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护理安全管理

2024-10-17

眼科护理安全管理(共12篇)

眼科护理安全管理 篇1

2014 年7 月-2015 年6 月收治高龄老年眼疾患者260 例, 接受手术治疗, 住院期间采用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60 例, 男102 例, 女158例, 年龄75~103 岁, 平均78.5 岁, ≥90 岁28 例, 80~89 岁76 例, 75~79 岁156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96例, 青光眼31例, 视网膜脱离8例, 其他25例。

安全隐患

疾病因素:眼科高龄患者最常见的疾病有白内障、青光眼等, 这些疾病都会对患者的视力产生严重的影响, 使患者的视力下降, 视野缩小, 从而使得他们在行走及活动时不能很好地观察周围的环境, 容易发生跌倒及撞伤等意外事故。在进行眼科手术后, 需要对患侧眼睛进行包扎, 患者不适应一个眼睛视物而容易引起定向力障碍, 行走时容易发生偏斜。此外, 手术后长时间卧床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

生理因素:生理机能的退化, 行动迟缓, 平衡感较差, 记忆减退、判断力减弱、应变能力降低、自我防御能力明显下降等, 使高龄患者成为较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危人群。

环境因素:老年患者对周围环境的判断能力下降, 肢体协调功能降低, 遇到危险不能及时的察觉和躲避, 特别是在眼科病房, 一般查房时需要在暗室进行, 光线较暗, 患者在这种环境下活动容易发生跌倒及撞伤, 应注意防护。此外, 医院的环境对患者而言较为陌生, 也较家里的环境更为复杂, 地板的湿滑等因素也容易导致高龄患者发生意外事件。

药物因素:白内障术前使用散瞳眼药水, 防止虹膜粘连, 青光眼术前使用缩瞳眼药水是降低眼内压的方法之一, 20%甘露醇是眼科常用的降低眼内压的药物, 一定要快速滴注, 同时, 快速滴注又会增加高龄患者心肺负荷, 长期使用会导致电解质紊乱, 青光眼患者口服乙酰唑胺, 会出现四肢麻木等不适症状。这些眼科常用药可使患者视力模糊, 影响患者精神、神志、平衡、血压等, 易引起患者跌倒、坠床、碰伤等意外的发生。

心理因素:高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孤独、悲观、忧虑、急躁易怒等, 在这些不良情绪的刺激下, 疾病就很难控制, 为手术埋下安全隐患。

人员因素:护理人员作为进行护理工作的个体, 其个人的专业素质, 工作态度, 文化水平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使得护理工作的完成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也包含了诸多的安全隐患。一些护理人员对眼科高龄患者所存在的安全风险认识不够, 认为他们仅是存在眼科疾病, 忽略了他们由于年龄大而导致的机体协调性下降及同时可能伴随的其他躯体疾病, 如高血压和冠心病等, 这些疾病的存在都大大增加了患者潜在的安全风险, 必须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此外, 在执行医嘱时, 有些护士责任心不强, 不能很好地执行查对制度, 各项操作也缺乏相应的规范, 这些都容易使意外事件发生。

安全管理

制度管理:在科室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管理细则和工作流程, 建立跌倒、坠床、药物反应等应急预案, 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做到每人知晓, 落实到位。通过每月1 次的护理质量、安全隐患检查会等, 找出科室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制定有效地防范措施, 护士长、一级质控小组加强对制度督查的执行情况, 强调护士主动服务, 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工作的预防性和预见性。

人员管理:强调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 主动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加强对在岗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她们的护理专业技术水平, 改善工作环境, 提高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切实落实好安全预防措施, 防患于未然。

患者管理:在患者住院以后, 详细地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各项危险因素, 如跌倒史、感觉功能、疾病因素等, 并可根据评估结果佩戴相应的识别腕带, 以加强对重点患者的识别和管理。此外, 患者入院后, 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地介绍病房的环境及注意事项, 如床头防护栏的正确使用等, 对年龄大、活动不便的患者, 建议家属24 h陪护。对于存在较高跌倒及其他安全风险的患者, 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地告知评估结果, 并提醒他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使其在告知书上签字。对于一些高风险的患者, 要每日加强交班。对长时间卧床的患者, 要提醒其做到3个30 s, 即醒后30 s再起床, 起床坐起30 s后再站立, 站立30 s后再行走, 以防跌倒[1]。

环境管理:患者病房内的物品要统一摆放, 做到整洁有序, 在过道及床旁不可摆放有潜在危险的物品, 特别是一些尖锐的物品, 要统一放置在专门的房间内管理。病房内的地面要保持干燥, 刚清洁后的地面要摆放明显的防滑标志, 在走廊及厕所等地方设置扶手, 要保证病房内的光线充足, 发现问题, 及时维修。

药物管理: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可擅自用药, 发放眼药水时应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手腕带及眼药水。滴眼药水时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及眼药水的用法。发口服药时应送药到口, 确认患者把药服下后才离开。静脉用药时应按要求严格控制滴速, 同时注意用药前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合理用药方法的指导, 用药时还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使用中和使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工作。责任护士加强巡视, 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及注意有无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眼科护理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眼科高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提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康复出院。结论:加强高龄患者护理安全管理, 强化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规范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加强规范化培训, 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有效落实在护理中, 可降低眼科高龄患者的护理风险。

关键词:眼科,高龄患者,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陈香, 吴秀莹.眼科老年患者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9) :26.

眼科护理安全管理 篇2

摘要:目的加强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眼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认识。方法对影响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结果落实有效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未发生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结论建立健全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重视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及护理安全管理教育,可保证眼科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

关键词: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眼科高、精、难的手术方式不断创新,加之手术器械精细昂贵,不仅对手术操作者的专业水准提出较高的要求,对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质量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具有重要的意义[1]。所谓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或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由于眼科手术室的高风险性和殊性性,对其护理安全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更应得到重视并加强防范。现对眼科手术室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将防范对策报道如下。眼科手术室管理存在的风险

1.1手术前的护理安全隐患①没有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出现接错患者、手术眼别搞错等;②健康宣教、术前指导不到位。患者易在术前产生精神性焦虑,还可伴随相应的躯体焦虑。由于眼科手术大多是在表麻和局麻下进行,患者对手术室环境不熟悉,存在恐惧心理,特别是眼科高龄患者,因紧张引起血压升高而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③手术间安排不当。没有严格按照内眼、外眼手术区分标准,易发生交叉感染;④各种术中用气体标示不明及药品管理不当等。

