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试验

2024-10-13

杂交试验(通用11篇)

杂交试验 篇1

摘要:进行杂交中稻品种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新两优6号、新强8号、丰两优1号、华安501、新两优香4株型较好, 分蘖成穗率高, 茎秆粗壮, 生育期适中, 产量高, 抗倒伏, 在和县可作一季中稻栽培。两优100、丰优293株型适中, 产量均在8 250.0 kg/hm2以上, 可作搭配品种, 在中等水平地力上进行种植。

关键词:杂交中稻,品种,比较,安徽和县

为鉴定新两优6号等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其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 筛选适宜和县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抗水稻品种, 为水稻优良品种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2010年在和县历阳镇东河村开展了杂交中稻品种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和县历阳镇东河行政村王庄村一农户承包田, 面积666.67 m2, 土种为下蜀系黄土母质发育的黄白土田, 土壤肥力中等。

1.2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7个:新两优6号、新强8号、华安501、新两优香4、丰优293、两优100, 以丰两优1号作对照 (CK) 。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 每一品种为1个处理, 不设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为66.6 m2。

1.4 试验过程

育苗采用湿润育秧[1,2]。4月26日播种, 4月30日始苗, 5月3日齐苗;6月1日移栽到大田, 秧龄35 d, 栽插密度20.0cm×22.5 cm, 穴数22.2万穴/hm2。大田基施25%三元复合肥750 kg/hm2、尿素225 kg/hm2;6月8日施尿素150 kg/hm2、过磷酸钙22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7月25日和8月3日防治稻曲病、纹枯病、稻飞虱2次[3,4,5,6], 9月10日测产、9月16日机械收割。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生育期比较

由表1可知, 生育期最长的是华安501, 为142 d, 其余各品种全生育期基本相当, 在140~141 d。

2.2 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比较

由表2可知, 株高:参试品种株高最高的是两优100, 为129 cm;最矮的是新两优6号, 为115 cm;其他品种的株高为118~126 cm。每穗总粒数:参试品种每穗总粒数最多的是新两优6号, 为186.3粒, 最少的是两优100, 为159.4粒。每穗实粒数:参试品种每穗实粒数最多的是对照品种丰两优1号, 达155.1粒;其次是新两优6号, 为150.9粒;最少的是丰优293, 为123.2粒。

2.3 不同品种的产量比较

由表2可知, 结实率:参试品种结实率最高的是两优100, 达85%;最低的是丰优293, 为75%。

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新两优6号, 为9 570.0 kg/hm2;最低的是丰优293, 为8 434.5 kg/hm2。单产在9 000.0 kg/hm2以上的品种有新两优6号、新强8号、丰两优1号、华安501。新两优香4单产为8 782.5 kg/hm2, 而两优100、丰优293的产量居末2位, 分别为8 632.5、8 434.5 kg/hm2。新强8号、丰两优1号、华安501、新两优香4、丰优293、两优100的产量分别比新两优6号减产0.4%、2.6%、4.6%、8.2%、11.9%、9.8%。

3 品种评述

新两优6号:苗期生长清秀, 秧龄弹性大, 株叶形态好, 分蘖力中等, 成穗率高, 叶色深绿, 剑叶挺直, 较抗倒伏, 后期熟相好。作一季中稻栽培, 全生育期140 d, 株高115 cm左右, 穗型大, 有效穗数264.0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86.3粒, 每穗实粒数150.9粒, 结实率81%, 千粒重28 g, 属穗粒并重型品种。稻曲病病穗率6.71%, 病粒率0.06%。

新强8号:在和县种植生育期与丰两优一号相近, 属中早熟组合, 株高120 cm, 株型适中, 分蘖力中等, 分蘖成穗率高, 茎秆粗壮有弹性, 抗倒能力强;生长清秀, 穗型较大, 有效穗数288.0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76.7粒, 每穗实粒数144.9粒, 结实率82%, 千粒重28 g。稻曲病病穗率1.3%, 病粒率0.01%。

丰两优1号:在大田前期生长繁茂, 分蘖增生速度快, 株型紧凑, 剑叶挺直, 茎叶形态好。后期青秆黄熟, 籽粒饱满, 熟相好。作一季中稻栽培, 株高126 cm, 穗形较大, 有效穗数265.5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82.5粒, 每穗实粒数155.1粒, 结实率85%, 千粒重28 g, 属穗粒并重型品种。稻曲病病穗率0%, 病粒率0%。

华安501:株高126 cm, 株型较高大, 剑叶挺拔, 穗大粒多, 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 后期熟相好, 但较新两优6号迟熟2 d。有效穗数268.5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77.9粒, 每穗实粒数145.9粒, 结实率82%。稻曲病病穗率0.7%, 病粒率0.004%。

新两优香4: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 全生育期140d。株高120 cm, 株型适中, 分蘖力强, 长势繁茂;穗层整齐, 成熟后期落色好, 籽粒有香味;有效穗数295.5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63.5粒, 每穗实粒数127.5粒, 结实率78%, 千粒重28 g。稻曲病病穗率0%, 病粒率0%。

两优100:株高129 cm, 该组合分蘖率较强, 成穗率较高, 结实率高, 株型松紧适中, 茎秆粗壮、穗大、叶色淡绿, 后期熟相好, 有效穗数249.0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59.4粒, 每穗实粒数135.5粒, 结实率85%, 千粒重28 g。稻曲病病穗率0.7%, 病粒率0.015%。

丰优293:株型松散, 叶片披垂且宽长, 叶鞘、颖尖紫色。穗大粒多, 结实率较低;长粒长顶芒, 蜡熟期颖壳紫红色, 有二次灌浆现象。分蘖力差, 抗倒性一般。有效穗数301.5万穗/hm2, 株高118 cm, 每穗总粒数164.3粒, 每穗实粒数123.2粒, 结实率75%, 千粒重28 g, 全生育期141 d。稻曲病病穗率0%, 病粒率0%。

