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骨折患者

2024-07-31

高龄骨折患者(共11篇)

高龄骨折患者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9年6~12月对56例75岁老年人下肢骨折实施的手术麻醉, 其中, 男性38例, 女性18例, 90岁以上占4例。术前全部病人合并一种及以上内科疾病, 如: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糖尿病及脑卒中后遗症, 营养不良性贫血等。全身麻醉占18例, 椎管内麻醉38例。

1.2 麻醉方法

全身麻醉采用全凭静脉麻醉, 麻醉诱导用丙泊酚、咪唑安定及顺式阿曲库胺静注气管插管、维持用丙泊酚、顺式阿曲库胺及瑞芬太尼。椎管麻醉:麻醉平面控制在T12以下, 最高不超过T10, 酌情予以小剂量咪唑安定、芬太尼合剂强化麻醉, 围麻醉期常规吸氧。

2 并发症

术中并发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以上者, 全麻有3例, 椎管内麻醉11例, 全麻中1例苏醒延迟, 椎管内麻醉有1例因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 术中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

3.1 术前评估与准备

老年病人常伴有重要脏器疾病, 多见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疾病, 应做好全面术前准备:伴有冠心病者术前应对心功能代偿不全进行内科治疗;伴有呼吸道感染者, 术前必须先控制感染;伴有高血压者控制血压到安全水平, 术前当日继续服用降压药;伴有糖尿病者须控制血糖至8.3mmol/L以下, 最高不超过11.1mmol/L, 尿酮体阴性尿糖阴性或者弱阳性;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以改善全身状况。

3.2 麻醉实施

老年人所需的全身麻醉要用量明显下降, 一般为成人用量的1/3~1/2左右, 这与老年人的药物分布容积增大和血桨清除率降低致半衰期延长有关, 药物宜选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轻的药物, 如:镇静用依托咪酯、丙泊酚。肌松药的选择我科常用顺式阿曲库胺, 利用其通过霍夫曼代谢, 尤其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镇痛药物选用代谢较快的瑞芬太尼。老年人椎管内麻醉由于解剖结构的改变, 麻醉药量必须减少1/3~1/2左右。

3.3 并发症

老年人下肢手术多选用椎管内麻醉, 管理得当, 有以下几个优点:对血流动力学干扰不大;应激反应所致的内分泌变化影响较小;没有全麻下容易出现的通气/血流障碍所导致的低氧血症;相对全麻少有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因此, 一般认为较全麻安全。可是临床工作中也有一些诸如下列的情形:老年人常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易引起下肢麻木或疼痛等疾患, 由于术前病史采集不详或患者提供病史不周, 极易引起麻醉后的医疗纠纷, 客观上导致了临床麻醉医生不愿选择椎管内麻醉。

3.4 目前, 对老年人下肢骨折的麻醉已基本达成共识

术前充分的评估和准备;在满足手术要求的前提下, 选择相对简单的麻醉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机体的干扰;全麻者选用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清除率高、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副作用小的全麻药;用药均应从小剂量、低浓度开始, 在保证确切麻醉效果的前提下, 逐渐加深麻醉, 避免药物过量;加强围术期的监测, 及时处理并发症, 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因明.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94~798.

[2]曾因明, 邓小明.麻醉学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93~494.

高龄骨折患者 篇2

一、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寿命增加,而由于老年人的反应能力下降,骨质疏松,加之股骨又是重要承重部位,外伤致股骨颈骨折几率很高,然而高龄病员麻醉耐受性差,手术麻醉风险大,很多医院股骨颈骨折病患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过程中死于并发症患者几率非常高。我院基于提高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生存率为目标,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病患,绝大多数都行手术治疗,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了患者生存状态。现将我院处理高龄患者股骨手术的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二、资料与方法

(一)选择对象:

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高龄患者行股骨颈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半髋置换术)性别不限,年龄75~95岁;体重40一75 kg。ASA2-3级。排除对象:术中出血量大于800ml者,严重心肺疾患,术前不能纠正者。

(二)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老年人伴发疾病较多,如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衰、冠心病、糖尿病等,以及复杂的治疗用药情况。重点询问有无 COPD 病史、吸烟情况、运动耐受性,检查肺功能和血气,如果 PaCO2 >6.7 kPa(50 mmHg),预示术后呼吸功能可能发生严重障碍。饮食情况直接关系到营养状态,体重、血浆蛋白量、Hb、皮下脂肪厚度是衡量标准。注意有无皮下、牙龈出血症状,是否在使用抗凝药物,有无栓塞发生病史,这关系到椎管内阻滞麻醉的选择[1]。如有合并患者应做好全面的术前准备:1.伴有冠心病肺心病者术前应对心功能代偿不全进行内科综合治疗;2.伴有呼吸道感染者,术前必须先控制感染;3.伴有高血压者应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至安全水平,术前不必停用降压药 ;4.伴有糖尿病者应控制血糖

[2] ;5.伴有水电解至8.3mmol/L 以下,最高不超过 11.1mmol/L 质失衡和酸中毒必须尽可能控制,以防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对急症病人尤为重要;6.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改善全身状况。

(三)麻醉方法共分为3组(注意:均由高年资主治以上麻醉医师完成麻醉操作和全程参与麻醉管理):

l组为持续硬膜外阻滞组(CEA组)(CEA操作成功者)19例(包括先行CESA准备,硬膜外穿刺成功而蛛网膜下腔穿刺失败的2例)。选择L1-2间隙穿刺,使用侧入法,硬膜外置管3cm,使用2%利多卡因试验量,平面在控制在T8以下,每2小时追加0.5%罗哌卡因6 ml。

2组硬膜外联合腰麻组(CESA组)(CESA操作成功者)15例。选择L3-4,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再将腰穿刺针穿透硬脊膜至蛛网 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后注入0.33%罗哌卡因等比重液,在10s左右推完,硬膜外导管向上置入3ml,不同时间测试麻醉平面,控制于T8以下。

3组为气管插管全麻组GA14例(包括椎管内麻醉穿刺失败者3例)。用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2 u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托咪酯0.2-0.4mg/kg,诱导插管,术中七氟醚1.5%-2%吸入,持续泵注瑞芬太尼,间断追加维库溴胺维持麻醉。

(四)麻醉效果评定:

对于麻醉效果我们将其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为优秀,患者在手术中没有疼痛感且手术顺利进行;第二等级为良好,患者在手术中有疼痛感,但在其忍耐范围,手术基本顺利;第三个等级为较差,在手术过程当中,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疼痛感,且手术终止。[3]

运动阻滞评级用改良Bromage法测定运动神经阻滞的程 度,无阻滞为0分;不能抬腿、抬肩而仅能屈膝、踝关节为1分;不能屈膝而能屈踝关节为2分;下肢完全不能动为3分;

(五)术中管理:

术中常规监测心电、有创动静脉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体温。麻醉中注意保暖措施,维持体温高于35-37度,注意监测血压、心率,若出现异常,及时予以对症处理,术中根 据尿量、出血情况适量补充平衡液和羟乙基淀粉或者输注血液制品。椎管内麻醉期间面罩吸氧2L/min,全麻组氧流量为1-2 L/min,;椎管内麻醉用药量单次给药约为壮年用药的1/3,且间隔时间加长到2小时;全身麻醉用药采用静脉泵注给药和七氟醚吸入,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加量,总用药量均少于壮年约1/3药量。

三、结果: 1、2、3组高龄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麻醉期,通过临床对比观察,三组麻醉优良率均无明显差异;术中运动阻滞评分,GA组与椎管内麻醉组有明显差异,GA组运动阻滞评分明显低于CEA与CES组。CEA组和CESA组血压较基础值下降 30% 以上者,约10%,但均可以通过运用少量麻黄碱等缩血管药物及时纠正;CEA组和CESA组麻醉前、中、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术毕在麻醉后恢复室观察2h后,麻醉平面开始消退,全部安全返回病房;GA组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则较椎管内麻醉者高,麻醉前、中、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等生命体征变化,经统计学比较有明显差异,心律失常以窦缓居多,运用阿托品均可以纠正,血压升高通过调控麻醉药物用量不能纠正者占50%,麻醉药物不能纠正的高血压术中运用硝酸脂类降压药均可以调控到理想水平,但运用阿托品的全麻高龄病例,麻醉苏醒期瞻望发生率较高,导致不能正常拔管的约60%,未使用阿托品的全麻患者术毕带管吸氧状态下自主呼吸时,SPO2低于85%的约为70%,而术毕2小时能够拔管的不足20%,术中运用降压药的全麻患者,术毕2小时能够控制血压低于基础血压30%而停止输注降压药的不足10%。全麻组所有病员术后均进入ICU加强治疗,平均26小时后离开ICU,安全返回病房。

四、分析讨论: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是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衰退。人体发育的成熟期在 30 岁,以后机体器官的功能开始缓慢衰退,50 岁后开始加速衰退,70岁后有非常明显的衰退。对于耐受麻醉而言,主要决定于机体的代偿潜力,这个潜力与年龄有关,青壮年人的潜力强,老年人弱,保证老人的麻醉安全就是在其代偿潜力内进行调整。[4]

(二)股骨手术为老年人常见手术。高龄患者因机体功能退化,对手术和麻醉耐受能力降低,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是保证患者术中生命安全的前提。ASAⅡ-Ⅲ级患者施行腰麻、膜外阻滞并非禁忌。[5]而老年病人髋及下肢手术的麻醉目的主要是镇痛,轻度肌肉松弛或无需肌肉松弛,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病理生理改变及伴随的全身性疾病相应增多,特别是循环功能储备底下,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降低,麻醉的关键是在于最大程度的降低心肺功 能的干扰。然而椎管内麻醉与全麻比较有以下优点:1.椎管内麻醉对阻断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极强,因应激反应所致的内分泌变化以及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均较全麻为轻,对心肺功能干扰小;2.而全麻容易出现通气 / 血流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因此术后严重内科并发症较椎管内麻醉多见。

(三)但老年人椎管内麻醉有许多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的椎间孔变窄至闭塞,致使局麻药在硬膜外腔扩散甚广且易向头侧扩散,又老年人的蛛网膜绒毛明显增大,致使局麻药容易渗透过硬脊膜。故老年人硬膜外阻滞试验量一般用1.5%利多卡因3-4ml,情况较差或瘦小病人的试验量应减少到2-3ml,按具体情况及试验量后出现平面追加麻醉药剂量,每次不宜太多或分次给药,以免平面过广引起低血压。[6]且随年龄增长阻滞每一对脊神经所需的药量逐渐减少。

(四)经总结,为减少高龄病人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率,应做到以下几点:1.术前准确评估,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2.合理选择麻醉方法,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麻醉医师完成,椎管内麻醉首选。3.正确及时的麻醉中处理,如椎管内麻醉应严格控制平面,为避免术后并发症,所有操作,气管内插管和吸痰操作都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4.70 岁以上老年人施行椎管内麻醉用药量必须减少至 1/3 ~ 1/2 左右,随后根据阻滞平面和血压情况决定追 加剂量。5.全麻应根据老年人药代和药效学特点,选择副作用最小的麻醉药物,低浓度使用,严格掌握用药量。6.加强术中和术后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恰当处理,以确保病人安全。

综上所诉基于对老年病人脆弱脏器功能的保护,在能够满足外科麻醉的前提下,椎管内麻醉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 [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41-1458.[2].盛卓人.重新认识老年麻醉.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9:58.[3]陆利君,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4);260-262.[4]陆利君,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4);260-262.[5]Ben-DavidB,FrankelR,ArzumonovtT.Minidosebupivacaine-fentany1 spinal anesthesia for surgical reapir of hip fracture in the aged.Anesthesiology,2000,92:6-10.[6]刘新民.最新医院临床麻醉方法与麻醉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特殊病人麻醉 ,2011,8.p309.徐 天

高龄骨折患者 篇3

关键词 舒血宁 术后谵妄 高龄患者 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R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08)07-0329-02

术后谵妄是一种短时间内发生的急性认知功能紊乱,是骨科老年患者常见并发症,可增加其他并发症发生率。随着老龄人手术例数增多,发生数量也相应增多,因此如何对之预防已日益引起临床重视。鉴于其发生可能与术后脑动脉供血不足有关[1,2],笔者自2006年起对部分老龄骨折患者术后静滴银杏叶提取物(舒血宁),通过改善术后脑血供,预防谵狂的发生。现就结果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标准:年龄≥65岁的骨折患者,手术前神志正常,无精神病和脑梗史。排除标准:脑血管意外和其它脏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神志异常。 诊断标准[3]:通常在术后5 d内发生,主要特征是急性发作、病情波动(晨轻暮重)、注意力损害(不能适当地集中、转移或保持注意力)、思维紊乱和意识障碍,其他表现包括定向障碍、记忆损害、知觉紊乱、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睡眠-觉醒周期紊乱 。

所选病例323例,系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58例,女性165例,年龄65~96岁,平均74.3±15.4岁。手术方式:髋部手术245例,其中人工全髋置换术14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59例,骨股粗隆骨折切开固定复位术内固定172例;股骨干切开复位内固定术68例;胸腰椎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0例。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140例,全麻插管183例。术中出血量536±82 mL。随机分成对照组(164例)和治疗组(159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治疗方法:两组术后均给予预防性静滴抗菌药物3 d,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产品)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持续5 d。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切口引流量(引流管根据引流量于术后3~5 d拔除),及手术当天和第5天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术后谵妄发生率:对照组为25.0%(41/164),治疗组为3.8%(6/159),后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前者(P<0.05)。

术后切口出血量:对照组为95±25.5 mL,治疗组为100±26.5 mL,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术后当日两组间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5天,参数均下降,而且治疗组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不良反应:治疗组中5例出现一过性轻微头痛、头晕,上腹部不适,2例出现面色潮红,给予减慢滴速后好转,术后第5天检查肝肾功能均正常。

