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穷地区

2024-08-24

边穷地区(共4篇)

边穷地区 篇1

光伏扶贫既是扶贫工作的新途径,也是扩大光伏市场新领域的有效措施,有利于人民群众增加收入,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变革,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1,2,3,4]。政府要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支持片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内已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增加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收入;同时要因地制宜, 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光伏电站,直接增加贫困人口的现金收入[5,6]。最近 ,有关方面提出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策扶持、依托市场,社会动员、合力推进,完善标准、保障质量”的光伏扶贫工程工作原则[7,8], 如何优化工程问题、落实国家政策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抓紧进行,首先要大力宣传光伏扶贫的优势与可行性。

一、新阶段扶贫资金要做“种子基金”来用

边远少地区的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基于边远少地区发展的客观差异和认识的深化,扶贫模式及其实践主要呈现“输血”模式和“造血”模式。然而, 实践却表明,“输血”脱贫可能很快又陷入赤贫状况, “造血”工程多有水土不服 ,这些可圈可点的政策没有起到预想的实际效果,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情况下还导致扶贫资金的负能量效应。

为了应对农村社会及其贫困问题的新变化,“输血与造血”如何协同耦合,才能较好治理边远少地区的贫困问题已成为一个政策选择的现实问题。扶贫由“输血”模式转向“造血”模式已有基本共识,但如何选择“造血”工程项目、让项目顺利落地生根并最大程度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仍然需要继续探索。

修路解决交通出行问题,土特产可以升值;加强人民群众健康方面的投资可以提升生活质量,增加贫困人口的健康生活意识与政策的认可;进行教育投资,提升人口素质可以逐步实现从源头输入脱贫要素,提升尊严生活等现代国民意识。

作者认为在部分阳光充足的边远少地区,先行推进新的光伏扶贫工程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既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变生活方式、增加科技改变世界的认知,还可以直接增加光伏发电收入,有效激励新生代积极投身“教育为本、科技致富”的现代工业革命的新浪潮。

要高效设施光伏扶贫工程,就要认真研究有限的扶贫资金如何使用的问题。

政府出面将光伏企业、融资主体与扶贫资金对接,使有限的扶贫资金起到“种子基金”的核心作用,让尽可能多的边远少地区的居民家庭少投入或零投入就可以享受光伏发电带来的种种实惠,是当前一个时期内可行的政策选项。

二、光伏电站的优势十分适合边远少地区的电力供给

由于地广人稀,边远少地区的电力供应不容易解决。一个基本问题是输电线路的“线损”远大于用户的用电量,经济上不具有可行性。还存在维护困难等技术问题。没有电的世 界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居民而言是不可想象的,但对于边远少地区的居民而言,长期以来必须面对。通电,对他们而言,马上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光明的世界,一个可以与世界同步的世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哪里有阳光,哪里就可以就地实现光伏发电。现代科技的发展,完全可以提供经济可行的光伏工程解决方案,充分满足边沿少地区居民的生活用电需求。很显然,太阳能光伏发电对边远少地区可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它使常规电力供给遇到的系列问题迎刃而解。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大力开发光伏发电技术,我国在该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已建立了全面领先的晶硅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产业链,产品畅销全球,讲该技术用来解决扶贫问题将在经济社会、科技引领、产业转型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光伏事业,但边远少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发展不甚理想。继一系列扶持政策后,2013年又提出将扶贫开发与光伏应用有效结合的新途径,2014《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中重点提出,要加快推动分布式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国家层面已决策将大力推进光伏扶贫下乡工程的应用,现在应该尽快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建议充分利用农村贫困户的屋顶资源,建设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达到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探索出一条既能够解决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解困,又能带动光伏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同时,针对边沿少地区的县城和重点镇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更应重点支撑剂中型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要优先使用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城镇建设和改造要优先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方案(图1),特别对资源丰富地区的小城镇建设, 更应讲光伏发电方案列为首先, 这样看有效解决能源供给, 使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显著提高。还应该鼓励条件适宜地区大力促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

光伏屋顶与空地小光伏电站

三、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

资金是农村分布式光伏发展最重要的制约瓶颈,让贫困家庭投资数万元来建设光伏电站之类长收益期的项目,不太现实。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手段来解决资金问题,政府更应发挥主导与引领作用。通过光伏扶贫工程,让边沿少地区居民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通过扶贫资金的杠杆效应来放大工程应用。为了有效、规模,应该积极探索更多的资金解决途径:如以扶贫资金为引导进行组合融资,实施光伏电费抵押、企业共建等方式。另外,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人口市民化转移、搬迁、危房改造等可能影响到光伏电站的持续性。在边沿少地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同样应该考虑建立合理的机制来规避风险,对融资项目建立起严格的准入制度和审查手段。

前面已经提到,解决边沿少地区居民的供电问题,常规电力输运方案不可取,小水电也不具有面上的推广可能。光伏发电与常规电力在边沿少地区的成本优势一十分明显,而且电站维护简单,零排放。这些要素决定边沿少地区采用光伏方案解决电力供给是最佳选项,是最优选项,既经济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经济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同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能源供给问题将是一起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搞好边沿少地区的光伏供电,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光伏应用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农村分布式光伏发电需求大、前景广阔,需要不断探索优化方案和创新融资模式。光伏扶贫既是探索也是创新,是一个开始,未来将有更多的农村分布式光伏的融资模式、电力供应方案,从而推动分布式在农村发展。

