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通风除尘(精选4篇)
局部通风除尘 篇1
采石场的筛分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粉尘, 粉尘作业人员尘肺病发病风险升高, 并与工作场所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呈正相关关系[1,2], 加强除尘和收尘是治理其粉尘危害的重点。为控制粉尘危害, 预防尘肺病的发生, 本课题组于2015年对某采石场筛分工序新增的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进行设计, 提供设计方案和数据, 并在安装后对其粉尘控制效果进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采石场筛分工序主要对石头进行筛选, 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危害等。该厂为贯彻我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方针政策, 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计划在筛分工序增设1套局部通风除尘系统, 以加强粉尘的治理。本研究以该套除尘设备为研究对象设计局部通风除尘系统。
1.2 方法
根据采石场筛分工序生产工艺流程中主要的产尘特点和粉尘性质等基础资料, 根据HJ2028-2013《电除尘工程通用技术规范》和《工业防尘手册》[3,4], 由工程通风设计人员设计局部通风除尘系统, 安装后测定其粉尘控制效果。
1.2.1 外部排风罩排风量计算
通过对采石场筛分工序粉尘发生源 (以下简称“尘源”) 、生产工艺设备和生产操作情况的实际观察和分析, 确定所采用排风罩罩型、罩口尺寸、数量和控制距离 (即罩口几何中心与尘源控制风速点的距离) , 并对车间的风速进行检测, 采用合适的公式计算单个外部排风罩排风量 (Q) , 据此计算除尘系统的总排 (送) 风量 (Q总) 。
1.2.2 通风管道设计
通风管道是将含尘气体通过管道输送到指定的处理装置, 其设计目的是根据各管段的排风量和选定的流速确定各管段的管道直径, 计算各管段的局部阻力 (Z) 和摩擦阻力 (Rma) , 保证系统内达到需求的分配风量, 并为风机选择和绘制施工图提供依据。 (1) 绘制通风除尘系统的系统图, 见图1。 (2) 选择合理的空气流速。依据《工业防尘手册》确定各管段的理论风速 (v0) (578页) [5], 由公式 (1) 计算出理论风速下确定的理论管道直径 (D0) , 根据理论管道直径选择合理的实际管道直径 (D) , 再用公式 (2) 反推实际风速 (v) 。 (3) 采用公式 (3) 计算Z; (4) 计算Rma。根据《工业防尘手册》中圆形通风管道单位长度Rma线算图[5], 只要已知流量、管道直径、流速和单位长度摩擦阻力4个参数中的任意2个, 即可利用该线算图求得其余2个参数[1]。该线算图是在大气压力P0=101.3×10-3Pa、空气温度T0=120℃、空气密度ρ0=1.204kg/m3、运动粘度V0=15.06×10-6m2/s、管壁糙度e=0.15×10-3m的圆形风管等条件下得出。当实际使用条件与上述条件不相符时, 采用公式 (4) 进行密度和粘度的修正, 采用公式 (5) 进行空气温度和大气压力的修正。 (5) 对并联管路进行阻力平衡。通风系统要求2个支管之间的阻力相差不超过15.0%, 除尘系统要求2个支管的阻力差不超过10.0%, 以保证各支管的风量达到设计要求。当并联支管的阻力差超过上述规定时, 可通过调整支管管道直径 (即改变支管的阻力) 以达到阻力平衡。本研究主要对图1中除尘器的A、B、C、D共4个节点的阻力平衡情况进行判断。调整后的管道直径采用公式 (6) 计算。为有效地达到阻力平衡, 在8个支管上各插进1个板进行调试, 以便调节阻力平衡。 (6) 采用公式 (7) 计算管道总阻力。
式中:D0-理论管道直径, m;Q0-管道流量, m3/s;π-圆周率, 取值3.14;v0-理论风速, m2/s。
式中:v-实际风速, m2/s;D-实际管道直径, m;Q0、π-定义同公式 (1) 。
式中:Z-局部阻力, Pa;ζ-局部阻力系数;μ-空气流速, m/s;ρ周围空气密度, kg/m3。
式中:Rma-实际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Pa/m;Rm0-线算图上查得的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Pa/m;ρa-实际空气密度, kg/m3;ρ0-线算图空气密度, 取1.204 kg/m3;Va-实际运动粘度, m2/s;V0-线算图运动粘度, 取15.06×10-6m2/s。
式中:Rma、Rm0-定义和单位同公式 (5) ;Kt-温度修正系数;Kb-大气压力修正系数;Kt、Kb由《工业防尘手册》温度和大气压力的修正曲线查得。
式中:D’-调整后的管道直径, m;D-原设计管道直径, m;△P-原设计的支管阻力, Pa;△P’-为阻力平衡要求达到的支管阻力, Pa。
式中:PS-管道总阻力, Pa;△Pi-相应编号的管道阻力, Pa。
1.2.3 风机选型
采用公式 (8) 、 (9) 分别计算风机的风量和风压, 据此选择适合型号的风机。
