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通用8篇)
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篇1
浙江传媒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浙传院教〔2010〕26号
一、总则
第一条 课程建设是高校的一项基本教学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规范课程管理,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建设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特修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教材、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学校按照“保证质量、重点建设、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按照达标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逐级建设的路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一批示范性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群,以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三条 课程建设的过程就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各二级学院(部)领导应统一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开展课程建设工作。
第四条
课程建设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及《浙江传媒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暨中长期事业发展目标》为指导。
二、申报与审批
第五条
课程建设及其申报范围
1.学校课程建设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等四个等级。其中,“国家级课程建设”是指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省级课程建设”即指省级精品课程;“校级课程建设”包括校级精品课程、校级重点课程、校级双语课程等。“院级课程建设”主要是达标课程等。
2.各专业09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原则上均要求建设成为达标课程。达标课程建设由课程归口的二级学院(部)负责,公选课由二级学院(部)和教务处共同负责建设。已经是校级网络课程、重点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的,无须再经达标课程建设。
3.重点建设课程和精品建设课程主要面向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授课面较大的优质公选课程也可申请校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
4.课程建设申请和受理原则上一年一次,具体日期由教务处统一公布。第六条 达标课程应达到以下条件: 1.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申请达标课程的教师须具有高等院校的教师资格证。如聘请校外专家开课的,须符合浙江传媒学院兼职教师的任职条件,有人事处颁发的聘书。
3.教学文件齐备(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案或讲义、习题或思考题、参考资料等)。4.选用公开出版的高质量的教材(或实验指导书)。5.理论教学课程必须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教学。鼓励实践教学课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
6.实践教学课程的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7.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安排较合理,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比较满意。8.要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9.申请达标课程的教师能负起“课堂教学组织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职责,认真做好课堂教学管理,课程教学纪律和教学秩序良好,达到“合格课堂”的要求。
第七条
拟申报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达标课程验收合格后,后续建设1年以上(含1年),其网络教学资源向开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开放、共享,并形成教学团队。
2.具有治学严谨,教学经验较丰富,团结、协作能力强的讲师职称以上(含)的课程负责人。
3.教材、图书资料、多媒体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实验条件较好、教学文件完备,能为持续、稳定地进行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4.课程建设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建设计划。
5.注重教学研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因材施教、素质培养、教书育人等方面有措施、有成果。
6.课程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管理、教学效果优良,当年达到“优秀课堂”的比例不低于30%。
第八条 拟申报校级精品建设课程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校级重点课程验收成绩优良,或验收成绩合格,后续建设在1年以上(含)。
2.课程由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含)的主讲教师,并具有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师梯队。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本专业学科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
4.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与管理,注重教学研究,在教学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的改革与研究上措施有力,成果显著。
5.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或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具有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系列化教材和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6.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主讲教师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开设有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和研究性实验(针对实验教学教程)。
