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精神

2024-07-21

奉献精神(通用12篇)

奉献精神 篇1

“敬业”在我国古代《礼记·学记》中就以“敬业乐群”明确提了出来。宋朝朱熹说, “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认真负责, 一心一意, 任劳任怨, 精益求精。

敬业总是和“爱岗”联系在一起的。爱岗是敬业的前提, 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是对职业责任、职业荣誉的进一步深刻理解和认识。一个不爱岗的人, 很难做到敬业;一个不敬业的人, 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所以, 要真正做到敬业, 首先, 必须从爱岗做起。就是说, 不论做什么工作, 不论职务大小, 都要立足本职工作, 严肃认真, 兢兢业业, 脚踏实地, 一丝不苟。其次, 必须树立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思想。为企业服务不是抽象的一句空话, 它体现在我们每天的具体工作之中。所以, 我们只有树立了为企业服务的思想, 就能在工作中积极主动, 奋力进取, 精诚协作, 高度负责, 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再次, 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业务上精益求精。随着时代的发展, 技术含量日益增加, 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我们每个人来说, 文化知识、业务水平、技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如果只有敬业的良好愿望, 却没有敬业的各种素质, 敬业就没法落到实处。最后, 坚守岗位责任, 干一行爱一行。履行职责是每个人的本分, 岗位责任就是社会责任, 是社会对每个工作人员的要求。所以, 每个在职业岗位上的人都要有明确的、执著的责任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 要真正做到敬业, 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说来, 条件好、工作轻松、收入高的岗位, 做到敬业容易。相反, 条件较差、工作艰苦、收入不高、又是基础和平凡的岗位, 做到敬业就不易。这就需要一种奉献的精神, “甘于寂寞”的境界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一个人如果真正做到“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追求, 他就能在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过去, 人们总认为智商是事业成功的决定因素, 近年来情商、德商 (道德智商) 所包括的诚实、尊重、忍耐、合作、担当、忠诚等所造就的个人价值被倍加推崇。

一个有高情商、德商的人, 一定会受到信任和尊敬, 自然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企业取才的关键已经从“能力”转为“态度”, 最重视的是个人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正如留学学生也要看是否参与公益活动的经历一样。

一个有高情商、德商的社会, 才会是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从犯罪防治的观点来看, 情商、德商包括了抵抗诱惑的能力、适度的罪恶感、行使亲社会行为的能力, 这些正是个体性格中抵抗犯罪最重要的成分。

一个有高情商、德商的群体, 是建构美好社会的基础。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 最重要的是培养优良的品格, 造就优良的公民。

中国圣贤孔子告诉我们,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相应改造主观世界, 即处理好自身的内在矛盾才能使个体的思想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这就不仅要求进行社会教化, 使人们接受“仁”的思想和“礼”的约束。也就是要求每个人进行自我修养, 使“仁”逐渐成为每个人的潜在意识, 使“礼”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这种自我实施的道德修养的六个环节中, “力行”就是“敬业奉献”的概括。力行强调通过在实践中去锻炼成长, “言必信, 行必果”, 以“言过其实”及“躬之不逮”为耻, 形成崇尚力行的风气。

孟子也表述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这就是说, 要想肩负起大任开创宏伟的事业, 对于道德的修养不仅要身体力行, 还要能自觉地接受各种艰难挫折的考验和严酷环境的磨炼。这样才可取得卓越的成就, 建立起完善的人格, 达到崇高的道德境界。孟子的这一思想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千百年来, 多少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在这一精神感召下, 不屈不挠, 孜孜追求, 终于成就了无数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不朽事业。

现今社会对于爱岗敬业的思想和行为, 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付出者的实绩, 实事求是地肯定付出者的劳动, 才能充分调动付出者的积极性, 才能培养出付出者的自我实现的价值感受, 也才能为付出者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就是实现“境界和能力、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社会感知和自我体现。

朱子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凡做一件事, 便忠于一件事, 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 一点不旁骛, 便是敬。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最高境界。任何职业不分高下, 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 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 只有这样, 才能安身立命 (儒家) 、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佛家) 。

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阶段, 职业分工的确有“尊卑”之别, 只有“敬业爱岗”就会有趣味, 只要能继续做下去, 价值自然会体现, 任劳任怨地“敬业”必将获得尊重。从而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在奋斗中感受快乐, 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在投入中享受快乐。

敬业奉献是无止境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的具体工作做起, 把敬业奉献精神作为自己工作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吧!

奉献精神 篇2

——一件小事引起的思考

今天碰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3个人一起做值日生,当检查的老师来抽查的时候,老师说黑板没擦,叫一个值日生去擦。然而,三个值日生互相推辞,检查的老师就站在门口等着,而这三个值日生就在下面争执着,没有一个愿意上去擦的,磨叽了老半天,才最终有一个人冲上去擦黑板,满脸怒气着的。这难道不好笑吗?三个人争得小脸通红,煞是可爱!3个值日生一起工作,做的事情是这种公共服务性质的班级卫生打扫,这就需要考验一个人的奉献精神了。如果3个人都很愿意为班级做这些事情,那么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是,不是人人都那么“傻”的,总是会有一些人会想偷一下懒、耍一下赖、占一点小便宜,那么,这些无赖的人留下的这些工作谁去做?如果人人都说,这黑板应该是他擦的,与我无关,教室的一半是我扫的,还有一半是他扫的,他不扫是他的事情,也与我无关,我不帮他扫,不帮他擦。那么这个班级的卫生一定搞不好。就好比1个和尚挑水喝,2个和尚抬水喝,3个和尚没水喝一样。

然而这3个值日生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责任心、奉献精神的缺乏,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尤其在这种公共的领域中,许多人都自我至上,自我利益至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多做一点,仿佛那是要了他的命。他会说,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多做一点?我为什么要多付出一点?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为人类世界做出一点贡献,否则,不就白过此生了,不是吗?我们常说,有的人活着,但他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仍然活着。那些活着却死了的人正是那些自我至上、没有奉献精神的人,而那些死了却还活着的人则是那些被前者称之为“傻子”的人。只有当个体将自己视为整体的一部分,为整体而付出的时候,这个个体的生命才可以随着整体而延续下去。为人类世界做出的贡献,并不一定要有多感天动地,轰轰烈烈,就像海尔集团的总裁所说的“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然而现在许多人连一点公共意识、公共奉献精神都没有,他又怎么能为人类世界做出贡献呢?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没有奉献精神,我们所提倡的和谐社会有实现的可能吗?

