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藏书(精选12篇)
图书馆藏书 篇1
一、图书馆藏书的概念
中学图书馆藏书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以学校的规模、图书馆的任务、读者对象为依据,经过全面筹划、系统搜集、科学加工整理和组织,逐步构成的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书刊、资料、信息资源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也是供读者利用的一切文献的总和。
二、藏书建设的概念
藏书建设是指符合图书馆任务与读者需求,系统地建设、发展、规划、组织藏书体系的全过程。图书馆的藏书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没有高质量的藏书,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图书馆,藏书的质量直接影响图书馆各个工作环节的开展和图书馆方针、任务的完成,因此,一座好的图书馆必须重视它的藏书建设工作。
三、做好中学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工作
1. 收藏好图书
(1) 注意藏书范围
教育部2003年《中小学图书馆 (室) 规程 (修订) 》明确指出: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有条件的学校从载体形式上全面收藏。 (1) 印刷型: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 (2) 非印刷型:将有保存价值的馆藏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收集保存包括缩微、机读、声像、光盘和各类电子图书等现代文献。 (3) 其他型:未发表的,甚至未被人们认识的信息文献。
中学图书馆藏书要兼顾初中师生和高中师生的阅读要求: (1) 初中生仍处于启蒙时期,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初一的图文并茂为主过渡到初三的以文字为主。少年儿童读物不要占过多的比例。初中教师用书指一些与教材配套的初中基础教育、教辅图书和初中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图书文献信息资料。 (2) 高中部分的藏书建设要适应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高中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要以采集原著为主,重点高中可把大学教材列入本馆的藏书范围。
藏书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需要,适应本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2) 关注藏书结构
《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中对“藏书结构”是这样解释的:图书馆藏书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组织形式,反映着不同文献类型、不同学科、不同收藏水平、不同语言文字、不同载体形式的藏书在藏书体系中互相依赖、相互制约、相互结合的方式及其在藏书体系中各自占的比例。
《中小学图书馆 (室) 规程 (修订) 》上要求:图书馆藏书应做到结构合理,藏书量不得低于规定标准。《中小学图书馆 (室) 藏书分类比例表》中学馆五大类藏书比例为:第一大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占2%;第二大类,哲学、宗教,占2%;第三大类,社会科学,占54%;第四大类,自然科学,占38%;第五大类,综合性图书,占4%。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此要了如指掌,对本馆的馆藏结构更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应该明确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图书馆也必然服务于此。因此,体现在藏书上也要围绕这个核心,合理安排藏书结构。具体是:
(1) 学科结构。藏书建设要涉及基础教育规定的所有学科。凡是有关本学校教育教学设置的各学科的图书文献,在藏书建设中都要有所体现。
(2) 类型结构。文献以不同的出版形式、不同的载体类型出现,中小学图书馆应该根据自己的设备条件和师生的要求,采集到所需学科各种版本的出版物,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3) 文种结构。中小学图书馆根据本学校的具体需要,采集不同语言文字的文献,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4) 时间结构。藏书建设中的半衰期理论说明,每一学科的文献都是由不同时间段的出版物组成。中小学图书馆在藏书建设工作中,也应该体现文献的这一特点。
(5) 层次结构。文献按内容深度可分成核心层、主体层、外围层。核心层主要满足师生高水平、学术性、研究型的需要。主体层则满足师生教育教学的基本需求。外围层为满足介绍性、普及性需求。中小学图书馆应该根据本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层次,按文献的内容质量层次进行藏书建设。
(3) 重视采访人员
采购人员本身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和较高的图书鉴赏能力。美国图书馆学家陶伯 (Maurice F.Tauber) 曾说过:“图书采访乃是一门结合了侦察员、外交家及商人三方面才能的艺术。”他形象地描述了图书采访工作的复杂性,也客观地对图书采访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采访人员除对现代文献的类型、馆藏图书的来源、数量的控制与质量的评价以及馆藏建设的协调应有清醒的认识和理解,还应该掌握藏书补充的原则、范围和标准,制订较完整的藏书补充计划,特别是要掌握藏书补充的组织与方法。
(1) 了解出版动态。通过订阅《全国新书目》《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以及《中国报刊大全》及时了解最新出版动态。同时还可以通过《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书摘》《中外书摘》《读书》等了解图书的具体情况。
(2) 了解出版社。每个出版社经过长期的发展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如计算机类的图书主要以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见长;外语类的图书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文出版社见长;教育类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见长;中文工具书一般是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上海辞书出版社见长等。通过对出版社的了解可以大大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3) 了解图书。图书馆藏书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采购人员面对成千上万册的图书,要从中挑出适合本馆的图书,并在短时间内确定此书的阅读对象是教师还是学生,或是师生共用,并根据不同的阅读需求确定图书的复本数。这就需要首先看书名,其次看目录,然后再翻阅书中的某一段内容查看一下。
2. 分编好图书
即指文献的整序工作,这是一个具有学术性、智力性、技术性和体力性综合特点,知识密集、工序复杂、要求严格的图书馆内部业务工作;它把采访验收工序中转来的分散无序、读者难以有效利用的文献个体,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分编,组织形成一个排列有序、利于管理的文献收藏体系,进入文献典藏工作系统—最后提供读者利用。
文献的整序工作,包括对图书的分类、编目、组织目录和建立目录体系等内容。中小学图书馆的文献整序工作在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的前提下,还应结合本校、本馆的情况,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使馆藏文献体系更适应学校教书育人、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的需要,从而达到文献整序工作的科学化。
(1) 文献分类
文献分类是图书馆开展业务工作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图书的排架,关系到读者找书。中小学图书馆为了分类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能有足够的分类发展空间,建议统一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第五版) (以下简称《中图法》) 。分类时可以参考书名页后面的CIP数据,但作为分类人员应该熟知《中图法》二十二大类和常用的几个复分表。做到拿到某本书一看就知道分入哪个类目,丛书和多卷书要根据部头的大小、到馆情况,决定按系列丛书分类,还是按个别分类。分类时一定要结合本馆的排架特点,归类准确,详略得当。
(2) 文献编目
编目工作要与图书馆业务工作标准化联系起来,我国文献著录标准就中小学图书馆而言,主要应用《文献著录总则》和《普通图书著录规则》。《文献著录总则》共设置了九大项,而《普通图书著录规则》设置了十大项著录项目,我们根据实际调查,认为中小学图书馆编目按照总则和规则的要求,在进行计算机编目时一般采用其中的七项即可,即: (1) 题名与责任者说明项, (2) 版本项, (3) 出版发行项, (4) 载体形态项, (5) 丛编项, (6) 标准书号及获得方式项, (7) 排检项。当然计算机编目时905馆藏项是务必要有的。CNMARC著录的标准化使得检索内容可以全面、完整、规范地反映馆藏。
(3) 文献加工
文献加工包括著录前对每本图书进行打号、盖章、贴条码、贴磁条和在著录工作完成之后打印书签、贴书签、贴透明胶带。文献加工对馆藏建设的标准化同样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图书馆对文献加工的每一道工序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如每本书打几个号,打在第几页的什么位置?盖几个章,都盖在哪儿?条码和磁条又都贴几个,贴在哪儿?还有书签是横着贴,还是竖着贴,贴的高度。这些问题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像对待图书馆其他业务工作一样认真,决不能随心所欲。
3. 管理好图书
这里指文献的典藏工作,文献典藏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对馆藏文献进行的一系列组织 (形成文献收藏体系) 、管理 (书库的正常管理和文献在利用、流通过程中的管理) 、保护 (对文献的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现象的弥补) 和更新 (对新文献及时接收补充和对废旧失效文献的周期性剔除) 等工作的总称。
文献典藏工作的目标是为本馆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适用的文献收藏体系。在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1) 方便读者利用的原则; (2) 方便实际工作的原则; (3) 有利于发展的原则。
文献典藏工作包括以下几项具体的工作内容: (1) 接收入藏文献; (2) 对新入藏文献按文献收藏体系进行科学分流; (3) 对新文献分流后的业务注记工作; (4) 组织分类排架; (5) 对馆藏文献进行正常的管理并通过多种途径使文献得到充分利用; (6) 对废旧失效的文献进行剔旧处理; (7) 对剔除出来的文献进行善后处理 (在目录中注销、对文献实体加盖注销章、注销后或与兄弟图书馆交换或转让给个人,并在财产登记账中进行财产注销) 。
在典藏工作中,排架工作可以说是工作量最大的,排架是将馆藏书刊有序地排列在书架上,使每一种文献在书库的书架上都有固定的位置,并形成一定的检索系统,图书馆员和读者能够准确地按这个位置取出、归架。代表每种文献排列位置的藏书排架号,同时又是读者借书时的索书号。图书馆藏书排架有很多种方法,中小学图书馆一般采用按《中图法》分类排架。分类排架法最大的优点是能使文献按学科门类集中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有逻辑性的科学体系排架号,即索书号=分类号+书次号和辅助区分号。
文献典藏工作很烦琐,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它在藏书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 本校特色文献的收集和数字资源的利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越来越注重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建设。因此,图书馆要关注并积极收藏学校教育教研活动形成的文献、资料,收集校本教材。
