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者协会(共9篇)
用水者协会 篇1
0 引 言
合适的协会规模既能使集体利益最大化, 又不需要增加太多的组织协调成本。奥尔森认为:“除非一个集团人数很少, 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 有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较小的集团比较大的集团更容易组织集体行动”。这是因为, 如果从集体行动中获得利益的个体为数很少, 集体成员就可能进行谈判, 并取得一致同意开展集体行动。这种成员之间讨价还价的成本较低, 成员之间的博弈是在一种近似于完全信息的条件下进行, 即大家都知道各自可能的行动以及该行动所带来的各种可能后果。而对于大集团而言, 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 个人从组织的集体行动得到的收益减少, 加之不易通过协商方式解决集体行动成本如何分担的问题, 并且搭便车的收益不会减少, 因此个人就有强烈的“搭便车”动机。更何况在人数众多的大集团中, 这种行为也是很难被发现的。所以集团规模越大, 成功进行集体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小。Meinzen-Dick 的研究也证明:小规模集团具有合作优势, 因为相互间的策略易于观察、个人不遵守规则承担的损失较大、成员间的相互关系更为密切且谈判的成本较低。由此, 公共灌溉系统组织与集体行动效益的发挥, 需要对组织与集体行动的边界做出合理的界定, 以增强组织与集体行动的有效性。
在供水单位与农户的灌溉水权交易中, 双方的地位并不对等, 加上双方在水资源时空配置、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水价高低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 影响了农户参与灌溉的积极性, 不可避免地使水权交易费用上升。所以, 农户之间组成协会, 由协会统一与供水单位进行交易可降低交易成本, 规模越大降低的交易成本越多。同时, 集体行动的能力也增大了。但随着集团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集团的组织成本将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同时会出现集体行动困难。可见协会 (集团) 的规模是由以上2种成本的比较决定的, 即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之和的极小值决定集团规模的均衡点。也就是说, 组织成本与交易成本总和的极小值所对应的规模即为集团合理规模。
1 用水者协会组织规模与管理协调成本分析
用水户协会的物质生产, 特指协会的灌溉组织、渠道和设备维护及建设等基本职责的履行。用水户协会的物质生产成本指协会基本职责履行所必需发生的费用, 即人员工资, 材料费用, 机械费用。因此, 除此之外协会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均可视为协会运行的管理协调成本, 主要指协会内部人员之间的管理、沟通、协调的费用, 以及与外部谈判的费用。这些成本主要包括:协会与供水公司谈判的费用、签订供水合同的费用、收取水费的费用、执委会成员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损失、监事会的监督履约费用、冲突解决费用、召开用水者代表大会的费用、选举费用等。用水户协会的物质生产费用和管理协调成本共同构成协会运行的总费用。
用水户协会的规模是指协会内部的会员数量或所管辖的灌溉面积。协会的规模小, 即管辖的灌溉面积小, 所需的管理人员数量少, 则管理协调成本比较低, 但同时协会的集体行动力也较薄弱, 无法使组织集体降低交易成本, 获取更大的集体利益。协会的规模大, 即管辖的灌溉面积大, 所需的管理人员数量多, 协会的集体行动力强, 交易成本降低较多, 能获取更大的集体利益, 但组织的管理协调成本比较高, 且可能会产生集体行动困难。寻求一个合理的组织规模是必需的。
2 用水户协会合理规模的计算模型
首先界定与规模相关的几个概念。
用水户协会的规模在此界定为协会所管辖灌区的灌溉面积, 记为Q。另与规模相关的2个因变为:组织管理协调成本 (即协会内部成员间组织、管理、协调等活动发生的费用) , 记为M;协会行动力 (即协会组织灌溉能力、渠道和设备的维修及建设能力、与供水公司的谈判力量等) , 记为E。
由此可知, 协会的交易成本和协会力量都是协会规模的函数, 并且有着各自的变化规律, 记M=f (Q) , E=g (Q) 。则用水户协会最佳规模的计算思路为:
(1) 通过回归和数值模拟, 寻求确切的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方程, 即不含未知参数的函数M=f (Q) , E=g (Q) ;
(2) 建立协会运行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函数, 即Max Z=g (Q) -f (Q) ;
(3) 运用导数法求极值, 即由dg (Q) /dQ=df (Q) /dQ, 求得Q。此Q即为边际协会力量与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的协会规模, 即为最佳规模。
虽然交易成本在任何时候都是隐性、模糊、难以准确衡量的度量, 但本文依然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和回归拟合的思想, 对交易成本进行数量的计算, 尽管这种计算带有很大的不确切性, 也无法看到这些成本的全部来源, 但作为一种尝试, 其思想仍然具有其合理性。
3 用水户协会合理规模的计算过程
为了找到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方程, 本节通过多个典型的用水户协会多年的运行数据的调查统计, 进行系统的分析处理, 试图拟合并回归出确切的方程。
3.1 组织管理协调成本与协会规模的关系
由前述结论知, 协会运行的组织管理协调成本是指非物质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比较难以直接计量, 在此表示为协会年运行总费用与年物质生产费用的差值。协会物质生产费用是指履行基本职责所必需发生的费用, 具体指用水户协会组织灌溉、渠道和设备维护与建设所必需的人工、材料、机械费用。其中人工费用可以以实际值直接列入, 而自购的材料、机械费用则需使用其购置费用在各年的摊销值, 租赁的材料、机械费用则亦按实际值计列。
具体的协会数据调查统计使用表1所示表格。
选取典型的协会按照表1进行数据统计, 统计年份从协会成立年末至计算年年初, 共计n年。最终统计数据为协会的二元数据组 (M, Q) , 选取15个以上的协会分别统计其 (Mi, Qi) , i≥15。得到各协会的二元数据组 (坐标) 后, 绘制其分布散点图, 得到交易费用和协会规模 (灌溉面积) 的关系函数图像, 然后通过回归分析求出其间的相关方程。
对选取的15个协会进行调查, 得到其统计数据 (M, Q) 分别为: (200, 848) , (800, 1 069) , (1 400, 1 159) , (2 000, 1 216) , (2 600, 1 258) , (3 200, 1 291) , (3 800, 1 319) , (4 400, 1 342) , (5 000, 1 363) , (5 600, 1 381) , (6 200, 1 397) , (6 800, 1 512) , (7 400, 1 725) , (8 000, 1 838) , (8 600, 1 949) 。绘制其分布散点图, 见图1。
由图1可知, 交易费用随协会规模的变化呈正相关的变动趋势。协会规模Q=0时, 管理费用M=0, 这证实了用水户协会不存在时, 管理费用为零。当Q出现少许增长时, M则大幅增加, 说明在协会规模发展的初期, 管理成本对规模的变动十分敏感, 扩大规模会导致管理成本成倍的增长。而随着Q的不断上升, M的增长速度则逐渐下降, 直到最后趋于平稳, 这说明当协会达到一定规模时, 管理成本的变化不再明显。这些结论与经济学的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十分吻合, 也与我们对协会的感官认识相符。
由回归分析可知M与Q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其相关方程为:
3.2 协会集体行动力与协会规模的关系
协会集体行动力E的量化可考虑使用协会力量的发挥所产生的效益值, 即协会从事组织灌溉、渠道和设备的维修及建设、与供水公司的谈判等活动所产生的效益。但是在协会不存在时, 同样会存在灌溉、渠道和设备的维修及建设等效益, 因此计算协会集体行动力所产生的效益值时, 须注意将这部分效益分离出来。分离方法为, 计算协会存在时从事这些活动产生的效益期望值, 同时计算协会不存在时这些活动产生的效益期望值, 两者的差值即为协会力量的效益值。即协会集体行动力E =∑年均活动收益×存在协会时活动成功的概率-∑年均活动收益×无协会时活动成功的概率, 记此多项式前项为E2, 后项为E1, 则有协会力量E=E2-E1。
使用期望值的原因是, 在调查统计中发现, 即使协会存在, 这些活动也未必能够完全成功地开展, 协会不存在时失败的案例更加普遍, 因此, 先由统计资料取得这些活动成功的概率, 然后通过计算期望值来反映协会力量的一般真实水平。
下面分别阐述这些活动收益的具体内涵。
组织灌溉:组织灌溉是协会核心功能, 也是协会力量的主要表现, 其效益主要体现为更合理的灌溉使得产量提高, 从而带来收入的增加, 因此本活动的收益在此用农业纯收入来表示。
渠道和设备的维护及建设:渠道和设备的维护及建设能够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系数, 改善灌溉系统的质量, 从而带来农业的增收, 其农业收入增加的幅度应与渠系水利用系数的增幅相同, 因此此项活动的收益为农业纯收入×渠系水利用系数增长率。
与供水公司的谈判:与供水公司的谈判的内容主要为水价, 成功的谈判能够有效地降低灌溉水价, 减少水费支出, 从而产生效益, 因此此项活动的收益为灌溉用水量×单位水价降低幅度。此处单位水价降低幅度的计算基点为协会成立之前。
由此, 可按照表2统计数据, 进行协会力量量化值的计算。
由表2对协会管辖灌区进行统计, 可分别计算其出E1和E2, 则协会力量E=E2-E1, 同样由统计可知灌溉面积Q。
选取典型的协会按照表1~2进行数据统计。对于协会存在时各收益项目表, 统计年份从协会成立年年末至计算年年初, 共计n年;对于协会不存在时各收益项目表, 统计年份从协会成立年年初向后倒推n年, 亦共计n年。最终统计数据为协会的二元数据组 (E, Q) , 选取15个以上的协会分别统计其 (Ei, Qi) , i≥15。得到各协会的二元数据组 (坐标) 后, 绘制其分布散点图, 得到协会力量和协会规模 (灌溉面积) 的关系函数图像, 然后通过回归分析求出其间的相关方程。
对选取的15个协会进行调查, 得到其统计数据 (E, Q) 分别为: (200, 1 263) , (800, 2 005) , (1 400, 2 416) , (2 000, 2 721) , (2 600, 2 970) , (3 200, 3 183) , (3 800, 3 370) , (4 400, 3 539) , (5 000, 3 693) , (5 600, 3 836) , (6 200, 3 968) , (6 800, 4 092) , (7 400, 4 209) , (8 000, 4 320) , (8 600, 4 425) 。绘制其分布散点图, 见图2。
由图2可知, 协会力量随协会规模的变化呈正相关的变动趋势。协会规模Q=0时, 协会集体行动力 (协会力量) E=0, 这证实了用水户协会不存在时, 协会集体行动力为零。当Q出现少许增长时, E则大幅增加, 说明在协会规模发展的初期, 协会集体行动力对规模的变动十分敏感, 扩大规模会导致协会力量成倍的增长。而随着Q的不断上升, E的增长速度则逐渐下降, 直到最后趋于平稳, 这说明当协会达到一定规模时, 协会集体行动力的变化不再明显。这些结论与经济学的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十分吻合, 也与我们对协会力量增长的感官认识相符。
由回归分析可知E与Q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其相关方程为:
由此, 在同一座标系内描绘管理成本和协会集体行动力的函数图像, 见图3。在图3中的Q0点, 协会集体行动力 (协会力量) E=g (Q) 与管理成本M=f (Q) 的差值达到最大化, 边际协会集体行动力与边际管理成本相等, 此时协会运行的效率最高, 因此Q0点即为最佳协会规模点。下面通过数学方法寻求的Q0的确切数值。
建立协会运行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函数, 即Max Z=g (Q) -f (Q) , 在此:
运用导数法求极值。令
解此方程可得, Q0=6 120, 即当协会管辖的灌溉面积达到408 hm2时, 为最优规模, 协会具有最佳的运行效率。
4 结 论
本文在交易费用理论和集体行动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用水户协会合理规模的计算模型, 通过回归拟合分别计算出协会规模与组织管理协调成本以及协会集体行动力之间的数学关系, 最终确定出协会的最佳规模。当协会小于此规模时, 协会的边际集体行动力大于边际组织管理协调成本, 协会规模有继续扩大的动机;当协会大于此规模时, 协会的边际集体行动力小于边际组织管理协调成本, 协会规模会自动收缩。
参考文献
[1]穆贤清.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的制度保障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2]R H科斯.社会成本问题[A].科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1.52.
[3]王业娟.关中灌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4]郭善民.灌溉管理制度改革问题研究以皂河灌区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4.
[5]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M].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7.
[6]张庆华, 李雪梅, 李鹏.灌区用水者协会的水权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 (6) :29-31.
用水者协会 篇2
作者:吴立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58 更新时间:2006-09-28 【VIVI收藏】
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情况
在世行农灌二期项目区,我市先后建立WUA三个,分别是官湖镇四黄WUA、铁富镇四合WUA、八路镇拔卜营WUA,覆盖面积469公顷,建立用水小组19个,参加农户1506户,农民人口6476人。供水模式有两种:一是渠道供水。如八路WUA,覆盖面积107公顷,涉及电站1座,渠2.06千米,农户1278个。铁富四合(小营)WUA覆盖面积206公顷,涉及电站1座,渠1.7千米,农户659个。二是渠道和井灌结合供水模式。如官湖四黄WUA。覆盖面积155.8公顷,涉及电站2座,井10眼,农户538个。农民用水协会的建立把供水用水推向了市场,改革了用水机制,对水费的征收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灌区内管理主体与用水主体矛盾激烈,水费实收低
节水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和管水部门多次呼吁提高农业水价,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并从一些政策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但用水主体与之相反,无论是输配水调度,还是水费计收、工程建设等方面,大部分用水户不配合甚至采取敌视的态度,在灌溉用水管理上拉大了用水主体和管理主体之间的距离。
2、基础设施较差,工程配套不完善,计量难度大
灌区内工程普遍老化损坏,骨干工程完好率不足50%,有15%的工程已报废和失效,效益严重衰退。尽管这几年国家对部分骨干工程进行续建和配套、更新改造,但是对于偌大的灌区,仅是杯水车薪,成效甚微,水费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节约用水,只有解决好工程配套、水的控制和水的计量问题,才能逐步划小量水单元,为农户和用水单位服务好,达到节水的目的。
3、农民认识不到位,节水政策缺乏推动力
长期以来农民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问竭”的影响,人们对水商品的概念淡薄。对政策的落实特别是乡村级没有按政策给予相应的推动,甚至采取乱收费或不管不问的办法,形成了干扰因素,使水费改革政策难以落实。
4、农民承受能力差,水费收支不合理。
长期以来,工农收入大差距地存在,农业收入相对较低,客观上形成了农民承受能力极其低下的现状,同时许多灌区水费收入基本上用于发工资。水管部门为提高水费征收率,将水费中的30%返还给乡、镇、村,用于对支、斗、农、毛渠的田间工程维修,但大部分乡镇未将这些经费用到工程维修上去。
5、农业节水措施在农业生产中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一是在旱作物区推广沟灌、畦灌、和地膜覆盖的节水技术;二是在水稻种植区推广水稻控制灌溉,水稻薄、露灌溉,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水稻叶龄模式灌溉,水稻旱育稀植,三是化学制剂抗旱保水技术,这些措施节水效益明显,但是落实不到位,仍沿用传统的漫灌技术,渗漏量大,不利用率低。
6、没有建立起节水效益补偿机制
灌溉供水单位的收入取决于农民用水量,农民采用李水措施后,节约的水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为供水单位带来补偿利益,灌溉供水单位没有节水的积极性。
7、按亩定费取代了以水量计费
农民用水协会的建立就是把水作为商品推向市场,在市场机制下,必须有公平交易,在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区水费收取也不能按计算水量收费,仍按亩执行收费,降低了农民自己管水的积极性,激化了管水单位和用水部门的矛盾。
三、今后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对策
1、加大农业供水、节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进入21世纪初期,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持续减缓,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水费改革更进一步是当务之急,只有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农业用水的有效控制和准确计量水费是前提,灌溉系统改造与配套是水费改革的基础,只有这些条件具备了,农业按方收费,两部制水价收费才有可能,农业水费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2、加快水管单位的体制改革
现在的水管部门应是一个单独的管水机构,不应挂靠在水利行政部门,不能做到自主经营,受到上面的行政干预太多。因此必须加快水管部门的改革步伐,市县级的供水公司与水利局应分开来,乡镇水利站和供水分公司也应截然分开,这样才能使之不在行政干预下,自主经营,把水资源推向市场才能成为现实。
3、使农民用水者协会成为一个独立的组织
农民的事情让农民自己管理,日本的这种农民协会管理体制值得借鉴。有些地方虽然成立农民用水协会,但还是村里支书担任,供水公司参与管理,没能按灌区内农民总的用水量按照市场水价向供水公司上缴水费,农民用水协会主席由选举产生,对农民负责,作为一个独立核算机构收取水费主要用于管理人员工资、电费、维修费用和管理费用,实行帐务公开,用多少水缴多少钱,还老百姓个明明白白。
4、规范量水计价与使用办法
传统的管水部门水费收缴一直采用按亩定费制,如某一地方降雨量十分充沛,就是水田灌溉用水量也很少,但是水利部门收取水费仍和以前一样2003水费收缴水田25元/亩,旱田13元/亩,也没有量水设施。只是按地方水利部门文件执行收费。激化了农了与管水部门和矛盾。今后在灌区农民用水协会管理下,规范量水,以量水量计价,把水费改革推进一步。
5、推广农业节水措施
1)、旱作物的节水技术
①畦灌的节水技术
是用临时修筑的土埂将灌溉土地分隔成一系列的长方形田块灌水时,灌溉水从输水垄沟或直接从田间主渠引入畦田后,在而上形成很薄的水层,沿畦长坡方向均匀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主要借重力作用,以垂直下渗的方式逐渐湿润土壤的灌水技术。达到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畦灌技术比淹灌每亩可省水24.4%。在世行三期农业项目的大蒜和花生种植区推广喷灌技术以达到节水的效果。
②沟灌技术
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沟,灌溉中由输水沟或主渠进入灌水沟后,在流动过程中,主要得助土壤毛细管作用从沟底和沟壁周围渗漏而湿润土壤的,灌水量较省,灌水效果比较理想,田间灌水有效利用率达80%以上。
③地膜覆盖灌水技术
就是在地膜覆盖技术基础上,结合传统地面沟灌、畦灌,所发展的新型节水型灌溉技术,共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揭膜畦沟灌,主要是棉麦兼作“一膜两盖”并结合低定额灌水而形成的一套节水型棉麦两种作物地膜覆盖栽培灌水新技术。膜盖小麦可以晚种早收,膜盖棉花可以早播早收,小麦与棉花共生期的有一个月,并都是边行生长优势,这样既增加了粮棉产量,又有显著的节水效益在平水年时棉麦两季用水定额约为105M3/亩,但可收获皮棉50-68KG/亩和小麦200-250KG/亩。第二种膜侧沟灌是指在灌水沟垄背部位铺膜,灌溉水流在膜侧的灌水沟中流动,先通过膜侧灌到作物根系区的土壤,主要用于大蒜和花生。第三种是膜上灌溉,主要有开沟扶埂膜上灌,打埂膜上灌,膜孔灌溉和膜缝灌,节水效果非常明显,还能抑制杂草生长,防止地面水分蒸发。第四种是膜下灌,主要是膜下滴灌减少了土壤根间蒸发,防止草生长,提高了水利用率。
2)、水田节水技术
①水稻控制灌溉
秧苗田移栽后田间保持5-25CM薄水层返青,在返青后的各个生长阶段,田间不再建立灌溉水层,以根系土壤水分作为控制指数,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量。根据对水稻对水的敏感程度和调节水稻耗水过程后,适时适量科学供水,对水稻生长发育期有着明显的促控作用,具有节水高产,优质低耗,保肥改土,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等优点。
②水稻薄、露灌溉
是一种稻田灌薄水,适时落干露田的灌溉技术,每次灌水20CM以下,灌水后要自然落干露田,有效地改变了稻田长期淹水状态,改善了水稻的生态条件,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形成高产基础上的增产,同时改变水稻的腾发,减少了田间渗漏,提高了降雨的有效利用,显著减少灌溉水量。
③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
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需水特性,进行灌溉排水,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具体技术为,“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保持薄水等,熟期湿润,黄熟期湿润落干”。
④水稻叶龄模式灌溉
依据水稻不同叶龄时期与抽穗至成熟的生理生态,耗水规律,准确掌握各次灌水,湿润、排水、搁田的起迄时间和强度,在不同生育期将田间水分控制在高产所需的适宜范围,有效地提高灌溉水的生产效率。
⑤水稻旱育稀植
是一项旱育秧,本田稀植及对稻田水层管理有一定的要求的一种新型灌水技术。其重点是旱育、稀植,具有省土、省地、省时、省水、高产、低投入、高产出的优点。
3)、化学制剂抗旱保水技术