3 讨论

术后谵妄,也称急性意识障碍,是伴有注意力、感受、思维、记忆、精神运动和睡眠周期障碍的短暂性的器质性脑综合征,表现为躁动、多语、定向障碍、对答不切题[1,2],发病于术毕即刻至术后5 d内,以夜间为重,多见于骨折术后病人,发生率为11.76%[3],其中股骨颈骨折固定术的发生率为44%[4]。

本病具体病因尚无定论,其中多因素作用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从而诱发术后谵妄发生可能是个重要原因。老年人往往伴有一定程度脑动脉硬化,日常脑供血量就相对不足;在麻醉状态下,机体不仅处于低血压状态,而且可出现不易察觉的局部脑血流和脑自动调节机制的改变,会引起或加重大脑功能一过性损伤;术后创伤应激反应使机体处于代偿性高凝状态,血流缓慢,进一步降低了脑血流量,甚至诱发脑血管微栓子的形成[5]。

舒血宁注射液为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配制成的无菌水溶液,是一种含有多种成分的活性物质,主要含有黄酮苷和萜烯,萜烯包括银杏内酯(Ginkgolides)和白果内酯(Bilobalide),能清除自由基的生成,防止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能选择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微血栓形成,其中银杏内酯为专一、高效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尤以银杏内酯B(BN52021)的作用最强,从而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6]。舒血宁注射液已广泛用于辅助治疗脑梗死,并取得一定疗效[6~8]。

本文资料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立即静滴舒血宁,明显降低了术后创伤激活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的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强和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了术后脑供血量,有助于隐匿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而且血黏度下降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避免,可防止脑血管微栓子的形成,从而明显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同时两组引流管的引流量无明显差别,说明舒血宁未增加术后创面出血量,不仅有效而且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主编.老年神经病学1[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04-210.

2 George J,Bleasdale S,Singleton SJ.Causes and prognosis of delirium in elderly patients admitted to a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J].Age and Aging,1997,26(3):423-427.

3 张挺杰,皋源,江燕,等.老年病人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和病因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2003,19(1):98-99.

4 孙国勤. 老年人麻醉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0,21(4):301-302.

5 Gallinat J,Moller H. Postoperative delirium:risk factors,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J]. Anaest hetist,1999,48(3):507-518.

6 李海鹏,陈继华,杨国帅,等.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疗效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9):697-698.

7 周莎白,程晓秧,陈顺泉.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疗效观察[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2):6-7.

8 叶建新.舒血宁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液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3):240-241.

35例高龄骨折患者便秘的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 男21例, 女14例。年龄75~99岁, 平均83岁。多发肋骨骨折4例 (11.4%) ,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0例 (2 8.6%) , 腰椎压缩性骨折16例 (4 5.7%) , 骨盆骨折3例 (8.6%) , 股骨颈、转子间骨折 (非手术疗法) 各1例 (各2.9%) 。入院前有不同程度的习惯性便秘史11例 (31.4%) 。入院24~72h发生便秘、下腹部胀痛15例 (42.9%) ;72h后发生便秘、下腹部胀痛20例 (57.1%) , 以上均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既往有冠心病16例 (45.7%) , 高血压病1 7例 (4 8.6%) , 糖尿病14例 (40.0%) , 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8例 (22.9%) , 肺心病2例 (5.7%) ;其中有多种慢性病、老年病13例 (37.1%) 。住院时间15~63d, 平均17d。经精心护理, 住院期间35例便秘症状均缓解。

2 护理

2.1 药物治疗的护理

包括便秘和原发病的治疗用药护理。临床上发现, 一些慢性老年病 (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 患者发生便秘的几率较高。加上, 多数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 较长时间服用多种药物治疗 (如硝苯地平等钙离子拮抗药、辛伐他汀等他汀类降脂药、硫酸钡和铋剂以及止痛药等) 会影响肠道功能, 也可能导致便秘。故用药前要了解患者伤前的生活、精神、营养状况及用药史, 避免药源性便秘的发生。患者发生便秘后遵医嘱给予胃肠动力药、缓泻剂和润肠通便中药内服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耐心向患者解释药物用法、副作用及一些应急事项:如尽量停用易引起便秘的止痛、降压药物;勿滥用刺激性泻药, 鼓励患者服用清热润肠、疏肝理气中药;同时密切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 宣教合理饮食及康复锻炼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嘱其注意饮食结构调整, 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红薯、玉米、糙米等, 适当吃些新鲜水果和蔬菜。饮食要定量, 也可适当增加进食量。适量多饮水或晨起空腹饮温开水和蜂蜜水等, 可以促进肠道蠕动, 有助于排便。要根据患者自身健康状况选择适宜的康复和锻炼项目, 如加强腰背腹肌和提肛肌锻炼, 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 以利大便排出。

2.3 指导按时排便

老年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常不适应床上排便, 因此需指导他们要根据受伤前的生活和排便习惯,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并可采用以下简易按摩推拿法刺激排便和消除腹部胀痛症状。方法:患者仰卧、屈膝、放松腹肌, 将手掌放在腹部正中,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指腹沿结肠走向按摩。腹部膨胀痛者, 按摩者双手拇指伸开, 余指并拢屈曲呈半圆形, 双手拇指相对, 用小鱼际及掌根部着力腹部正中, 顺时针旋转推揉逐渐扩大至全腹。左旋为补, 右旋为泻。每次10分钟, 术前用热毛巾热敷腹部可使手法效果更好。顽固性便秘患者可通过手指-直肠刺激反射;若无效可戴手套, 手指涂上润滑油将大便挖出。上述一些方法治疗无效时, 可进行灌肠及肛管排气。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 避免排便用力不当, 防止腹压暂时性升高反射性影响心率和冠状动脉血流而致心律失常、脑缺血等。注意上述方法应根据患者体质情况灵活运用, 切勿因暴力操作引起肠道损伤和其他意外情况。

2.4 心理护理

高龄骨折患者 篇5

【摘要】 目的:总结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本科室收治的21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并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情况。结果:2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进行有效、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围手术期风险。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高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26-01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最好的方法,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高龄患者往往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合并症,给手术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除了医生精湛的手术技术之外,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自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科对21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由于重视围手术期护理,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现总结报告如下。

l 临床资料

本组210例,男100例,女110例。年龄77~100岁,平均83.5岁,均为股骨颈骨折患者,人院后均行髋关节置换术。平均住院14.5天,术后平均下床4.5天。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期。术后1例85岁患者手术后第2天发生股骨头假体后脱位,即刻行手法整复,成功后行皮肤牵引2周;1例95岁患者于术后18小时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成功;20例80岁以上患者手术后第2天发生精神异常,予对症处理后好转;209例患者于术后2-5天借助步器下地步行。本组病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健康状况评估 对高龄患者应详细了解伤前的生活情况及精神、营养状况,注意用药史(如降压药、降糖药等)。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对患者的健康状况作出全面评估。本组病例有明确的器官疾病史152例,多项检查提示器官功能异常102例,1个器官功能受损72例,2个或2个以上器管功能受损30例。入院后予对症处理,为尽快手术和确保麻醉安全创造条件。

