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使命

2024-10-17

图书馆使命(共7篇)

图书馆使命 篇1

图书馆价值与使命的探讨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希望图书馆能够得到人民和国家的认可, 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因素对图书馆价值与使命的探索屡次受到阻碍。从1984年开始, 我国对图书馆价值与使命的研究也逐渐展开, 并且在近几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成就。

一、图书馆的价值

虽然图书馆的价值与使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但是在世界范围内, 仍然能够存在差异的共同点, 即图书馆永恒的历史价值和一般的社会价值。图书馆的价值可以分为社会价值与资源价值两个方面。

(一) 资源价值。资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图书馆的资源价值主要有信息资源、空间资源和文化资源三个部分。

1.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最为重要的资源价值。图书是图书馆价值与服务的前提, 即便是网络、数字图书馆, 也离不开电子书刊。中国长久的历史文化大多数都是通过文献进行记载和传承的, 因此可以说图书是保留和延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为什么图书馆应该保存所有记载着文字的书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每一个朝代大都会进行文化革命, 其实际上就是对书籍进行焚烧和损毁。二是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会定期将图书馆中的图书进行剔除, 这就导致每年会有大量的图书会从世界上消失。三是由于我国图书馆的大部分人们对“拥有与获取”理论的误判, 有意或者是无意地将拥有进行弱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极有可能使图书馆走向绝迹。

2. 空间资源。

空间资源也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果图书馆仅仅拥有图书, 而没有进行图书存储与管理的空间, 就不能称之为图书馆, 就算是近几年来的网络、数字化的图书馆, 也拥有一定的虚拟空间。但是历年来我国对图书馆的空间资源并不重视。随着近几年来“图书馆第三空间”理论的逐渐推广, 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图书馆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图书馆第三空间”的理论最早产生于海外, 但是并不具备严谨的科学理论。一般来说, 人们日常生活拥有三个生活空间, 即购物休闲的空间、工作的空间以及居住的空间, 这三个空间是人们正常生活最基本的空间, 想要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就应该从这三个空间进行分析和探索。有研究表明, 三个空间———购物休闲的空间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虽然与休闲购物进行比较, 阅读并不是人们生活中所必需的, 图书馆最多也只能是人们生活的第四空间, 没有图书馆, 人们照样可以幸福生活。但是从图书馆的价值来看, 图书馆的空间资源却是必不可少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字图书馆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曾经在一段时间内, 部分政府官员认为大力建设数字图书馆, 就不必进行图书馆建设。但是, 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却比数字图书馆更快。我们还是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图书馆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但是我国图书馆的数量仍然有限, 图书馆的空间资源还极度欠缺。目前我国图书馆的面积与数量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存在巨大的差异, 因此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势在必行。

3. 文化资源。

图书馆资源价值中的文化资源与图书馆能量的正负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个有文化的图书馆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图书馆。图书馆是一个文化场所, 但是目前很多图书馆都是不具备文化的。这是因为非图书馆专业出身的图书馆馆长越来越多, 这就降低了图书馆整体的文化水平。图书馆馆长这一职位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 一个好的图书馆馆长, 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

(二) 社会价值。

由于图书馆是社会机构, 因此图书馆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数字化的图书馆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图书馆的社会价值究竟是什么, 《图书馆权利研究》对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这样定义的:图书馆的权利是公民对图书馆的使用应该是平等自由的, 同时范并思教授也是图书馆平等与自由价值的倡导者, 但是却是一个不彻底的倡导者。

图书馆是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机构, 原则上图书馆应该是免费提供服务的, 每一个人都有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 这种权利不会受到年龄、性别、种族以及国家的限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各阶层个体性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图书馆通过满足不同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 对科技与社会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在为人们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的同时, 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

科技的迅速发展, 让信息的交流也更加便捷, 有效地促进了图书馆资源的共享, 这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进一步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 间接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 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 同时也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图书馆能够给人们知识的阅读提供方便, 图书馆良好的环境氛围和阅读环境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提高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同时, 还能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随着经济的进步, 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 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阅读场所, 给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同时图书馆在加强人们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促进科学文化发展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图书馆的使命

与图书馆的价值相对的是图书馆的使命, 以下将从知识中心、学习中心以及文化中心三个方面对图书馆的使命进行分析。

(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与应用, 传统的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时代早已经远去。

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削减了图书馆的社区信息服务功能以及社会信息服务功能, 但是图书馆的使命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大部分的人只认识到了信息的泛化, 却忽略了知识的产权化。知识产权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社会制度。想要取替图书馆知识中心的使命与地位, 除非摧毁知识产权的制度。随着知识产权的不断完善, 图书馆逐渐趋向于收集具有产权保护的知识, 这也是社会给图书馆所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

(二) 在二十世纪初期, 大多数的人们认为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

那时图书馆是人们仅有的公共阅读场所, 但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阅读早已经不再拘泥于图书馆。那么图书馆作为学习中心的使命与职能是否就不复存在了呢?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不仅没有削弱图书馆作为学习中心的使命, 并且将图书馆学习中心的使命与职能逐渐扩大。

无论移动通信技术还是网络技术发展到什么地步, 进行阅读和学习的始终是社会群众, 人们可以离开网络享受生活, 但是却无法逃离现实生活中的网络世界。生活在社会中的群众, 是不能离开聚集与交流需求的, 图书馆不仅能够为网络知识提供虚拟的空间, 同时还能够提供知识学习现实空间, 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因此二者是不能相互进行替代的。

另一方面, 阅读不仅是一种行为, 同时也是一种习惯。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阅读方式的研究。虽然网络数字图书馆给人们知识的获取带来了诸多的便利, 但是对于习惯纸质方式进行阅读的读者, 图书馆学习中心的使命与职能还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学习中心, 图书馆既要开展传统的纸本学习的空间, 同时也应该注重网络学习空间的拓展, 拓展馆内学习空间是实现全民阅读的需要, 同时也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也正是因为这样, 图书馆学习中心的使命与职能不仅不会被削弱, 并且会更加强大。

(三) 图书馆还是进行文化保存与文化传递的一个机构。

图书馆中不仅存储了承载大量历史文化的书籍, 同时还存储了展现现代文化的纸张, 因此图书馆具有提供文化多样性自由表达的使命。图书馆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国家的文化水平, 因此图书馆不仅仅是书香文化中心, 同时还是一个城市、一个社区的文化中心, 同时也是休闲文化的一部分。社会群众进入图书馆进行书籍的阅读可以像逛商场一样, 不仅能够打发无聊的时间, 同时还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 这也是图书馆的“第三空间”。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虽然各个地区、各个时代图书馆的使命与价值的研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并且随着信息化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数字化图书馆的推广, 人们曾一度认为图书馆会逐渐走向灭亡。但是通过对图书馆价值与使命的分析,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无论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到怎样的程度, 图书馆的价值与使命都不会消失。

