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用水保障工程

2024-07-20

农村用水保障工程(精选9篇)

农村用水保障工程 篇1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 使都江堰市的水利基础设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 直接影响到灾区人民的健康生活和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应在全面调查和分析研究目前农业水利工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 加快以农村用水保障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的灾后重建, 重新构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农村水利保障体系和防灾体系, 实现农业水利工程与防灾减灾的集成, 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村防灾减灾和自救的能力, 推动都江堰市新农村的建设。

四川省都江堰市蒲阳镇农村用水保障灾后重建工程, 是以灌溉为主的农村用水保障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可有效解决当地人畜用水及灌区耕地的用水问题, 改善灌区的灌溉效果, 增加农作物产量, 有利于灌区土壤改良与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灌区内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工程实施后, 因原渠系配套工程管理运行不善和地震裂缝、坍塌等造成的损失也将得到有效改善, 利用效益大大提高, 增强了丘陵易旱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为当地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坚强的水利基础保障。

1 蒲阳镇项目区概况

蒲阳镇位于都江堰市区东北方向8 km处, 地势较为平坦, 海拔高程680~730 m, 属低山丘陵区。全镇共有18个行政村和社区, 总人口4.4万人, 现有耕地、林地等约2 067 hm2, 灌面大, 灌溉难度相对较大。项目区具有冬春干旱、盛夏高温多雨、多绵延秋雨的特点;且降雨在空间和季节上分布不均匀, 5-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工程区地震主要受龙门山断裂带的控制, 存在发生中强震地质构造背景, 根据汶川“5.12”8级地震及江油6级余震灾后重建地震评价规划图以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 工程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工程区区域稳定性较差。

2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蒲阳镇气候温和, 土质较好, 易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然而产量不高。究其症结, 一是降雨雨量分布不均;二是各类干旱发生频繁, 以春旱和夏旱为主, 干旱发生时段正是小春作物成熟和水稻播种, 泡田移栽用水的高峰季节, 农业生产损失严重;三是项目区内水利基础设施老化, 年久失修, 水库枢纽及渠系工程病险多, 供水能力下降, 灌面衰减。

震前蒲阳镇农村用水保障工程存在以下问题:①项目区内水库、山平塘大多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 鉴于当时条件, 国家和地方的财力有限, 施工不到位, 加之管理不善, 经多年运行, 工程建筑物老化, 年久失修造成山平塘淤积严重, 部分坝体渗漏, 严重影响其效益的发挥。②水库渠系配套差, 渠道防渗率低, 渗漏、淤塞严重。大部分渠系建筑物由于缺少资金整治, 过流能力不足, 致使有水而不能放到农田进行灌溉, 不能充分发挥水库效益。

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 蒲阳镇农村用水保障工程遭受严重毁损。山平塘、石河堰、渠系工程均出现垮塌、裂缝、沉陷、漏水等病害。部分山平塘垮塌, 蓄水方量大减, 有的渗漏严重以至于无法蓄水;部分石河堰无法拦截水源;部分沟渠垮塌, 渠水翻岸, 渠道渗漏严重, 输水能力差, 水量损失大, 效率下降, 已不能满足灌区综合需水的要求。通过全面排查, 蒲阳镇农村用水保障工程受损情况涉及到山平塘14座, 石河堰4座, 配套渠系长31 720 m, 人行便桥12座, 制口2处。受损渠系见表1。

3 农村用水保障工程灾后重建

本次灾后重建项目对蒲阳镇内14座山平塘库内进行清淤、坝体内坡进行衬护;4处震损石河堰进行修复;长31 720 m的灌排沟渠进行修复, 清理疏通和衬砌。

3.1 山平塘整治

山平塘各大主要建筑物运行都基本正常, 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库内淤积严重, 内坡未衬护, 受库水淘刷较厉害。因此对14座山平塘内的淤泥进行清理, 同时考虑充分利用当地材料, 对大坝内坡采用M7.5水泥砂浆砌卵石 (厚30 cm) 进行衬护。施工前先对坡面进行清理整平, 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坡面, 上面按设计要求人工勾缝30 cm厚浆砌卵石。对山平塘进行清淤和坝体处理时需将水库水放干, 山平塘现有放水洞能将库水放干, 故山平塘整治均不涉及施工导流问题。

3.2 石河堰整治

需要震损修复的石河堰共4座, 马坡堰、太白堰、导江堰、公安堰, 均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垮塌。在应急处理中已经对垮塌石方进行了清理, 因此对震损的4座石河堰原址重建, 断面采用矩形, 高1~1.5 m, 宽80 cm, 采用M7.5水泥砂浆砌卵石砌筑。石河堰堰体采用人工勾缝、抹面浆砌卵石, 根据施工实际情况, 砌体用砂浆, 采用现场布置砂浆搅拌机现场拌制。

3.3 渠道复核及整治[1,2,3]

根据渠道存在的问题以及渠道的具体地质条件、渠道震损情况, 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整治、修复、加固、扩 (改) 建、新建, 采用混凝土U型槽衬砌, 达到保证渠道输水畅通, 减少输水损失的目标。

3.3.1 渠道现状复核

渠道设计流量根据明渠均匀流公式进行计算, 以确定断面形式。①确定纵比降。以各设计渠段内对渠道水位起控制作用的各类渠系建筑物的进出口水位为控制条件, 再以沿渠地形、地质条件和实测的渠道纵典型横断面为依据来推求渠段之间的渠道纵比降。在保证不出现深挖高填的前提下, 通过水力计算, 寻求与现状断面大致吻合的断面下的渠道纵比降作为设计比降。本次水库渠道配套项目的比降范围为1/1 200~1/2 200。②确定边坡。渠道边坡的确定, 一是由沿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来决定, 二是考虑充分利用现有渠道的现状, 避免不必要的挖填方, 节约投资。在满足渠道稳定边坡的条件下, 尽量避免大的开挖回填处理, 尽量少占用耕地。③衬砌型式选择。渠道主要以防冲和防塌为主, 根据沿渠地形、地质条件, 结合当地天然建筑材料条件以及可能选用的衬砌材料, 根据经验采用C15预制30U型槽厚4 cm衬砌。对渠道边坡及渠底需回填的部位, 采用土石回填密实。④确定渠底宽度与水深。渠底宽的设计选定不能单纯以最佳过水断面考虑, 设计中, 应充分考虑原渠道的断面形状和设计水深能满足过流及分水、放水的要求。因此, 在确定各明渠段的最优设计水深和渠底宽度时, 设计中采用试算的方法直到计算出的一组底宽, 水深值已经能满足前后水位衔接又不至于导致明渠深挖成填方的原则。通过上述确定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经计算、分析和比较后, 得到各设计渠段的设计水深和渠底宽度值。⑤渠道超高值按公式Δ=h/4+20 cm计算, 式中h为加大水深 (cm) , Δ为超高值 (cm) 。根据渠道多年实际运行情况, 其超高值取0.2~0.4 m已能满足渠道行洪和过加大流量的要求, 因此, 本次设计对渠道的衬砌超高值取0.2~0.4 m。在集雨面积较小、岩石渠道等情况下, 超高值选下限0.2 m;在集雨面积较大、土方渠道等情况下, 超高值选上限0.4 m。