1.2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老年及小儿生理功能低下,易发生呼吸抑制,特别是铺上消毒巾后颜面不易观察变化,多数老年患者感觉不灵敏,反应迟慢[3]。全麻气管插管复苏期小儿躁动[4]易发生坠床。手术进行中患者咳嗽或头部移动会发生眼球损伤,影响视力,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手术中未严控人员流动及加强消毒隔离,会造成手术室感染。对复杂的手术器械准备不够全面,如:冷冻器不能冷冻,手术中途氮气用完临时换瓶等,影响手术进程和医生的手术情绪。

1.3手术后的护理安全隐患①手术结束后,急速将患者扶起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出现头晕不适;②患者双眼包扎易碰撞跌倒,造成外伤;③术后未交代患者注意事项及体位,引起术后高眼压、复位的视网膜再脱离及人工晶体移位等,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防范对策

2.1健全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2.1.1加强手术室护士业务素质,定期进行眼科专业知识培训和手术室业务培训。从思想上重视查对制度的重要性,严格落实查对制度,保证手术患者安全、避免差错的发生。①病房护士送患者到手术室时,应经二人共同查对腕带信息,腕带上填写好患者的信息,包括: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药物过敏。并在术眼侧做标记,分别注明左侧(L),右侧(R),手术室接诊护士要认真核对上述内容,做到“五查”即:接患者时查、患者进入手术间查、点表麻药前查、消毒铺巾前查、手术开始操作前与主刀医生核对;②术中用药、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特别是植入物的使用,如人工晶体、义眼台等,使用前应认真查看外包装有无破损,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灭菌方法、灭菌(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完全符合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标准的方可使用;③术中用各类气体气瓶要有醒目标识,并挂上“空” “满”牌;⑤各种仪器设备按常规保养良好,经常检查性能,定期维修,以备手术顺利进行。

2.1.2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①无菌物品使用前必须检查灭菌指示卡和灭菌日期。药品开启后须写明开启时间,固定位置摆放,防止忙中出错;②严格掌握外眼内眼手术区分标准,合理安排手术间,防止交叉感染。感染性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和终末处理均严格执行感染处理流程。接台手术要严格执行消毒控制要求;③落实手术参观制度,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流动,限制参观人数,对于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急性感染者,禁止进入手术室,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以检测消毒灭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2创造舒适安全的手术环境,做好心理护理①注意保持地面干燥、防止患者跌倒;②对视力差、高龄和行走不便的患者予以轮椅送至手术室床旁,协助躺下后固定好双上肢,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注意松紧适宜;③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以消除其对手术室陌生环境及对手术害怕所产生的紧张、恐惧心理。对局麻患者简单介绍手术过程、术中配合注意事项,嘱其术中尽量保持头部不动,不能咳嗽,教会他抑制咳嗽的方法。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④手术结束时不要急速将患者扶起,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老年患者,要先将其扶起半坐位,继而坐位,无不适感后才下床扶走。

2.3学习法律、法规,加强护理安全与法制知识教育护士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维护好患者的合法权益,也要学会用法律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入手术室应先关闭个人通讯工具,以避免造成医疗纠纷。在手术室,患者处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医护人员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不当场评论手术过程。

2.4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抓好护理安全监控工作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差错及纠纷的重要环节,也是优质服务可全面实现的关键因素。围绕护理质量管理和护理安全的要求,发现各个护理环节中潜在的危险因素,使护理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为患者提供一个有效的和安全的治疗及护理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5-6]。护理部、护士长应定期组织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落实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制定相应护理安全制度及操作流程并抓好落实。以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

参考文献:

眼科护理安全管理 篇3

关键词:眼科护理 不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92-02

由于眼的结构精细,轻微的眼疾都能引起视力的减退,甚至视力的丧失。安全的护理操作是保证眼科患者治愈眼疾的必备条件,它不仅关系到眼疾患者的安危,而且还关系到医患之间的关系。笔者通过对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提出防范对策,从而提高安全措施,更好的为病患服务。

1 一般资料

在我院眼科住院的60位病人中,男28例患者,女35例患者,年龄为22-78岁,以老年人居多。在护理中,一些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本文先从这两个方面对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1.1 客观因素。护理中的不安全隐患的客观因素包括:环境、护理制度和管理制度。

1.1.1 环境因素。眼疾患者由于视物不清和行动不便,再加上新入院,对环境的不熟悉,在接受各种检查和治疗中容易出现跌倒、碰伤等不安全情况。

1.1.2 护理制度。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药物管理和治疗仪器的摆放不正规,容易出现了发错药和打错针的现象。

1.1.3 管理制度。医院护理管理和监督机制的不足往往导致护理差错的出现。无菌操作管理、护理人员值班管理和培训监督管理等制度如果出现混乱情况,讲直接导致不安全操作的出现。

1.2 主观因素。护理中的不安全隐患的主观因素包括:患者和护理人员。

1.2.1 患者因素。病患因视力障碍导致生活自理困难,特别是年纪大的患者,容易出现坠床、烫伤、误食或呛咳等问题。有些病情轻微患者不遵守医院规定擅自离院外出,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甚至是安全问题。

1.2.2 护理人员。有些护理人员由于临床经验不足或责任心不够,往往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如健康宣教不到位,护理操作不规范,法律风险意识差。另外由于人员不足、护理工作强度大,护理人员往往容易产生疲劳和精力不足,导致出现护理差错。

2 方法

2.1 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知识培训。护理人员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对新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熟悉各种仪器使用方法。同时还要掌握本科室具体开展诊疗项目的情况,熟悉各种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及护理常规,以便正确指导患者做检查,并制定出正确的护理对策与措施。医护人员要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加强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医学道德修养和美学等有关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以便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认真学习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處理方法,一旦发生摔伤、跌倒等意外事件,及时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程序。

2.2 完善管理制度,细化护理工作。规范眼科护理技术操作,避免病人眼部受伤为防止眼损伤,操作时要求轻、稳、准,对不同年资不同职称护士的技术操作有严格要求,技术操作考核合格才在患者身上操作,这是避免患者眼部受伤和不适的有效方法。加强健康教育宣教,使用通俗的语言,使病人易于理解和接受,避免摔倒、坠床、物品丢失等事件的发生。严格防范院内感染的发生,尽量减少家属陪护的人数及院内滞留的时间,保持空气清新,每天保持湿式扫地。

2.3 创造安全规范的就医环境。当病人入院后应及时规范病人各种护理标识,注意标识要醒目;设立负责护士,落实责任制管理,重视病人的隐私保护;注意应用安全护理设施,病区要应用防滑设施,配备照明设施,安装各种扶手,清理通道障碍物。病房要设有传呼器,病床不可过高并要安装床挡,床间距要适当;加强对患者物品的管理,告知患者及家属保持环境卫生,不能随地丢弃果皮。

