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制度(通用12篇)
图书馆制度 篇1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明的记忆库和信息服务中心, 在用户教育和知识普及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化和信息的继承、保存与传播功能定位依赖于图书馆规章和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建设发展。然而国内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并不完备, 由于规章和制度的缺失而暴露出来的诸多矛盾及客观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针对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开展专题性研究, 构建适合国内馆情的规章制度, 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外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现状
美国图书馆基于系统和完备的图书馆规章, 保障了图书馆建设资金, 确立了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有效保护图书馆及用户的权益;英国图书馆界也与时俱进出台了一系列规章, 涵盖了图书馆的一切业务活动和网络背景下的创新服务, 同时依赖规章制度, 维护和保障了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部分特殊读者群体的需求;日本图书馆法根据教育法的精神, 确定了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并明确定位图书馆的经营功能, 以求其健全的发展, 并以致力于国民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为目的 (1) 。纵观发达国家的图书馆规章, 他们具有以下特点:1.在渊源上, 图书馆规章大多由国家立法机关拟定, 并以国家层面的法律形式发布, 保障了图书馆规章的最高执行效力。2.在内容上, 发达国家的规章在充分反映图书馆共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基础上, 结合本国馆情和现状, 又做了特色性规定, 彰显本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点。3.在体系上, 基于图书馆是社会重要教育基地的认识, 图书馆事业与教育事业密不可分, 图书馆规章与教育规章紧密关联, 图书馆规章制度同国家的教育、科技和文化规章相互关联, 成为科学合理的规章体系。
目前, 国内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在图书馆的社会地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费支持、馆员教育、公众支持与社会监督等方面仍较薄弱, 为了改变不足, 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近十年来, 国家和各省市陆续出台了有关图书馆持续发展的规章政策, 这些地方性图书馆条例和图书馆管理办法的先后出台, 为我国图书馆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二、国内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策略
为促进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尤为重要, 规章和制度涉及图书馆内、外部两方面, 在外部应通过章程为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在内部则应该不断优化图书馆自身制度设计, 采取柔性化的管理方式 (2) , 优化图书馆管理环境。
(一) 强化图书馆规章理念
图书馆规章的制定依赖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家和立法者对图书馆的认识, 对图书馆事业的性质、目的和需求了解的越多, 图书馆章程就越充分和深刻。发达国家先进的图书馆规章归功于其政治家的图书馆意识。同时, 社会公众的图书馆规章理念也极大影响着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开展, 为了顺利推进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 普及规章制度理念, 加强宣传和组织工作, 确立依章程管理图书馆的新秩序非常必要 (3) 。
(二) 加强图书馆章程制定专项研究
由于图书馆章程建设的薄弱, 图书馆章程建设经验不足, 因此需要针对章程建设开展专项研究, 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章程适用范围、章程体系和实施细则, 并对章程制定流程进行探讨, 章程制定应体现国内图书馆的发展特点和现状, 只有通过专项研究, 才能构建完整、科学的章程体系。
(三) 协调统一图书馆章程
在市场经济建设时期, 我国围绕经济建设出台了系列章程, 而文化事业领域的章程相对滞后, 尤其在图书馆建设领域, 远远落后发达国家, 随着国家及省市围绕图书馆事业发展而制定出台了若干行政章程 (4) , 诸如国家层面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各省市颁布的图书馆管理办法和图书馆管理条例等, 但这些法规更多类似行业协会文件, 缺乏法律效力, 同时与图书馆发展现状已不再适应, 因此当务之急, 是呼吁统一的图书馆章程体系, 国家层面出台图书馆制度作为顶层设计, 各省市和区域结合馆情实际和发展现状, 协调统一章程原则和体系, 实现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 建设图书馆人本制度
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图书馆内部管理的支持, 如果说章程作为硬保障的话, 那么人性化的制度设计则是图书馆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软支持。读者是图书馆事业存在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与服务者, 更需要从需求者的视角进行制度设计与制度优化, 将人本管理思想纳入到图书馆制度设计之中, 是实现当前科学化管理的必然 (5) 。信息化时代, 图书馆网络化也逐渐得到普及, 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 传统图书馆迎来了变革式的发展, 但是图书馆决策管理者在注重硬件发展 (物的发展) 的同时, 往往会忽略对“人的发展”的考虑。而“人的发展”是图书馆存在的最根本目的, 不仅是要促进读者的发展, 还应该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发展。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围绕人这一主题来协调图书馆内工作人员之间、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为构建和谐的图书馆管理氛围提供保障。图书馆制度设计的人本转向也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实践需要。图书馆管理的实践要求注定了其管理的人本转向, 也只有如此, 才能更好地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 在图书馆不断完善自身硬件设备, 实现“物的发展”的同时, 还应该实时兼顾“人的发展”理念, 并将其作为图书馆制度设计的内在要求。
(五) 强调制度设计的价值实现
随着当前科技的快速发展, 文献资料也在成倍增加, 海量的图书资源使得图书馆在对图书进行选择与评价时所承担的时间成本增加, 即要花费比以往更多的时间来决定文献资料的采购, 图书馆管理者往往会采取大批量采购的方式, 从而致使图书资料的品质良莠不齐。这种的采购方式虽然使图书馆在资料拥有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证明了图书馆的价值存在, 却忽视了图书馆的“价值实现”, 即将有价值的图书服务于读者的自身发展。这就需要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密切合作, 强调用户的主动参与, 将读者所需要的信息向图书馆加以反馈, 从制度上保障这种行为的常态化, 为图书馆的“价值实现”奠定基础。另外, 图书馆是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节点, 图书馆制度的出台和建立要兼顾文化目标体系的实现, 只有将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到文化体系的总体发展规划中, 才能保障制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六) 强调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用户获取信息途径变得多样, 图书馆传统信息中心的地位被不断弱化, 用户的信息需求越发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2004年, 谷歌搜索引擎开始筹建全球最大的数字图书馆, 拟将已出版的图书扫描、编写索引, 并永久存放在服务器上, 供互联网用户搜索查询, 被纳入扫描计划的图书, 不仅包括已经失去版权保护的图书, 还包括仍在版权保护范围内的图书。同时, 关于该书的相关信息, 包括作者、版权、网上书店以及书籍来源会在左侧显示。在版权允许的范围内。读者或者可以阅读全文 (6) 。或者只能看到部分节录。数字图书馆计划的推出, 使人们有机会接触许多本来无法接触到的孤本和珍贵史料, 不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便利, 也为发挥史料的科研价值和史料的永久保存作出了重要贡献。谷歌的这一做法被视为传统图书馆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在开展图书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 应注重制度与图书馆所处的环境和信息技术发展程度相匹配, 随着虚拟社区、SNS、云计算、智慧图书馆等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 除了传统的服务领域应由法制规范外, 诸如知识产权保护、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物联网下的图书馆建设等新兴发展趋势也应出台相应的远瞻性制度, 规范其发展。
三、结束语
任何事业的持续发展都离不开自身内部条件的完善与外部环境的支持, 图书馆作为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有机体, 与社会其他组织一样, 也离不开组织内部管理以及外部保障, 而图书馆自身的角色定位就注定了其与外界进行物质与信息交换的高频度, 这种“高频度”的“交换”使得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这种交换也同样离不开图书馆自身与外界的相互协调。就图书馆建设而已, 章程和制度建设是其稳步发展的两翼, 图书馆只有加强章程和制度建设, 才能获取外部的硬保障和内部的软支持, 只有内外兼修, 才能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促进事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图书馆所处的环境的变化和服务流程的变革, 传统的服务模式和制度规定已不能适应时代需求, 这需要图书馆本着用户至上的服务原则, 重新定位图书馆功能, 确立创新服务方式, 促进图书馆事业稳步发展, 为文化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摘要:图书馆规章和制度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两翼, 阐述国内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现状, 并针对性探讨了图书馆的建设策略, 指出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也应基于用户需求和所处的环境而与时俱进。
关键词:图书馆规章,图书馆制度,制度建设
注释
1于晓冬.试论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10 (1) :2-4.
2韩小亚.美国图书馆法律体系建设及其启示[J].图书馆论坛, 2009 (3) :40-43.
3符露.从公共管理视角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河北科技图苑, 2010 (2) :18-20.
4王志阳.浅议图书馆立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4) :23-24.
5谭恺.论图书馆的协调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 (12) :115-117.
6张冬梅.论知识经济条件下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J].湘潭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2) :16-18.
