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血液病

2024-07-08

高龄血液病(共4篇)

高龄血液病 篇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当中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并且在老年患者当中,此病随年龄增长而更加难以治愈[1]。在临床上,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通过做血液透析,来作为代替肾脏维护生命的一种治疗方法,故此,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保障高龄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其生命存活的概率,做好高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2]。为研究高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做血液透析优质护理的效果,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该院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当中,要做血液透析的患者对其进行优质护理,获得的成效甚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当中,要做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60例,经过诊断后,都符合糖尿病肾病的标准。所选患者均为自愿接受护理治疗,能够和护理人员正常沟通并配合护理人员工作,都是第一次采用血液透析,且了解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排除本身有抑郁症或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等其他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中30例,男性患者占18例、女性患者占12例,年龄60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72.4±3.8)岁,1型糖尿病患者占14例、2型糖尿病患者占16例;对照组中30例,男性患者占16例、女性患者占14例,年龄55~82岁之间、平均年龄(71.8±4.3)岁,1型糖尿病患者占13例、2型糖尿病患者占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血液透析方法和护理方法

1.2.1 血液透析方法

一星期做血液透析2~3次,4 h/次。血流量要保证在每分钟200~250 mL之间,液流量要保证在每分钟500 mL以内。血液透析选用的仪器是现代化先进医疗仪器。

1.2.2 护理方法观察组:

采取血液透析优质护理。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常规护理。3讨论

对高龄的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做好优质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让患者相信护理人员,能够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点,从而帮助改善病情[3]。

优质护理的服务范围包括环境、饮食、心理、病情针对性、卫生健康这5个方面[4]。第一方面是环境,在血液透析室中,护理人员应该热情真诚的接待做血液透析的患者,对患者的情况包括一般资料和机体等都要全面了解。室内由专人做好消毒工作,严格的做到无菌操作,避免患者发生交叉性感染的情况。第二方面是饮食,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特殊性,特别是高龄患者本身免疫功能就不高,营养不良的可能性也较大,所以护理好患者的饮食方面是很重要的一点,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疾病的恢复,每日饮食都要均衡营养。第三方面是心理,高龄老年患者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由于病情折磨导致心理负担加重,这时候就需要护理人员多加开导患者,帮助其树立自信心。第四方面是病情针对性护理,由于患者之间病情不同,有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心力衰竭等,所以对每类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够更好的降低各种并发症的产生概率。第五方面是卫生和健康,护理人员应当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沟通合作,共同帮助患者保持身体的清洁,做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练习,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达到帮助患者疾病恢复的效果[5]。

在该研究当中,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护理后,产生并发症的概率情况均不同,且观察组的概率是0%,对照组的概率是16.67%,由此可见,观察组产生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故此,两组患者护理之间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高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做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具有显著的效果,在临床上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护理情况进行统计处理。采用χ2检验或者t检验两组患者之间产生并发症的概率情况,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护理后,产生并发症的概率情况均不同,且观察组的概率是0%,对照组的概率是16.67%,由此可见,观察组产生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故此,两组患者护理之间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产生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

参考文献

[1]曾锐.护理人文关怀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 1,17(22):75-76.

[2]王夕芳.糖尿病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82-83.

[3]郭常锦,郭欢,范富文,等.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的护理[J].北方药学,2012(12):121-122.

[4]肖太玲,王鑫,高莉,等.老年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及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4):598-600.

[5]唐晓慧.健康教育处方对慢性肾衰病人进行分类指导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9):246-247.

高龄血液病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9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尿毒症患者90例,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45例。试验组男25例, 女20例, 年龄60~80 (72.0±1.5) 岁;对照组男30例, 女15例, 年龄55~76 (66.3±2.0) 岁。两组患者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后均未发现其他重大系统疾病, 同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身体状况等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如下血液透析方法:使用常规的碳酸氢盐透析, 加上低分子肝素抗凝, 每次透析的血流量为160~230ml/min, 时间4h, 保证2次/w左右。采用血仿膜和聚砜脂膜的透析器。两组患者每周注射4000U的人类促红细胞生长素。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试验组采取如下护理方法: (1) 严格监测病情发展:高龄患者由于身体器官功能的衰退, 行血液透析时很容易发生并发症, 因此, 需要护士密切观察病情。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有胸闷、头晕、呕吐等, 更严重者会出现心律失常、昏厥、肌肉强直性痉挛等反应。在透析过程中, 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表现, 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严重的不适反应, 做好血压和脉搏的测定。 (2) 注意患者透析期间的心理护理:血液透析的时间比较长, 而且操作中要求患者保持固定的体位, 进行穿刺的部位不能随便活动。临床中高龄患者的精神状态不稳定, 透析中会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反应, 甚至中断治疗。所以患者透析中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 耐心的指导患者, 解答疑问, 关心、体贴、理解患者, 消除患者不安的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3) 对血管通路及静脉穿刺部位的护理:血液透析时, 对患者血管通路和静脉穿刺部位的护理也很重要, 否则容易引起其他的并发症。患者穿刺完成后, 穿刺部位可覆盖无菌治疗巾, 防止感染。透析完成后, 用酒精对穿刺点进行消毒, 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 包扎的力度不宜过大, 以触摸到动脉内瘘处血管搏动为标准。 (4) 合理饮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常常会感到饥饿, 护士可为患者提供面包、饺子等食物, 不宜提供流质食物, 以免引起窒息、误食、呛咳。

