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驱动器应用管理

2024-09-14

电子驱动器应用管理(精选10篇)

电子驱动器应用管理 篇1

0 引言

从目前国内电机起动领域来看, 仍有很多直接全压起动以及自耦变压器, 这些都是较为传统的起动形式。就传统的起动形式来看, 主要的问题是起动时电流过大, 导致电压下降过大, 严重影响同网络上的其他电器设备。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 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 电子软启动器基本原理

1.1 优选软启动器

实践中可以看到, 软起动器应用方便会计, 而且安全可靠, 这是传统起动器无法比拟的。现代的电子软启动器, 采用的是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模式, 其智能中心主要是单机片, 而且主要的执行元件是可控硅模。软启动器的性能良好, 应用非常广泛, 适用于多种荷载的异步电动机管控;由于其不会产生二次冲击电流, 对被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因此多数领域都选择该种类型的启动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软启动方式并非一种, 比如磁控降压、电子软起动方式。对于磁控降压软起动而言, 较之于传统电抗器降压起动模式、基本原理而言, 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二者相比, 电子软起动方式更加靠谱, 不仅可以有效实现根据电动机负载特性对起动过程参数进行调控 (比如起动实践、限流值等) , 而且还有效地实现了起动过程中的无冲击、平滑起动电机之目的。从实践来看, 该种性能的软起动器, 已经成为人类起动史上的一大突破。从前该种起动器仅存在于想象之中, 而现在成了实现, 电子软起动器已经成为启动器领域的不二选择。

1.2 电子软起动器的基本原理

对于电子软启动器而言, 其主要是利用了串接在被控电机、电源间的三相晶闸 (采用的是反并联模式) 调压, 并且通过对晶闸管导通角进行适当的调节, 从而使电机端子上的电压能够从预定值, 逐渐上升至额定电压值, 该种起动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电压。该种起动方式的主要特点是电动机转矩、定子电压平方之间, 成正比例关系。实践中可以看到, 该种特殊的原理使得软起动器的起动方式有更多的类型。第一种类型, 限流起动。在电机起动前, 进行电流设置, 一般为380伏。起动电机时, 随着电压的不断增大, 电流也随之增大。在此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是电流增大的同时, 不能超过预先设定值 (即上述380伏) 。当电压达到预定的额定电压时, 电机就会达到预定的转速。从实践来看, 该种起动方式通常应用于轻载起动负荷形态;第二种类型, 斜坡电压起动。在起动动过程中, 电机输出力矩会随电压的不断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 在起动电机时给电机赋予初始电压, 然后使电机加速运转;输出电压逐渐上升到额定值时, 转速 (电机转速) 也就基本上达到了额定值, 起动方式比较适合于重载起动;第三种类型, 电压控制起动。该种起动方式在确保起动压降下, 可以充分发挥电动机的最大起动转矩, 从而缩短时间, 这也是当前公认的起动形式。对于电子软起动方式而言, 其中还包含了两种, 即转矩控制与软起动。对于转矩控制起而言, 它是最理想的重载启动方式;在软起动过程中, 调节电流, 使之在额定电流2至5倍之间, 转矩在额定转矩的1倍以内变化。从表象来看, 虽然貌似已经超过了额定电流, 但较之于硬启动超出额定电流5至8倍比较, 当然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启动形式。

对于软起动器而言, 除起动方式比较多以外, 停机方式也有多种选择, 比如自由停机、制动停机以及软停机等。其中, 自由停机就是使软起动器在惯性的作用下停止;软停机, 主要是将额定电压根据时间要求, 逐渐降至初始时的电压, 这样可以让机器停止输出;制动停机, 主要是在人的作用下, 通过输入直流电, 加速制动。从实践效果来看, 该种种类的起动、制动方式, 可以有效适应所有状况, 也正是因此电子软起动器成了当今社会的起动器首选。

2 电子软起动器特性

电子软起动器作为当前国内最为先进、最流行的一种异步软起动控制器, 它集电子软起动、轻载节能以及软停机和多保护功能于一体。较之于传统起动模式而言, 最为突出的优点和特性如下:电子软起动器, 采用的是无级调节形式, 可连续而又稳定的对电机起动进行控制;而传统的起动调节, 采用的是分档形式, 即有级调节。同时, 电子然启动器还具有冲击转矩以及冲击电流小等特点。在电机起动过程中, 电子软起动器通过不断增大晶闸管导通角, 逐渐改变起动电流, 并将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可对转矩进行有效控制, 使其能够平滑上升, 对操作人员、传动机械设备, 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电子软起动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恒流起动, 可有效地引入电流闭环管控, 从而使电机在实际起动时一直保持一种恒流状态, 而且能够保证电机安全平稳的起动。实践中, 根据荷载情况、电网继电保护等, 自由、无级调整, 直到达到最佳起动电流。该种软起动器的外观体积比较小, 单个开关柜可以放多台起动器, 这样能够有效节省工程造价, 而且能够降低故障率以及维修费用。软起动器可以直接对计算机通讯进行管控, 从而为智能化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应用实例

3.1 软起动器在某水煤浆项目中的应用

某公司在改造1#锅炉时, 采用的是水煤浆技术手段。在该项目中, 锅炉送风、引风机功率调整至220千瓦、160千瓦。上述电动机起动时, 采用的都是软启动器, 型号是ATS 48C79Q、ATS 48C32Q两种。软起动电流不超过额定电流的5倍, 可有效满足运行规范。起动任务完成以后, 旁路接触器就会发出动作, 此时软起动器就会退出运行。

