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藏书家逸闻

2024-11-08

古代藏书家逸闻(共3篇)

古代藏书家逸闻 篇1

“朕宁无一官自进贤邪?”

唐则天皇后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侍御史张循宪出使河东,需向朝廷写报告汇报工作,但有些疑难问题他无法决断,很是焦虑,便问侍奉他的官吏:“这个地方有没有可以商议事情的杰出人才?”官吏告诉他说:“曾担任平乡尉的张嘉贞是个奇才。”张循宪于是把张嘉贞找来,向他请教疑难问题的处理办法。张嘉贞条分缕析,说得十分明白透彻,张循宪大为惊讶。张循宪又请他代写报告,张嘉贞毫不推辞,不仅很快就写好了,而且报告内容都出乎张循宪的意料,但又全在情理之中。张循宪回到朝廷,见到武则天,武则天称赞他的报告写得很好。张循宪说:“此文不是我写的。”接着便把报告为张嘉贞所拟的情况全部禀告了武则天,并请武则天允许将他自己所担任的侍御史职务授给张嘉贞。武则天说:“朕难道没有一个官位来提拔贤能之士吗?”说完便下了一道命令,召张嘉贞进京,并在内廷接见了他。当时武则天的前面挂了块帘子,在回答武则天的问话时,张嘉贞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加之张嘉贞“仪止秀伟”,武则天极为高兴,当即下令把帘子卷起来,并任命张嘉贞为监察御史。为了奖赏张循宪发现人才的功劳,武则天提升他为司勋郎中。张嘉贞不久改任中书舍人(秘书),以后又历任梁、秦二州都督和并州长史、天兵军大使等职,官越做越大。到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他还被任命为宰相(《新唐书·张嘉贞传》)。

“百官上表,无如卿者,朕甚嘉之”

李揆考中进士后,被派到汴州做陈留县尉。采访使倪若冰因为李揆有才华,又出身名门望族,就留他在府中帮忙。正赶上郡府有事要向朝廷请示汇报,想找一个和朝中有交往的人,想来想去没有比李揆更合适的,于是就派他去了。按照当时的规定,各郡府姓李的官员向上呈报文书,都得先拜见宗正。当时的宗长是李璆。李揆拜见李璆时,正逢朝廷百官为皇帝上尊号。李璆早就听说李揆有才华,就请他代为起草三篇文书报给皇帝,写好后一篇一篇地向上呈报。皇帝召见李璆说:“百官上报的文章,没有能赶上你的,朕非常爱看。”李璆磕头谢恩说:“这三篇文章不是我写的,而是我的侄子陈留县尉李揆所写。”皇帝下令召见李揆,让大臣出题考他的文才。共有三道题:第一题《紫丝盛露囊赋》,第二题《答吐蕃书》,第三题《代南献白孔雀表》。李揆从上午十一点一直写到下午六七点,笔不停挥,一气呵成,总共只涂改了八个字。皇帝看完他的试卷,非常满意,就授予他左拾遗官。李揆凭着自己的文学才华,竟因此被留在朝中工作。后来,李揆又因为才华出众,一步步获得高升,先是以考功郎中知制诰,后来官拜中书舍人,成为朝廷重要文字秘书。

更有趣的是,李揆后来官升宰相,竟也与他善写表状文书有关。李揆任中书舍人时,有一次唐肃宗坐着华丽的车子去送别上计郡守,来到大殿的横门下,忽然停住了车,召集有关官员说:“我曾记得,先主在朝时,每当给上计郡守送行时都要有‘恩诏’下达民间,用来告诫勉励,现在怎么没有呢?这样可以吗?”因为事发突然,宰相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皇帝说:“干脆停止上朝,回去撰写送行的文章,等写好了再饯行吧。”这时中书舍人李揆赶紧上前跪伏在地,上奏说:“皇帝送别上计郡守,诏书已经下达很长时间了,远近的人都知道,现在突然改变送行日期,恐怕四方官民要胡乱产生猜疑。现在停止送行,需要找个理由,请让我立刻动笔起草一个通知,并请皇上稍稍停一下车。”皇帝答应了他的要求,就叫人拿来纸笔,让李揆在皇帝面前起草,并让人随写随抄,不一会儿就写好了。宣读这一诏书时,每当读到紧要处,皇帝的眼睛就会情不自禁地盯着李揆看,朝廷大臣于是都知道,李揆很快就会被提拔重用。不久,李揆果然被提升为宰相。(《太平广记》卷一百五十、卷一百三十七)