3.3.2 渠道整治

渠系网是已成工程, 通过渠道复核显示渠道各项水力条件均较好, 因此只对地震毁损部分, 进行清理、开挖, 布置30U型槽, 渠底及边坡采用土石回填密实。U型槽高度明渠采用30 cm和50 cm两种型号。明渠工程开挖采用人工开挖, 人力运输出渣。土石方回填充分利用开挖料, 人工推双胶轮车运料或人力运料至填筑面, 蛙式打夯机夯实, 局部地方辅以人工夯实。对地震毁损节制闸根据渠系运行需要, 进行新建, 确保其功能的发挥。

综上, 都江堰市蒲阳镇农村用水保障灾后重建工程的整治措施见表2。

3.4 水库及渠系配套工程后续管理

为确保水库及渠系的正常运行, 充分发挥水库灌溉等综合效益, 必须高度重视对水库及水库渠系配套工程的后续管理。都江堰市水务局负责对本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工程建成后, 由都江堰市水务局统一管理, 定期组织人员全面检查和维护水利工程, 发现问题, 及时抢修, 并指定专人检查处理结果。

在灌区管理上, 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①在渠系配套工程整治前由乡镇委托村上代管, 管理主体缺位。在工程整治的同时将组建新的管理机构, 落实管理人员, 并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 使其具有专业上岗证, 并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 形成具有一定专业化水平的维修养护体系。②探索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模式, 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新机制。参照九龙滩灌区的管理经验, 对原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大胆创新, 水费由新管理机构统筹收取, 除20%作为协会工作经费外, 其余全部用于灌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和沟通, 为灌区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4 结 语

(1) 由于工程老化和“5.12”汶川大地震, 蒲阳镇农村用水保障工程存在多种隐患, 不能正常使用, 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并且有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通过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整治后, 可提高山平塘的蓄水能力和配套渠系的灌排畅通, 解决人畜用水和灌区耕地用水问题, 使蒲阳镇的用水保障工程在安全性能、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得到了优化与提升[4], 促进了灌区内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推动了蒲阳镇新农村的建设。

(2) 蒲阳镇用水保障灾后重建工程包含山平塘、石河堰、渠系配套工程的整治。项目区各灌区分布, 山平塘、石河堰和干、支渠布局都已经基本定型, 运行格局已经形成, 因此方案只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整治改造, 而不做大的调整, 只对山平塘进行清淤、坝体内坡进行衬护, 石河堰震损修复, 毁损渠系清理疏通和衬砌。根据灌区多年运行经验, 尽量利用当地建筑材料进行砌筑, 并因地制宜选择与当地建设条件相适应的渠道衬砌结构型式, 以此降低工程投资。

摘要:通过对都江堰市蒲阳镇用水保障工程震后损毁情况的调查分析, 提出了农村用水保障工程灾后重建方案。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整治后, 蒲阳镇的用水保障工程在安全性能、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得到了优化, 实现了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与防灾减灾的集成, 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促进了蒲阳镇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用水保障工程,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GB50288-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

[2]李炜.水力计算手册[M].2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3]吴持恭.水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4]康国玺.汶川地震甘肃水利灾后重建经验总结及启示[J].中国水利, 2011, (10) :12-16.

农村用水保障工程 篇2

2009年9月

一、调查复核内容

以县为单元开展复核工作。调查复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全面掌握农村供水基本情况。重点对2005年和“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实施情况,已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情况进行调查。

(二)各市在认真调查复核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并将拟列入《2010-2013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的不安全人口(包括原规划剩余饮水不安全人口和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逐级落实到县、乡、村(行政村),落实到农(林)场。

具体调查、复核数据要求见附表。

二、调查复核依据

(一)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复核。农村日供水1000m以下(或供水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小型集中式供水及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可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放宽限值。

(二)高氟、高砷、高碘、包虫、涉水重病等形成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以卫生部提供的数据为主要依据。

(三)污染等引起饮水不安全人口要区分责任,有明确责任主体的,要按照“污染者付费,破坏者恢复”的原则给予解决。

(四)2005年以后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因建设标准低和采矿引起的水源枯竭造成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不列入《规划》,由地方和责任单位负责解决。

三、调查复核的要求、程序、方法

(一)有关要求 1

1、在调查、复核工作中,应严格程序,认真审核,层层把关;应注重考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人口变动趋势,并结合工程布局,确定不安全人口;应区分轻重缓急,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避免工程建成后出现闲置和浪费。

2、发展改革、水利、卫生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沟通,密切合作。调查和复核的有关数据要与2004年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2008年水利统计年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卫生部门近两年提供的防病改水地区范围等与农村饮用水有关数据相校核。

3、县级首先将2005年和“十一五”规划解决人口和剩余的不安全人口分解落实到行政村,规划集中式供水工程受益人口要进一步落实到工程。

4、“十一五”规划尚未安排投资的剩余人口已列入今年或明年计划,不重复列入2010-2013年规划;对已有集中式供水工程受益的地区,水质不达标的由当地安排资金解决,不列入本规划。

5、本次县级规划人口调查复核的范围包括原规划剩余人口和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县级规划人口调查复核完成后,经专家审查和同级政府领导审核把关,正式上报市级水利和卫生部门,市级进行复核后上报省级水利和卫生部门,省级审核后上报水利部和卫生部。逐级上报的纸质调查表要求填报人、审查人签字,并加盖水利和卫生部门单位公章。