主要有选择蒸发腾抑制剂,抵制作物过量无效蒸腾在地面喷洒土壤保墒剂,减少地面与作物棵间的无效蒸发,选择使用矮壮素、缩节胺、BT生根粉等植物调理剂用于小麦、棉花及其他作物,以抑制长,控制株型,增长总根长及量,减少叶面蒸腾,增强根系吸水能力和对深层土壤的作用,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6、规范供水工程的核算,降低农业 供水成本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规定要补偿合理成本,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是合理成本?供水单位是供水经营者,是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承担市场风险。新的办法规定供水要补偿供水成本,要确保利润和税金,这与经营者的定义是矛盾的。目前看来,水价偏低,茶水 单位亏损,鼓励投资具有重大意义。但这也意味着所有的供水投资都是合理的,都应获得收益,经营者不承担任何风险,这种制度会严重损害供水经营者加强 成本核算,加强内部管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积极性。供水单位人员过多,供水成本扭曲,效益低下是这种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因此强调合理,要正确划分供水成本范围,合理分摊各种费用,强化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实现“合理”的根本手段是竞争,只有公平竞争,才有“合理”存在。规范的水费的征收办法,高质量的供水服务,一些灌区推行的“四到斗”、“四公开”即输水到斗,计量到斗、收费到斗、服务到斗,水量指标公开、水价公开、实用水量公开和水费帐目公开等好和伏法就会在全国广泛推广。供水成本降下来,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稳定发展才有希望。
用水者协会 篇3
农民用水户协会(WUA)是近年来在农村兴起的一种非盈利性的互助合作组织。自1995年世界银行在湖北省漳河灌区建立第一个用水户协会试点至今,我国的参与式灌溉管理由最初的试点进入到发展推广阶段,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数量也有了急剧的增长。在一些灌区,WUA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水管理的积极性,而且实现了节水增收的双重目标。但是,与国外一些参与式灌溉管理开展较成功的国家相比,我国当前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制约我国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制约因素使用水者协会的制度变迁和创新的总成本过大,使得许多方面的创新得不偿失,从而阻碍了用水者协会的发展。因此找准制约用水者协会发展的因素,尽快构建和完善农民用水者协会,搭建农户与市场间的桥梁,己成为我国参与式灌溉管理发展的当务之急。
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内蒙古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中心调查组于2007年12月对农村用水户所做的调查。调查组深入协会灌区内的村委会和用水户家中,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等方式,与协会执委会成员、村委会干部和农民用水户等进行了广泛交流,并与乡镇领导和水管单位负责人交换了意见。此次调研涵盖3个旗县区(临河区、土默特左旗和托克托县)11个乡镇33个行政村,共发放问卷130份,实际回收130份,有效问卷119份。样本农户分布地区较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采用随机调查农户的方式。根据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列出制约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的六项因素,即: “政府的支持力度”、“制度环境因素的制约”、“农户及政府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关项目的牵头”、“缺乏好的带头人”和“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程度”。 用5个等级来衡量每个因素,分别是: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太重要、不重要。利用指数计算模型计算出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指数,指数模型如下:
相对重要性指数=(F1W1+F2W2+F3W3+F4W4+F5W5)/N
式中:W1~W5分别为相应等级权重,即对应“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太重要”、“不重要”的权重,W1=1.0,W2=0.8,W3=0.6,W4=0.4,W5=0.2;F1~F5为相应频率等级的样本;N为样本总量,N=119户。
计算结果列于表1。
3 结果分析
按照相对重要性指数,各项制约因素排序为政府的支持力度;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程度;缺乏好的带头人;缺乏相关项目的牵头;制度环境因素的制约;农户及政府的认识不足。
3.1 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
“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被认为是制约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在众多制约因素中其评估指数最高,为0.844。农户普遍认为缺乏政府有力的扶持与引导是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不完善,财政扶持力度不高,缺乏相关的业务指导及知识培训等。我们知道,任何组织都不能孤立存在,需要与政府的联系更为密切,特别是当前我国的农民用水者协会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农民合作意识较淡薄,很难自发组建。因此,协会组建初期的宣传、组织,动员广大受益农户的积极参与,运行阶段对协会运行的技术指导、对协会的监督、协调协会内部或协会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所以,政府的适度引导对于协会的建立和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只有在宏观上有政府的支持,农民用水者协会才能建立并持续健康运行。
3.2 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程度低
农户普遍认为水利工程设施的完好程度对用水者协会的发展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灌区管理体制改革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作为支撑,灌区工程续建配套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应紧密结合,互为支撑。我们知道,成立用水者协会以后,协会要接管支渠、斗渠、小型水库、塘坝、机电井等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协会的正常管理要求支斗渠以下工程具备正常输水、水量调度、量水的功能。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时,应该将一条配套完整、设计功能齐全的渠道及相关配套设施交付农民管理使用。然而,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灌区,由于多年来国家对支渠及其以下田间工程的更新改造基本上没有投入,破烂的田间水利基础设施得不到改善,水利工程由于多年失修,状况较差,功能萎缩。在用水者协会推广开来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这方面的工作没有跟上来,就直接将这样的水利工程设施移交给农民用水者协会,使协会一次投入太多,有承受不起的可能,使得协会还没有开始运转就出现了困难。反过来,如果协会成立时,移交给用水者协会的水利设施完好程度较高,那么就会减少协会的维修开支,节约本来就不多的运行经费,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正常工作创造一定的基础条件。
3.3 缺乏好的带头人
在众多的制约影响因素中,“缺乏好的带头人”列于第3位,其评估指数为0.778,是农民所担心的又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好的带头人是农民用水者协会成功发展之关键。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健康有序运行,离不开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各类人才,当解决协会内部出现的争执时,用水者协会需要熟练掌握、领会和灵活运用合作社原则的人才,以减少内部磨擦和运作成本。在协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需要从事过水利工作有相关的水利管理经验,掌握一定的灌溉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的人才。此外,用水者协会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亦需要交易谈判能力强、能灵活收集和处理市场信息的人才。就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而言,好的带头人往往内生于农村经济社会系统中。一方面,这个领头人必须是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知识的“农村精英”,要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和组织才能;另一方面他们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便于与农户进行沟通,能够将分散的农户组织在一起,使广大农民对其十分信任并且能够支持他的工作。而事实上是当地有这种才能的人并不是很多,因为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是很高,这类人才在农村相对缺乏,而且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懂灌溉和管理技术的农村劳动力或已流向城镇或已成为私营企业家,导致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群众中相对缺乏优秀人才,即使有几个留在农村,也很少会有人愿意当“出头鸟”。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农民用水者协会缺乏上述类型人才,制约了用水者协会的正常发展。
3.4 缺乏相关项目的牵头
众所周知,资金的短缺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对于农民用水者协会来讲,如果缺乏资金上的支撑,没有资金上的保障,建立用水者协会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有相关的外部条件项目的强有力推动,用水者协会的发展将不仅在资金上有了保证,而且还可以给予技术信息上的支持。比如,在这次内蒙古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的项目中,很多专家和各项目办的工作人员在用水者协会成立前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反复酝酿,宣传发动,培训学习,提高所有有关人员对参与式管理的认识,为改革做了较充分的思想准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了科学的项目管理与过程监督,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用水者协会的建立和运作始终以农户用水和灌区管理为中心,使得协会顺利组建并成功运行。在调研的过程中,许多农户都指出项目牵头对用水者协会的发展很重要,他们说“如果没有世行项目,我们这里不可能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另外,调研中有84.3%的农户表示有必要成立用水者协会,说明农户对用水者协会的需求是很强烈的,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制度潜力。但是,由于缺乏项目牵头,而农业本身又是弱势产业,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任何理性的部门都不会轻易地把资金投入到农业的合作组织中来,必将制约用水者协会的稳步推广。