像现在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全球变暖问题,为什么大家都关注,因为这涉及到了每一个国家的利益。然而,一次次的国际会议、国际讨论,制定这个那个的一个又一个计划,某某国减少多少多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讨论出来的结果只是一个讨论结果,有一些国家只是说的好听,但真正是为了人类环境而去做的有多少?众所周知,国家利益是各国实行对外政策和对外活动的根本因素。在牵涉到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领域的时候,各国为自己的利益实行不同的政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当牵涉到人类的公共问题的时候,这种本国利益至上的心态是否还应该继续保留呢?我想在面对人类公共问题的时候,这就没有什么国与国的差别了,没有各国利益,而只有人类利益。当在共同解决环境这种人类公共问题的时候,出发点就应该是人类利益,而不是国家利益。我看到最近的新闻媒体上说图瓦卢将成为第一个被淹没的国家,报道中有提到图瓦卢的一位老人的话,他说,即便是图瓦卢沉了也会跟着它一起沉到海底,不会搬到其他国家去生活。这位老人的话让人感动至深。可是,想象一下,图瓦卢的陆地上站着一些图瓦卢人,海水没了过来,吞噬了那些图瓦卢的守望者和图瓦卢的土地,想象一下那样的情景,你忍心看到那样的情景吗?我想图瓦卢那位环境局局长说得很对,如果其他国家都被海水淹没了,那么你们那些发达国家去赚谁的钱?人类应该明白,现在,每一个国家为了环境的付出,都不是为了本国,而是为了整个人类,为了这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物,人类的历史史册会记录下你们的贡献。只有每一个国家都愿意奉献,愿意为人类这个种族多做一点,所有的力都往一个地方使,才能使环境问题真正走上被解决的道路。

精神产品的奉献者 篇3

藏书集报传承文明

罗老生原是丰城市档案馆副馆长,1992年退休,在家搞收藏、写作、传学,因对当地掌故和历史事件始末了如指掌,被人们称为“活档案”。他退休后,开办“家庭藏书馆”,免费为当地群众解答政策、法律、就业等方面的咨询达770人次,为群众落实政策、市民就业、学生升学考试等提供了诸多帮助。

在罗老生同志家里,要说值钱的是书报,不值钱的也是书报。他的观念是:高档家具可买可不买,可缓买,也可少买,但精神产品不能少买。

他从上世纪50年代参加工作“边学边藏”始,一直雷打不动地用1/4的工资添置图书、收藏报刊,至今家中藏书逾万册。江西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曾险峰就曾为罗老生书联:“藏书万卷古今兼备,存刊数千政经概全。”他不仅藏书品种丰富,而且系统配套:所藏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有简明版、新编本、少儿百科、中国百科年鉴等几种;辞书有《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辞典》等;史书有《二十五史》《史记》《三国志》《中国历代史话》等;文学类书籍有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和现代文学名著;还有《新华文摘》《求是》《半月谈》《中国剪报》《江西日报》等22种报刊,以及连环画、画报、画册、名人字画。最近,他又添置了《中國传统文化经典文库》《星火燎原》和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著书立说昭示后人

从1994年起,他将研读了多年的《增广贤文》,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基础上进行了分类选注,采取“忠于原文、浓缩典故、对照直释、引申意思”的办法,3次大改动,7次小润色,最后编成了《增广贤文选释》呈献给读者,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有的来电、来信索文阅读,有的书写建议信,要求全文注释出版。

罗老生同志时刻记挂着读者的重托,从酷暑到严冬,白天冥思苦想,晚上奋笔疾书,累了就打个盹,醒来接着又干,终于在2005年7月出版了《蒙学三篇新释》。该书首印5000册,一面世便争销一空。丰城市委有关部门审阅该书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一本古为今用、赋予时代新意、以人为本、实用为主的‘社会小百科’。”

自费办刊启迪心智

罗老生同志2002年7月开始为丰城市老年大学学员主编《学友交流》(后更名为《经典文萃》月刊)。办刊初期,资金没有来源,他就用工资支付每月的印刷费。后来刊物质量提高了,发行量由初期的200份扩大到现在的2000份,才逐步收回了一点成本。每逢月初,他总是冒寒暑、顶风雨,准确无误地把这份启迪心智的精神产品及时送到读者手中。不少读者对罗老生不计个人利益、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表示由衷的敬意。

2005年11月15日,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孟建柱翻阅了罗老生同志主编的《经典文萃》后,委托省委办公厅复电祝贺。2010年初,宜春市新闻出版局还为《经典文萃》登记了内部刊号。

奉献精神 篇4

一、老区精神与奉献精神

追寻着革命的脚步, 著名的黄麻起义就发生在这里。它成就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它播种了革命火种, 它践履了革命和建设历程, 它熔铸了宝贵的“老区精神”。

老区精神: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拼搏的创业精神;舍己为国勇于奉献的精神;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的革命精神。奉献精神:反映和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对国家、集体和其他需要帮助者的一种纯洁高尚的道德义务关系, 是一种自愿自觉的情绪和行为的外在表现。老区精神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其诸内容的地位显现各具特殊性, 且共同构成老区精神的统一体。其中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是灵魂;自力更生艰苦拼搏的创业精神是基础;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精髓;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的革命精神是重要条件;舍己为国勇于奉献的精神是核心。从一定意义上讲, 坚定理想信念不是空的, 它与追求理想和信念联在一起, 蕴含了奉献;还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与时俱进敢为人先”, “团结协作相互支持”都离不开奉献二字, 其践履过程饱含着奉献, 这是从理性上看的。从实践上看, 追寻老区革命先辈的脚步, 仅黄冈麻城为革命牺牲了13万多人, 6万人走出大山参加红军、6千人参加长征, 走出了象王树声等27名将军。他们“一要三不要”、“一图两不图”, 这就是“要革命, 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奉献, 不图名、不图利”, 其奉献精神感天动地。今天, 富有光荣传统的老区人民, “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 使黄冈山变、水变、地变、人变, 是“大别山下红烂漫、扬子江畔尽朝晖”, 其伟大业绩蕴含着奉献精神, 因此弘扬老区精神, 加大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 应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二、高职教师奉献精神修养

教师必须以德为本、身正为范, 要加强奉献精神的修养, 促成内化, 达到慎独。要做到:一是要理论弄懂, 二是思想上弄通, 三是方法上学会。从这三方面有所建树, 加大奉献精神修养。

一是理论上弄懂。作为高校教师要学习和弄懂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明确科学理论的生命力就是奉献, 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才能得到人民拥护, 才能将人民的冲天牛劲焕发出来。高校教师只有敬业、身正、博学, 着眼于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才是抓住师德的核心, 否则是空谈。奉献就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对于不同层次的人们有不同的要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的为人民服务是对共产党员 (包括教师党员) 及先进分子的要求;顾全大局、先公后私、爱岗敬业、办事公道为人民服务是对工人、教师等的要求;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帮残助残是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并获取正当的个人利益, 同样也是为人民服务, 这是高职教师应该明白的首要一点。

二是思想上弄通。认识往往是行动的先导, 思想上弄通对于加强奉献精神修养是大有裨益的。要认识到弘扬奉献精神与目前我们实行的分配制度并不矛盾, 提倡奉献精神与贯彻按劳分配制度是有机统一、相互渗透、相互依赖、互为条件, 按劳分配本身包含了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要求, 有无私奉献的人, 优先考虑的是为满足社会需要而尽最大努力地工作。在此基础上, 社会向劳动者提供相应报酬。以此析彼,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一主”“一多”的分配制度下, 从最终服务结果来看, 亦存在辩证统一关系。

弘扬无私奉献并不是不尊重个人合法权益, 而是根据社会主义利益观, 要求教师自觉地把国家人民利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 把个人利益融入国家人民、学生利益之中。在实现社会价值中, 个人的自我价值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实现。

三是方法要学会。方法就是要学会唯物辩证法, 在加强奉献精神修养中注意处理对立与统一、内因与外因, 外化与内化、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等关系, 加大向好的方面转化力度, 力争做一个好老师。

当然引起奉献精神修养外在刺激是多方面的, 如向奉献模范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只有做有心人, 只要记住学生、持之以恒、修必有益、修必有果。

三、做乐于奉献的园丁

弘扬老区精神, 做乐于奉献的园丁, 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 忠诚敬业。

忠诚即忠诚教育事业, 敬业即敬重自己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高职教师核心价值的首要内容。在今天, 教师只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 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才有忠诚的自觉性。忠诚敬业的落脚点是学生, 要爱学生, 真爱才有力量, 才能去精心培养学生, 成为学生良师益友;忠诚敬业的载体是教育和教学, 要将爱倾注在教学全过程中去, 吃得苦、下得力、全心全意。对学生思想上帮助, 学习上引导, 生活上关心, 这才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应有之举。

