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风险

2024-09-18

农药风险(通用5篇)

农药风险 篇1

菜农在种植蔬菜时, 经常会用喷洒农药的方式来防治害虫, 这些农药虽然能够有效起到杀虫的效果, 但是往往会在蔬菜当中有一定的残留期。沾有残留农药的蔬菜如果没有经过处理而使用, 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本文从实际出发, 就蔬菜农药残留的现状以及潜在的风险展开探讨和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 有着非常高的蔬菜产量, 如今, 随着时代的进步, 我国的农业发展愈加迅猛, 蔬菜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快。与此同时, 农药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其杀虫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但是, 大部分的农药都是对人体有伤害的, 为了防治虫害, 提高产量, 在蔬菜的种植过程当中, 农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保障人们食用的蔬菜安全, 分析蔬菜残留农药的种类, 探究其潜在风险就变得十分重要, 这不仅能够降低蔬菜中存在的风险, 还能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蔬菜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

在蔬菜的种植过程当中, 环境污染、市场需求、病虫害等多种原因都会导致农药的使用次数或者使用种类增加, 这就会导致蔬菜当中的残留农药增加, 更有甚者, 可能会出现难以除去的情况。从人们的健康角度来讲,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 需要对其进行实际的分析。

通过分析, 笔者发现, 易受病虫影响或者是需求量较大的蔬菜当中, 往往会有着更多的农药残留物, 例如:油菜、青菜等。而比较容易生长的蔬菜, 或者市场上并没有太大需求量的蔬菜, 则含有较少的农药残留物, 且这些残留物也比较容易清除掉, 例如:葱、蒜等。当前, 很多农民为了保障蔬菜的产量, 经常会无节制地使用农药, 这种现象直接增加了人们对于蔬菜的食用风险。

蔬菜农药残留潜在风险种类

残存在蔬菜上的农药, 不管是量大还是种类多, 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 一般来讲, 蔬菜农药残留的潜在风险分为以下几种。

对于人体健康的累计危害

蔬菜当中富含着大量人体所需的物质和元素, 因此, 蔬菜是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当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 农药的种类越来越多, 划分的用途越来越细, 但很多农民, 对于蔬菜病虫害的认知有限, 因此, 常常会出现农药使用数量没有节制的情况, 这就会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 在人体无法被消化, 再加上农药影响了蔬菜本应具备的物质和元素, 会使人们对于必需营养的摄取受到限制, 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对社会发展的潜在抑制

对社会而言, 蔬菜上残留的农药也是不稳定的威胁因素, 主要是因为我国每日的蔬菜食用量十分巨大, 蔬菜残留农药, 会导致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 长此以往, 会使身体机能受损。一旦国民健康出现问题, 必然会出现社会危机, 这对于国家的各个方面来讲都是十分不利的。

对于环境的污染及生物链的破坏

农药的过度使用, 会使种植蔬菜范围内的土地也受到农药的影响, 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一旦农药的使用扩散, 食草动物也就会食入一些农药, 这就会对生物链形成一种破坏威胁, 因此, 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潜在风险是十分巨大的。

降低蔬菜农药残留潜在风险的研究

由于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有着十分巨大的潜在风险, 因此, 更需要进行相应的研究, 对农药的使用加以限制。

制定农药使用制度

当前, 我国并没有明确限制在蔬菜当中的农药使用量, 这是因为没有相应的用量标准。针对这样的问题, 应对每种蔬菜的农药使用量进行限定, 每年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以改进, 在制定相关制度后, 应对蔬菜进行更为严格的出产检查。同时, 应对每户的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对比, 掌握具体的信息, 使农药使用科学化。

检测蔬菜农药残留量

对蔬菜进行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确保蔬菜当中的农药残留量在合格值以下。在检测过程当, 一旦发现超标或者不合格的蔬菜, 应立即处理。如果残留的农药难以去除, 则应退回处理, 如果残留的农药比较易去除, 则可以在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 重新放入市场。

结语

目前, 蔬菜农药的残留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乎着国民的健康问题, 因此, 对蔬菜农药残留问题进行研究, 并对残留农药的蔬菜进行处理, 是十分重要的。对蔬菜农药残留的问题, 应从源头进行控制, 并辅以其他手段, 相信只要人们不懈努力, 就一定能够解决蔬菜农药残留问题。

