济调度对增强电力企业经济性具有深远意义

通过采用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方式, 和对电力传输做到经济调度, 电力传输期间的经济性能够有所体现, 电力企业的经济性相当显著。因此, 这两种措施的选用, 对增强电力企业的经济性具有深远的影响。

2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及电力经济调度对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为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和电力经济调度增强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性, 转变成保障电力系统快速运转的关键方法, 所以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和电力经济调度有助于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增大了电力企业的发展质量。

3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及电力经济调度对增强电力企业的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和电力经济调度特点, 和对电力企业经济性的重大作用,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和电力经济调度已转变成增强电力企业所有效益的关键方法, 因此, 他们对于增强电力企业的一切效益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概念及措施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便是在确保所有系统安全稳定和电能质量满足标准的条件下, 最大程度地增大电能的生产和输送效率, 减小供电的燃料消耗以及供电成本, 经由对比先挑变压器和电力线路损坏最少的运转模式, 在确保技术稳定、经济合适的情况下, 完全使用现在的装备、元件, 经由一些技术论证, 选取非常好的运转模式、调整负荷、增强功率因数、调节或更换变压器、改造电网等, 在传输相同电量的情况下, 以实现降低系统损耗, 进而实现减少电网损耗以及增强经济效益的目的。因为电网的耗损主要是因变压器耗损和电力线路损耗导致的, 因此对电网的相关改造, 主要是对电网中的一切变压器与电力线路作出择优选择和优化的处理办法, 构建成“安全经济型电网”。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详细措施一般为:

1对电网进行适当改造, 减少电力传输中的能耗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经济运行, 需要对传统电网进行改造, 对影响电力传输的线路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最大程度减少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 有效降低电力传输能耗, 提高电力传输的效率, 满足电力系统运行需要, 提高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能力。目前来看, 这一措施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出来。

2科学设置变压器功能, 保证变压器经济运行

在电力传输网络中, 变压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保证电力系统传输的关键部件, 同时也是关系到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关键。因此, 从提高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角度出发, 应科学设置变压器功能, 尽可能地降低变压器的电能损耗, 确保变压器经济稳定运行, 增强电力系统的经济性。

3根据实际需要配置电网补偿装置, 适当设定补偿容量

在电力传输网络中, 为了保证电力顺利传输, 需要设置电网补偿装置, 对电力网络的电力传输进行补偿。为了达到提高电力系统传输经济性目的, 根据实际需要配置电网补偿装置, 合理设定补偿容量。因此, 在电力传输过程中, 应对补偿装置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保证补偿容量的合理性。

三、电力经济调度概念及具体措施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就是在实现安全和一定电能质量要求的状况下以最大程度地增强运行的经济性, 就是适当地运用所有的能源和设备, 用最少的燃料消耗量确保对用户进行充足地供电。这就要求我们在确保电力生产安全、优质和符合客户用电要求的情况下, 选用多种技术方法和管理手段, 让电力生产设备一直在最好的工作状态, 实现电力系统电能资金最小。

增强电力系统经济运行能力, 是电力企业经营行为的关键内容, 也是我们调度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近几年来,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 容量越来越大, 备用容量也越来越大, 在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情况下, 电网的经济运行也摆在了调度运行人员的面前。电力经济调度的主要措施为:

1根据电网传输需要, 采取实时经济调度

在电网调度过程中, 应考虑电网传输实际, 在用电高峰时期, 增加电网的电力供应量。在用电低谷时期, 减少电网的电力供应量, 保证电网的电力供应量与实际相符, 减少电网能量损失, 提高电力调度的经济性。

2根据电网运行状况, 采取运转备用调度

为了满足电力传输高峰的要求, 以及保证电网日常维修维护, 需要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状况, 适时的关闭电力线路, 在保证其他线路正常工作的同时, 减少电力损失。主要能够选用运转备用调度的形式, 增强电力调度的经济性。

3根据电网负荷状况, 采取稳定约束调度

在电力传输过程中, 为了保证电网安全运转, 需要对电网进行负荷计算和安全控制。主要应根据电网负荷情况, 采取安全约束调度的方式, 减小电网负荷, 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 降低电能损失, 实现提高电力调度经济性的目的。

4根据电网的污染状况, 采取环境保护调度

在电力传输期间, 无法避免的对环境造成某种程度的污染, 为了增强电网的环保属性, 减少电网对环境的污染, 降低电能损失, 需要参考电网的实际污染状况, 采纳环境保护调度, 符合电力传输的环保属性, 增强电力调度的经济性。

四、经济调度的经典法

很久以前就相关研究者提出电力系统中机组间发电量最优分配的理念, 到现在已有很久的历史了。这么多年以来, 电力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不少重大突破。很久以前, 人们一般接受的是:效率高的机组, 别的机组按效率由高到低逐渐分配荷载, 这就是所说的“基本负荷法”。虽然牛顿法求解协调方程式获得了成功, 但由于牛顿法本身的固有特点, 还需对牛顿法进行完善。非常明显这不是有功负荷的最好的分配措施。经典法的研究主要围绕协调方程式的求解速度及解的收敛性问题。在这方面, 国内也进行了许多研究, 并获得了成功。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 要想提高其综合效益, 满足电力企业的实际需要, 就要对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以及电力经济调度一个全方位的理解, 还要仔细弄好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以及电力经济调度工作, 增强电力系统的经济性。

参考文献

[1]田洪彬.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1 (22) .

[2]黄海泉.光纤通信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硅谷, 2011 (12) .

[3]陈劲达, 崔泰琰, 姚腾飞.浅谈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18) .

电力系统经济学 篇2

系统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已有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本文借鉴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尝试建立系统方法的经济学理论。系统指由互相作用、互相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两类。对于一个系统,应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变量的考察研究,这就是系统的思维方法。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是系统,即国民经济系统的整体或部分,以及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系统组成的全球经济系统。国民经济系统是由人、财、物等因素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系统的一般特性。国民经济系统是庞大的、多维的、复杂的人工系统。从不同的层次、角度看它,会有不同的显像。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如按区域可分为若干地区;按行业可分为若干行业;按环节可分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按部门可分为政府、企业、居民、对外部门等四大部门.

国民经济系统持续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着。各种政治的、经济的因素,物质的、精神的因素,个人的、社会的因素搅合在一起,共同推动系统的发展。我们必须动态地认识它,把握它。并且常常要超出经济学领域,进行跨领域的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仅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研究它、定义它,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比如人们常常从环节角度,将“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规律的科学。比如西方国家有人将“经济学”定义为:研究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

二、经济学的研究主体

研究经济学绝不能忽视研究主体(即研究者)本身。研究主体站在不同的立场、怀着不同的目的会产生不同的理论。国民经济系统作为人工系统,按不同的立场、目的、价值标准,会有不同的评价,甚至构建出不同的组织形式。研究经济学必须首先明确其所站立场,或者说首先必须按立场将经济学进行分类。一般来讲,研究主体的立场有如下六种:世界立场、国家立场、无产阶级立场、资产阶级立场、企业立场、个人立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最大不足,就是其所站立场模糊、混乱,造成理论体系的混乱、不严密。更具体来讲,必须明确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目的是我们从事一切活动的中心,既是起点,也是归宿。在经济学研究中,目的是我们评价、衡量一切的最终标准。从目的出发,可以建立一整套评价事物的规范,进而指导实践。这就是目的原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实用的原理。可使我们建立起非常实用的规范经济学理论。

