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用水者协会

2024-09-16

农民用水者协会(精选9篇)

农民用水者协会 篇1

0 引 言

合适的协会规模既能使集体利益最大化, 又不需要增加太多的组织协调成本。奥尔森认为:“除非一个集团人数很少, 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 有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较小的集团比较大的集团更容易组织集体行动”。这是因为, 如果从集体行动中获得利益的个体为数很少, 集体成员就可能进行谈判, 并取得一致同意开展集体行动。这种成员之间讨价还价的成本较低, 成员之间的博弈是在一种近似于完全信息的条件下进行, 即大家都知道各自可能的行动以及该行动所带来的各种可能后果。而对于大集团而言, 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 个人从组织的集体行动得到的收益减少, 加之不易通过协商方式解决集体行动成本如何分担的问题, 并且搭便车的收益不会减少, 因此个人就有强烈的“搭便车”动机。更何况在人数众多的大集团中, 这种行为也是很难被发现的。所以集团规模越大, 成功进行集体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小。Meinzen-Dick 的研究也证明:小规模集团具有合作优势, 因为相互间的策略易于观察、个人不遵守规则承担的损失较大、成员间的相互关系更为密切且谈判的成本较低。由此, 公共灌溉系统组织与集体行动效益的发挥, 需要对组织与集体行动的边界做出合理的界定, 以增强组织与集体行动的有效性。

在供水单位与农户的灌溉水权交易中, 双方的地位并不对等, 加上双方在水资源时空配置、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水价高低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 影响了农户参与灌溉的积极性, 不可避免地使水权交易费用上升。所以, 农户之间组成协会, 由协会统一与供水单位进行交易可降低交易成本, 规模越大降低的交易成本越多。同时, 集体行动的能力也增大了。但随着集团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集团的组织成本将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同时会出现集体行动困难。可见协会 (集团) 的规模是由以上2种成本的比较决定的, 即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之和的极小值决定集团规模的均衡点。也就是说, 组织成本与交易成本总和的极小值所对应的规模即为集团合理规模。

1 用水者协会组织规模与管理协调成本分析

用水户协会的物质生产, 特指协会的灌溉组织、渠道和设备维护及建设等基本职责的履行。用水户协会的物质生产成本指协会基本职责履行所必需发生的费用, 即人员工资, 材料费用, 机械费用。因此, 除此之外协会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均可视为协会运行的管理协调成本, 主要指协会内部人员之间的管理、沟通、协调的费用, 以及与外部谈判的费用。这些成本主要包括:协会与供水公司谈判的费用、签订供水合同的费用、收取水费的费用、执委会成员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损失、监事会的监督履约费用、冲突解决费用、召开用水者代表大会的费用、选举费用等。用水户协会的物质生产费用和管理协调成本共同构成协会运行的总费用。

用水户协会的规模是指协会内部的会员数量或所管辖的灌溉面积。协会的规模小, 即管辖的灌溉面积小, 所需的管理人员数量少, 则管理协调成本比较低, 但同时协会的集体行动力也较薄弱, 无法使组织集体降低交易成本, 获取更大的集体利益。协会的规模大, 即管辖的灌溉面积大, 所需的管理人员数量多, 协会的集体行动力强, 交易成本降低较多, 能获取更大的集体利益, 但组织的管理协调成本比较高, 且可能会产生集体行动困难。寻求一个合理的组织规模是必需的。

2 用水户协会合理规模的计算模型

首先界定与规模相关的几个概念。

用水户协会的规模在此界定为协会所管辖灌区的灌溉面积, 记为Q。另与规模相关的2个因变为:组织管理协调成本 (即协会内部成员间组织、管理、协调等活动发生的费用) , 记为M;协会行动力 (即协会组织灌溉能力、渠道和设备的维修及建设能力、与供水公司的谈判力量等) , 记为E

由此可知, 协会的交易成本和协会力量都是协会规模的函数, 并且有着各自的变化规律, 记M=f (Q) , E=g (Q) 。则用水户协会最佳规模的计算思路为:

(1) 通过回归和数值模拟, 寻求确切的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方程, 即不含未知参数的函数M=f (Q) , E=g (Q) ;

(2) 建立协会运行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函数, 即Max Z=g (Q) -f (Q) ;

(3) 运用导数法求极值, 即由dg (Q) /dQ=df (Q) /dQ, 求得Q。此Q即为边际协会力量与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的协会规模, 即为最佳规模。

虽然交易成本在任何时候都是隐性、模糊、难以准确衡量的度量, 但本文依然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和回归拟合的思想, 对交易成本进行数量的计算, 尽管这种计算带有很大的不确切性, 也无法看到这些成本的全部来源, 但作为一种尝试, 其思想仍然具有其合理性。

3 用水户协会合理规模的计算过程

为了找到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方程, 本节通过多个典型的用水户协会多年的运行数据的调查统计, 进行系统的分析处理, 试图拟合并回归出确切的方程。

3.1 组织管理协调成本与协会规模的关系

由前述结论知, 协会运行的组织管理协调成本是指非物质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比较难以直接计量, 在此表示为协会年运行总费用与年物质生产费用的差值。协会物质生产费用是指履行基本职责所必需发生的费用, 具体指用水户协会组织灌溉、渠道和设备维护与建设所必需的人工、材料、机械费用。其中人工费用可以以实际值直接列入, 而自购的材料、机械费用则需使用其购置费用在各年的摊销值, 租赁的材料、机械费用则亦按实际值计列。

具体的协会数据调查统计使用表1所示表格。

选取典型的协会按照表1进行数据统计, 统计年份从协会成立年末至计算年年初, 共计n年。最终统计数据为协会的二元数据组 (M, Q) , 选取15个以上的协会分别统计其 (Mi, Qi) , i≥15。得到各协会的二元数据组 (坐标) 后, 绘制其分布散点图, 得到交易费用和协会规模 (灌溉面积) 的关系函数图像, 然后通过回归分析求出其间的相关方程。

对选取的15个协会进行调查, 得到其统计数据 (M, Q) 分别为: (200, 848) , (800, 1 069) , (1 400, 1 159) , (2 000, 1 216) , (2 600, 1 258) , (3 200, 1 291) , (3 800, 1 319) , (4 400, 1 342) , (5 000, 1 363) , (5 600, 1 381) , (6 200, 1 397) , (6 800, 1 512) , (7 400, 1 725) , (8 000, 1 838) , (8 600, 1 949) 。绘制其分布散点图, 见图1。

由图1可知, 交易费用随协会规模的变化呈正相关的变动趋势。协会规模Q=0时, 管理费用M=0, 这证实了用水户协会不存在时, 管理费用为零。当Q出现少许增长时, M则大幅增加, 说明在协会规模发展的初期, 管理成本对规模的变动十分敏感, 扩大规模会导致管理成本成倍的增长。而随着Q的不断上升, M的增长速度则逐渐下降, 直到最后趋于平稳, 这说明当协会达到一定规模时, 管理成本的变化不再明显。这些结论与经济学的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十分吻合, 也与我们对协会的感官认识相符。

由回归分析可知MQ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其相关方程为:

Μ=368lg (Q+1)

3.2 协会集体行动力与协会规模的关系

协会集体行动力E的量化可考虑使用协会力量的发挥所产生的效益值, 即协会从事组织灌溉、渠道和设备的维修及建设、与供水公司的谈判等活动所产生的效益。但是在协会不存在时, 同样会存在灌溉、渠道和设备的维修及建设等效益, 因此计算协会集体行动力所产生的效益值时, 须注意将这部分效益分离出来。分离方法为, 计算协会存在时从事这些活动产生的效益期望值, 同时计算协会不存在时这些活动产生的效益期望值, 两者的差值即为协会力量的效益值。即协会集体行动力E =∑年均活动收益×存在协会时活动成功的概率-∑年均活动收益×无协会时活动成功的概率, 记此多项式前项为E2, 后项为E1, 则有协会力量E=E2-E1。

使用期望值的原因是, 在调查统计中发现, 即使协会存在, 这些活动也未必能够完全成功地开展, 协会不存在时失败的案例更加普遍, 因此, 先由统计资料取得这些活动成功的概率, 然后通过计算期望值来反映协会力量的一般真实水平。

下面分别阐述这些活动收益的具体内涵。

组织灌溉:组织灌溉是协会核心功能, 也是协会力量的主要表现, 其效益主要体现为更合理的灌溉使得产量提高, 从而带来收入的增加, 因此本活动的收益在此用农业纯收入来表示。

渠道和设备的维护及建设:渠道和设备的维护及建设能够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系数, 改善灌溉系统的质量, 从而带来农业的增收, 其农业收入增加的幅度应与渠系水利用系数的增幅相同, 因此此项活动的收益为农业纯收入×渠系水利用系数增长率。