洗衣粉——不是农药似农药 篇2

一、作用原理

洗衣粉防治害虫的作用原理:

一是洗衣粉中的烷基苯磺酸钠具有致毒作用,进入害虫呼吸道后,可使害虫中毒死亡;二是洗衣粉溶液具有湿润、展布性,与虫体接触后会在其身体表面迅速形成一层不透气的薄膜而使害虫窒息死亡;三是洗衣粉溶液具有黏着性,成虫接触后被粘黏而不能起飞,时间一长即死亡。

二、施用技术

利用洗衣粉防治农林害虫的具体做法是:

1. 单独施用 防治蚜虫、粉虱、红蜘蛛、菜青虫、尺蠖、刺蛾等害虫时,用洗衣粉900~1000倍液喷洒叶背及嫩枝,经l~2小时,害虫死亡率即达100%;防治介壳虫、桃蚜等害虫,喷洒500~700倍液,每隔3天喷1次,连喷3次,杀虫率可达94%以上。

2. 与尿素混用 采用这种方法配制的药液俗称“洗尿合剂”,不仅杀虫效果好,而且还可以起到根外追肥的作用。其配制方法是:用洗衣粉0.5千克,尿素2千克,水200千克,混合溶解后即成。使用时一般每亩喷洒50~100千克。此法多用于防治棉花、蔬菜及花卉上的蚜虫、菜青虫、红蜘蛛等;由于尿素具有破坏昆虫几丁质的作用,因此比单用洗衣粉防治效果好。

3. 与柴油混用 柴油与洗衣粉混合而成的“洗柴乳剂”具有很强的穿透和触杀作用,对粉虱、介壳虫等多种害虫有特效。其配制方法是:先用1.5千克清水将0.5千克洗衣粉溶解成稀糊状,另将2.5千克柴油隔水加热至60~70℃,然后慢慢注入洗衣粉糊状液中,边加入边搅拌,搅匀后用喷雾器喷注入另一容器中,使其充分乳化,对水稀释后即可使用。

4. 与机油混用 先用2份水溶解1份洗衣粉,再加入相当于洗衣粉及水总量1/20的机油搅拌均匀,静置1小时后即成母液;冬季、早春季节用150~200倍液、夏秋季节用200~300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效果可达98%以上。

5. 与化学农药混用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叶片含蜡质较多蔬菜(如甘蓝等)上的害虫时,在药液中加入0.1%的洗衣粉,可增强药液的附着性、展布性,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农药喷雾器泄漏与风险调查初报 篇3

关键词:喷雾器质量,个人防护,农药泄漏,农药风险

在农业生产中, 施用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 仍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防治方法[1], 而农药中毒是我国农民重要的劳动和卫生问题, 农药中毒的发生大多是农民在喷洒农药时, 不注意对身体各部位的防护和喷雾器漏药造成的[2,3]。因此, 改善喷雾器质量问题、提高农户的个人防护意识和学习农药暴露风险知识是减少农药中毒的有效措施。通过对云南省农户开展调查问卷, 以初步了解经济相对落后的云南农村地区, 背负式喷雾器的质量问题与农药暴露风险, 以减少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地点

于2011年5月~7月在云南省普洱市, 随机选择以小规模农业为主的4个村, 以使用过背负式喷雾器的村民为调查对象。

调查地点:云南省普洱市的三家村、菜园新村、曼昔坝和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的酒井乡勐根村共4个村。

1.2 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目的设计结构化问卷, 并在当地人的协助下, 由专业人员采取随机抽样和入户调查的方式, 通过询问使用过背负式喷雾器的农户后填写调查表, 共调查200户农户, 最后收回问卷200份。

1.3 数据分析方法

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施药人员接触农药概况

通过调查发现, 在施药人员方面, 男性139人, 女性61人, 男女比例为2.4∶1。年龄21~70岁, 平均43.9岁, 其中老人 (60岁) 以上9人, 占4.5%。接触农药农民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的人数最多, 有182人, 占91%, 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8人, 占9%。

