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

2024-11-25

大班美术(通用11篇)

大班美术 篇1

绘画属于幼儿的特殊语言, 是展示其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美术教学改革的根本宗旨。正如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让幼儿通过参加艺术教育活动, 初步感悟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广大幼儿园教师树立“以幼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在践行幼儿美术教学改革中锐意进取, 大胆革新, 全方位提高幼儿美术功底, 拓宽幼儿的创新视野, 使幼儿的人格日趋完美。那么, 如何提高大班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效率呢?

一、用多媒体, 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现代多媒体技术已经在中小学和乡镇幼儿园得到普遍推行, 由于多媒体具有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点, 从而更能吸引幼儿园的小朋友。譬如, 我在执教故事创编画《小姑娘和大拖鞋》一课时, 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前半个故事:小姑娘骑着大拖鞋冲向云霄, 一只灰色的小老鼠从鞋子中钻出来, 大拖鞋突然垂落, 一大群小鸟叼着小姑娘安全的回到地面……许多小朋友面对栩栩如生的画面欣喜若狂, 顿生创作灵感, 他们很自然地张开想象的翅膀续编故事。通过合作讨论, 最后画出了五幅图画:其一, 小姑娘躺在沙发睡觉, 墙上挂着弓箭, 床边有一双拖鞋, 鞋内藏着一只小老鼠, 梳妆台上摆着一台液晶电视机;其二, 小姑娘穿着大拖鞋到林子里玩, 恰巧遇到了小鸟、小兔、老虎、黑熊;其三, 突然, 小姑娘脚上的拖鞋飞速扩大, 几乎像一艘飞船, 小老鼠又躲进大拖鞋里;其四, 无数小鸟又结群圈叼住小姑娘, 老虎和黑熊赶走了小老鼠;其五, 小姑娘坐在大拖鞋里唱着《春天的故事》和鸟一起在空中只有翱翔。当然, 类似的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 否则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二、循循善诱,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凡是自己比较喜欢的实物幼儿都能全神贯注的欣赏、观察, 而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逐步养成从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 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并用简单的几何形体概括出物体的外形轮廓。诸如桃子是圆形的, 小鸭可以理解为两个圆形的结合体, 小熊猫的身体、四肢和头部可以看成椭圆形。假如是比较复杂的形体, 那可以采用结构分解的方法, 把一个完整的物体分解成若干部分, 然后逐一添加形成整体。譬如, 我在引导学生画向日葵时, 先让幼儿画一个圆圈, 然后在四周添上花瓣, 最后完成习作。

在幼儿进行具体的观察过程中, 假如教师不作相应的提示, 那幼儿的观察往往是杂乱无章的。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循循善诱的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较好的习作。譬如, 我在引导学生完成写生画《树》时, 先让学生到室外观察杨柳树和冬青树, 并通过比较的方法, 分别说出两种树的大致形状, 从而使幼儿抓住了大树各自的特征, 为完成习作奠定基础。

三、结合实际, 激励幼儿进行大胆构思

大班幼儿虽然拥有点滴绘画经验, 但教师还必须予以适度引导, 并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 让他们进行大胆的联想, 逐步确立新的创作形象, 在脑海里构成一幅画, 并会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譬如, 我在引导幼儿画《龟兔赛跑》时, 先鼓励他们在回顾故事情节的基础上, 想象出一幅幅更生动有趣的画画。由于《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有趣, 形象鲜明, 有利于幼儿拓宽视野, 进行如下合理化想象:有的学生按照故事情节设想画面———兔子睡觉、做梦以及别具一格的比赛场面;有的学生按人物情绪设想———乌龟胜利后手舞足蹈以及兔子失败时痛哭流涕的表情等, 由于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构思, 所以画出的作品比较理想。

四、认识线描, 让幼儿在练习中获得美感

古今中外的名画一般以线条作为基本元素构成, 人类最早的美术遗物、旧石器时代的各种原始饰物、中国的敦煌壁画和欧洲的洞穴壁画都是以线造型的, 展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美感的认识。诸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壁画中以粗犷的线条表现的千姿百态的野猪、野鹿, 这是对物象的美的认识;在我国, 线描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许多国画名作都以线条来表现“吴带当风”“曹衣山水”和“十八描”。因此, 把成熟的线描技巧渗透于幼儿美术教学是挖掘儿童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丰富多彩的线条不仅可以表现外在的美感, 而且蕴含丰富的情感。譬如:有些线条苍劲有力, 恰似铁划银钩;有些线条舒缓流畅, 犹如流水行云;有些线条奔放潇洒, 可谓痛快之至;有些线条婀娜多姿, 秀丽无比……线条极强的表现力枚不胜举。

大班幼儿绘画时的线条一般没有多少变化, 只有通过欣赏古代绘画中等具有代表性的线条, 才能让小朋友初步了解线条的变幻莫测与强大的表现力, 真正感悟到线条的美感, 在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 也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与创作热情。

儿童绘画是思想、情趣、内在潜能的自由表现方式, 是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真实记载, 是创造力、想象力和写实能力的结晶。但愿奋斗于幼教岗位上的园丁们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勇创求实高效的幼儿美术教学新模式。

大班美术 篇2

1、通过剪剪、插插,提高幼儿对美的鉴赏能力。

2、欣赏插花艺术,感受插花艺术的色彩对比、高低错落对比、大小对比的美,对插花艺术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插花若干瓶。

