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图书馆学

2024-07-12

制度图书馆学(精选12篇)

制度图书馆学 篇1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信息需求在逐步增加、变化。从纸质信息到电子信息, 从一次信息到二次信息, 这种变化使传统的服务模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读者进入图书馆不只是为了获取一两本图书资料, 更需要专业而全面的信息资源。这就要求馆员不仅了解图书馆知识, 同时对其他学科知识也要有一定的涉猎。

1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概述

首先提出学科馆员制度的是梅隆大学图书馆, 当时是以“Track Service”被提出来的, 即跟踪服务。然后是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提出“Network Librarian and Free Guide”服务, 即馆员免费咨询导读服务模式。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馆员与学校系 (部) 的教师长期保持联系, 定期提供信息服务, 并长期跟踪服务。同时, 加拿大的部分图书馆也在提供这种类似的服务, 深受读者好评。

学科馆员制度引入我国时间不长, 但其发展迅速。自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推出这种服务后, 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家重点院校图书馆纷纷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短短十多年, 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有了自己的学科馆员[1], 并且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创新。例如, 有的高校专门设立参考咨询部, 集中给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服务;有的与学校系 (部) 结合, 学科馆员定期走进系 (部) , 主动为教师提供信息服务;有的是直接将学科馆员推向服务前台, 随时为读者解决咨询问题;也有一些高校是几种方法综合应用。总之, 高校图书馆引进学科馆员制度, 在图书馆与系 (部) 、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增加了沟通交流的纽带, 在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 为读者提供更高级的服务, 深受读者好评。

2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

过去, 馆员一直扮演着图书资料管理者的角色, 比较注意图书的外部特征, 如题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编目人员进行的是图书期刊资源的标识、登记外部特征等工作;流通人员关注的是图书的典藏与借阅, 很少关注资源的内容;参考咨询人员也仅仅停留在帮助读者获取电子文献、纸质文献的基础服务上[2]。调查发现, 图书馆信息服务正在经历变革, 从前是读者到图书馆查找需要的信息资源, 如今是图书馆馆员要到读者中去, 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正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要想在信息服务中占有主动地位, 就必须定期或主动与读者沟通和交流, 并且进行课题跟踪。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量激增, 读者的信息需求开始转变, 信息获取源也逐步从纸质资源转变成电子资源。因此, 馆员也应从书刊管理员转变成知识导航员, 有选择地为读者建立特色数据库, 提供深层次的知识, 开展特色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面对的读者主要是教师、学生、科研人员等, 读者需求层次高, 需要了解学科动态、专业的学术成果、科研论文以及最新科研课题等, 要求信息全面、深入、及时和新颖, 学科性、针对性较强。但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 读者往往不能准确获取符合自己要求的信息。因此, 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让既熟悉馆藏资源, 又熟悉网络资源, 还有部分学科背景的馆员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从事具有学科特色的深层次咨询服务工作。

3 我国高校学科馆员制度现状

高校担负着为国家输送高科技人才的重任, 是国家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近几年, 由于图书馆在高校教学评估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其逐步被重视, 学校积极引进人才, 购买文献资源和电子资源, 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 图书馆仍存在缺少专门的学科馆员, 馆员职称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 缺乏开发信息资源专题、信息资源导航、科研项目支持的能力等问题。且学科馆员制度在我国高校还处于尝试阶段, 没有形成体系, 不够成熟, 发展滞后[3]。

4 完善学科馆员制度的措施

为推动学科馆员制度发展, 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 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力。

4.1 加强宣传, 领导支持

高校图书馆应对学科馆员制度进行宣传, 让读者了解和咨询学科馆员, 逐步推行学科馆员制度;使读者了解学科馆员提供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落实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行, 前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需要校领导和馆领导的大力支持, 保证为学科馆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提高馆员服务质量。

4.2 引进高素质人才

阮冈纳赞曾说, 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者。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图书馆服务方向的转变, 迫切需要一批具有高尚职业道德, 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从事更深层次的参考咨询工作, 确保为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服务。引进人才方式有两种:一是引进专业的图书情报学人员, 让其对部分学科有所涉猎, 成为学科馆员;二是引进学校相关专业人才, 对其进行图书情报知识的培训, 成为学科馆员[4]。

4.3 明确学科馆员的任务

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需要采取逐步建设的方式, 根据学校需要, 建立相关专业的学科馆员制度, 或根据馆员的学科分布情况, 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在此基础上确定学科馆员的重点服务对象, 有针对性地提供特色服务。学科馆员主要有以下任务[5]: (1) 建立相关的学科导航系统, 整合网络资源、图书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 提供一站式信息检索服务; (2) 关注学科著名专家学者、学科重要会议, 提供最新最权威的学科信息资源; (3) 定期编写相关学科的资料, 得出相关专业知识热点和挖掘图书馆新资源; (4) 关注本校学科带头人及重点用户, 提供代查代检、馆际互借等服务, 为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6]。

4.4 完善学科馆员管理机制

学科馆员管理机制应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 建立多学科馆员之间的信息互补与合作, 对读者的需求进行分析, 根据需求提供服务[7]。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和相关考评机制, 主要包括部门同事互评、读者问卷调查、院 (系) 反馈、参与课题研究等内容, 以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制定学科馆员再教育培训制度, 包括业务知识培训, 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学习, 检索工具培训, 外语、计算机技术学习等内容, 保证馆员综合信息能力的提升, 逐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服务的深入开展, 传统的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 读者需要的是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或经过初步分析的信息资源, 而不仅是简单的资料堆砌。学科馆员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如何完善、有效利用学科馆员制度给读者提供深层次服务成为研究重点。笔者相信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会给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摘要:由于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 高校图书馆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本文首先介绍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概念及意义, 然后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现状, 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

参考文献

[1]张敏.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J].晋图学刊, 2008 (2) :51-52.

[2]陈建华.我国高校馆学科馆员制度的现状与前景[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2) :88-89.

[3]王清飞, 李二岭.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研究探讨[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3) :72-73.

[4]祝玲娟.我国高校馆学科馆员现状及发展方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5 (4) :87-88.

[5]邓银鹏.试论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 (1) :72-73.

[6]汤莉华, 黄敏.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完善[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 (1) :45-48.

[7]刘立强, 刘波.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07 (5) :37-38.

制度图书馆学 篇2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钥匙,设立校园图书角,引导孩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活动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

为了有效地管理好学校图书,更好地、充分地发挥校园图书角的作用,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同时也为了锻炼孩子的能力,特制定“校园图书角”管理办法。

一、图书来源

1、学生可以带自己喜欢的图书放到图书角,与大家一起分享。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老师也会进行登记。

2、热心的学校领导老师及社会人士捐助的图书。

二、管理细则

1、学生可自由选择喜爱的图书,每人每次限拿一本书,看完后归还原位,整齐摆放。借阅的图书只可以在图书角、教室看,不能带回家,如遇特殊情况,可向老师报告申请。

2、要爱护书籍,不得在书上乱写、乱画、圈点,或撕扯、折叠、污损。对于不爱护书籍的同学,将给予批评教育,甚至通报批评。

3、图书角开放和阅读时间:每天课余时间或自由活动时间。

三、奖励制度

为了鼓励孩子们多借书、多读书、会读书,同时也为了锻炼孩子们的能力,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每学期还将评出“读书小博士”,并给予奖励!

同时,也希望老师、同学们继续捐赠图书,为图书角增添光彩,让我们的图书角发挥最大的作用。最后,愿图书角带给大家的每一天都是快乐和充实的!

巨野县东城中学校团委

制度图书馆学 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馆员制度;完善和改革;和谐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I 2009)03—0142—03

高校图书馆历来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工作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人才的合理与否是衡量图书馆队伍建设强弱的标志。目前,我国图书馆馆员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阻碍了馆员的成长和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图书馆馆员制度的改革也进入了操作日程。此项工作进展顺利,则图书馆工作将会得到质的飞跃,否则必将影响图书馆的和谐发展。

一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馆员状况分析

(1)从文化层次来看。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馆员文化层次逐渐提高,形成了以专业员工为主体的组织结构。许多高校图书馆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了馆员人数的大部分,因此,他们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也较迫切,希望图书馆能给他们创造发展的条件、提供发展的机会。这主要表现在职务、职称、进修、培训等方面。而在图书馆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有计划的培训制度,使馆员产生较大的失落感,没有成就感,极易形成消极被动,得过且过的状况。

(2)从社会地位来看。图书馆的社会地位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定位,也导致了部分馆员对本职工作产生各种不安定心理、自卑心理和委屈心理的因素。随着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馆员群体利益与图书馆地位休戚相关,图书馆的命运就是自己的命运,如果图书馆福利和政治待遇相对偏低,馆员就会产生自卑感,同样会引发出消极的服务心理。这种对图书馆前途失去信心的心理,必然导致服务意识弱化。

(3)从自身价值的实现来看。自我价值的实现实际上是每个人都有的基本要求,但是图书馆的一些现状严重挫伤了馆员的工作热情。馆员通过对图书的整理、资料的发掘、文献的搜集、信息的传播等劳动,创造着精神财富,而同时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是图书馆的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进行着精神文明建设,这个过程既是服务过程,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而目前这种劳动由于得不到或者说是部分得不到肯定和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就必然会受到伤害,服务信心就会受到挫折,当然也就会影响其服务意识的发挥。

