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传说

2024-05-14

中国神话传说(精选9篇)

中国神话传说 篇1

从前有个傻女婿,偏偏娶了个巧媳妇儿。

话说有一天,那巧媳妇儿纺好绵纱,想要织布做衣裳。不过傻女婿家里没有布机,妇儿说:“官人,你去我娘家跑一趟,问我娘借一架布机回来,我好给你做衣裳哩。”

傻女婿问:“娘子,布机是啥东西呀?”

“布机就是布机啦,你只要记着‘布机’两个字,不讲错,我娘自然会晓得。”

“我一定不讲错,娘子,我去借了。”

“去吧,官人路上小心。”

傻女婿兴冲冲朝丈母娘家跑,一面跑,一面嘴巴不停念叨:“布机,布机!布机,布机!……”

他念着好玩儿呢,念着唱着,唱出调子来,就忘记了看路。没想到,一脚踩中块西瓜皮,脚下一滑,只听得“噼啪”一声响,傻女婿摔了个四脚朝天。

他屁股落地,疼得火烧火燎,好不容易爬起身来,拍干净身上的泥沙,骂了那西瓜皮几句:“坏西瓜皮儿,臭西瓜皮儿,让鸡啄了你,让猪吃了你……”

因为心思都去了骂西瓜皮儿,就把那“布机”两个字忘得一干二净了。

“哎呀,糟啦,娘子要我借啥呢?公鸡?母鸡?小鸡?肥鸡?烧鸡?……”

那傻女婿急呀,他急得像个陀螺似的,在原地拼命转圈圈儿,不一会儿,转出来一头大汗。再转一会儿,肚子给转饿了。那会儿他一拍肚子,可算想起来了:“啊,记得了,记得了,是‘肚饥’!”

于是乎,傻女婿走一步就喊一声:“肚饥!”

走两步就喊两声:“肚饥!肚饥!”

走三步就喊三声:“肚饥!肚饥!肚饥!”

……

他大踏步朝前走,走呀走,走呀走,总算走到丈母娘家。

那会儿,他岳丈家吃过中午饭,才刚刚收起饭菜呢。那傻女婿一见丈母娘,立马大声喊:“肚饥!肚饥!”

丈母娘听女婿说肚饥,急忙又搬出剩下的饭菜来,请他吃饭。

傻女婿一口气吃光三大碗剩饭,嘴巴一抹,又对丈母娘说:“肚饥!肚饥!”

丈母娘吓一跳:“你还没吃饱啊?!”

“我是吃饱了,但我娘子在家里等肚饥啊!”

丈母娘生气了:“你娘子肚饥,她自己不会煮饭吗?”

“我娘子是会煮得好饭菜,不过她叫我问你借个肚饥啊。”

“说的啥瞎话儿?肚饥怎么好借的?”

“好借!好借着呢!有个肚饥,才好织布做衣裳。”

听到这里,丈母娘总算听明白了,忍不住大笑起来:“哈哈,你这个傻瓜蛋儿,你听错了,不是‘肚饥’,是‘布机’!”

“对对对,布机!布机!我本来记得清楚,怪只怪路上遇着块西瓜皮,一脚踩上去,‘噼啪’一声响,‘布机’就变了‘肚饥’,真真变得快,哈哈,哈哈哈!”

丈母娘哭笑不得,她知道女儿急着要用,连忙从房里搬出个布机,叫傻女婿快点儿扛回家。

傻女婿扛了布机,“吭唷吭唷”走回家,走到半路上,遇见个坐牛背上的放牛娃。那放牛娃顽皮着呢,也是个恶作剧整死人不偿命的主儿,他见傻女婿走过来,马上捂住肚子大声笑:“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啦,笑起我啦!”

傻女婿被他笑得浑身不自在,停下脚步问:“放牛娃,你笑啥呀?”

“哎呀,哎呀,我说你真是笨到家啦!你是个两条腿的人,怎么反倒扛个四条腿的家伙?你瞧我这条牛,它长了四条腿,一向都是它驮我啊!”

“哎哟,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傻女婿连忙放下布机,对那布机大声吼道:“布机!布机!你给我听着,你有四条腿,我才两条腿,为啥要我来扛你?太不像话啦,现在换过来,你驮我走吧!”

说完,他一屁股坐到那布机上,那布机装着缝衣针呢,这一坐不打紧,那缝衣针正正好扎到他屁股上,傻女婿疼得“哇哟妈呀”跳起身来:“布机!布机!你个小气鬼儿,不肯驮我也罢了,别拿针扎我啊。好啦好啦,我不要你驮啦,你跟我身后走。”

可是那布机一动不动,过了好一会儿,那布机还是一动也不动。

傻女婿发起火来,一手从路边柳树折下一根青柳条,拼命抽打那架布机,一边打,一边骂:“懒坯,还不快走!懒坯,还不快走!”

那布机还是一动不动站在原地,任凭他怎么打,硬是一步也不挪一下。最后,傻女婿手臂打酸了,柳条也打断了,他赌气把断柳条甩到地上:“懒东西,不理你!待会儿你懒劲儿过了,自个儿走回家来找我娘子。”

他一个人气鼓鼓回到家里,天色已经傍晚了,娘子问他:“官人,布机呢?”

“布机在后头,歇一会它自己会走来的。”

“哎呀,布机怎么会自己走来?”

“它有四条腿,比我两条腿的会走路。”

娘子笑起来:“官人呀,它是木头做的呀,怎么走得动路?”

“娘子你就不对了,船也是木头做的,走得可快啦!”

“船下到河里,当然走得动。木头走不得旱路,你还不明白吗?”

“哦,我明白啦,我这就去把布机弄回来。”

“别急,你饿了,吃过晚饭再去吧。”

娘子烧了晚饭,那傻女婿吃过饭,因为忙累了大半天,倒头就睡着了。因为睡得早,鸡叫头遍他就醒来啦,他惦记布机,急匆匆穿好衣裳,摸着黑,一脚深一脚浅跑去找布机。还好,还好,那布机还在原来的地方。它受了一夜露水,变得潮乎乎的。那傻女婿伸手一摸,骂它道:“你这家伙枉自生了四条腿,为何胆子却这么小?独个儿在这过一夜,就吓出一身冷汗来,真是个窝囊废!”

傻女婿扛起布机,走到河边,正想把布机扔下河,忽然想到这布机胆子小,只怕不能像船一般在河里走,等会儿吓一吓,沉水底下,娘子可做不成衣裳啦。

“算了算了,还是我来扛吧!”