式中:Qf-风机的风量, m3/h;Q总-除尘系统的总排 (送) 风量, m3/h;K1-风管漏风附加系数, 取值1.10;K2-除尘器或净化设备的漏风附加系数, 取值1.05;Qr-袋式除尘器的反吹风量, 取值0 m3/h。
式中:Pf-风机的风压, Pa;PS-管道总阻力, Pa;H电-电除尘器工作阻力, 根据所设计除尘器阻力选300.0 Pa;K3-风机的实际风压附加系统的管道附加系数, 取值1.10。
1.2.4 除尘器选型
结合项目设计实际选择除尘器类型, 根据HJ 2028-2013《电除尘工程通用技术规范》设计有关技术参数, 再选择适合的除尘器。
1.2.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水平测定
安装该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后, 根据GBZ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5], 检测采石场筛分工序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 , 依据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评价[6]。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该采石场的石头是石灰石, 年产量10万m3。检测其粉尘的游离二氧化硅浓度为6.8%。筛分工序产生粉尘危害, 筛分过程机械自动化, 工人作业方式巡检。
2.2 外部排风罩排风量设计结果
根据采石场筛分工序尘源情况和生产工艺过程, 由于筛分下料存在动力, 粉尘飞扬较高, 因此采用设在尘源上部的上吸式外部排风罩。在不影响生产操作的前提下, 设计排风罩的罩口尺寸为1.6 m×1.6 m (则A=2.56m2) , 罩口边缘加设法兰边框, 以提高排风效果;根据通风除尘需要, 该除尘系统设8个排风罩;根据尽可能使外部排风罩的罩口靠近污染源或扬尘点, 以使整个污染源或所有的扬尘点都处于必要的风速范围之内的原则, 取x=1.1 m;根据现场实测数据, 取vx=0.4 m/s。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公式 (10) 计算得出Q=18 509 m3/h;8个排风罩的Q总=18 509×8=148 072 m3/h。
式中:Q-单个外部排风罩排风量, m2/h;K-按矩形罩口长宽比值n=1.000确定的系数, 取0.083[1];x-控制距离, m;A-排风罩罩口面积, m2;vx-尘源控制风速, m/s。
注:*为阻力平衡, 不需要调整设计方案。
2.3 通风管道设计结果
根据公式 (1) ~ (6) 计算通风管道阻力和除尘器节点平衡的结果见表1、表2。根据公式 (7) 和表1中的有关△P的数据计算得出PS=841.4 Pa。
2.4 风机选型结果
根据公式 (8) 、 (9) 计算得出:Qf=171 023 m3/h, Pf=1 255.5 Pa。结合厂区气象条件, 选择普通中压风机, 型号为4-79。适合范围:全压为176.0~2 695.0 Pa, 风量为990.0~406 000.0 m3/h, 功率为1.1~250.0 k W。
2.5 除尘器选型
结合本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设计的实际情况, 选用电除尘器。从达到总除尘效率为99.90%出发, 根据HJ 2028-2013《电除尘工程通用技术规范》, 主要设计参数见表3。结合工作场所粉尘条件和除尘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选用WDJ 47-3/1型WDJ型卧式电除尘器设备, 其处理风量为186 000 m3/h[6], 能够满足本局部通风除尘系统Q总=148 072 m3/h的设计要求。
2.6 除尘器选型
设置了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后, 测得采石场筛分岗位空气的粉尘浓度CTWA为6.2 mg/m3, 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8.0 mg/m3。
3 讨论
采用设置通风除尘系统、改进生产工艺、湿式作业、密闭和加强管理等综合粉尘防治措施是控制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水平的重要方法[7,8], 是预防尘肺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本课题组针对采石场筛分工序的粉尘防治实际, 对其新增的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进行设计。结合其生产工艺特点, 将尘源加以密闭并设置局部通风, 以有效控制生产性粉尘的扩散, 使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水平下降到国家职业卫生限值以下, 是预防尘肺病的重要措施。本课题组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对采石场筛分工序生产工艺特点和粉尘性质等基础资料, 由工程通风设计人员以外部排风罩、通风管、风机选型和除尘器的选择为重点, 设计局部通风除尘系统。除尘器一般分为机械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和电除尘器4类。其中电除尘器在捕集工业粉尘方面具有除尘效率高、可处理烟气流量大且耐高温和腐蚀、气流压力损失小、可处理较小粒径粉尘、总体能耗低、运行维护费用低等优点[9,10,11], 因此, 本研究选用电除尘器作为局部通风除尘系统的除尘器。安装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后, 采石场筛分工序空气中粉尘水平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要求, 说明本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对粉尘的控制效果良好。