接触的农药主要以杀虫剂为主, 其次是杀菌剂和除草剂。杀虫剂主要有乐果、氧化乐果、功夫、敌敌畏、敌杀死、灭扫利、联苯菊酯;杀菌剂主要有多菌灵、波尔多液、石硫合剂;除草剂主要是草甘膦、克无踪。

2.2 防护行为与原因

设置问卷时, 将农户劳作和生活时可能穿着的服装与标准农药防护服装及装备 (PPE) 混合列入选项, 并请农户勾选自己喷洒农药时经常穿戴的服装类型。通过分析所列选项被勾选的次数发现:85%以上农户选择长袖衣、长裤、帽子;49%以上的农户选择戴口罩, 而只有28.5%的农户穿防水雨披/雨衣, 其中有11.0%以上的农户选择穿短袖衣、短裤、拖鞋 (见表1) 。

*勾选次数÷总调查人数 (200人) ×100%

当问及农户是否采用防护时, 农户们认为个人防护主要与天气状况、使用方便程度以及农药有无臭味等方面考虑。当天气热时, 只穿短夏装、拖鞋。如果带口罩、防水雨披/雨衣, 操作起来不方便。有的农户是通过农药有无臭味来决定是否带口罩。可见农户不是从农药毒性高低、喷雾器漏药、农药进入体内的途径等方面来考虑个人防护的。由此可看出, 农户缺乏基本的农药危害知识。

2.3 农药暴露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 农户在喷药过程中有87.5%的农户表示喷雾器接口出现过漏药情况, 且有34%的农户认为, 经常有漏药的情况发生。有83%的农户发现盖子密封性能不好, 有药液溢出, 其中有31%的农户选择喷完药后再处理, 处理方法主要是用塑料薄膜垫入盖子内, 但处理后, 仍有50%以上的农户认为不能彻底解决质量问题。而在施药过程中, 只有28.5%的农户会穿防水雨披/雨衣, 仍有71.5%的农户不会穿防水雨披/雨衣, 因此, 漏的药液可以透过衣服通过皮肤进入体内。有96%的农户发现喷头有堵塞的情况发生, 喷头堵塞后, 有少数农户选择用嘴吹, 因此, 农药可能通过嘴巴进入体内, 造成农药危害甚至中毒。

从调查结果来看, 喷雾器出现漏药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由于喷雾器本身的质量引起的, 因为在调查中, 有74%的农户认为喷雾器的质量一般, 58%的农户认为喷雾器在购买后一年内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喷雾器质量问题引起漏药的情况调查见表2。

2.4 后期处理

喷药操作结束后, 在调查中, 所有农户均会进行个人清洁, 有90%的农户选择用清水和肥皂洗手, 但仍有10%的农户只选择用清水洗手, 这样就达不到清洁的效果。在调查中, 有90.5%的农户会洗澡, 但有9.5%的农户不会洗澡。有98%的农户会换衣服, 只有2%的农户不更换衣服。洗工作服时, 有65%的农户会选择单独清洗, 但仍有35%的农户是和其他日常衣物一起洗。因此, 在喷药结束后的清理过程中, 也存在农药暴露的风险。对于喷雾器的清洗, 有72%的农户选择在灌沟渠清洗, 且大多数农户又选择用灌沟渠的水来浇菜和配制农药, 有的甚至用灌沟渠的水来洗菜, 这样, 大大增加了喷施农药的污染, 结果, 也使农户接触农药的量加大。对待废弃的农药包装, 35.0%的农户选择随意丢弃, 而且大多就丢弃在喷药地边。34.5%选择丢弃在指定位置 (如:垃圾堆) , 只有30.5%通过其他方法处理 (火烧、深埋) , 其中有1个农户把农药瓶洗干净后, 用来装酒喝。

2.5 农药中毒

2.5.1 农药中毒情况

在调查中, 因接触农药表现出农药中毒现象的共有136人, 占68%。数据表明, 农药中毒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也有关系, 中毒人数初中及以下比初中以上有较高的发生频率 (见表3) , 这可能与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从而导致对农药的安全使用知识掌握不够以及防护意识较弱等有关。