分布式光伏与扶贫相结合,对改变农村发展模式、消费模式,转变农民意识,有效促进我国全面实行小康社会将起到重要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尽快推进老少边穷连片地区的能源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可以有力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扶贫政策要更多考虑用科技手段提高贫困人口的生存条件。将扶贫资金作 为“光伏工程”的种子基金来使用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建议新一轮扶贫方案要重点关注贫困地区民生问题自我革新能力与清洁能源的供给能力,新的工业化进程要以环境优先为首要原则,再也不能走提升了GDP、破坏了美好河山的老路。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优化、落实扶贫政策。国家已实施多轮次扶贫开发,但对边远少连片地区的扶贫效果不佳。光伏新能源能给老少边穷地区的电力供应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提供了绿色能源新途径。连片贫困边远地区新一轮扶贫政策与国家产业升级中的清洁能源计划--光伏新能源政策相衔接十分必要。太阳能光伏发电十分适合解决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地区的电力供应问题,扶贫方案的优化与逐步实施对用好有限的扶贫资金十分关键。

关键词:科技扶贫,光伏工程,可持续发展,绿色能源,环境问题

边穷地区 篇2

长期以来,人们对以英语作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策略做了许多的研究工作,在对策略的描述、归类、理论框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如Cohen(1990)、Nation(1990)等人全面论述了词汇学习的各种策略并作了详细的分类说明;Parry(1991)、Luppescu和Day(1993)等人研究了阅读、查词典与词汇学习之间的关系,认为广泛的阅读有益于词汇知识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大;Ahned(1989)等人就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词汇学习方法所做的调查研究表明好学生倾向于在上下文中学习词汇;Ellis(1994)认为,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受到语言学习观念、自身的因素以及学习背景和环境的制约。Cmik&Lockhart(1972)提出了处理深度理论(depth-of-processing):记忆是依据信息处理的层面而定的,当一组信息由浅表进入深层处理层面时,记忆会更持久。此理论被广泛用作评估词汇学习策略的理论框架,此后的许多研究证明了此理论的有效性,如Brown&Perry(1991)、Ellis(1994)、张庆宗和吴喜燕(2002)。在中国也有人在英语学习策略方面作过一些研究,如文秋芳(1995),吴一安等(1993),蒋祖康(1994)。然而,集中就词汇学习策略所做的研究工作并不多,有顾永琦(1994),刘津开(1999),吴霞和王蔷(1998),王文宇(1998)。而对于大多数边穷地区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词汇学习。本文以贵州农村中学的部5Y@-生作为受试对象,探讨了边穷地区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情况。

二、调查数据的收集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来自贵州边穷地区农村中学。

2.调查工具

研究工具是一份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和一份词汇测试试卷。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参照OMalley&Chamot(1990)的学习策略分类方法,形成了包括19项词汇策略,分为元认知、认知、社交/隋感策略三大部分。要求学生以1至5个数字对每个句子做出判断。“1”表示“这句话完全或几乎完全不适合我的情况”,“5”表示“这句话完全或几乎完全适合我的情况”“2”“3”“4”依次表示不同程度的认可。被调查的对象需仔细阅读每个单项并根据自己词汇学习的体会,以1至5的数字标出自己对每一个单项的认可程度。选择项前的序号代表该选项的得分。

(1)策略问卷

在正式上课之前,英语任课老师把问卷发给学生,要求他们真实地回答问题。整个过程大约花了15分钟的时间。他们完成问卷后当场交回给老师。随后作者批阅了学生的调查问卷,收集了一些数据,并加以分析,并且和部分学生进行了交谈,了解选择答案的原因。

(2)词汇测试试卷设计

我们采用多项选择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词汇量情况。试卷的设计依据教材后面的词汇表中词汇,我们从中随机抽出100个词组成一份试卷。总分为100分,每个词后配以4个汉语词义选择项,即一个正确答案和三个干扰项。每词选对得1分,选错既不得分也不扣分。共计90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测试,以此作为区分“好学生”与“差学生”的不同学习策略的参照。

(3)研究方法

本研究参阅了许多同行的研究方法,如OMalley&Chamot、吴霞&王蔷、夏利亚、周大军、陈辉等。问卷的设计主要参考了OMalley&Chamot(1990)的学习策略分类方法;词汇测试试卷参考了周大军的试卷设计方法(周大军,1999)。

(4)统计方法

我们使用平均值并借助社会统计软件包(SPSS)对86份有效调查问卷和测试结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然后用T检验比较“好”学生与“差”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

三、调查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1.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认知策略的分值最高,社会情感策略次之,元认知策略学生使用得最少。中外很多语言学家,如OMalley&Chamot(1999)及文秋芳都认为元认知策略或管理策略对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具有制约作用,处于语言学习策略之上,对学生的学习有关键性影响。调查表明,参加调查的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较低,说明在他们词汇学习过程中计划和管理的能力较弱,学生掌握元认知策略相对较难,而且定计划容易,实施起来难,坚持更难。其次是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Ellis的著作中找到答案,“学习者对策略的选择可以反映他们二语习得的阶段。元认知策略在高层次的学习者身上会更明显。”(Rod Ellis,1999:555)。而社会情感策略中的合作策略使用频率最低,这主要是因为本次调查的对象大多来自贵州农村中学,英语基础比较差,他们不敢和人交流,很难通过交流来提高英语水平。在认知策略中,58%的学生选择了通过阅读来扩大词汇;另外,采用查字典、识词缀、询问他人、以及分析词性也是学生扩大词汇量的方法。这一调查说明,学生自我认知的方式很多。