3.2 ATS 48系列软起动器的特点分析

该系列的软起动器, 是一种高可靠性, 而且性价比比较高的软起动器, 较之于其他产品, 优点非常的多, 具体分析如下:启动电流时, 能够有效调节交流电动机起动电流, 在150%-700%范围之内, 具体参数依负载而定。同时, 软启动器的保护和自诊断能力非常强大, 该设备具有过热保护功能, 而且对过电流能够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缺相保护。在此过程中, 采用代码形式, 明确显示故障, 有利于电动机的安全运行, 而且维修也比较方便。在该装置运行过程中, 还可根据实际运行状况, 设定斜坡加减速时间, 以便于能够有效利用。根据菜单参数, 进行很对象的设定。在软停止时, 采用动力和自由两种停止方式。该装置上, 带了数字量I/0单元, 而且有启动和停止, 同时还包括故障报警信号输出, 便于使用。为了能够更加方便用户利用, 该装置中取消了调整电位器, 全部参数调整均在操作界面中利用键盘进行调整, 这也确保了参数调整的精确性。如图1所示, CL1、CL2两个端子即软起动器运行时的工作电源;其中, R1A、R1C是内部继电器触点。当按钮S2启动时, 辅助继电器 (R1) 通电, 常开触点 (R1A以及R1C) 就会闭合, 接触器 (KM1) 吸合。

3.3 软起动器应用时需考虑问题

第一, 电子软起动器电气元件、接线排列。电子软起动器元件、电气接线之间有效排列, 对软启动器带旁路接触器的控制非常重要。实际操作过程中, 为了能够确保电子式软起动器电气接线、元件之间实现开发与应用, 而且可以灵活适应各种变化, 电子软起动器接线、元件之间, 坚持有效排列基本原则, 并且创设理想的电子软起动器电气接线、元件的排列, 这对电子软起动器科学应用非常有利。定期对电子软起动器外的灰尘进行彻底清理, 并且对电子软起动器接线端子的机械零部件油泥进行清擦, 对电子软起动器接线盒接线螺丝进行检查, 以免出现松动、烧伤现象。及时清擦电子式软启动器设备的外部灰尘, 检查电线绝缘情况以及电机绕组是否干燥。确保电子软起动器接地线良好的连接, 对电子软起动器轴承进行及时的检查、维护。

第二, 优选软起动器。在选择低压软起动器时, 应当对设备现场的起动负荷、电网容量以及起动频繁程度进行全面考虑。通常情况下, 较轻的起动载荷装置, 如果不能带载起动的压缩机、水泵类以及短距离皮带机, 则建议采用斜坡电压型、限流型软起动器。该种起动负载较轻装置时, 可根据额定功率优选软起动器——选用样本要求的相同容量软起动器即可满足需求。就重起动负载装置而言, 比如破碎机、大型风机以及需带载渣浆泵长启动负荷较重的装置, 特别是功率相对较大的装置, 建议选用限流性突跳加斜坡电压型软起动器。对于该种类型的起动负载设备而言, 应当选择稍等额定功率的软起动器。

第三, 隔离电器以及熔断器。软起动柜内的隔离电器, 应当优选断路器以及半导体快速熔断器, 形成一个组合, 并作为软起动器检修隔离以及晶闸管保护。对于熔断器而言, 其限流功能, 较之于晶闸管保护应当比断路器更加安全可靠。从快速熔断器规格来看, 额定电流优选过程中, 采用的基本原则是装置启动时不被熔断。在装置安装位置, 出现最小短路电流时, 一定要确保可靠熔断。在选择快速熔断器额定电流时, 通常选用额定电流的2倍左右。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电子软起动器的选型与应用, 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而且能够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其作用不可小觑。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水平的不断提高, 电子软起动器得以升级, 而且不断的更新换代, 科学合理的选用电子软起动器, 实现电子软起动器电气元件、接线有效排列, 对于实现同容量状态下的软起动,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 还可以有效防止负载装置出现反复故障问题, 确保电子软起动器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庄艳艳, 郑媛, 谢国强.电子软起动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J].变频器世界, 2010 (10) .

[2]刘爽, 于洪宇, 李玖洋.电子式软启动器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12) .

[3]王久鹏, 王志刚.软启动器工作原理以及在电气应用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 2013 (05) .

[4]钟明.软起动器的控制方式及其工程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 2013.

电子驱动器应用管理 篇2

关键词:中职院校;电子教学;内涵;策略;主动性

电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在电子教学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施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加适时、恰当地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当地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教学范例,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中职学科教学整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首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并针对所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者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其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从易到难的顺序,特色是以完成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任务驱动以对问题的探索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做学习的主人,并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前进,从而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真正掌握所学的内容,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这种方式非常适合中职学校的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为关键,怎样驱动为核心,信息素养为目的。简而言之,任务驱动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学生、任务三者积极互动的过程。

二、电子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通过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等方式构建而成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实施需要做好任务设计,同时,教师要做好精心的准备,发挥学生的主體性。

1.明确任务目标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明确电子教学的总任务目标,把总任务的每一步细细分化,分化为一个个的小任务。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把每个电子实验过程都以向总任务靠近为目的,在电子教学过程设计时,要将操作过程进行详细的分解,任务难度由低到高,并逐步细分成几个小的任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任务,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等等。

2.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

在讲授电工电子的时候,教师要尊重知识的逻辑系统性,强调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通过连续学习的理论实践进行推导。教学可以把任务目标分为初步学会、会、熟练应用这三个层次,因为不同层次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达到最终目标,能够熟练应用它。另外,对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而对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要求就可以相对高一点,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求就应该低一点,也就是说任务设计有层次感。

3.任务可操作性要好

中职电子教学是针对中职学生而教授的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在电子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进行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其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够自己通过电子实验将其完成。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根据中职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当中的实例进行理论教学方法的应用,从而使抽象的理论课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教师在课堂上利用问题假设,设置驱动型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电子教学驱动型任务的设计目的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同时,在电子实验中,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加强对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应用,针对中职电子教学特点,以深化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性教学,着力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宝珍.中职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2008(10).

