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高龄教授范文(精选8篇)
厦门大学高龄教授范文 篇1
施一公教授清华大学演讲:优秀博士如何养成
我们只能自己寻找导师,而不是那些只会酒桌文化的领导。
时间:2012年6月27日 来源:清华大学
(一)所有成功的科学家一定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这是一条真理。实际上,无论社会上哪一种职业,要想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都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时间。
大约10年前,著名华人生物学家蒲慕明先生曾经有一封邮件在网上广为流传,这封邮件是蒲先生语重心长写给自己实验室所有博士生和博士后的,其中的观点我完全赞同。无论是在普林斯顿还是在清华大学,我都把这封邮件转发给实验室的所有学生,让他们体会。其中的一段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实验室里的工作时间,当今一个成功的年轻科学家平均每周要有60小时左右的时间投入到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中„„我建议每个人每天至少有6小时投入紧张的实验操作,并且用两小时以上的时间从事与科研直接相关的阅读等工作。文献和书籍的阅读则应主要在这些工作时间之外进行。”
有些学生读完邮件后告诉我:“看来我不是做学术的料,因为我真的吃不起这份苦。”我常常回复道:“我在你这么大年纪的时候,也会觉得长期这样工作不可思议。但在不知不觉中,你会逐渐被科学研究的精妙所打动,也会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而骄傲,你会逐渐适应这种生活方式!”这样的回答,其实源自我自己的经历与体会。
我从小就特别贪玩,并不喜欢学习,但来自学校和父母的教育与压力迫使我尽量刻苦读书。我高中就读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凭借着比别人更加刻苦的努力,综合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8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我获得河南赛区第一名,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大学阶段,我保持了刻苦的传统,综合成绩全班第一并提前一年毕业。然而事实上,我很少真正独立思考,对所学专业也不感兴趣。大学毕业时,我本没有打算从事科学研究,而是一心一意想下海经商,结果阴差阳错间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
可想而知,留学的第一年,我情绪波动很大,内心浮躁而迷茫,根本无心念书、做研究,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在中餐馆打工、选修计算机课程。第二年,我开始逐渐适应科研的“枯燥”,并开始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有时领会了一些精妙之处后不免 “洋洋得意”,也会产生“原来不过如此”的想法,逐渐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有了一点自信。这期间,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全部修完,我每周5天、每天从上午9点做实验到晚上七八点,周末也会去两个半天。到了第三年,我已经开始领会到科研的逻辑,有点儿跃跃欲试的感觉,在组会上常常提问,而这种“入门”的感觉又让我对研究增加了很多兴趣,晚上常常干到11点多,赶最后一班校车从霍普金斯医学院回到住处附近的霍姆伍德校区。1993年,我曾经在实验记录本的日期旁标注“这是我连续第21天在实验室工作”,以此激励自己。其实,这多少有作秀之嫌,因为其中的一个周末我一共只做了五六个小时的实验。到第四年以后,我完全适应了实验室的科研环境,也不会再感到枯燥或时间上的压力了。时间安排完全服从实验的需要,尽量往前赶。其实,这段时期的实验时间远多于刚刚进实验室的时候,但感觉上好多了。
研究生阶段后期,我的刻苦在实验室是出了名的。在纽约做博士后时期则是我这辈子最苦的两年,每天晚上做实验到半夜3点左右,回到住处躺下来睡觉时常常已是4点以后;但每天早晨8点都会被窗外纽约第一大道上的汽车喧闹声吵醒,9点左右又回到实验室开始了新的一天。每天三餐都在实验室,分别在上午9点、下午3点和晚上九十点。这样的生活节奏持续11天,从周一到第二个星期的周五,周五晚上坐灰狗长途汽车回到巴尔地摩的家里。周末两天每天睡上近10个小时,弥补过去11天严重缺失的睡眠,周一早晨再开始下一个11天的奋斗。虽然体力上很累,但我心里很满足、很骄傲,我知道自己在用行动打造未来、在创业,有时也会在日记里鼓励自己。我住在纽约市曼哈顿区65街与第一大道路口附近,离纽约著名的中央公园很近,那里时有文化娱乐活动,但在纽约工作整整两年,我从未迈进中央公园一步。
我一定会把自己的这段经历讲给我的每一个学生听,新生常常问我:“老师,您觉得自己苦吗?”我通常回答:“只有做自己没兴趣的事情时觉得很苦,有兴趣以后一点也不觉得苦。”是啊,一个精彩的实验带给我的享受比看一部美国大片强多了。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刻苦,感觉仍然很骄傲、很振奋!有时我想:如果自己在博士生、博士后阶段的那7年半不努力进取,而是不加节制地看电影、读小说、找娱乐(当时的互联网远没有现在这么内容丰富),现在该是什么状况? 做一个优秀的博士生,付出时间是必要条件。
(二)要想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突破和成功,仅仅刻苦地付出时间是不够的,批判性分析(critical analysis)是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
博士研究生与本科生最大的区别是:本科生以学习吸取人类积累的知识为主,兼顾科学研究和技能训练;而博士生的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来发掘创造新知识,当前和以往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在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本科生阶段,提出问题固然重要,但答案往往已经存在,所以问题是否具有批判性没有那么关键。博士生阶段则完全不同,必须具备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否则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这一点,我称之为方法论的转变。
其实,整个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批判性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能够进行创新科研的方法论。这里的例子非常多,覆盖的范围也非常广,在此择要举例说明。
正确分析负面结果(negative results)是成功的关键。作为生命学科的一名博士生,如果每一个实验都很顺利、能得到预料中的正面结果(positive results),除个别研究领域外,一般只需要6~24个月就应该可以获得博士学位所需要的所有结果了。然而实际上,在美国,生命学科的博士生平均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得到博士学位。这一数字本身就说明:绝大多数实验结果会与预料不符,或者是负面结果。大多数低年级博士生对负面结果的看法很消极,直接影响了他们批判性分析能力的培养。
其实,只要有适当的对照实验,判断无误的负面实验结果往往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一般来说,任何一个探索型课题的每一步进展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可能的途径,取得进展的过程基本就是排除不正确路径、找到正确方向的过程,很多情况下也就是将这几种、甚至十几种可能的途径一一予以尝试、排除,直到找到一条可行之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可信的(conclusive)负面结果往往可以让我们信心饱满地放弃目前这一途径。如果运用得当,这种排除法会确保我们最终走上正确的实验途径。从这个角度讲,负面的实验结果不仅很正常,也很有益于课题的最终成功。我告诫并鼓励我所有的学生:只要你不断取得可信的负面结果,你的课题就会很快走上正路;而在不断分析负面结果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也会使你很快成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我对一帆风顺、很少取得负面结果的学生总是很担心,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经历过科研上批判性分析的训练。我的实验室里偶尔会有这样的学生,只用很短的时间(两年左右,有时甚至一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所需要的结果。对这些学生,我一定会让他们继续承担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让他们经受负面结果的磨练。没有这些磨练,他们很难真正具备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将来也很难成为可以独立领导一个实验室的优秀科学家。
所以,不要害怕负面结果,关键是如何从分析负面结果的过程中获取正确的信息。
(三)“一个人必须对他要做的事情作出取舍,不可能面面俱到。无论阅读科研文献还是聆听学术讲座,目的都是为了借鉴相关经验,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科研课题。”切忌一味追求完美
耗费时间的完美主义阻碍创新进取。尼古拉·帕瓦拉蒂奇是我的博士后导师,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有极强的实验判断力和思维能力,做出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研究工作,享誉世界结构生物学界,31岁时即升任正教授。1996年4月,我刚到尼古拉实验室不久,纯化一个表达量相当高的蛋白Smad4。两天下来,蛋白虽然纯化了,但结果很不理想:得到的产量可能只有应该得到的20%左右。见到尼古拉,我不好意思地说:“产率很低,我计划继续优化蛋白的纯化方法,提高产率。”他反问我:“你为什么想提高产率?已有的蛋白不够你做初步的结晶实验吗?”我“回敬”道:“我有足够的蛋白做结晶筛选,但我需要优化产率以得到更多的蛋白。”他不客气地打断我:“不对。产率够高了,你的时间比产率重要。请尽快开始结晶。”实践证明了尼古拉建议的价值。我用仅有的几毫克蛋白进行结晶试验,很快意识到这个蛋白长度并不理想,需要通过蛋白质工程除去其N-端较柔性的几十个氨基酸。事实上,除去N-端几十个氨基酸的蛋白不仅表达量高,而且生化性质稳定,纯化起来非常容易,根本不用担心产率的问题。