2.好学生与差学生的不同学习策略

本文所指的好学生和差学生只是就其词汇知识水平而言的。每个调查对象在词汇量测试中所得分数的总和被用来表示其总体的词汇知识水平。在所有的被调查对象中,总分排在前10名和后10名的学生分别被当作好学生和差学生。用T检验来比较两者之间词汇学习策略上的差别。结果表明,好学生和差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方面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好学生比差学生更经常地运用策略。好学生常用的词汇学习策略为:元认知策略中的“预先计划、计划调整”;认知策略中“构词法、联想、阅读、词汇练习、词汇运用”;社会情感策略中的“互相合作”。差学生常用的词汇学习策略为:元认知策略中的“选择记忆、自我评估”;认知策略中“猜测词义”;社会情感策略中的“调节情绪”。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优生和差生相比,他们在元认知策略上的使用更为显著。在预先计划、自我评估、自我监督和选择性注意几方面,好学生都比差学生强,他们有明确的词汇学习目标,并且经常反思自己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差学生在社会情感策略上不善于使用合作策略,他们不喜欢与老师或好学生用英文交谈,不善于寻找学习伙伴,创造学习机会。这一情况反映差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总之,在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方面,好学生运用了更广泛的学习策略,特别是元认知策略和那些在实际中习得和在上下文中习得的策略。而差学生虽然也认为应该在实际中习得词汇,但他们仍然很少使用这些策略。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总体较低,学生彼此之间策略使用的差异较大。2、从词汇学习观点来看,学生对词汇学习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但没有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3、要重视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词汇学习策略对学生词汇量的增长及英语成绩提高成正相关。4、从好学生与差学生的不同学习策略相比较来看,词汇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习词汇极为重要,正确的词汇学习策略能使学习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有效的词汇学习。

调查结论从一定的角度指出了这些学生在学习词汇时所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教与学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作为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去发现成功的学习策略,并激发和帮助学生在词汇学习和语言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适应自己的策略。2.课堂词汇教学应把“以教师为中心”的重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教师要在启发学生理解词汇用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讲多练,在大量的练习中逐步掌握词汇的用法。3.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区分“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一些语言学家们(ODell,1986;Ellis,1989)指出,我们大脑里的词汇可以分成两类,即积极词汇(active/productive vocabulary)和消极词汇(passive/receptive vocabulary)。前者是那些需要被正确理解和运用,常出现在口语或写作中的词汇,后者是指那些只需要被认识和理解,常出现在阅读或听力中的词汇。4.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手段进行词汇教学,使学生能从多样化的词汇教学中得到启发,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扩大词汇量。例如,在教学中除使用解释举例,情景法造句等方法讲授新单词外,还可以应用语义场的理论等其他方法进行词汇教学,帮助学生运用联想、分类等认知策略记单词,扩大词汇量。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以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认知风格、健康的心理、乐观的人生观;帮助他们认识到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和学习计划,丰富学校的语言文化氛围,以便切实提高学校的英语语言教学水平。

边穷地区 篇3

1 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1.1 经济发展基础差

一是人均GDP低。2010年, 百色市常住人口人均GDP为16254.5元, 仅相当于广西平均水平20645.4元的78.73%, 全国水平29706.3元的54.71%。农民人均纯收入3461元, 为广西4543元的76%, 仅为全国5919元的58%。二是工业化水平低。2010年百色市农业占GDP的比重首次降至20%以下的17.7%水平, 进入以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标准衡量的工业化中期, 但仅相当于全国1998年的水平, 落后12年以上。三是人口城镇化率仅达到33.5%, 比全国水平的47.5%和广西水平的40.6%分别低14个和7个百分点, 相当于全国1999—2000年的水平, 比全国水平落后近10年, 比广西平均水平落后5年左右。四是贫富差距大。2010年百色市的城乡差距最大城乡人均收入比为4.62, 为广西3.76的123%, 为全国3.23的143%。

1.2 经济增长动力严重不足

在“十二五”开局的2011年, 如图1, 百色市GDP增速骤降到6.5%, 不到本市规划目标15%的一半, 也不到2010年的14.9%和“十一五”的平均速度14.66%的一半, 仅为全国9.2%水平的70%、为广西12.3%水平的一半多一点, 暴露出了其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数据来源:百色市各年统计公报。

2百色经济增长动力问题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生产的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数量的增加。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错综复杂, 一般可以概括为发展基础、矿产 (土地、水源、能源、气候) 等自然禀赋、区位条件、资本投入 (含劳动力、技术水平) 、制度环境与发展战略等。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 主流观点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外部需求的拉动, 另一种认为区域经济增长是需求与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 还有一种认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以及净出口等的总需求, 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 等等。下面主要从产业支持、需求结构、供给因素等不同角度剖析百色经济增长的动力现状, 查找动力不足的问题。

2.1 从三次产业贡献的角度考察百色市经济增长动力问题

学界常常从三次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经济运行状况, 国家统计年鉴就此专设项统计指标。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 近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曲线一直“高高在上”, 处在65%~80%这样一个高贡献率区域, 居于强劲的绝对主导地位, 这有力地说明了百色市正处于高速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上呈稳定的下降态势, 处于10%以下这样一个较低水平, 这符合正常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服务业呈现下降的势头, 但近几年在27%~30%波动, 与全国农业GDP比重与服务业GDP比重在28%左右相当之后, 服务业处于几乎稳定上升的态势相反。一方面, 虽然, 百色市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3—2010年平均高过1.7个百分点, 但由于工业的更高的速度增长从而占GDP的比重以2.4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挤占了第三、第一产业的GDP占比;同时也说明百色市第三产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注:数据来源于百色市各年的统计年鉴和公报, 2003年贡献率为名义贡献率。