图书馆制度 篇2
西城区图书馆考勤制度细则
为了使图书馆更好的服务于读者,经馆务会议研究决定,在图书馆9月修订的“西城区图书馆出勤制度细则”的基础上继续加以完善并结合文体局考勤制度逐条修订,具体内容如下:
一、图书馆全体职工必须严格按照文体局工作时间上下班,不允许有迟到早退现象,所有职工都以到馆、离馆真实时间签到,不得代签或弄虚作假,一经查实扣除当月目标考核奖。
二、认真履行每天早晨8:30分早操制度,除公务或休假以外,无故不参加早操一次将扣除当月目标考核奖5元。
三、各种馆内通知将直接写到考勤簿上,不另行通知,由此产生任何责任自己承担(休假除外)。
四、因公务晚来、早走、中间离岗必须向负责人说明,并在考勤簿上注明“公务”字样,否则按照奖罚规定中的扣分办法执行;因私事晚来、早走、中间离岗必须向馆领导请假,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或不空岗的情况下予以批准,并按照要求如实签到,(以迟到早退论),随当月的考勤统计上报局办公室。
五、各室工作人员必须要轮流休假,每年15天公休要一次性休完,探亲假可根据各人情况分两次休完;连续休假计算天数时包括六、日和节假日。如不按照规定连续休假,则以病假或事假有关规定处理(公务除外)。
六、从本制度执行之日起,当年各种公休(包括婚假、产假、探亲假、)不再累计,至当年12月30日前没有休完的假将自动作废,开始下一年的休假。
七、任何人休假必须严格履行请假手续,各种公休、病假、事假均要依次向图书馆负责人、分管局长、党政一把手请假,同时按要求填写“请假申请”并经有关领导批复,病假要根据真实情况出具医院证明;请假1―2天的.必须向图书馆负责人请假;请假3天的除向负责人请假外,还要向分管局长请假;请假3天以上的除执行以上程序外,要向党政一把手请假;任何人在请假未得到批准前不得擅自休假,否则视为旷工,后补请假手续无效;请假手续每次要分别报图书馆和文体局办公室备案,请假结束时销假。
八、请病假、事假每天扣除当月目标考核奖5元,月底累积计算;请病假两个月以上及事假累计超过20天(天数统计包括六、日和节假日)执行西城区人事局西人字[]7号文件规定,扣发部分直至全部工资。
九、所有职工必须按时参加文体局每周二、四的政治学习,凡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学习必须提前按照请假要求向图书馆负责人请假,并报局办公室,未请假不参加学习按旷工处理;除公务和休假以外,不参加政治学习一次扣除当月目标考核奖10元。
十、除公务外,任何人未请假不参加图书馆各项集体活动和业务学习,均按旷工处理。
十一、所有干部职工如不按照以上考勤制度执行请假手续,一律视为旷工行为,按旷工情况处理。旷工1天扣除当月全部目标考核奖,并给予局内纪律处分;旷工6天及以下者,扣除本人旷工天数的基本工资;旷工七天以上的停发本人当月全部工资。
十二、如有参加各类函授、半脱产、全脱产学习者,按照文体局有关规定执行。每学期课程安排要提前上报负责人,并根据图书馆的整体工作随时进行调整,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方可参加学习。
十三、每人每月的目标考核奖根据当月出勤统计当月兑现。图书馆按照文体局的统一要求将在每月5日前上报一次考勤的月统计结果。(统计内容按照文体局统一要求上报:每人的休假情况和迟到、早退、中间离岗次数)
十四、文体局督查组将随时对图书馆考勤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全局通报。如有代签考勤现象,则扣除代签人的目标考核奖;如有迟到、早退、中间离岗情况,但跟负责人请假者,分别以公务、病假、事假处理,未请假者以旷工处理。
十五、当年公休超假均按照病假、事假、旷工等有关规定处理。
十六、至年终每位职工出勤情况将作为个人综合考评依据之一。
十七、任何人在工作日内必须严格禁酒,否则按照文体局有关规定处理。
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探讨 篇3
1.学科馆员的概念与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是指高校图书馆委派的、专门与某一院系或学科进行对口联系、主动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馆员。学科馆员最早出现在70年代的美国,当时称之为“跟踪服务”、“网络馆员免费导读服务”等,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这些服务通常是由具有某一学科背景的参考咨询馆员担任,这便是学科馆员的雏形。学科馆员制度是指为了保证学科馆员与对口系(学科)的专业人员及部门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为其提供专、精、深的信息服务而制定的一系列保障措施。学科馆员制度是国际图书馆界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模式,是满足高校师生专业需求的必要保证,是提升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水平的重要举措。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对于高校研究越深入、专业性就越强,要求也就越高。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打造高校图书馆服务品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科馆员制度仅在少数重点高校施行,全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尚没有建立起来。而高校图书馆要得到创新与发展,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
2.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
学科馆员从事的是一项具有开拓性,挑战性的工作,既要熟悉图书馆的工作,还要对自己负责的对应学科有一定的了解,这种开拓性的工作无疑对学科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的形象代表,与各学科院系用户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和交往,这就要求在表现出高水平的业务素质的同时,也要表现出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牢固树立“用户至上,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研究服务的思想。要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掌握新技能,在知识创新的同时,注重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创新,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2.2具备浓厚的学科知识底蕴
学科馆员要具备浓厚的学科知识底蕴,必须具备扎实的图书馆学、文献学、情报学、信息学等图书情报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要精深。而且对对口学科基本情况以及相关学科的情况要有较全面的了解。包括学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学科的主要学术流派,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以及相关学科的情况,都应有全面的了解。
2.3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组织加工能力
学科馆员是介于信息资源和学科专业用户之间的信息组织者和傳播者,应该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和敏锐的信息意识,应能够随时跟踪、追捕有价值的信息源和信息,善于把隐藏或分散在名种网络资源上的有价值的信息挖掘和筛选出来,经过深层次加工,按一定方式提取、筛选、整合,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组织、检索和利用,能够按用户的需求对各种不同的信息源进行有效的鉴别选择、筛选整序、组织加工出有价值的信息,从有价值的信息中提炼出核心信息,进而深层次地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便于利用的信息产品。开发出精品信息,以二、三次文献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2.4具备灵活的交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与院校之间的“桥梁”,必须具备灵活的交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及时有效地疏通各种关系。必须培养公关意识,讲究公共关系技巧,改变被动服务的态度,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与用户进行融洽的交流,使用户产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要善于倾听用户提出的问题,以规范恰当的言行举止取得用户的欢迎和同事的支持合作,以顺利有效地开展服务工作。
2.5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
为更好地与学科读者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探讨,掌握他们的信息需求,学科馆员必须具备深厚的对口学科知识底蕴,了解、熟悉对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主要学术流派和热点问题等。因此,学科馆员需要有较高的自学能力,除参加有计划的培训外,还应积极参加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关注新知识、新技术、新学科的涌现,具有较强的学习力和研究力,保持自觉进行自我充电。
3.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措施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与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一项新举措。为了适应我国高等院校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应该尽快在高校图书馆建立一支合格的学科馆员队伍并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3.1建立一支合格的学科馆员队伍
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目前最大的困难是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学科馆员制度的真正落实要靠既掌握图书情报知识,又掌握某学科知识的人才,高校图书馆要建立和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就要加强学科馆员的选拔和培养,要从高校教学和科研发展方向、重点学科建设等实际情况出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一方面要对全馆工作人员进行选拔、培养,挖掘现有人才,从而选派出一些有专业特长、综合素质较好的馆员进行培训、进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另一方面要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环境,建立一套能发挥各种人才特长的用人机制。从而建立起一支素质良好、竞争有力的学科馆员队伍。
3.2明确学科馆员工作职责
学科馆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应包括:重点熟悉某个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负责对某个学科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和整理,负责与对口的院(系)保持经常性的紧密联系,并对师生进行培训,征求对口院(系)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内容的意见与要求,协助对口院(系)的老师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检索,指导并协助对口院(系)文献信息资源的配置等。各个图书馆可从本馆的实际出发,首先设置学科馆员这个岗位,细化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潜能,为信息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3.3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
对学科馆员的工作成效进行考核和评价,是促进学科馆员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让学科馆员接受读者和同事的监督,既能对学科馆员产生鞭策作用,也能使学科馆员之间有良性竞争,使得该制度更加成熟与完善。通过适时开展读者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收集听取对口用户关于学科馆员服务的具体细节,听取对口院(系)师生,尤其是学科带头人的反馈意见等方法,确定阶段性的考核内容和范围,制定公正公开的奖惩制度,对学科馆员的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增强学科馆员的竞争意识和敬业精神,促其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能力结构,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4加强同各院系的联系和交流
学科馆员的工作离不开各院系的支持,因而必须同院系建立一个良好的联系平台,经常主动和院系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推广宣传图书馆的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图书馆除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明确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以外,还要为学科馆员加强与院系的联系、熟悉院系的工作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在充分了解院系需求的基础上,更好地为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服务,
4.结语
建设一流的大学不能没有一流的图书馆,一流的图书馆不能没有一个好的服务机制。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对口服务的新机制,可以极大方便各学科专业读者,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信息需求,有利于各学科专业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有利于知识创新与服务创新。高校图书馆通过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可为教学、科研提供主动的、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使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辅助性服务为综合研究性服务,真正在图书馆和院系之间搭起一座交流的桥梁。
基金项目:大理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编号KYQN2009~33)。
参考文献:
[1]王林廷.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论略[J].情报资料工作,2004,(2):53-54.