3.5 制度环境因素的制约
任何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都是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中实现的。就制度创新而言,制度环境既决定着外部利润的存在空间,也同时决定着通过制度创新将外部利润内部化的可能路径。就目前我国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兴起和发展的总体情况看,既非政府推行的强制性制度创新,但也不是农民在逐利动机驱使下自发行动所能实现的诱致性创新,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政府主导性制度创新。正因为如此,制度环境因素对于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创建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所指的制度环境因素大体包括灌溉管理体制、法律法规、行政介入等方面。
3.5.1 灌区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滞后阻碍了协会的进展
灌区专管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农民用水协会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灌区、农民的利益关系,才能调动灌区的积极性,搞好工程建设和技术指导,引导、扶持农民用水协会的发展。但目前,大多数的灌区都存在着机构臃肿、冗员过多、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维修经费不足、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国有资产运营监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专业管理机构存在的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对农民用水协会的指导和服务,进而导致整个灌区的灌溉效益不能正常发挥,甚至衰减[1]。
3.5.2 法律法规
农民用水者协会作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专业灌溉管理组织,属于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民间社团组织,但从我国的目前实施情况看,至今还没有任何一级政府出台一个比较完整的法规性、规范性的文件来确定用水者组织的地位,用水者协会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监督机制。农民用水协会的组建及运行,可能与现行法规、政策有矛盾,也会触及部分人或单位的利益。要保证协会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保证协会能正常健康运行,必须有强有力的相关政策法规作保障,以提高协会的抗风险能力,保障协会的民主权利和持续发展。事实上,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不仅大大影响了用水者协会相关知识的有效传播,也直接制约了其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成为我国农民用水者协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在。
3.5.3 行政介入
作为一种政府主导性制度创新,农民用水者协会从一开始就与各级政府部门衍生出十分复杂的关系。一方面,农民用水者协会作为非官方组织,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与扶助,农民用水者协会要通过依托或挂靠这些实体寻求庇护和支持;二是政府部门在自身发展中,可能需要借助农民用水者协会实现其经济目标。原因在于当水费收缴由原来的村委会收取改为由农民用水者协会与管理单位直接结算后,政府“搭车”收费的途径没有了,影响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经济利益,于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干预多于指导。这样,双方的共同需要使这一组织带有许多行政色彩。过多的行政干预,导致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独立自主性的丧失,并使组织利益受到侵害。比如在对内蒙古地区的13个用水者协会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全部13个协会会长中,现任村委会主任或书记占76.92%,普通农民占23.08%,这使得协会很难独立运作,并实现农民的参与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扼杀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自主性和生命力。
3.6 农户及政府的认识不足
“农户及政府的认识不足”因素被排在第7位。实际上,被调查地区的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市场观念较淡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以及投机行为的存在,特别是农民养成了分散经营的习惯,对合作不放心、不积极,以及合作产生的效益也不明显,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对用水者合作组织的不信任程度。但是,大多数被调查农户却认为,在诸多制约因素中,农户的思想意识问题对用水者协会的影响是相对较小的。他们认为,参与用水者协会的意愿不强烈,主要是由于诸多的外部因素的造成,比如知识宣传不到位,法律法规欠缺,资金支持不充分,合作组织不能真正发挥作用等,如果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的话,他们是愿意成立并加入用水合作组织的。另外,相关政府对用水者协会的认识不足,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政府只是从现实的经济绩效而没从组织性质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认识,制约了正确指导和扶持的方式、方法和力度的确定。各级政府对建立用水者协会这一行为的认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中央倡导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而某些地方政府把这一经济行为当作了政治任务来完成,不顾当地的实际就一味地为建用水者协会而建用水者协会,完全违背了中央的初衷。
4 结 语
从对农户的抽样调查结果看,影响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的因素比较复杂,涉及政府支持、政策引导、农村科技信息和相关人才等方面。为此,今后应进一步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力争让更多的用水户支持用水者协会的发展,并自觉自愿的加入,从而促进我国参与式灌溉管理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1)政府部门应该给予正确积极的引导,大力宣传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好处,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组织中来。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快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立法工作,明确其法律地位,使其成为明确的市场主体。还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2)灌溉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协会能否成功运转,由于用水者协会自身经济能力较弱,能维持日常运行维护已属不易,所以,建议相关部门,在成立用水者协会时,应将完好程度较高的水利设施移交给用水者协会。另外,今后在灌溉设施的大修和更新造中还需要各级政府大力的支持。
(3)与农业、水利相关的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到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组建中,为协会的发展提供经济、科技、信息以及设备上的支持。
(4)提高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人员的各方面的素质,并在选举的时候尽量选举那些素质高、威望高、责任心强、为民服务意识高的人员作为协会的工作和管理人员。选举完后,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管理和技术水平,以降低产生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机会。除去农民心中存在的缺乏好的领头人的顾虑。
(5)增加投入力度,正确引导农民。进一步加大灌区节水改造投入力度和强度,加大资金投入,作好技术服务工作。在此基础上,正确引导受益区农户开展“一事一议”,从根本上改变末级渠系工程状况,为协会的组建和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6)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考虑,农民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积极主动与外界加强接触,学习各项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对用水者协会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有关部门加大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由金玉.农民用水协会组建与运行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2007.
[2]张金萍,曾赛星,王海涛.农业节水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节水灌溉,2005,(6):27-32.
[3]张陆彪,刘静,胡定寰.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绩效与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3,(2):29-33.
[4]赵金河,陈崇德,彭亮.农民用水者协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9):54-55.
[5]仝志辉.农民用水户协会与农村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4):74-80.