在大刀阔斧进行创新实验的初期阶段,对每一步实验的设计当然要尽量仔细。但一旦按计划开始后,对其中间步骤的实验结果则不必追求完美,而是应该义无反顾地把实验一步步推到终点,看看可否得到大致与假设相符的总体结果。如果大体上相符,你才应该回过头去仔细改进每一步的实验设计。如果大体不符,而总体实验设计和操作都没有错误,那你的假设(或总体方向)很可能是有大问题的。
这个方法论在每一天的实验中都会用到。从1998年开始自己的独立实验室到现在,我一直告诫所有学生:切忌一味追求完美。
科研文献与学术讲座的取舍
再来谈谈科研文献(literature)与学术讲座(seminar)的取舍。尼古拉?帕瓦拉蒂奇博学多才,在我们许多博士后的心目中,他一定读很多文章、常常去听学术讲座。没想到,事实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在我的博士生阶段,我的导师杰里米·伯格非常重视相关科研文献的阅读,每周召开组内文献讨论会,讨论重要的科研进展。刚到尼古拉实验室时,我曾试图表现一下自己读文献的功底,也想同时与尼古拉讨论以得到他的“真传”。1996年春季的一天,我精读了一篇《自然》杂志的文章,午饭前遇到尼古拉时,我向他描述了这篇文章的精妙,同时期待着他的评述。尼古拉面色有点尴尬:“对不起,我还没看过这篇文章。”当时我想,噢,也许这篇文章太新,他还没有来得及读。过了几天,我阅读了一篇几个月前在《科学》上发表的研究文章,又去找尼古拉讨论,没想到他又说没看过。几次碰壁之后,我不解地问他:“你知识如此渊博,一定是广泛阅读了大量文献,为什么恰好没有读我提到的这几篇论文呢?”尼古拉看着我说:“我的阅读并不广泛。”我反问:“如果你不广泛阅读,你的科研成果怎么会这么好?你怎么能在自己的论文里引用这么多文献?”尼古拉的回答让我非常意外:“我只读与我的研究兴趣有直接关系的论文,并且只有在写论文时我才会大量阅读。”
我做博士后的单位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有很好的系列学术讲座,常常会请来自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大牛”演讲。有一次,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来作讲座,并且点名要与尼克拉交谈。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尼古拉却告诉他的秘书:“请你替我转达我的歉意,讲座那天我恰好不在。”我们也为尼古拉感到遗憾。让我万万想不到的是,诺贝尔奖得主演讲的那天,尼古拉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从早晨到傍晚一直没有出门,自然也没有去听讲座。当然,这也许是巧合——尼古拉取消了他的出行计划。但以我们对他的了解,他十有八九是在写论文。后来,我们也意识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尼古拉身上已经见怪不怪了。
离开尼古拉实验室前,我向他抛出了这个始终没有完全解开的谜:“如果你不怎么读文献,又不怎么去听讲座,你怎么还能做一个如此出色的科学家?”他回答说,他的时间有限,每天只有10小时左右在实验室。权衡利弊之后,他只能把有限的时间用在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例如解析结构、与学生讨论课题或写文章。
尼古拉的回答表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必须对他要做的事情作出取舍,不可能面面俱到。无论阅读科研文献还是聆听学术讲座,目的都是为了借鉴相关经验,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科研课题。
(四)在博士生阶段,尤其是前两年,我认为必须花足够的时间去听各相关领域的学术讲座并进行科研文献的广泛阅读,打好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但随着科研课题的深入,选择文献阅读和学术讲座就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要开始权衡时间的分配了。
挑战传统思维。从我懂事开始,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凡事失败都有其道理,应该找到失败的原因后再重新开始尝试。直到1996年,我在实验上也遵循这一原则。但在尼古拉的实验室,这一“基本原则”受到了有理有据的挑战。
有一次,一个比较复杂的实验失败了。我很沮丧,准备花几天时间多做一些对照实验找到问题所在。没想到尼古拉阻止了我,他皱着眉头问我,为什么要搞明白实验为何失败?我觉得这个问题太没道理,理直气壮地回答:
“我得知道哪里错了才能保证下一次可以成功。”尼古拉马上评论说:“不需要。你真正要做的是把实验重复一遍,也许下次就可以做成。与其花大把时间搞清楚一个实验为何失败,不如先重复一遍。面对一个失败了的复杂的一次性实验,最好的办法就是认认真真重新做一次。”后来,尼古拉又把他的这一观点作了升华:“是否要弄清楚一个实验为何失败,这是一个哲学问题。理清每一个小差错的习惯性思维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仔细想想,这些话很有道理。并不是所有失败的实验都一定要找到原因,尤其是生命科学的实验。因为实验过程繁琐复杂,大部分失败是由简单的操作错误引起的,可以仔细重新做一遍,这样往往可以解决问题。只有那些关键的、不找到失败原因就无法前行的实验才需要刨根究源。
我选择的这些例子多少有点“极端”,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震荡大家思维的作用。其实,在我自己的实验室里,这几个例子早已经给所有学生反复讲过多次了,而且每次讲完之后,我都会告诉大家要打破迷信、怀疑成规,关键的关键是:跟着逻辑走!跟着逻辑走,这是我在实验室里注定会重复强调的一句话,每天至少要对不同的学生讲5遍以上。我自己每次与博士生讨论课题也总是遵循严密的逻辑,用推理、排除法找到实验的下一步解决方案。严密的逻辑,是批判性分析的根本。(全文完)
厦门大学高龄教授范文 篇2
今天上午,我们中小学全体老师一起聆听了胡新懿教授的精彩报告。胡教授报告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讲了三个多小时。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平和的态度,睿智的语言,对教育的耿耿赤诚之心,让人感动和敬佩。报告中所引用的大量详实的资料,让我们对我国的教育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对当今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将摘录一些我印象较深的精彩片段或语言,与老师们分享。
首先,胡教授回顾了温家宝总理的教育四部曲。讲到了总理对教育的重视与支持,以及中国为什么就培养不出像他们那样杰出的人才呢?洋洋十四亿人口的大国,诺贝尔获奖者为零。确实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汗颜!接着,胡教授又就中外学时、高校近年来的招生比例等情况进行了阐述,举了许多生动的事例。比较了中外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上存在的差异。然后,胡教授又讲了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温总理在清华大学为学生题词: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平常心,平和态,平凡人。中央指出的五种人才培养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树立人人成才的教育观,多样化的人才观,和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理念。为我们打开了眼界,指明了方向。
最后,胡教授讲了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他考察了我国各省市的许多所学校,听了无数的课。指出满堂灌的课是最糟糕的课。如今国际上倡导的是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学习方法。还展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那就是,在塔尖的第一种学习方式——“讲授”,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实践练习”,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向他人教授”,却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讲座中,胡老师用精彩的案例解读了学习金字塔。让我们体会到,课堂教学中要精讲,除了在知识关键点和学生疑惑点加以点拨外,要尽量腾出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和练习,而最重要的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
我认为这个金字塔的提示,和我们目前的课改精神是一致的。课改屏弃的就是塔尖的学生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倡导的就是“小组讨论”、“问题引领”、“四步自学”、“教别人”„„这些学习方式的效果在50%以上。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方法,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换个角度来关注课堂,让学生的学习从消极被动变成积极主动,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原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另外,他还通过大量的事例,说明了小组合作学习时,采用四人小组是最恰当的。在反馈时设计各种手势,效果更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分工,交流与反馈,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让我们受益匪浅。
厦门大学高龄教授范文 篇3
北大程旭教授:学生要具备三种能力
2014年04月20日15:32 新浪教育 微博
我有话说(2人参与)收藏本文
程旭教授
北京大学[微博]于2014年4月20日举办校园开放日,以下是北京大学校长助理、信息技术科学学院程旭教授的讲话内容。
程旭:亲爱的各位同学、尊敬的各位家长[微博]、来宾大家上午好!