[2]魏燕.浅谈“学科馆员”制度对图书馆员的要求[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6):158-159.
[3]刘波涛.建立和完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几项措施[J].图书馆论坛,2004,(1):47-48.
[4]祖芳宏,苏军.高校图书馆应尽快普及学科馆员制度[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2):71-72.
[5]俞晓霞.高校图书馆如何建立学科馆员制度[J].图书馆学研究,2002(6):85-87.
[6]蒋洪峰.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完善之我见[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4):86-87.□
关于图书馆法律制度的思考 篇4
l图书馆法的立法背景
图书馆法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也是图书馆事业健全发展的重要保障, 它能体现出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各国和各地政府支持并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建设, 并倡议专门立法, 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 以确保维持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法律是一种国家武器, 具有威慑力和制约作用, 图书馆事业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将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提供保障, 同时也能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 我国图书馆法规建设现状
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图书馆基本法或部门法, 但是还是有不少的有关立法规定, 诸如从宪法到基本法、部门法和行政法规, 各个层次的法都有具体的条文涉及到图书馆。在我国各类法律和行政法规中, 其条文直接涉及图书馆的法律法规的有二十多部, 以下摘录部分规定内容:《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 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出版单位发行其出版物前,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北京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和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免费送交样本。”《教育法》第五十条规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 (场) 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 (地) , 应当对教师、学生实行优惠, 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提供便利。”
纵观我国曾经制定的一系列涉及图书馆事业的法令、规定、条例、方案, 虽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是这些法规很分散, 绝大部分是从其他角度来谈, 附带提到了图书馆。在规定中仅作为批转文化部报告的形式颁布, 不能算是正式的立法, 不够权威, 不足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对于问题的解决也就没有多大的帮助。这些法律法规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3 图书馆法治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们说图书馆法治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的社会环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 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分工的精细化, 带来了利益的多元化和行业的专业化, 很多社会关系单靠党的政策宣传、思想道德觉悟等己难以调整, 再加上很多领域专业性和技术性越来越强, 普通群众没有经过专练, 要靠法律来解决。二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极为迅速。经过建国后近60年的大力建设和发展,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己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基础。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科技在图书馆的应用, 将使图书馆的功能发生巨大变化, 这就势必产生新的社会关系, 进而产生新的法律需求。三是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图书馆立法。虽然我国图书馆方面的立法落后于其他方面的立法, 但随着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 在继续加强经济立法的同时, 十分重视科教和文化等事业的立法, 为科教文化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法律产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
4 图书馆法治建设的根本是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图书馆专门法虽然能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但只是"有限保障"而且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将大大降低图书馆专门法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故图书馆法治建设的根本应该是完善图书馆法律保障体系, 以图书馆专门法为核心, 以相关法为基石, 以国际法为指南, 以行业自律为补充。图书馆法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从图书馆实际出发, 把建设图书馆法律保障体系放在第一位。
(2) 不要有速战速决的幻想, 制定一部图书馆专门法, 尚且要协调部门利益和保障条文的具体化, 而且不能逾越《立法》的规定, 更何况完善图书馆法律保障体系。
(3) 图书馆应该学法、用法, 善于用法律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 图书馆界不但要呼与相关法律法规对图书馆事业的关注, 更应该想方设法介入他们的产生、修订等过程中。
(4) 图书馆本身要树立守法的意识, 要对图书馆专门法的期待理性化, 做好心理准备应对法律对图书馆行为的约束。
(5) 图书馆应齐心协力, 努力搞好服务;提高社会认知度, 强化社会认同感, 以图书馆事业大发展促进图书馆法律保附体系早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英.图书馆法制建设与图书馆事业关系浅议.中国成人教育, 2007 (4) :64-65.[1]李英.图书馆法制建设与图书馆事业关系浅议.中国成人教育, 2007 (4) :64-65.
[2]李国新.中国图书馆立法:思路、基础与对策.山东图书馆季刊.2001 (4) :6-11.[2]李国新.中国图书馆立法:思路、基础与对策.山东图书馆季刊.2001 (4) :6-11.
[3]倪晓建.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的法律保障.图书馆信息, 2002 (6) .[3]倪晓建.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的法律保障.图书馆信息, 2002 (6) .
[4]冉秀萍.浅议图书馆法对图书馆及社会的影响.哈尔滨学院院报, 2002 (2) .[4]冉秀萍.浅议图书馆法对图书馆及社会的影响.哈尔滨学院院报, 2002 (2) .
[5]程良堂.我国图书馆法规建设的现状.图书与情报, 2000 (2) .[5]程良堂.我国图书馆法规建设的现状.图书与情报, 2000 (2) .
图书馆借阅制度 篇5
一、以班为单位借阅学校各类图书。
二、每周(周一、三、五)三天向学校全体师生开放,时间定于1:30—2:30。
三、图书管理员及时做好图书登记、整理和借阅。
四、严格执行图书借阅制度。遗失书刊,应按原价赔偿,对书刊有轻微损坏者要给以批评教育,并责其认真修好。
五、做好图书室、阅览室卫生整洁工作,并督促读者保持室内安静。
六、学生借阅图书每次不超过2本,借期两周。
七、教师借阅图书依照以上时间、办法施行签字借书。
八、学生毕业、转学等,要主动还清借阅图书,否则不予办理离校的相关手续。
浅谈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优化发展 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管理 优化
1 高校图书馆的存在意义与影响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学习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单位,如果把高校的整体运营体系比作为一个庞大的人体组织,那么高校图书馆则好比为其中的心脏部分,它向各个地方输送着新鲜的“血液”,滋润着每一个部分的成长。而这,就是众多学子不可或缺的知识。
只有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进行精准的分析与梳理,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其在校园管理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通过学习,培养高校良好的教风、学风;通过学习,让高校科研工作积极顺利的展开;通过学习,造就文化与德智并重的全方位新型发展人才,而这一切的基础正建立在高校图书馆的顺利建设之上。
2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分析
2.1 书量少、质量不高、类别繁杂。图书馆与书房的差别在于书籍的容量。进入图书馆中,就仿佛置身于浩瀚的知识海洋里,而这无穷尽的“知识”就需要大量的书籍汇集而成。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许是办学模式、办学方向以及购书经费等等,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藏书量都差强人意。除此以外,在书的整体质量与类别结构方面,也欠缺规划,总体质量落入下乘。
2.2 购书经费后续难足。俗语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大部分高校资金的使用,往往优先考虑教学设施、科研工作等,投入到图书馆购买图书的经费可谓少而又少,更何谈对图书的基础设施建设。正是缺乏对图书馆发展的长远规划,导致前期就没有足够的投入与经费,每年的书籍增长比例远远不能满足图书馆的发展以及读者日益增长的基本阅读需求。
2.3 工作人员问题剖析。相较于高校图书馆每天数以千计的人员流动量,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数量极少,难以满足图书馆快速发展的需要,更难以应对大量的读者需求与繁杂的工作,因此便出现了诸如高校图书馆开放时间短、书架凌乱无人整理、借阅书籍大量流失等问题。同时,在图书的借阅与收回的管理上,由于大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技能培训,对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生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的整体发展与服务的良好展开。
2.4 服务层次不高。许多高校图书馆对于读者的服务只停留在借借还还的低层次,要开展更高层次的服务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这都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都比较欠缺的。
3 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优化建议