3 讨论

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且后果严重。我们可以通过确定不安全隐患和对高危人群正确的评估,来强化安全管理规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减少了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我们还需要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理解与信任,以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在提高护理质量和减少医患纠纷的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刘素珍,李继平,成冀娟.社区老年人身体机能状态及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4,19

高龄眼科病人的安全护理对策 篇4

关键词:高龄,眼科,安全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高龄老人比例增加, 高龄病人眼科疾患也随之增加, 如青光眼、白内障这些常见眼科疾病, 可以不同程度地引起病人视力功能的损害, 甚至致盲, 从而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住院期间高龄眼科病人护理安全问题已成为护理工作中关注的问题之一。掌握和了解高龄眼科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病情变化, 做好危险因素的评估, 采取安全的防护措施, 提供周到的安全设施, 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对促进病人康复有重要作用。2005年12月—2006年10月我院眼科收治高龄眼科病人77例, 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护理对策,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2月—2006年10月我院眼科收治高龄眼科病人77例, 男34例, 女43例;年龄65岁~90岁, 平均78岁。经治疗和手术, 视力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均安全出院。

2 安全护理对策

根据病人年龄段的特点, 病人入院即给予充分和全面的评估和记录, 并根据结果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2.1 评估

①心理评估:通过病人的表情、对话的反应、对疾病的认知、住院的目的等方面进行了解。② 视力评估:检查病人双眼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 观察结膜是否充血、角膜有无混浊, 测验视力。③并发症的评估:测量生命体证, 询问病史, 了解有无高血压、糖尿病、中风、老年痴呆等老年性神经血管疾病等。④自理能力评估:通过病人的行走, 语言表达能力, 对答是否切题, 生活自理情况和饮食生活习惯进行评估。

2.2 护理对策

2.2.1 心理护理

首先应消除病人陌生及恐惧心理。多数病人害怕进入医院, 对视力的改变不重视, 对待疾病一拖再拖或是由于经济原因不愿住院, 多数病人在子女的说服下, 勉强入院治疗。当病人入院时, 护士应热情、主动地迎接他们, 并与其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 让他们及时把心中的焦虑和担心告诉我们并详细给予回答解释, 带病人熟悉眼科病房周围环境和通道, 消除其对陌生人和环境的恐惧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取得病人的高度信任。对待病人态度和蔼、细心, 用体贴、安慰、鼓励性言语耐心解释、劝解和疏导, 以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 安心住院治疗。

2.2.2 安全护理措施

病人年龄大, 生理机能退化, 动作迟缓, 记忆力减退, 安全系数降低, 自理能力下降, 易出现碰撞、摔跤、迷路。因此, 我们给病人带上手带, 手带上写有医院科室、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以及联系电话, 以防病人私自外出迷路, 也方便核对。同时建立安全、舒适、无障碍物的病房环境。病房环境要清洁、安静, 通道上无障碍物, 光线充足, 设立安全图示、图画, 简单易懂, 字迹大而清楚。根据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给予陪护, 加设床尾护嘱单, 加强生活护理。休息前交代病人把床头铃放于枕边, 以方便随时呼叫, 并给予上床栏, 加强巡视, 观察其睡眠、呼吸情况, 房间开地灯, 使光线下影响睡眠, 保证病人夜间安全。

2.2.3 生活护理

在护理工作中, 护士应经常询问病人有哪些需要帮忙, 并提醒其注意安全, 防摔跤、撞伤。注意发药到口, 因老年人行动不便, 记忆力减退, 为防止其错服或漏服药物、倒水时烫伤等, 我们协助病人确保其按时服药。同时, 协助病人进行相关检查。当病人需要检查时, 及时联系运送中心, 准时送病人检查, 并交代运送人员有关注意事项, 同时注意查看病人是否安全返回病房。

3 小结

高龄病人稳定的情绪, 对护理人员高度的信任与配合, 护理人员细心、周到的护理可保证高龄病人的住院安全。高龄病人住院期间, 我们从入院热情的接待, 到出院交代注意事项, 都非常仔细耐心, 结果无一例病人出现安全意外, 病人均得以重见光明, 与家人团聚。

参考文献

眼科优质护理 篇5

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我科全体护士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提升专科护理服务水平,转变观念和服务理念,改善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为病人提供专科护理、基础护理、人性化服务、健康教育、风险评估等。作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重点专科的实践者,我们一直以“五满意”为目标即“患者满意、护士满意、医院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为我们“简单却不平凡”的护理工作作了一个新的诠释。

1、转变护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

优质护理服务的重头戏就是开展基础护理,然而有不少护士觉得自己上了三四年的学,经过专业的教育,毕业了干的却是换床单叠被子剪指甲的活,这些本来属于家属做的工作由护士来承担,会不会使护士原本就不高的社会地位更低呢?针对护士们存在的种种疑惑,我科及时进行了动员教育,积极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文件,使护理人员对新修订的各项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做到心中有数,按规范要求进一步理顺核心制度及各岗位工作的执行流程,注重环节质量,以保证患者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召开护患座谈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如液体呼叫现象,我们加强对输液患者的液体巡视,主动取液、加液,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以及向患者介绍输液的用药目的等,打破常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变患者要我服务为我要为患者服务,让患者在医院里始终感到特别安全、特别舒适、特别满意、特别放心,使护士主动参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来。

精湛的护理技能和扎实的专科护理知识是我们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前提,为此每月组织一次低年资护士健康教育模式的示范讲解及查房,进一步简化护理记录,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与病人有更多的交流时间,解决病人提出的疑问,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影响疾病恢复的不良情绪,做出正确的指导与知识宣教,使病人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使身体尽快的恢复健康状态。眼科60%以上的点眼药水患者,正确有效的点眼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每个需要点眼药水的病人的眼药水集中管理,专人点眼,专人管理,认真讲解点眼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眼科病人活动性大,必须交代好点眼时间,反复强调取得病人配合,多种复杂眼药水得谨慎安排顺序跟时间,特殊眼药水需做好交接班,护理人员不断更新方法,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更好更完整的点眼体系,使患者早日康复,在基础护理的实施中很好的与护理技术相结合,大大提升了护士的专业技术价值。

2、加强临床护理服务,突出专科护理服务。

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拓展健康教育范围,以病人为中心,向家属群延伸。如青光眼,家属必须知道青光眼的早期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更新健康教育形式,将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方法以卡通形象的方式做成展板进行宣传,内容简单便于记忆,如“呵护心灵的窗户—掌握用眼卫生”、“如何远离红眼病”、“春节放鞭护眼法”等;将白内障术后、翼状胬肉术后、青光眼等常见眼科疾病的治疗、护理方法做成漂亮的宣传画贴在墙上,便于阅读。