6、原规划剩余人口和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中属于水质超标问题的,要提供近年水源水质化验报告,没有水质化验报告的不列入规划,水质化验报告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出具。水质化验主要指标包括:(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度)、浑浊度(NTU)、臭和味(描述)、肉眼可见物、pH、铁(mg/L)、锰(mg/L)、氯化物(mg/L)、硫酸盐(mg/L)、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mg/L以CaCO3计)、耗氧量(mg/L)、氨氮(mg/L);(2)毒理指标:砷(mg/L)、氟化物(mg/L)、硝酸盐(以N计)(mg/L);(3)微生物学指标:菌落总数(CFU/mL)、总大肠菌群(MPN /100mL);(4)水利、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已经查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其他指标。

7、由于水量不足、水源保证率低、用水方便程度不够引起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要详细说明相应行政村的具体情况和影响人口及其形成原因。

(二)调查、复核程序

本次调查、复核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据有关标准和本工作大纲的要求,开展相关调查。根据地方规划人口上报情况,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逐级抽取适当数量的典型县、乡、村进行复核。

1、各县在基本情况调查、饮用水水质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对乡镇上报人口进行复核,提出本县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类型、分布情况等,并按要求提交有关成果。

2、市对县进行复核,要求抽查30%以上的县,每个县抽查2个以上的乡镇,每个乡抽查2个以上的村。

3、省对市随机抽查该市2~3个县进行复核,并附专家审查意见。

4、中央级复核工作由专家组对相关省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每个省抽查2-3个县进行复核,每个县抽查2-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查2-3个村进行实地复核,提出对该省的复核意见。

(三)调查复核办法

1、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判别

(1)饮用水水质是否安全,应根据水质化验报告、饮水型疾病 调查、水源水质和水处理设施调查,卫生部门的饮水型病区划分资料以及相关水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判断。

(2)水量: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升为安全;不低于20~40升为基本安全。方便程度:供水到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安全;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为基本安全。保证率: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指在十年一遇的干旱年,供水水源水量能满足基本生活用水量要求)。

2、对村的复核

对被复核的村,要到以下“四查”:

(1)查资料——查阅人口、相关水质资料,判断是否合理、可信。

(2)查水源——到水源地,实地了解水源类型,上下游水环境、周边环境及污染情况(包括周边有无排污口、垃圾、猪圈、粪坑等污染源,周边农田施用化肥、农药情况),有无水源保护措施。

(3)查工程——到工程所在地,了解工程形式、供水方式、有无水处理设施、建成时间、供水规模、水价等。

(4)查饮水——入户实际查看饮用水情况,听村民反映,了解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

对被复核的村,抽查5户以上的农户,询问其饮水情况和介水疾病情况,查验其饮水水质。在复核调查工程中,注意做好水源、工程、饮水和病情的拍照记录。

被复核的典型村与上报资料不一致时,应查明原因。复核结果,当地主管部门不能认同时,应重新取样化验进一步复核。

四、调查复核工作组织 省级复核工作由省发改委、水利厅、卫生厅联合农业、林业等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具体实施。中央级复核工作由水利部、发改委、卫生部组织有关单位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具体实施,实行专家独立复核评估。如发现上报数据存在严重不实情况,将按复核评估情况相应核减该市、县指标,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时间安排

(一)2009年11月底,各市完成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及复核工作,并于2009年11月30日前,将市级和县级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及复核报告(含附表和专家审查意见)报水利厅和卫生厅,并报电子文件。

(二)2009年12月底,省级完成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及复核工作,并于2009年12月31日前,将省级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及复核报告(含附表和专家审查意见)、省级和县级调查表的电子文件报水利部和卫生部。

(三)2010年3月底,水利部、卫生部联合完成对各有关省区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复核工作,提交《2010-2013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人口现状调查及复核报告》。并商有关部门最终确定有关省区市规划人数。

六、调查复核成果

(一)县级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及规划人口复核报表;

(二)各市级《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人口现状调查及复核报告》;

(三)省级《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人口现状调查及复核报告》;

(四)《2010-2013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人口调查复核报告》。附表:

市级调查表1:**市农村供水基本情况汇总表 市级调查表2:**市集中式供水工程汇总表

市级调查表3:**市2005-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人数统计表 市级调查表4:**市拟纳入2010-2013年规划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统计表

市级规划表1:**市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表 市级规划表2:**市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投资估算表 市级规划表3:**市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资金筹措表 县级调查表1:**省、市、县农村供水现状调查表

县级调查表2:**省、市、县已建集中式供水工程基本情况表 县级调查表3:**省、市、县2005-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人数统计表

县级调查表4:**省、市、县拟纳入2010-2013年规划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统计表

县级调查表5:**省、市、县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饮用水水质代表性水样汇总表

农村用水保障工程 篇3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健康,保障措施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健康卫生的饮用水是人类得以继续生存的基本保障。近些年, 我国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温总理就在2006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指出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 与此同时, 会议还通过了《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在同一年, 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以下简称为“行动计划”) , 把保障和治理农村饮用水当作了重点实施对象。由于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 水源十分不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 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成为了全国实施拯救措施的重点对象。因而, 本文重点在于探讨我国农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以及法律监督措施等问题, 并从宏观的角度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农村饮用水存在的安全问题

根据水利部以及卫生部的相关研究得出:全国农村饮用水被检测为不安全的约占农村总人口的35%。就农村安全饮用水的普及率而言, 西部地区约占41%, 而东部地区约占71%。尤其是不健康因素最多的西部农村地区, 他们居住的地方大都很分散, 因而就会出现比如水井、水坑、水塘等简便设施。就像贵州省的大部分农村, 分散式供水的人口占据很大一部分, 据相关测试表明, 这些农村中出现的分散式供水大都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消毒或者氧化处理而直接饮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由于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 在很多农村地区会出现供水量不足、水质严重污染等问题。

2 与农村饮用水相关的安全保障和法律监督问题

2.1 关于农村饮用水法规的缺陷

我国非常重视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问题, 因而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法律是《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等。国务院制定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以及环保总局制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都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作出了相应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表面上看上去我国为了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制定了很多保障和监督措施, 但是, 占有相当大比重的是法规和规章, 而总体上的法律相对占据少数。我国饮用水安全方面的法律只有《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 并且这些法律之间没有一定的关联性, 甚至有些法律内容还存在一定的冲突性。水质的污染是关乎人类生命健康的大事情, 如果仅仅凭借一些较低层次、缺乏一定权威性的规章来管理和监督, 那么, 在治理农村饮用水污染方面就缺少了一定的全局性和协调性。甚至有些早期的法律已有十几年的历史, 而从来没有修订过, 因而出现法律条文和现实状况不相符合的占据很大的比例。这些法律法规没有在预期内顺利实现保障饮用水安全就变得不足为怪了。

