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话

2024-08-11

古代神话(共9篇)

古代神话 篇1

前言

在中国漫长的远古时期, 人类的祖先以口头的方式传送着自身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 在传承过程中又加入了自身的幻想, 这就形成了神话, 从现今出土的一些文物上可追踪到许多上古神话的遗迹, 还有很多文献中也记载了许多内容丰富的古代神话, 像是《山海经》, 其中表现出来的神话思维相当发达, 最重要的是其中彰显出来的人文关怀。本文作者在进行对中国古代神话的研究探索中, 进一步感受先民们关怀人类自身的情怀, 并深入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进而发掘我国民族精神的基本构成因素, 挖掘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根源, 强化现代人的民族精神, 以化解现代国民正普遍面临的人文关怀的缺失问题。

1. 解读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生命意识

1.1 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来的重生意识

在漫长的史前时代, 中国还没有文字的产生, 古代神话的出现就好像在沉寂的山谷里听到了脚步声, 它真实的记录了中华民族祖先强烈的生命意识以及步履蹒跚的足印。在中国古代神话中, 对生命的创造、使世界成为生命的存在现实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 他的身体化作世间的日月山川人类万物, 后来天地间又诞生出一位人头蛇身的女神来, 她便是人类的创造者, 她独立的生活在大地之上, 看着山川草木和鸟兽鱼虫, 却没有一个可以与自己说话聊天的, 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混沌天神, 自混沌天神走后, 女娲就产生了一种孤独感, 后来有一天, 女娲就根据自己与混沌天神的形象, 用黄土捏出了个泥娃娃, 她牵引天地的灵气于这泥娃娃中, 这泥人就立刻活了起来, 并拥有同女娲一样的说话和思考的能力, 女娲接连捏了很多的泥人, 直到手酸得捏不动了, 这时她扯来一根长藤, 使用她的神通将长藤伸入泥潭, 一抽一甩间无数泥点被甩了出来, 落地变成了小人, 用这个方法, 女娲造出了神州大地上的芸芸众生, 后来将富贵的人说做女娲捏出的黄土人, 将贫贱的人说成是用长藤甩出的泥点成的人, 在这段神话传说中, 体现出人类祖先对自身来源的思考, 同时赞美生命的诞生, 后来女娲又为人类创造了婚姻制度, 让人类可以世代繁衍。这位女神在传说中不仅创造了中国人, 同时还是中国人的婚姻之神, 因此被作为中华民族的创世神与始母神而受到我国民族世代的敬仰。

1.2 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人类对延续生命的生存渴望

在古代神话中还体现出人类对生命的珍视, 对延续生命的强烈渴望。在我国上古时期, 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 人类祖先看到生命在凶暴的灾难面前显示是如此的渺小, 而中华民族发源于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阔地域, 300年前的黄河流域不断的出现洪水及旱灾, 同时还有丛林与沼泽中各种毒蛇猛兽的威胁, 从《山海经》中对那些对奇异怪兽的描述中足可以看出人类祖先对生存环境的警惧, 再像《女娲补天》中说到的“四根擎天大柱倾倒, 九州大地裂毁, 天不能覆盖住大地, 大地无法承载世间万物, 大火蔓延不熄, 洪水泛滥不止,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在种种惊惧的场景描述中进一步烘托出神的伟大形象, 赋予神救世大任。更有记载黄帝、炎帝对人类生命的关怀, 通过其不惜以身试毒的许多传说, 显示出对人类生命的珍视, 更是古代人类的忧串意识体现, 神话传说中的神人形象对当时生存繁衍都十分困难的人类心理上给予了巨大的安慰。

1.3 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人类对生命意识的思维方式

人类的生命意识是植根于人类生命里的一种对生命的关怀, 从神话中对葫芦与禽卵的崇拜就可以看出, 人类对生命的极至尊崇, 另外, 神话中所描述的神都是源自于对人类自身的想象, 从最初的盘古开辟天地的传说中就足可见, 还有夸父追日中说“夸父将他手中的木杖丢下, 他尸体的肉与油浸渍的地方长出了桃林”, 这些神话中都是以人体各部位来推论天地间各物体的形成的。人类的祖先们总是习惯把自己所熟悉的人体本身看作参照标准来诠释自然界的万物, 并幻想出一些巨大的神灵, 来创作出壮丽的开天辟地的神话。从中国神话中所表现出来的原始人类的生命体验, 流露出了人类对自身生存的关怀, 先民们将这样的生命意识沉积到对神话的创作中, 随着神话而被人们世代传承, 逐渐成为人们潜间识中的责任与伦理规范。神话中各种关于大神造人以及建屋取火等等其实都是人类所为, 从神话中表现出来的生命重生意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 关怀民生更成为了我国一贯的民族文化精神。

2. 解读中国古代神话中存在的鲜明主体意识

在中国上古时代, 人类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同时人类生产力水平又极其低下, 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与要求下产生的中国古代神话中将人类的愿望与世界万物都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其中展现出的是人类对世界与自身来源感到疑惑并寻求解答, 这些都体现出了当时人类鲜明的主体意识。

2.1 古代神话中表现出来的人类对现实的奋斗精神

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 三千年前的原始人类要面对洪水与干旱以及毒蛇与猛兽, 其生存环境是十分险恶的, 在《山海经》中就描述了许多的怪异禽兽, 在女娲与后羿等神话传说中也都对当时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劣状况进行了一定的描绘, 其中不但反映出先民们面对生存环境的警惧情怀, 同时更能看到面对现实自然灾难, 神话的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楔而不舍的精神与勇敢斗争的壮举。后羿射日实际讲述的就是人类与天灾勇于对抗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是对人类勇敢精神的真实写照。而女娲补天的神话实际描述的可能就是人类在面对火山、地震、洪水或是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时, 人类弱小的生命不辞辛劳勇于抗争的行为, 反映出了先民们在古代险恶的现实环境中生存的奋斗意志以及牺牲精神, 树立了后世民族的精神典范。

2.2 古代神话中表现出来的悲壮情怀与不屈的精神

我国古代神话生动的表现出人类祖先们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抗争、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之的悲壮情怀, 最为典型的便是精卫填海的故事, 它讲述的是一个帝王家的少女, 于东海游玩时被淹死, 死后化作精卫鸟, 经常到西山衔取石子与树枝来填平东海, 故事里虽然悲剧气氛较为强烈, 但却蕴含了人类坚持不懈、奋斗不止的精神。还有夸父追日的故事, 相传在北方大荒之中的一座名为成都载天的山上, 有个名为夸父的巨人, 他想要摘下太阳温暖人类, 就一直追逐着太阳, 一直追到了太阳落下的地方, 这时他感到口渴, 就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有走到大湖, 就渴死在半路。夸父将大手中的木杖丢下, 尸体的肉和油浸渍的地方就长出了桃林, 故事里散发着悲壮的精神色彩, 后世也极为称颂其倔强的精神, 这种精神更激励了中华民族进行不断的奋斗。而《刑天舞干戚》的神话与之相比, 就更加突显出了其中的个性色彩, 刑天在面对天帝时, 不畏强势, 仍进行顽强的反抗, 在后来的人类中虽然也时时显现, 但刑天成为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人物, 这种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大重要因素。