“即署相府主簿,专典文笔”

喝酒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北朝的孙搴就是被醉死的。出身普通人家的孙搴,因为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在年轻的时候就做了国子监助教,也就是国立大学的讲师。崔光奉命纂修国史,以文才著称的孙搴被调来参与其事,事后被任命为行台郎等职。不久,孙搴被牵扯到一宗造反案件里,不仅丢了官职,而且成了无业游民。东魏建立之后,高官孙腾和孙搴是一个宗族的人,就将孙搴推荐给高欢,高欢虽然表示接纳,但因为对孙搴缺乏了解,所以孙搴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东魏和西魏暴发战争,高欢率领部队来到“鸡鸣三省”的风陵渡,需要写一份战斗檄文,就吩咐中外府司马李义深、相府城局李士略共同完成。他们俩都谦虚地表示推辞,说还是请孙搴来写吧,他不仅文笔好,而且笔头子快,比我们强多了。高欢表示同意。孙搴正愁没有表现才华的机会,听说要他起草檄文,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这是一份急件,等着发布,高欢一边催促孙搴快写,一边亲自吹火,让火光照得更亮一些。孙搴受到巨大鼓舞,拿起笔来一挥而就,文章写得十分漂亮。高欢读过之后,非常满意,当即任命孙搴为丞相府主薄(秘书),专门负责公文起草。后来高欢发现孙搴不仅非常能干,而且多才多艺,特别难得的是孙搴还精通鲜卑语,而高欢又是一个鲜卑化了的汉人,身边很需要有个既懂汉语又通鲜卑语的人,于是就让孙搴兼做翻译,传达号令。高欢真不知道该怎么奖赏孙搴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就将一个姓韦的女子赏给他做老婆。这个韦姓女子不仅生于读书人家,知书达礼,而且倾国倾城,如花似玉,使得其他文人很是嫉妒和羡慕。书中自有颜如玉,看来确实不假。自此以后,孙搴就受到高欢的格外赏识和器重,成为东魏丞相府里一位炙手可热的权势人物,很多人都想巴结他,常常邀他到外面喝酒,孙搴也来者不拒,见酒就喝。有一天,大臣司马子如和高季式邀他喝酒,可能是喝得过于豪爽和尽兴,结果当时就要了孙搴的小命。(《北齐书·孙搴传》

古代秘书任免逸闻(三) 篇2

古语云:“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尚书·说命中》)意思是说:百官惟能者是用而不徇其私,爵位惟贤者是封而不给予道德败坏之人。但古代没有完善的用人机制,能否做到选贤任能,只能凭长官的个人好恶。倘若长官有私心杂念,必然导致用人失衡,奸佞宵小之徒就有可能乘隙而入,夤缘干进。而宋朝的王旦在担任宰相期间,用人却从无失误。他“为相,宾客满堂,无敢以私请”。他考察官员的办法也别出机杼,与众不同。未选拔前,他先是大量考察下级官员的言行,如觉得这个人确实不错,或发现这个人的口碑甚好,数月之后便将其召至官府谈话,询问四方利害得失,又让他对工作提出书面意见或建议,从各方面考察他的言谈举止和工作能力,然后写于纸上,以备日后查询。其人再来,王旦便不肯接见了。这样,下级官员谁该擢用、适合做什么工作和担任什么官职,王旦都了然于胸,一旦官员有缺,王旦便列出三四个候选人名单供皇帝选择。其他大臣所荐者,或是袍泽故旧,或凭感情印象用事,多被天子驳回,惟有王旦所荐之人,绝少被斥退。难能可贵的是,王旦黾勉为公,从不沽名钓誉,也从不以被荐者的恩人自居。“旦凡所荐,皆人未尝知”。王旦死后,史臣修《真宗实录》,从档案中见到王旦的大量荐人奏章,才知道朝中大臣多是王旦所荐。其高风亮节,令朝臣折服。