2.2 从需求角度看百色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

凯恩斯经济学中把总需求 (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以及净出口等) 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诺斯 (North, 1955) 对美国区域经济发展史的研究, 认为区域外部需求的增加是区域增长最为关键的初始决定因素。一般的经济学理论认为, 从需求的角度考查一国或一个封闭的地区经济增长拉动因素, 一般是投资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消费 (最终消费) 和净出口三支力量。由于市级统计资料缺乏当地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贸易数据, 在这里仅以百色统计年鉴和公报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净出口分别代表以上三个变量做一个大致上的分析。

从表1、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

(1) 外来投资是百色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000—2010年的11年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平均占DGP比重的84.88%, 2007年超过了当年的GDP, 2010年超过当年GDP的563.51亿元的76.2亿元, 外来投资已经成为百色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1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84倍, 是净出口的1041倍, 固定资产投资甚至超过当年GDP, 可以说, 现阶段的百色经济是主要依靠外来资本的投资驱动型经济。

注:2000—2008年来源于百色2008年统计年鉴, 2009—2010年来源于公报。

数据来源:2000—2008年数据来源于百色2008年统计年鉴, 2009—2010数据年来源于公报。

(2) 百色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较弱。百色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拉动力量, 但相当弱, 2000—2010年的11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占GDP比重仅为22.08%。2010年百色113.85亿元仅为GDP 563.51亿元的20%, 仅为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占GDP 397983亿元比重39.4%的一半。2010年百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85亿元不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9.71亿元的18%, 不到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之比56%的1/3 (31.5%) 。

(3) 百色的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微乎其微。对外贸易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如诺斯 (North, 1955) 认为区域外部需求的增加是区域增长最为关键的初始决定因素。百色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 11年平均占DGP的0.08%,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3 从供给的角度审视百色经济发展动力问题

在传统的经济学分析中, 通常更为关注生产要素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这里主要从如自然资源、资本形成、地方财政、上级资金、劳动力等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 百色自然资源丰富。

如表2, 百色的土地相对丰富, 百色市国土面积3620平方千米, 2010年总人口382.63万, 百色人均国土面积是全国的1.32倍。百色森林面积231万公顷 (3) , 人均森林面积9亩多、是全国水平2.18亩的4倍多, 森林覆盖率为64%、是全国水平20.36%的3倍多;百色人均耕地1.77亩为全国水平1.36亩的1.3倍。

已探明矿产有57种, 铝土矿储量约占全国的1/4, 锑、铜、石油、煤、黄金、水晶等十多种矿藏名列广西前茅;是我国十大有色金属矿区之一, 区域功能定位上的资源富集区。百色还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旅游资源、两国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等, 百色发展的自然条件良好。

注:数据来源于相关文献。

(2) 百色资本形成能力很弱。

经济增长必须有再生产资本的扩大, 资本形成来源于储蓄, 再由储蓄转化为投资。如表3, 2010年年末百色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11.63亿元, 人均1.34万元, 仅为全国人均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35万元的25%, 百色的储蓄 (S) 严重不足。并且百色的金融机构存款外流, 加剧了本市资本形成的能力问题。

数据来源:2010年全国、百色统计公报, 全国、百色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3) 百色的财政能力极弱。

2010年, 从表4、图4我们知道, 百色人均财政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 人均一般财政收入不足全国水平的15%, 即使得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人均一般财政支出也不到全国水平的55%。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全国、百色统计年鉴、公报, 人口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国为137053.69万人、百色为382.63万人。

注:数据来源于表4。

(4) 特殊区域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动力有限。

从空间来源来看, 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外部的动力有外部需求、外部供给, 以及国家的区域政策等。这里主要分析国家 (含自治区) 对百色作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及贫困地区的政策性资金支持情况。

一是中央对革命老区的资金支持。二是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支持 (表5) 。三是中央对边疆地区的资金支持。四是中央和自治区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支持, 如表6所示。2010年以上四项政策性支持资金共计67165.87万元, 相当于全市一般性预算财政收入33.86亿元的20%, 是百色经济正常运转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 67165.87万元的支持资金, 仅相当于全市GDP的563.51亿元的1.19%, 仅为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9.71亿元的1.04%, 与投资相比, 支持资金对百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数据来源:百色市民委墙报《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固结进步宣传专栏》, 民族地区转移支付为市财政局提供。

数据来源:百色市扶贫办。

(5) 劳动力供给较弱。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劳动力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英国哈比森则认为:“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 (7) 百色与国内其他地区情况一样, 劳动力问题不属于总量上的供应短缺问题, 而在于劳动力的技能水平问题, 技术性人才相对短缺的结构性问题。在这里, 我们仅以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指标考察百色劳动力状况。从表7我们看出,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百色常住人口346.68万人中, 大专以上人口比重为4.6%, 为全国水平8.9%的一半多一点;高中学历人口比重8.6%, 也是全国水平14%的一半多一点的水平;初中文化人口比重31.6%比全国的38.8%少7个多百分点;小学以下教育水平的比重达45%以上, 小学教育水平比重最高为39.2%, 比全国的26.8%高出12个多百分点, 文盲比重比全国高出近2个百分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百色劳动力的文化教育水平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存在不小的差距, 总体偏低, 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偏弱。

