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课程研究开发

2024-10-02

学院课程研究开发(共12篇)

学院课程研究开发 篇1

1. 绪论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 由社交舞转化而来, 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体育项目, 是一种男女为伴的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目前体育舞蹈以专修课的形式进入高校,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为了自身的发展, 也为了满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要, 于2005年开始开展体育舞蹈的教学活动, 为学生创造了认识和学习体育舞蹈的机会。

希望通过对课题的研究, 了解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基础上, 分析和把握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课程建设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从而提出宿州学院体育舞蹈课程建设策略, 提高体育舞蹈学生的专业水平,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 为开展体育舞蹈, 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激发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 推动宿州学院体育舞蹈课程建设更好地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论文以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课程的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 以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修、普修学生为研究对相关, 来进一步研究影响体育舞蹈课程在体育学院的发展的因素影响。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分析

3.1.1 体育舞蹈教学课时数分析

通过调查可知47.8%的人对于专修体育舞蹈课的可是数不满意, 一般的占34.8%, 满意其课时数的只占17.4%。相对而言, 大部分专修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课时数还是不满意, 专修体育舞蹈教学课时数还不能满足专修学生的要求。对于掌握其动作也相对较难, 时数过少学生的技术动作也难以提高。经过访谈得知, 由于主修体育舞蹈的学生对其课时数不太满意, 老师在课后又给他们每周加了4个课时, 还有些学生通过别的途径学习体育舞蹈。对于普修专修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普修学生只要求会, 但对于专修学生学习体育舞蹈不仅要会更要精, 所以为了体育舞蹈专业有更强大的发展, 应加大课时数, 让专修学生成为专门精英人才。

3.1.2 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从05年的1位体育舞蹈老师发展到现在的4位老师, 2位男教师和2位女教师。男女搭配协调, 使用双人教学。

同时对宿州学院体育学院普修及专修学生对体育舞蹈师资情况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可知学生对师资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 还能满足我院学生的需要, 新老师占主要部分, 新老师有激情, 有利于教学, 教龄长的老师教学经验相对比较丰富, 可以做到一个互补的作用。

3.1.3 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与方法分析

3.1.3. 1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课程的内容分析

我院体育舞蹈理论的教学没有设置专门课时进行教学, 只是在体育舞蹈技术教学过程中进行一定理论的讲解, 没有理论课教材及专门性的理论课。对此我院普专修学生对体育舞蹈教学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可知有68%的学生对普修的教学内容不满意, 20%学生是持一般态度, 只有12%的学生满意, 可得知普修学生对其教学内容不太满意。可能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及没有理论课时教学有关因素导致。可知有60.9%的专修学生对其教学内容满意, 17.4%的人不满意, 相对而言专修学生对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满意程度较高, 可能由于学习的内容较多, 每种舞种都有涉及到。而对于普修的内容涉及的不是很广泛, 只是初步的掌握。

3.1.3. 2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由于体育舞蹈自身风格比较强, 技术有一定的复杂性, 不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对整个技术动作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调查可知我院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方法得到73.9%的人满意, 得知比较合理。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得知有:实质上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不是很多。

3.1.4 体育舞蹈教学考核方法分析

调查可知对于我院体育舞蹈课程考核的方法是30%的平时分, 70%的是技术考核分.没有理论及教学实习.由表10可知对于78%的普修学生觉得它的考核方法是合理的。能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

调查可知知, 60.87%的专修学生觉得不合理, 只有13.04%的专修学生觉得合理。虽然从普修到有专修是一种发展, 但是用同样的方法对专修体育舞蹈进行考核不尽局的合理, 但其考核方法却没有与时俱进, 得不到大多数专修学生的认可, 可适当加些理论知识考核及其他内容考核。

3.1.5 体育舞蹈课程场地设施情况

通过访谈, 自开设我院体育舞蹈课以来, 体育舞蹈教学场地没有太大变化, 由表12可知, 有78.26%的学生不满意, 只有4.35%的学生满意, 专修学生没有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室只是在图书馆及空旷的教室上课, 而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只能在空旷的教室进行教学, 我院现在已有专修、副选、普修、选修体育舞蹈课程, 在学习体育舞蹈学生逐年增加的情况下, 教学场地的紧缺。

3.2 宿州学院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程开设受阻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可知, 对于体育舞蹈的受阻愿意好很多, 有良好的硬件设备是完成体育教学的基础, 所以有78.05%的学生认为要完善体育场地及设施是必要的, 其次是70.7%的人数认为增加教学时数及内容是必要的, 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这是也是学好体育舞蹈技术的必要条件, 再次是学校的投资力度及领导的重视程度也是必要的, 以及完善考核方法及参加比赛及其他也是要完善的, 才能得到全面的完善及提高。

3.3 对宿州学院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建设相关建议

3.3.1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 明确课程目标

3.3.2 根据学生需求延长课时数, 完善教学内容

3.3.3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3.3.4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3.3.5 完善课程考核评价内容, 建立多元评价方法

3.3.6 加大重视程度, 加强和完善场馆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对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状况进行调查, 全面分析影响体育舞蹈课程在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发展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为体育舞蹈在我院体育学院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建设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课程,建设

学院课程研究开发 篇2

所在位置:日本,港区

学校设置类型:

创建时间:

学历:

学校性质:

学生人数:1495人

院校地址:

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于19设立的日本国立大学。大学的`简称为政策研究院GRIPS, 位于东京都的日本大学院大学。

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以对政策进行相关研究和教育为目的,于年设立,是国立大学院大学。在本校学习的学生以自己所选择的学问分野(经济学、政治学、行政学、国际关系论、数理科学、社会工学等分野)为基础,学习政策效果分析以及政策评价的方法论,并将所学应用到具体事例。通过学习学问性政策分析方法论,来掌握应对将来所要直面的各种政策课题。

课程设置

学院课程研究开发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贸易 实践课程改革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所催生的产物,为了使其更加规范化,教育部提出将于2013年完成独立学院的改革,并指出了独立学院继续作为独立学院存在、转民办高校、撤销或合并的3条“出路”。截止到 2014年,独立学院数量由原来2012年的303所缩减到283所,要想在改革的浪潮中生存,就必须走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方针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是面向企业培养所需人才,不仅要求具有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有沟通、谈判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本论文以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探索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课程改革。

一、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都是借鉴于母体学校,而大多数母体学校多为研究型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以学术科研型为主。而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所以从课程设置上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校内外实验室及实践基地的不完善;缺乏具有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等诸多方面。

(一)课程设计不合理,实践课程少

独立学院的母体学校课程体系重在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学生,课程设置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而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多面向实际操作应用性强的岗位。同时毕业前需要考取很多相关从业资格证,例如单证员,报关、报检等。而学校课程体系中基本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在校期间学生必须掌握的实践环节较多,在合同磋商的每一个环节里,又涉及到很多的贸易术语、物流运输及保险、商品的检验、货款的收付以及索赔等。而现行课程主要以理论介绍为主,同时知识点交叉性强,重复率高,实践操作性少,多数包含有少量实践课程的专业课,实践部分都是在课堂内由任课教师通过类似调查报告,小组作业等形式完成。

