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利用效率

2024-09-01

钾肥利用效率(精选4篇)

钾肥利用效率 篇1

摘要:以水稻品种盐丰47为试材, 采用配方和常规施肥, 同时在两种施肥模式下, 对氮磷钾三种元素进行缺素施肥, 来观察对水稻生长、生育期发育时期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稻苗期发育指标中株高、茎粗, 叶片数均最高, 分别为19.2厘米、0.47厘米、6片, 叶片颜色为浓绿色, 苗相较好;不施肥水稻的生育期比配方施肥生育期短4天, 比常规施肥的生育期短7天;而配方施肥的生育期又比常规施肥短3天;配方施肥水稻产量最高为660千克/亩, 其次常规施肥水稻产量为647千克/亩, 亩产最低的施肥处理分别空白对照, 缺氮施肥。

关键词: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

合理施肥是水稻增产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 当前水稻生产中由于施肥不科学, 主要表现为氮肥用量偏高、氮磷钾比例不合理等, 造成水稻减产, 结实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配方施肥可以有效地克服不合理施肥带来的负面影响。辽宁省盘锦为我国水稻盛产地, 为探索辽宁盘锦盘山地区常规施肥水稻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 为进一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广泛推广提供依据, 盘山县农业技术中心以沙岭镇为试验点, 进行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选取地点为沙岭镇陈家村四农道北。供试水稻品种为盐丰47。

1. 试验处理

本试验设9个处理, 包括常规施肥无氮30平方米 (处理1) 、常规施肥无磷30平方米 (处理2) 、常规施肥无钾30平方米 (处理3) 、常规施肥200平方米 (处理4, 过磷酸钙38.3千克/亩;硫酸钾10千克/亩, 尿素34千克/亩) 、配方施肥无氮 (处理5) 、配方施肥无磷 (处理6) 、配方施肥无钾 (处理7) 、配方施肥200平方米 (处理8, 过磷酸钙37.7千克/亩, 硫酸钾9千克/亩, 尿素40千克/亩) 、空白对照区30平方米 (处理9不施用肥料) 。

试验采取配方与常规大区无重复设计, 两个大区中设常规 (配方) 、无氮、无磷、无钾处理。设一个空白对照处理。小区采用随机排列的方法。实验方案见表1。

2. 试验方法

试验地选择在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管理一致有代表性的地块。实验前做好了种子精选、药剂浸种与拌种;整地比较精细;于4月15日播种, 5月27日机插移栽;并及时喷施除草剂防除杂草, 移栽后及时查补苗确保全苗;适时对稻水象甲、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进行有效地预防与防治。

施肥与管理:试验各处理采用了全部P肥、70%的K肥和20%的N肥做底肥于5月30日一次施入;N肥的10%做返青肥于6月5日施入, 30%做第一次蘖肥于6月10日施入;N肥的35%与剩余的30%K肥做第二次蘖肥于6月21日同时施入;剩余的5%N肥做穗肥于7月13日施入。各试验小区的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方法完全相同。

田间调查:各小区水稻在生长期间详细进行生物性状调查, 并做好记录。水稻成熟期对各小区进行了产量性状调查, 并取样测得实际产量。

二、结果与分析

1. 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前期长势的影响

表2为水稻插秧一周后水稻苗长势情况调查表。由表2可知, 由于水稻出苗情况主要由秧苗质量确定, 因此采用不同施肥方法并未影响水稻秧苗的出苗率。但水稻苗期生长速度及抽叶数却有所不同, 与对照和缺素施肥处理比较, 处理8 (配方施肥, 无缺素施肥) 株高、茎粗, 叶片数均最高, 分别为19.2厘米、0.47厘米、6片, 叶片颜色为浓绿色, 而处理4常规施肥除株高较常规施肥低外, 其它指标与其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 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对于水稻前期秧苗的长势影响不是很大。