数据来源:《百色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http://www.gxtj.gov.cn;《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http://news.ifeng.com。

3 百色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成因分析

百色既有丰富矿产等自然资源, 又有富于拼搏奋进、勤劳智慧的老区人民。然而, 百色经济还处在相当落后的状态, 根据上文的分析, 在笔者看来, 百色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原因至少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3.1 百色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结构单调薄弱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总原因

百色经济增长动力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产业发展支撑的角度看。第二产业是百色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工业是百色经济发展驱动的主导力量, 铝工业是百色工业的集中角色, 但百色工业起步晚, 总量不足, 工业产业层次低, 支撑能力薄弱;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拉动能力弱;农业资源优势潜能尚未发挥, 对百色经济增长的推动能力不足。二是从需求拉动的角度看。外来投资是百色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现阶段的百色经济是主要依靠外来资本投入的投资驱动型经济, 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较弱, 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能力更是微乎其微。三是从供给的推动的角度看。土地资源相对充足, 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但百色资本形成能力严重不足, 劳动力总体技能偏低, 财政能力极弱, 中央和自治区的资金支持是百色经济发展一支重要支撑力量、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3.2 国防战争前沿的区位劣势是百色经济动力不足的首要原因

政治因素特别是国际政治环境是百色发展的最首要的制约因素。从国际环境方面看, 作为边境地区, 百色各族人民为保卫祖国、建设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百色是抗法、抗美援越、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 自1991年中越联合公报发表和高级会晤为标志的中越关系正常化后, 百色才得到较为宽松的开放发展环境。百色的工业化是从21世纪才真正开始, 2003年确立工业立市共识后, 得到不到10年时间的发展, 比其他地区落后10~20年。从国内政治环境方面看, 边境地区的功能定位重在民族团结与守疆固土, 在国家的产业布局战略上处于不利的地位, 百色既不属于“大三线、小三线”地区, 又不属于东部沿海地区,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百色都错过了机会。

3.3 后发劣势是百色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现实原因

百色具有强烈的后发劣势。首先, 由于欠发展, 在区域分工上具有依附性, 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极化效应 (或回波效应) 对扩散效应仍然占据支配的位置, 百色的矿产、半成品、资金、人才资源大量外流, 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其次, 后发劣势还体现在国家不分实际情况的“一刀截”政策。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 国家在项目投资、土地利用、节能减排、金融信贷各个方面与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偏后的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与处于后工业化时期的发达地区执行“一刀截”政策, 落后地区严重受制。最后, 由于欠发展, 百色的经济结构单一, 由于巨大的风险显得相当脆弱。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工业, 而工业又发育不足, 结构单一、层次低、属于资源和能源消耗大产业, 百色工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低, 正如2011年百色经济在巨大的风险面前显得相当脆弱。一方面表现为抵御国家产业政策风险的能力弱, 百色的工业多属于国家限制类型的产业, 大部分企业被列入自治区年度节能减排重点调控范围, 举步维艰;另一方面表现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原料、能源市场价格的上涨及产品市场价格的下降, 都给百色工业和整个经济带来严重的威胁;再就是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弱, 由于旱灾带来的电力供给不足给百色工业带来的沉重的打击, 直接造成了2011年整个经济增长的大幅下滑。

3.4 没有充分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是造成百色经济外力驱动的主观原因

正如上文分析, 百色作为老少边穷特殊地区每年得到的上级支持还不到7亿元, 对百色经济的驱动作用不大, 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发展动力。而作为老少边地区对政策的运用和争取明显不足, 例如, 老区经济开发基金百色还没有争取到, 2010年全国县级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均已达到1000万元 (8) , 百色共计4740万元县均才为395万元。更为主要的是, 百色面对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987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试验区、2008年开始老区建设主题试验区建设等能够给地方经济带来飞跃式发展的良好宏观形势, 除了田东的农村金融改革主题试验区做得较好外, 百色总体上没有用足国家政策, 这必然导致错失机遇。

3.5 自然资源尚未得以充分开发是百色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内部供给原因

21世纪以来百色取得的可喜成绩, 主要依赖于铝工业之源的铝土矿。而百色的其他资源, 如石油天然气、锰、铜等矿产资源, 特色气候农业资源、丰富的森林资源, 都未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开发, 产业发育滞后, 层次较低, 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再加上财力的薄弱、地方存款不足而且大量外流等, 更使得百色经济增长雪上加霜。

4 政策建议

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要获得跨越式的发展, 要着力处理好自力更生与争取扶持的关系、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关系、国防前沿与开放前沿的关系、工业主导与三次产业协同拉动的关系, 把国防前沿劣势转化为开放带动优势, 把自然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要素优势, 把老区政策转化为现实的国家战略规划、重大项目、资金优势, 着力于解决老少边穷地区政策支持不力的问题, 形成以自力更生为基础的, 紧紧依靠自身资源转换驱动、争取国家政策扶持推动和全面改革开放带动的, 市内外资源充分发挥潜能的强大经济驱动机制。