4 结论

新两优6号、新强8号、丰两优1号、华安501、新两优香4株型较好, 分蘖成穗率高, 茎秆粗壮, 生育期适中, 产量高, 抗倒伏, 在和县可作一季中稻栽培。两优100、丰优293株型适中, 产量均在8 250.0 kg/hm2以上, 可作搭配品种, 在中等水平地力上进行种植。由于2010年气候特殊, 在一季中稻抽穗扬花阶段温度较高, 气温达38℃以上天气出现4d, 各品种对温度反应不一致, 对各品种产量表现有所影响, 因而须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钱春兰, 曹雪仙.浙江省早稻品比试验[J].种子世界, 2008 (4) :31-32.

[2]郑小雄.2006年福清市优质早稻品比试验小结[J].福建农业科技, 2007 (1) :13-14.

[3]董志新, 王小鹏.2009年灵山县晚稻新品种品比试验初报[J].广西热带农业, 2010 (5) :22-24.

[4]孙同林, 尤和平, 殷建华, 等.水稻品比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3) :30, 41-42.

[5]朱景潮, 王雪桥, 万跃明, 等.2004年超级稻品种筛选试验报告[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 (B12) :91-93.

[6]石相.弘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品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4) :76, 79.

杂交试验 篇2

进行了单季杂交晚稻免耕强化栽培与翻耕强化栽培、免耕强化栽培与翻耕常规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栽培始穗期、齐穗期较翻耕提前2d;采取免耕栽培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11.47%~13.42%.

作 者:华阿清 王宏光 章庆辉 作者单位:华阿清(浙江省兰溪市农业局,浙江兰溪,321100)

王宏光(兰溪市永昌街道农技站)

章庆辉(兰溪市马涧镇农技站)

杂交试验 篇3

关键词:东方6号;南移;耐高温

我国是世界海带养殖大国,无论养殖面积还是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目前我国海带养殖面临许多的问题,其中海带品种的优劣制约了海带养殖事业的发展。我国现在的海带存在品种少、品种更新速度慢、品种抗逆性不强等问题,其中主要体现在:①适应不同海况的品种不多,难以充分发挥各海区的生产力。绝大多数的南北方品种不能在对方的海域很好地生长,甚至许多品种在距离很近的海域都表现不同;②现有品种不耐高温,抗病力低,在海带养殖生产中,强光性病害及后期严重衰烂的现象不同规模、不同程度连年发生。随着生产的发展,高产、高碘等育种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人们对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包括耐高温和耐强光[1-2]。我们将北方海域耐高温和耐强光的品种南移养殖观察,并与当地主要养殖品种进行对比,进而探讨试验品种在南方养殖的可行性,掌握高温、地域性选择育种的方法。

1 试验材料

我们选取“东方6号”和“连杂1号”杂交海带作为试验材料。

“东方6号”杂交海带在北方养殖海区内,与其他主要养殖品种,诸如早熟、奔牛等相比,经济形状优良、产量高、抗逆性强,尤其耐高温表现突出,可以有效延长海带的收获期,与其他早熟品种搭配,可以显著提高养殖收益。而“连杂1号”则是南方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

试验所用“东方6号”幼苗由山东省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牟平分公司培育。苗种培育按照《Q/SDH 0016S-2013东方6号杂交海带苗种培育技术规范》,苗种规格符合《GB/T 15807-2008 海带养殖夏苗苗种》[3]。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地点

我们选取南方海带栽培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北壁镇西臼湾海域作为试验地点。该水域水深流大,泥质底,能见度良好,属于海带高产地区。但所处的台湾海峡多发热带气旋,且当地的蓝子鱼和钩虾对海带影响巨大。

2.2 试验方法

2.2.1 夹苗 “东方6号”海带幼苗10月初出库后暂时垂挂养在荣成褚岛海区。待到12月中旬筛选幼苗,留下15~20 cm的幼苗,利用保温箱加冰袋保存,从幼苗装箱开始,到到达目的地幼苗下水,共计离水15 h左右,而且开箱时冰袋没有融化,幼苗状态良好,没有发绿的现象。幼苗入水后,苗绳重新连接,采用当地的养殖方法,平挂暂养。待到1月上旬幼苗适应当地水温后,开始夹苗。

“连杂1号”海带幼苗则是从霞浦当地获取,选取与“东方6号”相同规格。霞浦海域养殖所用的绳子长度为750 cm,夹苗密度在150棵/绳,下海稳定后,苗绳上的海带基本保持在130~140棵的数量,苗绳之间的间距在170~180 cm。

2.2.2 日常管理 海带养殖操作按照《NY/T 5057-2001 无公害食品 海带养殖规范》[4]。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下海巡视,尤其是福建地区多发热带气旋,在遇到强风时更要加强防范,检查筏架是否有破损,固定装置是否松动,橛绳与浮绠有无磨损。调整行距,经过风浪、潮流的冲击后,绳索伸长,相邻的夹苗绳容易出现碰撞缠绕,要及时地进行整理。大风过后,泥沙底质海域养殖的海带藻体及夹苗绳易覆盖污泥,这会造成海带生长困难和腐烂脱落,所以要及时地冲洗海带藻体和苗绳,保持干净。另外还要注意病害防治,及时清除藻体上附生的杂藻和其他杂物,防止绿烂病的发生。当出现白烂病时,海带处从叶片始逐渐由褐色变白色并腐烂脱落,出现糜烂,这时要冲洗、切除糜烂部分并适当降低养殖水层[5]。