(4)从工作环境来看。现阶段图书馆员的工作环境是不尽如人意的,个别馆甚至可以说是很不尽人意的。图书馆作为重点防火单位,房子的空间、面积都很大,冬天北风劲吹,图书馆却不能使用取暖设备;夏天,气温高升,却又没有降温设备,这种状况影响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了馆员在工作中不思进取,缺乏敬业乐业精神,甚至把不满发泄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去,使得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益低下。事实上,工作环境对馆员的情绪和自信心起着非常大的影响,而且馆员中某些人对现状的不满或抱怨,很容易得到一些人的同情和共鸣,以致引起消极情绪的连锁反应,严重影响图书馆的服务效益。

(5)从服务意识来看。由于以上任一条因素都是能导致服务意识弱化的,可以看出图书馆馆员服务意识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是:

1)管理观念陈旧滞后,未能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体制。只是片面强调无私奉献、默默无闻而轻视个人利益,忽视了个人价值的实现,抑制了馆员正常合理的需要,导致积极性、创造性下降。

2)文献信息传播能力不强,由于劳动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受人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致使职业荣誉感消失,产生自卑心理,造成工作不安心,服务不主动。

3)服务对象的层次提高,使馆员思想上压力增大。

4)继续教育机会少,服务手段落后,影响了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5)馆内有些工作岗位得不到重视,工作条件差,使馆员不安于位,不愿意做好本职工作。

6)重藏轻用,重组织轻流通,重平衡轻效率,工作职责不清,给馆员带来消极作用。

7)领导者缺乏领导艺术,使工作环境沉闷,缺乏生气等,严重影响馆员积极性的正常发挥。

以上种种状况所造成的服务意识的低下可以说都是现行馆员制度的弊端所引起的,由此也极易造成图书馆内外环境的不和谐,因此馆员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

二高校馆员制度改革的目的

变以往的以人设岗为以岗聘人的机制,即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制度,促进馆员制度的系列化、规范化,使馆员制度的管理工作走向理性发展的轨道,促进图书馆工作的和谐发展。

(1)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是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意识而提出的一条自律口号,一条最大限度提高服务效益的准则。而要达到我们理想中的目标,使每个高校图书馆馆员都能自觉的以此为行为准则,就必须改革高校馆员制度,使之自觉提高服务意识。

(2)理顺工作职责,调动工作自主能动性。由于工作职责不明,使得有的岗位出现有人做不完,而有人无事可做的局面,因此要利用政治的、经济的以及业务的方法,调动广大馆员的工作自主性。

(3)适应新形势下对图书馆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为了适应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彻底改变图书馆工作“时效观念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使广大读者对图书馆的工作有认同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三高校馆员制度的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馆员状况可对馆员制度进行更广、更深、更细的改革。由社会需求及图书馆内部业务的要求可设置管理策划馆员、数据编目馆员、咨询馆员、系统管理及维护馆员、学科采访馆员、网络导航馆员、阅览推介馆员、流通导读馆员及心理沟通馆员等,以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对社会各阶层服务的要求。

(1)管理策划馆员。管理策划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是图书馆对外沟通与对内协调的枢纽,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数据编目馆员。数据编目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基础部分,是图书馆业务工作中含金量较高的一个部分,其工作的效果将会给后续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3)咨询馆员。咨询馆员主要是为加强和完善信息咨询工作,提高信息咨询服务质量、服务水平,适应信息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的,主要以专职咨询馆

员为主体。

(4)系统管理及维护馆员。这是在自动化网络化环境下为使图书馆工作正常运行而不可缺少的设备及系统维护人员,其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保证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5)学科采访馆员。学科采访馆员的设置,是根据各院系的发展状况及文献资源的需求状况进行的。其工作是指针对某一学科范围或某几个特定的学科范围,有组织地搜集、整理印刷型文献和数字化文献的信息,购买文献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过程。学科采访馆员是指从事某一学科或某几个特定学科的文献资源(包括图书、期刊、电子文献、数据库等)的专业采访人员。

(6)网络导航馆员。因特网的出现和迅猛普及,使图书馆界梦寐以求的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把图书馆带人到了网络化发展的崭新时期。网上信息分稳定性信息资源和不稳定性信息资源二种。所以网络信息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财富,要靠图书馆员去不断开发和挖掘。

(7)阅览推介馆员。由于读者的阅读内容不一,阅读目的不一;一部分读者的阅读可能是盲目的,而一部分读者则可能是找不到所需要的资料。因而阅读推介馆员的存在也就顺理成章了。

(8)流通导读馆员。流通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之一,由于我们倡导的“读者第一”,必须在图书馆设立流通导读馆员,以使我们的服务落到实处。

(9)心理沟通馆员。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的心理压力增大,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这就需要有能够解决心理问题的馆员,来化解读者的心理障碍。

四结束语

通过对上述若干馆员类型及各类岗位合理配置的分析,体现出科学合理、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公正规范及绩效统一的原则,必将对和谐图书馆的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现有馆员制度的调查分析、社会各界对图书馆员的现实要求以及图书馆内业务工作发展的要求,及时的对现有馆员制度进行调整和定位,是搞好新形势下图书馆工作、促进图书馆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卢士樵.对大学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思考[J].世纪桥,2007,(10):151-152.

[2]谢小梅.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与学科馆员制度[J].图书馆学研究,2006,(7):90-92,98.

[3]孔慧.高校图书馆如何实施学科馆员制度[J].晋图学刊,2006,(5):28-30.

[4]喻志鸿.以人为本——和谐图书馆发展之根本[J].河西学院学报,2007,(5):96-98.

[5]张美莉.和谐高校图书馆建设刍议[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7,(4):20-22.

[6]付开远.高校和谐图书馆建设探讨[J].医学信息,2007,(5):758-759.

[7]于莹.和谐图书馆建设刍议[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6):133-134.

制度图书馆学 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图书馆建设

学科馆员制度最早产生于美国, 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于1981年推出的一种跟踪服务, 被认为是图书情报史上最早的学科馆员服务。清华大学图书馆1998年在国内推出学科馆员制度, 引起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 国内如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都设立了学科馆员制度, 同时国内二本高校多数也建立了该制度, 三本院校中少部分院校设立了对口学科馆员。可见,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是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一学科馆员制度的概念

教育部《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提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为师生提供相关学科知识及科研资料的一项重要服务。随着图书馆信息咨询的发展, 读者希望能够从图书馆员处获得更为准确和专业的信息, 但图书馆员的知识往往有限, 并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要求, 为了使读者满意, 图书馆需要一些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熟悉信息检索等技能的图书馆员。

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主要方式就是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就是指在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具有其他专业的学科背景, 可以对学校具体专业学科的读者提供较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学科馆员制度是指图书馆选拔一批具有较强的信息咨询与检索能力, 熟悉馆藏且熟悉某学科专业知识, 并与相关院系的教师学生良好沟通的专业人员, 建立一种对口服务制度, 分别承担某学科读者服务的工作。

二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意义

1. 促进个性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校内各学科专业人员是大学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 但鉴于他们科研任务重、教学时间紧, 到图书馆来自然希望最便捷迅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专业文献信息。因此, 迫切需要为他们提供研究型信息咨询服务。学科馆员制度作为为大学师生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之一, 必然受到专业读者的欢迎。

2. 有利于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学科馆员能熟练运用自己所掌握和精通的学科知识, 向有深层次要求的读者提供专门性的研究资源, 且能从大量的馆藏中及时提取高价值的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供读者使用;及时向读者宣传、通报图书馆新增文献资源和其他服务, 极大地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三学科馆员的职责与素质要求

1. 主要职责

学科馆员是相关院系或学科与图书馆进行联系的桥梁, 其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建设展开的。一般来说, 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负责与对口院系建立长期关系, 深入了解相关院系在教学科研中的文献信息需求;对师生读者进行采访, 收集其对图书馆馆藏建设及服务的建议, 以此作为图书馆调整、充实馆藏及改进服务的重要依据。 (2) 跟踪了解对口学科发展动态, 建立学科门户, 整理其精品图书、高质量期刊出版信息和发行情况, 配合图书馆人员做好文献资源采访记录工作。 (3) 协助对口院系的教学科研人员进行某一课题的专业文献检索, 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定期、定题服务以及决策参考服务。 (4) 协助院系建立和管理资料室, 并提供专业的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2. 素质要求

学科馆员应当是适合现代图书馆发展需要的知识导航员、信息管理员。学科馆员的知识体量应综合化、学科服务应专业化、常态工作应该网络化。素质要求应包括以下四点: (1) 敏锐的信息意识。21世纪是信息爆炸时代, 充满着源源不绝的信息。面对海量信息源, 学科馆员应有全面的了解, 且能够结合读者需求, 从庞大的信息源中按一定的方式甄别、整理出有效信息, 形成适合读者口味的独特信息产品。 (2) 精通学科专业。学科馆员必须具有学科现状、发展趋势、学术研究的前沿信息等全面的对口学科专业知识。同时, 学科馆员还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最新文献信息, 形成学科信息发现体系, 充实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3) 科研能力深厚。学科馆员发现并运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取决于其科研水平。科研素养、科研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科馆员的创新能力。因此, 学科馆员只有具备深厚的科研功底, 才能迎合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才能提高自己的科研工作水平和层次。 (4) 良好的沟通能力。学科馆员在具体工作中, 应该提高公共交际能力, 以准确的言行举止赢得读者的信任和配合。应当学会同专家读者打交道做朋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不同读者的需求与期望, 才能建立并维系好与读者的良好关系。学科馆员必须强化自己的沟通能力, 使自己的工作始终处于主动和饱满状态。