注:不同字母代表有显著性差异P<0.05

2. 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表3分别为水稻各生育期具体时间调查表。由表3可知, 水稻施肥后, 与空白对照相比分蘖期提前, 拔节期、抽穗期及成熟期有所延后。其中水稻分蘖期最早为处理3 (常规施肥无钾) 、4 (常规施肥) 、7 (常规施肥无钾) 、8 (配方施肥) , 分析植株前期发育吸收氮、磷元素较高, 前期缺素会导致分蘖期错后, 拔节期提前, 钾的吸收量集中在分蘖后至抽穗期。缺钾施肥容易使水稻秧苗分蘖期提前。拔节期错后, 处理3、4、7、8拔节都较晚。抽穗期较晚的为处理4、6、7、8, 同时这四个处理成熟期也较晚。总之:不施肥水稻的生育期比配方施肥生育期短4天, 比常规施肥的生育期短7天;而配方施肥的生育期又比常规施肥短3天, 同时, 从秧苗田间的长势上看, 配方施肥的水稻, 剑叶坚挺, 秆青谷黄, 而常规施肥的叶披且浓且披。

3. 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注:不同字母代表有显著性差异P<0.05

在水稻成熟期对各小区进行了产量性状调查, 并取样测得实际产量。调查情况见表4, 由表可知, 与对照相比, 施肥后的实际产量都明显高于对照。其中产量最高的为处理8。缺素施肥处理中, 缺氮施肥较明显降低水稻产量 (处理1和5产量分别为240千克、246.7千克) , 同时发现, 处理3 (缺钾施肥) 与处理7 (缺钾施肥) 的千粒重表现最低, 所有处理的结实率都十分低, 因此, 认为钾元素对于水稻发育后期的籽粒充实程度影响极其重大。由此可见, 配方施肥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的均衡发展, 增加水稻的亩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提高结实率等, 最终提高水稻产量, 同时, 还能有效提高产出投入比, 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三、结论

水稻生产应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本试验中, 水稻采用配方施肥, 水稻苗期发育指标中株高、茎粗, 叶片数均最高, 分别为19.2厘米、0.47厘米、6片, 叶片颜色为浓绿色, 苗相较好;对水稻不同发育期及实际产量调查发现, 配方施肥的水稻秧苗的田间长势为, 剑叶坚挺, 秆青谷黄, 而常规施肥的叶披且浓且披。不施肥水稻的生育期比配方施肥生育期短4天, 比常规施肥的生育期短7天;而配方施肥的生育期又比常规施肥短3天;最后, 对水稻成熟期产量调查发现, 产量最高的为配方施肥, 为660千克/亩, 其次为常规施肥产量为647千克/亩, 亩产最低的施肥处理分别空白对照, 缺氮施肥。由此可见, 水稻生产中要重视氮磷钾复合肥的正确施用, 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基础上, 提倡配方施肥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彭少兵, 黄见良, 钟旭华等.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J].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 (9) :1095-1103.

[2]李源华, 曾宪琳, 曾昭华等.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效应分析[J].江西农学报, 2013, 34 (11) :83-84.

[3]陈文辉, 江伟育, 黄浩.五华县郭田镇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7) :35.

[4]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2011年修订版) [c].农农发[2011]3号, 2011:14-30.

钾肥利用效率 篇2

“双轨”制文件在流转过程中以两种载体的形式并存,有保存价值的记录成为档案以纸质和电子的形式移交档案馆。此外,档案馆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处理,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文字识别处理形成纸质档案的电子版,也是馆藏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档案既实现了纸质档案的备份又为档案利用提供便捷的服务,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是提高

档案利用效率的重要保证档案管理是理论性与技术性紧密结合的一项工作,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文件的膨胀,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使档案信息的获得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管理对象的数字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多样化为档案利用提供便捷、高效率的服务。