然而,凡蝇营狗苟、以旁门左道谋官者,王旦均摒而不用,即使是贤能之士也不例外。谏议大夫张师德为升迁官职,两次求见王旦,都吃了闭门羹。张师德以为有什么人在王旦面前说了他的坏话,就请朝中大臣向敏中出面替他解释。后来朝廷要遴选知制诰(秘书)一职的合适人选,王旦叹息说:“可惜了张师德!”向敏中问他何出此言?王旦说,我已多次在天子面前推荐张师德,他出身名门,品德纯正,不料他竟两次到我家说项。他状元及第,前途无量,只须静等机会就可。像他这样的人还热衷于跑官、要官,没有背景和靠山的孤寒之士又该如何呢?张师德弄巧成拙,终于无缘知制诰一职(《宋史·王旦传》)。

“臣不敢以私害公”

宋孝宗在位期间,史浩曾两度为相。他认为治理国家以得人才为先。在他的大力荐举之下,一大批名臣得到重用。

史浩荐举人才,不问亲疏,不计私仇,不念旧恶。陈之茂和莫济都曾经极力诋毁过史浩,史浩依然荐举他们出任合适的官职。史浩推荐陈之茂出任地方大员时,宋孝宗不解地问:“爱卿难道要以德报怨吗?”史浩说:“臣不知道我们之间有怨恨,假若认为有怨恨而以恩德回报,那是别有用心。”隆兴元年(1163)五月,侍御史王十朋以怀奸、误国等八大罪状弹劾当朝宰相史浩,莫济紧跟其后,诋毁史浩尤其厉害,史浩因此被罢职。可是后来当朝廷需要增加秘书人员时,史浩却大力推荐莫济出任翰林学士。宋孝宗觉得奇怪,问:“莫济不是极力诋毁过你吗?”史浩说:“臣不敢以私害公。”便任命莫济为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待他像当初一样,所以史书上说史浩“宽厚类此”(《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三)。

“自有中书,未有此事”

裴坦,字知进,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唐文宗大和八年(834)考取进士,历任宣歙从事、左拾遗、史馆修撰。唐宣宗大中初年任楚州刺史。令狐当国,朝廷需要增加秘书人员,在他的极力推荐下,裴坦出任职方郎中、知制诰。大中十一年(857)四月,裴坦又被任命为中书舍人。裴坦后来官至宰相。

裴坦不仅阅历比较丰富,而且仕途也相当顺利。然而他被任命为职方郎中、知制诰(朝廷秘书)时,却遭受了一场很大的羞辱。

像裴坦这种既是科班出身,又具有地方和朝廷工作经验的人才,经当朝宰相大力举荐,被任命为朝廷秘书本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当令狐向朝廷推荐裴坦做知制诰时,却节外生枝,遭到另一位宰相裴休的坚决反对,理由是裴坦不具备做秘书的才干。令狐显然也没有把裴休的反对意见当回事,还是坚持推荐裴坦做了职方郎中、知制诰。按理说,这件事情就此可以画上句号,因为裴休对令狐绹即使有天大的意见,也没有理由继续纠缠不休,更不应该给裴坦本人制造什么麻烦和难堪。然而谁也不会想到的是,就在裴坦正式到中书省上任这一天,却发生了唐朝历史上(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骇人听闻的羞辱秘书事件。