(二) 身正为范。

高职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影响力, 而教师影响力主要由教师的品格因素、知识因素、才能因素、情感因素组成。高素质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有高影响。身正的教师有教育作用、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 这种园丁精神和桃李的芬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三) 博学多才。

奉献精神高中作文 篇5

古人曾经说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许多著名的人物都这样解读过自己对生存的感受:曹禺先生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该为人民用尽自己的才智、专长和精力,再离开人间。不然,他总会感到遗憾,浪费了有限的生命。”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讲过:“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爱因斯坦也讲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既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而更多的.伟大人物则是用自己的具体行动解读了人生的意义:雷锋、焦裕禄、郑培民、还有在抗击“非典”中英勇奋战的广大白衣战士,举不胜举的英雄们用自己的实践,阐述了奉献与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关系,展示了人生价值的真谛。

臧克家的诗句说得好: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因此,人是应该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奉献精神,奉献也会让我们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但是,奉献应该有一定的限度或者考虑奉献的代价,比如,杨大兰,是湖南省宜昌市技江县枝花信用社炊事员,她看到两名歹徒揪门扭锁,同歹徒搏斗,不幸被歹徒用匕首连扎十七,光荣献身!事后被全国农行系统授予“多融卫士”的光荣称号,追认为烈士。许多人称赞杨大兰,这们年仅18岁的女青年度过了轰轰烈烈的一生,是当代青年的楷模。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杨大兰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青年,参加工作才8个月,人生的路还非常慢长,如果她不死亡,肯定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奉献。面对歹徒,她应该考虑能否制服歹徒,如果没有把握,不仅不能保证金库的安全,而且还可能有生命危险。我认为这样的奉献太不值了。

从强调奉献精神到引领自我实现 篇6

关键词:教师道德;奉献精神;自我实现

中图分类号:G7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1)06-0009-04

目前,我国进入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市场经济秩序的进一步完善,社会分工日益复杂化、专业化。作为专业工作者,教师群体在经济大潮中面临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其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水平是教师选择自身行为的重要参考标准,但是,教育中充斥着的过度功利化倾向日益冲击着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弥漫着的对金钱、权力、美色等的追逐也影响到教师群体的健康发展。师德建设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挑战,已经凸显为一个教育的、社会的严重问题。

一、师德建设事关教育成败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品德的总和,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育行业中的特殊体现”①。因为教师工作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所以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准一直是各行各业的典范,为教师赢得了极高的精神文化地位。数千年前,孔子身先垂范,通过“泛爱众”行“有教无类”之路,使颜渊感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被后世尊为圣人、万世师表。荀子则将教师与“天、地、君、亲”并称,指出“君师者,治之本也”(荀子·礼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子·大略)。教师的地位日益巩固和强化,甚至,教师被认为是国家富强的标志性力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教书育人,贵乎师德。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崇高仅靠知识的传授是不能实现的,必须依靠高尚的师德来阐释。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唯有以身作则才能凭借自身良好的道德风貌、敬业精神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②教育场域中师生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表明教育是一种具体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必须通过自觉反省、自我教育、躬亲示范来实现育人的目标。除了教师本身的努力,国家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呼吁加强师德建设,防止师德滑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规定“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③可是,这种高标准的师德要求越来越成为一种理想,使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逐渐形成了“演员”的气质,而不能回归或展现自身真实的形象。

二、对当前师德建设的反思

1.不应片面强调教师应该“奉献”

自古以来,“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春蚕”“蜡烛”成了人民教师的代名词,教师仿佛就是所有“奉献主义者”的化身。老师理应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身”。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随着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个人价值追求的抬头,这些观念和做法越来越遭到质疑。确实,老师首先是人,是凡人,是有血有肉、有着生活需要的男人和女人,然后才是教师。杜时忠教授也曾经说过:“如果说教师教书育人需要奉献,难道医生、军人不需要奉献?我们甚至可以说,哪一个职业都需要奉献!这样一来,高谈教师奉献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且,这种高尚型教师道德越来越没有现实的可行性”④。

2.不应把师德简单地等同于牺牲自我

正如上文所述,对师德的一般认识是,教师职业的神圣性需要教师群体的不计回报和无私奉献来维护,师德高尚的评价标准是,是否将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精神发挥到极致,教师一旦计较个人得失就会被认为是“不道德”。在人们眼中,教师这一职业似乎应该是一种苦行僧般的职业,应该不图回报。实际上,一个人的价值存在不仅体现在其社会价值上,还有自我价值的实现。一味地强调其“奉献”“牺牲”,割裂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据《河南日报》报道,年仅31岁的河南滑县万古镇一中初二(3)班班主任杜继红老师,因“劳累过度引发脑血管病变”,在办公室猝然去世。听到这样的消息,许多学生自发来到她的办公室前,长跪两个多小时,场面甚是感人。县委召开表彰大会,组织报告团,在全县宣讲杜老师的伟大事迹。显然,我们不能总是习惯于赞美那些在苦难中挣扎不屈的灵魂,要知道再坚强的灵魂也曾是血肉之躯,当压力超过一定限度后,悲剧就会发生。

3.高“师德”标准不等于高质量的教育效果

一直以来,无论国家、社会都在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似乎世界上所有的最崇高、最伟大的词语都要加诸于教师。笔者曾经在一所中学看到过这样的校长寄语(对教师的):耐得住清贫,经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对校长而言,这大概也是无奈之举。然而,毋庸置疑的是,这种漠视教师基本生活需要的做法是极其不合理的,更是不可行的。没有回报,没有激励,甚至连情感回赠都没有的道德行为,一般很难持久。正如张远山教授所说:“如果一种道德让大多数人感到不道德,不愿意去做有德之人,那么,这种道德就是失败的;如果一种道德不让善良而杰出的大多数人感到自己有希望做个好人,人们就会丧失道德进取心而自暴自弃,这种道德就是虚伪的”⑤。因此,我们的有关部门,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解决好教师的工资、医疗、住房等问题)没有做到位,反而推脱,找借口,使得校长们无奈地要求老师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是说不过去的。

据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调查显示,93%的中小学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如果有机会,50%的中小学教师希望改换工作,只有17%的教师愿意终身执教。教师职业的“幸福”本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压抑和排挤。叶澜教授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⑥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而且还应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教师也需要享受生命,享受教育。因为正当的享受是人本质的精神需求,精神的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的创造力、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如果无暇冷静,无暇读书和充实自己,更无暇反思求索,就会很容易陷入平庸;过度紧张的工作还会导致未老先衰,疾病缠身,给自己、事业、家庭带来诸多遗憾。享受生活是付出了辛劳的人们理应享有的权利,是人的正当追求。

师德建设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以往单纯强调“奉献”的师德出现了很多问题,效果并不好。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教师更应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幸福快乐地工作和生活,体味有意义的人生。所以,我们的师德建设应该由单纯强调“奉献精神”到引领教师“自我实现”。

三、师德建设的新思路:引领教师的自我实现

中国化工:弘扬奉献精神的典范 篇7

回顾总结中国化工的发展历程, 以总经理、党委书记任建新为首的14万中国化工人坚持弘扬奉献精神, 是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和赢得未来的宝贵资源。奉献精神已成为中国化工人的工作方式、精神信仰、价值取向及企业健康成长文化基因。