2.2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且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增强其免疫力。

2.3心理护理 本组病例有128例患者存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主要原因是此病的患者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和疼痛,而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我们因人施教,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对不良心理反应采取疏导帮助的措施。

2.4功能锻炼及宣教 入院时即可指导患肢进行足趾及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和臀肌舒缩锻炼。一方面防止肌肉萎缩;另一方面,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前1天指导患者练习抬臀、翻身、大便盆的使用、有效咳嗽、戒烟等。

3 术后护理

3.1 体位护理 患者取平卧位,两腿间放置梯形枕,保持患肢中立位,外展30°,避免患肢过度屈曲、内收、内旋,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行足趾、踝关节及股四头肌、臀肌舒缩活动。

3.2 严密观察病情 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神态、生命体征、尿量、血化验、切口引流液的量、色、性状,遵医嘱用药。本组166例术后3天各项指标稳定,38例术后4~6天恢复正常指标,10例术后超过1周多项指标仍异常。

3.3疼痛护理 术后常规止痛治疗,包括口服、外用、肌注。现在常用术后自控式镇痛泵来缓解患者的疼痛,使用镇痛泵应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副作用。

3.4 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

3.4.1 预防脱位 髋关节脱位是术后最容易出现的术后并发症,我们应积极做好预防。①正确搬运:须将患髋患肢整个拖起,严禁内收、内旋、强力屈髋,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并于两腿间夹梯形枕;② 体位控制:宜两侧45°小幅度翻身,或者翻身时应健侧在下,患侧在上,两腿间夹梯形枕。依从性差的患者术后还须皮肤牵引2周,必要时穿“丁”字鞋;③指导适当的功能锻炼并加强宣教,嘱其按康复计划进行功能锻炼。

3.4.2 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手术创伤、输注库存血及高龄、卧床是形成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21。出现患肢严重肿胀、疼痛、足背动脉减弱或消失、苍白或发绀,严重者可致肺栓塞,故预防很重要:① 术后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并逆肢体方向按摩。②加强生命体征、局部肿痛及引流液观察,保持引流通畅。③遵医嘱补充足够的液体,防止血液浓缩;并遵医嘱予抗凝药物,以降低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术后若需输血,尽量输新鲜血以改善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红细胞聚集能力;④指导协助患者尽早主动或被动活动;5气压治疗仪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预防血栓。

3.4.3 预防感染 感染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故应注意:①及时诊治感染病灶,观察体温变化及伤口有无红肿等;②术后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引流管放置时间不超过72小时,减少逆行感染机会,并保持伤口引流通畅,观察伤口引流情况;③加强会阴部护理,嘱病人多饮水,尽早拔除;④指导患者有效咳嗽、翻身、拍背,必要时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

3.4.4 防压疮 予翻身垫、水垫应用,至少每2小时翻身1次,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干燥,加强营养。

4 讨论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常合并有多种器官功能减退或病变,术前应进行严格的、全面檢查,对患者健康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估。积极治疗原发病,尽快使患者全身情况及脏器功能状况达到能耐受手术的状态。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即可离床活动,对减少骨折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术后1O年的优良率达95% 以上[3] ,但毕竟手术创伤较大,对高龄患者会有相当大的风险性,然而如果选择保守治疗,迫使老人长期卧床,必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积极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提高高龄老人耐受能力,是渡过创伤、麻醉、手术关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朱建兰,欧阳素卢,韩文军.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227.

[2]王乐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防治(J].中华骨科杂志,2O05,25(7):418.

高龄股骨骨折患者术后观察与护理 篇6

1 临床资料

本组88例, 男38例, 女50例, 年龄最大97岁, 最小65岁, 平均81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48例, 股骨粗隆骨折40例。致伤原因:行走跌倒68例, 车祸致伤20例。合并症:高血压45例, 心电图有心肌供血不足表现28例, 慢支肺气肿30例, 糖尿病27例。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 除5例因合并有严重高血压病转上级医院治疗, 其余均在本科治愈出院, 出院时无疼痛不适, 行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在助行器辅助下独立行走。

3 术后观察与护理

由于患者年龄大、全身健康状况较差、并发症较多, 所以术后精心护理和正确功能锻炼对于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3.1 术后护理

3.1.1 病情观察

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 加上患者年龄大, 脏器功能下降, 术后虚弱, 所以必须密切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精神状态, 密切观察24 h尿量, 随时警惕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肾衰的发生。

3.1.2 止痛

术后2~4 d疼痛较重, 术后常规停留镇痛泵3 d, 以缓解疼痛。同时妥善固定麻醉管, 防脱出。

3.1.3 引流管的护理

观察管道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伤口渗血情况, 准确记录引流量, 如术后1~2 d内出血量大于400 ml, 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引流管固定牢固, 防止发生折叠、扭曲及脱出, 确保引流通畅。早期活动应特别注意避免引流液的回流造成感染。

3.1.4 体位

取平卧位, 用软枕垫高患肢15°~30°, 保持外展中立位。

3.2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2.1 肺部感染

60岁起人的肺活量开始减退, 85岁老人肺活量仅为年轻人的50%, 老年人脑细胞功能障碍, 对低氧或高碳酸血症的敏感性降低, 机体自身调控能力下降, 容易引起呼吸衰竭, 在老年人十大死亡原因中, 肺炎占首位[2]。因此, 术后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适当抬高床头, 尽早鼓励及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练习深呼吸, 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翻身拍背, 以利肺部分泌物排出, 预防肺部感染,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或吸痰。

3.2.2 合并高血压

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清除诱发血压升高的各种因素, 使用降血压药时严格控制降血压药滴速 (视血压调速) , 适当控制钠盐及动物脂肪摄入, 避免高胆固醇食物。

3.2.3 合并冠心病

注意观察心率的变化,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重视患者主诉, 观察有无胸疼心悸不适, 多食用植物油、限制热量, 少吃含胆固醇的食物。

3.2.4 合并糖尿病

应用降糖药物观察有无低血糖症状, 定时监测血糖变化, 视血糖调降糖药滴速。如血糖降到正常范围, 及时报告医生停用降糖药。做好饮食宣教及管理。

3.2.5 皮肤护理

患者年龄大、体质差, 卧床时间长易并发压疮, 根据患者的病情定时更换体位、骶尾部垫水垫, 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防压疮。

3.2.6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由于老年人血液黏度高, 血流减慢, 手术使机体凝血因子释放增加, 容易并发血管栓塞。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肢皮温、疼痛、肿胀和循环情况, 嘱患者避免长时间站立不动, 休息时抬高双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鼓励患者进食、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严格执行功能锻炼计划以促进静脉回流, 输液应尽量避免采用下肢, 并严格无菌操作。术后给患者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可有效避免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低分子肝素在抑制血栓形成的同时很少影响凝血功能。本组无一例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3.3 心理护理