4.1 建立老少边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

按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构想, 用好国家关于农村改革发展试验示范带动发展的战略, 选择代表性强的地区, 如在百色建立老少边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以对特别地区实行因地制宜的差异化政策为试验主题, 探索老少边穷地区区域发展的新思维、新路径和新模式, 为落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探索有益经验和体制机制。在试验区率先的欠发展、不发达状况, 实现严重依赖外来力量向主要依靠自我发展能力, 由需要国家扶持向为国家作贡献的转变, 作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示范。

4.2 制定实施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

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水平和工业化程度与全国差距巨大, 要与全国同时进入全面小康的程度, 需要运用现代工业文明成果直接改造此类地区, 实施大项目带动加快发展战略。充分贯彻着力争取“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要优先向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安排” (9) 政策精神, 由中央部委规划布局重大产业、从国家层面推动老少边穷地区发展。

4.3 给予特困地区差异化政策支持

特困地区在基础发展与发展阶段、产业水平等方面与其他地区差距很大, 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守疆固土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应该执行发达地区“第一个大局”时期所拥有的优惠政策, 否则, 落后地区的落后状况将无法改变, 或者越来越严重。因此需要出台向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项目投资、土地利用、节能减排、金融信贷专门性优惠政策系列。

4.4 允许特困地区加快自然资源开发

特困地区, 如百色, 无论是自然矿产还是农业资源禀赋都具有较强的优势, 但是还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和较慢的发展速度上, 国家应该允许和支持此类地区加快自然资源开发, 为区域产业体系构建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基础, 让特困地区早日实现主要依靠自身能力持续发展。

4.5 实施沿边开放带动发展

沿边是老少边穷地区的主要劣势, 也是此类地区的特别优势, 要处理好沿边国防与沿边开放前沿的关系, 变边境劣势为边境优势, 充分利用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弥补边疆地区因边防而耽误的发展。百色应着力加强对越南开放开发合作, 特别是千方百计争取与越南的铝等资源的开发, 大力发展边境贸易, 发展边境旅游、出境旅游等开放经济。

4.6 增加财政扶持

公共财政除改善公众福利之外, 还是直接投资和引导社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又是提升对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和凝聚能力。财力不足是特困地区经济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自身财力不足, 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使此类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等待、依靠、被动挨打状态, 改变现实的财政状况是特困地区的紧迫现实问题之一, 国家层面应下决心解决特困地区问题。

注释

1 (7) 邓宏兵.区域经济学[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2[2]袁礼斌.论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模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3 (1) .

3[3]王必达.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演进与启示[J].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4 (8) .

4[4]林家彬.促进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政策[J].政策瞭望, 2004 (2) .

5 (1) 胡锦涛: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1月29日) 。

6 (2) 同时属于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全部由革命老区县、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构成的市级行政地区全国范围内只有广西的百色和崇左以及内蒙古乌兰察布三个市, 而百色的贫困县、总人口、贫困人口等数量最多, 又是我们党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开始干军事”领导百色起义的地方, 是最具代表性的老少边穷典型地区。

7 (3) 百色市统计局:《百色市市情概况》, 《2010年百色统计快报》第99页。

8 (4)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中国造林全球受益》http://www.anhuinews.com/。

9 (5) 《中国耕地面积仅约为18.26亿亩逼近“红线”》, http://www.tynews.com.cn。

10 (6) 2009年数据。

11 (8) 《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推进革命老区快速发展——专访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 http://www.ecz.gov.cn。

边穷地区 篇4

关键词:金融创新,区域发展,扶贫攻坚,融资

一、问题的提出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脉中段, 与渝、鄂、黔三省交界。土地革命时期贺龙等人在这里创建了著名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这里少数名族占据总人口的68.7%。但由于历史原因发展滞后, 自然禀赋的种种限制, 改革开放以来湘西州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落后。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 人均GDP为14183元人民币, 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10年国家公布的贫困县, 这里高达7个, 占全州总县市的90%左右。

作为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湘西州面临扶贫攻坚与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任务。虽然近年来国家从政策上加大倾斜、财政资金补贴也不断注入本区, 但从经济发展指标上看, 成果与投入不成比例。究其根源, 在此可套用一个简单朴素道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纵观西方经济学中哈罗德的多马模型、索洛模型、大推动理论等等, 都强调搞活资本, 即强调融资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于湘西州这样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来讲, 资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其的发展速度, 资本的活力受融资的影响, 基于此笔者认为导致湘西州内在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融资行为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弱势。而要破解这一问题, 我们就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金融信贷支持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并努力探索新的机制。

二、金融信贷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一) 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

资金短缺一直是湘西州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严重瓶颈。近年来, 随着湘西州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部分房地产企业以预售商品房优惠折扣和入股分红等方式向社会融资。特别是2006年后,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 房地产行业和“两高”行业的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突显, 受此影响较大的产业开始公开向社会集资。随着参与的行业日益增多, 集资难度加大, 为了吸引资金, 往往竞相抬高“回报率”, 一时间“集资”浪潮涌起。然而, 国内外经济大环境不景气, 房地产等行业日渐低迷、有色金属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影响, 2008年开始, 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 相继宣布延期兑付集资本金和利息, 引起集资户大量恐慌, 并最终引发9月的连续群体性重大事件。据调查统计, 全州50家涉案企业集资余额高达90多亿元, 相当于同期金融机构储蓄存款的61%。