中毒症状 (见表4) 中常见的有头昏头痛、出虚汗、皮肤刺激、流泪、咳嗽、打喷嚏、恶心、眼花、流泪等, 其中以打喷嚏 (42.0%) 的农户最多, 其次是头昏头痛 (26.5%) , 再次就是咳嗽 (20.5%) 和恶心 (18.5%) 。且中毒人数多少跟连续喷药时间长短 (见表5) 有关系, 当喷药时间为30 min~1 h, 随着喷药时间的延长, 表现出中毒症状的人数增多;当喷药时间超过1 h后, 随着喷药时间的延长, 中毒的人数反而减少, 这可能是随着喷药时间的延长, 人们对农药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有关系。

农户们普遍认为农药中毒跟喷施杀虫剂敌敌畏、氧化乐果等药剂有关。发生中毒后, 90%以上农户都是选择回家休息或者自己吃药治疗, 其中部分农户会选择喝红糖水或者红糖泡茶水来解毒。

2.5.2 农药中毒原因

农户发生农药中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喷雾器漏药是造成农户农药暴露的最主要原因, 因为87.5%的农户发现喷雾器接口有漏药情况发生, 83%的农户发现盖子密封性能不好, 96%的农户发现喷头有堵塞的情况发生。

(2) 在喷药人员中, 农民的文化程度偏低, 以初中及以下的人数最多, 有182人, 占91%, 其中有71.4%的农户发生过中毒现象。

(3) 在施药过程中, 只有49%以上的农户选择戴口罩, 而嘴巴又是农药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之一, 同时只有16.5%的农户会戴防水手套, 28.5%的农户会穿防水雨披/雨衣, 由此可见, 农户们的防护意识较薄弱, 也是导致中毒原因之一。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 我们对云南某些村农民农药使用、喷雾器质量问题及其中毒现象和风险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技术措施落后

在当地, 一般农户对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药剂防治;农户防治病虫害的手段落后, 每家每户都是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来喷药。

3.2 器械故障

喷雾器漏药是造成农户农药暴露的最主要原因, 这与其他作者的调查结果相同[4,5]。在调查中, 有87.5%的农户发现喷雾器接口有漏药情况发生, 83%的农户发现盖子密封性能不好, 96%的农户发现喷头有堵塞的情况发生。而在施药过程中, 仅有28.5%的农户会穿防水雨披/雨衣, 仍有71.5%的农户不会穿防水雨披/雨衣, 因此, 漏的药液可以透过衣服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因此, 建议农户在使用喷雾器之前, 先用清水检试喷雾是否完好, 若有接口漏药、盖子溢药和喷嘴堵塞的现象, 要及时进行维修或者购置新的喷雾器。

3.3 文化程度低

被访农民的文化程度偏低, 以初中及以下的人数最多, 有182人, 占91%, 其中有71.4%的农户发生过中毒现象, 这也是在本次调查中中毒的比例较高的原因之一, 因此,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是降低农药中毒的有效措施之一。

3.4 农药残留污染

在农药包装的处理方面35.0%的农户选择随意丢弃, 在喷雾器的清洗上, 72%的农户选择在灌沟渠清洗, 且大多数农户又用灌沟渠的水来浇菜和配制农药, 有的甚至用灌沟渠的水来洗菜, 有可能因此造成残留农药渗入水体或经挥发进入空气, 引起经呼吸、经皮肤、经口农药暴露, 结果, 也使农户接触农药的量加大。

3.5 防护意识薄弱

在调查的200户农户中, 没有一户人家参加过农药相关知识培训, 这可能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有关, 因此, 当地农业部门今后应加强农户对农药的毒性、危害性、风险性以及施药时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的宣传与培训, 提高农户的防护意识, 减少农药暴露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普云, 李萍, 周金玉, 等.云南小规模农户蔬菜种植习惯和病虫害防治行为研究[J.]植物保护, 2007, 33 (6) :94-99.

[2]王凤云, 宋金峰.农业生产中喷洒农药对体表污染程度的试验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03, 19 (10) :30.

[3]欧泽兵.个体防护装备是减少生产性农药中的有效途径[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2010 (2) :31-33.

[4]陆枫林, 黄季琨.农药对喷洒员健康影响的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4, 21 (1) :39-41.