由于病情缓慢, 治疗时间较长, 活动受限, 生活不能自理, 所以患者往往出现焦虑、烦躁情绪, 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应以耐心、宽容的心态对待患者的言语和行为, 鼓励患者

!!·编读往来·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还有患者家属的配合,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计划, 使患者在亲情的帮助下坚定信心, 安心治疗。

3.4 康复锻炼

术后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 对及早恢复患者伤前健康水平, 减少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术后6 h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进行患肢踝关节的屈伸和屈趾活动, 上肢做屈伸外展、深呼吸运动;术后第1天教会患者股四头肌舒缩活动;术后第5天开始膝关节及髋关节的屈伸活动, 并由被动逐渐向主动过度。运动时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活动的幅度应逐渐增大。每次进行新的康复内容时, 先对前日康复内容进行检查, 以达到锻炼到位。如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者, 在进行上述康复训练时, 还要特别注意患肢禁止做内旋、外旋, 禁止向下牵拉患肢, 以免股骨头脱出。

4 小结

高龄股骨骨折患者由于年龄大、体质弱, 极大地影响患者健康恢复和生命安全。临床上应做到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并发症的防护、加强心理护理、进行有效康复训练指导, 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 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骨折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88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88例患者均在术后2~4周出院。结论:积极做好患者术后的病情观察、身心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康复训练指导, 对减轻患者痛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早日康复, 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龄,骨折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董天华.髋关节外科[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370.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对策 篇7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6例, 男53例, 女83 例, 年龄70~90岁, 平均年龄7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75例, 股骨转子间骨折61例。合并症:高血压85例, 心脏病65例, 糖尿病48 例, 其他合并症17例, 21例有脑血管意外病史。治疗方法采用牵引后正复固定, 住院时间最短3 d, 最长30 d, 平均9.6 d。住院期间患者无褥疮、肺炎等护理并发症发生。

1.2 结果

经康复护理措施, 出院后经0.5~2.0年随访, 按评定标准[1]:107例 (79 %) 评为优, 能恢复伤前工作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 无疼痛, 各关节活动能力正常;20例 (15 %) 评为良, 基本恢复伤前部分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无疼痛, 关节活动能力有轻度障碍;4例 (3 %) 评为较差, 部分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丧失工作能力, 关节活动能力中度障碍;4例 (3 %) 评为差, 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 疼痛严重, 各关节功能严重障碍。

2护理对策

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热情接待, 患者入院后应尽快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在充分掌握骨科情况之后, 全面了解受伤前患者身体状况、曾患哪些疾病、患病程度、治疗情况以及目前病情。认真细致做好全身各项检查, 做到心中有数, 进行全面护理评估, 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周密的术前和术后全方位护理计划。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以取得配合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2.1 术前护理

2.1.1 肌体应激训练

入院评估后如无其他禁忌证即可进行床上应激训练。利用双上肢、健侧下肢、床上器械做小范围的活动。如双手握紧床上支架手把, 或双手支撑床边, 用力使上身离床, 连续10~20 次;健侧下肢抬高、伸屈数次;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数次;上述运动4 次/d, 每次10~20 min。

2.1.2 术后适应性训练

便器的使用:因骨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卧床休息, 应训练老人习惯于床上排便。使用便器时, 协助老人用上肢的力量抬起臀部, 迅速置入便器, 给必要的遮挡, 冬天先用热水把便器烫暧。教会老人正确的深呼吸和有效排痰方法:嘱老人慢慢深吸气, 吸足气后暂屏气片刻, 然后咳嗽、咯痰, 连续5~10次为1组, 每天进行3~4组深呼吸和排痰, 如疼痛剧烈者, 在进行深呼吸、咳嗽前30 min按医嘱给止痛剂。

2.1.3 牵引制动护理

术前术后经皮牵引并制动, 患肢保持外展中立15°~20°, 避免内收外旋, 改变体位时必须由护士协助完成。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不能随意改变体位和增减牵引重量。

2.2 术后护理

2.2.1 早期护理

更新观念主动止痛:护士在术后48 h内患者疼痛较剧时, 给予有效止痛。按医嘱定时足量给吗啡类止痛剂, 有条件的患者用自控镇痛泵 (PCA) 。术后3 d仍疼痛较剧者, 注意体位的变换和牵引的调整, 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 抬高患肢。结合体温的变化, 注意伤口有无感染情况。术后体位:肢体的功能位置应既可固定关节又利于减轻切口张力、减轻疼痛, 方便肢体活动和肿胀消退。患肢保持中段外展20°~30°, 避免内收、内外旋髋关节90°, 使身体在同一直线上。可给平卧、健侧卧、半坐卧, 禁卧术侧, 每隔2~3 h由护士协助翻身。

2.2.2 功能恢复训练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患者不疲劳为度。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麻醉清醒, 生命体征正常后, 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排痰, 开始行健肢的自主运动。术后1~3 d, 术口旁用多功能治疗仪照射及轻按摩2次/d。对复位、固定牢固者开始行患部肌肉静止收缩, 同时鼓励行患肢小腿、踝部的主动运动。术后4~7 d使用下肢功能锻炼器行患肢关节的被动活动, 同时鼓励行髋部大腿部位的肌肉舒缩活动, 方法:嘱患者半坐位或平卧位, 双手支撑床面, 伸直膝关节将肢体抬离床面, 持续5~10 s, 重复练习10~20次, 2 次/d。下肢肌肉舒缩运动, 嘱患者仰卧, 下肢伸直, 足趾伸屈, 四周环绕, 每日多次。患者在床上进行直腿抬高训练, 允许患者翻身, 翻身时两腿之间放1软枕, 患肢不可向上。

3讨论

高龄老人由于年老体弱, 脏器衰竭, 且多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受伤后由于疼痛、手术、骨折复位等因素刺激, 常加重原有病情, 出现心脑血管意外, 导致原有疾病病情加重甚至卒死。应做到: (1) 全面评估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有合并症的患者, 应做为重点观察对象, 认真交接病情, 按时巡视病房, 外出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 骨折复位治疗时配备专职护理人员, 携带或治疗室配备抢救药品和器材, 随时做好处理突发意外的准备。让患者在住院期间了解和掌握骨科患者饮食调护、功能锻炼、手术前后配合、髋部损伤特有的治疗护理要求以及原有疾病的护理等诸多健康教育内容。减少髋部骨折并发症:褥疮, 诱发坠积性肺炎;尿路逆行感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1]。 (2) 重视心理康复[2]:患者住院后, 往往出现矛盾心理, 希望得到良好的医治, 又怕从经济、生活、工作上连累子女。为此, 常有患者拒绝治疗或提前出院。做好心理护理, 老年人各有不同的生活历史背景, 往往比较固执, 对疾病普遍报消极态度。要根据不同的对象, 进行心理调护, 克服患者怕麻烦别人、给子女增加负担的心理, 向患者及子女讲明良好的医治可以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3) 进行康复训练:术前经皮牵引并制动, 目的在于防止骨折端因活动而加重组织损伤出血、水肿等不利手术进行, 造成术后组织粘连, 挛缩。术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不应等到老人疼痛难忍时才给予处理, 能防止引起并发病或加重已有疾病, 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甚至胸闷、气促等。早期功能训练的目的是恢复健肢的肌肉力量及灵活性, 为早期扶床活动做准备。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促进术区水肿的吸收, 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有利于患肢的康复[3] 。在行早期功能锻炼前, 应用止痛药, 也可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本组患者经耐心解释均能愉快接受手术并进行康复训练。关心患者, 与患者多交流, 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使之保持心情愉快以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 (4) 切实做好基础护理。