他扛着布机,快步跑回家,找他娘子去了。

中国神话传说 篇2

一、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在“两希”神话与中国神话中均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然而三个民族的创世神话所描写的侧重点却不尽相同, 从创世神话中可见三个民族的先民对世界的认知。

圣经的创世记中较为详细地讲述了上帝用七日创世的故事。希伯来先民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上帝的创造与赐予, 然而上帝赐予人类的东西基本都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资源,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希伯来先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希腊神话中的创世是由两性繁殖而生成的。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和英雄们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而这种以男性为代表的旺盛生命力, 一方面体现为好战, 另一方面表现在“一夫多妻”的行为, 因此古希腊先民认为天地是由两性繁殖而产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中国创世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和盘古化生万物的故事中的盘古具有人的品格, 可见先民们对自然的认识是从自身出发, 由己而推及自然的思想。

通过比较可见, 在先民心中世界在原初都处于混沌状态, 没有天地, 都有一个主神将这种混沌状态打破, 并创造万物。同时三类神话均体现各自的特点:希伯来先民热爱自然;希腊先民关注自身予;中国先民善于挖掘自身品质。

二、造人神话

造人神话是人类对于自身认识的直接体现, 从“两希”神话与中国神话中可以看出三个民族对自身认识的异同。

圣经中告诉我们人和野兽都是神用泥土所造, 可见先民们对土地的依恋与热爱。关于女人的由来, 圣经中认为女人是从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变化而来, 因而要重新与男人结合, 也要服从男人, 可见希伯来先民比较早地关注到夫妻之间的关系, 并对其进行思考。

希腊神话中告诉我们普罗米修斯用泥土造了人并教给人生活的技能, 等等。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 实际上普罗米修斯的所为是先民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 也是人类自身不断发展的结果。普罗米修斯的聪慧是希腊先民们智慧的结晶。

中国的造人神话以女娲造人的故事和女娲伏羲兄妹造人的故事为典型。从女娲亲手用黄土造的人是富贵人, 用绳子甩出的人是贫贱人中可以看出先民的思考:贫富尊卑是上天注定的。女娲伏羲兄妹用炊烟来判断是否婚配可见先民对自然的信仰, 从中我们可见“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和“天作之合”的思想。

在三个民族的造人神话中可见, 在人类产生前都有一位神或神人眷顾已生长了万物的人间, 决定造人。希伯来神话中体现先民对夫妻间关系的思考;希腊神话中着重体现先民对人类智慧的开发与运用的关注;中国神话中则体现先民对贫富尊卑的认识以及对自然的信仰。

三、洪水神话

洪水神话在“两希”神话与中国神话中很受关注, 然而同为洪水神话, 三个民族有相同之处, 也存在一些差异。

希伯来的洪水神话中讲述了挪亚方舟的故事, 上帝看到人类充满了罪恶很是后悔, 决定降灾于人类, 但是却通过方舟保护了作为义人的挪亚一家。洪水过后, 决定以后不再毁坏地, 上帝与地立约, 并用彩虹作为记号。先民们将彩虹作为上帝与人约定的记号是先民生活经验的总结, 是先民智慧的结晶。

希腊神话中为我们讲述了丢卡利翁和皮拉的故事以及一对老夫妇菲勒蒙和包喀斯的故事。丢卡利翁和皮拉通过“铁箱”而逃脱洪水, 这与“挪亚方舟”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夫妇菲勒蒙和包喀斯美好的结局——妻子变成了菩提树, 丈夫变成了橡树, 两棵树枝叶相互交错, 厮守在一起。可见先民对美好、和谐的夫妻关系的向往。

中国的洪水神话主要有女娲用五色石补苍天的故事和鲧、禹治水的故事。女娲补天的神话着重体现女娲为救世济民炼五色石来补苍天, 最终止水, 功成身退, 体现了公而无私、救世济民的博大情怀。而鲧、禹治水的故事中体现的鲧和禹坚定执着为民造福的精神让人震撼。

“两希”神话中侧重记叙洪水暴发的原因, 而中国神话则侧重在洪水之后治水的过程, 同时三者都体现先民对人自身精神层面的思考。

四、星宿神话

关于星宿神话, 我们试把“两希”神话和中国神话中关于星宿的神话进行比较、探究, 进而发掘中西先民们思想的火花。

关于星宿, 圣经中讲到耶稣出生的时候有几个博士在东方看到耶稣的星, 暗示了耶稣是星宿下凡。在希伯来神话中关于星宿的记载是不多见的, 通过“耶稣的星”这个故事我们可见希伯来先民对星宿是十分敬仰的。

希腊神话中关于星宿的故事讲述得非常唯美、生动而感人, 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例如, 北斗七星的故事:俄耳甫斯因丧失深爱的妻子从此只用七弦琴弹奏悲伤的乐曲, 在他死后, 他的七弦琴便化作了天空中的北斗七星。从中我们可见古希腊先民丰富的想象力。

中国星宿神话给我们讲述了参星和商星的神话故事:两兄弟不能和睦相处, 于是一个化作了参星, 一个化作商星, 永远不再相见。杜甫诗中曾经说过:“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用参商比作两人不再相见, 给人以启示与教化。

综上可见, 在古代先民眼中, 人和神是同时存在的, 神可以到人间, 人也可以到天界, 人与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希伯来的星宿神话中可见上帝的威慑力;而希腊星宿神话中则充满了浓厚的情感抒发;中国的星宿神话给人以启迪与教化。

五、惩罚神话

“两希”神话与中国神话中均有惩罚神话, 体现的都是作为神的统治者对人或神的惩罚, 但惩罚的原由与方式以及结果各不相同, 体现的思想也就不尽相同。

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遭到上帝的惩罚并因此给人类打上了原罪的烙印:女人要忍受分娩的痛苦;男人要靠劳作为生。由此可见, 希伯来先民在当时已经开始对生活中男女分工不同的缘由进行思考。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忍受苦难的过程体现了他的反抗精神、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精神的同时给读者以暗示:在人们的一生中会不断遇到苦难, 普罗米修斯的苦难是人们一生中苦难的集中体现, 他的苦难因为远远高于众人的苦难而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以及精神上的寄托。

中国关于惩罚的神话中较为典型的有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可因为感情而荒废了事业与工作, 感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如果只顾感情而荒废了劳作就要遭受天帝的惩罚。教导人们要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之一是人具有自我约束力。

六、总结

通过比较, 可见中国神话和“两希”神话都体现了先民在思想认识上的共同点:对世界的起源、人类的来源进行过思考与探索;希望能够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敬畏神灵的同时希望能够与神进行沟通。不同之处:上帝在希伯来先民的心目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与威慑力;希腊先民关注人类自身, 渴望智慧的开发与运用;中国先民则注重对人自身品质的挖掘, 注重奉献精神和集体意识。

参考文献

[1]叶名.中国神话传说.新华出版社, 1993.

中国神话传说人物 篇3

我国古代没有专门记载神话的书。神话只是保存在《楚辞》、《淮南子》、《穆天子传》等书里,尤其在《山海经》中神话的成分最多。以下选说数则有名的神话和传说故事。

女娲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育万物者也。”王逸《楚辞章句天问注》说女娲是人头蛇身的神。李冗《独异志》云:“昔宇宙初辟之时,惟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中,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妻。又自羞耻,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娶妇执扇,象其事也。”说女娲是伏羲的妹妹,兄妹结合为夫妇而产生了人类。近人根据古代出土的器物上画像和边疆少数民族的传说。证明伏羲和女娲原是传说中的兄妹为夫妻的一对人类始祖。李冗所记这则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血缘婚姻的情况。今电视剧《天地传奇》,就是根据“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创作编剧的。

伏羲一作宓羲。亦称皇羲。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人类是由他和妹妹女娲氏结婚而产生的。他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始祖、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又传他曾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开始渔猎畜牧的情况。

盘古盘古是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物。据三国时期徐整所著《三五历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太平御览》七十八引)徐整所著《五运历年记》又说:日月、星辰、风云、山川、田地、草木、金石等自然存在和自然现象,都是盘古死后,由他身体各部位和声、气等变成的。盘古开天辟地反映了原始人对天地缘何而始。人类从何而来,天地之外有何物的探索,是原始人类的原始哲学、宇宙观。

