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图书馆

2024-06-18

省图书馆(精选5篇)

省图书馆 篇1

读者调查是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重要手段。为加强与广大读者交流, 借助广大读者的力量进一步梳理图书馆的发展思路、查找存在问题, 从而更好地践行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 不断推出让读者和社会满意的服务举措, 实现服务水平和办馆效益的持续提升, 近期我们对到馆读者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方式及内容

此次调查对象为2009年4月23日至5月3日到馆读者;调查方式为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读者基本情况、阅读倾向、资源建设、服务质量及服务设施等。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回收368份, 问卷回收率为73.6%, 以下调查数据均以此为基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读者年龄。

读者整体趋于年轻化。青年读者是我馆读者的主体, 多数是学生, 来馆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拓宽知识面。中年读者则是为了应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竞争, 学习充电, 更新知识。老年读者多数是离退休的老同志, 来馆目的以了解时事、娱乐消遣为主。

2. 读者文化程度。

读者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占回收问卷人数的61.4%, 其对外文书刊及科技书刊的阅读需求较高;而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读者, 则多半利用中文新书及报刊等。

3. 读者身份。

读者成份复杂:学生读者为主体, 占31.5%;干部、其他职业及自由职业者的比例分别为11.1%、10.6%和10.1%;职员、教师和科技人员等读者的比例为20.4%;工人和军人最少, 二者仅占4.9%。

4. 读者利用馆藏资源情况。

借阅书刊和自修是读者到馆的主要目的, 电子阅览次之, 之后分别为利用数据库检索、听讲座和参与其它读者活动等。近年来, 我馆加大了数字资源建设的工作力度, 投入了大量的经费, 使馆藏资源在数量上、质量上得到大幅提升, 为馆藏数字资源利用工作奠定了基础。

5. 读者满意度。

一是读者对服务场所的满意度。自修场所、阅览环境、环境卫生、复印服务等4个方面的满意率均在90%以上。二是读者对管理制度的满意度。近几年, 我馆不断优化服务举措, 如实现了延长开馆时间、365天开馆, 简化办证手续, 增加借阅册数, 延长借阅周期等, 这些措施使读者在开放时间、办证规则、书目查询系统、借阅手续及借期等4项调查内容方面的满意率分别为94.8%、97.6%、95.7%和97.8%。三是读者对服务及设施等的满意度。“一切为了读者, 为了一切读者”是我馆的服务宗旨。因此, 我馆在不断提高馆员服务意识, 倡导人文关怀的同时, 采取措施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增加内部服务设施。这些都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 在员工服务态度、解答咨询、设施与布局、信息发布与宣传标识等4项调查内容方面的满意率均在90%以上。四是读者对馆藏资源的满意度。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是我馆一直以来为之奋斗的目标。但受购书经费限制, 我馆虽积极寻求相关部门的财力支持, 但是馆藏资源建设与读者阅读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还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因此, 读者虽对新书藏量、报刊种类、外文书刊、数字资源等调查项目的满意率达到了60%以上, 但却远远低于其他被调查项目。五是读者对读者活动的满意度。从调查情况看, 读者对我馆举办的读者活动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因读者活动信息传递、获取途径不畅等因素的影响, 经常参与活动的读者比例不尽如人意。今后, 我馆将根据本次调查中读者对“希望参加何种活动”的建议, 适当增加读者活动的种类, 搭建各种与读者沟通的平台, 及时了解和吸纳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三、读者意见分析

参加调查的读者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设施建设、服务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近百条建议, 归纳如下:

1. 资源建设方面。

绝大多数读者对我馆的馆藏资源是比较满意的, 但部分读者提出应进一步丰富馆藏资源, 增加期刊种类, 尤其应适量增加外文书刊和科技书刊, 并建议期刊合订本 (期刊合订本光盘) 应外借等。

2. 设施建设方面。

尽管我馆在千方百计地增加自修空间和寄存空间, 但仍然满足不了目前读者的需要, 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 学生到馆比较集中, 自修场所紧张、寄存箱不足等问题就凸现出来。因此, 有的读者提出应增加自修场所和寄存箱。有的读者还提出了增加电子阅览室微机数量、增加多媒体室、增加饮水设备、增设吸烟室等建议。