总之, 高龄髋部骨折的患者存在着由于多种疾病并存、长期卧床所带来的一系列护理问题, 护理人员必须在全面了解病情的基础上加强责任心, 落实预见性护理措施从而达到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护理对其日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患者入院时即开始护理, 术前行肌体应激训练、术后机能适应性训练、牵引期训练;术后行术后早期护理, 术后功能恢复训练。结果:随访0.52年, 功能恢复优者占79%。结论:护理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机体条件, 防止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尽快恢复生理功能。

关键词:髋部骨折,护理,高龄

参考文献

[1]毛军奇, 秦绳, 韩敏燕, 等.高龄老人髋部骨折的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2001, 4 (12) :984.

[2]伊丽安, 唐晓春, 李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整体康复护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997.4 (3) :252.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疗效观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髋部骨折107例, 其中男48例, 女59例, 年龄76~92岁。平均年龄8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49例, 股骨转子间骨折58例, 受伤时间在1~7 d。手术时间在入院后2~5 d。107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82例, 糖尿病者79例, 脑血管病6例, 冠心病3例, 贫血2例, 慢性肺心病3例。

1.2 手术方式

股骨颈骨折中, 采用空心螺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4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32例, 全髋关节置换1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 采用外固定器固定3例, 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 (DHS) 内固定16例, 股骨近端解剖型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术39例。

1.3 术后处理

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行心电监护, 动态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 细心观察患肢的末梢循环;常规抗凝血治疗, 继续治疗术前合并的基础疾病, 必要时请专科会诊协同处理基础疾病;患肢置外展位, 术后早期行下肢肌肉收缩和足、踝关节的伸屈活动, 促进血液循环, 术后3 d逐步增加髋关节及膝关节的活动, 7 d后可坐与床上, 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鼓励其扶床站立, 进行保护性负重训练;增加营养, 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 保持酸碱平衡;与护理人员协作, 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各类管道护理和心理护理, 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结果

47例患者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麻醉和术中的精细操作以及手术后的正确处理, 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无意外发生。围手术期发生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4例, 泌尿系感染3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术后低血糖2例, 脑梗死1例, 一过性谵妄7例, 经过积极治疗, 均恢复良好。

3 讨论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均倾向于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 手术治疗病死率比保守治疗的病死率明显降低, 在0.83%~0.9%[2]。

3.1 术前健康状况评估

高龄患者身体状况差异很大, 多数伴有基础疾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 手术创伤可使原有的基础病加重, 影响髋部骨折的恢复, 因此术前必须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详细了解患者受伤前的精神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 进行详细、全面的检查, 积极治疗合并的疾病, 尽可能改善各脏器功能, 缩短手术准备时间, 有文献报道[3], 推迟固定超过3 d, 术后1年内病死率增加1倍。本组病例中合并有基础疾病者, 经过内科会诊、提出治疗方案, 经过调整后基本状况均达到改善。

3.2 手术时机的选择

高龄髋部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应从最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角度考虑。若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的前提下, 手术越早越好, 防止因卧床引起其他并发症而延误最佳手术时机。Cassletto等[4]提出髋部骨折患者当天行合适的手术治疗, 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非当天手术的患者, 这种优势在80岁以上患者中尤为显著。术前准备时间不宜超过7 d, 避免在受伤后15 d左右 (10~20 d) 进行手术, 因此阶段为肺栓塞的多发段。

3.3 麻醉方法的选择

首先对患者进行ASA评分对麻醉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情况和患者身体状况, 选用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安全的麻醉方法。气管插管全麻能够维持良好的血氧饱和度, 便于抢救等优点, 结合ASA评分如果患者能够耐受, 最好选择全麻;若患者骨折稳定, 采用空心钉复位固定或外固定支架者, 也可选用联营外麻醉。

3.4 手术方式的选择

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身体状况,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以固定简单可靠、手术时间短, 能够早期下床活动为原则。梁雨田教授[5]认为, 对90岁以上患者的髋部骨折, 治疗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骨折如何复位固定, 而在于患者如何能早期下床, 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骨折内固定后需要一定时间的卧床, 可能未等到骨折愈合就被并发症夺去了生命。

3.5 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对高龄髋部骨折的患者, 采取任何手术治疗的方法, 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认真进行提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综合判定患者能否耐受手术。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考虑手术治疗:1若患者无明显的心肺功能疾患, 精神状况可以, 饮食基本正常;2或者血糖正常或控制良好, 无其他器质性病变;3受伤前整体身体状况可以, 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3.6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1肺部感染的预防。由于术后活动减少, 加上老年人常合并有由于肺心病, 咳嗽及咳痰能力减弱, 易并发肺部感染。术后要鼓励患者多进行有效咳嗽, 必要时采取雾化吸入, 应用化痰、祛痰合剂, 促进痰液及时排出。护理上要鼓励患者在床上深呼吸, 多拍背, 有效清理呼吸道, 同时保持房间空气新鲜, 预防呼吸道感染。2泌尿系感染的预防。由于年龄大, 术后多留置尿管, 期间要鼓励患者多饮水, 经常变换体位, 早期拔除尿管, 做好会阴部的护理, 保持清洁。3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高龄髋部骨折的患者, 常合并有多脏器、多系统的生理性退变, 加上术后长时间的卧床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患者常见并发症, 一旦发生可导致严重后果[6]。特别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术中长时间处于被动体位, 术后卧床, 下肢活动减少, 静脉回流缓慢, 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术后要抬高患肢, 按摩患肢, 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及足部、踝关节的活动, 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 如低分子肝素, 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3.7 术后谵妄的预防

术后谵妄发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高龄、创伤;2伤前曾有脑血管疾病史;3术前服用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 如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等;4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物;5伤前有精神疾病史。王新德[7]按发生时间将手术后谵妄分为两种, 一是手术后当日发生, 可能与麻醉状态尚未清醒有关;另一是术后1~5 d内发生。术后谵妄多为急性发作, 患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思维混乱、意识障碍等。一旦发现以上症状, 要尽早进行相关辅助检查, 排除脑部疾病, 及时处理。

总之, 对高龄髋部骨折的高龄患者应尽早手术,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中麻醉和手术方式积极、有效, 术后严密观察, 积极预防, 对并发症早期发现, 早期处理, 确保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677.

[2]张秉斋.权衡老年人外科手术的利弊[J].国外医学·老年学分册, 1996, 1:47.

