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的细节处理

2025-01-20

商场的细节处理(精选12篇)

商场的细节处理 篇1

各大商场为了促进销售额得到有效提升, 每逢节假日均会采取形式多样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关促销活动。促销活动的开展可有效增加商场客流量, 促进商场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得到有效提升, 进而增加商场销售收入。促销手段的选择和设计均对商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现阶段, 在各大商场运营过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促销手段主要有商品折扣、满额立减、多倍积分等。这些促销手段的相应会计处理方式对商场经济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实例对几种常用促销手段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一、折扣促销的会计处理

折扣促销也可称为打折促销, 其为现代市场上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有效促销方式。折扣促销具体指的是在特定的经营时期以及市场范围之内, 以商品原价作为主要根据对让利系数进行明确, 对商品实施减价销售的方式。折扣促销的实质表现为商业折扣, 也就是企业为了使该种商品的销售得到有效增加而将该类商品价格进行扣除。因此, 折扣促销的实施不会对该类商品的销售收入计量产生影响。

例如, 某商场在周末将一套茶具进行打折销售。该套茶具的购进价格为400元, 销售价为1200元。促销期间打7折进行销售 (增值税率为17%) 。按照税法规定, 选择折扣手段进行销售时, 需将折扣额、销售金额同时开在相同票据上。在此例子中, 确认销售的进而为840元 (含税) 。该促销手段的会计处理具体表现如下:

销售该商品需缴纳的增值税=840/ (1+17%) *17%=122.05元。

对商品成本进行结转时, 应在入库成本中将进项税额减去, 进项税额=400/ (1+17%) *17%=58.12元, 库存商品的具体价格为341.88元 (400-58.12) 。

在商业折扣中, 收入来入账是已经将折扣进行除折多得的实际成交价格, 其不会影响到会计处理核算。

二、满额立减促销的会计处理

满额立减也可称为满减, 其指的是当消费者的消费金额达到一定数值时, 可在商品原价上将部分价款减免的一种促销手段。销售额、满减额均反映在相同销售发票上, 因此, 实施会计处理时将其看做“商业折扣”, 因此“满减”实质上也是折扣促销。

例如, 某超市在母亲节开展“满200减60”的满额立减促销活动出售一款奶粉 (增值税率为17%) 。该奶粉的销售价格为46.8元/袋, 其成本价为27.0元/袋。月末进行结账时发现, 该月消费者1次购买5袋奶粉的次数总共为200次, 该奶粉的月销售量为1千袋。其会计处理具体表现如下:

同时对商品的销售成本进行结转:

经过相应的计算, 营业税金及附加=4760* (7%+3%) =476, 企业利润=28000-27000-476=524, 企业净利润=524* (1-25%) =393, 净利润率=393/28000=1.4%。

三、购物送券的会计处理

购物送券指的是一次性消费的金额达到一定数额之后商场可赠送一定金额的赠券。如“满200元送40元”也就是顾客在购买某种商品时, 当其消费金额达到200元时, 商场便送价值为40元的购物券。所送的购物券可在下次购物中使用, 其可直接抵顶现金。

例如, 某商场为了提高销售收入, 在中秋节对某种月饼开展“满100元送30元赠券”的购物送券促销活动。如果顾客一次购买该种月饼的金额达580元时, 其便可获得5*30元=150元的购物券。顾客下一次购物时购买价值为170元的商品, 其可直接使用面值为150元的购物券直接抵顶150元的现金, 只需再补给现金20元。商场在开具发票时注明:交款方式为赠券150元, 现金20元。因为顾客在进行第二次消费时赠券的金额和销售额同时反映在相同一种发票上, 因此会计处理将其视为“商业折扣”。在开展促销活动期间, 该商场总共发出购物券245张, 实际收回的张数也为245张。那么, 消费者在购买该种月饼时能够享受到的折扣为 (580+30) / (580+170) =0.81折。“购物送券”发出时的会计处理具体表现如下:

进行成本结转时

该商场“购物送券”收回时的会计处理具体表现如下:

实施成本结转为

企业利润为15000+6000-14000-4073-346=2581

企业净利润为2581* (1-25%) =1935.8

净利润率为1935.8/25000=7.7%

四、多倍积分促销的会计处理

奖励积分指的是商场其进行商品销售或者提供劳务时, 同时给予顾客一定的积分数额, 在满足相关条件的情况下, 顾客可将积分进行兑换, 进而享受折扣或免费的商品或者服务。随着市场竞争不断激烈化, 各商场为了培养固定的消费群, 均积极发展商场会员, 且会员可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优惠。

例如, 国庆期间, 某商场为刺激消费, 对某种商品实行高倍积分活动, 即20积分活动。在活动期间, 只要会员客户购买此类商品便可得到与该商品相应价格的20积分。该商场会员积分的规则是100元可抵顶1元人民币。在活动期间, 该种商品的销售额为60万元, 所产生的相应奖励积分为2000万积分, 2000万积分相当于20万元人民币。该种促销手段的会计处理表现如下:

将60万元商品对应的成本进行结转, 将该种商品的成本假设为其原价的65%, 则会计处理表现如下:

五、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 零售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各大商场为了吸引顾客, 刺激消费, 均充分利用各节假日, 通过形式多样的促销手段来促进商品的销售额得到有效提升。科学选择促销手段不仅可促进商场销售额得到有效增长, 同时还可促进企业收益得到有效提升。

摘要:销售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用内容。促销为各商场实现销售扩大, 增加提高销售额, 增加收入的一个有效方式。因此, 各大商场每逢节假日均有通过各种各样的促销方式和手段来进行商品销售。文章主要对商场运营过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促销手段相应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旨在为商家进行促销方案的选择和相关收益的核算提高可靠参考依据。

关键词:商场,会计处理

参考文献

[1]王美荣.论商场在联营模式下商品促销的会计与税务处理[J].商业会计, 2013 (01) .

[2]汪榜江.企业促销方案的会计核算与纳税筹划[J].财会月刊, 2015 (16) .

[3]秦娇.零售业常用促销方式分析及筹划[J].商业会计, 2013 (12) .

商场的细节处理 篇2

一、对本公司员工偷窃行为的处理

1.本公司员工要提高警惕,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通知保安部门解决处理;

2.对偷窃事件隐情不报者,一经确认,一律开除;

3.对偷窃事实一经确认者,不管金额大小,不管职位高低,一律开除。

二、对顾客和外来人员的偷窃行为的处理

1.把握的原则:

防止公司财产损失;教育、罚款为主;尽量不造成当事人的社会影响

2.对偷窃行为的处理

偷窃商品的价值(零售价)在400元以上(含400元)者:先做“谈话记录”,确认事实并签字;然后移交当地所辖派出所处理。同时,开据所偷商品的零售价和进价证明,将当事人、赃物或赃物清单、证人记录、《谈话记录》等资料一并提交当地派出所。

偷窃商品的价值在400元以下者:先做谈话记录,并由其签字;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经济赔偿;最后,当事人到原单位或其住址所属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开据个人表现证明(附后),并加盖公章。