三、经济学的定义及分类

简而言之,经济学就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和全球经济系统,为一定的立场、目的服务的科学。经济学按立场分为六种:世界经济学、国家主义经济学、无产阶级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产阶级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即企业管理学)、个人经济学。世界经济学站在全人类各民族共同的利益研究经济学。在当今世界并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无产阶级经济学由马克思创立,通过对剩余价值的研究,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进行阶级斗争的理论工具。资产阶级经济学是资产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和管理而产生的经济学理论。国家主义经济学站在本国立场,高举国家主义大旗,研究经济学,指导国家经济建设。这是不论什么性质的国家,进行经济建设都迫切需要的学科。但在西方未引起足够重视,研究得很不够。企业经济学、个人经济学是相应站在企业、个人的立场,研究如何盈利、挣钱、寻求自我发展的学科。在西方已经研究得很深透,特别是企业经济学已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各种经济学研究对象一样,侧重点不同。如国家主义经济学重在研究本国国民经济系统,以及全球经济系统中与本国相关的那部分(即本国的外部经济环境)。企业经济学重在研究本企业,以及国民经济系统、全球经济系统中与本企业相关的那部分(即本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

四、国家主义经济学

国家主义经济学由十九世纪以李斯特为代表的德国历史学派创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历史方法,未能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这里我们试用系统的方法研究国家主义经济学。国家主义经济学为整个国家、全民族的共同利益服务。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其目的有差异,所建立的理论也会有差异。一般而论,这个目的有二个方面:一方面,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在这里,我们把这两个目的,作为分析、评价一切问题的起点、标准、归宿。在认识上,我们采用整体化的认识方式,即从整体出发,研究整体之下的所有各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树立整体为部分组成的整体,部分为整体之下的部分的观念。反对那些缺乏整体观念的,盲目选择一个部分、一个侧面进行研究的方式。

(一)整体化分析

整体化认识方式将整体分为所有各部分及各部分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主要形式是经济资源的流动、分配。通常,对国民经济系统的分析分两个方面:1、所有各部分。2、所有经济资源在各部分间的分配。前面所说的两个目的实现得好与坏,既取决于各部分的效率,也取决于资源分配的效率。两个方面不可分割,共同构成贯穿国家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红线。我们分析问题都按此红线。

1. 现将红线解释如下:(1)所谓“部分”指相对固定的事物,既可以是地区、行业,也可以是企业;还可以是个人。(2)所谓“所有的各部分”指国民经济系统内的所有的部分,不能有遗漏。如部分指企业时,所有的企业都要纳入研究范围,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不管大中型企业,还是小企业。我们既要研究“所有各部分”这个整体,也要具体研究各部分,更经常的是把各部分按属性分成几类(即“所有各部分”这个整体的构成)来研究。(3)所谓“经济资源”指在各部分间流动的要素如商品、货币、人等。资源的分配形成有两种:计划与市场。(4)所谓“所有的经济资源“指相关的经济资源都要研究。既研究有形的资源如商品、货币,也要研究无形的资源如就业机会、提升机会、荣誉等(过去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 我们分析现状,是为了最优地实现两个目的。通常研究如下一些方面。(1)各部分这个整体及构成情况,以及有代表性的部分。(2)各部分的效率。效率指产出与投入相比较。投入的是各种资源,产出则是对国家立场利益而言,对实现两个目的所起的作用的大小。如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可以获得较高利润。利润高是对企业利益而言。而对国家利益来说则是低效率的,一方面产出小,假冒伪劣产品不能较好满足人们的需要;另一方面投入大,耗费的利润资源多。(3)资源开发情况。(4)资源分配情况。在进行整体化分析时,应分别以部分为个人、企业、地区、部门时,一一进行分析。本文省略分析。

(二)系统化措施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分析及措施分析 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88—01

1.前言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分析是电力系统运行质量的关键。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动着我国电网的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也不断提升,这也就增加了我国电网电力的压力,加上近几年煤炭的价格的不断上涨给电力系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导致其经济效益不断下降。因此,改善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水平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2.目前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特点与现状

电力,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其无法大量储存。电能是由发电厂发出,再通过供电公司或者电业局,送达至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确保电能的频率不变以及最大的幅度等电能的质量指标稳定,而且要考虑输送过程中电能的损耗的多少。而电能的损耗的大小决定了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好坏。电力行业具有且客户的规模集中性差、价格弹性小和客户数量少、购电量大,并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影响电力市场的经济运行的因素主要有宏观环境与产业环境以及微观环境等。其中,不同行业和同行业的竞争是对电力行业最大的影响。而微观影响对电力系统的利润最大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虽然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电力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并且一直在缓慢的向上攀岩。我国的发电量持续增长,而用电量也保持持续提高。而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并且人口众多的国家,电网的建设离不开能源结构与能源分布以及经济布局。因此,只有提高电力系统高效可靠电能质量的供给,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

3.改善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水平的防范措施

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因此尽可能的提高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电力企业最急切的任务之一。而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不能满足要求,电能的需求对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善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水平,提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1)制定一系列全民的节能行动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管理中,离不开经济手段,而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将是最为有意义的经济手段。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不仅可以使供电用电双方主动参与到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管理中,减少系统的压力,并可以使电价能反映成本和供需关系,实现电力消费者、电网经营者和电力生产者的有机结合,从中获得相应的回报。因此,我们必须逐步建立完善的基于市场运作的供用电质量的电价体制,并开拓创新,制定一系列全民的节能行动,改善电能利用的效率,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从而更好地提高用电可靠性。

(2)建立高效可靠的电能质量保证体系

电力市场的商品就是电能,高效可靠的质量是电力市场内在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电力系统通过引进智能电网中先进的并网技术,提高了电力行业的电能水平和竞争力,提供全面的智能化的技术保证,对电力系统起到了一定的激活作用。同时,将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可靠地接入电力系统,并将这些绿色能源通过智能协调调度,减少电力成本的支出的同时,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运用政府财政和价格政策

要想实现实质性的节能减排,政府应当运用财政和价格政策,颁布一系列的规章和执行标准。做好规划电网和网架的建设管理工作,做到电力网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以满足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的技术要求。此外,政府在制定电价时,必须因地制宜的分类指导,不能“一刀切”。从当前的情况看,中央政府制定电力价格对用户的销售电价呈现多样化,一般以现行电力系统为单位,以资源合理利用为导向,来确定其电价总水平。运用政府财政和价格政策来重塑电价,可以形成机制重组生产经营活动,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另外,建立和完善的经济激励机制,全面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与电网公司以及用户自身的利益。

(4)建立以分时电价为主体的用户电价体系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因而自然资源的分布极为不均匀,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建立以分时电价为主体的用户电价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电力系统因地制宜与因网制宜的活力,还可以满足电力供求的价格选择,最终达到合理利用电力资源的目的。

(5)提高电网规划的预见性与经济性

电网布局的优化是电力经济运行的基础。要想提高电网规划的预见性与经济性,我们必须加强电力需求的预测工作,优化电力的生产过程以及流通过程,并且做好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前期工作。

(6)满足一定的可靠度,并尽量降低成本费用

要想实现改善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水平,电力系统要求在满足一定的可靠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费用。电力市场化的深化与机制的改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发电厂而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之后,不仅是系统获取最大收益的同时,尽可能的提高了可靠性;而对于用户而言,在保证可靠胜的前提下,是消费降到最少。在市场环境下,参与这会更多地关注其自身的经济利益,从而维持电力的可靠性和收益的动态平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对电力系统供电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改善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水平,在我国电网运行与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管理工作,运用政府财政和价格政策,建立以分时电价为主体的用户电价体系,并且提高电网规划的预见性与经济。此外制定一系列全民的节能行动,吸引广大用户参与,提高电能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用电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梁豪杰.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5)

[2]刘东.电力系统电压突降的预测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1(24)

[3]王成山,许晓菲.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域的局部可视化描述及其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3)

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分析 篇4

电力市场是指采用经济、法律等手段, 本着公平竞争、自愿互利的原则, 对电力系统中发电、输电、供电和客户等环节组织、协调运行的管理机制、执行系统和交换关系的综合。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无法大量储存。发电厂发出的电通过下属的各供电公司、电业局, 直接到达用户。在此过程中既要保证电能的频率水平和最大的幅度等电能的质量, 又要考虑电能的损耗。电能的损耗决定了电力系统能否达到经济运行的标准。