破而后立!只有打破以往的陈旧观念,才能塑造全新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才能做到真正的优化与弥补。核心关键词则在于——创新!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管理上的创新能使高校图书馆打破传统的尴尬局面,弥补以前的缺陷与漏洞,将体制全面完善,提高管理效率。需要与创新同步进行的则是优化流通借阅环境。如今,即便电子书当道、网络化迅速发展,图书馆的流通借阅服务仍然是图书馆长期以来的核心热点,这也正是图书的基本魅力所在。因此,优化流通借阅环境,不仅能将这一热点再次升温,更能提高图书馆的整体品牌形象,同时为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及优化育人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在高校图书馆整体管理制度的优化方面,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3.1 尊重、爱护、理解、关心——之于读者。图书馆最本质的功能就是服务,而服务的对象就是读者。多年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已成为图书馆同仁的共识。而在高校图书馆中,对于“读者为本”的服务概念还十分淡薄。要将服务落实到细节上,就要做到尊重、爱护、理解、关心读者,即以人为中心,需要考虑服务过程中的每一处细节,处处突出读者、便利于读者、倾向于读者。例如图书的检索,应当注意界面的使用简洁、清晰明了,图书借阅过程中的服务态度、方式方法以及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微笑服务、友好态度,都要做到让读者感觉如沐春风,犹如处身在图书馆便是在自己家的书房一般轻松舒适。
3.2 肯定、鼓励、友好、人性化——之于馆员。馆员可以说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馆员的服务素质直接决定了图书馆的整体形象与管理。而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优化流通借阅环境,主要就是对于馆员、图书、读者的管理。
3.2.1 对工作人员的管理需要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作为前提。而做到对工作人员的肯定、鼓励、尊重、关心,便是核心所在。通过主动关心和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遇到的难题,并对其在工作中的表现与成绩予以充分的肯定,只有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才能真正将工作与图书馆的形象价值划上等号,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2.2 馆员需要清楚科学规范书库的重要性,并学会科学地管理规范书库。需要做到以下三点:所有归还图书需要当天上架,并准备按照目录与分类上架;馆员应该及时清理书架图书,做到最低程度的乱架率,以保持图书馆的整体美观;除了类目要分类精确外,还需要做到图书摆放整齐,比如大小本分开放置,相同的书尽量放在一起,同时还需要注意图书馆整体卫生,给读者一个清新洁净的阅读环境。
3.2.3 人性化管理是服务中需要用心解读的管理制度。比如,借阅制度的制订、系统中读者库的管理以及借阅过程中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在这类管理中应当以人性化作为前提,尽量化繁为简,将整体工作流程简单化,省略不必要的麻烦。
3.3 提高素养,避免冲突,重在沟通——以和为贵。在圖书馆的日常管理与执行中,尤其在流通借阅服务中,馆员与读者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而这一类冲突往往都起因于藏书资源不足、借阅期限、系统功能不完善等客观原因,而这一切矛盾的产生在初期其实是可以完全避免的。因此,针对此类矛盾更需要做核心优化与培训。
3.3.1 提高馆员职业道德、个人修养和业务技能。馆员每天需要面对大量的读者群体,所以提高馆员职业道德、个人修养和业务技能是势之所需。在面临问题与矛盾的时候,良好的个人修养可以使得工作人员保持清明的心态、随和的态度,同时以专业的服务态度和业务技能去说服读者,感染读者,通过客观、理性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根结所在,妥善解决读者的问题,得到对方的认可与赞同,在无形中树立馆员的文明形象。
3.3.2 沟通是走进对方心灵的桥梁。作为与读者接触频繁的馆员,应当善于与读者沟通,了解对方的真正需求点,并给予支持和配合。如果出现问题,也需要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并通过引导、启发、控制等不同方式,将矛盾消匿于无形。只要拿出真诚与热情的心去对待读者,就能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理解与尊重,以便更好地开展图书馆工作。
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简析 篇7
1 学科馆员的概念
学科馆员 (专业馆员) 是指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 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 能为相应学科提供高层次的文献服务的图书馆员。其职责主要是要主动与对口院系的教师和资料室联系, 以了解教师对书刊、电子资源的需求;及时通告图书馆的新资源、新服务, 定期编写、更新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开展一些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 征求对口院系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意见与要求;熟悉本馆以及国内外对口学科的文献信息源情况;按学科进行电子资源的整合与链接, 定期在网上发布新文献信息, 负责收集、鉴别和整理相关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不定期的为教师、研究生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
2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意义
学科馆员制度就是要求建设一支强大的有团队精神的队伍, 将工作重心转为以人为本, 将服务的重点转向咨询服务。这一转变的目的在于将图书馆从传统的文献管理模式向知识管理模式推动并发展。因此, 必须根据不同学科进行深入的知识学习和研究, 分析各学科的信息特征, 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使大学图书馆服务模式发生了改变, 这使得科学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速度得以提高, 这也充分体现了图书馆服务以读者为上的主旨。学科馆员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文献信息, 发掘了各类文献的价值, 综合提高了文献信息的利用率。学科馆员与用户的密切联系可以深入了解用户需求, 直观解答用户疑问, 这为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文献资源保障服务平台起了铺垫作用。学科馆员为图书馆起了信息、服务传递作用。由于对用户的了解加深, 科学馆员更能科学的执行图书馆制度, 使服务层次及效率达到另一高度。学科馆员本身具有的专业技能及对其他专业的熟知度, 使他们能准确、完整的将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与其图书馆情报专业准确、完整的结合, 再对信息进行针对性分析。
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的要求是“全、新、快”, 学科馆员是实现这些要求的践行者。在新时代,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下, 学科馆员要将大量馆藏有关学科的纸质文献进行整理, 还要将网络资源进行整合, 显示了科学馆员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结合利用的能力, 这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从根本上解决了图书馆长期存在的重藏轻用的问题。同时, 学科馆员要有专业背景, 还要对学科前沿动态保持敏感的感知度, 利用熟练的技能对学科信息进行分析并整合, 将最新信息资源快速推送给用户, 以使用户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科最新动态。
3 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与职责
3.1 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 旨在为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提供更好的服务, 并逐步推动其向学术化、专业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这无疑要求学科馆员具有更强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
首先, 学科馆员还必须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底蕴, 同时具备扎实的图书馆学、信息学的知识和技能。方便掌握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更好地与用户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与探讨, 以敏感的意识及时捕捉、研究新信息, 为用户提供最新有效的信息。
其次, 学科馆员要有敏锐的意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要熟练地运用信息服务的工具软件, 熟练掌握文献资源建设、文献信息管理、文献信息研究以及文献信息服务等知识理论。
再次, 学科馆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必须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 本着“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的服务理念, 积极主动地工作, 用自己的知识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学科馆员要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时刻保持创新的工作思路及工作方法, 使大学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在实际中体现出来。
最后, 学科馆员还要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 挖掘信息潜能, 实施信息再造, 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
3.2 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与服务
学科馆员制度要求大学图书馆的岗位设置与学校的学科专业相对应。学科馆员既要对某学科知识有专门的研究, 又要工作经验资深的馆员来担任。 (1) 要组织、开发学科文献信息资源, 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网络服务为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学科馆员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与有关用户进行交互式咨询解答, 详细介绍本学科信息资源的特点、内容及检索方法, 对相关的文献资源整合, 开发;对相关的信息资源作简要的揭示和评价, 建立学科资源数据库, 使网络上繁杂的信息变得有序且集中, 为学科用户提供的查询的便利。 (2) 深入对口学科为教学科研提供深层优质信息服务。
综上所述, 学科馆员制度是一项新生事物, 也是服务的一种新机制。它为各学科的学者提供服务, 满足了广大师生的信息需求, 对各学科专业文献深层次开发和充分利用有很好的帮助, 也为知识和服务的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面对新时代网络环境的不断更新, 人类从没有停下过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 大学馆的地位与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大学图书馆专业话的建设和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参考文献
[1]吴翠兰.“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及其发展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 2003 (4) :71-73, 76.
[2]王林廷.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略论[J].情报资料工作, 2004 (2) :53-56.