3. 服务工作方面。

有的读者建议延长书刊借阅周期, 提高网速, 增设新书目录查询及设专兼职人员为老年读者进行“计算机书目检索”, 适时就数据库的使用对读者进行培训, 实行多媒体阅览室包月或包年以减少读者的费用。此外, 读者还提出增设导读服务, 设置温馨提示, 保证阅览环境安静和读书秩序, 加强安全防范, 确保到馆读者安全, 开放自动扶梯的使用等建议。

四、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应采取的措施

1. 开展多元化的读者服务。

读者群体的多元化, 使得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对环境设施的要求、对人性化服务的渴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 我馆必须充分发挥全省公共图书馆核心馆的功能作用, 在读者服务多元化上下功夫, 推动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要不断丰富馆藏资源, 创新服务理念, 完善服务设施, 提升服务水平, 切实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快捷、多元化的服务;要努力协调解决自习空间有限, 增设导读服务以及增加饮水设备等读者关注问题。

2. 建构科学合理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

藏书建设是图书馆的核心工作之一。建构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馆藏体系, 关乎到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知识量大、增长迅速是21世纪科学知识的发展趋势。如何建立我馆既具地方性、又有时代感、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馆藏体系, 是我们目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必须努力争得相关部门的财力支持, 合理科学地利用好有限的资金, 构建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只有这样, 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进而为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服务。

省图书馆 篇2

---上高二中创建省中学一级图书馆汇报材料

上高二中创建于1973年;1978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西省重点中学;1995年,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首批“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1998年,上高县委、县政府整合全县高中教育资源,实行高中布局调整,学校由原来的完全中学成为全县唯一的普通高级中学。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28亩,现有学生5200人,教学班101个,教职工374人。多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无止境,气有浩然”为校训,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教师成功、学生成才,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中国百强中学”、“全国素质教育示范校”、“江西省高中教育十强学校”、“首届江西人民最尊敬的十大学校”等国家级省级荣誉60余项,并与美国德克萨斯州贝敦市克里斯汀中学结为友好学校。

我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图书馆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努力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文化氛围,使图书馆成为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教师教育科研的加油站,为我校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学校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省、市、县教育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校认真落实《中小学图书馆规程》,根据江西省中学一级图书馆的标准及《江西省中小学图书馆评估细则》的要求,不断加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视图书馆基础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图书馆是办学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图书馆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它既是学校建设的重点,也是学校的一个亮点。我校十分重视图书馆的建设。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我校成立了学校图书馆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任组长。下设图书管理机构,具体人员有教导主任、图书管理员、教研组长、班主任等。健全的组织使学校的图书馆工作有序地延伸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条线之中。目前,图书馆由一名副校长主管,一名教导主任分管,一名图书馆馆长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另

有工作人员5人。学校把图书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每学期定期检查图书馆工作,听取图书馆工作汇报,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如图书馆馆长与教研组长享受同等待遇,工作人员与教师一样评优、评模及评职称。

2、加强建设,营造氛围。

我校图书馆新馆于2007改建而成,建筑面积达2417平方米,改建后的馆室主要分为:一楼借书大厅一个(296平方米),借阅室1个(36平方米),藏书室1个(765平方米),按400册/m2计算,符合一级馆要求。二楼阅览室2个(1200平方米),学生阅览室有座位540个,超过学生总人数的10%;教工阅览室 有座位127个,超过教工总数的三分之一,符合一级馆要求。收藏室3个。

学校十分重视图书室建设以及设施设备的添置。近年来,图书室新添了书架、书橱、学生读书的桌椅以及各种防盗设备、消防器材、电子设备等。书刊等文献资料源是开展图书馆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学校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购置充实图书。在2007年投资24万元新购置图书5万册,随后又投资8.1万元新购置书架50只;2009年投资2万新购置中外名著1100册;2010年投资3万元购置新书1982册;2011年投资近10万元购置新书10000册;2012年购进新书14000多册。目前,图书总量达到了184046册,电子图书10万多册,生均图书50多册。图书总类24个大类,其中有较全的中外文学名著、各学科相关理论专著、有关教学参考资料,近千种工具书,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科普丛书、外语读物、传记、散文等。此外,每年订阅各种期刊130余种,报纸30余种。所有图书根据《中小学图书馆装备图书统一配书目录》装备,结构合理。

