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高龄患者

2024-07-21

眼科高龄患者(共3篇)

眼科高龄患者 篇1

2014 年7 月-2015 年6 月收治高龄老年眼疾患者260 例, 接受手术治疗, 住院期间采用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60 例, 男102 例, 女158例, 年龄75~103 岁, 平均78.5 岁, ≥90 岁28 例, 80~89 岁76 例, 75~79 岁156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96例, 青光眼31例, 视网膜脱离8例, 其他25例。

安全隐患

疾病因素:眼科高龄患者最常见的疾病有白内障、青光眼等, 这些疾病都会对患者的视力产生严重的影响, 使患者的视力下降, 视野缩小, 从而使得他们在行走及活动时不能很好地观察周围的环境, 容易发生跌倒及撞伤等意外事故。在进行眼科手术后, 需要对患侧眼睛进行包扎, 患者不适应一个眼睛视物而容易引起定向力障碍, 行走时容易发生偏斜。此外, 手术后长时间卧床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

生理因素:生理机能的退化, 行动迟缓, 平衡感较差, 记忆减退、判断力减弱、应变能力降低、自我防御能力明显下降等, 使高龄患者成为较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危人群。

环境因素:老年患者对周围环境的判断能力下降, 肢体协调功能降低, 遇到危险不能及时的察觉和躲避, 特别是在眼科病房, 一般查房时需要在暗室进行, 光线较暗, 患者在这种环境下活动容易发生跌倒及撞伤, 应注意防护。此外, 医院的环境对患者而言较为陌生, 也较家里的环境更为复杂, 地板的湿滑等因素也容易导致高龄患者发生意外事件。

药物因素:白内障术前使用散瞳眼药水, 防止虹膜粘连, 青光眼术前使用缩瞳眼药水是降低眼内压的方法之一, 20%甘露醇是眼科常用的降低眼内压的药物, 一定要快速滴注, 同时, 快速滴注又会增加高龄患者心肺负荷, 长期使用会导致电解质紊乱, 青光眼患者口服乙酰唑胺, 会出现四肢麻木等不适症状。这些眼科常用药可使患者视力模糊, 影响患者精神、神志、平衡、血压等, 易引起患者跌倒、坠床、碰伤等意外的发生。

心理因素:高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孤独、悲观、忧虑、急躁易怒等, 在这些不良情绪的刺激下, 疾病就很难控制, 为手术埋下安全隐患。

人员因素:护理人员作为进行护理工作的个体, 其个人的专业素质, 工作态度, 文化水平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使得护理工作的完成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也包含了诸多的安全隐患。一些护理人员对眼科高龄患者所存在的安全风险认识不够, 认为他们仅是存在眼科疾病, 忽略了他们由于年龄大而导致的机体协调性下降及同时可能伴随的其他躯体疾病, 如高血压和冠心病等, 这些疾病的存在都大大增加了患者潜在的安全风险, 必须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此外, 在执行医嘱时, 有些护士责任心不强, 不能很好地执行查对制度, 各项操作也缺乏相应的规范, 这些都容易使意外事件发生。

安全管理

制度管理:在科室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管理细则和工作流程, 建立跌倒、坠床、药物反应等应急预案, 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做到每人知晓, 落实到位。通过每月1 次的护理质量、安全隐患检查会等, 找出科室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制定有效地防范措施, 护士长、一级质控小组加强对制度督查的执行情况, 强调护士主动服务, 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工作的预防性和预见性。

人员管理:强调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 主动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加强对在岗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她们的护理专业技术水平, 改善工作环境, 提高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切实落实好安全预防措施, 防患于未然。

患者管理:在患者住院以后, 详细地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各项危险因素, 如跌倒史、感觉功能、疾病因素等, 并可根据评估结果佩戴相应的识别腕带, 以加强对重点患者的识别和管理。此外, 患者入院后, 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地介绍病房的环境及注意事项, 如床头防护栏的正确使用等, 对年龄大、活动不便的患者, 建议家属24 h陪护。对于存在较高跌倒及其他安全风险的患者, 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地告知评估结果, 并提醒他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使其在告知书上签字。对于一些高风险的患者, 要每日加强交班。对长时间卧床的患者, 要提醒其做到3个30 s, 即醒后30 s再起床, 起床坐起30 s后再站立, 站立30 s后再行走, 以防跌倒[1]。

环境管理:患者病房内的物品要统一摆放, 做到整洁有序, 在过道及床旁不可摆放有潜在危险的物品, 特别是一些尖锐的物品, 要统一放置在专门的房间内管理。病房内的地面要保持干燥, 刚清洁后的地面要摆放明显的防滑标志, 在走廊及厕所等地方设置扶手, 要保证病房内的光线充足, 发现问题, 及时维修。

药物管理: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可擅自用药, 发放眼药水时应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手腕带及眼药水。滴眼药水时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及眼药水的用法。发口服药时应送药到口, 确认患者把药服下后才离开。静脉用药时应按要求严格控制滴速, 同时注意用药前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合理用药方法的指导, 用药时还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使用中和使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工作。责任护士加强巡视, 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及注意有无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眼科护理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眼科高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提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康复出院。结论:加强高龄患者护理安全管理, 强化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规范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加强规范化培训, 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有效落实在护理中, 可降低眼科高龄患者的护理风险。

关键词:眼科,高龄患者,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陈香, 吴秀莹.眼科老年患者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9) :26.

