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患者体位及护理(共10篇)
眼科患者体位及护理 篇1
老年眼科疾病患者是目前主要致盲的病因之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国家对老年人防盲治盲工作的重视和普及, 眼科老年患者住院率逐年上升。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具有特殊性[1];另外, 眼科患者都有视力障碍, 在住院期间更易发生安全问题。所以护理安全防护已成为眼科病房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 就要求专科护士在做好专科护理的同时, 更应加强眼科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 确保护理安全, 进而减少医疗纠纷。
1 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1.1 机械型因素
1.1.1 跌倒
其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姿势控制能力降低、大脑决断迟缓、肢体协调功能减退、病理改变、药物因素、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等[2]。眼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地面光滑、潮湿;病房内设施多;卧床时间过长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由于疾病突发, 不能自控, 更易引起摔伤。
1.1.2 碰伤
眼科裂隙灯、检眼镜检查需在暗室内进行, 由于室内光线较暗, 患者对环境陌生, 加之视力障碍, 对检查方法不了解, 很容易碰伤。
1.1.3 坠床
主要与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及疾病影响有关。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出现了生理性老化, 大脑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所以定位差, 易发生身体失衡, 甚至共济失调现象。如若患者身边无人照顾, 护理人员失察, 难以避免会发生坠床。
1.2 物理性因素
主要是烫伤, 其原因是老年人皮肤感觉减退、双眼视力障碍、眼部手术后包封以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倒热水、暖水袋使用或使用输液瓶做热敷、保暖;热的饭菜碰倒后均可引起皮肤烫伤。
1.3 化学性因素
最常见的是药物因素。如私带不明的院外药物、误解使用药物的方法、不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均是引起意外伤害的原因。另外, 某些患者对消毒剂、某些药物过敏, 易引起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发生。
1.4 医源性因素
1.4.1 护理人员因素
(1) 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感不强。护理人员认为眼科危重患者少、病情轻、护理工作简单, 造成护士巡视病房不及时;缺乏护患沟通, 对患者病情及安全问题不了解, 缺乏预见性防范, 故眼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难以保障。 (2) 健康教育不到位, 告知行为不规范。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护士在患者住院过程中的一系列教育工作, 使患者了解有关疾病和康复保健知识[3]。健康教育方法得当、落实到位能消除危险隐患,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否则, 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1.4.2 环境因素
环境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尤其重要, 如不适当的灯光、不适合的衣服鞋子、病房地面太滑或积水、病床高度不合适、病房坐椅不稳、床腿刹车未固定等不安全因素, 都会造成住院老年患者的意外伤害。
1.5 其他因素
(1) 心理因素:老年患者对自身自理能力估计不足;自尊心太强, 不愿寻求别人的帮助;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不高。 (2) 生活习惯:在室内行走喜穿拖鞋。
2 护理对策
2.1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1)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实践中, 护理人员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解决影响患者健康的根本问题, 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4]。通过加强学习护理核心制度, 对法律法规学习和对护士职业道德的教育, 规范护士执业行为, 从而使护士认识到遵守法律规范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提高自律能力。 (2) 落实护理安全职责制度, 提高工作责任感。鼓励护理人员从杂志、网络搜集相关法律案例进行讨论学习, 从中吸取教训, 借鉴工作经验, 认识到保障患者的安全是每个护士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对老年高龄患者进行评论, 提出不安全因素, 使护士重视危及患者的安全隐患, 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和对患者的安全教育能力。
2.2 重视病房管理
要求病房内的设施定位放置;固定好床脚刹车;调低床的高度;将所属物品放在患者容易拿到的地方;卫生间地面有水时要及时拖干, 防止地面太滑而摔倒;同时告知患者在每次拖地时不要下床活动, 待地面干燥后再下床。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减少不良的刺激和环境对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
2.3 全面评估危险性, 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措施
2.3.1 跌倒防范
护理人员加强巡视, 做好预见性防范;争取家属支持, 对行动不便者建议家属陪伴;协助生活所需, 做好生活护理;患者外出活动时、暗室检查时有家属陪伴或护理人员陪护;在病区活动要穿防滑鞋, 避免穿拖鞋。
2.3.2 烫伤防范
入院时及时履行告知义务,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使用热水袋的方法、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等;严禁使用输液瓶做热敷、保暖。
2.3.3 坠床防范
高龄患者加床挡, 且要有家属陪伴;在患者午睡或晨起时, 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帮助, 体现人性化关怀。
2.3.4 用药防范
严格遵守用药安全制度及查对制度, 严禁患者自带自服药物。眼科特殊用药在用药前一定要详细了解病情、用药时间、注意事项向患者讲解清楚, 并仔细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服用、注射过敏反应的药物时, 应观察其延缓反应;双眼视力障碍者做到服药到口, 避免误服;扩瞳药与缩瞳药要分别放置, 避免误用。
2.4 重视健康教育
深入扎实的健康教育是杜绝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环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士已成为医院健康教育的主体。如何运用高质量的教育手段, 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势在必行[5]。特别是对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中, 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教育中要调动好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3 小结
以患者为中心是医院永恒的主题, 护士对老年患者要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学会与老年患者沟通交流, 了解病情和患者的需求, 实施个性化护理。
眼科病房老年患者较多, 对于这一较大弱势群体的安全问题, 更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在做好专科护理的同时, 更要加强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 保证眼科护理的质量安全,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摘要:目的 通过对眼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眼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进行风险评估, 针对各种护理安全问题进行防范, 有效保证眼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结果 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增加了护理人员及患者的防范意识, 减少或避免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发生。结论 做好眼科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 减低危险因素的发生率, 创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细致的人性化管理和护理人员的防范措施是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眼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秉志, 李德鹏.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J].实践医学杂志, 2001, 14 (2) :142-143.
[2]余小萍, 朱萍, 计莺.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隐患的探讨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7) :50.
[3]熊应菊, 熊应燕, 尚丽英.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7, 21 (11) :66
[4]许慧, 孙晓红.提高护士自律行为防范护理纠纷[J].中国护理管理, 2004, 4 (4) :46-47.
[5]李平, 冯凤.ICU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10) :63.