我馆陆续收集了知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的教育漫笔《追梦人》,教科研室编写的《先哲之光》《北京十二中1934~2009奋斗与梦想》,中学生科技文集《翱翔》,信息技术课外应用研究课题组编的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外应用探究》,语文教研组编著的《国风细雨》《撷英咀华》,数学教研组编著的《周知白的数学人生》《函数演讲》,外语教研组编著的高中英文选读《飞翔Give me a pair of wings and I can fl y higher》和《Paradise of English poems英文诗歌伊甸园》 (十二中高中学生原创英文诗集) ,物理教研组编著的《中学物理拓展与实践》,化学教研组编著的《中学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研究》,化学特级教师田玉凤编著的教育部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论文锦集》,计算机教研组编著的《机器人构建与程序设计》,体育教研组编著的《中学形体课教程》和《板球教学与训练》,心理教研组编著的《心理教育》等。
在网络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实施中学数字图书馆工程,全面地满足和保证教学、科研有序地进行,其意义更深远,作用更巨大。我校数字图书馆加强了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中心工作人员一起收集、引进的数字化资源有“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北京市中小学电子期刊阅览室”“中小学教学资源联盟”“清华同方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中教育星资源库”“世纪龙源资源库”“丰台教委资源中心”“高中新课改相关网站”“高中数学网络互动”;自建的资源系统有“K12资源库”“校视频点播系统”“校光盘检索系统”“十二中自建视频资源库”“十二中自建资源库”等。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数字资源,图书馆和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并把各种数字资源的特色和使用方法发布在校园网上。
四、结束语
“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藏书建设工作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的作用。为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多渠道、全天候、全方位地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能够及时解决的,利用馆藏资源尽快解决;不能够及时解决的,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搜集整理,想办法予以解决。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的藏书建设工作一定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储若端, 周华.中小学图书馆藏书建设[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
[2]沈雄楠.试论中小学图书馆的藏书建设[EB/OL].http://www.wjxz.com.
图书馆藏书 篇2
XX县图书馆藏书质量控制规范
馆藏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前提条件,馆藏质量将直接影响读者服务工作的效果。离开了高质量的馆藏,管理水平再高,服务手段再先进,都无法为广大读者提供好的服务。为了加强馆藏建设,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我馆根据读者需求和本馆实际,制定以下规范:
一、保证藏书数量
图书馆的文献采访人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合理使用有限的图书文献采购经费,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1、保证藏书数量。要求达到5000种/年以上,藏书总量的统计包括入藏的普通图书,报刊杂志,电子文献,数据库等各种类型。
2、保证馆藏文献覆盖率。根据我馆读者构成比例,均衡各学科图书比例。
3、保证新书增长率。采编人员要多渠道了解图书馆出版动态,及时关注新书、畅销书,及时购买满足读者所需。
4、建设普通读者、重点读者及科研机构参与本馆图书采购的辅助机制,提高图书采购的针对性。
二、保证藏书质量
1、讲求购置书的质量,严格从省文化厅中标文件指定的书商渠道采购图书;杜绝盗版书,严防有害读者身心健康的图书流入。
2、文献采购有重点。积极调研,根据年初预算,确定采购的重点。
比如少儿图书与成人图书的购书比例、往年馆藏图书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等等。
3、针对读者所需制定购书计划。为了保证采购图书有的放矢,购书前采编人员要咨询少儿室、外借室工作人员读者所需,合理制定购书计划。
4、讲求图书连续性。注意连续出版物的连贯性。
5、要求复本书合理。
资料室图书控制每种1-2册。外借室成人读物原则上每种2-3册。少儿室图书2-3册,一些出借率高的,如中外名著、杨红缨系列图书、皮皮鲁系列图书可以增加到5-6册。
6、年终对图书采购工作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作为来年工作参考。
三、藏书剔旧
为了保持图书文献的可利用性,并缓和书库的饱和状态,在做好图书入藏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藏书剔除工作。剔除工作很复杂,要慎重、仔细,应严格根据本馆剔旧制度,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每次剔除要确立明确的剔旧方针以及范围、步骤,还要保证一定的剔旧率。
图书馆纸本藏书利用率研究 篇3
[关键词]图书馆;纸本藏书;利用率;分析
[作者简介]张亚君,西昌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的藏书量是高校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图书利用率则是衡量一个图书馆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的主要指标。如果一个图书馆的藏书量很大,但图书利用率不高,就会使大量图书失去作用。加快图书流通,不断提高图书利用率,让馆藏图书最大限度地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当务之急。特别是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其高校图书馆除了要为教学、科研服务,也需要为发展民族教育特色提供信息,学校的专业发展是否均衡会直接制约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加强馆藏图书的多样性和提高图书利用率是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首要任务。
一、藏书利用的研究现状
图书馆的藏书和藏书利用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藏书和藏书利用情况是图书馆工作的直接成果体现,对其做综合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图书馆流通数据的应用,掌握读者对馆藏文献的利用情况,掌握馆藏文献的调整方向,认识和掌握各类读者群的特点,加强文献收集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提高图书馆对读者服务的能力。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林燕通过对流通数据的统计分析,为从宏观上了解读者需求等相关情况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如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文献的阅读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丰富馆藏文献,优化藏书结构、优化阅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林官春、王行荣等学者根据藏书利用率的定义,给出了一系列包含某个时段的利用率、各类藏书利用率和藏书总体利用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各类藏书利用率的相关关系,提出可以利用藏书利用率数据来指导藏书结构的优化。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只有了解、分析、研究读者的借阅情况,从中探索读者的借阅规律和特点,根据读者的需求和学院专业设置的特点对馆藏资源配置进行调整,使之日趋合理,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功能。
二、藏书利用率的计算
科学的藏书利用率数据是我们对图书馆工作状况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越高,图书馆的藏书结构越科学,图书馆的总体藏书利用率就越高。但是通常藏书购置费用有限,这就要求在给定购置经费的条件下制定科学的购置计划,对图书馆的藏书结构进行优化管理,以提高藏书总体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目的。
藏书利用率能为藏书采购提供科学依据。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周期里,对藏书利用率接近的藏书建议不用增购,并将该类藏书存入不常用的藏书资料库中;对藏书利用率远低于平均藏书利用率的藏书建议暂时不增加购买;对于藏书利用率远高于平均藏书利用率的藏书建议增加购买;对于藏书最大利用率接近的藏书建议及时增购,并将该类藏书存入常用藏书资料库中。
图书利用率的计算可使用《图书馆学基础》中的定义:馆藏中被读者借阅的数量占全部馆藏总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三、西昌学院图书馆藏书现状
西昌学院图书馆于2004年正式建立,是由原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图书馆、凉山大学图书馆和凉山教育学院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现分为南、北、东、西四个分馆。西昌学院图书馆在文献购置方面紧密结合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需要,现已形成工程、食品、园艺、农学、牧医、水产、计算机科学、应用电子、数理、化工、中文、政史、外语、经济、法律、少数民族教育等专业学科的综合性藏书体系,文献总量为198.7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58.57万册,中文纸质期刊2135种,电子图书40.22万册,中文全文电子期刊9000种,中外文数据库11个,自建数据库5个,数字资源总量6998GB。2013年西昌学院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如表1所示:
1. 西昌学院图书馆(北总书库)的藏书利用率
西昌学院北校区为主校区,图书馆资源占据95%以上,本文选取北总书库为例进行分析。查阅2005~2012年西昌学院图书馆(北总书库)的图书馆数据资料,可以得到每年的藏书利用率,具体如表2和图1所示:
从表2及图1可以看出,西昌学院图书馆(北总书库)的馆藏总册数变化最为明显。从2005年的157242册增长到2012年的1624463册,8年间增长9.33倍。其中,2005年和2006年这两年的增长非常迅猛,之后的6年都是稳步增长。
其次比较明显的是藏书利用率。随着馆藏总数的增加,藏书利用率反而从2005年最高的62.05%逐年减少,到2012年只有6.99%,8年一共减少了7.88倍,这说明西昌学院图书馆(北总书库)在藏书利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借出文献数的变化情况从2006年到2012年与利用率的减少趋势相符合,说明在馆藏总册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借出文献的绝对值在2006年达到最高水平,之后每况愈下,2012年的借出文献数只比2005年增加约16%。
2.影响藏书利用率的因素分析
西昌学院图书馆藏书利用率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资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通过计算机进行在线访问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而不是直接到图书馆阅读资料。数字资源可以使读者不必受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利用一切可能的阅读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在线阅读。
