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报告

2024-10-16

环境影响报告(共12篇)

环境影响报告 篇1

随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试行) 》的实施, 环境影响评价 (简称“环评”) 报告全本公开已于2014年1月1日起开始全面施行。环保部此次决定进一步保障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公开、透明, 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境影响评价信息, 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及知情度。同时也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趋势。

上海市也发布了相应的指导意见, 对信息公开的适用范围及公开方式作出了要求。适用范围为本市范围内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在报批环评文件前的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工作;以及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 (调查) 报告报批前的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工作。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等受委托机构应通过互联网、建设项目评价范围涉及区县的公共媒体、公开免费发放包含相关信息的印刷品、以及其他便利公众知情的方式公开项目信息。鼓励本市环境宣教网站、行业团体网站为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公开提供载体和服务。对于在公众参与过程中发布的相关信息, 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应确保所发布的有关信息内容在整个公众参与期间处于有效公开状态。

1973年8月, 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标志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序幕的揭开。会议通过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 初步孕育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思想。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已经形成法律性、系统性、规范性的一种程序, 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 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 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

环评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 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环评终究是为人类服务,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的逐步提高, 大家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文件的知情权应该得到保障。

环评全文公开影响最大无非是环评单位。短期内会普遍改善环评质量, 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 环评经验及智力资源缺乏的地区, 对当地的环评机构是一种提高认识的机会。长期来看, 原创力被极大打击, 认真做事的环评机构有一些创新之处及研究探索的成果被窃取, 行业秩序被打乱。环评报告的全本公开也给各环评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作为服务性的机构, 如何提升环评工作过程的服务水平, 如何提升环评质量, 如何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下保障好机构经济效益等都成为每一个环评机构将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也是环评全本公开试行期间, 环保主管部门应该去探讨和权衡的地方。

假设各个环评机构的纪律性都很严明, 环评报告全本公开有助公众对环评全过程的监督, 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 有利于加强环评机构之间的技术交流, 有利于行业技术水平整体提升, 给各环评机构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与国外的环评机制比较, 我国的环评机制中公众的参与力度还不够, 环保部已经颁发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但是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和主观性还有待提高, 公民的环境保护意思和素质也是公众参与重要的一点。世界上绝大多数有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的国家, 几乎均将公众的参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具有以下四种环境权利:获得关于自身环境状况信息的权利;当关于污染的主张产生时严肃听取情况的权利;从污染者方面获取赔偿的权利;决定被污染社区未来命运时的民主参与权利。而我国公众不易了解环境影响决策结果, 环评结果对公众没有透明度, 环境污染对公众造成的伤害、经济损失, 也得不到有效的经济补偿。公众参与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 使环境影响评价难以充分发挥其解释和传播环境影响的作用。此次的环评全文公开也反映了国家对于环评改革的风向标, 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香港环境评价为例: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大屿山、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的跨海大桥, 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 预计2015年至2016年完成, 大桥投资超700亿元。香港东涌66岁的老太朱绮华却“叫板”这项巨大的工程, 她认为港珠澳大桥工程没有评估臭氧、二氧化硫及悬浮微粒的影响, 因而不合理也不合法。于2010年通过申请法律援助入禀香港高等法院, 就大桥香港段环评报告申请司法复核。2011年4月18日, 香港高等法院裁定香港环保署2009年通过的环评报告无效, 败诉的环保署需支付朱绮华1/3诉讼费。港珠澳大桥香港段一度停建。该事件反映了香港的民主和法制的健全。在内地, 往往一项工程的上马, 意味着大量强制拆迁和侵犯公民权益的事件。在官员的政绩冲动下, 个人利益被完全漠视。朱绮华, 以一己之力, 证明了民主的力量。但同时, 百年大计因此产生巨大影响, 最终成本增加80亿元, 这样的巨大代价也体现了该举动的另一面, 一个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生态破坏现象比较严重;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太大且产生二次污染;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气环境、水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 环境质量低劣。“环境”在“经济发展”面前始终处于弱势, 不能达到一种平衡。此次全文公开的举措标明了环保部将环评这个概念进行普及, 让每个公民都能实时的参与进来。环评全文公开势必进一步规范环评市场, 原先都是用法律文件或是处罚的措施来规范环评市场中存在的漏洞。全文公开之后, 环评单位、建设方、环保部门都将被公众监督, 环评报告的质量、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建设方的对环境的重视、公民的环保意思都将提高。通过此举的“蝴蝶效应”会出现一只无形的手, 将环境、环评和公众紧紧联系起来, 环境的改善能取得进一步的成效。

环境影响报告 篇2

主题分类: 行政许可事项 附 加 码:

发布机构: 津南区环境保护局

发文日期:

2008-08-01 名 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

文 号:

主 题 词:

内 容 概 述

事项名称、办事部门、申报条件、申报所需材料、办事流程、办事依据、办事联系方式。

内 容 全 文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

一、事项名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

二、办事部门:津南区行政许可中心

三、受理地点和窗口:行政许可中心9、11、13号窗口

四、事项类型:行政许可

五、申报条件:

1、已委托有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包括环境技术评估中心评估意见)或已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且有关资料齐全;

2、经环境影响评价论证,认为项目选址可行;

3、项目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4、符合环保法律、法规、政策要求,符合有关产业政策要求;

5、符合环境功能区要求,污染物排放有合理去向;

6、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

六、申报所需材料: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申请(1份);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4份);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技术评估报告(4份);

4、建设项目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证件;

5、建设项目主管部门预审意见;

6、建设项目备案通知书(备案项目);

7、建设项目集中供热合同(集中供热项目);

8、建设项目危险固废处理协议(具有危废项目);

9、其他。

七、办事流程

申请-受理-审核-审批

1、建设单位提出审批申请,并提供项目情况资料;

2、区环保局核实资料,到现场勘察,确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

3、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包括环境技术评估中心评估意见)或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

4、项目所在镇(开发区)对项目提出预审意见;

5、建设项目报告表或登记表(含审批条件所要附件)材料齐全后,环保局受理并出具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

6、区环保局对所有要件进行审核,出具审批意见。

八、勘察天数:1天

九、审图天数:不需审图

十、办理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3、《天津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十一、承诺办理期限:

1、环境影响报告表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

2、环境影响登记表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十二:收费标准:不收费

十三、办事联系方式:28521143 28391723 十四:备注:无

环境影响报告 篇3

关键词:不同制度环境 财务报告质量 企业投资 影响

财务报告主要是指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方面信息的一种书面文件,具体的信息内容包括有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等。若是我国的企业出现隐瞒信息、虚假、该报不报的财务报告问题时,将会严重的降低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而导致财务报告质量低下的原因主要为文化教育环境失衡、法律制度环境失衡、政治经济环境失衡等。基于以上现象,本文就对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并作如下报道。

▲▲一、制度环境与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分析

制度环境主要是指企业赖以产生、生存、发展的环境,其是一种所处的特定阶段的客观条件,制度环境包括有不同环境下的价值、文化、思想、制度等。任何企业都不能脱离社会独自存在,其管理、运营必定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所展开,而企业内部的财务报告亦是如此,其需要在相应的制度环境下,才能更好地开展与进行。制度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文化教育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一个企业整体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其便可以运营过程中采取比较科学、先进、复杂的技术措施,对财务报告的形式与制度进行完善,这使得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也比较真实与可靠,自然会大幅地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但若是企业的整体教育水平不高,则会影响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这也会导致所编制的财务报告简单、不系统、不健全,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必然要大打折扣[1]。