共工共工,传为人面蛇身赤发身乘二龙。中国古籍中关于共工的记载很多。但诸说不同。在旧的传说里,多把他写成一个兴风作浪的凶神。如《淮南子·本经训》说:“共工氏振滔洪水。以薄空桑。”意思是他发起洪水,迫近了空桑(今山东境内)。连他的臣子相繇,也是个同时把九个头放在九个山上,吃尽九个地方东西的恶煞。大禹杀死他后,水腥臭无比,流在地上连五谷都不生长(《山海经·大荒北经》)。

共工又被传说为部族领袖。据《尚书·舜典》及《史记,五帝本纪》载:共工是尧的臣子,试授工师之职。后与驩兜、三苗及鲧并称为“四罪”,被尧流放于幽州。他还被传说为敢于改变天地日月星辰的英雄。《淮南子·天文训》载:“昔者共工与颛项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毛泽东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中有“不周山下红旗乱”。就是用这一传说,把共工作为胜利的英雄来比喻红军的。

后羿据《楚辞》、《山海经》、《淮南子》来看,后羿有两个:一是神话人物。在远古时代,曾经发生大旱灾,加以怪兽、怪鸟、水火怪异为害,广大劳动人民在与自然灾害斗争中。创造了后羿这位神,以表达他们征服自然灾害的强烈愿望。但这位为人们艳称的神话英雄,到了后世史学家手中就历史化了。于是就产生了另一种说法,即“人性”的羿,称夷羿,传说是夏代东夷族首领,善于射箭,后推翻夏朝统治,夺得了太康王位,号称有穷氏。据《离骚》王逸注说:羿当政后。“娱乐田猎,不恤民事”。不久被国相寒浞指使家臣逢蒙射死。

嫦娥亦作恒娥、姮娥。后羿之妻。据《淮南子》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但早出的《楚辞·天问》则说:“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意思是说,帝降羿下来,本是抚恤下民的,为什么羿射了河伯而以洛嫔为妻呢?虽然这里说洛嫔为羿妻,与《淮南子》所记不同,但“嫦娥奔月”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文人所引用,早已深入人心。

洛神即洛(雒)水女神洛嫔。关于她的记述藉屈原的作品,特别是曹植的《洛神赋》而闻名于世。在《离骚》中称洛嫔为宓妃,把她描写成一位自恃其美而骄傲的女子。李善谓“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死洛女,为神。”因“宓”与“伏”古通,故“宓羲”即“伏羲”。估计古时有关宓妃的神话含有恋爱成分,所以屈原才引用以喻己意,曹植才作赋来寄寓自己对君王的思慕之情,反映衷情难以相通的苦闷。

西王母亦称“金母”、“王母”或“西姥”。《山海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日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主知灾历五刑残杀之气)。”到《穆子传》里,西王母已不是上述怪物,而演化为一个雍容平和能歌谣的妇人。到了《汉武内传》中的西王母则是“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年三十许的女神。她把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赐给武帝。《神异记》又为她塑造一个配偶东王公,一年一相会。在后代小说、戏曲中,又称“瑶池金母”,每逢蟠桃熟时大开寿宴,诸仙都来她上寿。旧时多将西王母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钟馗亦作钟葵,传说中故事人物。据宋代沈括《补笔谈》云:唐明皇(玄宗)于病时,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自称为钟馗,生前应武举未中,死后誓为皇上消灭天下妖孽。明皇因而病愈,遂命画工吴道子(大画家)画成图像,并批曰:“灵祗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兼静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旧时民间风俗。于端午节多悬钟馗之像(唐、宋时悬于除夕),以图驱除邪祟。

八仙八仙含义有三:一是指饮中八仙。即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八人。这八人都喜欢饮酒,杜甫把他们的生活和醉态写在一首诗歌里,名《饮中八仙歌》;二是指蜀之八仙。即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等八人。相传他们均在蜀中得道成仙;三是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铁拐李(李铁拐)、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等八人。八仙故事出现较晚,多见于唐、宋、元、明文人记载之中。元杂剧里常见到他们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才确定为以上八神仙。民间传说中关于八位散仙的故事很多,其中以“八仙庆寿”、“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篇4

相传八卦是伏羲画的。在人类的蒙昧时代,生活艰难困苦,就在这时渭水上游的氏族部落诞生了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伏羲。他领导部族辛勤劳作,“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却依旧食不果腹,饥寒交迫。

伏羲与八卦图

他在闲暇之余,时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秘。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不断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风雨无阻。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先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他将神圣的思想化作最为简单的符号,以“一”表示阳,以“--”表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画开天,打开了人们理性思维的闸门,从而博得了人们永生永世的怀念和尊崇。

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 篇5

这一年,阿万害上了瘫痪病,下不了地,出不了门,只好靠阿四一个人养活他,这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穷苦了。茅草房漏雨了,阿四一个人无力修补,一到下雨天,满屋都是水,屋子里连火都没法生。就这样,夫妇俩苦苦地挨过了三年。到了第四年,官府勒索得更凶了,阿四实在无法在家里住下去了,只好单身一人出去给人家做短工。可是,她每天挣来的钱还不够缴款、缴粮。缴不上钱,官府就要派公差来捉人。

一天,官府的公差又来了,他们才到村子口,阿万家里的小花狗就“汪汪汪”地叫了起来。刚叫了不几声,忽然传来一声哀号,原来小花狗被公差们打死了。阿万和阿四在家里一合计,决定赶快离开家。于是阿四背起阿万来到了村后的一个山洞中,然后自己再下山去帮工,寻找一条能生活下去的路。

阿四把阿万背到山洞里,给他支下了一口锅,锅里盛了水,锅底下生着了火。另外还找了一些干柴堆放在旁边,把他们仅有的一点粮食也给阿万留下了,放在阿万能够得着的地方。一切都安顿好了,阿四含着眼泪,默默地、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山洞。

当她走下了对面的山顶,快要下坡的时候,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了一阵歌声:

“阿四,我的好阿四呀,

你快要从山顶上翻过去了,

云彩也慢慢地要遮住山尖了,

你转过来呀,

你再回头看我一眼吧!

我给你做一把琴,

让你弹出更美妙的声音。”

阿四难过极了。但是,她不敢答应,也不敢回头,她只有走,走出去才能寻到一条活路。

阿四没有回头,阿万在她的后面一直痴呆呆地望着她。当阿四走过山顶,天上的云彩遮住阿万的视线时,阿四的影子终于消失了。阿万只好凄惶地爬回到山洞里。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没有几天,阿四留给阿万的粮食便吃光了。阿万耐不住饥饿,便爬出洞外,想找些草根树皮来充饥。阿万刚刚爬出洞口,看到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向石洞里爬了进来。

阿万吓坏了,马上在身边拾起一块石头,把那条大蛇砸死了。

过了一会儿,又爬来一条蛇,看到那条蛇已经死了,就盘到一棵树上去,衔了一些树叶,在那条死蛇身上擦了几下。不一会儿,那条死蛇竟活了过来,于是那两条蛇便一前一后地爬走了。

阿万看到这事真奇怪,就把蛇衔来的树叶捡了起来,在自己的腿上擦了擦,便觉得腿上热得很,非常舒服,再擦一擦,腿好了许多。阿万支撑着身体又摘了些那棵树的叶子,擦完腿又去擦腰和整个身体。

第二天,他在山洞中醒来的时候,就能稳稳地站在地上了。他走出山洞,爬上树采了些果子来吃,并继续用树叶擦身上,这样过了几天,阿万的瘫痪病不但完全好了,他还成了一个非常强健的人。

阿万高兴极了,因为他又能劳动了,又可以和阿四生活在一起了。阿万正要抬腿离开山洞,这时他突然想到,这棵树既然能够治好自己的病,说不定也能够治好别人的病呢!于是阿万就把树上的果子和叶子都摘了下来,带在身上。

阿万怕官府发现他,只能偷偷摸摸地往家里走。当他远远地看见自己的家园被糟蹋得不像样子的时候,他的心不由得地直跳。阿万朝那座茅草房仔细看了看,好像有一点微微的烟透了出来。阿万想,说不定是阿四回到家来了。可是她为什么不到山洞里来看看我呢?