[2]黄瑞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成都电子信息学校)

电子驱动器应用管理 篇3

1、“任务驱动”教学方案

1.1传统的教学模式模拟电子课程理论性比较强,且与实际应用关系密切,传统的教学法是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先讲授理论,在进行一些验证行的实验,学生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考试不及格,学习也没有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模式存在以下缺点:

(1)原理性介绍知识来引导学生入门,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感觉枯燥乏味;

(2)教学过程中以老师为中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教学过程中以原理知识为核心,造成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足;

(4)理论与实际分离,对课程本身的实用性强调不够,使得学生无法理论联系实际,深刻掌握相关知识。

1.2任务驱动法简介“任务驱动教学法”又称“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教学任务的驱动下,把教师定位在促进引导的功能上,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近的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掌握知识的脉络,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即倡导“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把“做”作为通向“理解理论”的一个阶梯,以做促学。其思路是以“任务”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将“任务”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其优越性在于通过完成“任务”学习新知识,以实现学生的技能提高与知识增长的目的,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1.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程设计思路在模拟电子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其形式如下:

(1)创设情景,使学生学习能在一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景中发生;

(2)提出任务,在相关情境下,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思考和学习的问题);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解决问题,由同学讲解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教师最后补充说明。

(6)巩固练习,巩固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总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知识或技能。

1.4“任务驱动法”在模拟电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在模拟电子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因此,布置任务时,首先要涵盖各个阶段的知识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其次,布置的任务要实用、明确。布置的任务中所涉及的内容不但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而且力求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开始讲解交流放大电路初期,可以让学生利用三极管及相关元件接一个简单的单管收音机,通过发现收音机的相关缺陷,来一步步讲解分压式偏置电路(解决收音机有杂音的问题),多级放大电路(解决单管机声音小等问题),差分放大电路(抑制零点漂移现象),功率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及其直流稳压电源(为单管机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源)。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课程本身充满兴趣,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实施“任务驱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2.1角色与地位的转变。改变传统教学“教师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整个教学过程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能否被充分调动,对整个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这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主体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指导,与学生交流、讨论和共同学习。

2.2任务设计要注重与理论的结合。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从而深入了解理论知识,所以,要创建与学习主题和实际相关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状态,理论联系实际的进行学习,思考。

2.3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和难点。课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难易程度、知识量的多少、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其现有的知识体系、专业水平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继承了传统教学法的很多优点,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点面结合、温故知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目标就是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能力,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归纳,有发展自己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有相应的成就感;最终有益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值得在我们高职教育中进行尝试和推广。

摘要:模拟电子是高职院校电子类、机电类、汽车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性较强,但又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本文介绍了任务驱动在模拟电子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和相关注意事项,并举例介绍。

关键词:任务驱动,模拟电子,传统教学,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彭先进.任务驱动法.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第03期

[2]汪小涵.殷晓轶任务驱动法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3]陈向东,张际平.信息技术课人物驱动教学中任务模块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电子驱动器应用管理 篇4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职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思路;创新;成效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36-01

由于中职学生生源地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电子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也显露出来,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灌输模式甚至引起了学生的厌烦。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直积极探索与实践新的教学方式。任务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广泛的应用,对电子技术教学的革新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基本内容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根本驱动力就是教学任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常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课程设计成一个或者多个任务,在带领学生完成这些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日常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最终可以掌握所有的教学内容,并锻炼了学生的参与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可以选择需要具体操作的实验任务,也可以创设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客观场景。教师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思考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完全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在动态的参与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技能,还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可以把教学的内容分成若干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电路模块操作任务,然后将这些任务再次分成几个比较实用的小部分,大小任务组合是有机统一的,而电子教学的目标与教学重点也都体现在小任务的安排中,对于传统教材中的内容不仅有所涉及,更重要的是要有所拓展,将每一教学章节进行有效的串联,教学内容的排序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不一定非要按照课本的顺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探索和思考的主角,要从完成小任务开始,逐渐积累有关的经验,在独立思考之后再去寻求与课本有关的理论,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思考,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主动掌握了电子技术课程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并在实际应用中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更加关键的是,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点点的进步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的主要创新之处

任务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创新了电子技术教学的课程标准。一是更多地关注如何应用职业能力来对课程目标进行设置,采用任务教学将对学生的关注方向从传统的“学到了什么知识”转移到 “能解决什么问题”,同时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具体情况,教学的过程紧扣如何引导学生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展开,将技能与知识结合到一起。二是教学的内容发生了改变,通常以工作的任务作为教学的内容,任务的完成过程就是编写教学内容的依据,任务中的各个步骤就是教学的具体顺序,在每一个任务中,都有具体的小任务,这些小任务的顺序可以进行交叉与重复,也就是说,学习过程中可以任意调节任务顺序,不用受到逻辑顺序的束缚。三是教学手段的革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容包括兴趣导入、任务的提出、进行尝试性练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具体的操作、教师的最后评价与总结等,这些教学环节是相辅相成的,核心手段是操作与实践环节,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夯实理论基础,并且了解到将来所要从事的岗位需要的操作技能,在学习的时候更加有目的性。

另一方面是创新了电子教学的考核手段。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仅以传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而且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建立起动态的评价标准,从立体的视角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加以客观化的评价。例如根据教学的实践,可以建立起多层次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职业素养、课堂合作能力、进步的程度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在这五个主要的指标中又可以细分成很多的小项目,考核的内容不仅丰富化,且更加有针对性,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学习与提高。

三、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成效和评价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明显优势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过程更具有目的性和系统性。在电子技术教学的各个阶段,都有一个需要学生参与完成的任务,改变了以往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并在很大的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尤其是在进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与探讨时,每一位学生都在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课后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也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而不只是被动地完成课后作业。教师不再进行满堂课的灌输,而是进行适时的引导与点拨,这样“不教胜于教”。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学生自由度的增加也会伴随着一定的问题出现,例如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无法进行准确的把握,且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天性就不喜欢参与集体活动,学生的自觉性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教师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所以因材施教的思想尤为重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的差异性,可以在任务的布置上采取分层次的方法,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从完成简单的教学任务开始,逐渐提高学习的成就感,循序渐进地增加学习的信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中职电子技术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拓宽了思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充分提高教学的质量,为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学习能力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陆静霞.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以数字电路实验教学为例[J].农机化研究,2006(4).