2、花瓶(大口的塑料瓶——农夫果园)。

3、各类鲜花、野草、树叶等。

4、抒情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

5、倒背衣、剪刀放在衣服

6、前面的口袋里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1、小朋友,我们桌上都放着些什么呀?这些花草啊都是躺在在桌子上的,小朋友有没有办法把它们竖起来呢?(插在瓶子里)

2、那我们就把花插在瓶子里,在插花之前老师提要求:小朋友不认识的花可以问老师或其他小朋友;小朋友衣服口袋里的剪刀是插花时用的小工具,你需要的时候可以用。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插花。

1、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不参加任何意见,随小朋友想象,让他们自由发挥。

2、请插好花的小朋友坐到那边的垫子上,把花放在自己的前面,让其他小朋友看看你的花,你看看其他小朋友的花。“你认为谁的花插得好看,为什么?”

3、出示插花实物,欣赏插花艺术,感受插花艺术的色彩对比、高低错落对比、大小对比的美。

4、请小朋友们来看看插花师傅插的花是什么样的。“老师这里有插花师傅插的花,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下,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插花师傅插的花是怎么样的?”(用姿态语言来引导他们说出花的插法,高低、大小、颜色、树叶的衬托)

5、让小朋友自由谈论。“你喜欢哪瓶插花?为什么?”

6、老师对插花实物做简单说明。(插花形状、颜色搭配、高低秩序等方面)

7、老师小结:插花时,要注意把花插得有高有低、有大有小,颜色有深有浅,还可以加一些草、树叶,互相衬托,这样,插花才会漂亮。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插花,教师巡回指导。

1、“现在请小朋友把这些花再重新插一次,相信小朋友会比刚才插的更漂亮。(对个别有困难的小朋友可稍加帮助。)

大班美术活动:锯末壁挂 篇3

1尝试运用锯末在木块、竹片上进行平面装饰。

2感受锯末装饰的特别美感,体验用废旧材料想象创作的乐趣。

3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欣赏毛织、刺绣等各种壁挂图片,了解壁挂。

2玩锯末感受锯末的特点,观看木材加工视频了解锯末来源。

二、环境创设:收集锯末画作品布置成壁挂展区。

三、物质准备:课件,各种形状的木片、竹片,原色、彩色锯末,白乳胶,棉签,擦手巾。

活动过程

一、参观展区,感受壁挂的装饰材料及锯末装饰之美。

引导幼儿看看、摸摸、说说展区里的壁挂和平时见过的壁挂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装饰了哪些美丽的图案,图案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二、观看视频,了解彩色锯末的加工方法以及壁挂的装饰材料。

1讨论,了解壁挂的材料。

师介绍材料:壁挂是用房子装修和工厂加工时剩下的边角材料做底板的,美丽的图案是用锯末装饰的。

2观看视频,了解泡制彩色锯末的方法。

师:这是锯末原来的颜色,它是怎样变成五颜六色的呢?

幼儿发表看法后师播放视频,观看视频后小结:原来是废物的锯末,经过筛选、染色、晒干,就可以用来粘贴漂亮的图案。

三、观看视频,讨论如何运用锯末进行装饰。

1提问,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讨论用锯末装饰的方法。

师:怎样用这些锯末来装饰壁挂的底板呢?

2观看视频,了解装饰的步骤和要求。

第一步:先想好要装饰的图案,再用笔轻轻在底板上画出图案。要点:图案要大一些,便于粘贴锯末。

第二步:用棉签将少量白乳胶刷在图案上。要点:乳胶不要一次性全部刷在整个图案上,用一块,刷一块。

第三步:先想好画面上各部分使用的颜色,再用手抓少量锯末,一点一点均匀地洒落在刷了白乳胶的地方,将白乳胶完全覆盖。要点:手不要碰到白乳胶,锯末要一点一点均匀洒开,要将白乳胶完全覆盖,不要留下空白。

第四步:用手轻轻压一压锯末,稍等片刻,拿起底板轻轻抖动,将多余的锯末抖落。要点:轻轻压、抖,锯末要抖回同种颜色的碟子里。

第五步:用同样的方法,一块一块地进行直至全部完成。

3提问,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重点讲解示范。

四、幼儿创作

1呈现操作材料,幼儿预想装饰图案。

2幼儿创造,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构图,耐心粘贴,根据幼儿操作情况给予必要的支持。

五、展示作品,欣赏。

大班美术 篇4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米罗的画作, 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息, 表现出孩童般的纯朴天真。他的画中往往没有明确具体的形, 颜色也非常简单。这些风格特点与孩子的审美情趣和美术心理特点极为契合, 从这个角度来说, 米罗的画作是他贡献给孩子的精神瑰宝。

活动目标

1. 发现米罗作品中点、线、 色块等基本元素的特点, 初步感知米罗作品的风格。

2.乐意大胆想象、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体验欣赏名画带来的愉悦。

3.尝试运用剪贴、添画、喷画等方法大胆创作具有米罗特色的作品, 体验想象、创作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欣赏美术大师作品的经验, 能大胆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物质准备:米罗画像及米罗作品PPT, 米罗作品中的抽象色块人手一块, 幼儿合作作画的大画纸四张, 展板四块, 彩色卡纸边角料、剪刀、浆糊、棉签、水笔各若干。

活动过程

1.“送礼物”导入活动, 引发初步的想象。

导入语:丁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特别的礼物, 猜猜看会是什么。

(1) 自由结伴猜想。提导语:你的小精灵像什么?跟好朋友说说, 也让好朋友猜猜。

(2) 集中交流分享。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的小精灵像什么?