(2)当今物质化的社会让学生在学习和阅读时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特别是民族地区,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薄弱,没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对专业书籍阅读兴趣不高,即使到图书馆进行借阅,也只是借阅一些消遣性图书,导致专业文献利用率低。
(3)馆藏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只具有图书馆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其他学科了解甚少,知识跨度有限。
四、提高图书馆馆藏利用率的建议
nlc202309040106
1. 优化纸本馆藏
在图书期刊种类数量激增、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订购适应本校读者的图书期刊,同时注意图书期刊专业内容与本校专业相适应。征订图书期刊要保证重点,照顾一般重点学科的核心图书期刊,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图书期刊应适当兼顾。藏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及时掌握出版动向和读者需求动向,随读者需求的改变不断进行调整,增强订购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2. 做好读者了解图书馆的相关工作
图书馆应以积极开放的面貌面对读者,做好图书馆的宣传工作,让读者增加对图书馆的了解,更加有效地使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图书馆可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工作,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藏书布局、图书分类、借阅规则等进行详细讲解,辅导新生利用好图书馆资源,减少新生使用图书馆的陌生感和盲目性。也可采用各楼层的宣传栏、学校网络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让更多学生了解图书馆的纸本馆藏。同时还可以邀请学院各系优秀教师根据各专业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和学生的专业水平编写导读书目,配合课堂教学。
3.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馆藏人员只有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学习进取,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掌握现代化技术手段,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工作的要求。馆藏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和熟悉本校各专业知识,加强与各系部的沟通,挑选使用价值高的图书,减少文献采访的盲目性,完善专业文献的选择。
4. 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图书馆各项制度,加强对馆藏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馆藏人员的综合素质。实行优化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使图书管理与图书借阅有章可循,保证图书借阅有序进行。同时避免图书的流失和破损,保障图书的利用率。
5. 开展校外读者服务
为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资源共享,除坚持为校外读者提供一定范围的借阅服务外,还应积极参加地方公共图书馆的交流。让校内外的读者都能够享受藏书资源,使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更加充分。
[1]林燕. 对西部地区高校图书流通数据统计分析——以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 (12):206-207.
[2]林官春,王行荣,冯有胜. 藏书利用率的计算方法研究[J]. 图书馆杂志,2012 (8):21-24.
[3]梁飞,万彩霞. 图书馆流通数据实证应用文献计量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 (4):60-62.
[4]宛凯林. 藏书利用率与利用量弹性指标之比较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 (5):8-9.
[5]余侠. 基于流通统计分析的最佳藏书结构的调整[J]. 图书馆学研究,2007(4).
浅析高职学院图书馆藏书布局 篇4
藏书布局主要是指图书馆对馆内藏书的合理划分, 是图书馆所有信息资源的布置, 作为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基础内容, 科学合理的图书馆藏书布局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也直接关系到图书馆服务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 随着信息资源载体方式的多样化, 电子文献等数字资源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的藏书布局。因此,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特别是对于高职学院图书馆, 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同时, 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1 高职学院图书馆藏书布局现状
高职学院图书馆藏书布局主要是以三线典藏制作为布局指导理论, 所谓三线典藏制就是指在图书馆藏书管理过程中, 按照不同师生的不同需求以及借阅方式, 进行图书馆藏书的布局管理。通常情况下将布局分为三线, 一线主要是以具有较高的借阅率, 应用性较强的图书为主, 大部分采用开架借阅的方式布局。二线则主要是半开放性的书库, 二线藏书的特征主要为具有较好的实际参考意义, 而且大部分为近期出版的图书。三线书库则主要是以典藏一些利用率相对较低, 陈旧或者是不对外开放的书刊为主。通过三线典藏制度, 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层次图书的借阅情况, 丰富典藏资源, 并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利用效率。
2 高质图书馆藏书布局的设置原则
(1) 必须确保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合理。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必须明确图书馆文史类、专业类以及综合类借阅室内的师生分布状况, 保证图书馆能够具有充足的藏书空间, 同时也能够为师生提供较好的阅读环境。
(2) 对图书馆所有的文献资源进行优化调整。由于不同的文献资源具有不同的借阅率, 因此为了保证图书馆的藏书布局合理, 必须对现有的文献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整理, 并按照相应的三线典藏制度, 分别入库排架。
(3) 能够对图书馆的纸质资源以及数字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对图书馆的藏书布局进行规划的同时, 应该统筹管理数字资源以及纸质资源, 建立相应的电子阅览室, 并结合不同的科目分类, 保证及时快捷的检索。
3 高职学院图书馆藏书布局的具体优化模式研究
(1) 进一步优化图书馆藏书布局的规划方式。现阶段, 我国图书馆的藏书主要是按照文史类、专业类以及综合类进行图书的分类管理。因此, 在管理中首先应该对于藏书按照固定的分类进行分流、整理以及上架, 同时结合一般师生的检索阅读习惯, 保证借阅工作的便利性。此外, 对于一种类型的文献资源, 则应该就近存放, 将科目类型相近的文献资源就近上架, 可以简化师生的寻找步骤, 并实现图书馆藏书布局的科学合理。
(2) 针对全新的文献资源及时增加必要的图书专架。对于科技性、知识性以及专业性比较强, 涉及到新的技术以及发展动态的文献资源, 可以作为图书馆的最新文献采购, 并设置专门的书架进行排放, 保证能够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图书能够及时在图书馆上架并提供师生阅读。
(3) 为了能够使师生简单便捷地了解图书馆的整体藏书布局, 必须设立全面完善的指示标志。通常情况下, 图书馆的藏书是根据所有文献的科目分类进行排列的, 对于初次借阅或者是不熟悉文献排列方式的师生而言, 势必难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文献的查阅工作。因此, 在图书馆入口以及不同借阅室设定必要的图书分类概述表以及整个图书馆的整体布局平面图, 并通过辅助的标识牌或者图标, 为师生提供醒目的指示标志, 避免师生在图书馆盲目寻找图书文献, 提高图书文献的检索效率。
4 完善图书馆典藏书布局规划管理措施研究
(1) 建立规范完善的图书馆管理制度。 (1) 必须在图书馆内部建立完善的岗位管理责任制度, 明确图书馆内部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分工, 明确不同岗位的主要任务, 并建立相应的图书馆巡视管理制度。 (2) 应该督促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及时对师生的还书, 检查破损情况后及时修补上架, 并将书架上顺序错乱, 摆放不整齐的图书重新安置, 保证高质量的图书排架工作。 (3) 应该及时统计部分图书的借阅率, 将一些借阅使用较少, 利用效率不高的图书及时下架, 保证图书馆藏书布局合理, 藏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4) 相关管理工作人员, 应当深入调查研究师生的不同需求, 将师生的意见及时反馈到文献管理部门, 做好图书的采购工作, 确保图书采购的质量。
(2) 借助信息化技术, 利用相应的图书馆目录检索系统, 提高图书馆藏书的检索借阅效率。为了提高图书馆藏书的检索利用效率, 在图书馆内部应该设置足够的检索设备, 为师生检索查阅所需要的资料目录以及藏书位置, 提供高效的服务。
(3) 图书馆应该针对藏书做好图书的导读工作。图书馆应该针对图书馆的整体藏书布局、藏书管理制度、图书查询方法以及借阅制度等几方面, 为入馆师生作出明确详细的说明, 使师生能够简单明了地明确图书的排架方法, 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要求, 迅速便捷地找到图书。
5 结语
革新图书馆典藏管理模式, 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高职学院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因此, 高职学院相关负责部门必须结合师生对于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 进一步优化三线典藏制度, 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借阅环境, 进而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 发挥图书馆应有的社会文化服务功能。
摘要:高职学院图书馆藏书布局直接关系到图书馆能否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借阅环境, 同时科学合理的图书馆藏书布局也是保证图书馆正常借阅功能发挥的关键。本文首先概述了现阶段我国高职学院图书馆藏书布局现状, 进而提出了优化图书馆藏书布局设置的原则以及具体模式, 并提出了强化高职学院图书馆规范管理的措施, 可以为高职学院图书馆优化图书馆藏书布局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
图书馆藏书 篇5
一、我国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我国以往的图书馆藏书实践中,往往是按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而有针对性的购书,造成了图书馆里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的同质化、单一化较为严重。我国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籍体系不够完善。
以往的实践中,我国图书馆往往是按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而有针对性的购书,而不是针对读者的需求进行购书,这就造成了我国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的单一化及片面化,没有形成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的完整体系,更加不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士进行科学研究以及爱好者进行扩张阅读。
(二)藏书数量不够均衡。
按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而有针对性的购书,也会形成图书馆里汉语言文学专业书籍的数量不够均衡,即教学类书籍数量多且借阅有限、非教学类书籍数量稀少且难以寻觅。数量的不够均衡对造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视野狭窄,学生受限于阅读宽度而难以在专业上有更深层次的研究。