精品教材需要精密的细节处理 篇3

一、关于分类中的一般与特殊

数学教学中,常常要将一些数或形进行“分类”。长期以来,我国习惯于单一地使用 “不重不漏”的原则,以至把一些特殊情形从一般情形中分离出来,使得彼此间的从属包含关系,硬说成是彼此对立的关系,造成人为的割裂。 例如:

1.整数不是分数,把整数和分数对立起来 (图1)。然而,明明整数是分母为1的分数,整数是分数的一部分。

2.小数等同于分数(图1)。这显然也是不妥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不是分数。其次,整数不能和小数相对立,整数是小数部分为0的特殊小数。如果说,这里的小数也包括无限小数,那么整数更可以是无限小数了。例如 0.999… =1。

3. 平行四边形不是梯形 (图2)。事实上,梯形是四边形的一部分,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梯形的特殊情形,三者依对边平行的组数多少形成从属关系(教材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的表述可以探讨)。

但是,另一方面,教材中又强调了如下关系(见图2)。

4. 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殊情形。

5. 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殊情形。

这样一来,同样是彼此间的从属关系,1,3 的判断和4,5 的判断恰好相反,令人无所适从。

事实上, 从属关系也是一种分类。例如,我国公民的户籍,就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镇、乡、村 这样的等级从属关系分类。而在某一级里,再依不重不漏的原则分类(如省一级有31个不重不漏的划分)。

忽视这样的细节,人为地制造麻烦,需要改正。希望教材里再也不要把整数与分数对立起来了。

二、关于三角形的稳固性

小学数学教材的三角形单元,都会涉及稳定性的知识,但是在一些细节处理上却不够严谨。例如没有交代顶点处接头的特性。三角形的稳定性,是指在三个顶点处只是铰接情形下,也是稳定不动的。而说四边形是不稳定的,那是指四个接头都是可以活动的铰接(如活动门)。如果四个接头都是焊接或螺钉固接,它还能活动吗?因此,教材上必须画出这种铰接的方式。课堂上演示,则可以将两根木棒在顶点处钻小孔用铁丝穿过,作为转轴进行铰接。这种细节处理,不可省略。

更值得商榷的是,教材里以“加固摇晃的旧椅子”作为三角形稳定性原理的应用(见图3)。然而,这种“斜”钉木条的做法,会比“横”钉木条加固更加有效吗?恐怕未必。因为,这里的接头都不是铰接,而是固定的连接。椅子是立体框架结构,不是平面结构。人坐椅子时各个部分的受力情况,与框架的一部分是三角形还是矩形,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再说,加固也要考虑美观。这类“斜”钉椅子的情景,还是去掉为好。

三、 关于验证与证明

人教社版四下68页(见图4),在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时,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将四边形的四个顶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周角;二是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推理计算。接着,在“回顾与反思”栏目里写着“我们大家共同证明了所有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对于这样的回顾,我们可否做得更加细致、准确一些呢?剪拼的方法,是一种用数据证实我们猜想物理实验的方法。证实的过程要用到测量的数据,而测量数据是有误差的。我们利用数据稳定地发生在某数值附近的现象,作出证实某规律的结论。然而,分成两个三角形进行计算推理得出结论,则是一种严谨的逻辑证明。因此,我们在用词上要对“物理证实”和“数学证明”加以某种区别,而不要一锅煮,说成“共同证明”。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不必在理论上正面论述,只要适当地点一下就可以了。例如,不妨将前面引用的那段“回顾与反思”,改写为“我们用了‘测量证实’ 和‘数学证明’两种方法,都得到了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的结论”。

同样地,在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时,使用“排水法”进行测量,也是一种物理方法,和用数学方法给出规则物体的计算公式是不同的。事实上,只有小学数学里涉及测量。这种度量物体体积的物理方法,在中学的数学课本里,就不再使用了。

四、关于“是一倍”和“加一倍”

在“倍的认识”单元里,要谈的是一个细节问题:“一倍”的理解。翻阅人教社版三上数学教材,没有讨论这一问题。从数学上看,数A是数B的一倍,意味着A=B。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倍”的用法,含有增加到原数2倍的意思。如“产量增倍”“事倍功半”、农家“五月人倍忙”等说法,虽然只有一个“倍”字,却明显地并非“是一倍”的意思,而是“加一倍”的意思。这就是说,“是一倍”和“加一倍”之间有重要的区别。这虽事关语文表达,但为了避免误用,在数学教材里正面进行阐述,仍有必要。例如,不妨加上两句话:“如果A是B的一倍,那么A=B。如果A是在B的基础上加一倍,那么A =B+B=2B。”

这样的提醒,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使用中避免错误。

商场的细节处理 篇4

“联营扣点”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在商场 (零售店) 和供应商之间的新型合作经营方式, 其常见的一种模式就是商场给供应商提供柜台或者其他经营场所, 供应商提供商品并派人参与商品的销售, 而销售活动由商场统一管理, 商品销售的款项也由商场统一收取, 商品销售结束后 (或者商场和供应商约定的结算日期) , 商场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 (也就是扣点) 计算收取柜台或者其他经营场所的使用费用。

这种联营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 商场只负责提供经营场所和统一的管理, 不负责商品的购进和销售, 商场对销售的商品没有所有权。 (2) 商品销售出去后, 商场负责统一的收款和开票工作, 在约定的结算日期, 根据已销售商品的价值与供应商进行结算, 此时销售完成, 供应商的纳税义务产生, 需要按照结算的商品价值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 (也是商场增值税的进项税额) 。 (3) 商场取得的收入是商品销售的差价 (也就是扣点) , 是在商品流转环节的增值额, 因此对于这样的经营业务, 商场要按照销售额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

可以看出, 这种联营模式实质是一种商场的受托代销行为, 但其具体的会计处理又与受托代销行为有一定的区别, 其基本的账务处理如下:

日常销售时: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含税销售额) 。

月末计算增值税时:借: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从含税销售额中分离出来的销项税额) 。

与供应商结算时:借:主营业务成本 (扣点之后的不含税结算款项)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供应商根据结算款项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增值税额) ;贷:银行存款。

二、“联营扣点”模式下商场返利券促销的财税处理

返利券促销, 是指消费者在商场消费达到一定金额后可以额外获得一定金额的赠券, 这种赠券在消费者再次购买本商场的货物时, 可以直接抵扣现金。

1. 实行返利券促销时, 商场收入和相关税费的确定。

要确认商场的收入, 首先要给返利券进行定性。对于促销过程中给予消费者的返利券, 目前有两种常见的核算方法, 一种是将商场向消费者赠送返利券的行为比照非公益性捐赠, 按视同销售处理, 因此商场必须按照包含返利券消费的金额确认收入, 据此确定增值税和所得税等相关税费;一种是将返利券销售额作为一种销售折扣, 按照扣减返利券的金额确认收入, 据此确定增值税和所得税等相关税费。

从纳税筹划的角度来看, 第二种核算方法比较符合企业合理避税的要求。另外, 从返利券本质来看, 它与非公益性捐赠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 企业在运用返利券促销时, 将返利券销售额作为一种销售折扣, 在开具的发票上同时注明销售额、收到的现金以及收回的返利券金额 (也就是折扣额) , 就符合税法上将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体现的规定, 就可以按照不含返利券的金额确认收入, 体现企业合理避税的要求。

2. 实行返利券促销时, 商场与供应商结算金额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 商场的返利券促销活动绝大部分商家都会参加, 消费者得到的返利券往往会购买不同供应商的商品, 所以如果以每一个商家的现金销售额为依据结算款项的话, 不仅麻烦而且不公平, 从而商场一般是按照含返利券的销售额与供应商进行结算, 这就涉及扣点问题, 也就是商场到底按照销售额的多大比例进行扣点, 才能保证商场和供应商实现双赢呢?