7.课程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继续优良。第九条
拟申报校级双语建设课程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双语教学课程。
2.申报的课程应具有较好的建设基础,至少已面向两届学生开设,修习该课程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外语基础,双语教学效果良好。
3.课程负责人要有1年以上(含1年)海外留学、进修或工作的经历。应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结构合理、外语和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优良。
4.鼓励聘请国外教师、专家进行双语教学工作并申报校级双语教学课程。第十条
申报与评审程序
1.达标课程每学年申报一次,由申报人填写《浙江传媒学院达标课程建设申报表》。达标课程由课程归口所在各二级学院(部)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申报,申报人申报的课程须为本学年所上之课程。
2.重点建设课程由各二级学院(部)根据学校分配的名额(名额与本学院(部)的达标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情况等挂钩),每学年组织申报一次,由课程负责人填写《浙江传媒学院重点建设课程申报表》,二级学院(部)专业建设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按照“浙江传媒学院重点课程建设申报条件”进行评审并公示拟建设名单,公示期满后报教务处审批,确定为“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3.校级精品建设课程由教务处组织申报与评审,每学年组织一次。校级精品建设课程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中遴选,课程负责人填写《浙江传媒学院精品建设课程申报表》,经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公示拟建设名单,公示期满后报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4.校级双语课程由教务处组织申报与评审。校级双语课程在各学院(部)所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中遴选,课程负责人填写《浙江传媒学院双语建设课程申报表》,经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公示拟建设名单,公示期满后报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确定为“校级双语课程建设项目”。
5.省级和国家级精品建设课程申报在校级精品建设课程中遴选推荐。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在校级双语课程中遴选推荐。
三、建设与管理
第十一条 各类课程的建设 1.立项为达标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的每个建设项目必须制定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建设计划。
2.立项为省级精品建设课程和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的项目,在相关立项文件下发后,要在教务处的组织下,邀请校课程建设委员会、相关专家和职能部门召开一次开题协调会,使项目制定科学的建设目标和方案。
3.各类课程建设应突出重点,凝练特色,强化优势,尤其应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规范等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
4.课程建设应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相结合,注重提高建设实效。第十二条 各类课程的管理 1.达标课程的建设周期为1年。
2.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双语课程的建设周期均为2年。
3.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双语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因工作调动等特殊原因造成课程负责人空缺的,由课程所在学院(部)及时组织该课程负责人的选聘工作,并报教务处备案,同时通知各相关部门。由公选课产生的校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如果因工作调动等特殊原因而出现课程负责人空缺的,原则上取消该课程的建设。
4.课程负责人的职责与权力主要有:(1)组织制定并主持实施课程建设规划;(2)组织制订或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规范等教学文件;(3)组织本课程范围内的教学改革活动和教学法研究活动;(4)负责本课程的教材建设;(5)组织申报本课程范围内的教学研究项目和教改基金课题;(6)负责本课程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评估;(7)负责本课程青年教师培养工作;(8)推荐本课程教师申报各级各类教学奖励;(9)负责统筹使用本课程的建设经费;(10)负责课程试题库建设与课程档案的建立、管理和更新。
5.课程负责人所在各学院(部)须对课程建设提供支持,定期组织自评与督促检查,对发现问题的课程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加以改进,并报教务处备案。学校每学期对各类课程进行课堂教学状况的抽查,并公布抽查结果。
6.学校建立课程建设网站,发布与课程建设有关的政策、文件、通知等信息。教务处负责课程网站的信息的发布及有关管理工作,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课程网站的运营与技术支持。课程负责人须根据课程建设的相关要求,按计划维护和更新课程网站建设内容。
第十三条 经费管理
1.学校设立各类“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并逐步加大各类课程建设经费的支持力度。2.达标课程建设经费由课程归口所在二级学院(部)提供。具体经费额度由各课程归口所在二级学院(部)制定。教务处对各二级学院(部)验收合格的达标课程,每门给予500元至1000元的奖励。
3.学校对每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给予1万元经费资助,对每门精品建设课程分别给予校级2万元、省级5万元、国家级8万元经费资助,各学院应以一定的经费配套共建。
4.课程建设专项资金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管理,分阶段划拨各课程组,中期检查前划拨50%,中期检查后再划拨余款的40%,剩余部分作为通过验收后的奖励。学校加强对课程建设经费使用的检查和管理,课程建设项目验收不合格,或在规定使用期限内未使用完的,将收回该项目的建设经费。