四结束语

学科馆员制度是随着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和读者信息需求的增长而产生的。目前, 在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上, 国内各个高校图书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别, 存在诸如学科馆员人数较少、设立高校不多等情况, 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单滨、徐剑涛.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构想[J].现代情报, 2007 (12)

制度图书馆学 篇5

图书室图书系国家财产,为切实加强对吕坡联合小学学校图书这一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书刊等广泛流通和图书资料的完整,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读者在借书时应认真检查所借图书有无缺页、污损现象。若发生有上述情况,可交管理员加盖破损章。

二、本室借阅的图书、杂志等资料,必须严加爱护,不得卷折、涂写、答题、污损、撕页或遗失,如有发生按本定规定处理。

三、图书条形码的完好是保证图书正常流通的重要条件。如发现有条形码或损坏条形码者,丢失、损坏一个条形码罚款2元。丢失、损坏一根磁条,罚款3元。

四、图书超期每册每天罚款0.1元。

五、遗失一般图书可按原价的2倍赔款,若遗失珍贵图书或现已无法购买到的书籍,可处以3-5倍罚款。

六、成套多卷本图书,如遗失其中一本或以上,则按整套图书现行价的1倍赔偿,剩余书刊留馆使用。

七、如采用撕条形码、损坏磁条等恶劣手段偷窃图书,除报请学校给于纪律处分外,可按原书加的5倍赔款。

八、所遗失的书刊经赔偿后,经过一段时间又找到原书刊时,可将原书刊交回图书馆。原赔偿款收据经图书馆负责人签字认可后交回财务部。由财务部退回赔偿金,超期款另算。

九、污染图书按下列情况处理:、损坏严重,影响图书内容完整及使用、保存。应购原版本书赔偿,无法偿还原书按本制度第五、第六条规定处理。

2、污损或损坏图书2,一般图书赔偿三元,精装本图书赔偿装订费五元。

3、污损书刊内容,但不影响阅读和保存,按书刊原价的20%-60%赔偿。

十、凡按原版本图书赔偿者,被损图书经注销后可归赔偿者所有;如无法购到原版本图书,损坏图书归图书室所有。

十一、读者遗失书刊或污损书刊未赔偿前暂停图书借阅。

制度图书馆学 篇6

关键词:国外;图书价格制度;历史;内容

当下,随着图书供应链承受的多方压力的增大,尤其是电商零售业的崛起,关于图书固定价格是与非的争论重新展开。在这种形势下,了解国外相关问题发展情况、借鉴其成功经验实属必要。世界图书定价制度已经存续了近两百年之久,一些国家的相关制度相当健全,各个国家赋予其不同的地位、内容与特点。

一、国外图书定价制度的发展历程

国外图书出版业主要推行两种图书定价制度,一种是固定价格制度,另一种是自由价格制度。从世界主要国家的图书定价制度看,统一图书价格是通过立法或者商业协议来实现的。前者的代表国家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阿根廷以及韩国等;后者则以日本、挪威等为代表。

具备一定规模图书产业的国家针对出售给大众的图书大都引入了制定价格的机制。法国、德国等一些国家认为,定价制度是维护图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灵活以及有效的政策手段。在这些国家中,图书被认为有着特殊的价值,与社会乃至个人发展密不可分。作为文化的客体,图书应该得到有别于其他可交易货物的特别待遇。图书定价为小型图书经销商创建了经营空间,这样,他们面对大型书店的存在也能够生存。如果没有图书定价制度,那些独立图书经销商在价格战中无疑最终会输给大型书店。

自19世纪,国外出版社和图书销售商就开始着手制定面向公众出售图书的定价协议。1829年,英国出版社启动定价制度以应对零售商的随意打折促销行为。1837年,丹麦出版社和图书经销商就价格问题签署了协议。1888年,在代表出版社、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德国书业协会的敦促下,固定零售价格规定写入法律章程:会员必须依法行事,否则会遭到处罚。1889年,法国出版社和书商专门机构制定了行业行为标准,引入由出版社制定并告知书商建议零售价格的机制。

1900年,英国的出版社和书商之间达成《图书净价协议》,禁止零售商设定价格,并且约定不向那些对图书打折的书店供货。1924年,《法国物价法》建立了为书商制定建议销售价格的制度,这是第一次由政府而不是行业自行制定协议规范图书价格,该制度几乎为世界各个国家采用。到了1950年,其他国家也纷纷制定和实施图书定价制度,包括匈牙利、意大利、瑞典、日本、荷兰、澳大利亚、芬兰、爱尔兰和奥地利等。至20世纪70年代,西班牙、葡萄牙、韩国、阿根廷、墨西哥、希腊、黎巴嫩、以色列、斯里兰卡以及泰国均实施了定价制度。

1981年,法国正式启用了以文化部长雅克·朗(Jack Lang)名字命名、要求图书定价销售的《雅克朗法》。该法成为后来许多国家图书定价制度效仿的样本。2002年,德国的图书定价协议被《限定图书价格法》所取代,定价制度被合法化。2014年,斯洛文尼亚也启动了定价法律机制。

而英美等国则认为定价制度不合理,是与市场作用和竞争相背离的,在自由市场条件下,实行产业运转最佳。固定价格毫无疑问会给消费者传递负面消息,会人为地提高人们所购图书的价格。零售商理应能够基于真正的需求自由地决定产品价格。这种自由价格制度将出版业视同经济产业,鼓励出版市场自由竞争。这些国家认为定价制度的缺失不会导致专业图书读者的需求受到限制,而且推行定价制度的国家的出版社承担的风险更大。他们强调能够使出版社实施交叉补贴办法的关键在于企业的盈利,政府应该通过创新政策支持扫盲运动和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不是推行干预市场竞争的不合理政策。

1970年,迫于来自反不正当竞争政府部门的压力,瑞典废除了定价制度。1972年,出于同样原因,芬兰与澳大利亚也效仿瑞典取消了定价制度。1995年,由于英国公平贸易办公室对图书发行市场进行调查以及主要出版社和零售商的退出,导致《图书净价协议》废止。同一时期,爱尔兰和瑞典也取消了图书定价协议。就图书定价问题,自2013年春季起,丹麦展开公开讨论,出版社、作者和图书零售商支持重新启动图书定价制度,但是,文化部否决了该项提议。

二、国外图书定价制度的基本内容

不同国家图书定价制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图书出版后多长时间内使用固定价格,固定价格制度是否同时适用于图书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是否适用于教材、是否适用于给予图书馆和研究机构的折扣率,以及是否包括图书博览会或读书日期间推行促销价格等。在韩国,2013年1月国会开始重新审查、研讨图书定价法律制度。韩国出版协会呼吁重新修改现行政策,规定10%的折扣率,包括网上积分和价格折扣。法国参议院于2014年1月,通过了所谓“反亚马逊法”,该法规定网络图书经销商不能与实体书店一样以5%的折扣销售图书。网店只能在运费基础上进行折扣销售活动,这就意味着折扣率无论如何都不能超过订单金额的5%。法国文化与通信部部长奥雷莉·菲莉佩蒂女士称该法律不是妨碍网上图书销售而是确保公平竞争。

多数国家规定图书在出版后一段时间内(从6个月到两年不等),只能在书展、读书日等特别时段,并针对特别群体,如学校、图书馆等公共机构方可打折出售平装书,折扣率从5%到20%不等。另外,除法国对电子书的价格另有规定外,德国、希腊、挪威以及斯洛文尼亚等国家的图书定价制度同样也适用于电子书的销售。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意大利、黎巴嫩以及斯洛文尼亚等国的定价规定还将教材纳入了管理范围(如表1)。

从图书定价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实践效果看,实行定价制度的法国拥有2500家独立图书经销商,其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22%。相比英美等其他国家,德国的图书品种更多,版本也更加丰富,人们可以在遍及德国各地的零售书店以统一价格买到图书,极大促进了德国出版业的稳定性与文化的一致性。而在没有实行定价制度的英国,自2005年至今已经有三分之一的独立书店倒闭,实体书店目前只占市场份额的4%。可见,图书定价制度的实行是有其存在合理性的。

三、国外图书定价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在我国,出版业市场欠规范、市场调节功能混乱、图书价格制度不完善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网店以低价格为主要手段获得了相对集中的市场份额,极大挤压了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继而获得了针对出版业上游的价格话语权,整体拉低行业利润,出版企业举步维艰。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与图书商品的特殊销售规律相互矛盾,难以解决。

政府可尝试固定价格制度这种非市场手段来调控图书生产与市场,读者和作者也能从此种制度中获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们的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实施图书定价能够保护中小出版机构和分销机构,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实体书店,这样有利于保持文化多样性,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推动出版业整体健康发展。图书定价制度也有利于交叉补贴的实行,出版社可以将图书销售利润补贴到风险更大的项目上,如专业图书、新生作家作品、市场情况不明确的文学书籍等。同时,出版业可以尝试建立适用于一般图书的市场价格机制,强化价格规制,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网络书店造成的打折危机,建立真实的、关照各方面利益的、相对合理的价格体系。