2.2 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

归根结底地讲, 国家对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问题还是没有给予重视。相反, 国家在法律法规方面更加注重对城市饮用水安全的监督和保护。在绝大多数农村, 由于生活的实际需要, 会把农药、化肥等一系列禁止随便喷洒的药物仍然按照原来的操作步骤进行。在水源上难以起到保护作用, 因而, 在农村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会直接威胁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所谓面源污染就是指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 不科学使用的农药等有毒物品, 并随意将这些有害物质排放, 最终使重金属和无机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泊。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并没有对此进行规定, 所以这就造成农村饮用水的污染没有一个根本上的法律保障。

2.3 地方政府的错误做法

地方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没有重视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饮用水出现安全问题, 可以从人为污染以及自然污染两方面考虑。自然污染中的泥石流、火山、地震同样也会对饮用水造成安全隐患。在广大农村地区, 饮用水中含有超标的氟、砷, 这些有毒物质会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相关部门在进行饮用水立法工作的时候比较被动和迟疑, 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发展相对落后, 不少政府官员只看到了饮用水资源的现有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与之相关的生态效益。在管理和监督本区域饮用水污染治理的工作时, 通常会忽视流域管理而选择本地区的区域管理。因此, 本地区的水质并没有得到大的改善。

在很多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 经济的落后加速了地方政府快速发展的念头, 使他们觉得更加迫切, 发展经济才是第一要位。因而对投入少、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污染十分严重的企业加以鼓励和支持, 对违规的大型企业仅仅是少罚点款就敷衍了事。

3 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性建议

3.1 完善农村饮用水相关的法律体系

治理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刻不容缓, 因而应当注重《水法》、《水污染防治法》之间的协调性。面对城乡差异非常大的现实状况, 国家应该关注法律的实际效用性和真正价值, 制定相关规定来严格限制农药化肥的随意排放, 加强农村水质污染源的管理和监督。更要出台相关法律严格规定农村地区的家禽养殖以及污水排放, 凡是造成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的人或者企业都要施以严重的惩罚措施。同时国务院也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措施来完善下级的法律漏洞。针对在实施法律过程中出现的延缓、疏忽现象, 各地政府应该深入广大农村地区, 实地考察当地的饮用水污染情况, 并配合各个部门开展保护饮用水安全的工作。

3.2 有效地提高农村饮用水的执法效力

在管理水源水域方面, 应该以整体的生态效益为出发点, 而不是从各个独立的区域出发, 因为水源具有流动性。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进化, 从“人类利益中心主义”向“生态利益中心主义”发生了重大转变。地方政府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不顾生态效益。应该把人类的生命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吸取饮用水严重污染所带来的惨痛教训, 严格执法, 对一些污染水源的行为要给予劝阻和惩罚。

农村用水保障工程 篇4

浅谈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的探索和创新 作者:陈永肖 罗 飞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5期

【摘要】随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进入尾声,面临着工程建后运行管理的资金、技术、设施、机制等方面的问题,遂昌县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建立了以企业化管理为主的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企业化管理

一、遂昌县农村饮用水工程基本概况

遂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总人口23万,其中农村人口18.9万。在2003年前,全县9镇11个乡除县政府所在地妙高镇城区范围建有较为完善规范供水设施外,其它乡镇供水均存在无供水设施或供水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属于安全饮水的农村人口为13862人,仅占全县农村人口的7.3%。自2003年全面启动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以来,该县已累计完成投入1.2亿多元,完成了7个乡镇集中供水工程,改造了8个乡镇所在地供水工程,完成了340多个村的分散供水工程,铺设各类管道1800多公里,受益人口达16.8万人,占全县饮用水不安全人口的93.5%。基本解决了该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用水工程全部完成后,全县农村集中供水能力达到17529吨/日。

伴随着该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相继建成投入运行,带来了建后管理资金、技术、设施、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如何使工程良性运转、长期发挥效益,真正造福广大农民群众,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县水利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成立了遂昌县乡镇水务有限公司,建立了以企业化管理为主的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二、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的探索和创新

1.以优质工程保障建后运营

该县从三个方面入手推进项目建设保障工程建设质量。一是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全县在工程建设中推行乡镇长负责制,由县政府与各项目实施乡镇签订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目标责任状,并将农民饮用水工作纳入乡镇政府综合考核内容。二是严把工程材料质量关,对工程主要管道材料,按设计质量标准要求,全部通过县招投标交易中心统一招投标,保证了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和廉政关。三是分类管理,在实施过程采取了分类管理的措施,对规模较大的乡镇实行集中式供水为主,对单村或较小乡镇实施分散供水,做到项目有重点安排,施工有村民监督,验收有规范要求,资金有安全保障。

2.建立水务公司明确管理体制

2008年12月由县财政出资500万元,成立了国有独资的遂昌县乡镇水务公司,将规模较大的乡镇集中式供水工程的产权划归水务公司,确立水利局为主管部门,水务公司为具体管理机构,负责工程的运行、维护、水费征收等工作,实行了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目前,已有2个乡镇的供水工程纳入公司管理,以后将逐步把其他五个规模较大条件成熟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纳入公司管理。针对村级分散式供水工程,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各相关村根据不同情况,把水源保护、水费缴纳、管网保护等纳入《村规民约》的内容,水价及水费收取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按“一事一议”方式决定,同时做到“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达到以村事民管自护自治的目的。

3.企业化管理保障长效运营

公司的运作,以确保农民饮用水正常安全为目的,以收支平衡为底线,以创新管理为切入点,使公司运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财政效益最大化。一是健全公司管理机构。以具有饮用水工程技术专业和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的董事会为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生产技术科、财务科、安装维护队等科室具体负责建后运行管理的日常工作。确定了班子,落实了人员,明确了职责,做到有人管事。二是管理上责任承包与业绩考核相结合。每个水厂由一人对水厂的运行生产、设施维护、抄表收费进行总承包,由承包人将各项工作逐事逐项分解到人。承包费用按定岗人员保底运行费和考核奖励运行费组成,公司对承包人定时定量地进行考核,按不同业绩支付对应的工作报酬。避免了国有公司报酬均等化。三是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制定了公司经营计划、人事、生产、办公综合、财务等一系列的各项管理制度。对自来水厂也专门建立详细的水厂运行管理制度,包括原水消毒、药剂保管、设施维护的操作规程,以及资金、材料的管理制度等,以制度来规范公司的运营管理,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四是合理收费引导群众提高节水意识。政府通过水务公司这一平台合理收取水费,宣传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有偿用水的目的和意义,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用水观,提高群众保护水源和维护饮水工程的自律意识。同时,发动组织群众的力量,开展日常巡查等工作,做到互相监督,自我管理,根本上避免国有公司全包化。企业化的管理保障了饮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并充分发挥出工程运行的效益。