5.课程负责人根据建设计划负责经费预算、经费支出的审核。课程建设经费的各项开支凭据须由经办人、课程负责人、课程所在学院分管教学院长、分管经费院长分别审核签字后,方可凭《课程建设经费使用卡》到计财处按财务规定办理报销手续。凡单张票据一次性开支在5000元以上的或在本经费使用范围外的各项特殊性开支,应从严审核,需事先经教务处审签同意(特殊项目开支还需报分管教学校长审签同意)、凡单张票据一次性开支在1万元以上的,须经分管校长审签同意后方可向计财处办理报销手续。
6.课程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编印教学文件(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等);购买课程建设必备的图书资料、教学简易设备、实验材料、办公耗材;课程试题库建设;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维护;加班费、劳务费、奖励费(该项目控制在已下拨经费的15%以内);编写教材等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必要开支。仪器设备的购置费不得超过项目总经费的20%。
7.涉及的物资采购,由学校采购科统一管理。移动硬盘、U盘、录音笔、硒鼓、墨盒、墨粉、色带、色带架、光盘、复印纸、打印纸等办公设备耗材在省政府定点采购单位购买,其余少量低值易耗品和材料等,原则上允许自购。凡购置的物资属固定资产的,采购前需经实验与设备管理处审核,实行统一采购。
第十四条 检查与验收
1.达标课程由二级学院(部)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教学督导进行验收。原则上,一学年验收一次。考核结果由各二级学院(部)报教务处教学科,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抽查并公示,合格者由教务处授予“达标课程”称号。
2.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满1年接受中期检查。各门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必须填写有关建设进展、经费使用等情况的《浙江传媒学院课程建设项目中期检查表》。对中期检查不合格者,停止经费资助,取消重点课程、精品课程资格,同时取消课程组成员下一年申报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资格。
3.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建设期满后,由课程负责人提出验收申请,对应填写《浙江传媒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验收表》、《浙江传媒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验收表》、《浙江传媒学院双语课程建设项目验收表》,附书面总结及有关材料,报教务处,由学校组织有关专家根据《浙江传媒学院重点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浙江传媒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浙江传媒学院双语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验收。达标者授予“浙江传媒学院重点课程”、“浙江传媒学院精品课程”、“浙江传媒学院双语课程”称号;不达标者,限期整改,仍不达标者,取消建设项目,同时取消课程组成员下一年申报重点建设课程、精品建设课程、双语课程的资格。
4.精品课程、双语课程建设期满后,每4年组织一次对其进行专项评估,如不达标者,取消校级精品课程、校级双语课程称号。
5.在中期检查和验收中,如有二次学院(部)有3门(次)以上课程不达标,取消该学院(部)下一的重点建设课程、精品建设课程申报资格。
第十五条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逐步实施已开设课程的达标评估,并加强对学院所承担的重点建设课程、精品建设课程、双语课程的管理,充分发挥重点建设课程、精品建设课程、双语课程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把教学改革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同时废止之前所制订的本校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篇2
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 或是它们的组合, 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 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品牌专业是指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专业。
二、当前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物流师资力量匮乏
当前, 独立学院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学人员多来自其他专业, 缺乏全面系统的物流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 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
(二)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许多独立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大多照搬母体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缺乏对生源特点和当地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研究, 课程设置普遍缺乏特色。
(三) 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不足
独立学院所选用的教材缺乏实用性、内容不成体系, 课程重复严重。部分教材没考虑到生源实际, 偏难或不适合学生的特点。
(四)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物流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选用的实际操作软件不能代表先进物流科技发展水平和管理方法, 也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实际运作环境。没有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组织和配置实训管理人员, 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监控管理措施和体系。
(五) 实习基地建设不足
毕业实习由学生自己负责, 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跟踪指导, 实践教学效果差。许多院校将实习与毕业设计挂钩, 从而保证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三、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
根据波特的竞争力模型, 独立学院面临着以下的竞争。
(一) 现有竞争者
对独立学院而言, 现有竞争者是指已经存在的322所独立院校, 各院校间生源竞争十分激烈。
(二) 新进入者
新进入者是正在申请或审批创办的独立学院。
(三) 供应商
