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污染物(共9篇)
固体污染物 篇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代社会, 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和电磁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环境的四大污染, 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相比之下, 固体废物污染因其具有的隐蔽性而被大家忽视了。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 工业废物数量呈现增长态势, 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加重, 逐步成为环保课题关注的新焦点。
一、固体废物的分类
按污染性质分, 有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固体废物;按来源分, 有城市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工业固体废物。我们这里所说的工业固体废物一般都是危险废物, 是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 具有毒性、反应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传染性、放射性, 并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潜在危害或巨大危害的废物。
二、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的特性
工业固体废物通过大气、水、土壤对环境产生污染, 与我们常见的工业废气、废水的污染方式有所不同。它具有种类多、数量大、成分杂、毒性强的特性, 对环境的危害是灾难性的, 潜在的、长期的。固态危险废物的呆滞性和不可稀释性, 导致一旦造成污染将难以弥补恢复, 特别是危险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严重性远远大于废水、废气造成的危害, 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逐年递增。
三、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
工业固体废物是生产处理过程的终态, 污染环境的源头。废水处理和废气治理的过程, 实际上都是将工业生产的污染物转化为比较难于扩散的形式, 将气态和液态污染物转变为固态污染物, 降低污染物质向环境扩散的速率。但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最终进入环境是在所难免的。在堆存、运输、处理、处置过程中, 工业固体废物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浸出液, 若得不到妥善处理, 势必会对水、大气、土壤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被人体吸收, 将对人体健康产生无法衡量的伤害。
1. 对水质的污染。
分为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将水体作为固体废物的接纳体, 向水体直接倾倒废物, 导致水体的直接污染;在堆积过程中, 固体废物经过自身分解和雨水渗透产生的滤液流入江河、湖泊和渗入地下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 造成间接污染。
2. 对大气的污染。
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粉尘和细微颗粒等会随风飞扬, 从而增加空气中粉尘含量, 对大气造成破坏性污染。
3. 对土壤的污染。
固体废物在没有利用之前, 纯属废物, 自身的堆放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 逐年累积存放增多, 所需的面积也就越大, 造成大量的可用土地资源浪费;废弃物在堆放、储存和处置过程中, 会产生二氧化硫或释放大量可燃、有毒有害气体或有害成分容易污染土壤。
四、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土地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因我国对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的低下, 导致了我国如今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污染事故屡屡发生, 污染日趋严重。
1. 土地填埋。
是最终处置危险废物的方法, 在国内外普遍得到应用。方法涉及场地选择, 填埋场涉及、施工填埋操作, 环境保护及监测等多个环节, 若废弃填埋场隔离不到位, 则可能造成滤液渗透, 对周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填埋后, 需要长达几十年的维护控制, 才能达到封场状态, 若维护不良, 还有可能发生爆炸, 并且封场后的土地利用也是一大问题。
2. 堆肥。
堆肥产生的“污水”也会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环境甚至破坏土壤性质。
3. 焚烧。
其优点在于能迅速而大幅度地减少可燃性危险废物的容积。但据媒体报道, 焚烧产生的渣滓无法估计成分, 污染气体无法控制, 污染性非常严重, 致癌性非常强大。
五、固体废物管理的原则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三化原则’和全过程管理原则。产生源控制优先, 没有生产就没有排放。只有从生产源头上加以控制, 实现了“零生产”, 才能达到“零排放”。
六、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建议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管理体质和方法, 取决于它的产生来源和所具备的固有特性。
1.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源分析
从工艺源头上改革, 为了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 提高产品质量, 就得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 生产使用寿命长的产品, 从源头上控制固体废物的数量以减少污染。在采用先进工艺的同时, 还要采用精选原料, 减少废物排放;并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使生产的废物能反复多层循环利用, 使最后只剩下少量的废物排入环境。
2.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的技术体系分析
结合固体废物管理的“三化”原则, 对于减量原则, 不仅要对已经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减量, 还要对产生源头的控制和管理加以延伸。把握好生产工艺、产品设计和销售过程中过量产废环节的控制, 从源头实施彻底的社会化固体废物减量原则。对于无害化原则, 尽管保留规范固体物处理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控制原则含义, 但也应将对有害的认识扩展到资源、社会、经济等方面。至于资源化, 更不是通过狭义的工程技术手段来实现过程控制的目标, 而应该从生产点开始进行, 贯穿整个固体废物管理体系的指导原则, 融入经济发展体系之中。
为了达到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给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的目的, 我们迫切地呼吁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立法, 大胆吸取欧洲发到国家在资源节约, 废物减量化处理和循环利用, 建立环境友好型处理方式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思想, 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固体污染物 篇2
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制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固体污染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特制定《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一、遵循环境保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工作方针和“三同时”规定,做到生产建设与保护环境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公司负责人是污染防治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对全公司环境保护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并引导其稳步向前发展。
三、设立以企业法人为首、各部门领导组成的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公司的各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决策、监督和协调。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四、安环部是污染防治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并把目标和任务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
五、按照“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原则,生产部对本单位污染防治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各车间、科室必须把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本部门管理工作中。