摘要:目的 对某采石场筛分工序的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进行设计, 使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水平达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方法 根据某采石场筛分岗位工艺特点及粉尘性质等基础资料, 由工程通风设计人员以外部排风罩、通风管、风机选型和除尘器的选择为重点, 设计局部通风除尘系统, 安装后测定其粉尘控制效果。结果 外部排风罩采用罩口尺寸为1.6 m×1.6 m的带法兰边框的上吸式排风罩, 控制距离为1.1 m。除尘系统的总排 (送) 风量为148 072 m3/h;风机的风量和风压分别为171 023 m3/h和1 255.5 Pa;据此选择型号为4-79的普通中压风机和处理风量为186 000 m3/h的WDJ47-3/1型WDJ型卧式电除尘器设备作为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安装实施后, 筛分岗位空气中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6.2 mg/m3, 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8.0 mg/m3。结论所设计的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粉尘,通风除尘系统
参考文献
[1]白彩云, 沈正高, 霍亚萍, 等.露天采石场粉尘危害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1, 8 (4) :147-149.
[2]刘锦华, 张莹, 刘林均, 等.民营石场石工矽肺调查[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3, 31 (5) :245-24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部.HJ 2028-2013电除尘工程通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3.
[4]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 工业防尘专业委员会.工业防尘手册[M].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1989:566-132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7]苌翠粉, 姚晓玲, 杨会玲, 等.粉尘及其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25) :144.
[8]Ghorbani Shahna F, Bahrami A, Farasati F.Application of local exhaust ventilation system and integrated collectors for control of air pollutants in mining company[J].Ind Health, 2012, 50 (5) :450-457.
[9]Kim HJ, Han B, Kim YJ, et al.Integration of a nonmetallic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and a wet scrubber for improved removal of particles and corrosive gas cleaning 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J Air Waste Manag Assoc, 2012, 62 (8) :905-915.
[10]翁杰.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水泥技术, 2013 (3) :102-104.
[11]Kim HJ, Han B, Kim YJ, et al.Submicrometer particle removal indoors by a novel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with high clean air delivery rate, low ozone emissions, and carbon fiber ionizer[J].Indoor Air, 2013, 23 (5) :369-378.