为了在校园内形成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我校在图书文化建设方面加大投入,聘请了专门的文化建设公司,进行精心设计,把图书馆的墙壁、板报充分利用起来,让图书馆的每一面墙,每一块板报都能说话,都能阅读。改建后的图书室,环境舒适、幽雅,体现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品位。

二、强化规范管理,确保服务质量。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我校将规范化管理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图书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各类业务档案存放有序,保管良好。我校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并经常组织政治、业务学习。我校在管理上做到了“四化”:

1、管理制度健全化。

我校认真落实省厅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本校实际,先后建立健全了《学生借阅制度》、《教师借阅制度》、《学生阅览室阅览规则》、《语文阅读课须知》等制度,所有制度全部入框上墙。

2、图书管理信息化。

图书、期刊均按《中国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做到目录设置规范。为了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遵循有关排架规则,对原有图书、音像资料进行整理,计算机录入、登记,实行微机管理,全面倒架、整架,实现严密规范排架。学校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图书馆管理软件,已全面实现图书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的各项数据统计都已实现电脑操作、有序化管理。

3、图书借阅规范化。

学生借书以个人借阅为主、班级或小组借阅为辅,借阅时间给予充分保证。截止到2012年12月,高三年级学生平均借书31册,高二年级生均19册,高一年级生均7册,全校每一个学期生均借书都在6册以上,借阅率达到省一级图书馆要求的借阅标准。学校还对学生进行了入馆教育培训,讲解图书检索知识,开展图书情报知识、怎样利用图书馆资源及读者借阅制度等培训。通过一系列培训教育,吸引了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真正做到了“你轻轻地来,带来宁静。你轻轻地走,带走知识”,切实发挥图书馆是教育教学第二课堂的作用。

4、人员管理人性化。

在强化制度管理的同时,学校更加注重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性化管理。馆长享受年级组长待遇,馆员享受任课教师待遇,校领导经常关心、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遇有困难,及时解决。我校图书馆现有管理人员5人,均为大专以上学历,3人为高级职称。按照省、市有关规定,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图书馆专业培训,实现先培训,后上岗。目前,我校图书馆人员全部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他们热爱本职工作,认真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市县举办的各种学术研究会议,服务热情,素质优良。

三、发挥育人功能,打造书香校园

发挥育人功能是我校加强图书馆建设的宗旨,我校围绕这个宗旨努力改善工作,尽心尽力地为师生阅读做好服务工作。

1、全天开放,方便师生阅读。

教师、职工以及学生人手一证,图书馆全天开放。师生到校后可随时到图书室阅览、上网检索资料或办理借还手续。教师还可以和图书室预约整班或部分学生来图书室查阅资料、上课。图书室定期向师生介绍推荐新书,并作适当的阅读指导。我校图书馆已真正成了师生的学习园地,它不仅促进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而且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

2、因地制宜,营造阅读环境。

我校还因地制宜,不断发挥图书馆辐射功能,营造阅读环境。

一是设置了班级图书角。在教室一角设置图书角,将学生个人自愿捐献的图书(离校后归还)和统一从校图书室借阅的图书放在一起,丰富班级图书,方便学生阅读。

二是固定了读书时间。首先,为每班安排了阅读课,阅读课统一组织学生到阅览室阅读,教师现场指导;同时,我们将每天下午的课前十分钟设为阅读交流时间,让学生交流了解国内外、生活中的新闻和读书知识。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编辑电脑小报是我们的传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一定的主题,收集整理资料,进行排版组合,以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此外,学校还在校园网开设网上图书馆,方便师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

以上一系列举措,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了学生热爱读书、自觉读书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最终升华成学校良好的阅读氛围。