(二)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独立学院成立时间不长,课程体系和教材缺乏完整的规划,基本照搬母体学校教材,从而导致与独立学院培养的目标严重脱节。同时,又必须与传统的高职院校有所区别,不能过于单纯职业技术能力的培训。另外,市场上缺乏比较有权威和系统的教材指导,从而导致实践课程无法得以实施,基本上都是由老师自己独立负责完成,从而缺乏连贯性。

(三)独立学院脱离母体后实践基地和模拟实验室处于空白

自教育部颁布要求独立学院要有独立的校区和办学规模,逐步自己授予学历学位,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建设面临严峻的考验。大部分独立学院新校区远离市区和母体学校,具有自己特色的实践基地和模拟实验室的构建中一直处于空白。如何建立具有独立学院自有特色的实践基地和模拟实验室是关系到学院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购买什么样的软件,采取什么样的实践方式,跟企业如何合作,建立什么类型的实践基地,如何有效的让学生接触到最真实的国际贸易一直都在摸索阶段。

(四)缺乏具有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基本由母体学校专职教师,返聘退休教师及新毕业的研究生组成。而其中新毕业的研究生成为独立学院的主要师资力量。这种师资队伍的构成不利于专业实践课程的指导。母体学校及返聘退休教师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理论教学工作,而新毕业研究生更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因此对国际贸易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缺乏对实践课程的深入了解。

二、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建议

(一) 调整新的课程大纲,避免趨同化

在具体改革实施计划中,重点探索国际贸易课程现有体系的不足,分析每门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尤其针对带有实践课程的科目,实行整合优化。加强课程的弹性化,在以本部教学大纲为指导的前提下,增设具有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实践课程,例如每个学期可以开设4个课时专业讲座,创业实践等类型的课程。同时鼓励老师根据自己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材的编写。

(二)实习和毕业论文相挂钩,“三明治”模式实习试点

为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外贸环境中磨炼,能为他们更好的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和学习方向。可以采纳国外新型大学设置的“三明治”课程培养方案,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作为试点,大三下学期设置为半年实习,然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专业课程,针对社会实践中的不足和实践,在一边增强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和实习相挂钩。

(三)创新型实践基地的建立和模拟实验室的构建

建立校内仿真型、情景模拟型国际贸易实验室,将软件训练与实物操作相结合,仿真模拟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鼓励学生创业,同时建立校外校内的实践基地。一方面与企业积极合作,同时建立校内自己的贸易基地,与当地政府联合成立自己的进出口贸易公司,既帮助当地实现经济贸易的发展,又同时为学生提供真枪实弹的练习场地。

(四)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实验室的搭建和实践基地的建立,必须要有一支自身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学院可以定期设定指标分批派遣教师下企业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及时了解外贸最新市场动向以及在实践操作中最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丰富在课堂教学中实际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完成各个项目分析和实际操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研究课题,逐步建立具有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自身特色的实践体系。

(五) 校企结合,调研已毕业学生的工作反馈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暑假社会实践,平时兼职等校外实践的机会。聘请企业专家开设讲座,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了解,让学生了解掌握最新的社会动向,为今后的职业规划和选择做出定位。同时有效利用已毕业的学生资源,可以组织师兄师姐对在校的师弟师妹们进行经验交流会,及时反馈最新外贸市场情形及实际操作中的经验进行分享。

参考文献:

[1]王杨丽.独立学院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科技向导,2011,(17).

[2]寇晓慧.探讨优化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社会需求导向下的国际贸易课程设置学园,2011(10).

[3]韩军,冯小玲.应用型本科创新型国际贸易实验室构造研究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

[4]张宇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和应用性人才培养-以英国大学商学院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5).

学院课程研究开发 篇4

可汗学院成立于2005年, 那时萨尔曼·可汗 (可汗学院的创始人) 在YouTube上面上传了一些他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 用来帮助他的侄女学习数学。他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通过在线的方式跟着可汗进行学习。目前, 可汗和他的团队将利用视频来普及教育作为一种使命, 其所成立的可汗学院引领着在线学习的潮流。在YouTube上已经有超过3.5亿人次观看了可汗学院的视频, 同时在美国, 可汗学院也已经与很多学校开展了合作, 学生普遍利用可汗学院进行学习[1,2]。

2013年6月, 笔者随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暑期支教团赴云南省昆明市东川一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支教活动。该校自2007年1月启动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项目以来, 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但在教师资源和生源质量上仍有所欠缺。活动期间, 笔者与东川一中八年级数学教师合作, 应用可汗学院的视频辅助数学课的教学, 并对可汗学院视频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测。

1 可汗学院视频课程教学实践

1.1 研究准备

本研究选取了东川一中八年级的208名学生 (年龄在13~15岁之间) , 通过观看可汗学院视频的方式进行为期3周的数学学习。在这3周的时间里, 所有学生都需要完成评估测试。可汗学院的视频通过学校计算机房的投影仪播放, 视频内容与东川一中八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保持一致, 如表1所示。

可汗学院的视频可以通过登录其官网www.khanacademy.org进行观看[3]。但由于东川一中的教室内无法上网, 因此提前下载好视频, 16G视频全部被存储在移动硬盘中, 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可汗学院视频课程。视频课程并没有替代传统的教师授课, 而是作为教学的补充工具。在实际教学中, 视频所涵盖的知识点会被讲解很多遍, 以便学生可以真正理解。

1.2 研究方案与被试分组

为了判断可汗学院视频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安排学生观看一段视频, 该视频所涉及的知识点是他们之前在学校所没有学习过的。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 立刻对他们进行测试。该测试有3个问题, 用来考察学生对视频中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为了不影响测试结果, 在视频结束后笔者并没有回答任何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前, 他们会被告知在视频结束后需要做一个小测试, 目的是判断可汗学院视频效果。学生同时被告知测试是匿名的, 测试结果也不会公开, 数据只是用于学术研究。学生在做测试时被要求不能与其他同学讨论, 但是他们可以翻看观看视频时所做的笔记。

该案例研究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共进行了两次。八年级共208名学生被分为3组, A组69人, B组69人, C组63人。A组学生观看了名为“斜率”的视频, C组学生观看了名为“分式方程”的视频。

在为期3周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大多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好, 比如基本运算技能不过关、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等, 从而影响他们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 为了更好地了解东川一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笔者针对B组的69名学生开展了一次数学基本功测试。该测试与可汗学院视频的效果并无关系, 目的在于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可汗学院视频课程教学效果评测

2.1 测试结果与分析

为了检测可汗学院视频课程本身在数学教学中的效果 (没有任何来自笔者和数学教师额外的辅导) , 笔者在播放完“斜率”和“分式方程”的视频后立刻对学生进行了测试。该测试有3个问题, 做对一题得1分, 满分为3分。“斜率”概念的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知道了如何求一次函数的斜率, 在全部69名学生中有49人全部回答正确, 平均数和众数也都是3。与此同时, 有11名学生在测试中得了0分, 也即没有回答对任何一道问题。

有另外一组学生观看了“分式方程”的视频, 在学习后, 学生同样需要完成3道测试题, 检测他们是否学会了求分式方程。“分式方程”的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对“分式方程”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 众数是0, 而且全部63名学生中有23人得到了0分, 仅仅有6人拿到了满分。