局部通风除尘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南海区某家具厂打磨车间局部通风系统。
1.2 方法
对现有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进行现场调研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科学的通风系统设计方案: (1) 减小罩口面积, 加大通风管直径; (2) 减小控制距离; (3) 不改变原有风机; (4) 消除干扰气流。
1.3 评价
1.3.1 采样分析
检测改造前后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 评价通风除尘效果。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按《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GBZ/T 192.1-2007) 进行[1], 测定粉尘的短时间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1.3.2 现场检测
按照《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 16758-2008) 规定的方法对局部排风罩的罩口风速及控制风速进行检查检测[2]。
1.3.3 评价依据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2007) [3]、《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 194-2007) [4]。
2 结果
2.1 改造前
2.1.1 局部通风系统
原有局部通风除尘系统由侧吸式局部排风罩、通风管、风机、净化系统等组成。风机功率为18 k W, 排风量为35 000 m3/h, 车间设置了3个参数相同侧吸式排风罩。排风罩宽2 m×高1.5 m, 通风管直径为15 cm, 最远作业点与罩口的控制距离为2 m。作业点附近墙体上安装有2台壁扇, 形成了干扰气流。检测其控制风速为0.10~0.18 m/s, 不符合GBZ/T 194-2007控制风速在0.25~3.00 m/s的要求。见表1。
2.1.2 粉尘浓度
对3个排风罩对应的3个作业岗位空气中木粉尘总尘浓度检测, 结果有2个点的木粉尘浓度超标, 合格率为33.3%。见表2。
2.2 改造后
2.2.1 局部通风系统
参考相关资料, 当风量有限而罩口风速又不能太低时, 可将罩口面做成多条缝口[5];设计局部排风罩时, 在同样的排风机功率条件下, 为提高排风效果, 应使罩口与罩子连接管面积之比不超过16∶1[6]。根据设计, 在排风罩罩口增设挡板, 将每个罩口做成有5条宽2 m×高0.05 m的条缝口, 减小罩口面积, 同时加大通风管直径为20cm与之相适应, 罩口与连接管面积之比为15.9∶1。在距离罩口1.5 m处划上红色控制线, 禁止作业点超出该线, 限定控制距离为1.5 m。根据以上排风罩的参数, 按照GBZ/T 194-2007旁侧罩排风量计算公式A.7进行计算, 取控制风速为0.35 m/s时, 总排风量应不小于33 311 m3/h, 因此原有风机的排风量可满足要求, 不需要更换。同时拆除墙扇, 消除干扰气流, 保证排风罩对粉尘的捕集效果。检测其控制风速为0.33~0.38 m/s, 符合GBZ/T 194-2007控制风速在0.25~3.00 m/s的要求。见表1。
2.2.2 粉尘浓度
对3个排风罩对应的3个作业岗位空气中木粉尘总尘浓度进行检测, 结果其总尘浓度均未超标, 合格率100.0%。见表2。
注:风速单位m/s。
注:PC-TWA 3mg/m2, 超限倍数2。
3 讨论
局部通风除尘系统由局部排风罩、通风管、风机、净化系统等组成, 是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重要设施。如果局部排风罩的罩口面积、通风管道的直径等设计不合理, 或存在干扰气流的影响, 通风除尘系统的控制效果将不能达到预期水平。
本次改造主要解决了通风除尘系统排风罩罩口面积较大、控制距离较长并存在干扰气流等问题, 在风机功率和排风量不变的条件下, 减小罩口面积并相应加大管道直径, 直接增大了罩口风速, 减小控制距离而提高了控制风速, 使之满足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 消除干扰气流, 使排风罩的粉尘捕集能力达到最佳状态, 有效地将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控制在接触限值内, 符合标准要求。企业今后还要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全面执行粉尘综合治理的八字方针, 将粉尘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摘要:目的 科学合理设计局部通风除尘系统, 提高除尘效果。方法 对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进行现场调研分析, 提出设计方案。对比改造前后通风系统参数、控制风速、粉尘浓度, 评价改造效果。结果 改造后控制风速提高, 达到0.253.00 m/s的要求,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合格率达100.0%。结论 科学设计改造后的局部通风除尘系统, 在不增加风机功率的条件下, 可以有效控制粉尘危害。
关键词:粉尘,局部排风罩,控制风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GB/T 16758-200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5]周书林.外置式排风罩条缝开口面积与气流均匀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 9 (7) :159-160.