六、公司员工应自觉遵守国家、地方和公司颁发的各项环境保护规定,稳定生产装置长周期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废物排放。
七、各生产部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积积参加与公司有关的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并在业务上接受安全环保部的指导和监督。
0
八、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活动必须遵守国家和公司的有关规定。
1、禁止向环境倾倒、堆置废物。
2、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和包装物。
3、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废物识别标志。
九、公司应当制定废物污染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定期进行事故演练。发生废物污染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公司应当按照应急预案消除或者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时通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个人,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十、根据化工生产实际情况,安全环保部在装置开、停车和处理紧急事故过程中,密切配合生产单位,安全、有效地处理好废物的回收与排放,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十一、对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公司应严格遵循 “三同时”制度,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最新颁布的相关规定,严格把关,防止新污染源产生。
十二、建立健全公司环境保护档案,专人负责各类环境保护统计工作,承担资料、档案收集和整理,以良好的管理手段,促进环境保护工作。
十三、依照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及要求,公司对节能减排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反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将视其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
人员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制
一、总经理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职责
l、总经理负责公司环境保护职能机构的建没,指导和监督公司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并根据公司环境保护现状,审查和批准公司废物污染防治计划,并监督其实施;审查、批准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文件和各类报表。
2、主持公司废物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对公司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作出决策,确保公司生产建设与废物污染防治同步协调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参加重大污染事故处理,处理事故责任单位和事故责任者;表彰废物污染防治保护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二、安环部主管领导工作职责
1、在公司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负责主持环境保护职能机构的日常工作,对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公司职工学习和贯彻国家、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条例和决议,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全面了解和掌握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污染现状及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及时向总经理汇报,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控制污染,发展生产。组织开展公司日常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建全档案、台帐。
3、编制和修定公司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协调其实施。
4、参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会审、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监督、检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实施;参加工程竣工验收,防止新污染。
5、组织废物污染事故调查,按“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向公司提出调查报告和处理建议。
6、组织开展公司废物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和保护业务培训,提高公司员工废物污染防治素质。
三、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1、全面学习和掌握国家、地方废物污染防治保护法律、法规;在管辖工作范围内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法规、上级有关保护规定和公司废物污染
防治管理制度。
2、了解和掌握管辖工作范围的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现状及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及时向部门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对策建议,建立相应的档案、台帐。
3、参加编制和修订公司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4、管辖工作范围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会审,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监督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的贯彻执行情况,参加工程的竣工验收,防止新污染源产生。
5、参加污染事故调查处理,提出处理意见。
6、参加业务技术培训和环境保护管理经验和技术交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负责对员工开展业务、技术培训,监督和指导其工作。
四、监测人员环境工作职责
1、按照环境监测计划,采用国家环境监测标准方法,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和安全卫生分析。
2、参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装置考核测试和污染事故调查,配合地区性环境监测调查。
3、按照规定的标准方法采样、分析、数据计算和填写监测分析原始记录,执行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监测人员要对监测数据承担相关责任。
4、做好化学药品领用、保存和使用管理,防止泄漏和逸散而引起中毒和环境污染。分析化验余样、化学试剂必须妥善处理,不得污染环境。
5、监测人员必须熟知环境监测规程,熟练掌握采样、分析方法和分析测定技能,能够独立承担不同的环境监测和安全卫生分析任务。各类监测数据报经站长审查后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和部门。
五、各生产部门主管环境保护负责人工作职责
1、对本部门的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对公司总经理和环境保护部门负责。
2、组织本部门职工学习和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公司环境保护
管理 制度,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把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生产、经营管理轨道,做到环境保护管理与生产管理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使环境保护和生产经营同步发展。
4、组织学习公司的有关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5、参加本单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会审及设计审查,监督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防止新污染。对不执行“三同时”规定或达不到“三同时”要求的工程项目,有权拒绝接收和使用。
6、主持本单位环境保护管理、污染物治理工作,负责本单位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并将调查报告及处理意见及时报送公司环境保护部门。
十、各生产班组、员工作职责