(三)馆际协调不够充分。
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很对书籍是孤本或出版数量较少,高校的图书馆很难做到所有专业书籍的全面覆盖,因此,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协调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的馆际协调工作并不充分,馆与馆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进而难以开展全面的相互合作,并不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长远发展。
二、如何更好的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
现阶段,我國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藏书现状制约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师生的阅读量,也不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长远发展,解决这一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生进行广泛的调研
图书馆的根本价值在于其提供文献资源的功能性,图书馆藏书的目的也在于更多的读者进行广泛的阅读。因此,图书馆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藏书应该从对读者的.调研入手,分析和满足读者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书籍的不同需求,才能更好的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结构和质量,才能让图书馆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书籍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图书馆指定科学合理的藏书计划
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本校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色和发展规划,指定科学合理的藏书发展规划,既要针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计划,也应该注重汉语言文学专业师生的扩展阅读,还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长远发展。在制定藏书计划时,高校图书馆应该区分短期计划和长期规划,既要确定长远的发展规模,也应该注重短期内师生阅读需求的满足,有计划、有步骤的完善本校图书馆里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结构。
(三)应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
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已经应用到所有学科当中,图书馆中汉语言文学藏书也不应例外。应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做大、做强数字图书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的迫切需求。对于重点藏书或孤本、存量稀少的图书等,应用现代的科学数字技术,可以将这些珍贵的图书呈现在更多的读者面前,弥补纸质书存量稀少的不足。对于一些常见的教学类书籍,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减少同质书籍的大量印刷,既有较好的环保效应也可以减少纸质书的馆藏空间,也有利于图书馆更好的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体系。
图书馆藏书 篇6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新课程;藏书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G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1-0022-03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等几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加德纳提出:一个人的智能不能以他在学校环境中的表现为依据,判断一个人的能力,而是要看这个人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这一理论提出了人类的认知规律以及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即为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又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指导。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及新课程之关系
在国外,有学者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将是21世纪的主流教育思想之一。在我国,也有专家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无疑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推崇的“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近来,又有人指出,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一道,构成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强大理论支撑。
我国前任副总理李岚清在《教育访谈录》中谈到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时,说:“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智力理论,说明每个人在九种智能上所拥有的量参差不齐,组合和运用的方式亦各有特色,所以每个人都各有所长。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的理论对人的个性特长提供了一个更开阔的图像,进一步证明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行行出状元’。”
我国教育专家陶西平于2003年在《人民教育》第17期,发表了题为《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一文,文中指出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难度与世界各国相比是较大的,但学生的创新能力却不是强的。我国的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而实践能力却落后于人。这与我们的学校教育过分注重传统的课业学习智力有很大关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肩负发展学生智力的使命,但是,素质教育不应只发展学生的传统意义上的课业学习智力,而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这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阅读是多元智能成功的条件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心理学家曾志朗先生认为,多元智能只有在多元的社会中才有它发展的空间,因为多元的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他同时指出,多元智能要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阅读习惯的普遍化。因为阅读习惯是支撑人类各种才能表现的基础结构。据统计,一个人的全部知识的80% 以上是通过阅读获得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就曾说过:“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
四、图书馆是推进多元智能理论实施的有利阵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的根本任务是: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模式、可选择性的开放的课程体系、必选和自选相结合的课程结构,给学校和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个性潜能的开发与发展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图书馆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社会人文现象之一,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产生思想、成就人才是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图书馆是针对每一个个体行为的学习场所,对所有个体是开放的。多元智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在图书馆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兴趣进行选择性阅读,收集、整理信息资料,自主地学习。中学图书馆自然就成为多元智能理论实施的有利阵地。
五、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学图书馆藏书建设
藏书是图书馆三大要素之一,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图书馆借以完成各项任务,发挥多种功能的前提。因而藏书建设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说过:“单是一本本的书,即使是最好的书,也不能组成图书馆,除非把它们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知识本身,就是有目标和方向的藏书。”图书馆工作的职能发挥,有赖于高质量的藏书结构,如果图书结构比例失调,品种单一,实用性差,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藏书种类的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群体有共性的特征,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
此外,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由于人的发展速度的差异,同一生理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一个不小的跨度。如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身心发展跨度为3~9岁,初一年级新生的身心发展跨度是9~15岁,高一年级新生的身心发展跨度是13~21岁。
既然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距,教育者便应对学生因材施教。作为新加坡教育的里程碑,实行精英教育是承认个体能力差别在教育制度上的具体体现,而在教学方法上,则反映在弹性化教学上,这种教学特征之一就是教学进度不一致性。教师往往会把更多精力集中在那些落后的学生身上,而鼓励那些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同学多阅读课外书,弹性化地学习。
新加坡中学图书馆藏书种类繁多程度各异——智育、德育、体育的,小说、诗歌、散文、剧本、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到。图书馆基本照顾到了所有人的需要。资料的丰富,使那些不满足于课内知识,热衷于弹性学习的学生有了一个绝佳的去处,多种多样的藏书也使弹性化学习有了实际的内容。