某家具厂通风除尘措施效果评价 篇3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某家具厂下料车间、木工车间所采取的通风除尘系统以及上述车间各岗位木粉尘浓度。
1.2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 通过测量罩口风速, 改造后下料车间、木工车间内5个岗位木粉尘浓度, 与改造前相应岗位木粉尘浓度及职业接触限值进行比较, 综合分析通风除尘措施是否合理。
1.3 依据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 16758-2008)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2007) [3,4,5]。
1.4 仪器
粉尘采样器 (DS-21B) , 数字风速仪 (QDF-6) , 卷尺等。
2结果
2.1 生产工艺流程 见图1。
2.2 下料车间
2.2.1 通风除尘措施
下料车间设有一台木工圆锯和一台裁板锯, 改造前已安装MF9030双桶布袋吸尘机 (功率3 kW, 风量3 100 m3/h, 集气袋尺寸φ480 mm×4) , 罩口65 mm×250 mm, 均采用上吸罩。改造后, 除尘设备不变, 调整罩口方向, 改为下吸罩。
2.2.2 粉尘浓度检测结果及评价
车间内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是木粉尘, 检测结果见表1。
由表1分析可知:改造前虽然在下料车间安装了除尘设备, 但由于木工圆锯和裁板锯切割时产生的木粉尘颗粒较大、比重较重, 沿切割流线运动较短距离后便落至地面。采用上吸罩, 粉尘浓度仍超标, 控制效果较差。改造后, 将罩口方向改为下吸罩, 使用原有的除尘设备, 同样的排风量, 木工圆锯、裁板锯岗位粉尘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分别降低了1.62倍和1.55倍, 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 除尘效果明显。
2.3 木工车间
2.3.1 通风除尘措施
木工车间内设有一台木工铣床、两台钻床、两台砂带机, 改造前未安装通风除尘设备, 仅依靠侧窗、大门作为自然通风。改造后, 安装了一台MF9075四桶布袋吸尘机 (功率7.5 kW, 风量7 800 m3/h, 集气袋尺寸φ630 mm×4) 。在木工铣床岗位, 根据铣刀高速旋转产生的木粉尘粒径较大, 飞溅速度快, 具有一定方向性的特点, 采用侧吸罩;钻床岗位, 由于钻头需要移动, 粉尘量较少, 尘源不太固定, 采用上吸罩, 并将吸尘罩固定在钻头上;砂带机岗位, 沙带运转速度较慢, 粉尘体积较小, 粉尘量较少,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采用下吸罩。见表2。
注:a对未制定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C-STEL) 的化学有害因素, 在符合8 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 任何一次短时间 (15 min) 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TWA) 的倍数值, 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5]。表4同。
2.3.2 罩口风速测量
按照《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 16758-2008) 要求进行测量, 见表3。
木工铣床侧吸罩口平均风速:
undefined铣=3.4+3.5+3.6+3.5+3.5+3.7+3.9+3.8+3.7+3.5/10=3.61m/s。
同样方法测得:钻床罩口平均风速undefined钻=7.50 m/s。
砂带机罩口平均风速undefined砂=5.42 m/s。
2.3.3 实测风量计算公式如下:
L实undefined
其中:L实-实测风量, m3/h;F-风道有效截面积, m2;undefined平均风速, m/s。
L实=3 600× (3.61×0.362 5+2×7.5×0.007 85+2×0.03×5.42) =6 336 m3/h<7 800 m3/h。
以上结果显示, 风机额定风量大于实测风量, 表明该除尘系统完全能够满足除尘要求。
2.3.4 粉尘浓度检测结果及评价
见表4。由表4分析可知:改造前, 采用自然通风, 木工铣床、钻床、砂带机岗位木粉尘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分别超标2.22倍、1.24倍和1.02倍;改造后, 分别在木工铣床、钻床、砂带机岗位安装了侧吸罩、上吸罩和下吸罩, 将木粉尘统一收集到布袋除尘器内, 处理后粉尘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 说明该除尘系统起到了良好的通风除尘效果。
3讨论
该家具厂通过对生产车间采取通风除尘措施后, 如在木工圆锯、裁板锯岗位利用原有的除尘设备, 将上吸罩调整为下吸罩;在木工铣床岗位安装侧吸罩, 砂带机岗位安装下吸罩, 钻床岗位安装可移动吸尘罩, 将木粉尘集中收集到布袋除尘器内。检测结果表明, 改造后上述岗位木粉尘浓度明显下降, 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说明根据有害因素的暴露情况, 结合生产工艺特点, 采取适宜的通风除尘措施, 可以有效降低生产车间内木粉尘浓度, 对保护工人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邱曼.我国职业危害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 (6) :102-105.