举例说明:某商场举行“满300送100”的返利券促销活动, 无促销活动时, 商场的扣点是20%, 不考虑其他成本费用。在这种情况下, 消费者相当于花300元买到了400元的商品, 商场如果仍按照20%的扣点与供应商结算的话, 应返给供应商320元[400× (1-20%) ], 而商场只收到了300元, 还要倒贴20元, 所以商场肯定不会再按照原来的扣点与供应商进行结算, 因此双方会在促销期间, 重新商定一个新的扣点, 这个扣点一般以商场能够得到与不促销时一样的扣点为基准点, 上下浮动。不促销时, 销售300元的商品时, 商场要抽成60元 (300×20%) , 促销时, 要想同样得到60元的抽成, 只能与供应商结算240元, 那么扣点应该是40%[ (400-240) ÷400], 也就是说供应商每销售100元的商品, 商场要抽掉40元, 如果供应商的进货价是5折的话, 供应商就只赚10元钱了, 利润率只有10%, 所以供应商不同意这个扣点。双方经过协商之后, 往往会以这个扣点为基础重新确定一个扣点, 一般情况下, 商场会做出一些让步, 让出一部分的抽成, 让供应商有钱可赚。

三、案例分析

例:甲商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采取的是“联营扣点”的经营模式, 在元旦期间举行“满300送100”的返利券促销活动, 活动期间销售商品价值737.1万元 (其中包含收到的返利券152.1万元和585万元现金) , 甲商场和供应商商定的扣点率为38%, 不促销时商场的扣点率为20%。甲商场的城市建设维护税税率为7%, 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不考虑其他活动, 不考虑所得税的纳税调整。

1. 会计处理。

(1) 销售时:借:库存现金585;贷:主营业务收入585。

(2) 月末计算增值税时:借:主营业务收入85;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85。

(3) 与供应商结算时:借:主营业务成本390.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66.402;贷:银行存款457.002。

2. 税务处理。

商场在开发票时, 在发票上要同时注明销售总额、收回的现金以及收回的返利券金额, 这样才能按照扣除返利券之后的金额585万元确认收入500万元。

应交增值税=85-66.402=18.598 (万元)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18.598×7%=1.302 (万元)

应交教育费附加=18.598×3%=0.558 (万元)

利润总额=500-390.6-1.302-0.558=107.54 (万元)

应交企业所得税=107.54×25%=26.885 (万元)

净利润=107.54-26.885=80.655 (万元)

3. 假设不促销时, 商场销售额为585万元, 其他条件不变, 则净利润的计算过程如下:

应返给供应商的款项为468万元 (585×0.8) , 其中, 400万元记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68万元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

应交增值税=85-68=17 (万元)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17×7%=1.19 (万元)

应交教育费附加=17×3%=0.51 (万元)

利润总额=500-400-1.19-0.51=98.3 (万元)

应交企业所得税=98.3×25%=24.575 (万元)

净利润=98.3-24.575=73.725 (万元)

我们比较一下, 实行返利券促销要比不促销时净利润多6.93万元 (80.655-73.725) , 而由于采用了将返利券作为折扣的纳税筹划方法, 所交纳的税费总额只多了4.068万元 (18.598+1.302+0.558+26.885-17-1.19-0.51-24.575) 。

参考文献

商场应急突发时间处理方案 篇5

营业时

* 接到停电通知后,以广播或布告形式,通知顾客和当班员工。

* 通知各岗位值班防损员停电时间,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 入口处的防损停止顾客进入商场,并做好解释工作。

* 收银台防损员注意观察每位顾客,防止某些顾客夹带未付款商品外出。

* 由机动人员、便衣人员携带电警械等,入场巡视(尤其是仓库、卖场等),保障本店人财物安全,以防止恶性事件发生。

* 巡视中及时调整应急灯位置,不留死角,来电后,及时放回原位,并呈报上级。

* 请各营业部门负责人安排员工看护每一排货架,保证物品安全。

* 详细记录停电时间、发生事项,上报总经理及店值班负责人,并由防损部存档。

非营业时

* 通知各岗位防损员停电时间严守岗位。

* 通知各部门人员携带手电、警械等入场巡视、清查卖场及仓库,督促员工撤离。

* 巡视紧急疏散通道、消防门、检查紧急照明系统是否正常。

* 停电后对全店进行连续性巡视,预防意外事件发生。

* 详细记录停电时间、发生事项,上报店长及店值班,并由防损部存档。火灾:

* 当火灾发生时,首先报警; * 周围人员疏散; * 对火灾现场进行隔离; * 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 对火灾现场进行清理; 打架斗殴:

1、员工打斗

* 员工打斗或对公司领导逞凶,应迅速予以制止,将当事人交由其部门经理或防损部经理处理。如当事人不听劝阻时,可与防损员或公司其它人员合力予以制止。

* 打斗现场若有其它员工围观为防止围观者起哄,或使现场情况复杂化,应迅速将肇事者双方带离现场处理。

* 保持立场公正,绝对不能偏袒打斗当事人任何一方。

* 员工对公司领导逞凶,无理取闹时应立即予以拘办。

* 事发时若为下班时间,应立即通知防损部经理或店值班,情况严重时请派出所协助解决。

2、员工与顾客

* 员工与顾客发生打斗时,立即予以制止。

* 疏散围观顾客和员工,恢复正常秩序。

* 将当事人带至防损部办公室,了解起因,公正调解,并请当事员工的部门经理一起处理,若有必要,请警方协助处理。

* 如一方受伤,派一名公证人和另一方一起到医院验伤,并协助处理医疗费用问题。

* 打斗所损失本公司财产由打斗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

* 记录事件发生经过、处理结果、当事人姓名、地址、电话等报店负责人,并在防损部存档。

3、顾客之间

* 顾客之间发生打斗迅速派防损员制止。

* 将打斗当事人带离现场,疏散围观人员,减少影响,并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一般小矛盾,调解并尽量化解矛盾,安排当事人分先后离开商场。

* 如打斗双方对调解不服,或已给双方造成伤害、并提出无理要求时,请警方派人或送警方处理。

* 打斗双方对本店所造成损失,本店有要求赔偿的权利。视后果,如有必要,本店保留法律途径处理的权利。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细节处理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细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43

细节就像一棵树上的花,一条河流中的波折,都是最精彩的那一个部分。阅读教学也同样离不开那些生动、准确、精彩的细枝末节。在多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深有体会,只有对细节精雕细琢,才能成就课堂的精彩。