1.建设专题档案数据库和数字化档案,是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的基础。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加强对珍贵、重要档案的保护,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水平。大力开展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提供数字化档案服务是今后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2.档案网络是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网络资源使档案馆的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局域网、远程网、公众信息网、国际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级档案部门向用户提供档案的重要渠道。通过自主开发的档案管理系统,借助局域网、远程网利用者了解了档案馆的基本工作制度、档案利用制度、馆内新闻、档案馆现状以及档案工作人员发布的声音资料、影像资料、最新档案编研成果、最新展出的特色档案等。通过档案信息网络交流平台使档案利用信息需求和反馈信息即时在交流平台上实现,如对档案服务利用的需求、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方法的评价、对档案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评价、档案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档案归档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及档案工作人员对用户借用档案的超期提醒和催还等,从而使档案编研的方向和归档范围根据利用反馈的信息及时得到调整,工作中的疏漏可以随时纠正,档案库房盘点工作随时进行,不至于积压到年底。

二、高素质的档案队伍是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的需要

1.档案馆主管领导的业务能力和领导能力至关重要。

网络时代,档案管理信息化对档案管理和档案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馆主管领导对档案管理事业的长期发展应具有预见性,前瞻性。

(1)主管领导的专业技术能力。主管领导是档案管理的领军人物,不但要具备宽广的专业知识背景,还应深入基层,熟悉、钻研档案业务、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新的思想观念,发现档案管理过程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主管领导决策利用人才、培养人才的能力。档案管理既需要档案意识强、业务能力高、计算机操作熟练的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又需要信息技术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IT人员,这就要求领导在深入档案管理过程中,在选人、用人与培养人才方面要综合考虑,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实践背景,选择能力强、懂管理、懂技术、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3)主管领导的组织公关能力。档案事业的发展依赖于方方面面,要搞好档案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和配合。档案管理资金、数字化专项资金筹措需要主管领导出谋划策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购进先进的软硬件设备需要主管领导的积极参与和决策。主管领导要真正“融入”到档案事业长期发展的规划和决策中,不仅要把握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向而且又要有开拓创新,以较强的领导能力、以较高的综合素质影响全馆人员,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为档案利用创造良好的平台,促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是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的有力支持。

(1)精深的档案专业技术知识。档案特有的形成规律决定档案工作具有与其他管理性工作不同的一套科学的理论原则与技术方法,档案人员必须具备档案专业知识,掌握档案工作的理论原则和技术方法,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档案主管领导具备宽广的档案专业知识背景,是为档案管理的宏观决策服务,而档案从业人员是日常档案工作的主力军,工作中要做到做真、做细、做实,因此档案从业人员要具备较为广博的档案学基本理论知识即档案整理分类知识、档案编研知识、档案鉴定和检索知识、档案文献编纂知识以及情报学知识、目录学知识等,还应系统掌握档案法规知识、信息化管理知识、档案保护知识等,并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际工作。

(2)团结协作的能力。档案工作是扎实、有序、规范的档案业务管理和提供有效档案利用的综合性工作。如果各科室各自为政、业务不衔接、信息资源不共享,档案业务工作则无法开展,档案从业人员之间要充分沟通、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处理好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之间的关系;要协调好内部人员与各利用单位人员之间、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为档案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氮磷钾肥在玉米上的利用率试验 篇3

1. 试验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2年4月。地点:喀左县老爷庙镇老爷庙村王凤艳家玉米地。

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地形:坡地。土壤类型:褐土。土壤质地:非砾质重壤土。

前茬作物名称:玉米;前茬作物产量, 700千克/亩。

前茬作物施肥量 (千克/亩) :N:25, P2O5:5.5, k2O:0.75。

3. 试验作物

作物名称:玉米

品种:辽单565

4. 试验设计和方法

试验处理

处理1, 处理2, 处理3, 处理4, 处理5, 处理6, 处理7, 处理8。

田间设计:试验示意图如下:

5. 施肥方法

所用肥料为46%尿素, 12%的过磷酸钙, 50%硫酸钾, 常规施肥量为 (千克/亩) N∶P2O5∶K2O=25∶5.5∶0.75, 推荐施肥量为N∶P2O5∶K2O=10∶3∶1.25。