以上两个测试结果形成了鲜明对比, 学生在求斜率测试中的表现要明显好于求分式方程测试中的表现。这种差异主要在于两段视频课程所授知识的难度明显不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 相较于求分式方程, 计算斜率要更加容易理解一些。由于视频只播放一遍, 因而学生要理解分式方程并学会计算分式方程并不容易。测试结果表明, 对于相对简单的数学概念, 观看一遍可汗学院的视频课程是有效果的, 但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概念, 效果不是很明显。“斜率”和“分式方程”测试题的得分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

期末考试卷由东川一中数学组教师出题, 测试结果可准确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在考试之前都经过了精心准备和充分复习, 因此考试成绩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数学水平。经过统计, 本次考试学生的平均成绩为64.5, 中数为68, 标准差为17.1。期末考试各分数段学生人数的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从测试结果中可以发现, 60~69分段人数占比最多, 达到19人,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 考试成绩刚刚及格, 知识上存在较多漏洞。另外, 全部69名学生中只有4人成绩在90分以上, 表明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确实需要有所提升。将观看可汗学院视频进行学习的结果与期末考试结果相比较, 可以发现可汗学院的视频课程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 尤其是在讲授简单概念时, 能够极大帮助学生的学习。

2.2 基本数学技能检测

研究期间对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进行了测试。测试题主要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同时也包含分数、小数和百分比的计算。在测试中, 学生不可以使用计算器, 不能互相讨论, 也不能查看笔记。

测试结果比较理想, 在全部11道题中, 学生平均答对9.22道题, 众数是10。笔者对得分率最低的两道题进行了分析:第6题和第9题。第6题问的是“9/2除以3/2是多少”, 结果只有59.2%的学生回答正确。第9题问的是“50的20%是多少”, 仅有52.1%的学生回答正确。第6题检测的是分数除法的知识, 如果没有掌握这部分技能无疑将会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造成不利影响。第9题测试的是简单的百分比问题, 学生完成得也不理想, 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学生在“分式方程”测试中得分不高的原因。

研究发现, 当教师向学生讲授一些比较难的数学知识时, 却发现学生在基本的知识概念上仍然存在很大漏洞。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 漏洞越来越大, 使后续的数学学习变得越加困难。因此, 大部分学生都害怕学习数学, 导致学校数学考试成绩普遍低于其它学科成绩。并且, 学生在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 (如百以内的加减法或两位数乘除一位数) 时, 大部分学生需要通过笔算完成。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在数学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存在较大问题。

2.3 问卷调查

学生在教学实践结束后填答了一份关于可汗学院视频课程的调查问卷。问卷的第一部分有5个问题, 学生按照自己的认同程度在1~6的分值区间内选择 (1分代表完全同意, 6分代表完全不同意) 。问卷的第二部分为主观题, 学生回答两个问题:他们喜欢可汗学院视频的哪些方面, 他们不喜欢可汗学院视频的哪些方面。主观题是更加开放性的问题, 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将个人看法表达出来[4]。

本次问卷实际发放208份, 共回收208份。对于问卷第一部分, 学生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打分, 1分为完全同意, 6分为完全不同意。问卷第一部分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问卷前两个问题的结果表明, 采用投影仪播放、全班一起观看视频的方式没有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影响, 大部分学生可以看清楚字幕的内容, 并且跟得上视频课程的进度。接下来的两个问题, 主要关注可汗教师授课的个人魅力和讲课风格是否吸引学生。从结果中发现, 大部分学生对视频课程持认可态度, 认为这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最后一个问题表明, 很多学生愿意学习, 并且认为教育对自己的家庭很重要。因此, 学生目前在学业上的困难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获得充分的学习资源和足够的学习机会。

对于问卷的第二部分, 学生写下了他们对可汗学院视频课程喜欢及不喜欢的地方。该部分为开放性问题,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各自的观点。每个问题回答最集中的3个答案及学生占比如表4所示。

学生喜欢可汗学院视频课程的3个原因可以进一步印证问卷第一部分的调查结果:学生对可汗教师的讲课风格和授课方式比较认可, 同时认为可汗教师能够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讲解清楚。学生不喜欢可汗学院视频课程的3个主要原因表明:37%的学生认为可汗教师在视频课程中讲解的语速过快, 19%的学生反映视频声音有些听不清楚, 从而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该问题与视频课程通过投影的方式在大屏幕上播放, 全班学生一起观看的方式不无相关。学生没法像每人一台电脑进行学习那样, 随时根据需求回放、快进、暂停, 对于没有听清楚或者看清楚的部分重新观看, 当全班坐在一起观看视频时, 只有大部分学生一致反馈要求重新观看, 教师才会对视频进行回放。并且集体观看视频, 课堂纪律难以保障。还有18%的学生认为可汗学院的视频没有什么问题, 可能是因为一部分学生不想回答该问题, 也可能是他们完全认同视频课程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

2.4 研究结论

此次实验的目的是检测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用可汗学院院频课程进行数学教学的效果。视频课程与东川一中的教学进度一致, 是一种额外学习资源。

研究发现, 视频课程对于讲授简单概念很有效, 但是对于较复杂的概念效果一般。总体而言, 学生对可汗学院视频课程的评价很高, 认为相较于传统课堂中的教师讲授, 他们对可汗学院的课程更有兴趣。

3 研究不足及建议

3.1 研究不足

对可汗学院视频效果和学生基本数学技能的研究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 学生分组并不是随机的, 而是根据他们所在的区域进行划分。并且, 由于样本范围有限, 因而研究的数据与结果也不具有普遍推广性;其次, 在研究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例如, 虽然东川一中八年级的数学教师提到这些学生之前并没有学过“斜率”和“分式方程”的相关知识, 但是仍然有学生可能通过其它方式了解这些概念, 这势必会影响研究结果。另一个会影响测试结果的问题是考试作弊, 因为进行测试的教室空间较小, 学生们距离很近 (3个学生1张桌子) , 所以在测试过程中难免会有交头接耳交流答案的情况。在后续研究中, 应在测试时将学生分开足够的距离。

研究中的测试题本身也有一定缺陷。针对可汗学院视频课程 (斜率和分式方程) 的测试题, 每个内容只有3个问题, 显然无法全面检测学生在某个概念上的理解程度。另外, 从设计测试题、实施测试到进行数据分析都是由笔者一人完成, 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某些主观判断。并且, 考虑到应该让东川一中的这些学生都能体验这次独特的学习经历, 因而实验中并没有设置实验对照组。

3.2 研究建议

在未来对可汗学院视频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中, 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提升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首先, 应当选用规模更大的学生样本, 随机选择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参与实验, 使实验的结果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如果学校配备计算机实验室, 则可以为每个学生安排一台计算机, 使学生独立观看视频课程, 然后再评估是否还存在教师讲解速度太快、声音听不清的问题。另外, 如果学校的电脑可以连接互联网, 可以让学生在线完成可汗学院的练习题, 以巩固视频学习的效果。最后, 还可以对学生开展类似实验, 研究可汗学院是否对年龄较小的学生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当前, 很多初中甚至高中生的数学基础不牢, 没有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因此, 采取可行的措施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星磊, 乔爱玲.美国可汗学院对我国网络教育的启示——以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为例[J].软件导刊, 2013 (5) :161-163.

[2]KHAN S.The one world schoolhouse[M].Twelve, 2012.

[3]可汗学院网站[EB/OL].www.khanacademy.org.