我们的优质护理工作不仅在临床中开展,还开展到了兴义的各个乡镇。2015年9月1日,我科正式启动一年一度免费的“白内障复明求助活动”。拟在1个半月完成兴义市26个乡镇、街道办、兴仁县20个乡镇、街道办以及册亨县14个乡镇的白内障患者的初步筛查工作。专派一个医生跟一名护士完成下乡工作,在筛查工作我们护士需要维持次序,耐心指导病人配合,测好病人视力、冲洗泪道,把好第一个关口。还需集合病人讲解基本的白内障知识,告知病人手术的重要性,医院的具体位置还有电话。尽量让每一位患者的眼睛得到救治,重见光明。

3、优化护理环境

通过落实病区及住院患者的安全目标,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并且加强与患者沟通。病区的显著变化有“六多、六少”:病房整洁多了,床头物品少了;护士巡视多了,叫唤液体少了;护患沟通多了,焦虑不安少了;宣教实用多了,护患纠纷少了;病房和睦多了;患者污垢少了;患者感谢多了,家属顾虑少了”。对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观察记录地更加详细准确,积极地与管床医生沟通,使病情变化的患者得到及时处理。

4、坚持不懈,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常态化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不仅让患者得到实惠,让护士也从中受益。首先,排班模式的改变,分层次使用护士,规范护士行为,使护士的自律性明显提高。其次,工作流程的优化,提高了护士对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同时提升了护士对其专业的认同感,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个人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第三,护士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与健康教育工作,增强了与患者的交流,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使护士工作的自信心更足,更加注重细节,从而减少了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篇6

【关键词】心理护理;眼科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43-01

眼科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导致患者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与患病前比较存在很大的差别,患者心理落差较大。部分患者由于心理情绪较为激动而做出过激行为,不仅耽误患者的治疗同时也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对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36例眼科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6.8±11.2岁,男性7例,女性11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6.2±11.6岁,男性8例,女性10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1.2.1抑郁型:患者由于疾病导致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因此很容易存在抑郁心理,若患者抑郁较为严重很容易出现治疗信心低下甚至拒绝治疗表现。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抑郁型的患者进行有效的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1]。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讲解治疗的方式和治疗过程中的禁忌,让患者进一步了解疾病。同时也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事实想法,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开解,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1.2.2烦躁型:对于烦躁型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烦躁的原因,若是由疼痛引发要及时帮助患者进行止痛,若是对疾病存在疑虑,要及时为患者解答疑虑,舒缓患者的情绪。此外,护理人员也可以为患者播放一些较为舒缓的音乐来改善患者的情绪。对于情绪过于激动的患者可适当予以药物进行镇静处理[2]。

1.2.3惊恐型:惊恐型的患者多是由于对治疗的不了解而产生恐惧,护理人员要耐心为患者讲解治疗的过程和治疗的目的,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的相关内容,缓解患者的惊恐情绪。此外护理人员也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其进行鼓励和安慰[3]。

1.2.4家属护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同样要对患者的家属进行护理,叮嘱家属尽量陪在患者身边,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家属的支持和鼓励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告知家属患者治疗的方式和过程,要争取家属的同意和支持。

1.3效果观察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进行调查,护理后的状况主要包括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两个方面。

1.4效果评价

显著:患者护理后心理状况良好,无不良情绪发生,治疗依从性高,能够主动配合治疗;有效:患者护理后心理状况较为平稳,治疗依从性尚可,但对治疗仍存在一定的质疑;无效: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较差,治疗依从性较差。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S表示,资料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调查: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的11例,护理有效的6例,护理无效的1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的5例,护理有效的7例,护理无效的6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眼科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我院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效果显著的11例,护理有效的6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的5例,护理有效的7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认为对眼科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对我院结果进行研究后我们认为,虽然心理护理对患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存在的不同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我院根据患者不同的表现将患者分为抑郁型、烦躁型、惊恐型三种。对于抑郁型的患者主要采取鼓励、安慰方式进行护理,且多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消除患者的抑郁表现;对于烦躁型的患者多采取安抚方式进行护理,并耐心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缓解患者的烦躁情绪;对于惊恐型的患者则要了解患者惊恐的根源,从根源上消除患者的惊恐情绪[4]。此外,对所有患者的家属也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家属的鼓励和支持不仅对患者很重要,对护理人员来说也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5-6],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进一步改善护理效果。

参考文獻

[1]祁建玲.试析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下)1922-1923.

[2]张庆玲,李会琴.心理护理在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术后疼痛程度的应用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06):537-359.

[3]林文莹.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l1,06(15):210-211.

[4]肇春蓉.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以96例眼科病人为例[J].中外医药,2011,(36):164-165.

[5]何洁丽.心理护理在眼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0):142-143.

浅谈眼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体会 篇7

1 培养良好的素质

手术室护士的素质培养至关重要,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培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努力学习和掌握手术室基本知识和技术操作,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2)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培养护士细致敏捷果断的工作作风。(3)不断总结经验培养护士热爱护理专业的精神。

2 管理措施

手术室的规范管理是手术室工作的重点,也是手术室感染管理中最关键的内容,因此一定要敢管,严格,规范。

2.1 手术室环境卫生管理

为了保证手术室的空气,地面以及手术间的清洁卫生,我们每天提前30min上班用100PPM优安净擦拭手术间地面,器械柜,手术台,器械车,无影灯等室内物品。每天3次进行空气消毒(肯格王多功能空气消毒机)。

2.2 消毒灭菌的管理

对各种项目的周期消毒与卫生工作作出表格排列,订出各种物品及空气监测,细菌培养等周期消毒日期,以及执行者签字和填写有关表格。

2.3 无菌操作技术的监督

手术室无菌技术是由众多环节所组成,从入手术室的更衣戴帽到手术间人员的每一举动,从手的消毒到上手术台的每一项操作。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稍有疏忽都可导致无菌技术的失败,对此必须加强认真监督和管理。凡进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必须更衣、鞋、戴好口帽。自觉的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禁穿手术室衣服外出。

3 手术器械及仪器的管理

3.1 眼科器械多为显微器械,眼部手术操作精细,需要好的手术仪器和器械,它们的性能好坏可影响手术效果。

我们将显微器械放在不锈钢的器械盒内,根据不同种类手术,挑选好使用的器械,放置于盒内固定胶齿处,一定要放置固定好,否则器械脱出易损坏,影响手术使用,挑选器械时应检查是否完整好用,剪子是否锐利,带齿的镊子必须能准确合拢,关节灵活,针头是否通畅,特别是白内障手术中使用的双吸针头及其它特殊的针头,术前一定要做好检查冲洗干净以免影响手术的进行。

3.2 手术仪器保管;

显微镜是开展显微手术必备的条件,搬动显微镜时,动作要轻,把固定踏起再推。擦镜头时用擦镜纸轻擦,并随时准备好备用灯泡,以免灯泡坏时应急更换。每次手术完毕都要检查各活动部位是否有故障,性能是否完好,以便及时修理,不影响使用。