我在过去20年,每一年要给本科生、研究生上个大课,有很多的体会和感受。以前我读研[微博]究生,也都会上100人、300人的大课,我在北大很少上这种课,以前觉得有压力,现在真的要反思。大家都知道,我们如何把博雅教育,这个词听着比较新,现在是西方有很多老师和学生交流,促进他们的兴趣。我们一查辞典发现1941年,民国时期就把这个翻译成博雅学院,我不知道和北京大学也就是当时的燕京大学有未名湖伯牙塔有没有关系。我们要有自己独特的人格,要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博雅支持了我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力。我们特别主张上小课,一种真正的探讨、平等。
我今天的题目是情系燕园、无悔青春。要讲计算系等等我还有自信,要讲给家长听,要给将来要在这里生活4年的青年人,我知道任何考大学对一个家庭是什么。这是经过我自己的深思、生命会体会的,应该对大家有意义,尽量少有害的信息。我会用这8个字来讲。
为什么选择北大?我想把生活中感知的不同,传递给大家,供大家选择,这是不是你所希望的,选择希望适合你的地方,有很多理由。2004年在北大招生网站有一篇博文有我选择北大的10个理由。我想说北大有很多特殊的事情,网上有很多人都会说北大有校训,实际上今天在北大内部,我们还争执,北大校训到底是什么,今天还没有一个答案要告诉大家,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的传统。
1898年,我们政治的黑暗、民不聊生,更重要的是国家和民族在生和死的非常重要的转折环节。也是这个国家和民族,希望我们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改进,新的做法能够使得我们改变。燕京大学堂,当时它不仅仅要把西方的体制引进来,它还有一个重大的功能,相当于教育部统筹中国现代的教育应该怎么做,北京大学的师生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你找不到第二个大学能够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这么长时间之内结合这么紧。我们的传统可以归结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如果8个字要取舍,头两个字是不能取舍的,就是爱国。爱国怎么做?需要变吗?变可能好,可能坏,希望我们这个变是使得国家和民族要进步。不能简单要批判,要以建设性的心态提高批判性的建议,或者以批判的形式提出建议。从1911年民国成立,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就是蔡元培先生。我们拿出有上百年历史的一段话,北京大学应该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家常说北大是自由的,北大希望任何一朵花可以尽情的绽放。我们的教师代表,鲁迅先生,什么是北大精神?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
教育者不是为了昨天,也不是为了今天,是为了明天。上个世纪末教科文组织有一套系列的研究,教育到底应该怎么走在21世纪,结果提出来4个重要的方面,第一个要学会求知。做大学教育最基本的一件事,告诉大家怎么能够获得理解,这个东西不是简简单单教给一些数,教给一些1+2=3,而是说在很多的应用,很多不同的方面,教给你学习之道。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得你受到了非常好的系统训练,使得你有自信,可以终身去学习,可以用有效的方式尽快有效的学习,这非常重要的。够了吗?不够。还要学会做事,真正知道怎么去解决现实的问题,真正怎么知道去学以致用。这样够了吗?不够。再就是学会共同生活,有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以及人和自然之间,更重要的是学会你想成为的社会角色。应该必须是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身心、智力、交往能力、个人责任感、领导气质以及精神价值更方方面面。德才军备体健全,并不是我们简单想要追求卓越,想要追求一个完整的人这么简单,方方面面要从综合性的考量。
要有三种能力,做事。30年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不行了,不能用单一成功的模式去套的,现代的教育理念是有尊重、选择就是如此。老的16字方针里面,强化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这是20、30年前的教育方针,是针对我们国家在新中国建设之后,大学是学习前苏联过分分科细的情况下而说的话,但是那时候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在叫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育[微博],跟原来的16字有新的变化,以前我们要通过老师,通过领导,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的转变,变成今天真正以学生为教学的对象和中心。让学生参与到整个的教学。做事是特别受尊敬的一件事,具体到各位,为什么高考[微博]会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你能够通过若干几个考试,就能够说明你做事的能力强吗?真正有用吗?于是我们就说,如果历史很多东西没有放在里面,很多人说这个没用。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很多的制度还要完善,很多机制还有很多的进一步改良和发展的前大的潜力。这时候可能就不是简简单单废弃高考就行的事情,我们找不到有什么比高考更加公平,能够让大家真的感觉,不论你家是高官还是贫民,或者你家富有或者我家贫穷都很公平的事实。
北京大学我们现在阶段还要体现出我们选择我们需要的人,还有更多需要北大的人,选择加入我们的人。在做事方面,不多说,我们都会做一个数学题,于是我们很多在教学中,很少问,为什么要做这个数学题。这些年我在全国各地做了很多次高考宣传,我常问,你为什么要学对数?我听到最好的答案是重庆南开中学,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学,你可能不会有建树。高考考,老师让我做题这么做。大家都说学数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式,是我要把空间中间比较难的问题变换到另外一个空间变成了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们快速用正变换和反变换来,就把这个空间复杂的问题解决好了。17世纪,当时人们最早提出对数是为了解决乘法、除法。很多今天的学生会问你讲的对吗?就对数和反对数不是更难吗?实际上在30年前上过高中的同学,这一代都用过对数表和反对数表,查表,今天学生不查表了,都是计算器了。30年前大家都拿着计算器。如果简单只告诉他什么叫对数,不用科学道理解决问题,那不行。
驾驭事的能力,通常是告诉你一件事,给你的小伙伴们,要真的看到别人的长处,要真的让集体共同完成这个人物,效率最高。我们需要各种能力的组合,但是你又没有这种胸怀,人文的胸怀是很重要的。光有驾驭是不行,还要有谋划事。没有人知道,明天我们会用什么样的手机,2年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手机你知道吗?不知道,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要满足大家的需求,这里面更重要的是谋划事情。讲几个简单的例子,北京大学一位老的书记,你怎么理解登高望远?我的老领导他告诉我,登高望远需要真正的一种境界,不是人登高了就能望到远的。如果我们好不容易爬到了泰山之顶,我们就关心自己脚下的花花草草,你怎么可能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些事情不是简单教给大家某一个技能,某一个具体的小的方法就行了。登高望远恰恰是聪明和智慧之间的关系,中国一说聪明,你不能够耍小聪明,我们通常说小聪明,大智慧,这是驾驭自己聪明的聪明。知道你在什么地方,应该去把自己的智力运用上,什么地方不应该去算计。
再看一个帆板与航母。今天来的很多家长和学子,一定在单一方面都很优秀,家里都会觉得我孩子是最优秀。我们通常到了海边,我们最羡慕的是看见喜欢滑帆板的人,冲浪的人,多自由,多放松。大家知道人生的路很长,虽然人生的时间很短,在这个中间所遇到的坎坷不亚于渡过太平洋,一个帆板能渡过吗?我不知道历史上有没有过?至少我不知道。怎么做?这就需要一个团队,真的把自己熔化到一个集体中间,熔化到一个社会中间,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团队精神就非常之关键。卓而不群,同时怎么样真的能够跟更多的人合作,要以欣赏的心看待别人。