2.3 古代神话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的创造精神

中国古代的神话反射出了我们祖先丰富的精神世界, 同时更显示出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创造性, 充分体现了人的意识。中国古代神话是建立于人类的生活经验, 同时又超越于现实生活之上, 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人类祖先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过程, 进一步抒发并彰显人的意志与情感。中国古代神话中各神的形象美丽动人, 时时抚慰着人类, 后世的艺术家也被古代神话中反映出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震撼。后经我国学者的研究证实, 中国上古神话在传颂过程中被人们进行理性的历史化了, 最初的天神被人们降为人的祖神, 并虚构了人类始祖与发展谱系, 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神话的魅力, 不过我们从神话中仍然可以想象出最初的创世神话与发明创造神话等, 在塑造这些神话形象过程中, 周围世界的秩序得到了重新的安排, 充分展现出原始人类的智慧特点。另外, 在中国上古时期, 先民们无法独立进行对抽象的思考, 他们是借助于某些物体来相互传递观念与思想的, 上古神话是通过运用各种符号来传递的, 这时候的上古神话还不能称作是文学创作, 但是其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却极似文学创作, 它包含着人类的认识形态与愿望。

参考文献

[1]庞朴.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J].文艺理论研究, 1992.1.

[2]钟云星.花间血泪象外诗魂—从《葬花吟》的物我同一透视曹雪芹的主体意识[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06.

古代神话 篇2

很古很古的时候,石马庙一带靠近大海,每年要发大水。洪水一发,白浪滔天,淹没了农田,卷走了庄稼,冲垮了房屋,男女老幼只得往外逃命。

大禹王心好呢,他得知百姓受苦受难,日夜睡不着觉。那刻,天底下要治水救灾的地方多得不得了,大禹王忙得抽不开身,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石马庙这块的百姓受灾不管。就派一个叫南公的来治水。南公二话没说,跨上一匹马,带着子女,昼夜不停地赶到石马庙一带,修堤筑坝,但洪水还是阻挡不住。今天把堤修好了,明天水就漫过去,明天把坝筑牢了,后天又冲垮了。怎样才能把洪水治服呢?南公翻山越岭,东跑西转,始终想不出一个好法子来。他头发急白了,人也愁瘦了,天天望着洪水发呆。

有一天,南公骑的那匹大白马突然一声嘶叫,带着他向天空中飞去。在白云里来回飞奔。南公在云端里朝下一看,只见水尽往低处流,这下他悟出治水的办法来了。治水只阻不疏,不是好办法,要疏阻结合才能真正治服洪水。南公拍了拍坐下的白马,降下云头。

他披星戴月,带领子女挖沟开渠,决心把洪水引进大海。周围的百姓听到了消息,也带着钉耙锄头、扁担箩筐赶来相帮。挖的挖,抬的抬,吃尽了千辛万苦,洪水到底退了下去。

哪晓得,洪水刚刚退走,地上还有一个泉眼日夜不息地喷水。大水柱一喷十多丈高,眼看着退下去的洪水又渐渐地回涨了起来,原来这是个“海眼”。洪水流到海里,再从“海眼”里往外冒,要想堵住它可不容易啦?南公急了,他牙一咬,脚一笃,纵身跳了下去。接着他的子女也一个个跟着跳了下去。怪了,他们跳下去以后,看着看着,泉眼里喷出来的水柱渐渐小了,最后就合了起来。洪水终于制伏了,可是南公和他的子女们却没有一个能再上来。

那匹大白马通人性哩,它看看主人埋在泉眼里,便扬起前蹄不住地刨着地,想刨开泉眼,救出主人。它不吃草,不饮水,慢慢地竟变成了尊石头马。

被洪水逼走的乡亲们,又从四处八方回来了,他们赶在泉眼边重建了家园。

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大禹派南公来治水的功绩,就建了座石马庙,那匹大白马便安放在大门口。以后,这块住户多了,渐渐地建起一条街,就叫石马庙街。

超级英雄与古代神话的记忆 篇3

在这些以人类为根本的故事构造里,异星人的存在忽隐忽现。

在超人、绿巨人、钢铁侠等一系列美国漫画里的超级英雄身上,拥有着各种超能力,如透视、怪力、飞天……这些超级英雄们运用超能力帮助人类,惩恶扬善。不论是哪个作品,哪个人物,都在这些故事情节里直接传达出了诗意且正义的劝善惩恶的理念,并且用容易理解的图画描绘出来。

你可曾想过,在这些超级英雄故事的内部,也许夹杂着几千年前,交织在人类与外星生物之间的原始记忆。或许应该对此进行一场深刻的考察。

因研究比较神话学和比较宗教学而享誉世界的美国神话学者约瑟夫·坎贝尔(1904~1987年),在彻底验证了世界各地的神话和传承的内容的结果之后,证明了在相互间未曾交流的文明之间,英雄故事完全是在同一时间存在的。

能引起地震、使事物消失、投掷闪电的众神,被视作超级英雄,被世人传颂着,不管何时何地,都有着类似的传说。

《传奇时代》杂志的发行人乔治奥·齐奥卡洛斯指出,在印度、挪威和希腊等古代文明中有完全和传说一样的故事情节,在古代的地球人类共有的神话里,都有着相似的故事情节。这些作为神话和民间传说中心的神明,在现代依然有他们的影子,仅仅是改变了形象,就如同漫画中描绘的那些超级英雄一般。

如:美国漫画中有关《超人》的故事情节,就与古代苏美尔文明的神话是一样的套路。以北欧神话中的神明“托尔”为主角的作品《雷神》里,雷神托尔与大反派的斗争,就是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两个极端的对决,这些正是古代神话的特征。在希腊神话里,也是以泰坦族和奥林匹克众神的冲突为主题来讲述故事的。

因研究史前古物而出名的埃里希·冯·丹尼肯认为:“活跃在漫画里的超级英雄是以人类的太古记忆作为基础而产生的。正因如此,新的作品层出不穷。”《同步性的关键》的作者大卫·威尔库克也持有同样的观点:“英雄漫画和古代神话有着极其深厚的关系,漫画与千年以前的神有着某种意义上的记忆的羁绊。”

以作《诸神的技术》而出名的作家大卫·切尔德雷斯也曾说过:“古代的地球人会不会曾经目击过神在战斗中被抓捕的场景呢?”