2.法律制度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一个国家经济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可以为企业经济行为的规范提供有效的依据,例如我国《注册师法》、《审计法》、《证券法》、《公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制度的颁布与修订,使企业的财务报告有了更加全面、直接的法律约束和保证,这也会极大地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反之,若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时,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也将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3.政治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其政治经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法人财产权和出资人所有权也实现了“两权”分离,当企业不再属于行政的附属物,开始进行自主经营、自主发展、自负盈亏时,企业的财务报告也会随之完善。而在当下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先进技术的层出不穷,为能进一步地增加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然成为必然的趋势。

▲▲二、财务报告与企业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

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发展运营情况来看,企业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多不同属于一个人,在这种现象下,有可能引起企业的债权人、经营管理者、外部股东等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人员对企业信息掌握的不全面、不对称。进而也会增加企业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导致企业外部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发生代理权冲突等现象。

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为能有效地缓解企业存在的问题,企业财务报告的应用便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当企业具备有高透明度、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时,能够使和企业相关的各利益人员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各种运营信息,这自然也会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进而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并避免了投资不足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财务报告的有效应用,可让企业的外部股东及时采取有效性措施,来防范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不道德行为。且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还会避免债权人和企业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企业资产替代和投资不足的发生率。由此可见,当企业的投资金额不足时,财务报告质量越高,企业的总投资额便会越多;而当企业的投资金额充足时,财务报告的质量越高,企业总投资额便会越少[2-3]。

▲▲三、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分析

1.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学说

通过对我国企业的现状分析,关于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主要有两种学说:⑴互补学说。互补学说是指法律制度环境比较完善,市场秩序环境比较规范,且市场经济化程度比较高时,科学、合理地应用法律制度,可大幅地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有效性,在两者的融合下使企业投资者权益能得到更好地保护。⑵替代学说。而替代学说主要是指若法律制度比较差,且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经济化程度较低时,使得相关的法律手段起不到对企业投资者的有效性保护,此时可利用企业财务报告替代法律制度来保护投资者权益。

以上的两种学说在当今社会各有一定数量的拥护者,例如雷宇、翟华云等人便认为互补学说比较有说服力:在法律制度环境比较好的地区,具备的真实、可靠,较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时,其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减少企业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现象。但是魏明海、陈胜兰、于李胜等人却比较支持替代学说,其认变在法律制度环境不完善、不健全的国家,若企业具备有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则可以替代法律制度成为弱势投资者的一种保护手段。

2.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有效性措施

根据以上学说的分析可见,不管互补学说和替代学说,哪一种比较有说服力,但均不可否认的是,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因此,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提高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才是最为关键的,而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⑴改进财务报告方式。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一些企业还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的财务报告方式,财会人员编制财务报告时,多以表格形式为主,由于过程太原始,会使效率降低,严重影响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因此,改进财务报告方式也尤为重要,应用现代化技术,促进财务报告编制、发布和传递的快速性、准确性与合理性,进而保证财务报告的高质量。⑵完善财务报告内容。完善企业财务报告内容的要点包括有:调整企业的财务报告信息层次、改进企业财务报告要素的计量属性以及扩充企业的财务报告要素。通过对相关企业财务报告内容的完善,使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全面、系统、真实,进而也会大幅地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⑶规范财务报告体系。规范企业财务报告的体系,应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于企业现有的财务报告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进,具体包括有:科学调整财务报告的结构、有效拓宽附注提供的信息量以及合理规范分部信息的披露[4]。

综上所述,财务报告的质量对企业的投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企业具备有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时,可对企业的投资者权益起到有效的保证。但是,不同的制度环境,又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良好性有着明显的作用。因此,相关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使财务报告在不同制度环境对企业的投资均以起到良性的影响,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的长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楠.股权结构与财务报告质量对过度投资影响问题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会计学,2010

[2]胡涛.投资环境与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会计学,2012

[3]吴宗法,张英丽.所有权性质、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5

[4]高杉.基于新经济理论的财务报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会计学,2011

淮化大甲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获批 篇4

日前, 环境保护部审批通过了《淮化集团煤制年产170万吨甲醇及转化烯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标志着这一安徽省“861”重点工程已由筹备阶段转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该项目总投资136亿元,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 (MTP) 和聚丙烯等主体工程装置。项目建成后, 将形成年产170万吨甲醇生产能力, 主要产品包括年产聚丙烯49万吨、异丁基油1.5万吨、汽油18.5万吨、液化石油气4.1万吨, 副产品包括硫黄、硫酸铵等。

环境影响报告 篇5

项 目 名 称 :

专 业 :学 生 姓 名:

学 号:报 告

湖南省永州市妇幼保健院病房项目 应用化学 秦 洋

08051334 1.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病房大楼项目概况和建设内容 1.1项目概况

湖南省永州市妇幼保健院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道山路18号,医院南临道山路、北靠湘江河、东隔永州市市委招待所、西与永州卫生学校相临。现总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已建有门诊大楼一座,病房大楼一座,综合楼一座。另有一座砖木结构房屋做为药库、制剂室、单身宿舍使用,现计划拆除新建病房大楼。

湖南省永州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于1953年,下设产科、妇科、儿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等十几个科室,共计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58人,内设床位300张,实际开放的床位达350张以上。

近年来,由于病人住院率的逐年增加,病房不足所形成的矛盾日益突出,床位建筑面积、原有的设施等指标都无法满足国家卫生部编制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及地方的规范、规定。为此,河北省计委于1999年6月同意新建一病房大楼(闽计社[1999]87号)。建设地址选定在现医院大院中部。1.2工程建设内容

拟建病房大楼为病房北楼,在病房南楼和综合楼之间,建筑面积为19200平方米,其中地下室2200平方米。地上建筑12层,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妇产科、新生儿科病房、手术室等,床位290张;地下室主要建设内容:1000吨水池、电房、中央空调、车库、中心供氧设施等。项目完成后,医院总建筑密度为31.7%,容 积率2.17,绿地面积6321m2,绿化率32%。

该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土建4000万元,由省预算内投资分年安排1200万元,省卫生厅和医院筹集2800万元;设备等2000万元,全部由医院自筹解决。项目建设期3年,第4年达到正常就诊能力50%,第五年达到100%。

2、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 2.1工程建成后对水环境的影响

病房大楼的各种污水均应经过医院的污水处理站无公害化处理。根据工程分析,新病房大楼建成后每天新增污水排放量为135吨/日,主要污染成分是悬浮物、COD、BOD粪大肠菌群等,其中CODcr的浓度为196mg/l,BOD5的浓度为105mg/l。

湖南省永州市妇幼保健院原有一个一级液氯消毒处理设施,但处理效果不理想,现医院决定对原有污水处理站进行技改,污水处理站在医院北面,处理能力为600吨/日。设计运行处理时间为24小时/日,平均处理流量约为25立方米/小时,污水进行厌氧—好氧二级系列生化处理后再通过二氧化氯发生器投加消毒剂,杀灭污水中大部分致病菌和病原体,处理后的污水经脱氯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后排放。

2.2、工程建成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新建的病房大楼没有比较集中的废气和烟尘排放源,故对周围空 气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明显。

三、工程建成后 对声环境的影响

根据病房大楼各层的使用功能,对声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地下室的洗衣房和水泵房的设备噪声,噪声级约在80-90分贝左右,其它设备的噪声相对较小。噪声对低层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项目在建设中要采取一定的隔声降噪措施。