反观我国中学图书馆,过去在藏书建设方面,更多地考虑到教师教学用书,试题、教学参考書、应用型的专业书籍成为购书的重点。学生读物则以文学、课外练习、科普读物等藏书为主,知识的广度、深度远远不够。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智能,因此,也都有成才的潜能。所以我国中学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也要做些调整,除了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外,应更多地考虑学生身心发展和适应中学生知识体系的学习用书以及培养学生素质各个方面的图书。学习方法、经济常识、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文史哲、生态环境、艺术修养、运动竞技等方方面面的书都应在收藏之列。前面已提到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智力、理解力与知识水平上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会在阅读需求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就要求中学图书馆在藏书建设中要兼顾不同的读者,既要满足心智发育较慢的学生对内容浅显的要求,又要考虑到某些学生超前阅读的需要。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我们的教育制度应有责任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让每个学生至少发现自己的一个强项。这就要求教师有新的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图书馆要注重教育理论书籍的收藏,配置有关多元智能理论的图书,让教师通过阅读,提升自身内在修养,使教育思想的火花发生碰撞,切实把教育理念统一到课堂教学中,以推动学校教科研发展。
2.藏书形式的多元化
(1)印刷型文献:是传统的书刊资料。它既是满足读者最直接便利的信息资源,也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是图书馆提供上网资源的保障。
(2)电子文献:它通常以光盘形式发行,具有体积小、存贮量大、传播面广、传递速度快等特点,可多次复制,还可满足多个读者同时阅读的需要,从而减少复本数,节省经费,并且电子文献检索途径众多,速度极快,可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充分发挥计算机检索的优势。
(3)虚拟网络信息资源:即通过Internet网查询并利用的一种文献资源。它主要包括网上出版物(如电子报刊、电子工具书等)、动态信息书目数据库、软件资源等。
在我国全面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大部分中学都接入互联网,还建立了校园局域网,这就为中学图书馆实现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提供了现实条件。中学图书馆要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必须重视网上虚拟馆藏的信息处理和导航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存储电子出版物,通过网络共享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与信息,以补充纸质文献的不足。
3.二次文献整理
做好馆藏的深加工,对原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得图书馆原来的知识更加系统化、综合化,进而形成本校独特的图书馆知识库。
(1)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发挥手中小剪刀的作用,把报纸、杂志上收集的内容分门别类的做好剪报、卡片,作为藏书的补充。
(2)将图书馆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数字化。利用扫描仪以及汉字圖形识别软件对馆内特色文献进行加工而实现数字化,然后放入图书馆网页,实现资源共享。
(3)对校内的电子图书、多媒体视频等非纸质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分类。
(4)把校内资源数字化,通过网络提供课堂教学资源,为教与学提供良好的环境。
4.做好图书剔除工作,促进馆藏的新陈代谢
图书馆专家威廉斯曾说:“图书馆的作用在于作为一个情报源而不是一个书库。”图书馆的藏书是为了用,藏是手段,用是目的,不藏便无可用,不用更无需藏,藏而不用就失去图书馆的意义。因而藏书剔旧工作是藏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优化藏书结构,增强藏书活力,提高图书馆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图书剔旧一般要参考图书的实用性、参考性、文物性及参照图书的内容及状态等,一般情况下,凡符合以下条件者,皆可列入剔除范围:(1)复本过多长期压架的书刊、盗用版权的图书是剔旧的主要对象。(2)长期无人借阅自然“死亡”的图书。(3)残缺破损、面目全非已无法流通的图书。(4)思想陈旧或内容不健康的书刊。(5)质量低劣,粗制滥造的图书。
随着教改的深化,学习的自由将逐渐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空间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图书馆在教学过程中担当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图书馆应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求知途径和资料。中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有责任让学生走进图书馆,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发掘出自身潜能,促进自身成长。(稿件编号:090902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第三中学,221005。电邮:guojing_73@sina.com)
浅谈中学图书馆的藏书结构 篇7
一、按照中学图书馆的性质任务,遵循馆藏建设的原则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明确提出:“中学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他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中学馆应按照这一性质和任务,依据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和读者的需求来制定符合实际的、系统的、有比例的,高质量的馆藏结构。
(一)中学图书馆工作是服务教育教学,他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此直接服务于教学的教参资料,辅助教学的文学、历史、艺术类,为德育服务的教育类,为课外活动和科技服务的自然科学类书,都紧紧围绕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中学馆的读者是特定的,他们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
在中学馆的两大读者群中,学生群占绝大多数。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是由于知识水平和人生经历的不同,他们的阅读水平不一致,因此中学馆应按照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阅读水平来为学生选择适合不同需求的书籍。据此来建立合理的馆藏结构。
二、提高馆藏质量,建立合理的藏书结构模式
合理的中学图书馆藏书结构模式,主要表现在文献学科范围、等级划分、出版物类型、馆藏剔旧等方面。
(一)文献学科范围及所占比例:
任何图书馆都要根据本馆的性质、服务对象来决定藏书结构。中学馆也一样。由于中学馆特定的服务对象,使得他不可能在各种书的采购上等量齐观,一视同仁。按《中图法》界定的22个大类来说,根据《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规定,中学馆藏书结构的支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类。这类图书在中学馆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包括教学参考类,教育理论类,教育思想史,教育心理学,各科教学法,教学管理学,优秀教案,学案,教改资料,教育教学急需的新学科知识,现代化教育科学手段,继续教育用书等。教育教学类图书有个特点就是更新变化快,随着课程,教学大纲变化,因此一定要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这类图书在图书馆中应占10-15%。
(2)思想政治类。包括马恩列斯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原著及其思想理论研究的理论性著作,革命导师的生平传记;各种政治法律方面的著作,对中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普及性读物,应占馆藏5-10%。
(3)语言文字类。包括语言学著作,各类语法教学用书,学生读物,外语普及读物,高中生作文选,播音主持类知识书,演讲与口才训练类图书,这类图书应占馆藏的5%。
(4)文学艺术类。主要包括文学理论和各类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民间故事、童话故事等,还包括各种音乐,美术作品的欣赏、技法等普及读物。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第二课堂的开设,中学生的选修课都离不开这些读物,这类图书应占馆藏30%。
(5)历史地理类。包括史学理论、各国历史、人物传记等文献。其中的历史教学读物、历史普及读物、中外名人传记、祖国和世界各地地理概况、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及名胜古迹等,它们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吸取人类文化营养的重要教材,这类图书应占馆藏的5%。
(6)自然科学类。包括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等方面的著作。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各类科学普及读物。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用技术课、综合实践课的开设,这类文献应占馆藏的30%。
(7)综合类。主要包括各类检索性工具书,如各种字典、词典、年鉴、手册、百科全书、书目索引。这类文献使用价值高,但价格昂贵,因此应占馆藏5%。
关于中学馆文献学科范围及所占比例的划定,本人觉得还应根据各学校的办学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力求将更好的更适合的文献提供给读者。可以在学科范围总比例的5-10%左右浮动,个人觉得都是合理的。例如学校如果是偏重于体艺特色,那么图书馆的藏书就应适当增加体育、艺术这方面的文献资料,可以将此类图书比例扩大5-10%,进而配合学校特色的形成,更好的为师生服务。
(二)馆藏文献类型:
在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中馆藏文献类型分为印刷型和声像型两种。前者包括图书、报刊,后者包括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软件、多媒体资料等。以前图书馆只收集印刷型资料,声像资料一般属于电教室管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声像型资料已纳入图书馆的管理范围,并逐步建立电子阅览室、增加声像型资料以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馆藏的剔旧和补充。
馆藏的剔旧和补充,它是保持合理馆藏结构,提高藏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定期对馆藏文献按时效性、复本量、破损程度进行剔旧,然后再通过各种渠道购进相关文献,使之保持平衡。目前由于经费投入及各方面原因,中学图书馆本身藏书量严重不足,远未达到《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所规定的基本标准要求,许多馆多年从未进行过图书剔旧工作。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藏书结构首先要有足够的资金,另外还需我们合理的运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补充。
合理的馆藏结构不是一朝一夕,一天两天就能建立起来的。它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鉴于目前中学馆的历史条件,自身的力量,所处的地区经济文化背景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中学馆的馆藏规划常受到制约,所以我们还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相互交流加强地区间馆际的协作,通过互补来完善各自馆藏结构,实现资源共享。在建设好本校图书馆的同时,要加强同各类图书馆的互动沟通,增强资源的调配,建立一个“相互合作,布局适宜,结构合理,共同联合”的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相互扶持,交流合作,“就地取材”,满足师生的各种借阅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2003.
[2]李纯.适应新课程,强化馆藏资源建设[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6):42-43.