我想谈一下信念,只要信念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心态,你是想把事情做好的心态。跟着大学教育中间,生活的环境,周围这些人,事实上我认为和教你的知识点还重要。为什么孟母要择邻而居。我们是不是卓而不群,是把自己的个性保持,又能够追求卓而不群。不仅仅简简单单是上课,你去上课,抢抢桌子、抢椅子的伙伴,你要知道他们身上都是有力量的,非常强的精神的。真的做到动脑不伤脑,辛苦心不苦。这就有一个骑自行车的启示,东北9、10月份下大雪,骑自行车要小心、谨慎。远处有一个人骑车晃悠,你觉得他要摔了,如果你足够高尚,会过去帮忙。通常我们心里不够高尚,第一想是怎么摔了,第二摔伤没摔伤,他摔了,如果你不推着车子走,你一定也会摔。一定要看远方,路自然就直了。第二点在可以预见的危险中,人生不要摔同一个跟头。
再看一下北大的数据,改革开放后,大陆到美国的留学[微博]生,在美国获得国家科学院院士的人数,从2004—2013年,大概有10位,这10位中,有4位是北京大学的本科硕士学生,其中3位是我们本科的,有一位硕士,本科是在中国农业大学[微博],从根源说,农业大学的也是52年院系调整从北京大学过去的。2013年的2位都是北京大学的校友。为什么北京大学的学生到国外发展科学研究这一项取得这么好的成就,也让我们很骄傲。这里面有相当的一些学校,本科并不像今天这么出色,如果是父辈一定要告诉子女,20、30年前,整个大陆一年招大学生,包括三本30万人不到。那时候的大学和大学之间的相距远远不像今天这样的分数差距这么明显。
今年3月27号,王校长说的话,“一些北京大学毕业后并不从事所学专业,但是他们依然可以成就一番事业,这是北大独到之处和魅力所在,北大是不可复制的。”
全球非常知名的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什么叫教育呢?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读过书的人会想,大学里面哪一个题你真的记得住?化学方程式你还记得吗?这些东西不是最重要的。恰恰是知识体系,让我再学一次,我非常有信心怎么学的更快。这种东西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要求大家做一个更全面的人。从20年前元培学院创办之后,我们有通识教育,一定要选择一定数量的增加你人文胸怀的课程,人文的学生一定要选择理工科增强你科学意识的课程。这是我们的基本要求。北大说了我们当然尊重你的选择,但更需要你这两个中间,要文理一定要兼顾。
像王亚章,他说我真的是人大[微博]人,我要给北大做一些事情,我希望我能挑选出北大最需要的人,对北大的科研和未来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高科技公司最有钱的人之一,李彦宏在北大读本科,读的不是计算机信息,叫信息管理系,在他那个时代,主要做得研究和学习是面向图书馆的。但是他在那时候除了把自己的学科学好之外,非常向往计算机,所以他旁听了很多计算机的课,于是到美国留学[微博],看到了互联网搜索巨大的潜力,跟很多的同事开始聊,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专利,就是以前学图书馆资料分类,提出来的算法,得到了很大的成功。他的创业就在西门西南角小的资源宾馆几个人开始创业。
北京大学有太多想跟大家说的事,我们特别强调,如果你特别想专注一个专业,毫无疑问,我们可以给你提供想在这个专业上最好的,但是你要知道,这个是不是真的你喜欢,或者真的有潜质做深的,这个是完全学术型的人才。还有人说,我想把这些学以致用,真正可以用的东西,通过别人用我设计的思想的东西,感觉到成就和快乐,我们也有应用型的人才。还有复合型人才,我们也提供出口。
信息和人类的文明不可分割,但是为什么人叫信息社会,昆虫不叫信息社会,今天我们谈的信息和古人谈的信息不完全一样,早期可以说烽火台传递就叫信息。在上世纪40年代有两个重要的发明,1946年2月14日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数字式电子计算机,也是46年做出来的集成管,57年开始做继承电路,这里面至少有4个人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Moore定律,1951年有第一台商用计算机。1996年花1人民币买的计算机新闻,1951年需要花1亿多。计算机是最不保值的东西,从96年到今天,仍然保持性价比每10年涨1千倍,未来要涨到什么时候,今天你看见的还不是结果。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就把很多计算的东西,在信息社会里面,以计算为核心,通信为纽带,把物理世界和新的世界联系在一起。你可以看见,今天在这里,如果是家长来了,孩子在外面没来,你可以用手机给他发各种短信息,4G手机你可以把我讲话的东西,实时做可视对讲,这些是什么含义呢?就是我们把物理世界的东西马上做出来了,上面有一份感觉不到,但是真正能够应用的网电空间。我们特别想像孙悟空一样,缩短距离,第二个缩短时间,但是如果把电脑做好,后续的数字化弄好,你想回到作,真正可以做到,最简单的就是如果家里装了视频监视器,你家里出现了什么不该出现事情,你可以倒回去那个时候。信息学院包括计算机的各种情况,还有微电子系,通信无线电电子信息,包括未来的技术量子技术等等。还有智能科学系。今天的计算机信息,已经融合和信息技术,就叫信息技术。
一个是今天没感觉到,后续一定有的足够大的计算机在支撑你,语音计算。有多大?一台计算机,大到一台计算机比今天看到的这个房子还要大两倍以上。今天我们对电的依赖和自来水的依赖是城市文明最基础的。假如你们家一个月没有自来水、没有电,如果还不让你出屋,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生存下去。但是你想这100年前,我们就奇怪,那时候对物质的依赖,但是今天对信息依赖的社会,就像对电和自来水一样,以后计算就像水表一样,是三峡发的还是河南发的,你不需要知道。自来水也一样,农夫山泉是在浙江出的,还是在吉林出的,你不用看。计算也是一样。把一个CPU小的计算机和压力传感器全部放在1立方毫米里面,现在我们能做到,后续里面可以做出摄像头,这一点不是神话,是人类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可以看见有大量的无处不在的计算,以后你不用担心钥匙丢了。我不一定有身份,但是我是有身份证的人。身份证就有一个芯片,而且芯片中间有个CPU,只是现在还没用起来而已。等等这样的情况,可以感觉到未来的信息,我们从人类能够涉及到的很多地方,除了地球的思维,还有一个能够使得信息在广泛的处理,这么一个新的网电空间。
从人类生活再看计算机的科学的发展。数千年,相当多的人类依赖探索世界的科学,其实就是科学实验,重复科学实验,数千年来就是如此。近数百年来,才开始用模型,广泛用模型、通事来做理论。从上世纪40年代,发明了数字电子就开始用计算机模拟,现在的物理、数学、化学、生物、材料、医药等很多已经完全把科学计算当成了探索人类未知世界的第三条。近十年又出来了第四条,以大数据为代表,数据探索,我们将融合之前三种整合,科学实验、理论推导和模拟方法,整合了这些来作为探索人类世界第四条路。计算机也在科学地位上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不是说以后要不要学,可能你真的要对它有了解,不仅仅是自然,是人文也一样,国际商有很多大学开始真在广泛的探索怎么样把计算机和人文学科融合交叉,这样的培养教育方式,特别是在本科。
之前所有的学科和技术,从科学到技术到产业,没有一个像信息技术产业这样,谈到指数,第一个放1粒米,第二个放2粒米,每放一个乘2,意味着每增加一个,前面所有数加起来比后面的小。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这里面有很多新的时间来发生,使得我们很难知道未来是怎么样的。
大家说现在有GOOGLE眼镜,不论你们今天记不记得我,毕竟这么多人看我一个人,我很难记住一个人。未来我今天和你看了一面,下一次我看你的时候,眼镜会告诉我,我在哪个地方见过你。很多人出国,唯一障碍我们的语言。你听不懂的话马上会变成你的语言,这些东西都是信息的魅力,都是信息科学的魅力。你可以想象,信息科学要和多少科学去融合,才能产生更重要的创新力。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非常之关键,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到今天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用的是硅,指甲盖这么大的地方可以放11个晶体管。
这张图是汶川地震之后第一个教师,北川中学,里面用的所有的电脑,CPU到软件都是我们做出来的。这不是为了给记者看的,这些孩子通过电脑感觉到了世界对他们的关心,感到到了希望。吴邦国委员长当时去到了现场,他也在笑,和总理写的多难兴邦。中国教育在孩子身上能感觉到未来。
厦门大学高龄教授范文 篇4