4.整合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

实行法人体制统一管理,不仅能起到集中财力和技术力量,更好地对乡镇供水项目的水费收取、工程维护等进行后续长效管理的作用,而且对把各乡镇的供水项目及水源水库等资产整合到乡镇水务公司,并成为有效资产更是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全县乡镇水务公司的资产通过整合可达到1个多亿,为下一步的乡镇供水工程项目投资和维护提供融资平台。再是水务公司不光经营农村乡镇集中供水项目,还将农村污水处理及排污,水电投资开发,渔业养殖销售等纳入了公司的经营范围。通过扩大公司的经营范围进一步壮大企业的规模,增加产出,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5.多方监管保障安全

遂昌县先后制定出台了《遂昌县农民饮用水工程实施办法》和《遂昌县农村供水管理办法》,形成了政府主导与企业运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不仅对水务公司有了规范管理的要求,对

乡镇和相关部门也明确了职责。管理办法确定各水源所在地行政村为水源保护第一责任人,当地乡镇人民政府为第二责任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综合监管工作。并把水源、水质等管理纳入了当地乡镇的综合考核,建立了考核制度,确定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实行县政府与乡镇政府签约制。办法也明确了公安、宣传、环保、卫生、财政及乡镇的各自职责,确保属地管理、宣传到位、检测及时、打击有效。通过多方协作、共同监管力保农村饮用水的安全。

到目前该县农村饮用水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做法、措施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管理中也遇到了如供水规模和用水量不匹配,水费收入和投资、维护成本收支不平衡,服务水平和管理人才、技术力量不足,水费收取和农民用水习惯、交费意识未扭转等方面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还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摸索和完善。

作者简介:

陈永肖(1977-),男,助理工程师,大学,主要从事水利规划设计和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管理等工作。

农村用水保障工程 篇5

浙江省于2003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以“自来水进村入户”为标准、以实现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至2010年底解决1517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工程的建设已接近尾声,长效管理的任务变得越来越迫切。由于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性及地域性差别等原因,农村居民实际用水量少、水费收缴率低、供水工程效益差、运行管理难以维持等管理问题日趋凸现[1,2]。

2004年,浙江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通知》(浙政办发[2004]27号),明确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目标任务和补助、税收、用地、用电、水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其中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电费给予优惠。随后,大部分市、县(市、区)各地也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2011年4月和5月间,浙江省按照水利部办公厅文件《关于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有关政策措施调查的通知》(办农水[2011]144号),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调查。本文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对农村饮水工程的电价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找出政策执行不力的关键,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农村水厂电价执行情况调查

1.1 与农村生活电价与农业排灌电价比较

根据54个农村饮水工程的调查,浙江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电价格一般为0.5~0.6元/kWh,平均0.54元/kWh;农业排灌用电价格0.2~0.5元/kWh,平均0.42元/kWh。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电价为0.4~2.3元/kWh,平均0.88元/kWh,是农村生活电价的1.63倍,农业排灌电价的1.90倍,有很大差距。

具体的比较情况如表1。与农村生活用电比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用电价格普遍比农村生活用电价格高,只有9.3%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电能够得到优惠,其电价等于或小于生活用电价格;其次与农业排灌用电比较,电价等于农业排灌电价的饮水工程只占9.3%,小于农业排灌电价的工程则为零。

1.2 不同规模水厂执行电价比较

1.2.1 供水规模与电价关系

为进一步了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电价执行的情况,把不同供水规模的水厂执行的电价作了比较。供水人口按浙江省农村饮水工程的基本类型分4档:0.3万人以下对应村级水厂,0.3~0.8万人对应联村水厂,0.8~2.0万人对应的是乡镇水厂,2.0万人以上的水厂为城市管网延伸水厂。

如表2,供水人口大于0.8万人的水厂电价均大于0.6元/kWh,随着工程规模的增大,电价有逐渐增大之势。

作各种规模的水厂对应平均电价关系见图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水厂规模小,电价相对低,水厂规模大,电价就高;从另一方面说,联村级水厂的电价较村级水厂的电价高,而乡镇级的又较联村级的高,管网延伸的又较乡镇级的高。

1.2.2 原因分析

对于供水规模小于0.3万人的9个水厂,虽然平均电价较低,但也有5个水厂的水价大于0.6元/kWh,占水厂数的56%,比农村生活用电价格高,没有规律可循。从产权组成来看,不管电价的高低,大多数水厂为村集体产权,上级主管部门、供水量等与电价高低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原因在于政策的非强制性,地方电力部门得以选择性执行,导致大量农村供水工程没有享受电价优惠。

供水人口超过0.3万人的水厂,电价较高的原因,除了政策执行的不力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许多规模以上的水厂除向农村人口供水外,还有其他如向企业、厂矿等单位的供水任务,即有营利性,也使得供电部门有了执行高电价的理由。

1.3 电价执行对工程长效运行的影响

调查证实,对于非自流供水的农村饮水工程,电价对其的运行管理中影响很大,电费占工程的运行成本的很大比例。如表3,调查的54个工程中,有35个工程的电费占工程运行成本(未计折旧)的10%以上,占调查水厂的64.8%,其中电费占运行成本30%以上的水厂有14个,达25.9%。

表4则是对调查的54个工程的电价按工程现状电价、农村生活电价、农业排灌电价3种不同情景下进行财务评价时,净利润为正值的水厂数量,同样证实电价对农村饮水工程的长效运行影响很大。

在未计折旧费时,按现状电价进行经济计算时,有30个水厂的净效益为正值,当按农村生活电价(0.54元/kWh)计算时,净效益为正值的水厂多了5个,增加21%;按农业排灌电价(0.46元/kWh)时,多了7个,增加29%。