总之,各国国情不同,图书价格政策及结果也不同,很难有现成的模式照搬。无论采用何种图书价格制度,我们必须兼顾图书的文化和商业属性。?我国出版业现阶段的宏观环境与市场环境决定我们有必要结合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实际,考虑多方利益的相对平衡,推出灵活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图书固定价格制度,达到在一定范围内利用价格制度调节整体市场的作用。

(陈凤兰,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副教授)

注释:

1 禁止电子书折扣销售,而且电子书定价管理政策没有实现。

2 研究型图书馆可享受最高5%的折扣率;市、州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及教堂、军队/警察部门图书馆可享受最高10%的折扣率;对于学校教材订单,折扣率依据订单的定量和总价可在8%~15%之间浮动。

3 2010年希腊议会制定政策将电子书纳入定价管理制度。

4 出版社可以通过促销提供15%~25%的折扣率。

5 零售价格保持协议是在出版社和批发商或者书商和批发商之间自愿达成的协议。

6 黎巴嫩图书定价管理制度仅适用于教科书。

7 荷兰议会目前正在审核图书定价制度的法律。

8 该协议已被采纳,但尚未生效。一项新的协议正在酝酿。

9 过渡期为6个月。图书定价制度于2014年8月15日生效。

10 网络书店可推行10%加9%的特殊折扣。

11 用于义务教育的教科书除外。

12 国际出版者协会.全球图书定价报告.[EB/OL].[2014-06-28]. http://www.internationalpublishers.org/images/stories/news/FBP.pdf.

制度图书馆学 篇7

一、学科馆员制度概述

学科馆员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模式, 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1998年, 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将学科馆员制度引进国内, 后来相继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得到应用[1]。

1.学科馆员制度的内涵

学科馆员则是对专门为某一专业领域用户提供综合性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的称呼[2]。不同于支持性馆员制度、专业性馆员制度以及咨询性馆员制度的新型图书馆人才管理制度, 学科馆员制度本质上就是以学科为对象而建立的高级专门服务人员对口服务模式。它集中于图书馆学科应用型人才的建设上, 要求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 熟知图书馆资源利用系统和信息技术, 能够主动为院系用户提供专业化、对口化深层次服务等具有学术科研能力的学科型图书管理人员。

2.学科馆员制度的一般运作模式

作为一种新的图书馆制度, 学科馆员制度需要按一定模式建立, 并按一定机制运行。虽然各高校图书馆在学科馆员制度的具体运作上互存差异, 但基本的运作主要包括对学科馆员的准入、定位、职责、服务平台、工作评估进行管理, 以促进学科馆员制度的完善和发展[3]。

(1) 学科馆员的任职资格。

由于高校图书馆工作方式、内容、工作对象, 以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要求学科馆员在专业资质上必须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学科技能, 以及国家相关的资格认证, 在思想素质上必须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道德素质, 从而以为图书馆的用户提供及时、准确高效、专业化的服务。

(2) 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

对于我国高校的图书馆而言, 有效的推行学科馆员制度, 关键在于对学科馆员的定位上。学科馆员的准确定位能够密切联系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关系, 使学科馆员真正成为信息与用户之间的媒体和纽带。

(3) 学科馆员的职责。

学科馆员是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产生发展的,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知识服务群体。根据图书馆发展要求, 学科馆员职责的主要包括:电子资源组织管理与深层次信息服务。南开大学图书馆要求学科馆员能够在电子资源的搜集、鉴别、整理、试用、评价、导航推荐等方面提供使用指导。一般而言, 学科馆员在服务于用户时要做到按照用户的差异化服务需求提供针对性的知识服务, 同时, 协同其他学科馆员构建图书馆知识信息智能服务系统, 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决策参考服务。

(4) 服务平台。

数字网络环境下的智能服务极大的改变了用户对信息获取的观念, 从而使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改进, 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因此, 学科馆员也需要借助一个网络平台来建立一个适用于学科建设的服务平台——基于专业网络的学科馆员工作平台, 以此更好的开展信息交流、用户服务, 专业管理。

(5) 考核评估。

学科馆员在高校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对学科馆员的考核评估应不同于高校的其他工作人员。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学科馆员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是高校培养、发展、激励应用型人才的保障措施。

二、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

追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 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经历了从统一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馆员、参考咨询馆员到近年来逐步在全国高校推广的学科馆员, 管理人才的培养逐步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化、信息化、深层次发展的必然。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逐步发展, 无论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的院校还是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 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满足用户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在知识时代, 用户突出的个性化需求与海量的知识信息的矛盾日益凸显。学科馆员制度建立的本质是为用户提供及时、高效的知识信息服务。不同于公共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面对的主要用户是具有相当知识水准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授、学者, 以及从事研究学习的在校大学生, 由于长期习惯于传统印刷文献的使用, 面对自动化的图书馆产生技术性困难等等原因, 用户迫切需要知识信息的导航员来满足他们的信息检索需求[4]。

(1) 新建本科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特点。新建本科高校图书馆主要面对的是新入职, 以及在职的高等学历的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者及全面接触网络信息技术的在校大学生, 他们在思维、知识获取渠道、网络技巧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时代印记。他们在检索定位目标知识信息的过程中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目标更加明确, 非常重视结果的审视;二是知识需求既追求个性化, 又要求知识的全面性;三是具有熟练的网络操作技巧, 要求信息检索流程简单。这三个方面在具有高学历、年轻化的教师队伍, 以及新入学的本科学生的新建本科高等院校表现得尤为明显。

(2) 传统图书馆馆员制度难以满足新建本科高校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这些年, 全国各个不少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客观而言, 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升本”之后, 无论是教学科研水平、教辅资源要求, 还是在专业化学科建设, 以及行政管理工作, 均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这些方面的变化, 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学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部分——图书馆的建设步伐[5]。然而,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过去长期实施传统的图书馆馆员制度, 资金又相对缺乏, 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 在以后的发展中肯定难以满足大量用户对大量知识信息的获取, 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教学、科研、学习目标的达成。

2.学科馆员制度是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 学校核心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图书馆的建设重点和服务重点也随之改变。在专科院校时期, 图书馆以硬件建设为重点, 以实践性教学为服务中心, 专业的学术文献较少, 科研保障能力相对不足。而升本之后, 要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必须提高学校科研工作地位, 此时图书馆无疑要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在学校本科教学刚起步时, 就能真正为科研提供信息服务支持?其实, 无论是专科院校时期, 还是升格后的本科院校建设, 学科馆员这一新型服务模式都是做好院系科研服务的关键力量。科研服务既需要有对口学科背景, 又需要有图书馆情报的学专业知识, 还需要有计算机网络知识, 并熟练掌握外语, 传统的图书馆员肯定是无法胜任, 唯有依赖专业化的学科馆员来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因此,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的学科馆员是新建本科院校当前做好图书馆学科专业化服务的关键[6]。

(1) 学科馆员制度能够满足新建本科院校的建设需求。

新升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需要在新专业设置、学科专业调整、学科专业内涵建设等方面对传统的专业发展模式进行改革的同时创新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机制。在新建本科院校众多的建设任务当中, 当务之急是大力建设本科专业, 培育本科专业学术研究能力[7]。升本之后, 院校专业研究方向随之改变, 图书馆的服务中心任务应相对集中在服务于本科课题研究和专业学术服务。在学科能力建设方面, 学科馆员制度在升本院校的实施能够集中院系优质学科资源, 为学科建设提供智力和智能支持。在专业发展方面, 学科馆员制度的有效实施能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 为专业的设置、调整、以及发展模式选择提供参考决策。

(2) 学科馆员制度符合新建高校深层次人才培养要求。

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先进的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理念, 其根本目的是培养符合高校发展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它已经成为高校深层次人才培养一种趋势。对于新建本科院校, 特别是中西部新建本科院校, 由于所属地域特殊性, 在实现院校发展的过程中, 不能得到大量的发展资金用以吸引先进人才。学科馆员制度能够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过程中, 为新建本科高校培养发展所需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3) 学科馆员制度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需求。

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核心体现。新建本科高校的教师、科研人员、学生在教学、科研、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遇到各种问题, 其为了了解自己专业领域及其相关专业的国内外最新科研动态和与教学科研有关的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 他们需要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满足师生读者个性化需求是图书馆在服务专业度和需求层次上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重要手段。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能够在推动新建本科院校的学院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过程中, 通过发展学科馆员开展学科化服务的能力, 能够在新形势下、新环境下满足师生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8]。

三、新建本科高校在学科馆员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1998年我国引进学科馆员制度以来, 我国社会对学科馆员制度的研究已经有15年的时间了。学科馆员制度在高校的建设、实施、改进也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 已经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并且开展了相关的业务活动。学科馆员制度虽然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 以及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新热点, 但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 在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过程还存在角度的问题,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1.运用传统的图书馆职位分工模式来界定学科馆员职责范围