为加强与校外各界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规范聘任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的工作,充分发挥校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杰出人才对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促进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一、聘任条件
(一)兼职教授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术水平高,有较高知名度,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取得显著成绩,能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提高起到实质性促进作用的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且每年能亲身来校进行讲学、讲座、学术交流或与学校开展业务合作。
(二)客座教授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学术及技术水平,能在学校开展学术讲座或联合完成重大科研项目,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的专家学者或企业家。
二、岗位职责
聘任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提供咨询和指导;
(二)协助、指导教师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或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开展合作研究;
(三)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或联合指导研究生;
(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专题学术研讨或学术讲座;
(五)以各种方式扩大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
三、聘期
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聘期一般为2年;期满后,聘请单位需提供聘期工作总结。聘期满后如确因工作需要,须重新申请,经批准可办理续聘手续。
四、聘任程序
(一)推荐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在充分考察、沟通的基础上,提出拟聘人选,填写《江南大学兼职(客座)教授申请表》,提出拟聘意见,并附上受聘人员的个人简历、相关证书复印件及主要业绩等材料;
(二)人事处审核,聘请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需报送国际交流合作处审核;
(三)分管校长审批;
(四)聘请单位与受聘人员签订聘任协议或合同,举行授聘仪式,校领导或相关部门领导颁发聘书、佩戴校徽。
五、受聘者待遇
根据受聘者在学校承担工作任务情况,一事一议确定报酬,费用由相关部门支付。
六、其他事项
(一)聘请的兼职(客座)教授原则上需经拟聘人选所在单位同意。
(二)每个推荐单位需在本单位内确定兼职(客座)教授的具体联系人。由联系人负责与所聘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三)学校外聘研究生导师原则上从学校聘任的兼职教授中遴选。
(四)受聘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相关费用原则上由聘请的相关部门负责。
(五)受聘人员有以下情况之一,学校有权单方解除聘任协议或合同:
1.有违纪违规行为的;
2.损害学校利益的,或做出有损学校声誉事情的; 3.未能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的。
大学教授毕业感言 篇5
★ 天道酬勤。人世间没有不经过勤劳而成为天才的。愿你日夜勤奋,早日成才!
★ 思索,多少次使人感到痛苦,却不多少次给予人们欣喜和欢乐。愿你们从思索中去生发智慧,获得快乐。
★ 竖起理想的桅,扬起信仰的帆,把好前进的舵,划起自强的桨――启航吧,青春的船!
★ 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天,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天;愿你在未来的一年中,无限珍惜这每一个今天。
★ 生活是一本精深的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己的理解,愿你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 生活赋予你们一件普通而珍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愿你们以热情、奋发去向生活回礼!
★ 生活的海洋已铺开金色的路,浪花正分列两旁摇动着欢迎的花束。勇敢地去吧,朋友!前进,已吹响出征的海螺;彩霞,正在将鲜花的大旗飞舞……
★ 如果说,生命的历程是一条航线,它向何处延伸取决于罗盘,那么,最紧要的,便是认清罗盘上的指针。
★ 如果你想得到甜蜜,就将自己变成工蜂,到花蕊中去采撷;如果你想变得聪慧,就将自己变成一尾鱼,遨游于书的海洋。
★ 如果明天是一幢摩天大厦,今天就是决定那大厦寿命的基石。同学,让我们珍惜今天这一分一秒,把这大厦的基石打得无比坚实。
★ 人人都拥有一份宝贵的财富,这就是――生命!希望你都能有效地使用它。
★ 人的一生也像四季:春播、夏长、秋收、冬尝。朋友,乘你青春风发,努力撒播幸福的种子吧!
★ 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点燃它吧,让它燃烧成熊熊的大火。
★ 热爱书籍吧!请相信:它是一切大厦和纪念碑的基石,它是一切栋梁之材的根系。
★ 让时间在知识的枝条上、智慧的绿叶上、成熟的果实上留下它勤奋的印痕!
★ 秋天的硕果不属于春天的赏花人,而属于春天的耕耘者。你在生命的春天播下创造的种子,必将迎来金色的生命的秋天!
★ 亲爱的孩子,你有着最令人羡慕的年龄,你的面前条条道路金光灿灿,愿你快快成长起来,去获取你光明的未来。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选不出时代的伟人。愿你投身于时代的激流,做一个勇敢的弄潮儿!
毕业感言二
同学们:
有幸成为你们的老师,是我们之间的缘份,也是我一生的荣幸。一千多个日夜悄悄走远,但纯洁的师生情谊日渐浓厚。千里搭长棚,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有聚 有散。分别在即,纵有千言万语也难诉尽心底的悲与喜。临行晚上,老师没有珍贵的礼物馈赠,送你们几句诚挚的话语,伴你们一路风雨兼程。
第一,做一个喜爱读书的人。一位名化妆师说得好: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读书可以启迪智 慧、陶冶性情、提高心智、净化灵魂,形成良好的生活观。读书在美化心灵的同时,也美丽着我们的生命。黄山谷说过:“人心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热爱读书吧!读点古典文学,它是民族精神的脊梁,能够引起我们中国人情感的共鸣,用虔诚的耳朵去倾听那最原始的民族的 召唤;读点时文精萃,与名人握手,与时代携手,与时俱进,感受时代那跳动的脉搏,为终生学习和精神成长打好人文的“底子”。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让读书成为习惯,那么文明得以传承,社会得以进步,我们就会在人类共同的地球上营造一个社会书香化、生活诗意化的温馨空间,我们就会建立起一个最美好最幸福的精神家园。
商务英语教授毕业感言
first, in order to be heard, it is important to deliver the same message more than once.second, authors who borrow from others are following in the footsteps of the best.ralph waldo emerson, who graduated from harvard at the age of 18, noted “all my best thoughts were stolen by the ancients.” picasso declared “good artists borrow.great artists steal.” why should commencement speakers be held to a higher standard?