2.2.3 观测 观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形态观测:主要包括根系的发达程度,柄部长度、宽度和形态、藻体的色泽斑点(有无、形状和出现时间)、纵沟(有无、明显度)以及病害情况等;②数量性状的测定:定期对试验品种进行藻体厚度、鲜重量、干重量测定并留下图片、形态描述;③环境条件观测:同时记录海区透明度、风向、云量、气温和海水温度等。每隔30 d左右观测一次,每种测量30株,共计5次。

3 结果

测量数据见表1,从前四次测量可以看出,“东方6号”杂交海带与当地的“连杂1号”相比,没有表现出劣势,相反,在长度方面还有一定的优势。第四次的测量时间为4月初,此时的海带色泽良好,藻体光滑,无任何附着物,部分海带已经产生孢子囊,出现孢子囊的“东方6号”个体多于“连杂1号”,且许多已经是全身都出现,而“连杂1号”只是尖梢处出现。可见,此时的“东方6号”成熟度要高于”连杂1号”。第5次测量,时间是5月初,“东方6号”和“连杂1号”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负增长,实际观测中,“东方6号”的尖稍腐烂程度要稍重于“连杂1号”,但在长度方面仍有优势。由图1看出,霞浦北壁地区全年同时期水温均比荣成褚岛水域要高,只有部分时间的温度相同。进入到5月份时,当地的水温已经达到20 ℃ 以上,这已经超过了荣成褚岛水域7月份的温度。由此可见,“东方6号”在霞浦北壁海域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高温能力。

另外,我们在第4次观测时,两种海带随机选取30株,进行了鲜干比测量和成分测定 。其中鲜干比测量结果显示(见表2),两种海带的鲜干比基本相同,“东方6号”稍占优势。

从表3可以看出,“东方6号”的碘、褐藻胶、甘露醇含量均在“连杂1号”之上,而灰分低于“连杂1号”。这说明“东方6号”在主要成分上优于或近似于“连杂1号”。碘采用《SC/T 3010-2001 海带碘含量的测定》测定,灰分采用《GB/T 5009.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测定。

4 结论

此试验结果为当地引进“东方6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一是,引进“东方6号”,可以改善当地养殖品种单一的情况,配合其他品种,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其次,“东方6号”幼苗在荣成海区10月中旬下海,到1月初霞浦地区开始夹苗,其幼苗个体已在15 cm以上,如果直接从北方运来幼苗栽培,幼苗个体远大于本地幼苗,这样不论从藻体的大小和抗逆性上就具备了优势。

经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北壁镇西臼湾海域,“东方6号”杂交海带表现出了较强的耐高温特性,如果能在4月中上旬收获的话,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全胜,丛义周,曲善村,等,海带良种化生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产科学,2006(8):424-427

[2] 金振辉,刘岩,张静,等.中国海带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J].海洋湖沼通报,2009(1):141-150

[3] 王飞久,孙修涛,张岩,等.GB/T 1 5807海带养殖夏苗苗种[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4] 李修良,胡炜,王春生,等.NY/T 5057无公害食品海带养殖技术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5] 王俊生,王少敦,姚允江.南方海区海带引进养殖试验[J].科学养鱼,2002(11):18-18

(收稿日期:2015-03-12)

杂交水稻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贵州省施秉县城关镇白塘村一农户责任田,面积1 248 m2,土壤为黏质壤土,肥力中上等,地力均衡,微酸性,泡冬田。

1.2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共13个:福优325、T优855、宜香99E-4、科优21、全优527、K优88、中浙优1号、宜香101、渝香203、云光17、丰两优1号、渝优35,以Ⅱ优838作为对照(CK)。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3个处理,即每一品种为一个处理。2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67 m2。各小区间隔40 cm,栽插规格为26.6 cm×20.0 cm,每穴2~3粒谷秧,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2,3]。

1.4 试验过程

种子用多菌灵、浸种灵浸种,2008年4月21日播种,播种量为229 kg/hm2,5月28日移栽,种植密度为18.75万穴/hm2。底肥施农家肥22.5 t/hm2、水稻专用复合肥750 kg/hm2,施尿素105 kg/hm2作追肥。用扑虱灵、杀虫双、敌敌畏重防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用稻瘟灵、井冈霉素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4,5,6]。其他按常规高产栽培管理,9月26日验收测产;记录生育期、经济性状、倒伏性,评价抗病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生育期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最早进入分蘖期的品种是全优527(6月13日),最迟分蘖的品种是丰两优1号(6月18日),相差5 d,各品种持续3~5 d完成分蘖;最早进入始穗期、齐穗期的品种为丰两优1号(8月1日、8月6日),始穗、齐穗最迟的品种是中浙优1号(8月16日、8月20日),分别相差15、14 d;最早成熟的品种是丰两优1号(9月8日),成熟最迟的品种是科优21、全优527、云光17、中浙优1号(9月23日)。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在141~156 d,丰两优1号的生育期最短,为141 d;科优21、全优527、云光17、中浙优1号的生育期最长,为156 d;其他品种的生育期在151~155 d。

2.2 不同品种农艺性状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参试品种的植株整齐,中抗纹枯病(苗期)、稻瘟病和穗颈稻瘟病,丰两优1号、渝优35感稻曲病。

2.3 不同品种经济性状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科优21株高最高,为119.5 cm;渝优35最矮,为103.4 cm。中浙优1号分蘖力最强,有效穗数为301.50万穗/hm2;T优855分蘖力最低,有效穗数为206.25万穗/hm2。T优855穗实粒数最多,为161.2粒,结实率89.3%;渝香203穗实粒数最少,为93.6粒,结实率仅有71.6%。宜香101千粒重最高,为30.4 g;科优21千粒重最低,为25.3 g。