他提出的是5000年前遗留下来的苏美尔文明的锲形文字的古代文献。在记载着关于古代战争的这些文书中,出现了古巴比伦最强神祇马杜克和提亚马特的战斗。在这个战斗里,一颗行星破灭了。

作为在古代宇宙“飞行士说”辩论中的权威专家,撒迦利亚·西琴认为,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颗叫做“提亚马特”的行星存在 。在古巴比伦的宇宙论中,有一颗和最强神祇马杜克同名的行星存在,这就是“尼比鲁”。

在激烈的战斗中,提亚马特被化为“尼比鲁”行星的马杜克消灭了,被毁灭的提亚马特的碎片至今仍在宇宙空间中漂浮着。据说横行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就是提亚马特的碎片形成的。

中国古代神话的文化价值论 篇4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1. 神话塑造了民族性格

袁珂说:“神话是民族性的反映, 各国的神话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各国民族的特性。中国的神话, 自然也在许多地方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特性”。[1]

其一, 勇于牺牲、舍己为人的“尚德精神”。这是中国神话主要的文化内涵, 也是中国千年以来的文化精神。

宇宙的开辟者盘古, 从竭力创世直到死去, 他的头成为山岳, 气为风云, 他的声音成为雷, 四肢成为地的四方, 血成为河流, 肉成为泥土, 胡须成为星宿, 皮肤和头发成为草木, 他的牙齿、骨和骨髓成为金石和珍宝, 他的汗水成为雨, 在他身上爬的虫子成为人类。女娲是在宇宙业已形成、天地得以开辟的情况下, 化生万物、炼石补天、抟黄土再造人类、普及文化的“圣女”。天塌下来, 她用五色石把天补好;天柱折了, 她断螯足来顶替;洪水泛滥, 她杀黑龙除灾祸之根。[2]作为创世英雄, 盘古、女娲这种牺牲自我、高度的奉献精神, 受到万民的敬仰。

中国神话中的神是“正义”的化身, 代表了最高道德标准。在受到人们膜拜的同时, 自然而然以天下苍生为重, 把平治天下、造福人类看作是他们的根本职责, 尽自己所能“保民佑民”。创世神如此, 始祖神也这样。《淮南子·修务篇》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一日而遇七十毒。”《山海经·海内经》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孟子·滕文公上》有言:“禹八年于外, 三过其门而不入。”《楚辞·天问》王逸注引《淮南子》云:“尧时十日并出, 草木焦枯”。羿“仰射十日, 中其九日, 日中九乌皆死, 堕其羽翼, 故留其一日也。”可见, 神农为给人治病, 不惜以身犯险, 亲尝草药;鲧为帮助百姓制服洪水, 不惜任何代价偷取“息壤”;大禹也是为治水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后羿同样为解除民间疾苦, 不遗余力。

毫无例外, 我国上古神话中的神都闪耀着“道德的光辉”, 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民族利益, 甘愿付出一切, 用自身神力造福天下苍生。正是这种至高至美的“尚德”精神, 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 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形成。

其二, 敢于战斗、自强不息的“反抗精神”, 这也是中国神话中的主要特色。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人类的力量无法与自然界抗衡, 人们就借助神话来表现自己的心愿。

《山海经·北山经》载:有鸟焉, 其状如乌, 文首、白喙、赤足, 名曰精卫, 其鸣自詨 (叫) 。是炎帝之少女, 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又《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刑天与帝争神, 帝断其首, 葬之常羊之山, 乃以乳为目, 以脐为口, 操干戚以舞。无论是精卫还是刑天, 都代表了当时与自然界抗衡的先民。即使力量弱小, 即使屡屡受挫, 依然战斗不止。这种博大坚韧的精神使其人格充满了积极而悲壮的魅力, 给后人极大的精神鼓舞和激励作用。

2. 神话影响了后世文学

奇伟瑰丽的中国古代神话, 它本身就是我国古代独特的民间文学样式之一。其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都从神话中汲取大量的素材, 创造出脍炙人口的佳作, 为老百姓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诗歌园地里, 《诗经》的《玄鸟》和《生民》篇让我们了解契和后稷诞生的奇异。《楚辞·天问》让我们看到女娲、羿、鲧、禹、简狄、后稷、舜、王亥、伊尹的影子。汉末《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让我们感叹牛郎织女的美好爱情。东晋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让我们折服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的斗争精神。盛唐李白的诗歌更是极致地运用了神话典故, 《蜀道难》、《把酒问天》、《北风行》、《凤台曲》、《上元夫人》等上百首诗作, 涉及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舜帝与二妃、烛龙神话、巫山神女、大禹治水、黄帝鼎湖升天、蜀道开辟等众多神话以及玉帝、王母、麻姑等诸多神仙, 极具浪漫主义精神。今天, 我们还可以在郭沫若的《女神》里, 鲁迅的《故事新编》里以及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诗词中, 领略到古代神话的瑰丽。

在小说领域中, 唐代有李朝威的《柳毅》借鉴鲛人神话写柳毅和龙女热恋。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则留有古神话西王母瑶池、仙桃的记叙。最著名的当属明代的《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了, 这两部小说大力继承并弘扬了古代神话浪漫主义精神, 成为家喻户晓、百看不厌的佳作。

在戏剧舞台上, 京剧的《嫦娥奔月》, 取材于后羿与嫦娥神话;川剧的《沉香救母》、京剧的《宝莲灯》, 取材于华岳三娘神话;黄梅戏的《天仙配》, 取材于董永和七仙女的神话;各剧种的《天河配》, 取材于牛郎织女神话;各剧种的《白蛇传》, 取材于唐宋时代的传说白蛇神话等等。

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对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启迪之功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或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 支配自然力, 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 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 神话也就消失了。在印刷所广场旁边, 法玛还成什么?”[3]又说:“在罗伯茨公司面前, 武尔坎又在哪里?……”[4]

法玛是希腊神话中传闻女神俄萨的罗马名字, 她可以吹着号角传播信息, 速度非常快。后来印刷所出现了, 法玛就被比下去了。武尔坎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火神和匠神, 他在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最大冶金股份公司罗伯茨公司面前, 丝毫没有用武之地。

这些例子都在说明科学的发明创造, 代替了神话的天真幻想。但是神话对科学的启迪之功, 终究不可埋没。

中国神话在这方面也特别出色。拿飞行的设想来说, 《山海经》里已经有了羽民、羽民国的最早记载, 可看作是先民飞上天空的向往。而“嫦娥奔月”的神话, 可以说是达到了中国神话幻想的最高峰。20世纪60年代, 人类载人宇宙飞船已经登上了月球, 使“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科学的现实。科学固然伟大, 然而, 在两千多年前, 人们“嫦娥奔月”的幻想, 同样值得赞叹。

在医学方面, 《列子·汤问》记载了一段名医扁鹊给两个病人做外科手术的神话, “饮以毒酒, 迷死三日, 剖胸探心, 易而置之, 投以神药, 既悟如初”, 各归往见妻子, “妻子弗识”。两千多年前, 当然不可能有这样高超的手术, 充其量算是人们大胆的设想, 是神话。而现代医学则越来越昌明, 角膜、心脏、胰脏、肝脏、肾脏还有肺都可以成功移植。

鲁迅先生说:“昔之初民, 见天地万物, 变异不常, 其诸现象, 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 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 今谓之神话。”[5]由此可见, 原始人类创造神话来解释自然现象, 实在是含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可以说就是科学的萌芽。神话虽是一种虚构, 但不是谎言, 它通过幻想来“实际地改造世界”。神话所翱翔的地方, 总是指引着人们向着知识的海洋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前进。

神话作为民族文化的生命之根, 理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现阶段, 我们应该充分吸收我国古代神话折射出来的文化优点,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

摘要:神话是人类最初的文学, 是民族精神最早的也是最为质朴的记录。我国上古神话以其永恒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神话,文化价值,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参考文献

[1]袁坷.中国古代神话[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14.