[2]赵洁红.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07(3).

电子驱动器应用管理 篇5

一、巧妙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

教师要通过巧妙地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并督促学生完成这些教学任务,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Excel电子表格的学习效果。教师可和有经验的同行相互切磋教学方法,认真设计出符合学习者学习特点的教学任务。每个教学任务的制定都应从教学目标出发,使得学生在参与学习任务活动当中巩固自身已学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先讲解应掌握的知识点,然后给出完成任务的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引导学生在练中学。

例如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单元格设置时,教师可设计如下任务:第一,在A1单元格内输入标题“潮流前线2013年销售情况”,对从A列到E列中的内容做居中处理,并设置成红色字体、宋体五号字等。该任务主要教会学生如何设置简单的单元格文字格式以及跨列居中的技巧。第二,用人民币符号形式来表示出潮流前线2013年各个季度的销售总额,小数点保留一位。该任务主要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单元格中数字的格式。第三,对整个表格进行加边框处理,标题除外,内边框设置成红色细虚线,外边框设置成双线蓝色。该任务主要教会学生如何设置边框问题,以加深对Excel电子表格的学习。上述设计出的几个任务均是以实际运用为出发点,在参与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巩固并掌握所学知识。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任务的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特点,尽可能地探索出能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然后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学习。

二、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并讨论设计出的教学任务

教师在设计出教学任务后,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自我分析,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教学任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做好记录,以便作为下次的参考。

例如在学习Excel表格制作的过程中,教师给出让学生制作本班全体学生考试成绩表的任务。任务下发后,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应如何才能完成任务,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解决方法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不断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并尝试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学生通过使用之前课堂中所教的知识点来完成任务、数据的输入以及格式的设置技巧等,能够促进他们更快地解决问题。具体实践过程中必定会需要用到还未学习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引入新知识,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使得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提高Excel电子表格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在不断探索操作中获得成就感,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他们勇于开拓进取、独立探索的创新意识。

三、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既是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又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更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以及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适当予以引导,从旁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这样,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使得Excel电子表格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在Excel电子表格教学中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实质上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的过程,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这一教学方法符合Excel电子表格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观念,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

四、展开互评与自评,巩固所学知识

任务驱动法的基本教学形式是先通过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再让学生自主完成该任务,待任务完成后,师生之间进行讨论分析,并对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最后得出任务实践小结。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应及时对所提交的作业展开讨论交流,并对具体学习情况做出总结反馈。例如教师将班级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情况的检查工作。教师先将全班52人分成四个小组,并选出每组的组长,由组长负责情况的检查工作。接着在进行讨论交流时,可选出组内较优秀的作业作为代表,展示给其他学生观看,以此作为榜样,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对于还有提升空间的作业,可由全班学生进行建议处理,已取得更大的进步。最后由教师对此作出点评和总结,提出个人意见,以达到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总之,Excel电子表格作为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一个模块,教学内容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并且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展开。

摘要:学习Excel电子表格需要加强实践性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Excel电子表格教学中获得更多的技能。而任务驱动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的,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探索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电子驱动器应用管理 篇6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 建构主义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 他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 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他认为, 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 注重实践”。它很适合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 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 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很快, 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一般分为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等。

一、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

任务设计的合理与否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前提。任务设计的过于简单, 往往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设计的过于困难, 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在设计任务的时候教者要多方考虑、全面衡量。课堂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 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务要有针对性, 即任务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

电子商务学科中有很大一部分计算机类的课程, 这些操作型的课程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 效果是相当显著的, 不少学者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笔者这学期讲授的《管理信息系统》, 理论性的东西很多, 容易听懂, 但是不容易掌握, 这是许多讲授这门课程的同仁们的体会。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尝试着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 在第一堂课上, 我就给学生设计了本学期这门课程的大任务:分小组, 每个小组在期末要真正设计出一个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 开发工具和数据库软件自选。希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方式来掌握书本介绍的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方法。

虽然电子商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但是并非的基础课程《电子商务概论》, 由于属于介绍性的理论课, 内容比较多, 若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效果很差。由于课程性质和课时的限制, 这门课程不涉及太多的实践操作, 这时的“任务”主要是问题和案例。例如, 在了解电子商务的特点和效益的时候, 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让学生谈谈对电子商务的认识, 引起他们对现代信息时代的思考和讨论。

二、合理分解任务

合理分解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分解任务是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 再将子任务往下分, 直到每个子任务可操作或执行为止。在这些子任务中, 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知识或技能技巧, 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 这时就需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 (任务) 的欲望, 教师就得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 创设任务情景, 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 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以致抵触情绪。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获取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 每个章节的学习都是实施课程大任务的基础, 因此课程大任务可以按照章节进行分解, 每个章节可以设计一个或多个小任务。例如,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是有步骤的: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 而这些环节都是书本里面的章节内容。在讲授“系统规划”时, 可以设计章节任务:编写系统可行性报告。首先通过教师讲授可行性报告的内容和编写方法, 然后让已经分好的每个小组, 根据自己选择设计的管理信息系统, 编写相应的系统可行性报告。

三、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任务

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 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 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 因此, 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完成一个个的任务。

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 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独立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 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协作学习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小组讨论、协商, 以进一步完成和深化对主体的意义建构。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 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 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产生对知识新的认识与理解。比较综合和难度较大的任务更多地需要借助协作学习方式, 这些内容除了操作性知识外, 还有其它的很多操作, 需要学生去处理、解决。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学生可以先查阅有关的教材、资料, 在上机实践中, 逐步地理解、模仿、改造, 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鼓励大家共享资料, 相互讨论、交流, 进行协作学习;遇到困难时, 还可以有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比如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以利于任务的实现与完成。

协作和会话要尽可能应用现代的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交互式的教育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网络式教育技术为学生的协作提供了可能。如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等建立的多媒体教室网络, 可为学生开展协作和会话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