4 充分的术前准备

4.1 患者接到手术室要严格掌握“三查七对”的原则,白内障患者注

意检查瞳孔扩大情况,如发现患者有结膜炎,泪囊炎,发热,咳嗽和哮喘者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2 了解患者是否排空大小便,是否有心,肺,胃病史,以免发生意

外,并主动与亲人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动态及病情,讲解手术过程及治疗目的,介绍手术室环境,并对患者表示关心和同情,取得亲人信任与合作,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4.3 患者的体位:

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对于减轻术者的疲劳提高手术质量非常重要。患者额部与颌部应在同一平面,使眼球处于正常生理位置。由于显微镜使用局限性,术中不能有较大体位改变,否则影响术者操作。

5 手术配合

5.1 由于眼科手术的特殊性,无需器械护士,因此,巡回护士的工作至关重要。

严格按手术通知单上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术眼、术式核对准确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

5.2 主动与患者交谈,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检查手术部位的备

皮及泪道冲洗情况,术前10min开始用表麻,每隔3min滴一次,共3次,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用美多丽散瞳并备好晶体。

5.3 打开消毒敷料包,器械包时,严格检查和核对消毒包表面贴化学指示胶带颜色包内化学指示卡的达标情况。

提供手术台上所需物品接通各种仪器电源,连接好心电监护仪。并将手术台调到适宜的高度,显微镜平稳固定,调整目镜、物镜、瞳距、焦距放大倍数等。

5.4 术中随时掌握手术进展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同时手术室护

士要监督术者无菌技术操作的执行情况,如有违反,应及时指出,这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环节和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6 常见几种手术中的护理工作要点

6.1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备好并连接调式超声乳化仪,设置能量和吸收范围,连接双级电凝器,备好1mL注射器,5mL注射器、平衡液,进口一次性手术刀、15度穿刺刀、3.0角膜刀和隧道刀、玻璃酸钠,人工晶体,孔巾,卡米可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时准备好双头冲洗针头,并预备好玻璃体切割器。

6.2 抗青光眼手术:

备好0/10进口缝线,丝裂霉素,电凝器,巩膜咬切器等。

6.3 斜视矫正术:备好0/6时口缝线,圆规,斜视勾等。

6.4 视网膜脱离:

将手术间布置成暗室,准备好检眼镜,禁止用地卡因表面麻醉,以防角膜混浊。

6.5 眼外伤手术:

备好急用器械,如果做眼球异物取出,应连接好电磁吸铁器。

6.6 鼻腔泪囊吻合术:

备好鼻科器械(如鼻镜,剥离子等)。泪道探通激光仪,硬膜外导管,探针等。

7 人工晶体的管理

7.1 眼科手术中,白内障手术比例占很大比例,人工晶体的管理非常

关键,为了确保每一个患者植入高品质的适宜度数的人工晶体,达到术后恢复满意视力的良好效果,延边眼耳鼻喉科医院实行专人专柜保管,做好相应记录,预防术后发生医疗纠纷。

7.2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术前一天,由医生及患者一起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

7.3 术前、术中、术后严格查对,遵守操作规程,保持适量稳定的人工晶体的库存。

8 手术室医疗垃圾的管理

延边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医疗垃圾按分类收集、存放、处理(医院设专人处理)。对手术中使用的手术刀片、注射针头、缝合针等放入锐器盒。医疗垃圾放入黄色垃圾袋中。并建立医疗垃圾处理登记本。

9 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

眼科护理安全管理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10例, 男67例, 女43例, 年龄60~93岁, 中位年龄78.5岁。合并心脑血管疾病50例, 高血压48例, 糖尿病32例。经积极术前准备, 患者行手术治疗93例, 因患者原因未手术17例。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发生跌倒、碰伤、坠床、烫伤等意外事件, 患者及家属对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知晓率≥95%, 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

2 护理安全隐患表现

2.1 眼科疾病因素

患者受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影响, 视力下降, 视野受限, 术后单眼或双眼包扎, 增加了患者跌倒碰伤、坠床、烫伤等意外事件的危险性。

2.2 生理及心理因素

年龄是患者跌倒、坠床的显著因素, 因高龄患者多行动不便, 体力、视力均减弱, 7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50%以上[1]。另外, 由于环境陌生, 通道障碍物过多, 病室光线不足或进暗室检查, 以及卫生间地面湿滑、无扶手、无防滑设施而易致跌倒、碰伤。

2.3 并发症因素

高龄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由于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服用降压、降糖药物等, 易产生缺氧、低血压、低血糖而导致跌倒、坠床、摔伤等意外。

2.4 护理安全管理因素

2.4.1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工作中过多地重视护理操作的实施完成, 忽略对病情的主观判断。尤其对法律“举证倒置制度”认识不清, 疏于证据的管理和收集, 导致医患纠纷不断增多的现状, 未引起足够重视[2]。

2.4.2 护理强度大:

因护士缺编, 患者数量增加, 超负荷工作运转, 护士易急躁、厌倦、失望、沮丧, 注意力不集中, 护士的工作热情降低、责任心下降, 增加了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

2.5 患者及家属安全意识薄弱

患者及家属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 不听从护士告诫而发生意外。

3 对策

3.1 做好入院评估, 加强安全宣教

患者入院时,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环境, 病室、走廊防滑, 外出有人陪伴, 及时加床档,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床档。对术后或卧床时间长的高龄患者, 提醒其做到3个30s, 即醒后30s再起床, 起床坐起30s后再站立, 站立30s后再行走, 以防跌倒[3]。

3.3 用药指导

药物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发药时要认真查对, 服药到口, 告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不可随意增减或擅自停药。用眼药水时, 要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区分药物类别, 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及时观察巡视, 避免意外发生。

3.4 严格“三级三严”训练, 合理人员配置

加强基础理论和护理常规训练, 培养与岗位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合理优化排班, 充分调动人力资源, 改善护士超负荷工作状态、工作环境和待遇。

3.5 完善护理安全管理, 加强环节质量监控

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 增强护理安全的自觉性。护理质控小组应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提出整改措施, 并检查落实情况,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 提高安全意识, 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3.6 强化法律意识, 注重护患沟通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 对护理队伍进行有计划的法制安全教育, 新上岗的护士进行岗前教育培训, 集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培养护士正确的风险意识, 重视护患沟通。

4 讨论

总之, 护理工作贯穿疾病的整个治疗过程, 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因此在对眼科高龄患者的护理中, 要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护理安全隐患的可预见性。在护理工作中做认真评估, 加强护理安全意识教育的同时强化业务素质训练,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完善管理机制,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是我们广大护理人员的宗旨。

关键词:眼科高龄患者,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杨秀兰.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循证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 :40.