独立院校教育的供应商也就是办学资金的来源。由于政府的教育财政拨付有限, 独立学院数量的日益增加, 以及政府的财政扶持政策向普通高校倾斜, 因而独立学院的财政拨款愈显不足。
(四) 顾客
独立学院的顾客主要包括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随着众多院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 学生和物流人才的需求行业对独立院校的选择余地相对增大。
(五) 替代品
独立学院的替代品是指公办院校、独立学院和其它民办院校。这些学校不断扩招, 调整办学定位, 不惜重金引进师资, 大力培养型复合型、应用型物流人才, 从而给独立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很大的冲击。
四、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品牌建设实施战略
(一) 服务战略定位
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独立学院生存发展的空间, 应围绕市场和本地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调整物流专业建设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当品牌建设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时, 可以考虑专业定位的调整。
(二) 加强师资队伍品牌建设
注重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鼓励教师多出科研成果。组织引导教师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 提高物流教师的业务能力, 引进具有丰富的物流从业经验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三) 加强课程建设
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编写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组织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开发课程体系, 以能力本位思想构建课程体系,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 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选用和教材编写方面的工作。一方面, 不能照搬母体高校的物流专业教材, 更不能借用高职院校教材, 而应根据课程标准选择与培养方向相适应的先进性、高水平的教材。另一方面, 将企业的经营实例及最新成果编入物流实训教材, 与时俱进, 突出实用性, 大力引进最新版本的国内外优秀教材。
(五) 加强物流实训室的建设
建立物流仿真模拟实验室, 使学生不出校门即可进行直观的仿真模拟物流各业务环节的活动;针对物流管理软件产品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加强与物流管理软件公司的互动, 共同改善解决。
(六) 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拓宽校企合作渠道,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 把学习和就业结合起来, 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物流实验和实训项目的研发工作, 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内容,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七) 中外合作办学
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资源办学。此外, 还应加大中外合作办学力度, 与已经进入我国境内的国外教育 (培训) 机构进行互惠互利的合作, 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与优势, 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与水平。进行物流教学、教研的国际交流活动, 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品牌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物流管理专业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和全方位的管理, 更需要建立一套品牌专业评价体系, 以实现对品牌专业的评估、反馈和预测, 从而充分指导专业的品牌化运作。独立学院物流专业品牌建设的效果是通过有关教育部门的评估指标来评价, 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来衡量的。因此基于独立学院的自身特点和以上因素, 本文构建了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品牌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 见下表。
说明:1.此指标体系一级指标6项, 二级指标16项, 其中核心指标9项 (表中标注有“※”) , 一般指标7项。指标内涵给出了B级要求, 明显高于B级为A级, 明显低于B级为C级。2.鉴于各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不同, 部分为非量化评估指标。一二级指标数量各校可以适当扩充调整, 各独立学院可自行确定物流管理品牌专业建设的立项要求。
六、结语
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 针对师资力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制定了物流管理专业品牌建设的实施战略, 并为了客观有效地评估物流专业品牌建设的效果, 基于实施战略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品牌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由于各独立学院自身条件及所在区域状况的不同, 因此独立学院应从实际出发, 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实施品牌化战略。
摘要:独立学院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它既不是完全的民办高校, 又不是完全的公立院校。未来一段时期,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物流人才教育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 众多院校纷纷打造品牌专业。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和创建品牌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战略, 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品牌建设指标评估体系。
关键词: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曜, 孙玺, 吕翊等.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研究.民办教育研究, 2009, (1) :57-58.