一、胸有成竹——在课前精心营造细节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都需要在备课上狠下工夫。有些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注重思路和框架,却忽略了细节。细节是一堂课的血肉和经脉。教师只有仔细研读文本,认真雕琢细节,把握点睛之笔、精彩之处,做到胸有成竹,才能让一堂课生动有趣、张弛有度,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纪昌学射》是一篇短小的寓言故事,却蕴涵着深刻的大道理。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能够体会到纪昌的决心、毅力和恒心,从而真正领悟这个寓言故事的真谛,我在备课的时候预设了两个细节。第一个细节是:“飞卫怎么说的?”第二个细节是:“纪昌怎么练的?”在预设这两个问题时,我把“盯”和“注视”作为关键词,运用层层剥茧的方式,让学生在咬文嚼字中加深理解,在字里行间品读感悟。“盯”是什么意思?“注视”是什么意思?两个词有什么不同?纪昌“盯”着什么练眼力?紧紧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弄明白预设的两个问题,这篇课文的寓意也就水落石出了。

课堂实践证明,在备课时巧妙预设精彩细节,有备而来,娓娓道来,在课堂上做好铺垫,让教学高潮迭起,峰回路转,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随机应变——在课中及时捕捉细节

阅读教学中对细节的雕琢和处理,不仅仅存在于教师预设的“意料之中”,更多、更精彩的细节往往在教师的“意料之外”。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碰撞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让人始料未及的精彩细节,并且稍纵即逝,这就需要教师处处留心,随机应变,认真把握,及时捕捉。

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我运用设问法,激发和寻找课堂上的精彩瞬间,并及时把握,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导入部分,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家养过鸟吗?养的都是什么鸟?是怎么养的?”果然,有几个学生回答自己家养过鸟,养有八哥、黄鹂、相思、画眉鸟等。我及时抓住这个细节,让学生讲述养鸟的过程和感受,与更多的同学分享人类与小鸟之间的美好情感。在课堂交流阶段,我同样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是怎样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有学生说:“一只怕人的珍珠鸟,因为信赖,成为作者的好朋友。这就说明信赖是所有美好情感的基础,就像是一座桥……”我据此诱导:“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信赖就像是一座桥,是一座什么桥呢?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桥吗?是人与人之间的桥吗?”通过在这个小细节上的诱导,接下来的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升了感悟,加深了理解,提高了阅读效果。

教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学生和学生的一诘一辩,都是学生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一些意外、一些偶然很可能就是一个精彩的瞬间,把握住了,课堂就会因为灵动的细节而变得更加精彩。

三、一隅三反——在课外引导探寻细节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工夫在课内,但也在课外。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由课内到课外做好拓展,告诉学生什么书适合读,怎么读更有效,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自主探索和寻找字里行间的精彩细节,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

在完成《梅花魂》一课的教学任务之后,我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留出十分钟的课堂时间,对“借物抒怀、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进行拓展和延伸,并且为学生推荐了精品名篇,如王安石的《梅花》、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郑板桥的《竹石》以及《爱莲说》《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然后,我让学生寻找和总结一下,这些“物”中最能打动人、最能代表其精神的一个细节,细嚼慢咽,精品细度,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探寻阅读的快乐,发现阅读的精彩,让学生在更多的名篇阅读中,熟悉和掌握这种写作技巧,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和教会学生在课外阅读,在细节处体会精彩、享受文字,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

于细微处见真知,从末节上显精彩。语文之美,就在字里行间;课堂之趣,常在细枝末节。处处留心,时时在意,预设细节在先,生成细节在后,拓展细节于课外,仔细推敲,耐心叩问,就会成就不一样的精彩。

商场的细节处理 篇7

一、用细节营造历史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具有宏大的社会场景, 而学生对课本中选择的历史片段常感到十分枯燥乏味。因此, 只有挖掘好历史细节, 才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历史感知, 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 笔者在对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进行教学时, 先让学生欣赏教材14页关于巴黎和会的“三巨头”的真实照片, 要求他们仔细观察照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 然后简要介绍照片的一些情况:四国首脑均西装革履, 美国总统威尔逊侧面而立, 姿态似乎较为自然放松;法国总理克里孟梭面对镜头, 显得拘谨严肃;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则与意大利首相悠闲地谈笑着。

由于画面中“三巨头”的表情各异, 反差较大, 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心中都产生疑问:为何这四位国家元首的表情差异这么大?通过对这一课教材的阅读、讨论, 学生普遍明白了当年的历史事实:1919年1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与战败国缔结和约会议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 美、英、法三国的政府首脑操纵了会议, “三巨头”都想从会上获取各自的利益。虽然画面是无声的, 但它所带来的情感渲染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提高了其探究的兴趣。

二、用多媒体展示细节, 让学生感悟历史的真情实感

细节虽然不引人注目, 但可以造就强烈的现场感, 变过去为现实, 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 体验成败兴衰的历史沧桑, 感受历史人物的酸甜苦辣。

例如, 笔者在讲授《重庆谈判》一节时, 先采用课件展示方纪的散文《挥手之间》中的一段, 引入毛泽东同志应蒋介石之邀赴重庆谈判时, 在机场上向送行的群众告别的一个细节:“人群像潮水一样向着飞机涌了过去, 主席站在飞机舱口, 取下头上的帽子, 注视着送行的人们, 机场上人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 只是拼命地一齐挥手, 主席也举起手来, 很慢很慢, 等到举过了头顶, 忽然用力一挥, 便停止在空中, 一动不动了。”紧接着就请一位男同学模拟这一过程, 并让全班学生体验当时主席的心情和“挥手”细节的象征意义。如此的“挥手”细节, 使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谈判这个历史转折关头表现出来的雄才大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也使学生感悟到历史的真情实感, 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三、紧扣地图与插图, 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历史的课文中有地图, 甚至配有单独的历史地图册。学生边读史书, 边对照地图, 有利于牢牢把握历史知识。诸如各种战争形势图体现出了战争的动态过程, 学生结合地图用彩笔勾勒, 就能了解战争的经过及结果, 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空间观念。

例如, 学生认真阅读“淝水之战形势图”, 便可知晋军的势力明显不如秦军强大, 而且兵力悬殊, 晋军一共8万人, 而秦军有80万人。秦军先夺益州, 再夺荆州江北重镇襄阳, 然后苻坚带队从长安出发, 东晋主帅桓冲主动渡江北击, 声援建康。谢玄、刘牢之在淮南以五千兵力大败前秦猛将梁成十万兵力。谈到以少胜多的战役一般都以“淝水之战”为范例, 而通过“淝水之战形势图”能清晰理解当时的战况, 使联想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遗迹类插图也占据一定比例, 教师可以借助类似的插图细节让相关历史概念形象直观化, 从而让学生明确其特点及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如要求学生仔细欣赏“都江堰示意图”, 并在脑海里联想都江堰的美妙之处: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为消除岷江水患而修建的, 通过中流作堰把岷江分为了内江和外江的壮丽情景。由于都江堰的修建, 使成都平原变成了美名远扬的天府之国, 成都平原到现在再也没有受过水患的困扰。

当然, 还有事件场景插图、情境介绍插图和历史漫画插图等细节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 只要我们用得其所, 效果也是喜人的。