阿万一边走一边想,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屋子里。这屋子里面和外面差不多,四面墙壁和屋顶上都透着光,抬起头来就可以看到外面阴沉沉的天空。再往床上一看,果然是阿四躺在那里。只见她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嘴里发出痛苦的呻吟。阿万走到床前,轻声地叫道:“阿四,阿四,你看我是谁?”但阿四仔细端详,竟没有认出他就是阿万。

原来,阿四在外面帮工,饥一顿饱一顿的,又饿又冷,便害上了烧热病,已经倒在床上好几天了。阿万一看阿四病成了这个样子,赶忙把树上的果子拿出来给阿四吃,又用树叶给她擦身上。说也奇怪,不到一会,阿四就坐了起来。她看到面前站着的就是自己的丈夫阿万,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阿四问起阿万的病。阿万说:“我的病全都好了,就是吃了这样的果子,擦了这样的树叶好的。以后,我们可以一起干活,好好过日子了。”阿四说:“不行,家里住不得,天天有官府派来的公差来找你,要捉你,要打你杀你,你还是快走吧,回到山洞里去吧。我也还要走,我也要远远地到外乡去帮工,你走吧!”

阿万笑着说:“我不回山洞去了,我也要到外乡去,给人治病,人家一定会欢迎我们的。等到日子好过的时候,我们再重新见面。我留给你一些树叶,你以后就不怕生病了。”

就这样,阿万和阿四又分别了。

阿万带着树叶和果子,从这村走到那村,治好了许多人的病。一天,他在路上看到一条狗,它喘着气,眼看就要死了,于是阿万拿出树叶,在那条狗身上擦了擦,又给它一个果子吃,那狗马上就活了过来。阿万牵着小花狗,又往前走去。

走过了许多村镇,他又看到有一匹马也在喘着粗气,快要死了。他又用树叶给它擦,拿出果子给它吃,那马也活了过来。他又有骑的了,便又往前赶路。

阿万骑着马,牵着狗走进森林,看到地上有一只半死的冬蝉,连肠子都让老鸦给吃了,他用树叶在蝉身上擦擦,蝉就吱吱地叫了起来,飞到树上去报冬了(所以现在怒江边的森林里报冬的蝉很多,而且都没有肠子)。

阿万就这样到处漂流,到处行医。说起来也奇怪,这种树叶和果子,不但能医好瘫痪病,而且还能治好其他的病,不论是大病还是小病,或是根本就不能治的病,用树叶和果子一擦就好。阿万治好了许许多多人,所以大家都非常尊敬他,欢迎他,给他一些报酬,他的生活也渐渐地好了起来。他想念阿四,便又回来和阿四团聚了。

但阿万不愿老是住在家里,还要到各地去行医,为人们解除病痛。他把找来的药,放在一个柜子里,临走时,他告诉阿四:“早上太阳出来和晚上月亮出来的时候,千万不要打开柜子,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阿万刚走那几天,阿四非常听话,在太阳和月亮出来的时候不去开装药的柜子。可是日子久了,阿四便想:奇怪啊!为什么这个时候不能开药柜呢?有一天早上,太阳刚从窗户射进第一道光线时,阿四忍不住就把药柜打开了,柜里的药立即就被太阳拿去了一半(所以太阳就永远不会老,也不会死)。有一天晚上,月亮刚刚照进屋里,阿四又忘了阿万的话,把药柜打开了,柜里剩下的那一半药,又被月亮拿去了。

这一天,阿万回家来取药了,可是打开柜一看,药一点也没有了,阿万非常惊讶,阿四也非常难过。阿万说:“不要紧,我到月亮上去把药要回来。”阿四说:“月亮那么高你上得去吗?”阿万说:“能!”

于是,阿万用麻杆做了一架梯子,一节一节地接上去,他带着狗爬着梯子上去了。阿万嘱咐阿四说:“你要在梯子的下面浇水,中午浇冷水,晚上浇温水。”阿四说:“你只管上去,我会浇的。”

阿万爬上梯子,爬了七天七夜,离月亮不远了,再爬九节就到月亮了,他先把狗丢进了月亮里。可是这一天阿四太忙了,中午忘记了浇水,晚上想起时,浇的又是冷水。这可不好了,梯子从月亮旁边倒了下来,不幸的阿万也掉下来,被活活地摔死了,从此灵药也绝了种。

《中国神话传说》读后感(6) 篇6

今天,我在家里读了《中国神话传说》这本书。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吸引我。我读了它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最吸引我的有这两个故事:《雷王收租》、《柳毅传书》。当然,并不是只有这两个故事是我喜欢的,这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精彩故事。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精神产品。那时候还没有文字,这精神产品只能从人们的口舌中滋生、长大、成熟、传播,这又有了传说。在这里,我就先为大家讲讲雷王收租的故事吧!那时很久以前了,那时候,天和地离得很近,天上住的是雷王,递上住的是人,领头的叫布伯。有一天,雷王下了凡,人们东拼西凑,为雷王准备了一顿饭。雷王一顿酒足饭饱之后,起了贪心,要人们给他交租。聪明的布伯想了一个办法来对付雷王。终于,雷王放弃了向人们收租的想法,气呼呼的回到了天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要畏惧有很高权力的人,要向它们挑战,就像故事中的布伯一样!

门的传说中国木门的文化起源 篇7

门的分割空间、标志领域、划分等级、蕴涵风水、表达身份的功能延伸则完全是伴随人类文明的进程而逐步丰富和深化的。于是, 就有了门之文化, 有了门之精神, 有了从古老文明中继往开来的门之浩歌……有门之始, 艺术审美即贯穿其中, 华实相间, 雅俗齐驱, 并因时而变, 因地而异, 于五千年历史中, 光彩照人。

门, 既是房屋的外檐装修, 又是独立的建筑——民居的滚脊门楼、里巷的阊阖、寺庙的山门、都邑的城门楼子。独特的中国建筑文化, 因“门”而益发独特。宫门上巨大的门钉, 横九纵九, 九九八十一枚, 如凸立的文字, 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宅门上门神威武, 双双把门, 将远古先民关于神话世界的畅想, 经过漫长时光的千四百绘, 定稿为身披甲胄的模样。门前石狮, 何谓“十三太保”?“泰山石敢当”, 何得“以捍民居”的功能;俗言道“猪入门, 百福臻”, 天增岁月人增寿的节日里, 驮聚宝盆的肥猪拱门剪纸, 贴上了屋门。辟邪呀, 祈福呀, 驱恶呀, 迎祥呀, 门又做了古风今俗的展台。