[3]Zuckerman JD, Skovron ML, Koval KJ, et al.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openrative delay in older patients who have fracture of the hip[J].J Boint Surg, 1995, 77 (10) :1551-1556.

[4]Casaletto JA, Gatt R.Injury.Post-operative mortality related to waiting time for hip fracture[J].Surgery, 2004, 35 (2) :114-120.

[5]梁雨田, 唐佩福, 郭义柱, 等.90岁以上非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J].中华创伤杂志, 2004, 20 (11) :654-656.

[6]李秀娥, 祝维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5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0) :118-119.

高龄骨折患者 篇9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全麻,骨折

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 老年人口数量及所占社会人口比重将日益增加。由于医疗保健和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高龄患者麻醉下手术日益增多。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 生理储备功能降低, 耐受能力差, 并常伴有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夹杂性病症, 麻醉风险高, 麻醉难度大, 是麻醉的高危对象。加之手术时间较长、出血多, 而且部分高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失聪或老年痴呆症, 给麻醉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危险, 因而手术时要求麻醉起效快、安全、维持时间长及术后镇痛效果好。本文基于78位高龄骨折患者的两种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和全麻, 对麻醉前后的生理症状的分析, 比较和探讨高龄患者的麻醉方法, 以求更科学、更安全地对待高龄患者的临床麻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名骨折患者中, 男42例, 女36例, 年龄8O-9O岁, 体重4O-7O kg, 其中35例下肢骨折, 28例上肢骨折, 10例颈椎骨骨折, 5例髋骨骨折, 并均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术前请内科会诊, 进行充分对症治疗。控制血压l60/95 mm Hg以内, 血糖基本正常, 无室性心律失常, 无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无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1.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禁饮, 术前15min肌注力月西2-3 mg, 导尿后人室。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麻醉方式。

1.2.1 硬膜外麻醉

57例患者经治疗后BP (120-145) / (8O-9O) mmHg, 心功能Ⅱ级, 无心肌缺血表现, 即心肺功能较好者选用硬膜外麻醉。选L1-2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 1.33%利多卡因3ml为试探剂量, 8-10min后测麻醉平面, 0.5%罗比卡因4-8 ml维持术中麻醉, 术中持续低流量吸氧。手术结束后送回病房, 持续监测和吸氧。

1.2.2 全麻

21例患者经治疗后, BP (145-l70) / (9O-95) mm Hg, 心功能Ⅱ-Ⅲ级, 相对焦虑, 其中3例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 为了手术期间能更好掌控血压, 减少应激反应, 故选用全麻。人室后给予芬太尼2g/kg, 丙泊芬l mg/kg, 维库溴胺0.1 mg/kg, 快速诱导行气管插管, 术中持续泵人丙泊芬2 mg/ (kg·h) , 芬太尼2 g/ (kg·h) , 维库溴胺0.1mg/ (kg·h) , 并吸人异氟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待恢复反射, 呼吸节律规则, 脱氧后SpO2满意, 患者完全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 吸氧15min后, 送回病房或ICU, 持续监测和吸氧。

2 结果

除2例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出现应激反应外, 其余均成功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60-150 min, 出血350-750 ml, 总补液量晶体、胶体 (代血浆制品, 血制品) 为750-3000 ml。57例硬膜外麻醉穿刺顺利, 麻醉效果满意, 术中平面控制在T10-L3, 术毕平面在T10以下, 其中有23例在推注追加剂量后或通髓腔时应用麻黄碱5-10 mg, 有5例应用阿托品0.2-0.5 mg, 其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见表l;有1例在通髓腔时给予麻黄碱1O mg, 未出现苏醒延迟, 等待9O-120min后自然苏醒, 其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见表2。

3 讨论

3.1 硬膜外麻醉和全麻的临床比较

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分别应用与78名高龄骨折患者, 并记录了他们手术前后的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表1和表2, 从血压来看, 全麻后的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均高于硬膜外麻醉的患者, 这主要归因于采取全麻的患者在麻醉前就观察出较高的血压;此外, 麻醉前后血压变化明显, 硬膜外麻醉后的患者, 血压都明显低于麻醉之前, 但全麻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 血压却重新回升, 并高出麻醉之前。从心率来看, 麻醉前后的心率变化不是很明显, 但两种麻醉方式麻醉的患者, 在术后心率均略微高出麻醉前。关于脉搏血氧饱和度, 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在麻醉之后, 脉搏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 并且术后不见有明显的回落, 与之相反, 全麻的患者, 虽然麻醉后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也同样显著升高, 但术后却回落明显, 甚至回落至低于麻醉之前。由此看来, 硬膜外麻醉适合于术前观察期间血压低、心率低的患者, 而全麻则适合于术前观察期间血压高、心率高度哦患者。

3.2 高龄患者的术前麻醉

高龄患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 心血管、呼吸系统发生衰老退变, 并多伴有各种慢性基础性疾, 对麻醉手术耐受力和适应力差, 由此增加了麻醉的安全性。因此, 对于高龄患者, 术前必须加强相应的治疗和调理, 改善全身状况, 以便提高对麻醉的耐受力和抵抗力。此外, 要视患者血压、心率等身体状况, 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 并尽可能选用对生理功能干扰小、安全范围大、便于调节和麻醉效果好药物, 取以最小的药量达到最佳麻醉效果, 同时遵循少量、分次、低总量的给药原则。

4 结束语

总之, 对于高龄老人, 只要我们术前充分的估计, 尽力纠正合并症,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合理用药, 术中加强监测, 加强呼吸循环的管理, 保障高龄老人的麻醉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雅, 路红梅, 曹瑞旗.老年患者麻醉前肌肉注射咪达唑仑的安全剂量[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5, 25:628-630.

[2]浦明舁, 秦薇.九十岁以上高龄患者髋部骨折麻醉处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23) :99-100.

[3]张海滨.高龄老人患者的麻醉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第7卷第3期.

高龄骨折患者 篇10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高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63-02

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约占老年髋部骨折的49%,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生率每年递增1-3%[1]。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尽早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共收治了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70-92岁,平均82岁。致伤原因:滑倒摔死20例,眩晕跌5例,车祸6例,高处跌落伤5例。骨折按Evan分类Ⅱ型8例,Ⅲa型15例,Ⅲb型6例,Ⅳ型7例。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冠心病共30例,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2例,脑梗死3例,轻度肝肾功能不全1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健侧半卧位。常规采用前外侧切口入路,切口长12-15cm平均13.5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顺臀大肌肌纤维方向有限钝性分开臀大肌前部分纤维并切开其在大转子附着处,显露转子间骨折,切断外旋短肌,T形切开关节囊,脱位髋关节,先对大小转子骨折块进行复位、钢丝捆扎或粗丝线缝合固定,距小转子上1.5cm(或股骨頭下1cm)锯断股骨颈,对转子骨折块粉碎难固定者,全部取出骨折近端,测量股骨头大小,选择合适人工股骨头;扩髓,从小到大依次选择髓腔挫适度扩大远近端髓腔,按标准植入生物型加长柄假体。术中摄X线片示假体位置满意,牵开试验确认其松紧适度、无脱位倾向,放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切口。