眼科高龄患者 篇2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10例, 男67例, 女43例, 年龄60~93岁, 中位年龄78.5岁。合并心脑血管疾病50例, 高血压48例, 糖尿病32例。经积极术前准备, 患者行手术治疗93例, 因患者原因未手术17例。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发生跌倒、碰伤、坠床、烫伤等意外事件, 患者及家属对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知晓率≥95%, 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

2 护理安全隐患表现

2.1 眼科疾病因素

患者受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影响, 视力下降, 视野受限, 术后单眼或双眼包扎, 增加了患者跌倒碰伤、坠床、烫伤等意外事件的危险性。

2.2 生理及心理因素

年龄是患者跌倒、坠床的显著因素, 因高龄患者多行动不便, 体力、视力均减弱, 7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50%以上[1]。另外, 由于环境陌生, 通道障碍物过多, 病室光线不足或进暗室检查, 以及卫生间地面湿滑、无扶手、无防滑设施而易致跌倒、碰伤。

2.3 并发症因素

高龄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由于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服用降压、降糖药物等, 易产生缺氧、低血压、低血糖而导致跌倒、坠床、摔伤等意外。

2.4 护理安全管理因素

2.4.1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工作中过多地重视护理操作的实施完成, 忽略对病情的主观判断。尤其对法律“举证倒置制度”认识不清, 疏于证据的管理和收集, 导致医患纠纷不断增多的现状, 未引起足够重视[2]。

2.4.2 护理强度大:

因护士缺编, 患者数量增加, 超负荷工作运转, 护士易急躁、厌倦、失望、沮丧, 注意力不集中, 护士的工作热情降低、责任心下降, 增加了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

2.5 患者及家属安全意识薄弱

患者及家属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 不听从护士告诫而发生意外。

3 对策

3.1 做好入院评估, 加强安全宣教

患者入院时,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环境, 病室、走廊防滑, 外出有人陪伴, 及时加床档,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床档。对术后或卧床时间长的高龄患者, 提醒其做到3个30s, 即醒后30s再起床, 起床坐起30s后再站立, 站立30s后再行走, 以防跌倒[3]。

3.3 用药指导

药物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发药时要认真查对, 服药到口, 告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不可随意增减或擅自停药。用眼药水时, 要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区分药物类别, 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及时观察巡视, 避免意外发生。

3.4 严格“三级三严”训练, 合理人员配置

加强基础理论和护理常规训练, 培养与岗位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合理优化排班, 充分调动人力资源, 改善护士超负荷工作状态、工作环境和待遇。

3.5 完善护理安全管理, 加强环节质量监控

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 增强护理安全的自觉性。护理质控小组应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提出整改措施, 并检查落实情况,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 提高安全意识, 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3.6 强化法律意识, 注重护患沟通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 对护理队伍进行有计划的法制安全教育, 新上岗的护士进行岗前教育培训, 集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培养护士正确的风险意识, 重视护患沟通。

4 讨论

总之, 护理工作贯穿疾病的整个治疗过程, 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因此在对眼科高龄患者的护理中, 要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护理安全隐患的可预见性。在护理工作中做认真评估, 加强护理安全意识教育的同时强化业务素质训练,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完善管理机制,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是我们广大护理人员的宗旨。

关键词:眼科高龄患者,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杨秀兰.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循证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 :40.

[2] 汤莉伟, 张爱琴.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5) :74-76.

眼科高龄患者 篇3

1 临床资料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眼科高龄病人259例, 其中男164例, 女95例;年龄75岁~94岁, 平均82.7岁, ≥90岁16例, 80岁~89岁78例, 75岁~79岁16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 7 2例, 青光眼3 5例, 视网膜脱离6例, 其他46例。

2 影响住院病人安全的相关因素

2.1 护理因素

2.1.1 护士安全意识薄弱

护士缺乏安全医疗法律意识, 违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责任护士过于注重对病人的一般治疗和基础护理, 忽视对病人提供医疗护理安全服务。

2.1.2 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由于眼科护理工作琐碎事情很多,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病情观察不仔细, 未按时巡视病房, 对一些不安全因素未及时发现、及时预防。

2.1.3 护理记录不符合要求

护士书写的各项护理记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 也是主要的举证证据。有的护士不注重对各项护理文书进行真实、客观、及时地记录, 如抢救或特护记录单不及时记或少记等情况。