1.3 观察指标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压、血红蛋白、血液透析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透析时间、透析后血压和血红蛋白比较

对比观察发现, 试验组患者的透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血压和血红蛋白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经过护理后,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15.56%) 明显低于对照组 (42.22%)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而是各种肾脏病晚期共有的临床综合征, 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综合征[3]。在慢性肾衰的终末阶段, 肾脏的功能丧失, 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 临床表现为乏力、厌食、呕吐等, 且患者呼出的气体有尿味[4, 5]。临床中可通过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肾功能等检查来诊断疾病[6]。

对于尿毒症的治疗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维持性血液透析, 尤其是高龄患者, 血液透析是最有效的方法。血液透析是将患者的血液经血管通路引入透析机, 在透析器中通过透析液和透析膜进行物质交换, 然后把净化的血液回输至体内, 以达到排出废物、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目的。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合理的透析, 很多患者能存活10~20年以上。但是血液透析的副作用较大, 需要配合优质护理, 才能达到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7]。

本研究显示, 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高龄尿毒症患者经过护士的特殊护理后, 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明显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优质的护理包括护士耐心向患者解释各种疑问, 通过各个部门的配合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 在患者入院治疗期间严格监测病情发展, 最重要的是对患者穿刺部位和血管通路的护理, 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8,9]。尿毒症的治疗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 不仅需要在透析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护理, 患者回家后也需要家人的照料, 护士要做好家属的宣传工作, 在患者和家属的双向配合中, 有效延长患者生命[10]。综上所述, 临床中高龄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需要护士的优质护理配合, 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摘要:分析高龄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90例, 均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患者采取特殊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一段时间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压、血红蛋白、血液透析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发现, 试验组患者的透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试验组患者的血压和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5.56%) 明显低于对照组 (42.22%)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高龄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方法是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在血液透析的同时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治愈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高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

参考文献

[1]索文丽.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 (5) :438-440.

[2]沈华娟.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l0, 26 (9) :52-53.

[3]李凤莲.血液透析治疗中老年尿毒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8) :141-142.

[4]赵杰, 王红岩, 赵娟.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 2010, 27 (11) :1009-1010.

[5]巫丽珍, 邱秀芬.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6) :345-346.

[6]杨敏.心理护理在尿毒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 (14) :143-144.

[7]Imai E, Fujii M, Kohno Y, et al.Adenosine A1 receptor antagonist improves int radialytic hypotension[J].Kidney Int, 2006, 69 (5) :877-878.

[8]Cheung AK, Sarnak MJ, Yan G, et a1.Cardiac diseases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results of the HEMO Study[J].Kidney Int, 2004, 65 (6) :2380-2389.

[9]章友芳.心理护理对改善尿毒症血液净化患者情绪状态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2) :43-44.

高龄血液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30例,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龄80~92岁,平均年龄86岁。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胃黏膜淋巴瘤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9例,骨髓多发瘤1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2例,脾淋巴瘤1例,急性非淋巴白血病3例,慢性淋巴白血病2例。

1.2 方法

(1)程序化护理应用,心理护理、抽血前后护理以及回输期间不良反应的观察护理流程。(2)行CIK细胞治疗前2周停止输入化疗药物,抽取患者外周血50~60ml,经过12~15d的培养,制成100~150ml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制剂,在细胞活性最强时经静脉30min内回输给患者。回输CIK细胞治疗后第二天,开始注射白介素IL-2。

2 结果

通过对此组30例患者CIK细胞治疗期间的护理流程的应用,不仅节约了人力,并且各个环节联系紧密,缩短了治疗时间,使治疗效果最大化。30例患者CIK细胞治疗均顺利完成,治疗护理效果满意。除2例无明显感觉外,其余28例效果显著,有效率为93.3%。其中,23例患者主诉有食欲、体力、睡眠改善,疼痛减轻,体重增加等,1例顽固性皮疹得到缓解,1例患者头发、眉毛变黑。2例不良反应患者注射白介素IL-2后,出现体温37.6℃~38.4℃之间,给予新癀片0.64g口服12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1)在患者同意行CIK细胞治疗前,护士要进行沟通,患者及家属大都存在疑惑、恐惧心理,但由于不了解其作用机制和特点;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对治疗尤为重要。(2)患者会担心体内血液流失太多,所以抽血前一定要向患者详细解释,CIK治疗一次抽血约需50~100ml,且CIK细胞回输的速度快,老年人对此会有顾虑,医护人员要在床旁观察,护士应尽可能多与患者沟通交流。(3)抽血后等待CIK细胞回输期间中患者处于焦急等待中,他们一方面担心培养的CIK细胞的质量,另一方面担心回输CIK细胞后的疗效。详细向患者说明CIK细胞治疗的有效性,它不良反应小,是安全可靠的,以成功病例为例,消除患者疑惑或恐惧心理,使其树立信心,全力配合治疗,同时向患者说明其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帮助其树立良好心态,避免因达不到预期疗效而出现心理落差。