3、发挥功能,打造书香校园。

图书馆本着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宗旨,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以“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为培养目标,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目的,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师生读书活动,让图书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让书益智,让书香溢满校园。

一是为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工作,学校开设了阅读指导课。我校充分利用阅读指导课,对学生进行图情教育。告诉学生什么样的书要精读,什么样的书可以泛读。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各种读书方法。同时,指导学生学会作读书笔记,学会积累写作素材。这样,既能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又为学生今后留下宝贵资料。

二是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推荐优秀读物。学校图书馆每学期编制好书简

介和经典推荐书目等,向学生们推荐优秀书籍,切实引导学生多读书、乐读书、读好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为学生读书起到宣传、引导作用。

三是积极开展一系列读书教育活动。为了激发广大同学的读书兴趣,图书馆配合教导处,联合开展了主题为“书香伴我行”、“经典诵读”等系列读书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另外,我校还凭借图书馆这一载体,开展了内容多样的手抄报评比、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主题有“珍爱家园、美化环境”“我爱经典”“交通安全”“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 “喜迎十八大”等,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读书习惯。

现在读书活动在校园已蔚然成风,真正使图书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把学校变成了书香校园。近三年,我校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作文竞赛和各类征文、演讲、写作等读书竞赛活动获市级以上奖160人次。

4、利用图书平台,服务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服务广大师生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我校图书馆在各项工作中,牢固树立 “服务教育科研”的理念,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为教育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科研工作,图书室在采购图书时,首先通过问卷的形式,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了解需要,然后再进行采购,同时由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共同参与,把好质量关,优先采购教育科研所需要的图书。近三年,我校教师得益于图书馆的作用,在市级以上发表论文560多篇,课题立项和结题近90个。

如果说学校是一座象牙塔,那么图书馆就是象牙塔中的“藏金屋”,如果说学校是一片浩渺的知识海洋,那么图书馆就是这片海洋上的引航灯。总之,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机构之一,是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必不可少的基地,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中,我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高标准的要求相比,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创建省一级图书馆为新的起点,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完善馆内设施,优化管理过程,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使学校图书馆成为素质教育的窗口、文化传播的阵地、学生成长的摇篮。

上高二中

省图书馆 篇3

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在旅游信息资源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 应适时开发利用图书馆的旅游资源, 使图书馆为我省的旅游发展提供应有的信息资源支持。本文, 笔者就图书馆旅游资源的开发做一浅述。

一、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信息服务的诉求

旅游业是一个包含面广、关联度高且综合性强的产业, 它渗透到众多的部门和行业之中, 并与之相融合。旅游业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自身对信息的依赖性特别强。

1. 旅游者与旅游信息。

旅游业具有产地消费性和事前决策性的特点, 旅游信息在旅游者决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旅游者在外出旅行之前, 首先, 要收集各种旅游信息, 并进行比较;然后, 根据自己的主观偏好, 做出决策。旅游者从预定旅游产品到得到确认, 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

2. 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信息。

旅游目的地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 旅游目的地要想让旅游者了解自己, 就需要进行目的地营销, 展示自己的旅游资源及旅游环境。旅游目的地开展营销的过程, 也就是有意图地向目标客源市场传递旅游产品信息的过程。

3. 旅游企业与旅游信息。

旅游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包括从一个地理位置到另一个地理位置的过程中, 向旅客提供的涉及交通运输、住宿和娱乐等诸多方面的服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这些服务必须根据旅游者复杂多变的需求加以包装和组合。

4. 旅游地政府与旅游信息。

各地的旅游管理部门担负着拟定本地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规划等的职责, 而这些都需要全面详实的信息来支持。

总之, 旅游产业的运行对信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旅游业的核心是信息。各地图书馆是重要的信息源, 其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大量的旅游资料, 能为旅游的开发和科学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和支撑。