用水者协会 篇4
马智平陇县段家峡水库灌溉管理处 邮编721200 李国强 宝鸡君安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分公司 邮编721200
摘要:我国灌溉管理在行政上由各级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大多数大中型灌区是实行专业管理机构与农民集体管理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为了发展民主管理,激发农民参与管理,结合我国国情,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如用水者协会)。讨论了用水者协会参与管理的试点情况、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灌区 灌溉管理 用水者协会 前景
陇县段家峡水库灌区是一个国营县办中型自流灌区,灌区由水库枢纽、总干渠和渠首引水枢纽、南北干渠及田间工程组成。灌区位于县境内千河两岸一、二级黄土台塬阶地上,西起曹家湾镇段家峡村,东至东风镇林梨河,全长40公里,灌区涉及8个乡镇60个自然村,240个村民小组,18338户。灌区总人口8.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万人,耕地面积14.64万亩,人均耕地1.64亩。设施灌溉面积12.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69万亩。灌区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蒸发量1101毫米,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油菜、辣椒、烤烟等,农作物复种指数165%,粮食平均亩产710公斤。
1该灌区灌溉存在的问题及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试点情况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原来村组用水单位的格局被打破,水管单位的服务对象变成了千家万户,管理难度骤然增加,改革开放后,用水户在如何科学用水、合理灌溉、降低费用以及提高用水、交费透明度等方面,要求愈来愈迫切。所有这一切,对水管单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灌溉管理中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管理权、责、利不相统一,工程配套不全,老化失修,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水费回收率不高,资金短缺,难以保证扩大再生产,水资源优化配置差,水量浪费严重,用水户参与监督灌溉管理不够,农民用水负担重,致使田间工程破坏严重,灌溉面积锐减,效益滑坡。
一九九八年为了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五小水利产权体制改革意见”,在段家峡灌区进行了以斗渠为改制单位的拍卖试点工作,这种改制模式把斗渠系统运行和管护的权利与责任在一定时期转交给个人,管理处与经营人员签定经营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职责。从几年的运行实践看,这种改制模式存在着一个关健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用水户在灌溉用水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很不符合用水户“广泛参与、民主监督”灌溉管理这一基本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灌区部分地区成立了2个农民用水者协会,让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减少中间环节,减轻农民负担。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经验做法及优点 2.1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经验做法
2.1.1筹建农民用水者协会。首先对灌区农民及乡、村、组工部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共同认识和明白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步骤。然后由灌区管理单位向当地政府出具申请报告,取得政府同意。
2.1.2编制灌区改革方案。一般采用“灌区管理单位+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的模式。即骨干工程归灌区管理单位管理,支渠(不含支渠)以下归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减少行政干预。用水户通过协会实现自主管理、良性运行。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供用水关系。
2.1.3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民用水者协会代表人数一般以用水组为单元,每个用水组最少一名代表,代表组成农民用水者协会代表大会,代表大会要有3/4以上的代表出席,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协会主席和执委会,并表决通过协会章程和工程管理、灌溉管理、水费征收、财务管理等制度。协会要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成为具有民事地位的集体法人,受法律保护。
2.1.4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运行管理。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运行管理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做法和经验,一般包括:
2.1.4.1制定执行细则;
2.1.4.2成立灌溉服务小组或工程维护小组等;
2.1.4.3实行水务公开。用水量指标公开、水价格公开、实用水量公开、财务帐目公开。农民用水者协会向用水小组公开,召开会议并在显要地方张榜公布。用水小组向用水户公开并在显要地方公布用水户的用水、收费情况。
2.2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优点
组建农民用水协会体现了用水农户当家作主的民主意识,有利于渠道的维修管理,发挥农民建设水利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好正常的用水秩序,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利用率。
一是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保证了支渠以下水利设施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归全体受益农户所有,与原体制容易接轨,大多数农民能够接受。农民用水者协会是一个集体的概念,能更有效地保证各用水户享受公平、合理的灌溉排水服务。
二是农民用水者协会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社团组织,其工作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计划性。它实行定价到户,计量到户,按照谁用水谁掏钱,这一等价交换原则供水、用水。在灌溉季节,把段、斗、村多层管水改为送水到田头,开票到户,灌溉收费中间环节水费乱加价、搭车现象减少,使农民用及时水,交明白钱,从而建立公开透明的供水收费体系。
三是农民用水协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村合作用水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协会章程运作,并对管理设施、财产和灌溉服务负法律责任。农民用水者协会容易与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协调,并得到广大用水户的信赖。
四是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有利于田间工程的维护和改造。协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性经济实体,向用水户提供灌溉供水和技术服务,维护用水户的灌溉利益,同时,它也是一个经济实体,它与灌区专管机构是灌溉水的买卖关系。其水费收入除支付买水的水源费外,将全部用于协会的工程维护、运行和管理费用开支,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五是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核心是参与,参与的过程就是监督的过程。农民用水者协会不仅要监督水管单位的行为,还要接受政府、水管理单位的监督,更重要的是接受农户的监督。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是农民用水者协会人员素质教育问题。由于灌区农村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加之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农民用水者协会从主席到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急需培训提高。内容包括:法制教育、灌溉业务培训、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的教育等。今后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大培训教育的力度,不断提高协会人员素质。
二是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配套政策问题。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改革涉及农村管理和经营中的许多方面,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规定。如协会办公无场地,管理费用培训费用落而不实的问题。
三是尽快配套完善灌溉工程问题。就是不能把破损的工程设施交给用水户自己修复、完善。由于历史原因,相当多的现有工程设施完好程度低,影响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建立。今后要结合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节水灌溉项目,加大对灌溉工程的投入。
四是协会规模问题。灌区农户经营土地规模太小,一个用水者协会常由几百乃至上千个农户组成,选举、协商等工作量繁杂,影响了效率,有时也影响了民主管理的效果。今后要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灌区具体情况,研究相应的办法。
4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工作的发展前景
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是当今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灌溉管理方面的通行做法和潮流,是成熟的经验。用水户参与管理在中国的试点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中国已经加入WTO,政府职能将做较大的转变,这将为灌区逐步建立在政府公共财政扶持和宏观指导、监督管理下,实现自主管理、民主管理和良性运行机制的形成创造有利的政策条件。近几年国家对大中型灌区的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建设也为灌溉管理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工程条件和物质基础。今后,我们应继续加大力度,积极探索有地方特色的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模式,来保障灌区改造的成果和灌区的持续发展。
总之,组建农民用水协会组织参与灌溉管理在段家峡灌区还是一个实践探索阶段,我们只有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发挥协会作用,增加水价、量、费透明度,减轻水费负担,才能调动广大用水户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水平和单位效益的增加。
姓名:马智平年龄:35 专业:水利
工作单位:陇县段家峡水库灌溉管理处 邮编:721200 联系电话:*** 职称:助理工程师 拟晋升职称:工程师近年工作主要业绩:
2004-2005年陇县段家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
用水者协会 篇5
关键词:参与式管理,农民用水,者协会,实践,建议
一、概况
临泽县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 属黑河中游地区, 辖9个乡 (镇) , 总人口14.66万人, 有效灌溉面积68.54万亩, 农业灌溉主要以黑河、梨园河径流为主, 辅之以地下水和泉水, 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自梨园河大型灌区被张掖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 努力探讨寻找符合本地实际的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 先后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46个, 登记用水户10 680户, 成立用水小组275个。在此基础上, 试点经验由点到面, 向全县推广, 按照协会章程和有关规定, 全面完成了推行参与试灌溉管理、组建用水者协会的工作。至目前, 全县共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114个, 划分用水小组795个, 登记用水户33365户。同时, 各协会在基层政府和水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 先后制定了协会章程、协会选举办法, 工程管理、灌溉管理、机井管理等一系规章制度, 协会运行管理步入正轨。
二、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性质及职能
(一)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性质
农民用水者协会是按灌溉渠系的水文边界划分区域, 一般以支渠或斗渠为单元, 在同一渠道控制区内的用水户共同参与组成具有法人地位的群管组织 (用水者协会) 通过政府授权将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使用权部分或全部交给用水户自己民主管理。协会管辖范围内工程的运行管理费用由用水户自己承担, 使用水户成为工程的主人, 减少行政干预, 政府所属的灌区专管机构对用水协会给予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二)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主要职能