1、在班组长领导下,负责本班组日常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环保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2、组织本班组职工学习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不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监督管辖范围内环境保护设施和主体装置同步运行。督促生产操作人员精心调控,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不得乱排乱放而造成超标排放和环境污染事故;督促设备检修人员做好设备和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维护保养,防止所管理设施泄漏和污染物流失。
4、参加本班组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提出处理建议。
部门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制
一、安环部
1、主持公司废物污染防治日常工作。建立管理网络、档案、台帐,完善保护管理体系,监督各生产经营单位的污染物防治情况;
2、完善环境监测体系,监测和抽查全公司各类污染物排放情况;
3、参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会审,监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情况,负责新、扩、改建项目试生产报审工作;
4、按“事故四不放过”原则",组织污染事故调查;
5、编制环境保护考核指标,及时考核;
6、组织贯彻和实施国家环境保护环保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环境保护文件、条例和决议,不断提高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环境保护与生产建设同步发展。
二、生产部
1、把污染防治纳入生产管理、控制过程。对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运行,必须与主体设施同时调度安排;
2、对生产系统开、停车和事故状态下的污染物排放要采取有效防范、应急措施,避免污染环境;当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生产安排要服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把没有污染防治措施的工序或产品转移给其它企业。
3、废物污染防治处理设施纳入生产设备管理程序,制定相应的、与动力、运行设备指标一致的考核指标,严格监督执行,减少跑、冒、滴、漏;对各类设备检修、大修,要确保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检修质量,为生产经营服务。
4、确保污染物治理与生产经营活动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做到达标排放;对不执行“三同时”规定或达不到要求 的工程项目,有权拒绝接收和使用。
三、化验室
1、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和规范,开展环境监测和安全卫生分析;
2、编制各类监测周报、季报、年报,并对监测分析结果作出是否超标、达标等级、危害程度等结论性的意见,及时准确地报告公司环境保护部门和主管领导;
3、监测、分析全过程有统一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按规定填写分析原始记录,监测人员要对监测数据相应承担责任;
4、化学试剂、分析化验余样必须妥善保管、处理,不得污染环境。
四、计财部
1、会同安环部编制公司废物污染防治计划、规划,统筹安排实施,使环境保护与生产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2、编制和审批环境保护项目补助资金计划,检查环境保护计划、规划执况情况。
3、负责环境保护资金及环境保护项目补助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负责排污费缴纳工作;参加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支付污染赔款和罚款。
五、供销部
1、负责环保设备,仪器、药品和备件等物资的供应工作,做好有毒有害物料的管理,防止在运输、贮存和发放时逸散泄漏污染环境;
2、完成回收物资及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运输、销售工作;
固体污染物 篇3
关键词:固体颗粒,污染,卡滞
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与液压系统的污染状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根据国内外统计资料, 液压传动系统的故障大约有80%是由于液压系统的污染引起的, 在各种污染物中, 固体颗粒分布最广, 危害最大, 是引起系统故障、可靠性降低和元件寿命缩短的最重要根源, 由固体颗粒污染物引起的液压系统故障占总故障的60%~70%[1]。
在液压系统中, 油液中的固体颗粒污染物是引起磨损的最主要原因, 颗粒起着研磨剂中的磨料的作用, 它同元件表面长期相互作用, 产生各种形式的磨损, 造成元件表面逐渐损坏, 配合间隙逐渐增大, 内漏逐渐加大, 导致性能衰降直至失效, 缩短使用寿命;同时可促成颗粒淤积、堵塞和卡滞, 导致突发性故障[2,3]。在液压系统里, 无论是金属件还是非金属件, 都极易受到这种磨损, 特别是配合精度较高的滑阀式或柱塞式等机构, 更易遭到颗粒的磨损。
1 固体颗粒的磨损
固体颗粒污染主要取决于颗粒污染物的磨损性以及颗粒尺寸与关键运动副间隙尺寸的相对关系。尺寸小于运动副间隙的颗粒污染物随着泄漏油液通过间隙, 一般不引起磨损或只引起很轻微的磨擦, 尺寸大于运动副间隙的颗粒不能进入间隙内, 因而对运动副表面不产生磨损作用, 而只有尺寸与运动副间隙相等或稍大的颗粒污染物在液流作用下可能进入间隙, 引起运动副表面的磨损。这一颗粒尺寸是对液压元件运动副污染磨损最敏感的尺寸, 称为临界尺寸。临界颗粒尺寸不仅是评定液压元件的污染敏感性和耐污染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而且是确定液压系统过滤要求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临界颗粒尺寸与液压元件运动副的间隙相对应, 当严重磨损导致运动副的间隙增大时, 就会有更大的颗粒污染物进入间隙参与磨损, 从而使运动副磨损加剧, 造成污染磨损的链式反应。
颗粒污染的磨损机理主要有切削磨损、疲劳磨损、粘着磨损和冲蚀磨损等形式。
1.1 切削磨损
进入元件运动副间隙内的坚硬固体颗粒, 嵌入到材料较软的元件表面, 在相对运动过程中将另一元件表面材料切削下来。这种磨损, 因较软的表面易嵌入颗粒, 故较硬的表面常常反而磨损较严重, 切削磨损表面常有明显的划纹和划伤。
1.2 疲劳磨损
固体颗粒进入运动副间隙后, 在碾压和滚动下将使元件表面出现沟槽 (塑性变形) 并产生应力;然后, 在表面出现初始裂纹;反复作用引起裂纹扩展, 并形成空洞;最后, 表面材料剥离而损坏。
1.3 粘着磨损
固体颗粒与元件表面相互作用使元件表面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产生凸起和洼坑, 这些凸起部分破坏了润滑, 使运动副表面产生金属与金属的直接接触, 接触点在负载下造成局部高温而发生熔合粘着。当运动副作相对运动时发生剪切, 材料从屈服强度较小的表面上剥落而形成磨粒, 进一步加剧磨损, 这是一个粘着一剪切一再粘着一再剪切的恶性循环过程。当熔合点较多时, 运动副会发生卡滞甚至卡死现象, 导致突发性故障。
1.4 冲蚀磨损
固体颗粒随着高速流动的液流, 不断向暴露在管道中元件的棱边和表面喷射冲刷, 如此长期反复作用下, 可使被冲刷部位受到磨损, 称为冲蚀磨损。颗粒在较高速度下有足够的能量来破坏被撞击的金属表面。一般来说, 较软颗粒使被撞击处金属材料变形, 在表面产生损伤, 类似于加速疲劳破坏;较硬颗粒使被撞击处金属材料错位、滑移、加速疲劳和切削剥离。冲蚀磨损常见于阀芯棱边和节流孔。
污染磨损过程往往不是一种磨损方式起作用, 而是几种磨损方式并存, 并且几种磨损方式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例如, 上述四种磨损方式皆可在滑阀阀芯磨损过程中同时出现, 切削磨损和疲劳磨损可促成粘着磨损等。
2 固体颗粒的沉积
粒度小于配合间隙的固体颗粒随液流流经运动副时, 在缝隙流动的附加作用下, 较易进入间隙内, 在油膜附面层的吸附和阻滞下被淤积在间隙内, 随着沉积量的加大, 缝隙流动可能被大量小颗粒阻断, 造成运动副之间静摩擦力大大增加, 阀芯运动受阻, 可导致工作不稳定等突发性故障, 如空中飘摆、油压不稳、压力跳动、响应瞬时变慢或停滞等;同时可促成磨损、堵塞和卡滞[4]。淤积现象往往是暂时的, 当运动副有相对运动后, 原来形成的边界层就会被破坏, 淤积的颗粒会被液流带走, 淤积效应随之消失, 运动副又能恢复正常工作。
3 运动副的卡滞现象
卡滞一般发生在滑阀机构的阀芯与阀套配合面, 造成配合面出现划纹和划伤、阀芯运动受阻甚至卡死, 导致突发性故障[5]。当较大的颗粒进入运动副间隙并附着在间隙入口附近, 根据液压流体力学理论可知, 此处液流流速变大, 压差变小, 上下间隙产生径向不平衡力, 把阀芯压向颗粒浓度高的一边, 引起液压卡紧, 造成阀芯卡滞和偏磨。当比正常间隙略大的颗粒进入并被阻留在间隙中时, 在系统减压或换向时, 大颗粒被压在间隙中, 进入到运动副表层内, 造成配合面压伤和卡滞, 严重卡滞会造成明显划伤甚至卡死。
颗粒的不规则运动, 还会对油液起反复剪切作用, 降低油液粘度和润滑性, 催化油液氧化变质, 缩短其使用寿命需要强调的是, 颗粒污染的上述几种危害方式在系统中不是单一的行为, 而是多种方式并存, 并且几种危害方式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因此, 在液压传动系统中, 严格控制固体颗粒污染物是有效减少液压故障的主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蕊, 郭智勇.液压系统油液污染对系统的影响[J].科技资讯, 2011 (4) .
[2]齐亿洲, 温佩民.浅析液压系统污染对液压系统的影响[J].科技信息, 2007 (13) .
[3]贺培峰, 张守波.污染引起液压元件损害机理的分析[J].港口装卸, 2007 (4) .
[4]邓翊, 袁作新, 彭翾.液压系统污染原因分析及控制[J].武钢技术, 2010 (3) .