而在计折旧费时,现状电价净效益为正值的水厂为3个,而按农村生活电价、农业排灌电价的计算净效益为正值的水厂,分别增加2个和4个,增幅分别达66.7%和133.3%。说明了电价执行对运行管理的重要性。

2 结 语

(1)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用电方面,虽然国家、省政府及各地方政府均有指导性政策出台,但非强制性规定,大部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未能得到电价的优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电价格过高。

(2)总体趋势是工程规模越大,电价越高,主要原因是规模以上工程有营利性供水行为,而营利性供水的电价一般较高。而部分规模较小的工程缴纳较高的电价,说明各地方供电部门对政策的执行有选择性。

(3)浙江省农村供水工程效益较低,电费占农村饮水工程比重很大,电费降低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工程运行成本,从而促进工程长效运行。

建议国家通过出台法规,规定农村供水工程的电价优惠,降低供水成本,促进工程长效运行。法规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电实行农业排灌用电电价或居民生活用电电价。二是对于非营利性的农村水厂全部采用农业排灌电价。三是对于有营利性质的水厂则采用分级电价,向农户供生活用水部分按农业排灌电价,农户水价成本核算按农业排灌电价计算。

摘要:农村饮用水工程供水效益差,运行管理难以维持。浙江省各级政府曾出台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电价优惠的政策,调查显示大部分工程没有得到执行,原因是政策的非强制性和部分农村饮用水工程的营利性。通过不同电价方案的分析比较,表明实现优惠电价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制水成本。建议国家制定农村饮水工程用电优惠的相关法规,以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关键词:农村饮水工程,电价政策,供水效益

参考文献

[1]董秋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9):84-86.

农村饮用水工程施工资料的整编 篇6

饮用水工程有其特殊性, 工程主要以水源施工、管沟开挖、管道及阀门安装、管沟回填等施工内容。饮用水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与其它水利工程相同, 重在事先规划、过程控制与事后检验三大内容, 所有的施工资料均围绕这三部分内容进行编制、整理。

常用的水利工程表式尚不能全部满足饮用水工程表式的要求, 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与借用,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验收的一般做法, 结合饮用水管理的各种文件, 借鉴其他省市的一些做法, 笔者对整个施工资料进行了梳理, 同时借鉴工民建与市政工程的规范与表格, 自编了部分表格, 供饮用水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参考。

1 项目划分

项目划分是整个施工管理资料编制整理的基础。由项目法人组织监理、设计及施工等单位进行工程项目划分, 并确定主要单位工程、主要分部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 并在主体工程开工前将项目划分表及说明书面报相应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确认。

(1) 单位工程的划分。饮用水工程的标段划分往往将一个乡镇中同期实施的多个村庄作为一个标段。根据这种情况, 为工程验收方便, 往往以一个标段作业一个单位工程。如联村供水, 也可将同一水源的数个村庄作为一个单位工程。 (2) 分部工程的划分。分部工程根据饮用水的特点, 以水源为一个分部工程, 主要内容包括蓄水池、水源 (如小水库等) 至各种净化水池间的结构物, 主要施工项目为水池的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浇筑、闸阀安装等内容。另一个分部工程为输配水管网。主要内容包括沟槽开挖、管道安装、检修井砌筑、阀门与水表安装等施工内容。 (3) 单元工程的划分。水池部分, 土方开挖每个水池一个单元工程;土方回填按部位划分单元;混凝土以一个浇筑块或按底板、池壁、顶板划分单元;输配水管网部分, 沟槽开挖、管道基础、管道接口、管道安装、以300~500米为一个单元, 检查井、消防栓等安装以一个村庄为一个单元的原则进行划分。

2 单元评定中的表格

单元评定表中的混凝土单元均可按水利工程表格式样进行填报, 有部分施工内容与水工结构比稍有不同, 笔者按照相关规范及要求进行了编制, 详见表1~4。

注:其中“△”为主要项目, 下同, 表头与下部填表及评定人员按水利水电工程常用格式套用

3 施工过程记录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工作的最关键环节, 施工过程记录是反映质量控制的直接记录, 饮用水工程主要的施工过程记录为管道连接记录与管道冲冼记录。

4 质量检验记录

质量管理的事后控制以质量检验为主, 对于饮用水工程主要的质量检查方法为水池满水试验及水压试验。其记录表式如表7~9:

5 其他相关资料

饮用水工程中除上述自编表格外, 其余如混凝土浇筑值班现场记录、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检测按水利工程相关要求执行。

6 工程验收

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时, 按《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与《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的相关要求进行各种资料的归档与整理。按要求进行单元工程、分部工程与单位工程验收的相关事宜。

结束语

饮用水工程是民生水利的重要实施项目, 按相关规定做好施工资料的编制与整理工作是保证工作顺利实施的技术保障, 也是质量管理的必要过程。笔者试图通过相关规范与饮用水实施的具体要求对工程实施过程中事关质量的关键要素进行了梳理, 供饮用水施工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2]建筑排水[S].

[3]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S].

农村用水保障工程 篇7

邯郸市地处河北省最南部, 辖19个县市区, 总面积1.2万km2, 人口896万。其中, 农业人口687万, 占总人口的80%。自然特点是十年九旱,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持续恶化, 农村人畜饮水问题非常突出, 特别是平原高氟水 (水中氟化物含量超过1.0 mg/L的水体) 区及苦碱水 (指矿化度超过1 000 mg/L的水) 区由于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 给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 严重影响着当地农民的身体健康。

为了解决邯郸市东部平原区农村地区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中央财政和当地政府从2000年起至今投入巨额资金采取集中供水等方式来改善农民的饮水安全, 人们一般把这一过程称为改水。改水以后农村地区的饮水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文通过对改水前后的水质分析, 一方面突出了改水取得的重大成果, 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1 改水前邯郸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

改水前, 河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邯郸分中心对东部平原13个县农村饮水进行了普查, 共化验样品110个, 结果表明, 氟化物超标的样品55个, 占总数的50%;矿化度超标的样品72个, 占总数的65%;以上两项指标中至少有一项超标的样品88个, 占总数的80%。