[2] 汤莉伟, 张爱琴.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5) :74-76.

眼科护理安全管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眼科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眼科安全隐患护理预防对策,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男29例, 女31例, 年龄范围为24~69岁, 平均年龄为 (54±2.1) 岁;对照组患者男28例, 女32例, 年龄范围为 (25~70) 岁, 平均年龄为 (55±2.7)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眼科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 具体如下文。

1.2.1 加强安全健康教育

让患者及其家属全面了解医院相关住院安全规章制度, 保管妥当个人重要物品。患者未经同意的情况下不得随意出院, 若有特殊情况, 需得到科主任的批准, 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离开。禁止患者吸烟、使用电器, 以免引发火灾和触电。视力低下者可留有家属或专人陪护。

1.2.2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医院或科室积极组织专业培训讲课或技能比赛, 以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 重点加强眼科基础护理操作和理论知识, 以为患者提供更高层次的护理服务。定期进行考核测评, 确保护理人员与时俱进, 才能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发挥其主动性和预见性。同时加强其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对安全的认识。

1.2.3 完善相关护理管理制度

对于眼科患者病房减少公共设施, 从而避免意外事故的安全隐患, 卫生间墙壁上设有扶手, 地上铺有防滑垫, 患者休息时, 拉起床栏。另外, 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查对”制度, 如发放口服药时, 指导、监督患者服药, 避免患者错服、误服等现象的发生。严格按照患者护理分级制度进行巡视病房, 以便及时发现护理问题, 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护士应该掌握医院相关安全规定, 不可随便同意患者自行出、入医院或随意调换床铺。

1.3 观察指标

满意度根据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包括专科护理能力、服务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内容, 总分100分, ≥90分评“优”, (80~89) 分评“良”, (60~79) 分评“中”, <60分评“差”, 满意度为评“优”和“良”的患者总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科护理中安全隐患

本研究中, 发生意外伤害患者12例 (10.0%) ,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30例 (25.0%) , 视力障碍85例 (70.8%) 、心理障碍62例 (51.7%) 、服药隐患10例 (8.3%) 、护理管理制度欠缺9例 (7.5%) 、护理专业素质薄弱7例 (5.8%) 、健康宣教不足13例 (10.8%) 。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分析比较情况

观察组采取护理防范措施后, 患者满意度为96.7%, 对照组满意度为68.3%,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眼科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均为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造成患者视物困难, 这就增加了跌倒、碰伤、坠床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成为威胁患者安全的因素之一[3]。同时, 突然视力下降患者由于暗适应能力弱, 加上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 使得患者的身心均受到沉重的打击, 患者很容易陷入低落情境, 甚至抑郁, 发生自伤或伤人的现象[4]。相应的, 治疗依从性也会下降, 健康宣教的作用也会大大折扣。另外, 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不全、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均是眼科患者的安全隐患[5]。如医院安全保障力度不够、病房存在设施问题、室内环境不佳等, 护理人员眼科专科护理能力差, 护理时增加患者伤害与痛苦, 无菌原则遵循性差, 操作过程中易导致患者眼部感染, 从而加重眼部疾病[6]。眼科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视力问题, 而且随着病情加重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因而在护理眼科患者, 保证有效治疗的同时, 排除安全隐患也相当重要。

近年来, 有研究表明, 临床上眼科患者护理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 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7]。目前, 临床对于眼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尚未形成系统的、统一的防范措施, 仍处于不断完善中[8]。本研究中, 我院针对眼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主要从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 从护理人员和患者个人方面着手, 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并取得较好的防范效果, 大大降低并避免了安全危险因素, 使得眼科患者的安全性得到较高的保障。

综上所述, 眼科疾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采取有效、针对的防范措施, 可明显保障患者的安全, 降低不安全的风险, 并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值得临床广泛推荐。

参考文献

[1]金玲.眼科护理不安全隐患的预防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3 (下) :1293-1294.

[2]赵倩, 曾建军.眼科护理安全性的分析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1) :212-213.

[3]梁静.眼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0) :157-158.

[4]田华.眼科护理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1) :517-518.

[5]田玉梅, 肖辉, 张金华, 等.眼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9) :7146-7147.

[6]梁丽萍.眼科护理的潜在风险与防范措施探讨[J].现代护理, 2013, 11 (28) :114-115.

[7]梁义红, 赵静, 柴树洁.眼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 2012, 7 (11) :82.

眼科护理安全管理 篇10

1 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1.1 机械型因素

1.1.1 跌倒

其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姿势控制能力降低、大脑决断迟缓、肢体协调功能减退、病理改变、药物因素、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等[2]。眼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地面光滑、潮湿;病房内设施多;卧床时间过长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由于疾病突发, 不能自控, 更易引起摔伤。

1.1.2 碰伤

眼科裂隙灯、检眼镜检查需在暗室内进行, 由于室内光线较暗, 患者对环境陌生, 加之视力障碍, 对检查方法不了解, 很容易碰伤。

1.1.3 坠床

主要与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及疾病影响有关。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出现了生理性老化, 大脑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所以定位差, 易发生身体失衡, 甚至共济失调现象。如若患者身边无人照顾, 护理人员失察, 难以避免会发生坠床。

1.2 物理性因素

主要是烫伤, 其原因是老年人皮肤感觉减退、双眼视力障碍、眼部手术后包封以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倒热水、暖水袋使用或使用输液瓶做热敷、保暖;热的饭菜碰倒后均可引起皮肤烫伤。

1.3 化学性因素

最常见的是药物因素。如私带不明的院外药物、误解使用药物的方法、不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均是引起意外伤害的原因。另外, 某些患者对消毒剂、某些药物过敏, 易引起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发生。

1.4 医源性因素

1.4.1 护理人员因素

(1) 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感不强。护理人员认为眼科危重患者少、病情轻、护理工作简单, 造成护士巡视病房不及时;缺乏护患沟通, 对患者病情及安全问题不了解, 缺乏预见性防范, 故眼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难以保障。 (2) 健康教育不到位, 告知行为不规范。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护士在患者住院过程中的一系列教育工作, 使患者了解有关疾病和康复保健知识[3]。健康教育方法得当、落实到位能消除危险隐患,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否则, 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1.4.2 环境因素

环境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尤其重要, 如不适当的灯光、不适合的衣服鞋子、病房地面太滑或积水、病床高度不合适、病房坐椅不稳、床腿刹车未固定等不安全因素, 都会造成住院老年患者的意外伤害。

1.5 其他因素

(1) 心理因素:老年患者对自身自理能力估计不足;自尊心太强, 不愿寻求别人的帮助;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不高。 (2) 生活习惯:在室内行走喜穿拖鞋。