目前, 我国电力市场的运行方式为“厂网分开, 公开竞价”, 即发电侧和供电侧分开。这种运行方式大大改善了电力行业垄断的情况。在市场环境下, 厂网分开后独立系统运行失去了对系统的所有权, 经济性和安全性不再表现为各自独立的指标, 安全性融入经济性中。因此安全性控制应该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 提高了电力行业的电能水平和竞争力, 对电力系统起到了一定的激活作用。

电力行业具有购电量大、客户数量少且客户的规模和集中性差、价格弹性小、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电力市场的运行受到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影响。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政策、自然等的状况;产业影响来源于不同行业和同行业的竞争, 这也是对电力行业最大的影响;微观影响, 主要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用户之间的协议细节。微观影响对电力系统的利润最大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适当调整企业内部的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 将对整个电力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二、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经济分析

可靠性经济分析, 即在高可靠性的前提下, 研究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最完美的配合。由于供电的中断会给国家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 电力系统一直将可靠性作为行业的第一大保证, 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疏忽的。同时, 电力系统要在满足一定的可靠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费用。对于发电厂而言,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后, 其任务是, 在系统获取最大收益时尽可能提高可靠性;对于用户而言, 最重要的是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 消费最少。但随着电力市场化的深化和发电、输电、配电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机制的改变, 这种对经济性的保障方法将会遭遇挑战。因为在市场环境下, 各市场参与方将更多地关注其自身的经济利益, 其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保障的动机将更多地来自于经济上的考虑而非系统安全性本身。电力系统也一直平衡这两者之间关系, 维持电力的可靠性和收益的动态平衡。

三、中国电力市场运行的主要模式

1.“网厂分开”的竞价模式

目前, 我国电力市场的的主要经营模式是“网厂分开”竞价上网, 即将电网经营企业拥有的发电厂与电网分开, 建立具有独立的发电实体市场, 只对发电侧开放, 发电侧电力市场的市场主体是各独立发电企业与电网经营企业, 电网经营企业组织各发电厂之间的竞争, 政府负责对电力市场进行监督管理。这种方式很好地改善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

2.单一购买者模式

我国现行发电侧电力市场的模式是“N+1”模式, “1”是指电力市场的单一购买者, 即电网经营企业;“N”是指参与市场竞争的各个独立发电企业。用户不能与发电厂签订购电合同, 只能由电网经营企业采用趸售或零售的方式供电。电网经营企业必须每时每刻做到供需平衡并收购所有电力以保证对用户供电。

3.部分电量竞价上网

在市场建立的初期, 几个试点单位全部采用了部分电量竞价上网的方式。一般安排当年市场需求的10%~20%作为竞争电量, 其余作为基本电量或合约电量。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与市场化相结合的经济激励机制, 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 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利益。但是, 同时也应兼顾电网公司、终端用户的利益。对这些方面的利益进行协调, 既提高各方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 又使这些企业有能力回避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风险。建立DSM的政府引导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是适合我国当前形势的一种可行方案。政府通过合理引导、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等手段健全DSM的市场化运行。

除上述三种模式外, 还有双轨竞价体系上网模式。该模式有力地解决了原有的合同问题, 现在大部分电力企业都采用这用方法进行结算。电力商品的实时平衡和不可存储等特性决定了电力市场在较长时间内并不是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 世界各国的电力市场发展模式仍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

四、改善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方法

1.建立基于市场运作、有利于DSM实施的电价机制

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各种手段中, 经济手段将是最为有意义的。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可以引导用电方、供电方主动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 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回报。因此, 应逐步建立完善的体现供用电质量的电价体制, 使电价能反映成本和供需关系, 同时也要适当做出创新, 改善电能效率, 制定一系列全民的节能行动并吸引广大用户参与, 从而减少系统压力, 更好地提高用电可靠性。

2.建立能源服务行业

该行业主要与电力企业和用户签订供电协议, 包括需求用电模式分析、节能潜力分析、节能设备选择、节能设备安装、设备维护、节能效果监测。通过该行业的运作减少用户和电力企业所承担的项目技术、财务等方面的市场风险。

3.以工程的方法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

发挥电力公司和能源服务公司的作用, 使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 从而充分调动电力公司的节电积极性, 激励工作热情。考虑到节能服务公司在节电技术推广和使用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发展不足的事实, 政府应通过优惠政策予以扶持, 可以考虑增加其参与政府引导的示范项目的机会, 以及享受税收优惠等;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和执行标准;建立确定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所在地能效基准水平的方法;制定合理的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实施目标;确定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以及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估方法。

4.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和市场化相结合的经济激励机制

通盘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电网公司和终端用户自身的利益, 提高各方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 使电力企业有能力恰当规避需求侧管理的实施风险。

5.高效可靠的电能质量保证体系

电力市场的商品是电能, 高效可靠的质量是其内在本质要求。电力系统要为高效可靠的电能质量提供全面的智能化的技术保证。电厂通过智能电网中先进的并网技术, 可以安全、无缝地将环境友好的分布式绿色能源 (如风能、太阳能等) 可靠地接入电力系统。这些绿色能源再通过智能调度中心的协调调度可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同时也减少电力成本的支出。

6.引入PBR模式

由于PBR弱化了公司的收益与其自身的成本之间的联系, 从而有利于鼓励公司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在满足公司收支平衡的前提下, 价格会在相当程度上逼近边际成本;PBR模式能够引导公司给出正确的信息, 管制机构也只需知晓公司成本的大致范围, 基于这个范围, 管制机构可以给出正确的价格信号, 引导公司提高效率;当公司试图推出新的产品或服务时, PBR模式减少了对公共成本在这项新的产品或服务中分摊的审查过程。

总之, 由于供电费用越来越昂贵且电力事故造成供电中断的损失的巨大, 传统的只注重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观点,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已不适应。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电力行业的效益, 已经成为电力企业最急切的任务之一。

摘要:近几年煤价的不断上涨给电力系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导致其经济效益不断下降。改善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方法包括:建立基于市场运作的有利于DSM实施的电价机制;建立能源服务行业;以工程的方法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高效可靠的电能质量保证体系;引入PBR模式。

关键词:电力系统,经济,市场

参考文献

[1]姚建国, 严胜, 杨胜春.中国特色智能调度的实践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9, (17) :16-20.

[2]史连军, 韩放.中国电力市场现状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0, (3) .

[3]邹小燕, 张新华.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电力市场双边竞价机制设计[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 (1) .

[4]许诺, 颜汉荣, 文福拴, A K DAVID.基于绩效的管制模式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3, (5) .

电力系统经济学 篇5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家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当下,受内外因素影响,电力企业在组织运营中,正面临着许多风险,其中,尤以经济管理模式最为突出。电力企业传统经济管理模式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在以往这种经济管理模式促进了电力企业经济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弊端愈发显现,电力企业经济发展遇到瓶颈,电力企业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刻不容缓。

一、市场经济体制概述

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现代化经济体制,它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之下,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有本质区别。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经济系统开放化、经济资源商品化是市场经济的重大特征[1]。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者,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和销售是以消费需求和市场需求为根据的,因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具有显著的社会主义特色,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企业,亦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电力企业应积极创新经济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和能力,把握发展契机,努力发展壮大。

二、当前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管理理念滞后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计划经济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在当前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计划经济管理理念仍占有很大的影响,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计划经济色彩还很显著,经营管理理念较为滞后。目前,许多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仍以粗放型为主,不能有效做到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形势的严峻性,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经营管理制度缺失

经营管理制度缺失是电力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当前电力企业管理中,管理部门众多,如财务、设备等部门对企业均具有管理权。另外,还存在管理职能交叉的现象,“各管一段”局面屡见不鲜。

(三)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一些管理者管理意识不强,导致其不重视管理工作。部分存在观念陈旧、管理知识层次和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特别是专业管理队伍的匮乏,导致电力企业财务、设备、后勤等部门的人员纷纷插足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工作混乱,这就造成资管理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电力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电力企业创新经济管理的建议