四、巧引现实社会生活细节,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生面对抽象的书本知识往往感到束手无策, 但是对于身边发生的事往往比较好奇。因此, 初中历史教师有必要把社会现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学, 努力构建起历史与生活、历史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社会现实生活纷繁复杂, 要营造贴近生活的历史课堂, 需要对现实社会生活题材加以挖掘、精选和加工, 也就是将社会生活中一些有价值的细节引入课堂, 赋予历史知识一定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例如, 笔者在《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教学中, 就让学生联系自己耳闻目睹的家庭住房的扩大、电器的添置、道路交通的发展等改革开放成果, 切身体验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并真正认同对改革开放的高度评价。类似将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些细节引入课堂, 既让历史课堂充满现实的魅力, 又引导学生了解、关注社会生活的变迁;既让学生理解历史中的情和理, 又可以用历史这面镜子认识社会, 从而多一份对社会的人文关怀, 增强社会责任感, 逐步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人在校园、心系天下的社会公民。

“长江后浪推前浪, 花开山川四季春。”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应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不仅要继承、发扬传统教学中的可取之处, 而且要勇于创新, 为构建新课程“添砖加瓦”。

摘要:“长江后浪推前浪, 花开山川四季春。”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 细微之处见功夫, 合理处理好细节是高效达成三维目标的关键因素, 并从用细节营造历史氛围、用多媒体展示细节、紧扣地图与插图和巧引现实社会生活的细节四个方面, 论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细节的处理办法。

语文课堂教学细节处理的魅力 篇8

一.你的爱总是紧紧跟随!

一个经验丰富又富有爱心的老师,他(她)每到教室总是会扫视教室,把爱的目光洒向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细心观察哪个孩子的脸上写满快乐,哪个孩子似乎心情不佳,哪个孩子的身体似乎微恙,哪个孩子似乎冷漠呆滞,他(她)会静静地观察,细细地琢磨,而不是忙着准备自己的教案,因为他(她)的心里装有学生,而不只是知识。但有的老师,他(她)知识的传授准确无误,但他(她)的表情冷漠,或许是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吧,你再观察一下他(她)的学生的脸部表情,绝大多数同学呆头呆脑,课堂里毫无情绪生活。这样的老师就算他讲授的知识点学生都掌握了,但我们能说这是充满生命灵动和成长的课堂生活吗?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有句名言:“课本知识如果不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那么,课本知识传授得越多,你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

2007年浙江省特级教师展示课上,赵群筠老师在杭州勇进中学上示范课《背影》。上课伊始,赵老师细心地观察到最后有一个同学是一个人一桌的(其实这也很平常,在班级人数是奇数的时候,就肯定会这样安排座位,一般不会引起老师太多的注意),她开课第一句话就说:“老师发现你很孤独,但没关系,只要你一举手,我就穿越千山万水来到你的身边。”接下来整堂课不难发现,这个坐在最后的男孩子特别积极,赵老师也没有忘记她的诺言,只要这个男孩一举手,她就马上来到他身边,亲切地把话筒递给他,可想而知,这个男孩对这一堂语文课一定是永生难忘的。赵老师美丽的背影也一定会定格在他的脑海里。

当然,我们需要的是把这种观察持之以恒,落实在每一堂课中,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细心的观察,我们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殆”,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

二.等你是一种美丽!

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怕的就是冷场,所以每当教室里静悄悄的时候(除了默读),总是会不断地响起老师重复问题的声音,或者不断追问的声音,生怕课堂会沉闷下去,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中就会不断地问“还有吗?”“还有别的想法吗?”我们曾做过一次原生态的课堂观察记录:听课时,专门安排一位教师负责记录老师的教学语言,结果统计中,我们竟然发现上课的老师有9个问题重复了2次,有3个问题重复了3遍,还有下意识的二十几句“还有吗?”。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这么一些:1.教师的口头禅;2.担心自己的问题学生没有听清楚;3.害怕课堂冷场,课堂那可怕的沉默会促使老师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句又一句的“还有吗”“还有吗”。据了解,一线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个问题。

其实,这涉及到上课时候答的细节,所谓候答,就是指课堂问题提出后,等待学生回答问题这段时间内师生之间的行为和方式。有关专家指出:在候答中,教师特别要注意两个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停顿”与“第二停顿”。“第一停顿”是指紧随课堂问题之后的停顿。课堂问题提出后,不论学生回答快慢与否,教师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问题,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第二停顿”是指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停顿。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在评论问题的回答情况或提出另一个问题前,也要等待一段足够的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时间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又不至于打断其思路。

新课程提倡要以学生为主体,如果我们的老师眼中有学生,心里装着学生,就不会因为暂时的沉默而慌了手脚,就不会情不自禁地让自己的声音固执地在教室里响起,就不会为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牺牲学生思考的时间。给足时间,还学生一片“静”的时空,让我们的课堂张弛有致,动则激情四射,静则神思飞扬,在动静相生中尽显无限魅力。

为此,我们提议在我们的课堂多一些静静的等待,要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至少等待20秒,学生举手达到15%以上才开讲。课堂是老师的,更是学生的。等你是一种美丽,让我们做一个耐心美丽的老师。

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评价,生命就会舞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言。于是在我们的课堂中“好”声一片,鼓掌声此起彼伏,我想,当一个学生第一次听到老师表扬“你真不错”时是喜上眉梢,心里着实舒服。当他不断地听到老师表扬别人“你真不错”“你真了不起”时,他再听到“你真不错”这句话时就大打折扣,特别是当他认为别人的发言确实不怎么样时,老师还来一句“真好”,他就有可能会想老师是不是大批量生产“你真不错”这句话。心理学研究表明,首次表扬对学生的触动是最大的,随着表扬次数的增多,对学生的刺激程度就会减弱,其价值就会慢慢降低。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师口头评价对学生带来的刺激程度就会慢慢地减弱。随意的激励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

我也发现,在名师的课堂里,他们的课堂评价语言是精彩纷呈的,他们丰富机智的语言让我叹为观止,下面我采撷几个镜头:

(一)著名特级教师马骉老师在上《老王》一课时,他提了一个问题:“老王说‘我不是要钱’,那他要的到底是什么?”一个男同学回答说:“他要的是作者杨绛把他当一个平等的朋友来看。”马老师热情洋溢地说:“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男同学深邃的思想。”课的最后,马老师又拿出了杨绛的新作《我们仨》,并向学生推荐这部作品,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马老师说:“我把这本书送给老王的知音,就是那个有着深邃思想的男同学。”可以想象,全班同学是用何等羡慕的目光看着这位得到最高奖励的男同学的。

(二)浙江省特级教师赵群筠老师上《春酒》一课时,她提出了一个看起来既简单又不简单的问题:“琦君家园何在?”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说:“温州。”“杭州。”“台湾。”赵老师又笑眯眯地问:“还有别的答案吗?”“在琦君的心中。”赵老师大声地说:“你真是独具慧眼,老师奖励你在黑板上写“家园”两个字,写得越大越好!”这个女同学就在大家羡慕的目光里走到讲台前,自豪地写了一个大大的‘家园’两个字。当后来同样是这个女同学说出家园和春酒的联系时,赵老师是这样说的:“你今天的表现让我吃惊,我决定再给你一个奖励。大家猜猜奖什么?”这时候全班同学大声说“写‘春酒’两个字。”这时候这个女同学上台的脚甭提抬得有多高了,写起“春酒”来也特别潇洒有劲。

(三)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干红姿老师执教《皇帝的新装》,当一个男同学第三次发言后,干老师走到他的面前,注视着这位学生,然后问:“你叫什么名字?”“陈家豪。”“我记住你了,陈家豪,我们握握手吧,善于思考的男孩!”后来的半堂课,这个男同学的手举得更高了,更令人惊喜的是,其它的小手也像雨后的春笋不断地冒出来。

课堂教学瞬息万变,教师惟有随时准备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并牢牢把握每一个适当的教学契机,善用、巧用、活用课堂评价语,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把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学生,课堂上才会百花齐放、绚丽多彩;课堂教学才会波澜起伏、精彩纷呈。

四.堵车别堵心!