与供水公司的谈判:与供水公司的谈判的内容主要为水价, 成功的谈判能够有效地降低灌溉水价, 减少水费支出, 从而产生效益, 因此此项活动的收益为灌溉用水量×单位水价降低幅度。此处单位水价降低幅度的计算基点为协会成立之前。

由此, 可按照表2统计数据, 进行协会力量量化值的计算。

由表2对协会管辖灌区进行统计, 可分别计算其出E1和E2, 则协会力量E=E2-E1, 同样由统计可知灌溉面积Q

选取典型的协会按照表1~2进行数据统计。对于协会存在时各收益项目表, 统计年份从协会成立年年末至计算年年初, 共计n年;对于协会不存在时各收益项目表, 统计年份从协会成立年年初向后倒推n年, 亦共计n年。最终统计数据为协会的二元数据组 (E, Q) , 选取15个以上的协会分别统计其 (Ei, Qi) , i≥15。得到各协会的二元数据组 (坐标) 后, 绘制其分布散点图, 得到协会力量和协会规模 (灌溉面积) 的关系函数图像, 然后通过回归分析求出其间的相关方程。

对选取的15个协会进行调查, 得到其统计数据 (E, Q) 分别为: (200, 1 263) , (800, 2 005) , (1 400, 2 416) , (2 000, 2 721) , (2 600, 2 970) , (3 200, 3 183) , (3 800, 3 370) , (4 400, 3 539) , (5 000, 3 693) , (5 600, 3 836) , (6 200, 3 968) , (6 800, 4 092) , (7 400, 4 209) , (8 000, 4 320) , (8 600, 4 425) 。绘制其分布散点图, 见图2。

由图2可知, 协会力量随协会规模的变化呈正相关的变动趋势。协会规模Q=0时, 协会集体行动力 (协会力量) E=0, 这证实了用水户协会不存在时, 协会集体行动力为零。当Q出现少许增长时, E则大幅增加, 说明在协会规模发展的初期, 协会集体行动力对规模的变动十分敏感, 扩大规模会导致协会力量成倍的增长。而随着Q的不断上升, E的增长速度则逐渐下降, 直到最后趋于平稳, 这说明当协会达到一定规模时, 协会集体行动力的变化不再明显。这些结论与经济学的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十分吻合, 也与我们对协会力量增长的感官认识相符。

由回归分析可知EQ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其相关方程为:

E=216Q3

由此, 在同一座标系内描绘管理成本和协会集体行动力的函数图像, 见图3。在图3中的Q0点, 协会集体行动力 (协会力量) E=g (Q) 与管理成本M=f (Q) 的差值达到最大化, 边际协会集体行动力与边际管理成本相等, 此时协会运行的效率最高, 因此Q0点即为最佳协会规模点。下面通过数学方法寻求的Q0的确切数值。

建立协会运行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函数, 即Max Z=g (Q) -f (Q) , 在此:

ΜaxΖ=216Q3-368lg (Q+1)

运用导数法求极值。令216Q3-368lg (Q+1) =0, 两边求导可得:

2163Q-23=368 (1+1) ln10

解此方程可得, Q0=6 120, 即当协会管辖的灌溉面积达到408 hm2时, 为最优规模, 协会具有最佳的运行效率。

4 结 论

本文在交易费用理论和集体行动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用水户协会合理规模的计算模型, 通过回归拟合分别计算出协会规模与组织管理协调成本以及协会集体行动力之间的数学关系, 最终确定出协会的最佳规模。当协会小于此规模时, 协会的边际集体行动力大于边际组织管理协调成本, 协会规模有继续扩大的动机;当协会大于此规模时, 协会的边际集体行动力小于边际组织管理协调成本, 协会规模会自动收缩。

参考文献

[1]穆贤清.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的制度保障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2]R H科斯.社会成本问题[A].科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1.52.

[3]王业娟.关中灌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4]郭善民.灌溉管理制度改革问题研究以皂河灌区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4.

[5]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M].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7.

[6]张庆华, 李雪梅, 李鹏.灌区用水者协会的水权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 (6) :29-31.

农民用水者协会 篇2

还未正式登记的近30家。最近,笔者对我县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的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对有关情况谈谈肤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农民用水者协会取得的成效

(一)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成立为农村灌区基层用水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了较大贡献。农民用水者协会是非经营营利性质的农民、农业灌溉用水合作组织,是用水户参与,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自治性农民组织,直接面向农民、服务农业。我县按照上级要求,顺应农村社会发展,大力推广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主的灌溉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对支斗渠下小型水利工程和田间工程的管理、维护和养护责任与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和管理权落实到具体的各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全县约70个农民用水者协会为全县815条引水堰渠灌区的管理体制顺利实行改革作出了较大贡献。

(二)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成立为农民增改、增效发挥了作用。一是,近几年,我县农民用水者协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小农水民办公助项目资金320多万元,末级渠改造建设项目资金近310万元,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全部得到维修改造,使我县农民直接收益。二是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组织管理有效,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47万亩,灌区灌溉保证率由过去的60%上升到现在80%以上,粮食亩产由过去的48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600公斤。三是水费征收标准由原来平均的28元/亩下降到现在平均18元/亩,农民用水成本下降1/3。

(三)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成立为农民的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自从灌系灌区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以后,协会选派责任心强的管水员对灌区农民用水实行有序管理,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用水纠纷问题,原来经常发生的村民为水相互械斗的事件现已基本杜绝,农民生产生活用水秩序良好,农民安居乐业。

(四)协会管理日趋规范。各协会制定了协会的章程,大部分协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用水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水费收缴制度》、《工程维修用工制度》、《会员代表大会制度》等较为完善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运行管理制度,协会服务农民的内容具体运作方式较为民主透明、管理工作日趋规范。

二、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建立以后,为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制度的改革作出了一定贡献,协会运行管理逐步规范,协会活力日益增强,但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协会组织建设目前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重发展、轻指导管理现象较严重。一是有的乡镇、村为了当时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匆忙组建用水者协会,临时搭建协会班子,事过之后管理工作以后没有跟上来。二是有的为急着改革丢下包袱,匆忙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改革过后相关单位对其放松了管理。三是有些单位认识上产生偏差,认为各用水者协会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农民社团组织,不便干预管理,有些业务主管单位没有实施有效指导管理。

(二)协会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较低。一是各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从已登记的42家分布情况看,最多的1个乡镇已登记成立13家,有的乡镇刚刚登记成立1家。二是协会与协会之间相比发展不平衡。有的用水者协会为农民服务的措施较多、管理较规范,水费收取率较高,协会发展较快、发展水平较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用水者协会规章制度不健全、档案资料缺乏,组织管理松散。同时,协会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政策水平不高,一事一议的决策程序不能长期坚持,缺乏以章程为核心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自律机制,有的协会负责人不知道协会做什么,等待村支部、村委会来给其安排工作,缺乏主动意识和协会自主意识。三是用水会员观念较落后。长期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家庭单干思想较浓,合作意识较缺乏,对公益设施管护缺乏主体责任意识,参与协会的积极性不高,有“我参不参与村自然会为我搞好服务”的思想,等靠思想较重。

农民用水者协会 篇3

农民用水户协会(WUA)是近年来在农村兴起的一种非盈利性的互助合作组织。自1995年世界银行在湖北省漳河灌区建立第一个用水户协会试点至今,我国的参与式灌溉管理由最初的试点进入到发展推广阶段,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数量也有了急剧的增长。在一些灌区,WUA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水管理的积极性,而且实现了节水增收的双重目标。但是,与国外一些参与式灌溉管理开展较成功的国家相比,我国当前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制约我国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制约因素使用水者协会的制度变迁和创新的总成本过大,使得许多方面的创新得不偿失,从而阻碍了用水者协会的发展。因此找准制约用水者协会发展的因素,尽快构建和完善农民用水者协会,搭建农户与市场间的桥梁,己成为我国参与式灌溉管理发展的当务之急。

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内蒙古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中心调查组于2007年12月对农村用水户所做的调查。调查组深入协会灌区内的村委会和用水户家中,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等方式,与协会执委会成员、村委会干部和农民用水户等进行了广泛交流,并与乡镇领导和水管单位负责人交换了意见。此次调研涵盖3个旗县区(临河区、土默特左旗和托克托县)11个乡镇33个行政村,共发放问卷130份,实际回收130份,有效问卷119份。样本农户分布地区较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采用随机调查农户的方式。根据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列出制约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的六项因素,即: “政府的支持力度”、“制度环境因素的制约”、“农户及政府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关项目的牵头”、“缺乏好的带头人”和“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程度”。 用5个等级来衡量每个因素,分别是: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太重要、不重要。利用指数计算模型计算出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指数,指数模型如下:

相对重要性指数=(F1W1+F2W2+F3W3+F4W4+F5W5)/N

式中:W1~W5分别为相应等级权重,即对应“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太重要”、“不重要”的权重,W1=1.0,W2=0.8,W3=0.6,W4=0.4,W5=0.2;F1~F5为相应频率等级的样本;N为样本总量,N=119户。

计算结果列于表1。

3 结果分析

按照相对重要性指数,各项制约因素排序为政府的支持力度;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程度;缺乏好的带头人;缺乏相关项目的牵头;制度环境因素的制约;农户及政府的认识不足。

3.1 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

“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被认为是制约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在众多制约因素中其评估指数最高,为0.844。农户普遍认为缺乏政府有力的扶持与引导是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不完善,财政扶持力度不高,缺乏相关的业务指导及知识培训等。我们知道,任何组织都不能孤立存在,需要与政府的联系更为密切,特别是当前我国的农民用水者协会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农民合作意识较淡薄,很难自发组建。因此,协会组建初期的宣传、组织,动员广大受益农户的积极参与,运行阶段对协会运行的技术指导、对协会的监督、协调协会内部或协会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所以,政府的适度引导对于协会的建立和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只有在宏观上有政府的支持,农民用水者协会才能建立并持续健康运行。

3.2 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程度低

农户普遍认为水利工程设施的完好程度对用水者协会的发展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灌区管理体制改革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作为支撑,灌区工程续建配套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应紧密结合,互为支撑。我们知道,成立用水者协会以后,协会要接管支渠、斗渠、小型水库、塘坝、机电井等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协会的正常管理要求支斗渠以下工程具备正常输水、水量调度、量水的功能。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时,应该将一条配套完整、设计功能齐全的渠道及相关配套设施交付农民管理使用。然而,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灌区,由于多年来国家对支渠及其以下田间工程的更新改造基本上没有投入,破烂的田间水利基础设施得不到改善,水利工程由于多年失修,状况较差,功能萎缩。在用水者协会推广开来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这方面的工作没有跟上来,就直接将这样的水利工程设施移交给农民用水者协会,使协会一次投入太多,有承受不起的可能,使得协会还没有开始运转就出现了困难。反过来,如果协会成立时,移交给用水者协会的水利设施完好程度较高,那么就会减少协会的维修开支,节约本来就不多的运行经费,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正常工作创造一定的基础条件。

3.3 缺乏好的带头人

在众多的制约影响因素中,“缺乏好的带头人”列于第3位,其评估指数为0.778,是农民所担心的又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好的带头人是农民用水者协会成功发展之关键。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健康有序运行,离不开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各类人才,当解决协会内部出现的争执时,用水者协会需要熟练掌握、领会和灵活运用合作社原则的人才,以减少内部磨擦和运作成本。在协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需要从事过水利工作有相关的水利管理经验,掌握一定的灌溉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的人才。此外,用水者协会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亦需要交易谈判能力强、能灵活收集和处理市场信息的人才。就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而言,好的带头人往往内生于农村经济社会系统中。一方面,这个领头人必须是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知识的“农村精英”,要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和组织才能;另一方面他们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便于与农户进行沟通,能够将分散的农户组织在一起,使广大农民对其十分信任并且能够支持他的工作。而事实上是当地有这种才能的人并不是很多,因为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是很高,这类人才在农村相对缺乏,而且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懂灌溉和管理技术的农村劳动力或已流向城镇或已成为私营企业家,导致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群众中相对缺乏优秀人才,即使有几个留在农村,也很少会有人愿意当“出头鸟”。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农民用水者协会缺乏上述类型人才,制约了用水者协会的正常发展。

3.4 缺乏相关项目的牵头

众所周知,资金的短缺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对于农民用水者协会来讲,如果缺乏资金上的支撑,没有资金上的保障,建立用水者协会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有相关的外部条件项目的强有力推动,用水者协会的发展将不仅在资金上有了保证,而且还可以给予技术信息上的支持。比如,在这次内蒙古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的项目中,很多专家和各项目办的工作人员在用水者协会成立前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反复酝酿,宣传发动,培训学习,提高所有有关人员对参与式管理的认识,为改革做了较充分的思想准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了科学的项目管理与过程监督,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用水者协会的建立和运作始终以农户用水和灌区管理为中心,使得协会顺利组建并成功运行。在调研的过程中,许多农户都指出项目牵头对用水者协会的发展很重要,他们说“如果没有世行项目,我们这里不可能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另外,调研中有84.3%的农户表示有必要成立用水者协会,说明农户对用水者协会的需求是很强烈的,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制度潜力。但是,由于缺乏项目牵头,而农业本身又是弱势产业,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任何理性的部门都不会轻易地把资金投入到农业的合作组织中来,必将制约用水者协会的稳步推广。

3.5 制度环境因素的制约

任何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都是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中实现的。就制度创新而言,制度环境既决定着外部利润的存在空间,也同时决定着通过制度创新将外部利润内部化的可能路径。就目前我国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兴起和发展的总体情况看,既非政府推行的强制性制度创新,但也不是农民在逐利动机驱使下自发行动所能实现的诱致性创新,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政府主导性制度创新。正因为如此,制度环境因素对于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创建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所指的制度环境因素大体包括灌溉管理体制、法律法规、行政介入等方面。

3.5.1 灌区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滞后阻碍了协会的进展

灌区专管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农民用水协会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灌区、农民的利益关系,才能调动灌区的积极性,搞好工程建设和技术指导,引导、扶持农民用水协会的发展。但目前,大多数的灌区都存在着机构臃肿、冗员过多、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维修经费不足、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国有资产运营监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专业管理机构存在的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对农民用水协会的指导和服务,进而导致整个灌区的灌溉效益不能正常发挥,甚至衰减[1]。

3.5.2 法律法规

农民用水者协会作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专业灌溉管理组织,属于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民间社团组织,但从我国的目前实施情况看,至今还没有任何一级政府出台一个比较完整的法规性、规范性的文件来确定用水者组织的地位,用水者协会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监督机制。农民用水协会的组建及运行,可能与现行法规、政策有矛盾,也会触及部分人或单位的利益。要保证协会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保证协会能正常健康运行,必须有强有力的相关政策法规作保障,以提高协会的抗风险能力,保障协会的民主权利和持续发展。事实上,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不仅大大影响了用水者协会相关知识的有效传播,也直接制约了其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成为我国农民用水者协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在。

3.5.3 行政介入

作为一种政府主导性制度创新,农民用水者协会从一开始就与各级政府部门衍生出十分复杂的关系。一方面,农民用水者协会作为非官方组织,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与扶助,农民用水者协会要通过依托或挂靠这些实体寻求庇护和支持;二是政府部门在自身发展中,可能需要借助农民用水者协会实现其经济目标。原因在于当水费收缴由原来的村委会收取改为由农民用水者协会与管理单位直接结算后,政府“搭车”收费的途径没有了,影响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经济利益,于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干预多于指导。这样,双方的共同需要使这一组织带有许多行政色彩。过多的行政干预,导致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独立自主性的丧失,并使组织利益受到侵害。比如在对内蒙古地区的13个用水者协会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全部13个协会会长中,现任村委会主任或书记占76.92%,普通农民占23.08%,这使得协会很难独立运作,并实现农民的参与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扼杀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自主性和生命力。

3.6 农户及政府的认识不足

“农户及政府的认识不足”因素被排在第7位。实际上,被调查地区的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市场观念较淡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以及投机行为的存在,特别是农民养成了分散经营的习惯,对合作不放心、不积极,以及合作产生的效益也不明显,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对用水者合作组织的不信任程度。但是,大多数被调查农户却认为,在诸多制约因素中,农户的思想意识问题对用水者协会的影响是相对较小的。他们认为,参与用水者协会的意愿不强烈,主要是由于诸多的外部因素的造成,比如知识宣传不到位,法律法规欠缺,资金支持不充分,合作组织不能真正发挥作用等,如果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的话,他们是愿意成立并加入用水合作组织的。另外,相关政府对用水者协会的认识不足,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政府只是从现实的经济绩效而没从组织性质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认识,制约了正确指导和扶持的方式、方法和力度的确定。各级政府对建立用水者协会这一行为的认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中央倡导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而某些地方政府把这一经济行为当作了政治任务来完成,不顾当地的实际就一味地为建用水者协会而建用水者协会,完全违背了中央的初衷。

4 结 语

从对农户的抽样调查结果看,影响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的因素比较复杂,涉及政府支持、政策引导、农村科技信息和相关人才等方面。为此,今后应进一步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力争让更多的用水户支持用水者协会的发展,并自觉自愿的加入,从而促进我国参与式灌溉管理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1)政府部门应该给予正确积极的引导,大力宣传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好处,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组织中来。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快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立法工作,明确其法律地位,使其成为明确的市场主体。还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2)灌溉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协会能否成功运转,由于用水者协会自身经济能力较弱,能维持日常运行维护已属不易,所以,建议相关部门,在成立用水者协会时,应将完好程度较高的水利设施移交给用水者协会。另外,今后在灌溉设施的大修和更新造中还需要各级政府大力的支持。

(3)与农业、水利相关的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到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组建中,为协会的发展提供经济、科技、信息以及设备上的支持。

(4)提高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人员的各方面的素质,并在选举的时候尽量选举那些素质高、威望高、责任心强、为民服务意识高的人员作为协会的工作和管理人员。选举完后,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管理和技术水平,以降低产生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机会。除去农民心中存在的缺乏好的领头人的顾虑。

(5)增加投入力度,正确引导农民。进一步加大灌区节水改造投入力度和强度,加大资金投入,作好技术服务工作。在此基础上,正确引导受益区农户开展“一事一议”,从根本上改变末级渠系工程状况,为协会的组建和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6)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考虑,农民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积极主动与外界加强接触,学习各项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对用水者协会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有关部门加大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由金玉.农民用水协会组建与运行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2007.