眼科患者体位及护理 篇2
上肢正确功能位
1.肩关节:外展45°
前屈30°
外旋15° 2.肘关节:屈曲90°
3.腕关节:背屈20-30°
尺倾5-10°
下肢正确功能位
1.髋关节:前屈15-20°
外展10-20°
外旋5-10° 2.膝关节: 屈曲50或伸直180° 3.踝关节:背屈90°
1.向病人解释功能位正确摆放的重要性,取得配合。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
2.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指导关节肌肉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一、石膏固定护理
体位:
四肢石膏固定者,需将四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预防并减轻肢体肿胀。抬高下肢可用枕垫或悬吊法,使患处高于心脏20CM。功能锻炼:
1、石膏固定当日,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肌肉的舒缩活动,如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
2、加强未固定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活动石膏固定肢体近端及远端的关节,防止关节僵硬。
3、石膏拆除后每日按摩肌肉2~4次,并加强关节功能锻炼。
4、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首先在床边站立,然后再扶拐短距离行走,循序渐进。
二、外固定支架护理
体位:
1.上肢骨折术后,用薄枕垫高患肢30°
2.下肢骨折术后将薄枕垫于国窝及小腿处,使膝关节屈曲20-30°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合并血管损伤或骨间膜高压征患肢不宜垫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
功能锻炼:
1、肌肉锻炼:术后当日即可做肌肉的静力收缩或舒张,每日2~3次,每次15~30min。
2、关节锻炼:上肢骨折以肩关节和肘关节为重点。肩关节以外展、上举、旋转为主,肘关节以屈、伸、外旋为主。术后2~3d可开始锻炼,下肢骨折主要锻炼膝关节屈曲80°,踝关节锻炼伸屈至90°
三、牵引术后的护理(皮肤牵引、骨牵引)体位:
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骨牵引抬高20~25CM,而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时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可穿丁字鞋(防旋鞋),防止外旋。股骨上段骨折保持半卧位尽量外展,以利于骨折对位。胫骨中下段骨折行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界,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于骨折复位。
功能锻炼:
骨折早期,应指导并协助患者牵引肢体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及足趾的伸屈运动,并逐渐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2周后,可指导患者做引体向上运动,联系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之间的协同运动,但要以活动后患者无疼痛、疲劳为度,逐步增加活动范围。
四、小夹板固定术后的护理
体位:
1、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嘱患者身体活动时要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
2、随时注意观察小夹板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应注意经常调整布带松紧度。
3、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活动肢端手指或足趾,做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做未固定关节的屈伸运动。
五、锁骨骨折护理
体位:
1、仰卧位:患者去枕仰卧于床上,肩胛区垫枕以使两肩后伸。
2、半卧位: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不低于心脏水平。
3、站立位: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
功能锻炼:
1、术后1-3天,局部伤口疼痛许可时,患者前臂吊带保护下下地活动。
2、术后2天,患肢进行前臂旋转、握拳等动作练习,活动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术后5天伤口愈合良好即可开始肩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活动范围由功能位逐渐扩大,活动时间2小时/次,2次/日,应持续至骨折愈合为止。
4、术后3周,行肩关节功能被动锻炼:病人仰卧位,患侧屈肘90 度,手自然放于胸前。康复治疗师位于患者患侧,一手握患者腕关节,一手握住肘关节,缓慢匀速进行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每个动作要求动作平稳、匀速、缓慢,时间不少于5秒,重复10次。
5、术后2-3月,患者弯腰,患肢手提沙袋进行钟摆活动练习肩关节。
六、肱骨外科颈骨折
体位:
患肢曲肘于胸前,平卧位时在患肢下垫一软枕使之与躯干平行,避免前屈或后伸,术后第二日可抬高床头30~45°,患肢用软枕抬高,无明显不适,可下床活动,下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上肢吊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内收型骨折,用外展支架固定患肢于外展位。
功能锻炼:
1、内收型 复位后1周做握拳、屈肘、提肩活动。至2周时可做患肢的前屈,外展活动,但不能做后伸及内收活动。至3周时,不但可以做外展、前屈、也可加做后伸活动,并逐步加大活动范围。通常至第4周即可酌情解除外固定,此时可加做内收活动,并重复前屈、后伸、外展等活动,逐步加强肩关节运动,双臂前伸后展、弯腰划圈、旋转、手指爬墙、后伸摸背等。
2、外展型 在复位后1周内可做握拳、屈肘、提肩活动。至2周时可做患肢的前屈、内收活动,但不能做后伸及外展活动。至3周时在做内收、前屈的基础上加做后伸活动,并逐渐加大活动范围。通常至第4周时酌情解除外固定,此时加做外展活动,并重复前屈、后伸、内收活动,逐步加强肩关节活动。
3、指导、督促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患肢,发挥患肢功能。早、中期即可要求用患肢端碗、刷牙等。后再视功能恢复情况,要求逐步达到生活自理。
七、肱骨干骨折
体位:
内固定术后以半卧位为宜,平卧时可于患肢下垫一软枕,使之与躯体平行,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功能锻炼:
1、早期:固定后,开始练习伸屈指、掌、腕关节的活动,患肢上臂肌肉应用力做主动舒缩活动,但禁忌做上臂旋转活动,以免再发生移位;
2、中期:在伤后2~3周,除继续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外,还应逐渐练习肩、肘关节的活动;①伸屈肩、肘关节:患者可用健手握住患侧腕部,使患肢向前伸展,然后再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②做划圆圈动作:患者身躯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度,上臂向下垂直,健手握住患侧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③双臂上举:将两手置于胸前,十指交加,肘关节伸直约135度,用健肢带动患肢,肘关节屈曲60度左右,双上臂同时上举,然后逐渐放回原处;
3、后期:①继续中期的功能锻炼。②举臂摸头,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后头部。③反臂摸腰:患肢上臂外展、内旋、屈肘、后伸,然后用手指背侧触摸腰部。④双臂轮转:又称云手;左上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右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首先左上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内划弧圈,还至原处;同时右侧上肢向下内方经内上方向外划弧圈,还至原处;如此循环往复。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颈部均得到锻炼。
八、肱骨髁上骨折
体位:
患肢抬高。
功能锻炼:
1、复位及固定当日可以握拳、屈伸手指,第二天增加腕关节屈伸练习,胸前悬挂三角巾悬挂患肢,做肩前后左右摆动练习,1周后增加肩部主动练习,包括肩屈、伸、内收、外展和耸肩,并逐渐增加其运动幅度。2、3周后去除固定,主动行肘关节屈、伸练习或前臂旋前后旋后练习。伸展型骨折着重恢复屈曲活动度,屈曲型骨折则增加伸展活动度,禁忌做反复粗暴屈、伸肘关节,以免骨化性肌炎发生。
九、桡骨远端骨折
体位:
患肢前臂石膏托固定,平卧时以软枕抬高于心脏水平10CM。离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挂于胸前。
功能锻炼:
1.固定初期,应注意向病人解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骨折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办法,引起病人足够的重视。
2.早期在骨折两周之内,复位后即指导病人用力握拳,以锻炼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及锻炼前臂肌肉的主动收缩。对老年患者应特别强调肩关节活动的重要性,在伤后三天即应进行锻炼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外旋、环转活动以防止肩手综合症的发生。