近年来, 很多学者都对学科馆员的职业定位进行了研究, 有学者认为学科馆员与其他部门的馆员相比, 一个最显著的不同是学科馆员的职责范围很难用传统的图书馆分工模式来界定,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分工是以功用来划分的, 学科馆员制度则是以学科为轴心, 通过系统功能分工和学科集成设计, 使学科馆员的工作不仅是参与所有的普通文献信息服务, 兼顾整个流程, 而且能够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工作[9]。分析近年来全国学者关于在新建本科高校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讨论, 我们不难看出, 新建本科高校在实施学科馆员制度这一先进的学科专业化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的过程中, 运用传统的或陈旧的图书馆馆员制度来对学科馆员职责范围进行界定。

(1) 职责定位难以凸显个性化服务要求。

学科馆员是从传统的馆员、联络馆员、咨询参考馆员发展而来, 在职责要求上不仅仅是全面的普通服务, 而是要在信息网络技术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在推行学科馆员制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盲目、资金不足、设施不齐全等问题存在, 导致在学科馆员职责定位上沿袭传统馆员在职模式, 仅仅在普通的咨询和参考服务上进行完善, 没有实现与院系教学、科研、学习部门的对口协助, 不能充分发挥学科馆员制度的独特优势, 难以为用户提供及时、个性、专业、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2) 角色定位不清楚。

学科馆员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中的发展是一类新兴的知识服务文献专家和信息资源导航员, 对于学科馆员而言, 准确定位自己在用户信息获取过程的地位, 将有利于学科馆员开展自身的工作。根据有关的文献调查显示, 在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 由于选拔高素质的学科馆员困难, 现有图书馆人员素质较低, 距离学科馆员的要求差距较大, 人员兼职现象较为普遍。同时学科馆员对个性化服务的经验不足、学科知识、专业化背景不够等都是影响其角色定位的重要问题。因此, 学科馆员制度在新建本科高校的全面推向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创造更多条件, 使学科馆员能立足于现实, 深入到各专业学科了解教学科研人员对专业文献信息的服务需求, 以便他们能在专业需求的指引下主动找到各自在用户中的角色定位。

(3) 学科结构难以满足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要求。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需要学科建设与专业化建设相互结合, 需要正确的学科建设理念, 需要一批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综合性学科带头人, 需要合理的学科规划建设。新建本科高校在学科结构设置上, 基本沿袭高职院校时期的学科结构设置, 专业化建设迟滞;加之, 科研基础较差, 学科研究水平较低。因此, 学科结构的专业化水准不高、规划建设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馆员制度在升本后的高校的推行。

2.学科馆员制度运行的内部环境难以得到保障

无论是国外高校还是国内高校, 无论是211院校还是普通高校, 在推行学科馆员制度时都必须具有相应的内外环境以保证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从有关学科馆员制度在高校图书馆的实施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 可以将内部环境分为:院校基于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提供的待遇、对于学科馆员的考核激励机制是否健全, 以及岗位定性;外部环境分为高校所处地区间的经济差异、现行国家教育体制, 以及专业学科信息资源的完全性。内部环境的完善是学科馆员制度运行的关键。

(1) 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在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过程中, 由于没有合理的、完善的考核制度, 无法对学科馆员的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不能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 导致学科馆员的工作业绩无法从薪酬中体现出来, 难以充分调动学科馆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由于激励考核不到位, 容易造成学科馆员工作怠慢, 甚至会出现应付、推诿、不主动深入到对口院系提供服务的现象[10]。从而使学科馆员的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 总体服务层次难以提升。

(2) 内部认同不足。

内部认同是指在高校内部学科馆员这一角色普遍得到认可, 包括高层领导的决策支持、直属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新老同事的配合, 以及高校在校学生的认可。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在推行学科馆员制度时, 由于在高职院校时期没有重视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校新老教师专业素质、学科背景参差不齐, 传统意识较为稳固, 升本后又急于在科研、教学上做出成绩, 高校决策者仍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到高校规模和师资队伍扩大上, 对学科馆员建设不加以重视。因此在全面推行学科馆员制度, 从环境内部不能选拔出高素质、专业学科背景的学科馆员, 从外部引进又不能得到可靠资金用以引进复合型人才, 学科馆员的角色难以得到普遍认可。学科馆员在高校中的待遇、地位及素质要求都不高, 同样难以激发学科馆员的工作热情。

四、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推行学科馆员制度的对策建议

学科馆员制度在新建本科高校的实施、实现和改进, 都离不开一定的内外部环境的支持, 以及社会对学科馆员制度与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结合性研究。近年来, 关于在新建综合性本科高校推行学科馆员制度的研究, 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结合已有的观点, 笔者认为在新建本科高校在实施学科馆员制度时应尽量减少因盲目和跟风带来的重复建设。

1.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健全学科馆员管理机制

高校能否有效的实现学科馆员制度, 构建院系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关键在于人才, 只有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才能真正建立一支属于新建本科高校独有的高素质学科馆员专业服务队伍, 才能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信息化服务, 为院校各个部门的科研进步提供专家支持。同时, 完善学科馆员管理机制, 以保障学科馆员制度的有效实施。

(1) 人才培养方面。

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和综合性发展需求, 只有加快人才培养, 建立符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现状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队伍, 才能真正实现学科馆员制度的优越性。从新建本科院校的现实情况来看,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引进与选拔。直接从外部或系部引进具有相关学科和图书馆学背景的人才。这是图书馆选拔高素质学科馆员的一条捷径, 因为这些人才熟悉学科发展趋势和动态, 从事对口学科服务时可以很快进入角色。二是培养、培训。对现有的不具备专业背景的馆员, 可采取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 来对其进行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对于已经具有专业背景的馆员则尤其要加强图书情报知识培训, 比如参加图书馆部门的技能培训、短期进修等,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三是加强后备学科馆员队伍建设。要保证学科服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就必须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后备学科馆员, 构建人才梯队培养机制, 满足不同时期的用户需求[11]。

(2) 学科馆员管理机制方面。

建立健全学科馆员考核、激励、竞争的管理机制是巩固学科馆员制度成效的重要步骤, 也是提高学科馆员认可度的有效方法。在学科馆员的管理机制建设上应该以专业化的服务管理为核心, 突出学科结构。在考核上, 应该注重对所对口协助院系科研、教学部门关于馆员的考评意见;在激励上, 不能只局限于工资奖金提高, 应注重馆员日常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改进, 不能以过度使用“不进则退”的管理方式;在岗位竞争上, 要严格审查馆员学科背景, 如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学历的馆员应该同时具有其他专业学科的背景, 同时要在岗位设置上要明确学科结构的设置, 突出学科馆员地位。

2.加快图书馆信息资源与网络技术的建设

图书馆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技术是实现学科馆员制度的技术保障, 只有在保障图书馆文献资源与网络技术的可靠投入下, 才能真正实现信息资源个性化、对口服务。

(1) 加快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

电子文献资源具有存储量大、传输远距离、传播速度高的特点, 可以解决多人同时对同一文献的需求, 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弥补图书馆文献不足。然而, 根据统计数据现实,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购买电子文献费用仅占文献资料总体购置经费的20%, 用于购买印刷文献的却达到80%。国外的情况恰相反。由此可见, 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电子文献上的投资太少。尽管近几年来国内高校图书馆在电子文献上的投入有所增加, 但仍满足不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需要。所以, 加大力度发展电子文献资源是目前开展学科馆员工作的首要条件[12]。

(2) 加快网络技术的建设。

学科馆员制度要求学科馆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网络技术, 同时也要求高校图书馆具有较为全面的网络计算机技术, 以支撑学科馆员制度。网络技术是一门资金投入大的技术, 这需要高校具有大量的保障资金, 从目前我国新建本科高校的运行模式来看, 图书馆由于资金的缺乏, 网络技术的建设落后。但从国外及国内早期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高校来看, 网络技术具有的职能化导航服务, 能够极大的降低学科科研的成本, 提高学科科研的水平和效率。因此, 新建本科院校应在建设资金分配上优先考虑网络技术的开发或者引进。

参考文献

[1]李慧珍, 云萍.对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 2004, (10) .

[2]单滨, 徐剑涛.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构想[J].现代情报, 2007, (12) .

[3]卢秀茹, 毕杰.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 2008, (1) .

[4]马谦.扬&弃——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的再思考[J].现代情报, 2007, (12) .

[5]刘海萍.馆员——“资源人”的环境构建[J].情报资料, 2007, (4) .

[6]王煜, 郝丽佳.新升本科院校学科馆员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12, (34) .

[7]杨喆.论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8]杨玉全, 何德兵.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及其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 .

[9]高利华.中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0, (5) .

[10]薛非.高校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7, (2) .

[11]彭蓓蕾.对党校图书馆构建学科馆员制度的思考[J].贵图学刊, 2008, (3) .