[4]KHAN S, SLAVITT E.A bold new math class[J].Educational Leadership, 2013.

[5]NOER M.One man, one computer, 10million students:how khan academy is reinventing education[J].Forbes, 2011.

学院课程研究开发 篇5

2012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名单及入学须知同学:

研究生部经过对您所提交的报名材料的审核,接受你为我院2012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请于规定时间来我院研究生部报到。请访问北京电影学院网站,进入研究生部网页查看研修班入学须知及各项通知。

2012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名单见附件。

学院暑假时间安排为7月1日至9月1日,如有相关问题,联系人:高老师电子信箱:gaoxiang@bfa.edu.cn

请用邮件方式与研究生部进行联系。

2012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入学须知

一、报到时间及手续:

1.报到时间 :2012年9月7日(周五)上午8:30至11:30。

各位学员首先到研究生部C楼205室领取学费缴费通知书,之后凭该缴费书到财务处缴纳学费(无缴费通知书,财务处不受理)。财务处当日11:30结束收费工作。请各位学员携带银联卡,直接刷卡缴费,不接受现金支付,请勿携带现金。学院财务处地址: 办公楼一层东侧。

缴费后,持缴费发票返回至研究生部C楼205室领取课程表及进修班学生证。

2.2012年9月10日开学,上午8:00第一堂课。

3.研修班学员入学后,由学校医务室统一组织到医院体检,体检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如已知身体状况不佳的,请不要来报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学员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报到者,请务必通过邮件向研究生部请假,否则将视为放弃处理。

二、上课时间:9月10日8:00开始,具体安排见课程表。

三、注意事项:

研修班学员应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所学课程由学院根据教学计划统一安排(简章中已列出)。学员应做到:

1.不得随意缺勤,事假必须提前向研究生部请假,经批准后方可生效;无故旷课满30节给予警告,50节予以除名。研究生部会进行严格考勤。

2.全部课程两门以下(含两门)不及格者,准予补考一次,两门以上不及格者,不允许补考,不能领取结业证书。研修班学员修完全部课程且成绩及格者,方有资格取得结业证书。

四、其它:

1.研修班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如受到纪律处分及自身各种其他原因中途退学,所交学费一律不退。

2.学员应按规定时间报到,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应事先请假,经批准后方可生效。愈期两周不报到,未向研究生部请假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3.教材费、影片观摩费、医药费均由学员自理。

4.研修班学员住宿自理,学院不予安排和解决。

5. 请研修班学员入学前访问北京电影学院网站(),进入研究生部主页及时查看各项通知。

北京电影学院

研究生部

学院课程研究开发 篇6

拼布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传统工艺之一,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掌握着这一手艺。拼布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在服饰和鞋子上,我国古代拼布艺术作品有水田衣、百家衣和百衲衣,而且拼布也大量出现在少数民族的服饰上。拼布艺术因其丰富的技艺、鲜明的色彩和质朴的风格,在现代服饰及家居用品中也有应用。目前拼布艺术作为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之一,融入了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中,推动了拼布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高校开展拼布艺术创新创业课程的意义

1.培养高校创新创业氛围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行业发展的将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陇东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加入拼布艺术实践课程,能够用更多的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挖掘当地优良的传统设计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拼布艺术实践课程是一门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对其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并与校企联合,由浅入深,推动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契合视觉传达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为今后开设产品设计奠定夯实的基础。拼布艺术课程的开展中,师生可以组织校园展览,能够获得企业的合作意向,可以成立工作室,开办培训班,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创新创业以及就业平台。

2.促进拼布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拼布艺术融入现代服饰或现代家居用品、现代饰品中,不是简单地将规则或不规则的面料进行缝制,而是采取创新的手法,将拼布艺术与现代服饰、现代家居用品理念融合,设计出符合现代设计理念的家居用品、服装、配饰等。拼布的创作手法多种多样,色彩搭配丰富多彩,图案组合变化多端,材料选择大胆多样,使得拼布艺术改变了原有的面貌,为当下面料、色彩和图案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促进了现代服饰、家居用品的风格与样式的变化。设计师以拼布为灵感,为服装、家居用品设计提供大量创作源泉,并设计出了兼具时尚与传统的优秀作品,这不仅是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创新,更是拼布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传统的拼布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陇东学院融入拼布艺术创新业课程阐述

陇东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开展创新业课程为契机,引入拼布艺术课程,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向创新创业多元化方向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机会与平台。陇东学院以专业选修课或社团活动的形式向学生开放,学生新鲜感十足、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实践课程非常认真,大大提高了创新思维和创业理念,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

1.课程内容

拼布艺术课程为专业选修课,不同于专业课,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以适合学生学习特点。课程内容由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两部分组成,考虑到拼布艺术课程的特殊性,实践课程内容部分占到了总课时的一半以上,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深入调研拼布艺术作品的市场情况,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并从学生处获取教学改革意见与建议,分析论证可行性,最终确定教学方案,以符合当前社会市场的需求。

1.教学模式

拼布艺术课程作为选修课,没有专业课要求严格,因此采取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以教师为主要授课主体的同时,以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室等多种辅助教学模式,邀请行业资深人士或创业者前来指导,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丰富教学体验,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锻炼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3.课程考核

拼布艺术课程的课程考核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法,提升技能,能够独立设计与创作。在常规的成果评分的基础上,将学生的作品展出或销售以考核课堂学习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多种竞赛,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发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结语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是符合当下“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方针,陇东学院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将拼布艺术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中,不仅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学习,而且促进了拼布艺术在现代服饰设计、家居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各学校应当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为学生提供创新与创业机会与平台,找到未来发展之路。

独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电路,教学方法

0 引言

独立学院是指普通高校依据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 (教发 (2003) 8号) 的规定举办的本科层次的实施本科教育的学院[1]。独立学院的教学目标是既注重传统课程理论的讲解, 又要紧跟社会需求,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就业率的根本保证。在我院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本科教学的过程中, “电路”课程作为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 电路课程特点

《电路》是一门研究电路分析、设计和综合的理论, 是电类个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学科系统完整, 理论性强, 并以工程计算为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电路的理论的基本知识的分析、计算方法, 并受到必要的实验技能的训练,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 为将来成为工程技术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其课程特点表现为:

1.1 科学性。

由于电路的抽象性和参数理论计算较多, 我们采用电路分析和网络综合的方法。所谓电路分析, 就是在电路给定、参数已知的条件下, 通过求解电路中的电压、电流而了解电网具有的特性;而网络综合是在给定电路技术指标的情况下, 设计出电路并确定元件参数, 使电路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2]。

1.2 实践性。

电路实验作为电子信息类工程专业的基础实验课, 是学生素质素质培训的基础环节, 它关系到学生工程意识的建立、工程技术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独立学院的实验课, 更应该使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 熟悉掌握常用电路器件和典型电路结构和特性, 以达到电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独立学院的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 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有一些必要的公式推导和理论分析, 学生往往一时难以理解和驾驭。良好的启发和训练方式能够迅速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的信心。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结合已知, 接受新知。

我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应该充分利用他们之前的所学, 如物理中的电阻电路的串并联、电磁产生过程等, 去启发学生, 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时, 完全可以由中学物理中磁力线的概念引出。