大学教授讣告 篇6
马世晓教授,山东滕县(现滕州市)人,1956年考入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1960年毕业,1970年进入浙江农业大学工作,1987年受命组建浙江农业大学艺术教研室,任主任。生前为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退休教授。
马世晓教授以书法为毕生志业,潜心研习,卓然名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评审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多年从事书法教育教学工作,作务英才,遍植桃李。艺术创作上注重传统,机杼自出,风神飘逸,被赞誉为当代最具传承价值的草书大家。
马世晓教授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月1日13时55分在杭州殡仪馆举行,敬献花圈的单位和生前友好,请与浙江大学艺术学系办公室联系,电话:xxxxxx
参加告别仪式的同志,请于2月1日12时30分在华家池校区老校门口上车;或13时整在西溪校区正大门上车。
xxx大学
大学教授个人简历 篇7
户口所在: 广州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已婚 民 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64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会计:会计,大学教授:会计教师
工作年限: 9 职 称: 中级
求职类型: 兼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1000以下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工作经历
广州市某咨询公司 起止年月:-03 ~ -03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专业服务(咨询,翻译,猎头)
担任职位: 兼职会计
工作描述: 兼职做账
离职原因: 生小孩
广州市某技师学院 起止年月:-09 ~ -11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位: 讲师
工作描述: 担任会计类专业教师。担任学校会计考证课的培训工作。
离职原因: 在职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01-07
专 业 一: 会计学 专 业 二: 教育学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01-07 中国人民大学 会计学 本科毕业证书和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 -
2001-07 2001-07 广州市财局 会计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中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 -
-03 -03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 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
2005-07 2005-11 广州市人事局 讲师 中级讲师资格证书 -
2007-03 2009-11 华东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工程专业 在读 -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粤语水平: 一般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能独立处理全盘帐务,工作踏实、认真、严谨、稳重,沟通能力强,能吃苦耐劳,原则性强,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懂一般纳税人全盘帐务,熟悉财务软件。有会计考证培训的经验。熟练办公软件、能使用EXCEL、WORD等制作报表或报单.有财务件软件操作经验;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正派,有良好服务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诚恳、细心,协调能力强,有良好的 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精神.
详细个人自传
进入广州市某技师学院,一直在学校担任教师工作。9年以来,对教师行业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和熟悉。9年的教师工作生涯和经验,我相信我有能力担当贵单位所要求的职务。
从教几年以来,我热爱教师职业,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乐学,善学,会学”的教学情感。我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用实际行动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同事的承认,学生的亲近和家长的信任。“飞奔从蹒跚起步,成熟由稚嫩走来。”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提出的新颖思路等,始终以欣赏者的角色,用满腔的热情,赞扬的`语气,采用不同的形式加以鼓励。
我在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鼓励他们动手实践。如在教《基础会计》、《会计学原理》等课程的过程中,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通常我先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把实践中的疑问带入理论课堂。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由于领导的信任,20我在刚刚走入工作岗位的情况下,担任了班主任工作。我在担任班主任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努力学好基础课、专业课。在我的耐心引导下,我所带的班级学生没有一个因为课程不及格落下,使学生坚定了学习信念。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本班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作风上都有很大进步。在鼓励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我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研。例如:组织学生去人才交流市场,通过开展人才招聘的模拟的主题班会,认真指导学生写就业推荐书等,使学生消除了学生消极的就业思想,使学生顺利毕业,大部分学生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
在3月,由于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学校学生工作部任主管,主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在工作中,我根据学生叛逆心强的特点,积极引导校学生会干部,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并总结出一套学生会干部管理的新办法,帮助学生会的干部发展和组织好班级学生干部,使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博得了校领导以及学生工作部领导的支持与好评。
清华大学教授(最终版) 篇8
工作单位
家庭电话
单位电话
安常青
acq@mail.tsinghua.edu.cn
84859
asdc@mail.tsinghua.edu.cn 白洪烈
baihl@mail.tsinghua.edu.cn
85078 85579 刘美兰
baowb@mail.tsinghua.edu.cn
82039
bgong@mail.tsinghua.edu.cn 巴林凤
blf-dcs@mail.tsinghua.edu.cn
84101 82258 陈刚
cheng@mail.tsinghua.edu.cn
84125 王光谦 dhhwgq@mail.tsinghua.edu.cn
83337
fyq@mail.tsinghua.edu.cn 胡冠章
hugz@mail.tsinghua.edu.cn
85558 83140 何小荣
hxr-dce@mail.tsinghua.edu.cn
84572 化学系
hxx@mail.tsinghua.edu.cn 韩至骏
hzj-dpi@mail.tsinghua.edu.cn
84239 85480 李晋奎
ljk-sa@mail.tsinghua.edu.cn
84323 84539 李三立
lsl-dcs@mail.tsinghua.edu.cn
84335
lxn@mail.tsinghua.edu.cn 人文社科
rwsk@mail.tsinghua.edu.cn 宋烈侠
songlx@mail.tsinghua.edu.cn 85198
su@mail.tsinghua.edu.cn 孙义和
sunyh@mail.tsinghua.edu.cn
83989 85661
sunyu-er@mail.tsinghua.edu.cn 生物系