农药风险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城市中的5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作为样板抽取地点, 并分别在2013年的2、4、9、11月共4个月对豆类、青菜类、白菜类、茄果类、甘蓝及瓜类5种蔬菜进行抽样调查, 总共抽查蔬菜样本500个。所有蔬菜样品的抽查均以国内GB/T8855取样法进行。

1.2 方法

选择日本岛津公司的GPC-GCMS QP2010气质联用仪及GC2010气相色谱仪, 美国捷伦公司的Agilent1200液相色谱仪为主要仪器。试剂选择甲基氰、重蒸丙酮与正己烷、甲醇等等。

按照国内最新蔬菜农药残留测定规范, 测定样本蔬菜中的氧化乐果、甲拌磷、毒死蜱、水胺硫磷、三唑酮、克百威等6种代表性农药。

1.3 评价方法

按照GB/T近几年相关文件的严格要求, 只要存在一项指标与文件标准相悖, 则将其判定为“不合格”。农药的超标率 (%) =超过标准限量值的样本数量/样本总数×100。

因为化学污染物毒副作用同人体绝对摄入量相关, 所以评价蔬菜的残留应该以安全摄入量和人体实际摄入量的比较较为科学合理, 本次主要对安全摄入量和市场蔬菜农药实际残留量进行分析, 并判断蔬菜农药残留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2 结果

2.1 该城市内蔬菜农药残留的动态变化

该城市批发市场蔬菜样品的农药残留量随着抽样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相应变化, 全年的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率先逐渐下降, 后逐渐上升, 其中第4季度的超标率最高, 占了5.01%;第3季度最低, 仅占3.52%, 第1~3季度内,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在不断下降且幅度相对较小, 仅下降了0.25百分点, 总体上来看, 前3个季度中该城市内批发市场蔬菜质量安全情况较好, 但第4季度相对较差。

2.2 不同农药在不同类型蔬菜当中的残留超标情况

结合表2可知, 考虑到农药种类的不同, 其适用范围也相应存在差别, 其中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2种类型农药残留率相对偏高, 以毒死蜱和克百威2种农药为代表。故此, 在使用农药时错误选择了一些易残留型的农药也是造成蔬菜农药残留率相对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该城市的调查结果中, 由于使用了易残留型农药导致农药残留率超标的蔬菜样本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因此, 按照农业部194号文件的内容可知, 2002年起我国就停止受理了以甲拌磷等为代表的多种易残留型农药的新增登记。

2.3 6类代表性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的季度性变化

从表3可知, 全年不同类型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率具有较大差异。不同种类的蔬菜其农药残留率也有所差别, 可能是由于蔬菜自身的特性造成的, 而相应地对其使用农药进行调整, 并合理选择使用农药的时间, 能够有效降低农药残留。

通过综合分析不同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 大致可以得出豆类蔬菜农药残留相对稍高,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豆类蔬菜的病虫害多发性, 虫害发生后往往需要及时使用农药药剂进行治理以减轻损失。而又由于豆类蔬菜多为连续结荚型, 同一种植区内成熟的豆类蔬菜和未成熟的豆类蔬菜往往会同时存在, 如果在喷洒农药治理虫害后没有度过安全期就对蔬菜进行了采摘, 采摘部分的蔬菜往往会存在较高农药残留。而绿叶青菜类蔬菜因为季节性虫害多发且同样具有病虫害易发特性, 所以在进行农药药剂治理时, 农药使用量和种类也会相应增加, 又因为绿叶类蔬菜面积较大且具有较强吸附性, 也会使得其接触到更多农药, 且一旦接触到以后, 需要较长时间进行降解, 所以该类型蔬菜同样具有安全隐患。而另2种蔬菜农药残留较少, 主要得益于其性质和主要生长期都不容易招致病虫害。

3 结论讨论

3.1 结论

在本次调查研究对2013年该城市的5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 6类典型蔬菜中的不同种类农药残留率进行抽样检测结果大致可知, 全年的前3个季度, 蔬菜农药残留情况会相对较好, 但第4季度相对会变差。

根据引起该城市内蔬菜农药残留率超过标准的主要重要种类来分析, 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2种类型农药残留率相对偏高, 引起蔬菜农药残留率超过标准的主要2类农药为克百威与毒死蜱。批发市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最主要原因, 还是在于部分蔬菜农药比其他种类的蔬菜农药更具残留性。