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篇4
(2006年3月29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不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第三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领导,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广和支持开展清洁生产,增加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鼓励多渠道投资,促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产业化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固体废物的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区域开发、产业发展等规划,应当统筹考虑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促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目标管理,并作为政府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委托其所属的固体废物管理机构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监测制度和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建立监测网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固体废物排放数量、污染情况及处置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定期发布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处置状况等信息,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查询系统,为公众查询和获取有关信息提供方便和服务。
第八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举报制度,对举报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对举报属实,为查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重大违法行为提供主要线索或者证据的举报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新闻媒体单位应当加强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宣传和舆论监督。
第二章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一般规定
第九条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降低或者消除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资料档案,并按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申报登记内容发生重大改变的,应当在发生改变之日起十日内向原登记机关申报。
第十条 生产、销售列入国家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应当在产品报废和包装物使用后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回收。
企事业单位应当对其产生的可以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无条件自行利用的,可以由有条件的单位加以利用;对暂时不利用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设贮存设施,安全分类存放;对不能利用的,应当按照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自行处置或者委托依法设立的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
第十一条
禁止进口列入国家禁止进口目录的固体废物。进口列入国家限制进口目录及自动许可进口目录的固体废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进口固体废物利用活动的监督检查。
利用进口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对其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向所在地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不能利用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列入国家限制进口目录的固体废物,进口后未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拆解和利用的,不得买卖或者转让。具体管理办法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 鼓励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并对农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
第十三条 从事畜禽规模养殖,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收集、贮存、利用或者处置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
畜禽养殖相对集中地区,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畜禽粪便污染环境防治规划,指导从事畜禽规模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利用沼气、制造有机复合肥等技术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
畜禽规模养殖标准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病死畜禽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组织建设病死畜禽集中处置设施。病死畜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处置。
染疫畜禽和为防止疫病传播在一定区域内捕杀的畜禽处理费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承担。
第十五条
对工业企业、城市污水处理厂、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泥以及河道淤泥,产生者或者依法负有管理责任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规划,组织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依法进行功能调整。
工业企业、垃圾填埋场所、农业生产单位等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土壤。
第十七条 污染土壤实行环境风险评估和修复制度。
对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原址和其他可能受污染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土地的开发利用者应当事先委托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对该地块土壤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被污染土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清理和处置,达到环境保护要求后方可开发、利用。
被污染土壤的清理和处置费用,由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承担;无明确责任人或者责任人丧失责任能力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承担。
可能受污染并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土地的范围以及认定污染土壤的标准,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国土资源、农业、建设部门确定。
第十八条 填埋过危险废物的场地不得随意开发利用,确需开发利用的,应当通过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规划等部门组织的论证后,方可进行适宜的非农业开发和利用。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研究和开发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餐具和包装物。
禁止生产、销售和经营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以及省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其他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及其复合制品。
从事废塑料、废布料回收利用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在回收利用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第二十条 固体废物处置实行污染者付费原则。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和技术规范处置固体废物,无能力自行处置的,应当委托依法设立的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并支付处置费用;无能力自行处置又不依法委托处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关单位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承担。
处置费用的标准,由设区的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制定;其中生活垃圾处置费用的标准,可以由县(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法律、法规对处置费用标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 固体废物的处置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
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单位自行处置固体废物的,其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委托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的,应当自行建设贮存设施。
第二十二条
发展和改革、经济贸易、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和处置设施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布点、立项审批、项目用地等保障工作。
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规划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规定。已建成的固体废物处置设施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标准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二十三条
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收缴的假冒伪劣物品需要销毁的,应当采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方式进行处理,禁止露天焚烧、擅自填埋;其中属于危险废物和有害废物的,应当交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单位统一集中处置。
收缴的假冒伪劣物品的处置费用由有关责任人承担;责任人不明确或者丧失责任能力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承担。
第三章 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城乡生活垃圾治理规划,增加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统筹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贮存、运输、处置设施,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共建共享。
禁止建设工艺落后、设备简陋、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第二十五条 对生活垃圾应当及时清运,分类收集和运输,并积极开展合理利用和实施无害化处置。
第二十六条
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农村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实行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市、区)处置的原则。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并组织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垃圾集中存放点和垃圾中转站。
不具备集中处置条件的偏远山区、海岛的农村,经县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就地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费用给予财政补助和支持。
第二十八条
从事城市新区开发、旧区改建和住宅小区开发建设的单位,以及机场、码头、车站、港口、公园、商场等公共设施、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环境卫生的规定,配套建设或者配备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从事交通运输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收集处理运输活动中产生的生活垃圾。