二、旅游信息服务现状

1. 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

一般来说, 旅游市场系统有三要素:旅游主体 (旅游者) 、旅游客体 (旅游目的地) 、旅游媒体。旅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也主要存在于这三方之间。一是旅游主体和旅游媒体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旅游主体和旅游媒体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主要表现为旅游媒体拥有相对丰富的旅游信息, 而旅游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少、成本高, 对消费质量知之甚少。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旅游者消费的盲目性, 滋长了各种不规范旅游企业的产生。二是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旅游媒体有相对丰富的旅游客体信息, 也拥有丰富的旅游主体信息, 而旅游客体对旅游者信息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旅游媒体获取。信息的不对称, 导致旅游主体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沟通, 从而使旅游媒体在组织旅游活动时, 常有违规行为发生, 引起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各种误解, 甚至做出失真评价。

2. 信息内容个性化不强。

有效的旅游信息应该是“丰富而纵深的”, 即旅游信息应全面、详细、个性。随着旅游者旅游行为的日趋多样化, 客观上需要丰富多样的旅游信息。而目前信息服务机构为消费者提供的旅游信息大多层次较浅, 极少有较深层次的信息。浅层次的信息主要是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信息;较深层次的信息则包括旅游景点的旅游资源情况、游人构成、客流分布情况、旅游服务人员构成等方面的信息, 仅提供浅层次的信息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3. 旅游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有待提高。

旅游业的动态性增加了其自身对信息传递、加工、更新的持续性需求。旅游业在波动与变化中运行与发展, 旅游信息也常常是动态的、更替的。从旅游产品信息来看, 旅游产品的特征和价格会因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表面上看, 当前旅游信息琳琅满目, 但实际上很多信息不准确, 且更新不及时。

4. 专业队伍综合素质偏低。

旅游信息服务专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旅游目标的实现程度。然而, 不少部门不重视旅游信息服务工作, 导致旅游信息服务人员缺乏进一步提高素质的机会。

三、提高图书馆旅游信息服务水平的途径

1. 开发图书馆旅游信息资源。

图书馆有着丰富的旅游信息资源, 尤其是旅游院校或有旅游院系的高校的图书馆, 旅游信息资源更多, 因为它们肩负着为本校教学科研人员及学生提供教学、科研和学习所需的各类知识和信息的任务。因此, 为了更准确及时地提供旅游信息, 服务教学与科研, 图书馆应及时采购能反映旅游管理发展方向、理论成熟的旅游相关书籍;应及时准确地搜集每个行业和部门的相关信息, 不断完善旅游信息资源体系;应特别关注旅游信息变动, 积极搜集各类动态信息, 及时更新信息内容, 保障旅游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重视文献资源, 构建特色旅游信息库。

图书馆信息虽然丰富, 但各种信息比较混杂, 因此, 有必要对信息进行重新分类整理。图书馆可根据需要进行旅游专题咨询服务, 如对旅游类图书做书目、提要、索引、文摘、题录、馆藏目录和专题汇编等, 在方便各界人士查询的同时, 还能提高文献的利用率;还可以编纂反映最新旅游动态的手册、指南和专题述评等, 为读者介绍旅游景点的历史背景、文化风俗、食宿设施和交通工具等内容, 使旅游信息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

3. 提高旅游信息服务技术。

国际互联网是当今最大的信息海洋, 图书馆应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加强对旅游文献资源的开发, 建立自己的特色数据库, 如旅游资源数据库等, 为读者介绍各国风光, 推荐各地的名胜古迹、历史人物、风土人情、风味特产和交通住宿设施等, 构建网上虚拟实景旅游平台。

4. 加强各地图书馆建设, 增强从业人员的旅游信息服务意识。

省图书馆 篇4

左红梅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图书馆, 广东, 深圳 518020)

摘要介绍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的背景和成绩,分析深圳地区各医院图书馆的现状,提出借鉴图书馆之城的建设思路,从规划、创新、特色等方面建设未来的深圳地区医学图书馆。

关键词:图书馆之城;深圳地区;医院图书馆;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G258.5文献标识码A深圳“图书馆之城”