参考文献

[1]吴林伟.图书馆使命视角下文化自觉研究[J].河南科技, 2014

[2]傅荣贤, 马海群.从文献的本质看图书馆的使命和图书馆学的学科取向[J].情报资料工作, 2011

[3]刘秀华.图书馆可将人本管理提升为使命管理[J].情报资料工作, 2007

[4]燕辉, 魏小盈.主体需求推动下的图书馆价值变迁研究——以20世纪以来中国图书馆发展历程为线索[J].图书与情报, 2012

[5]谢欢, 郑永田.数字遗产保存:图书馆义不容辞的使命[J].图书馆论坛, 2012

图书馆使命 篇2

儿童科普图书“走出去”是展示中国民族形象的重要途径

中国图书“走出去”对于提高中国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大量引进、学习外国文化,这一开放的姿态赢得了世界其他国家的赞许。同样,世界其他国家也希望能进一步了解中国,尤其是中国市场。在这样的前提下,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中国原创儿童科普图书版权输出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儿童科普图书肩负着向未成年人普及科学技术、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使命,对科学性和知识性的要求较高。儿童科普图书版权输出,事关国家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以当前图书市场的实际情况为例,引进版科普图书已占据我国主要的科普图书市场。如此大量、长期引进欧美童书,从长远角度看不但会对中国童书的长期发展造成损害,也会对国家的文化安全造成威胁。因为这样会使儿童在阅读童书过程中接触过多的欧美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类似于把早期教育的主导权让位于西方文化。而一个民族之所以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则必然有其世代绵延的独立精神和价值体系,才能够形成自身的民族凝聚力,因此,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特别是面对当今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实际形势,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来抓。在当今我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的情况下,把握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主体性与开放性有机结合的恰当尺度,乃是命运攸关的迫切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发展本土原创图书,培育本土文化,并实现童书“走出去”,不但会推动中国童书出版的进步,还可以实现中国文化的国际化。

儿童科普图书要“走出去”,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原有文本翻译出来就可以了。优秀的原创儿童科普图书将民族文化、现代生活内涵与童心童趣融为一炉,将深奥复杂的科学知识与中国儿童的审美接受有机地融为一体,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备,这样才能具备“走出去”的底气和底蕴。这些原创精品的成功制作与大量推出,至少必须满足两个客观条件:一是必须出现一大批用汉语进行创作的儿童科普作家与作品,这其中必然包括一批即使在国际上也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真正影响力的名家和原创精品;二是要有一大批孜孜不倦追求科学精神、专业知识与高品位的出版人,提升出版与世界接轨的意识,通过他们的积极推动将政府、市场、民众联结起来,才能真正搭建起中国儿童科普图书“走出去”的文化桥梁。

儿童科普图书“走出去”任重而道远

“走出去”不仅仅是走出国门,更应该思考的是走进去。一旦“走出去”,就意味着要融入国际社会,因此我们要主动去熟悉当地社会的规则,同时运用这些规则来办自己的事。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要把带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原创文化传输给国外民众,另一方面要从合作模式、营销方式等方面与国际接轨。而以这两条标准来衡量我国目前的儿童科普图书,我们发现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1. 本土原创儿童科普总体特色不够鲜明。虽然我国原创儿童科普图书较多,国家也一直在引导、鼓励和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图书的创作和出版,营造鼓励原创科普图书创作、出版的环境和氛围,但客观上讲,目前我国儿童科普图书出版与国外相比差距相当大。比如叙述方式上,我国儿童科普图书往往沦为科学论文的通俗版,专业术语运用较多,而且重在灌输知识、讲明道理,习惯于问答式模式,而不重视引导小读者去思考问题进而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版面设计上,一般编排形式较为固定,较少出现震撼性设计和出人意料的文图设置,文字较多,图片不够精美等。如此一来,读者自然更容易选择活泼、符合孩子阅读心理的引进版儿童科普图书。

进入21世纪,无论是图书市场还是小读者、家长的需求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先不说每年全国出版图书数量的急剧增长,就从阅读习惯上来说,读者的口味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如现在的读者还习惯接受《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科学普及性读物,需要系统地补足科学文化知识,10年后读者的科学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思维也更为活跃,他们更习惯于轻阅读;科普创作也逐渐由严肃的科学知识通俗化,转变为类似科学松鼠会那样,“科学如果总是让公众敬而远之,那它还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就不能让科学好听、好看、好玩,像电影、音乐那样流行起来”。厌倦了板着面孔搞科学,一种以相关领域专业知识普及为目的,以通俗幽默又不失准确为写作方法的科普创作方法逐步深入人心。

尽管如此,相对庞大的读者群和图书市场来说,我国原创儿童科普图书的精品依然稀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我国科普专业团队太过薄弱有很大关系。就科研学者来讲,一是本身就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抽不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二是科普创作与科研本身是两码事,科普创作需要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需要文学创作水平,或者需要另一套思维;三是国家对于专业人员进行科普创作的支持力度不够,科研项目有大量基金资助,科普创作的资助则相对较少;四是科普不算研究成果,学界普遍认为科普是不务正业。既然专家参与度低,则市场当然只能拱手让给非专业人士。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科普书特别是儿童科普图书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成长空间,却大都被同质化的低水平科普作品占据。

以儿童科普图书的主力军——百科类科普读物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百科类科普读物同质化现象严重、跟风重复的弊端,出现了许多粗制滥造、生拼硬凑的儿童百科。这些大部头的儿童百科号称知识全面、体系严密,但内容重复,汇编成分多,原创的、反映新知识的少,而且往往是成人百科的简写版和通俗版。近年来这种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大多是图片较以前精美,文字依然冰冷。加之营销得当,这类儿童百科因其看起来分量足、知识全、价格低而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家长的要求,因而始终在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原因,即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出版发展程度并不高,导致我国在科学技术普及领域方面也落后于发达国家。那么,如何将我国特有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推广到世界上,把中国的传统思想和西方的先进理念融合到原创作品中并显示出差异性和中国特色,特别是在题材选择、结构方式、绘画表现元素等多方面努力探索,在创作实践中运用中国文化元素表现中国式智慧、中国式情感,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与不懈的努力。

2. 与国际接轨。海外市场更注重针对性和本土化、市场化。首先,中国儿童科普图书只有在保证文化品质的前提下,顾及对方的欣赏阅读习惯,才能更加容易“走出去”。除了国外市场较为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题材,我们也要考虑增加时代元素,因为西方人非常关注当今中国儿童的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即使是商业化的操作过程,也要注意突出中国特色,把住中国文化的根。