第四章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第二十九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建设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全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建设规划,经省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衔接、平衡,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建设规划的要求,组织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第三十条 禁止随意倾倒、堆放、抛撒危险废物。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侵占、毁损危险废物的贮存、处置场所和设施。
危险废物填埋场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废物填埋的永久性档案,填埋过的场地应当建立识别标志,并将填埋情况向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建设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依法申报登记,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报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依法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超越经营许可证核定的范围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和处置活动。
第三十二条 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申领条件,按照国务院《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从事利用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并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领经营许可证:
(一)有两名以上环境工程专业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
(二)有符合国家或者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安全要求的包装工具,中转和临时存放设施、设备以及经验收合格的贮存设施、设备;
(三)有与利用的危险废物类别相适应的利用技术和工艺;
(四)有保证危险废物利用安全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五)对危险废物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有合理的处置方案或者措施。
法律、行政法规对利用危险废物申领经营许可证的条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
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活动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第三十四条 转移危险废物的,应当向有批准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拟转移危险废物的名称、种类、特性、形态、包装方式、数量、转移时间、主要危险废物成分等基本情况;
(二)运输单位具有运输危险货物资格的证明材料;
(三)接受单位具有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资格及同意接受的证明材料;
(四)危险废物利用和处置方案。
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转移危险废物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省内跨设区的市转移危险废物的,由移出地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商经接受地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跨省转移危险废物的,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商经接受地的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
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转移危险废物的,应当及时将有关批准文件报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危险废物依法跨区域转移、利用和处置。
第三十五条
一年内需要多次转移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有批准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次年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危险废物转移计划经批准后,每次按计划转移危险废物时可不再审批。
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应当包括拟转移危险废物的种类、特性、数量、运输单位、接受单位、利用和处置方案、转移时间和次数等内容。
转移危险废物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转移计划执行。转移的危险废物数量超过计划,或者转移的危险废物种类、接受单位与批准的计划不一致的,应当另行提出转移申请。
第三十六条 经批准转移危险废物的,转移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危险废物的运输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危险废物的接受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关于该类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的标准和方式利用、处置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危险废物转移、利用和处置活动的监管。
第三十七条 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执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监督。
环境保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法定职权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并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环境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
禁止销售或者回收利用医疗废物。
第三十八条 医疗废物实行集中处置原则。
不具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条件的偏远山区、海岛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经县级卫生、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自行就地处置医疗废物。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卫生、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自行处置医疗废物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十九条
无明确责任人或者责任人已不具备责任能力的危险废物,由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处置,所需费用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承担。
第四十条
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报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因发生意外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应当立即采取防范措施,启动应急预案,消除或者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村)民,并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四十一条 在发生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或者有证据证明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可能发生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必须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赶赴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进行调查处理。
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当地居(村)民公告,并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根据需要疏散人员,控制现场,责令停止导致或者可能导致进一步污染环境的作业活动,消除危害。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涉嫌违法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设备、场所、交通工具、物品予以暂扣、查封:
(一)不当场暂扣、查封,将可能造成证据灭失或者非法转移的;
(二)造成环境污染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污染的。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采取暂扣、查封措施,应当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出具暂扣、查封清单,交当事人签字。当事人不在场或者拒绝签字的,执法人员应当在暂扣、查封清单上注明情况。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或者造成其他损害。
第四十三条
暂扣、查封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且解除暂扣、查封将造成环境污染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污染的,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延长三十日。
暂扣、查封期限届满或者经调查核实没有违法行为的,采取暂扣、查封措施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解除暂扣、查封。
对暂扣的设备、交通工具和物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造成损毁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四条
从事利用和处置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但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在利用和处置过程中必然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有害废物经营活动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一)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贮存、利用和处置设施、设备及技术、工艺;
(二)有两名以上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保证有害废物安全利用和处置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
(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有害废物名录,规定统一的有害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
有害废物的处置应当按照有关无害化处理的标准和要求处置。
第五章 电子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第四十五条 产生电子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承担电子废物污染防治的责任。
电子废物实行分类收集、集中拆解、利用和处置。
本条例所称电子废物,是指废弃的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及其废弃零部件、元器件,以及国家规定为电子废物的其他废弃物品。
第四十六条 从事电子废物收集、拆解、利用和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建立电子废物经营情况登记制度,如实记载电子废物的数量、来源、流向等情况。
第四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实际,统筹规划,逐步建立布局合理、交售方便、收购有序的电子废物回收网络。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十八条 从事拆解、利用电子废物经营活动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贮存、拆解场所和拆解工具、设施;
(二)有一定从事拆解、利用电子废物的技术人员;
(三)对拆解、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处置条件和措施;
(四)有保证安全拆解和利用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
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不得从事电子废物拆解、利用经营活动。
拆解、利用电子废物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拆解、利用的电子废物或者在拆解、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属于危险废物的,按照法律、法规关于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规定执行;拆解、利用的电子废物或者在拆解、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属于有害废物的,按照本条例关于利用、处置有害废物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已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作出许可决定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