[2]张金萍,曾赛星,王海涛.农业节水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节水灌溉,2005,(6):27-32.

[3]张陆彪,刘静,胡定寰.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绩效与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3,(2):29-33.

[4]赵金河,陈崇德,彭亮.农民用水者协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9):54-55.

[5]仝志辉.农民用水户协会与农村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4):74-80.

用水者协会财务管理制度 篇4

第一条:为加强财务管理,依照协会章程制订本制度。第二条:本协会的财务管理工作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履行财务职责,如实反映财务状况,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财务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三条:本协会要认真做好财务收支计划和成本核算,按需合理筹集资金,有效利用各种资产。

第四条:实行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协会执委会每年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财务收支状况,如实反映协会收支情况。

第五条: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划清各项费用界限。第六条:协会配备的财务人员具备基本的业务素质,并保持稳定性,在财务人员变动时,应事先办理好审计和财务交接手续。

第七条:会计账户必须在本协会所在乡(镇)营业所开户,结算方式应为转帐和现金票据,坚决取消存折存款。

第八条:协会的现金支出凭证除需要有经办人签字外,还必须有财务负责人(执委会领导兼任)签字。严格控制开支,紧缩管理费支出。

第九条:水费和其他费用,以开出的财务收据留存联作为入帐凭证及时入帐。

第十条:协会按照水管单位财务股的要求,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造册登记。

第十一条:面向本协会的专项拨款,必须按照供水部门规定的项目预算范围列支,专款专用。

第十二条:协会按照水管单位财务股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交财务报告。

第十三条:协会将财务报告及各种会计凭证,账簿和资料等建立档案,并妥为保存。

第十四条:本制度的修改,撤销须经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审计。由协会执委会负责解释。

农民用水者协会 篇5

关键词:参与式管理,农民用水,者协会,实践,建议

一、概况

临泽县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 属黑河中游地区, 辖9个乡 (镇) , 总人口14.66万人, 有效灌溉面积68.54万亩, 农业灌溉主要以黑河、梨园河径流为主, 辅之以地下水和泉水, 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自梨园河大型灌区被张掖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 努力探讨寻找符合本地实际的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 先后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46个, 登记用水户10 680户, 成立用水小组275个。在此基础上, 试点经验由点到面, 向全县推广, 按照协会章程和有关规定, 全面完成了推行参与试灌溉管理、组建用水者协会的工作。至目前, 全县共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114个, 划分用水小组795个, 登记用水户33365户。同时, 各协会在基层政府和水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 先后制定了协会章程、协会选举办法, 工程管理、灌溉管理、机井管理等一系规章制度, 协会运行管理步入正轨。

二、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性质及职能

(一)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性质

农民用水者协会是按灌溉渠系的水文边界划分区域, 一般以支渠或斗渠为单元, 在同一渠道控制区内的用水户共同参与组成具有法人地位的群管组织 (用水者协会) 通过政府授权将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使用权部分或全部交给用水户自己民主管理。协会管辖范围内工程的运行管理费用由用水户自己承担, 使用水户成为工程的主人, 减少行政干预, 政府所属的灌区专管机构对用水协会给予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二)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主要职能

制定协会运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编制用水计划, 负责与供水单位签订供水合同或协议;负责本协会内的灌溉管理, 协调各用水小组及用水户之间的利益关系;负责协会辖区内灌溉设施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组织用水户对辖区工程进行更新改造、扩建和维修;实行节约用水, 采用先进合理的灌水技术和方法, 提高水的利用率;负责水权、水票管理, 并按用水量向供水单位交纳水费;按规定进行财务管理, 并做到水务、财务公开;依法开展为用水户服务的其它活动;

三、农民用水者协会成立以来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 斗渠以下渠道工程管理和维护得以保障

协会成立后, 斗渠及以下各级渠道及建筑物的管理权和使用权明确归协会全体会员所有, 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了增强, 用水户参与工程管理与维护的积极性提高, 协会通过召开代表大会, 由会员代表集体酝酿讨论是否进行工程的维修和管理, 会员有权决定工程维护经费的筹集方式和维修方案, 使农民在投入形式上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 灌溉秩序逐步好转

协会会员以主人翁身份参与管理, 按章自我约束, 灌溉秩序井然有序, 管理趋向合理化, 灌溉进度与往年相比明显加快, 灌溉质量明显提高, 跑水、漏水等浪费水的现象得到了遏制, 水事纠纷和用水矛盾有大幅度下降, 灌溉秩序明显好转。

(三) 经济效益明显

从协会运行的情况来看, 有几方面的经济效果:一是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及其他费用, 加之节水效果, 农民实际支出的水费降低了10%左右, 二是每亩农田减少看水劳力费用3~5元, 三是由于协会功能的发挥, 灌溉及时合理, 农作物增产明显。

(四) 促进了灌区管理单位的市场意识, 提高了农民对水商品属性的认识

量水到斗、收费到户、按方收费、水票结算等经济手段的应用, 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过程中各种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动员, 使水是“商品”的概念普及化。同时, 协会作为一个基本用水单元, 直接与管理单位进行供用水交易, 减少了中间行政环节, 有利于按市场规划经营, 促使专管机构管理人员提高服务质量, 增强市场意识。由于协会的功能, 水费收缴透明度增强, 水量与水费一一对应, 水商品属性更加明显化, 有利于用水户提高认识。广大用水户自觉的把节约用水作为用水行为的一个基本准则, 串灌、漫灌等浪费水现象大幅度减少, 喷灌、管灌等高新节水技术迅速推广, 全县高新节水面积已达11万亩。同时, 用水户由于协会的规章制度约束, 依法管水, 依法治水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用水者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和用水户代表文化程度低, 素质差, 对参与式管理的内涵认识和了解还不够, 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临泽县大部分协会成立时, 在推荐选举执委会委员、主任或副主任人选上, 仍然依赖于村级组织, 执委会成员主要由村社干部担任, 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行政干涉协会事务的隐患和问题, 使协会民主化运行有一定难度。

三是农民用水者协会受资金的困扰, 协会经费和管理人员的报酬无法解决, 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使协会的职能作用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

四是农民用水者协会虽然制定了灌溉运行管理、工程维护、水费征收、水费管理等一系列配套制度, 但在制度的执行落实上打了折扣, 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制约作用, 使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运行还显得不够规范和完善。

五、建议

农民用水者协会 篇6

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农民用水者协会(WUA)依托世行项目的资助,在我国进行试点并迅速推广。实践证明,农民用水者协会是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有效实现形式和载体,符合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愿望,不仅促进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民增收减负、节约用水,而且适应了农村税费改革后建立农村水利建设新机制的需要,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WUA项目实施期限只有短短的3年时间,项目结束后,农民用水者协会(WUA)还能否持续稳定发展下去?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重点研究的问题。

1 宁夏WUA项目区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1.1 协会执委会组成人员的标准问题

按世行标准,协会主席应该由普通农民担任,但据我们走访的许多农民用水者协会(WUA),协会主席一职由村干部担任的较多。如果协会执委会确实由农民用水者协会会员按合法程序投票选举产生,笔者认为应尊重会员的选择,以协会管理者是否具有为广大农民用水户服务的热情和工作能力为标准,而没有必要一味讨论其“身份”。理由有三:一是“普通农民”的界定还没有令人信服的标准,只要是协会的会员,都有资格进入协会执委会;二是根据笔者调研发现,有一些协会从所谓“普通农民”中选出的协会主席,由于责任心差,工作能力弱,协会各项工作不如人意;三是农民用水者协会属非营利民间组织,协会执委必须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协会各项工作上,从为农民办好事的角度看,协会的事与村里的事两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有村干部背景的协会执委更适合承担这样的工作。而“普通农民”往往从个人利益考虑,认为协会管水事务繁杂,给予个人的补贴却很微薄,缺乏工作积极性。针对现阶段农村“能人”较稀缺的现状,在组建协会初期,只要是农民用水者协会会员,都有权利和义务承担协会的领导职责,等协会运行进入规范有序状态后,协会凝聚力和影响力有所增加,协会执委会的人选便可以逐步过渡到由具备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热心为广大用水户服务的“普通农民”承担。