3.中期即伤后三到四周,骨痂逐步生成或成熟,局部肿胀消失,已接近临床愈合,在早期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腕关节背伸和桡侧偏斜活动,前臂旋转活动的练习,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活动度,以免骨折再移位。
4.后期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解除,要针对病人不同情况进行指导,尤其是腕、肘关节的活动度,对于关节功能有不同程度障碍者,要进行充分的练习。
十、人工股骨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体位:向病人说明正确的卧姿与搬动是减少潜在并发症——脱位的重要措施,帮助其提高认识,并以详细的指导,以避免置换的关节外旋和内收导致脱位。
1、术后予气垫床,尽量减少翻身、搬动。术后搬运患者时,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10~20°,防止搬运时脱位。
2、使用简易接尿器以免移动髋关节,放置便盆时从健侧置盆,以保护患侧。
3、侧卧时,仰向健侧,并在两腿之间置三角形厚垫或大枕头,也可使用辅助侧卧位的抱枕,使髋关节术后的病人能够自己随意变换体位时而不发生脱位(若髋关节内旋内收、屈曲大于90°就有发生脱位的危险)。
4、坐姿:双下肢不交叉,坐凳时让术肢自然下垂,不坐低椅,矮凳,软沙发,不屈身向前拾物。
功能锻炼:
1、防止深静脉血栓:术后使用弹力绷带3天或足底静脉泵。
2、术后头三天的体疗方案:麻醉恢复后,鼓励患者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回流;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练习;深呼吸练习。
3、第4-7天治疗方案(1)髋关节伸直练习,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或髋下垫枕,充分伸展屈髋肌及关节囊前部。(2)股四头肌的等张练习。(3)上肢肌力练习,目的是恢复上肢力量,使病人术后能较好地使用拐杖。
4、术后一周开始的康复(1)床上练习:作髋关节半屈位的主动或主动抗阻力屈髋练习。术后7天后,如无特殊情况,可允许病人翻身。(2)吊带辅助练习:通过床架上的滑轮装置,依靠绳索和大腿吊带的向上牵引力量,同时作主动辅助屈髋练习、髋关节外展、内收练习。(3)坐位练习:坐的时间不宜长,每天4-6次,每次20分钟。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的体位,如果术中关节稳定性欠佳,应放弃坐位练习。坐下之前做好准备,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坐垫,倒退,看好位置,双手扶稳,缓缓坐下,屈髋不能超过90度,要坐较高的椅子。(4)如何下地:教会患者离床时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时患肢与身体的角度>90°。(5)如何用步行器迈步行走:先用助行架辅助行走,待重心稳定,改用双侧腋杖。先将步行器摆在身体前20厘米处,先迈出患肢,再健肢跟上。如此循环。(6)如何上下楼梯:上楼梯时先将健肢迈上台阶,再将患肢体迈上台阶,下楼梯时先患肢迈下台阶,再健肢迈下台阶。
十一、髌骨骨折术后的护理
体位:
患肢垫软枕抬高48小时,以促进血液回流,还可以每1~2小时冷敷10~15分钟,以减轻局部充血,同时观察弹力绷带的松紧情况。
功能锻炼:
麻醉恢复后,进行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术后第 3天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即膝关节 30°以内的被动屈伸活动 , 1周左右鼓励患者主动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 ;术后 10 d左右 , 指导患者在床边主动屈曲膝关节 , 扶拐下床行走 , 3次 /d, 30 min/次 , 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每天早、中、晚各做患肢直膝悬空抬举 20次 , 逐渐增加时间及活动量 ;术后 2周开始指导患肢主动活动 ,指导患者及家属每日轻捏髌骨周围软组织,以髌骨为中心,向肢体两端揉,拇指或手掌根部由轻到重推动髌骨上缘,使髌骨向远端活动,3次 /d,各推 50次左右,防止髌骨周围软组织粘连 ;术后 3周左右,试着行走及缓慢下蹲锻炼,力求步态正常。
十二、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护理
体位:
保持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抬高患肢,严禁肢体外旋。如为内侧平台骨折,尽量使膝关节轻度外翻;外侧平台骨折,尽量使膝关节轻度内翻。腘动脉损伤血管吻合术后给予屈膝位,以防血管再破裂
功能锻炼:
1、麻醉恢复后开始做股四头肌收缩和踝关节屈伸的锻炼,2、早期膝关节CPM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即可行膝关节CPM功能锻炼。,膝关节被动活动度为:第1~3天0-30°第4~8天0-50°第9-13天0-80°2周屈膝达90°但锻炼需循序渐进,其速度及范围视患者的疼痛及切口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注意加强股四头肌主动功能锻炼。早期非负重性功能锻炼非常重要,禁止过早负重,以免造成关节面再度塌陷,影响关节功能。3、4~6周逐步做膝关节屈伸锻炼,骨折愈合后才开始负重行走,指导正确使用拐杖。
十三、胫腓骨骨折术后的护理
体位:
术后抬高患肢小腿,高于心脏水平,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保持外展中立位。
功能锻炼:
1、骨折早期 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指导患者做踝关节及足趾背屈活动,禁止左右摆动踝关节。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2、骨折中期 伤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趋于稳定。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动静结合,促进全身气血流畅,在不影响骨折复位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抬臀、护胸、直腿抬高及健侧肢体活动。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和力量,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3、骨折后期 骨折临近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十四、膝关节镜检术后的护理
体位:
患肢用软枕抬高15~30°,外展10~20°中立位,关节适当屈曲,使膝关节处于松弛状态,利于血液回流,以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和患肢肿胀。不同的位置损伤术后肢体有不同的放置:
(1)半月板修复术后是将膝部置于伸直位,以软垫抬高;
(2)内侧副韧带重建术后置膝于微屈20~30°并略内收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置膝于屈曲20~30°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置膝关节于微屈位。
功能锻炼:
根据患肢的功能状态,按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练习——终末伸膝锻炼——膝关节活动范围练习的顺序循序渐进,锻炼原则为次数由少到多,锻炼时间由短到长,强度逐渐增加。
1、股四头肌练习,术后24h内可要求患者行股四头肌“绷劲”作肌肉等长收缩。如患者术后因疼痛不敢练习,可嘱其先练健侧腿,再练患腿,应定时检查练习的进度。患者练会之后,开始每天练4~5次,每次5min左右,以患者不感到腿累为原则,在练习患腿的同时也要练习健侧腿的股四头肌,以免卧床过久,健侧腿肌肉因废用而无力。
2、下肢关节功能康复器(CPM)的应用。不同的手术术后CPM的锻炼时间不同、角度不同。半月板修复术后患者在术后3天拆除弹性绷带后即开始进行CPM锻炼。开始为0~30°,应注意半月板前角修复的患者膝部不能过直,后角修复的患者膝部不能过屈,行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一般在术后1~2周后进行CPM功能锻炼,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者角度应为30~60度不能超过60度后交叉韧带、副韧带重建者也应从小角度开始,3个月内不能超过90度护士应严格掌握其锻炼角度,以免加重关节内创伤,影响康复。
十五、肩关节镜检术后的护理
体位:
患肢用颈腕带悬吊置肘关节屈曲90°功能位,肘与胸之间垫一枕垫,使肩关节保持轻度外展位。
功能锻炼:
肩外展50°,前屈20°,内旋25°是肩关节功能要求最低活动范围,肩关节周围手术后功能锻炼应大于此范围才能使患者肩部功能接近正常。
1、手术当天麻醉消失后,开始活动手指、腕关节。
2、术后第一天,协助患者起床,被动朝各个方向活动患侧肩关节,2~3次/天,5分钟/次
3、术后第二天被动活动患侧肩关节5分钟,再让患者主动朝各个方向活动患肢5分钟,指导患者坐患肢摆动练习。
4、术后一周让患者主动朝各个方向移动患肢,笔直向前伸,高举过头顶,向外伸展绕过身体绕到背上,在每个方向都尽可能伸展患肢。
5、肩关节的外展和前屈控制在90°以内,术后一周逐渐加大主动锻炼的范围,至第四周,肩关节活动恢复到正常水平,并开始进行对抗肌力锻炼
十六、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体位:
术后患肢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制动,保持中立位,予软枕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也可采用持续冰敷患处24小时,以减轻局部充血、出血,减轻膝关节肿胀、疼痛。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如患肢出现发绀、肿胀、疼痛、麻木、皮肤发凉等,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协助病人翻身时,尽量向健侧翻身,注意支撑患部,避免施力于其上。