高校图书馆超期罚款制度革新 篇8
高校图书馆书籍借阅超期是一个常见现象, 处理超期借阅的常用方法根据超期的天数进行罚款。然而, 逾期罚款造成的矛盾冲突在图书馆不可避免, 严重影响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关系的和谐, 其症结在于对罚款制度设计的科学与否。在国家法制得到逐步健全, 读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 依法治馆日渐深化及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下, 有必要制定合理的借阅制度, 打造出既具有强制力和管理功能, 又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规范读者、教育读者的规章制度。
图书借阅超期的原因有很多, 不同种类的书籍需要的借阅时间不同, 每个借阅者的具体情况也不同, 除此以外还应考虑诸如读者忘记了借阅时限、节假日、学生实习、图书馆搬迁等特殊情况, 规定归还图书的宽限期, 使图书借阅管理制度更具“人情味”。
本文通过对某高校超期图书数据的分析, 制订了更为科学合理的罚款制度。
二、分析超期原因
(一) 统计各类图书超期情况
把各类图书按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哲学,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I文学,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理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学、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 (安全科学) , Z综合性图书分为22类图书。
1、统计各类图书发生超期现象的数目
以很清楚的发现:自然科学类 (尤其是工业技术类) , 文学类书籍发生超期现象的数目最多, 同时这两类图书长时间超期的所占比例也极大。
2、将书籍分为大类统计超期比重。记每一类书籍第r本图书的超期天数为X r (r=1, 2, 3, …, ) , 每类图书的数量记为Lq (q=a, b, c, …, z) , 按图书的分类分别计算出每类图书的算数平均超期天数, Yq (q=a, b, c…, z) , (Ya为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类图书的算数平均超期天数, Yb为哲学类图书的算数平均超期天数, Yc为社会科学类图书的算术平均超期天数…...依此类推) , 公式为:
统计得: (见下表)
由于图书馆的书籍类目太多, 为了简化操作程序, 一般情况下, 可以根据读者所花在书籍上的平均阅读时间来对该类书籍的难易程度做一个大概的分析和估计。于是, 将超期天数的平均数接近的一组 (也就是难易程度较为接近的一组) 归为一大类书籍, 对于一大类书籍采取相同的借阅管理制度。情况如下:
对各类超期书籍进行加总, 计算出各大类超期书籍的总数。
记每一大类书籍的数量为Li (i=Ⅰ, Ⅱ, Ⅲ, Ⅳ) , 计算公式为:
经计算得出LⅠ=315, LⅡ=2758, LⅢ456, LⅣ=71
通过对各大类超期书籍占超期书本总量的比例来确定书本超期的难易程度。
记每一大类书籍占超期书本总量的比例为Pi (i=Ⅰ, Ⅱ, Ⅲ, Ⅳ)
计算Pi (i=Ⅰ, Ⅱ, Ⅲ, Ⅳ) 的公式为:, 得出结果为
Ⅱ大类书籍超期情况最严重, Ⅲ大类书籍次之, Ⅰ类书籍再次之, Ⅳ类书籍最不容易超期, 仅占超期书籍总数的的2%。
3、原因分析:
(1) 特殊原因导致的故意超期
, 研、考级或者长期科学研究等, 还需继续借阅, 于是通过违章继续占用到期图书。例如表中所示T类, O类 (均属于自然科学类) 以及语言类H和经济类F。
其次, 笔者认为是兴趣使然, 譬如I类书籍即文学类书籍, 因为兴趣原因使得需求加大以致超期概率加大。
再者, 有的读者认为, 每天0.1元的超期罚款较低, 因而未把按时主动还书。
(2) 意外超期。意外超期是读者不知道图书借阅到期或者忘记应还日期, 因而未能按时还书, 即主观上不希望超期。这就需要图书馆制定相应的催还办法。
三、制定合理的罚款制度
超期罚款指定的是否合理关键在与针对不同类的书籍以及不同的读者收取不同的罚款。
引进分层结构模型, 对不同大类的书籍分类讨论, 按[30, 50], (50, 100], (100, 150], (150, ∞) 划分超期天数的区间, 按各大类、各区间对书籍确定罚款办法。
1、适当提高现有超期罚款的标准。
针对大多数图书馆每天罚款0.1元的制度, 我认为方式过于老旧, 相对于现在人们的收入水平来说, 该标准偏低, 不能有效抑制故意借阅超期, 特别是短期故意超期现象的发生。对此, 提高现有超期罚款的标准, 增加处罚的力度是非常必要的。建议指定惩罚制度如下所示。
2、分类、分时间段制定罚款标准
根据上述对每类书籍占超期书本总量的比例和每类书在各个超期时间段情况的探究, 得到了一定量的数据, 同时, 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 我认为, 超期天数过长, 一方面影响图书馆的正常管理, 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其他同学的借阅, 很难促进高效的学习氛围。所以说对于借阅次数较多的书更应控制其超期现象, 因此, 每类书籍占超期书本总量的比例反映出了借阅者对该类书的需求情况, 应视为制定罚金的一个影响因素, 将第i类书籍超期所占比例记为
同时超期天数越长也说明了该类书的需求越大, 读者违规程度越大, 因此各大类书在各个超期时间段情况也是要考虑的一种因素, 将超期天数过30天的分为四个时间段, 分别为[30, 50], (50, 100], (100, 150], (150, ∞) , 记为Qy (y=1, 2, 3, 4) 。
为了杜绝长期不还书的情况, 保证图书馆资源的共享, 应加大对后面超期时间段的惩罚力度, 采用累进制模型, 惩罚倍数为Uy=y (y=1, 2, 3, 4) 。记总罚金额为W, 每天记罚金额为W (iy) , 设基数为10。如第Ⅰ类书籍在[30, 50]的每天罚金表示为W (Ⅰ1) , 第Ⅱ类书籍在 (50, 100]的每天罚金表示为W (Ⅱ2) 。建立如下公式:
例如;W (Ⅰ1) =9%*25.08%*1*10=0.22572元
所以第i类超期n天总罚金额即为:
见表2
例如:某读者借了一本Ⅰ类书籍, 共借了40天, 总罚金额为
(2) 罚款应规定上限, 并限制其借阅权利。该图书馆超期罚款无限制地累计计算, 有些读者累计超期罚款数额巨大, 加重读者及其家庭经济负担, 计划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矛盾, 我们建议罚款应规定上限。
因为图书馆按规定收取超期罚款只是督促读者按期还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是一种警示而不是为了创收, 超期罚款就不应无限制地累计计算。例如, 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规定, 超期罚金只适用于被召回的图书 (A Recalled Item) 、保留本图书 (A Reserve Item) 及馆际互借的图书 (A n Interlib rary Loan Item) , 且其最高限额均为每册75美元;该馆还规定, 对于超期后一定时间还未归还的图书, 图书馆将采取暂停读者外借权利等进一步的措施进行处理。
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有益做法, 结合我国的实际, 我们特将每本书罚款的上限定位该图书价格的5倍。记该本书的价格为Pm, 则当W达到5Pm时不再累计。
同时相应地对这方面违章的读者的外借权利进行限制, 以更有效地敦促读者按期还书。
四、结语
该模型的设立的图书馆借书制度比较人性化, 通过对图书分类与超期时间段的划分来分别调查, 得出的结果较精确, 相比于以前固定的罚款方式来说更为科学合理, 易于被读者接受, 有利于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关系的和谐, 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
然而高校图书馆众多, 因每个学校的专业倾向可能不同, 各个高校的差异性无法避免。但是文章的分析方法可供借鉴。
摘要:高校图书馆处理超期借阅的常用方法是进行罚款, 文章对罚款制度进行了更为科学的设计, 根据不同类目图书、不同超期时间段和个别月份分类制订罚款办法, 以促进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关系的和谐, 提高图书馆自身管理效率。
关键词:超期时间段,罚款办法,催还制度,累进制度
参考文献
[1]、陈竞, 高校图书馆图书超期借阅超期罚款中存在的矛盾及对策——以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 21 (8)
[2]、倪丽萍, 从民事法律关系角度认识书刊借阅逾期违约金的性质及其规范化管理[J], 图书情报工作, 2009, 23
[3]、刘小谦, 何晓阳, “211工程”大学图书馆借阅规则现状及分析[J], 医学信息, 2009, 6
[4]、胡福文, 《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超期有关问题的思考》[J], 2010, 4
独立学院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 篇9
一、独立学院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意义
1. 能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 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科学合理的制度文化体系, 必定反映出馆员的需求与价值取向, 必然得到他们的全力遵守与维护。通过制度文化的协调把员工的个人目标同化为图书馆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观念, 使员工有共同的认同感、价值观和共同的理想、目标, 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制度文化氛围, 实现图书馆的制度文明, 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力。
2. 能加强图书馆现代化管理。
网络环境下, 使传统的图书馆文化懒以根植的基础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网络文化必然融入图书馆文化中, 影响着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建设。图书馆的管理方法从“以我为中心”转向“以读者为中心”, 所以服务理念和信息服务方式也应运而生。网络社会中, 衡量图书馆价值的主要标准是对读者的服务质量。需要建设图书馆制度文化, 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图书馆精神, 加强软管理。还进行直接的外部监督等硬管理。
3. 有利于图书馆服务创新。
图书馆的理念就是“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服务理念的改变和创新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而创新型文化环境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源头活水。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成为“秀才不出门, 能知天下事, 能交天下友”的平台, 给图书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促使馆藏、服务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建设和管理理念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以适应图书馆创新文化环境的建立, 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
4. 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科学的管理方式、适合的规章制度、严格的纪律规范和奖惩机制是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物质保证。合理的图书馆制度尤其是精神文化制度通过共同目标与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统一员工思想, 增强组织凝聚力, 促使馆员和读者养成良好和谐的行为习惯, 从而提升我院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建设。
二、独立学院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图书馆制度文化民主性不强。
长期以来, 从图书馆管理方式、制度制定过程及制度实施过程来看, 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参与面过于狭窄, 忽视读者的意愿, 民主性不强, 大多数仅限于图书馆领导及内部职工之间, 很少体现广大读者的要求和意愿, 没有更好地体现“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理念, 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缺乏民主性和普遍性。
2. 图书馆规章制度权威性、可操作性欠缺。