在创业时形成奉献精神

中国化工是在蓝星公司和昊华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企业集团, 从创业初期就非常重视培育以奉献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蓝星公司是一家在中国企业史上带有传奇色彩的公司。蓝星公司由当时的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院团委书记任建新带领7个半共青团员 (其中一人为兼职) 、依靠一万元借款和一项闲置的Lan—5硝酸酸洗缓蚀剂国家专利技术, 于1984年9月在兰州市西固区的防空洞里成立。尽管企业规模小, 拥有资源少, 地理位置差, 但他们确立了“兴业报国”、“先发展后分配”的理念, 奋斗目标就是创立工业清洗产业, 为节能环保做出贡献。

蓝星公司的第一笔收入, 是为一位老太太清洗一把茶壶赚得的2毛钱, 但是到了年底却创造了24万元利润。如果把这些钱分光, 每人都可以成为当时令人羡慕的“万元户”。但他们在偿还院里的一万元借款, 提取少量业务提成之后, 其余的利润全部留作了企业发展基金。从此, 蓝星公司依靠自身的积累不断滚动发展起来。任建新在培育奉献精神的同时, 还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最鄙视见利忘义的人”、“吃里扒外的人不用”、“君子之交淡如水”、“不义之财不可取”等理念, 大大丰富了蓝星企业文化的内涵。

蓝星公司的工业清洗技术受到市场的青睐, 公司因此获得飞跃发展。然而他们并没有把这项技术垄断起来, 而是成立了化学清洗技术推广中心。在他们的帮助支持下, 很快就有400多家清洗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诞生, 成为工业文明的一朵奇葩。

在大力推广清洗技术, 让社会分享蓝星成果的同时, 任建新开始带领精兵强将向高新科技领域攀登。他们先后研发引进了PIG清洗、空气爆破清洗、气动弹清洗、微生物清洗以及废弃物处理、水处理等先进技术, 占领了国际清洗技术高地。在与跨国公司的同台竞技中, 蓝星公司令一些国际知名清洗公司折服, 并使他们逐渐退出了中国市场。蓝星公司不仅承担了国内主要工程项目清洗任务, 而且成功地开拓了国际市场。美国一家著名清洗公司的总裁说, 蓝星公司的清洗技术领先欧美, 任建新不愧为“世界清洗大王”。

1993年, 美西环境集团公司总裁执意要留任建新在美国工作, 还为他购买了别墅和轿车。任建新却说, 蓝星公司更需要我, 我的国家更需要我。

任建新原本有机会通过改制将公司变成股份制企业, 他也有可能由此而成为中国首富。他没有这样做, 而且至今也没有一分钱个人股份。然而, 他却把中国化工这家国有企业做成了世界500强。

任建新反复强调:制度只能使人成为一个螺丝钉, 而文化才能使人成为组织中一个个鲜活的细胞。十年企业靠管理, 百年企业靠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发展中传承奉献精神

中国化工将奉献精神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一是在平时工作中弘扬奉献精神。

任建新反复强调:制度只能使人成为一个螺丝钉, 而文化才能使人成为组织中一个个鲜活的细胞。十年企业靠管理, 百年企业靠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化工人明白,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 中国企业处于劣势地位, 四平八稳、按部就班地工作是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只有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加倍付出、超常奉献, 才有可能适应新的形势, 赢得企业的发展。中国化工人懂得, 只有今天的奋斗奉献, 才能换来明天的幸福生活。

任建新自1984年创办蓝星公司以来,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几乎没有休过双休日、节假日。在他的影响带动下, 许多职工也把“五加二”、“白加黑”当作自己的工作方式、生活习惯。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从2008年开始, 中国化工坚持定期召开“点对点”会议, 100多家直属企业逐家汇报工作情况, 集团公司和专业公司的领导在会上及时解决各企业的困难和问题。从2009年开始, 每年一季度都在全系统开展“大干一百天, 实现开门红”营销竞赛活动, 激励职工积极走访客户、开拓市场, 为全年开好头、起好步。

奉献精神已经在中国化工蔚然成风, 并成为企业化危为机、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院长李嘉, 几乎每天都要在办公室工作到十点来钟。生病住院期间, 她仍一只手挂着点滴, 另一只手回复邮件、处理公务。院长的奉献精神感动了全院3000多名职工, 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两年时间, 该院的营业收入就由10亿元增长到20亿元, 利润由6000万元猛增到5个亿。

二是在改革转制时垂范奉献精神。

在企业改革过程中, 群众不仅看领导怎样说, 更要看他们如何做。以任建新为首的领导干部坚持在改革转制时垂范奉献精神, 为全系统职工做出榜样。

为了革除企业办社会、主辅不分、机构臃肿, 冗员过多的弊端, 中国化工积极推进辅业改制分流工作。任建新和一批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动员自己的配偶带头与主业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主动从主业向辅业分流。当大家看到领导干部的家属高高兴兴到马兰拉面公司和济公砂锅公司端盘子刷碗时, 这种示范效应影响巨大, 全系统8600多名职工顺利从主业转入辅业, 使主业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是在自主创新时崇尚奉献精神。

中国是一个化工大国, 却不是一个化工强国, 每年都要花大量外汇购买国外高端化工产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中国化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为国家奉献了一大批创新成果。

有机硅被称为“工业味精”, 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航空、汽车、建筑、电子、纺织、医疗等领域, 因此有机硅工业水平被视为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当时世界上能够生产有机硅单体的仅有美、法、英、日等少数几个国家。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联手垄断价格, 有机硅单体每吨卖到4万多元。1997年, 任建新带领江西星火有机硅厂职工实现了万吨有机硅装置开车成功, 此后又通过自主创新陆续将产能扩大到20万吨, 生产规模跃居世界前列。这样一来, 中国市场有机硅单体价格就降到了2万元以下。2006年, 这项开发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化工以勇立潮头、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改变着中国化学工业的进程。目前, 中国化工已拥有专利3713项, 其中发明专利2642项, 在中央企业中位列第三。

四是在抢险救灾时发扬奉献精神。

中国化工要求党员干部平常时候看得出, 关键时刻站得出, 危险关头豁得出, 时时处处做发扬奉献精神的表率。

在2008年汶川的特大地震灾害考验面前, 广大党员干部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答卷, 谱写了一曲曲奉献之歌。

清平磷矿离震中仅有30公里, 100多名职工家属被埋在了废墟中。该矿董事长、党委书记向平在5分钟内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 对领导班子成员做出具体分工, 灾害应急机制立即启动。生活组的同志从废墟里挖出两口铁锅, 煮好稀饭后让老人、伤员先吃, 然后让职工群众吃, 最后轮到几名领导时, 只有一碗稀饭了。这一碗稀饭在几个领导的手上转了一圈, 转到向平手上时还剩下半碗, 他舍不得动嘴, 又将这半碗稀饭传给了伤员。此情此景, 催人泪下。

当人们纷纷从灾区撤出时, 矿党委副书记黄伟贤却带领两名党员, 经过8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来到了留守工人的面前。他们的出现使留守工人有了主心骨, 从而保障了山上山下的通信联络, 并安全完成了10多吨炸药和13万多发雷管的销毁任务。

蓝星机械在总经理张泽顺带领下, 震后第4天就恢复了部分车间的生产, 并采取异地生产的方式, 保证了合同任务按期交货, 维护了公司的信誉, 赢得了用户好评。

清平磷矿和蓝星机械分别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及国务院国资委的表彰, 向平、张泽顺等一批同志被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中国化工通过淘汰落后装置、调整产品结构、改变产业布局等举措, 全面打造“中国化工零排放”的品牌。