在地域分布上, 高氟区涉及东部平原区的13个县, 以邱县、曲周、馆陶、大名、肥乡、魏县、邯郸县最为严重。据统计, 高氟区覆盖面积1 056 km2, 占平原区总面积的14.1%, 人口90万, 占平原区总人口的16.3%, 最大值出现在魏县城关, 含量为2.74 mg/L, 超标1.74倍。苦碱水分布在东部平原区的13个县, 除磁县、永年西部外其他县大部分区域均被苦碱水覆盖, 总面积1 744 km2, 占平原区总面积的23.3%, 涉及总人口140万, 占平原区总人口的25.4%, 最大值出现在邱县东贺堡村, 含量为6 400 mg/L, 超标5.4倍。

2 改水后农村饮用水水质评价

样本说明:采样时间选用2006-2009年9月, 该时段改水村庄较为集中;在13个平原县选取已改水的1 200个村作为样本, 约占改水村庄总数的80%, 抽取样品271个进行分析化验。

2.1 评价方法及标准

资料来源于河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邯郸分中心。评价标准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48-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比较法 (有一项因子超标即判断为水质不达标) 。

2.2 评价参数

评价参数选用GB5748-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水质常规指标, 结合本区域水质特性, 选用色度、浑浊度、臭和味、pH值、总硬度、氯化物、硫酸盐、矿化度、耗氧量、挥发酚类、铁、铜、砷、镉、铬 (六价) 、铅、汞、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氮等共20项。

2.3 评价结果

详见表1。结果表明, 在抽取的271眼改水机井中有204眼机井水质达标, 水质达标率为74.9%, 达标率较高的县有成安、魏县、磁县、广平, 水质达标率在90%以上。

水质不达标机井的主要影响物质为氟化物、硫酸盐、矿化度、总硬度和氯化物, 其中氟化物影响最大, 超标率达18.8%, 其次是苦咸水, 超标率为7.7%。主要分布在馆陶、肥乡、邱县、邯郸县。

在1/4没有达标的饮水井中, 氟化物占76%, 苦咸水占24%。

3 主要超标物质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法探讨

3.1 超标物质成因分析

通过上述水质达标分析可知, 尽管改水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仍有部分地域的水质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其主要影响因素仍然是氟化物和矿化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笔者通过含水层地质结构分析和大量的实测资料初步探明了原因。

高氟水形成的原因。邯郸市的氟元素来源之一是本市西部山区 (太行隆起) 大面积 (约400 km2) 的燕山期中性杂岩体和以泥质岩、碎屑岩为主的石炭、二叠系地层。组成岩体和地层的岩石普遍含氟较高, 为地下水氟的来源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其二是自中生代以来, 由于该区地层的持续下降, 形成了巨大的山前拗陷, 为新生界的沉积提供了广阔的场所。邯郸市西部山区是其补给区。补给区的母岩风化剥蚀产物, 经过搬运, 沉积在山前拗陷中。由于形成年代久远, 岩石经过水体的多年浸泡部分物质已溶入水中。氟离子经淋溶和迁移, 形成了由山区到平原, 由地表到地下的高氟含水层。

苦碱水形成的原因。在地表水补充匮乏的北方干旱地区, 地下水矿化度高低与其埋深有直接关系, 由于降雨蒸发造成土地的盐碱化, 使浅层地下水的含盐量逐渐增大。随着水层深度的加大, 透水层对上层苦碱水产生了隔离, 因此随着水层深度的增加, 较深层次的地下水矿化度将相应变小。

3.2 解决办法探讨

3.2.1 高氟水解决办法

通过成因分析氟化物含量与当地农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相关而与地下水埋深基本不相关, 因此处理高氟水问题只考虑打深井降氟是错误的。如何解决高氟水带来的问题?

(1) 选择合适的供水水源地, 采取集中供水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在一定区域内氟含量变化较大的地区, 方法是在本区域内选择氟含量较低的地点集中建设水源地, 然后建立供水管网, 通过管道向周围村庄供水。目前邯郸市农村供水大部分开始采取本办法。

(2) 在当地做分层取水实验, 寻找氟含量较低的水层, 通过钻井技术开采相应层次的地下水。本方法技术含量较高, 一般不宜生产单位独立完成, 可联合高校、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协作完成, 实现科研生产一体化。

(3) 以上两种方法都不适用的情况下, 采用水处理技术, 对氟含量较高的地下水通过氟处理设备进行处理。目前水处理技术发展迅猛, 处理成本已大大降低, 特别是由单一因子引起的超标水处理起来相对容易, 成本较低。

3.2.2 苦咸水解决办法

对于矿化度高的苦咸水, 由于矿化度的大小与含水层的深度成负相关, 一般情况下加大钻井深度, 取相对深层地下水就可以解决苦咸水问题。含水层与矿化度的关系与地质条件密切, 不同区域有其特殊性。资料证实本地含水层800 m内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 大于1 000 m后又出现正相关。目前农村饮用水取水深度一般在300 m左右, 涉及不到上述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井过程中特别注意水层填埋深度和填埋密封度, 避免上层地下水下漏到深层, 导致上下层水混合, 降低改水效果, 尽而出现水质不达标的问题。

3.2.3 综合解决办法

对于已完工的供水水源地全面进行水质化验, 弄清水质不达标水源地个数, 逐一找出超标物质, 计算其超标倍数以示其危害程度。把超标物质按其超标倍数大小顺序进行分类排列, 针对不同的超标物质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按照从大到小先重后轻的原则, 依次解决水质不达标问题。

摘要:农村饮用水改建工程正在加速进行中, 许多农村通过工程建设实现了水质达标目标。但由于农村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和受改水条件的限制, 目前仍有相当部分的农村饮水水质不达标, 特别是有些农村经过改水后饮用水仍不达标的问题依然存在。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邯郸市近十年已完成改水工程的农村水质达标情况, 结果表明在抽取的271眼改水机井中有204眼机井水质达标, 水质达标率为74.9%, 仍有1/4的改水工程没有实现目标。针对该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探讨了二次改水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水质达标,饮水安全,高氟水,苦碱水

参考文献

[1]邢威洲, 胡新锁.邯郸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与改善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 (增刊) :98-101.

[2]李春燕, 李海涛, 卞丽娟.邯郸市高氟水现状及成因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 (增刊) :37-38.