6. 试验过程

本试验从2011年4月开始至10月结束, 磷肥全部做底肥, 钾肥底、追肥各50%, 氮肥30%做底肥, 70%做追肥。底肥为撒施拌入土中, 追肥为穴施。

7. 测定项目

田间调查项目包括: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成熟期, 取样检测项目包括土壤、植株养分含量。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1. 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生育时期 (生育性状) 的影响。

2. 百千克产量养分吸收量

(1) 百千克产量氮素吸收量

常规施肥区每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的氮素吸收量平均为2.113千克, 常规施肥无氮区每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的氮素吸收量平均为1.778千克;配方施肥区每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的氮素吸收量平均为1.627千克, 配方施肥无氮区每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的氮素吸收量平均为2.148千克。

(2) 百千克产量磷素吸收量

常规施肥区每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的磷素吸收量平均为0.993千克, 常规施肥无磷区每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的磷素吸收量平均为1.275千克;配方施肥区每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的磷素吸收量平均为0.893千克, 配方施肥无磷区每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的磷素吸收量平均为0.903千克。

(3) 百千克产量钾素吸收量

常规施肥区每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的钾素吸收量平均为2.025千克, 常规施肥无钾区每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的钾素吸收量平均为2.0881千克;配方施肥区每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的钾素吸收量平均为1.783千克, 配方施肥无钾区每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的钾素吸收量平均为2.298千克。

3. 肥料利用率

三、结论

钾肥利用效率 篇4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该试验于2015年6—10月在王集乡杨沟村某农户承包地进行。试验地一年二熟, 小麦—玉米轮作[1,2,3]。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 质地为黏壤土, 肥力均匀、中等偏上, 地势平坦, 能灌能排, 耕层厚度、地下水位分别为17 cm、2.5 m。前茬为小麦, 产量水平约8 250 kg/hm2。

1.2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玉米, 品种为隆平206, 产量逾8 250 kg/hm2。试验肥料为尿素 (N 46%) , 磷酸二铵 (N 18%, P2O546%) , 氧化钾 (K2O 60%) [1,2,4,5,6,7,8]。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 先分成2个大区 (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 , 再在每个大区内划分4个小区, 即试验共设8个处理, 处理1:常规施肥处理, 施N、P2O5、K2O的量分别为300.0、90.0、112.5 kg/hm2;处理2:常规施肥无氮处理;处理3:常规施肥无磷处理;处理4:常规施肥无钾处理;处理5:配方施肥处理, 施N、P2O5、K2O的量分别为300、45、75 kg/hm2;处理6:配方施肥无氮处理;处理7:配方施肥无磷处理;处理8:配方施肥无钾处理。其中, 处理1氮肥基追比6∶4, 处理5基追比5∶5, 玉米大喇叭口期追肥, 基肥一次性施入全部的磷、钾肥。

小区面积30 m2, 各小区间设有人行道, 四周均设有保护行, 占地面积共约330 m2, 各小区除施肥外, 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1.4试验过程

2015年6月10日整地, 划小区, 施基肥。随后机耕 (旋耕) 、机播, 行、株距分别为60、27 cm, 留苗6万株/hm2, 各小区株行距均匀一致, 播种时土壤墒情较好, 于6月11日播种, 12日喷施苗前除草剂1次, 16日出苗、定苗, 7月4日喷药防虫1次, 7月6日清理走道, 7月30日追施拔节肥, 8月16日防治玉米螟1次, 8月20日防治玉米锈病1次, 9月28日收获, 各小区采取单收、单脱粒, 实际计产[1,2,3]。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据田间观察, 处理6、2表现最差, 玉米植株生长矮小, 根系瘦弱, 叶片发黄, 穗小粒少[1,2,3]。处理1、5表现最优, 玉米前期生长健壮, 叶片厚而大, 叶色浓绿, 根系发达, 后期叶片功能期普遍延长, 无脱肥早衰现象发生[1,2], 抗病能力强, 籽粒饱满, 活棵成熟。处理4、8表现仅次于处理1、5, 玉米前期生长稳健, 中后期叶片轻微发黄, 抗病能力较强, 籽粒较为饱满[1,2,3];处理7、3表现较差。