(二)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后不予查处的;
(三)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七条规定,未建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导致环境突发事件未能及时妥善处理的;
(五)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对病死畜禽处理未尽应有的监督管理职责造成疫情传播等后果的;
(六)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不按照规定报告或者不依法采取必要措施,致使事故扩大或者延误事故处理的;
(七)对依法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或者经批准利用、处置有害废物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八)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买卖或者转让进口固体废物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回收利用医疗废物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未经批准利用和处置有害废物,或者未按照环境保护的规定利用和处置有害废物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不具备规定的条件从事拆解、利用电子废物经营活动的。
有前款第一项行为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行为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四项行为的,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未对被污染土壤进行清理和处置,或者清理、处置后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而开发利用土地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或者其他一次性塑料制品及其复合制品的,由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销售、经营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或者其他一次性塑料制品及其复合制品的,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塑料及其复合制品,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回收利用废塑料、废布料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不承担依法应当承担的处置费用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代为处置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公共设施、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不配套建设或者配备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的,由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随意倾倒、堆放、抛撒危险废物,非法侵占、毁损危险废物的贮存、处置场所和设施,或者填埋场运营管理单位未建立填埋的永久性档案、识别标志并报备案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未经同意自行就地处置医疗废物的,由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自行就地处置医疗废物,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要求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八条 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造成严重人身伤害,无法确定责任人或者责任人丧失责任能力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给予适当补偿。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九条 液态废物的污染防治适用本条例;但是,排入水体的废水的污染防治适用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固体污染物 篇5
从科学的角度看,固体废物本身虽然可以被看作放错地点的资源,但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方法防治,将对土壤、水体、大气和人体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
比如,工业固体废物长期露天存放,其有害物质会在地表径流和雨水的淋溶、渗透作用下通过土壤孔隙向四周纵深的土壤迁移,导致土壤结构和成份的改变,并间接危害生长在土壤上的植物。再如,固体废物处置不当,产生的污染物可能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在美国有名的Love Canal污染事件,就是因为有化学公司利用运河废弃河谷填埋有机氯农药、塑料等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物造成的。
考虑到这种情况,根据有关规定,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负有法定的义务,应当按照所产生固体废物的种类、特性、数量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取决于所产生固体废物的具体情况。比如,产生的固体废物属于工业固体废物的,那么有关部门就应当进行综合利用,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应当按规定建设贮存场所予以贮存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置。
进行无害化处置的,可以根据所产生固体废物的不同情况,合理选择填埋、焚烧或者堆肥等处置方式。
如果产生的固体废物属于生活垃圾,就应当在指定的地点放置、配套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等。
2 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途经
2.1 污染水体
不少国家把固体废物直接倾倒于河流、湖泊、海洋,甚至以海洋投弃作为一种处置方法。固体废物进入水体,不仅减少江湖面积,而且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投弃在海洋的废物会在一定海域造成生物的死区。
2.2 大气污染
固体灰渣中的细粒、粉末受风吹日晒产生扬尘,污染周围大气环境。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经长期堆放发生自燃,散发出大量有害气体。并且多种固体废物本身或在焚烧时能散发毒气和臭味,恶化环境。
2.3 土壤污染
固体废物堆置或垃圾填埋处理,经雨水渗出液中含有的有害成分会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妨碍周围植物的根系生长,或在周围机体内积蓄,危害食物链。
2.4 资源处置不当
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国矿物资源利用率仅50%~60%,能源利用率仅30%,既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能源,又污染环境。另外,很多现有技术可以利用的废物未被利用,反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处置,造成很大的浪费。
3 固体废物的处理原则
固体废物处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成适于运输、储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正在出现的全球性的资源危机,工业发达国家开始从固体废物中回收资源和能源,并且将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视为“第二矿业”,给予高度重视。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今后的趋势也是从无害化走向资源化。
4 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鉴别
4.1 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指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害特征的废物。
性质: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放射性与其他毒性和变异等。
4.2 有毒有害固体废物毒害性质的鉴别与标准
4.2.1 易燃性的鉴别与标准
(1)定义与鉴别方法:在常温下,经机械摩擦、吸湿或自发化学变化具有着火倾向,在加工过程会发热,或在点火时燃烧剧烈而持续,以致管理期间会引起危险的固体废物均属于易燃性固体废物。
(2)鉴别标准:我国日前尚未制定易燃性固体废物的鉴别标准,可参阅国外有关标准。多数国家规定闪点低于60℃的废物均归于易燃性废物。闪点(FLASH POINT)是油品安全性的指标。注:油品在特定的标准条件下加热至某一温度,令由其表面逸出的蒸汽刚够与周围的空气形成一可燃性混合物,当以一标准测试火源与该混合物接触时即会引致瞬时的闪火,此时油品的温度即定义为其闪点。
4.2.2 腐蚀性的鉴别与标准
(1)定义与鉴别方法,腐蚀性固体废物通常是指那些对生物接触部位的细胞组织产生损害,或对装载之容器产生明显腐蚀作用的废物。
(2)鉴别标准: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85.1-199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中制定的固体废物腐蚀性鉴别鉴别标准为pH≤2.0或pH>12.5。美国还确定了对钢的腐蚀速率标准,以腐蚀速率每年6.35毫米为极限值。
4.2.3 化学反应性的鉴别与标准
(1)定义与鉴别方法:固体废物代表性样品有如下性质之一者均属有化学反应性的固体废物。在常温、常压下,无爆震引发即易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或爆炸反应;遇水形成潜在的爆炸性混合物;与水或稀酸、稀碱溶液混合即产生有毒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砷化氢、乙炔等)、蒸汽与臭味;在强烈引发源或密闭条件下加热以及与水反应能发生爆炸反应。
(2)鉴别标准:由于该类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复杂性与分折方法的多样性,目前国内外尚未制定此鉴别标准。
4.2.4 浸出毒性的鉴别与标准
(1)定义与鉴别方法:浸出毒性是固态的危险废物遇水浸沥,其中有害的物质迁移转化,污染环境,浸出的有害物质的毒性称为浸出毒性。
(2)鉴别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85.3-199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4.2.5 急性毒性物的鉴别与标准
(1)定义与鉴别方法:按照《危险废物急性毒性初筛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对小白鼠(或大白鼠)经口灌胃,经过48小时,死亡超过半数者,则该废物是具有急性毒性的危险废物。
(2)鉴别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85.2-199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
5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叙述,相信大家对固体废物污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固体废物的治理已经成为了现今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如何治理固体废物的污染,是大家都十分关注的。当然,防治污染并不全是技术上的问题,治理污染,要从自身做起。
摘要: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家在经过许多的环境灾难之后,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先发展经济,再保护环境”的想法已经不是现在的主流思想了,现今大众多认为在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情况下再发展经济才是正确的道路。但是,环境污染中的固体废物的污染已经成为了治理环境污染的重点。本文就固体废物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固体废物,环境污染,现状,治理
参考文献
[1]张津博.浅谈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J].民营科技,2012(05).
[2]固体废物治理进入污染防治主战场[J].环境保护,2012(16).
[3]石如新.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0(21).
[4]程洁.浅议过度包装对环境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17).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与处理 篇6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在不断增加, 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国家每年要投入大量资金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但是, 处理这些固体废弃物也需要占用大量土地, 处理不当还会对土壤、大气和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 如何实现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是中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1.1 侵占土地
固体废物的堆积, 占用大量土地, 不但污染环境, 还浪费土地资源。据估计每堆积1×104t废物, 占地约需666.7 km2。国内仅工业废渣和尾矿就堆积占地3 996×105km2。全国各大城市市区几乎被环状的垃圾堆群所包围。