(3) 将小精灵送到画纸上, 幼儿分成四人一组。

指导语:这些小精灵很有趣哦, 现在请你们把小精灵送到这几张画纸上, 每张纸上4个小精灵。

2.借助PPT介绍画家米罗。

点击PPT, 出现米罗画像。提问:有人认识他吗?

小结:他叫米罗, 是西班牙著名的画家。他一生画了许多画, 他的画很特别, 很有趣, 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 全世界许多的大人、小孩都喜欢他的画。

3.欣赏米罗作品, 了解表现特点。

(1) 引导幼儿观察想象画面内容, 初步感知夸张变形的表现风格。

指导语:米罗爷爷在这幅画上都画了些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在哪里?指给大家看看, 和真的人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哦, 他把人的头画得比身体还大, 他用的是夸张、变形的画法。再找找, 还有哪里也画得很夸张?你还看到了什么? 指给大家看看。和真的动物一样吗? 他用的是夸张变形的手法, 这些夸张变形的人和动物给你什么感觉?

(2)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米罗画中点、线、色块及“米”字的风格元素。

指导语: 画中除了有可爱的小精灵色块, 还有什么? (若幼儿发现不了, 可点击超链接“点子图”) 这些点子一样大小吗?都是什么颜色的?除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黑色点子, 还有什么? (可点击超链接“线条图”)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这根弯弯曲曲的线条画出了什么?有不同的看法吗? 和真的一样吗?是用的什么方法? 再看看, 还有什么特别的? (指着“米”字) 这个图形像我们中国的一个汉字, 谁认识? 画中用了哪些好看的颜色? 你喜欢吗? 为什么?

小结:米罗爷爷的画真是特别, 有用色块、线条画成的夸张变形的人和动物, 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点子, 还有许多标志性的、像小雪花一样的“米”字呢。

(3) 欣赏多幅画作, 再次感受米罗画的风格特点。

提问:这些画上又有哪些有趣的内容?和刚刚一幅画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你最喜欢哪一幅? 为什么? 这些画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4.合作创作, 教师适时鼓励和引导。

(1) 提出创作要求。指导语:待会儿, 四个人一组合作, 可以用剪刀和卡纸变出你心中的小精灵色块贴到画纸上, 也可以用水笔在画纸上画出有趣的点子、线条和“米”字。

(2) 幼儿分组合作剪贴、添画。

(3) 尝试喷画, 进一步体验创作的快乐。指导语:丁老师这儿还有一样神奇的用具, 它会让我们的画变得更漂亮哦。喷嘴对着画纸摁一摁, 哇, 许多隐隐约约的彩色雾团, 像梦幻世界。你们来试试吧。

5.欣赏作品, 体验创作的快乐。

提问:你们的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你最喜欢哪幅画? 为什么?

活动延伸

大班美术活动:《树林》 篇5

一、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对于艺术领域,目标之一是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的事物,大班要乐于想别人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所以我选择了树林作为美术活动的内容,因为树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校园里、马路旁、公园里,是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所能触及的东西,而树林的变化有着季节的特色,色彩最为丰富。这一设想来源于有关秋天的主题活动,孩子们看见秋天的树林有着红、橙、黄、绿不同的色彩时所表现出来的惊喜和感动让我想到了这一活动,秋天的树林有着这样的色彩,那么其他季节呢,树林总有它独特的季节色彩,那么我们何不用最为简单的方式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表达出来呢。

二、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季节树林中色彩的变化,并用点画的方式表现色彩渐变交替的层次感。

2、初步尝试用两种颜色调和产生其他颜色,发现色彩变化的秘密与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画有树干的底稿、调色盘、毛笔、颜料人手一份

2、白板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观赏照片,寻找树林的色彩(感受色彩的变化)

1、出示图片“树”

这是什么?

一棵树是树,那么许多许多的树在一起可以变成什么?

你们觉得树林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

2、出示图片“小蜗牛”

有只小蜗牛也想知道这个答案,于是它背起自己的小房子去寻找树林的色彩,我们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吧。

图片1:春天的时候,小蜗牛找到了哪些颜色呀?这些绿色都是同样的绿色吗?这些色彩是从哪来的?树林还会有什么色彩呢?小蜗牛继续找……

图片2、图片3:花开的季节,树林里的色彩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树林里变成了这样的色彩呢?

图片4:小蜗牛继续寻找,这一次又找到了什么?什么季节来了?秋天还会有其他的色彩吗?

图片5:跟你们想的一样吗?漂亮吗?

图片6:整体出示前面的所有图片,欣赏四季树林的色彩,教师配乐讲述:小蜗牛来到了树林,他发现小树发芽的季节,树林里有嫩嫩的黄色、新鲜的绿色;花儿盛开的季节,树林里出现白色、玫红,还有温柔的粉色和浪漫的紫色;秋天到了,一阵秋风吹来,树林染成了金灿灿的黄色、火辣辣的红色和暖暖的橙色。

图片7:可是,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树林变成了什么样?树林里美丽的色彩上哪去了?看了这个画面你是什么心情?