在管理中激发奉献精神

中国化工就企业管理如何激发奉献精神进行了认真研究和不断探索, 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选拔干部时突出奉献精神。

中国化工奉行德才并举、以德为先的人才观。对干部的培养, 注重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 在困难的企业中磨砺, 重点提拔踏实工作、乐于奉献的干部。油气公司总经理高志伟、蓝星公司副总经理张立军、北京蓝星总经理王建军等都曾担任多家困难企业的法人代表, 为企业解困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提拔他们到现在的岗位上来, 在全体干部职工中起到了很强的示范效应。

二是在宣传企划时侧重奉献精神。

中国化工在大力弘扬奉献精神的同时, 充分肯定、大力表彰弘扬奉献精神的先进人物, 努力营造学习先进人物、弘扬奉献精神的良好氛围。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 集团公司组织4个采访组, 深入基层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采访, 推出了江西星火有机硅厂、清平磷矿、中蓝哈石化、大庆中蓝石化公司等22个先进集体和中昊晨光院院长李嘉、天华院副总工程师李金科、江西星火有机硅厂厂长张建军、蓝星 (北京) 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军等49个先进个人, 除了通过集团报纸、网站大力宣传外, 还积极向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推介, 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在物质上重奖乐于奉献的人物。

2011年以来, 中国化工对昌邑石化总经理张树生、山东蓝星东大化工公司董事长王继文、大庆中蓝石化公司总经理张立军、北京蓝星公司总经理王建军等盈利总额处于前列的20名企业负责人授予中国化工经营类盈利奖, 每人给予50万元重奖。

四是在经营理念上强调奉献社会。

中国化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积极为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做出贡献。任建新在会议上多次强调, 中国化工不要带血的利润, 决不能为追求利润而牺牲环境、祸害社会。他还在国内率先提出“零排放”的管理理念。他认为, 抓好节能减排, 推进“零排放”管理, 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 就是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否则, 必然使资源难以支撑, 环境难以容纳, 社会难以承受, 发展难以持续。

略谈奉献精神与利益诉求之关系 篇8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奉献精神和物质利益诉求的新变化、新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无论是奉献精神, 还是利益诉求都呈现出具在时代意味的新变化。

在奉献精神方面。传统的奉献精神一般理解为公而忘利, 大分无私等。奉献的内涵突出在精神层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奉献精神呈现了出新的特点。

一是奉献精神的内涵更为广泛, 不仅是精神层面, 而且也包括其它方面。比如, 企业以物质激励的方式, 用政策引导、推动和激发职工学技术的积极性, 职工把掌握的技术技能用于岗位工作, 为企业贡献智慧, 实际上也体现了奉献精神。

二是奉献精神注重了客观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奉献精神更体现在客观行为结果上。比如, 职工轮休到班和节日加班, 虽然职工按规定获取了加班费和节日工资, 但客观行为的结果上是为企业多做出了贡献, 应当说这也是一种客观上的奉献精神。

三是奉献精神突出了务实性。市场经济法则是讲价值、讲效益、讲效果、讲物质利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奉献精神表现的更为务实。比如:企业运用经济杠杆, 激励职工多创造价值, 多获得收入, 实际上是用管理机制引导职工继承奉献精神。这样的奉献精神更符合实际。

在利益诉求方面。传统的观念认为物质利益诉求是自私自利的表现, 始终被抑制。建立市场经济后, 利益驱动成为激发人们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途径, 物质利益诉求也呈现出了明显特点。

一是利益诉求是正当的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职工通过劳动获取工资, 是理所应当的, 体现了分配原则的公平公正性。职工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 提出物质利益的诉求是合情合理的。因为物质利益关系到职工的生活, 关系到职工的价值体现。职工必然对此有所追求。

二是物质利益诉求具有合法性。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劳动者以劳动获得的物质利益被国家法律认可, 任何人不得随意侵犯, 物质利益诉求得到法律保护。比如《劳动法》、《企业法》都有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 包括物质利益的规定。物质利益诉求具有合法性。

三是物质利益诉求具有普遍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利益矛盾和经济纠纷相对突出。由于物质利益诉求是弱势群体协调利益矛盾的一种途径, 因而越来越普遍。比如, 目前职工要求获得轮休加班工资, 节日加班工资, 要求增加收入, 对分配不合理现象提出意见等物质利益诉求现象不断增多, 这是客观现实。

二、奉献精神与物质利益诉求的内在关系

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奉献精神与物质利益诉求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的特点。但是二者的内在关系仍是有机的统一。

1、奉献精神与物质利益诉求目标是一致的, 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就企业而言, 奉献精神主要是从精神层面上, 以团结协作、无私支援、不计得失等无私奉献的形式, 引导员工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而物质利益诉求主要是从物质层面上, 以收入分配、福利待遇、物质奖励等利益驱动的形式, 激励员工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两者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加快企业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过去大力倡导劳动模范无私奉献精神, 就是让广大员工以劳动模范为榜样, 用高尚的精神干好本职工作。现在运用利益驱动的方式, 按照谁创造价值, 谁获得利益的原则, 调动员工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让员工通过物质利益的引导, 出色完成本职任务, 进而推动企业发展。从客观上讲, 两者是异曲同工。事实上, 通过物质利益诉求的表现形式, 引导人们奉献企业、奉献社会, 人们既可以接受, 又可以持之以恒。

2、奉献精神与物质利益诉求的具体侧重点有差异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与职工是利益共同体。职工的奉献精神与物质诉求都是在谋取共同利益下的不同行为表现, 目标是同一的, 只是具体表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奉献精神侧重点是注重于典型示范, 思想引导, 要求的是从我做起, 自觉的付出。比如:在企业中大力宣传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少取报酬多做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 引导职工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 从而营造为企业奉献力量的浓厚气氛等。物质利益诉求侧重点是通过保障人们获得正当合法的物质利益, 体现奉献精神。比如:出台公开公平的工资分配政策、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开辟民主监督渠道、严格物质奖励管理等, 满足职工物质利益诉求等, 以此方式调动职工发扬奉献精神的积极性。虽然二者侧重点有差异性, 但客观结果具有同一性。

3、奉献精神与物质利益诉求是有机的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不能只讲奉献精神, 不谈物质利益。也是能只讲物质利益, 不讲奉献精神。人要有精神, 不能精神馈乏。人也需要物质利益, 不能没有物质基础。应当说, 二者有机结合, 使之在取得物质利益的同时, 表现出奉献精神是能够统一起来的。事实上, 目前职工特别是劳动模范、生产标兵、技术尖子都做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 他们在生产工作中, 通过创造劳动价值, 获取相应的物质利益, 同时他们的劳动成果又是对企业对社会的一种奉献。

三、协调奉献精神和物质利益诉求二者关系的路径

1、加强正面引导, 纠正思想上的偏误。

要运用各种途径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奉献观和利益观。重点纠正把奉献精神同物质利益诉求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以及只求物质利益的极端利己主义。

2、坚持把奉献精神与物质利益诉求有机结合。

坚持把大局意识、整体观念贯穿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之中, 让职工在干好活、多干活获取应得物质利益的同时, 体现出奉献精神。