2.4 产量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较对照Ⅱ优838增产的品种有3个,即宜香101、福优325、渝优35,分别较CK增产5.70%、3.17%、0.44%。较对照Ⅱ优838减产的品种有9个,即T优855、K优88、宜香99E-4、科优21、丰两优1号、全优527、中浙优1号、渝香203、云光17,分别较CK减产1.23%、1.38%、5.60%、7.41%、7.45%、8.21%、9.73%、18.83%、22.62%。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和栽培管理条件下,杂交水稻宜香101、福优325、渝优35较对照品种Ⅱ优838增产,增幅分别为5.70%、3.17%、0.44%。3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建议进一步重点研究,按照各品种栽培技术要求进行进一步品比试验,并对其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进行试验与总结,以便在当地推广。

摘要:进行杂交水稻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和栽培管理条件下,宜香101、福优325、渝优35较对照品种Ⅱ优838增产,增幅分别为5.70%、3.17%、0.44%,3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宜在当地推广。

关键词:杂交水稻,品种,引种

参考文献

[1]袁波,罗静,甘坤俊,等.D优多系1号、中优177等杂交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J].种子,2008,27(7):105-108.

[2]刘敬宗,谌德友,王泽君,等.杂交水稻品比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种业,2002(3):21.

[3]蔡金钻.杂交水稻新组合引种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138-139.

[4]周光华,黄兴江.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8):79.

[5]杨长桃.杂交水稻Ⅱ优沈98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1(4):79-81.

杂交试验 篇5

关键词:元谋;反季;黄瓜;网室;蜜蜂授粉;杂交制种

蜜蜂授粉在商品蔬菜上应用后,能够实现增产的试验已有报导,但是运用在黄瓜杂交制种的试验相对较少。本试验通过黄瓜人工授粉、网室人工辅助授粉和蜜蜂授粉的对比试验,证实了网室内利用蜜蜂授粉能够有效的减少授粉人工,并能提高黄瓜种子产量,从而解决黄瓜杂交制种授粉过程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为蜜蜂授粉在黄瓜杂交制种上大面积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1.材料与方法

A.试验材料

试验所采用的黄瓜母本AF349为全雌材料,父本AF421为雌雄同株材料;授粉蜜蜂是向当地蜂农租用的意大利蜂种。2010年8月在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的试验地进行,前茬为玉米。

B.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授粉方式。A1为露地人工授粉:授粉前天下午将第二天开放的雌花用荚针荚住,第二天早上(8∶00~11∶00时)授粉,之后将花辨用荚针扎紧,并拴上红色毛线作授粉标记;A2为网室人工辅助授粉:早上(8∶00~11∶00时)选择当天开放的雌花进行授粉,仅在授粉后拴上红毛线作标记(与A1相比,A2减少了头天下午的荚花和授粉时的取荚针工序),A3为花期放峰授粉。

试验设置三次重复共九个小区,每个小区200m2,A1 、A2父母本比例为5∶1,父母本分开种植,父本株距40cm,母本株距40cm;A3父母本比例为4∶1,父本和母本进行2∶1间隔种植,父本株距60cm,母本株距30cm。

在人工授粉前5天,将A2、A3的6个小区搭建3m高的纱网棚进行隔离。

收获时分别随机抽取100株调查单果种子数、单株果数、单株产量、种子千粒重,各个小区分别统计产量。

2.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A3的平均单果数(5个)明显高于A1(3.5个)和A2(4个),而平均单果种子数有所减少,但千粒重和单株产量明显高于A1和A2;人工辅助授粉的平均单果种子数最高(230粒),但平均单株果数和单株产量最低;网室人工授粉的结果介于两者之间。结果表明:采用放蜂授粉虽然单果结籽数有所减少,但座果数和千粒重明显提高,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从另一方面看,单果种子数越高,种子千粒重越低。

从表3可以看出,采用蜜蜂授粉虽然增加的网室建设的成本(设施成本为三年分摊),但授粉期用工大幅度的减少了48个,授粉期费用比人工授粉和网室人工授粉的成本分别降低了1160元/667m2和180元/667m2;从增加种子纯收入看,采用A3种子收入比A1种子收入增加了3000元/667m2,A2种子收入比A1种子收入增加了1242.5元/667m2。因此,采用网室放蜂授粉是黄瓜杂交制种节省人工、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从表四可以看出,纯度和芽率的测定后,都达了种子质量标准。蜜蜂授粉的纯度在人为控制下是可以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的。因此蜜蜂授粉无论从成本和质量方面看都是可行的。

4.小结

蜜蜂授粉在黄瓜上的应用很大程度提高了黄瓜制种的产量,并且减轻了规模化杂交制种基地人工紧缺的压力,达到了提高产量的目的。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秧坝镇者术村伟逢组试验品种14个, 分别为:川香优2号、中优9801号、宜香527号、丰两优1号、扬两优6号、特优航1号、一丰8号、丰优香占、川江优4号、倍丰3号、万丰9号、蓉稻9号、一丰4号、岗优608号。秧坝镇秧坝村坝岳组试验品种6个, 分别为:贵优1号、贵优2号、汕优608号、Q优1号、绿优3号和中优85号。均由册亨县农业局种子站统一提供。

1.2 试验地概况

秧坝镇者术村伟逢组试验秧田前茬为蔬菜, 统一实行旱育浅植育秧, 移栽大田前茬为油菜, 海拔900m, 土质黑沙泥, 肥力中上等, 三犁三耙, 施入底肥农家肥13.95t/hm2。秧坝镇秧坝村坝岳组试验秧田前茬均为蔬菜, 统一实行旱育浅植育秧, 移栽大田前茬为油菜, 海拔850m, 土质黑沙泥, 肥力中上等、三犁三耙, 施入底肥沼液9.45t/hm2。