1.2 污染土壤
废物堆放, 其中的有害组分很容易经过风化、雨雪淋溶、地表径流的浸蚀, 产生高温有毒液体渗入土壤, 杀害土壤中的微生物, 破坏微生物与周围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 导致草木不生。
1.3 污染水体
固体废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污染水体。a) 固体废物直接倾入江河湖泊, 既减少水域面积, 又大面积污染水域;b) 固体废物随地面径流进入江河湖泊, 使水域成为污水沟, 水域中鱼类大量死亡;c) 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在降水的淋溶、渗透作用下进入土壤, 污染地下水;d) 粉状固体废物随风飘入地面水, 造成地面水污染。
1.4 污染大气
固体废物一般通过如下途径污染大气:以细粒状存在的废渣和垃圾, 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被微生物分解, 能释放出有害气体;固体废物在处理 (如焚烧) 时散发的毒气和臭味等, 都能污染大气。典型的例子是煤矸石的自燃, 曾在各地煤矿多次发生, 散发出大量的SO2、CO2、NH3等气体, 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1,2]。
1.5 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物中的病原体和有毒物质, 经大气、水体、生物为媒介传播和扩散, 危害人体健康。许多传染病, 如鼠疫等都同固体废物处置不当有关。危险废物具有一些伤害性特别强的特性, 如易燃、易爆、强烈的腐蚀性或剧烈的毒性, 可能对人类造成严重的伤害。危险废物对人类的短期危害可能是通过摄入、吸入、接触等而引起毒害, 也可能是燃烧、爆炸等恶性事故引起伤害;对人类的长期危害包括重复接触导致的长期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化学品中如某些重金属 (Cd和As) 、有机化合物 (C7H8、CCl4) 是致病物质, Hg是致突变物质, 可能使脑、脊髓、神经或肾脏受到伤害。
1.6 危害生物
固体废物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质成分和土壤结构, 有毒废物还能杀伤土壤里的微生物和动物, 破坏土壤生态平衡, 影响农作物生长。某些有毒物质, 特别是重金属和农药, 会在土壤中累积并迁移到农作物中去。
2 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技术
随着天然资源的短缺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激增, 近几十年来, 许多国家把固体废物作为“资源”, 积极开展综合利用。中国根据自身的国情, 提出实现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作为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 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的基本任务是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 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固体废物“减量化”处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宜的手段, 减少和减小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积;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基本任务是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下面介绍的固体废物治理技术, 均围绕实现上述“三化”为目的[3]。
2.1 物理法
a) 压实技术, 压实是利用外界压力作用于固体废物, 使其体积减小, 密度增大, 以利于降低运输成本, 延长填埋场寿命的预处理技术;b) 破碎技术, 破碎是利用外力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为小块, 使容积减小, 便于运输, 也便于回收废物的有用成分等;c) 填埋法, 填埋法是指在预先进行地质和水文调查的基础上, 选好干旱场地来掩埋有害废弃物。要做到安全填埋, 必须保证不发生渗漏。
2.2 热处理法
2.2.1 焚烧法
通过焚烧可以使可燃性固体废物氧化分解, 达到减少容积, 去除毒性, 回收能量 (焚烧产生的热能可以利用) 的目的。对于有机和无机混合型固体废物, 若有机物是有毒、有害物质, 也最好用焚烧法处理, 这样处理后还可以回收其中的无机物。
2.2.2 热解法
固体废物热解是利用其中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 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受热分解的过程。焚烧是放热的, 而热解是吸热的。热解的产物有气态的H2、CH4、CO, 液态的CH4O、C3H6O、CH3COOH、CH3CHO及焦油、溶剂油等有机物, 还有固态的焦碳或炭黑。这些都是可以回收的有用物质。
2.2.3 固化法
固化法是采用固化剂使有害废物形成基本不溶解的物质或将它们包封在惰性固化体中的处理技术。通过这种处理, 有害废物的渗透性和浸出性都大大降低, 利于进一步处置和运输, 达到无害化的目的。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水泥、塑料、水玻璃、沥青等作凝结剂和危险废物加以混合进行固化。
2.2.4 化学法
化学处理法是利用有害固体废物的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反应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产物的方法。最常用的是酸碱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等。例如氧化还原法常用于处理氰化物和铬酸盐有害物质, 用强氧化剂与氰化物反应, 用还原剂与铬酸盐反应, 就可以分别消除氰化物和铬酸盐的毒性。
2.2.5 生物法
许多危险废物是可以通过生物 (微生物) 降解来解除毒性的, 解除毒性后的废物可以被土壤和水体所接受。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处理固体废物的技术, 应用最广的是堆肥化。堆肥化是指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人为地促进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化过程, 其产品被称为堆肥。堆肥外观呈黑色腐殖质状, 结构稀疏, 其中可被植物利用的养分含量增加, 具有明显的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3 固体废弃物的防治及分类处理
固体废物的防治处理, 通常要经过预处理、资源化处理、最终处置等步骤。一些固体废物经过预处理和资源化处理, 还会有部分很难再加以利用的残渣存在, 这些残渣往往又富集了大量有毒有害成分。为了控制其对环境的污染, 必须进行最终处理, 如填埋法就是一种最终处理法。
3.1 固体废弃物的防治
固体废弃物的防治重在减少排放和实现分类排放。针对生活垃圾, 倡导节约型社会, 提高人们的意识, 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排放, 这样可以减少预处理的难度, 对可回收的进行资源化处理与利用, 对不可回收的进行集中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防治, 重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对矿产资源进行回填式开采, 发展清洁能源, 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
3.2 分类处理
固体废弃物可分为可回收利用的和不可回收利用的, 不可回收利用的又分为普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固体废弃物。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分选后可加以利用, 不可回收的进行分选后可集中处理。对于没有危害的普通固体废弃物, 可进行集中填埋;对于危险固体废弃物, 可通过新建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进行集中化处理, 对于排放危险固体废弃物的企业, 要进行内部自行处理, 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处理厂, 而且会导致处理不彻底。因此, 通过新建危险废物处置中心, 所有企事业可以将产生的危险固体废弃送到处置中心, 进行集中处理。既能提高处理效果, 又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比如, 山西省阳曲县即将投入使用的山西省危险废物处理中心, 可以将省内和周边地区所有的危害废弃物进行集中后处理。
4 结语
固体废弃物的防治, 重在减少排放量和实现集中化处理, 同时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发展循环经济, 利用清洁能源, 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杨俊辉, 王芳.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探讨[J].绿色科技, 2011 (04) :25-26.
[2]宋宇.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范式[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 (01) :35-36.
固体污染物 篇7
废旧铅酸电池、锂电池等随意丢弃担心污染环境,却不知道哪里可以回收;
淘汰掉的手机、 电脑等电子产品越积越多,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甜蜜负担”;
剩菜剩饭与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后,却很难找到垃圾分类设施,到了垃圾回收点还是混成了一体;……
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日益增多。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性保障,固体废物在回收利用和处理上面临着诸多难题。 尤其是电子废物、废铅酸电池、实验室废物、废矿物油等危险废物,一旦处置不当,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4 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陕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陕西省首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地方法规,它的颁布实施,对于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生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固废”立法:时代的呼唤
固体废物对环境污染,比“雾霾”严重得多。
它的潜在威胁有多大?一组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2014 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7 665.11万吨,较2005 年增长了192%;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109.45 万吨,较2010 年增长了23%;各级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2.57 万吨; 还有历史遗留尚未无害化处置的危险废物及废弃危险化学品数万吨。
目前,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仅为75%左右,每年约25%左右的固体废物未做到无害化处置,暴露于环境中,工业固体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随降水渗流入土壤、地下水、附近河流或渗入地下,随着挥发进入大气,严重污染土壤、地下水、河流、大气。
同时非传统的包装废弃物、电子废物和污水处理厂污泥等固体废物环境问题不断出现,由固体废物引发的土壤、水质和大气污染事件呈逐年增加趋势, 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极大影响。 尤其是危险废物产生量快速增长。 比如,2013年全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 815.64 万吨,产生量居全国第10 位; 同年全省危险废物产生量为99.85 万吨,2014 年109.45 万吨, 增长速度远超全国平均值。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刻不容缓
为了将危险废物环境污染环境风险降到最低,近年来,陕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全面开展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和台账管理制度。 重点是摸清底数,规范管理在控危废, 并建立了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依法监督,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处置企业执法检查,有效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经营企业,及时堵住企业管理漏洞;全面部署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制订了一系列考核制度和标准,加强管理考核;重点针对陕北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进行整顿,解决好陕北地区石油、天然气开采产生的油泥、泥浆环境污染问题。
治理的形势愈严峻,愈呼唤相关法律的尽快出台。
从初稿到条例:五年“磨一剑”
为将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纳入法治轨道, 早在1995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施行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并在2004 年对该法修订过一次之后,2013 年、2015 年又分别两次对个别条款作了修正,确立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