[2]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6:73.

[3、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9.

古代神话故事 篇5

当初,开天辟地的时候,世上陡然洪水漫天,一时三刻洪水涨得擢天三丈。

哎,世上一个人都没得了,只落得姐弟两个。他们就想办法了,朝大花缸里一蹲。上头弄只缸一合,随它去吧!“我们姐弟两个死也死在缸里,活也活在缸里。”

这大花缸就随着洪水漂,漂呀漂的,一漂漂到江苏兴化这块,搁住不动了,原来是洪水退下去了。姐弟两个爬出大花缸一望,世上一塌平洋,屋也没得了,秧也没得了,树也没得了,人也没得了,连小狗、小猫也没得了,块块一塌平。

世上没人了,那么大的天地,只落两个人,多孤单呀!姐弟两个就弄泥搭人儿。搭一个,跑掉了;搭两个,溜掉了;有的膀子不曾搭好,又跑了;有的腿不曾搭全,也溜了。传说,世上断膀子,缺腿的就是这么着下来的。溜得了,没得旁的事,都去插草为标。在哪块插,就在哪块种田。

俗话说:拿泥搭都来不及呀!那么大的天地,世上人还是不够用。怎么办?拿纸剪,姐弟两个把纸一层一层折起来,剪个宝宝人儿,一剪几十张,朝天上一撒,几十个人跑了,一剪上百张,朝天上一撒,上百个人溜得了。溜得了,没得旁的事,都去插草为标,在哪块插,就在哪块种田。

俗话说:纸糊的人儿都来不及呀!那么大的天地,世上人还是不够用,怎么办?说要人养人呢。弟弟说;“这些泥人儿,纸人儿不传后,不如我们姐弟两个成亲吧。”

姐姐一听,脸“唰”地一下红到耳朵根,世上哪有姐弟成亲的呢?姐姐说:“弟弟,要我同你成亲,我顺着这个大花缸跑三圈,你能赶上我就成亲,赶不上我,就拉倒。”

姐姐大,弟弟小,两个人顺着大花缸跑了。弟弟怎么也赶不上姐姐,累得汗巴雨淋的。

这时,不晓得走哪块冒出来一只呆乌龟,它就同弟弟说了:“你这么赶,赶不上哩!你好不过回头,你同她迎头赶。”

哎,弟弟听了呆乌龟的话,真的转头跑了。他弟弟转头跑,你姐姐也转头吆?不是还赶不上吗?她还是一顺跑,她朝前溜,他迎头溜,一溜,一撞,两个抱住了。

姐姐来气了吧!是哪个出的坏主意?一望,地上爬了一只呆乌龟,她“嚯”地一脚,把个乌龟蹬得粉碎的。

姐姐望望又舍不得,经过这场大洪水,世上生灵太少了。她拿了根探花针,穿起五色绒,拾起碎乌龟,慢慢“斗(拼凑)”,一块块地“斗”起来了,中间十三块,边子一转二十四块。直到至今,乌龟壳上,还是中间十三块,边子二十四块哩。

古代神话 篇6

关键词:中国古代神话;萨维尼;先秦诸子争鸣;霍布斯;洛克;自然法学派

我的第一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系之下的古典文献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是《〈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辨析》。现在执教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的课程主要为《大学语文》,而且偏重于中国古代部分。目前我所读的是法律硕士,鉴于我的中文和法律专业背景,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大学语文》中的法学思想。

我教授的《大学语文》分为十个主题:①艺术是什么?文学是什么?艺术和文学是什么关系?②由中国希腊神话对比看中西文化的差异;③先秦文学中的政治学说与伦理思想:诸子争鸣;④由汉代史传散文看中国的史官文化;⑤什么是美?如何美的生活?——《世说新语》中魏晋人的审美生活;⑥中国古代诗人的执着与超脱;⑦中国古代的女性主义文学;⑧《红楼梦》以及曹雪芹对中华文化之反思;⑨由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看雅俗转化;⑩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本文将主要讨论“中国古代神话”和“先秦诸子争鸣”中的法学思想。

一、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法学思想

神话是文学,有虚构成分,不用当作研究古代法制史或者法制思想的可信材料。但艺术来源于生活,神话反应了早期中华民族的认识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是没有问题的。西方神话神人同形同性,多有篇章描写神的享乐生活,人对神一方面是依赖的,一方面又是不尊重和敢于调侃的。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与人相貌殊异,神多是吃苦负重没有享乐的,人对神是完全敬畏的。这些差异揭示出中国是伦理型集体本位占上风的文化传统,由封闭式集体农耕生产方式决定;西方是世俗型个体本位占上风的文化传统,由开放型海洋生产方式决定。而我觉得这种集体本位伦理型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有深远影响,虽然明朝以来的西学东渐之风,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今年来的全球化趋势使得国人的自我意识、个人主义越来越浓烈。但是,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①中国普通民众的顺从和对自己国家的奉献;②中国几千年的人治、德治传统直至今日仍然很有市场;③中国人的个人崇拜之风直至今日仍然盛行。人们总是有一种服从权威的倾向,当然也希望危急之时权威人物能够带领普通人战胜灾难。在历史以及现实中的中国,这种对权威的崇拜才不单单表现在政治生活领域,在其他领域也有明显表现,比如教育领域,学生在老师面前最好唯唯诺诺,最好不要挑战权威,而其实,每一个领域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对前者的否定上。