制定协会运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编制用水计划, 负责与供水单位签订供水合同或协议;负责本协会内的灌溉管理, 协调各用水小组及用水户之间的利益关系;负责协会辖区内灌溉设施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组织用水户对辖区工程进行更新改造、扩建和维修;实行节约用水, 采用先进合理的灌水技术和方法, 提高水的利用率;负责水权、水票管理, 并按用水量向供水单位交纳水费;按规定进行财务管理, 并做到水务、财务公开;依法开展为用水户服务的其它活动;
三、农民用水者协会成立以来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 斗渠以下渠道工程管理和维护得以保障
协会成立后, 斗渠及以下各级渠道及建筑物的管理权和使用权明确归协会全体会员所有, 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了增强, 用水户参与工程管理与维护的积极性提高, 协会通过召开代表大会, 由会员代表集体酝酿讨论是否进行工程的维修和管理, 会员有权决定工程维护经费的筹集方式和维修方案, 使农民在投入形式上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 灌溉秩序逐步好转
协会会员以主人翁身份参与管理, 按章自我约束, 灌溉秩序井然有序, 管理趋向合理化, 灌溉进度与往年相比明显加快, 灌溉质量明显提高, 跑水、漏水等浪费水的现象得到了遏制, 水事纠纷和用水矛盾有大幅度下降, 灌溉秩序明显好转。
(三) 经济效益明显
从协会运行的情况来看, 有几方面的经济效果:一是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及其他费用, 加之节水效果, 农民实际支出的水费降低了10%左右, 二是每亩农田减少看水劳力费用3~5元, 三是由于协会功能的发挥, 灌溉及时合理, 农作物增产明显。
(四) 促进了灌区管理单位的市场意识, 提高了农民对水商品属性的认识
量水到斗、收费到户、按方收费、水票结算等经济手段的应用, 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过程中各种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动员, 使水是“商品”的概念普及化。同时, 协会作为一个基本用水单元, 直接与管理单位进行供用水交易, 减少了中间行政环节, 有利于按市场规划经营, 促使专管机构管理人员提高服务质量, 增强市场意识。由于协会的功能, 水费收缴透明度增强, 水量与水费一一对应, 水商品属性更加明显化, 有利于用水户提高认识。广大用水户自觉的把节约用水作为用水行为的一个基本准则, 串灌、漫灌等浪费水现象大幅度减少, 喷灌、管灌等高新节水技术迅速推广, 全县高新节水面积已达11万亩。同时, 用水户由于协会的规章制度约束, 依法管水, 依法治水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用水者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和用水户代表文化程度低, 素质差, 对参与式管理的内涵认识和了解还不够, 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临泽县大部分协会成立时, 在推荐选举执委会委员、主任或副主任人选上, 仍然依赖于村级组织, 执委会成员主要由村社干部担任, 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行政干涉协会事务的隐患和问题, 使协会民主化运行有一定难度。
三是农民用水者协会受资金的困扰, 协会经费和管理人员的报酬无法解决, 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使协会的职能作用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
四是农民用水者协会虽然制定了灌溉运行管理、工程维护、水费征收、水费管理等一系列配套制度, 但在制度的执行落实上打了折扣, 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制约作用, 使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运行还显得不够规范和完善。
五、建议
用水者协会 篇6
关键词:用水者协会,参与建设和管理,发挥的作用
1 前言
在兴凯湖灌区八五七农场小湖北分灌区建设中, 国家只负责骨干工程的投资和建设, 田间工程则由农场和农户建设。一方面, 国家不但要花钱兴建水利工程, 而且还要拿出资金担负起水利工程运行维修与更新改造。另一方面, 由于水费标准低, 虽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但分灌区管理单位自身经济困难, 无力对工程进行正常的维修, 导致水利工程日益老化损坏, 效益衰减, 队伍不稳。加之作为用水主体的农户被排斥在管理之外, 造成了农户对工程状况的漠不关心, 灌溉用水无序, 水量浪费大, 建筑物破坏严重。
2005年, 兴凯湖灌区八五七农场小湖北分灌区在大西地河分区、小西地河分区和穆兴总干分区成立农户用水者协会, 鼓励并动员农户直接参与灌溉管理, 并把末级渠道的管理与使用权移交农户, 增强农户自身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使农户从过去被动的单纯用水转变为主动投资建设, 认真维护管理、精心调度配水, 对于提高灌溉保证率, 提高灌溉效益, 提高农作物产量, 提高水分生产率, 推广节水灌溉, 减轻国家和农户负担, 促进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建立和推广农户用水者协会, 利国、利民, 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2 农户用水者协会的作用
2.1 田间工程建设与管理落到实处
长期以来, 支渠以下的渠道状况是管理部门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而管不好。农户想管, 却由于体制与产权的问题没有解决, 管不了。其结果只能是渠道工程日益老化损坏, 功能降低, 效益衰减。
建立农户用水者协会后, 支渠以下渠道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才真正提到了议事日程, 并真正得以付诸实施。如大西地河分区农户用水者协会成立后, 召开了2次代表会议, 讨论维修养护计划。经过一年的努力, 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把辖区逐步建设成为田成方、树成行的高标准灌区。辖区面貌有了很大变化, 为末级渠道的更新改造、田间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2.2 变被动单纯投劳为主动投资建设与管理
对灌区工程的维修, 主要采取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对渠系工程分级明确职责, 并根据用水量多少确定工程维修任务。但在具体实践中, 大部分都难以认真完成, 工程日益老化损坏的状况得不到根本性的扭转。
建立农户用水者协会后, 将灌区末级固定渠道交付农户管理、使用, 把渠道管理与群众利益直接联系起来, 促进了灌区工程的不断更新改造。如小西地河分区农户用水者协会成立前, 由于渠道无人管, 渠线长, 设施差, 放水扒明口, 水量浪费严重。建立协会后, 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益于民的原则, 农场将义务工使用统一交给协会, 对所辖渠道工程进行了维修与配套, 用水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2.3 促进了灌区高效用水格局的建立
灌区支渠一级的渠道跨管理区、作业区较多, 由于管理区域的不一致以及水资源供需矛盾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因而一到灌溉季节, 上下游、左右岸用水矛盾突出, 以致形成了在渠道上扒口、抢水的多, 筑坝拦水的多, 为谋取小部分人的利益, 不惜破坏建筑物的事件也多, 人为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建立农户用水者协会后, 农户有了自己的管水组织, 群众自觉维持灌溉秩序, 自觉维护水资源统一调度的格局, 互相监督, 互相谦让, 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促进了灌区高效用水格局的建立, 使得灌区高效用水真正得以实现。
2.4 农户用水及时, 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
灌区以往用水方式是作业区向管理区申报, 管理区向农场水务局申报, 农场水务局向灌区管理站申报, 管理站调度中心综合各地信息后, 下达调度通知, 再如此逐级通知下去, 经常造成某一指令还未执行, 灌区需水要求又有了新的变化, 调度运用常处于被动状况。
建立农户用水者协会后, 农户需水直接向管理站申报, 管理站直接向农户放水灌溉, 水量调度关系进一步理顺, 中间环节减少, 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户需水及时, 农户所需水量从申报到流入支渠口由过去3-4天缩短至现在的1天, 因灌水不及时而受旱减产的现象大为减少;二是进一步融洽了管理单位与农户之间的关系, 大家互相体谅, 互相理解, 共同做好灌溉工作, 有益于用水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三是进一步提高了管理人员灌溉即是服务的意识, 想农户之所想, 急农户之所急, 千方百计地把农户所需水量及时、足额地送到田间, 为灌溉水的高效利用与持续高产奠定了基础。
2.5 促进了节水灌溉工作全方位的发展
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 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 但无论在用水的哪一环节, 也无论采取何种节水技术措施, 都离不开农户的参与。建立农户用水者协会后, 用水户动员起来了, 水账清楚, 改变了农户用水观念, 提高了农户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开源节流的意识。灌区管理部门则充分利用用水者协会这一阵地,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灌溉方法、灌水技术、耕作技术, 立足协会辖区的实际情况, 指导协会加强灌溉用水管理, 合理利用水资源。正是有了农户的参与, 节水灌溉落到了实处, 从整体上推进了灌区节水灌溉的发展。同时, 也增加了农户收入, 促进了灌区经济发展。
2.6 促进了灌溉调度水平的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业灌溉的供需双方对水量的要求又有了新的变化。作为供水方来说, 需水项目的不断增多以及灌区的发展, 要求能提供更多的优质水量。对农户来说, 要求供水充分、及时。为适应用户用水计划多变的要求, 管理部门根据当时田间水分动态, 当时的天气情况, 当时的各种水源供水能力及渠系状况等实时信息为基础, 以旬为时段, 逐日预测全灌区所需的灌水量。由于加强了预测, 掌握了灌溉调度的主动权, 从而避免了水量调度的盲目性, 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强化了调度人员现代化管理意识, 促进了调度水平的不断提高。
3 结语
实践证明, 在灌区内建立农户用水者协会, 对推动节水灌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不仅可保证灌水及时、促进节水增产, 而且违章放水、水事纠纷的现象也大为减少。灌溉用水量的减少, 不仅使农户水费开支减少, 灌溉管理部门又有能力支持灌区的配套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但灌区农户用水者协会在兴凯湖灌区小湖北分灌区还是新事物, 实践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灌溉管理部门应加大内部改革力度, 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真正视用水户为上帝;为协会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同时在技术上加以指导
参考文献
用水者协会 篇7
一、基本情况
建国以来, 全县建成水利工程653项, 其中:中型水库1座, 小 (一) 型水库7座, 小 (二) 型水库29座, 涝池50座;治沟骨干工程20座, 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41座, 梯田45万亩;电灌站87座, 机井48眼, 小水电站8座, 水轮泵站3座, 万亩灌区10条, 民营渠道71条 (不包括水库引水渠) ;各类人畜饮水工程270处, 喷灌工程6项、集雨利用水窑1项共3.24万眼, 河道堤防工程1项总长81公里。上述工程控制灌溉面积21.37万亩, 解决了4.6万户, 25.06万人, 22.47万头 (只) 牲畜的饮水问题。累计投资达5.2亿元, 水利工程固定资产达4.58亿元。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运行及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 为互助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促进农村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为水利基础产业夯实了基础。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1.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建设情况
加强用水者协会建设, 引导全民参与水利工程管理, 是互助县水利管理工作中的初步探索和尝试。2006年以来, 为了使在农村成立用水者协会工作全面启动, 尽快推开, 水务局认真学习水利部新时期治水思路, 大胆尝试, 积极探索。先后组织19个乡镇水利管理骨干到甘肃张掖等地进行观摩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 并根据县水利管理工作实际, 着手组建符合县情、水情的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 率先在全县部分灌区推行用水户参与水利工程管理的模式, 经两年多的努力, 在全县初步建立了塘川镇甘雷中渠、红崖子沟乡达子沟灌区、加定镇灌区、哈拉直沟乡灌区、丹麻西渠灌区、林川乡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等6个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 并且积极与审计事务所、民政、农行等部门协调办理了相关的注册、登记等手续。
2.立规矩, 定章程, 群众参与, 齐抓共管