以蔬菜农药的安全指数评价标准进行分析, 全年4季度中的蔬菜安全指数均不大于1, 说明抽样检测的农药残留基本处于风险程度范围内, 不存在安全风险。但是为了保障蔬菜的食用安全, 还是应该定时对批发市场内的蔬菜进行农药的残留调查, 从而有效规避其中的风险性因素。

考虑到不同蔬菜的种植季节存在差别, 针对该蔬菜的防病虫害措施也会相应存在差异, 因而不同季度的蔬菜农药残留情况也会相应出现差别, 在对蔬菜农药残留进行控制时, 应当充分结合不同蔬菜的不同生长期及病虫害的主要特点进行相应规划, 达到有效控制风险性因素的目的。

3.2 讨论提高蔬菜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的主要措施

一方面, 应该不断加强例行的蔬菜农药残留安全检测工作, 并逐渐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相关体系。风险评估工作需要大量的检测数据作为支撑, 因而要对蔬菜农药残留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 就应该针对蔬菜农药残留的质量安全进行持续化跟进检测。通过对批发市场为代表的主要地区蔬菜质量抽检, 以实现对蔬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整体把握。

另一方面, 在建立较为全面的蔬菜农药残留安全信息交流平台的基础上, 应不断促进风险评估人才的培养工作, 并以相应项目作为评估载体, 不断完善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蔬菜质量监测分析系统、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 从而将所有风险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整合, 鼓励消费者也参与到农产品农药残留安全监管中来, 将风险最小化。此外也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信息数据库, 实现对蔬菜农药残留信息的完整收录, 为日常风险评估工作及监管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温雅君, 高景红.批发市场蔬菜农药残留调查及风险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3)

[2]叶雪珠, 赵燕申, 王强, 蒋玉根.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其潜在风险分析[J].中国蔬菜, 2012 (14)

[3]黄和勇.蔬菜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探讨[J].福建农业科技, 2012 (09)

农药风险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获取

首先, 笔者对微山湖周围环境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微山湖地区水文、地质、气候特点、农业种植类型、工业生产, 以及水产养殖等的状况;接着, 在不同的时间点, 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提取方法, 对水体、沉积物以及生物体进行采样, 并分别对其中的有机氯农药进行提取。

1.1.1 水体与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获取

按照从湖边到湖中心的采样路线依次设置9个采样点, 采样点涵盖了芦苇区、莲藕区、水产养殖区、静水区以及航线等区域 (见图1) 。采集水样分为4个时间段, 分别为2009年7月12日、2009年12月23日、2010年10月3日和2011年1月20日。

2009年7月12日在设置好的9个采样点处采集沉积物样品。首先, 用带有坠子的采样瓶投入水中0.5m处吸水, 用取样器采集沉积物表层10cm物质;接着, 将采集样品混合均匀后置于2.5L洁净棕色磨口玻璃瓶中, 低温保存;最后, 利用凝胶净化色谱 (GPC) 净化浓缩样品后, 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仪测定有机氯含量, 同时用GC-MS进行证实试验。在实际操作中, 每检测10个样品进行标准品和空白测试, 以减少试验误差。

1.1.2 生物体中有机氯农药获取

2013年5月26日在微山湖水域中采集野生生物样品, 样品主要包括黑鱼、虾、鮥鱼、鲫鱼等野生生物。提取生物体中有机氯含量分为4个阶段:1将采集的样品用湖水清洗干净, 放入密封袋置于车载冰箱中带回实验室, 冷冻以备分析测试。2解冻样品, 用超纯水清洗干净, 晾干外部水分, 按照GB/T14551-93标准进行样品制备。3取6mL制备后样品置于全自动净化浓缩仪的GPC柱中, 用25mL乙酸乙酯/环己烷 (1∶1体积比) 淋洗后, 浓缩至2mL。4每种分析样品 (样品、样品平行样、方法空白、加标空白、基质加标) 添加Surrogates标样, 以控制整个分析流程的回收率、监测样品分析及基质的影响, 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每次分析前用DDT降解标样, 检查GC进样口是否引起DDT降解, 降解率必须小于15%。最终, 得出各生物样品体内有机氯农药含量如表1所示。

μg/kg

注:ND表示未测出结果。

1.2 评价方法

1.2.1 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水体中有机氯农药主要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2种暴露途径进入人体。