swx@mail.tsinghua.edu.cn 朱爽
szhu@mail.tsinghua.edu.cn 田芝瑞
tzr-dme@mail.tsinghua.edu.cn
85138 82344 王诚
wc-dcs@mail.tsinghua.edu.cn
85147 吴企渊
wqy-dcs@mail.tsinghua.edu.cn 行政处
xzc@mail.tsinghua.edu.cn 杨锐
yr-sa@mail.tsinghua.edu.cn
83194 85856 赵炳时
zbs-sa@mail.tsinghua.edu.cn
84549 张楚汉 zch-dhh@mail.tsinghua.edu.cn
85696 翟大潜
zdq-op@mail.tsinghua.edu.cn 赵光仪
zgy-dci@mail.tsinghua.edu.cn
85470 诸国祯
zgz-dmp@mail.tsinghua.edu.cn
85660 郑昌学
zhengchx@mail.tsinghua.edu.cn
85396 85474 张秀芳
zxf-dbs@mail.tsinghua.edu.cn
84866 沈锡臣
ccsxc@mail.tsinghua.edu.cn 王映雪
ccwyx@mail.tsinghua.edu.cn 陈大融
cdr-dpi@mail.tsinghua.edu.cn 陈瓞延
cdy-dmp@mail.tsinghua.edu.cn
84147 84531 陈玉健
chenyj@mail.tsinghua.edu.cn
82208 陈智
chenzh@mail.tsinghua.edu.cn 出版社
chubs@mail.tsinghua.edu.cn 蔡莲红
clh-dcs@mail.tsinghua.edu.cn
83686 姜启源
jiangqy@mail.tsinghua.edu.cn
85737 葛兆光
geshg@mail.tsinghua.edu.cn
86506 83158 余世实
yss@mail.tsinghua.edu.cn 88278 62562464 曹小平
cxp@mail.tsinghua.edu.cn
84118 82596 马远乐
mayl@mail.tsinghua.edu.cn
86745 84826 谭纵波
tan_zb@mail.tsinghua.edu.cn
81560 85856 曾攀
zengp@mail.tsinghua.edu.cn
86581 82127 陈小悦
chenxy@mail.tsinghua.edu.cn
87961 83540 沈子威
shenzw@mail.tsinghua.edu.cn
85484 84766 程建钢
chengjg@mail.tsinghua.edu.cn
82426 唐泽圣
dcstzs@mail.tsinghua.edu.cn
84712 82052 王志文 wangzhw@mail.tsinghua.edu.cn
86381 81465 孙之荣
sunzhr@mail.tsinghua.edu.cn
83775 85829 虞石民
yushm@mail.tsinghua.edu.cn
85302 84517 吴庚生
offwgs@mail.tsinghua.edu.cn
85208 85590 郑光中
zgz-sa@mail.tsinghua.edu.cn 85890 张敏
zm-sa@mail.tsinghua.edu.cn
62616142 85856 朱静
jzhu@mail.tsinghua.edu.cn 李爱兰
dhhlal@mail.tsinghua.edu.cn
85566 王桂仙
wgx-dhh@mail.tsinghua.edu.cn
86778 85517 桂汝长 lrc-dhh@mail.tsinghua.edu.cn
85487 82251 董曾南
dongzn@mail.tsinghua.edu.cn
85566 84172 侯竹筠
hzy-lib@mail.tsinghua.edu.cn
85796 84908 唐功南
tgn-usg@mail.tsinghua.edu.cn 吴佑寿
yswu@mail.tsinghua.edu.cn
85063 夏绍玮
xiashw@mail.tsinghua.edu.cn
83371 84712 张光斗
zhanggd@mail.tsinghua.edu.cn
85052 马二恩
maeren@mail.tsinghua.edu.cn
84424 83035 连小珉
rcyjb@mail.tsinghua.edu.cn
84869 田彩凤
xsyjs@mail.tsinghua.edu.cn
84750 严普强
yanwei@mail.tsinghua.edu.cn
85261 85573 蔚林巍
weilw@mail.tsinghua.edu.cn
84544 胡忠
hz-dme@mail.tsinghua.edu.cn
82127 周晓洁
kjy@mail.tsinghua.edu.cn
85888 陈健
cj-dce@mail.tsinghua.edu.cn
84540 温晓明
dcewxm@mail.tsinghua.edu.cn
85524 刘建闽
liujm@mail.tsinghua.edu.cn
85624 谢志成
xiezhc@mail.tsinghua.edu.cn
85677 郑兆昌
zhzhc-dem@mail.tsinghua.edu.cn
85405 赵文华
zwh-dem@mail.tsinghua.edu.cn
85596 张日清
zhangrq@mail.tsinghua.edu.cn
83477 李衍达
daulyd@mail.tsinghua.edu.cn
84086 83081 茅予杭
myh-dau@mail.tsinghua.edu.cn
84432 王诗宓
wsf-dau@mail.tsinghua.edu.cn
85247 杨佃福
ydf-dau@mail.tsinghua.edu.cn
86587 许道荣
xdr-dau@mail.tsinghua.edu.cn
85250 熊光楞
xgl-dau@mail.tsinghua.edu.cn
85239 82721 朱善君
zsj-dau@mail.tsinghua.edu.cn
85440 张贤达
zxd-dau@mail.tsinghua.edu.cn
86755 张宝芳 zbf-dau@mail.tsinghua.edu.cn
85222 92270 杨家本
yjb-dau@mail.tsinghua.edu.cn
85270 杨士元
ysy-dau@mail.tsinghua.edu.cn
85274 84510 闫平凡
ypf-dau@mail.tsinghua.edu.cn
86175 徐用懋
xym-dau@mail.tsinghua.edu.cn 85797 李芳云
lfy-dau@mail.tsinghua.edu.cn
84319 胡东成
hdc-dau@mail.tsinghua.edu.cn
84639 董登武
ddw-dau@mail.tsinghua.edu.cn
85748 边肇祺
bzq-dau@mail.tsinghua.edu.cn
86415 金以慧
jyh-dau@mail.tsinghua.edu.cn
84300 任守榘
rsj-dau@mail.tsinghua.edu.cn
85789 84179 吴秋峰
wqf-dau@mail.tsinghua.edu.cn
85220 胡显章
huxz@mail.tsinghua.edu.cn 侯一麟
hyl-dft@mail.tsinghua.edu.cn
86507 85568 程穆胜
dftcms@mail.tsinghua.edu.cn
85568 陈强
chenq@mail.tsinghua.edu.cn
86311 84578 朱鹤年
zhn-dmp@mail.tsinghua.edu.cn
85435 朱起鸣
dchzqm@mail.tsinghua.edu.cn
85438 84589 程渝荣
cyr-sdc@mail.tsinghua.edu.cn
84676 李立勤
lilq@mail.tsinghua.edu.cn
86330 84739 王洲
wz-dte@mail.tsinghua.edu.cn
85709 朱颖心
zhuyx@mail.tsinghua.edu.cn
87683 82746 赵家和 zjh@mail.tsinghua.edu.cn
85382 84554 田杰漠
inetjm@mail.tsinghua.edu.cn
85133 84838 白新桂
baixg@mail.tsinghua.edu.cn
84105 教务处
jwc@mail.tsinghua.edu.cn
86714 吉俊民
jijm@mail.tsinghua.edu.cn
86661 82028 孙殷望
sunyw@mail.tsinghua.edu.cn
85738 83320 徐葆耕
xubg@mail.tsinghua.edu.cn
84754 83320 李伟
liwei@mail.tsinghua.edu.cn
86909 82929 伏亮
ful@mail.tsinghua.edu.cn
85771 84542 萧小月
ceramics@mail.tsinghua.edu.cn
82753 萧承德
xiaochd@mail.tsinghua.edu.cn
87808 81679 付瑞峰
furf@mail.tsinghua.edu.cn
85871 85728 叶榛
yezhen@mail.tsinghua.edu.cn
86789 84895 金元生
jinys@mail.tsinghua.edu.cn
84029 83365 财务处
cwc@mail.tsinghua.edu.cn 苗赫濯
miaohz@mail.tsinghua.edu.cn
84437 81658 外语系
wyx@mail.tsinghua.edu.cn
85568 陈泽民
chenzm@mail.tsinghua.edu.cn 83696 孟嗣宗
mengsz@mail.tsinghua.edu.cn
86114 84655 图书馆办
tsg@mail.tsinghua.edu.cn
84591 胡师金
hushj@mail.tsinghua.edu.cn