著名的德籍历史法学家萨维尼曾说过: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我曾经断章取义地想: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是不是就代表着我们中国的治理模式最好一直就是这种领袖崇拜型的集体本位的模式呢?但是当我阅读了王哲的《西方政治法律学说史》之后,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这本书的410页写道:“为反对法国革命的理论,萨维尼的政治学说竭力攻击和否认社会契约论的国家观,认为国家和法律一样也是民族精神的产物,或者说国家是民族的传统和经验的结晶,而这个民族精神实际上是上帝赋予一个民族的共同性格。归根结底,他还是把国家看成是神的创造者,而公民对国家及政府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服从的义务,服从国家就是服从了神的意志。萨维尼认为人民离不开国家,他们只有组成国家并在国家中生活,否则是不能享有政治权利的。在这一点上历史法学派同黑格尔一样是国家至上主义者,都是为当时普鲁士政权统治进行辩护的”。这一段告诉我们萨维尼的理论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的。他以国家为分析起点的,这与以个人为理论分析起点的自然法学派是对立的。针对萨维尼的理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导言中曾尖锐的批判历史法学派是“以昨天的卑鄙行为来为今天的卑鄙行为进行辩护,把农奴反抗鞭子——只要是陈旧的、祖传的、历史性的鞭子的每个呼声宣布为叛乱”。萨维尼的理论宣扬狭隘的民族主义法律理论和民族优越论,这也为后来的法西斯主义提供了理论根据。当我读到了以上这些文字,我感到清晰了很多。即使,相较于古代希腊人,古代中国人更倾向于伦理型的集体本位的文化传统,这也无法说明现当代中国不能进入一个更加讲求个体权利的时代。历史总是要进步的。那么,优良的治理模式或者说是国家模式是什么呢?我的目光投注到了先秦诸子单元和西方的自然法学派。

二、先秦诸子争鸣中的法学思想

我个人最感兴趣的就是先秦诸子争鸣。最早,我在顾准先生的言论中知道了多元思想对于社会、政治的重要性。可是,顾准先生正是因为在我们这个无论是思想还是体制上都不多元的国家提倡多元而罹祸。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六百年时间被西方学者卡尔亚斯贝思称为人类思想史的“轴心时代”,“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必将回顾这一时期并被重新點燃”。这段时间大致相当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对于当时的流派林立、思想争鸣的情况,《汉书·艺文志》有九流十家的记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自由意识,最具有创造精神,学术最繁荣的一段时期。相对自由的魏晋时期以及被现代学者称为启蒙时代的明末清初,也没有达到先秦诸子争鸣那样的活跃程度。无论何时,只要背离了百家争鸣精神,就会导致思想的贫乏和僵化,而思想贫乏僵化是整个社会愚昧和落后的开端。

我惊奇地发现,诸子中的儒家、墨家,尤其是家道家思想,有着明显的以个人主义为分析起点的自然法学派的思想痕迹。中国的这些学者生活在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前,霍布斯和洛克则生活在公元16至18世纪,相距近两千年。但同时,也非常明显的,后代西方学者的理论更体系和精致。霍布斯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是系统运用个人主义方法论对政治、法学原理进行解构的第一人。他的逻辑推演过程是从“人的本性→自然权利→自然状态→社会契约→国家、法律”。我尝试用这种逻辑顺序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比诸子思想与霍布斯、洛克的自然法思想。

(一)对于自然的概念的理解

(1)“什么是自然”。老庄哲学中的自然并非我们今天所说的与人类社会相对的自然界,而是指“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人使它成为”即“非人为的”。在西方哲学中“自然”的涵义有以下三种:①非人为的;②非政治的;③合乎人性的。应当说,老庄哲学中的“自然”与西方哲学中“自然”概念的相合是在前两点上即:非人为和非政治的。而儒家则在合乎人性上与西方自然法学派相合。

(2)“自然与人为的关系”。《老子》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实际道出了老子认为“自然”是最高和最好的观点。在此点上他与西方自然法学派又是相合的。登特列夫在《自然法》中写道:“理想的社会模式与实际的法律体制之间,存在着一种差别或明显对比,前者是自然法所表现出来的,后者是我们在人间世中所面对的”,因而,如何达成人为的体制与自然模式之间统一,正是现实中人们应有的社会理想。以上的论述透露给我们的信息就是“自然存在的事物往往高于人为”。

(3)“自然与真”。胡玉鸿的《法学方法论导论》第147页写道:据学者考证,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本来就含有“区分”意蕴,它意在确定何者属于自然的,何者不是;或者说何者是本质性的,何者是非本质性的。“本质性的东西可以被看作是事物真实的、真正的、正常的存在表现,相反的,非本质性的即为非真实的、不正常的表现,是一种错误、虚假。因此,自然概念也带有一种标准的意义。”此处,自然与真实、正常等概念产生莫大关联。而以老庄哲学为基础吸收了东晋以来佛学成分的魏晋玄学中的“真”的概念,正是性分之内的,本质的意思。

(4)“自然与无神论”。一般认为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将中国的哲学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它让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本来就是如此,没有老天爷主宰这一切。而霍布斯也是无神论者,霍布斯进而以无神论为基础,从人的自然状态和自然权利出发构建了国家理论,肯定了君权人授,而非君权神授。

(二)对于人的自然权利、自然状态的分析

1.对于人的本性、自然欲望的分析

虽然儒家主张整体主义立场的国家观,但儒家对作为个体的人的本性和欲望却是关注的。孔子说:“仁者,人也”,就是呼吁统治者把人当人来看待。人不应当是工具。孟子说:“食色,人之欲也”。儒家将个人放在社会这个参考系中来考察,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此人为别人为国家做了什么。而道家將人放在天地宇宙之中考察。认为人有独立于他人、独立于国家的存在价值。

2.对于人的自然存在状态的分析

墨子提出的平等的爱一切的人,以及他对社会等级的反对,主张人要平等,与霍布斯对人的自然状态的描述不谋而合。霍布斯从人性论出发,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曾存在过一段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下的人们享有自然权利,这主要是平等权。

(三)对于国家建立之后,政府权力的限制问题

1.国家建立后人们是否还保有自然权利,如生命、财产、自由

孟子仁政思想中就有“有恒产者有恒心”,号召封建政府给农民一定数量的耕田和固定的宅基地,有了自己的产业,农民就会稳定下来。虽然整个封建时代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我觉得,孟子的这项主张可以看作较早的对于封建国家统治下的私有财产保护的呼吁。在这一点上,孟子与洛克的观点是相同的。霍布斯认为:从自然状态进入文明社会意味着人们完全放弃了他们在自然状态中享有的权利。洛克则不然,他认为人们达成协议进入文明社会只是交出了他们在自然状态下享有的解释和执行自然法的权利,但是人们保留了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自然权利。保护和尊重这种权利是政府的责任。

2.有限政府论

在洛克看来,政府强有力,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洛克论述的政府是有限政府,这种限制的条件是政府的权威必须以保存人的生存、自由和财产的权利为目标。进而,洛克认为,政府不是目的,而是工具。它是保障个人独立的工具。老子针对治国所发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也是有限政府理论。其中的“无为”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强为,不妄为,不胡作非为,更不能为所欲为,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不能与民争利。我想建国后出现的大跃进、文革不就是强为、妄为么?而强征、血征、官员贪腐,不正是胡作非为、为所欲为么?