3 2抽血的护理

3.2.1 抽血前准备:

(1)抽血前要做好环境准备,房间干净、清洁,减少人员流动,采血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2)抽血原则上要在晨起空腹进行,但老年人体质差,可根据患者的特殊性进少量流食,禁止吃鸡蛋,牛奶、海鲜等食物,防止血脂增高,影响淋巴细胞的分离。(3)由于抽血量多,以确保患者的配合,老年人耐受力差,尽量让患者取舒适卧位。

3.2.2 抽血时护理:

(1)抽血过程前充分与患者沟通,分散其注意力,避免过度紧张。(2)选择弹性好、充盈好的血管,保证穿刺一次成功以及抽血通畅。(3)消毒范围要大于10cm;因抽血针较粗,为减轻患者痛苦,穿刺速度要快,抽血管道保证顺畅,抽血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反应,有无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如出现立即停止操作,对症处理。(4)抽血时注意要2人配合,1人抽血1人把血液注入无菌专用试管内,抽血后立即送入免疫制剂室。

3.2.3 抽血后的护理:

由于老年人体质差,抽血后口服或静脉补充水分,以增加血容量。并嘱患者多休息,防止失血性休克及体位性低血压,避免头昏、眩晕导致的摔跤[2]。保持稳定的情绪、多增加营养的摄入。告知CIK细胞生物治疗的作用,培养的过程、时间以及疗效。

3.3 回输的护理

3.3.1 回输前的护理:

(1)回输当天与实验室联系,以确保CIK细胞的新鲜回输,先向患者解释,嘱患者在房间静心等待。(2)急救物品的备好,以防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能够及时处理。(3)提前建立静脉通路,保证CIK细胞取回后直接输入。

3.3.2 回输CIK细胞期间的护理:

(1)严格遵守三查七对,严格无菌操作。(2)由于老年人血液病患者合并多种疾病,心肾功能比较差,快速输入液体可能对心功能肾功能会有影响,给予心电监护,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3)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确保CIK细胞免疫制剂能及时在30min内准确无误地回输给患者。(4)CIK细胞为血液制品,静脉滴注时应采用一次性输血器,输注前后要注意用生理盐水充分冲管,保证CIK细胞全部输入。

3.4 回输CIK细胞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3.4.1发热的护理:CIK细胞来源于自体的外周血,无排异现象。回输CIK细胞次日患者开始注射白介素IL-2 100Ub. i.d,连续5~10d,进一步增加、维护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但是本组2例患者白介素IL-2治疗后,第二天出现发热反应, 体温在37.6℃~38.4℃之间,经口服新癀片0.64g后,12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

3.4.2极个别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输注CIK细胞悬液治疗4小时内,每30min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次,4小时观察神志和精神状况,有无过敏症状的出现,如有无胸闷、恶心、皮疹、瘙痒、血压有无变化等不适主诉,还要观察血管穿刺周围,有无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如出现应立即对症处理。本组患者未出现过敏症状[3]。

4 小结

高龄血液病患者具有合并疾病种类较多,且病情复杂,病程长等特点,我们的护理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而CIK作为治疗高龄血液病患者的方法,目前以得到推广,那么对于这种患者的护理,也将是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根据我科护理这类患者的经验及自身特点制定出个体化的程序化护理流程方案。通过我们的护理实践使得高龄患者CIK细胞输注快捷方便,同时通过我们的临床护理,充分证明此治疗护理是安全有效的。高龄患者完全可以耐受通过CIK细胞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展,而程序化护理的合理应用,更是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治疗顺利完成,改善了高龄血液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

参考文献

[1]冯伟嫦,黄中英,邵双玲,等.肿瘤病人CIK细胞回输的护理.家庭护士,2007;7(5):17-18

[2]徐慧,金颖,王晓媛.CIK细胞治疗高龄血液病患者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0):929-930