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藏书结构分析 篇8
教材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三大建设之一,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质,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教材作为文献资源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一直在图书馆馆藏建设中占有特殊地位。图书馆虽然认识到教材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却对教材类文献的性质及其在馆藏文献资源中地位和作用研究不足。通过“教材”,“图书馆”为关键字检索有关论文,笔者发现在1999—2016年间共发表论文1 523篇,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教材出版状况、教材选择原则和依据、教材采访模式、外国教材建设以及与学校教材建设其他部门配套整合等等,缺乏对教材文献性质以及教材馆藏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这就导致了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往往孤立地看待教材资源建设。同时教材建设在高校多头参与,缺乏有效的协调,图书馆自身经费、馆藏空间、教材出版情况等条件限制也都给教材资源建设造成限定因素。其结果必然导致图书馆教材类资源配置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明确的政策制定,采购缺乏总体规划,教材采购缺乏必要的控制,存在盲目、泛化等现象;简单地将教材建设理解为订与不订的问题;或轻易地完全放弃教材类文献,笔者曾在采购现场会听到有馆员要求凡是有“教材”两个字的图书都不要;或对教材类文献不做任何区分,只把教材作为普通文献采购和加工;即使重视教材资源建设,但也是不明所以,无的放矢。本文对教材类文献的性质进行分析,以此来明确教材的藏书结构特征,并对教材文献资源的建设提出相应建议和意见。
1 教材的概念和性质
对教材性质的分析有助于分析教材资源配置策略。狭义的教材是指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的教学资料,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具体反映;广义的教材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资料,主要有教科书、讲义、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等等。世界各国教材选定方式不一,我国采用审定制度。我国高校教材选定总体特征是以教育部大中专教材目录为主体,以目录外教材为辅。由于教材具有很宽泛的概念,本文中教材限定为大中专教材目录中教材和高等院校教学所使用的在用自编教科书以及配套辅导书、练习册等。
教材具有教学论特征、知识论特征、学科知识特征[1]。教材是以对特定领域的具体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和学习为目的设计编写的,对特定知识领域的知识结构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并具有基本原理到高级理论完整的逐步加深的知识链条和路径。
2 教材文献资源结构分析
分析具体文献的馆藏配置策略和机制,实际需要明确其在合理藏书结构中的结构量化关系。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从整体角度认识藏书体系内部各门学科、各种主题、各种水平、各种文种、各种出版类型、各种载体形式的出版物的组织与搭配,寻找它们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联系和关联,这种藏书体系内部各成份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的方式就是藏书结构[2]。藏书结构是一种由馆藏文献的学科、学科知识内容水平、文种、出版时间、知识记录符号、载体、类型等多种维度相互交叉联系,相互支撑的多维立体网状结构。整体结构具有模糊性、多维复杂性、整体相关性、自组织特征[3]。这些构成因素的不同组合,使得藏书结构得以具体化。
比较重要的藏书结构维度有学科结构、等级结构、知识记录符号结构、文献载体形式结构、历时结构、复本结构等等。就教材文献性质而言,主要相关的维度有两个:文献编写目的和等级结构。
文献编写目的:教材是以对特定领域的具体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和学习为目的而编著设计的。以教学为目的就是教材的主要特征。那么根据文献的编写原因(即文献用途)以及读者阅读目的可以把文献分为3种类型。
普及型,读者以休闲娱乐的目的进行的非学术阅读类文献,包括科普、漫画、文学作品等。
学习型,为不具备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背景所编写的,用以专业学习相关领域知识的专业文献。阅读的目的是学习相关领域知识,包括课本、培训教程、自学手册,等等。
研究型,读者具有相关领域的知识背景、阅读目的进行相关专题的研究,如教学参考书、工具书、期刊论文,等等。
学科等级结构:关于等级结构,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等级划分标准歧义以及级别间关系混乱导致等级结构划分紊乱[4]。以文献学术水平深浅程度为标准,限定各级别之间为交叉关系,可以把文献分为幼小级、中学级、专科级、本科级、一般研究(副教授或研究生级)及高级研究级(正教授以上),等等,也可简单地划分为幼小级、中学级、大学级、研究级。如图1所示。
综上,如果把两种维度结合共同作为区分文献标准,那么对学科等级维度多数级别都可以据文献编写目的再次划分。从学科知识水平上,研究型应高于或等于学习型,休闲型低于或等于学习型。那么休闲型就可细分为幼小休闲型、中学休闲、大学休闲级,研究级没有休闲级;学习型可以分为幼小级学习型、中学级学习型、本科级学习型、研究生学习型;研究型可分为中学研究级、专科研究级,本科研究型等。
3 教材藏书结构配置因素分析
藏书结构是由图书馆内外因素共同决定的。内部因素就是图书馆核心职能以及读者文献需求。这是不考虑其他限定条件下理想状态下的文献资源所体现的结构特征。外部因素由文献机构的场地空间、经费、管理水平、地理因素、社会环境以及文献需求其他满足途径、文献价格、出版量、获取途径等组成。
3.1 教材馆藏资源建设内部因素分析
高校读者文献需求因素包括:教师教授课程对教学参考书的需求;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教材的需求;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教学参考书的需求;师生本专业科研的文献需求;师生非本专业教材的需求;教师学生阅读娱乐的需求。
3.2 教材馆藏资源建设外部因素分析
高校教学教材配置制度。国外大学教材都由学生自由购买新教材或二手教材。国外有专门从事教材回收循环的机构,既环保,又有力地降低了学生的购买负担。同时国外电子出版发达的情况下,学生可购买电子版。这种情况下,读者对于图书馆教材馆藏教材具有很大的需求量;国内高校以前普遍采用强制购买制,学生没有选择买与不买和买何种教材的权利,这就降低了学生对于教材馆藏的需求。
读者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系统学习学科课程习惯使用自有教材,故而采用借阅方式。教材借阅时间限制、借阅不确定性、教材需求的短时间爆发都是馆藏教材成为学生正常学习使用教材的障碍。馆藏教材往往适合作为参考资料使用,而不是作为学习工具。
教材的价格。教材价格是馆藏教材建设的重要因素。美国教材平均价格约57.15美元,占美国公立大学学费的比例非常高,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配置教材。学生为节省费用往往只购买教材部分章节的电子版,因而对馆藏教材有着强烈的需求,特别是医学艺术等高价格专业教材。例如:美国哈灵顿设计学院(Harrington College of Design)图书馆教材的流通量在2008年秋天占整个流通量的17%[5]。相对来说,国内教材费用与学费的价格比要低于国外。读者学习用课本的借阅需求要相对小于国外。
教材需求满足的其他途径。国外具有完善的教材循环使用体系,有独立的图书公司负责毕业生的教材的回收以及地区间流通物流;读者阅读习惯正在发生改变,电子教材以低廉的价格和便携性正在变得越来越流行。国内外不少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尝试使用电子教材。
图书馆图书购置经费。馆藏教材在国外具有很大的需求性,但是美国大学图书馆一般不收藏在用教材,原因就是图书馆经费非常紧张,无力购买教材。通过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调查,美国大学年增新书大不如国内的水平。美国大学图书馆一般侧重于学术性图书,很少购买虚构性(如小说)。对于少数收藏教材的图书馆一般来讲,教材通常设为在馆阅读或短时间外借。相对而言,国内大学图书馆经费相对宽松,可以为专业教材和娱乐性阅读提供保证。
4 教材馆藏建设的策略
图书馆应对馆藏学科进行分类划分,对不同类别学科教材采取不同的配置策略。对设置学科应以种数代替册数;对开设学科相关学科应只配备经典教材;对未开设相关学科应按照读者需求大小配置;同时针对科技类教材和社科类教材应采取不同的配置策略。
图书馆应加强与学校部门间教材建设合作。开展开放教材行动和教材循环利用项目,满足学生需求,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同时为绿色节能环保做出贡献。
防止教材采购泛化。随着我国教材出版审定的方法,教材出版数量猛增,2010年出版大中专教材七万余种[6],同时出版教材良莠不齐,甚至发生过国家规划教材抄袭现象[7]。由于教材的特殊性,图书馆应评定相关专业核心出版社和机构,精选经典教材,以册数代替种数,同时限制每个学科教材配置种类,控制教材类文献的整体占比。外国教材配置作为教材采购中的重点,已有大量研究,笔者不再赘述。
多种手段综合建设教材馆藏。电子出版教材低廉的价格,可以按需订购等优势为教材配置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同时电子阅读也在逐渐改变读者阅读方式。图书馆应加强电子图书的配置,可采用读秀等提供章节预览,读者自行申请购买的方式配置。既满足读者需要,又节约经费。
摘要:教材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教材文献性质,以此来阐述教材的藏书结构特征,并对教材馆藏建设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建设,藏书结构,读者需求
参考文献
[1]范印哲.教材设计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庞景安,肖自力.藏书结构理论研究的进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0(2):36-38.
[3]王耀文.藏书结构研究15年:文献、著者、学术观[J].图书情报工作,1999(2):5-9.
[4]胡军,刘永胜.藏书等级结构的紊乱及其纠正方案[J].图书情报工作,2000(10):42-44.
[5]顾健.美国大学图书馆员讨论热点选评[J].图书馆,2011(2):80-82.