(二)为树林送上色彩(技法绘画兴趣,了解画法)

小蜗牛的心情跟你们一样,于是它打开了自己的颜料盒,想要为树林送上美丽的色彩。找一找,小蜗牛的颜料盒里藏着哪些颜色?(在电子白板屏幕上操作,拍打调色盒,找出绿色和黄色)

1、第一层点画:(了解点画的技法)

出示绿色的`色点――小蜗牛用绿色的颜料为树林里的小树点上了绿色。(鼓励幼儿伸出小手一起点画)

2、第二层点画:(了解分层次上色的作画方式)

出示黄点――它又用黄色继续为小树点上色彩,填补空白。

3、调色

他再也找不出其他的颜色,小朋友帮他想一想,能不能用这两种颜色变出更加丰富的色彩来呢?看看小蜗牛是怎么做的――出示课件效果(把黄色的色块和绿色的色块重叠,出现调和后不同的绿色)。

4、第三层点画:他用这些变出来的色彩,为树林点上满满色彩。

(三)幼儿作画

你们愿意帮助小蜗牛一起为树林送上美丽的色彩吗?

1、介绍材料和作画方法

出示摆放好材料的桌面照片:看看我们需要用到哪些工具?

毛笔――怎么用?(躺下,点画)

颜料盒――有几种颜色?(两种,一样一样的为树林点上)

水桶――什么时候用?(点完一种颜色,洗一洗毛笔再蘸另一种颜色)

最后动动脑筋,用你找到的颜色变一变,看能不能变出更多的色彩为你的树林填补空白。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作画,教师酌情进行个别指导。

(四)展画、评画

1、将幼儿作品布置在展板上,请先画好的幼儿互相欣赏、交流一下。

2、集体欣赏: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一片树林?(选择一幅作品)

问题(2):这可能是什么树的树林?(根据生活经验与画面匹配联想)

问题(3):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发现的?(根据画面色彩推测)

3、请小作者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看看好朋友猜的对不对。

(五)结束

大班美术活动:纸箱创意造 篇6

纸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于大人来说是废弃的垃圾,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却是他们的“心肝宝贝”。每个家庭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纸箱,我们与孩子一起把各种废旧纸箱搬进教室,任由孩子摆弄:开火车、做开心屋、跳板、搭城堡……现在,我们又指导孩子开展纸箱创意绘画活动。原是大人眼中的“垃圾”,现在却成为孩子们感兴趣的绘画材料,让孩子们先是在上面涂上银灰色的丙烯颜料作底色,然后再用红色和黑色颜料分别进行创意装饰。通过老师的引导,一幅幅富有想象的作品呈现在纸箱上,最后再将纸箱进行创意造型。银灰色的底,红色和黑色的点缀装饰,让孩子感受浓浓的“中国风”。而创意活动是孩子动手创造美的过程。教师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对幼儿活动过程进行预设。预先设想孩子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想法或疑问,尽量考虑到活动的可行性及目标的达成度,尽可能充分地挖掘活动中的隐性课程,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这次活动我针对本班孩子已有的绘画经验设定三个目标:欣赏几种纹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尝试运用边饰、角饰、中心装饰的方法对纸箱进行创意装饰;喜欢生活中美的事物,愿意大胆创新。重点指导孩子学习掌握边饰、角饰、中心装饰和几种组合装饰的方法。

在纸箱上作画,也是变废为宝的一次环保活动,既节约了绘画材料,又满足了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与“低碳”走得更近,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在纸箱上作画原来可以如此“精彩”。

活动目标:

1.欣赏几种纹样:云纹、花朵、火、浪花,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2.尝试运用边饰、角饰、中心装饰的方法对纸箱进行创意装饰。

3.喜欢生活中美的事物,愿意大胆创新。

活动准备:

ppt图片,范例,幼儿前期涂好底色的纸盒、纸箱,丙稀颜料,水粉笔,有花纹和图案的物品。

活动过程实录:

1.欣赏ppt组图一,感知云纹、花朵、浪花、中国结、火的纹样的美,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你发现这几张图片上有什么?有哪些纹样?

(运用ppt图片,给孩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从孩子“哇”的惊奇声中,画面吸引了孩子。孩子的想象很丰富,云纹的线条像跑道,像浓烟、像龙身上的鳞片等等。)

2.播放ppt组图二,感受边饰、角饰、中心装饰和几种组合装饰的方法。

师:这些是艺术家们设计的装饰方法,看看每一张图片上装饰的方法一样吗?运用了哪些纹样?

重点引导幼儿感受边饰、角饰、中心装饰和几种组合装饰的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孩子掌握这几种装饰方法,为后面的创作活动做准备。)

3.播放ppt组图三,欣赏生活中的物品:手机、靠枕、花瓶、电脑。

师:知道了几种装饰方法,看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这几种装饰方法呢?

幼儿:“电脑的边缘有螺旋线”,“靠枕有一半运用了凤凰的纹样”,“花瓶的中间有菊花,瓶口有波浪线”……

(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来,再次巩固学习几种装饰方法。)

4.教师小结:我们欣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知道有云纹、花朵、浪花、中国结、火花的纹样,还知道边饰、角饰、中心装饰和几种组合装饰的方法。线条有粗细、长短、黑白、远近对比,还将点和线相互结合画画,今天老师把小朋友带来的纸箱也穿上了一件漂亮的新衣,一起来看看。

5.欣赏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每一面的装饰方法以及底部颜色的变化?