协会成立后, 在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统一指导下, 在村委会的协调帮助下, 各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 认真讨论制定了切合各地实际的《农民用水者协会章程》《用水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会员公约》等规章制度, 明确了会员代表、会长的职责和义务, 对辖区以内的斗渠以下的田间沟渠, 进行维修和管理, 水量的分配和落实, 用水矛盾的协调处理, 水费的收缴等各方面的工作, 都一一做了规定, 落实到每个协会会员头上, 人人参与, 人人负责, 共同管水用水。通过制定协会章程和管理制度, 理顺了用水秩序, 增强了节水意识, 有效地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提高节水意识, 减少水资源浪费
以前, 由于群众节水意识不强, 人们普遍有大水漫灌的思想, 使亩均用水量加大, 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十分严重, 同时, 有些农户家地块分散且不平整, 每轮水都要倒沟换坝, 渗漏严重。协会成立后, 会员们互相商量, 村委会具体协调, 调换了地块, 平整了田地, 合理调整渠道布局, 实行连片种植, 连片灌水, 同时用水者协会按照核定面积, 合理配水, 严格水轮制度, 切实克服了“大锅饭”灌水的弊端, 水的渗漏和亩均用水量大大降低了, 使群众自觉节约水资源的氛围逐步形成。
4.提高了水费管理透明度, 老百姓用上了放心水
过去, 配水、管水由乡镇水利管理单位全权负责, 群众参与少, 对好多事情不清楚、时间一长, “人情水”“面子水”也出现了, 造成配水不公, 用水秩序混乱, 群众意见大, 水费管理使用不透明, 群众怀疑多, 猜测多, 心里疙瘩多, 造成了缴费不积极的现象。现在, 每轮浇水前用水者协会都要召开会员大会, 通过村委会及时向用水户公布配水、放水、收费情况。遇到一些疑难或重大事情, 由大家共同参与, 共同商量, 征求村委会的意见后做出决定, 由于办事公开透明, 老百姓自觉管水、自觉收缴水费的积极性提高了, 他们觉得心里亮堂, 心甘情愿。
5.调结构, 变产业, 科学种田意识增强
以前由于管理水的方法不得当, 水事问题较多, 县上号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很多群众有抵触情绪, 总觉得守着原来的老办法, 种着传统农作物心里踏实, 但现在人们的观念渐渐变了。老百姓懂得了科学用水和科学种田的道理。迫使想方设法合理调配用水, 少用水多浇地, 种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农民用水者协会的鼓励和号召下, 协会会员代表首先带头调整种植结构, 逐渐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种植品种, 增加了各类能节水、收效好的经济作物, 有些还形成了连片种植规模。农作物结构的调整和科学用水, 科学种田意识的增强, 使农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收入, 大大提高和促进了其他群众用心思, 花力气去调整种植结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提高水利工程管护意识, 确保及时维修养护
农民用水者协会成立后, 常保养, 勤维修, 渠道设施管理强化了, 田间工程兴建及时了。过去, 灌区和村上修建的斗渠、土渠、毛渠和配套的设施, 平时无人管护、损毁比较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 协会组织召开会议, 把每条渠道都划段承包到每个会员头上, 每家每户都成了工程的管理者和维修者, 并且能够互相监督, 事事有人问, 有人管, 每次水轮结束后, 大家都能自觉地到自家地段的渠沟进行清淤、维修, 而且兴修渠道的积极性也比较高。近年来, 由村委会倡议, 协会积极配合, 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 经过集体协调讨论后, 在协会的带动下, 群众自觉投工投劳参与工程维修养护的现象多了, 初步显示了协会的活力和作用。
三、基本经验
回顾互助县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工作情况, 经验和体会有以下几点:
1.加强组织领导, 多方协调配合, 是用水者协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2.积极探索, 大胆尝试, 突出农民主体地位, 动员和鼓励农民积极创建农民用水协会组织是推动用水者协会发展的基础。
3.继续加大灌区管理体系与建设力度是用水者协会良性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存在的问题
互助县部分乡镇村社, 农民用水者协会成立以来, 形成了一些好的发展势头, 初步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全县经济条件相对滞后, 群众收入不高, 群众参与水利工程管理比较困难, 加之灌溉基础设施配套落后, 跟不上用水、节水的需要, 只靠协会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还无法解决。
2.由于地区条件限制, 群众管水的积极性有限, 一些制度的落实有一定的难度。
3.协会会员的素质普遍较差, 认识不够一致, 行动不够一致, 影响了协会正常工作的开展。
4.组建农民用水协会组织, 因银行开户、验资、办理土地证等必需的前期费用无法解决, 开展此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及措施
1.继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工程管理的认识。
2.以目前组建的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依托, 进一步加大全县农村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建设的步伐。
3.建立健全职责明确,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的保障体系, 真正发挥用水者协会的作用。
今后要继续落实好的经验措施, 借鉴兄弟地区成功经验, 把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 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新时期的治水思路, 进一步加大用水者协会的工作力度, 不断总结经验, 大胆创新尝试, 建立健全协会的运作机制, 使协会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明天, 做出更大的努力。
摘要:通过对互助县水利状况的基本分析, 阐述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等, 明确了工作思路及措施以及用水者协会在水利工管理中的作用。
用水者协会 篇8
关键词: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管理模式,成效,灌区,新疆阜康
在灌区建设中, 国家投资项目一般只负责骨干工程的投资和建设, 田间工程则由地方和农民建设。由于许多地区和县市财政困难, 导致灌区田间工程长期不配套。灌区管理单位无力对工程进行正常的维修, 导致水利工程日益老化损坏, 效益衰减, 队伍不稳。同时, 作为用水主体的农民被排斥在管理层之外, 造成了农民对工程状况漠不关心, 灌溉用水无序, 水量浪费大, 建筑物破坏严重等管理中的弊端。近年来, 阜康市积极探索灌区良性运行的管理模式, 实施了农民用水者协会,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阜康市水资源概况
阜康市共有7条河流, 其中市属河流6条,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318亿m3, 多年平均径流量1.66亿m3, 可利用量1.49亿m3, 地下水可补给量1.09亿m3, 地下水可开采量为0.828 1亿m3。全市现有小 (一) 型水库8座, 蓄水库容1 878.6万m3, 机电井总数1 139眼 (不含兵团) , 单井提水量125 m3/h, 干、支渠渠道总长304 km, 多为梯型输水渠道, 防渗率达到100%。下辖6个乡镇, 土地总面积117.26万hm2, 其中灌溉面积3.86万hm2。全市多年平均用水总量2.46亿m3, 农牧业生产用水2.33亿m3, 占总用水量的94.7%, 工业用水900万m3, 占总用水量的3.65%, 城市、农村人畜饮水及设施用水400万m3, 占总用水量的1.65%。可见, 实施农民用水者协会, 提高灌区管理效率及水资源利用率, 对推动阜康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运行管理模式
自2005年以来, 阜康市按照“选点试行, 以点带面, 积极推进, 分步实施”的思路, 采取“民主组建, 自主管理, 自我发展”的模式, 不断推进灌区基层管理改革, 开展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阜康市共成立了总协会5个, 下设村级分协会101个, 涉及用水户12 100户, 人口45 901人, 控制灌溉面积2.58万hm2。
2.1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构成
阜康市以乡 (镇) 为单位, 划分为5个农民用水者协会总会, 总会会长由各乡 (镇) 主管水利的乡 (镇) 长担任, 副会长由所属乡 (镇) 水管所所长担任, 成员由各分会长和水管专职人员组成。总会以村或片区为单位, 划分为多个村级分会, 下设村级分会长, 由村长 (片长) 担任, 副会长由水管所领导选派业务能力强的水管所片区片长担任, 成员由水管业务人员和村级分会通过“一事一议”选举产生的村配水员组成。
2.2 管理运行模式
灌区运行管理实行“农民+村级农民用水者分会+农民用水者协会总会+水管单位”四位一体的农业供水管理模式。水管单位负责国有水利资产的管理, 全面推行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 健全用水户参与管理体系。农民用水者协会充分调动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积极性, 管理支渠以下渠系工程。村级用水分会负责支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养护以及供用水管理、水事纠纷和水费征收工作。阜康市实行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灌区管理后, 实现了灌区由水管单位实施监督并配水、收费到用水分会, 用水分会供水、建账及收费到户的良性运行模式。
3 取得的主要成效
在5年的探索和实践中, 阜康市农民用水协会已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 农民用水者协会加强了斗、农渠统一配水管水工作, 提高了供水质量, 减少了水资源浪费。灌溉定额由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前的7 800 m3/hm2降低至目前的6 045 m3/hm2, 平均减少用水量1 755 m3/hm2, 平均水费减少了120元/hm2, 全市节约水费463万元。通过开展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 有力推动了灌区基层管理, 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3.1 理顺用水管理体制, 提高农民参与水管的积极性
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后, 用水管理体制逐步理顺,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管护责任进一步明确, 农民用水户认识得到提高, 能够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保障了灌区工程的正常运行。各灌区自成立用水者协会以来, 将斗渠、农渠、涵闸设施的维护与收费供水岗位落实到人, 增强了用水户的工程管护意识, 提高了工程的完好率, 促进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3.2 规范用水秩序, 减少用水纠纷
农民用水户协会代表了全体用水户的切身利益, 在灌区管理和水事纠纷中, 有效地维护了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维护了正常的用水秩序, 避免了争水、抢水等各类水事案件的发生。在规范用水秩序, 提高工程运行效益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有协会管理的斗、农渠渠道水利用率由成立协会前的60%提高至72%, 提高了12个百分点。
3.3 增加用水透明度, 提高水费征收率
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以后, 农民用水户变成了管水主人, 协会代表了农民的利益, 农民参与到灌区灌溉管理的具体工作中, 减少了灌溉纠纷, 遏制了搭车收费, 增加了水费收缴的透明度[1,2]。农民用上满意水, 交的是满意钱, 增强了农户上交水费的积极性, 促进了水费征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了水费实收率。目前阜康市每年水费征收率都达到100%。
3.4 落实田间管理措施, 改善灌区面貌
长期以来, 管理部门在进行灌区规划与建设时, 重点以干渠及支渠以上渠道为主, 对于支渠级以下的渠道没有实施。因而, 支渠以下的渠道是管理部门管不好, 农民想管管不了。致使渠道日益老化损坏, 功能降低, 效益衰减。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后, 将支渠以下渠道的规划与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并真正付诸实施。如城关镇农民用水者协会在全面勘查本灌区的基础上, 召开6次代表会议, 讨论更新改造计划。经过几年的努力, 使该灌区的田间水利用系数从0.64提高至0.80。为末级渠道的更新改造、田间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3,4]。
4 结语
阜康市农民用水协会在灌区工程运行、维修、节水等方面的作用已初步显现。为进一步做好农民用水协会更好运行, 在灌区基层灌溉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后将继续加大在资金、项目、服务等方面对农民用水协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末级量水设施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向农民用水协会政策倾斜, 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灌区工程管理的积极性, 以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为契机, 积极推进基层灌区灌溉管理体制的改革, 使农民用水户协会在促进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白福林.对水资源应有强烈的忧患意识[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3 (6) :37.