入必由之, 出必由之, 于是, 历史的风风雨雨, 门总要首当其冲。唐初的李世民, 不是导演过一出杀兄逼父的玄武门之变吗?“天子五门”, 所铺张的, 绝不只是帝王的排场。老百姓则盼“夜不闭户”, 清平世界。与此形成反差, 是官府的封条在门扇上打叉叉。涉及北京古城的语汇, 正阳门人称前门, 相对于“前”, 该有个后门。有的, 地安门。矛盾的对立统一, 构成了杜会。前、后门, 公、私门, 高尚与正直, 低卑与猥陋, 借助“门”, 亮了相。中国的门, 也派生出“芝麻开门”的故事。中国的门, 更创造出离凿龙门鲤鱼跳的传说。前者反映了探索者的精神需求, 后者表现了超越自我的渴望。中国的门, 还编排出鬼门关的迷信, 吓唬愚昧的胆小的人。

门总是引人注日的。门占尽了出入口的“区位”优势。门文化也是一个出入口。

从天门、国门、伸缩门、城门、家门、佛门、寨门、闺门、鬼门众多名称中不难看出门的分类繁杂与覆盖的广泛, 而门的上横框称为门额, 门的左右立框称为门颊, 更无疑是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的具象发挥。

因门而生, 为门而死, 古今多少英雄豪杰为“国门”昌盛而奋战, 为“国门”危难而献身, 一曲“满江红”, 两篇“出师表”, 气壮山河, 名垂千古;多少才子情圣为脱硫“闺门”所惑, 空余“钗头凤”, 漫说“红烛泪”, 柔情万丈, 付于流水;多少痴男怨女为“佛门”所收, 日诵“楞严”, 夜念“金刚”, 自甘青灯相伴, 经卷为伍……点点滴滴, 桩桩件件, 如长河之水, 弥漫四方, 似清夜星空, 满目璀璨。

以颜色论:黄色, 象征太阳之光, 天之所赐, 历来为帝王所独家拥有;红色, 华贵典雅, 迎合喜气, 多为官宦、贵族之专利;白色, 简约清纯, 暗寓坚贞素洁之意;黑色, 肃穆厚重, 霸气凛然, 凸现行伍气派, 虽清浊不同, 但等级俨然。

从造型看:圆形, 取意于天, 线条流畅;方形, 征义于地, 稳健朴实;八角形, 采集八卦灵动之精华, 衔接风水、奇门遁甲之学说;五边形, 暗寓“天地君亲师”儒家伦理要旨, 微言而大义, 艺术、玄机, 二者合一。

以工艺评:刨、砍、推、锯, 手法精湛;雕、镶、嵌、镂, 繁简自然;拼、补、切、堆, 创意巧妙。细处毫发传情, 大处气韵生花, 鬼斧神工, 叹为观止!

从变化看:商周时期, 古朴醇厚, 混沌未泯;先秦两汉, 粗犷宏伟, 线走龙蛇;唐朝大国, 雍容平和, 精华内敛, ;明清以后, 光华四射, 渐趋精巧细腻, 又像杭州陪驾。虽然美感各异, 但与绘画、书法、陶瓷、玉器等艺术一样, 折射时代光芒, 凸现人文特色。

门及其门的材质、配饰物, 大者可以见证历史的兴衰, 中者可以考察民俗民风, 小者可以直观贫富贵贱。紫檀木, 恢弘巨制, 九九八十一颗镏金大钉的帝王之门, 于金黄熠熠间说不尽的王者尊严;宦官之门, 柏木为体, 金玉为饰, 朱红映照, 道不完的富贵荣华, 对比着平常的民间门户,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的封建特色跃然眼前!而门神的兴起、人物的转换、形式的多样;槐木因带“鬼气”而与门无缘;端午节家家门前悬挂的香艾, 现代商业空间设计又从另一个侧面述说着中国文化体系中人、神、鬼三界分明而又混淆的意识统一。

“门”作为一种生活物件, 在特殊环境中的象征意义往往大于实际意义, “名门”是几代人生命延续, 名气聚焦的结果;“空门”是吸纳印度文化, 宣扬“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铸造显现学说派系思想的印证;“午门”地位尊严, 百官下马, 更因杀戮气太重, 无形中让人陡然心寒;“龙门”鱼跃, 是众多求学求仕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而其中因际遇变化所透露出来的世态炎凉, 傲卑捧打, 令人啼笑皆非;“苏门四学士”, “一门三进士”的美誉, 则完全是因为家学渊远, 子弟众多而名望在外的缘故, 非权势、钱财所能比拟……

以意境说:“小扣柴扉久不开, 一枝红杏出墙来”, “花径未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于小桥流水之间, 青山绿水之中, 放松心境, 弹琴自娱, 忘门庭之简陋, 乐鱼水之优游, 自然清新可人;“庭院深深深几许…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寂寂花时闭院门, 美人相并立琼轩”, 身处帝侯之家, 无奈寂寞难耐, 一片柔情, 遂为“相思”所困, 哀愁之心, 绵绵不绝;而翠竹掩檐, 禅钟悠扬, 于袅袅香烟里, 领悟红尘外空灵仙境, 拒七情六欲于门外, 销万古冤孽于莲台, 另是一番景象;而市井凡俗, 无事相邀坐于亭前, 穿门走户, 酒肉为乐, 去门户之见, 得朴素之诚, 遂令人间烟火, 世上百态, 已尽行囊括门庭之间!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荟萃 篇8

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四凶(同时也是指共工,獾兜,三苗与鲧),也就是四大魔兽,分别是:饕餮,浑沌,穷奇和木寿杌。

饕餮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钅句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号鸟,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号鸟即是指饕餮。《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对比一下DOMO绘制的饕餮,看看是不是和古书上记载的一样。

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

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因富贪欲故后世喻贪婪之人为“饕餮”。《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穷奇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虫胃毛,名曰穷奇。狗,是食人。”另外一种说法说穷奇是神名,《淮南子·形训》:“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高诱注曰:“穷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两龙,其形如虎也。”在天之痕中,仙山岛上全身火红,状如牛的怪兽就是穷奇。

后来“穷奇”用来比喻背信弃义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木寿杌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木寿杌。”另有一说是神名,《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木寿杌次于丕山。”另外有一本战国时的书名叫《木寿杌》是专门记载楚史的史书。后来“木寿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木寿杌。”

浑沌

浑沌,即浑敦。其状如犬,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有腹无五脏,行走而足不开。

浑沌因既混且乱故后世称是非不分之人为“浑沌”,《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

章炳麟在《新方言·释言》中说,“浑沌”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混蛋。

另有说法是浑沌是獾兜死后的怨气所化,穷奇是共工死后的怨气所化,木寿杌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饕餮是三苗死后的怨气所化。

盘古

汉族创世神话中开天辟地的巨人。但在中国神话系统中的地位无法与上古初代神的女娲伏羲等退位神相比较,因为盘古开天地的说法是在汉以后才出现的,可以确定这是一位接受外族创世神话影响产生的上古神。三国吴徐整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盘古鸡蛋说和垂死化生说,描述了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与天地一同生长,并最终化生万物的故事。明人周游《开辟衍绎通俗志传》中则补充了非常华丽壮烈的盘古用工具开天辟地累死化生的剧情,形成了目前流行于世的盘古开天辟地说。根据《述异记》的说法,盘古氏墓在南海,被认为是后世追葬盘古之魂的地方。天之痕中所遭遇沉睡中的盘古大神,是否就是归葬南海的盘古之魂呢?