(教师范例的提供,再次拓宽孩子的思路,感受不同的装饰方法。)

6.出示幼儿前期涂上底色的纸盒纸箱。

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也来当设计师,用不同的装饰方法把纸盒纸箱穿上一件美丽的衣服。线条有粗细、长短、黑白、远近对比,还可以将点和线相互结合画画。

7.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茹茹在纸箱侧面画了孔雀羽毛的纹样,在另一面画了蝴蝶的一半身体,还用城墙线在纸盒的边缘装饰,一幅古香古色的画面在眼前呈现,俨然又回到古文化的氛围中。

科科则像一位大画师,用一些斜线和点在纸箱的一面很快布满。咦!另一些方块一个接一个横在中间是什么呢?他告诉我,那是“中国结”。

然然在纸箱的中心画了一朵大大的花,花蕊用细细的长的短的线条表现,再用了沙子点进行点缀,接着她又用了蜗牛线在四角装饰,一朵美丽的花开心地绽放。

翔翔用了一些锯齿线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排列,他告诉我,那是火山爆发了,有岩浆流出来了,在另一面画了一些弯弯曲曲的波浪线,那是大海,海上有几只海鸥再飞翔,多么富有想象的画面!

8.作品展示,相互欣赏。

(展示每一位孩子的作品,教师引导孩子互相欣赏,互相评论,互相学习,体验到自己的作品受到关注的喜悦。)

9.奖励“创意之星”,为每一位孩子奖励一颗五角星。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成就感。)

10.合影留念。

(孩子与作品一起拍照,再一次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其乐融融。)

活动延伸:纸箱创意造型

鼓励幼儿尝试将纸箱创意造型,大胆想象,感受乐趣。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是一次创意装饰活动,活动过程中通过欣赏三组ppt图片让幼儿循序渐进感受中国传统纹样的美,欣赏几种装饰方法及生活中的物品。让孩子获得一些经验,为他们更好地自由表现插上想象的翅膀。

从这次活动中我也得到启示:教师要注重细节,关注孩子,及时指导与鼓励。创意活动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孩子在活动中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象丰富,每个孩子的创意都值得我们关注,要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思考,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在孩子操作中仔细观察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通过幼儿的动作、面部表情、同伴间的对话等一系列外在表现来推测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协助完成活动任务,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及时将作品展出,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一个小小的展示平台,引导孩子间互相欣赏,互相评论,为他们提供继续学习他人长处的机会,让他们都获得被肯定的快乐,同时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总之,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教授者,同时还是一个学习者,在创意表现活动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指导的“合适尺度”,就能更好地了解幼儿、认识幼儿,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为幼儿的奇特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

浅谈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篇7

关键词: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能力,培养

一、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幼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只注重绘画活动的培养,而忽视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发育迅速,抽象逻辑思维有了萌芽,创造性想象有所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处于较低层次的直感状态,对作品的体验与认知,往往依赖于知觉运作和已有经验的直接推理,不能一下子理解那些抽象的形式美构成规律,对美的要素的各个层面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缺乏整体性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能力培养的初探

(一)对抽象化作品进行欣赏能力培养。

1.对抽象化作品欣赏的简单论述。将抽象化作品作为欣赏的第一阶段,是因为大班幼儿的知识经验欠缺,思维框框也少。当他们面对抽象化作品时,阻碍就会少,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

2.对幼儿抽象化作品欣赏能力培养的指导。对幼儿进行抽象化作品欣赏可分以下几步:第一、引导他们观察作品的线、形、色,展开丰富的想象。第二、指导孩子与作品进行对话,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第三、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与绘画技巧。第四、试着给作品起名字,加强对作品的理解。第五、试着学习画家独特的绘画方法,学习进行美术创作。

(二)对具象化作品进行欣赏能力培养。

1.对具象化作品欣赏的简单论述。对具象化作品的欣赏大多是需要联系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但适合幼儿欣赏的具象化作品又应该是幼儿在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把握的。对于具象化作品的欣赏不必过分要求他们一定要按照画家的原意来理解,因为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必然受到他们本身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第一阶段对抽象化作品进行欣赏,他们对绘画基本要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了抽象化绘画作品欣赏的基础就可以有效地迁移到对具象化绘画作品欣赏上来。

2.对幼儿具象化作品欣赏能力培养的指导。具象化作品欣赏指导方法:

(1) 有意观察平时生活,将其纳入生活各环节之中。许多绘画作品来源于生活,如黄永玉的荷花图,任重的花鸟图,刘大伟的人物图等。这些作品都描绘了孩子较为熟悉的事物、情景。他们通过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多去观察这些事物和人物的神态及身体动作更能感知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为此我们经常带孩子外出散步、旅游,带他们出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看人们的劳动,看看季节的变化,家乡的变化等。