1.2 协会内部的用水管理问题

代表政府负责农业灌溉的供水部门将水供给农民用水者协会后,水在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二次分配就由协会内部进行管理。调研发现,目前,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管护的支渠及其以下渠道量测水工作还比较粗放,主要是以通过控制轮灌顺序及各个斗口配水时间,达到为用水户农田灌水服务的目的。灌水管理的基本模式是,灌溉用水总量由供水部门根据协会的用水计划进行控制(放水时由供水部门量测,协会水管员现场监督),农民用水者协会根据用水户的农田灌水次数或种植类型,按种植面积平均分摊水费。从项目区各协会有关用水管理计划和渠道测水记录中发现,协会内部量测水工作还处于较被动的局面,亟待完善。现行的根据用水户的农田灌水次数或种植类型,按种植面积平均分摊水费的做法,从长远发展而言,会挫伤农民用水户节约用水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先进的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农民用水者协会内部协会与用水户之间的量测水问题,可能是制约今后协会持续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一些协会内部出现的用水纠纷、水费收缴困难等问题均与此有关。笔者认为由于农业灌溉水价是由政府指导定价的,宁夏又处于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作为特殊商品,其价格趋势肯定是逐渐上涨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内部只有通过优化用水计划,降低管理成本,才能得到大多数用水户的认可。因此,建立从支渠放水口到田间的输配水量水网,实施“量水到户”,是农民用水者协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技术保证[4,5]。

1.3 协会运行经费短缺问题

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经费主要包括2部分,一是维持协会日常运转的费用,另外是末级渠道的管护费用。通过调研了解到作为灌溉农业的宁夏WUA项目区,灌溉用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协会运行经费短缺直接影响辖区水利设施的管护,进而影响用水户的灌水质量以及协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供水部门要求各协会在每年灌水前,预交全年水费的80%,一些协会无法拿出这笔数额较大的预交款,只能通过贷款甚至借高利贷垫支,这样势必会增加农民用水户的用水成本,也不利于协会的和谐发展。

1.4 节水灌溉效益问题

推广节水灌溉先进技术是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一项主要职责。宁夏引扬黄灌区对灌溉用水采用平价与溢价水相结合的收费政策。监测资料显示,虽然WUA项目区灌溉定额有所降低,但是以2008年平均20 680 m3/hm2为例,不仅远高于当地政府制定的平价水灌溉定额,而且与有关节水灌溉定额的科研成果相比,更是相去甚远。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反映了项目区灌溉渠道衬砌率不高,渗漏严重;二是缺乏优化的用水管理方案,无法实施“量水到户”,制约了用水户的节水意愿。另外,节水灌溉激励机制的缺失,也使得农民无法享受到节水带来的实惠。

2 农业综合开发扶持WUA的路径分析

2.1 农业综合开发扶持WUA的必要性

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治理中扮演着与政府和企业不同的角色。有理论认为,第三部门是提供公共物品的私营机构,即它具有政府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功能,同时又以类似私人部门的方式运行的两面特性。所以,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治理结构中具有某些特殊的优势,这种优势使它在提供公共服务,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非营利组织也存在着局限性。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特征,往往是从某个角度出发,是多元的、竞争的、相互独立的,由各种不同取向、不同动机的人群发起,自下而上地建构的,基本上是一种“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的行动方式,因而在行为模式上,对公共需求的满足缺乏宏观考虑。因此,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一般只是准公共产品,受益范围有限。其次,除了其行为具有局部性、难以完成需要达成社会一致的任务外,关键的一点是由于这个部门的复杂性而带来的混乱。“非营利组织”不像政府部门有严密的等级体系,也不像企业组织有明确的经济标准作为评价依据,它们的内涵不明确,边界模糊,没有一个公认的评估标准,因而潜伏着一些社会问题,尤其是在监督机制不完善的环境下,会导致非营利出现组织功能扭曲,角色变形,社会公信度低等问题。

任何经济组织的运行受特定制度环境尤其是法律和政策环境的影响,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要看政策支持的力度。农民用水者协会(WUA)是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或灌区支、斗渠灌溉范围内的受益农户,在自愿的原则下,通过民主方式组建、依法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非营利性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加之,农民用水者协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弱势群体(农民用水户)联合组建的服务于弱势群体(农民)的合作组织。它的组建、运行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需要政府放权,使协会的权利与义务对等,并非只是作为政府收缴农业灌溉水费的一个工具;另一方面要正确引导农民用水者协会坚持为用水户服务的宗旨,并严格监督检查协会运行状况,让农民用水者协会真正成为使农业节水增效的一个平台。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表明,包括财政、农发部门、民政、农业、水利等有关政府部门和世行、亚行等国际组织对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是协会健康发展的基础。

农业综合开发依托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项目,在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WUA)的工作中起着关键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农民用水者协会(WUA)经过国内外多年的实践,被证明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灌区基层管理体制模式,WUA在改善田间工程管理和维护状况、改进田间灌排服务水平、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费收取率、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证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农民用水者协会这种非营利性的、农民自发组织的灌区管理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新生事物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创新性。考虑到毕竟农民用水者协会这一新生事物在我国推行的时间很短,要使这种模式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给予农民用水者协会大力扶持是非常必要的。

2.2 农业综合开发扶持WUA的路径分析

灌溉用水管理是农民用水者协会(WUA)的主要工作。良好的灌溉用水管理,可以维护良好的用水秩序,保持渠道及建筑物状态完好,高效用水,降低灌溉成本,减轻农民负担。用水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它包括协会内部供水计划的制定(如灌溉用水量的预算、轮灌顺序、放水时间和放水量等),灌溉工程和设施的维护,灌水期间渠道运行状况的监测和量水测水工作,保证农民用水户农作物得到适时适量的灌溉。灌溉用水管理的好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科学合理的供水计划,良好完善的水利工程设施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做好用水管理工作的基础。

土地治理项目中的小型农田水利配套改造项目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农民用水者协会做好灌溉管理工作提供了硬件支持,而以量测水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工作和旨在提高协会组织管理水平的其他培训工作为农民用者水协会做好灌溉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软件服务。搞好灌溉用水管理工作,是节水灌溉,高效增收的具体表现,也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现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落脚点。

因此,做好“灌溉用水管理”工作,既是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民用水者协会共同目标,也是二者相互促进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工作。WUA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在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在内的各级政府的扶持下迅速成立并发展壮大,可能暂时掩盖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协会的运作过程中可能随时都会暴露出来。协会内部机构能力的建设、会员作为协会的主体自觉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可能需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坚持不懈地做大量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让农民真正意识到农民用水者协会是农民自己的组织,监督协会的运行,促进协会的发展是每个会员的义务和责任。

与此同时,农业综合开发可以重点扶持项目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管辖范围内的农田水利配套工程的建设。针对不同灌区的实际需求,解决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如渠道老化、无法计量到户、供水不及时等问题,让农民真正体验到加入协会后,确实得到了实惠,享受到了与责任对等的权利。农业综合开发贵在“综合”。经过二十年来的实践探索, 农业综合开发与常规农业相比,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综合”特点和优势。因此,在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农业综合开发应该采取从“水”作为宝贵资源是特殊商品的宣传教育,农民用水户是协会主体的自我意识的培训,到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技术扶持,以“水”的高效利用为切入点,实施沟、渠、桥、涵、闸配套建设,综合治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性”扶持优势,使农民用水者协会真正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经营,节水灌溉”的运行目标。扶持的途径应采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培养与灌溉用水设施建设相结合的扶持策略,保障农民用水者协会长效发挥作用。

3 扶持WUA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3.1 长效机制的建立

机制的建立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讲,一靠体制,二靠制度。可以说,通过与机制相适应的体制和制度的建立(或者变革),机制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运行机制包括基本保障机制、利益连接机制和营运约束机制3个方面。世行关于组建WUA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协会运行管理的基本原则与程序全方位规范了协会的行为,而政府作为一种权威性机构也给予WUA项目区农民用水者协会有力的支持,如乡镇水管站的职能已转换为对协会的监督与指导,这都为协会的自主运营提供了政策保障。目前,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用水者协会(WUA)长效机制的建设,应重点放在建立利益连接机制和营运约束机制。如何构建有利于协会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尤其是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并赋予运行机制实时调整的功能,保障其长期发挥功效,是农民用水者协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3.2 协会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激励机制