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建设
1 概述
《管理学原理》是工商管理学科各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系统性的研究了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其目的是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效率。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奠定学生的管理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独立学院以文科类院校居多,《管理学原理》基本是一门普开的专业基础课,对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目前基本处于探索阶段,并无成熟的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一是授课方式限于课堂理论授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传统的知识单向传授;二是不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旨在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够,三是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教学内容全而不精。鉴于此,本院成立了课程建设小组对该课程在大量调研基础上实施教学改革。
2 课程教学改革调研情况分析
为了使《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更具可行性,本课题组进行了广泛的调研。从2010级管理系本科学生开始,分年级、分层次地进行了长期的调研分析,调研对象包括2010级-2014级管理系本科生,一共180名学生。
首先,学生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予以了较高评价,97.2%的学生认为整体较好,其中31.7%认为非常好。在对辅助教学效果的传统方式,作业的态度上,学生们普遍认为有帮助,其中21.2%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学生对于“多阅读管理学著作对学习管理学原理有何帮助”的态度,75%的学生认为重要;虽然学生对阅读管理著作态度不一,仍然主动在课下通过图书馆之外的网络等其他媒介获取了解管理学相关信息;但是全部参与调查的学生均认为《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是书本知识与实践都重要,为实现实践性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为了更好地确定实施实践教学的方式,首先调研了解到52.2%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学重点应放在“结合具体情况,讲述管理方法的具体应用”,42.2%的学生认为教学重点应放在“紧跟时代发展,讲述管理学的发展与创新”,说明学生对于管理学原理课程实行实践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对于采用何种形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的选择结果是:18.1%为“案例分析讨论”,51.1%为“实践模拟情景处理”,28.3%为“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演讲”,此结果为如何实施实践教学的方式指明了方向。最后,学生对任课教师师资的要求与课程学时安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98.3%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丰富实践经验,说明我们教师在上课之余仍需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63.9%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学时分配和总学时设计合理,但仍有36.1%的学生认为不合理和不确定,说明仍有改革空间。
3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我们做出以下教学改革
3.1 树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目标
独立院校基本是三本招生,在教育改革应突出应用型大学定位,因此该课程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中应该突出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设置和定位教学目标时,我们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确立该课程的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向学生教授管理学原理中主要的理论知识点,这是基础课程的基本模式,也在衔接后续管理类课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二是授课中充分结合各种案例去引导学生用管理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树立正确的管理学思维和意识,并熟练掌握管理技能、工具和方法。
3.2 树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课程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再现和复述课本知识,应该树立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还要应学会如何将其应用于实践。以此教学理念为指引,为了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必须重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管理学课程模拟实训室,设计案例讨论、模拟企业管理、模拟招聘等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充分结合,以此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3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据调研,该课程教学在各个独立学院中基本开设64个学时(个别专业开设了48学时),我院由于加强实践教学而压缩理论教学,一般开设48学时,但管理知识浩如烟海,因此必须精选教学内容。一是以该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为基础;二是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定位,修订教学大纲,实施模块化教学,减少纯理论知识的灌输,重点是管理职能、管理工具和方法的讲解,突出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培养。为加强教学效果,本课题组配套编写了《管理学名著摘要》、《管理学案例汇编》等课程教学的辅助材料,配合教材使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后续的学习中还应该创造多渠道,让学生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学习真正的企业管理知识,并邀请企业的高管进行管理知识的专题讲座,让学生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整体循环学习,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4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过程化考核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与一本、二本的学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考核,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效果评价模式,树立新的评价标准,探索出一套学习过程化考核机制。比如:从过去以结业考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转变为重视学习过程的检验与考核。过程化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考勤情况、课题互动情况、课堂笔记、课程测验、作业、实践环节和考试成绩等内容。在过程化考核中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应该加强,可以超过结业考试成绩,以此来弱化理论知识的背诵和记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真正的让学生学有所获,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突击背诵。
参考文献:
[1]史润玲.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林常青.基于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课教学改革——以独立院校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1.4.
课题项目:本文为院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学原理”(编号KC201307)成果之一。
通用管理学院课程介绍 篇4
1.《如何做企业定位》——易发久
明确发展方向、阻隔竞争对手;
聚焦有限资源、吸引潜在客户。
企业定位的原则是什么?
您的公司是什么?做什么?
您的公司不是什么?不做什么?