错误是学生学习中必然会遇到的,作为老师我们要允许学生出错,正是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中学生得以巩固知识。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容易了,特别是在课时紧、课堂容量大时,老师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关注课堂推行的进度,就会产生再这样下去这堂课的内容就上不完了的想法,这时候就很容易因为学生答得幼稚而不予理睬,因学生答得离奇而随便敷衍,因学生答得漫无边际而责怪、批评甚至嘲讽打击学生。是呀,课堂上虽然堵车了,可不能堵心呀,要想办法通车,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埋怨,这可是无济于事的呀。

再举一个赵群筠老师上《春酒》的片断,赵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来理解文中作者小时候的形象时,学生读出了用蜜蜂来比喻是形似,还有说是跟蜜蜂一样勤劳飞来飞去很勤劳,这时候赵老师没有着急,而是从另外一个同学的眼里读出了否定,她马上请这位同学发言,并巧妙地引导“没关系,不要对琦君这么客气”。学生在她的鼓励下,就大胆地说出是“贪吃”。赵老师就表扬说“你看,真实的就是好的。”这下子,既告诉前一个同学你刚才已经理解偏了,又肯定了后面那位同学,真是妙不可言。

谈生物实验探究中的细节处理 篇9

一、推敲预设细节实验方案更为合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1]这种预设就是教学的一种方案,通常以教案或教学设计这样的文本体现出来。一般来说,教材提供的实验大多有比较完整的设计方案,预设的目标为有效实施实验教学提供了保障,具有普遍的价值。但教学毕竟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教材安排的实验只是根据一般情况为教与学提供一种思路或设计方案,并不能完全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在细节方面仔细推敲,再次充分预设,以保证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促成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2]一节中,设置了“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的实验。教材通过植物在土壤浸出液中和无土栽培培养液中能够正常生长,在蒸馏水中不能正常生长的对照实验,来说明土壤浸出液和无土栽培培养液中含有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物质;然后通过蒸发三种试剂的方式来检验无机盐。由此推论,植物的根从土壤溶液里吸收无机盐,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同时解释海尔蒙特实验中,土壤减少的物质就是无机盐。整个实验方案,试图以实证的方式告诉学生:无机盐能调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无机盐是植物体的“建筑材料”。不过,这里存在认知的“漏洞”,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植物体内是否真有无机盐呢?教学中,可以通过增设一个小实验来证明:灼烧部分植物体,把灰烬溶于蒸馏水后过滤,蒸发滤液,得到结晶物质———无机盐。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无机盐是客观存在的;在土壤溶液里有无机盐存在;在植物体内也有无机盐存在;植物体内的无机盐来源于土壤溶液;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而且是教学内容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实验内容的适度拓展,使得实验方案的设计比原来更加科学严密,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基于一系列实验事实,经严密的分析和推理、抽象和概括,就能建构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同时,也可以科学地证明海尔蒙特实验中,土壤中减少的物质的确是无机盐。

二、捕捉生成细节实验过程更为灵动

教学是一个发展的、生成的过程,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基本的价值追求。教学实践中,不管教师预先的设计有多么巧妙、周到,意想不到的变化总会打破原有的设计思路,此时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3]。实验探究是一种更为开放的教学场景,经常会出现事前没有预料到的偶发事件。在生成性理念的观照下,教师要牢固树立动态生成的意识,运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敏锐捕捉这些偶发事件,并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在交往、互动过程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例如,八年级下册“人体的运动”一节教学中[4],观察完长骨的结构后,教师让学生尝试能否将其折断。预设的情形是学生折不断,从而体验到“骨具有很强的抗压力”这一特性。由于实验用的长骨比较细长,一位学生竟把长骨给折断了。面对意外,教师灵机一动,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为什么他能折断长骨?”学生马上回答说:“是因为这位同学力气大,超过了这根长骨所能承受的范围。”“这不就是骨折吗?”教师顺势拿起折断的长骨,重新演示了一下。看到教师的即兴表演,学生会心一笑,随即有几位学生说自己曾经骨折过。“骨折后有什么感觉?后来是怎么处理的?为什么会痊愈?”在教师的连续追问下,学生你一言我一句:“感觉疼是因为骨的断裂面比较锋利,刺到了骨膜内的神经。”“石膏固定后,骨会自然愈合,是因为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具有再生能力。”“还有,骨膜内有血管,在再生过程中起到营养的作用。”这样,长骨结构的知识都纳入到了问题解决过程中。

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因素是始终客观存在的。一次生成性细节的捕获,使课堂呈现了一幅跌宕起伏、柳暗花明的美丽图景,在充满激情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了实际问题,相关概念在润物细无声中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收获了意料之外的惊喜。

三、关注观察细节实验结论更为科学

实验探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学生通过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以及对观察所做出的记录进行对比、分析、推理、判断,进而揭示出实验对象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最终获得科学知识。也就是说,在实验中科学观察能搜集科学事实,获得感性材料,逻辑思辨能得出实验结论,达成理性认知。显然,观察是否客观、全面,决定了结论的可靠程度。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是在众人之上的。”实验中有许多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对实验结果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验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善于抓住明显的实验现象,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细节进行细致观察,从中发现细微的变化,在获得充分事实的基础上,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知程度。

例如,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个经典实验[5],其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一组对照实验明确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经过叶片散发出来的,从而使学生对植物的蒸腾作用有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一般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保留叶片的一组塑料袋内壁上有大量水珠,锥形瓶内液面明显下降),然后在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过程中建构相应概念。这样的教学,从现象到结论,从感性到理性,确实符合教学规律,似乎无懈可击。但从反馈的结果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蒸腾作用”这一概念产生了片面认识,认为蒸腾作用只发生在叶片部位。这样的结果,和观察的不全面、不细致有很大关系。教师一般只会引导学生着重观察保留叶片一组的实验现象,常常忽视去掉叶片一组的细微变化现象。为避免这一片面认识,教学中可以做如下处理:在初步形成概念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定义中为什么不描述成“从叶片内散失到叶片外”?学生做出猜测,有可能植物体的其他部位也可以进行蒸腾作用。这样,把学生关注的焦点再次引向实验本身,仔细观察去掉叶片一组的实验现象,学生发现塑料袋壁上也有少量水珠,只不过非常细小,不易察觉,容器内液面也是略微下降。这就是说,经植物的茎也可以散失水分,叶只不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全面观察实验现象,充分获取科学事实,是实验探究成功的关键。案例中,正因为细致的科学观察与缜密的理性思考相结合,建构的概念才是科学的、完整的,对概念的理解也是全面、深刻的。实际上,对照实验的创设,有利于学生通过比较事物的差异,更好地发现实验现象的细微之处,也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把握现象背后的本质所在。

教学中,细节犹如跳跃的音符,充盈着灵动的智慧。在实验探究中,对细节的处理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蕴含着教师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许我们无法让每一堂课都完美无瑕,但可以在细节处理方面做到精致打磨、真实有效。

摘要: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教学细节具有独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实验探究中,教师对实验细节的合理把握和适时调控,是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实验探究,细节处理,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8.