(2) 竹健, 张国军.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调查 (J) .浙江预防医学, 2012, 24 (4) :45-4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6758-200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局部通风除尘 篇4
1.1 粉剂 (D)
粉剂的话主要是用在喷粉装置材料上用的, 粉剂一般都很细, 95%以上的粉是可以通过200目筛。粉剂通常都是在水源较困难的地区被使用, 并且用于直接喷洒使用, 不能兑水作为喷雾使用。
1.2 粒剂 (G)
粒剂就是颗粒状态的剂型, 粒剂的形态、用途等都非常多样化, 粉剂单从颗粒的直径来说可以分为大粒剂、颗粒剂与微粒剂, 比大粒剂更大的就是块状剂了。而按照粒剂的解体性不同又可以分为非解体性粒剂, 就是遇水不会分散的, 和解体性粒剂就是遇水就分散的。解体性粒剂一般都是大粒剂或者颗粒剂的形式, 主要用在土壤处理中, 非解体性粒剂更多的是用颗粒剂或者微粒剂的形式出现。
1.3 可湿性粉 (WP)
可湿性粉剂就是在水中能被分散或者悬浮的粉状剂型, 可湿性粉剂是用不溶于水的一些原料与其他湿润、分散剂等加工而成, 在遇到水的时候能让可湿性粉剂形成分散良好可以用来作为喷雾使用的悬浮液。在农药剂型中, 可湿性粉剂是一个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因为可湿性粉剂不用乳化剂和有机溶剂, 而且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高, 比较容易储存, 运费及包装费用也比较低。可湿性粉剂可以有很多作用, 比如配置毒饵、毒土, 也可以土壤处理、拌种、灌根。
1.4 可溶性粉 (WS)
可溶性粉剂与可湿性粉剂的外观是比较相似的, 但是有效成分比可湿性粉剂高。可溶性粉剂的药效与乳油相近, 但是相对于乳油来说助用量更少, 成本就相对更低, 由于是可溶性, 所以要注意保持干燥。
1.5 浓悬浮剂
浓悬浮剂是能在水介质和油介质中分散、悬浮的高浓度的粘稠剂。悬浮在水中的一般都叫做悬浮剂, 悬浮在油中的一般叫做油悬剂, 这种浓悬浮剂具有耐雨水冲刷、不易出现药害和不易燃的特点, 能在水中用不同比例混合使用。
1.6 乳油 (EC)
乳油的特点就是在入水之后能分散成乳状液的液体型。乳油剂的制造就是用原药和有机溶剂、乳化剂相互融合而成。乳油相比其他农药剂, 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高, 储存的稳定性比较高, 使用起来方便, 药效高。但是乳油不能直接喷施, 要用一定的比例和水融合后喷施使用。但是乳油也具有很多的缺点, 比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比如比较容易燃不安全, 比如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 成本较高。
1.7 浓乳油
浓乳油是一种“水包油”形式的不透明状的液体农药剂型, 生产的农药原油就是用是不溶性的原料, 以及加入乳化剂、分散剂等材料进行加工, 制成最终浓乳油。浓乳油的成本比乳油低, 不会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相对也更小。
1.8 水剂
水剂农药主要是含有少量的表面活性剂, 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在水中分散的真溶液制剂, 水剂农药的使用方法基本上与浓乳剂的使用方法相似, 直接用于飞机或地面微量喷雾, 以及常量喷雾。水剂根据使用途径的不同, 也可以分为很多类型, 比如处理种子的种子处理水剂, 用来防治害虫的芳香水剂等, 水剂的制药原料都是能在水中稳定融合的可溶性原药。
1.9 种衣剂
种衣剂主要是用在植物种子外层包覆作用, 能形成牢固药层, 含有粘结剂的一种剂型。现在种衣剂主要使用对象就是一些商品植物种子销售公司, 用种衣剂包裹植物种子后, 能存储一段时间。
2. 油剂
油剂一般是专供超低容量喷洒的超低容量的喷雾剂。一般油剂的农药有效成分在20%-50%之间。
2.1 缓释剂
缓释剂就是一种让农药的成分缓慢释放出来的药剂, 目前, 在国外一些公司缓释剂已经被当做一个商品制作。
2.2 烟剂