3、建立和完善物质利益诉求机制。

奉献精神 篇9

一、奉献精神弱化的几种表现

(一) 奉献过时论。一些人认为, 讲奉献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 如雷锋精神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而如今雷锋离开我们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我国经历了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 使整个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广大人民群众不再为温饱而发愁。但与此同时, 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潮却沉渣泛起, 生活当中雷锋的影子少了, 雷锋精神被淡化了。部分职工认为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 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行了, 奉献精神过时了, 没有必要再提什么奉献精神。有的人干工作就认准一个“钱”字, 钱多多干活, 钱少少干活, 无钱不干活, 有的人甚至挖空心思, 弄虚作假, 欺上瞒下, 损公肥私, 能捞则捞, 能沾能沾, 严重损害了金融企业的利益。

(二) 奉献无用论。近些年来, 一些金融企业的管理者过分依赖经济管理手段, 以给予物质利益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 忽视了职工对非物质利益享受的追求。对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老黄牛”缺乏应有的关心, 久而久之, 改变了职工的思想观念。

(三) 奉献吃亏论。长期以来, 一些人曲解典型精神, 认为先进典型只能讲奉献, 不能讲回报, 只强调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不注意贡献与待遇同步, 致使有些先进典型人物在工资、福利、医疗等物质利益问题上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这就从客观上给人们造成“谁当先进典型谁吃亏”的印象。同时一些先进典型本身也会或多或少产生“难言之苦”, 认为自己过去讲奉献, 辛辛苦苦拼命干, 脏活累活抢着干, 方便让给别人, 困难留给自己, 可现在呢?衣食住行与那些处处计较个人利益的人相比, 不是差距太大了吗?奉献精神可嘉, 但吃亏的是自己。

二、奉献精神弱化的成因

(一) 思想根源。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和一百多年半封建半殖民地历史。与其相伴随的封建意识和剥削阶级思想,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私有制观念:“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的极端利己主义的病毒, 仍然在腐蚀着一些人的心灵。特别是近几年来, “钱能通神, 钱能通天”“有钱就有一切”等成为人们时髦的口头禅。从而造成了部分职工只讲金钱, 不讲奉献的扭曲价值观,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充斥着职工思想, 奉献精神被逐渐淡忘了。

(二) 社会根源。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坑蒙拐骗、金钱至上等腐朽思想作风近年来有所抬头, 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之机, 通过各种渠道对我国进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渗透, 使有些职工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仅不能有效地抵制种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反而片面地强调不可避免性, 甚至错误地把商品交换原则带进工作中, 带进日常生活中, 使人际关系商品化。加上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以权谋私、以职谋私、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等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 部分职工对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产生了怀疑, 甚至动摇, 因此, 奉献精神在一些职工的心目中逐渐失去了地位, 越来越淡化了。

(三) 体制根源。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 企业改制转轨, 金融业也全面推行了行长 (经理) 负责制。虽说突出了一个“中心”, 强调了一个“核心”, 但行业内的腐败现象屡见不鲜, 出现了一些与党的要求、与时代精神不相符的现象和行为, 行业之间收入悬殊、分配不公, 金融企业内部分配反差大, 职工难以接受, 有的商业银行管理者在住房、福利待遇方面侵蚀企业利益, 出现“庙穷方丈富”的现象, 导致职工思想不稳定, 造成职工心理压力增加, 人心浮动。再之, 金融业内考核多以经营指标为主, 只要经营指标好一切都好, 评选先进工作者也是如此, 从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 职工奉献精神被弱化。

三、树立奉献精神的对策

(一) 思想统一, 弘扬正气。奉献精神, 我们过去需要它, 现在需要它, 将来仍然需要它。金融企业的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思想统一, 不断提高认识, 从政治高度出发, 切实担负起对职工进行奉献精神教育的重任。首先, 党员干部要做到克己奉公、勤政为民、无私奉献、以自己人格的巨大力量带动职工去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其次, 要弘扬正气, 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树立和大力宣扬奉献精神的典范, 努力培养一支讲政治、讲正气、讲奉献的金融职工队伍。

(二) 注重教育, 营造氛围。奉献精神是抽象的, 要把抽象的奉献精神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行为, 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这就要求我们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要把金融企业精神、革命传统教育与奉献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 努力营造弘扬奉献精神的良好氛围, 激发职工群众发扬奉献精神的自觉性, 形成人人辛勤劳动, 团结拼搏, 无私奉献的良好风气和精神风貌。要积极采取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摄影图片展、文艺汇演等宣传教育形式, 结合职工心理特点, 采取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表彰先进与激励后进相结合, 思想教育与业务教育相结合, 切实改变教育形式单一, 效果不佳的现状。此外, 还要充分发挥内部电脑网络的作用, 不断完善和更新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网页, 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格局, 变被动教育为职工主动参与教育, 激发金融职工爱国、爱党、爱集体、爱行、爱岗的政治热情。

(三) 树立典型, 激发热情。奉献精神, 来自奉献意识, 奉献意识靠学习、教育引导才能提高。无论哪个时代, 哪个民族, 都离不开一批走在群众前头, 反映时代发展潮流, 体现时代主旋律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要运用新闻媒介和各种舆论工具, 像五六十年代那样大张旗鼓地宣传奉献精神, 大力宣传先进典型,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先进典型鼓励人, 使人人感到奉献光荣, 自私可耻。在我们金融企业中要善于发现和推出自己的先进典型, 让广大职工远学有典型, 近学有标兵, 以调动职工敬业爱岗的积极性, 掀起学先进, 争一流, 讲理想, 比贡献的热潮, 大力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 增强金融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奉献精神 篇10

结合校园文化, 搞好教育引导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成长的具体环境, 校园文化蕴涵着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 大学的精神、校风、教风、办学理念、行为准则等等, 这些都对学生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样对国防生群体产生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国防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创建一个和谐、优美、宽松、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 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增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环境的有效互动, 积极构建一个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 以深厚的校园人文底蕴为支撑, 以健康向上、形式活泼、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阵地为载体, 营造一个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促进国防生全面发展、互动对话的生态教育环境,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针对国防生的特点, 组织进行富有“军味”和“兵味”的特色文化, 比如发挥好“军事爱好者协会”的作用, 建立“国防生国旗护卫队”等等, 使国防生群体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各种社团组织之中, 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建设富有“国防生”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活动实践中增强教育引导的作用。

东华理工大学自1956年创建以来, 在光荣而曲折的办学历程中, 始终牢记办学使命, 形成了“艰苦奋斗、为国奉献”的东华理工精神。它同我军“听党指挥、英勇善战、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通过在国防生新生入学之初组织参观校地质博物馆, 宣讲校史;通过举行50周年校庆、学校更名庆典仪式等活动, 激发爱国爱校热情;通过强化国防专业办学优势, 突出学校军工特色等措施, 使二者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坚持思想政治课程改革, 课堂教育讲求实效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内容空泛、形式单一, 教育效果微弱。加强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改革重点, 把课堂作为传递理论的主要渠道。针对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在教育内容上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和吸收社会资源。几年来, 东华理工大学海军后备军官学院组织校内知名教授为国防生精心授课12场, 邀请社会精英、学者和部队将领亲自授课13场, 涉及领域广泛, 内容生动。在教育形式上, 改变过去单一灌输方式,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将海军信息带进课堂, 大大提升了国防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加强国防生人生观教育

加强国防生人生观教育,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对国防生进行爱国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是增强国防观念的基石。在当代, 对国防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就要教育他们坚持爱国与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教育他们努力拥护和支持改革,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教育他们对党忠诚, 自觉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权威;教育他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始终保持军民鱼水深情, 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 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统一。