86263 82879 赵六奇
zlq@mail.tsinghua.edu.cn
85388 84655 叶大田
ydt-dea@mail.tsinghua.edu.cn
82550 张绪潭
zhangxt@mail.tsinghua.edu.cn 张建平
zhangjp@mail.tsinghua.edu.cn
84975 82706 顾丽珍
taigu@mail.tsinghua.edu.cn
84216 秦力
qinl@mail.tsinghua.edu.cn
87445 82064 方岱宁
fangdn@mail.tsinghua.edu.cn
83338 83814 高亦兰
gyl-sa@mail.tsinghua.edu.cn
85497 李道增
ldz-sa@mail.tsinghua.edu.cn
84316 严蔚敏
ywm-dcs@mail.tsinghua.edu.cn
84331 82373 陆懋荣
lmr-sdc@mail.tsinghua.edu.cn
84410 84862 李彦
dtely@mail.tsinghua.edu.cn
85701 包芳涵
baofh@mail.tsinghua.edu.cn
85130 84598 赵庆双
zhaoqs@mail.tsinghua.edu.cn
82929 朱燕
zhuy@mail.tsinghua.edu.cn
86214 85503
cenx@mail.tsinghua.edu.cn 材料系
clx@mail.tsinghua.edu.cn COMPAQ cpq@mail.tsinghua.edu.cn 戴猷元
daiyy@mail.tsinghua.edu.cn 电机系
djx@mail.tsinghua.edu.cn 葛兆光
gezhg@mail.tsinghua.edu.cn
gh@mail.tsinghua.edu.cn
gulz@mail.tsinghua.edu.cn 黄京炜
hjw-sem@mail.tsinghua.edu.cn 何树荣
hsr-dpi@mail.tsinghua.edu.cn
87597 84503 200# hyy200@mail.tsinghua.edu.cn 核图书馆
hyylib@mail.tsinghua.edu.cn 合作办
hzb@mail.tsinghua.edu.cn 陈剑
jchen@mail.tsinghua.edu.cn 精仪系 jyx@mail.tsinghua.edu.cn 建筑学院
jzxy@mail.tsinghua.edu.cn 陆明万
lmw-dem@mail.tsinghua.edu.cn 离退休处
ltxc@mail.tsinghua.edu.cn
qyhzwyh@mail.tsinghua.edu.cn
root@mail.tsinghua.edu.cn 人事处
rsc@mail.tsinghua.edu.cn
sbc@mail.tsinghua.edu.cn
semzcj@mail.tsinghua.edu.cn shizk@mail.tsinghua.edu.cn
slx@mail.tsinghua.edu.cn
swxia@mail.tsinghua.edu.cn
sxx@mail.tsinghua.edu.cn
usstest@mail.tsinghua.edu.cn
wanglu@mail.tsinghua.edu.cn
wangy@mail.tsinghua.edu.cn
wj-dpi@mail.tsinghua.edu.cn
wuly@mail.tsinghua.edu.cn
xcb@mail.tsinghua.edu.cn
xqli@mail.tsinghua.edu.cn xyy@mail.tsinghua.edu.cn
zhaojr@mail.tsinghua.edu.cn
zhuyj@mail.tsinghua.edu.cn
zxc-sem@mail.tsinghua.edu.cn 李荣先
lirx@mail.tsinghua.edu.cn
84332 84876 樊友三
fanys@mail.tsinghua.edu.cn
84178 82129 付维标
fuwb@mail.tsinghua.edu.cn
84200 马智亮
mazl@mail.tsinghua.edu.cn
82020 82706 都东
dudong@mail.tsinghua.edu.cn
86626 84578 冯元琨
fengyk@mail.tsinghua.edu.cn
84193 82421 高志栋
gaozd@mail.tsinghua.edu.cn
86344 徐济民 xujm@mail.tsinghua.edu.cn
84317 曾昭阳
zengzhy@mail.tsinghua.edu.cn
85322 85566 李志信
lizhx@mail.tsinghua.edu.cn
86768 82982 许宏庆
xuhq@mail.tsinghua.edu.cn
85251 丁文镜
dingwj@mail.tsinghua.edu.cn 84164 苏铭德
sumd@mail.tsinghua.edu.cn
85103 周济
zhouji@mail.tsinghua.edu.cn
85156 84579 郑逢时
zhengfs@mail.tsinghua.edu.cn
88474 黄世霖
huangshl@mail.tsinghua.edu.cn
85786 吴建基
wujj@mail.tsinghua.edu.cn
85215 吴庆余
qingyu@mail.tsinghua.edu.cn
81300 85835 方棣棠
fangdt@mail.tsinghua.edu.cn
84184 昌增益
changzy@mail.tsinghua.edu.cn
89189 89386 王京
wangj@mail.tsinghua.edu.cn
86582 84884 吴志强
wuzhq@mail.tsinghua.edu.cn
85229 84578 张贤科
xianke@mail.tsinghua.edu.cn
82414 83140 洪兴楠
hongxn@mail.tsinghua.edu.cn
84251 81443 赵淳
zhaoch@mail.tsinghua.edu.cn
85858 朱克勤
zhukq@mail.tsinghua.edu.cn
87929 李玉柱
liyz@mail.tsinghua.edu.cn
83511 沈祖培
shenzp@mail.tsinghua.edu.cn
83611 81678 方东平
fangdp@mail.tsinghua.edu.cn
84981 84596 赵文华
zhaowh@mail.tsinghua.edu.cn
85393 82460 杨铁笙
yangts@mail.tsinghua.edu.cn
86579 王景厚
wangjh@mail.tsinghua.edu.cn
85066 83225 彭江得
pengjd@mail.tsinghua.edu.cn
84449 81364 薛明德
xuemd@mail.tsinghua.edu.cn
62557856 姚健
yaoj@mail.tsinghua.edu.cn
85478 何德誉
hedy@mail.tsinghua.edu.cn
84243 82171 傅水根
fushg@mail.tsinghua.edu.cn
86447 82458 蔡鸿程
caihc@mail.tsinghua.edu.cn
85723 84726 孙毓仁
sunyr@mail.tsinghua.edu.cn
85120 83807 钱绍圣
qianshs@mail.tsinghua.edu.cn
84455 85473 徐石安
xusa@mail.tsinghua.edu.cn
86409 马喜滕
maxt@mail.tsinghua.edu.cn
85365 82127 冯乃谦 fengnq@mail.tsinghua.edu.cn
84189 李德华
lidh@mail.tsinghua.edu.cn
84317 82929 陈稚聪
chenzhc@mail.tsinghua.edu.cn
87787 81746 周辛庚
zhouxg@mail.tsinghua.edu.cn
85426 陆化普
luhp@mail.tsinghua.edu.cn 87157 85681 戴诗亮
daisl@mail.tsinghua.edu.cn
84152 王著谦
wangzq@mail.tsinghua.edu.cn
84057 81334 王振民
flx@mail.tsinghua.edu.cn
81334 杨之廉
yangzl@mail.tsinghua.edu.cn
84686 刘泓
wdzs@mail.tsinghua.edu.cn
82712 张志康
zhangzk@mail.tsinghua.edu.cn
85374 84662 杨晓延
yangxy@mail.tsinghua.edu.cn
84958 83008 钱永康
qianyg@mail.tsinghua.edu.cn
84457 85516 施德强
shidq@mail.tsinghua.edu.cn
85115 85701 李大法
lidafa@mail.tsinghua.edu.cn
87559 孙宝寅
sunby@mail.tsinghua.edu.cn
84751 83158 段明星
duanmx@mail.tsinghua.edu.cn
82571 83064 王美珍
wangmz@mail.tsinghua.edu.cn
87767 刘欣
liuxin@mail.tsinghua.edu.cn
86396 84089 刘美兰
baowk@mail.tsinghua.edu.cn
【厦门大学高龄教授范文】推荐阅读:
教授就是大学10-04
厦门大学08-11
厦门大学经济05-30
厦门大学物理考研10-19
厦门大学选课指南11-07
浙江大学教授的演讲06-18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0-02
厦门大学本科招生目录05-29
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06-05
厦门大学东园校区简介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