1.3 试验实施

秧坝镇者术村伟逢点引种试验为一农户统一种植, 移栽大田2块, 即岗优608号、一丰4号同一块田种植;川香优2号、中优9801号、宜香527号、丰两优1号、扬两优6号、特优航1号、一丰8号、丰优香占、川江优4号、倍丰3号、万丰9号、蓉稻9号等同一块田种植, 每个品种栽插均实行宽行30cm, 窄行23cm, 品种与品种栽插间隔距离为66cm, 同期育秧, 同期移栽, 2006年4月29日播种, 5月30日移栽。秧坝镇秧坝村坝岳组引种试验为2农户种植, 每个品种2户各栽一块田, 面积为200~333m2, 均实行宽窄行插秧。2006年5月1日播种, 5月28~29日移栽。试验品种生育期基本接近, 属中熟品种, 较偏晚熟的是川香优2号, 在收获时达9成熟。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病性

川香优2号、一丰4号、岗优608感稻曲病;中优9801号、宜香527号、丰两优1号、扬两优6号、特优航1号、一丰8号、丰优香占、川江优4号、倍丰3号、万丰9号、蓉稻9号、贵优1号、贵优2号、汕优608号、Q优1号、绿优3号都感穗茎瘟病, 严重者减产达70%~90%, 只有中优85号表现好, 未感病害。

2.2 主要经济性状

从表1可知, 基本苗最少的是一丰4号, 仅171.0万根/hm2, 每穗总粒数以岗优608号为高, 达194粒, 结实率以Q优1号、一丰4号和中优85号为高, 分别达89.6%、89.0%和88.8%, 千粒重以一丰4号、岗优608号、Q优1号、绿优3号等为高, 达28.0g。

2.3 产量

由表2可知, 产量位次最高的是中优85号, 为8 271kg/hm2;产量达6 750~7 500kg/hm2的有4个品种, 分别为:汕优608号7 366kg/hm2, 川香优2号7 219kg/hm2, 一丰4号6 885kg/hm2, 岗优608号6 799kg/hm2, 余下的表现较差。

3 结论与讨论

在试验的20个品种中, 产量差异性幅度太大, 从种植到收获, 多数抗病性较差, 抗逆性不强, 适应性不广。主要表现在:川香优2号表现较晚熟, 收获时达9成熟, 且感稻曲病;中优9801号、宜香527号、丰两优1号、扬两优6号、特优航1号、一丰8号、丰优香占、川江优4号、倍丰3号、万丰9号、蓉稻9号、贵优1号、贵优2号、汕优608号、Q优1号、绿优3号等都感穗茎瘟病害, 且普遍严重, 造成30%~95%的减产, 所有这些品种都不适应推广种植。唯有中优85号表现较好, 抗性强, 适应性广, 深受老百姓欢迎, 还有岗优608号、一丰4号产量虽一般, 但抗性比较强, 这3个品种可作下年引种推广。

参考文献

[1]舒孝广, 韦兴益, 杨思模, 等.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产量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种子, 2008 (4) :84-85.

[2]杨开术, 徐代云, 扶定.水稻新品种浙优15引种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 2001: (12) 10.

[3]林美莺, 郑康炎.几个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引种表现与示范推广[J.广东农业科学, 2004 (2) :7-8.

[4]张守成, 徐加健, 潘宁, 等.淮系水稻品种引种比较试验初报[J].中国农技推广, 2009 (3) :15-17.

[5]田定科, 高崇友.几个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引种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21) :111, 113.

[6]周莉, 杨正刚.伊犁河谷垦区水稻引种试验报告[J].新疆农业科技, 2004 (2) :6.

杂交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选在下冲村下冲组一农户家地块中, 试验地总面积867 m2, 长方形, 海拔840 m, 土层深厚, 肥力中等, 砂壤土, 前茬作物油菜。参试品种为三北2号、三北6号、遵玉3号、迪卡008、东单60、黔兴4号、正大619。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其中以正大619为对照 (CK) 。3次重复, 21个小区, 小区按照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24 m2 (10.0 m×2.4 m) , 小区不设走道, 区组间留走道宽50 cm。每小区种3行, 每行种40株, 行距80 cm, 株距25 cm, 每小区种120株。

1.3 试验实施

试验于3月26日播种, 拉绳定点直播, 每窝播3~4粒种子, 当日播种结束[1,2,3]。基肥施腐熟农家肥19.5 t/hm2、三元复合肥750 kg/hm2。4月26日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并间苗, 每窝留单株, 施尿素225 kg/hm2。5月28日第2次中耕除草, 施尿素360 kg/hm2, 8月25日全部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各参试杂交玉米新品种的产量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 T=451.72, =150.58, 总变异自由度:DFT= (3×7) -1=20, 区组间自由度:DFr=3-1=2, 处理间自由度:DFt=7-1=6, 误差自由度:DFe= (3-1) (7-1) =12, C=451.722/3×7=9 716.712, SST= (21.52+23.52+…+182) -9 716.712=106.008, SSr= (149.862+150.522+151.342) /7-9 716.72=0.16, SSt= (68.072+71.342+…+52.682) /3-9 716.712=96.312, SSe=SST-SSr-SSt=106.008-0.16-96.312=9.536。以各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为比较标准, 则

测验结果表明, 品种三北6号、遵玉3号显著优于品种三北2号、迪卡008、黔兴4号, 而极显著地优于品种东单60、正大619;品种三北2号、迪卡008显著优于品种黔兴4号, 而极显著地优于品种东单60、正大619;品种三北6号、遵玉3号间和品种三北2号、迪卡008间无显著差异 (表2、表3、表4) 。

(S=0.515, DFe=12)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三北6号、遵玉3号2个品种产量较高, 而且田间表现抗病性较强、综合性状较好, 适宜栗木乡各村推广种植[4,5,6,7];三北2号、迪卡008产量略低, 但抗大斑病、小斑病, 抗倒能力强, 也适宜栗木乡推广种植;黔兴4号比对照产量高, 但在栗木乡已推广多年, 可少面积种植;东单60比对照产量略高, 但纹枯病严重, 不宜在栗木乡推广。

参考文献

[1]冯勇, 宋国栋, 王艳春.内蒙古普通玉米品种试验现状与改进建议[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1) :1-5.