制度图书馆学 篇8

1.学科馆员制度的内涵

学科馆员制度的解释多种多样, 图书馆界普遍支持的一种解释为: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专业馆员对口服务模式。学科馆员需要具备某学科的专业知识, 专门负责收集和整理本学科领域的文献情报资料工作, 并为教学、科研团队提供本学科领域的情报资料咨询服务。学科馆员制度的运行是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学科交流、信息传播的重要举措。为对口部门、教职工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是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具体的服务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1) 开展对口部门教职工使用、搜索图书馆各类资源方法培训。2) 提供对口专业信息服务, 包括通告图书馆新增文献信息资源, 教职工需求的文献信息, 定期编写的读者参考资料, 课题研究组需要的信息资源。3) 征求对口部门、教职工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建议, 积极改善图书馆馆藏建设。

20世纪80年代西方部分知名大学图书馆最早推行学科馆员制度。其对于大学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效果明显, 逐渐被发达国家的大学图书馆普遍使用。20世纪末国内的一些知名大学引入学科馆员制度, 逐渐被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所采用。学科馆员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国内高校图书馆综合服务水平。

2.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制度的需要

2.1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资源的中心, 高校各院系的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时, 有文献信息方面的需求, 首先不会考虑通过图书馆获取所需文献信息, 而是习惯性采用网络检索、查阅资料、工具书等方式去解决。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传统高校图书馆重“藏”轻“用”, 把大部分精力用来进行馆藏资源的建设和保存, 对于文献的使用价值考虑较少。服务主要以被动等待读者上门借阅为主, 不主动与读者交流, 逐渐使高校教职工“冷落”了图书馆。这也导致高校图书馆无法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科研中, 发挥不出其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 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学校可能会被逐渐边缘化。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为高校图书馆与高校教职工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高校图书馆通过学科馆员积极主动了解读者的需求和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进度, 充分挖掘其信息的需求并加工、整理文献信息, 再提供给教学、科研团队。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使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实现了学校各级人员对图书馆工作的认可, 并提高了高校教学科研水平, 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图书馆自身服务水平的提升。

2.2馆员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人员由于诸多的原因, 人员结构比较复杂。既有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 也有其他专业、转业军人等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人员知识结构、服务水平均不理想。高校图书馆想要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科研中, 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也面临诸多困境。在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过程中, 对于图书馆员提出了更加全面、严格的要求。这有助于激发图书馆员形成自我提升的意识, 积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训, 特别是馆员基本技能 (英语、网络技术等) 、专业知识、对口专业的学习, 这将极大地促进图书馆员素质的全面提升, 进一步改善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2.3高校科研发展的需要

科研水平代表着学校在某学科的整体实力, 也直接影响国家在某学科领域的发展。高校专家学者担负着国家、地方、学校各种科研项目, 在项目的研究中其对于信息的需求更加专业化、精确化且必须具备时效性。这需要研究团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信息收集。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服务中心, 其主要职责就是为高校的专家学者提供信息服务。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 一举改变过去图书馆被动服务的方法, 学科馆员将主动参与到对口学科的科研项目中, 全面深入了解科研项目的信息需求, 收集各种专业文献进行分析、加工并及时反馈科研团队, 成为课题研究团队信息资源的提供者。这将极大节省科研团队的时间和工作量, 更好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

3.促进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发展的措施

3.1 发挥图书馆联盟优势, 深化学科馆员服务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为了更充分地利用馆藏资源, 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 组建了各种形式的图书馆联盟。学科馆员服务的对象是各级学科团队, 因此成立学科服务集体, 整合优质的学科知识资源有利于高校教学科研团队提升整体水平;要以图书馆联盟为契机, 深化学科馆员服务, 在借助区域联盟优势的同时促进人力资源、学科知识资源共同发展。学科馆员制度应首先随着图书馆联盟个性化、学科化、广泛化的服务需求, 逐渐向精细化的服务发展。其次高校在其自身的发展中, 积极推进自身特色学科的发展, 学科特色的发展将有益于联盟范围内学科馆员服务的共享和互补, 促进高校之间特色学科的交叉发展。再次图书馆联盟的各种平台可以成为学科馆员学术交流、经验分享、服务模式探讨的渠道, 同时又可以加强图书馆联盟深度合作。

3.2满足MOOC需求, 丰富学科馆员职能

MOOC作为新时期出现的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其发展迅速, 已成为成熟的在线高等教育模式。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在过去主要具有专业馆藏资源建设、信息咨询、读者培训、对口联络的传统职能。从传统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到数字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 再到MOOC环境下的新一代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 图书馆学科馆员又被赋予了新的角色定位。面对MOOC的发展, 学科馆员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丰富自己, 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 正确面对MOOC发展对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 研究MOOC对于学科馆员提出的新要求。2) 深入学习和参与到学科MOOC课程中来, 既要作为学习者进行体验获取经验, 也在积极参与MOOC的制作, 发挥学科馆员的资源优势, 成为MOOC制作中的核心力量。3) 深入学习最新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 MOOC的发展依赖于网络和信息技术, 充分学习可使学科馆员更加了解MOOC, 使其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

3.3 创新学科馆员运行机制

学科馆员的运行机制决定学科馆员制度的成败。总结以往学科馆员制度运行的经验, 应从以下方面创新学科馆员运行机制:

1) 建立完善、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合理的考评体系是科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学科馆员的考评体系不仅要考评学科馆员的服务内容、服务水平, 还要考评读者的满意度。同时还要对于日常咨询服务、课题推送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评。学科馆员采用任期制, 在任期内进行定期、不定期考核, 不合格的卸任, 补充其他能力强的人员, 使学科馆员处于动态之中, 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2) 建立激励机制。学科馆员制度有效地促进高校科研教学工作。在各种场合对于学科馆员制度应进行大力宣传, 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通过各种先进评比, 使学科馆员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工作待遇方面要给予学科馆员一定的津贴和鼓励政策。使学科馆员逐渐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向往的工作, 这样有利于形成馆内良性竞争, 促进图书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3) 以结果为导向, 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学科服务是学科馆员制度的目标, 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打破原有管理模式, 以学科馆员为主体, 让其有权利调动图书馆各种文献资源, 馆内各部门全面配合学科馆员开展工作。

3.4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建设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学科馆员的素质。高层次的信息服务需求只有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才能完成。高校图书馆要想做好学科服务就必须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做好学科馆员的培训工作, 主要是提供丰富的在岗培训机会, 选派人员进行进修学习, 邀请校内专家学者进行各专业知识的培训等等。人才的引进工作主要是引进一些具有专业背景、高学历的图书馆员, 提供机会让其充分发挥自身能力, 实现自身价值。此外, 还要加强图书馆学术研究, 以吸引各种专业人才。

3.5 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提高学科馆员工作主动性

高校图书馆对于学科馆员岗位一直缺乏明确的定义。学科馆员与普通图书馆员之间的待遇基本相同,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导致学科馆员工作积极性差。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激励机制, 对于学科馆员的工作进行科学的考核。按照一定考核周期对于学科馆员服务对象进行调查访问, 全面评估学科馆员各方面能力。对于工作积极主动, 服务态度良好, 学科服务成绩显著的学科馆员给予物质、精神方面的奖励, 以调动学科馆员的工作热情。同时形成内部良好的竞争氛围, 大家相互比拼,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同时采用动态管理机制, 考核合格者予以留任, 不合格者调整为普通馆员, 将优秀的普通馆员选聘为学科馆员。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激励学科馆员提升自身素质, 积极主动工作, 提升整体学科团队服务水平。

学科馆员制度有效地推动了高校的科研发展和学科进步。在信息化时代, 对学科馆员的服务要求、服务方式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 为了更好地提供优质学科服务, 需要从各方面加强和完善学科服务制度, 不断创新发展渠道, 只有满足日益变化的用户需求, 才能实现学科馆员制度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冷英.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11) :125-127.

[2]暴启明.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 (12) :142-144.

[3]郭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5 (05) :203-205.

[4]郎玉林.高校图书馆联盟环境下的学科馆员发展策略[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3 (01) :20-23.

关于图书馆法律制度的思考 篇9

l图书馆法的立法背景

图书馆法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也是图书馆事业健全发展的重要保障, 它能体现出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各国和各地政府支持并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建设, 并倡议专门立法, 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 以确保维持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法律是一种国家武器, 具有威慑力和制约作用, 图书馆事业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将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提供保障, 同时也能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 我国图书馆法规建设现状

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图书馆基本法或部门法, 但是还是有不少的有关立法规定, 诸如从宪法到基本法、部门法和行政法规, 各个层次的法都有具体的条文涉及到图书馆。在我国各类法律和行政法规中, 其条文直接涉及图书馆的法律法规的有二十多部, 以下摘录部分规定内容:《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 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出版单位发行其出版物前,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北京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和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免费送交样本。”《教育法》第五十条规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 (场) 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 (地) , 应当对教师、学生实行优惠, 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提供便利。”

纵观我国曾经制定的一系列涉及图书馆事业的法令、规定、条例、方案, 虽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是这些法规很分散, 绝大部分是从其他角度来谈, 附带提到了图书馆。在规定中仅作为批转文化部报告的形式颁布, 不能算是正式的立法, 不够权威, 不足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对于问题的解决也就没有多大的帮助。这些法律法规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3 图书馆法治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们说图书馆法治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的社会环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 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分工的精细化, 带来了利益的多元化和行业的专业化, 很多社会关系单靠党的政策宣传、思想道德觉悟等己难以调整, 再加上很多领域专业性和技术性越来越强, 普通群众没有经过专练, 要靠法律来解决。二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极为迅速。经过建国后近60年的大力建设和发展,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己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基础。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科技在图书馆的应用, 将使图书馆的功能发生巨大变化, 这就势必产生新的社会关系, 进而产生新的法律需求。三是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图书馆立法。虽然我国图书馆方面的立法落后于其他方面的立法, 但随着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 在继续加强经济立法的同时, 十分重视科教和文化等事业的立法, 为科教文化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法律产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

4 图书馆法治建设的根本是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图书馆专门法虽然能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但只是"有限保障"而且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将大大降低图书馆专门法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故图书馆法治建设的根本应该是完善图书馆法律保障体系, 以图书馆专门法为核心, 以相关法为基石, 以国际法为指南, 以行业自律为补充。图书馆法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从图书馆实际出发, 把建设图书馆法律保障体系放在第一位。

(2) 不要有速战速决的幻想, 制定一部图书馆专门法, 尚且要协调部门利益和保障条文的具体化, 而且不能逾越《立法》的规定, 更何况完善图书馆法律保障体系。

(3) 图书馆应该学法、用法, 善于用法律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 图书馆界不但要呼与相关法律法规对图书馆事业的关注, 更应该想方设法介入他们的产生、修订等过程中。

(4) 图书馆本身要树立守法的意识, 要对图书馆专门法的期待理性化, 做好心理准备应对法律对图书馆行为的约束。

(5) 图书馆应齐心协力, 努力搞好服务;提高社会认知度, 强化社会认同感, 以图书馆事业大发展促进图书馆法律保附体系早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英.图书馆法制建设与图书馆事业关系浅议.中国成人教育, 2007 (4) :64-65.[1]李英.图书馆法制建设与图书馆事业关系浅议.中国成人教育, 2007 (4) :64-65.