1、用多媒体教室网络的群组管理功能, 可以将学生依实际需要分成若干小组, 学生之间通过通信或同桌两人互相讨论和交流等形式, 进行协作学习。

2、利用多媒体网络的监看监听功能, 教师可对每一位学生所观看的材料、聆听的声音和学生说话的内容进行监看和监听。教师通过教师机可随时查看任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 以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为进行有效的讲评创造了条件。

3、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的遥控功能, 教师可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 利用自己的键盘或鼠标切入学生的执行环境, 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或纠正学生的错误。

4、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广播功能和学生终端, 教师可向全体学生提供某个学生的典型案例, 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进行实时讲评, 并由学生本人进行即时修改。

四、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阶段。学习效果评价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 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 教师适当做出点评, 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 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以个人成果的形式完成某项任务时, 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 但还不完善, 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评点, 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 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 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 可以刺激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 增强自信, 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 也提高自我认识与对自身的评价, 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

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都认真批改每一次的作业, 并有一定的作业记录, 而且在下次课程都有作业点评, 而在讲解答案的时候, 一般都是让做的比较好的学生来讲解。这样可以表扬和鼓励这些优秀的学生, 也让其他同学学习他们的思考方法,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当学生完成了大任务后, 我挑选出几个作品, 对他们的设计成果进行展示, 以鼓励创新。首先, 由大家一起来评论其优点, 并由作者本人来说明实现过程。然后, 其他学生可进行质疑, 或提出改进措施, 还可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个阶段是学生最兴奋也最体现学生智慧与学习成效的时期, 他们往往会提出一大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使大家豁然开朗。当然, 有时像一个图片的摆放问题也要争论到底, 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实时控制, 将讨论导入主要矛盾方面, 使课堂在有序的轨道上进行。最后, 由教师总评, 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 附带点出需要完善的地方供大家参考。这样的分析与评价, 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与可圈可点之处, 也指出了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方面, 在刺激学生积极性与增强信心的同时, 也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会谦虚谨慎,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结论

总之,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 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 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 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 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统筹安排, 合理兼顾。

当然,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 难免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了克服此弱点, 首先任务的提出要把握好, 注意从整体上统筹设计, 使任务与任务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其次, 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学习之后, 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 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样, 在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才能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婷婷:《电子商务交互式教学方法的探讨》, 《科学时代》, 2008 (12) :89-90。

[2]吴应良、陈婷婷:《一种基于网格服务的知识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情报杂志》, 2006 (6) :6-9。

[3]陈婷婷:《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和要求》, 《科学时代》, 2009 (9) :6-9。

[4]陈敏林:《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与课堂教学》, 《中国电力教育》, 2006年管理论丛与教育研究专刊:407-408。

[5]秦振泽:《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思想教育研究》, 2005 (4) :41-42。

[6]滕靖、童梅、宋光华:《利用信息网格平台开展交通仿真实验教学》, 《理工高教研究》, 2008 (2) :107-108。

电子驱动器应用管理 篇7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概述

所谓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法, 学生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来实现。该教学方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来展开, 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 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扩充, 来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 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属探究式教学法, 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和兴趣, 与学生共同拟定、实施一个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实施过程开始, 教师引导学生选定“有意义”的项目, 所谓“有意义”是指项目能够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中并具有开放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融于项目的理论知识适当加以讲解, 学生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用理论指导实践, 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两者有机结合, 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又可以在制定修改设计方案、分工协作中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项目完成的基础上, 可以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总结、交流和讨论, 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不但如此, 可以引导学生在已实施项目上提出新问题、优化性能、扩充功能,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本文以直流稳压电源为例, 介绍项目驱动法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该方法可以推广到该课程中的其它知识点, 如功率放大电路、信号处理和信号产生电路等。

(一) 项目的选择。项目的选择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项目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尽可能覆盖直流稳压电源涉及的所有知识点, 如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等, 项目完成后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直流稳压电源所涉及所有理论知识, 掌握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的技能;二是项目要具有开放性, 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可拓展性, 学生能够在已完成的项目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包括性能的优化、功能的扩展等, 如稳压电源转换效率的提高、稳压性能的提高等。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协作精神。三是选择实际的工程项目, 可以锻炼学生从事工程项目开发能力, 毕业后无需岗前培训直接担任设计开发任务, 从而拓宽学生毕业就业渠道。按照以上原则, 选择直流稳压电源作为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中的其它知识点, 也可根据以上原则选择合适的项目, 如在功率放大电路中选择扩音器作为项目、信号处理和信号产生中选择信号发生器作为项目等。

(二) 项目的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中项目实施遵循层层推进的原则, 按“搭积木”的方法, 将项目分解成不同层次的小项目, 每个小项目包含在不同知识点里, 由不同的理论知识进行指导, 由浅入深、由小到大, 该章节课程结束时项目也就完成了。在整流滤波课程结束后, 项目小组可以利用该章节所学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 讨论如何实现整流滤波环节, 以整流电路为例, 项目小组要确定选用单向半波、全波还是桥式整流或倍增整流, 在确定了电路种类后要选择元件, 确定元件必须具备的功能和性能, 搭建电路后, 要进行性能测试, 测试的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寻找改进的措施。在整流电路设计完成后, 进行滤波电路的选择和设计, 讨论采用电容滤波还是电感滤波, 各有什么优势, 如果采用电容滤波, 电容的取值应该多大、耐压性如何, 纹波电压多大等, 设计完成后进行测试, 将测试结果与理论值比较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经过整流滤波后的电压值还不能够给精密度较高的电子设备供电, 因此需要进一步稳压, 这正是整流滤波后续课程内容, 在这部分课程结束后, 项目小组就可以讨论稳压电路方案,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确定采用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还是集成稳压器实现稳压, 或设计两种方案并进行对比, 方案确定后选择元器件搭建电路并进行测试, 以此类推, 在课程结束时完成项目。