湘西州经济发展落后的标志就是自身造血能力不强, 是一个过度依靠财政输血的地区。有数据显示, 湘西自治州政府缺少用于公共事业建设的资金, 本级财政力量非常薄弱。虽然湘西州在资金筹集上还是有过许多创新尝试, 但这些尝试也出于种种因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地方政府为了尽快发展城市, 改善城市形象, 扩大城市影响, 往往以非市场化的方式运作资本。特别是在“土地财政”相关领域, 由于卖地的收益和成本与官员不同任期之间分配失衡, 资产、资源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透支。有些官员们面对有限的任期和不确定的仕途, 急于攻政绩, 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短期行为, 导致过高的消费和不切实际投资, 对城市经营缺乏长远目标。然而城市经营又必须依照自己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规划的长远目标量力而行。在农村贫困地区中则往往实行一种短期行为略带“走过场”方式的所谓扶贫工程, 缺乏一种持续的实现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的长效机制。

(二) 监管不畅、机制游离。

政府对城市建设资金的管理不到位, 监督乏力。对贫困地区中小城市而言, 其主要经济来源就是上级政府拨款和国债资金, 但现在管理这些资金上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要轻管”问题, 管理松散, 资金使用上监管力度不够, 专款得不到专用, 国有资产营运效率低下, 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和流失, 滋长了腐败, 影响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心。根据国库报表分析:各项公共支出大多以人员工资及经费为主, 纯粹的以建设进行的投资不到报表的10%。加之受行政区划约束, 本地区城市空间各自独立, 缺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能有较大辐射的区域性中心, 城镇间间隔地理距离很远、结构不合理, 直接影响和制约本区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的进程以及投资资金的综合利用。2011年252个国家、省直扶贫点向全州共投入资金5亿多, 这些资金各自为政, 犹如散兵游勇一般未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

(三) 基础薄弱、观念滞后。

落后的基础设施严重影响了全州的发展。国家投入的资金有限, 政府解决本区域的温饱尚有困难, 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是无能为力。数据显示, 2011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361.36亿元, 增长11%。其中:工业增加值126.05亿元, 增长12.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9亿元, 增长3.9%, 增长幅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原因在于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 投资成本高, 投资者不敢轻易投资注入的资本减少直接影响的市场化进程。

湘西州地区发展的滞后是和观念的落后有因果关系的而观念又体现在决策集体的规划水准上来, 然而规划作为地区发展的先行官, 其必须是和本地区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必须具备前瞻性 (即有效预测) 、持续性 (即防止朝令夕改) 、效率性 (即高效利用有限资金, 不搞重复建设和面子工程) 。然而全州某些相关规划建设部门往往坐拥保守思想、行动上各自为政, 不能准确把握发展建设的“三性”, 不但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打破市场化供求关系的平衡, 还进一步造成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 导致投资者观望、悲观情绪增加。投资萎靡, 民间资本进入投资领域积极性受挫。

(四) 门槛半高、存贷差大。

近年来, 国有商业银行积极运用二级存款准备金、存贷比例或贷款限额、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对增加贷款追加利润任务等措施, 促使信贷资金从低效高险支行向高效低险支行位移和集中, 以提高整体系统的资产质量和效益。应该肯定通过此举所取得的经济成效。但是, 这些规定使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和追加贷款利润任务政策, 在无形中造成了大多县级支行发放贷款倒不如毫无风险的上存资金或归还上级行借款实际得利多的利益诱导机制, 导致了不少高效低险的信贷重点投放区域的县级支行也不愿发放贷款而纷纷将资金上存或归还上级行借款, 存贷比例结构优化进程受阻, 制约了商业银行系统整体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的提高。

三、金融创新破解融资难的对策思考

区域发展, 金融先行。现就湘西州金融之现状以金融创新和运用金融创新为理论依据, 就湘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融资难提出一些思考。

(一) 转变政府职能, 城乡融资市场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也使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有一定改变。但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与市场竞争秩序维护“缺位”并存, 政府规模的膨胀加剧, 影响了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政府的作用就是监管服务, 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 调整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 明确部门间的职责分工, 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同一部门承担, 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要严格地按照“规划”在中央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法律、法规框架下确定各个地方可能产生的投资的需要。严格对资金需求、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提出限制。譬如说对“两高一资”的一些产能, 对于一些已经过剩的产能, 就应该严格地控制它的融资。这样尽量消除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事实证明, 把经济决策权归还给市场主体, 同时提供各类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 让市场主体分散决策并独立承担经济后果和社会影响, 政府专注于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维护的有限理性思维, 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地提出, 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要控制新开工的项目, 要把政府投资的重点放在在建的项目、续建的项目、收尾的项目。这样就可以减轻地方投资的压力, 或者说筹措资金的压力, 以减少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

(二) 建立多元机制, 拓宽融资渠道。

融资是一个地区经济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 许多城市无可奈何的衰落和更多城市所谓的莫名其妙的兴起, 都不是空穴来风的, 都是对该地区建设融资能力的验证结果, 区域经营的市场化为湘西州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也迎来了机遇。

1. 依据新型产业体系的要求对融资系统实行全面改造,

提高融资系统的资金供给能力。湘西州筹集资金的传统方式一般有:国债资金;上级财政的拨款;招商引资;国家或上级拨给的专项资金;民间投资;银行贷款;发行专项债券等几个方面。东南发达地区的城市建设时间证明, 光靠国家投资, 城市是发展不起来的, 必须挖掘自身的潜力, 用市场经济规则来建设城乡, 努力开拓筹资渠道, 推进区域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项目设施的市场化。对于贫困地区, 国债资金和财政拨款是城市经济来源的顶梁柱。根据湘西州的特点, 将以上传统的融资方式交付有关部门协调管理, 把项目进行筛选, 必要的举办市民听证会对其进行论证, 做到每笔投放的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解决老百姓亟待解决的、迫切的问题, 把钱用在刀刃上。