[2]闫凌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 2001 (5) :8.
[3]王淑凤, 周静, 方立娥.郭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与管理[J].内蒙古水利, 2010 (2) :54-55.
用水者协会 篇9
一、对调查情况的说明
本研究的调研工作选在内蒙古自治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区内进行。内蒙古自治区将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和赤峰市松山区4旗县(区)列入自治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试点项目区。2007年,4个地区共组建29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其中临河区7个,托克托县7个,土默特左旗8个,赤峰市松山区7个。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民参与用水者协会的真实意愿和行为,进一步健全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2007年12月调查组对包括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和托克托县在内的9个乡镇33个行政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共发放问卷130份,实际回收130份,有效问卷121份,有效率为93.1%,调查资料真实可靠。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农户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认知程度和需求情况
当问到“您了解农民用水者协会吗”这个问题时,由下表可知有9.92%的被调查农户表示很了解,有25.62%的农户表示比较了解,有42.15%的表示有点了解,22.31%的被调查农户表示不了解。同时不同地区的农户对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了解也存在差异。如托克托县地区被调查农户对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认知程度相对比较高。而在土默特左旗和临河区,人们对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这说明在内蒙古地区,农户对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认识程度不仅总体程度很低,而且还存在地区差异。
关于为什么要成立用水者协会,65.29%的人认为是减轻农民负担,6.61%的农户认为是政府制度改革,4.13%的认为是争取资金,11.57%的认为是村委会发起的,12.40%的人表示不清楚。很多农户虽然认为自己很了解用水者协会,但当问到“您知道是哪个机构发起成立用水者协会的吗”这个问题时,只有32.18%的人知道,67.82%的人都不知道,其中,只有17.14%的人能够正确的写出是哪个机构成立的。当问到“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这个问题时,44.63%的人表示很有必要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39.67%的人表示有必要成立用水者协会。他们认为,农民用水者协会是政府为了农民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农民自己的组织,成立协会后可以减少劳力和水事纠纷,降低农户的灌溉费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10.74%的农户对组建用水者协会持无所谓的态度,剩余的4.96%的农户则认为不需要建立用水者协会,对协会持抵制态度。
以上分析说明,人们对农民用水者协会虽然有一定的认知,但是程度还相对不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大部分农户表示有必要成立用水者协会,说明农民对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有需求,用水者协会在当地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目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程度与方式
当问到“您是否已经参加农民用水者协会”这个问题时,只有71.1%被调查农户参加了农民用水者协会,而28.9%的被调查农户没有参加。当问到农户没有参加用水者协会的原因时,大部分被调查农户表示本村还没有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关于是否愿意参加农民用水者协会,有66.94%的农户是真正自愿加入农民用水者协会,33.06%的农户不愿意加入农民用水者协会,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些人认为协会是政府政绩行为,对农户没有实质意义;部分农户不了解农民用水者协会,不相信协会能办好;有部分农户认为协会很难管理,领头人不好选,自己单干很好,不用求别人;其余的就是由于自身原因而不愿意参加用水者协会,比如他认为自己的年龄大而没精力参加协会,而且协会有很多繁杂而又无实际意义的活动,自家事情比较多,没有时间参加。可以看出,农户对是否加入用水者协会持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多数农户还是对加入协会持肯定态度的,他们渴望建立组织并加入协会,渴望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和服务。所以,农民用水者协会在当地还是有一定发展空间的,农民的接受就是对它的肯定。
关于加入用水者协会的途径,63.56%的被调查农户希望通过当地政府、村委会引导加入,23.24%的希望自己主动加入,6.87%的希望通过邻居介绍后加入,6.33%的希望通过亲戚介绍后加入。这表明,当地村委会和政府在引导农民加入用水者协会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宣传培训,让农户自己真正了解用水者协会的概念、性质和作用,使他们懂得协会是自己的组织,能够保护他们的利益,能够为他们带来好处,也能激励农户加入用水者协会,这是农户加入协会的一种最佳途径,因为它不但体现了参与精神,更大程度上体现了自愿原则。此外,邻里、亲戚的带动作用在用水者协会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对已经参加用水者协会的农户调研中,我们得出他们的参与途径,有60.47%是自己主动找上门的,有36.05%的被调查农户是由村委会动员参加的,3.49%是经人介绍参加。这表明,农户参与用水者协会的积极性很高,而且村委会和政府在引导农户加入用水者协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已参加农户对于农民用水者协会作用的评价
当问到“您认为农民用水者协会这个组织形式好吗”的问题时,91.9%的农户认为农民用水者协会这个组织形式很好,应该继续存在,而8.1%的农户认为这个组织形式不太好,可有可无。当问到“您对协会主席工作能力是否满意?”时,61.2%的农户对协会主席工作能力很满意,32.9%的农户基本满意,4.7%的农户不太满意,1.2%的农户对协会主席的工作能力不满意。这说明农民用水者协会在当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而且协会当前的负责人基本能够保证用水者协会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一点可从农户对协会领导人的评价得到证实。但离理想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进一步努力,因为好的带头人是农民用水者协会成功发展之关键,所以从真正意义上的用水者协会的运作来看,他们还需要充实相关的知识和必要的能力。
(四)农户对目前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面临困难的看法
当问到“您认为目前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主要困难有哪些?”时,他们认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难:一是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不完善,财政扶持力度不高,缺乏相关的业务指导及知识培训等。二是目前协会管辖的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程度低,如果在用水者协会推广开来后,上级将一套破损程度较严重的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移交给用水者协会,那么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会使协会由于在这方面一次投入太多有承受不起的可能,使得协会还没有开始运转就出现了困难。三是缺乏好的带头人,这是农民所担心的又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好的带头人是农民用水者协会成功发展之关键。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健康有序运行,离不开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各类人才,由于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是很高,农村缺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懂灌溉和管理技术的人才,所以,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农民用水者协会相关人才,制约了用水者协会的正常发展。另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困难,比如农村科技信息不发达、农户及政府对用水者协会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关项目的牵头等等。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从以上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目前农户对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认知程度还比较低,但农户对农民用水者协会需求是很强烈的。这说明农民用水者协会是现阶段很受农户欢迎的经济组织,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制度潜力,代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户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把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作为满足农户需求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2.从调查情况看,农户由于所处地区、认识的差异及自身的情况不同,对于农民用水者协会的需求是不同的,政府在制定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政策时,应该综合考虑各地的经济状况和具体条件,尊重农民的愿意和选择,决不能强求一律,不能搞一刀切。
3.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内蒙古地区不少农户是在政府和村委会的动员下参加用水者协会的,出于农户自己主动参加的并不多,农户对于政府在其加入的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期望很高。为此,作为政府,应在尊重农户合作需求和意愿的前提下,积极采取多种手段,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对策分析
1.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增强参与意识。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用水户不愿意加入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不了解用水者协会,比如他们不知道加入协会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认为协会无实际意义,并且很难管理等等。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宣传车、横幅等多种宣传方式,深入宣传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相关知识,让用水户了解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概念、作用,要让他们明白这种新型的组织形式要比过去的灌溉管理体制优越的多,实用的多,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好处。
2.提高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人员的各方面的素质,并在选举的时候尽量选举那些素质高、威望高、责任心强、为民服务意识高的人员作为协会的管理人员。选举完后,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管理和技术水平,以降低产生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机会。
3.增加投入力度,正确引导农民。进一步加大灌区节水改造投入力度和强度,加大资金投入,作好技术服务工作。在此基础上,正确引导受益区农户开展“一事一议”,从根本上改变末级渠系工程状况,为协会的组建和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4.处理好用水户协会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协会虽然是农民自己的组织,应该独立于当地政府和行政村,但协会组建离不开政府的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协会运行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农民用水者协会要高度重视当地政府在协会的发展工程中的作用,努力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建立健全协会良性发展的保障制度,制定并完善相关管理政策和法规。
【用水者协会】推荐阅读:
农民用水者协会09-16
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10-21
用水者协会财务管理制度09-20
用水协会11-26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活动策划书06-07
节约用水演讲稿之节约用水升旗仪式12-07
临时用水07-20
用水总量05-17
工程用水06-15
工艺用水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