安德森认为政策的形成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公共问题是怎样引起决策者的注意的;解决特定问题的政策意见是怎样形成的;某一建议是怎样从相互匹敌的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中被选中的。基于以上理论, 应当充分考虑广大读者的权益和意见。制度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客体有馆领导、部门领导、广大员工和读者。在具体政策的制定过程当中, 应当充分发挥政策的管制功能、导向功能和协调功能。但是在实践中各项制度几乎是自上而下由管理者来制定, 很少征求广大员工和读者的意见, 考虑他们的诉求, 这就导致广大员工和读者对规章制度缺乏认同感, 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图书馆的制度文化本应该是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而形成的,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随着领导的变更, 图书馆的各种规章制度有的被修改, 有的被重新制定, 有的规章制度得不到很好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 这导致了各种制度之间缺乏连续性、稳定性, 可操作性也遭到质疑。
3. 图书馆制度文化中缺乏人本管理的理念。
人是组织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 是实现组织目标的确定性力量。图书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应做到工作分配要符合组织成员合理的主动性与兴趣;创造条件满足组织成员合理和正常的需要;加强思想交流, 产生对组织的“认同感”;从纪律的制裁走向人性的激励, 充分彰显人文关怀。但是现行的图书馆制度往往由图书馆领导个人的价值取向作为导向, 在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制定方面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可行性考虑不周全, 大多数领导乐于采用惩罚性的规定, 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过多采用惩罚性规定的后果是更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制定, 整个图书馆笼罩在紧张、人人自危的气氛中, 从而难以体现“以人为本, 人性管理”的理念。
4. 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开发力度不够。
制度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层面, 它作为人类行为和活动的习惯、规则, 主导和制约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文化层面。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一个部门, 图书馆形成的是一个多层次的组织, 为了更好地制约和服务其主体和客体, 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规章制度。所以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就应当具有与所在高校相应的文化色彩, 制度的制定应该体现公平价值、自由价值、秩序价值;但当前的许多图书馆制度侧重于维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忽视了读者的意愿, 忽视了校园文化, 忽视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二者之间的协作关系, 这说明图书馆对分权管理、分层治事, 全面规范有文化内涵的规章制度开发力度不够。
三、独立学院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思路
1. 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 符合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
图书馆制度文化的长期稳定性只是相对的概念, 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制度文化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应该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适时改变。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应该是在保证制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图书馆所面临的新形势而有所改革和创新。在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 既要注重保持制度文化的优良传统, 又要紧密结合实际需要和图书馆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 才能建成符合时代特征的客观、合理、科学、规范的图书馆制度文化。
2. 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在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 要以“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 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当作管理的核心对象, 重视人的价值, 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形成尊重、理解、信任、善用人的和谐氛围。在现行的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 都采用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 上下级之间形成指挥与命令关系, 上级政策制定, 下级负责执行。这种模式分工明确、层级节制,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其缺点也是明显的, 自上而下的模式强调了从馆领导政策决定开始, 容易忽视其他行动者的重要性;忽视了底层管理者与读者的各种策略。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的对象, 既包括广大读者, 也包括图书馆员。因此, 图书馆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 就要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 充分的考虑图书馆员和广大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他们的主要诉求, 要注重“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 又要强调“以馆员为本”的管理意识。要树立“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 一切工作都要以是否能满足读者需要为标准;以馆员为本, 就是要树立“馆员第一, 创新服务”的观念, 提升馆员的工作热情, 增强馆员的责任心, 从而加强图书馆的凝聚力。要培养图书馆员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图书馆尊重个人价值, 图书馆向每一个人、每一种思维方式打开方便之门。”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有利于不断推进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创新, 健康发展图书馆的制度文化。
3. 更新服务理念, 强化制度文化创新意识。
在新形势下, 高校图书馆要主动应对挑战, 以“奉献、服务、求实、创新”的精神, 积极推进读者服务的改革与创新。当前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发展处于转型时期, 逐步由传统图书馆向复合图书馆转变。面对这种形式, 图书馆在制度文化建设上要转变“单一封闭”的传统文化观, 确立“复合型服务”文化发展意识。要淡化和改变传统的“以藏为主”制度文化观, 强化“以服务育人为根本、以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为宗旨”的服务管理意识。图书馆制度文化在充分展示学校办学理念, 更新服务理念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制度文化建设。
3.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要符合国际相关规定。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到当前本馆面临的实际情况和我国的具体国情, 还需要对国内外图书馆业界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劲头了然于心, 认真探索和研究有关的国际惯例和规则, 力争在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抵御盗版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一方面要严谨遵守国际相关规则, 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另一方面, 还要吸取国外优秀的图书馆管理制度为我所用。
四、独立学院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塑造
1. 图书馆制度文化要体现公平价值。
中国有一种平均主义的传统, 表现为“不患寡而患不均”, 公平的核心就是处理好自我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公平的政策制定者必须把个人利益纳入更高和更广的公共利益之中, 从而体现制度的公平价值。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公平价值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制度的制定公平;二是制度的实施公平。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应当尽可能反映广大员工与读者的利益, 也就是把个人利益纳入更高更广泛的公共利益中。所以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从制定到实施都应该有读者、员工的参与。应当广纳群言, 尽量平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要求。有些制度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广大馆员和读者的利益。这就要大力提倡全体员工站在图书馆发展的角度上, 不断改进和完善制定出与时俱进的图书馆的制度文化。
2. 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要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具有多层次性, 这其中包括了智力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制度、组织结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对的关系结构等种种因素。在制定制度的过程当中, 既要保障图书馆的整体发展, 也要照顾各个职能部门的利益, 制定出相对系统的规章制度。要有现代化图书馆的前卫意识, 提高制度建设的可操作性, 做到现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在将来修订、完善时是可以“升级更新”而不是必须“废弃重建”。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下所制定出的规章制度是具有强制性的, 有利于提高管理和工作的效率, 有利于上下一心办大事, 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低层管理人员以及广大读者的意愿, 制定出既有权威性又充分表达民意的规章制度, 从而推动制度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结合本院图书馆的实际情况, 合理、科学地修订出系列的规章制度, 在“岗位职责”和“操作规则”等相关规章制度中强调制度的“严肃性”和操作的“规范性、引导性”;在“纪律制度”和“奖、惩条例”等规章制度中既强化制度的“严肃性”, 又重视“人性化”制度管理理念, 弱化对读者和员工的人为管理,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要地体现“激励机制”尤其是正面激励, 激励员工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积极性。这样, 制度才具有权威性和操作性。