(1) 饮水途径暴露量计算。

式中:Ci为水中有机氯农药含量, mg/L;U为日饮用量, L/d;EF为暴露频率, d/a;ED为暴露时间, a;BW为平均体重, kg;AT为平均时间, d。相关参数值见表2。

注:*表示采用ASTM推荐的保守安全值, 无*表示采用美国EPA的推荐值。

(2) 皮肤接触暴露量计算。

式中:SA为暴露的皮肤表面积, cm2;ABS为皮肤吸附参数, cm/h;τ为延滞时间, h;TE为洗澡时间, h;FE为洗澡频率, 次/d。相关参数值见表3。

注:*表示采用美国EPA的推荐值。

(3) 风险值计算。

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健康风险指数计算公式:

式中:RfD表示非致癌参考剂量, mg/ (kg·d) ;SF表示致癌斜率因子, kg/ (d·mg) 。

依据美国US-EPA风险评价:非致癌风险指数小于1, 说明对人体没有危害;大于1, 说明对人体有危害。致癌风险指数小于10-7, 说明对人体没有危害;在10-5~10-7范围内, 为可接受风险;高于10-5, 则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或应采取风险减免措施。

1.2.2 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对于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 主要考虑人体皮肤接触带来的风险, 所以对于平均每日摄入剂量ADD′ (mg/kg·d) 用以下的公式计算:

式中:Cj为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 mg/kg;AF为黏附系数, mg/cm2;AE为经皮肤接触的吸收系数;FC为被污染底泥份数, 无量纲;CF为转换系数。

考虑到沉积物和水的差异性, 部分参数略有不同, 参数取值见表4。

风险值计算与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健康风险值计算方法相同。

1.2.3 生物体中有机氯农药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美国科学院国家委员提出的风险评价模式[10]对微山湖水域中生物体有机氯农药健康风险进行评价, 分为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2部分。

(1) 致癌风险R的计算公式。

式中:SF为化学致癌物的致癌斜率系数, kg·d/mg;E为暴露剂量率, mg/ (kg·d) 。

式中:BF为鱼类生物富集因子, L/kg;IRf为鱼类水产品的进食率;BW为平均人体重量, kg;AT为平均时间, d;C为生物体中有机物含量, mg/kg;ED为暴露历时。

(2) 非致癌风险Rf的计算公式。

其中:RfD为参考剂量, (mg/kg·d) ;E为暴露剂量率, mg/ (kg·d) ;L为平均寿命, a。

(3) 参数选择。依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通过全面评价化学物质致癌性可靠程度而编制的分类系统, 污染物的斜率系数、参考剂量和鱼类富集因子均参考美国能源部建立的风险评估信息系统, 相关参数详见表5。

其他评价参数:人体体重参照70kg, 暴露历时致癌物取70a (约25 550d) , 非致癌物取30a (约10 950d) , 鱼类进食率参照国际推荐的成人摄入蛋白质含量, 根据鱼肉中蛋白质含量计算, 对于一个70kg的人每日摄入鱼肉参考值为90g, 每年为32kg。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健康风险评价

根据风险评价相关参数及公式, 计算微山湖水体中有机氯农药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2种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值, 并绘制有机氯农药非致癌风险指数和致癌风险指数柱状图 (见图2、图3) 。由图2可知, 水体中有机氯农药非致癌风险指数总体范围为0.28~1.71, 均值为0.80, 小于1, 说明水体采样点的有机氯农药非致癌风险总体处于低水平, 对人体没有明显危害;在P8采样点处有机氯风险指数大于1, 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危害。由图3可知, 水体中有机氯致癌风险指数范围为6.11~33.7×10-4, 均值为16.8×10-4, 且各采样点处有机氯致癌风险指数均高于10-5, 说明水体采样点的有机氯农药致癌风险处于较高水平, 且在P8采样点处致癌风险指数最高, 须采取一定措施降低风险。

2.2 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健康风险评价

根据监测数据, 计算出微山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健康风险指数, 并绘制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非致癌风险指数与致癌风险指数折线图 (见图4) 。从图4 (a) 可知, 沉积物中非致癌风险指数总体范围为1.27×10-5~2.47×10-5, 均值为1.88×10-5, 且各采样点非致癌风险指数大小依次为:P5