(一)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

创新经济管理理念是做好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电力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事实上,许多电力企业都制定了经营管理细则,但是由于经营管理意识的滞后,这些细则大多流于形式,不能有效贯彻实施。创新经营管理理念,从思想上重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要求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必须积极转变思想,充分认识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二)健全经营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的正常运作需要根据其自身情况不断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实践中,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普遍存在“分段管理”的现象,这使得企业管理混乱不堪,管理效率低下。健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使各管理部门之间有序、协调行使管理职权,显然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必须重视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准确界定各部门职权,对整个管理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整合管理制度,实现各管理部门权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决定经营管理工作的成效[2]。因此,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对提高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效率至关重要。电力企业应努力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积极引进管理人才。市场经济下,电力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发展形势,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质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四、结语

面对当下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应不断进行探索与发现,努力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实事求是的科学客观的态度,来探寻未来的发展之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为电力企业顺利健康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电力系统经济学 篇6

【关键词】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符合预测精度;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社会经济。要想做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加强关于负荷预测的相关工作,这在电力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显得十分必要。特别是我国当前的电力市场正在朝着更加蓬勃的方向发展着,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更加稳定的运行,也要从这方面入手,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相当必要的,因此,本文针对如何进行更加精确化的负荷预测开展了探讨,提出几点有效的建议。

1、电力负荷预测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首先,要想采取合适的手段进一步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准性,就要事先对电力负荷预测这一概念进行系统的认识,这是电力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最基本的工作内容之一,由于工作目标的不同以及时间上的差异性,可以将负荷预测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超短期预测,一种是短期预测,还有一种是中期预测,最后是长期预测,通过在不同阶段的预测结果,可以更加准确的对电力系统的经济性运行提供重要的依据。超短期预测就是在短时间内对电力的使用情况以及承载能力进行预测,通常时间以1h为分割点,也就是说在1h内的电力使用情况都是通过超短期预测得以实现的。采用超短期预测的优势在于可以保证一段时间内电能的稳定性,在质量水平上也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控制,这样就避免了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相对于超短期预测,短期预测的时间更长一些,一般时间控制在一天到一周以内不等,这是电力机组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础,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经济性的特点。而中期预测以及长期预测的时间更长一些,前者是对一年内的电力负荷情况进行预测,后者的时间甚至长达十几年,所以经常用在电厂的建设以及电网改造方面。由此可知,电力的负荷预测对电力系统的经济性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电力负荷预测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特征。一是要具有条件性,也就是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环境进行综合性的考虑,控制好电力负荷预测的发展方向,充分考虑到可能影响到的不确定条件。二是要对周期性的问题进行考虑,因为在进行电力生产的过程中,通常模式都是固定的,并且具有复杂性的特征,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更是如此,所以对负荷预测的影响十分丰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就极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在一定的时间以及范围内予以充分的考量。三是具有多方案性的特点,因为电力负荷预测的结果并不是最终的目标,还要在这一结果的基础上制定出更为合适的方案确保电力的经济性运行,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选择有助于提高实际电力经济性运行的效果。最后,电力负荷预测还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也就是在点时间内负荷预测的结果并不是保持不变的,而是呈现出不断的变化与发展。

2、电力负荷预测与经济性运行的关系

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度与电力经济性运行具有一定影响,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加强电力负荷的预测有助于为电力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将电力事业的发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电力负荷预测实际上也是电力水平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所以针对这一问题的提出,也要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将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朝着纵向发展。与过去相比,电力市场的经营方式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前的电力市场是一个开放性的市场,所以市场竞争也相对激烈,要想占据主导地位,就要不断发挥电力负荷的预测作用,将电力价格进行统一,这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负荷预测的精确性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也直接挂钩,所以二者具有紧密的联系,应该加以重视。

3、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精度的措施

在进行电力负荷预测的过程中,并不是无规律可遵循的,而是通过开展必要的措施逐步提升其准确性。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将历史数据进行保留,并且保证其准确性。只有确保历史数据的准确性,才能对今后的电力负荷预测提供必要的依据。否则按照错误的数据进行预测,结果只能与实际情况相差越来越大。所以进一步提升历史数据的准确性迫在眉睫。

二是要加强对电力工作人员的培训,只有电力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更高,才能进一步提升其对电力负荷的预测能力,进而逐步实现电力系统的经济性运行,所以应该不定期对工作人员里开展必要的培训工作,逐步提升其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

三是将电力负荷预测与气象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重视气象情况的变化,因为电力负荷情况经常会受到天气的影响而出现较大的波动,如果能够提高气象播报的准确性,就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有效的预防。同时建立起用户中心,对电力使用情况较大的用户进行集中性管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第四,应该对电力负荷预测的相关研究的资金投入进行有效的增强,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以及方法来建立起电力负荷预测的模型,对电力负荷预测相关工作进行合理的实施。总的来讲,应该运用相对准确的历史数据,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测理论以及方法,建立完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已经能够有效提高电力预测的实际精度,同时还是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中非常关键的解决措施。

4、结语

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营中,电力负荷预测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具体的预测精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网的安全以及稳定运行,因此,应该有效提升负荷预测的实际精度进而保证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够保证供电的实际质量水平。在之后的电力负荷的实际预测当中,应该对基础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探索出预测的全新方向,进而有效提升负荷的实际预测水平,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以及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伟,马俊丽.基于负荷预测精准度的电网运行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4).

电力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前景分析 篇7

一、研究对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电力和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也有所提高,因此,电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在随着人们认识的改变而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从两方面来说。

1、从宇宙观角度来说

(1) 微观角度

从微观角度来说,电力经济学以电力规划方向为主,主要研究电力生产和供求环节以及电力建设方面出现的一些经济问题。

(2) 中观角度

从中观角度来看,电力经济学不仅包括微观角度的观点,还研究电力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出现的一些经济问题。

(3) 宏观角度

从宏观角度着手,电力经济学不仅包括了微观角度以及中观角度的所有观点,还研究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中出现的一些关系问题。

(4) 宇宙观角度

从整个宇宙观来讲,电力经济学不仅研究前面提到的微观、中观、宏观角度的一些问题,还研究全球电力产业中碰到的一些经济问题。

2、从传统和现代角度来说

(1) 传统观点

电力经济学是研究电力生产中电力与经济的关系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合理的运用资源促进电力经济的发展。

(2) 现代观点

电力经济学是以电力、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的和谐发展为前提用于处理和研究这些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既需要相对的科技支持,有需要稳定的管理体系来维系。如下图1所示,表述了现代电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如今,电力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现今的科技方法,化解实际研究对象与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使得电力与经济共同发展。电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比较复杂,包含微观、中观、宏观到宇宙观的发展,还包括从传统到现代的延伸。发展电力经济学科促使了电力科学的进步,同时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二、研究内容

电力经济学是以电力、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的和谐发展为前提的,用于处理电力和经济的关系使其稳步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电力和经济的关系,根据他们的发展规律找到最优的发展条件。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电力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电力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这三方面。

三、研究方法

电力经济学不但含有电力学科的特点,而且还与经济学科相关。总的来说,电力经济学可以分成整体和局部两个层次,前者研究的是电力产业与其他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关系问题,后者研究的是电力部门自身的经济问题。

四、与其他学科关系

从电力经济学的自身特点和研究对象等方面可以看出,电力经济学跟好多学科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些联系不仅和电力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方法有关,还和其学科体系有联系。

1、和经济学的关系

从根本上来说,电力经济学是电力和经济学相融合而衍生的一种经济学学科,它属于经济学的范畴。作为靠垄断企业,电力工业发展电力经济学能够保护能源环境,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具有很好的前景。