功能锻炼:
眼科患者体位及护理 篇3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我科2011年11月到2012年4月提供全方位优质护理服务的350例眼科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并与常规护理的324例眼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对每位出院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构成人文关怀式护理环境中启到关键的作用,不仅能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还为培养全方位新型护理人才提供依据。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眼科 手术患者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evaluation of ophthalmological surgical patients offered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Methods: Through provide my section 350 ophthalmological surgical patients whom was offered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and offered normal regulations nursing service of 324 ophthalmological surgical patients.effect of the discharge patients and family members' satisfaction to nursing service were assessed and surveyed. Results: The patients can well cooperation with treatment and nursing.And the patients obviously raise the nursing work's satisfaction. Conclusion: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o environment of humanity concern nursing.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not only can promote patients to the work of nursing satisfaction,but also can train new talented nurses.
【Key Word】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Ophthalmology;Surgical patient
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旨在"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通过此项活动切实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1]。我科将眼整形病区作为第一批率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试点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沟通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及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提供了保障。病区对2011年11月--2012年4月收住的350例眼科手术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病区2011年11月-2012年4月共收住手术患者350例,其中男203例,女147例,年龄5-81岁,平均41.2岁。其中上睑下垂手术182例,眼睑内翻、外翻矫正手术73例,眼部新生物切除手术42例,外伤整形手术38例,其他手术15例。
2.方法
对本组350例眼科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并作为实验组,与常规护理的其他病区的324例眼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使用本科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每位出院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总结分析。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2.1 术前访视
云南是一个少数名族聚集地区,所以也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之地。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等。对各民族的这些文化模式充分了解,是进行有效护理工作的基础。所以要求护士不但掌握医学护理知识,而且要对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民族风俗有所了解。患者入院时应热情接待,责任护士主动自我介绍并逐一进行术前访视。在沟通交流中,护士与病人平等相待,建立良好的交流环境,便于加深与患者的感情,取得患者的信任。这样才能逐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消除其疑虑,鼓励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手术。
2.2 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随着全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传统的讲解或宣传栏的形式已很难满足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需求。病区采取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如单个讲解结合集体宣教、口头讲解配合视频观看、图文并茂的宣传册配合动作演示等。改变了以前单一、枯燥的形式而变为多样、互动和乐于接受。患者在轻松的状态下了解了手术的目的、过程、预期的效果及配合要点。
2.3 术中护理
通过观察,进入手术室等待手术的过程是患者住院期间最为焦虑的时段。由于陌生的环境患者瞬间会感觉焦虑、恐惧。女性患者尤为明显。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应热情迎接,对儿童和低视力者应主动牵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室的设施,,扶助患者上手术床,动作应轻柔,在利于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协助患者取最舒适的体位并注意保暖。局麻手术告诉患者会稍有疼痛,若耐受不了应及时告知,不可随意改变体位。告知患者术中咳嗽、打喷嚏的处理方法。术中尽量守护在手术床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情绪的变化。给患者听舒缓的音乐,转移其注意力,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2.4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已顺利结束,确认患者无不适后,扶患者先坐起,再根据情况给予轮椅等方式送回病房。患者手术归来,责任护士应主动迎接,与手术室人员做好交接。主动询问患者有何不适,根据病情安置好体位,测量生命体征,交待术后注意事项,协助其更衣、进食等。
3.结果
通过本科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分析,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及总体满意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4.结论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工作者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而优质护理服务在构成这种人文式护理环境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强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2]。通过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更新了护理观念,开拓了新的思路,规范了护理行为,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认识水平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更科学的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有利于眼科手术的开展,并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还为新型护理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环境及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1] 孙爱国,宋敏. 军队文职护士军事素质与卫勤保障训练认知情况调查[J]. 实用医药杂志,2009,26( 12) : 96.
[2] 唐小涵.人文关怀在眼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1,9(5):1188-1189.