此外,中国图书一旦进入海外,无论从语言、作者、题材方面,还是营销推广方面,都属于小众市场,应考虑小众市场的脆弱性,顾及经营和市场化的需求。这就要求迅速把握市场机遇,形成合力,快速形成开拓海外市场的冲击力。特别是要在现有基础上突破行政范围和合作层次,侧重市场需求,形成规模化,才能使“走出去”实至名归。

论法律图书馆使命的表述 篇3

关键词:法律图书馆,使命,表述

通常我们将纸质和电子文献均与法律相关的专业性图书馆统称为法律图书馆。国内外知名大学法学院大都建有一流的法律图书馆, 为法学院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国几所政法大学图书馆以法律信息采编收藏为主, 基本形成了具有法学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 因此也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图书馆。直至目前我国的法律图书馆虽然有自己的宗旨和理念, 但毫无例外, 其宗旨和理念都显得空洞而泛泛, 基本都是些口号式宣言, 不能真正成为指导法律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指南, 也不能成为其员工共享的价值观, 更不能形成本馆独特的文化核心。参考美国一百多年法律图书馆发展的成功经验, 笔者认为我国的法律图书馆有必要设计自己的使命。

一、美国知名大学法律图书馆使命概述

美国大学的法律图书馆隶属于法学院, 其使命通常围绕法学院的使命。例如, 哈佛大学法律图书馆的使命是这样的:“哈佛法律图书馆的使命是提供法律文献和信息检索服务, 帮助哈佛法学院成为21世纪全世界法学学术和法律培训的首要中心。”

如果法学院隶属于一所综合性大学, 还应当参考该大学的使命并以恰当的方式将其融合到法律图书馆的使命中。旧金山大学法律图书馆最近针对大学新使命修改了自己的使命, 其大学使命是:“教育思想和心灵以改变世界”, 而法学院的使命是:“追求高水平的教育, 支持多样化的学习型社会, 并为社会正义服务。”旧金山大学法律图书馆根据大学与法学院的使命修订了自己的使命:“旧金山大学法律图书馆提供法律文献、法律教学环境, 使得旧金山大学法学院获得优越的教育成果, 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型社会, 并为社会正义服务, 因为我们努力教育思想和心灵以改变世界。

法律信息资源———旧金山大学法律图书馆从大量的信息载体中选择、分析、组织、创造、保存、维护并传输信息资源, 以保证旧金山大学法学院师生能够获取相关的法律及跨学科的信息。法学教育指导———旧金山大学法律图书馆单独或与法学院教师合作教授、指导师生员工一些实用技能以及信息检索技术, 从而养成批判性思维方式和养成独立的法律和相关学科信息的评价能力。良好学习环境———旧金山大学法律图书馆员工努力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富有弹性的空间。为了创造这样的环境, 法律图书馆员工计划、预测、开发并提供最新的、有效的、低成本的信息、技术和设备。”

使命的表述应当尽可能简洁, 以便被他人熟记于心。瓦尔帕莱索大学法律图书馆的使命就是很好的例证:“本法律图书馆的使命是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支持教学和科研。”杜克大学法律图书馆信息服务使命:培养杜克大学法学院学生在将来的法律职业中成为有责任心和业绩突出的人, 并支持法学院在完善法制方面的领导作用。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法律图书馆的使命: (1) 支持法学院以及整个大学的教学功能; (2) 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支持法学院以及大学师生的科研工作; (3) 向拉斯维加斯市民和整个州的人民包括律师和普通大众提供法律资料和信息获取渠道。

法律图书馆希望传达更多的有关本馆的信息———它希望表达它正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图书馆希望在使命表述中融入所有这些信息, 以促成或支持本馆的价值、观点和行为, 帮助本馆完成其目标。这一点可以通过密苏里———哥伦布大学法律图书馆的使命得到体现:“本法律图书馆在培养全能的律师、提高法学学术和完善法制方面与法学院是不可分割的伙伴。我们最高目标就是设计并传达与法学院课程、法学学术以及法学院师生服务相关的杰出而先进的采编计划和优质服务。作为一个公众支持的大学机构, 法律图书馆还将努力提供符合大学、法官和律师以及公众需要的法律信息。

我们的行动指南: (1) 信息采编———法律图书馆收集、组织和保存有记录的法律知识, 整合纸质和数字资源。 (2) 完善设施———法律图书馆为高效的法学研究和法律学习提供一个优质的环境, 包括获得科研专家指导、信息与技术服务。 (3) 参考/指导———法律图书馆馆员就查找、评价和传播法律知识提供专业性的指导。 (4) 技术支持———法律图书馆以教育性和实用性的方式为法学院师生整合教学与科研技术, 并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提供法律信息和图书馆服务。”

二、设计使命用语时应考量的因素

1. 目标因素。

大多数法律图书馆的使命中都或多或少地包含有目标成分。它主要回答“该法律图书馆为什么要存在”以及“该图书馆所期望的最终结果是什么”。雪城大学法律图书馆使命是促进和服务教学科研, 并推动法学和法律图书馆学术的发展;促进信息的传播和知识的创造;作为信息资源的门槛而提供服务, 但不限于信息收集的范畴。威廉玛丽大学法律图书馆的使命是提供法律以及与法律相关的信息, 并提供广泛的服务支持法学院的教学, 促进法学科研的发展, 满足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要。本法律图书馆依下列顺序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和服务: (1) 法学院师生和员工; (2) 整个大学范围内的师生员工; (3) 法学院毕业的校友; (4) 弗吉尼亚州的法官和律师; (5) 其他用户。

2. 业务因素。

使命陈述中的业务因素表达了法律图书馆为达到目标而实施的行为。例如, 教授法律信息检索技能的方式:创造以网络为基础的科研导师, 参与第一年的法学科研与写作课程, 一对一指导学生从事特定的信息查找或提供网上科研培训讲座。例如, “通过提供网上Lexis Nexis和Westlaw培训培养高能力的律师”等。康奈尔和乔治敦大学的使命不仅陈述了法律图书馆的目标, 还陈述了为达成目标而要实施的行为:康奈尔大学法律图书馆的使命是通过向法学院、大学和全世界的科研机构提供上等的新颖的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支持法学学术和教育;乔治敦大学法律图书馆的使命是充分支持乔治敦大学法律中心师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通过收集、组织、保存和传播法律以及与法律相关的信息, 通过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指导方案, 以及通过电子信息系统提供新的信息获取渠道。