3.如果国家没有能够保护人民的利益,人们是否可以更换政府

洛克认为当人们确信他们的生命、自由和财产这些自然权利没有得到最高权威的尊重时,他们有权废止契约,更换国家的领导,代之新的权威。孟子持相同观点。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如果一个君主是昏庸的,那么,人们就可以杀掉或者流放这个君主。这是非常可贵的我国奴隶和封建社会之交时代的民主思想。至汉代,董仲舒,用新的理论,确立了相对有限的君权思想:畏天命、畏祖制、畏圣人、畏大人、畏民。

写到最后,我感到心灵是平静的。如果现代中国能如洛克所描述的那样,那么,普通民众的幸福还是可以指望的。

参考文献:

[1]王哲.《西方政治法律学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性英雄形象 篇7

一、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性英雄形象分类

(一) 孕育万物, 造福人类的女娲。

中国上古神话中, 有一位化育万物、造福人类的女神, 这就是女娲。据说天地开辟以后, 大地上虽然有了山川、湖泊、花草鸟兽, 可是还没有人类的踪迹。大母神女娲想创造一种新的生命, 于是她用黄泥捏造了许多男男女女的人。女娲还使男女相配, 叫他们自己生育后代, 一代一代绵延。在神话中女娲不单是创造人类的始祖母, 而且是最早的婚姻之神。

后来宇宙突然发生了一场大变动, 半边天空坍塌下来, 露出一个个可怕的黑窟窿, 地上也也出现一道道巨大的裂口, 山林燃起炎炎烈火, 地底喷涌出滔滔洪水, 各种猛兽、恶禽、怪蟒纷纷窜出来危害人类。女娲见人类遭受这样惨烈的灾祸, 就全力补修天地。从此灾难得以平息, 人类得到拯救, 人世间又有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了让人类更愉快地生活, 女娲还造了一种名叫“笙簧”的乐器, 使人们在劳作之余进行娱乐。

(二) 错奔月宫的嫦娥。

嫦娥原是天上的女神, 因为丈夫后羿奉了天帝之命到人间除害灭妖, 她就跟随他来到地上。一天, 后羿求得一包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 不料被蓬蒙看到了。蓬蒙趁后羿狩猎之时, 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 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危急之时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 后羿回到家, 侍悲痛欲绝, 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 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 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到后花园里, 摆上香案, 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 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嫦娥也不禁泪流满面, 便有诗云:“嫦娥因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 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 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 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三) 扑朔迷离的西王母。

西王母在民间又被称为“王母娘娘”, 是一位拥有至高权力、雍容华贵的女神。王母娘娘是传说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 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优美化, 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 园里种有蟠桃, 食之可长生不老。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根据古书《山海经》的描写:“西王母其状如人, 豹尾虎齿, 善啸, 蓬发戴胜, 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意思好像是说:西王母的外形“像人”, 长着一条像豹子那样的尾巴, 一口老虎那样的牙齿, 很会用高频率的声音吼叫。满头乱发, 还戴着一顶方形帽子。是上天派来负责传布病毒和各种灾难的神) 。可见外形很恐怖, 而且是位散发灾疫的煞神!他住在“昆仑之丘”的绝顶之上, 有三只叫做“青鸟”的巨型猛禽, 每天替他叼来食物和日用品。但是在《穆天子传》里, 西王母的言行却又像是一位温文儒雅的统治者。当周穆王乘坐由造父驾驭的八骏周游天下, 西巡到了昆仑山区, 他拿出白圭玄壁等玉器去拜见西王母。第二天, 穆王在瑶池宴请西王母, 两人都清唱了一些诗句相互祝福。《汉武帝内传》谓其为容貌绝世的女神, 并赐汉武帝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道教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定为王母娘娘的诞辰, 并于此日盛会, 俗称蟠桃盛会。

此外, 还有精卫填海、娥皇女英的传说。

二、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性英雄形象和男性英雄形象的区别

(一) 中国古代神话女英雄的形象留有母系社会的残余, 神话女英雄形象的出现早于男英雄的形象。

司马迁的《史记》将历史最早追溯到五帝时代。五帝的时代已距司马迁所处的时代非常久远了, 司马迁所依托的资料大都是口口相传的口头历史传说, 其间夹杂着大量历史神话。司马迁将历史追问到黄帝和夏、商、周、秦的始祖时都得到类似的结果, 他们大都有母无父。附宝感雷电而生黄帝, 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 姜原践巨人迹而生后稷。女修也是吞玄鸟陨卵而生大业。这与母系社会的血亲现实相吻合的, 有母无父。可以看到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度的痕迹。附宝、简狄她们是历史传说层叠出的母系社会的英雄。

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创世女神。女娲 (蛙) , 一种说法是取繁衍之意;另一种说法是初民在与水斗争中出现的英雄。在陕西、甘肃和青海的黄河流域的早期人类生活遗迹中发掘出了许多画有蛙形象的陶器, 从形象逐渐到抽象。有专家认为, 在黄河流域生活的初民在水中取食, 又受到水的威胁, 希望出现象蛙一样不怕水的英雄。就以女娲为部族首领。与女娲同时出现的还有伏羲 (蜥) , 伏羲最早是女性 (1) , 到汉代才变为男性。

中国一些学者、专家研究认为, 神话色彩浓厚的西王母 (王母娘娘) 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研究昆仑文化的学者李晓伟说:“事实上, 被无数神话光环所笼罩的西王母并非天仙, 而是青海湖以西游牧部落的女酋长。”一些学者、专家多年的研究和实地考察发现, 距今3000至5000多年前, 曾经有过一个牧业国度———西王母国。其疆域包括今天青藏高原昆仑、祁连两大山脉相夹的广阔地带, 青海湖环湖草原、柴达木盆地是其最为富庶的中心区域。据考证, 西王母古国当时的“国都”就在青海湖西畔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一带。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张忠孝教授在其署名文章中指出﹕“值得说明的是, 西王母既是一个古老部落国家的称号, 又是古国女王的尊号, 代代相传。”现存古籍证明, 两晋到明清乃至民国, 青海草原地区、昆仑山南北有大量的女王部落存在, 苏毗部落是最有名的一个。

嫦娥奔月的神话是这样一个隐喻:嫦娥之所以要离开她的丈夫, 应该缘于女性王国的消失和不满于男性王国的统治而又无可奈何, 于是自我放逐。她得以离开的工具是不死之药, 她所去的月亮又是死则又育 (缺而又圆) 的“不死月”, 而她所在的月宫中又有一棵“随创随合的“不死桂”。这里的“不死”正是出于对生命的重视与追求, 而对生命的重视与追求又正是这位生命创造者———这位人类伟大母亲的神圣职责。