眼科患者体位及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78例 (88眼) , 均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治的眼科住院患者, 设为对照组, 其中男46例 (52眼) , 女32例 (36眼) , 年龄54~79岁, 平均年龄 (56.5±7.8) 岁, 患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专科疾病外, 有74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系统疾病, 4例患者无合并症。另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78例 (85眼) 老年住院患者, 设为观察组, 该组患者均在防范措施实施后接受调查, 其中男45例 (53眼) , 女33例 (32眼) , 年龄52~80岁, 平均年龄 (57.2±8.1)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合并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方法
采用自制患者眼科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调查表由正规管理机构提供, 包含护理质量、安全的20项内容) 每个项目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层次由打分人任选, 表上交后由工作人员按分值90分、75分、60分、45分、30分进行统计。对防范措施实施前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78例老年患者及实施防范后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的78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的合格率、医患矛盾冲突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记数资料采用结果以表示, t检验做组间比较, 卡方检验做计数资料比较,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对策
2.1 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2.1.1 患者因素
由于患者年龄较大, 大脑决断迟缓、肢体协调功能减退, 定位差, 易发生身体失衡, 加之眼部疾患造成视力障碍或病情需要进行眼睛遮盖包扎, 造成患者行动不便, 且患者对病区环境的不熟悉, 较容易发生跌倒、碰上、坠床等事件。另一方面, 部分老年患者缺乏眼科医学常识, 不能完全执行对医务人员所交代的注意事项[2], 进而影响手术的效果。
2.2.2 环境因素
老年人进入的一个陌生的环境不能适应, 尤其是有些老年人的子女因工作繁忙, 不能陪伴在其身边的时候, 很容易使其产生寂寞、焦虑的情绪。若病房设计病房光线不足、无夜光灯、无呼叫器、摆放物品过多, 厕所没有安全扶手, 浴室、厕所未安装防滑垫, 地面潮湿等因素, 很容易引起老年人的拌倒、碰伤。
2.2.3 护理人员因素
这主要是由于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或专业知识学习不到位, 对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宣教不够, 健康教育不到位, 告知行为不规范。有些护士虽然专业素质很强, 但是缺乏与病患的沟通技巧或是人文素质较差, 缺乏安全意识, 对老年关心不够, 未及时巡视病房, 对高危患者的日常起居未主动给予帮助, 致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不满意, 降低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2.2.4 护理管理因素
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 或制度执行流于形式, 执行力度不严, 都是安全隐患所在。加之长期以来受医院形成的重医轻护的观念影响, 医院在护理方面投入较少, 工作量大, 重心倾斜于治疗工作中, 执行医嘱时易造成张冠李戴、顾头不顾尾、护理记录欠缺, 更无暇顾及患者的安全管理, 这些都容易都是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2.2防范对策
2.2.1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
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减少手术中发生的重要保证, 院领导及护理部重视护理安全管理, 根据眼科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工作的特点, 积极地预见风险, 确立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量化考核细则、建立护理质量督导管理机构、加强督促和检查, 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进行工作流程的改进, 使岗位职责明确, 合理安排工作, 确保护理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2.2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护士素质
通过定期组织学习,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新设备、新仪器的学习培训, 鼓励、支持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进修深造, 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技能及应急能力, 对新工作的护士重点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增强护理规范操作的能力, 开展向先锋模范人物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2.3 增强责任心, 提高安全意识
工作责任心是良好素质的根本, 也是防范差错事故的根本。护理人员要做好健康教育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帮助新入院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 教会其使用病室内各种设施。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良好的呼唤关系, 尊重、关心患者, 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 要耐心解答并注意讲话技巧。使护理人员重视危及患者的不安全因素, 制定出眼科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的护理措施, 做好预见性防范, 避免疾病突发事件发生[3]。
3 结果
防范措施实施后, 护理质量的合格率和患者的满意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 医患矛盾冲突发生率显著下降, P<0.05, 见表1。
4 讨论
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 护理因素贯穿始终, 各个环节的差错都会造成安全隐患。眼科病房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 对于老年这一较大的弱势群体的安全问题, 值得引起医护人员的广泛重视[4]。本研究通过分析总结得出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有:患者因素、环境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护理管理因素。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老年人的重建健康。因此在制定防范措施的时候我们特别到注重抓好关键点并结合眼科患者特点, 加大了护理安全管理力度, 通过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护士素质, 增强责任心、提高安全意识等措施的实施, 结果表明护理质量的合格率和患者的满意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 医患矛盾冲突发生率显著下降, P<0.05。这提示加强对眼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因素的管理, 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住院环境和氛围, 有利于保证眼科护理的质量和安全,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为医院创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眼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因素, 提出防范措施, 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眼科老年住院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 总结影响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结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实际及相关文献, 制定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并加以实施, 对比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合格率、医患矛盾冲突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有患者因素、环境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护理管理因素。通过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护士素质, 增强责任心、提高安全意识等防范措施的实施, 护理质量的合格率和患者的满意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 医患矛盾冲突发生率显著下降, P<0.05。结论 加强对眼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因素的管理,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 确保患者的住院安全, 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眼科,老年,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余小萍, 朱萍, 计莹.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隐患的探讨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7) :50.
[2]张瑞敏, 周海燕.整体护理模式下护理行为受限相关原因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10) :52.
[3]刘红娟.护理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2) :74.