3. 价值因素。

价值观是法律图书馆全体员工共同的信仰, 价值观指引员工实施行为、提供服务和制订计划。价值观可能包括追求卓越的教育和服务、创新性、全球化、社会正义和正直等。佩斯大学法律图书馆的使命融合了价值观、业务因素和目标因素:“佩斯大学法律图书馆是信息的门户。作为法学教育必不可少的部门, 本图书馆收集和组织文献信息支持法学院的教学和科研, 使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以推动师生的学术发展, 并教授法学院师生员工以高效、专业和符合道德的方式追踪、评价和管理信息。”

使命陈述所使用的词汇和语气应反映普通大众对法律图书馆真实的或期望的形象。加利福尼亚西部法律图书馆的价值观在其使命中得到体现。

本图书馆作为教育和文化信息中心而存在, 支持法学院培养有道德、有能力、有激情的法律人的使命, 这些法律人将会成为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者, 为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和社会正义, 反映法学院教育、科研和公共服务目的的多样化, 本图书馆的基本使命包含以下内容: (1) 选择和获取并提供有效的信息渠道, 支持用户当前和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 组织编写目录, 使信息材料的获取在可控范围内; (3) 向用户解释本图书馆的采编工作, 帮助他们使用本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提供其他的信息获取渠道; (4) 向用户提供当前可获得的信息资料, 并对其进行保存以备将来之用; (5) 以一对一的方式和课堂教学的方式, 向图书馆用户提供信息检索培训; (6) 提供能提高学术水平的技术和设备; (7) 与其他图书馆和组织合作促进学术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高效使用。

得克萨斯科技大学法律图书馆提供了另一种价值核心的使命表述:我们在不断追求高质量的过程中提供最高水平图书馆服务, 服务和支持法学院教学和科研需要;为大学、法律职业群体以及德州人民提供充分的法律信息获取渠道, 我们将通过团队合作、信息服务和及时更新三种方式完成我们的使命。

三、激活并推广法律图书馆使命

法律图书馆有很多手段和机会来推广自己的使命。首先是将自己的使命挂在图书馆的网站首页上, 印在书签上广泛散发, 刻制在员工工号牌上, 悬挂在员工工作场所的醒目位置, 在图书馆工作汇报中对使命加以阐述。小礼品像铅笔、钢笔、纸夹和图书馆手册之类也可以作为法律图书馆使命的传播者。例如, 旧金山大学校徽上就刻着大学的使命, “教育思想和心灵以改变世界”。将使命与每年的工作计划、绩效评估和年终总结紧密衔接。在非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质疑时, 根据使命解释图书馆行为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聘请新员工时告知本图书馆的使命, 以此激励新员工, 并将该使命作为判断最适合图书馆工作的员工的标准。法律图书馆员工在制定图书馆政策、编订操作手册、添置或更新设施、制订新的行动和服务方案、撰写图书馆年度优先考虑事项、向其他人推广图书馆服务时, 应当参考该使命。事实上, 图书馆员工所做的每件事都应当以使命为准绳。

四、以清华大学为例设计我国法律图书馆的使命

清华大学法律图书馆在其官方网站上表明了自己的目标与努力, 可以作为设计其使命的参考。

清华大学法律图书馆要建设成为一个学术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现代化专业图书馆, 成为国内一流的、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法律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不仅收集国内法律信息资料, 而且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介收集国外法律文献信息, 并与国内外主要的法律图书馆和法律中心合作, 使之逐步成为中国先进的法律图书信息中心。法律图书馆不仅供本校师生使用, 也向国内立法、司法、行政等各部门以及律师界开放, 为其提供全面迅速的服务。同时, 法律图书馆还将对国际用户开放, 为世界走向中国提供全面准确迅速的中国法律信息服务。法律图书馆为清华大学法学教学及科研工作提供文献保障和信息参考服务。不仅校内师生可持图书证进馆查阅、复印资料;同时我们还接待了许多校外读者。法律图书馆的馆藏构成学校文献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 有效地履行了清华大学法律信息服务的职能。

以上内容含有目标因素和行为因素, 但是没有体现出价值因素, 因此笔者建议借鉴美国名校的法律图书馆使命对其进行重新设计。

以简洁用语概括阐述:法律图书馆为法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文献保障和信息检索服务。为此, 本法律图书馆的使命包含三项内容: (1) 法律信息使命:本法律图书馆不仅收集国内法律信息资料, 而且利用现代化媒介收集国外法律文献信息, 并与国内外主要的法律图书馆和法律中心合作, 使之逐步成为中国先进的法律图书信息中心。 (2) 读者服务使命:本法律图书馆不仅供本校师生使用, 也向国内立法、司法、行政等各部门以及律师界开放, 为其提供全面迅速的服务。同时, 还将向国际用户开放, 为世界走向中国提供全面准确迅速的中国法律信息服务。 (3) 法学教育使命:本法律图书馆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学及科研工作提供文献保障和信息参考服务。

当然, 如果清华大学法学院和清华大学都有自己的使命, 其法律图书馆的使命围绕那些使命设计自己的使命, 则更能体现清华大学法律图书馆的独特性, 更能有效利用清华大学无价的无形资产。

参考文献

[1]Gray Yessin, Orienting New Employees:Law Libraries, 195, Law Library Journal Winter, 2004.

[2]Gordon T.Butler, The Law School Mission Statement:A Survival Guid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50.J.Legal Educ.240 (2000) .

[3]Patricia Jones&Larry Kahaner, Say It and Live It:50Corporate Mission Statements That Hit The Mark264 (1995) .

图书馆使命 篇4

1 当今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

1.1 信息意识淡薄, 对信息素质不够重视

大学生普遍缺乏对信息的察觉和认识, 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利用数字资源获取信息的意识。很多大学生竟不知道如何使用图书馆网站上的数字资源, 经常去上网却仅仅满足于娱乐、休闲;常常去学校、学院的主页浏览, 却很少浏览图书馆网站资源。

1.2 信息组织和检索知识匮乏和信息检索能力差

很多大学生电脑使用地很熟练, 但由于缺乏图书分类知识, 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 导致检索效率低, 检索结果不理想。

1.3 信息积淀贫乏和信息利用不充分

大学生常常是为了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 或者应付某项考试才被动地去到图书馆进行选材和收集信息。缺乏对所检索信息的的知识沉淀, 不能通过有效的知识相互联想挖掘潜在的知识需求, 导致获取信息比较简单和浅显。并且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比较单一, 只习惯于从图书、期刊上获取信息, 甚至不知道参阅一些工具书和一些内部资料。

1.4 信息道德修养有待提高

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有待加强, 有些大学生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 恶意下载,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隐秘性等特点, 侵犯知识产权、散布虚假或不良信息的行为仍时有发生。