3. 图书馆制度文化要彰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核心, 以人为根本,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图书馆制度文化“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在理论上用科学的文化来开发人力资源, 既尊重人才, 又重视创新精神。要培养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 体现职工与图书馆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找准个人的发展与图书馆发展目标相协调、相一致的结合点, 开展继续教育, 在馆内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建成被读者所接受并能有效推进图书馆建设的制度文化。
4. 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要加大开发力度。
图书馆是一个多层次人员形成的有机整体, 每一个个体主动性的发挥对这个整体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制度文化的建设要有完整的规范体系与行为准则:一是要具有科学的概念体系。概念是一些科学理论赖以建设的基础, 要建立完善的图书馆制度, 同样必须首先从明确概念入手。二是要具有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系统, 它自身有许多子系统, 同时又与社会大系统发生联系。图书馆制度是多层次、多系统的一套完备的规范体系。三是建立科学严密的组织机构。在图书馆管理中, 要提高制度的约束力, 必须有一个责权分明, 办事效率高, 执行制度严谨的组织领导系统,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制度的功能。图书馆的制度除了应该保障每一个个体充分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外, 还要加强个体和各个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因此, 图书馆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应该过分强调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关系, 应该更多地体现出人文关怀和文化底蕴。一套科学、合理和充满文化底蕴的图书馆制度文化无疑会让这个有机体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摘要:图书馆制度文化是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图书馆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就必需在制度文化建设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以适应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文章对独立学院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结合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图书馆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创新途径, 对独立学院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探讨, 以提升图书馆整体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郑丽娟.论图书馆制度文化的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 2007 (9)
[2] .张世良.论高校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4)
[3] .周敏.高校图书馆文化构建与创新[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9 (4)
新时期图书馆制度建设初探 篇10
关键词:现代,图书馆,制度建设
0 引言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迅猛发展,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技术方法逐渐替代了一些传统的观念和技术。建立《图书馆法》,健全图书馆情报行业规范标准、工作细则,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变得非常迫切和必要,尤其是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全面推开的今天,更显其重要性。
研究图书馆制度建设的意义在于使图书馆制度建设更加科学规范;使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序、规范、标准,让执行者有据可依,有章可查;使图书馆事业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发展。培养全体馆员和读者自觉养成遵纪律、懂规矩、守法治的道德风尚。
1 制度的含义
关于“制度”已有不少解释,比较权威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1478 页) 的解释:(1)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如工作制度、财政制度;(2)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如社会主义制度、封建宗法制度[1]。图书馆制度,是图书馆以上级有关行政法规为依据,根据本馆管理和工作开展的需要而制订的、本馆职工和读者应共同遵守的工作规范、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包括:图书馆及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各个岗位的责任要求、工作人员考评条例、人事行政管理制度等[2]。在这里,笔者不再千篇累牍地阐述制度建设的历史与发展,仅谈图书馆制度建设中应注意的几项事宜。
2 图书馆制度建设应注意的事宜
2.1 要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原则
制度的建立要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原则。图书馆制度建设是为了加强图书馆科学管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里的人指的是馆员和读者,物是指馆舍、文献、设备。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是要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激发馆员的创造性思维和竞争意识,高效地利用图书馆各种资源达到“服务”目的;二是充分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没有读者,图书馆就没有建立的必要。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读者而开展的。“以人为本”与制度管理看似有抵触,其实互为相依并不矛盾,制度管理是“以人为本”的保证。没有科学的制度管理是无法实现“以人为本”。同理,没有“以人为本”的原则也无法实现制度管理的目标。例如:以往图书馆的制度大多数是针对读者而制定的,只是限制了读者“不要”这样“切勿”那样,而没有告诉读者“可以”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这种“命令式”的制度把读者置于被管理的位置上。读者怀揣着“解惑”“求知”的愿望踏进图书馆,第一眼见到的“入馆须知”所规定的“不要”这样“切勿”那样,心理便产生“恐惧”,加之对环境的陌生、心情的焦虑等因素,容易激发读者的对立情绪,从而产生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最常见的“不要随地乱扔杂物”“不要大声喧哗”,如果换成“麻烦您!请把废物扔进纸篓中”“您的声音会影响他人阅读,请小声或静音”,这种尊重读者的温馨提示,更利于读者的接受。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更能让读者自觉接受,从而达到制度管理的目的。
2.2 要有统一性稳定性
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特别注意统一性。图书馆各部门在执行制度时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办理,不能同一制度在馆内不同区域执行的标准不一致。这样容易造成被员工和读者无所适从,形成管理混乱的局面。例如:文献丢失或损坏赔偿制度以及一些与读者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果不执行统一的标准,而是凭管理人员情感处理极易损害读者的利益,损害图书馆的声誉。另外制度的稳定性彰显了制度的严肃庄重。制度一旦定下来就要贯彻执行,不能朝令夕改。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制定制度时思维观念必须有前瞻性。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完善改进,但主线不能轻易变更。
2.3 要切合实际有实用性
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实用性可操作的原则。制定的各种规章、标准、细则要根据本行业、本部门、本岗位的工作的要求和本单位实际状况因地适宜进行。切不可照抄照搬他人的东西。众所周知,制度是靠人来执行,这就存在一个执行力的问题,执行力不够,制度得不到贯彻落实,形同一张废纸。因此,提高执行力的办法不是依靠“高压”,而是依靠员工的自觉执行;依靠制度本身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而员工的自觉执行来自于对制度的认同。所以,建章立制工作中必须反复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比如,指标制定的过高,尽管员工尽力仍然无法完成工作任务,这样会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工作疲沓、消极对抗的工作局面;而指标定得过低又起不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这里需要把握一个“度”。只有适时把握好“度”,才能将制度真正的贯彻落实。
2.4 要有科学性和衔接性
图书馆工作制度既有对外要求读者遵守的制度、规定。储如“入馆须知”“借阅规则”等等,又有对内的工作规范、细则,储如:“图书分类细则”“图书接交规定”“岗位工作守则”等等。图书馆内部工作管理制度要注意制度制定的衔接性,部门工作交接、工序之间的承接既要责任分明,又要体现合作共享。衔接有序、奖罚分明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无缝连接、有序进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时代各种现代搜索引擎技术的应用,利用网络获取知识信息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一种自然习惯。建立信息共享、互相交流的平台;营造一种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由过去的单一被动式服务转变为多元化主动式服务,要求图书馆科学地制定各项制度、工作规范细则、发展计划等以适应信息时代变化的需求,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要求,例如,为了网络信息安全需要建立《互联网信息安全使用规则》《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等,与时俱进完善健全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
2.5 要建立长效的制度执行检查反馈机制
制度建立的关键在于执行,制度得不到执行或执行力不够,那么制度就是废纸一张。检查制度执行状况的关键是要建立长效的制度执行检查反馈机制。一是不断完善和改进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促进员工和读者自觉遵守制度。其次,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与竞争力,营造富有活力的、文明健康的图书馆文化。如果不建立制度执行检查反馈机制,制度的执行力无法得到验证;弄虚作假的现象就会时有发生,制度本身的问题也得不到及时更正。长此以往,制度就如同“海市蜃楼”,工作无法开展,管理无法到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无法调动,读者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而检查”或“突击检查”可能会让问题更加隐蔽。因此,建立长效的制度执行检查反馈机制是科学管理制度贯彻落实的必要条件。
3 结语
制度的建设完善是图书馆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扎紧制度的笼子可以遏制一切不合规矩的东西滋生,建立长效的制度执行检查反馈机制,可以促进员工的竞争力和创新意识。营造活力四射、健康文明的图书馆文化,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作保证。没有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就不可能有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宗忠.论图书馆制度[J].图书馆论坛,2008(6):1-4.