然而, 总的来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大法,还须细化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同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已经出台10 年,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 新问题,还未能及时回应,需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补充,制定一部符合陕西实际,具有较强操作性、针对性和地方特色的法规。
在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府高度重视下,省人大法工委、 环资委和省法制办的协调指导下,2011年,省环保厅便成立了法规草案起草小组,开展调研和立法资料收集,着手《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
初稿形成后,首先广泛在全省环保、城建、卫生等系统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条例》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 2014 年8 月至2015 年1 月,在省政府办公厅的指导协调下,又先后征求省党代表、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进行了3 次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了《条例(草案)》。
在草案起草过程中,张道宏副省长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并在第二稿形成后召开专题会议组织讨论研究。 省政府法制办对草案进行了调研论证和征求意见。 在进一步修改的基础上报请省政府第7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省人大多次组织立法专家进行调研论证,对条例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安东副主任亲自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并多次召开座谈会修订具体条款。 最终由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3 次会议审议通过。 《条例》在明确政府和部门主体责任,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统筹规划编制、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规定和制度安排。
关乎生态保护:更关乎全面小康
《条例》共9 章69 条,主要包括总则、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一般规定、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农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城乡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 以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宗旨,坚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在制度设计上以规范、实用、简明为落脚点。 它的颁布实施,对于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条例 》的颁布实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日益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 “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5 年4 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去年10 月中央五中全会又将“绿色发展”作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提出。 省委高度重视环境资源问题,提出了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发展战略。 贯彻执行好《条例》,对于推进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的落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条例 》的颁布实施是加快陕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仅是推进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推进文明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建成高标准的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条例 》的颁布实施是建设法治陕西的现实需要。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这方面立法是完善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条例》 在明确政府和部门主体责任,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统筹规划编制、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规定和制度安排。 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促进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实现依法治污,都将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固体污染物 篇8
国务院2016年立法工作计划的具体安排依次分为“全面深化改革急需的项目”“力争年内完成的项目”“预备项目”“研究项目”4个级别。其中与行业关系紧密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环境保护部起草)”被列入“研究项目”。
国务院的立法工作计划是一种预想和规划,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具体的实施会按照计划进行。但是这并不表示力争年内完成的项目就一定会年内完成,有时候修订工作的复杂程度超过预期,可能会顺延到下一年度才能完成;那么同样的,即使是列入研究项目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环境保护部起草)”,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刺激,也可能会促使其迅速完成修订。
所以,要辩证地看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环境保护部起草)”被列入“研究项目”]这件事。
一方面,固废法修订被列入国务院2016年立法工作计划,说明国家对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视,未来一定会有所行动,至于什么时候行动,采取什么行动,只是时间的问题。
固体污染物 篇9
关键词:建筑,固态废弃物,污染,资源化,处理
城市化建设的速度不断提升, 使城市中固体废物也不断增加, 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建筑固体废物。可是, 由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和处理途径简单化, 设施并不完善, 投入的物质条件也不够充足, 这就使很多城市中固体废弃物得不到很好的处理, 进而影响到了城市中的水质、空气和土壤的质量。
在建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下, 人们赖以生存和生产基本条件水、空气、土壤都遭到了污染,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基本条件失去了优质的保障, 故此, 建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已经备受人们的关注。目前, 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已经日常化, 人们茶余饭后所谈论的话题中便少不了废弃物的污染问题。所以, 合理的处理建筑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如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乃至于未来的一段时期内, 它都是以待解决的关键为题之一。
1 目前建筑固体废物污染情况
近些年来,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 建筑工程项目也蓬勃发展, 而在建设工程实施的过程中, 设计规划和实际工程施工之间出现了种种矛盾, 从而使各种各样的建筑垃圾不断地产生。
建筑垃圾的处理也一直没有一个合理的解决方式, 更没有形成制度, 进行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目前, 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基本上是通过有限的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就把很多建筑垃圾择一处而露天堆放, 等到工程全部结束后再统一进行处理。这种处理建筑废弃物的方式显而易见是比较简单的, 这使得很多建筑废弃物处理得不够彻底, 也不够科学化。所以, 就导致了垃圾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经济建设发展的趋势下, 很多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经济增长上, 而忽略了对于环境的保护问题上。甚至于使建筑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使整个城市建设的脚步变得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因此, 建筑固体废弃物污染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城市发展问题之一[3]。
2 建筑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建筑固体废弃物中, 基本以人工建筑材料和天然建筑材料为主, 人们发现这些材料中, 很大一部分弃之可惜, 是可以进行第二次利用的, 还可以作为能源发挥其余热。这不仅使污染问题得到了解决, 还可以节约能源, 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一般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 把固体废弃物分门别类。通常情况下, 建筑固体废弃物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类别: (1) 水泥石块废弃物; (2) 金属类的废弃物; (3) 其他固体废弃物。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将建筑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第二步, 运用合理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把固体废弃物处理掉。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在策略上可以这样实施:
2.1 骨料资源化处置
在施工过程中, 会产生一些废弃的水泥石块、砖, 其中一些砖还能保持比较完整, 并且其强度、硬度都还保持完好, 对于这样的砖, 就可将其资源化进行再次利用, 让其有所作用。还有一些水泥石块、砖已经破坏变形, 对于这样的废弃物, 把砸成小碎块后, 正好可以当做骨料的原材料来用。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原料, 即石子。骨料混凝土原本是用石子进行制造的, 而建筑垃圾中产生的水泥块进过合理的技术处理后, 就可以作为混泥土的原料, 代替石子再次利用, 制造坚固耐用有一定强度和硬度的混凝土。这种处理方式既可以节省混凝土骨料, 又能对城市的环保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种资源化处理建筑固体废弃物的策略对于解决城市的环保问题具有重要意义[2]。
2.2 废陶瓷再利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会有很多废弃的陶瓷产生。而如果将废弃的陶瓷进行研磨就成了彩砂。彩砂的主要原料是将天然矿石粉碎, 这种彩砂是天然彩砂, 而用废弃的陶瓷研末制成的彩砂就成了人工彩砂, 其经济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在各种类型的建筑中, 彩砂作为外墙的装饰材料必不可少, 而人工彩砂与天然彩砂同样色彩多样, 非常美观,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所以, 这种处理固态建筑废弃物的策略具有经济效益和环保作用双重价值[1]。
3 结语
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脚步日益加快, 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都随之不断增长。而作为新形势的建筑事业, 想要满足人们的双重需求, 就要全面地系统地迅速发展。然而, 结构复杂的建筑事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 加之处理不合理, 造成了严重的城市污染问题, 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阻碍。科学合理的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问题既经济又环保, 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龙梅芬.建筑固体废物污染的资源化处理分析[J].绿色科技, 2012, 7:212.
[2]焦永杰, 刘畅, 陈红, 袁雪竹, 霍宁.固体废物的污染状况分析及废物资源化的思路[J].环境资源, 2014, 12:95.
【固体污染物】推荐阅读:
固体颗粒污染09-21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处理08-22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09-29
环保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11-19
6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07-02
关于我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情况的调研报告10-14
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噪声污染环境防治法09-01
固体含量05-27
中药固体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