2 护理对策

2.1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1)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实践中, 护理人员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解决影响患者健康的根本问题, 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4]。通过加强学习护理核心制度, 对法律法规学习和对护士职业道德的教育, 规范护士执业行为, 从而使护士认识到遵守法律规范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提高自律能力。 (2) 落实护理安全职责制度, 提高工作责任感。鼓励护理人员从杂志、网络搜集相关法律案例进行讨论学习, 从中吸取教训, 借鉴工作经验, 认识到保障患者的安全是每个护士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对老年高龄患者进行评论, 提出不安全因素, 使护士重视危及患者的安全隐患, 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和对患者的安全教育能力。

2.2 重视病房管理

要求病房内的设施定位放置;固定好床脚刹车;调低床的高度;将所属物品放在患者容易拿到的地方;卫生间地面有水时要及时拖干, 防止地面太滑而摔倒;同时告知患者在每次拖地时不要下床活动, 待地面干燥后再下床。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减少不良的刺激和环境对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

2.3 全面评估危险性, 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措施

2.3.1 跌倒防范

护理人员加强巡视, 做好预见性防范;争取家属支持, 对行动不便者建议家属陪伴;协助生活所需, 做好生活护理;患者外出活动时、暗室检查时有家属陪伴或护理人员陪护;在病区活动要穿防滑鞋, 避免穿拖鞋。

2.3.2 烫伤防范

入院时及时履行告知义务,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使用热水袋的方法、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等;严禁使用输液瓶做热敷、保暖。

2.3.3 坠床防范

高龄患者加床挡, 且要有家属陪伴;在患者午睡或晨起时, 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帮助, 体现人性化关怀。

2.3.4 用药防范

严格遵守用药安全制度及查对制度, 严禁患者自带自服药物。眼科特殊用药在用药前一定要详细了解病情、用药时间、注意事项向患者讲解清楚, 并仔细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服用、注射过敏反应的药物时, 应观察其延缓反应;双眼视力障碍者做到服药到口, 避免误服;扩瞳药与缩瞳药要分别放置, 避免误用。

2.4 重视健康教育

深入扎实的健康教育是杜绝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环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士已成为医院健康教育的主体。如何运用高质量的教育手段, 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势在必行[5]。特别是对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中, 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教育中要调动好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3 小结

以患者为中心是医院永恒的主题, 护士对老年患者要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学会与老年患者沟通交流, 了解病情和患者的需求, 实施个性化护理。

眼科病房老年患者较多, 对于这一较大弱势群体的安全问题, 更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在做好专科护理的同时, 更要加强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 保证眼科护理的质量安全,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摘要:目的 通过对眼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眼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进行风险评估, 针对各种护理安全问题进行防范, 有效保证眼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结果 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增加了护理人员及患者的防范意识, 减少或避免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发生。结论 做好眼科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 减低危险因素的发生率, 创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细致的人性化管理和护理人员的防范措施是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眼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秉志, 李德鹏.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J].实践医学杂志, 2001, 14 (2) :142-143.

[2]余小萍, 朱萍, 计莺.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隐患的探讨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7) :50.

[3]熊应菊, 熊应燕, 尚丽英.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7, 21 (11) :66

[4]许慧, 孙晓红.提高护士自律行为防范护理纠纷[J].中国护理管理, 2004, 4 (4) :46-47.

浅析农村老年眼科住院患者的护理 篇11

【关键词】农村;眼科;住院患者;护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落实,农民眼科住院患者也逐渐增加;加之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在眼科住院患者中也不断增加;于是伴之而来的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必须已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为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医患纠纷,加强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成为医院管理最重视的工作之一。

1眼科住院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

1.1疾病安全隐患由于大部分农民老年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眼科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剥离等均可引起视力下降,视物不清,视野缩小,对比觉降低,暗适应能力下降,术眼敷料包扎患者行动不便;而且眼科检查大多在暗室中进行,眼部许多精细检查都要通过裂隙灯、检眼镜在暗室内进行。为有利于检查,暗室内光线较暗,加上患者对环境陌生以及视力障碍,没有适应暗室环境就接受检查,易发生碰撞及跌倒事件。

1.2环境安全隐患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分辨能力差,视力模糊、身体移动和平衡能力减退。眼病患者的特殊性,限制了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环境对其也产生重大影响。如走廊路滑、厕所潮湿、无扶手,路障多,照明设施不完善等。使患者在行走过程中易跌倒。

1.3护理人员安全隐患医院人力资源的缺乏,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健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护士综合素质偏低。对患者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预见性。处理、应急能力差,很难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加强眼科护理安全的对策

由于护理专业化的进程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公众对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护理人员的角色及功能范围已在扩大,需要制定或更新有关的护理管理,使护士能够在新的条件下承担新的角色,实施新的功能。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管理意识和素质。

2.1做好入院的评估在患者入院后,要求我们责任护士要进行全面、认真的评估,了解既往史,以确定存在有安全及潜在安全问题的高危人群,以便于护士在巡视患者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观察有重点,预防有措施,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

2.2把好关键过程管理强化护理工作的过程管理,例如,碰伤防护措施把好健康教育关;入院时带领患者熟悉住院环境,指导患者进行自护能力训练,提高病人自护能力;跌倒、坠床的防护措施把好基础护理关;指导患者穿合适的鞋子,防滑,裤子不要过长;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床挡,呼叫器;对于手术患者把好围手术期护理关,正确使用腕带,做好标识,告知患者术后应注意的有关事项,防止碰伤术眼;对使用扩瞳及缩瞳剂的患者,做好用药知识宣教关:点眼时防止损伤角膜,压迫泪囊防止全身吸收引起不良反应,视力模糊时,尽可能减少活动,必须时要有人陪同。

2.3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强防范意识的教育,使每个护士自觉建立防范的安全理念,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证患者的安全。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规范护士的行为,督促业务学习,拓宽护理人员知识面,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培养护士的预见性,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患者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永恒的主题。

2.4改善环境保持地面干燥,可在光滑地面设置防滑垫,走廊、洗手间设置把手,照明设施完好。

总之,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且后果严重。通过对高危人群正确评估,强化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了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苏娜.医院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方法[J].中華护理杂志,2003.

[2]马丽娜.加强眼科病人安全防护[J].护理管理杂志,2008.