农村用水保障工程 篇8

1 采样与方法

1.1 采样地点

“十一五期间”宾川县已建成的集中式供水安全饮水工程点10个,每个供水点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均采集水源水和未梢水各1份,共40份。

1.2 采样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中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执行。

1.3 调查内容

对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消毒方式及其使用、供水范围、覆盖人口、建设时间、投资情况等进行现状调查。

1.4 检测指标与评价方法

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2]执行,评价标准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3] 执行。检测项目为感官指标5项(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化学指标9项(总硬度、铁、锰、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氨氮、硫酸盐、氯化物、亚硝酸盐氮),毒理指标4项(砷、氟化物、硝酸盐、6价铬),微生物及消毒指标4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游离余氯)共22项。

2 结果

2.1 供水概况

宾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规模在20~150 t/d之间,多数集中在30~50 t/d;采用地面水作为水源,有山箐水、泉水、浅井水、水库水、沟塘水;部分水点偶尔加氯消毒,大多数水点水处理工艺简单,无专用消毒设备;多数饮水工程点无专人负责管理,缺乏管理经费。

2.2 水样综合合格情况

除消毒指标游离余氯外,枯水期综合合格9份,合格率45%;丰水期综合合格3份,合格率15%;枯水期合格率明显高于丰水期(χ2=4.29,P﹤0.05)。

2.3 检测项目合格情况

枯水期感官指标肉眼可见物合格14份,合格率70%;浑浊度合格17份,合格率85%,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合格17份,合格率85%;总大肠菌群合格14份,合格率70%;耐热大肠菌群合格16份,合格率80%,游离余氯合格4份,合格率20%。丰水期感官指标肉眼可见物合格17份,合格率为85%;浑浊度合格15份,合格率75%;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合格6份,合格率为30%;总大肠菌群合格8份,合格率为40%;耐热大肠菌群合格12份,合格率为60%;游离余氯合格1份,合格率5%。各指标合格情况见表1。

3 讨论

宾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以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为主,日供水量能满足当地人民群众饮水需求,饮用水水源以地面水为主,采用管道引到村子蓄水池中再供水到各家各户。绝大多数安全饮水工程点未收取水费,政府也无专项经费维持,致使在后续管理上出现严重问题,有的水点无人管理;有的水点仅有简单沉淀处理,无消毒设施;有的水点水池和水源无锁,无盖,周围环境卫生较差,无防护栏;有的水点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即使有制度也得不到全面落实等。

丰水期水质合格率明显低于枯水期,说明气候、雨水等因素对宾川县农村饮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提示应加强饮水工程的净水工艺。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较低,饮用水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和突出。监测结果显示,不合格项主要为感官和微生物指标,尤其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超标,提示受人畜粪便的污染严重,极易引起介水传染病、地方病及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应尽快完善水处理设施,加强消毒处理。

4 建议

加大饮水卫生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主动参与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水源点工程的保护和维护工作,水源点应设护栏、水池且一定要加锁、加盖。实行责任制,把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切实抓好人饮工程建设后续工作,不能只重建设,轻管理,真正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对供水设施定期维护,防止供水管网断裂,而影响供水质量。加强对安全饮水工程点的预防性管理,增加消毒设施,对水质定期消毒和监测,确保水质卫生、安全,保障群众生活用水。

参考文献

[1]金银龙.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释义[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0.

[2]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

农村用水保障工程 篇9

1 县级政府牵头, 组织协调好各部门的职责

从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到,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良性运行, 涉及多个部门的多项工作任务。而各个部门之间基本上属于平级关系, 任何一个部门出来协调该项工作都可能遭到其他部门的不理睬, 况且有些时候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 最终导致无人管的状态。这就需要县级政府充分做好各项协调工作, 通过组织、技术、经济等多种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全力的支持。以县级政府的名义成立饮水安全办公室, 专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联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可持续运行。

2 完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成后, 要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 明晰工程产权, 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和运行管理模式。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分散的特殊性, 应在各乡镇设置管理机构, 配备与工程规模及数量相适应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 制定和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保管好工程的相关档案资料。

3 积极宣传, 提高农民的参与度

饮水安全工程最终受益者是农民, 一切工作都是为农民服务的。但是, 有些地方由于比较偏僻落后, 农民的思想意识较差, 甚至到达了愚昧的地步。作为惠民工程的饮水安全工程, 在有些地方不但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有时甚至还受到农民的阻碍。如对修建工程占的田地要赔偿费、安置管理经过他家田地也要补偿费等等, 使得工程刚开始无法实施。工程运行后, 完全没有主人公的意识, 工程能运行就用, 一遇到各种小问题就找政府, 加大了政府的工作量, 且工程注定不可能运行良好。这些都是由于农民的愚昧和远程造成的。因此, 政府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把国家的政策贯彻到农民心中, 普及健康用水知识, 加强法制宣传。明确农民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扩大农民对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从而调动和鼓励农民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尤其是工程规模较小, 交通十分不方便的地方, 农民的参与更是至关重要。只有唤起用水户的责任感、拥有感和主人翁意识, 才能消除损害工程可持续性的人为因素, 确保工程的可持续运行。

4 政府加强扶持力度

农村供水作为农村公共事业的一项基本内容, 和农村义务教育、医疗保障一样, 是由政府提供的农村公共产品, 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需要公共政策扶持。对供水成本较高、农民经济承受能力低的工程实行财政补助, 包括资金补助、优惠电价、税费减免等;对不能计提折旧和大修理费的, 财政要提前考虑工程达到设计年限后的更新改造资金。建立饮水安全运行维护专项资金投入机制, 地方各级财政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负担, 专项资金用于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日常的设备维护运行、工程核定的水价与执行水价之间的差价部分、管护人员工资等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投入, 以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实现农村居民长期吃上安全水、放心水的愿望。

5 加强水质检测

饮水安全工程的目的不仅是从量上解困, 还要从质上保证安全。由水质问题引发的疾病随处可见, 而从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中可以看到, 我国农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铁、锰等其他饮水水质超标人口达2亿多, 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农民的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部于2013年11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拟从2014年起, 在全国稳步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因此, 县级政府部门按照指导意见, 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建设水质检测中心, 按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定期对农村饮用水进行检测, 以保证农村的身心健康。只有确保了水质的安全, 才能达到饮水安全工程解决问题的初衷。

6 结论

要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运行, 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而各个地方出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因此, 各个县市应因地制宜, 根据实际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摘要:国家从“十一五”以来不断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 极大地解决了人民群众的饮水要求。然而在运行管理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工程建成后还不能保证其可持续运行。本文通过作者在基层工作的所见所闻, 提出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的几点建议。

上一篇:两个重要极限下一篇:乳腺增生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