项目建成后,做为病房大楼,本身不会增加周围的噪声,但随就诊人员和车流量的增加,医院周围噪声可能会有所提高,建议加强管理和控制以减少噪声污染。

四、固体废弃物的影响

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后,手术和治病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临床废弃物,医院废弃物有许多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如手术、包扎残余物、敷料、化验废物、废药品,废药物等。因此,各类废物要分类打包处理,并针对感染性废弃物做消毒处理。这些垃圾均应由专用服务电梯在地下层处理间打包后直接送专门焚烧设备进行焚烧处理。

此外,楼内办公人员和病人以及家属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若按大楼内每天300人活动,人均产生垃圾1.0kg/人.日估算,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为300公斤,这些垃圾由各层保洁容器收集,集中堆放在指定的垃圾集散点,由环卫部门每日统一收集处理,只要加强管理,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影响。

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病房大楼为12层为高层建筑,这在建筑物密度高的院内会对周边较低矮建筑和病房南楼的采光等产生一定影响,因该大楼与东、南、西三面建筑都有一定的距离,这方面的影响较小,时间也短。

六、环境保护措施评述

河北省妇幼保健院原来对所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有着相应的处理措施,此项目为河北省妇幼保健院新建的病房大楼,新增加的各类污染物有些都可以通过原有的方式处理,有些则需要通过技改或重新设立。

医院对原有的污水处理站进行技改,扩大污水处理规模并改进技术,其工艺可满足病房大楼新增污水的处理,并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地下室泵房和洗衣房采用低噪声设备,设备基础设减震器,并采取其它隔声措施,可有效控制噪声影响,以满足环保要求。

病房大楼、手术室产生的废弃物送专门焚烧设备进行焚烧,生活污物经袋装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其它不易氧化的污物进行针对性处理后送至垃圾转运站。

这些处理方法和设施以及上述提到的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保措施,从技术经济和环保方面考虑都是可行的,也是项目建设时所必须的。

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论证,在采用了符合要求的环 保措施后,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浅析环境监测及环境影响评价关系 篇6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性;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加意识到环境问题带来的严重影响,目前环保和生态保护成为国家间经济发展的重点。环境监测作为各级环保部门的实施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的监测技术,能够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测。环境监测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的发展目标,进而为环境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一)环境监测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中,环境监测是全程参与的,也是其重要的一个步骤。环境监测的结果对环境影响评价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影响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展开。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初期、项目建设期等各个阶段都贯穿着环境监测。首先在建设项目的开始前,一些具有丰厚资历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首要要将环境监测委托给相关的部门,或者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因子的本底值监测。如果环境监测没有任何的问题,就可以顺利展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制定未来的监测计划。其次在建设项目试运行后,需要对项目进行环境监测,查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否正确落实,并且查看试运行期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后在项目稳定运行期间,需要对项目进行整体上的环境影响评价,查看项目运行期间的一些隐患问题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而提出优化和改进的方案。因此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中都贯穿着环境监测,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大量的有效数据作为决策支撑,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二)环境监测支撑着环境影响评价的运行

环境监测综合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对环境因子进行综合的评定和分析,它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性工作,能够支撑着环境影响评价的顺利展开。首先,环境监测能够对将要建设的项目的环境进行综合全面的监测,并且预测建设项目区域未来的环境质量和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在监测建设项目的环境质量时,需要调查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周围的布局以及区域的规划现状等。其次,为建设项目拟定常规的监测方案。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需要对环境进行基础的调查,并且对周边的污染源分布情况以及水文等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同时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可靠的监测方案。最后服务于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需要进行环境监测对周边的环境进行综合分析,查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环境保护目标是否达到,对一些对环境保护不利的建设进行改进,对于不符合环境质量监测不能进行验收。

(三)对环境影响评价起着监督和指导的作用

建设项目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环境监测可以在项目的实施前完成也可以在项目的投产运行中进行监测,并且发挥环境监测在项目运行中的监督作用,进而检验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如果项目运行后环境监测质量达标,并且没有对环境造成任何的影响,说明了建设项目能够进行下一步的运行。其次对环境影响评价起着良好的指导作用。环境监测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能够通过环境监测来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并且对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并且在项目实施后能够对项目未来环境的质量进行综合的分析和预测,进而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作出重要的指导。

二、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监测内容的影响

在进行建设项目环境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时,主要是依据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等级、经济条件等,以此来确定监测的对象、项目和内容等。在制定监测方案时需要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讲求经济性和实用性,达到监测方案的最优效果。在监测时需要优先监测污染物,进行统筹的规划。在制定监测计划和方案时要统筹兼顾,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影响程度和复杂程度,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制定多样化和针对性监测方案,并且深刻把握建设项目环境的基本资料。在监测工作中需要保障质量第一的原则,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形合可靠性,能够正确的反映出建设项目的环境问题和将要发生的环境问题,从而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正确的参考。环境影响评价规定了环境监测在建设项目竣工时的监测内容。在竣工验收阶段,主要监测环保措施的运行效果,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定的环境影响因子是否达标,建设项目的环境质量状况和未来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发展趋势等。

三、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发挥

只有真正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才能够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展开和质量,进而从源头上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首先环保部门要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环境监测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监测技术,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提供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从而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其次,在监测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如ES、GIS等技术标准,提高数据采集的精确化和科学性,进而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最后,借鉴国外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根据我国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等特征,制定完善的与环境保护相配套的监测方法,进而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更加突出,环境和生态保护成为了当前经济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保部门环境管理的一种方式,随着体系的日益完善,环境监测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两者关系的探讨,进而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普布央金,次仁央金,尼玛卓玛等.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J].西藏科技,2014,(11):14-16.

[2] 刘广超.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6):106.

[3] 王琳.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耦合关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76-277.

环境影响报告 篇7

一、电子商务的含义及特点

1. 电子商务的含义。

电子商务是21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 是在技术、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 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的主体 (包括生产商、供应商、经销商、顾客以及信用卡公司、银行、税务、审计、认证机构等) 利用信息网络环境, 系统地使用各类电子工具, 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2. 电子商务的特点。

电子商务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 也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 提高竞争力, 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电子商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书写方式电子化, 信息传递数据化, 支付手段现代化。 (2) 存货实现了“零库存”, 产品销售率提高, 企业间的交易费用降低。 (3) 经营规模与方式更加灵活。 (4) 网络环境和电子化运作增加了企业经营的安全风险。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报告的影响分析

会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着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营信息, 包括定期报告和重大事项报告。在传统会计实务中, 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是会计报表、附表、附注等提供报表以外的货币和非货币信息, 它们是会计报表的重要补充。随着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 网络环境的逐渐普及及完善, 借助于数据库技术、超文本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支持, 在interact上建立实时会计报告系统, 使用户通过访问数据库和模型库, 生成适合自己需要的财务报告已不再是梦想。新的会计报告形式, 以更加及时准确的信息, 更加丰富先进的表现形式, 更为高效地向不同的信息需求者报告财务信息。以反映物质资产的历史成本为主的传统会计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会计报告的内容不能满足使用者多方面的信息需求;会计报告的时效性差;提供的会计信息形式单一;容易人为调节报表数据。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报告模式展望

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未来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 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主要模式如下:

1. 事项法构想。

事项法是1969年由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乔治·H·索特所提出的。事项法是相对于现行财务会计所采用的“价值法”而言的。索特认为, 价值法下, 在对原始数据进行的分类、汇总、确认、计量的过程中使一些对于使用者有用的信息丧失了。而实际上, 由于信息使用者所需信息的迥异以及决策者所使用的决策模型的难以确定, 在无法提供一套能适用于所有使用者决策所需的财务报告的情况下, 应将各种经济事项的信息和决策模型提供给信息使用者, 由信息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从会计报表角度来看, 传统价值法下,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是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 并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后编制而成的。而事项法下的资产负债表是用来反映会计主体自创建以来所有相关事项的报表。表内各项目的汇总金额均可分解开来, 以反映企业所发生的事项。

2. 交互式构想。

未来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断扩大, 会显得更加冗长, 很可能出现信息混乱甚至污染, 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使用上的不便。因此, 要完全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我们可以借鉴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 让他们有限进入企业内部, 使之在规定的范围内与企业进行信息交流, 从而改变用户被动接受会计信息的现状。同时通过双向的信息传递, 使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做到知己知彼, 减轻信息的不对称现象, 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可以使信息使用者通过反馈系统参与报告的生成过程, 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另外, 通过交互式报告模式还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信息置于使用者的监督之下, 从而增强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3. 实时系统构想。

实时报告系统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它通过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 为经营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服务。这里所讲的“实时”有相对实时和绝对实时之分。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 视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 可以每发生一笔交易就报告一次, 实施绝对的实时报告, 也可以一天、十天、半个月、一个月报告一次, 实施相对的实时报告。

4. 大众传播构想。

环境影响报告 篇8

关键词:网络环境,财务报告,相关性

一、引言

互联网的出现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拓展出了重要的新方向。信息技术已经引起会计模式、会计交流甚至会计职业本身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 网络财务报告 (IFR) 是一个最明显的变化。Ettredge等 (2002) 认为, IFR可以减少信息披露成本, 可与信息使用者沟通和交流, 潜在地允许公司增加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但同时, 新的技术环境也给会计信息披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会计这一行业要在新的环境下继续生存并能够更好地为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和及时的信息, 就必须不断变革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杨周南, 2000) 。

在FASB、ASB、IASB等所提出的财务报告质量特征体系中, 相关性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美国FASB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对相关性所下的定义为:“信息导致差别的能力”。即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能够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差别。根据IASB框架, 如果信息能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过程, 则这种信息就是相关的。与传统纸质财务报告相比, 由于环境的变化, 财务报告相关性的外在特征是与时俱进的。“会计系统需要向一个动态的披露模型转变” (Harvey Pitt, 2002) 。

在网络环境下, 财务报告应该能够体现出与互联网集成的优势。并以是否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为决策者提供了比传统纸质报告更为相关的财务信息作为评判相关性的主要标准。以下从公司会计制度、业务流程和技术平台三方面进行分析。

二、会计制度方面影响相关性的因素

(一) 提供具有预测价值的信息

会计的基本功能是预测。财务预测所提供的信息显然不同于历史性财务报表, 因为投资决策主要与上市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有关, 而财务预测恰恰可以提供这些信息。只要财务预测的质量可靠, 这些信息将远比财务报表提供的历史信息更具实用性, 这正是预测性财务信息存在的理由。“财务报表提供有关交易或其他事项事实性和解释性的信息, 应该有助于预测、比较和评价企业盈利能力” (Trueblood Report, 1973) , 从而明确了预测性财务信息对财务报告相关性的重要意义。

Litan and Wilson (2000) 从财务报告本身角度出发提出, 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的能力, 生成具有前瞻性的财务报告, 不仅要描述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内容, 而且还提供更准确的组织当前和未来的前景。他们还提出企业需要把重点放在用户的信息需求, 而不是纯粹的公司角度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因此, 企业发展前景规划、盈利预测披露、风险预测、重大投资项目收益情况预测等信息是财务报告相关性的重要因素。

(二) 信息披露的完整性

相关性与信息的完整性有密切关系。如果信息不完整, 会导致虚假信息或误导, 从而使信息不可靠和不相关 (IASB, 2001) 。除了基本的报告要素外, 根据充分揭示原则, 财务报告应披露影响信息使用者判断的非财务信息及专项、重大事项, 以弥补基本报告内容的不足。

非财务信息包括背景信息、公司的行为守则、公司章程、产品与服务情况、市场动态, 、公司经营的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公司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公司的影响、社会责任信息、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等。根据Berk (2001:55) , 许多公司扩大其财务报告, 包括朝向战略目标的进程的措施, 以及关于社会和环境表现的“软”信息。这些努力有助于减轻风险并建立诚实和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良好声誉。

专题及重大事项信息主要有:公司治理报告、风险管理政策、会计报表附注是否说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合并范围、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或有事项信息披露、财务担保信息披露、委托理财信息披露、分部信息披露等。根据深交所的研究报告显示, 上市公司为达目的更多的是采取不披露的方式来隐瞒重大信息。所以未按规定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果上市公司不能找出正当理由而拒绝披露, 则会直接影响其财务报告的质量。

三、会计信息业务流程方面影响相关性的因素

(一) 建立会计与管理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流程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本思想是:在包括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等要素的IT环境下, 将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有机地融合, 实时生成集成信息, 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步生成。具体做法是将企业所有与业务相关的数据集中到一个逻辑数据仓库, 当需要信息时, 具有数据使用权的各级被授权人员通过报告工具自动输出所需信息, 使得财务与业务之间的信息能及时有效传递。同时, 信息集中也避免了数据的不完整和重复情况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企业的数据共享, 简化了流程, 并能加强财务对业务的及时反映和监控, 真正将会计控制职能发挥出来, 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同时, 有助于企业提供更加相关的财务报告。

(二) 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信息, 实现按需报告

按需报告的思想源于美国会计学家乔治.索特 (George H.Sorter) 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事项法。他认为, “财务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有关事项的信息, 而让使用者自己选择适用的事项信息”。其后, 又有人提出了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 这种模式是“大规模按顾客需要组织生产”思想在会计报告中的应用, 是相对于通用报告提出的, 目的是通过提供按需求编制的报告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

在通用报告模式下, 公司向所有的使用者提供标准的财务报表。对此, 使用者、学者和监管者均对其有用性提出了质疑。使用者发现财务报告往往与决策不相关, 这是由于它们“更像是为遵循标准和法规而编制的报告而不是用来交流信息的工具”。然而, 报告使用者们的信息需求是多样的。例如, 股东重点考虑净资产收益及资本保值增值等与其密切相关的信息, 债权人侧重反映偿债能力的信息, 潜在投资者会更多关注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及收益回报等相关信息。通用报告模式不能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从披露内容和形式上看, 考虑到不同类型用户之间由于决策目标不同而导致的的信息需求差别, 应按需报告, 使财务报告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相关性。

四、技术平台方面影响相关性的因素

(一) 披露模式上的互动性

财务报告披露模式是指为实现一定的财务报告目标, 由各种要素构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财务报告的标准形态。在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 最重要的是与投资者的关系。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是单向的, 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按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披露活动, 没有利用互联网这个沟通平台。而国外上市公司投资者管理关系是双向的, 是一种可以使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随时保持沟通的机制。Barr (2000) 将互联网描述为一种沟通模式的转变。而我国上市公司在利用互联网这个沟通平台时比较欠缺, 并且不够系统化和长期性, 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网络财务报告的效率。而要做到按需报告, 财务报告系统必须具有充分的灵活性, 并允许报告单位与使用者之间相互沟通, 做到披露模式上的互动性。如薛云奎 (1999提出了“会计频道”的概念, 肖泽忠 (2000) 研究了“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 张天西等 (2003) 提出了“多层界面报告模式”。近年来XBRL的发展可实现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发布、展现功能, 有助于这一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 对关键数据能链接到其明细的来源和变化