图书馆制度 篇1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专业技术能力
学科馆员制度,是指高校图书馆选拔一些具有某学科专业知识背景,熟悉馆藏业务,且具备较强信息咨询与检索能力的专业人员作为学科馆员,并就某学科为相关院系师生提供对口读者服务的制度。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引入我国以来,学科馆员制度犹如一剂强心剂,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学科馆员制度提高图书馆学术地位,促进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教育不仅仅在于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场所,第一就是图书馆。”但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虽然有教育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原因是它所提供服务的专业学术含量不高。传统图书馆在校领导和师生眼中只是学校的书架子,工作人员也是学历水平偏低者的聚集地,图书馆在学校的各项建设中也鲜有业绩。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怪现象,不到评估年份图书馆从来不会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如何引起领导和读者的重视,高校图书馆要从自身找突破口,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校先要组建、培养一批学科馆员,鼓励他们经常深入各学科机构,融入科研一线。21世纪是个信息量剧增的时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面对各种驳杂的信息,就需要学科馆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提炼、整合、升华,并且要一改往日坐等读者上门服务的方式,积极主动地深入教学科研一线开展专业信息咨询服务。学科馆员制度使各相关院系师生充分体验了当代图书馆员的学科知识水平和过硬的整合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图书馆的专业形象得以确立,学术地位得到提高。各学科机构也会非常重视跟图书馆合作,图书馆也可借此交出满意的答卷,最终赢得重视。这样就大大促进了图书馆自身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學科馆员制度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发展,充分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间学科建设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中第一要素便是信息资源整合能力的竞争,这就使学科馆员有了用武之地。学科馆员凭借自身的专业背景、过硬的信息检索能力受到高校师生的青睐。特别是高校教师,他们教学科研时间紧、任务重,如果能享受到学科馆员为其量身订做的专业化信息服务,教师便能轻松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专业文献信息,这样学科馆员制度必然受到欢迎。这就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也为高校科研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所以,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就有明确要求,学科馆员要根据各系的需求,为重点学科研究提供定题检索服务,逐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决策参考服务。
何林、伍潇认为,学科馆员能熟练运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向有深层次需求的读者提供专门性的研究资源;及时向读者宣传、通报图书馆新增文献资源和其他服务,极大地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图书馆的价值具体体现在它的服务功能上,学科馆员制度的价值就是为本专业师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唯有如此,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才能活起来,而不仅仅是一个书架子。
三、学科馆员制度充分发挥图书馆馆员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服务层次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作为大学中的“弱势群体”,角色定位是图书管理员,图书编目、借还图书、管理图书、解答咨询是其所有的工作内容。虽然,近年来图书馆也引进了一批高学历人才,相当一部分还具有其他专业的学历背景,但在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机制下,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学术要求并不高,因而造成了知识的浪费,抑制了图书馆馆员对学术再创造的激情。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使得学科馆员的工作充满了挑战性,要想胜任这项工作,就要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文献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归纳,以便向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更深层次的专业咨询服务。这样就促使学科馆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极大地激发其强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从而练就一批优秀人才,最终锻造出一支优秀的学科馆员专业队伍。
自清华大学第一个在国内推出学科馆员制度后,国内很多高校的图书馆也相继设立此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学科馆员制度虽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为高校图书馆及教学科研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是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听证制度与公共图书馆的探讨 篇12
1 行政听证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我国在2000年已将听证的范围扩展到政府定价行为领域与行政立法领域。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 使全国各部门进行具体的行政行为、行政决策、行政立法和地方立法听证的大量实践, 应该说, 听证制度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和现代行政程序的重要支柱性制度, 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和正式运作起来。听证制度运用于行政领域并得到较大发展, 一方面是行政权扩张的结果, 另一方面是对行政权扩张的担心而导致的对权力约束和对公民权益加强保护的结果。因此, 行政听证的功能一方面在于为公民提供参与机会, 使行政决策尽可能广泛反映民意, 另一方面在于防止行政专横, 使行政决策尽可能合理, 包括平衡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利益以及尽可能避免决策可能带来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1]。行政听证制度在我国发展与风行则会有其必然性。
2 公共图书馆引入听证制度的现实需要及作用
听证制度内含的公正和正当程序理念, 符合图书馆管理追求科学决策和程序正义的法治要求, 而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中借鉴和引入听证制度, 不仅是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创新的要求, 更有其现实需要及正向作用。听证制度有利于实现公共图书馆管理的程序化。随着公共图书馆建设进程的加快, 公共图书馆的主体和法律地位逐步发生变化, 原有内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单向的管理与服从关系已不能适应形势变化和教育法治化的要求, 对自身开展内部管理的合法性、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引入听证制度, 则是公共图书馆实施依法治馆, 准确定位和处理公共图书馆各主体关系, 推进公共图书馆管理程序化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保证公共图书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处于相对平等地位, 双方在涉及借和读的过程中, 按照公开的规则和标准慎为行政行为, 以增加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防止因程序缺失造成决策失误或管理失范[2]。
3 引入听证制度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在我们所生活的市场经济社会之中, 总是存在着与绝大多数公民的利益相关的社会公共事务, 因此就不可避免地涉及诸多公共管理和公共决策方面的难题, 最为突出的难题就是如何通过公共决策使各种利益关系得到权衡和保障, 并且尽量避免对社会发展进程造成明显的阻碍。谣言起于沉默, 恐慌止于公开, 判断基于知情。为了避免政府在这方面的失误, 因而需要举行行政听证会, 因为听证的意义是积极而有效的。图书馆的发展也是公共问题, 为了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就应做出适应人们需要的决策。从过程上说, 公共政策主要由政策问题界定、政策构建、政策抉择、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阶段性环节组成, 而公共决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信息化时期公共图书馆的行政工作日趋服务化和管理化, 因此服从制度变迁这一过程同样符合一般的经济学原理, 既通过制度的变化更适应于经济法律规律[3]。
公共图书馆作为承载着传播知识、信息、传承科学、文化的重要使命与职能的社会公益机构, 其建设与发展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与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切实推进科学办馆、民主办馆的进程, 提高管理、决策水平,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今天, 听证制度走进公共图书馆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建立公共图书馆听证制度, 是在图书馆进行一些重要的管理行为和行政决策时, 认真听取有关读者、用户、专家及图书馆管理者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特别是与该行为和后果利益相关的当事人的意见, 以利于较为成熟的为管理决策、处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从而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1 图书馆的政策性听证
政策性听证是图书馆就某一段时间内拟实施或调整的, 与读者、用户利益十分密切的重大事项安排。为尊重和保护各方利益, 进一步完善有关方案。出台之前在一定范围内向读者、用户公开相关信息, 详细作出说明, 认真听取对方意见和建议, 收集依据而举行的听证。政策性听证适用与开馆时间的调整、有偿服务、收费标准的确定等。
3.2 公共图书馆的制度性听证
公共图书馆为维持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转, 满足所有服务对象的文献信息需求, 保障其利用图书馆的权益, 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一旦施行就具有强制性, 而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如果与被执行者的心理预期有差距, 超出其承受能力, 必然给日后执行时遇到阻力埋下隐患。一些适用频率较高的规章制度, 比如罚款制度, 涉及被罚款人的切身利益, 往往易产生争执、引起不愉快, 图书馆可在正式公布前, 召集各方面读者代表就罚款适用条件、罚款标准等进行听证, 双方进行充分的沟通, 有关借阅期限、借阅数量等规定, 也是读者较关注的, 都可进行事前听证, 在读者理解的基础上再实施既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又提高读者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此外, 对正在执行中, 而读者争议较大的制度规章, 也可举行上述听证, 使其更具合理性, 同时更能体现科学办馆、民主办馆的利民原则。
3.3 公共图书馆的考核性听证
考核性听证是在图书馆内部职工的考核、评价管理工作中, 为了发扬民主、维护职工合法利益而采用的听证类型, 一般在员工的职务任免、职称、评聘、奖惩等情况适用考核性听证, 公共图书馆专业性较强, 但个别图书馆 (尤其是县级馆) 对馆长人选的个人素质并没有太高要求, 如能对图书馆人选进行上岗资质的考核性听证, 不仅能遴选出品格出众的人才任馆长, 还可提升图书馆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3.4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性听证
在信息化时代, 图书馆只有紧随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步伐, 加快自身发展, 才能与时代的脚步合拍, 才能不断把读者带进新的领域, 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涉及图书馆发展的取向、重点、节奏、层次结构等重要决策, 都可在读者、用户及专家中进行听证, 广泛咨询意见, 了解其愿望要求, 使公共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既有很强的前瞻性, 同时又务实致用。此类听证包括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费预算、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 新馆的选址及建设方案等, 例如我省部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馆舍与县文化馆合建一处, 使图书馆应有的宁静被乐声打破, 若在计划馆舍建设方案时举行听证, 听取馆方、设计方、投资方的建议和要求, 或错开声源和图书馆读者活动空间或加强声源场所的隔音处理等, 都可把影响降到最低。
4 公共图书馆听证的实施措施
公共图书馆引入听证制度, 是对其传统管理模式的理性审视和自我更新, 建立公共图书馆听证制度的新举措, 将创设和强化规范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办馆的内部环境, 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公共图书馆在管理活动中采用听证制度, 其出发点是所作的决策和有关行为, 一方面更好地体现图书馆一切工作为了读者的根本宗旨;一方面使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效应最大化。这是公共图书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根源, 对于实现图书馆良性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听证制度内含的公正和正当程序理念, 符合图书馆管理追求科学决策和程序正义的法治要求, 而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中借鉴和引入听证制度, 不仅是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创新的要求, 更有其现实需要及正向作用。听证制度有利于实现公共图书馆管理的程序化。
关键词:听证制度,图书馆管理,科学决策,程序化
参考文献
[1]杨建淮.我国行政听证制度之初探[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6, 11:127-129.
[2]叶桂方, 郑爱平.听证制度的引入与高校管理制度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2:32-33.
【图书馆制度】推荐阅读:
图书馆借书制度08-31
图书馆也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10-10
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度08-29
电子档案图书馆工作制度07-15
借阅图书制度05-19
图书馆自习室规章制度08-31
制度图书馆学07-12
学生图书借阅制度08-14
图书各项管理制度08-01
小学图书角借阅制度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