(三) 讨论和总结。项目完成后, 各项目小组将项目过程中形成的设计方案、图纸、电路系统整理后, 结合项目的心得体会撰写项目报告, 在班级进行成果展示并汇报,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该组的项目展开讨论, 如设计方案是否得当, 元器件的选择是否合理, 是否考虑了功能、性能和经济性要求等, 项目小组可根据其他同学的建议对项目进行改进和优化。

(四) 项目的拓展。项目的基本功能实现后, 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了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知识, 利用基本知识开展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基本技能, 该章节的教学任务也就基本完成,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对已完成项目进行功能和性能的拓展。老师可引导学生对项目提出新要求, 如功能上的扩展:不可调单向电压输出扩展为可调双向电压输出;性能上的扩展:电压稳定性的提高、电源转换效率的提高等, 通过功能和性能的拓展, 可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

三、项目驱动法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取得的成效。将项目驱动法应用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 取得了以下成效:

1.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效率得到明显的改善。一方面一改以往课堂上无精打采的状态, 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与老师的互动明显增加, 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 老师的积极性和效率也得到提高, 形成了良性循环, 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一改课后作业敷衍了事的状态, 项目组成员分工查阅资料, 讨论项目方案, 加强与老师的交流, 课后学习的目的性很强, 有效地提高了课后学习的效率。

2.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系统训练。因项目选择有针对性, 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的所有知识点, 学生全程参与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 所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得到系统训练。另外, 项目的实施如方案的确定、元器件的选型、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是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的, 使得学生所学的理论能够得到实际应用, 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老师的指导, 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拓展。

3.学生的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因为选择的项目都是实际工程项目, 所以项目的实施完成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 同时因为项目的开放性特点, 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毕业后无需进行岗前培训即可直接上岗完成开发任务。

另外, 通过项目的实施,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都会得到培养。

(二)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尽管在模拟电子技术中进行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尝试,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要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全面推广,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 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项目驱动教学要求老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而教师队伍中具备这种能力人的比例还不高。针对这个状况, 可以从两方面开展工作, 其一是较强校企科研和项目合作, 可以派遣在职教师到企业挂职, 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工程经验;其二是可以聘请企业中的资深工程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2.项目选择的问题。任课教师参与开发过的项目数量是有限的, 不一定是“有意义”的项目, 而且不一定适合教学。针对这个问题, 除了要加强校企合作, 多培养双师型人才, 还要按项目选择的原则认真筛选、规范定题, 不断积累, 提高项目的数量和质量。

3.组织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问题。项目的实施可以锻炼项目小组组长的组织能力, 培养组员的协作精神, 但如果组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由一个人承担, 其他组员的组织能力就得不到锻炼, 有可能引发矛盾, 更谈不上相互协作了。针对这个问题, 可以采用组员轮流值班的方法解决, 即在每个模块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由不同组员担任组长, 可有效地解决组织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问题。

四、结语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增强教学效果和实现培养目标, 笔者尝试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实践表明, 项目驱动教学法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 能够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训练实践技能、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摘要:本文介绍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特点及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给出了项目驱动法教学的概念及对其内涵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 详细介绍了项目驱动法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情况, 总结了运用该教学方法取得的成效,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军, 左芬, 马春林等.模拟电子技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2]徐雅斌, 周维真, 施运梅等.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电子驱动器应用管理 篇8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完全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 借助于他人的协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主动地建构知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它要求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目标,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教师的点拨, 相互合作, 从而解决问题。这样,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则是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显然, 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重视学生的内在需求, 是建立在学生主体能动作用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实施

下面以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来讲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1. 明确任务

首先向学生提出本任务为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 (电路如下图所示) , 让学生有“的”而学。

通过任务分析, 使学生弄清该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由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四部分组成。其中变压器T起变压作用, 将电网提供的交流电降压;晶体二极管VD1~VD4构成整流电路, 整流是将交流电转换成脉动的直流电;电容C起滤波作用, 即将脉动的直流电转换成较平滑的直流电;三端式集成稳压器CW7812是内部集成化了的稳压电路, 通过稳压将较平滑的直流电转换成稳定的直流电。

由以上分析可以确定制作三端稳压电源包括完成4个小任务: (1) 搭接、测试整流电路; (2) 搭接、测试滤波电路; (3) 搭接、测试稳压电路; (4) 整机调试。

2. 学习新知

针对完成4个小任务, 先进行必要的新知识学习。

知识点一:二极管及其整流电路

(1) 二极管的类型、结构和符号;

(2) 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3) 二极管整流电路。

知识点二:滤波电路

整流输出的脉动直流电中含有一些交流成分, 为了得到平滑的直流电, 可采用滤波电路将脉动直流电中的交流分量滤除, 较为常见的电路为电容滤波电路。本任务就是采用这种滤波电路, 具体是将滤波电容器与整流电路的负载并联就构成电容滤波电路。

知识点三:三端稳压电路

一般来说, 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电路之后得到比较平滑的直流电, 可以充当某些电路的电源, 然而, 此时的电压值还受电网电压波动和负载变化的影响, 这样的直流电源是不稳定的。因此增加了稳压电路部分, 构成了直流稳压电源。

其中三端集成稳压器有三根引出线, 且内部设有较完善的保护电路, 故接线简单、工作稳定可靠、使用安全。

3. 实训操作

(1) 元件的清点和检测

(1) 核对元件的数量、规格应符合工艺要求。

(2) 对电阻、电容等用万用表电阻档可进行一般性检测, 对电源变压器除用万用表测量其一、二次侧直流电阻外, 并可采取对其一次侧通电, 测量二次侧开路电压的方法进行检查。

(3) 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根据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即正向电阻小, 反向电阻大, 用万用表的欧姆档 (R×1K或R×100) 测量判别二极管的极性和质量好坏。

(2) 搭接、测试整流电路

(1) 按电路图中进行桥式整流电路部分连接安装。其中4只整流二极管连接时要注意正负极;安装连接变压器时应根据变压器上的标注区分一次侧和二次侧:一次侧接电网~220V, 二次侧所变换的交流电压接整流输入, 一次侧导线细, 匝数多, 直流电阻大;二次侧导线粗, 匝数少, 直流电阻小。