[3]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

眼科护理安全管理 篇12

1 眼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结合眼科患者的特点和本院眼科的实际情况, 从患者、环境、制度、护理人员素质四个方面入手[2,3], 并对患者术后感染、医护过程中发生差错、患者投诉等不安全事件进行逐项调查分析, 发现存在以下不安全因素:

1.1 患者因素

眼科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易产生焦虑、恐惧、烦躁的心理, 单靠自我调整保持良好的依从性较为困难。这些患者中又以老年人居多, 他们由于身体功能的衰退, 大多伴有全身疾病, 反应迟钝, 记忆力下降, 分辨能力差, 身体移动和平衡能力减退, 加之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 易出现不遵医嘱的行为, 甚至拒绝配合治疗, 依从性更不如其他年龄段患者。而且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所服药物的种类繁多, 易发生错服、漏服或服用期间发生呛咳。另外, 有些视力尚可的患者不遵守本院禁止住院患者请假外出的规定, 擅自离开医院, 在给治疗、护理工作带来不便的同时, 还有可能发生意外, 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1.2 环境因素

眼科检查常需在暗光中进行, 新入院患者又往往对所处环境不熟悉, 患者视物不清, 行动不便, 若加之设施摆放不当、过道无扶手、地面湿滑、床边未加设护栏等隐患的存在, 易导致患者坠床、跌到、碰伤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特别是老年和儿童患者自我防护能力较弱, 一旦发生上述意外, 后果将不堪设想。

1.3 管理制度因素

总体来说, 管理制度的隐患与人力资源配置不当、质量检查不严、监督力度不强有关, 主要体现在未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和查对制度以及忽略对患者的管理上面。治疗仪器、药物管理不规范易致错用、误用, 加重患者病情, 或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如诊疗物品和接触感染性病患的手未经消毒, 此类无菌操作意识淡薄, 不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的行为, 可引发院内感染。在诊疗前, 特别是单独工作和交接班时, 不认真履行查对制度, 若发生医护差错, 可导致健眼损伤, 有可能给患者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忽略对患者, 尤其是对慢性终生性眼疾患者的管理, 为了省事不切实落实健康教育, 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不加劝导, 难以使患者在关于所患疾病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 医患间不能形成有效配合, 大大降低治疗效果, 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1.4 从业者素质因素

由于眼科具有患者多、住院时间短、病床周转快等特点, 护理人员工作强度较大, 易产生疲劳、精力不集中、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生硬, 加之个别护理人员专科理论技能不扎实, 法律、风险意识欠缺。这些隐患可导致护患纠纷, 安全事故的发生。

2 防范对策

依据可能存在隐患的四大因素, 分别建立安全隐患控制小组, 定期开展评估, 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 以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对于患者, 首先应全方位评估年龄、视力、心理、自理能力、疾病病情 (包括基础疾病) 以及与疾病相关的生活习惯等。对高龄、视力障碍、自理能力缺陷、依从性较差及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 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制订个体化的护理干预计划, 如病患床头置放提醒标识, 手腕配戴个人信息带;安置于离工作站较近的病房, 加大巡护力度, 依据患者情况争取做到专人陪护,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将心理护理贯穿整个诊疗过程, 帮助患者调整好治疗体位, 与患者亲切交谈, 对患者的合理要求及时给予帮助解决, 以减轻紧张情绪;保证患者正确有效地用药, 坚决杜绝错服、漏服;系统地进行健康宣教,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劝导调整作息规律、合理饮食、戒烟戒酒, 养成有益健康的生活习惯;按规定严格执行请假制度, 一般情况下禁止请假外出, 如外出, 须有家人陪同, 登记并签责任保证书。

环境因素安全隐患经由控制小组成员模拟视力障碍患者, 对医护环境进行体验, 将体验的结果报告上级, 适时作出整改, 比如病房每日进行常规消毒杀菌, 保持空气清新;改善病房格局, 室内设施加固, 排除障碍物及尖锐物品, 铺防滑地砖, 使用专用病床, 被褥松软、舒适, 根据患者要求适量添加;科室内休息时间应保持安静;走廊加设扶手, 建立无障碍通道;暗室检查, 给予看护;洗手间铺设防滑垫, 添置坐厕, 水龙头安置感应取水装置等。此外还应对所有新人患者给予环境适应护理流程, 带其熟悉环境。

对管理制度因素中存在的隐患, 我们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诊疗、护理过程中的监督来消除。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和日常考核制度;严格按照医嘱实施护理行为, 开展前必须做到“三查七对”;建立并规范药物管理制度, 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强化无菌操作意识, 规范到每个细小的环节, 杜绝院感的发生;施行护患沟通和健康教育制度, 开展护患沟通技巧讲座, 依据疾病类别收集整理健康教育资料, 将健康宣讲工作贯彻到病患人院、术前、术后、出院所有过程, 根据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评估责任护士是否把此项工作流于形式。

由于眼科是一项精细的专科, 技术要求程度极高, 眼科护理人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良好的心理素质, 过硬的专科操作理论和技能[4]。所以, 我们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估和规范化培训, 经考核合格方可独立进行护理活动。同时, 我们定期开展法制、法规教育、心理素质提高训练, 加强护理人员思想管理, 更新观念, 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 使其身心处在最佳状态, 以提高职业责任感和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

3 小结

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服务的关键, 是防范和减少医疗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眼科病区的特点是老年患者较多, 行动缓慢, 加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做好老年安全护理更为重要。围绕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等要求, 不断改进各个护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才能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我们采取的以上措施, 大多属于前馈控制范畴, 即运用所能得到的信息, 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 不断调整计划和采取有效措施, 将风险控制在操作之前[5]。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干预措施实施期间, 患者对茂名市人民医院眼科护理满意率达到了99.5%, 较之以前高出了近10个百分点, 院感及差错发生率也比实施前明显降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自觉查找安全隐患, 积极提出改进措施, 风险意识和责任感明显增强, 整个科室发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总之,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根本, 它始终贯穿在操作、处置、配合治疗等各环节和过程中, 我们必须持续地查找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 明确隐患存在的范围和对象, 制定出系统的防范对策, 有效落实风险管理, 控制关键环节, 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防患于未然。同时, 作为眼科护士除具备有一定的专科理论及操作能力外, 还要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加强护患沟通, 增强风险意识, 确保眼科护理安全。

摘要:目的 探索眼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对策。方法 分析总结茂名市人民医院眼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 四大因素中的安全隐患在实施合理的控制措施后,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护理满意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院感及差错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 整个科室发生了良好的改变。结论 持续定期开展安全隐患的评估和消除工作, 可保证患者的安全, 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眼科护理,安全隐患,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魏云峰, 吕农华, 李建林, 等.医患纠纷产生原因分析及预警机制的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 2008, 6 (5) :15-16.

[2]林静仪, 张小娟, 叶荣花.低视力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及防护[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3) :5620-5621.

[3]陈朝霞.眼科住院患者医疗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6, 12 (7) :905-905.

[4]吴素虹.临床眼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上一篇:成本管理研究下一篇:黑龙江设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