2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信息素质这一概念是从图书馆情报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而来的。这不是偶然发生的, 而是图书馆与信息素质教育的密切联系所决定的。但图书馆不可能对大学生实施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只能根据自身的特长和职责范畴, 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1) 新生入馆前的教育必须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去完成。

开办新生入馆前讲座可以增强新生的信息索取能力。尤为重要的是对新生介绍学校的信息资源构成体系以及各部门工作职责。

(2) 图书馆要发挥自己馆藏资源特点的优势, 在采购新书的时候要始终以本馆的收集方针和本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为宗旨。

文献出版物还要判断和选择主要学科的核心作者、核心期刊、核心出版机构, 要在浪里淘金, 淘汰大量质量低劣和无用的信息, 选择出有价值的书籍。大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但也要根据面临的问题或者是发展的方向, 作进一步的精选。

(3) 图书馆要把所购买收集到的文献资源按学科分类组织图书目录, 并辅以作者和书名等等一系列包括文献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的主题词关键词, 使文献知识系统组织起来, 达到“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的作用, 用户需要时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取使用, 从文献中提取的检索点越多, 检索文献的途径也就越多。况且现在大学生普遍使用计算机作为检索工具方便快捷多了。

(4) 高校图书馆坐拥丰富而全面的海量信息资源, 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自动化的飞速发展, 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在图书馆得到了广泛应用, 各高校图书馆已相继建起了局域网、校园网与英特网相互联接, 成为一个宽广的强大的信息服务网络。这样一来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渠道, 读者的满意度会大大提高。同时也可以提供诸如流通阅览, 参考咨询, 定题服务, 专利查新, 立项查重等服务。

(5) 加强文献检索课程的建设, 有针对性的培养大学生信息检索技能。

图书馆可以利用开展文献检索课,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分不同层次进行培训。除了一些信息检索基础知识之外, 图书馆还要把各种现代化传播媒介引进课堂, 如光盘检索、互联网检索、超文本检索以及各类检索引擎的使用、怎样免费获得全文等技术。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评价、利用、存储、组织、交流能力。

(6) 高校图书馆必须培养一支具备高信息素质和熟练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 有较强读者服务意识的专业人才队伍。

图书馆馆员的检索能力要强, 知识面要广, 还要有较强的外语水平, 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热诚的去帮助和服务每一位读者。

但是如果将图书馆的业务技能简单地搬过来作为信息素养的内容去普及, 必将因为枯燥、乏味、单调而彻底失败。必须根据网络信息时代的需求将图书馆处理信息业务的精髓提炼出来, 经过改造和精心加工, 形成有文献信息部门特色的, 适合不同学科专业个人需要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3 高校图书馆的使命

信息素质教育作为图书馆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按我个人的体会有以下三点:第一是利用文献检索课程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场所;第二, 是独立开展有信息部门特色的信息素质教育, 包括各种不同层次的用户教育, 文献课和较为系统的专题讲座;第三, 是利用图书馆环境优雅和网络技术配套设施先进的优势, 从本质上引起大学生的兴趣, 信息素质教育就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图书馆既是高校的文献资源中心, 又是知识和信息的主体。图书馆具有的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整洁幽雅的环境及高素质的图书馆馆员, 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现代大学全面发展中, 图书馆的使命应是多层次、多方位、多目标的, 除了具有一般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外, 还需承担现代大学发展要求所赋予的特殊使命。此外作为一名图书馆馆员,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为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使每位大学生都能成为适应信息时代的优秀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董俊梅.大学生信息素养分析及教育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 (5) .

[2]黄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6) .

公有共享——高校图书馆的新使命 篇5

在信息时代,自由、平等地获得信息与知识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基本权利,也是构建学习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图书馆是国家和政府为保障公民自由、平等地获取信息和知识而进行的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位公民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1]。公共图书馆在普及文化科学知识,构建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全民族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公共图书馆尤其显得资源不足。据统计,2007年吉林省64座图书馆人均购书费仅为0.27元,有22个县级图书馆全年购书经费为零。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购书经费宽松,藏书丰富,并且人才济济,专业齐全,但是服务对象狭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2]。全国大多数省市的情况也与此相似。因此,当今时代迫切需要高校图书馆服务公众、公有共享。“公有共享”是指高校图书馆除了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好务外,还应主动走出校门,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了解用户需求,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真正实现服务对象社会化。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主要服务对象是学校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进入网络化时代,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各类图书馆都可以让全社会所有公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计算机终端和通信软件接受他们所需求的任何信息,使文献信息用户达到社会化,即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2002年2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对普通高等学校向社会开放做了原则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高校图书馆应贯彻“规程”的有关精神, 在满足本校读者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公有共享”,为公众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这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图书馆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图书馆的新使命。

二、高校图书馆公有共享的可行性

1. 文献信息资源优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加大了对图书馆的投入和建设。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拥有浩瀚的文献信息资源。目前,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总数为1794所, 总藏书量超过6.6亿册[3], 超过2799个县以上公共图书馆[4]的藏书量。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还拥有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以及特色数据库等网络数字资源,这为高校图书馆公有共享提供了丰富的、直接的文献信息源。

2. 网络环境优势。

计算机和网络相结合把人类带入网络化时代。优良的网络环境是高校图书馆公有共享的有力保证。高校图书馆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文献资料加工处理能力,而且在现代化网络建设中始终是各级网络建设中的积极成员, 十分注重自动化网络系统和文献信息保障系统的建设。通过现代化的网络设施和技术,很多高校图书馆相互之间、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之间已经实现了文献传递、资源共享和馆际互借。由于网络不受时空限制的传输特性, 纵横交织的网络系统具有全方位辐射能力, 特别近几年来, 网络宽带化建设发展迅速, 更加提高了高校图书馆为公众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使高校图书馆公有共享的梦想得以实现。

3. 人才优势。

高校图书馆不仅拥有现代化的网络环境、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而且还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文献信息服务人员队伍,以及一大批既有专深的情报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的专家、教授作为信息服务的后盾,他们既是教学骨干又是科研能手,承担着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有着丰富的科研、生产经验和众多的科研成果,这些优势是其他单位和部门无法比拟的。可以说,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学科齐全的多功能的信息处理中心。高校绝大多数坐落在城市。这些城市是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重要集散地,自然也是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5]。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对各种信息有着巨大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公有共享,为公众、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潜力,而且还能促进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4. 高校图书馆公有共享的成功范例。

中广网长春2008年11月19日消息:日前,由吉林省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系统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的“图书馆联盟”通阅卡正式启用。此卡具有“一卡通”功能,读者可以在“图书馆联盟”内的13家图书馆中的任意一家阅览图书[6]。“过去农民来借书,有啥看啥,现在看啥有啥”,自从加入了吉林省图书馆联盟,吉林省乾安县图书馆馆长李晓川再也不用为馆内无书发愁了。今年成立的这个联盟,整合省内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资源,合作开放、共建共享,有力促进了图书馆公共性、公益性的发挥,让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农民读者不再为“看书难、借书难”发愁[2]。从上述情况可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证明高校图书馆公有共享是切实可行的,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三、高校图书馆公有共享的举措