(2) 注意分析整个画面的色调、构图、感受作品的意韵。根据孩子对作品的观察,我们在每次活动中抽出5—8分钟时间让他们讨论这幅图画的色调、构图如何,作者有何独特作画技法,这张图画有什么特色?对于孩子的回答,此时可采用启发、感染的方法适当加以调整和总结使幼儿容易接受信息,产生一定的心理体验。这是对话法影响美术欣赏教学中比较合适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如对凡高的《向日葵》中成熟的向日葵和未成熟的向日葵的感受的表达,教师可以让儿童用“沉甸甸”“轻快”之类的形容词来描述;也可以让儿童用自己身体动作来表达。当然也可以让儿童用轻重对比的色彩的描绘来表达。

(三)对抽象化与具象化之间作品进行欣赏能力培养。

1.对抽象化与具象化之间作品欣赏的简单论述。抽象化与具象化之间的作品既有一定的形象可以识别,又在色、线、形等方面有突出的特点,由于孩子在前两部分的欣赏中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将会影响这一部分的欣赏。

2.对孩子抽象化与具象化之间作品欣赏能力培养的指导。这一阶段欣赏要注意:

(1) 充分感受绘画作品的情感,学习用丰富的言语进行对话。

(2) 不知不觉中学习某些艺术语言。

(3) 画创作画,尝试新的创作方法。

如:让幼儿欣赏梵高的作品《星夜》后,由于幼儿经历了对作品的理解、讨论和解释阶段,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构思、模仿作品进行自己的《星夜》创作。可以学习名人的绘画技巧,但画面的动态与效果要自己想象,经过多次尝试创作练习后,他们的作品变得更有创造性了。

大班美术 篇8

一、从生活中挖掘材料,为个性化思考作基础

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是激发幼儿再创造的前提,教师应让幼儿带自己认为有趣的材料,而不是教师强制性要求带某种同一材料,或者教师应提供有利于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材料。材料要是生活中常见或者意想不到的材料,种类要丰富,要易操作。 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激发出学生的独特思维的,只有当这些材料是有趣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才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案例一:在一次大班美术活动中,用颜料进行涂色,完成一幅A4纸的作品。请幼儿进行思考除了用毛笔和排笔,还可以使用哪些工具进行绘画涂色,让幼儿回家思考,并把自己想带来的工具进行作画涂色。不限工具的形状、大小和原有的功能,但前提是要能完成一张A4纸的作品,要用颜料涂色。有的幼儿从家中带来牙刷、玩具、布料、棉签、瓶盖和纸盒等。教师让幼儿了解所带东西原有的用途,在发现它们的新用途后进行绘画,并提供充足颜料让幼儿完成作品。幼儿兴趣高涨,整节课气氛活跃,他们都非常有想法,能大胆说出自己创作的构思。幼儿创作的有印画、点画和贴画等,作品的好坏是其次,看中的是幼儿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过程。

二、不限制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欲望,能诱引个性化思考

在大班美术教学中,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是教师最应该给予的能力,绝对不能限制幼儿提问的机会,把好奇心扼杀在摇篮里。个性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引,在幼儿创新的这条道路上幼儿的很多想法与个性需要教师去学习和思考。

案例二:上一节大班美术课“太阳”时,我先让幼儿回忆对太阳的感受,并进行发散思维,幼儿的回答各种各样。接着我说出自己对太阳的感受及为什么和幼儿的不同,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出幼儿对太阳光芒的认识。一些幼儿只会用单一的线条表示光芒,这时我再出示几组线条和图形,问幼儿有哪些图形和线条,像什么?然后我让幼儿进行创作,随意搭配组合,用自己认为好看的图形或者线条完成太阳的光芒。小H在太阳里面画了很多很多的螺旋形线条,问她为什么这样画,没有按我的要求来画,她说太阳也可以是女孩子,她烫了卷发,我要给她戴上不同形状的发卡。我突然觉得幼儿们的思维很跳跃,不应该限制他们。最后,我让幼儿们给太阳涂上颜色,结果小J把整幅画都涂成了黑色。我问他原因,他说太阳累了想睡觉,光芒就是黑色的了。我觉得小J还是很有个性很有想法的,不应该抹杀他的这种个性与创造,就请他说了说他的创作意图。

三、给幼儿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造性思维,为个性 化思考作保障

如今学习的形式不是一味地灌输,需要给幼儿时间去吸收和消化,再转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和内涵。而幼儿的主体能动性和富有个性的思考是完成这个建构的核心环节。例如,教师可利用一些课后时间,给那些没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的幼儿进行交流与讨论,而不是一节课结束了就等于都结束了。一些课上幼儿的答案不能全部否定,由于每个幼儿的生活体验不同,所以每个幼儿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思考的方式到分析的形式都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他们的自身条件为他们量身定做属于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四、提倡培养合作意识,在竞争中发展

幼儿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投身到学习、训练的具体行动中去。在大班美术活动中,可让幼儿合作完成小制作,最后进行比赛。虽然会有争抢的行为和思维思想的碰撞, 但是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欲望。幼儿们商讨交流,完成作品,是一种很好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方法。在比赛的推动下,更能引出具有创造性的点子,促使幼儿完成作品。