眼科患者体位及护理 篇5
【关键词】高原;眼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26-01
为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降低护理 ,探讨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与防范措施。
防范对策:
1、语言:我区地处高原,以藏族群众居多,很多群众听不懂汉语,交流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及时请懂汉藏语言的同志进行翻译,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克服语言交流障碍,及时沟通,了解患者的不适和需求,以促进疾病的转归。
2、心理防范对策:在我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的研究中显示眼科患者常见的心理特征为紧张、恐惧、焦虑、抑郁、孤独、失助及期待心理,造成患者不良情绪的因素主要有病情严重、视力缺陷、对手术的本能恐惧心理等。眼科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需先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病房安静、舒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与要求,协助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详细耐心的解释患者的病情及手术情况,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方式、疗效及术后注意事项等,让患者能积极的配合治疗,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家属的工作,让患者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从而树立其健康乐观的精神。
3、睡眠障碍防范对策:长期卧床、生活环境改变等因素易使得患者睡眠状态出现紊乱。眼科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尽快的适应住院环境,并灵活制订操作时间,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每天按时上床睡觉、睡觉前用热水泡脚、睡觉前喝热牛奶等。减轻疼痛、药物、噪声对患者睡眠的影响。
4、便秘防范对策:便秘是我区眼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这与高原地区居民生活习惯有关。高原藏族群众食用肉食较多,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摄入较少。其不仅让患者痛苦不堪,还易引起缝线脱落、虹膜脱出、伤口裂开、眼压升高、植片移位等并发症。眼科护理人员需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保持患者心情舒畅,协助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方法,对便秘积者可给轻泻剂、甘油栓、开塞露或小肥皂条塞于肛内通便或灌肠。
5、生活能力防范对策:眼睛不适是造成患者生活能力降低的主要因素。眼科医护人员需经常巡视病房,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起居,让患者消除因眼疾带来的生活不适。病房内需保持地面平整、无障碍物,病床旁需保持呼叫系统性能良好,走廊、厕所的栏杆需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无损坏。
6、体位防范对策:长时间的强迫体位患者易引起肩酸痛、胸闷、肢体麻木等不适。眼科医护人员需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告知特殊体位的重要性,利于护理方法与护理工具来缓解患者的不适。如为患者轻轻按摩肢体、颈部,用海绵垫、软枕、气圈等护理工具,垫于下颌部、额部、肘部、胸腹部下,采用正确的体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眼科患者体位及护理 篇6
关键词:急诊重症患者,舒适护理,心理问题
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了舒适护理模式[1], 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有效的以及创造性的新型的护理模式, 认为护理的最终目标是给所有患者一个最舒适的状态, 主要内容是指通过护理使患者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真正从心理、生理、社会、精神方面达到舒适的目的[2]。
ICU (intensive care unit) 即重症监护室, ICU病房是收治各种重症和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的重症监护室[3]。监护室具有医院最先进的监测设备、治疗仪器及专业的医疗团队, 在患者入住监护病房后, 保持乐观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很重要, 曾经有过一项研究。同样是重症患者, 乐观的人更容易度过危险。可见心理护理的必要性[4]。由于重症监护室是密闭、与外界社会信息隔离, 患者在没有家属的陪伴, 在疾病的折磨下心里产生了恐惧、焦虑、睡眠紊乱, 通过观察患者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的观察, 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加强心理护理, 从而恢复健康。
1 急诊重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
1.1 环境改变
急诊患者入住急诊重症病房后, 因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 进入一个陌生而紧张的环境, 面对各种仪器使用及噪音、光线的直射, 各种治疗的操作, 病痛的折磨, 与外界隔离, 许多活动都被限制, 目击了同室患者的抢救与死亡, 更易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
1.2 恐惧、焦虑心理是危重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变化, 多发生在患者初入院或进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后1~2 d[5], 患者大多出现明显的恐惧与焦虑, 主要是各种仪器的使用, 各种导管的留置, 呼吸机的使用, 四肢的约束, 各种治疗带来的不适疼痛, 持续剧痛而产生濒死的极度恐惧、惊慌失措。急诊入院患者因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 易产生“分离性焦虑”。
1.3 孤独、抑郁症状
约30%的患者在入住监护室的第5天后出现[6], 医护人员与其谈心的时间较少, 家属探视时间有限, 均和使患者出现孤独、抑郁心理。因身体完整性受损, 担心生活自理能力丧失、不能重返工作岗位、失去经济来源, 担心影响日后的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而忧虑, 有的因创伤、疾病导致肢体瘫痪、截肢等而产生抑郁情绪。持续监测和治疗的需要连接着多根导联线或留置多根导管 (如吸氧管、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PICCO导管) , 对建立人工道的患者, 因不能通过语言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产生强迫静卧和捆绑感、无助感。
1.4 ICU综合征出现
即患者在ICU环境中所表现得精神方面的一系列症状。处于ICU特殊环境加之疾病和治疗的影响, 可使患者进入“意识的改变状态” (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 从而引起认知缺陷 (包括定向障碍、记忆和判断力受损、谵妄、不能集中注意力) 和情绪波动等。
1.5 睡眠形态紊乱
患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失眠等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受损, 这与患者本身疾病、环境因素、药物影响有关。
2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2.1 稳定患者情绪
患者一旦进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应做到微笑热情地接待, 一声的问候, 亲切耐心的向患者介绍监护室的环境、规则制度及管床医师和护士, 解释入住监护室的必要性和暂时性, 说明各种仪器使用的目的及出现的响声, 是其熟悉环境, 解除和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 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对建立人工气道使用机械通气及其语言沟通困难的患者, 认真观察其面部表情、手势及身体姿态, 及时了解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2.2 改善监护室的环境
采用柔和的灯光, 避免光线直射患者眼睛或使用眼罩。在患者的视野范围内安置时钟、日历, 保持时间观念。
2.3 使患者有安全感
认真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 沉着冷静、熟练地技能, 以良好的言行举止赢得患者信任, 加强护患沟通, 给予心理支持, 同情、安慰、鼓励患者, 恢复信心, 使其产生安全感。
2.4 保障睡眠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 保持室内整洁、温湿度适宜;床铺整齐、保持体位舒适, 保持白天清醒, 夜间睡眠的习惯, 各种仪器设备声音调至合适大小, 并做到四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噪声轻”, 定时播放抒情优美的音乐, 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7]。保证较好的睡眠质量, 合理选择用药。
2.5 学会肌肉放松
教会患者渐进式紧张-放松法, 并带动其进行治疗。一般需要6~10次练习, 每次历时半小时, 每天1~2次, 以全身肌肉能够迅速放松。
2.6 安排家属短时间探视
在护理患者的同时也应注意与家属沟通, 鼓励患者亲属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提供舒适护理
护士在工作中若能及时识别患者的心理需要, 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 促进患者康复。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 加用舒适护理方法, 包括生理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和环境及社会环境舒适护理。
3.1 生理舒适护理
①皮肤及体位舒适: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数为重症患者, 多数患者处于卧床。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 护士应该使用气垫床, 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温水擦浴, 大小便失禁及时擦洗更换。协助每两小时翻身拍背、抬起患肢, 处于功能体位, 也可以在受压部位贴减压, 给患者准备翻身垫, 使患者头、背部、双下肢有支撑点, 处于舒适体位防止褥疮发生。②疼痛舒适护理:提高护理操作技术, 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时, 动作轻柔。随时观察患者情绪及行为, 及时了解询问, 给予言语安慰, 遵医嘱给予镇痛镇静药物应用, 每天探视时鼓励家属与患者沟通。③饮食护理:根据患者所患疾病, 早期提供肠内营养, 保证营养。④排便护理:以防止便秘和尿潴留, 训练床上排便养成每日排便习惯。
3.2 心理舒适护理
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充分调动人体内的内在康复能力,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8]。满足患者生理需要, 减轻焦虑与恐惧、维持自尊, 协助适应患者角色。鼓励患者发挥自我护理能力, 做好心理安慰和心理疏导,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环境舒适护理
①光线柔和, 保持床单元舒适、整洁、平整, 美观。室内温度在20~22℃左右, 相对湿度50%。②隐私保护:在同室患者的抢救, 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全身裸露的次数和时间, 要随时给予遮挡。
4 总结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以及护理模式向整体护理模式的转变, 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的一致性, 模式是一种规范, 是一种方式, 但并不是唯一, 临床护理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取代了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情绪变化, 满足患者心理需求, 提高护理质量,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6版.台湾:华杏出版有限公司, 1998.