(2) 测试整流电路。连接完毕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由R、VL组成的电源指示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应亮。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测量变压器二次侧电压、直流电压档测量整流输出电压, 并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

(3) 搭接、测试滤波电路

在整流电路输出端接入滤波电容, 连接时应注意电容极性和耐压。连接完毕通电测试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电压即电容两端电压, 看是否符合理论分析。

(4) 搭接、测试稳压电路

按电路图将三端稳压器及两只电容接入, 注意三端稳压器三个引出端的正确连接。接好稳压电路, 整个稳压电源的装接即告完成。此时通电测试电源输出端即电容C3两端应有稳定的输出电压。

(5) 调试

调整前, 应仔细检查有无错焊、漏焊、虚焊、输入端输出端有无短路等现象。调试中切不可将输出端或负载短路。稳压电源的输出线与测试连接线均应用屏蔽隔离线, 以免引入交流干扰, 确保稳压电源纹波电压测试的准确性。调试内容主要有调整、测试电源输出电压、空载电流、负载电流、电压调整率、电流调整率和纹波电压等。

4. 评估总结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主要在学习资源上进行提供和方法上进行引导, 学生则把时间和精力主要花在操作训练和讨论分析上。由于学生基础不一, 理解力有高有低, 有些学生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 对此,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 要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馈, 使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总结与回顾, 能跟上教学进度, 全面掌握知识点, 达到教学要求。

当然, 对于任务完成得比较快、质量比较高的学生来说, 教师可对任务进行适当延伸并进行有关知识拓展, 这样将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和成就感, 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点

1. 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不再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 而采用边学边练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厌倦感, 也容易逐渐养成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师在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具体任务, 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适度的压力和努力完成任务的主观动力;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 而是饱含激情地积极参与、认真思考、主动探究。

3. 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 既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 也是学生的进取创造过程。学生要顺利完成任务, 都须开动脑筋, 大胆想象, 动手实践, 不断探索与完善, 从而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更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江.任务教学法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12)

电子驱动器应用管理 篇9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课堂教学;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088-02

中职《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堂教学力求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以基础理论教学“必学”、“够用”为度,把实践技能教学放在首位;采用任务驱动,边做边学边教,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适应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需要。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掌握知识的脉络,达到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上的建构。本文以“制作电子数字钟”教学为例,解剖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制作电子数字钟”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两个目标:其一为技术目标,掌握集成电路的外形识别、巩固焊接技能、数字钟的安装调试;其二为知识目标,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结构特点、计数器的分类、寄存器的工作原理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感觉难度较大,产生畏惧心理。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有明确目标、难度适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任务”,让“任务驱动”贯穿于课程教学,把原来的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实际应用技能。

三、具体应用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结构分成三个部分:设计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

1.教师设计任务

在“制作电子数字钟”教学中,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分析选用教材的内容组合,确定本课目标:掌握集成电路、计数器、寄存器的基本知识,正确操作完成制作与调试。因此,将任务设计为:①识读数字钟的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PCB电路板);②根据电路原图组装数字钟所需元器件列表归类;③元器件电阻、电容、变压器利用万用表检测,集成电路利用专业仪表测量;④对元器件排线、集成插座、电池极片、晶振、蜂鸣器、热缩管和大电解电容器的处理;⑤元器件按照电路原理及电路板,先采用模拟安装来确定安装的先后顺序、总结方法,最后焊接元器件;⑥对安装完毕后的元器件进行调试。

2.学生完成任务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3~5名学生为宜,并选举一名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实施“导生制”的管理模式。然后给学生分配任务,每组使用一个PCB电路板,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分工查阅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脉冲电路的特点、555时基电路组成。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合作,及时掌握任务、分析任务和解决任务,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主动参与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发挥潜能,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3.师生评价任务

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要将成果展示出来,由教师组织学生评价。评价分成三种方式:其一是自我评价占30%,主要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团队合作情况、自身的综合素质等;其二是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评价占30%,主要看该生在任务中的参与情况、应用知识能力、任务完成态度等;其三是教师评价占40%,评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与师生的配合程度、是否有创新能力等。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评价,构建开放式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弥补不足,锻炼能力。

总之,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提出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是关键。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制作电子数字钟”教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加强,分析能力有较大提高,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积极性较强,学习和应用新知识的热情高涨。还能“温故而知新”,真正体现了中职教学中理论知识“够用适度”的要求,也达到了本节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玉华.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电子驱动器应用管理 篇10

电动汽车因为对汽油、煤炭等资源的保护, 使得国际上对其有着诸多讨论和研究, 希望其能够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在车辆的性能上更有优势。对于它的生产包含了电动机, 微电子技术, 电气驱动等, 另外还在电能和光能领域有所借鉴, 是车辆、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智能摔制、化学电源、计算机、新能源、新材料等工程技术的集成产物。它将电力作为新的能源, 来代替即将枯竭的石油, 消除了人类对资源不足的担心, 作为有节能和清洁作用的电动车来说, 几乎没有废气排放, 并且, 开动过程中的污染, 噪声, 辐射问题都比较轻。并且应用以及维修过程都很简单, 所以能普遍受到认可。

1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动车驱动系统中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包括功率变换器和电力电子器件。

到现在来说, 电动汽车一般用两种方法来使用功率变换器;用于直流电动机的斩波器和交流电机的逆变器。

对于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一般均采用斩波器, 它的电路布置不复杂, 并且运行效果很好, 因为功率器件的应用推广, 斩波器在频率上和直流牵引调速配合很好, 因此可以配合引用, 电动汽车采用直流电机驱动, 无论是串励电机, 还是他励电机, 都采用斩波器作为功率变换器。斩波器的功率电力电了器件多采用MOSFET和BJZ, 最近也有采用IGBT的。