笔者认为,目前协会运行中缺乏的是一种激励机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主体应该是广大农民,项目实施的成功除了让农民从项目中得到经济上的利益外,还应当提高农民自身的能力,包括知识结构的拓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使用资金及利用资源等方面能力的提高等。建立以农户为主体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激励机制,如在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改造项目中,让农民用水者协会(WUA)参与到项目管理的每一个流程中,通过参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建”与“管”的有效对接,一方面可以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长效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协会以项目为支撑,增强其规范运行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有研究表明,节水激励机制或缺是农田灌溉用水效率低的主要原因[6,7,8]。在农民用水者协会内部逐步实施以节水灌溉为目标的“量水到户,按方收费”的科学合理的水费收取模式,会激励农民用水户节水灌溉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共同目标(图1所示)。课题组在宁夏WUA项目区调研发现,灌区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特别是末级渠道输配水和量测水设施陈旧、老化和不配套,是制约“量水到户”和先进灌水技术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以率先在WUA项目区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和量测水设备,通过引入节水激励机制,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发挥主体作用,分享节水增效的成果。

3.3 构建长效机制的具体建议

(1)WUA项目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建设应该由初期的组建和扩张阶段,转入协会的内涵建设阶段。重点解决协会的能力建设问题,包括:协会机构能力和会员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并使之有效运行;辖区水利工程设施管护规则与制度;灌溉用水管理规则与制度;量测水设施、仪器维修与量测水技术规程等。建议用3年左右时间,加强协会的内涵建设,充实协会的基本保障机制,强化WUA的运作理念,不断完善协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建设。

(2)在协会内部建立渠道管护和水费预缴基金。基金可以由2个途径筹措:一是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管护经费;二是地方财政筹资或优惠的小农贴息贷款。根据我们对项目区农民用水者协会水费预缴情况的调查,一般情况下,协会每年的水费预缴款在15~25万元之间,建议起步阶段,平均每个协会的基金规模控制在10~15万元左右,通过滚动发展,逐步积累,达到良性循环。由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制订基金管理办法并负责对基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3) 在宁夏WUA项目区93个协会中已确定的29个示范性学会中,遴选出10个左右灌溉条件相对较好,综合实力较强的协会作为试点,实施“量水到组”和“量水到户”工程,灌溉用水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并得到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土地治理项目、水利水管部门的供水公司和当地政府乡镇共同配合和支持,建议水利部门(供水公司)结合自治区政府实施的水权转换改革的创新举措,建立节水灌溉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农民用水户采取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对于农民用水者协会在灌溉中节余下来的水量,依据自治区水权转换政策,给予资金补贴奖励。

(4) 为了给农民以及农民用水者协会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发挥主体作用开辟一条路径,建议逐步在农民用水者协会中培育灌溉用水管理的专业技术骨干,并尝试以协会为单位组建小型工程技术服务队伍,一方面管护协会管辖的水利工程设施,另一方面可以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投标等建设环节,增强协会凝聚力,带动协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 结 语

宁夏WUA项目区的监测资料显示,按照世行标准在宁夏引黄灌区重新组建的农民用水者协会(WUA)近两年的运行情况良好。通过实地调研,笔者认为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用水者协会已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要保障协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结论如下。

(1)虽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水资源作为特殊商品的观念已逐渐为广大农民用水户认可和接受,但农民用水者协会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参与式”管理的理念是农民用水者协会得以发展的思想基础,这种意识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培养和反复实践的过程;

(2)以灌溉用水为切入点,注重对农民用水户参与意识的培养与对农民用水者协会技术扶持的有机结合,是农业综合开发支持WUA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3)通过“扶优、扶强”,有效控制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会员规模,因地制宜稳步发展WUA项目区的数量,是保证协会组建和运行质量的关键;

(4)推广节水灌溉先进技术是农民用水者协会(WUA)的一项主要职责,在协会内部实施“量水到户”,有利于激励用水户节水的积极性,是农民用水者协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

(5)从国内外实践来看,只有得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扶持,灌区管理制度改革才能获得成功,农民用水者协会才能稳定发展。作为政府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应以项目为载体支持用水者协会的发展,而且需要不断探索并实时调整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理查德.瑞丁格.中国的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自主管理灌排区[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6):7-9.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民用水者协会理论与实践[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3]赵金河,陈崇德,彭亮.农民用水者协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9):54-55.

[4]王红雨,周斌.小型U形渠道标准断面量水的简化方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10):99-102.

[5]王红雨,徐黎,刘国庆,等.宁夏WUA项目区实施“量水到户”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7):45-49.

[6]关良宝,李曦,陈崇德.农业节水激励机制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9):19-21.

[7]王金霞,黄季焜,Rozelle S.激励机制、农民参与和节水效应:黄河流域灌区水管理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1):8-14.

[8]段永红,杨名远.农业灌溉节水激励机制与效应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3,(4):13-18.

农民用水者协会 篇7

关键词: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管理模式,成效,灌区,新疆阜康

在灌区建设中, 国家投资项目一般只负责骨干工程的投资和建设, 田间工程则由地方和农民建设。由于许多地区和县市财政困难, 导致灌区田间工程长期不配套。灌区管理单位无力对工程进行正常的维修, 导致水利工程日益老化损坏, 效益衰减, 队伍不稳。同时, 作为用水主体的农民被排斥在管理层之外, 造成了农民对工程状况漠不关心, 灌溉用水无序, 水量浪费大, 建筑物破坏严重等管理中的弊端。近年来, 阜康市积极探索灌区良性运行的管理模式, 实施了农民用水者协会,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阜康市水资源概况

阜康市共有7条河流, 其中市属河流6条,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318亿m3, 多年平均径流量1.66亿m3, 可利用量1.49亿m3, 地下水可补给量1.09亿m3, 地下水可开采量为0.828 1亿m3。全市现有小 (一) 型水库8座, 蓄水库容1 878.6万m3, 机电井总数1 139眼 (不含兵团) , 单井提水量125 m3/h, 干、支渠渠道总长304 km, 多为梯型输水渠道, 防渗率达到100%。下辖6个乡镇, 土地总面积117.26万hm2, 其中灌溉面积3.86万hm2。全市多年平均用水总量2.46亿m3, 农牧业生产用水2.33亿m3, 占总用水量的94.7%, 工业用水900万m3, 占总用水量的3.65%, 城市、农村人畜饮水及设施用水400万m3, 占总用水量的1.65%。可见, 实施农民用水者协会, 提高灌区管理效率及水资源利用率, 对推动阜康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运行管理模式

自2005年以来, 阜康市按照“选点试行, 以点带面, 积极推进, 分步实施”的思路, 采取“民主组建, 自主管理, 自我发展”的模式, 不断推进灌区基层管理改革, 开展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阜康市共成立了总协会5个, 下设村级分协会101个, 涉及用水户12 100户, 人口45 901人, 控制灌溉面积2.58万hm2。

2.1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构成

阜康市以乡 (镇) 为单位, 划分为5个农民用水者协会总会, 总会会长由各乡 (镇) 主管水利的乡 (镇) 长担任, 副会长由所属乡 (镇) 水管所所长担任, 成员由各分会长和水管专职人员组成。总会以村或片区为单位, 划分为多个村级分会, 下设村级分会长, 由村长 (片长) 担任, 副会长由水管所领导选派业务能力强的水管所片区片长担任, 成员由水管业务人员和村级分会通过“一事一议”选举产生的村配水员组成。

2.2 管理运行模式

灌区运行管理实行“农民+村级农民用水者分会+农民用水者协会总会+水管单位”四位一体的农业供水管理模式。水管单位负责国有水利资产的管理, 全面推行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 健全用水户参与管理体系。农民用水者协会充分调动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积极性, 管理支渠以下渠系工程。村级用水分会负责支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养护以及供用水管理、水事纠纷和水费征收工作。阜康市实行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灌区管理后, 实现了灌区由水管单位实施监督并配水、收费到用水分会, 用水分会供水、建账及收费到户的良性运行模式。

3 取得的主要成效

在5年的探索和实践中, 阜康市农民用水协会已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 农民用水者协会加强了斗、农渠统一配水管水工作, 提高了供水质量, 减少了水资源浪费。灌溉定额由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前的7 800 m3/hm2降低至目前的6 045 m3/hm2, 平均减少用水量1 755 m3/hm2, 平均水费减少了120元/hm2, 全市节约水费463万元。通过开展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 有力推动了灌区基层管理, 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3.1 理顺用水管理体制, 提高农民参与水管的积极性

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后, 用水管理体制逐步理顺,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管护责任进一步明确, 农民用水户认识得到提高, 能够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保障了灌区工程的正常运行。各灌区自成立用水者协会以来, 将斗渠、农渠、涵闸设施的维护与收费供水岗位落实到人, 增强了用水户的工程管护意识, 提高了工程的完好率, 促进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3.2 规范用水秩序, 减少用水纠纷