[2]张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2001, 2 (16) :15-16
[3]王曦堃.IC U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 17 (6) :122-123.
[4]崔玉敏.ICU患者压力源调查与护理干预进展[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
[5]杨艳杰.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6]周玉华.ICU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及护理措施[A].全国第四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
[7]刘国强.I C U环境对患者心理上影响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08, 5 (2) :83.
眼科手术患者的护理 篇7
1 心理指导
一部分眼科患者手术前担心手术效果不理想, 视力不能恢复而产生忧虑心理;另一部分患者, 因双眼视力突然下降, 不能接受而出现焦虑、悲观、厌世的心理;还有一部分患者对手术治疗抱很大希望, 一旦视力恢复没有自己所想象的那么理想, 就表现出较大的心理反应如悲观、失望、情绪激动等。上述这些不良的心理会影响患者的食欲、睡眠休息, 不利于机体的恢复, 应进行心理指导。向患者讲解手术的过程、目的、必要性及手术成功率, 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配合手术。情绪紧张时, 可听听音乐, 使全身放松以缓解紧张情绪。对手术治疗效果, 可以安排与已接受过手术治疗且已痊愈的患者进行交流, 以解除思想顾虑。
2 术前指导
饮食准备:进高蛋白、高纤维素等营养丰富食物。全麻手术前1 d晚24:00开始禁食, 术前4 h~6 h禁饮。局麻手术进易消化、清淡饮食。
呼吸道准备:不吸烟, 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有感冒、咳嗽等症状积极治疗, 待症状消失后再行手术。
3 术前准备
做好患者手术前的思想工作, 消除顾虑及紧张情绪, 详细解释手术目的及效果, 使患者主动配合, 共同完成手术, 并向家属说明病情, 争取他们的协助。较大的手术, 术前应完成局部和全身必要的各项检查。
4 术前护理
术前患者每天滴抗生素眼药水4次, 眼膏每晚1次, 预防手术感染。术前禁止吸烟, 以免刺激气管黏膜, 增加分泌物, 诱发咳嗽, 如有咳嗽应给予止咳剂, 并教患者止咳法, 如张口呼吸或用舌尖顶向上腭。术前1 d~2 d做好全身清洁, 包括理发、洗头、洗澡、剪指甲等。泪囊手术及内眼手术须常规冲洗泪道。术前训练患者眼球向各方向运动, 使患者能配合手术操作者的需要, 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 术前还应训练适应床上生活, 如进食、使用大小便器, 以免术后引起尿潴留及便秘。眼肌、眼球摘除手术, 小儿及全麻患者术前4 h~6 h禁食、禁水, 并在术前当晚和手术前1 h给予镇静剂, 手术当天早晨测血压、体温、呼吸、脉搏, 术前排空大小便, 更换衣服, 穿对胸结扣的衣服为适宜, 避免穿套头衣服, 以免术后脱衣时碰伤术眼。长发妇女应编成两条辫子, 耳环应脱下, 按手术要求备皮及清洁皮肤, 术前半小时护送患者入手术室。按手术种类整理床, 术后需绝对卧床的患者则更换枕套、床单。全麻及小儿加中单、橡胶单, 并准备血压计、吸引器、氧气瓶、开口器、弯盘、吸氧导管、无菌纱布等。
5 术后护理
眼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8
1 手术患者的心理反应
手术患者, 由于他们个体的素质、文化层次的不同, 对待眼病的态度不同, 因此, 他 (她) 们对待手术的心理反应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 他们的心理反应主要如下几方面。
1.1 术前主要心理反应
当患者听到要作手术的消息后, 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恐惧和焦虑。
(1) 怕疼痛难忍。 (2) 怕留后遗症。 (3) 怕医师水平低, 不认真。 (4) 怕术后视力不提高。 (5) 怕花钱过多负担不起。于是患者前一夜更感到恐惧与不安, 夜间不能入眠。
1.2 术中的主要心理反应
多数患者进入手术间时, 他们的恐惧更加明显, 因为一只眼被遮住, 另一只眼正在作手术, 或一只眼已失明, 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另一只眼的康复上。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感到把一切全部托付给医护人员, 所以对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声音、各种刺激都特别敏感。如果医护人员边手术边讨论与手术无关的事, 患者就会误以为医护人员对他们手术不够重视, 而失去安全感, 甚至引发事故。
1.3 术后主要的心理反应
多数患者术后、双 (单) 眼被包盖, 看不见东西, 一下进入黑暗世界使患者很不适应, 烦躁不安时常担心手术的结果不知如何, 一部分患者担心住院时间长, 花钱太多, 从而急着出院, 对配合手术后治疗不利。
2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面临手术的威胁, 总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情绪反应, 患者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 因此, 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必须掌握患者心理反应、掌握护理技能, 才能更好地进行心理护理。
2.1 术前训练患者咳嗽和打喷嚏, 以防术中并发症
术前1d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给予患者适当的解释、安慰, 以解除对手术的恐惧感。晚上可适当给予镇静药物, 使患者安静入睡, 保证次晨患者血压、脉搏基本正常, 使患者顺利接受手术。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针对患者介绍有关的先进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的高超技术。保证诊断的正确。先进的麻醉技术能安全避免手术疼痛, 减少术后并发症。
2.2 术中护理
任何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都会有紧张恐惧的心理, 从而导致部分生理变化。从统计中看:大多数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血压升高5~8k Pa脉搏加快20~25次/min。
因此, 医务人员要善于观察理解患者的期望, 即使很小的细节也应关照到, 多说些安慰、鼓励的语言, 增强患者信心、配合好手术、医护人员应避免不必要的交谈, 保持手术室安静, 保证医护人员精力集中, 让患者感觉到医护人员对他的手术认真负责, 护士应时常关切询问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2.3 术后护理
眼科患者体位及护理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选取2013 年1 月至2014 年6 月择期行脊柱后路手术患者176 例, 其中男性100 例、女性76 例, 年龄20 ~ 65 岁、平均年龄43. 5 岁。纳入标准: 符合脊柱后路手术指征者; 无其它严重疾病者; 意识清楚且同意进行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 合并其它严重疾病; 认知功能障碍或者不同意进行本次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88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由医护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环境, 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 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抚工作。术前将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术中为术者准备好相关手术器械, 做好消毒工作, 同时积极配合术者完成手术, 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做好患者的用药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 主要护理方法如下:
1. 2. 1 术前适应性训练脊柱后路手术时间较长, 且手术过程中需长时间保持俯卧位, 患者心理和生理均易出现不适感, 因此, 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俯卧训练, 将硅胶软垫放于患者面部, 在患者脚踝、膝下、左右两肋部及左右髂部各放置1 块海绵垫, 每次持续1 h, 使患者的耐受力逐渐提高。
1. 2. 2 正确放置体位手术过程中嘱患者松弛肌肉, 对于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 安置患者体位时应该充分使患者四肢及颈背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脊柱保持自然平直, 防止胸腹壁受压。使患者颈部充分暴露, 取脚低头高位, 双肩低平, 暴露颈椎椎体间隙。为避免眼球受到压迫而造成视力下降, 应保证患者头部中心在双侧颧骨和前额。医护人员安置患者体位时, 应保持气管、导尿管以及其他导管的通畅, 两名医护人员站在患者身旁, 托扶患者的双下肢、腰骶部及头背部, 先翻转90°取侧卧位, 使脊柱保持水平, 再将患者翻转90°, 使患者呈俯卧位, 在翻转过程中, 医护人员应尽量保持动作轻柔。