2.2 利用对偶, 容易记忆。

电路课程中的对偶定理, 阐述了电路中大量的相似性。使对偶元件或对偶电路的分析更加简单, 某些元素之间的关系 (或方程) 可以通过对偶元素的互换来推导出来。如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互为对偶、KCL和KVL互为对偶、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VCR互为对偶等。

2.3 结合实际, 加深理解。

电路教学中有些内容与实践是密切相关的, 如三相电路。这些知识的传授, 如果拘泥于课堂, 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好, 所以在讲授过程中, 要结合实际, 举例进行说明, 会事半功倍。

3 教学方法的改进

为了提高独立学院相关专业学生的素质, 加强学生的理解, 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

3.1 转变教学理念

3.1.1 从单一讲授知识的观念向综合能力培养的观念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3.1.2 从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转变。在课堂上多提启发性问题, 并定期请优秀学生谈些心得体会。

3.1.3 充分利用到多媒体技术。适量应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

3.2 教学内容的选取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 要根据教学计划中

对学时的安排以及与其他课程 (如模拟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建筑供配电等) 之间的关系, 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重点内容, 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如“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就可以不讲。因为在《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中, 会给出更详细的讲解;而且此部分内容与前后章节的内容的关联很少。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我们可以由以下几方面, 来提高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 以形成独立学院特有的教学手段。

3.3.1 多讨论。

由于各专业, 各课程之间的衔接, 教研室中不同专业的教师可以一起讨论, 这样有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和交流。每月定期召开1~2次教研活动, 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如何加深学生理解、如何加强课堂管理等内容的讨论。

3.3.2 多听课。

教师可以利用上课之外的时间多听取老教师的课, 虚心向老教师学习, 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3.3.3 多培训。

学校可以派教师参加相关课程精品课程的培训, 通过培训, 既能够向名师学习, 加深教师对课程更深刻的理解, 又可以了解到相关兄弟院校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加以借鉴。

3.3.4 多论文。

独立学院应多支持和鼓励教师发表相关课程教研、教改的论文。论文的撰写与发表, 既是提升教学研究水平的途径, 又是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 同时也能够调动教师教研、教改的积极性。

3.4 丰富教学资源在授课过程中, 除了课本之外, 还可以采用

不同的教学资源, 形成一个能够师生共享的资源库 (如适合的参考书籍, 相关院校的考研真题, 多媒体课件等) , 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教与学互为促进。

4 结语

通过对电路课程特点的理解, 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在学院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来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的改进, 可以提高独立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对电路课程的理解, 培养他们的独立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辉.独立学院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增刊.

建构技师学院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 篇8

1 目前的技师学院的体育课程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体育课程的教学观念的落后

技师学院现行的体育制度主要还是受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社会总体的价值取向的引导, 而且在相应的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为重视竞技体育, 关注比赛成绩, 而轻视普遍地培养大家健康身体的重要性, 没有很好地形成健身的意识。强调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强制性, 这样一来, 长期的结果就是体育课程的结构较为单一枯燥。而且体育学院的不少教师也存在着观念上落后以及相应的知识结构上落后的问题。大部分教师缺乏自我提高的意识以及继续深造的动力, 进而导致体育课程发展能力的缺乏以及创新意识的淡薄。

1.2 体育课程的目标的体系的非理性

随着我国目前对于专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现行的体育目标存在着严重脱离实际的趋势, 渐渐地与大家的认知程度间隔开来, 存在远离职业教育本身特点的问题。而且存在技师学院体育课程的目标和以往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目标出现大幅度的重复的现象, 不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技师学院学生的有关特点。相应的要求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还有能力的培养, 在很大的程度上忽视了对技师学院学生从事专门职业所需要的运动技能的教育, 缺乏从宏观的学生发展的层面上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1.3 体育课程的内容上的竞技性

技师学院现行的体育课程的主要的内容还是以竞技的运动技术进行组合, 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主要还是以竞技运动作为中心。体育课程重点应是提高学员们的身体素质, 客观上来说, 不少的运动器材以及场地对广大学生的开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技师学院体育课程的内容选择竞技运动项目没有错, 但是不能把竞技运动项目全盘照搬, 而不顾及学生的接受性。特别是在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上存在问题, 未能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竞技项目的教材化。

2 对于技师学院的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建议

2.1 培养优秀的教师群体

要保证体育这一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所以, 在平时要督促体育教师不断地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 促进其深入研究体育课程相关的实施方法。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自学、学术交流等, 而且体育教师也要不断地提升设计和实施体育课程标准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体育教师必须要最大程度地优化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 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以便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在掌握了新的知识之后, 还要勇于、擅于将其投入到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中去。

2.2 最大地满足学生的兴趣

选项课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最好地满足学生的有关的兴趣来拓展学生相应的特长。为了实现体育课的有效学习,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保证体育选项课教学的成功。而且在体育选项课的教学中, 面对各个科目的报考人数不均等的现象, 可以增加班的数量来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 教师需要积极地认识到学生个性化的存在, 保障每个学生的权益。在日常的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的差异来确定学习和评价的方法, 从而有效保证大多数的学生可以完成相应的目标, 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体验到体育学习中的乐趣, 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能力, 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体格, 健全的人格。

2.3 改变以往的老旧的评价制度

评价制度的相关改革不仅仅是体育课程的改革重点所在, 也是体育选项课可以顺利进行下去的重要保证, 同时这项内容也是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难点所在。鉴于这种情况, 体育教师就需要不断地积极探索新型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有效地实施一定的体育课程标准。而且现代化的教育更加重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体育学习的评价标准必须要多元化, 而且体育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综合性评价。

3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技师学院的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细节, 对于问题的成因要有全面的认识, 对于每一个涉及到的因素要客观地看待, 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兵, 孟文砚.中小学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分析[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独立学院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研究 篇9

一、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 课程设置特色不足、结构不合理

独立学院一般都是依据母校的人才资源和办学模式而兴建的。所以, 依托母校的资源, 独立学院兴办起来比较容易, 但是发展起来则比较困难, 这主要是因为其课程是参考母校的课程而设置的。但是母校的生源素质比较高, 课程是以培养研究性人才为主, 而独立学院的生源素质较低, 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多以独立学校运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课程来培养应用型人才, 显然是不合适的, 缺乏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此外, 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 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一般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以选修课为辅助拓展。这样的课程结构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 造成独立学校的学生实践能力低下。

2. 师资力量不足、因人开课时有发生

独立学院的老师一般来自于母校, 或者是已退休的教师返聘, 或者说母体学校的任课老师。他们对于独立学院的办学原理、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缺乏明确的认识和了解, 不利于独立学院课程目标的实现。再加上这些老师由于多年的教课经验, 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思路, 这样的教学思路适合培养研究性人才, 不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此外, 独立学院对于人才培养没有系统的计划, 往往是母校有什么样的师资条件就开设什么课程, 一门课程的存在与否取决于老师的去留, 常常出现因人开课的情况, 这就导致独立学院在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着极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不利于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

3. 重理论、轻实践

因为沿袭了母校的课程体系, 所以独立学院在课程的设置上更多地倾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有所忽略。即使开设了实践课程, 也因为缺乏必要的经费和对母校的过分依赖, 而无法具备必要的教学设施, 无法展开必要的实践教学, 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低下, 专业技能不足。此外, 在实践教学中, 还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课时不足、内容单调等情况。