太白金星

太白即金星,又称“白帝子”,是天边启明星的神格化人物。为道教神,据《七曜禳灾法》描述最初的形象是穿着黄色裙子,戴着鸡冠,演奏琵琶的女性神,明以后形象变化为老迈年长的白须老者,手中持一柄光净柔软的拂尘,人道修远神格清高,时常出现在一些有影响的古典小说中,最著名的是《西游记》,但多不被尊敬重视,最近的八流电视剧更有侮辱其存在的不良情节。同为太白星神的还有《唐逸史》中提到与孙思邈交游亲近的太白酒星,他们是四位游历在蜀地豪饮而健谈的奇仙。《广异记》中也提到了一位同样在四川出没,自称“太白山神”的能召唤神虎的老人。

九天玄女

又称“玄女”、“元女”,根据《诗经·商颂·玄鸟》的记载,它最先的形象是商人的始祖玄鸟,之后的《史记·殷本纪》中提到殷商的祖先是由其母吞食玄鸟蛋而出生,更理性地解释了商人崇拜玄鸟图腾的原因。宋《云笈七签·九天玄女传》完善女神传说,称她于黄帝与蚩尤大战受困时,受老师圣母元君派遣,下降黄帝之侧以行帮助,终于使黄帝击败蚩尤,玄女有功于社稷,便被尊奉为女神。后世因玄女辖制“中天、羡天、从天、昊天、苍天、廓天、咸天、上天、成天”九天,故称她“九天玄女”,女神在得到道教吸收接受专奉后崇拜甚广,宋以后多次出现在古典神怪小说中,著名的有《水浒传》、《大宋宣和遗事》、《女仙外史》、《薛仁贵征东》等等。但目前民间供奉九天玄女最专注的原因不是因为女神本身拥有的兵法智慧,而多是祈求送子护生。

北斗星君

原本是将天空中被称为“大熊星座”的星群神格化的复合式神祗团体。根据《河图帝览嬉》的说法只是掌握爵禄富贵收成丰歉的星斗,但是被早期道教吸收后,形成了“北斗注死,南斗注生”的说法。北斗星君受命听取天下人功劳过失,并因之决定其人寿数际遇,对于民间来说是行使莫大权力地位非常重要的神灵,因此自古以来泰山上供奉北斗星君的香火长盛不衰,是别的神灵难以比拟的,想来是类同人间高官显爵般的存在吧?而与人间权贵官职浮动类似的是,在众多文献中,北斗星君的具体身份始终没有确定,《河图始开图》称“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云笈七签》则说北斗君是江夏人,叫伯大万,又说北斗君是江夏人陈奉常,字百万。《真灵位业图》则说北斗君是周武王。目前华丽连载接近尾声的《封神演义》的原著中则安排黄飞虎的第三子黄天祥被封为北斗星君!

风伯

最早的风神被称为箕星或箕伯,《风俗通》中称“风师者箕星也。箕主簸扬,能致风气,故称箕伯。”但在楚地则自古以鹿身雀头的神秘怪兽飞廉为风伯,《水经注》称飞廉以善于行走而为纣王效力,周武王击败了纣王,飞廉殉国自杀,天帝为他的忠诚感动,用石棺掩埋他,并使他成为风神。汉以后飞廉与箕伯逐渐融合,并由民间人格化,形成了“白须老翁,左手持轮,右手执 笔疌 ,若扇轮状”的固定塑像帽。唐以后,因风伯的主要职能是配合雷神、雨神帮助万物生长,所以受到历代君主的虔诚祭祀。然而风伯也常以飓风过境毁坏屋舍伤害人命,形成自然灾害,因此被视为凶神。民间传说中常以女性形象出现的风神“封姨”,就主要体现了风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淮南子·本经训》高诱注中提到羿将狂暴伤害人民的风伯捆绑在青邱之泽为民除害的故事,倒是不免令人想起赛特寻找神器救助被困雷神的细节。

雨师

在传说中常常和风伯一起出现。曾是黄帝的属臣,《韩非子·十过》称:“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但之后则随同蚩尤与黄帝作战,《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蚩尤败退之后,雨师是司雨之神,但不能确认其究竟为谁。《楚辞》中称雨师名“玄冥”、“萍翳”、“屏翳”,《抱朴子》则说“山中辰日有自称雨师者,龙也。”而《搜神记》说“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世间流传种种说法繁多,甚至有称卫公李靖为雨师者,虽然显得荒谬,但足以看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民间对于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降水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地支之中“丑”之神为雨师,所以民间往往在己丑日祭祀雨师。

上元夫人

介绍典籍缺乏,实际是好道狂热神怪变异的汉武帝创作的遇仙故事人物之一,根据《汉武内传》记载:在汉武帝元封元年七月七日,上元夫人受西王母邀请降临在汉宫,传授武帝修仙成道的方法,夫人是一位年纪在三十岁上下高贵端庄优雅的女仙,她指出武帝胎性(先天秉性)暴、淫、奢、酷、贼是成仙的大碍,必须首先破除五性才能成道。汉宣帝地节四年,上元夫人又和王母一起降临在勾曲山金坛之陵华阳天宫,这次她将四部仙书传授给二茅君,二茅君因此成仙。根据武帝的说法,上元夫人是道君弟子,三天真皇的母亲,统领十万玉女之笈,在女仙中的地位仅次于西王母。不过得到承认的道教典籍中并没有这位夫人的位置。可以想象如果后世有好事的君主追随武帝的变怪,吹嘘武帝的死后成仙,那么上元夫人得到承认也绝不仅仅是在一个典籍渺没的范围内啊。

刑天

传说中炎帝的属臣,根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在与黄帝交战失败后,遭受斩首之刑,埋葬在常羊山。他怨愤而不肯屈服,精神不灭以残缺的身体复活,由于没有头颅,他以乳头为眼睛,肚脐为嘴巴,依然手持盾牌和板斧挥舞追逐。后世有清袁枚《续子不语》中描述王谦光海上漂流遭遇刑天氏之国的故事。近代学者则有认为刑天是炎帝的军神,更指其断首而言犹如关羽断首后同周通言。

黑白无常

阴间鬼卒中地位较高者,通常结伴出现前往拘拿生者魂魄。白无常白衣白帽,手持芭蕉扇,神态高慢,他负责给死者下拘捕令(命票)宣告死者生命已尽。黑无常黑衣黑帽,手拿淬铁索,神情躲闪,他负责拘拿死者的灵魂。他们虽然都面色僵白,口舌鲜红,并常将舌头拖在嘴外,披散头发,但因为他们有了解生者福禄的能力,所以通常被认为会对富贵者低头,并回避福禄高贵的人。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相貌被太多人熟知,明清以来文学作品中更习惯安排类似凡人的无常鬼卒进行拘拿活动。

氐人族

传说是炎帝后裔,所有记载都出自《山海经》。《山海经·海内南经》称“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面而鱼身,无足。”不过很明显,天之痕里面氐人族是在建木的东北,这个令人有一大滴冷汗。《大荒西经》则说炎帝的孙子灵恝生了互人,互人就是氐人,他们可以上下于天。始终难以理解他们是如何能做到上下于天,而且所谓人面鱼身,外貌更可能是人面鱼而不是人鱼。

娥皇女英

湘水女神,被认为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最早的传说始于汉代,《史记·五帝本纪》称:“尧以二女妻舜。”确定两位夫人名字是在刘向《列女传》中,完善了娥皇女英帮助丈夫舜确定王位,并在舜巡游天下病死苍梧时,双双投身湘江以死殉夫,成为湘水之神的故事。后世一般称之为湘君和湘夫人。娥皇女英如此的美丽忠贞,又留下了浪漫凄婉的血泪斑斑湘妃竹以为纪念,因此虽然只是地域性神灵,在文学的世界却有不输其他任何女神的声名和出现率。