高龄血液病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78例于本院行下肢骨科手术高龄患者临床资料, 均属于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Ⅱ~Ⅲ级;均合并糖尿病、冠心病与高血压等疾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3,4]。按不同麻醉方式分两组, 每组3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1∶18, 年龄71~88岁, 平均 (78.60±9.27) 岁, 体质量41~69 kg, 平均 (56.82±7.93) kg;研究组男女比例25∶14, 年龄74~86岁, 平均 (78.09±9.63) 岁, 体质量42~68 kg, 平均 (57.21±7.80) kg;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研究组以0.02 mg/kg、0.2~0.3µg/kg舒芬太尼及1~1.5 mg/kg丙泊酚行诱导气管插管, 成功后取侧卧位, 以穿刺针连接周围神经刺激仪行坐骨+腰丛神经阻滞, 于穿刺点行局麻, 穿刺针刺进皮肤后进行神经刺激仪电流调整, 当电流为0.2~0.3 m A仍可引发坐骨神经与腰丛阻滞时, 提示接近神经, 回抽无血后再推注局麻药, 35 m L0.75%罗哌卡因+20 m L 2.5%氯普鲁卡因+15 m L 0.9%氯化钠形成70 m L混合局麻液, 30 m L注入坐骨神经, 40 m L注入腰丛;以微泵注0.05~0.8µg/ (kg·min) 瑞芬太尼, 60~100µg/ (kg·min) 丙泊酚行全麻维持;肌肉层缝合时停止微泵, 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350 m L时让患者睁眼, 抬头>4 s后行气管拔除。对照组全麻诱导同研究组, 以微泵注0.05~2µg/ (kg·min) 瑞芬太尼, 60~120µg/ (kg·min) 丙泊酚行全麻维持, 间断加入顺苯磺酸阿曲库胺, 后续处理同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麻醉前 (T0) 、麻醉诱导后 (T1) 、气管插管时 (T2) 、术中 (T3) 及拔管时 (T4) 心率 (HR) 、舒张压 (DBP) 及收缩压 (SBP) 变化;拔管、自主呼吸恢复及完全清醒时间;术后并发症[5,6]。

注:与对照组同时间段同一指标对比, &P<0.01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以SPSS20.0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 (%) 表示, 以χ2检验, 当P<0.05,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时间段血流动力学:

两组T1HR、DBP、SBP等指标较T0均降低, 且对照组T2、T3HR高于研究组, T3、T4HR、DBP、SBP及T4时DBP、SBP均高于研究组 (P<0.01) , 见表1。

2.2 两组相关时间指标:

研究组拔管、自主呼吸恢复及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

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躁动, 2例谵妄, 3例苏醒并拔管后需要口咽通气道, 总并发症17.95%;研究组未出现并发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高龄患者机体免疫力、代偿能力及系统循环较差, 全身各脏器功能亦存在不同程度衰退, 且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血糖等基础性疾病, 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出现较大波动, 再加上麻醉、手术刺激, 可引发患者严重心血管不良反应, 从而影响手术安全性与患者健康[7,8]。传统临床多采用单纯静脉全麻进行高龄患者手术麻醉, 该麻醉方案能够抑制下丘脑对大脑皮层投射及大脑皮层边缘的系统, 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患者术中镇静;但其难以阻断手术伤害性的刺激传导至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可造成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相关系统的兴奋并增加儿茶酚胺的分泌, 由此导致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较大变化[9,10]。这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到证实, 研究结果显示, 行单纯静脉全麻组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HR、DBP、SBP) 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动幅度较大, 表明单纯静脉全麻存在诱发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较大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较对照组, 行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的研究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平稳。原因可能与联合麻醉的协同药效及剂量较小相关[11]。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人体生理无明显干预, 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且禁忌证少, 尤为适用于高龄患者;同时其局麻中所应用的罗哌卡因具有时效长、毒性低等优点, 在神经阻滞维持中起到关键作用[12]。并且该项操作以神经刺激仪的电流刺激进行阻滞定位指导, 对提升阻滞定位的准确性与阻滞效果均具重要意义, 可为患者提供良好镇痛效果[13,14]。此外, 静脉快速通道麻醉以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为主, 两种药物均半衰期较短, 两药联用可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15,16]。因此, 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行联合麻醉更为理想。

为进一步验证联合麻醉的有效性, 本次还对两组相关时间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时间 (拔管、自主呼吸恢复及完全清醒时间) 均短于对照组, 表明联合麻醉可促使患者及早清醒拔管, 提升麻醉安全性[17,18]。考察麻醉安全性还需对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探讨, 本研究得出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躁动, 2例谵妄, 3例苏醒并拔管后需要口咽通气道, 总并发症17.95%, 研究组无并发症。外周神经阻滞有利于清醒后躁动及肺功能的改善, 对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具积极意义, 从而考虑解释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可能原因[19,20]。受样本量与研究时间限制, 本次未能就两组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情况进行分析, 还待临床予以进一步探索。

上一篇:黄远生新闻思想下一篇:《医院会计制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