农民用水户协会代表了全体用水户的切身利益, 在灌区管理和水事纠纷中, 有效地维护了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维护了正常的用水秩序, 避免了争水、抢水等各类水事案件的发生。在规范用水秩序, 提高工程运行效益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有协会管理的斗、农渠渠道水利用率由成立协会前的60%提高至72%, 提高了12个百分点。

3.3 增加用水透明度, 提高水费征收率

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以后, 农民用水户变成了管水主人, 协会代表了农民的利益, 农民参与到灌区灌溉管理的具体工作中, 减少了灌溉纠纷, 遏制了搭车收费, 增加了水费收缴的透明度[1,2]。农民用上满意水, 交的是满意钱, 增强了农户上交水费的积极性, 促进了水费征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了水费实收率。目前阜康市每年水费征收率都达到100%。

3.4 落实田间管理措施, 改善灌区面貌

长期以来, 管理部门在进行灌区规划与建设时, 重点以干渠及支渠以上渠道为主, 对于支渠级以下的渠道没有实施。因而, 支渠以下的渠道是管理部门管不好, 农民想管管不了。致使渠道日益老化损坏, 功能降低, 效益衰减。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后, 将支渠以下渠道的规划与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并真正付诸实施。如城关镇农民用水者协会在全面勘查本灌区的基础上, 召开6次代表会议, 讨论更新改造计划。经过几年的努力, 使该灌区的田间水利用系数从0.64提高至0.80。为末级渠道的更新改造、田间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3,4]。

4 结语

阜康市农民用水协会在灌区工程运行、维修、节水等方面的作用已初步显现。为进一步做好农民用水协会更好运行, 在灌区基层灌溉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后将继续加大在资金、项目、服务等方面对农民用水协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末级量水设施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向农民用水协会政策倾斜, 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灌区工程管理的积极性, 以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为契机, 积极推进基层灌区灌溉管理体制的改革, 使农民用水户协会在促进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白福林.对水资源应有强烈的忧患意识[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3 (6) :37.

[2]闫凌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 2001 (5) :8.

[3]王淑凤, 周静, 方立娥.郭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与管理[J].内蒙古水利, 2010 (2) :54-55.

农民用水者协会 篇8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 地处鲁东南丘陵与苏北黄海平原交接地带, 东临黄海, 西与山东临沭县毗邻, 南以新沭河为界, 与连云港市区、东海县相望, 北与山东省日照市、莒南县接壤,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四季分明。

赣榆县第一个农民用水者协会注册成立于1998年, 当时成立该组织是依托于世界银行项目资金, 推行“水管单位+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 实行供需直接见面, 即支渠口以下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由农民自己负责管理, 基于该背景, 成立了农民用水者协会。赣榆县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小塔山灌区内的子城干渠上开展一系列的试点工作, 对项目区内的渠道进行防渗衬砌, 配套渠系及田间小型取水建筑物, 并在渠首安装了精确量水设备。

农民用水者协会成立后, 通过召开会员大会, 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并制定协会章程, 明确协会的职责和义务, 确定农业灌溉用水按实际取水方量收费的机制。通过制定协会用水户作物灌溉制度[1,2], 合理安排灌水计划和用水量, 以渠首计量设备确定实际供水方量, 灌区以此为准则, 向用水者协会按方量收取水费, 协会根据其章程和工作制度, 实行独立核算, 采取谁用水谁交费的原则, 并制定相应的工程管护制度。

自1998年组建第一个农民用水者协会以来, 目前赣榆县小塔山灌区共组建用水者协会6个, 用水户人数6 660人, 参与灌溉管理的面积为900 hm2。其中大型用水者协会1个, 用水户人数4 560人,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灌溉面积300 hm2;小型灌区用水者协会5个, 用水户人数2 100人, 参与灌溉管理的灌溉面积为600 hm2。石梁河灌区目前共组建用水者协会2个, 用水户人数2 244人, 参与灌溉管理的面积有133 hm2。其中, 大型用水者协会1个, 用水户人数1 200人,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灌溉面积67 hm2;小型灌区用水者协会1个, 用水户人数1 044人, 参与灌溉管理的灌溉面积为67 hm2。

2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模式主要成效

a. 理顺用水管理体制, 节约灌溉水量, 提高水费回收率。灌区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以来, 改变灌区原有的按行政区域管理的模式, 取消乡镇水利站这一中间环节, 实现水管单位和协会供需直接见面, 各级行政部门不再干预灌溉用水管理[3]。用水者协会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农村灌溉设施有人用、无人管的局面, 不仅可以解决以往水费层层截留、层层加码的问题, 也相应节约灌溉水量。灌区水费回收率由成立前不足60%, 提高到90%以上。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模式运行了多年, 经测算灌溉用水量每公顷节约300 m3, 核算灌水成本每公顷由原来的750多元降至450多元。可见, 引入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模式, 是加强灌区工程管理, 节约用水,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农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b. 拓宽工程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改善农村面貌。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塔山灌区按照“明确所有权, 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的原则, 积极推动灌区通过股份制改造、拍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 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实行“民主办水利、民众谋水利、民营兴水利”的方针, 极大调动了广大用水户投资、投劳积极性, 建立起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资体系。通过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和末级渠系以奖代补政策, 在灌区掀起了以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为载体, 大力投资兴修水利的热潮, 使灌区农村水利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农村水利面貌焕然一新。

c. 提高农民的民主决策意识, 民主管理能力增强。小塔山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组建, 以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为基础, 以协会章程为准则, 以民主管理为保障, 代表了广大用水户的意愿, 极大提高了用水户参与管理、民主决策的意识, 使协会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灌溉工程投资、投劳上实行民主决策, 水量、水费、水价结算执行“三公开”, 从而极大提高了用水户监督和管理的热情, 农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d. 规范用水秩序, 提高灌溉效益。协会成立前, 上下游之间水事纠纷不断。上游用水方便且水量充足, 但跑水漏水太多, 水资源浪费严重;下游用水时间滞后, 甚至后期供水量不足, 不能满足灌溉要求。此外, 水费按亩计收, 不能按实际使用方量计取收费, 从而一方面水价不能做到统一, 另一方面不能使用水者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水资源浪费大, 灌溉保证率不高。协会成立后, 协会内实行上下兼顾、均衡受益的用水管理措施, 水资源得到合理分配, 实行计量用水, 按实际用水方量收费。协会会员在协会理事的领导下, 一方面加强工程的维护管理, 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水计划, 做到科学灌溉, 合理用水。这样, 既节约用水量, 降低灌溉成本, 又可以保证作物灌溉用水的及时与充足, 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用水户的主人翁责任感, 不断激发他们参与灌溉管理与工程维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由过去的“要我管”转变为“我要管”, 农民节水意识、管理责任心不断增强, 工程安全事故率也直线下降。

3制约协会管理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协会试点开始的前几年中, 协会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主要体现在节约用水量、降低灌溉成本、保证作物灌溉用水的及时与足量、增强用水户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与工程维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等诸多方面[4]。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农村用水者协会管理模式的运行也存在一些典型问题。

a. 灌区水利设施老化, 改造任务重。由于灌区支渠以下及田间工程投入不足, 以致工程老化、年久失修, 维修配套跟不上, 或配套不到位, 放水渠道上没有必要的量水设备, 难于发挥工程应有效益。因上述原因, 在县内推广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模式进展较为缓慢。对于工程配套改造与维修资金的投入, 仅仅依靠协会自身的力量很难筹集到位, 尚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重视及加大投入。

b. 协会经费来源有限, 运作能力有限, 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效益。多年来江苏省赣榆县一直探讨研究水费计收方式和水价改革, 积极推行水费由水利部门自主收缴, 鼓励有条件的村镇成立用水者协会, 试行按方收费机制。但由于目前水费远离供水成本, 大多数协会管理和维护费主要来源是供水单位支付的水费手续费, 致使协会日常经费不足, 缺少必要的收入, 制约了协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灌区用水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模式运行初期因得益于工程项目的实施, 相应的水利配套设施得到了较大发展, 运行正常。但随着时间推移, 特别是前几年粮食价格偏低,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而协会属于非营利性组织, 拥有流动资金不足, 从而导致工程维护经费一度短缺, 后续配套能力不断缩小, 协会后期运作不太理想, 用水户反映未能达到预期效益。

c. 部分协会用水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偏低, 导致管理水平较低。灌区用水户对灌溉管理、工程管理、量水设施计量等日常管理技术掌握不够, 工程灌溉管理水平低, 不能有效地履行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协会对灌区管理单位依存度较高, 协会内部用水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技能有待不断提高[5]。