4. 教材建设滞后

多数独立学院的教材都是取自母校, 这主要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出现历史还比较短, 适合独立学院使用的教材还处于探索阶段, 所以各独立学校不得不选用一本、二本的教材。这些教材是为培养研究型人才而设置的, 比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缺乏专业课程的实践性, 所以不符合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此外, 很多教材都是三年之前编写的, 或多年未经过修订完善, 内容滞后于现实, 案例陈旧, 这令独立学院左右为难。选用本科教材, 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不符合学生的培养目标, 选用高职教材, 又不适用学校的办学定位, 所以教材建设的滞后, 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独立学院课程体系的建议

1. 在夯实理论的同时, 强化实践

独立院校的理论课程不必模仿本科课程, 不必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课程设置要坚持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开设那些专业必需开设的课程, 不要贪多求全, 足够学生学习即可。在课程讲授方面, 也不必面面俱到, 重点把握、理解概念, 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应用的能力, 使基础理论课为实践能力的提升而服务。同时, 在课程开展方面, 应根据学生职业的需要, 可能多地开拓学生的视野。比如将“社交礼仪”、“心理健康”、“应用文写作”等人文课程列为大学生必选的公共课程,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在强调理论课的同时, 社会实践也必不可少。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例如开设实验课程、进行社会实践、职业规划、毕业实习等, 通过种种活动使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活动, 在增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 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2. 突破旧有的课程体系, 增设专业方向课程

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独立学院需要突破传统的三段式的课程体系, 增加与专业课紧密相关的选修课, 或者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 形成多种多样的课程类型,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同时独立学院还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为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提供条件方面的支持。例如英语国际经贸学科就可以开展国际商务谈判、进出口业务等课程。

3. 优化教学内容, 注重教材建设

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 改变原来招办母校教材的做法, 改变一本教材使用多年的习惯, 借鉴国内外同类大学的教学经验, 采用以教材为主, 以教学辅导书为辅助的教材体系。其中, 选用的教材一定是精品教材, 符合专业的需要。而教学辅导书则根据最先进的教学成果、最流行的社会趋势不断进行补充, 增编, 逐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傅志贤, 张征林.浅析独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12.

学院课程研究开发 篇10

一、医用化学课程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 相对于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病原学、免疫学以及病理学等专业基础课, 医用化学则属于普通基础课。从我国多数高校的现状来看, 普通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在总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地位, 通常人们认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一起构成了课程体系的主干部分, 而普通基础课只是对后继主干课程提供服务功能的辅助性或从属性课程。因此大多数高校 (当然也包括我校独立学院———杏林学院)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往往会进行功利性的衡量, 会优先安排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 并且不断削减医用化学这些普通基础课的授课学时, 将普通基础课置于整个教学体系的边缘化地位。

二、医用化学课程目标重新定位的必要性

按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及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部分, 共同构成全面的教育目标体系[2]。由于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 课程目标的定位会对该课程在总的课程体系中所占地位产生影响。所以上述医用化学课程的从属与边缘化现状应该归因于其课程目标长期以来的片面定位, 将课程的认知目标也就是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放大成为几乎全部的目标, 而严重忽视了其应有的能力目标和情感人文目标, 认为医用化学仅仅是为了提供学习后继医学主干课程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而开设。这种片面性的课程目标带有专才教育的功利色彩, 与我国长期实行以专才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模式不无关系。按照这一课程目标定位, 医用化学自身的课程个性必然被淡化, 妨碍其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具体实践上自然会造成人们对医用化学这种普通基础课的不重视、学生消极应付的学习状态以及本课程授课教师的群体失落感。这种被边缘化的倾向, 呼唤着有关方面加大普通基础课的改革力度, 而改革的关键则在于对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只有强化普通基础课自身独立的品格, 并立足于实现全面性课程目标, 才是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和有效途径。

时下,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大学生实施全面性教育, 核心是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使他们学会综合运用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 提高创新开发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和独立发展能力。在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的如今, 人们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拥有的知识信息量, 而在于处理和运用知识信息的综合能力, 像医用化学这样的普通基础课在大学生全面性教育中应该大有用武之地。

三、如何实现医用化学全面性课程目标

1. 培养大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大学生入学初期会发现他们原先在中学阶段熟悉习惯的学习环节在大学的课堂上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而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往往还停留在高中的层面, 不能很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特别是独立学院的生源层次相对偏低,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 他们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转变更加亟待解决。大学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医用化学恰逢其时, 可以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 逐步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中学课堂教学容量较低, 教师注重精讲多练, 而大学教学内容则大幅增加, 课堂讲授速度快, 学生易处于被动接受的低思维态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实现由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能力的转变, 实现由教师向导师的转变, 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转变。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向主动掌握的角色转化, 提高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尽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的转变, 不仅有利于他们学习后继课程, 更重要的是使得他们在走出校门后的人生岁月中, 可以独立跟踪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断更新知识, 实现终身教育。

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品质。

医用化学课程内容中有很多经典的科学史传, 教学资源很丰富。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必须重视体现科学探索和创造的教学内容, 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还要提供学生塑造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所必需的精神营养。按照这种全面性课程目标作导向, 不仅可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而且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响应。比如在讲授基础化学部分原子结构一章时, 我们常常只介绍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基本结论, 而对20世纪初人们探求物质结构奥秘的历程, 认为与后继课程关系不大, 在教学中常常简单带过甚至省略不讲。其实在课堂上着意渲染从波尔的量子化轨道模型到德布罗意提出的物质波, 从戴维逊、革末的电子衍射实验到玻恩关于电子几率波的统计诠释, 从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到薛定谔的波动方程等一系列重大的学术突破, 如此群星璀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科学史, 如此科学发现接力赛般的历史佳话, 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极大地激发他们对科学家创造性思维的倾慕及对科学研究的向往热情。

生动活泼的科学史传的讲授,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可以使学生从对科学创造过程的学习和鉴赏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培养科学的审美观。科学的审美赋予科学以艺术的品位与价值、人性与人情的元素, 因此, 审美的维度在科学的客观性与人文的主观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沟通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从这一点出发, 科学史的教育具有改善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

3. 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类毕业生除了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 还需要有良好的实际工作能力, 而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则可以对此做出自己的贡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课教学是医用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并尝试参与实验研究,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既学会动手, 更学会动脑, 学会根据研究目的主动去考虑实验设计, 增强学生参与实验研究的热情和感悟,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原先我校医用化学课程结构中理论课与实验课合成一门课开设, 以理论课为主, 实验课处于从属地位。为了突出化学实验对于医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我们进行教学改革, 把医用化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剥离, 提升化学实验的地位, 将化学实验单独开设为与医用化学课程并列的医用实验化学课程。另外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没有做过化学实验, 动手能力比较差, 而且我们使用的实验教材验证性实验过多, 而技能操作的训练和综合应用性实验太少, 且与医学专业的特点联系不太紧密, 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应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 不断完善和更新实验内容, 并适当开设研究性实验, 改革考核方式,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提升学习效果。这些改革完善都旨在增强学生参与实验研究的热情和感悟, 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国, 杨力, 王桂叶, 等.医学基础课程评价改革目标及方法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1) .