2、与热力学的关系

电力作为一种很重要的能源,其与电能的转换是一种物理化学的过程,需要遵循热力学的原理和相关定律。

3、与决策科学的关系。

电力经济学与电力决策相互影响,电力经济学是决策的基础,而电力决策又能对电力经济学进行指导作用。发展电力经济学具有良好的前景,是对稀缺资源的合理利用。

4、与管理科学的关系。

管理科学是以人为主体的一项学科,主要负责一些社会活动的组织和协调活动,它的有些理论能够指导电力经济学的发展。

通过这些其他学科和电力经济学的相互融合,使得电力经济学的理论更为丰富,其方法更加科学和完善,其发展的前景也就更大。

五、总结

电力经济学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对于保护环境和发展国民经济方面也有着很好前景。我们应该大力推广电力经济学学科的建设,使得我国电力经济学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楚风;新时期中国经济学学科建设[N];光明日报;2002年

[2]缪峰;会计准则的信息经济学分析与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3]叶泽;电力市场中企业合谋的原因[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年01期

电力系统经济学 篇8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就是研究在满足系统能量平衡和运行极限约束条件前提下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的最优化问题。仅包含常规能源发电模式的传统经济调度是基于电源的可靠性和负荷预测准确性进行的,大规模风电功率并入电网,风能受到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强烈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风速及风功率预测的难度较负荷预测要大得多。目前,虽然国内外学者们已经对风速及功率预测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1,2,3,4],但是风电场出力的预测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无法满足工程实际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原有的调度模式中合理考虑并表示风电这一特殊电源是含有大规模风电场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研究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5,6,7]。

1 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风电的大规模集中并网将给电网的调峰调频、联络线控制、系统暂态稳定、无功调压以及电能质量等诸多方面带来直接影响。

对系统的稳定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对无功功率的需求会降低系统稳定性,风电场有功出力使系统负荷极限功率增大,增强静态电压稳定性,无功需求使负荷特性的极限功率减少,降低静态电压稳定性。系统接入风电虽然降低了运行成本,但会增加满足可靠性需求的备用[8];风电接入点的短路容量比反映了该节点的电压对风电注入功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容量比小,表明系统承受风电扰动的能力强;风电并网还会对电压稳定性产生影响,风电机组在退出运行时会瞬间造成大量的无功富余,使系统有过电压的危险。

按照调度模式来说有弃风量最少(风电利用率最大)和能耗最少两种模式。经济型指标包括风电利用率、可用风电单位价值、系统能耗、调峰容量。

在建模过程中,按照不同优化目标分,包括以常规发电机组发电为目标[8,9,10,11,12]、以风电成本的发电成本为目标[13,14,15]、以风险指标为目标[8]、以环境成本为目标[16,17,18]、以面向电力市场的购电成本为目标的单目标模型,还有同时以上述指标组合为目标的多目标模型[19];按照不同约束分,包括计及备用约束、计及环境约束[19,20,21]、计及系统风险约束的情况[14,22]。大规模风电并网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可归结为确定性建模方法、模糊建模方法以及基于概率的建模方法,逐一进行阐述和分析,并介绍相关的求解方法。

2 含风电的经济调度建模方法及分析

2.1 确定性建模方法

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调度问题包括常规火电机组和风电机组的组合问题。在建模过程中,只考虑火电机组的能源消耗和风电的间歇性和随机性引起的常规机组的启停成本,不考虑机组的涟漪效应[23]。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风力发电具有无煤耗和无污染的优势,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相比能够带来长远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另外,调度过程中会造成风电功率盈余或风险的提升。在优化模型中也要考虑由于风电不确定性引起的备用容量,备用容量在无风电并网的情况下主要用来应对机组停运和负荷预测误差给发电调度带来的影响,无风电场并网时,风电出力预测能力远不及负荷预测,系统随机性增大。这种通过增加备用容量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但没有对风电的不确定性给予充分的分析,这种确定性的分析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间接地增加了经济调度的发电成本。

2.2 模糊建模方法

在研究风电的经济调度时,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未知的风电功率。目前在研究经济调度问题时通常采用两类方法对风电的不确定性进行建模,其中之一就是基于模糊集理论的方法[24]。

参考文献[9]定义的模型中,应用模糊理论建立了含风电场电力系统动态经济调度的模糊模型,使调度结果能够表达决策者的意愿,从而更好地适应风机输出功率的随机性。在优化算法上,利用下降搜索思想对传统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将改进后的算法用于求解提出的动态经济调度问题。在算例中进行了测试,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25]中依据风电并网后的电力系统不确定环境实际提出以随机模糊变量描述风电功率,以区间形式表述负荷预测的不确定性,以燃煤机组的购电费用和污染气体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函数,提出利用负荷的不等式区间约束将遗传算法的初始寻优种群模糊化,提出采用概率密度分布描述解的随机模糊分布特征,从而可获得兼顾多重不确定特征多目标交易计划解集,结果表明了提出模型和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类方法能够较好反映决策者的意愿,但主观性太强,难以给出客观的调度方案。

2.3 概率建模方法

除了对不确定性风电功率进行模糊建模的方法外,还包括基于随机概率分布的仿真方法[26]。当采用随机概率模型对风速或风电功率建模时,目前的相关研究工作所选择的概率密度函数也不尽相同。

风电场风速概率分布体现了风能资源统计特性的重要指标。目前大部分的风速预测是基于Weibull预测方法,由于Weibull分布通常用于描述年平均风速的概率分布情况,所以此类分布并不适合用于安排短期发电调度问题。与长期模式下的调度问题不同,短期调度环境下则需要利用风速和风电预测技术估计出未来具体时刻风电出力的参考值。由于风能本身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使得风电预测较负荷预测更为困难,难以获得负荷预测那样较为准确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对风速和风电功率预测误差进行分析。参考文献[27]用极大似然估计从风速样本中抽取数据,再转换为风电功率,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没有考虑风速数据的时序性,用于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欠妥;而且在短时间内与实测数据的误差较大;参考文献[1]对风速和风电功率进行了比较精准的预测,有利于电力系统调度部门及时调整调度计划,实现电力系统的经济调度。在参考文献[28-29]中,直接预测的对象也是风电功率,并假设风电功率服从正态分布,均值取为预测值,其标准差即为预测误差这一随机变量的标准差值。

为有效解决含有随机变量的优化问题,随机规划方法作为一种用于含有随机变量优化问题的建模方法,近年来已经在解决输电系统规划、风电穿透功率极限计算等电力系统优化问题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参考文献[12]中将随机规划理论引入到经济调度问题中。在风速预测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机组组合的调度模型,考虑常规机组出力、发电机爬坡约束和系统的旋转备用约束,表现为概率的形式。

上述三种方法确定性建模过于保守,经济性差,考虑风速和风电功率不确定性的概率建模方法可以定量地描述风电功率的分布特性,比模糊建模方法更能够准确客观地处理风电不确定性引起的问题。

2.4 备用及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为应付电力系统中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的供需不平衡,系统运行必须设置备用,备用会增加电力商品的成本,因此明确备用的的本质和责任尤为重要。增加备用容量是控制系统风险的必备且有效的手段。备用是由于电力供给、电力需求和输电网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可以确定明确的责任;备用量的大小视风险准则而定,高风险意味着低备用;低风险意味着高备用;由风险确定备用,各备用承担着按照对系统风险度的分担比例。确定由于风险引起的备用不能通过经验,要通过风险分析并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目前含风电经济调度问题中所涉及的风险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定义:

(1)以失负荷概率可靠性指标作为系统风险评价标准,参考文献[9]将风能预测误差概率分布与发电机停运概率分布结合,确定风电接入后满足系统一定可靠性水平下的备用容量。

(2)以风电功率间歇波动引起的系统备用紧张程度为指标的规范化风电备用风险,建立一种同时计及风电功率间歇波动对系统上调和下调备用的风险影响、一体化制定经济发电与旋转备用计划、具有最优值与期望值混合形式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

其中概率优化模型是比较中肯的,这里更倾向于第一种用具体概率模型分布函数为基础的风险评价模型,利用失负荷风险评价指标确定系统的旋转备用容量,合理地协调了系统风险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实现了满足系统可靠性要求下的系统经济性最优的目标。