按照当时的礼节和习惯做法,新秘书上任时,先要去宰相集体办公和议政的地方——政事堂(政事堂开始设在门下省,以后迁到中书省)拜见各位宰相,然后由全体宰相亲自送到中书省任职。可是当裴坦恭恭敬敬地走到裴休面前,礼节性地向他表示感谢之意时,裴休的牛脾气却突然冒了出来,他很不客气地对裴坦说:“你能担任朝廷秘书,是令狐首相对你的错爱,与我没有丝毫关系。你要感谢就好好感谢令狐首相,不必感谢我。”这番话本来就说得十分难听,让人羞愧难当,然而裴休做得更绝的是,他一说完,就吩咐轿夫送他回家,根本不顾最起码的礼节,与各位宰相一道把裴坦送到中书省上班。史籍上虽然没有记载裴坦当时有什么反应(显然没有明显的情绪反应,否则是会记载的。这表明裴坦是一个忍耐力和自制力都很强的人),但中书省其他人员的看法,史书上是写了的:“自有中书,未有此事。”(《唐语林·补遗》)也就是自中书省成立以来,还没有发生过比这更羞辱人的事情,因此人人都为裴坦感到耻辱和难堪。

裴休为什么要这样肆意羞辱裴坦?史书上未说明具体原因。如果仅仅是因为他的意见没有被令狐绹所采纳,就如此意气用事,拿裴坦当出气筒,那就说明裴休这个人的心胸太狭窄,并且缺乏起码的官德修养。因为向朝廷推荐人才是执政大臣的权利和义务,只要不越权,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推荐名单,不必征求其他人的同意;如果对别人推荐的人选有意见和看法,虽然可以明确提出来,但也不能强加于人。这些原则,裴休怎么会不知道?然而在推荐裴坦为朝廷秘书这件事上,裴休和令狐绹却认真较上了劲。裴休更是意气用事,平白无故、毫无道理地伤害一位新来的同事和部下,确实很不应该。在我看来,这件事与其说是裴坦蒙受了极大的耻辱,倒不如说是裴休自取其辱更恰当些。

“适从何来?遽集于此!”

唐朝著名诗人元稹为江陵士曹参军时,与宦官崔潭峻交情比较好。唐穆宗还在东宫做太子时,听到宫中有人朗诵元稹的诗歌,十分喜爱,待到他继位做了皇帝以后,崔潭峻也回到了朝廷工作,他听说皇帝很喜欢元稹的诗文,就将元稹的一百余首(篇)诗文献给唐穆宗看。唐穆宗问:“元稹如今在哪里?”崔潭峻回答说:“现在为膳部员外郎。”这年五月初九,唐穆宗便任命元稹为祠部郎中、知制诰。朝中官员知道元稹是由于得到宦官的推荐而出任朝廷秘书后,都鄙视他的为人。这一天,中书省的官员们在一起吃瓜,有几只青色的大苍蝇飞来落在瓜上,中书舍人武儒衡边用扇子赶苍蝇边指桑骂槐地说:“适从何来?遽集于此(这些苍蝇是从哪里飞来的?怎么都聚集在这里)!”同僚们听他用苍蝇来讥讽元稹,都大惊失色,武儒衡却面不改色,神态自若(《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一)。

古代后宫鞋履逸闻录(之三) 篇3

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杨广, 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 大体上是位积极、有进取心的人。主政后, 他巡视边塞拓、开通西域、推动大建设。然而最终因人民负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穷兵黩武, 遂以残暴留名于世。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之相比, 并称暴君。他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 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 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 将他缢死于江都 (今江苏扬州) 。

禄食朝野, 衣冠入时;锦衣华舄, 百态众生。本文作者择取《隋炀帝艳史》一书片段, 根据隋炀帝后宫因鞋履引发的故事, 彰显了鞋履文化其生动、丰富、深邃的内涵。

【不衫不履乱伦作爱】

在该书第五回“黄金盒赐同心, 仙都宫重召入”中:早在炀帝做太子时, 就曾调戏过他父亲的宣华夫人, 在文帝死后炀帝身着“衮龙袍、无忧履”登基后, 还一心想着宣华夫人, “却说炀帝因宫人朝贺, 追问宣华。众宫人答道:‘宣华姑娘因昨日抵触了万岁爷, 今日待罪后宫, 未蒙诏赦, 焉敢擅自朝贺?’炀帝笑道:‘昨日那样任性, 今日也一般如此!’而“宣华闻得文帝驾崩, 又听得炀帝登基, 怎不骇怕!在宫中思一日, 想一回, 寝食都废, 坐卧俱不能安。……想道:‘杨广虽做了皇帝, 我是他个庶母, 却也处我不得。’”岂知, 炀帝又命人送她个金盒子, 里面装几个五彩制成的同心结子。炀帝知宣华收了结子, 又谢了恩, 满心欢喜。捱到晚间, 悄悄来会宣华。宣华将炀帝一看, 果然是个少年的风流天子!亦有《柳梢青》一首为证:“倚颀而长, 一人有美, 婉如清扬。谩夸富贵, 不衫不履, 自是非常。”炀帝刚做了皇帝, 哪里顾及庶母辈份;这位自称为庶母的美人, 也被虽不穿锦衣华舄, 只随便穿着常服及鞋子的少年风流天子所倾倒。便同做醉鸳鸯, 共入温柔乡了。