企业定位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命题。
企业定位带动了企业的走向。企业如果没有明确、精准的定位,如同前进中迷途的羔羊。完善的企业定位系统,会让企业所有人员如同一个人,信心满满地前进,直达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掌握企业定位的含义,企业定位的4大力量,3层方法,6大内容以及8项原则。现实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员备受启发,学后便可亲自操刀。
2.《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易发久
如何构建企业形象?
如何打造企业基本法?
如何编写企业文化手册?
企业文化即企业共同的价值观。
本堂课中,易发久老师以对企业文化的4种理解为开篇,依次向学员介绍了企业文化的4个层面与载体,企业文化的10大功能,并通过一系列实际案例来说明企业应该如何建构完整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使学员了解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使学员掌握如何构建企业的价值体系与文化体系。从而能够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企业文化,并落地生根,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软动力。
3.《如何整合资源》——易发久
生意是怎样做成的?
为什么要进行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能带来哪些好处?
想不想合作,取决于合作方案够不够好
整合资源造就双赢。
本堂课通俗实用,通过对整合的原因、资源方法以及方式的介绍,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刻分析,使学员了解资源整合是企业战略调整的手段,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日常工作。使学员掌握整合的原因、内容和方式。使学员明白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从而取得最好的整合效果。
4.《商业模式设计》——易发久
商业模式竞争经历了哪些时代?
成功的赢利模式有哪些特征?
生产模式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客户价值最大化是商业模式的终极目标。
本堂课通过讲述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以及7种具体的商业模式,使学员了解7种商业模式的类型、特征、战略等方面的内容,使学员全面了解商业模式,能判断出何种商业模式是
赢利型的模式,何种商业模式是应大力推广的模式。使学员掌握商业模式的运作就是要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本课程还介绍了一些知名企业的实战案例让学员能取其精华,学会去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5.《治理结构》——易发久
如何评估公司价值?
为何要进行股份权改造?
金字塔结构和矩阵式结构的区别在哪?
治理结构是企业众多问题的根源。
治理结构即法人治理结构,本堂课主要讲述治理结构的组织结构及其种类、权力分配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内容,使学员了解如何科学地分配公司的各项权力,协调各项权力的关系,掌握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通过对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图解,加深学员对法人治理结构的认识,让学员了解治理结构的相关知识,学会如何科学地分配公司的各项权力,为企业的结构优化寻找解决对策。
6.《授权原理》——孙志强
如何选拔受权人?
如何制定授权的标准?
领导者不愿授权怎么办?
授权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本堂课从授权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授权中遇到问题的处理、授权的意义与内容等层面介绍授权原理。使学员了解有效授权应遵循的4项原则,避免尺度偏差。使学员掌握授权障碍的7种克服之道,正确授权,让学员更轻松、有效地授权,使公司正常运作,快步前进。
7.《如何管理权力》——孙志强
如何处理越级授权?
如何防止授权流于形式?
如何防范授权转变为放弃权力?
权力是双刃剑,正确运用,可以提高效率。
真正的管理者不但懂得如何授权,还懂得如何管理权力。
本堂课从监督权力的3种方式、2种人的审计权力、6种防范授权误区的方法三个方面介绍如何管理权力,使学员了解权力运行的约束体系,使学员掌握监督权力的方式,以及如何防范授权误区,从而真正认识到授权是一门管理艺术,正确运用,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8.《如何授权》——孙志强
如何授权是每个管理者面对的困惑
哪些工作可以授权?
这些工作到底授权给谁?
实施授权应该遵循的五项要点是什么?