3 含风电场的经济调度模型的求解方法

3.1 传统算法

3.1.1 动态规划法

动态规划是求解决策过程最优化的数学方法。在这类问题中,可能会有许多可行解。每一个解都对应于一个值,希望找到具有最优质的解,动态规划算法与分治法类似,其基本思想也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先求解子问题,然后从这些子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与分治法不同的是,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法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得到子问题往往不是互相独立的。

参考文献[16]设计了一种包含多目标优化和辅助决策的2阶段解法,它是基于多阶段决策和最优化原理,这实际就是动态规划的思想,求出模型的Pareto最优集。一般而言,Pareto最优集规模较大,蕴含着大量不同的信息,使调度人员难以决策,文中使用包含多目标和符合组决策的2阶段法。第一阶段,采用改进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来获取问题的Pareto前沿,为进一步决策提供基础;第二阶段,首先利用模糊c均值算法对Pareto最优值进行聚类,划分出具有相似特征的Pareto最优子集,然后在每一类中应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非劣解进行排序,为运行人员提供决策。参考文献[21]通过对多个目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自适应的合作协同进化算法求解,该模型通过能耗权重、SO2和CO2排放权重之间动态调整,达到节能与减排之间的平衡。

3.1.2 拉格朗日松弛法

拉格朗日松弛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目标函数中造成问题难的约束吸收到目标函数中,并保持目标函数的线性,使问题更容易求解。在一些组合优化中,在原问题中减少一些约束,使得问题的求解难度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7]通过统计风电预测误差,建立了在不同风能输出功率水平下预测误差的离散概率分布模型,与系统中机组的累积停运容量概率结合形成考虑风电的容量概率表,然后用高斯函数拟合,将投运风险度约束以解析表达式的方式引入机组组合的拉格朗日松弛法中,建立考虑风电并网条件下概率约束备用的机组组合模型,最后用26节点系统分析了风电对机组组合结果的影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优化。此外传统算法还有优先顺序法、混沌整数规划法。

3.2 智能算法

3.2.1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的主要特点是直接对结构对象进行操作,不存在求导和函数连续性限制;具有内在的隐并行性和更好的全局搜索能力;采用概率化的寻优方法,能自动获取和指导优化的搜索空间,自适应地调整搜索方向,不需要确定的规则。参考文献[17]单纯采用遗传算法,用Matlab工具箱进行仿真,其缺点是搜索速度慢,在进化后期搜索效率低,并且容易产生早熟收敛的问题。参考文献[14]将风险价值和条件风险价值理论融入到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短期经济调度模型中,降低了不确定性对系统产生的风险,主要针对遗传算法过早收敛的弱点,将自适应理论和免疫算法融入其中,采用了遗传算法和免疫算法相结合的优化算法,并通过仿真证明算法的有效性。

3.2.2 粒子群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同遗传算法类似,是一种基于迭代的优化算法,系统初始为一组随机解,通过迭代搜寻最优值,但是它没有遗传算法的交叉和变异,而是粒子在解空间追随最优的粒子进行搜索。同遗传算法比较,PSO的优势在于容易实现并且没有许多参数需要调整。PSO算法的缺点是它容易产生早熟收敛(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多峰搜索问题中)、局部寻优能力差等,PSO算法陷入局部最小,主要归结于种群在搜索空间中多样性的丢失。参考文献[9]利用下降搜索思想对传统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后的算法用于求解动态经济调度问题,PSO算法早期搜索速度很快,后期当粒子趋于历史最优时,各粒子都趋于同一,失去了多样性,因此在算法中加入了变异思想,保证后期的多样性,获取粒子的多样性是保证算法快速收敛和摆脱局部最优解的必要条件。粒子根据个体极值和群体极值来更新自己的速度,从而实现新的位置的更新,在算法中引入下降搜索思想将最劣个体与其他个体连接,构成了第三个方向,增强了寻优能力[30,31,32]。

3.2.3 差分进化算法

进化算法是模拟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的集体学习过程,其中每个个体表示给定问题搜索空间中的一点,进化算法从任一初始的群体出发,通过随机选择、变异和交叉过程,使群体进化到搜索空间中越来越好的区域。差分算法和遗传算法都具有变异和交叉操作,但在选择操作上,差分算法采用一对一的机制更新种群。差分算法与粒子群算法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差分进化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多变量间的相关性,因此较粒子群优化在变量耦合问题上有很大的优势。参考文献[16]考虑了正负旋转备用和机组出力约束,建立了确定性模型,设计了一种包含多目标优化和辅助决策的2阶段解法,用40台燃煤机和1个大型并网风电场的电力系统为例进行调度,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和解法是可行有效的。

3.2.4 神经网络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旨在模仿人脑结构及其功能,由大量简单处理元件以某种拓扑结构大规模链接而成,对复杂问题的求解比较有效,已有人将其用于风电场风速和发电功率预测[1,2,3,4,33]。

BP神经网络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它能学习和存储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误差平方和最小,由于神经网络传统BP算法存在一些内在缺陷,如容易陷入局部极小、收敛速度慢等,参考文献[1]采用L-M算法,通过调整权值,有效解决传统BP算法的缺陷,缩短了学习时间,用时间序列法建模,得到风速特性的基本参数,并用这些参数选择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提高了风速预测精度。

4 结语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首先分析风电的特殊性,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除了必要的投资和维护成本外并不需要任何燃料成本,但是风电本身具有不确定性,相应的带来风电盈余和风险,依据风电间歇性和随机性的不同处理方法,将经济调度问题分为确定性建模、模糊建模和基于概率分布的建模三种方式。风电并网的经济调度问题需要考虑很多约束,包括安全约束、风险价值、机组组合、环境效益等,根据这些约束或目标函数的不同提供了各种解法,分传统解法和智能解法两大类分析。

经过对当前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在研究适合于风速及风功率特性的调度问题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着手考虑:

(1)在建立含大规模风电功率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模型时,将环境效益合理计入风电成本中用以在当前高风电电价的形势下提升风电在各类发电方式中的竞争力。

电力系统经济学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共168例, 将其按照治疗方案分成甲、乙、丙三组, 各56例。甲组男26例, 女30例, 年龄17~67岁, 平均 (43±12) 岁;乙组男25例, 女31例, 年龄16~66岁, 平均 (42±13) 岁;丙组男27例, 女29例, 年龄17~65岁, 平均 (42±14) 岁。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自愿接受临床研究,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案实施药物治疗, 并对其临床疗效和经济成本进行统计, 计算成本-效果比, 并展开对比分析。甲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片联合通淋颗粒, 左氧氟沙星片每天1次, 剂量为0.5g, 通淋颗粒每天3次, 剂量为3g, 两种药物的给药方式均为口服;乙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片口服, 每天1次, 剂量为0.5g;丙组给予头孢特仑新戊酯片口服, 每天1次, 剂量为100mg。以上三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7d。

1.3 疗效评价标准

以《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断, 共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四个等级, 痊愈与显效视为总有效。在停药后5d对患者展开微生物学检查, 细菌学评价表位以5级标准进行评定, 分为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替换以及再感染, 计算细菌清除率[3]。

1.4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患者年龄等相关计量资料采用 (±s) 形式表示, 在对比过程中, 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 计数资料的对比采取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甲组与丙组治疗方案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较乙组发生显著升高 (P<0.05) , 甲组与丙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1~2和图1。

注:与乙组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 甲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3例, 发生率为5.4%;乙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4例, 发生率为7.1%;丙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2例, 发生率为3.6%。三种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在正常范围内,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三种方案的经济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三种治疗方案的成本只计算药费、检查费、诊疗挂号费等直接成本 (成本-效果比的计算为总成本/总有效率) , 结果发现, 甲、乙、丙三组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69、4.80、6.34, 显然甲组方案的成本-效果比最低 (P<0.05) , 丙组方案的成本-效果比最高 (P<0.05) , 见表3和图2。

3 讨论

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为泌尿科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临床以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常用药物以左氧氟沙星为主, 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能力强等优势, 在口服给药48h内尿中原形药物的排泄率可高达87%, 在泌尿系统疾病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显著。