[2]姚国平.基于概念建构的生物学实验二次开发举隅[J].中学生物教学,2015(11):10-11.

[3]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7(5):20.

[4]姚国平.巧用课程资源,活化概念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14(4):28-30.

产品设计的细节处理所体现的品质 篇10

关键词:产品设计,外观造型,细节处理

引言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 人们对于产品的要求已不仅限于质量和功能, 外观造型也逐渐成为产品设计的主要方面。好的外观就像是一款产品的外衣, 它可以让你眼前一亮, 第一时间能吸引众人驻足甚至希望拥有;作为产品开发设计来说, 如何在对产品的新颖外观造型和美感追求的同时, 突出产品的特有品质体现企业的品牌特点, 提高产品的整体价值才是企业生命力所在, 产品的细节处理就是其中相当重要的环节。

一款产品的品质的优劣往往在细枝末节便能辨别, 优秀的产品不仅有多姿的整体造型特征、绚丽的色彩搭配和精湛的工艺基础外, 更不可缺少的是产品的细节的处理;它对产品本身品质的体现和大众品牌形象的建立有着深远的影响;现在的消费类的电子产品、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家居用品等各行业都在努力通过产品的细节处理来突出产品的品质, 体现品牌特点:产品的外观造型、产品的结构形式、产品的使用方式等都是能够刻画细节的侧重方面。但是在追求产品精细设计时要统筹兼顾, 不可为了细节而细节, 要同产品的整体定位、目标客户需求、造型结构操作方式相互协调, 将细节融入到产品整体设计中去, 做到细节中有整体, 整体中有细节。 (见图1)

1 产品外观造型

产品的外观造型即产品的外在形态的确立和构成, 它通过具体的造型美、色彩美、材质美体现产品的艺术特性, 迎合现代社会的人们不断高涨的审美需求。在确定好产品的整体外在形态时, 重点着手产品的局部细节处理, 寻找合理的设计来点缀、美化产品的整体外观,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体现产品本身属性外, 更能突出它的艺术特性, 让人感觉到这不仅是个产品更是个耐人寻味的艺术品。

产品的局部外观设计, 细微之处的构思涉及多方面因素。a.个人情感因素: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本身的设计风格, 如何在细微之处点缀产品各人的方式都有差别, 着重点也会不同, 可能只是简单一笔带过, 也可能大张旗鼓。b.形式因素:局部整体永远密不可分, 造型设计时也不例外, 要充分保证风格上的统一, 视觉上保持和谐, 确保没有任何冲突之处。c.材质搭配:产品局部的材质的运用, 各材质不同的物理化学属性也将会给产品的外观带来更多变化。

2 产品的结构形式

如果说产品的造型体现的是产品的艺术属性, 那么产品的结构将体现产品的技术特性, 它通过现代材料、工艺、力学、机械学等诸多方面体现产品技术美、科技美。那么如何在产品的细节处理上充分体现产品的结构美, 将产品的材质充分体现在结构中, 将产品的结构融入到产品造型中, 为我们在产品设计时寻求更多表现方式。材料的属性, 零部件间的连接, 处理工艺的应用等都是我们产品设计时在结构表现的基础;在产品的整体定位时就应考虑局部的结构连接、材料应用和形式处理, 体现产品结构形式美。

3 产品的使用方式

产品是功能的载体, 产品设计的根本目标是其可用性, 但在现代社会产品的使用功能已不再是消费者追求的最终目标;产品使用的方便程度、舒适度以及观赏性也就是产品的人性化设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这就要求产品设计时, 不仅在整体上, 而且在局部和细节上都应根据技术美学、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努力设计出使用方便舒适的宜人性产品。

如何在产品的细节之处体现人性化要素, 让消费者操作起来更加舒适, 同时结合材料和产品造型, 让产品更具观赏性, 在现代科技发达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主要从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产品与人的使用环境的研究和美学同人体工学的有效结合三个因素考虑, 确保产品设计时细节处理方面更为人性化。

4 知名品牌公司产品设计中的细节处理

日本索尼公司在数码产品领域一向以外观见长, 这不仅仅是因为产品的制造工艺和产品造型的创意, 而是在产品的表现上索尼公司注重从细节着手, 在迎合整体造型的同时刻画细节, 细微之处彰显品牌特色。 (见图2)

整体造型方面:产品的方向键、耳机和MP3机身的都采用流线形的设计风格, 整体感觉十分圆润饱满, 给人美好的视觉享受;同时产品也结合了人体工学的考虑, 整体外形轮廓根据人的手形曲线设计, 保证了使用者在手持产品时的舒适性。细节处理方面:方向键图标的处理、耳机的出声孔设计以及SONY标志的合理应用很好点缀了产品本身, 突出了产品精致细腻的一面, 让产品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也起到了品牌的宣传效果。

浅谈小学语文课细节处理的艺术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细节;机智处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69-001

在语文课上,当教师按照自己课前预设的方案进行教学时,学生会打破常规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面对这样那样的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呢?笔者认为教师应随遇而为:宽容的善待、巧妙捕捉、机智处理,定会取得意外的收获。

一、宽容善待,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学生总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老师应该如何去对待学生的错误呢?大部分老师采用批评教育的方式,如果我们能够换种方式去教育孩子,那将会得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记得一位老师在教学《掌声》一课时,她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我们身边的同学就需要相互关爱,相互鼓励,特别是有的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上碰到了一些困难。今天,就让我们在这张“关爱卡”上写上你对他们的鼓励(学生写一两句鼓励同学的话,然后互赠)。小明是班级中一位活泼好动,喜欢引起别人注意,又缺乏自控力的学生,今天写给他的“关爱卡”也是最多的:没想到竟然被他称作是“一堆垃圾”,这一说法让老师惊异。

“这些是垃圾吗?卡上写了些什么?我们一起谈谈好吗?”小明不吱声,点了点头。

“上课如果不做小动作,你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加油啊!每次班主任不在的时候,如果你也能遵守纪律,你会得到更好的掌声。”

老师耐心地和小明一起把这些“关爱卡”读完,然后说:“这些可是小伙伴对你最真挚的鼓励和帮助呀!”