[2]周仕英.谈玉米杂交品种的合理选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9) :96, 99.

[3]李荣丹, 唐新莲, 许焕明.杂交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 2010, 41 (8) :775-777.

[4]方先兰, 钟祝秀, 李祖莹, 等.鲜食糯玉米新品种 (系) 引种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11) :178-180.

[5]子志彩.永胜县杂交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 :98, 101.

[6]蔡雪魁.玉米品比试验初报[J].种业导刊, 2009 (5) :31.

杂交水稻品种引进种植比较试验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尤溪县西城镇玉池村洋面水稻田内, 海拔136 m, 砂质壤土, 土地平整, 肥力中等, 光照充足, 排灌方便, 前茬作物是种植烤烟。

1.2 试验材料

参试杂交水稻组合为泰丰优656、钱优3301、中浙优1号、甬优15、甬优6号、泸优明占、深优9775、谷优527组合。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以谷优527为对照 (CK) 。重复3次, 共24个小区, 采取随机区组设计, 每个处理 (品种) 种植一个小区, 小区面积为13.34 m2。小区间留工作沟, 四周设有保护行,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插植规格23 cm×23 cm, 丛插2粒谷秧[1,2,3]。

1.4 试验方法

育秧方式是采用湿润法, 于6月10日播种, 7月5日移栽, 秧龄25 d, 秧田水肥管理按照常规进行。大田施肥量按施纯N 150 kg/hm2, 氮、磷、钾比例为1.0∶0.6∶1.0, 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为4∶4∶2。水管采取薄水插秧, 浅水促蘖, 适时烤田, 幼穗分化期到扬花期寸水灌溉, 湿润灌浆, 后期干湿交替, 收割前7 d左右断水, 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1.5 考种与测产内容及方法

当参试的某个品种成熟时, 每小区按对角线3点取样, 选有代表性的样本, 每个点取5丛稻株, 测量其株高、穗长, 考查每丛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经济性状, 按小区单收、单晒, 折算各小区干谷产量。用Microsoft excel及DP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5,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及农艺性状

各参试品种生育期表现见表1, 可以看出, 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以中浙优1号最长, 达136 d;甬优15生育期131 d, 次之, 最长的品种生育期比CK长6 d;深优9775生育期最短 (123 d) , 比CK短7 d。

2.2 产量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结果表明:品种间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 区组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各参试品种产量及经济性状见表3, 结果表明:7个参试品种平均产量7 398.8~8 545.7 kg/hm2, 泰丰优656 (8 545.7kg/hm2) 、钱优3301 (8 253.4 kg/hm2) 、中浙优1号 (8 170.9kg/hm2) 分别比CK增产15.50%、11.55%、10.44%, 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 其他组合与CK相比增产水平一般, 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2.3 主要经济性状

各参试晚稻品种主要经济性状见表3, 可以看出, 甬优6号、中浙优1号穗粒数最多, 均超185粒, 比CK多54粒以上, 为大穗型品种;泰丰优656、钱优3301品种的千粒重均超过28.6 g, 为重粒型品种, 以泰丰优656千粒重达29.5 g为最大;甬优15、泰丰优656品种结实率最高, 分别达到85.90%、85.40%。

2.4 米质

经蒸煮品尝, 泰丰优656、钱优3301、泸优明占、甬优6号等品种米饭松软可口, 食味佳, 米质较好。

2.5 抗性

试验种植过程中, 参试品种均有轻度发生稻曲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危害, 相对的甬优15、甬优6号稻曲病发生较重, 应注意防治。

3结论

参试品种中, 泰丰优656、钱优3301、中浙优1号产量位居前列, 分别达8 545.7、8 253.4、8 170.9 kg/hm2, 比对照谷优527增长均在10.44%以上,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在生育期、抗性、米质等综合表现优良, 建议这2个品种可在本地作中稻或烟后稻较大面积推广种植。甬优15产量达7758.6 kg/hm2, 均比对照谷优527增长4.86%以上, 差异达显著水平, 这2个品种生育后期转色好, 耐肥抗倒伏, 适合在本地作中稻或烟后稻推广种植。

甬优6号、泸优明占、深优9775品种与对照谷优527相比增长水平一般, 在当地可作中稻或烟后稻搭配种植的品种。甬优15、甬优6号等品种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更加注意稻曲病的发生危害, 以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罗兆昌, 张春帆, 郭士超, 等.华宁县杂交水稻新品种品比试验[J].云南农业科技, 2014 (3) :18-20.

[2]缪发华, 张华书.水稻新品种 (系) 品比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 2011 (5) :40-41.

[3]钱建龙, 沈才标, 朱惠忠, 等.超级杂交水稻品比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 2006 (2) :30-31.

[4]梁珍, 陈景智, 黄伟平.兴国县2006年水稻杂交组合品比试验简报[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 :122-123.

[5]李发祥, 黄兴江.13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品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 :96-97.