(二) 在男权社会中, 国古代神话女英雄逐渐柔化, 由壮美向柔美转化。

在母系社会, 女性具有领导权和话语权。反映在最早的神话故事中, 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西王母雄踞昆仑;精卫怒而填海。都是波澜壮阔大的英雄事迹。随着时代的演进, 这些形象随着人们的审美标准发生了改变。女娲又成为婚姻之神、音乐之神。在民间称为“女娲娘娘”, 就成为了慈祥和宽厚的代名词。西王母由虎齿豹尾的煞神变为雍容华贵的女王, 再变为顾盼多情的女神。李商隐诗“瑶池阿母倚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更是描摹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相思故事。

窃药奔月的嫦娥的遭际更能说明神话中女性形象的转变。我们从汉代石刻画像中所见的多是蟾蜍捣药, 而从后来许多诗中得知, 嫦娥确实是被罚在月宫捣药的。这说明, 月宫中的蟾蜍就是嫦娥的化身。蟾蜍是一种其丑无比的动物, 用它比喻嫦娥, 则表示此时人们对她的所为谴责较多。到魏晋时期, 情况开始变化。至唐, 对嫦娥窃药奔月的谴责已基本消除, 代替它的是对其孤寂凄凉处境的同情。嫦娥真正成为美丽的化身, 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那是在宋以后了, 这主要反映在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说唱文学、戏曲、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之中, 并一直延续至今。

(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国古代女英雄与男英雄的形象形成了明显的刚柔对照。

中国神话中的日神是羲, 月神是嫦娥, 羲代表太阳, 代表理性 (如伏羲作八卦) , 代表统治, 代表威严;娥则代表月亮, 代表生命, 代表辅佐, 代表柔美。从结构上讲, 两者正好相反相成, 且明显以日神为尊。然而, 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却有所不同。对男日神羲, 人们是敬而远之, 又时而怨之, 羿射十日、夸父追日以及各种旱灾神话故事即说明了这一点;而对女月神嫦娥, 人们则表现为深深的崇敬、亲近和依恋。

古代神话 篇8

关键词:神话思维,格列佛游记,中国古代神话

一、《格列佛游记》和《山海经》简介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 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 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 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镜花缘》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晚年的小说作品, 是一部古典名著。原拟写200回, 结果只完成100回。前50回写秀才唐敖和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出海游历各国及唐小山寻父的故事, 后50回着重表现众女子的才华。《镜花缘》经过作者的再创造, 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 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 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书中所写位于海外的数十个国家虽采自古典神话, 但有浓厚的现实生活气息, 匠心独运。作品以讽刺见长, 除借故事情节讽喻现实外, 语言风格也生动流畅, 幽默多趣, 嬉笑怒骂, 酣畅淋漓, 书中对于异国风光人物的描写, 也灿烂多彩, 瑰丽有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

二、《格列佛游记》和《山海经》在神话思维上的比较

1、幻想与现实的统一

所谓“幻想”是与“现实”相对而言。“幻想”总是因不满足于“现实”而产生, 它超越于现实并往往成为改造现实的蓝图。但它又总在某种程度上根源于现实、与现实相联系。马克思曾说:“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 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实际上, 人对世界的任何改变或改造, 都需要有预想, 也即需要有一定的幻想。幻想总是以人的主体能动性的表现, 是人寻求比现实更美的愿望的体现。人总是先有了比现实更美的幻想, 从而引导自己去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列宁曾经区分两种幻想, 一种是“可能赶过自然的事变进程”;另一种是“可能完全跑到任何自然的事变进程始终达不到的地方”。他充分肯定前一种幻想。他说:“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这样幻想的能力, 如果他不能在有的时候跑到前面去, 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刚刚开始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的图景, ——那我就真是不能设想, 有什么刺激力量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生活方面从事广泛而艰苦的工作, 并把它坚持到底……只要幻想的人真正相信自己的幻想, 仔细地观察生活, 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同自己的空中楼阁相比较, 并且总是认真地努力实现自己的幻想, 那么幻想和现实之间的不一致就不会带来任何害处。只要幻想和生活多少有些联系, 那一切都会顺利的。”所以, 笼统地否定幻想, 否定超越现实的想象力, 那就是否定人的能动性, 否定人作为主体能够完善自己和改造客体世界的最重要最本质的力量。幻想源于现实, 又超越现实。幻想在现实中产生, 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述, 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 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 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所幻想目标而奋斗。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与李汝珍创作的《镜花缘》这二部作品并不是简单地反映社会生活, 单纯地寄托作者的理想, 而是希望在现实生活中能实现他们在作品中所描绘的幻想世界。

2、文学创造主体与神话思维对象心物一体关系

在神话的思维结构中, 有一种不分化 (或不完全分化) 的一体感, 思维主体与思维对象似乎在一种虚幻的关系中合为一体。主体是自然对象的一部分, 自然对象也是主体的一部分的延伸。神话思维结构不“不分化”的“一体感”, 正是原始民族的心理及思维水平尚处于低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各创世神话中, 几乎都讲到世界之初是一片混沌。而天地形成之时, 万物都有了灵性。物理和生理的, 有生命和无生命的, 有思想感情、意志的和无思想感情、意志的都不分化地合为一体。因为在神话思维中, 梦是真的, 神话是历史, 物我能够交感, 人的行为可以导致某种自然规律或宇宙秩序的改变, 天地万物的某种变化也等同于人类社会的吉凶祸福。在神话的思维结构中, 思维主体与思维对象不仅相互作用, 而且能够相互渗透和关联, 而不理会它们在性质、形式、作用等方面的矛盾。在《镜花缘》中, 作者表达了对现实问题的态度, 其中的女儿国就显著体现了李汝珍主张男女平等的思想。现实世界中有关男女问题表现为“男尊女卑”的现象, 在女儿国中被完全颠倒为“女尊男卑”。这段过程中林之洋竞被女儿国的国王封为“王妃”, 让他像中原的女性一样穿耳缠足, 饱受痛苦。这实际上就是让男子从女性的方面来彻底体会穿耳缠足这各种封建社会奴役女性的丑恶的陋习。在人们的集体表象中, 物象和心象、现实的感觉映像和主观的幻象问题难分难解地纠缠在一起。这种不分化的一体感, 把想象或幻觉与事实融混在一起, 它在将外部事物经过心智加工 (内化为心理表象并构成一定意象) 的时候, 往往将物理和心理的, 以及将有生命、意志、感情和无生命、意志、感情的混为一体。物和我、客观映像和主观幻象、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问题不自觉地融合在一起。这种“一体感”, 既不可能像逻辑思维一样得到对方事物性质、属性的清晰的了解, 也不可能像艺术思维那样是为创造艺术形象或意境而有意使物我合一。