第二天语文课,预备铃声响了之后,老师走进教室,学生背完两首古诗,她示意小明走到讲台前,“今天的课前准备,同学们做得很充分,尤其是小明,不仅能端正地坐在座位上等老师上课,而且认真背诵古诗。”话音刚落,班级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明给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谢谢大家。”这一系列包含着同学对小明的鼓励和赞扬,这一鞠躬表示小明对同学们的感激。

这堂课中,老师在班级赠送“关爱卡”这一环节时,原以为同学们一定都非常珍重同学之间的祝福与帮助,珍惜这份情感,没想到出现小明对同学鄙视的态度,称这些“关爱卡”为“垃圾”。许多老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肯定是十分气愤,甚至大声指责,全盘否定,而这位教师没有气恼,没有责备,却是宽容地等待这样的问题产生。紧紧抓住“关爱卡”的内容,充分发挥其感人的作用,给予真诚的鼓励,帮助小明化鄙视为感动,从而懂得相互尊重、互为感谢。这位老师换了一种人性化的处理方式——随遇而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巧妙捕捉,促进教学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意外情况的发生,灵活地运用适当方法加以巧妙的调控,这样课堂生成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在听一位老师上《九色鹿》一课时,我选择一个紧挨着学生的地方坐下来,发现插图上,因为落水的九色鹿搭救,而正跪在九色鹿面前对九色鹿感恩的反面角色调达的脸,被学生用钢笔画上了许多小圈圈,在朗读课时,老师巡视正巧到了这个同学面前,也看到他书上的涂画,就蹲在他面前,和他小声说着什么,老师离开时拿走了这本书。朗读结束后,老师满面笑容,举起拿走的书,指着那圈圈:“看这儿,调达的脸上有某某同学添上的水珠!我们请某同学说说他创作的理由吧。”

我身边的孩子站起来骄傲地说:“调达从水里被救上来,水珠能少吗?可图中画的这脸上只画了一滴水,我觉得少了,就又画了些。”

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大声说:“调达上岸后的过程中,水也该流得差不多了。”看来“创作者”没有想这么多,脸上的骄傲不见了,不好意思地坐下去了。

“老师,也许是感激的泪水呢?”

“可能调达因为后怕流下的冷汗。”又一个精辟的见解。

老师的笑容仍在脸上,笑得越来越由衷:“你们都是对的,老师为你们有着敏捷的思维而高兴,是他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放飞想象的机会。

教师在不经意间巧妙地捕捉到学生的“乱写乱画”为契机,让课堂生成在相互碰撞中,不断地出现新的教学资源,这堂课充分让学生心态开放,个性张扬,创造性地获得了解放,这些是与老师巧妙捕捉分不开的,可以说也是课堂动力生成所在。

三、机智处理,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师在课堂时要学会倾听。如在教《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课刚下课时,一位学生站起来问道:“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重阳节’时候人们要头插茱萸登高远眺?”我心中一喜,这正是我忘记讲的一个问题。于是回答:

“茱萸是一种具有浓烈香味的植物,重阳节插茱萸登高游玩,传说可以驱灾避邪。”我还没讲完一位学生抢着说:“老师,我来说。”他绘声绘色地讲起来: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每年九月初九一出现,就有很多人病死。有个人叫恒景,他父母在瘟疫中死掉了,自己也差点送了命。他病好后就离开家去访仙学艺,决心为民除害。他找到一位法力无边的仙长,终于练就一身武艺。快到九月初九瘟魔又要来作恶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盆菊花酒,并且告诉他用法。恒景到九月初九这一天把乡亲们带到山上,利用茱萸叶和菊花酒引瘟魔上山,并且用宝剑把瘟魔刺死。从此,就有了九月九插茱萸登高望远避邪风俗。

这位同学讲得头头是道,其他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使我们这节课更加丰富多彩。我想,就是学生一个随意的问,一个随意的抢答,让我们课堂生成取得了较好的收获,这不也符合了在新课标中自主、探究的教学精神吗?所以说我们上课时,当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你一定要宽容善待、巧妙地捕捉、机智地处理,这样你的课堂会取得意外的精彩。

谈英语书面表达批改中的细节处理 篇12

一、确定文章的批改内容和目标

在批改书面表达时首先要确定批改的内容和目标。第一, 批改时应注意学生写作中使用的体裁, 因为中考英语作文一般采用控制式, 也就是说它的体裁、内容和篇幅都有明确的限制, 而且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写作规范和语言风格, 考试时所给的材料往往会给考生预设某种特定的体裁。学生审题是否到位、是否发生偏差都会在体裁的确定中有所体现, 故教师批改写作时要对学生所使用的体裁给予准确的评判, 即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第二, 批改时应关注书面表达的时态, 一篇文章中根据具体的内容体裁有时需要几种时态, 但要确定文章的主体时态。第三, 批改时要关注学生文章的篇章结构, 看学生是否根据题目所给内容体裁要求去划分文章的段落, 段落划分是否清晰到位, 段落中语言思路是否明晰, 素材组织是否合理恰当, 扩展句是否能够支持每段的主题句。例如, “愉快的一天” (My Pleasant Day) 的话题, 第一段是主题段:Some days are unforgettable in our life.I had a pleasant day.第二段是写作者一天的活动, 以时间为线索生动地叙述了一天的生活。第三段为结束段:What a happy day I had!结束全文。第四,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应该特别关注学生表达中是否涵盖了考试要求的所有要点。在中考评分原则中每档对文章的要点覆盖都有要求, 例如第五档 (13-15分) 中就有尤其重要的一点:学生表达是否覆盖了全部要点。第四档 (10—12分) 中:学生是否表达出大部分要点。因此, 教师批改时一定要指出学生表达中要点是否缺失, 并指导学生掌握把握要点的方法。第五, 关注学生作品中语言细节错误、标点符号错误、单词拼写错误、指代不清错误、用词不当错误、句子结构错误、主谓不一致错误、汉语式英语错误等, 其中句子结构错误和汉语式英语错误在学生表达中最为常见, 对于表达中此类语言细节错误最需要教师耐心地批改, 逐一指出并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通过写作训练及教师不断的批改, 可以减少学生表达中的错误, 使他们能够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 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水平。

二、书面表达分层审批, 区别对待

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参差不齐。第一, 优秀的作文思路清晰, 句型富于变化, 词汇丰富, 语法变换巧妙。文章语言地道、语法规范、衔接自然、行文流畅, 能够展示学生本人丰富的语言积累和娴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技能。第二, 中等的文章会漏掉一些内容, 但覆盖了大部分内容, 并应用了一定的好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但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 不影响理解, 基本完成写作任务。对于这两类作文, 可以严格按照高考写作要求进行批改评价, 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对于较差的学生的批改评价基于他们的语言基础较弱, 需要制定特殊的评价标准, 以鼓励为主促进他们的发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 批改前对所评价学生的作品按照英语表达水平的高低及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分层以便批改时具有针对性。教师批改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于优秀的文章, 把批改重点放在写作过程中是否准确使用很好的词汇和较简单的复合句、文章语言表达是否流畅地道、文章思路是否清晰上, 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中等的文章, 则把批改重点放在词汇运用是否准确、句式是否有变化、能否尝试使用较好句式、文章的过渡是否合理上。对于较差的文章, 则把重点放在要点是否全面、段落划分是否清晰、能否基本完成写作任务上, 如未完成写作任务, 则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其次, 评价时要给每个学生指出文章优点所在及问题所在, 并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层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指出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和能达到的目标。批改完, 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反思, 改进提高。对于学生的文章, 要选出有代表性的几篇进行讲评, 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 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 从而有效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上一篇:中考数学典型试题分析下一篇:中学化学与环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