1.2.2 术后处理 术后积极处理内科系统疾病,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术后48-72h拔除引流管,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群的等长收缩锻炼,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床上行髋屈伸活动,术后1周扶双拐患肢不负重行走活动,患肢负重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

2 结 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100min,平均80min。住院期间无感染及死亡病例,术后康复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优20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8%。

3 讨 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老年性骨质疏松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可因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作用引起,在跌倒时,身体发出旋转,在过度外展或内收位着地,或跌倒时侧方倒地,大转子直接撞击,均可发生转子间骨折。此处是骨囊性病变的好发部位之一,因此也可发生病理性骨折。由于患者年龄较大,体质差,常有合并内科疾病,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常规保守骨牵引治疗,存在卧床时间长、易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等致命的并发症,据报道[2]保守治疗死亡率为41%,大约10%-20%的患者在骨折后1年死亡[3],近10年来,针对此骨折多主张积极手术治疗。

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早下床活动、康复效果良好是目前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新方向。我院36例老年患者所采用的生物型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小,均在出院前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生物型加长柄股骨假体呈矩形的横截面设计,该构型可使假体获得良好的抗旋转稳定性且能在髓腔内留下足够的空间利于髓内血管的生长保证髓腔的血供;而这非常利于假体二期的生物学固定以避免股骨近端复杂的骨质重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对于高龄患者术中稳定和术后康复尤为重要。股骨柄采用无级递增的双锥面设计、股骨距弧和增宽的粗隆翼使假体与髓腔紧密匹配,可使其得到广泛的骨性支持从而使假体和宿主骨之间的剪切应力转换成压应力有利于假体的稳定。其治疗原则:①合并症的治疗,对老年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发现合并症并予以相应治疗,这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老年人内科合并病如涉及多个系统,治疗较为复杂,最好与有关科室合作,迅速、有效地控制合并症,以便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②手术时机的选择,虽有些患者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还具有自理能力,但如骨折后长期卧床,将减少患者的活动锻炼机会,使原有的慢性病进一步恶化,手术的危险性增加,甚至失去手术机会。因此,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尽早手术,缩短术前准备时间。③麻醉方法的选择,首选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作用短暂,可控制性强的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较适合老年患者,亦可选择局部麻醉。

综上所述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方法,安全可靠,能够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Cummings SR,Melton LJ.Epidemiology and outcomes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L-ancet,2002,359(9319):1761-1767.

[2] 何明翔.骨(伤)科临床诊断治疗新技术与手术失误防范处理实用全书(下).吉林电子出版社,2004,11(10).

高龄骨折患者 篇1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8月-2010年8月收治高龄髋部骨折患者130例, 男71例, 女59例, 年龄75~89岁, 平均 (78.8±2.1) 岁。均因外伤原因导致髋部骨折, 其中股骨颈骨折68例, 粗隆骨间骨折62例。排除多发伤、合并精神疾病、术前认知功能障碍、术后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 将130例患者分为A组 (行髋关节置换术) 、B组 (行内固定术) , 每组65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认知功能、术前合并症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 将A组分成两个亚组, A1组 (32例) 和A2组 (33例) , 其中A1组行髋关节置换术时, 实施硬膜外麻醉, A2组行髋关节置换术时, 实施全身麻醉;B组分成两个亚组, B1组 (32例) 和B2组 (33例) , B1组行内固定术时, 采取硬膜外麻醉, B2组行内固定术时, 实施全身麻醉;A1组和A2组、B1组和B2组在年龄、性别、认知功能、术前合并症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疗效评价:谵妄诊断与评价:术后, 使用CAM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谵妄症状进行快速诊断, 并应用神经错乱鉴定法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CAM诊断主要包括4个方面: (1) 注意力无法集中; (2) 起病急, 病情波动大; (3) 意识水平发生改变; (4) 思维无序。满足 (1) (2) (3) 、 (1) (2) (4) 即可确诊为谵妄。谵妄评估时间<5 min, 诊断符合率较高。在明确诊断为谵妄后, 再使用DRS (谵妄严重程度评分) 评价谵妄严重程度, DRS共包含10项, 各项分值包括0、1、2、3、4分5个分值级, 得分越高者病情越严重。相关因素评价: (1) 术中及术后出血量; (2) 术后疼痛情况:采用VAS (视觉模糊评价法) 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 分为无痛 (0分) 、轻度疼痛 (1~3分) 、中度疼痛 (4~6分) 、剧烈疼痛 (7~10分) ; (3) 睡眠时间减少情况。分为无明显改变 (当天睡眠时间减少≤1 h) 、轻度减少 (睡眠时间减少1~2 h) 、明显减少 (睡眠时间减少≥3 h) ; (4) 术后低氧血症:Sp O2≤90%, 同时Pa O2<60 mm Hg判定为低氧血症; (5) 分别在手术治疗前后, 对A、B两组患者血压及电解质代谢等进行检测。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采取 (±s) 表示, 组间数据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谵妄发生情况及与麻醉方式的影响:A组术后有16例发生谵妄, 发生率24.6% (16/65) ;B组有6例发生谵妄, 发生率9.2% (6/65) , B组术后的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 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A组中A1组较A2组发生谵妄情况对比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1组和B2组也相同, 见表1。

DRS评分、出血量及谵妄持续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比较, 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A组的术后出血量为显著高于B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首次的DRS评分显著高于B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末次的DRS评分也显著高于B组, P<0.05;B组的谵妄持续时间明显比A组更短,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从国内外调查研究结果来看[2],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后发生谵妄的几率15%~61%, 是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据相关文献报道[3], 全麻、术前合并症和认知障碍、高龄、术后疼痛及低氧血症、药物不良反应、应激反应、睡眠障碍等, 都是导致术后谵妄的重要因素。目前, 关于手术方式与术后谵妄发生相关性的文献报道较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受心理因素、手术打击、睡眠紊乱、药物、年龄、血压、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影响, 但不受术前麻醉方式影响, 对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其发生谵妄的概率比行内固定术者更高, 因此, 临床上应当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发生引起充分的重视。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总结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8月-2010年8月收治高龄髋部骨折患者130例,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 分为两组。结果:B组术后的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首次及末次的DRS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的谵妄持续时间明显比A组更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的低氧血症发生例数明显比B组更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在睡眠时间减少及疼痛评分方面, 均显著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术前血压异常、电解质紊乱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另A1组和A2组、B1组和B2组之间谵妄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受心理因素、手术打击、睡眠紊乱、药物、年龄、血压、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影响, 但不受术前麻醉方式影响, 对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其发生谵妄的概率比行内固定术者更高, 临床上应当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发生引起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高龄患者,髋部骨折,谵妄,髋关节置换术

参考文献

[1]陈冠儒, 吕存贤.葛根素注射液辅助治疗高龄髋部骨折术后谵妄35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3) :198-199.

[2]徐志轩.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其干预治疗[J].中外医疗, 2011, (26) :99-100.

上一篇:成长周期下一篇:安全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