三、结论

古代神话 篇9

希腊神话和早期希腊历史进程也紧密关联,它不但传递着希腊悠远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而且与文明初期希腊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演进轨迹同步并行。所以,希腊神话实际上也包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希腊神话作为一种美妙的传说和富有诗意的幻想,它深受中小学生甚至成年人的喜爱。正因为如此,如果能将希腊神话适度引入高中相关历史教学,将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下面,笔者以《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为例,拟作这方面的尝试。

人民版《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世界史部分的第一课,然而,由于这段历史距离我们生活的时代较为久远,加之学生受其知识结构、历史修养水平等限制,对这一部分的史实较为陌生,理解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本课的导入方面,笔者选择了学生相对较为熟悉的两则神话,以激发学生对世界史尤其是世界古代史的学习兴趣。神话一:传说在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叫欧罗巴 (Europa) ,万神之神宙斯早就被她的美貌打动。有一天,宙斯趁欧罗巴和女伴在海边沙滩上玩耍之际,幻化成一头健壮而温顺的白色公牛来到欧罗巴身边,示意她骑到它的背上。欧罗巴刚骑上牛背,牛就飞也似地离开了亚洲大陆,驮着公主来到了欧洲的克里特岛。这时公牛还原成了天神宙斯,他向欧罗巴求爱,并和她结婚生子。据说,欧罗巴是第一个来到这块土地上的人,后人为了纪念她,就把这块土地命名为“欧罗巴”──即今天的欧洲,这就是欧洲名称的由来。神话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是在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古老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Olympic Games) 遗址举行的,这种神圣的典礼仪式虽历经沧桑而绵延不息。奥林匹克运动会就诞生在这块圣地上,它起源于公元前776年,为纪念天神宙斯 (Zeus) 而设立,每四年举办一次。举办期间,各城邦通常会达成“神圣休战” (Sacred Truce) 的协议,届时各城邦停止战争,以便通过维护城邦间的暂时和平来保障运动会的顺利进行。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召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利于维系希腊社会的内部团结,促进希腊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城邦归属感,同时还是希腊人进行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对整个希腊世界都产生了悠久而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历经了近3000年历史变迁的奥林匹亚运动会依然在延续,“更快、更高、更强” (拉丁语:Citius、Altius、Fortius) 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光辉依然沐浴着今人。

以上两则神话可以把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开始意识到这是一节兴味盎然、生动而有趣的历史课。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几组课件图片向学生展示希腊文明在文学、史学、哲学、雕塑、建筑、科学等方面的典型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希腊历史概况,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求知欲。

如果说前面的课堂导入仅是本节课的开幕式的话,那么下面的内容则是本节课内容的主体。

本课第一目的标题是“蔚蓝色的希腊”,主要介绍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在这一目的授课中,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希腊的海洋性地理特征。围绕这一重点,笔者设计了这样两则神话:神话一:在古希腊神话中影响最广泛的神灵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而在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中,地位最为尊贵的是天神宙斯 (Zeus) 、海神波塞冬 (Poseidon) 和冥王哈德斯 (Hades三兄弟,传说他们在推翻了他们的父亲克洛诺斯 (Cronus) 的统治以后,划分天空、海洋和地下为各自统治的领地,宙斯主掌天空,波塞冬主掌海洋,哈德斯主掌冥府,而大地则为众神共同的场所。实际上,在神明权力的划分上,海神波塞冬的威力和权能仅次于天神宙斯,而且还是唯一一位能与天神宙斯相抗衡的神明。传说,他曾经和宙斯进行了一场恶战,试图争夺神界中的最高统治权。神话二:在古希腊众多的宗教节日庆典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奥林匹亚运动会 (Olympic Games) 、地峡运动会 (Isthmian Games) 、皮提亚运动会 (Pythian Games) 和尼米亚运动会 (Nemea Games) 。这四大宗教节日定期举办,在整个希腊世界影响深远。其中,奥林匹亚运动会和尼米亚运动是为纪念天神宙斯而设立,皮提亚运动会为纪念太阳神阿波罗而设立,而地峡运动会则是为纪念海神波塞冬而设立,它起源于公元前582年,每两年在科林斯地峡的波塞冬圣地举行一次。

从这两则神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海神波塞冬在希腊诸神中的尊贵地位。由此可知,海神(代表海洋)受到希腊人普遍而广泛的崇拜,而在农业文明的国家,如古代中国,权能最大的海神可谓东海龙王,但是他在中国诸神中的地位却是较低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也正是从神话的角度表现出了希腊人的海洋民族意识,凸显出海洋在希腊人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第二目的标题是“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该目的标题重点介绍了希腊城邦的特征,即这些城邦政治上一般实行民主体制,相互间彼此独立自治;经济上普遍注重工商业的发展;思想文化上各城邦保持着基本一致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文化事业较为繁荣。但是“小国寡民”则是希腊城邦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围绕这一特征,笔者选用了这样一则神话:智慧女神雅典娜 (Athena) 和海神波塞冬 (Poseidon) 曾为雅典城的统治权进行过激烈的争夺。传说雅典娜在和波塞冬争夺雅典城的控制权时,包括万神之神宙斯 (Zeus) 在内的诸神都被他们请来当裁判。众神决定让他们进行一场比赛,评判原则是谁能给这座城市带来更珍贵的礼物。波塞冬举起三叉戟往岩石上刺了一下,顿时不毛的山岩上就涌出一股又凉爽又清澈的咸泉。头戴战盔、手执盾牌的雅典娜则抖了抖长枪,将其深深地扎进地里,地里瞬间长出一棵橄榄树。众神裁定雅典娜得胜,认为她给雅典的礼物更珍贵。从此,雅典娜成为雅典城邦的保护神。事实上,在古希腊,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城邦通常是由不同的神明来保护,而不是由一个共同的或最高的神明来保护,这也从一侧面体现出希腊各个城邦的相互独立性。所以,从神话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希腊城邦为什么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状态,一直没有能够像东方国家那样发展成为统一的帝国的重要原因。当然,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关于这一原因应该更多地从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希腊历史发展的特征来阐释。

第三目的标题是“希腊的公民”,主要介绍希腊公民的素质和享有的权利。为了能从这一侧面说明希腊的公民特征,笔者选择了这样一则神话:希腊的神界在作出重大决定时,往往由天神宙斯主持召开众神圆桌会议,诸神充分发表意见后,通过相互辩论而彼此妥协,会议的最终结果通常由众神投票决定,更有甚者,众神有时甚至需要同凡界的人间英雄进行谈判。很显然,希腊的神明并不具备中国的神明所拥有的那种绝对的权威,即使天神宙斯也不例外。而中国的玉皇大帝一发话,便是神间圣旨,天生就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希腊神话只不过是希腊人的社会生活在天上的夸张反映,这种神界投票议事的决策程序实质上只不过是希腊人把他们的民主政治生活搬到了天上而已,这也折射了希腊公民不屈从于权威,敢于表现个性,敢于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的民族性格。

上一篇:呼吸运动检测算法下一篇:综合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