嫦娥

传说中永远的月宫仙子,又称虚上夫人,月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塑造出的一位无可替代的集美丽、孤独、高贵、清雅、神秘、哀怨等气质于一身的女神。实际却是由生育了十二个月亮的帝俊之妃常仪(常羲)演变而来,仪、娥古可同声通用,所以常仪被认为就是常娥。由于嫦娥抛弃丈夫逃离家庭的行为并不被旧时代道德所容忍,汉以来常将这位美人诬蔑为丑陋的蟾蜍,《淮南子》更断言嫦娥就是因为偷窃了神药飞升月宫,才变成了蟾蜍。但是想来道德宽松是一种必然的潮流,后世对这位舍弃丈夫的女神更多的是在羡慕中充满了关爱的遐想,不仅为安慰她居住的清冷安排了陪伴的玉兔,还增添了一个学仙有过的吴刚,甚至还反复编造她谪降人间续写姻缘的浪漫华丽冒险故事。其事迹参看《西游记》、《女仙外史》、《聊斋志异》等,剧情绝不亚于国产RPG。

天仙

道教专有名词,一般指居于天界能举形飞升的神仙。根据《仙术秘库》和《抱朴子》对仙的划分,天仙都位列第一等。可以确认这是道术高深修行深厚拥有崇高神格的仙人阶级,原本没有特别的性别区分,但是汉以后受《汉武帝内传》描述的影响,一般人习惯将天仙看作侍奉在西王母身边美丽超凡的女性。值得一提的是天仙由于本身神格高贵,直接插手过问凡人琐事的情况很少发生。并且由于凡人能够坚持修行得证这一品格者甚少,因此后世往往以东王公和西王母之血族后裔看作天生天仙。

地仙

根据葛洪《抱朴子》划分,地仙位列第二等,这是一个能够畅游名山大川的仙人阶级。《正统道藏》中记载葛洪的弟子黄野人因为得到师父的一粒仙丹成为地仙,此后就生活在罗浮山中,常做月下高歌。地仙通常被任命管理道教遍布神州各地共100处的洞天福地,他们有机会通过长期艰苦修行成为天仙,但是限于最重要的资质,很少听说有地仙成为天仙。《西游记》中的镇元大仙作为地仙之祖,具有强大的实力,但是性格不好。

雪女

中原文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雪女,可能是由于地域区间并不常遭遇雪害的缘故。俗称雪山女的女仙是广德祠山神张大帝的女儿,根据《清嘉录》的记载,每年二月初八是张大帝的生日,此前后数日,地方上必然遭遇风雨,引起气温下降,这被认为是张大帝女儿风山女、雪山女归省所致。所以当地有“张大帝吃冻狗肉”的俗谚。另有一位著名的雪山女神,被称为“喜玛拉雅山女儿”的帕尔瓦蒂,她和丈夫湿婆神居住在吉罗娑山上,是一位神力高强美艳绝伦的女神。

蚕女

据传大本营在四川的蚕神,被称为“马头娘”,雏形是《山海经·海外北经》中在欧丝之野树上欧丝的女子,因为《荀子》中提出蚕的头部类似马头,后世便借此附会了蚕马的传说,《搜神记》中写上古时有女子牵挂外出远征没有消息的父亲,便对家里的马戏言如果马能迎回父亲她便下嫁,结果有灵性的马果然接回了女子的父亲,并因女子不能兑现承诺而愤怒跳跃,女子的父亲便杀死马,将马皮放在庭中。马仍英灵不灭,一日突然卷起女子而去,父亲久寻不着,终于只能在大树枝上看到化身为蚕的女儿。故事题材冷辟大胆(人兽恋),剧情悲惨哀怨,但在《搜神记》一片冷静清晰克制的笔调中无丝毫洒狗血的感觉,偏偏后来有人继续附会,给故事安置上蚕女骑此马飞降拜别父母,并称自己以孝义被太上授九宫仙嫔的结局(事见《原化传拾遗》),令人颇感无趣,尤其所谓旧有蚕姑庙香火鼎盛,冠绝德阳,实在更是无从可考的说法了。

开明兽

昆仑山守护神(天兽),感觉是天界守门的某种动物,总之是神格低下的精兽。《山海经·海内西经》说巨大的昆仑有九道门,守门的就是开明兽,它们身体像巨大的老虎,有九个头并且长着人脸,但是表情肃穆,始终瞪大眼睛环视昆仑,不让任何异常生物进入昆仑,保护了昆仑的和平安宁。《竹书纪年》则称开明兽是服侍西王母的灵兽,拥有洞察万物预卜未来的能力,每当西王母和东王公出巡,开明兽就在前引导,甚至亲自为主人驱动花车,因此得到了西王母的喜爱。

獬豸

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的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陆吾

昆仑山神。《山海经·西次三经》:“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它的样貌是长着九条尾巴的虎身顶着一颗拥有锐利目光的人头,它的职责是管理天之九部和天帝园圃的时节。根据郭璞的注解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陆吾的神格较高,除了掌管天界九个区域的界限之外,能够料理天神花园的时节(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气候魔法了吧),因此它绝不是园丁,而是类似中央空调随时调节气温的存在。

奢比

或称“奢比尸”,半人半兽的怪物,《山海经·大荒东经》说它是神,长着人的头颅和野兽的身体,一对大耳朵上戴着两条青蛇,名字叫奢比尸。《山海经·海外东经》肯定了这种描述,并且提到奢比之尸或者就是肝榆之尸。

相柳

又称相繇,上古凶神,特长是放毒水污染环境。根据《山海经·大荒北经》的记载,相柳蛇身九头,巨大得能同时在九座山头吃东西,它不断呕吐毒液形成水味苦涩的恶臭沼泽,发出的臭味甚至能杀死路过的飞禽走兽。它随同共工发洪水伤害百姓,半途遭遇一心治水的禹,共工不能战胜禹惨遭流放监禁。相柳继承共工遗志继续作怪,禹便杀死相柳,但是相柳的血液腥臭,流淌过的土地五谷不生,弥留时流出的口水更形成了巨大毒液沼泽,禹三次填平沼泽却三次塌陷,只好开辟整理为干净的大水池并为众天帝在池边建造宫殿楼阁,称为众帝之台。繇和柳一声之转,在《山海经》中出现的相柳和相繇事迹又基本相同,因此可以认同郭璞的说法,相柳就是相繇。

九尾狐

浅谈中国神话 篇9

内容提要:本文先概述下中国神话,给出了它的定义,然后再寻求它的来源,探寻它的发展,再对一些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做了简单解析,最后在对比分析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

关键词:中国神话定义、产生、发展,神话人物,女娲、盘古,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

中国神话概述

提起中国神话,不自觉地,我最先想到的是我看到过的很多有关中国神话的电视剧,再后来想到的是一些动画片。什么《精卫填海》啊,《欢天喜地七仙女》什么的,还有《西游记》、《哪咤》等等。确实,这些影视作品确实让古老的中国神话变得耳闻目阅起来,虽然大多有或多或少的改编,而且有的改编的还十分离谱。当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么做也无可厚非,而且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能流传下去已属不易,不能像端午节那样被人家申请了去。本来神话传说就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下来的,而口耳相传本来就会有很大的偏差。

百度了下神话传说,说中国神话是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根据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的分类,可分为“神话、传说、仙话”三种,而在晋代起,中国文学史上又出现“志怪小说、神魔小说”的类别。