2. 对国防生进行报国教育

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 爱国主义归根到底落实在为民族的兴盛、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奋斗, 勇于献身上。这种责任感体现在国防生身上则表现为“精忠报国”。爱国奉献、忠诚报国、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 这既是国防生斗志的力量源泉, 又是国防生斗志的标志。一名国防生, 有了赤诚的爱国之情、坚定的报国之志, 才能具有献身国防、建功立业的自觉行动, 才能具有驰骋疆场、英勇杀敌的不竭动力, 才能具有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境界。当代国防生精忠报国, 要把“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和忠于军队”结合起来, 努力为国家利益、军队集体利益而奋斗。

3. 对国防生进行“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教育

“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教育在当代国防生身上应表现为奉献观和苦乐观教育。要教育国防生淡泊名利, 把个人前途融入到国家前途之中, 要求他们在行动中讲求无私奉献,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坚决抵制和反对个人至上的个人主义思想。作为国防生, 要经得起痛苦和困难的磨练, 经得起挫折和失败的考验。一方面, 要树立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思想;另一方面, 要有在挫折和失败面前百折不挠的勇气, 学会把逆境的压力和痛苦变成自己的财富, 在挫折中自觉磨练自己、激励自己, 努力使自己成为生活和事业上的强者。

4. 对国防生进行生死观教育

“革命不怕死, 怕死不革命”, “人在阵地在, 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勇敢精神曾激励多少军人冲锋陷阵, 视死如归。对国防生进行生死观教育, 必须大力发扬革命英雄主义, 必须弘扬邓小平倡导的“革命和拼命精神, 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 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 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 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 努力把勇敢、正义与智慧结合起来, 做到“以义率勇”、“以智役勇”。

5. 对国防生进行神圣使命感教育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国家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时期。在新形势和新时代, 我军面临着两个历史性课题:一个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 我军能不能跟上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 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一个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 我军能不能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 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军队。国防生, 作为未来的军官、我军科技强军的生力军, 其思想政治教育, 要把使命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 对国防生进行神圣使命感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海春, 彭海.高校国防生思想状况分析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 2007, (3) .

[2]卢漭, 许从年.东华理工大学国防生思想政治建设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4) .

[3]董长友, 范新闻.加强入伍动机教育, 打牢国防生献身国防事业的思想根基[J].国防, 2009, (02) .

奉献精神 篇11

摘要:市场经济下,青年教师的敬业与奉献精神是各个高校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基础的问题。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文件,要求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下聘用制青年教师在敬业与奉献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字:市场经济;敬业;奉献精神;现状;途径;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高校聘用制下青年教师成长中的师德师风问题研究”(项目编号JXJG-13-29-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1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教师队伍梯队合理性的基础,聘用制下的青年教师在市场经济中呈现出的敬业与奉献精神状况近年来,特别是国家不断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来备受关注,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是师资建设的需要,也是高校发展的需要。

一、敬业与奉献精神的内涵

“敬业”自古以来就有记载,《礼记.学记》中明确的提出了“敬业乐群”的观点,而到了宋朝,朱熹对“敬业”的解释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就是要用非常严肃而恭敬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做事要认真负责,要全身心的投入,务必做到精益求精,把理想、行动和言论都保持一致,以达到事业有成。同时,敬业也包含着5层含义:

1、爱业。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爱岗的体现,要敬业必须先喜欢从事的工作,只有在“爱”的基础才谈的上“敬”。而“爱”是发自内心的,主动的,对所从事的职业了解、熟悉,而不是被迫的、盲目的,所以敬业必须要先爱业。

2、勤业。敬业是要专心致志,而勤业是敬业的具体表现,只有辛勤耕耘才会有收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勤业也是主动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钻研业务,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素质,以达到实现目标所必须的条件。

3、乐业。这是爱业的进一步升华,敬业者必须是乐业的,一定是把从事的职业作为人生的理想、目标和追求,把实现职业目标作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这样才能在遇到任何的困难下都能乐业,勇往直前。

4、精业。敬业者要不仅能爱业,能勤业,更要能精益求精,在从事的职业中出类拔萃,精通所从事的业务,并且能时时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所学知识,与时俱进。

5、创业。创新才能求发展,敬业也需要创业,满足于现状即使做的再好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创业不仅是在技术和方法上,更在理念上,只有理念进行了创新,才会有更多的技术、方法创新,才能创业。

而奉献也通常与敬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奉献,就是不图回报,为他人、为事业、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做贡献。从事工作的目的不为名不为利,完全为了造福他人,有益社会,这也是通常在敬业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二、市场经济下青年教师敬业与奉献精神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采用聘用制的教师也越来越多,教师队伍的各种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比如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等,尤其在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方面的变化更大,对其成长过程中的敬业与奉献精神现状分析对师德师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多所高校师德师风的调研,聘任制下的青年教师在成长中由于自身受到的文化(包括专业文化、社会文化等)不同,而其又属于聘用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良思想的冲击以及学校内部考核、评价体系的影响下,青年教师的敬业与奉献精神与传统的敬业与奉献精神产生了一定的差距,其敬业与奉献精神现状具有以下共同点:

1、职业思想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

聘用制下的青年教师普遍有职业不稳定的思想,认为没有编制,对单位的归属感不强,从思想观念上对自身的定位区别于有编制的教师,从而过于关注自身利益,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再则,教师职业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树立学生良好品德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能拥护党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而部分青年教师在不良思想的影响下,却不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政治素养不高。

2、责任意识不强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青年教师在物质利益趋动的负面影响下,淡化了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意识不强,把本职工作仅当成谋生的手段,不安心教学,甚至利用空余时间较多的优势,把主要精力从事兼职或商业性服务活动,对教育教学工作应付了事,无心钻研教学,备课不认真,教案缺乏新内容,上课缺乏激情,而另一方面又过分注重自身的职称、收入、科研等成果,对名利过分的注重。

3、學术不端,治学、科研急功近利

追求物质利益是人性中的一部分,也是符合当今社会的规则,而高校教师代表着知识阶级的高层,追求物质利益不仅是生活现实需要,也是对知识尊重的体现。但是,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思想影响下,不少教师受个人利益的驱动,其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失去了职业操守,为了追求名利,论文造假、剽窃成果,在原本严肃、严谨的学术、科研问题上变得急功近利,不安心治学,一味追求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利益,在学术、科研上也就无任何创新。

4、育人意识淡薄

教育不仅是要教,而且要育,这两者是不能分开的,既要传授学生专业文化知识,也要培育学生的品德、情操。但实际教育中,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经验缺乏的问题,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只注重教书,认为完成了课程教学就完成了本职工作,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却关注不足,甚至对学生的一些不良现象也视而不见,没有把育人也当成是本职工作的一部分。甚至有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学生宣传一些不科学的、不正确的东西,误导学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5、自我进取心不强,职业规划模糊

青年教师基本上工作年限不长,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清晰,甚至没有职业规划,勤业也就变成了应付式的工作。对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仅满足于课堂教学,不注重创新,依旧采用陈旧的教学、科研水平,不及时更新知识,与时俱进,也就出现了一份教案用很多年的情况,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术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endprint

三、加强市场经济下青年教师敬业与奉献精神的途径

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学校与其自身共同的努力,其在成长中出现的敬业与奉献精神相关问题也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1、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把思想政治教育列入青年教师培训的计划之中,定期为青年教师开展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专题讲座,让青年教师从思想上认识自己的职业,对从事的职业有归属感,能充分理解和吃透本职业的道德精髓,并能时时关注时事,培养自身的政治敏锐性,真正喜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加强对职业的责任心。