Sorter (1969) 认为, 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一种价值理论的产物, 价值法下的财务会计假设预知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及该需求的同一性, 这将导致财务报告数据的高度综合性, 使得信息使用者只能接受通用财务报告模式, 而不能得到自己所需的财务报告。Sorter指出, 在不完全了解信息使用的需求和决策模型的情况下, 会计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的信息, 由使用者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即将数据综合的任务交给信息使用者。因此, 财务报告应包括足够的明细数据以便使用者能重构发生过的经济事项。在理论上看此模式有利于信息透明度, 提高相关性。

网络技术中的超链接为详细的数据来源提供了有用的工具。Price (2001) 描述了因特网上数据的三个特点:高度、宽度和深度, 指的是超文本链接, 即点击会出现另一个数据来源。与传统的硬拷贝 (纸、磁盘) 报告相比, 超链接提供了信息系统中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项目之间的自动链接, 允许使用者根据特定的兴趣和目标制定个人浏览在线信息的搜索战略 (Conklin 1987;Boechle2001) , 从而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数量上和方法上的灵活性。而且, 使用者在用超链接浏览中会同时执行多项任务, 包括浏览系统、阅读、理解、分析信息, 以及回忆之前查阅过的信息 (Conklin1987;Boechler 2001) , 可以提供对学习有益的结构关系 (Mao e al.1996;Niederhauser et al.2000;Crandall and Phillips 2002) 。Kelton and Yang (2005) 经过调查指出, 在IFR中超链接被作为一个普遍的浏览工具而广泛使用, 这对增强财务报告的相关性是大有裨益的。

(三) 对信息使用者的有效性

相关的信息如果不能有效地披露给使用者, 为其决策所用, 则会丧失信息的有用性。因为信息有用与否从根本上是看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评判。因此, 信息的有效性是构成相关性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信息系统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效率和有效使用。如IFAC强调硬件、软件、数据和信息应该持续可得到, 能够在合理的时间下载。根据Petravick (1999:36) , 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应被清楚地在公司主页上表明, 相关信息使用者应能够在财务报告部分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除此之外, 信息的有效还表现在便于分析、便于反馈、易于理解、建立供用户随时查询所需信息的数据库等方面。潘琰等人认为可以采用“便于浏览”、“便于分析”、“便于下载”、“便于反馈”等指标进行有用性的检测 (潘琰, 2000) 。

总之, 相比传统的纸质财务报告, 网络财务报告的质量更强调利用各种网络技术使公司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 使用者能更有效地获取并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 财务报告这种特殊的的商品其主体主要涉及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需求者。其质量更多的是从使用者角度来观察的, 而信息的提供者方面则更多考虑成本效益、技术、相关责任、负面效应等, 两方面存在诸多的不匹配, 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是否披露、能否披露高质量的IFR。

IFR的质量其实是一个包括了内容、形式、技术的体系, 即信息提供者以怎样的技术, 通过怎样的形式, 披露怎样的报告。因此, 财务报告主体应在公司会计制度、业务流程、技术平台上合理设计信息系统, 进一步提升财务报告的相关性, 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参考文献

[1]Ettredge, M.;Richardson, V.J.;Scolz, S.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for investors at corporate Web sit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002 (21) :357-369

[2]杨周南:IT环境下传统会计面临的十二大变革[J], 广西会计, 2000 (1) :14-17

[3]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2000, Business Reporting Research Project:Electronic Distribution of Business Reporting Information[J], viewed January, 2004

[4]潘琰:互联网上的公司财务报告—中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网上披露情况调查[J], 会计研究, 2000 (9) , 54-58

[5]翁健英: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目标:继承与发展-[J], 当代财经, 2007 (5) , P122-125

[6]杨海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财务呈报研究综述[J], 会计研究, 2004 (7) , 84-87

[7]沈颖玲:网络时代财务报告的编报管理[J], 财经论丛, 2005 (3) , 87-91

环境影响报告 篇9

会计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是推动财务报告发展的动力之一。所谓新经济是指以智力资源为依托, 以高科技为核心, 以信息技术为支柱、以知识为基础, 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新经济环境下, 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直接取决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

纵观财务会计的发展历程, 其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变化。由于两者的作用, 导致财务会计向外提供信息的手段———财务报告, 从早期简单的“账户余额表”, 发展到今天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一系列的其他财务报告。正是由于财务报告的发展与一定时期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变化, 而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 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了新的会计信息需求, 在这一需求的拉动下, 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得以发展。

现行财务报告, 偏重于财务信息的披露, 而对非财务信息披露不足。非财务信息是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信息。非财务信息不仅是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并加强管理所需要的信息, 也是投资人、债权人等分析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所必需的信息。缺少此类信息就难以达到财务报告真实公允反映财务状况的目的, 无法全面揭示企业经营活动。因此, 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更全面更符合现代经济发展情况的财务报告。

二、新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新经济时代, 经济全球化、企业跨国化的发展造成资本和信用的跨国流动, 全球经济一体化, 使各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与国外紧密相连, 会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成为必然, 财务报告使用者日渐广泛化和多样化。随之导致会计环境的风险加剧, 会计信息使用者面临更多新的经济决策, 影响因素更加复杂多变, 决策难度进一步加大, 新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产生影响, 对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中的反映应该重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无形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现行财务报表偏重于揭示存货、设备等有形资产的财务信息, 而对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商誉等无形资产的信息揭示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会计由注重成本逐渐转向对企业整体价值的关注。尤其是在高科技企业, 信息产业里, 无形资产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贡献远比有形资产大, 而现行的损益表反映的是已经实现的利益, 对其他未实现的价值增值很少涉及, 使信息使用者无法掌握企业现在经营及未来发展的相关信息。新经济环境下, 无形资产占企业总价值的60%-80%, 不能反映这些资产的资产负债表, 并不是一个能提供有用信息的报表。智力资源、信息技术、知识决策等越来越受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关注。

(二) 要求披露的信息量和信息范围明显扩大

随着我国金融业务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金融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 形式日趋复杂, 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需要确认、计量,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 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因此报告使用者更关注其相关信息、报告等, 以预计其风险与报酬。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掌握的信息范围明显扩大。不仅要求披露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定量信息与定性信息、确定性信息与非确定性信息、还要求披露已实现并确认的信息以及未实现的收益或损失等。

(三) 披露信息及时, 在信息质量方面更加关注相关性和透明性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 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 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 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透明度意味着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 将有利于企业的真实价值被市场发现和认可, 降低其在市场运行中的各种成本与风险。

(四) 更重视前瞻性的会计信息

美国未来会计学家汗弗莱·H·纳什在《未来会计》一书中指出, 经济社会最大的价值在于未来。新经济时代, 决策有用性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关注, 而决策是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着眼于未来, 要求充分披露未来预测信息、非财务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 要求会计信息披露更及时更全面。