[2]李国新.中国图书馆立法:思路、基础与对策.山东图书馆季刊.2001 (4) :6-11.[2]李国新.中国图书馆立法:思路、基础与对策.山东图书馆季刊.2001 (4) :6-11.

[3]倪晓建.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的法律保障.图书馆信息, 2002 (6) .[3]倪晓建.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的法律保障.图书馆信息, 2002 (6) .

[4]冉秀萍.浅议图书馆法对图书馆及社会的影响.哈尔滨学院院报, 2002 (2) .[4]冉秀萍.浅议图书馆法对图书馆及社会的影响.哈尔滨学院院报, 2002 (2) .

[5]程良堂.我国图书馆法规建设的现状.图书与情报, 2000 (2) .[5]程良堂.我国图书馆法规建设的现状.图书与情报, 2000 (2) .

浅谈图书馆制度建设 篇10

图书馆制度的自然属性表现为图书馆活动中的一般规律与要求, 即合理组织图书馆活动的职能, 用来规范图书馆行为的一系列规则程序和图书馆的道德体系, 它的社会属性表现为图书馆活动中的生产关系的职能, 包括与图书有关的省图工委、人事等部门。这些关系和部门从不同的角度作用于图书馆, 影响着图书馆活动。从制度安排的角度讲图书馆既不是行政权力组织, 也不是行政权力的延伸, 而是一个独立的、自治的、服务于读者的服务型学术机构。

制度建设是改变旧制度, 创新制度的一个系统工程, 是图书馆依照法律和法规及相关规定, 结合本馆实际, 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程序, 起草、讨论、通过、公布制度并组织实施, 确保贯彻执行的过程。

一、图书馆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图书馆制度建设实际上是建章立规依法治馆的一种法制活动。法治的表现使人们在遵循民主程序制定和高效实施的法律规范的前提下, 更多表现在法治所包含的对人格的尊重, 对人们从事创新开发的鼓励, 因此图书馆制度建设必须遵循人本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1、人本性原则

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中心, 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基本技能和根本素质供应知识资源。通过知识组织揭示知识体系、提供知识服务、解决个性需求, 培养学生教师获取内化知识和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所以图书馆的制度建设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馆员、读者的知识增量和良性互动为原则。

2、科学性原则

制度建设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1) 程序性原则。程序正义是制度合法性、科学性的重要标准, 是好制度得以形成, 坏制度得以废除的根本, 更是一项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石。通过图书馆职工代表大会决策, 把馆员变成重大制度和服务改革的主体, 是制度建设合法性、稳定性、严肃性和科学性的保证。 (2) 制度的可行性原则。科学的制度不仅应具备倡导性, 更要具有可操作性, 才能为制度的适用对象提供具体的行为模式。 (3) 制度的可持续性原则。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稳定性和对制度对象发展的可持续性支持。 (4) 制度的前瞻性。制度要起到防微杜渐和鼓励创新的作用, 必须按一定的标准和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行, 以维持制度的权威性。

3、开放性原则

制度建设的开放性是基于国际交流日趋增多, 国际化呈发展趋势, 图书馆的制度建设应遵循有关图书馆界的国际公约或宣言进行交流与合作。

二、图书馆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

我国虽然没有给图书馆进行国家立法, 但是已有六十多种政府及行政的决定、条例、标准、通知和管理办法、工作意见。涉及到图书馆事业的方方面面, 为图书馆制度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一是图书馆行政综合制度。图书馆行政主体是图书馆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及办公室、党组织和工会组织, 它服务于图书馆业务和学术主体, 必须围绕着图书馆业务和学术发展展开运行。

二是图书馆的业务制度。图书馆业务是图书馆存在的基础, 是图书馆学术开展和发展的源头。没有图书馆的理论指导, 它的事业只能在低层次徘徊和小范围内重复。所以图书馆业务必须具有规格性、科学性。

三是图书馆的能力发展制度。图书馆应将馆员和图书馆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建立馆员和图书馆事业共同发展和贡献相关联的业绩管理制度, 将馆员的晋升、奖惩、科研、工资、福利等在制度中明确, 实现制度公平与正义的价值理念, 最大限度地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是图书馆事业进入良性发展的保证。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的需求和不同业务岗位情况, 设置各种专业技能岗, 对馆员职能进行分类管理, 予以不同的工作标准、规范和激励, 使馆员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服务于图书馆。

四是图书馆的学术管理制度。图书馆的学术性决定了必须按照图书馆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管理图书馆, 开展和发展学术是图书馆的任务之一。馆员和读者这些知识个体和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研究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图书馆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应与时俱进, 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构建现代化图书馆制度, 促进图书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使服务读者的质量和水平获得更大的提高, 同时还应加强制度的执行、监督, 正视环境的变化, 以制度治馆。

摘要:本文简述了制度的概念, 就图书馆制度的基本原则、内容, 做了一些阐述。

关键词:图书馆,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游小燕.图书馆制度国内分析研究[J].图书馆, 2011 (2) .

[2]杨首华.基于知识环境下的大学图书馆制度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3 (1) .

制度图书馆学 篇11

摘要:新时期,创新高校图书馆制度,是现代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了符合新时期发展的规章制度,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科学管理的进行才有必要的依据,图书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才有充分的保证。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制度创新

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图书馆服务目标即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为读者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图书馆一切工作和管理、包括规章制度的建立,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制度建设,必须建立在人性化的基础之上,要方便读者。在制订规章制度时,要从读者的角度思考,认真处理好规范读者行为与方便读者利用之间的矛盾,尽量在规章制度中体现如何保证读者对图书馆使用的方便。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建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监督管理制度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人员多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有限的信息来源来决定文献采集,很少与读者进行直接的交流与沟通,采购来的文献不一定受读者的欢迎,而急需的文献不能及时采购到。因此,应建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监督管理制度,加强读者监督管理。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方式:(1)长期地参与监管。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与比较固定的读者群共同组成监管会,实行会员制,吸取更多层次的读者,参与文献的选购、制度的建设、设备的引进、服务质量的考核和聘任工作。(2)定期地参与监管。每学期末聘请各教研室和科研部门的老师座谈,对本学期的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工作进行评议,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3)宏观地参与监管。聘请各学科专家教授参与图书馆的管理。这种参与监管的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专家教授的学识和才能,为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指点迷津。总之,读者参与监管可彻底改变图书馆长期形成的传统管理观念和工作作风,加快高校图书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速度。

二、高校图书馆细节服务制度

图书馆服务细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将其大致分为环境细节、流程细节、行为细节、沟通细节、操作细节等等,各细节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三、实现图书馆经费管理制度

优质、低耗、高效是图书馆经费绿色管理的目标。为此,应合理使用图书馆有限的经费。衡量一个图书馆的经费使用情况是否合理,不能单单看投资金额,也不能简单地看它入藏书刊资料的数量,而要看它的藏书是否与其读者所从事的专业相符,它的复本率是否能够满足读者的基本需要,它是否形成了自己的藏书体系或者正在建立健全“藏”与“用”相适应的藏书服务体系。离开了这几点,经费的预算就很难合理,经费的使用就很难做到科学有效。因此,应制定相应的图书馆经费管理制度,使采购部门利用有限的经费科学地购入图书,图书的种类、数量,以及著者、出版社都应在考虑范围之内。

四、数字化资源服务制度

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都购置了较为丰富的电子资源,图书馆员也一直致力于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通过调查发现,用户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相关服务情况了解不多。因此,只有有效利用资源和服务吸引用户,才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这已成为图书馆将来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图书馆应该建立专门的数字资源管理制度,有效促进电子信息资源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要不断创造用户需求,通过多种活动激发用户主动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培养其利用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习惯和能力。在数字化资源服务活动开展以后,应当重视用户的反馈和目标达成情况,逐步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得到更进一步地发展。