2.3 生物体中有机氯农药健康风险评价

按照生物体中有机氯测定值, 并结合公式 (6) 计算微山湖中生物体内有机氯农药通过人类食用水产品进入人体造成的平均个人年风险 (见表6) 的致癌风险指数R。由表6可知, 生物体中R值为ND~14.87×10-6 (ND表示未测出结果, 在表6中用“-”表示) , 其中黑鱼肉 (身体) 有机氯致癌风险指数最高, 但生物样品体内有机氯致癌风险指数均小于10-4, 认为是可接受的致癌风险。

×10-6

根据公式 (7) 计算微山湖各生物样品体内有机氯农药非致癌风险指数, 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 生物体中非致癌风险指数为ND~3.2×10-6 (ND的含义同表6) , 其中黑鱼肉 (身体) 非致癌风险指数最高, 但生物样品体内有机氯农药非致癌风险指数均小于10-5, 认为是可接受的非致癌风险。

×10-6

3 结论

(1) 微山湖水体中有机氯的非致癌风险总体处于低风险水平, 而致癌风险处于较高风险水平。在4个不同时间点上, 非致癌风险指数与致癌风险指数在P8采样点处均取得最大值, 因此, 微山湖P8采样点周围区域应重点关注, 并尽量减少人体暴露在该点位附近。

(2) 微山湖沉积物中有机氯的非致癌风险与致癌风险均处于可接受风险范围内, 对人体没有明显危害, 且均在P5采样点处取得最小值, 在P8采样点处取得最大值。

(3) 微山湖生物体中有机氯的非致癌风险与致癌风险均处于可接受风险范围内, 对人体没有明显危害, 但在所测生物样品中, 黑鱼肉 (身体) 中有机氯农药非致癌风险指数与致癌风险指数均最高, 因此, 人们在选择微山湖中水产品时, 应注意尽量避免风险指数较高的水产品。

总之, 微山湖水域中有机氯农药总体上处于可接受风险水平, 但仍有一些区域有机氯农药健康风险水平较高, 生物水产品风险指数较高, 所以, 需要采取一定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摘要:为研究微山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以微山湖水域中水体、沉积物与生物体为研究对象, 在采集和提取有机氯农药含量的基础上, 结合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以有机氯农药的非致癌风险指数与致癌风险指数为评价指标, 对微山湖水域中有机氯农药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均值0.80, 处于低风险水平;致癌风险指数均值为1.68×10-3, 处于较高风险水平。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均值为1.88×10-5, 致癌风险指数均值为3.71×10-8, 均处于可接受风险范围。生物体中有机氯农药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均小于10-4, 认为是可接受的非致癌风险;致癌风险指数均小于10-5, 认为是可接受的致癌风险。

关键词:微山湖水体,沉积物,有机氯农药,健康风险评价

参考文献

[1]史双昕, 周丽, 邵丁丁, 等.长江下游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状况及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 2010, (1) :7-13.

[2]张明, 花日茂, 李学德, 等.巢湖表层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其组成[J].应用生态学报, 2010, (1) :209-214.

[3]罗慧, 王新红, 汤丽, 等.中国部分沿海海域水体中溶解态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残留分布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 2010, (1) :115-120.

[4]刘兴健, 葛晨东, 崔雁玲, 等.连云港潮滩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与风险评估[J].环境化学, 2012, (7) :966-972.

[5]LamPman W.Suscebtibility of groundwater to Pesticide and nitrate contamination in predisposed areas of southwestern on tario[J].Water QuaL.Res.Jour.Canada, 1995, 30 (3) :443-468.

[6]Hatrik S, Tekel J.Extraction methodology and chromatograph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esidual pesticides in water[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996, 733 (1-2) :217-233.

[7]汪光, 吕永龙, 史雅娟, 等.北京东南化工区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特征和分布规律[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33 (9) :91-96.

[8]黄宏, 肖乾芬, 王连生.淮河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及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 2008, 21 (1) :41-45.

[9]王彬, 米娟, 潘学军, 等.我国部分水体及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理工版) , 2010, 35 (3) :93

上一篇:国外的小学语文课下一篇: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