药物经济学就是指应用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医疗领域有关的药物资源利用的经济问题以及经济规律进行研究, 找出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率的方法, 从而为医药决策提供经济学参考依据[4,5]。

本次研究中, 针对不同药物在泌尿系统感染治疗中的经济学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 对我院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展开了分组治疗, 通过对比发现, 左氧氟沙星联合通淋颗粒方案的临床疗效相对理想, 且经济成本最低, 成本-效果比最低, 由此认为该治疗方案为泌尿系统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左氧氟沙星单独给药的经济成本虽然较低, 但临床疗效不十分理想;而头孢特仑新戊酯片口服方案的临床疗效最为显著, 然其经济成本较高, 无法实现广泛应用。通淋颗粒的组方主药为金钱草、白茅根,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 该方剂具有清热、通淋、抗菌利尿等功效, 甲组方案将中西药物进行有效结合, 使临床疗效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头孢特仑新戊酯片为一种新型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其抗菌谱较广, 作用较强, 针对化脓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一些革兰阳性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6,7,8,9,10]。

为了促进药品的合理应用,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医师应对药品的价格、作用特点、费用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 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 以实现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的平衡。

摘要:目的 对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在泌尿系统感染治疗中的经济学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68例, 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甲、乙、丙三组, 甲组患者采取左氧氟沙星片联合通淋颗粒进行治疗, 乙组患者采取单纯左氧氟沙星片进行治疗, 丙组患者采取头孢特仑新戊酯片进行治疗, 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成本。结果 甲乙丙三种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值以丙组最高 (P<0.05) , 甲组最低 (P<0.05) 。结论 甲组治疗方案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 疗效显著, 经济成本较低, 为治疗最佳方案, 值得关注。

关键词:药物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成本-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兆兰, 孙瑛, 等.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卫生经济学评[J].中国药物警戒, 2010, 7 (7) :403-406.

[2]杨启文, 徐英春, 谢秀丽, 等.全国10所医院院内与社区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9) :1133-1138.

[3]李影雄, 郑宝林, 劳思聪, 等.通淋颗粒加诺氟沙星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 15 (15) :78-79.

[4]《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课题组, 刘国恩, 胡善联, 等.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2011版) [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1, 12 (3) :102-103.

[5]宗欣, 孙利华.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其评价标准[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1, 12 (3) :214-215.

[6]何金鸿.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分析[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17 (8) :343-345.

[7]冀建明, 杨常成, 王保平.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 2009, 6 (19) :218-219.

[8]王惠玲, 赵奎, 李学朝.司帕沙星与加替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09, 7 (30) :115-116.

[9]熊一岚, 万力生.3种方案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 11 (3) :254-255.

电力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的分析 篇10

一、电力建设和电力供应能力之间的关系

1. 电力供应问题与城市经济发展

科学调查发现, 从“年停电时间”角度来看, 我国供电的可靠性指标偏低, 电力运行的稳定性不强。现阶段, 我国电力行业已经在实行“上大压小”的政策, 国家统计关停的小火电机组超过了7000万kw;火电机组的平均单机容量也在不断提高;煤泥以及煤矸石综合运用发电机组超过了25万kw。其中, 建成投资百万千瓦级别的机组则高达30多台, 而30万kw以上的发电机组则占据了75%以上的比重。这些说明都在说明我国电力建设较为成功。但是电力的过剩→短缺→过剩→短缺的循环模式造成了一系列严重问题的出现。即使我国的电网规模属于全球第一, 然而因为配电网建设的严重落后, 使得我国农村与城市的供电可靠性偏低。

2. 电力行业的供需问题

因为我国电价一直采用的是政府审批定价, 但是煤炭和运输行业却已经实现了市场化, 这使得煤电供需的矛盾日益严峻, 煤电价格问题不断突出。随着装机规模的不断加大, 发电设备的平均利用小时则在下降, 企业的负债不断加重, 企业建设投资成本不断增加, 企业的主业亏损问题日益严重。

3. 主业盈利能力下降, 负债率偏高

2010年我国的五大发电企业虽然达到了盈利要求, 然而主要依靠的并不是煤炭、火电业务而是金融等其他非电产业的支持。到2010年年底, 我国这五大发电企业的负债总额高达17亿元左右, 其平均资产的负债率则为86.03%, 这已经超过了我国规定的负债红线, 220千伏的输电线路长度明显有所增加。从“十五”末开始, 我国变电容量则增加了约109%, 然而110千伏及其以下的变电容量与配网线路长度则只是增加了53%和15%左右, 导致我国电力设备利用率偏低, 部分时段、部分地区出现了结构性供电缺口问题。现阶段, 低电压问题体现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农村, 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第二产业推动了整个农村手工业的发展, 但是这些家庭作坊的发展使得末端电网低电压问题更加严重。

4. 环保问题日益突出

在加强电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节能环保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 这些也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现阶段, 过度注重发展, 并不利于节能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而片面强调节能环保, 也不利于电力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这就要求,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 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念, 统筹兼顾城市发展、电力经济发展与节能环保建设, 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实现电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电力在国家宏观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加大, 不论何时, 电力供需问题均和城市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我国需要处理好电力经济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以此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此外, 迈入二十一世纪后, 整个社会发展对电力的具体依赖程度在不断上升, 也对电力供应质量和稳定性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就要求, 我们需要从电力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角度入手, 优化配置该行业的资源, 合理利用资源, 此外, 我们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进一步发展电力经济, 从而实现电力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1. 进一步做好电力的统计工作

我国多数地区具备了比较完善的电力统计队伍和统计体系, 电力统计工作对电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起着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在整个电力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 出现各种各样的发展问题。电厂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时间, 例如:火电厂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建设工作, 而水电厂的建设时间则更长。此外, 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是需要我国各级政府的审批, 开工时间、投产时间以及施工工程进度等诸多方面均有备案。假设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 出现了上述问题, 这说明了电力统计工作不够完善, 需要进一步加强电力的统计工作管理, 完善电力统计机制, 以此更好地适应整个电力的市场化发展需求。

2. 保障电力的安全性、稳定性与经济性

对电网发展模式进行优化选择, 其一, 遵循以保障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与稳定性为基本原则, 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电网抵御自然灾害、恐怖活动以及军事打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其二, 加大对智能电网的发展技术路线的研究和论证力度。智能电网的发展会涉及到巨额的投资、国家的能源战略、电力市场、技术指标以及电价政策等多方面的问题, 同时也会涉及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变革问题等。因此, 走怎样的技术发展路线, 需要我们加大研究力度。

3. 做好电力需求管理工作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这使得人们对电力供应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电力供不应求的情况下, 加强对电力需求管理能够有效缓解整个城市的电力供应不足问题;在电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 对电力需求进行科学的管理能够实现对终端能源资源消费结构的合理调整。我国已经具备了电力需求管理工作经验, 在对电力需求进行有效的管理, 预计至2020年能够减少1亿kw左右的电力装机。同时, 进行电力需求管理具备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这也是我国电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战略选择之一。因此, 各级政府需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以此为电力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并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对整个电力发展的实际需求, 不断加大对电力供需发展与管理应用的力度, 使得电力供需管理工作能够为国家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4.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加强我国各级政府在整个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宏观调控作用。当整个城市经济的增长速度处在偏低的情况下, 也需要保障电力经济的发展底线;而当整个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处在较高的情况下, 更需要保障电力经济发展不能超过上限。防止因为电力经济大起大落的发展而造成电力的短缺或是供过于求等情况的交替发生, 以此保障国家电力和城市经济这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此外, 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电力作为一个环境污染性产业, 因此怎样改进电力经济发展, 怎样利用电力更好地带动我国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成为了目前人们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今后, 电力经济发展的道路还比较长, 我们需要将电力经济发展视为本国发展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念, 使电力发展朝着更好地方向发展。

总之, 电力经济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城市经济发展依赖于电力的发展, 而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电力的贡献占据着加大的比重, 且电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摘要:现代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和电力息息相关, 电力经济发展要适应整个时代的发展需求, 因此研究城市经济和电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从分析我国电力建设和电力供应能力入手, 研究了促进电力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电力经济,城市经济,电网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以群, 李鹏程, 张力.广州港经济发展及其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 2010, (10) :373-378.