2. 完善政府融资平台建设, 以区域经济建设为切入点, 启动金融机构与市县金融工作的中长期规划编制。

截止2011年, 湖南湘西银监督会数据显示:湘西州乡镇级别金融机构网点211个。根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要求, 要加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 尽快实现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空白乡镇金融服务的全覆盖。鼓励保险机构在贫困地区建立基层服务网点。城镇一级金融机构的建立能有效地延伸银行金融服务触角, 将极大地方便农户。满足农民支农补贴资金、日常小额取现、余额查询等基本金融需求, 也将大大方便了村民进行贷款融资, 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也打开了农村金融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同时也标志着湘西州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日臻合理完善。

3.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设。

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 设立风险准备金补助、担保费补助, 探索建立担保机构、银行、财政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鼓励社会多种资金进入担保体系, 做大担保基金规模, 合理放大担保机构的担保倍数, 提高信用担保能力。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采用财政贴息, 税收优惠等措施, 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融资的支持。对缺乏担保条件无法取得信贷支持的中小企业, 采用信用保险联合担保等方式。如:借鉴长沙银行的联保贷款、小微贷款等;“旅游门票收益权质压贷款”;“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出口押汇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产品;探索适合当地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对有担保贷款的中小企业, 银行应给予相应的信用贷款, 用于短期紧急的资金周转。同时办理抵押加信用保证组合贷款业务, 在做到必要风险控制的基础上, 充分挖掘抵押标的物的最大价值。可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区域内的担保体系建设, 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

4. 大力推进资本重新, 积极拓展资本市场。

将区域内具有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企业, 通过政府专项风险缓释措施的支持, 在银行债券市场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进行债务融资。积极引导BT、BOT风险投资, 根据各个地方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 以及财政收、支的状况, 所有的债务应该纳入财政体系, 接受人大监督。在2011年贴息6182万元基础上, 有效利用民族地区利率优惠政策杠杆, 联合民委审慎梳理区域内符合民优贴息企业直接贴息。要合理确定自己的融资规模, 不要无限的扩大, 不要盲目地追求融资, 要规范融资的行为, 要坚持量力而行。“谁准入, 谁监管, 谁买单”对于无明确监管归口单位, 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公司, 应明确禁止其从事任何金融业务, 违者以违法论处。

5. 加强金融对产业发展服务, 积极探索贫困地区金融体系建设新路子。

湘西州的金融机构必须立足本区域实际, 努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关于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州发[2010]22号文件) 、《关于请求省人民政府协调省级金融机构解决有关困难的请示》、《“金融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银行信贷产品推介资料》这些政府与金融部门共同推出文件的配套出台, 对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起了积极引导作用。加大对“三农”的服务力度, 对柑橘、茶叶、猕猴桃、生姜等地方特色产业给予配套支持。如“惠农卡+公司+农户”贷款模式;“农户联保贷款+农户贷记卡”“一卡通”模式;“龙头企业+农户”定单农业贷款“模式等。在全力支持湘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 铸就草根银行、绿色银行、民族银行的卓越品牌。

积极引入竞争, 让企业、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开户银行, 打造真正属于广袤的“湘西农村的银行”这张亮丽名片, 给政策给优惠, 不仅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甚至民间金融合作组织等共同来谱写新型农村金融崭新篇章。

(三) 综合调控, 合理优化存贷比例。

就本地区而言, 各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空间、贷款资产质量和效益等诸方面都具有显著差异性。在实行分支行体制的国有商业银行系统中, 在不突破人民银行及商业银行总行规定的存贷比例总体水平前提下, 根据各行系统总体资产质量、安全、效益最优化组合的原则, 进行存贷比例总体和存贷比例结构的安排与调控。商业银行开展货币资金经营活动的综合性目标是低险高效这在其经营本身无可厚非, 但是作为在老、少、边、穷、山区经营的金融机构、存贷比例管理操作上上级行应该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在核定存贷比例个体时, 制定符合本地区需要的必要的定量依据, 根据本地区资金需求进行存贷比例总体最优化、存贷比例结构最优化的组合分析。使存贷比例管理达到最好效果。

湘西自治州金融部门一定能把握这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利用当地资源, 突出特色, 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功能, 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武陵山区区域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坚持市场创新, 持续完善创新, 为迅速提高贫困落后地区的竞争力, 使老百姓不再贫穷, 生活不再落后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统计年鉴》 (2011) [M],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统计局[1]《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统计年鉴》 (2011) [M],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统计局

[2]《2009年湘西州人民银行第70期专报信息》[C], 湖南湘西州人民银行[2]《2009年湘西州人民银行第70期专报信息》[C], 湖南湘西州人民银行

[3]《2011年湘西自治州全辖预算收支国库统计表》[C],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统计局[3]《2011年湘西自治州全辖预算收支国库统计表》[C],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统计局

[4]《湘西州政府扶贫办2011年内部资料》[C], 湖南湘西州政府扶贫办[4]《湘西州政府扶贫办2011年内部资料》[C], 湖南湘西州政府扶贫办

[5]《2011年度湘西州政府工作报告》[C], 湖南湘西州政府[5]《2011年度湘西州政府工作报告》[C], 湖南湘西州政府

上一篇:超大的画面下一篇:生存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