茅盾先生也曾下过一个定义:“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简单说来,就是一种艺术性的幻想故事吧。这么想的话,我不禁要问,幻想出来的神话传说也要有一定基本依据吧,我们的老祖宗肯定也不能凭空就想出这样的神话传说吧。

中国神话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于是借助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于是,看着日月星辰,我们的老祖宗幻想出了神话传说,并广为流传。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中国神话一般指的是关于上古传说、历史、宗教和仪式的集合体,通常它会通过口述、寓言、小说、仪式、舞蹈或戏曲等各种方式在上古社会中流传。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份,关于中国

神话的最初文字记载可以在《山海经》、《水经注》、《尚书》、《史记》、《礼记》、《楚辞》、《吕氏春秋》、《国语》、《左传》、《淮南子》等古老典籍中发现,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简单说来,中国上古神话是源自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试图通过推理和想象的方式对各种自然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但是由于当时的认识水平较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话产生在生产力和人们的认识能力都十分低下的原始时代,那时人类的意识开始发展,但思维能力极为简单,原始人对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以及人类自身无法进行科学的理解和解释,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狭隘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和幻想,因而认为自然界也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性格、有感情,日、月、风、雨、雷、电,都有神在主宰着。这样,就在原始人头脑中形成了自然神的观念。如人们要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就幻想出一位开辟大神女娲,女娲不仅是世界的创造者,而且是人类万物的始祖。人们要解释日月西行、江河东去的现象,就幻想出“共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故事,以此说 明日月西行、江河东去的现象。从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人对周围世界及其自身的幼稚的认识和虚妄的想象,当然,也可以理解这正是原始人对其周围世界和他们自身的奥秘的某些探索。不言而喻,原始人所创造的这些神以及各种神的威力,只不过是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的各种自然威力在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幼稚的幻想而已,是原始人通过幻想把各种各样的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格化的产物。

上古神话中还有一些描写英雄神的故事,这些英雄神的产生同样也是原始人幻想的产物。当时,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无法战胜强大的自然力给人们带来的各种灾害,于是人们就幻想创造出具有超人能力的英雄神,这些英雄神既是率领他们去战胜自然和征服自然的领袖,也是他们的保护者和朋友。事实上,这些在人们想象和幻想中产生的英雄神往往就是本部族中出现过的某些智慧和才能出众的曾率领本部族人创造过英雄业绩的一些人物。由此可见,这类神话故事的产生一方面是人类某些劳动经验和智慧的概括与集中,表现了原始人对自己所积累的劳动经验和智慧的歌颂;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信心。

神话传说的简要解析

在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中,相当一部分的神话是有关人与自然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等。就拿盘古开天辟地来说吧,我们的老祖宗生活在这一片大地上,整天看着蓝天白云与厚实的土地,肯定会纳闷,这一片天地是怎么诞生的啊,于是就有了书中的记载:在太古 的时侯,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像是一个鸡蛋。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分开为两半。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化为气体,不断上升;脚下的一半巨星,则变为大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天和地每日加高三尺,盘古也越高大,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也就是说老祖宗们幻想着是“人”创造了天和地,突出了“人”的伟大。至于后羿射日和夸父逐日,老祖宗每天都能看到天上有个散发着光和热的“圆盘”,东升西落,看起来很小又距离很远应该很大。但是,他们也想着征服,于是就想着能不能拿弓箭像鸟一样射下来,或者能不能比太阳东升西落的速度还快,赶上它,也是老祖宗想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一种体现。至于嫦娥奔月(这个神话传说版本比较多),我想,应该是他们对天上的月亮的一种美好遐想,认为月亮上应该会有嫦娥一样的美丽善良女子,这体现了老祖宗他们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一种赞美吧。

说到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可以说是杂得很、怪得很,大多有神力,属于神仙那种的,也有有“妖力”的,属于妖魔那种的。他们大多性情怪异,形象比较鲜明吧。这些神话人物中,女性形象相对较少,比较知名的就数女娲、观音、嫦娥吧。女娲用五彩石补天和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传说,为他们塑造了那种救民众于水火中的那种形象,体现了先人们在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艰苦条件下,渴望庇护、解救的一种心理。而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侧面体现了先人们对自身由来的一种困扰,还有一种对诞生自己生命的感激,一种对母性力量的一种爱,给我们这些后人们一种女娲娘娘是“万民之母”的那种感觉。

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

虽然我对西方神话了解的并不多,不过感觉差距其实还是蛮大的。有人说,影视作品里要想表现出一个人物在飞,在东方就会在这个人下面画一朵云彩,而在西方就会赐予他一双翅膀。这里面除了思维习惯的差距外,感觉最主要的还是东西方神话传说里描述“怎么飞行”的一种差距吧。这也侧面反映出了东西方神话的差距。

中国神话很零散,而西方神话(希腊神话)有严密的体系。中国古代神话篇幅都很短小,对神的事迹记载非常简略,故事性不强,没有古希腊神话那样的长篇巨制和曲折生动的情节。十二大神:主神宙斯、天后赫拉、火神赫菲斯托斯、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耳忒弥斯、战神阿瑞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爱神阿佛洛狄忒(维纳斯)、海神波塞冬、冥王哈得斯、农神得墨忒耳、灶神赫斯提亚,总之,十二大神几乎代表了自然界的所有属性(中国主神:天地开辟神——盘古;人类起源神——女娲;三皇五帝:伏羲、女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相比西方神话,中国上古神话有着极为鲜明的尚德精神。“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平凡人的情欲”,这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主要大神们神格的重要特征。在中国的很多经史典籍中,中国上古的主要大神们,诸如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等,都是崇高和圣洁的。他们不苟言笑,从不戏谑人类,更不会嫉妒和残害人类。在个人的私生活上,他们从来都是十分规矩和检点 的,十分注重小节、注重品行和德操的修养,并且尊贤重能。几乎每一位神王都没有“红杏出墙”或“乱播爱情种子”的现象。在他们的身上,只有神圣的光环、纯洁的品性和高尚的情操。当人类向他们看过去的时候,只会仰面向上,顶礼膜拜,而不会有丝毫的不恭不敬。相反,在古希腊神话中,我们所看到的大大小小的天神都是世俗的,是满身人间烟火味的形象:众神之王宙斯狂放不羁,拈花惹草,在神界与人间留下了一大串风流债,更严重的是他任意行事,不讲原则,充满嫉妒和个人爱好;神后赫拉,本是众神的表率和人间的神母,但她却经常为嫉妒和仇恨而迷失了本性,做出一些残酷和无神格的蠢事来,没有丝毫让人类敬重的地方。可见,在希腊神话中,神与人除了力量上的差别外,在情感上却是相同的。当神们脱掉神的外衣之后,个个就都成了世俗的凡人。

“对神的献身精神的崇尚和礼赞”,是中国上古神话尚德精神的另一重要体现。这种牺牲精神首先表现在古老的创世神话当中。中国的创世神话,是以牺牲创世神的肉体来完成天地开辟和万物创造的。所以,中国古代的开辟大神盘古在完成了天地开辟任务之后,就将自己的双眼化成了日月,将四肢与头颅化成了五岳,将血脉化成了长江与黄河,将毛发化成了山林与草木,将肌肉化成了泥土,将筋骨化成了金石,而他身体上的寄生物则变成了人类。

上一篇:建筑施工实习大学生自我鉴定下一篇:最专业的消防员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