[2]李先佳, 任丽平, 崔燕兵.目标教学法在专科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18) .

学院课程研究开发 篇11

【摘要】听说课程是英语专业教学重点之一,也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其特殊性,因此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听说课程需要因材施教。教师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 英语听说 教学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有着其特有的办学机制和教学理念,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独立学院的教学设置等各方面应当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特点进行有效地改革,以符合学院的培养目标。

英语听说是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是英语教学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较于独立学院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该门课的课程教学设置中,应针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改革,以求探索出适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

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南通大学杏林学院2013级英语专业学生一年的听说课程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并结合学生的访谈,本人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在听说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语言基础较为薄弱。听说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语言认知活动。通过对语音、词汇、句法等各种信息的综合处理才能使得听者更好的理解所听内容。该动态处理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现偏差(Osada, 2004)。

基本的语音规则是提高说力能力的基础。对重音、语调、连读、浊化等语音知识的掌握较为欠缺,会给学生听力增加难度。例如在连读时,会引起语音变异,此时若没有掌握该方面知识,往往会造成学生听不出完整内容,形成不同程度的理解困难。当遇到访谈、会话等听力材料时,通常语速较快,此时学生更加难以辨别出其中特殊的语音现象。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本材料。学生词汇量较小,往往导致听力理解困难。在听力过程中,学生可以模仿出听到的发音,却写不出听到的词。可见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无法将听到的语音与词联系起来(周东丽,2009)。句子结构的复杂程度也会对学生听力理解产生影响(刘龙根,2011)。因此当出现较复杂的长句时,听力文本难度增加,学生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甚至根本不知所云。在口语表达方面,学生发音不准,想表达的内容却没有充足的词汇量,导致学生表达出来的内容词汇简单,单调,句法上的错误出现较多。

2.对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除了上述的基本语言知识外,对其他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对听说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影响。语言与文化分不开。由于不同国家社会文化差异的存在,形成了语言、行为准则、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不同(吴道存,1993)。因此,在听力过程中,若只专注于语言知识,只抓住每个词语去听,没有结合背景知识,没有从语篇角度去理解深层含义,那听到的内容与实际表达内容就会有偏差。学生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在语言表达时就容易出现材料匮乏,表达内容单一的现象。

3.自主学习能力较欠缺。根据本学院听说课程教学安排,每周三课时。因此,每周授课时间有限,但大部分学生课后并不会主动去学习,去听相关英语材料来锻炼听说。普遍情况是只完成老师布置的有形的作业,学习处于被动阶段,没有能够形成在课后坚持收听VOA、BBC等英语材料的习惯。

4.其他相关问题。听说课程中,“说”是重要的一环节。但学生怕说,怕表达,缺乏主动性。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心里的想法无法正确流利的表达出来。此外,单纯的课本内容讲解容易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尤其13级学生采用的听说教材,材料篇幅过长,生词较多,且词汇难度远远超过了大二学生所需掌握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遇到文本难度较大,文章较长时,会感觉枯燥,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也比较低。

三、改进听说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针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特点,应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此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能能力,符合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教师在授课初期,应帮助学生学习基本语音知识,或开设相关课程。从音标开始系统学习,掌握连读、重读、弱化、英美发音差异等相关知识,按正确的指导方法,可以跟着有声文本进行训练,逐步养成正确的语音习惯。这不仅有助于听力的理解,也有益于口语的表达。此外,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读英文报刊杂志,原版名著等,多听新闻广播,不断扩大词汇量。有充足的词汇量是练好听说的基础。对于经常出现在听力材料中的词汇,如同义词、同音异义词等,应做好笔记,形成一定的积累,以便于在听力过程中,根据具体语境,正确理解所听内容。

听力文本中,复杂的长句不可避免。因此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长句。对于长句中的复杂结构,冗长的信息,能够抓住重点内容。这需要长期的训练积累,需要鼓励学生坚持多阅读,多分析,从原先学习词、句到慢慢转换为能够从整体语篇进行分析,把握有效信息。整个听力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教师在授课时,应做到精听和泛听有效地结合。对于复杂有难度的长句,挑选出来具体分析讲解;对于文章内容大意的掌握,需要结合泛听,从整体语篇进行有效分析。对于精听,教师可以将课本提供的习题形式适当改编,将重要的,有难度的段落提取出来,做成听写填空、听写改错或是让学生跟读。针对于泛听,教师可以将整篇文章完整放给学生听,可以让学生在听完之后简述文章大意,或回答有关说话人身份、说话人之间关系等较简单问题。

2.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单纯的讲解课本内容,完成课后习题,这样的模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课堂也较为单调枯燥。因此在听一份材料之前,教师可以适当增加相关背景知识的补充。可以找与之相关的影视片段,英文文章等,既可帮助学生减少听力过程中将会出现的知识障碍,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人文知识,增加词汇的积累,并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去搜集相关知识材料进行阅读,下次上课时可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

对于文化差异引起词汇意义的不同,教师可以在讲解该词汇时,除了讲解词义,还可以补充介绍该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并拓展到其他相关词汇,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给出与之相似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不能仅仅依赖于老师课上的补充,更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前可以去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增加知识积累。

3.培养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不积极主动,有部分原因在于对该课程兴趣不浓厚,甚至不感兴趣。若课堂讲解枯燥无味,只是简单地放音频、对答案的模式,那学生很难对这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英语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因此,听说课程的教学需要科学的安排。听力训练是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若训练时间过长,学生则会出现疲劳,学习效果也不佳。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讲解以及授课方式。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本材料,对于不适合的语篇进行替换,注意听力材料选取的多样性,针对有些材料,进行适当补充,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听力训练是精听与泛听相结合,根据听说课程的安排,一次三节课,因此通常在第一节课,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适合安排精听训练,对听到的语音和语意有较透彻的掌握。在学生逐渐产生疲劳时,选择泛听材料进行训练,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文章大意即可。

听说课程,是听与说相结合。因此,在整个听力训练过程中,要穿插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可以组织学生对于所听材料的话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想;或是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自行搜集相关材料,展示自己的所学所想。“说”这项技能是需要反复训练的,要多增加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通过复述,跟读,讨论,总结,对话,演讲等多种途径,使得学生从倾听模仿到最终能够自如且正确的进行英语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多听英文材料,多阅读原版文章等,以便于学生熟悉不同语音语调,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增加词汇量。教师可以定期抽查自主学习成果。从一开始,可能会是督促学生学习,到逐步发展为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学生在实际感受到自身英语能力不断提高的时候,会越来越有信心,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长此以往,自主学习能正真起到应有的成效,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四、总结

听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教师根据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出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材施教。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因此教师要能够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独立学院人才。

参考文献:

[1]Osada,N.(2004).Listening comprehension research:A brief review of the past thirty years.Dialogue,3:53-56.

[2]刘龙根,苗瑞琴.外语听力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吴道存.怎样教好英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周东丽.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听力教学方法初探[J].太原大学学报,2009:123-126.

【基金项目】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教育教学研究基金一般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J203.