总之,教师要在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上不断总结经验。同时,在大班美术中,教师只有创新方法和手段,才能不断提升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摘要: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核心,教师肩负着从小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重要任务。教师只有挖掘生活材料、不限制好奇心、留有空间和时间、自主合作,才能不断提升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班美术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美术活动,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已走进幼儿教育这块新天地,得到幼儿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欣赏到更多更美的物象,为幼儿审美素质、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美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纲要》在艺术领域方面要求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在强调幼儿教育儿童化、整体化的同时,敏锐地抓住艺术最根本的特点即美与独创,提出“感受与创造并重”的艺术教育观。信息技术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的表现方法有效地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大班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已经足以支持他们在美术活动过程中进行创新活动,此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可有效间接影响他们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呢?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创新意识

1.激发兴趣的情境活动引发创新。为了让幼儿对美术活动充满兴趣,教师改变以往美术活动中进行示范画后幼儿模仿的教学模式,以新颖化、游戏化、情境化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如:幼儿美术绘画活动《奇特的房子》,通过富有童趣的PPT课件“涂涂找家”作为导入,从涂涂找家的情境中,幼儿通过观看直观、形象的PPT课件进行思考、想象。根据故事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经验,创新作品《奇特的房子》在他们的纸上一跃而出,以这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创新意识,真正做到用情境激趣、在激趣中创新。

2.激发兴趣的主动创设引发创新。教师利用大班幼儿自我意识的特点,在活动过程中渴望得到重视与表现,制作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主动创设引发创新。如:幼儿美术创意活动《堆雪人》,老师收集冬天老师和幼儿、家长和幼儿在户外一起堆雪人的照片,做成课件,这样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产生了在创意美术活动中主动创设的兴趣。教师抓住幼儿近期的兴趣所在,使他们的想象有物可依,这样的创新过程同时让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新的锻炼。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操作、实践,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操作、实践活动是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图形变变变》的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设计,每个幼儿至少要准备大小不一样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纸片各三张,通过排列组合将这些纸片构成几个不同的图形,然后绘制出来。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于学具的限制,只能获得一些常见的图形;绘制难度大,幼儿会因为过程复杂完成效果不好。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却能解决上述弱点。方法: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并设置成“无填充颜色”,再通过“复制”、“粘贴”获得数个基本图形,然后随意移动这些基本图形,把他们组成新的图形,幼儿可在电脑或白板上反复尝试,直到满意为止。最后把构成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复制到图画软件中,填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这样的活动让幼儿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作品评价鼓励创新

幼儿自信心的由来是建立在评价上的,他人的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都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美术活动中将幼儿的绘画作品运用投影仪进行展示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对幼儿创新的过程、创新的态度、创新的热情评价等。如:美术绘画活动《热气球》,晶晶把一个穿着五颜六色的热气球涂好后,她又在热气球下方添画上许多吸尘器,这是她的创新过程。教师运用投影仪将她的作品展示出来,并对她创新过程进行评价。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鼓励、自信心得到增强。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幼儿感知,积累创新的素材

教师作为幼儿探索创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更多组织幼儿观察周围的人和物,让幼儿认知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欣赏不同类型的图画。在制作多媒体过程中,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始终思考“儿童在活动中要获得什么”、“我应该如何设计制作来促成幼儿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并以这两条线索设计活动,写明“让幼儿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或“教师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如:大班美术活动“桃树下的小白兔”,活动过程为:欣赏春天的图片,让幼儿感受春天及桃花盛开的美景;播放视频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结合PPT进行分段讲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并表述“你会把桃花瓣当成什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迁移到绘画活动中,再激发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大班美术 篇10

一、灵活运用, 为幼儿搭建操作平台

美术活动中常常需要展示各种图片和实物。在以往的课程中, 我们会让幼儿观察展件, 并讲述所看到的内容, 由此感受图片, 感受美术的美。但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 多种感官的参与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这样的功能, 可以提高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1. 触屏式拖动图片, 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交互式电子白板中有图片拖拽功能, 可以将图片随意拖动。在“美丽的花瓶”活动中, 教师将已准备好的花瓶图片放在白板下方, 引导幼儿回忆以往看到过的花瓶。幼儿一边说, 教师一边拖出已准备好的花瓶, 这让幼儿不仅通过语言进行了表达, 还在视觉上得到了满足。之后的环节是请幼儿拖动花瓶进行分类, 使引导环节变得更加灵活, 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

2. 聚光灯收放功能, 提高幼儿的操作意愿

聚光灯功能可以聚焦图片的一个角落, 通过角落逐步观察图片内容, 这种神秘感使幼儿更愿意参与活动。在活动“海底世界”中, 教师请幼儿观察多种鱼类的外形和线条并进行表现。教师使用聚光灯功能在海底背景图片中进行“探索”, 幼儿犹如身临其境, 一直跟随着教师发现各种形状的鱼。教师又将触屏笔交给幼儿, 请幼儿继续找寻各种鱼并说出其特征, 这为大班幼儿的细致观察及创造表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及时操作, 为幼儿提供展示平台

在美术活动中, 最后环节是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 并请幼儿讲一讲。以往教师会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展板上, 分别请幼儿讲述, 并应用比较法、分类法提高幼儿的经验水平。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对幼儿的作品及时分类、有效展示。

1. 照片导入功能, 及时捕捉个性作品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会呈现出一些值得共享的内容, 有时教师会利用照相机进行捕捉, 但往往在活动结束时播放给幼儿看, 却已经错过最好的时机。交互式电子白板中有照片导入功能, 能够及时播放幼儿作品, 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 在活动课“大家一起来运动”中, 幼儿分组创编健身操节, 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发现幼儿中有创编相同操节但动作不同的内容, 便利用照相机捕捉到每组幼儿创编的绘画内容, 并将照片导入白板软件中, 依次播放给幼儿观看, 进行总结分享。对于大班幼儿来说, 交流分享、共同学习、同伴互助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通过此功能可以帮助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