2.2不同处理对玉米成产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知, 处理8穗数最多, 为58 951.5穗/hm2, 其次为处理7, 为58 896穗/hm2, 处理2最低, 为58 737穗/hm2;处理1玉米百粒重最高, 为33.92 g, 其次为处理7, 为33.58g, 处理2最低, 为29.73 g;处理5穗粒数最高, 为532.28粒, 其次为处理1, 为480.8粒, 处理2最低为386.7粒;株高处理2最低, 为208.1 cm, 其次为处理6, 为216.8 cm, 其余无明显差异, 均在220~230 cm之间。处理2穗位高最低, 为71.5 cm, 其次为处理6, 为72.8 cm, 处理5最高, 为80.5cm。综合生物学及经济性状考察可以看出, 处理5株高、穗位适宜, 产量三要素最为协调。

2.3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 处理5产量最高, 为9 093.33 kg/hm2, 其次为处理1, 为8 556.67 kg/hm2, 处理2产量最低, 为5 603.33kg/hm2。可见, 常规施肥处理区和配方施肥处理区, 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如下:氮磷钾全养分区产量、无钾区产量、无磷区产量、无氮区产量[1,2,3,4,5]。常规施肥处理、配方施肥处理, 氮素均是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 磷素影响力次之, 钾素影响力居末位。氮磷钾三要素配方施肥产量最佳, 而较之常规施肥处理, 配方施肥处理产量增加了536.66 kg/hm2, 增幅6.27%[1,2,3]。

2.4肥料利用率

根据通用值每生产100 kg玉米籽粒需要吸收纯N、P2O5、K2O的量分别为2.57、0.86、2.14 kg, 根据各处理实收产量计算出1 hm2所吸收的养分, 结果如表3所示。

肥料利用率 (%) =[ (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缺素区作物吸收的养分) /肥料纯养分的投入量]×100

常规施肥处理:氮肥利用率= (220.05-144) /300=25.4%;磷肥利用率= (73.65-64.35) /90=10.3%;钾肥利用率= (183.15-168) /112.5=13.5%。

配方施肥处理:氮肥利用率= (233.85-150.45) /300=27.8%;磷肥利用率= (78.3-64.8) /45=30.0%;钾肥利用率= (194.7-172.05) /75=30.2%。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氮磷钾处理的产量均明显高于缺素处理, 缺氮处理的产量居末位, 这说明氮是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的养分元素, 其次是磷, 最后是钾;而氮磷钾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最佳[1,2,3,4,5,6,7,8,9], 且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6.27%。就氮、磷、钾肥利用率而言, 其在配方施肥、常规施肥中的数值分别为27.8%、30.0%、30.2%, 25.4%、10.3%、13.5%。配方施肥中氮、磷、钾肥利用率比常规施肥中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4%、19.7%、16.7%[1,2,3,4]。

参考文献

[1]刘晓松.蒙城县夏玉米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 2015 (16) :31-32.

[2]肖君峰, 龙秋生, 黄云生.峡江县油菜氮磷钾肥利用率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8) :55.

[3]吕燕.碧江区坝黄镇油菜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研究[J].农技服务, 2014 (10) :83-84.

[4]赵营, 同延安, 赵护兵.不同供氮水平对夏玉米养分累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5) :622-627.

[5]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2002 (11) :1361-1368.

[6]张吉旺, 王空军, 胡昌浩, 等.施氮时期对夏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 2002 (11) :1337-1342.

[7]易镇邪, 王璞, 申丽霞, 等.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氮素累积、转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 2006 (5) :772-778.

[8]宋海星, 李生秀.不同水、氮供应条件下夏玉米养分累积动态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4) :399-403.

上一篇:品牌执行下一篇:发电机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