4农村用水者协会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前景及建议

赣榆县农民用水者协会当前仍处于试点阶段, 成立初期依托项目资金进行田间工程配套, 在加强用水管理和工程管理上、节约用水降低成本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将来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下的用水管理方式及水价改革能够起到一个推动促进和借鉴作用[6,7]。

目前, 赣榆县内大型灌区改造工程仍继续按照规划, 分年度逐步实施。已经实施的灌区骨干工程改造都已经发挥了显著的工程效益, 而且社会效益明显。随着近年来灌区改造力度的加大, 工程效益日见明显, 将大大激励灌区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并自发筹资投劳, 进行末级渠系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赣榆县末级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已经实施三期, 末级渠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配套率;通过农业节水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以及其他先进管理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环境与基础设施条件, 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2010年赣榆县争取到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名额, 随着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建设, 全县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得到配套和完善, 为用水者协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平台。

为使农民用水者协会继续健康、持久经营下去, 应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 完善灌溉渠系工程配套;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确保协会正常运转;尽快普及安装量水设备, 使全县灌区整体上能够适应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要求;不断做强、做大用水者协会体系;加强用水管理人员文化及基础专业知识管理水平培训, 持续提高相应管理水平;在政策上积极寻求上级部门大力支持, 使其能够健康发展、良性长久运行。

5结语

江苏省赣榆县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建立, 为进一步水费收缴方式、水价改革及农村灌溉用水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虽然协会运作受全县水利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和传统运作方式的影响, 实际运作相对困难, 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但随着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的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的改善, 以及用水户节水意识的增强, 特别是国家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投入, 减免农业税, 实行良种补贴, 实施水稻、小麦植补等惠农政策, 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将会得到空前提高, 从而农村灌溉用水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模式有了进一步存在和发展壮大的空间, 该管理模式将会逐步成为今后农村灌溉用水管理、工程维护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汪志农, 王密侠, 尚虎君, 等.灌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用水户参与管理[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9, 29 (2) :69-73.

[2]陈祖海, 杨平富, 郑国.漳河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现状调查[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 (3) :26-28.

[3]俞发鹏.乐都县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长江, 2009 (3) :107-108.

[4]刘兴刚, 管红宁.会泽县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探索与实践[J].水利经济, 2009, 27 (4) :72-75.

[5]黄涛珍, 贺曼华, 王冬生.江都沿运灌区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12 (S2) :54-56.

[6]徐得潜.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灰色层次综合评价[J].水利经济, 2010, 28 (6) :12-15.

农民用水者协会 篇9

关键词:用水者协会,参与建设和管理,发挥的作用

1 前言

在兴凯湖灌区八五七农场小湖北分灌区建设中, 国家只负责骨干工程的投资和建设, 田间工程则由农场和农户建设。一方面, 国家不但要花钱兴建水利工程, 而且还要拿出资金担负起水利工程运行维修与更新改造。另一方面, 由于水费标准低, 虽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但分灌区管理单位自身经济困难, 无力对工程进行正常的维修, 导致水利工程日益老化损坏, 效益衰减, 队伍不稳。加之作为用水主体的农户被排斥在管理之外, 造成了农户对工程状况的漠不关心, 灌溉用水无序, 水量浪费大, 建筑物破坏严重。

2005年, 兴凯湖灌区八五七农场小湖北分灌区在大西地河分区、小西地河分区和穆兴总干分区成立农户用水者协会, 鼓励并动员农户直接参与灌溉管理, 并把末级渠道的管理与使用权移交农户, 增强农户自身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使农户从过去被动的单纯用水转变为主动投资建设, 认真维护管理、精心调度配水, 对于提高灌溉保证率, 提高灌溉效益, 提高农作物产量, 提高水分生产率, 推广节水灌溉, 减轻国家和农户负担, 促进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建立和推广农户用水者协会, 利国、利民, 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2 农户用水者协会的作用

2.1 田间工程建设与管理落到实处

长期以来, 支渠以下的渠道状况是管理部门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而管不好。农户想管, 却由于体制与产权的问题没有解决, 管不了。其结果只能是渠道工程日益老化损坏, 功能降低, 效益衰减。

建立农户用水者协会后, 支渠以下渠道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才真正提到了议事日程, 并真正得以付诸实施。如大西地河分区农户用水者协会成立后, 召开了2次代表会议, 讨论维修养护计划。经过一年的努力, 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把辖区逐步建设成为田成方、树成行的高标准灌区。辖区面貌有了很大变化, 为末级渠道的更新改造、田间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2.2 变被动单纯投劳为主动投资建设与管理

对灌区工程的维修, 主要采取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对渠系工程分级明确职责, 并根据用水量多少确定工程维修任务。但在具体实践中, 大部分都难以认真完成, 工程日益老化损坏的状况得不到根本性的扭转。

建立农户用水者协会后, 将灌区末级固定渠道交付农户管理、使用, 把渠道管理与群众利益直接联系起来, 促进了灌区工程的不断更新改造。如小西地河分区农户用水者协会成立前, 由于渠道无人管, 渠线长, 设施差, 放水扒明口, 水量浪费严重。建立协会后, 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益于民的原则, 农场将义务工使用统一交给协会, 对所辖渠道工程进行了维修与配套, 用水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2.3 促进了灌区高效用水格局的建立

灌区支渠一级的渠道跨管理区、作业区较多, 由于管理区域的不一致以及水资源供需矛盾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因而一到灌溉季节, 上下游、左右岸用水矛盾突出, 以致形成了在渠道上扒口、抢水的多, 筑坝拦水的多, 为谋取小部分人的利益, 不惜破坏建筑物的事件也多, 人为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建立农户用水者协会后, 农户有了自己的管水组织, 群众自觉维持灌溉秩序, 自觉维护水资源统一调度的格局, 互相监督, 互相谦让, 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促进了灌区高效用水格局的建立, 使得灌区高效用水真正得以实现。

2.4 农户用水及时, 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

灌区以往用水方式是作业区向管理区申报, 管理区向农场水务局申报, 农场水务局向灌区管理站申报, 管理站调度中心综合各地信息后, 下达调度通知, 再如此逐级通知下去, 经常造成某一指令还未执行, 灌区需水要求又有了新的变化, 调度运用常处于被动状况。

建立农户用水者协会后, 农户需水直接向管理站申报, 管理站直接向农户放水灌溉, 水量调度关系进一步理顺, 中间环节减少, 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户需水及时, 农户所需水量从申报到流入支渠口由过去3-4天缩短至现在的1天, 因灌水不及时而受旱减产的现象大为减少;二是进一步融洽了管理单位与农户之间的关系, 大家互相体谅, 互相理解, 共同做好灌溉工作, 有益于用水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三是进一步提高了管理人员灌溉即是服务的意识, 想农户之所想, 急农户之所急, 千方百计地把农户所需水量及时、足额地送到田间, 为灌溉水的高效利用与持续高产奠定了基础。

2.5 促进了节水灌溉工作全方位的发展

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 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 但无论在用水的哪一环节, 也无论采取何种节水技术措施, 都离不开农户的参与。建立农户用水者协会后, 用水户动员起来了, 水账清楚, 改变了农户用水观念, 提高了农户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开源节流的意识。灌区管理部门则充分利用用水者协会这一阵地,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灌溉方法、灌水技术、耕作技术, 立足协会辖区的实际情况, 指导协会加强灌溉用水管理, 合理利用水资源。正是有了农户的参与, 节水灌溉落到了实处, 从整体上推进了灌区节水灌溉的发展。同时, 也增加了农户收入, 促进了灌区经济发展。

2.6 促进了灌溉调度水平的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业灌溉的供需双方对水量的要求又有了新的变化。作为供水方来说, 需水项目的不断增多以及灌区的发展, 要求能提供更多的优质水量。对农户来说, 要求供水充分、及时。为适应用户用水计划多变的要求, 管理部门根据当时田间水分动态, 当时的天气情况, 当时的各种水源供水能力及渠系状况等实时信息为基础, 以旬为时段, 逐日预测全灌区所需的灌水量。由于加强了预测, 掌握了灌溉调度的主动权, 从而避免了水量调度的盲目性, 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强化了调度人员现代化管理意识, 促进了调度水平的不断提高。

3 结语

实践证明, 在灌区内建立农户用水者协会, 对推动节水灌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不仅可保证灌水及时、促进节水增产, 而且违章放水、水事纠纷的现象也大为减少。灌溉用水量的减少, 不仅使农户水费开支减少, 灌溉管理部门又有能力支持灌区的配套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但灌区农户用水者协会在兴凯湖灌区小湖北分灌区还是新事物, 实践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灌溉管理部门应加大内部改革力度, 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真正视用水户为上帝;为协会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同时在技术上加以指导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世界各国下一篇:随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