五、文献编目规范制度

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专门的文献编目规范制度,并充分利用外部数据对质量控制内容进行界定,避免出现字段、指示符使用上的偏差以及文献标引的不规范等问题,尽最大可能使用完全著录级次以发挥书目揭示文献的作用,确保著录字段的客观性和标目字段的规范性。在编目过程中由业务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熟悉本馆编目体制的同志进行复审,最大程度地避免由于编目人员水平能力差异或认识理解上的不同而造成数据的差异性和不标准性,为数据的传播交换和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环境提供了保证。

六、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决策水平

图书馆人是图书馆实践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既参与信息管理工作又参与读者服务工作,能够及时地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反映读者的需求动态,他们最有资格对图书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图书馆应通过民主管理制度,发动员工参与管理,注意接受员工的建议和批评,给予员工适当的与工作相称的决策权,形成双向、多向交流的自主工作秩序,实行参与管理、民主管理,以此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图书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处理和信息检索的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应根据形势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制度。而且,制度的创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加以规范和调整,以适应图书馆不断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超期罚款制度革新 篇12

高校图书馆书籍借阅超期是一个常见现象, 处理超期借阅的常用方法根据超期的天数进行罚款。然而, 逾期罚款造成的矛盾冲突在图书馆不可避免, 严重影响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关系的和谐, 其症结在于对罚款制度设计的科学与否。在国家法制得到逐步健全, 读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 依法治馆日渐深化及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下, 有必要制定合理的借阅制度, 打造出既具有强制力和管理功能, 又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规范读者、教育读者的规章制度。

图书借阅超期的原因有很多, 不同种类的书籍需要的借阅时间不同, 每个借阅者的具体情况也不同, 除此以外还应考虑诸如读者忘记了借阅时限、节假日、学生实习、图书馆搬迁等特殊情况, 规定归还图书的宽限期, 使图书借阅管理制度更具“人情味”。

本文通过对某高校超期图书数据的分析, 制订了更为科学合理的罚款制度。

二、分析超期原因

(一) 统计各类图书超期情况

把各类图书按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哲学,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I文学,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理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学、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 (安全科学) , Z综合性图书分为22类图书。

1、统计各类图书发生超期现象的数目

以很清楚的发现:自然科学类 (尤其是工业技术类) , 文学类书籍发生超期现象的数目最多, 同时这两类图书长时间超期的所占比例也极大。

2、将书籍分为大类统计超期比重。记每一类书籍第r本图书的超期天数为X r (r=1, 2, 3, …, ) , 每类图书的数量记为Lq (q=a, b, c, …, z) , 按图书的分类分别计算出每类图书的算数平均超期天数, Yq (q=a, b, c…, z) , (Ya为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类图书的算数平均超期天数, Yb为哲学类图书的算数平均超期天数, Yc为社会科学类图书的算术平均超期天数…...依此类推) , 公式为:

统计得: (见下表)

由于图书馆的书籍类目太多, 为了简化操作程序, 一般情况下, 可以根据读者所花在书籍上的平均阅读时间来对该类书籍的难易程度做一个大概的分析和估计。于是, 将超期天数的平均数接近的一组 (也就是难易程度较为接近的一组) 归为一大类书籍, 对于一大类书籍采取相同的借阅管理制度。情况如下:

对各类超期书籍进行加总, 计算出各大类超期书籍的总数。

记每一大类书籍的数量为Li (i=Ⅰ, Ⅱ, Ⅲ, Ⅳ) , 计算公式为:

经计算得出LⅠ=315, LⅡ=2758, LⅢ456, LⅣ=71

通过对各大类超期书籍占超期书本总量的比例来确定书本超期的难易程度。

记每一大类书籍占超期书本总量的比例为Pi (i=Ⅰ, Ⅱ, Ⅲ, Ⅳ)

计算Pi (i=Ⅰ, Ⅱ, Ⅲ, Ⅳ) 的公式为:, 得出结果为

Ⅱ大类书籍超期情况最严重, Ⅲ大类书籍次之, Ⅰ类书籍再次之, Ⅳ类书籍最不容易超期, 仅占超期书籍总数的的2%。

3、原因分析:

(1) 特殊原因导致的故意超期

, 研、考级或者长期科学研究等, 还需继续借阅, 于是通过违章继续占用到期图书。例如表中所示T类, O类 (均属于自然科学类) 以及语言类H和经济类F。

其次, 笔者认为是兴趣使然, 譬如I类书籍即文学类书籍, 因为兴趣原因使得需求加大以致超期概率加大。

再者, 有的读者认为, 每天0.1元的超期罚款较低, 因而未把按时主动还书。

(2) 意外超期。意外超期是读者不知道图书借阅到期或者忘记应还日期, 因而未能按时还书, 即主观上不希望超期。这就需要图书馆制定相应的催还办法。

三、制定合理的罚款制度

超期罚款指定的是否合理关键在与针对不同类的书籍以及不同的读者收取不同的罚款。

引进分层结构模型, 对不同大类的书籍分类讨论, 按[30, 50], (50, 100], (100, 150], (150, ∞) 划分超期天数的区间, 按各大类、各区间对书籍确定罚款办法。

1、适当提高现有超期罚款的标准。

针对大多数图书馆每天罚款0.1元的制度, 我认为方式过于老旧, 相对于现在人们的收入水平来说, 该标准偏低, 不能有效抑制故意借阅超期, 特别是短期故意超期现象的发生。对此, 提高现有超期罚款的标准, 增加处罚的力度是非常必要的。建议指定惩罚制度如下所示。

2、分类、分时间段制定罚款标准

根据上述对每类书籍占超期书本总量的比例和每类书在各个超期时间段情况的探究, 得到了一定量的数据, 同时, 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 我认为, 超期天数过长, 一方面影响图书馆的正常管理, 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其他同学的借阅, 很难促进高效的学习氛围。所以说对于借阅次数较多的书更应控制其超期现象, 因此, 每类书籍占超期书本总量的比例反映出了借阅者对该类书的需求情况, 应视为制定罚金的一个影响因素, 将第i类书籍超期所占比例记为

同时超期天数越长也说明了该类书的需求越大, 读者违规程度越大, 因此各大类书在各个超期时间段情况也是要考虑的一种因素, 将超期天数过30天的分为四个时间段, 分别为[30, 50], (50, 100], (100, 150], (150, ∞) , 记为Qy (y=1, 2, 3, 4) 。

为了杜绝长期不还书的情况, 保证图书馆资源的共享, 应加大对后面超期时间段的惩罚力度, 采用累进制模型, 惩罚倍数为Uy=y (y=1, 2, 3, 4) 。记总罚金额为W, 每天记罚金额为W (iy) , 设基数为10。如第Ⅰ类书籍在[30, 50]的每天罚金表示为W (Ⅰ1) , 第Ⅱ类书籍在 (50, 100]的每天罚金表示为W (Ⅱ2) 。建立如下公式:

例如;W (Ⅰ1) =9%*25.08%*1*10=0.22572元

所以第i类超期n天总罚金额即为:

见表2

例如:某读者借了一本Ⅰ类书籍, 共借了40天, 总罚金额为

(2) 罚款应规定上限, 并限制其借阅权利。该图书馆超期罚款无限制地累计计算, 有些读者累计超期罚款数额巨大, 加重读者及其家庭经济负担, 计划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矛盾, 我们建议罚款应规定上限。

因为图书馆按规定收取超期罚款只是督促读者按期还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是一种警示而不是为了创收, 超期罚款就不应无限制地累计计算。例如, 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规定, 超期罚金只适用于被召回的图书 (A Recalled Item) 、保留本图书 (A Reserve Item) 及馆际互借的图书 (A n Interlib rary Loan Item) , 且其最高限额均为每册75美元;该馆还规定, 对于超期后一定时间还未归还的图书, 图书馆将采取暂停读者外借权利等进一步的措施进行处理。

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有益做法, 结合我国的实际, 我们特将每本书罚款的上限定位该图书价格的5倍。记该本书的价格为Pm, 则当W达到5Pm时不再累计。

同时相应地对这方面违章的读者的外借权利进行限制, 以更有效地敦促读者按期还书。

四、结语

该模型的设立的图书馆借书制度比较人性化, 通过对图书分类与超期时间段的划分来分别调查, 得出的结果较精确, 相比于以前固定的罚款方式来说更为科学合理, 易于被读者接受, 有利于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关系的和谐, 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

然而高校图书馆众多, 因每个学校的专业倾向可能不同, 各个高校的差异性无法避免。但是文章的分析方法可供借鉴。

摘要:高校图书馆处理超期借阅的常用方法是进行罚款, 文章对罚款制度进行了更为科学的设计, 根据不同类目图书、不同超期时间段和个别月份分类制订罚款办法, 以促进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关系的和谐, 提高图书馆自身管理效率。

关键词:超期时间段,罚款办法,催还制度,累进制度

参考文献

[1]、陈竞, 高校图书馆图书超期借阅超期罚款中存在的矛盾及对策——以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 21 (8)

[2]、倪丽萍, 从民事法律关系角度认识书刊借阅逾期违约金的性质及其规范化管理[J], 图书情报工作, 2009, 23

[3]、刘小谦, 何晓阳, “211工程”大学图书馆借阅规则现状及分析[J], 医学信息, 2009, 6

[4]、胡福文, 《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超期有关问题的思考》[J], 2010, 4

上一篇:自由发展观下一篇:游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