[6]《全国大中专教学用书汇编》编委会.全国大中专教材出版分析报告[N].新华书目报,2010-10-11(C07).
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的建设 篇9
1 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现状
1.1 局限于传统的采购方式来丰富藏书量
就目前而言,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基本上并没有重视藏书建设, 学校也没有将此问题进行讨论和改进,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一般情况下还是通过传统的采购方式来更新和丰富藏书量。这种现象就造成了一些弊端, 首先, 图书馆的藏书的采购是根据一直沿袭下来比较传统的采购流程, 所以不仅缺乏创新, 同时也难以保证藏书的有效性。也就是图书馆的书有些没人问津, 几年后还是崭新的, 有些书又炙手可热学生借阅次数频繁, 一年下来就破损很严重了。其次, 当今市场经济与出版行业的蓬勃发展, 图书版权、印刷厂、版面等更新的非常快。
1.2 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已经逐步建立了数字化的图书馆设施, 传统的图书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了, 所以目前很少会有传统管理设施的图书馆。但是这就出现了大多数高职院校经费等问题以及局域网络的建设不完善等问题, 而局域网作为图书馆内部的基础设施也是数字化图书馆运作的载体。事实上, 对于国内各大高职院校而言, 都存在着没有及时完成网络布线的更新、改造等等问题, 也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来设计建设。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来说, 学校不仅没有完善好数字化的硬件设施, 也没有完成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的过渡, 纯粹只是为了外观等。
1.3 图书馆人员资源建设不足
就目前情况而言, 高职院校从事在图书馆管理人员岗位的通常都是从学校其他部门抽调过来的, 不仅没有经过深入的、高层次的管理教育培训, 也对相应的数字化图书馆技术管理方式知之甚少。就算是一些管理人员掌握了计算机的知识以及图书馆一些管理原理, 但是仍对图书馆数据化管理、网络技术操作、联机检索等了解不够。所以,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普遍出现了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 而这也是图书馆设施建设的一部分。
2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藏书建设
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建设一定要逐步走上市场化的道路, 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学生专业的特点和未来职业的特点, 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来制定自己的藏书计划。首先, 必须要强化一些非专业性图书的建设, 在满足学校教学要求的同时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其次, 完善励志和益智类等图书的建设, 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 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根据社会对人才或行业的需求趋势采购社会类的藏书,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兴趣点, 指导学生的发展方向, 掌握必要的技能, 最终提高学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
2.1 不断更新图书馆藏书, 调整采购手段
要保证图书馆藏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这要求图书馆的藏书管理办法必须是一套完善周详的管理方法。首先, 要明确图书馆藏书的意义何在, 是为了要学生学习知识、扩充知识,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时刻搞清楚学生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其次,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 适时地进行调整, 对于阅读量较大的图书可以多增订且不必受图书馆要求的限制, 并且适当进行调整更新, 过旧的书要淘汰更新。最后, 关于图书馆藏书的采购方式, 不能再像传统的采购那样, 去专门的图书市场一点点订阅, 随着现在网络科技越来越发达, 图书馆不仅仅可以实时关注新书上架的情况, 还可以订购海外或者港台等图书, 保证了上新书的及时性, 也保证了图书管藏书的面越来越广。
2.2 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现在基本上高职院校都完成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只是处于零起步阶段, 只是更新了设备, 而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完成过渡, 这就出现了学生在电脑上检索图书查无所获, 但是在书架上能够找到的情况。这就需要将图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 确定货架上图书数量、检索编号等。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是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 大量的图书要占用很大的空间资源, 而如何保证藏书的有效性, 最大化地提高有限空间资源的利用率, 就需要对藏书进行评估和淘汰。
2.3 增强图书馆管理人员以及采购人员的培训
图书管理人员不能仅仅只是管理图书而已, 而是要随时进行图书的归类整理、新书上架的检索条码编辑整理、旧书的淘汰以及编目整理, 这些都是十分系统的管理方案。同时像学生借阅以及归还图书的时候, 要进行上架处理以及借阅登记。对于采购人员来说, 不仅仅要知晓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还要了解学院各专业的课程安排, 同时也要根据读者的需求来进行采购, 及时与出版商沟通, 如果量大要如何进货、量小又如何进货, 都是要靠采购人员来进行成本预算缩减的。
2.4 加大创新管理, 投入主动服务
积极投入到图书馆网络建设, 发挥自身特长, 帮助学生、教师建立藏书动态, 及时了解新到书目的信息。主动为学生和教师做好图书馆藏书的运用工作, 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的文献信息和条件, 尽可能调动图书馆的主观能动性, 做好图书馆的管理作用, 增加读者对图书馆的兴趣和信心。发挥好图书馆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作用, 其优势在于拥有丰富文献资源, 做好各项硬件设施的管理工作, 以清新雅静的读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求之欲望和上进心, 靠馆内藏书的文献信息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延伸和深化课堂的教学, 达到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 扩宽知识面和改善学科结构增强兴趣爱好来提高综合素质。
3 结语
所以, 如何把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搞好, 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读到质量高、时效性强、有效性突出的图书, 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使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上进行改进, 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拓宽视野、了解社会的场所, 这样,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必然不断迈上新台阶, 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做出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曾鸣, 钟慧明, 刘庆.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J].网络财富, 2009 (12) :156-157.
[2]彭洁.总结和反思高职院校评估方案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影响[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0 (3) :70-73.
图书馆藏书 篇10
(一)图书馆起于先秦时期。
我国的文字历史以甲骨文文字记载为最早,也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典籍。甲骨文主要以祭祀、征战、天时、年成、王事、旬夕等内容为主①。人们把上述记载的材料加以保管,通过整理,编排有序等方式,方便了后人查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周、春秋时代将典籍记载的内容进一步强化,供后人使用的资料越来越多,而且初肯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二)两汉时期的藏书。
以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为主是两汉时期最主要的文学特点,众多的文学大师和丰富的文学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文学的蓬勃发展要有大量的记载方法,因此便产生了书籍,而这些书籍的收藏,则需要新的方法。西汉初年.相国萧何先后修建了石渠阁、天录阁等藏书阁。图书收集工作最鼎盛的时期是在汉武帝时代,安排专门使者出使四方,在全国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图书,并安排专人对收集上来的图书进行典校。大作家刘歆所写的《七略》记载的图书达39种,六百三家,二万四千二百二十卷。特别是在汉武帝在位时,当时的皇家藏书处被以“秘府”、“秘阁”之称,而且又对藏书的进行了规范。从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图书馆逐渐增多。魏晋南北朝时。设立了秘书郎,秘书监的官职来管理图书②。
(三)大唐的藏书文化进一步发展。
官府藏书相当发达的时期就是唐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受丰富的藏书影响较大,藏书的利用更加普遍。唐代的文学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唐诗,唐代诗歌的带领者是李白,他以洒脱飘逸、天马行空、侠肝意胆、先峰道古的风格,写出了唐代诗歌风格,也被后人称之为盛唐盛势。唐朝精神物质财富史无前例,当朝统治者已经认识到了藏书对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作用。
(四)两宋时期成立了真正的图书馆。
书院始于唐,原来并非学校,而宋朝将其视为授徒育才之地。藏书、供祀、讲学是书院的三项主要活动。陆续出现自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等书院。其中自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③。书院藏书几乎随处可见,非常丰富。宋初应天府书院“聚书千五百卷”,华林书院“聚书万卷”。
二、图书馆藏书的利用
正如上文中所说,中国古代图书馆主要以书院藏书为主,古代藏书体系包括官府藏书、私家藏书和书院藏书,而书院位于首位,书院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的藏书文化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藏书事业发展史及文化典籍的保存与流传更是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书院的主要作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重在帮助生徒士学习知识,“以传道而济斯民也”,因此书院以“自学为主,讲学为辅”的模式教育培养士子,这样,就使还此学习的学生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书院的藏书当中,对书院的藏书的收集、学习、研究是相当的重视。
(一)书院藏书引读。
书院在针对书院藏书的使用方面开展了非常具体的引读服务,面对如此之多的典籍,书院名师、学者们根据自己多年来教学经验,制定引读手册,引导学生们在学习、学术研究的时候更好的利用藏书,少走弯路,使学习效果更好。清代著名学者陈寿祺在其所写的《鳌峰崇正讲堂规约八则》一文中,谈及“八则”之一的“择经籍”时说:“一、择经籍。四部浩如烟海,学者不独不能遍观,亦且不能多购。然材质稍胜者,皆可日积月累,以底充富。当先择取精要,用力研寻,既省泛滥之病,亦收精熟之功”④。
(二)为书院教学及学术研究提供优质服务。
书字教学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教会学生们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对生徒士子提出了“朱子读书六法”:曰循序渐进,日熟读精思,日虚心涵泳,日切己体察,日着紧用力,日居敬持志。其所谓循序渐进者,即要求生徒士子读书要有次第,要做到“量力所至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
(三)书院藏书文献资源共用。
书院还具有藏书文献资源共用思想,并在实践中得到利用。王凯泰所写的《文檄》中可见一斑,《文檄》申明:“省垣正谊、鳌峰、凤池三书院藏书甚富,原供多士探讨之资,非饰美观饱蠹腹也。前饬各监院开呈书目,详加披览,所有经、史、子、集实汇集大全。又因致用堂初设,尚少书籍”,本部院先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各一部,《桂氏说文解字义证》二部发交监院官存储,准令借阅。今再谕知各书院肄业士知悉,院存经、史、子、集各书,准考致用堂之士随时借读,每次或借一种或以十本为率总,不准借全部,读毕递行倒换,藉可周转⑤。
三、结论
藏书是我国古代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藏书的好与坏,发展的好与坏,对于图书馆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图书馆藏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教育事业发展、文化传播、文明传承、社会人文风俗习惯形成等产生了较大地影响。
注释
1沈括.梦溪笔谈[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25-27.