杂交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 篇9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遵义县三岔镇一农户承包地中。

1.2 参试品种

参试杂交油菜品种为乐油5号、德油5号、德油6号、德油8号、德油9号、德油15号, 以油研10号作为对照 (CK) 。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 以每一参试品种作1个处理,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共21个小区, 小区面积20 m2, 每个小区种7行, 每行种30窝, 每窝单株留苗, 种植密度为10.5万株/hm2, 小区间、重复间的走道宽度分别为0.4、0.6 m, 试验四周设置2 m保护行[1,2]。试验所有处理的施肥及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底肥用普钙375 kg/hm2、钾肥150 kg/hm2、尿素150 kg/hm2于移栽时施用[3]。采用育苗移栽, 于2009年9月15日播种, 10月20日移栽。追肥于11月5日、12月10日进行, 均用尿素75 kg/hm2对水施用。移栽后于11月3日、12月8日进行中耕除草, 同时分别用40%吡虫啉40 m L和40%易强特40 m L对水30 kg喷雾防菜青虫、蚜虫、跳甲[4,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表现

由表1可知, 除德油5号、德油15号产量较CK减产外, 其余品种均较CK增产, 增产幅度为7.60%~21.55%。其中乐油5号产量最高, 为3 440 kg/hm2, 较CK增产21.55%,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居参试品种第1位;其次为德油6号, 产量为3 225 kg/hm2, 较CK增产13.96%,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第3位为德油9号, 产量为3 175 kg/hm2, 较CK增产12.19%,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第4位为德油8号, 产量为3 045 kg/hm2, 较CK增产7.60%,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2.2 生育期表现

由表2可知, 各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为224~228 d, 对照品种油研10号全生育期为228 d, 其他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均较CK早熟。德油8号全生育期最短, 为224 d, 较CK早熟4 d;德油5号全生育期 (225 d) 较CK早熟3 d;乐油5号、德油15号全生育期 (226 d) 较CK早熟2 d;德油6号、德油9号全生育期 (227 d) 较CK早熟1 d。

2.3 抗逆性表现

所有参试品种都没有发生病毒病和倒伏现象, 但有不同程度的菌核病发生。

3 品种简评

3.1 乐油5号

由四川省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三系杂交油菜, 2004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平均产量3 440kg/hm2, 较CK增产21.55%, 居参试品种第1位, 全生育期226 d, 较CK早熟2 d, 单株角果数722.7个, 每角粒数17.8粒, 千粒重3.6 g, 综合经济性状表现较好, 适宜在遵义市推广。

3.2 德油5号

由四川省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三系杂交油菜, 2004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平均产量2 625kg/hm2, 较CK减产7.24%, 居参试品种6位, 全生育期225d, 较CK早熟3 d, 单株角果数353.4个, 每角粒数18.4粒, 千粒重4.1 g, 综合经济性状表现较差, 不宜在该市推广应用。

3.3 德油6号

由四川德阳市科乐油菜研究开发有限公司选育选育的两系杂交油菜, 2005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平均产量3 225 kg/hm2, 较CK增产13.96%, 居参试品种第2位, 全生育期227 d, 较CK早熟1 d, 单株角果数628.9个, 每角粒数21.1粒, 千粒重3.7 g, 综合经济性状表现较好, 适宜在遵义市推广应用。

3.4 德油8号

由贵州省种子管理站选育的两系杂交油菜, 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长江上游) 。平均产量3 045kg/hm2, 较CK增产7.60%, 居参试品种第4位, 全生育期224d, 较CK早熟4 d, 单株角果数602.3个, 每角粒数14.0粒, 千粒重4.3 g, 综合经济性状表现较好, 适宜在遵义市推广应用。

3.5 德油9号

由四川什邡市阳光农业科学推广所选育的两系杂交油菜, 2004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平均产量3 175kg/hm2, 较CK增产12.19%, 居参试品种第3位, 全生育期227 d, 较CK早熟1 d, 单株角果数561.2个, 每角粒数18.2粒, 千粒重3.7 g, 综合经济性状表现较好, 宜在该市推广应用。

3.6 德油15号

由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两系杂交油菜, 2004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平均产量2 480kg/hm2, 较CK减产12.37%, 居参试品种第7位, 全生育期226 d, 较CK早熟2 d, 单株角果数371.4个, 每角粒数18.6粒, 千粒重3.5 g, 综合经济性状表现较差, 不宜在该市推广。

摘要:通过油菜新品种的田间对比试验, 对参试品种的产量及特征特性对比分析, 筛选出适合遵义市种植的新品种乐油5号、德油6号、德油8号、德油9号4个品种, 其产量较高, 生长性状良好, 宜在当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杂交油菜,品种,对比,贵州尊义

参考文献

[1]南京农学院.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78:194-251.

[2]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中国油菜实用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0:190-191.

[3]贾浩波, 王玉明.优质饲用油菜种植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 (6) :34-35.

[4]徐守波, 杨月明, 向信勇.优质油菜不同品种的比较[J].农技服务, 2011, 28 (2) :49-50.

[5]冯玉珍, 杜景珍.油菜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07 (12) :22-23.

杂交试验 篇10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33

按照《铜仁市2015年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新品种试验实施方案》,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在杨家坳乡实施了杂交玉米新品种同田展示试验及大面积示范。现总结如下:

1 同田展示试验

1.1 实施地点

实施地点选择在思南县杨家坳乡邵家渡村。该地距县城75公里,交通便利,海拔700米,地势较为平坦,水源保障,年均气温16.8 ℃,年降雨量1180毫米左右,酸性黄壤,肥力中等。

1.2 试验品种

试验品种共七个,分别是:新中玉801、义农玉188、煌单558、禾睦玉918、铜玉3号、金玉838、中单808(ck)。

1.3 实施过程

同田展示面积3亩。小区面积为202.3平方米(0.3亩)。试验地于3月12日旋耕翻犁一次。3月31日播种,采用直播方式。播种前亩用N∶P∶K=13∶6∶6农用复合肥25公斤条施后,再按70×30厘米的行株距播种,亩栽密度2800株。4月27日进行间、定、补苗。4月28日亩用复合肥15公斤混合尿素5公斤施做苗肥。6月15日,结合中耕除草,亩用尿素15公斤施做穗肥。每次田间管理于同天进行同天完成,并按照杂交玉米试验田间记载标准进行记载考种。试验地于8月22日收获。