作者简介:

张莉莉(1987.10-),女,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外语教学。

学院课程研究开发 篇12

课程资源开发是根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可能涉及课程活动的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和合理利用, 突出其在课程中的特殊功能, 以形成系统化的资源库, 便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在我国, 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比如, 按功能特点来划分, 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按来源, 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与网络资源。此外, 还可以根据许多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例如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 物质资源与信息资源, 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 纸质资源与电子声像资源, 时间资源与空间资源等等。本文中动态英语课程资源是按照资源的来源来定义的, 主要包括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与网络资源, 是与传统的纸质资源“教材”相对应的一种生成性资源。之所以称之为“动态”, 一方面是因为其内容丰富多彩, 是根据学生的发展和实际教学的需要不断更新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其形式灵活多样, 不同于相对“静态的”教材。

一、独立学院动态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1、目前几乎没有成熟的适用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课程方面的教材。

普遍采用的教材不仅种类繁多且质量与难度各异。更关键的在于, 这些教材多为普通的学术型高校英语专业而编写, 多重于文学与文化以及语言本身的研究, 距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要求有一定距离。在目前尚无符合应用型教学要求的英语专业各课程教材的情况下, 独立学院应加强教学研究、进行教材改良:剥离与交流型语言学习目标背道而驰的内容, 补充符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能力目标的教学内容。

2、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普遍不合理, 年轻教师居

多,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意识浅薄、能力欠缺和结构单一等问题。从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来看, 偏重于文本资料, 甚至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加以固化, 在对于开发非文本性的资源如生态资源、文化景观等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载体形式重视不够;从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来看, 偏重校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而对于校外课程资源的拓展和利用不够, 包括博物馆、展览馆、旅游资源等丰富多彩的社会性资源。

3、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正日益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教育方式。

互联网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 为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材和文本材料, 大量的动态资源, 如英语影视、新闻、广告等材料都可以开发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对于老师来说, 也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强语言的真实性, 趣味性, 使英语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 创造出语言学习的真实情景, 从而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目标。

二、独立学院动态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1、开放性和适应性原则

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 要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 不仅要考虑典型或普通学生的共性情况, 更要考虑独立学院学生对象的特殊情况, 如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兴趣、特长和素质背景。

2、地域性和特色性原则

每个学校的教师、学生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身心发展特点上都有巨大的差异, 每个学校的校园环境、社区环境也大不相同, 可以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千差万别。课程资源开发必须反映地方社会发展实际及其人才培养的需求, 我们可以从当地资源及学生实际出发, 使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发生多方面的、多层次的联系, 使他们关注社会发展, 关注生态环境。

3、应用性和实践性原则

独立学院与传统的学术型综合大学相比, 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更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资源开发应遵循学以致用原则, 注重校内教育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 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出学校, 走进自然, 走进社会, 在生活中学习, 在实践中求知, 在社会中成长。

三、动态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初探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地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桂林, 地域特点鲜明, 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 这些都为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校内资源开发

(1) 发掘各种活动场所的第二功能

在完善校内的图书馆、网络室、实验室、展览馆等活动场所的同时, 充分发掘他们的第二功能, 使其得到有效使用并发挥最大的作用。

(1) 图书馆。英语阅读课组织的图书馆英语书籍导读活动——我来推荐一本英文书, 每个学生推荐一本图书馆内的英文藏书, 通过海报以广告的形式在校园主干道展出, 定期更新,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图书馆的使用率提高的同时, 使得阅读课的课程资源更加的丰富和多元化。

(2) 超市。口译课大胆走出教室, 走进超市。学生两人一组, 分别扮演翻译和顾客, 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实践。

(3) 路标。笔译课组织学生对校内的中文路标进行采集并翻译, 使校园英语文化更加浓厚。

(4) 广场。英语口语课利用小广场开展英语角, 为学生创造开放式的课堂环境。

(2) 建立电子资源库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发教学素材, 丰富学校的英语教学资源。由我院外语系建立的“蓝鸽校园网英语学科平台”, 是依托学校校园网运行的“网上虚拟英文学校”, 主要目标是帮助学校实现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 网络化自主学习和网络化考试。通过电子资源库的建设和完善, 听力、口译课程已逐步实现无纸化作业和无纸化考试,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 不断拓宽交流渠道

在学习中, 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是信息源。英语角、校园英文板报、广播站英语快报、校报英语专栏等多种形式, 畅通了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 培养学生收集、贮存、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2、校外资源开发

(1) 走出校门, 感受真实的语言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普遍重视, 英语课程的目标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才能和潜能, 因而充分体现社会资源的优势。为积极探索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 通过专业带动和学术引领, 我院开展每年一届的“大学生创新课题”活动, 经专家、教师对课题进行竞标评审, 对中标课题进行经费赞助。与英语学习相关的课题, 如“漓江学院英语角特色活动——阳朔西街开展户外英语学习活动的探究”、“桂林英语导游员素质状况的调查及我院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的构建”、“桂林市旅游景点英语广告翻译错误分析调查”等活动的开展, 不但加强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走出校门, 感受英语语言在具体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同时, 使丰富的社会资源转化为真实有效的英语教学资源, 弥补了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2) 重视本土文化, 激发爱国情怀

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种英语教材中, 以介绍外国风俗文化的居多, 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文内容相对较少, 与本土文化相关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可能会是学习者盲目崇拜外来文化, 而对本土本乡的文化熟视无睹。口语课通过开展“用英语说桂林”口语比赛, 内容包括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风俗人情、特色小吃、旅游胜地等等, 从而把本土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 进而激发爱国爱乡的情怀。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地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桂林, 地域特点鲜明, 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 这些都为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网络资源开发

独立学院均十分年轻, 图书资料等学习资源的积累有限。互联网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无穷无尽的信息宝库。但是面对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许多英语学习者感觉无处下手。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发和利用英语学习资源。

(1) 借助于E-mail和QQ聊天工具, 实现英语教学的双向互动。E-mail作为国际互联网的一种基本服务, 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用英语进行自然交际的机会。如:以班级为基础组织课内外电子讨论和交流;利用E-mail订阅英语电子报刊。通过QQ聊天工具, 可以建立以学习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的群和讨论组, 不定时地交流和共享资源。

(2) 利用电子期刊杂志和报纸培养阅读与翻译能力。网上的语言素材通常鲜活、地道, 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趣味性, 是理想的阅读和翻译材料,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目的的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在网上阅读时, 借助于英语教学软件 (金山词霸、词海、在线翻译等) , 可进行及时翻译。同时准备笔记本, 对网上出现的具有兴趣性和学习价值的重要语句或篇章摘录下来, 进行英汉互译, 这样大量反复进行练习, 英语阅读与翻译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3) 利用网上题库和英语教学软件提高语法水平。许多英语网站都设有各种英语题库和教学软件, 如:CET、TOFAL、GRE等, 利用网络进行语法和词汇测试练习, 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 对于做错的题目网络也给出错误的原因, 这样有助于英语语法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四、结语

总之, 独立学院的英语学习资源的短缺问题是可以通过多渠道来缓解的。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 教师要开阔眼界,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丰硕成果, 从校内外、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多方面入手, 引导学生大力开发免费的英语学习资源,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自主获得语言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在所有的课程资源中, 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大学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还应钻研教学教法, 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 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陈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5.

[2]丁丽红.课堂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06.

[3]段兆兵.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3) .

[4]范兆雄.课程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5]江玉娥.论专科英语阅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6]苏玉玲.通过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D].首都师范大学, 2007.

上一篇:固体污染物下一篇:企业合并及其财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