【夫人自缢炀帝哭色】

在第十五回“怨春偏侯夫人自缢, 失佳人许廷辅被收”中:“却说这后宫有一个侯夫人, 生得天资国色, 百媚千娇, 果然是沉鱼落雁, 闭目羞花;又且赋性聪慧, 识字能诗。自十五岁选入宫来, 自倚着有才有色, 又正值炀帝好色怜才, 只以为阿娇的金屋, 飞燕的昭阳, 可计日而到。谁知才不敌命, 色不如时, 进宫三年, 从未曾一见君王之面, 终日只是焚香独坐, 终宵只是掩泪孤吟。妆束得花香柳绿, 毕竟无人看见;打点得帐暖衾温, 仍旧是独自去眠……”在隋炀帝晚年时, 大兴土木, 建造迷楼, 海选美女, 以满足淫欲。侯夫人因没被选入迷楼, 自知此生将终老长门。与其做终身监禁, 还不如早死早托生。于是, 一幅白绫, 自缢而死。死时臂悬囊, 中藏文字。左右拿来呈送炀帝, 原来都是侯夫人的诗稿, 其中有《自感》诗二首, 有“春寒入骨清, 独卧愁空房。躧履步庭下, 幽怀空感伤……” (躧, 同“屣”。躧履:靸着鞋走。《汉书·隽不疑传》:“胜之 (人名) 躧履起迎。”颜师古注:“躧谓纳履未正, 曳之而行, 言其遽也。” (按侯夫人自缢前的心情, 其愁极衰极无心妆扮, 连鞋子都没来得及穿好, 无奈地走下庭阶, 其“早死早托生”之心如死灰, 跃然在目。) 当炀帝看到《遣志》一诗云“秘洞肩仙卉, 雕窗锁玉人。毛君真可戮, 不肯写昭君。勃然大怒道:‘原来是这厮误事!'”便叫人拿许廷辅问罪。炀帝进后宫:“只见侯夫人还是二十来岁的女子, 虽然死了, 却妆束得齐齐整整, 颜色尚然如生;腮红颊白, 就如一朵含露的桃花。”炀帝看了, 也不怕触污了身体, 走近前, 将手抚着她尸骨之上, 恸哭不止。炀帝既将许廷辅赐死, 只是思念侯夫人不已。众夫人百般劝慰, 炀帝终有几分不畅。侯夫人的死, 是对腐朽封建制度的反抗, 悲哉, 壮哉!该书评者不经先生在总评中说:“侯夫人有才有色, 不得逢君而缢, 殊觉可怜。炀帝抚尸恸哭, 亦出天性。嗟夫, 使移此段心肠加之贤士大夫, 何忧天下不治!”