[2]秦敬云.经济发展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演变趋势研究——基于我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软科学, 2013, (4) :76-79.

如何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篇11

关键词: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无论何种企业,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电力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着我国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探索研究,得出提高其经济效益的最有效的措施,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一、电力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电力企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公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我们一定要有效地促进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电力资源得到充分地使用。因此,电力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市场经济和谐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国家及相关的投资商已经开始将资金投入到农村电网的建设中,为电力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覆盖,互联网技术已经普遍地投入使用,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再者,目前的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电价在不断上涨,而且,在近几年来,用电弹性系数较经济增长速度来看,呈下降的趋势。所以,电力企业虽然发展机会在不断增加,但是,面临的挑战也非常严峻,提高其经济效益已经迫在眉睫。

二、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我们已经了解到电力企业的发展状况,提高经济效益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之一,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地研究发展中的问题,探索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以下是从企业的成本、技术、资金管理、营销方式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的。

(一)降低电力企业运营的成本

成本是经济效益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有效控制其运营的成本。首先,电力企业要控制的成本就是线损,降低线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降低线损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效地实行包保的管理,确定科学有效的责任值,并严格地按照该责任值要求工作人员,有效地管理控制线损地相关工作人员,做到赏罚分明,确保在不影响包保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线损。其次,在电力企业开展生产工作时,要确保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的质量。再者,电力企业在采购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成本的控制,采购人员要做到货比三家,避免收回扣、贿赂的现象发生,全身心地为企业挑选出价格优惠、质量保障的燃料、原材料、动力资源等。总之,在成本控制的环节,我们一定要制定科学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提前为相关的电力产业做预算,从而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有效运用现代化技术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们一定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加快电力企业的生产,并有效地避免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国外先进的供电系统,提高供电的质量,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另外,关于电费的收缴,传统的方式是人工查看电表收缴,在引入现代化技术后,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收费系统,把指定地区的所有用户信息、用电量等都存储在计算机中,然后系统自动计算,用户也可以通过登录系统进行缴费,有效地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为用户提供了便捷,促进电力企业的顺利发展,同样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对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对电力企业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还需要有效地进行资金的管理,毕竟,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还是要靠企业资金的不断周转。一方面,我们要合理地控制资金的流出,财务人员要对企业的先进流动量有足够的了解,对于电网的建造、电力设备的维护和改修、电力工程的建设、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行等都需要事前进行资金预算,总结经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另一方面,电力企业还需要对自己的投资状况深入分析,合理地安排闲置资金的投资,时刻管制社会电力产业的发展状况,把资金投资在农村水电的改造等有潜力的发展项目中,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注重电力企业营销方式的选择

目前,电力企业的营销方式基本上就是上网电量以及电价的控制来实现,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营销方式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纯利润。我们需要不断关注政府对电力产业的相关政策,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售电量,同时还要适当地控制电价,促进电价政策的顺利执行,提高高峰电的发放率,为电力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总之,经济效益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依托,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要想可持续地发展,就必须有效提高其经济效益。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尽快将提高其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落到实处,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摸索着前进,并及时搜集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及时地做出应对,才能促进电力企业顺利地发展,并有效提高其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电力资源的合理使用,也能有效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好,浅析核心竞争力下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04月

[2]冯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措施与途径分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07月

电力系统经济学 篇12

1 电力系统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作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关键部分, 其环境保护的复杂度较高, 需要加强资源配置、经济投入、工艺优化等方面的处理, 保障整体操作过程的科学合理性。电力系统一般贯穿各行业的全过程, 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为此, 实现电力系统的环境保护对时间、空间等变化趋势而言意义重大。

最新的尾气排放标准SO2≤400mg/m3, 氮氧化物和粉尘的指标都是≤120mg/m3。部分电厂 (华能高碑店、华电永利) 采用4层SCR催化剂。改造后系统脱硝效率可以提升至85~90%, 采用现有技术可以满足超净排放NOx<50mg/Nm3要求。对于改造机组, 多采用增加一座吸收塔的方式, 改进后系统脱硫效率达到98~99%, 可满足超净排放SO2<35mg/Nm3的指标要求。

此外, 国家能源局、发改委针对机组超低排放标准进行了分析, 对不同容量的燃煤机组改造提出了不同要求。具备条件的, 要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机组, 包括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10万千瓦及以上自备燃煤发电机组, 暂不含W型火焰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 力争2020年前完成改造5.8亿千瓦;对于不具备改造条件的机组, 要求安装高效脱硫脱硝除尘设施, 实施达标排放治理, 计划改造机组容量约1.1亿千瓦;对经整改仍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要求的小火电机组, 由地方政府予以淘汰关停, 优先淘汰改造后仍不符合能效、环保等标准的30万千瓦以下机组, 特别是运行满20年的纯凝机组和运行满25年的抽凝热电机组。

2 电力系统环境保护评价内容

2.1 经济性内容

环境经济学提高了资源的重要性认知, 保证大众可充分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其使用价值重大增加了其应用处理能力。为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需要充分加强电力行业中环境特殊性、不可再生性的考虑, 促进电能的高效应用, 避免对环境更多的负面影响,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稳定局面。

2.2 电力、环保综合规划分析

环保规划作为现代电力系统的必要部分, 对其范围需要进合理划分, 以便包括时间范围、空间地域范围两方面。环境规划中需要考虑电力行业、环境规范的内容, 保证电力生产排放物质的合理控制, 如氮氧化物、硫化物的排放等。保证电力系统在规划限制范围内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结合最新环保理念、并充分借助新技术的应用, 提高环保效果, 必要时可开发新能源、清洁能源, 带动环保工作的科学落实。

2.3 电力系统评价原则分析

根据经济学要求, 电力环保的评价标准分析如下:将自然环境定义为一种资源, 从价值、后期影响等进行衡量分析, 评价其可控能力、潜在价值, 电力行业的发展无法避免环境的破坏, 需要充分遵循环境法规限制内容的处理, 加强奖惩制度的落实, 促进规章制度的科学落实, 提高电力工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持续发展性。

3 电力系统环境保护规划分析

3.1 能源结构方面分析

国内电力行业的发展中, 火力发电的比例较高, 对环境破坏作用强、危害大, 需要充分加强传统旧机组的淘汰, 降低能耗过高的火力发电设备应用状况。借助超临界环保机组等新设备提高发电效率、降低煤耗率。再者, 国内水电资源丰富, 但是利用效果差, 未充分实现科学开发, 需要加强水电建设在未来工业方面的应用, 保证生态环境的顺利开展, 可充分提高水电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比例, 实现降低环境破坏率的目的。

国内煤炭燃料的应用过多, 增加了氮硫化物的排放, 需要充分加强新能源发电的应用, 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建立核电站、水电站等实现能源的均衡利用, 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如国家能源局最新要求规定:到2020年各燃煤发电企业需承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配额, 与火电发电量的比重应在15%以上、实现配额途径:自建项目或者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对于未完成非水可再生能源配额要求的燃煤发电企业取消其发电业务许可证。

3.2 电力的科学规划分析

工程经验表明, 电力系统中, 工艺技术落后会导致环境影响作用明显, 增加了后期治理、维护的经济投入。国内工业区、居民区一般相邻较近, 电力系统的负面作用对当地居民的负面影响极大, 需要充分加强科学规划、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处理, 保证电力系统、环境规划、经济效益、居民环境的均衡管理, 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此, 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充分合理的进行电力规划、经济评价控制, 避免环境破坏后的处理, 尽量在前期进行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董晓天, 严正, 冯冬涵, 等.大规模风电接入的电力系统低碳经济调度[J].现代电力, 2012 (5) :42-48.

上一篇: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策略下一篇:基于Palm硬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