“图书馆之城”建设背景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导向,深

圳的经济飞速发展。在社会财富迅速积累的同时,资源的过度利用,社会结构的失衡,道路交通规划的滞后、外来人员的管理等问题,成为深圳发展的颈瓶。

深圳是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这座年轻城市缺乏人文历史的底蕴,被形容为

一座“文化的沙漠”。尤其是外来劳务人员的生存状态,单调枯燥的外来文化,造成外来工文化的缺失,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文化立市”是深圳修正过去偏重于经济增长的思路,重新定位城市发展的方向。2002年,深圳确立了“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2003年9月政府出台了

《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市政府主持策划,各

级政府积极响应,全市文化建设者共同努力,打造一座图书馆之城。

1.2 “图书馆之城”建设成果

经过3年的实施,全面实现了《方案》既定目标。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

市级公共图书馆2个,区级图书馆6个,达标社区图书馆471个,与原有街道图

书馆一起,基本形成星罗棋布的图书馆网络,全市公共图书馆馆藏总量达到800

万册,超过《方案》中制定的“基本实现每15万常住人员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1个社区(村)图书馆(室),全市常住人口均拥有藏书

2册(件)、户籍人口人均拥有藏书6册(件)”的指标。“图书馆之城”下的深圳地区医院图书馆现状

2.1 缺乏行业规划。

各院各馆自我发展,没有形成深圳统一的行业管理和规范。深圳地区医学图

书馆行业协会,从属深圳图书情报学会,开展的工作不甚理想,未对行业进行规

划或建议。

深圳地区医学图书馆(室)的数据资料仍欠全面。1998年调查数量为22家,2004年调查情况为16家。目前,深圳全市国有医疗机构72家,其中市级15家,区、镇一级57家(表1),各馆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有待建立和完善。

表1深圳地区国有医疗机构情况表

罗湖区 福田区 南山区 盐田区 宝安区 龙岗区 合计

市属 8 71

5区、镇 6 9 7 4 16 15 57

2004年对深圳地区16家市、区级医院图书馆显示,有经费条件购买数据库

中的图书馆中:有8家订购清华同方《中国医院知识仓库》,5家订有CMCC或

CBMdisc数据库,4家订购MEDLINE300种全文数据库。对一些信息量大,价格昂贵的数据库如PubMed、Ovid、ProQuset等英文医学全文数据库无一家购买。

2.3 行政制约

由于受医院行政制约,图书馆发展规模小,一院一馆。管理分散,馆际之间很少联系,甚至相邻的两馆之间也是如此。如与我院相邻的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因场地不够,到马路对面租用一个场地办图书馆,而我院与它仅一墙之隔,且具备人员与藏书优势,却不能享受我馆的资源。

2.4投入不足

各馆在医院的从属地位,导致在人员配备,设备购臵,经费投入等方面得不到重视,制约了图书馆业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经费投入日显乏力,以我馆为例: 表2深圳市人民医院图书馆2003—2006年经费投入情况

年份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经费(万元)61 48 48 38

2.5 管理与服务水平不高

管理与宣传不到位。图书馆利用率低,读者到馆情况不够理想;新书更新不及时,图书陈旧;书刊损坏严重,超期,丢失赔偿制度未能很好实施。订购未能与临床需求相结合,订购的科学性不强,有些外文期刊长年没人看。代查代检文献工作,尤其是外文文献的检索能力有限。服务水平仍处于传统图书馆管理员的角色。

3.“图书馆之城”建设对医院图书馆发展的启示

3.1 重视规划

行政规划和行政手段是“图书馆之城”建设成功的关键。1997年起,深圳市就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试行)》,2001年,出台《深圳市社区(村)图书馆达标评估标准》等指导文件,2003年,出台《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一系列规划性文件使市、各区级图书馆能够依照标准,克服差异,将各馆文献数据、读者管理资料等整编对接。

深圳市卫生局作为市、区级医院图书馆的最高管理部门,肩负着深圳地区医学信息的培育和发展的责任。充分运用行政规划、行政管理和行政调控,打破各图书馆以医院为分隔的框框,优势互补,整合资源,使无序发展变成有序建设,实现卫生系统甚至公众都能无障碍地享受医学图书资源的目标。