2晁公武,赵希弁.郡斋读书志[M].上海书店, 1985:18-20.
3张学军,马明霞.简论我国古代书院藏书[M].北京: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57-59.
4毛礼锐等.中国教育史简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4.35.
图书馆藏书 篇11
时事引读>>
《华西都市报》2015年12月4日报道,四川大学中文系学霸未堂同学的“宿舍图书馆”火了。他的宿舍四周被书架包围,书架分内外两层,装得满满当当。甚至连宿舍配备的衣柜和睡觉的床上都摆满了书。未堂因为喜欢中国古典文化,所以选择了学习古典文献学。书架上甚至有《秋籁居琴谱》《琴道》《贝多芬传》《鲍勃·迪伦:像一块滚石》等书目。据悉,这3000余本书是未堂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积攒下来的。他平时基本不玩微信、微博,经常一个人在宿舍看书、弹古琴、练书法、研习中医佛学。未堂宿舍住着两个人,各自床位占去半壁江山,但四处都堆满的书使得这个宿舍俨然就是一个微型“图书馆”。
素材链接 宿舍变“水族馆”,成校园“养鱼大户”
重庆大学的一名研究生董永鹏在校园宿舍用5个水族箱养了近70条五颜六色的热带鱼,种类多达十几个,把宿舍变成了水族馆,舍友们与五颜六色的热带鱼住在一起。董永鹏现在已经成了校园里知名度颇高的“养鱼大户”。董永鹏的“宿舍水族馆”还吸引了重庆大学其他的养鱼爱好者,大家也纷纷加入了这个大家庭。董永鹏说,虽然学业比较重,但他会继续养下去,他认为,养鱼这个兴趣爱好给他的专业学习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他可以从更多的、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建筑和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平时,他也会研究水景的设计和水环境的打造。
【考场仿真试题】结合以上材料,请以“乐亦在其中”为话题作文,不少于800字。
论网络环境中的图书馆藏书发展 篇12
网络环境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信息网络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突破了传统的“馆藏”局限而扩展到整个网络, 从而使可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
网络环境提供了图书馆拓展信息服务的广阔空间, 如通过电子文献传递来提供图书馆资源、开展馆际互借、接受和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可以从大量联机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论坛和电子布告栏中寻找、收集适用的信息, 再利用网络为用户服务, 也可在自己的系统上建立电子公告牌, 收集发布各类公共信息, 使图书馆成为社区或校园信息发布场所。网络环境还给图书馆提供了基于电子数据交换的文献采访、基于中央书目数据库的共享编目、基于OPAC检索的流通服务以及基于数据通信的其他各种信息服务。
二、网络环境对图书馆藏书发展的影响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而对图书馆藏书发展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影响。
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 而且使信息资源的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现在, 人们从网上存取的信息, 虽然不同于馆藏资源具有“所有权”的属性, 但它如同馆藏资源一样具有可资利用的属性。对读者来说, 需要获得的某一信息, 无论是图书馆收藏的, 还是通过网络存取而获得的, 信息本身的质量并没有区别。只要信息方便存取, 易于获得, 读者就无须顾及这些信息存放的位置离自己有多远。因此, 对图书馆来说, 网上资源与馆藏资源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而且, 网络资源极为丰富, 存取便捷, 因而将成为图书馆提供服务的重要基础。
2. 对馆藏资源获取方式的影响。
图书馆传统的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 主要通过购买、交换、接受捐赠等途径获取文献。文献入藏后, 图书馆便拥有该文献的永久所有权和使用权。然而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 情况就不一样了。图书馆通过网络获取的电子信息, 往往不是信息资源的本体, 而是信息资源的网络使用权。信息的获得, 则有购入、入网、联机使用权、租用、交换和免费等多种方式。这些新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 需要新的技术、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3. 对图书馆资源质量评价的影响。
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是馆藏建设, 而对馆藏质量的评价, 则主要围绕馆藏的数量、结构、重点、利用率等方面进行, 评价的对象就是馆藏文献本身。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质量评价就不能仅以本馆的实际收藏为评价对象, 还要看其在网络上获得全世界信息资源的能力。因为用户更加期待的是图书馆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信息服务, 而不在于沧海一粟般的一馆之藏。根据这样的评价标准, 馆藏质量将被检索质量取代。这里, 检索质量是指能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 评价的对象是文献 (信息) 的提供率。
4. 对信息资源保障模式的影响。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分工协调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为当一个图书馆的馆藏转化为电子文献并能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时, 其他图书馆相同的藏书再加工、上网, 就成为多余的。网络环境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图书馆能相互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保证网上信息资源的全面、充足和系统, 减少冗余和浪费, 客观上就要求各图书馆必须摒弃自给自足的信息资源保障模式, 将自己纳入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的信息网络中, 根据网络的要求和用户需要去收集、加工文献资料, 使各图书馆上网的信息资源各具特色, 避免雷同, 从而建立起功能较强的信息资源社会保障模式。
三、网络环境中图书馆藏书发展对策
1. 从实际出发, 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
随着网络的扩展, 许多图书馆正在改变传统单一的馆藏模式, 变静态的收藏为动态收藏加网上信息存取的信息资源建设新模式。这一方向是正确的。但是, 各类型图书馆的服务任务和服务对象的需要不同, 在安排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的比重方面也应该有所区别。各类型图书馆都要从实际出发, 在认真研究本馆服务任务和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 合理安排馆藏资源与网上资源的比例, 从而实现两种资源的最佳配置。
2. 加强馆藏资源的特色化建设和分工协调。
在网络环境中, 各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资源重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各图书馆上网的文献资源具有各自的特色, 互不雷同, 网络才真正是资源丰富的宝库。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 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彻底转变“大而全”“小而全”的馆藏模式, 加强在馆藏发展中的分工协调, 使各馆致力于馆藏特色化建设。
3. 加大和优化对馆藏发展的投入。
经费短缺仍然是许多图书馆藏书发展面临的难题。近年来各类型图书馆都出现了文献收藏量持续下滑的严峻局面,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提供传统文献信息服务能力, 而且会削弱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因此, 必须加大和优化对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投入。要根据用户要求、书刊的利用率以及相关工具书确定哪些文献是应该订购的, 哪些是应该而且可以从网络上获取的, 从而使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4. 努力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图书馆藏书】推荐阅读:
图书馆藏书剔旧09-23
县图书馆藏书质量控制10-15
学校图书馆配图书现状05-31
上店小学图书馆图书采编07-02
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目录09-11
公共图书馆延伸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09-28
图书馆也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10-10
图书馆06-15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09-01
向母校捐建图书馆捐赠图书发言稿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