现行的财务报告偏重于反映企业历史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 而对未来的经济活动披露不足, 缺乏对未来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反映, 作为报告的使用者更关心企业的未来, 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现行财务报告, 不能客观反映会计期末资本的现行价值、变现价值, 未考虑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和资金时间价值。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 不确定信息比以前更为突出, 缺乏前瞻性的财务信息将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信息有用性。

三、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步伐, 企业报告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因此需要不断创新财务报告披露方式, 扩大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范围, 改进财务报告体系。

(一) 扩大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范围

现行财务报告应扩大信息披露范围, 充分提供多样化信息, 诸如未来信息、非财务信息、非主体信息、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财务信息、非规范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等, 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各种需求。

(二) 改进财务报告体系

1、增加预测财务报告。

加强财务预测信息披露, 增加预测性财务报告, 使财务报告由揭示事后信息为主转向事后信息与预测信息并重。预测报告是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进行假设的基础上, 反映预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告。此报告提供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更为相关。

2、增加衍生金融工具财务报告。

在传统的会计理论下, 衍生金融工具只作为表外项目披露, 在历史成本原则下无法有效计量。许多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或投机, 这些重要的信息不能在财务报告里充分反映, 显然有悖于及时性原则和充分揭示原则。由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无法在资产表的现有项目中充分体现, 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可利用表内披露与表外披露相结合的方式, 编制衍生金融工具报告, 满足信息使用者依据衍生金融交易情况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

3、增加社会责任报告。

随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对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消耗、人员消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核算、计量, 依此为依据做出应有的补偿, 并对这些信息予以披露。这可以使企业清楚自身行为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了解自己应为其行为负多大的社会责任;还可以使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企业, 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样便于协调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 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因此, 我们应借鉴国外经验, 增加社会责任报告, 规范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和形式, 从宏观经济出发,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影响加以计量报告, 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

4、建立实时报告系统。

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使得会计信息及时报告成为可能, 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应用, 使得企业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计量。这也是会计信息规避不确定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企业为了克服现行财务报告的时效性缺陷, 需要应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等手段来构建会计信息实时报告系统。根据经济业务的发展情况, 对会计业务和数据实时地记录与处理, 自动生成会计报表并及时在网上发布, 形成一种动态财务报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 不再局限性于文字与表格, 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 做到图文并茂, 声像俱全, 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 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传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实环境中信息的复杂多样化, 会计信息使用者面临更多新的经济决策, 随之对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企业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利用, 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和风险管理等。文章以当前新经济环境下财务报告的内涵为基础, 分析了新经济环境带给财务报告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希望促使现行财务报告突破原有信息披露的限制,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经济,财务报告,影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英梅, 王文华.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的影响[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5 (4) .

[2]、谢诗芬.会计计量的现值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3]、周晓存.新经济时代我国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 (5) .

[4]、徐春凤.关于改进现行财务报告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06 (6) .

环境影响报告 篇10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

1 引言

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是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有利于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的实现, 有利于对政府权力的行使实现有效监督, 促进环境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1]。环境影响评价 (以下简称“环评”) 信息公开也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该方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如环境保护部于2012年8月颁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年第51号) 就拟公开的环评文件简本作了详细规定。该文件实施16个月后即2014年1月起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试行) 》 (环办[2013]103号, 下称“《指南》”) 替代。《指南》明文规定“建设单位在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前, 应依法主动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信息, 并在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同时附删除的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内容及删除依据和理由说明报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 应对说明报告进行审核, 依法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信息”, 由此可见, 公开的环评文件由简本升级为全本, 进步之大, 前所未有。由于《指南》实施至今才寥寥数月, 其效果与影响尚未完全展现, 但毫无疑问, 它带来的影响必定是长远的。

2 解读《指南》

2.1 公开的范围

根据《指南》, 需要公开的信息包括环评法律、法规、规章及程序, 环评文件及审批信息, 竣工验收文件及批复信息, 环评单位管理信息等, 但不包含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因此, 需要注意两点:其一, 并非所有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都可以公开, 并非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中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公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认定属于国家秘密范围的环评文件及其审批信息不应公开, 而包含有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的, 应对其先作相应删除后方可公开[2];其二, 对于环评文件及审批信息,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被单列公开, 这与近年来我国各地频发的环境公众事件有关, 尤其关于卫生防护距离的承诺, 部分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将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的搬迁安置承诺当成空头支票, 迟迟未实施, 而该距离范围内居民深受建设项目废气、噪声等影响以致于生存生活难以为继。将“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公布于众, 将有利于集中民智监督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 促使其履行诺言做到诚实守信。

2.2 实施公开的主体

根据《指南》, 实施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的主体有建设单位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于环评单位管理信息的公开, 主体主要是环境保护部, 但对环评单位的年度考核结果的公开主体在省级环保主管部门。

2.3 公开的平台

根据《指南》, 环保主管部门公开环评信息的平台主要是本部门政府网站, 同时也可采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方式;对于建设单位主动公开环评信息的平台, 则没有明确要求。可以肯定的是, 由于受电视、广播、报刊等的篇幅、时长或费用等的限制, 必定无法通过这些方式公开环评文件的全本内容, 因此, 在新的途径或方式诞生以前, 通过网站公开环评信息必然是主流方式。

3 信息公开之于环评工作的意义

3.1 有利于更充分征集公众意见, 从而作出合乎民意的环保决策

环评信息公开, 尤其是报告书 (表) 全文公示, 使公众有机会全方位接触环评文件内容, 而不是简本, 更全面深入了解项目的建设内容、运行特点、环境影响及相应的环保措施等。在了解细节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利益关注点, 公众有可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意见。毫无疑问, 这些意见将成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科学合理的审批或者验收决定的上佳参考。

3.2 有利于各方监督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工作

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以及批复要求, 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开展环保工作的依据, 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 因此一旦公开, 也必然成为公众监督企业是否严格落实各项环保要求的利器。而对于某些项目, 由于涉及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承诺, 例如承诺限期搬迁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的常住居民, 因而百姓也可对照公开的环评信息判别当地政府是否信守承诺, 是否有所作为。

3.3 有利于实现环境监测资料等的共享

环评信息的封闭一直饱受舆论诟病, 同时也被同行人士所痛心, 因为业界无法共享知识成果而不得不重复劳动, 造成人力、物力不断被浪费。实施环评信息公开后, 环评领域与外领域、环评领域内不同单位和人员对公开信息均享有同等的了解机会, 大家在同一平台上共享环评信息。在此基础上, 类比法可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评价方法, 重复性劳动的减少为创新性拓展性评价工作提供了空间, 这将极大促进环评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3.4 有利于环评行业的自律监督

环评报告书 (表) 全文的公开, 让环评单位、参与编制人员、资质范围等信息也与公众见面, 人人得以查验这些信息的真实性, 可以核实个人是否存有挂靠环评工程师证书、环评上岗证的违规情况, 单位是否存在超范围从事评价业务的违规现象。一言以蔽之, 环评信息公示, 有利于规范和监督环评市场, 为其健康运行助力[3]。

3.5 促使企业认识环评文件的严肃性

理论上, 环评报告书 (表) 是建设单位委托环评单位编制的, 环评单位编制完成的报告书 (表) 内容在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和加盖公章之后方可提交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但实际情况并非都如此, 在经济发展压力大、环境保护工作相对落后的部分地区, 依然存在建设单位不能正确对待环评报告书 (表) 的现象, 在其观念中, 环评仍然只是走过场的程序而已, 继而对环评报告书 (表) 具体内容缺乏认真细致的审阅, 敷衍盖章了事。后果便是, 项目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违反环评文件及其审批要求的现象频发[4~6]。环评信息公开后, 来自公众的外界压力随之而来, 企业将自主慎言, 不得不重视环评报告书 (表) 每一细节。