吉林省成立的“图书馆联盟”为高校图书馆公有共享树立了一个范本。然而要在全国各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图书馆公有共享,还必须采取以下举措。

1. 高校图书馆要更新服务理念。

虽然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但是实行高校图书馆公有共享,活化高校图书馆馆藏中那部分“沉睡”的资源,既有利于图书馆从小众化、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发挥其公共性、公益性特征;又有利于提高馆际间信息交流、提高业务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也有利于为广大城乡受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文化产品,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均衡化,体现文化公平;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公有共享,尽快改变那种单纯封闭式的被动服务模式,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在充分了解公众、企业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主动、快速的开放式服务。要做到:服务观念社会化、服务态度主动化、服务内容信息化、服务人员专业化、服务手段现代化。

2. 政府要强化责任。

高校图书馆公有共享有利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有利于提高国民读书热情,重树和强化社会的文化底蕴,让图书馆的公益品质再次回归。但是,高校图书馆公有共享,将增加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量和经费支出。然而,由于办学经费紧张,加上资金筹措渠道单一,致使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经费达不到规定的比例。因此,全民共享图书馆,政府还要强化责任,增加财政投入。这些财政投入一是用于优化公共网络环境建设,搭建共享平台。二是根据高校图书馆为公众和社会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偿。三是用于对公众的信息素养教育和培训。

3. 社会各方要全力支持。

高校图书馆公有共享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若没有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全力配合,这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也做不好。主要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公众应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维护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自觉遵守高校图书馆的相关规定,诚实守信。第二,高校图书馆公有共享需要逐步推进,不可能一次全部到位,公众和社会各方要给予理解。第三,免费服务是最终目标,但就目前,在高校图书馆人力、财力比较紧缺的情况下,部分信息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这是允许的,公众和企业应予以支持和配合。

四、高校图书馆公有共享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社会的共同财富,公有共享是大势所趋。但是, 高校图书馆公有共享必须以保证完成为教学和师生服务为前提,以不影响本职工作为前提,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因此,高校图书馆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探讨和研究公有共享的方式、方法,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公有共享价值最大化。

总之,高校图书馆是收集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树立开放的意识,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面向社会公有共享,既可以提高文献信息的利用率,增强馆员的社会服务意识,又可满足社会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求,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得到的反馈信息必将大大促进图书馆事业和学校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5]。

摘要: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网络环境优势、人才优势使其公有共享具有可行性。但要在全国各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图书馆公有共享, 还必须采取举措。

关键词:公有共享,高校图书馆,公众,公民

参考文献

[1]刘恋.论“武汉宣言”时代精神和历史意义[J/OL].图书馆, 2006 (1) .http://210.41.40.202/kns50/scdbsearch/cdbindex.aspx.

[2]新华网吉林频道.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破解基层读者“看书难借书难”.[2008-11-20].http://www.jl.xinhuanet.com/xhsjzkjl/2008-11/20/content_14966829.htm.

[3]顾莲华.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长效机制的探讨[J/OL].情报杂志, 2008 (5) .5[2009-10-15].http://210.41.40.202/kns50/scdbsearch/cdbindex.aspx.

[4]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09-11-20].

[5]康淑芳.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为社会服务[J/OL].图书馆学刊, 2003 (5) 46[2009-10-15].http://210.41.40.202/kns50/scdbsearch/cdbindex.aspx.

图书馆使命 篇6

一、现代大学图书馆使命渲染

在现代大学全面发展中, 图书馆的使命是应多层次、多方位、多目标的, 除了具有一般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外, 还负有现代大学发展要求所赋予的特殊使命, 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大众, 在大经济、大教育和大科研的框架内, 对原有的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和运行模式进行重新整合, 生成与现代大学教育创新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机能。

1. 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的服务器。

图书馆应是现代大学多样化人才培养的的服务器。当前,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标准的多样化人才, 是现代大学的基本价值和主体职能。多样化人才培养使现代大学出现了多样化学生群体, 在校内, 不再是整齐划一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生, 还包括成人教育、高职教育、高教自考等等不同类型教育的学生群体。然而, 由于不同学生群体不但在综合素质、社会经历、职业年龄等方面存有差异, 而且有着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 这些学习目标与学习需求, 必然要求图书馆这个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多样化人才培养方面承担着更为重要责任与使命, 强烈要求大学图书馆对原有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进行革命性变革,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进行科学定位, 建立一个目标明确、资料丰富、信息宽广的引导平台, 成为现代大学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高端服务器。

2. 现代大学科研创新的推进器。

科研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发展基础和立身之本, 而为科研创新提供科研导向和学术导航正成为现代大学图书馆的重要使命。现代大学科研创新实质上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互动过程, 以时代的标准和宽阔的视野对学校以往的科研成果进行理性梳理与哲学归纳, 去粗取精, 提练焦点、集合亮色, 巩固和提升已有的科研成果, 再用现代思维和世界视角, 在“扬弃”的层面上, 发扬光大“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格物致知”的求知精神、“求真务实”的实验精神, 在跌宕起伏科研发展历程中凝练优势与特色, 进而取得原创性成果和实质性进展, 生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科研生态。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是大学科研创新的基本推动力。

3. 现代大学文化生态的变频器。

图书馆作为大学校本文化传承与积淀的特殊平台, 通过对学校历史和现有的文献、文物、图片、图书资源的收集、整理、传播, 承担起沉淀与光大优良校风、生成与弘扬传统校本精神, 对接与延续名师文化、萌芽与涌动文化新思潮的使命与责任, 为当代大学文化建设和发展变频加压, 提供不竭的物质动力和精神源泉。另一方面, 要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养, 光靠现有的课堂灌输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外, 把图书馆建成所有大学成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精神园地, 以卓有成效的图书与信息资源服务, 让所有大学成员都可以在这里汲取丰富的科学文化营养, 不断丰满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思想道德水准, 进而形成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文化知识体系, 成为激励他们自觉自律投入大学文化建设的精神力量。

二、影响大学图书馆使命的几个因素

现代大学图书馆有着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并轨的社会背景, 要完成时代发展所赋予的新使命更显得任重而道远, 不仅要直面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矛盾, 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老问题、新老矛盾的交织对高校图书馆现实使命有着重大的负面影响:

1. 科学化管理体制缺失。

我国许多大学的图书馆现行的管理体制与实现使命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学图书馆“一体化”管理机构缺位或职能虚化。管理结构不合理、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社会化融投入机制缺失, 学校、有关部室、各教学院系对图书馆工作的组织领导出现断裂或阻隔, 对学校图书馆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的执行出现偏差, 一些图书馆工作中的重大实际问题难以协调解决。二是大学图书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滞后或内容陈旧。制度体系建设是大学图书馆馆建设和实现使命的基础与前提, 制度建设应是图书馆使命、任务、目标的规范和固化, 光凭一时的热情和冲动是不能完成使命的, 即使取得了某些成效或成果, 如果没有长效和科学的制度建设和制度保障, 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不能得到巩固和推广。

2. 现代化服务手段缺位。

拥有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手段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完成使命的物质保障。目前我国不少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迟缓, 服务与管理还是以纸质和经验为主, 不能把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优良传统、先进经验、成果成就, 特别是馆藏的丰富历史文献与自产文献, 包括孤本、善本历史文献资料和现代学报、学位论文、教师或科研人员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作品进行组织、收藏的同时进行数字化, 大大限制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层次和水平。二是图书服务与管理手段落后。我国大学图书馆整体上看, 只能单一的服务手段和方式去覆盖不同类型读者群体的需求, 这必然产生服务与需求间的落差与矛盾。

3. 可持续发展资源匮乏。

可持续发展是大学图书馆完成使命的主要途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如果没有必要的经济基础的支撑和市场化的资源调节机制, 就意味着发展活力的窒息和原动力枯竭。一方面, 高校图书馆所需资源和经费几乎完全依赖政府和学校拨款, 在资源融投资、经费管理、资源更新等诸多方面, 缺乏主动权和自主权。另一方面, 大学高校图书馆目前的收益分配方式不甚科学合理, 有悖于在市场化和社会化条件下服务的基本规律。目前, 几乎所有大学图书馆的分配都沿续计划经济的分配方式, 全部上交学校, 图书馆除了行政办公费用外, 可用于发展的基金几乎没有。

三、现代大学图书馆使命的实现方略

现代大学图书馆要实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就必须紧紧抓住21世纪前期我国大学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的难得机遇, 制定符合国情、省情、校情, 具有自身优势和自身特色的发展方略, 以“三个建设”为重点, 对图书馆工作进行高效创新和变革。

1. 建立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是大学图书馆实现使命的组织基础。科学化的管理体制是大学图书馆在把握现代大学教育改革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创新为强大动力, 在“试”中探索前进, 在“闯”中开辟新路, 突破陈旧落后的管理体制的创新举措。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职能、管理方式上, 都有全新的内函和外延。其基本表现形式是:一是建立科学化的管理组织机构, 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有关部室负责人、各教学院系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的“学校图书工作领导委员会”, 负责制定学校图书馆改革和发展的方针和政策, 协调解决图书馆工作中的重大实际问题, 为图书馆工作的和谐、科学、快速发展奠定组织基础。二是建立科学化的管理制度体系。要充分体现管理制度的校本特色, 对过去自身行之有效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改进与创新, 以多层面的制度建设发挥制度建设在图书馆机制创新中的保障作用, 真正改变实际工作中制度建设与发展实践相脱节的状况。

2. 建立市场化的服务机制。

建立市场化的服务机制是大学图书馆实现使命的主体方式。其一, 贴紧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 社会与市场对大学图书文献资源的需求呈动态变化趋势, 只有在市场竞争与比较中, 才能清楚了解学校馆藏各类文献资料的过去价值、现行价值和未来价值, 清醒认识校馆服务体系的优势与缺失。其二, 以市场化的标准改革服务方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图书资源的使用价值, 合理布局服务时间和调整服务方式, 根据不同图书资源的特点和不同学校成员的学习需求, 运用时间交错、迭次使用、饱和利用等行为方式, 达到以现有的图书资源取得最好的服务效果之目的。其三, 以市场化的要求进行资源整合, 能动地发挥校馆图书资源与市场图书文献资源的互动与互补特性, 加强校馆文献资源“自我造血”与“自我完善”的功能。

3. 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

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是大学图书馆实现使命的人才保障。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是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重点。一方面, 要引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补充新鲜血液, 调整原有的管理人员结构, 改变图书馆人才短缺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 又要立足现实, 加强对现有馆员队伍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鼓励馆员通过继续教育或自学渠道, 加强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与图书馆现代科技改造同步是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的方向。图书馆在建立管理新队伍过程中既要以队伍建设加快现代科技改造进程, 以提高馆员整体素质, 为现代科技改造奠定人才基础。同时, 又要以现代科技改造有效促进管理队伍建设, 利用现代科技改造推动馆内管理人员去探索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掌握新技术、形成新能力, 从而有效提升图书馆管理队伍整体专业层次。

摘要:现代大学在教育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大学文化生成的过程中, 学校图书馆担负着极为重要和极其艰巨的新使命, 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在完成使命与直面挑战的互动之间, 不仅折射出大学图书馆曾有的辉煌和现实的困境, 更昭示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和未来, 关键是要明确所承担使命的内涵与外延和设计好使命的实现方略。

图书馆使命 篇7

一、大学生阅读现状

1.阅读率下降

阅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为重视国民阅读及国民素质问题,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去年底开始组织了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国民阅读率连续六年持续走低, 有半数中国人不去读书, 我们知道, 我国读书群体应是以中青年为主, 高校大学生又是一支庞大阅读群体, 大学生阅读率极低, 状况令人担忧。导致这一群体阅读率下降状况,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网络冲击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普及及媒体的增多和发展。阅读领域发生深刻变化, 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发生了分流, 阅读对象不断分化和日趋广泛。尤其是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读者以往频频去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及信息等行为被大众媒体在办公室和家庭的普及所代替。网络信息不受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其方便快捷的优势, 降低了读者对图书馆这种传统读书场所的依赖。笔者在图书馆阅览室工作多年, 经长期观察, 图书馆读者到馆率和读者流量虽然很高, 每个阅览室月流量达万人次, 相当客观。可借阅率不容乐观。原因是相当一部分读者不是到馆阅览图书、查阅资料和搜集信息, 而是利用图书馆这一良好学习环境自习、完成作业、撰写毕业论文等。来馆读者的阅读率呈下滑趋势。

1.2多元文化生活内容的影响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与内容日益丰富, 过去单一生活内容被当今新鲜有趣的多元化、大众化生活内容所代替, 为“超女”“快男”投票, 义工、家教、打工、实习、找工作等等, 种种不同内容丰富和开拓了大学生视野, 为走向社会带来益处。但同时, 学生们阅读时间无疑在整个生活中的比例大大下降, 再加之各种休闲娱乐、旅游、网游、逛街、泡吧、蹦迪等等, 使学生读书时间所剩无几。没时间读书成为当代青年读书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中国青年报》读者不久前对全国部分高校调查显示, 17%的学生一年中未购过一本课外读物, 8%学生从未走进过图书馆。因此说明, 大学生整体阅读率一路走低呈下降倾向。