【美女弓鞋宫中试马】

在第二十二回“美女宫中春试马, 奸人林内夜逢魑”中:一日, 吏部侍郎裴矩在张掖与西域胡人开市, 换得大苑一匹名马, 浑身雪白, 神俊异常, 遂差人献与炀帝。炀帝看了, 满心欢喜, 不住口的称赞道:“果然好马, 果然好马!”就将身上的龙袍脱下, 换了一件最轻软五彩蟠龙的便衣, 脚下换了一双天蓝软底鞋儿, 拿了一根全鞭子, 便盘鞍上马。众夫人慌忙取酒来, 奉上说道:“陛下慢放马, 且满饮三杯助兴。”炀帝饮完酒跑完了马十分高兴地对众夫人说:“你们宫娥中, 不拘是谁善跑的, 跑一回与朕看看下酒, 岂不妙哉!”众宫人你看我, 我看你, 无一人答应。后来贵儿举荐说:“薛冶儿既善舞剑, 一定便会走马。”炀帝听了大喜道:“这个想得有理。”薛冶儿推辞不过, 也笑道:“妾若跑马, 这三觞酒却是谁吃?”炀帝喜道:“你若跑马了, 朕就饮此殇何如?”薛冶儿料道推辞不得, 只得说道:“跑得不好, 万岁与列位娘娘不要见笑。”遂把凤头弓鞋紧兜了一兜, 腰间又添上一条鸾带, 徐徐的走到马前, 将一只雪白的纤手, 扶住金鞍下边, 也不蹬镫, 轻轻把身躯往上一纵, 早不知不觉的骑在马上。炀帝看了, 喜不自胜。冶儿取了金鞭, 连打几下, 那马就如飞一般跑去。冶儿也不挽丝缰, 两只手高高的调弄那根金鞭, 坐在马上, 左顾右盼, 百般样卖俏。

炀帝看得高兴, 被众宫人缠的喝得昏醉矣, 正是:神迷佳丽应难醒, 情殢温馨莫不昏;休怪君易沉醉, 玉人试马易消魂。

【美女牵船侧转金莲】

在第二十七回“种杨柳世基进谋, 画长黛绛仙得宠”中:炀帝为子游玩, 在把淮河掘作通渠后, 便令打造龙舟。精工富丽的龙舟打造好后, 王弘奏道:“在吴越地方选取十五六岁的女子, 打扮做宫女模样, 无风叫她牵缆而行, 有风叫她持楫绕船而坐。陛下凭栏观望, 方有兴趣也。”炀帝大喜道:“此议更妙!”在出游时, 众殿脚女 (即替代纤夫的牵船女) 都是演习定的, 打扮得娇娇媚媚, 上了岸, 那十足大龙船, 早被一百条锦缆悠悠漾漾的扯将前去。炀帝与萧后, 在船楼中细细观看, 只见两岸上锦牵绣换, 玉曳珠摇, 百样风流, 千船袅娜。娥眉作队, 一千条锦缆牵娇;粉黛分行, 五百双纤腰挽媚。彩袖翻空, 一路上绮罗荡漾, 沙分两岸, 齐轻轻侧转金莲。千里河堤广种杨柳后, 绿叶成荫。龙舟再行于河中, 从绿杨影中行过, 牵船众女子, 绛绡彩袖, 翩翩跹跹, 个个腰肢柔媚, 似风前垂柳纤纤;体态风流, 如春后梨云冉冉, 金莲款款, 而行不动尘;玉质翩翩, 而过疑无影。炀帝与萧后可谓好色同心, 夫唱妇随的“惺惺相惜”了。

【弓鞋藏刃刺杀昏君】

据传说炀帝与萧后昼夜坐龙舟游玩时, 在千名殿脚女中, 有位侠女义士吴月娘, 她深恨炀帝不顾民之疾苦的荒淫无道, 在她被选为殿脚女后, 一心想要替民除害。她让手艺精湛的铁匠老爹, 为她打了把能在三寸弓鞋藏装的莲花瓣刀。她将小巧锋利的刀用布包好, 藏在特制的绣花弓鞋里, 鞋底又刻上一朵莲花, 每走一步莲花印痕清晰可见。炀帝知道在牵船美女中, 还有这样一位美女, 便召来见驾。炀帝见到这著小巧绣制精美的弓鞋美女后, 十分喜欢, 便召她到身前想要看看她那别致的弓鞋。吴月娘叩拜炀帝得到他许平身后, 脱下弓鞋, 小心翼翼地从鞋垫底下抽出利刃, 说时迟那时快, 突然向炀帝刺去, 炀帝急闪, 只刺伤手臂。卫士见状, 拔剑向她砍去, 月娘飞身赤一足跳河自尽。

上一篇:眼科患者体位及护理下一篇:交接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