烟剂就是用燃烧形式形成一种烟状分散体悬浮在空中的农药剂型, 但是点燃后是没有火焰, 只形成烟的形式, 烟剂能让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提升。因为烟剂的农药有效成分在受热情况下形成气体分散在空气中, 但是当在空气中冷却时优惠凝聚成微粒形式, 慢慢沉积到植物表面, 同时在烟剂使用的时候, 空气中含有的农药成分能让害虫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 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但是要引起注意的是, 烟剂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密封性, 以免扩散, 引起污染。
3 农药制剂车间粉尘产生的环节及原因
在农药制剂过程中, 首先要对原材料、原辅料进行粉碎、过筛, 要到达一定的细碎度才能达到工艺的要求, 虽然当前设备在进行粉粹制造时不会出现尘土飞扬的想象, 但是在加料和出料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会出现粉尘。在农药制药称料环节中, 这些已经被粉碎过得材料进行称料时就会出现粉尘。在包装环节中, 特别是颗粒、微颗粒的农药, 在包装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粉尘出现。
4 农药制剂车间的通风除尘技术方案
4.1 物理隔离措施
物理隔离就是采用物理形式对能产生粉尘的车间进行隔离, 一般有三种隔离方式:就地隔离、一侧隔离和独立隔离方式。在隔离区域要有一定的措施, 首先, 在被隔离区域要保持空气洁净度, 并且要在隔离区内设立独立的排风, 可以让隔离区外的空气能进入到隔离区, 在设立隔离区排风设施的时候, 要注意排风量, 要注意除尘过滤的装置位置, 能让排风从隔离区被除尘过滤后再回到隔离区, 能有效形成独立的排风除尘循环系统。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自循环系统, 能让车间的能耗降低, 节省净化成本。
4.2 就地排除措施
首先, 对外部要安装捕尘罩, 捕尘罩一般安装在尘源的上部分和侧面。为了让操作工序能有效进行, 就要考虑到处安装除尘罩的位置, 要注意控制点的控制风速与控制风速上限与下限的条件。
其次, 要对含尘气体的净化处理。因为不管是物理隔离中的排风还是在就地排除的排风, 都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不能将废气排放到室外, 这就要把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含尘气体的净化处理就是对空气进行过滤与除尘, 让空气中的粉末能分离出来。含尘气体除尘器主要有袋式除尘器、滤筒式除尘器、水浴除尘器。在选择除尘器的时候, 要多方面综合考虑, 要考虑粉尘的性质、废气的性质、除尘效率等等, 选择最佳除尘装置。
4.3 压差隔离措施
农药制剂车间的对有害污染扩散要求非常大, 要确保车间的污染不会再进步一扩散, 压差隔离措施就可以解决这一个问题。在布置压差隔离措施的时候要注意, 对于粉尘量比较少或者药性不强的药品和对粉尘量比较多和药性比较强的时候, 设计也会不一样。
4.4 全新风全排措施
对于特殊的药剂, 比如药敏性和药物活性有要求的药剂就不能采用循环风, 需要用到全新风防止交叉污染。但是全新风排风装置的使用就会让净化系统的耗能与费用急剧增加, 可以采用对于特殊药剂采用独立的全新风措施, 而其他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可以用循环风装置, 减少这方面不必要的费用。
5 结语
农药制剂车间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还包括了车间的通风除尘, 对于不同的除尘措施要进行比较分析, 用最佳的除尘方案, 在确保安全生产的条件下, 能最大程度上节约成本。
参考文献
[1]王树俊.10万吨磷铵钾复肥装置通风除尘方案探讨[J].氮肥设计, 1991, 01.
[2]冯永兵、陈金辉.固体制剂车间除尘问题的探讨[J].医药工程设计, 2007, (28) .
[3]孙一坚.工业通风 (第二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4]王福国、汪静.医药洁净厂房的回风利用问题[J].医药工程设计, 2003, (24) .
【局部通风除尘】推荐阅读:
局部通风设备09-08
局部通风管理制度08-28
局部通风安全措施与管理12-24
春节放假期间局部通风管理安全技术措施08-29
局部——整体——局部06-23
局部应力05-10
局部市场06-01
局部检测06-19
局部护理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