1.4 结果分析(见表1,表2)

本次试验中,各品种折田间亩产量在466.6~543.4公斤。超过对照中单808的有两个品种,分别是金玉838,亩产量543.8公斤,超对照3.5%,居第一位;禾睦玉918,亩产量542.4公斤,超对照3.2%,居第二位。产量表现最低的是新中玉801,亩产量466.6公斤,低于对照11.25%。综合理论产量考查表看,本次试验中,禾睦玉918、金玉838两个品种的产量形成因素(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等方面综合表现较好,而获得高产。而新中玉801秃尖达4厘米,对产量形成影响较大。

2 大面积示范

大面积示范与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实施,选择在杨家坳乡邵家渡村公路两旁的耕地内连片实施,示范品种为7个,分别是:新中玉801、义农玉188、煌单558、禾睦玉918、铜玉3号、金玉838、中单808(ck)。面积40亩。栽植密度为2800株/亩,采用直播方式,定向栽植,按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田间管理。并对每个品种插牌标识。起到示范一片,带动一片,达到观摩宣传的效果。

3 结论

晚季杂交水稻品种筛选试验 篇11

一、材料与方法

1. 供试品种

参试品种:全优3301、福龙两优863、金农2优3号、谷优3301、特优125、内优航148共6个品种。

2. 试验方法

(1) 试验地点。试验选择在武平县平川镇七坊村, 海拔270米, 属黄底灰泥田, 肥力中等均匀, 地势平坦, 排灌条件好, 光照充足, 前作烤烟, 品种为“云烟87”, 7月8日采收结束。

(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6个处理, 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以内优航148作对照, 每个处理3次重复, 小区面积15平方米, 随机区组排列, 四周设置保护行。

(3) 试验管理。各品种统一于6月16日播种, 采用湿润育秧, 7月14日插秧, 秧龄28天。密植规格20厘米×22厘米, 每丛插一粒谷秧苗。基肥于7月13日每亩施12%过磷酸钙15千克、17%碳酸氢铵35千克, 分蘖肥于7月21日施15∶15∶15三元复合肥25千克、46%尿素6千克、60%氯化钾6千克, 并结合化学除草每亩施35%丁苄除草剂80克。水浆管理做到浅水插秧, 薄水分蘖, 够苗烤田, 浅水抽穗扬花, 后期干干湿湿。做好卷叶虫、稻飞虱、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细条病等病虫的防治工作。成熟时考查经济性状, 各小区单独收割, 单独晒干, 单独称重。

二、结果与分析

1. 产量

表2产量方差分析表

通过产量方差分析, F测验结果表明:重复间差异不显著, 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新复极差测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每亩 (下同) 产量在532.3~641.7千克之间。其中, 金农2优3号产量最高, 为641.7千克, 比对照内优航148增加产量65.0千克, 增产11.27%,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特优125产量次之, 为599.0千克, 比对照内优航148增加产量22.3千克, 增产3.87%,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谷优3301产量第三, 为578.1千克, 比对照内优航148增加产量1.4千克, 增产0.24%, 增产不显著;福龙两优863、全优3301比对照内优航148产量减少32.9千克、44.4千克, 减产5.70%、7.70%, 达极显著减产。

2. 主要经济性状

(1) 有效穗。参试品种每亩有效穗在14.96万~18.86万穗之间, 有效穗最多的品种是谷优3301, 每亩有效穗达18.86万穗, 比对照内优航148多3.90万穗, 有效穗最少的品种为内优航148, 每667㎡有效穗仅为14.96万穗。

(2) 总粒数。参试品种每穗总粒数在134.3~166.8粒之间, 每穗总粒数最多的品种是特优125, 每穗总粒数达166.8粒, 比对照内优航148多5.4粒, 每穗总粒数最少的品种为福龙两优863, 每穗总粒数仅为134.3粒, 比对照内优航148少27.1粒。

(3) 实粒数。参试品种每穗实粒数在111.0~130.7粒之间, 每穗实粒数最多的品种是内优航148, 每穗实粒数达130.7粒, 每穗实粒数最少的品种为谷优3301, 每穗实粒数仅为111.0粒, 比对照内优航148少19.7粒。

(4) 结实率。参试品种结实率在77.2%~82.8%之间, 结实率最高的品种是福龙两优863, 结实率达82.8%, 比对照内优航148多1.8个百分点, 结实率最低的品种为全优3301, 结实率仅为77.2%, 比对照内优航148少3.8个百分点。

(5) 千粒重。参试品种千粒重在29.2~31.5克之间, 千粒重最重的品种是内优航148, 千粒重达31.5克, 千粒重最轻的品种为特优125, 千粒重仅为29.2克, 比对照内优航148少2.3克。

三、小结与讨论

1.

金农2优3号、特优125比对照内优航148每亩产量分别增加65.0千克、22.3千克, 增产11.27%、3.87%,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具有显著增产效果, 可以在武平县进一步示范推广。

2.

谷优3301比对照内优航148每亩产量增加1.4千克, 增产0.24%, 差异不显著, 福龙两优863、全优3301比对照内优航148每亩产量减少32.9千克、44.4千克, 减产5.70%、7.70%, 达极显著减产, 三个品种建议今后进一步试验。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金农2优3号、特优125比对照内优航148每亩产量分别增加65.0千克、22.3千克, 增产11.27%、3.87%,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具有显著增产效果, 可以在武平县进一步示范推广。

上一篇:超前预测预报下一篇:市场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