4 环评信息公开之于环评工作的挑战

4.1 项目方案细微调整与环境纠纷

报告书 (表) 的全文公开, 一大改变之处是信息详细度的显著提高和细节的全面曝光。这让公众在监督环保工作时可以做到有章可循, 但也会给某些行业项目带来直接影响, 例如线性交通项目, 由于环评往往是依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而可行性研究报告准确度和精细度明显不及初步设计报告, 因此在环评阶段确定的项目与沿线环境敏感点的距离, 很可能在初步设计阶段发生变化[7]。即便变化不大, 但一旦发生污染扰民事件, 这类变化容易成为环境纠纷事件的焦点。

4.2 涉密文件的公开

根据《指南》, “建设单位在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同时附删除的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内容及删除依据和理由说明报告”。的确, 信息公开与涉密内容保密是一对矛盾体, 对其处理需谨慎。泄漏国家秘密的, 可能会触犯刑律;泄漏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的, 可能让有关单位遭受损失;泄漏公众参与调查对象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的, 也有违于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规定。信息公开, 要求建设单位、环保主管部门首先须以充分的依据鉴定哪些内容属于秘密范畴和需要配套采取何种等级的保密手段。

4.3 著作权的维护

环评报告书 (表) 的全文公开为环境监测资料等的共享创造了条件, 同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监测资料将减少重复监测, 缩短附近拟建项目的环评周期和降低相关成本。但是, 这种大篇幅的借用环境监测资料必将涉及著作权问题。如何维护自己的著作权, 确保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被大幅度抄袭和剽窃, 或者从中取得等价的报酬, 将成为各家环评单位需要直面的问题。

4.4 细节问题重要性凸显

目前的环评文件的内容趋向复杂, 篇幅增大, 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环评报告中, 不可避免出现细节上的问题, 例如前后不一致、用辞失当、图件比例失准等。一旦全文公开, 这些细节问题就必须高度关注, 一本经得住时间考验和经得起推敲的环评报告, 不应当前言不搭后语、错别字频现。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投入更多精力, 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

5 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5.1 信息公开的范围偏小

虽然《指南》规定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信息公开, 但是对于规划环评、战略环评等更大框架的环评信息却反而没有要求公开。将来, 有必要对后两者提出类似的信息公开要求。

5.2“秘密”的界定依据匮乏

根据《指南》, 公开信息前应删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 建设单位还应对此提交删除依据和理由说明报告。关于国家秘密的认定, 已有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依据[8]。但是对于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 判别依据却并不充分。企业天然有严守自身秘密, 确保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产品方案等不外漏的倾向, 如果企业自认为某方面信息属于商业秘密或者技术秘密, 或认为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公开可能给其利益带来损害, 作为环保主管部门, 如何鉴别认定。同时, 对于哪些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以及社会稳定, 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避免建设单位和环保主管部门滥用公共利益来剥夺公众知情权。

5.3 信息公示的平台混乱

《指南》要求环保主管部门公开环评信息的平台主要是本部门政府网站, 同时也可采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方式, 但没有明确规定建设单位的公开平台。受电视、广播、报刊等的篇幅、时长或费用等的限制, 全文公示的主要方式是网络。而网络方式必然天然隔断了不熟悉、无条件接触网络的公众接触环评信息的渠道。同时, 网站有主流和非主流、大众和小众之分, 倘若选择了非主流、小众的网站, 大部分公众也很难获取相关信息。

5.4 环评文件的专业性影响理解

环评文件是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报告, 它非科普读物, 并非总是浅显易懂的。对于普通百姓来讲, 即便接触到了全文公开的环评文件, 也不一定能够读懂理解透环评文件中反映的信息。因此, 与环评信息全文公开配套的是, 是否应设专人解读环评信息?或者是否建立相应培训平台和组织培训教育活动以提高公众的阅读理解能力?

5.5 环评责任追责机制欠缺

当前对于环评责任的追责, 主要是通过项目运营期发生环境事故之后再倒推环评缺漏或错误来判定的, 简言之, 就是因果溯源。然而, 随着环评信息公开, 一种新的可能的环评责任追责途径随之而生, 即通过发现的明显错误直接推断该环评文件编制不合格。但是, 对于一份尚未完全定稿的环评文件, 是否可用于追责?什么阶段的环评文件才可以用于问责?另外, 对于建设单位或环保主管部门未履行或拖延履行环境信息公开义务的, 《指南》没有相应问责规定。

5.6 公众环境知情权的救济制度尚待完善

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最终的保障就是救济, 得不到救济的权利是一种虚设的权利。公众是否有权利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提供环境信息, 公民在知情权受阻的情况下有哪些救济途径, 行政救济还是司法救济?《指南》未作规定。

6 结语

《指南》所要求的环评信息公开, 带给环评工作的, 既有机遇, 也有挑战, 在推进过程中也可能遭遇不少问题。为确保信息公开的成效, 需要重点做好下述工作:首先, 逐步扩大公开范围, 将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纳入信息公开领域;其次, 规范信息公开平台, 使信息公开带来的福利惠及绝大部分的普通人群;再次, 严格限定秘密范围, 以公开为原则, 不公开为例外, 避免滥用秘密保护的有关规定拒绝履行公开义务;第四, 建立健全环评教育体系, 向普通人群普及阅读环评文件的方式方法;最后, 完善与环评信息公开配套的追责机制、救济制度以及著作权保护制度。

参考文献

[1]刘萍, 陈雅芝.公众环境知情权的保障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J].青海社会科学, 2013 (2) :183~186.

[2]蔡守秋.环境法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3]申进忠.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论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2) :48~55.

[4]宋旭明.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以渤海溢油事件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11) .

[5]时奇文.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责任——以渤海溢油事件为例[J].新闻与法, 2013 (11) :90~92.

[6]曹东, 杨金田, 葛察忠.环境信息公开一项新的环境管理手段[J].环境科学研究, 1999, 12 (6) :1~3.

[7]李天威.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和方法探讨[J].环境科学研究, 1999, 12 (2) :36~39.

环境影响报告 篇11

关键词:经济手段 大气污染 环境管理

0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加速转型的历史时期,经济持续增长,市场化改革程度加深,由此也导致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加大,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长。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全国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随着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大气环境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面前日显僵化、缺乏效率。对此,国务院明确指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强,企业经营机制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因此,各级政府应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1 应用经济手段的必要性

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环境问题的经济手段。他提出将由工厂自由排放污染造成的外部成本,以政府征税的方式(即通常所说的庇古税)而使其企业内部化的设想。一般认为,当某种手段可以影响污染者行为的成本与收益估算时,这种手段可称之为“经济”手段。具体表现为在污染者和公众之间出现财政支付转移或产生一个新的实际市场,如各种税收和收费、财政补贴、排污许可证交易市场等。

2 环境经济手段分类

2.1 OECD的分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环境经济手段应用指南》中曾经将环境经济手段分为3类:环境收费或税收、许可证制度和押金—退款制度。

2.2 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 按照环境经济手段的实施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所谓庇古手段是指侧重于通过“看得见的手”——政府干预来保护环境,如排污收费、税收、金融财政、押金制度等。所谓科斯手段是指侧重于通过“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来保护环境,如建立市场、明晰产权、排污权交易制度等。