1.3多样化媒体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我们置身于一个新的电子传媒环境中。广播电视日夜不息, 电脑、网络四通八达, 电影、录像触目即是。无可否认, 电子传媒的发明和普及为现代人提供了众多的信息渠道, 沟通渠道和娱乐方式, 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但是人们在享受多样化媒体带来的便利、快捷和快乐的同时, 也为多样化媒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感到苦恼不己。近年来凸现出青少年迷恋于网络不能自拔甚至走向堕落的实例屡见不鲜。有报道显示, 大学生平均每周上网15小时, 每次至少2小时以上, 经常通宵上网的有6.3%。以上充分说明部分大学生沉溺在虚拟世界的网络中, 无时间阅览读书, 这也是导致大学生阅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1.4功利化阅读的影响

目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整个社会都涌动着一种浮躁情绪——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也就是即时需要。没有把读书看成是一种长远的文化投资, 所以也无法将读书作为一种人生的追求和享受。就当前大学生阅读走向问题而言, 他们在阅读中的功利性目的越趋明显, 2007年《中国青年报》所作的网上调查显示, 50%左右的大学生不阅读考试以外的书籍。在武汉10所高校的一项综合调查中学生课余时间的7%用于阅读各种教辅材料和考研、考托、考公务员等考试类、过级类图书, “考证热, 读书冷”现象随之而出。导致功利化阅读倾向日益明显的原因主要与当前社会的激烈竞争, 尤其是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的。“考证热, 读书冷”和“功利化阅读”倾向是造成大学生阅读率下降和陷入“阅读危机”的重要原因。

1.5纸质媒体内容的影响

造成大学生阅读率下降更重要的原因也是由于出版业近年来坚持文化品位不够, 没有很好地挡住文化快餐低俗化趋向。近几年来, 虽说图书市场也出了一些精品, 但相对于有读书传统的中华民族则显得甚少, 相对充斥在书籍中的很多低水平的书, 甚至是一些非法的不健康的刊物不少。还有一些受利益驱使迎合市场消遣性、娱乐性、时尚型文化含量较低的图书颇为畅销, 引来不少读者。反之, 经典名著和学术类著作及期刊逐渐远离大学生读者, 有调查显示, 读此类图书的大学生不足三成。

1.6教育资源及馆藏资源的影响

近几年来, 我国各大高校由于连年扩招, 全国在校学生规模翻番, 使得办学物质条件全面趋紧资源短缺。尤其是高校图书馆读者人数剧增, 图书馆新购置书刊的入藏速度远远跟不上扩招人数的步伐。图书馆文献资源、座位资源以及藏书阅览空间与满足大学生阅读需求差之深远, 这也是导致大学生阅读率下降的又一原因。

二、大学生阅读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造就学识、增长知识、提高个人修养、增加个人魅力和完善自我与品格的最好路径。阅读是必须的, 尤其是对当今大学生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有利于大学生精神境界和智慧水平的提高, 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阅读不仅扩大了大学生知识视野, 还增强了学生们思维的敏捷性, 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使学生从中汲取精华。阅读有助于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和形成,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有助于塑造和健全大学生人格, 有助于青年学生们的生命发展。阅读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阅读的过程就是学习写作技巧的过程, 书读多了, 阅读就能润物无声地滋润着语言的潜能, 写作技能就自然形成, 像古人所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阅读还有助于大学生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给每个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应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不断读书学习和提高, 读书越多, 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就越高, 对工作帮助就越大。阅读还可以调适心情, 放松精神, 缓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尤其在阅读一些消遣性图书便可得到精神陶冶和美的享受, 同时还能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充实人生。总之, 阅读是有益的, 尤其对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三、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阅读的导读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使学生阅读的重要基地。引导大学生多读书、会读、读好书是高校图书馆的使命和责任。尤其在做好大学生阅读宣传和引导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刻不容缓的重要社会责任, 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做实读书工作。

1.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新生入馆教育、编写《图书馆使用指南》、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学生守则》、《图书馆服务导航》等多种形式宣传介绍图书馆藏资源、图书检索方法以及各个部门的具体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 引导读者去读书和怎样读书, 对读者的阅读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给予直接指导和帮助, 使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快读书、勤读书巧读书, 从而迅速有效的获取所需知识和信息。学海无涯,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见书就读, 一定要有选择。例如, 引导他们读些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良好个性形成的书;读些能够帮助加深专业知识学习以及拓宽知识面的书。总之, 引导帮助大学生学会选择读物和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是图书馆应该重视的问题。

2.做好阅读宣传, 引导大学生重视阅读

高校图书馆通过举办多种书评、书展、专家座谈以及读者专栏、橱窗等读书活动, 以此来宣传图书馆和了解图书馆, 从而掌握阅读图书和利用图书的方法, 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提高阅读的自觉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阅读兴趣, 让大学生们每天都沉浸在清幽的书香之中, 享受读书的快乐和幸福。

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文化的培育以及阅读文化的形成都需要底蕴和积淀。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且具有长久性的读书活动。例如, 读书日、读书月、读书节、读书讲座、读书报告、读书沙龙、图书征文、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图片展、专题图书展、优秀书目推荐、读者读书经验交流会以及“读一本好书, 读好一本书”座谈会等。并将以上诸多读书活动持久的坚持下去, 同时还要将这些活动打造成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一个品牌。读书活动所承载的真正内涵还是图书馆人的服务和图书馆文化建设, 只有通过持久的、永恒的服务和通过图书馆弥漫的文化氛围, 给读者以感染和熏陶, 才会使读者的阅读行为得以延续和升华。

阅读固然重要, 但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更加重要。我们知道, 图书馆作为文化信息交流的中心是推动和指导阅读的重要力量。图书馆在导读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首先要了解大学生们的阅读倾向和阅读特点, 加大对阅读的认识教育和指导, 改变大学生阅读率下降状况, 缓解阅读危机。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教育, 提高大学生阅读效果, 是他们在众多阅读资源中, 高效地选择读物, 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从而为我国科技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图书馆应创造性的开展导读工作, 激发读书热情, 以细雨润无声之势, 影响更多的大学生热爱读书, 读更多的书。

参考文献

[1]陈韶华.图书馆如何推进全民阅读.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 (01) .

[2]李芳芳.发挥图书馆作用, 促进全民阅读活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01) .

上一篇: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下一篇:节目制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