在DC/AC变换方式中, 一般采用直流斩波器加逆变器和PWM逆变器两种方式。因为电动汽车的电能存储装置的电压不高, 使用前一种方法, 能量运转的工作很过, 进而整个系统的工作负担加重, 线路不会太复杂, 步骤少, 负担小, 速度快, 现在, 这种逆变器有下面几个发展状态。

(1) 采用IGBT元件, 提高I:作频率, 减少低频谐波分量和起动时的电流冲击。当前同外的最高频率己达20kHz。

(2) 配合电机频率的提升, 调速范围被提升, 能够使运行状况达到最好情况, 并且电机的质量和空间占有量都随之下降, 有助于功率比的上升, 现在, 国外很多高效率的电机可超过500HZ。

(3) 电机可做到快速恒力矩起动及弱磁高速运行。采用DSP为核心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能够开展稳定和可靠的运行, 电流的稳定性较强, 不会产生过大的冲击, 能够有效进行控制。

除了以上传统的PWM控制技术外, 最近出现了谐振直流环节变换器和高频谐振交流环节变换器。因为电压和电流处于零的开启技术被应用进来, 谐振式能够以最小的消耗, 干扰以及声音影响, 换得功率较大, 稳定性更高等优势, 所以研究人员普遍能感兴趣。

而在功率变换器中, 常用的电子开关器件主要有GTO、BJT、MOS-FET、IGBT和McT等。由于IGBT集BJT.手IIMOSFET特点于一体, 其高阻抗压摔栅极, 可明显降低栅极驱动功率, 从而可使栅极驱动电路集成化。此外, 因为开关时间变短, 系统的反应能力和执行能力都增加, 这有助于减小磨损, 减少声音干扰, 能收到普遍的欢迎。M C T也是一个潜在的选择器件, 虽然目前商用的MCT的额定值还有待于提高。可是, 由于MCT低的通导压降, 随着MCT制作工艺和新材料的使用, 未来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功率器件的更新。直流斩波器和逆变器广MCT在电动汽车中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泛用于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除了传统的PwM逆变器, 图1给出了电动车驱动系统的大致框图, 其中主要由前由蓄电池提供能量的变换器一般采用直流谐振逆变器。

2 电动车用电机为了满足电动车驱动系统性能和现有电机控制技

术的需要, 在外国, 实际上电动车的使用电机分为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这类电动机损耗低, 效率高, 稳定, 修理情况少, 稳定性较强, 因此使用十分广泛, 然而传统的交流电机控制方法如变压变频 (VVVF) 并不能满足电动车进步改进性能的要求。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直交轴互相作用的非线性动态模型。随着微机时代的出现, 磁场定向矢量控制 (FOC) 技术目前已发展成熟, 广泛在交流电机中使用, 虽然关于开关磁阻电机有上百年的讨论时间, 而具体用到实际状况中不到几年时间, 开关磁阻电机密度和结合度都很好, 工作速度快, 转矩在速度较低时发挥很好, 并且, 驱动器容易控制。

其缺陷也很容易说明, 像晃动明显, 声音大, 尤其是对励磁的需求仍没有改变, 因此, 其效率以及产生的能量远远低于交流永磁电机。

在以前一段时间, 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电力半导体机械容量越来越大, 稳定性很高, 降低体积, 节省电能, 并且有自动化, 科技化的趋势, 这几年应用较广的集中电力器件主要有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GT0) 、大功率晶体管 (BJT)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 (MOSFET) 、绝缘I'J双极晶体管 (IGBT) 、MOS控制晶闸管 (MCT) 。目前, 为了研制更高性能的功率器件, 表1给出了几种功率器件性能参数对比。

应用电动车的功率器件的选择主要考虑电压、电流、开关频率、功率损耗和动态性能等。在使用的功率器件中, GT0、BJT、MOSFET、IGBT和MCT都特别适合于电动车。

目前, IGBT由于集中了MOSFET的高输入阻抗、高开关速度和BJT的低导通损耗等优点而特别受重视。存不远的将来, 具有输入阻抗大, 导通电阻低, 开关速度快等优点的MCT是一个理想的替代品。为了能量的输出能够达到最高标准, 功率变换器在能量的供给, 效率的提升上表现很好, 并且噪音声音低, 所以, 在电动车应用上将十分可靠。另外, 逆变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关设计。十几年来, 许多PWM开关控制方法应用于蓄电池供电的逆变器。这些摔制可以分成电压摔制PWM和电流控制PWM。而目前电动车驱动装置已大量地使用IGBT, 有的驱动装置同时也可以是允电装置。

3 总结与展望

电动汽车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是一项新生的力量, 也是汽车能够继续发展的前进动力。这当中, 交流电机作为驱动系统还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将新的电力零件以及利用电脑控制技术和数字化的手段进行集中处理, 发挥正常的软件控制功能, 这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总的说来, 电动汽车因为更贴近智能化, 并且在设计上更注意操作的可行性, 更安全和平稳, 能够获得认可和满意。这将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伴随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度更高, 科学分配能源, 利用能源的思维意识较强, 使其能够成为环保, 高效, 高科技的现代化手段。20世纪, 电动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其发展的内涵十分广大, 并且形式各样, 十分有效。但是, 不同的电机驱动装置的指标上各有不同。每个系统在目前的电动车应用中各有差异。以异步电机和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居多, 同时也尝试过永磁同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值得关注的是,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集电力电了技术、微电了技术、数字技术、自摔技术以及材料科学等很多专业和学科融在一起, 说明了学科的配合使用的未来发展很有潜力, 对电动车电机来说, 有很强的竞争性。

摘要:现在,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提议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所以, 电动汽车也成为节能环保的新宠, 本文分析电动车对电力技术的应用, 对电力技术的未来方向进行分析讨论, 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力电子,电动车,驱动

参考文献

[1]刘庆华, 韦忠朝, 陈贤珍.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动车中的应用[J].微特电机, 1999.

上一篇:行走模型下一篇:数据库系统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