1. 2. 3 保持术中体位稳定手术过程中,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同时仔细检查体位各支点是否有移动, 借助体位垫等器械保持患者脊柱稳定, 防止脊髓受伤, 如需要移动患者, 应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还可对患者进行唤醒实验, 以确保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正常。
1. 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心理状态。并发症主要有脊髓受伤、躯干皮肤压伤、呼吸系统损伤、乳房压伤、神经麻痹、损伤及面部损伤等。心理变化情况通过焦虑自评量表 ( self -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2]进行评价, 分值越高, 表明患者焦虑程度越重。
1. 4 统计学方法以SPSS 17. 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 < 0. 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 68 % , 低于对照组的17. 05 % ( P < 0. 05) , 见表1。
2. 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干预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AS评分均降低 ( P < 0. 05) , 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 ( P < 0. 05) , 见表2。
3 讨论
脊柱后路手术作为一种常见术式, 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腰椎狭窄、腰椎骨折及腰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治疗。为了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使手术切口靠近中线, 脊柱后路手术中患者常采取俯卧位。俯卧位患者的呼吸易发生变化, 而且患者在全身麻醉的作用下, 肌肉完全松弛, 胸腔脏器容易受到压迫, 脊柱各处均无支撑, 身体的主要受力点位于胫前、膝、髂前上棘、两侧肋骨及两侧肩峰前侧面, 易出现脊髓损伤, 躯干皮肤压伤, 呼吸系统损伤, 神经麻痹、损伤及面部损伤等并发症, 不仅可能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而且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应引起高度重视[3]。
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体位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充分表明了有效的体位护理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重要性。观察组患者心理焦虑状态改善明显, 分析原因如下: ( 1) 术前适应性训练使患者提前了解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适感, 增加了耐受度, 提高了心理和生理适应性[4]。 ( 2) 手术过程中, 医护人员准确放置患者体位, 并借助器械的作用使患者体位保持稳定, 同时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熟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使患者能以尽量舒适的状态完成手术, 进一步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5]。
通常情况下, 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方法类似, 但应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部位等具体情况, 充分考虑相关因素, 制定个性化的体位护理方法。例如, 针对女性患者, 俯卧位时应保证患者的乳房位于体位垫的中空处, 避免其受到挤压而发生乳房压伤。此外, 体位护理过程中, 医护人员的严格操作, 也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 还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 在逐步提高手术疗效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综上所述, 体位护理可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值得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高伟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医正骨, 2014, 26 (12) :66-67.
[2]万海方, 罗宏, 汪国香, 等.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用于胸椎结核患者经胸入路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效果: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 (3) :292-295.
[3]郝灵芝, 马杰, 邵艳, 等.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2 (2) :307-309.
[4]杜松英, 马丽梅.下肢体位垫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辽宁医学杂志, 2012, 26 (3) :147.
浅谈眼科手术患者的护理 篇10
关键词:眼科,手术患者,护理
眼科患者最显著的临床症状是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视力障碍, 并由此而导致生活自理困难和精神负担。因眼科疾患种类、用药种类及给药途径较多, 护理技术复杂, 因而眼科护理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术中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同时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 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医疗纠纷不断上升, 术中护理需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 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及医院的正当利益, 以保证医疗护理秩序的正常进行。
1 术前心理准备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普及和深化, 术中患者的现代护理理念的心理护理也变得相当重要, 虽然进入手术室之前已对患者进行了相当的心理护理, 但是一旦他们进入手术室这种陌生的环境, 患者仍然会感到紧张焦虑。此外, 手术室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少, 时间有限, 因而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 让患者感受到手术室护士的热情与亲切, 从而消除焦虑情绪。患者从来到手术室门口开始, 巡回护士就应热情而主动地迎接他们, 并与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 让他们及时把心中的焦虑和担心告诉我们, 并一一听取详细回答解释, 从而解除恐惧紧张的心理, 尽快熟悉手术室环境, 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2 术中配合
2.1 医生与护士的配合
在常规手术时, 巡回护士在病人来到手术室之前一定要备齐各种器材物品并保证完好备用, 即使突然发生故障也要有解决的方法和措施。手术显微镜、手术床、手术凳等调整到恰当高度, 使手术者能灵活操作, 减少疲劳。手术室器械护士尽量熟悉每位主刀医生的习惯和方式方法, 使器械的准备和传递达到稳、准、快, 减少无用的操作步骤以缩短手术时间。如遇特殊手术, 需要平时不用的器械, 术前医生如未及时告之手术室护士, 术中也应在手术开始前及时告诉巡回护士准备, 尽量不要在手术开始了才发现缺少器械物品而影响手术, 使得巡回护士来回跑动耽误时间, 也易导致手术室护士疲劳的工作状态而引起手术配合失误。
2.2 患者的配合
【眼科患者体位及护理】推荐阅读:
眼科手术患者的护理06-13
眼科高龄患者07-21
眼科老年患者08-16
眼科患者术前访视08-17
本院眼科护理常规07-20
眼科护理安全管理10-17
眼科护理工作计划07-05
高血压患者的门诊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08-2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