2.2 病人因素

2.2.1 疾病相关因素

眼科老年病人常患的疾病有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 均可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对比敏感度降低及暗适应下降等症状。术后包扎术眼可引起定向力改变, 对事物及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下降, 术后长时间卧床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均可增加发生意外的机会。

2.2.2 生理因素

老年病人由于感觉器官退化, 导致意识模糊、生理代谢功能障碍、记忆减退、判断力减弱、行动缓慢、应变能力降低、自我防御能力明显下降等, 使老年病人成为较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危人群。

2.3 环境因素

环境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尤其重要, 眼科查房都在暗室进行, 室内光线暗淡, 极易引起碰撞、跌倒等安全隐患。同时老年人肢体协调功能减退、灵敏性降低及对居住环境适应较差[3], 病房走廊、病室内的物品摆放过多, 病区地面潮湿或过于光滑, 厕所、浴室地砖湿滑及缺少扶手, 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碰撞、跌倒的危险性。

2.4 药物因素

因病情需要使用多种药物, 如眼压高需静脉输注甘露醇, 滴速过快会使病人心率加快;口服乙酰唑胺, 会出现四肢麻木等不适症状, 增加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3 护理对策

3.1 强化护理安全意识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安全护理的关键[4,5,6]。因此,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护理技术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等,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技术操作培训, 强调主动服务, 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对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定期分析总结, 提出改进意见及防范措施。

3.2 正确评估病人的危险因素

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7]。病人入院后应全面收集资料评估病人, 帮助病人调整好心理状态, 适应角色转换, 调动其自身潜能,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8]。加强护士对跌倒/坠床评估能力及预防措施的培训, 同时提高护士安全预见性的评估能力。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主动告知跌倒/坠床的危险性。根据制定的《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要求》进行评估, 总分≥4分即视为高危性伤害/跌倒/坠床病人, 让病人与家属在告知书上签字, 为可能引起法律纠纷提供依据。护士向病人及家属讲明相关防护措施, 如在床头放置温馨提示卡、上床护栏、预防坠床等, 在病人护理记录中记录。每日交班及行床头交接班。

3.3 做好病区环境及设施的管理

病室内的物品摆放有序, 及时清理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走廊或浴室设有扶手, 根据病人需要配有活动坐厕凳;保持地面干燥、无积水;清洁卫生后的走廊、楼梯、卫生间放置防滑标识。保证病房光线充足, 尤其是病房床头灯、地灯、床栏应每日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维修[9]。

3.4 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安全指导

责任护士每天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估, 并记录在责任护士护理工作记录本上。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护理安全宣教, 反复告知病人及家属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加强病人防护应做到:告知病人选择合适的裤子, 穿防滑鞋;如出现头晕或服用镇静安眠药物, 请不要随意走动, 学会使用呼叫器;常用物品固定放置或放在易取之处。改变体位应遵循“三部曲”, 即平躺30s, 坐起30s, 站立30s, 再行走。严格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 并与随机巡视相结合, 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安全健康教育指导, 让其掌握一些保健知识和方法,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3.5 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

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及医嘱执行制度。发放眼药水时应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手腕带及眼药水, 滴眼药水时再次核对病人床号、姓名、眼别及眼药水的用法。发口服药应送药到口, 确认病人把药服下后才离开。静脉用药时应按要求严格控制滴速, 同时注意用药前向病人及家属提供合理用药方法的指导, 用药时还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药物使用中和使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做好病人和家属的沟通工作。责任护士加强巡视, 严密观察病人用药后疗效及注意有无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4 小结

护理安全反映了护理质量的高低, 而护士的安全护理意识是直接影响安全护理工作开展和安全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10]。眼科高龄住院病人因视力障碍存在许多护理安全问题, 这些护理安全隐患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因此, 正确评估病人可能导致意外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正确有效的安全护理对策、掌握安全护理知识和技能, 并有针对性对高危病人加以保护性指导和护理, 对提高护士的自我安全意识及安全质量管理意识, 预防和控制意外的发生, 确保老年病人的住院安全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田胜.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4) :66.

[2]徐永能.老年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J].现代护理, 2007, 9 (6) :1536-1538.

[3]戴慰萍, 张红霞, 范建群.老年住院期间影响安全的因素与评估[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0) :900-902.

[4]吴立新.白内障集中复明术患者的安全护理[J].安徽医药, 2008, 12 (10) :990.

[5]张玉荣.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 2012, 26 (9C) :2581-2582.

[6]田素斋, 曹雯雯, 陈慧霞, 等.护理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1, 25 (7C) :1886-1888.

[7]郑晓芳, 叶晓明.骨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干预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15) :1796-1797.

[8]张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6) :33-35.

[9]卢运红, 王慧敏, 曾庆堂, 等.护士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8, 3 (5) :4.

上一篇:奉献精神下一篇:旧避险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