2. 多图展示功能, 帮助幼儿提升有益经验

对比讲述、分类讲述, 是大班美术活动中常用的讲述方法。教师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以往利用展板操作, 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调来调去, 会手忙脚乱, 幼儿在观看的时候也会受到干扰。而通过白板中的多图展示功能, 能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图片进行多图展示, 教师只需利用触屏笔便可调整图片位置, 操作简单, 视觉清晰。例如, 在活动课“梦”中, 欣赏大师的作品后幼儿萌发了创作的想法, 进行了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 幼儿的作品各式各样, 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的含义。教师利用照相机将幼儿作品进行拍照并导入白板中, 在讲述时, 教师根据绘画内容进行简单分类, 幼儿发现虽然梦的内容一样但表达方式却不一样, 这样他们既看到他人作品的长处, 又看到自己作品的优势, 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共享空间。

三、结束语

大班美术活动:狮子狂欢会 篇11

1.大胆尝试用黑色碳棒作画,创造性地表现狮子的表情。

2.能按意愿用水粉颜料大胆地进行背景装饰。

3.感受画面上色彩的强烈对比,产生色彩的敏感性。

活动准备:

1.熟悉狮子头部特征。

2.各种表情图。

3.黑色碳棒、水粉颜料、水粉笔。

活动过程:

(一)由狮子王国狂欢节引出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入场。

师:咦,这里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播放狮子录音:我的狮子王国在举行狂欢会呢,小朋友们一起来狂欢吧!

师:原来狮子王国在举行狂欢会呢,还邀请了我们一起参加。

播放表情歌,引导幼儿回忆歌曲中有哪些表情。

师:为了给狂欢会助兴,我们一起唱首表情歌送给狮子们吧!

(1)出示各种表情的狮子。

播放狮子录音:哈哈哈,你们的表情歌真好玩,我们也做了许多表情,看我们的!

(2)幼儿观察各种狮子表情,为画狮子做铺垫。

出示各种表情的狮子。

师:这只狮子在干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

(二)启发思考、讨论绘画的方法,并示范画法,提出作画要求。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想画什么表情的狮子。

师:狮子王国有很多狮子,那肯定还有很多的表情没看到,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2.教师示范画狮子五官,并引导幼儿边说边画。

师:我们请黑色碳棒来帮帮忙吧!可以画什么形状的脸?

师:那我们来试一试方形的吧?小碳棒,画狮子,两个勾,画眉毛,圆圆眼睛画上面,一个萝卜放中间,两个大饼放两边,点点芝麻香又甜,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3.示范鬃毛的画法。

师:现在我要帮狮子设计不同的发型了,看我怎么做!(小碳棒,躺下来,沿着轮廓用力擦神气鬃毛画出来!)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吧?

4.再次出示不同的表情图,为幼儿的自由作画做铺垫。

师:看,狮子画好了,怎么样?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三)幼儿作画,边操作边用语言表述。

1.了解幼儿绘画想法,在提醒的前提下作画,指导他们表现狮子的不同表情。

2.幼儿自主表达,教师适时引导。

(四)展示评价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画。(故事形式)

师:谁来说说你画了什么表情,你觉得你画的狮子大王发生了什么事情?

2.欣赏别人的作品,感受画面力度。

哪个狮子更威风?为什么?

小结:黑色用得越多,狮大王看起来越威风,原来黑乎乎的颜色,在彩色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显得更清楚了。

随狂欢音乐散场。

播放狮子录音:小朋友们,你们画的表情真有趣,让我们一起模仿这些表情再来狂欢吧!播放狂欢音乐散场。

活动延伸:

在美术区提供不同的绘画材料,让幼儿自由作画,进一步感受黑色与亮色的对比。

活动反思:

威猛的大狮子是小朋友喜欢的对象,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发展,结合我园美术特色设计了本次活动。

一开始我以狮子狂欢会引出课题,引导幼儿观察我设置的情境,幼儿表演表情歌而参与活动之中,从而引出各种表情的狮子。幼儿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来观察脸部表情的特征,尤其是眼睛、眉毛、嘴巴这些部位,然后以狮子的口吻请幼儿帮忙画出各种不同表情的狮子。在这个环节,教师首先范画作品,并以儿歌的形式描述绘画的步骤。在教师范画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幼儿一起徒手练习,尤其是在画鬃毛时,要特别引导幼儿让小碳棒躺下来,这样在实际的绘画中狮子的鬃毛才会显得很神气。随后幼儿自由创作绘画,并添上五彩的背景。

讲评环节也是很关键的,在这一环节,我引导幼儿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你画的是什么表情的狮子?它可能遇到了什么事请?既让幼儿学会挖掘自己作品中的美,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活动中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形象使幼儿认识一种绘画技巧,使幼儿在操作中更好地表现作品内容。活动中要坚持开放性的原则,让幼儿充分感知和操作,同时活动的题材必须来源于生活,这样的活动才有价值。

上一篇:农药生产废水处理研究下一篇:中国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