2、加强对师德师风的考核、监督力度

高校对师德师风都建立了考核机制,但却基本没有单独的考核体系,对教师的考核基本更注重其教学、科研,敬业与奉献精神的考核更多的偏向对劳动纪律的考核。因此,要加强对师德师风的考核力度就必须要重视师德师风的考核,量化指标,使每个指标都能充分反映教师师德师风的一个方面。考核工作更要将严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使考核更加公平、公正。此外,师德师风更需要有监督机制,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健全学校、教师、学生、督导共同参与的“四位一體”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把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自下而上监督与自上而下监督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师德师风建设长期进行下去。

3、突出正面典型引领作用

自古以来榜样的力量都是无穷的,高校中也不乏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突出这些正面典型教师的引领作用,开展树形象、树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典型的优秀教师的爱岗敬业与奉献精神,通过生动的事例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心、育人意识,也为他们在教学、科研方面树立榜样。

4、以老带新,增强进取心

青年教师普遍缺少教学、科研经验,这就需要有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老教师指引,优秀的老师在学术、科研方面的严谨能促使青年教师在思想上端正态度,少受或不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能专注于治学,学习前沿文化知识,使教学更贴近实际,增强其进取心和创新精神。再则,以老带新还能促进青年教师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职业,有目标、有理想才能更好的勤业与精业。

总之,青年教师敬业与奉献精神是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正视和解决青年教师师德师风问题也培养教师队伍梯队的关键之一。建立健全长效考核、监督机制、加强正面典型宣传、正确引导是基本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夏慧夷.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析[J]. 延边党校学报,2011,03:118-119.

[2]李江涛,钟晓兰. 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2011,17:238-239.

[3]于秀珍,张香梅. 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J]. 科技资讯,2012,33:252.

奉献精神 篇12

一个民族的振兴需要拥有一种精神力量支撑,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拥有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支撑,一个时代的全面发展需要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支撑,一个城市的绿色崛起需要一种朝气蓬勃的城市精神支撑。开放包容的石家庄市同样需要一种独具特色、符合本地实际的城市精神。精神是动力,城市精神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意志和品格,也是一座城市文化特色、价值追求的高度凝炼,是一种正能量的释放。可以说,城市精神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引领着一座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影响着一座城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

如果说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那么这个城市的灵魂重在讲内涵。当下,城市精神更是对城市传统优秀品质的萃取,既要体现石家庄的地域特色、文化传承、人文情怀,又要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既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传承,又要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承接;既要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绿色崛起建设幸福石家庄相承接,又要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呼应。同时,要充分遵循石家庄这座新兴城市“植根历史、展示现实、引领未来”的原则。这对构建石家庄这座火车拉来的新兴城市品位、弘扬高尚的道德标准,奏响创新发展、绿色崛起的最强音,引领当下的石家庄尽快搭乘“京津冀一体化”快车,实现“四个全面”和石家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为此,笔者归纳提炼了“向善厚德、奉献担当、开放包容、和谐奋进”十六字,建议作为石家庄城市精神简明表述。供与会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向善厚德

《老子》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推崇上善若水。他认为人最美好的品行就应该如水一样。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就启迪我们做人要向善,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做事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干事创业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在默默的奉献之中。同时,在困难的时候,要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万众一心,精诚团结,共克时艰。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果说人心向善可以凝聚力量,那么厚德必能铸就一个城市广大居民性格中的忠诚刚直、大气质朴、讲信用、重情义。《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意思是说,有德之人,才能得到上天的维护。当然,我们共产党人都是唯物主义者,但是,要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以及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总体部署,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高尚的品德、深厚的德泽,与“重德”、“尚德”有着内在的联系。徳就是恪守道德规范者的“操守”、“品行”。“厚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治国之道,立城之魂。将“厚德”这一元素纳入石家庄城市精神,既是对优秀传统的弘扬,更有利于夯实城市道德之基。前些年,出现的红心蛋、黑心肉、三聚氰胺毒奶粉……这些舌尖上的安全屡屡失守,腐败蔓延侵蚀社会诚信,甚至连老人摔倒都不敢扶。辉煌成就与成堆问题共存、社会进步与社会弊病并生、社会和谐与精神失衡同在,这就倒逼我们确立一个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精神坐标。那就是向善厚德。只有引导人们向善厚德,才能让人们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如今,生活的日渐富裕,并未自动引来幸福的敲门,却让不少人感到精神的空虚、思想的迷茫。面对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的冲击,我们只有引导人们自觉养成心灵向善、以德立身的习惯,才能解开“口袋满当当、脑袋空荡荡”的困惑,才能在改造物质世界的激昂乐章中奏响精神之歌的美妙乐章!

奉献担当

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一个民族的振兴需要拥有一种精神力量支撑,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拥有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支撑,一个时代的全面发展需要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支撑,一个城市的绿色崛起需要一种朝气蓬勃的城市精神支撑。开放包容的石家庄市同样需要一种独具特色、符合本地实际的城市精神。而奉献担当就符合这种精神。公民作为社会和国家的细胞,一言一行,汇聚成大千世界的经纬;爱憎取舍,勾勒出大地山川的色调。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这个城市的任何一份子责无旁贷,要在关键时刻敢于亮剑、敢于奉献、敢于担当。这不仅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对石家庄市的忠诚和热爱,更是每一个石家庄公民的最起码道德要求。

奉献担当是一种责任,是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对接,把人生意义的提升同增进最广大人民的福祉相连,不断加深对一个城市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做人的骨气和底气;是让个人梦与城市梦和国家梦紧密结合,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好了,大家才好。我们倡导的奉献担当,就是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激发积极进取的奋斗热情,秉持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锻造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就是要让奉献担当成为实现梦想的动力之源,以那么一股子干劲、拼劲、闯劲,续写石家庄速度、石家庄奇迹,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创石家庄市更加美好的未来。

开放包容

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联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一个时代的精神中,有着昨天的思考、今天的探求和明天的希冀。石家庄也是如此。在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奋发进取、高歌猛进,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步伐,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开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作为生活在省会石家庄这座火车拉来的新兴城市人,无论是官是民、是农是商,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要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要学会尊重全国各地来石投资、兴业自主选择和发展项目的权利,消除疑虑和隔阂,要把社会的多样性、差异性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动力。要借搭乘“京津冀一体化”快车的东风,要秉持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壁立千仞”的刚直,要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要遵循“植根历史、展示现实、引领未来”的原则。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的先进经验,共享发展资源,推进区域合作。这样对构建石家庄新兴城市品位、弘扬高尚的道德标准,奏响创新发展、绿色崛起的最强音,引领当下的石家庄尽快搭乘“京津冀一体化”快车,实现“四个全面”和石家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和谐奋进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城市发展同样需要价值导航。我们倡导和谐奋进的目的是,使其成为石家庄城市广大居民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精神之钙和兴市之魂。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正是薪火相传的文明火种,孕育了古中山国泱泱文明、常山赵子龙的侠肝义胆、(恒山郡)南越国的创建者赵佗。更令人引以自豪的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红色摇篮西柏坡等等。这些文明折射出一个地方发展的境界、社会进步的状态。我们倡导和谐奋进是以道路选择、理论指引、制度建构,追求全方位的发展与进步相传承。我们倡导和谐奋进与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制度文明相统一。我们倡导和谐奋进是坚持以开放包容的创新姿态,将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兼收并蓄,为石家庄全面可持续发展综合发力。

上一篇:燎原公司下一篇:眼科高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