2.3 曲格平等国内专家的分类 曲格平将世界各国应用在环境管理上的经济手段划分为7种,见表1。

3 使用情况介绍

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大气环境管理中应用的经济手段种类繁多,以下就一些常用手段分类介绍。

3.1 收费制度 西欧国家比较广泛地使用排污收费和使用者收费制度。德国于1904年在鲁尔重工业区率先实行了排污收费制度。波兰对火电厂排放的SO2实行总量收费,收费标准分段执行以区分达标和不达标的排放行为,体现了对企业达标排放的刺激作用和在达标的前提下继续降低污染物排放的鼓励作用。

我国部分地区的火电厂,从1993年开始,按排放总量交纳SO2排污费。在我国2000年9月1日施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4条规定:“国家实行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的制度,根据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国家的经济、技术条件合理制定排污费的征收标准。” 据此,我国正在继续完善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目前提出的改革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排污收费标准体系、排污费资金使用与管理政策等方面。

3.2 税收手段 几乎所有的OECD成员国都对含铅汽油征收消费税,或者对化石燃料征收碳税,并有丹麦等4个国家征收硫税。当然,OECD成员国征收硫税并不完全是控制SO2排放,也是为了增加税收。征收硫税又分为按SO2排放量和按燃料含硫量2种方式。就管理而言,前者要求复杂的监管体系,后者则简便得多,在燃料批发和销售过程中进行检测和征收就可以了。目前我国在“两控区”征收的SO2排污费,已接近为一种污染附加税。

3.3 建立市场 建立市场主要包括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排污权)和环境股票等。美国最早在火电厂SO2污染控制中应用排污权交易,在西欧目前只有德国实行排污权交易。美国1990年的《清洁大气法》修正案提出了“酸雨计划”,同时确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SO2排污权交易。美国的实践表明污染权交易比超标罚款更易保证排污总量目标的实现。1993年,我国国家环保局选择了太原市等6个城市进行大气排污交易试点工作,要求新企业投资治理老企业,也就是“以新带老”。

结果表明,SO2排污交易试点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排污量的买卖都是在政府部门的参与下进行的,没有形成真正的交易市场。如太原市的有关实施办法规定:一切新增、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新增或超过许可排污量的,均实行环境补偿,缴纳大气环境补偿费。企业之间的排污权交易变成了企业向政府购买排污权。

3.4 金融、财政手段 金融手段和财政手段包括各类贷款、拨款、环境基金、专项基金等,如全球环境基金。1999年末全球环境基金就为我国提供了961.7万美元的赠款。在英国,大气特别保护区内的燃料更换与设备改造,国家大多给予一定的补贴。如在伦敦,凡是把燃煤改为天然气(或煤气)或改用电的,国家补贴70%的改造费用。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1995年颁发24号文件,要求所有建设项目贷款申请必须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规定。银行在审批项目上有了否决权。然而,由于没有相关的配套措施,这项很好的环境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却并不理想。

3.5 责任补偿 1973年6月,日本颁布《公害健康危害补偿法》,通过法律手段对受害者进行认定,并需补偿。我国最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第62条规定:“造成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遭受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4 经济手段在我国大气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前景

现阶段,我国在运用经济刺激手段保护大气环境的实践中,主要遇到以下3个问题:

4.1 政府环保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能力欠缺,公众对市场运行机制、环境经济手段不熟悉。

4.2 市场发育不健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刺激功能不强。

4.3 具体制度设计中的问题。以环境税为例,由于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征收体系过于繁琐,缺乏有效的监测与评价,征收未能与实际排污直接联系,刺激功能不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面对大气环境的严峻压力,在大气环境管理中积极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已是势在必行。这不仅能够有效引导企业和公众的生产、消费行为,促进企事业单位防治大气污染,而且能减少环保行政管理的复杂性,筹得公共环保基金,形成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体制。

5 建议

5.1 面向市场经济,今后我国要继续运用和强化经济手段来保护、改善大气环境。

5.2 我国已初步改革了收费制度,今后要继续完善收费标准、属性、资金使用和管理政策。

5.3 从我国目前大气环境污染状况和企业实际情况来看,实施税收、金融、财政等经济手段以扶持环境无害产业和环保产业非常必要。今后要逐步引入污染税或环境税,可以考虑把一部分排污费改为在原料和产品环节征收污染附加税。

5.4 在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区域,可逐步开展排污权交易。目前可以提倡在邻近的、情况类似的企业或新老企业之间实行联合治污。

参考文献:

[1]OECD.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9.

[2]王金南.环境经济学:理论·方法·政策.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43~96.

环境影响报告 篇12

200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对环境影响评价定义为:是指规划和建设建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明确环境影响评价适用范围是规划和建设项目。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早期建设项目延伸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就其功能、目标和程序而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和综合性的过程,用以评价规划的环境效应,规划应有多个可替代方案;通过评价将结论融入拟制定的规划中或提出单独的报告,并将成果体现在决策中,以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在规划中[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均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又存在必然的联系。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差异

1.1 评价对象不同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针对单个建设项目而言,是指对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估计,提出应对不利影响的措施和对策的评价过程。它包括项目地址的选择、生产工艺、生产管理、污染治理、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为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2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同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根据项目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分为三种:即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具体形式有两类,即对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对其他专项规划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1.3 环境影响评价责任主体不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般要求由项目建设方必须委托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写,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单位必须具备有相应的登记类别。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质量由承担编制的环评单位负责。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篇章或者说明、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定,由规划编制机关编制或者组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技术机构编制。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负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责任主体都是规划编制机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没有硬性规定必须要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这一要求。

1.4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内容侧重有不同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包括:a)建设项目概况;b)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c)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分析、预测、评估;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e)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f)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g)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并要求设计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要有水土保持方案专章。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以下内容:a)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b)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c)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并要求无论是篇章或说明还是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都要求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价(估),并且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同时在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还必须有环境影响评价的明确结论。

项目环评的对象一般是单个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工作相对较为简单。规划环评的对象是一个区域,相对较为复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侧重对规划的总体目标、整体布局进行分析,对规划所在区域的资源、能源承载能力及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并最终对规划提出替代或规划调整的建议。

1.5 介入时期不同

项目环评针对某个项目开展环评,往往受限于最初的决策,介入时机晚,故一般只能提出缓解措施,不能从根源上解决环境问题。而规划环评从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就开始介入,可以对规划进行选择和调整,提出环境最优方案,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

1.6 审查主体不同

没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直接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的规划报有审批权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部门进行审批;建设项目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后,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查是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成立审查小组进行审查,审查小组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最终审批权限是按分级审批要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审批,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组织进行审查,出具的审查意见仅仅作为审查规划的一个依据。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联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两者评价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对拟议中规划或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为活动进行的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和对策,使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达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目的,这是它们要达到的同一目标。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必须服从于项目所在地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结论及要求,也就是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具有一致性。他们之间是个体和整体的关系,个体必须服从于整体。就单个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而言,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评在前,园区内建设项目环评在后,园区内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提出的措施要求及相关结论必须与园区总体规划环评文件相一致,但可按照相关要求,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中相关内容可适当进行简化。

3 比较结论

综上分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虽然存在评价对象不容、评价文件形式要求不同,评价的责任不同,评价内容侧重有所不同等,但两者总体评价目的相同,他们之间存在个体服从整体的必然联系,存在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相关要求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人力管理论文下一篇:软件项目管理规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