3.2 转变思路

创新是图书馆之城建设成功的动力。图书馆之城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市、区、镇、村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室),实际条件和状况差异性较大。在创建工作中,“以查促建”,“以奖促建”,探索总馆—分馆管理模式,按图书馆规模分级投入不同的经费等办法,不断找到新的思路,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医院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走出长期发展缓慢,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困境。

3.2.1 从医学图书馆角度培育医院图书馆,突出学术专科地位

医学图书馆是医学与图书馆学相结合的学科,从事医学文献收集、存贮、加工、传递的工作,服务对象是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专业队伍,要求馆员具备图书馆学、医学知识及良好外文能力的综合素质。

从学术上定位医院图书馆,有利于突破行政的界线,提高医学图书馆的地位,有利于高层次整体规划和建设医学图书馆。

3.2.2 参与公众馆建设

医学图书馆资源的独特性,可以作为公共图书馆资源的补充。医学图书馆除收藏专业性较强的医学类文献外,也收藏大众科普类文献。借用公共图书馆的网络,充分利用医学图书馆资源,让读者了解跟踪最新医学资讯,为大众健康服务。

其意义在于发挥医学图书馆服务大众的功能,获得公众认可,争取市政府的投入,获得部分办馆资金。

3.3 建立特色馆重点库

在“图书馆之城”的建设中,各馆十分注重建立各自的重点馆藏。南山图书馆的《深圳南山人文信息多媒体数据库系统》、《南山图库》、《地方数据》,福田图书馆的《福田图录》、《福田大事记》,罗湖图书馆培育的以商业文化、高科技文献库等都具有各自的特色。

1998年,深圳市卫生系统起动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截止目前,我市共有53个市级重点专科,其中有4个重点专科达到了国家级标准,5个专科被省卫生厅确定为广东省特色专科。我院目前有微创外科、骨科、呼吸内科等8个市级重点专科,在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建设和培育以这些专科为重点的馆藏,形成我馆的特色。

深圳市其它医院,如第二人民医院的创伤骨科、超声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内分泌与肿瘤专科,福田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风湿病科等可以作为各自重点进行馆藏建设。

3.4联合办馆,资源共享

开放与便利是“图书馆之城”建设的重要目标。从市级、区级到各社区、镇馆,读者可以实现借阅—归还的一站式服务,体现普遍服务、平等服务、共建共享的图书馆精神。

各医学图书馆的服务以覆盖全卫生系统医务人员、研究生、实习生及进修人员为目标,实现各馆数据库对接,创造读者获取医学信息的便利与平等的条件。深圳市医学信息网络的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个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深圳地区医学图书馆的共建共享,就能在网络环境下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深圳市文化局.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深图通讯„J‟.2004(2): 27-29

„2‟ 程亚男.“图书馆之城”解读.图书馆论坛.2003, 23(6): 76-79

„2‟ 陈峰.深圳地区医院图书馆现状与发展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

报杂志, 2004, 13(3): 25-26

„4‟刘映.医院图书馆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 2001,10(3): 50-51

„5‟ 包家元, 李初阳, 李金迟.我国医院图书馆现状和未来发展„J‟.医学情

报工作, 2005, 26(2): 102-104

„6‟ http:///uploadfile/200508深圳市合法医疗机构

名单.„作者简介‟

省图书馆 篇5

近日, 省档案馆征集《龙江大爱———黑龙江参加汶川地震救灾援建剑阁纪实暨图片集》及反映我省老根据地建设、开发建设北大荒、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抗日斗争等方面图书资料26册进馆。

《龙江大爱———黑龙江参加汶川地震救灾援建剑阁纪实暨图片集》分为《纪实》和《图片集》两部分, 以黑龙江省人民全力支援灾区为主题, 真实记录了省委省政府在灾情发生第一时间向灾区派出救灾人员和救灾物资;真实再现了广大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医务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等援建工作者和志愿者舍小家、顾大家, 全身心投入到抢险救灾第一线的奉献精神;真实记载了全省人民想灾区人民所想, 急灾区人民所急, 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为灾区捐款捐物的互助精神;真实反映了龙江人民在灾后重建工作中, 积极为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各种形式的支援, 帮助灾区恢复重建的协作精神。

上一篇: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下一篇:欣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