授权是一门管理艺术。
本堂课通过对授权原因的分析,授权类型的介绍,使学员了解真正的管理者是谁,掌握授权之道,提高授权管理水平,有效针对事授权,明确选择授权对象,避免授权对象选择误
区。使学员正确理解并有效运用授权,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企业发展上,提高授权艺术,提升管理境界。
9.《如何建立信息管理机制》——孙志强
信息不加处理便是垃圾;
管理为本,信息技术为表。
“除了上帝,你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信息。”
管理的角度看信息还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管理。
没有信息,就不可能有合格的管理者。
本堂课向学员详细介绍了企业信息管理的认知、信息管理机制建设的重点及流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信息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使学员掌握信息管理机制建设的重点以及企业信息管理机制的建设流程,从而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运用所学,正确使用信息,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流程,让信息为企业发展壮大服务。
10.《如何搜集整理信息》——孙志强
一切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信息
信息搜集有哪些方法?
信息搜集的原则有哪些?
信息整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切有效的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的管理。
本堂课向学员详细介绍了四个部分的内容:信息的搜集来源、信息搜集方法、信息整理流程及信息整理注意事项。使学员了解信息搜集和整理活动是信息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掌握有效搜集信息的方法,从而以规范化的信息整理流程进行信息的搜集活动,保证信息管理的及时、准确、融会贯通。
11.《如何分析并运用信息》——孙志强
信息如何分类?
信息有哪些特征?
信息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信息是表现的现象和属性的集合。
信息不仅是管理的依据,也是决策的前提条件。
本堂课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分析方法、信息的有效运用三个方面重点讲解了信息的分析运用。使学员了解信息发展的3个阶段:信息的特征、划分标准及构成要素。使学员掌握用信息分析方法,以致有效运用信息,使企业的信息管理规范化,可利用率高,并作为企业重要资源使用。
12.《如何设计团队组织结构》——娄萌
组织架构的设计要解决哪些问题?
团队组织架构的形式有哪些?
高绩效团队应具备哪些特征?
高绩效团队铸造最佳生产力。
本堂课重点讲述团队的组织结构,通过向学员介绍高绩效团队、组织结构设计的涵义及内容、组织设计需解决的问题、组织的义务和管理流程、不同组织模式下部门的划分、团队
组织架构的形式等内容,使学员了解高绩效团队的建设特征,使学员掌握学习组织架构的设计及注意事项,从而选择合适的组织模式,提高学员建设高效团队组织的能力。
13.《如何组建团队》——娄萌
如何筛选人才?
如何建立素质模型?
如何确立选用团队成员的基本原则?
相互负责、共同目标、共同执行。
本堂课通过讲述团队成员选用的基本原则、选拔招聘、工作分析的意义及作用、职位说明书及招聘广告、员工素质模型、筛选方法等内容,使学员了解团队中选人和用人的意义,使学员掌握团队成员选拔的原则、方法及流程,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采取适当的措施用好团队成员,从而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创建和谐高效的团队。
14.《如何打造团队凝聚力》——娄萌
团队文化是团队凝聚力的灵魂
领导素质决定团队文化的优劣
您是领袖型领导还是魅力型领导?
团队领导是团队凝聚力的核心。
本堂课重点讲述团队凝聚力打造,向学员全面介绍团队凝聚力含义、团队凝聚力打造、“领袖型”领导的特质、“魅力型”领导的行为、团队文化的内涵及要素构成、领导素质对团队文化的影响等内容。使学员了解各种有效的管理技巧,掌握“带人又带心”的要决,从而全面提升团队的凝聚力,真正成为一位拥有高效团队的“掌舵人”。
15.《如何管理团队成员的行为》——娄萌
员工不会做你希望做的,只会做你检查的:
规范的要求来自组织的使命;
出色的执行力来自严格的管理;
严格的管理来自严格的监督和管控。
无规矩不成方圆。
本堂课重点讲述了团队成员行为管理,向学员详细介绍了员工行为的管理出发点、员工行为管理、行为表现不好员工的处置等内容,使学员了解为什么要管理员工的行为,使学员掌握员工行为管理技巧,规范团队成员行为,从而提高学员管理团队成员的能力,而良好的员工行为可以增加组织的工作效率,进而增加组织的生产力。
16.《如何解决团队冲突》——娄萌
团队中的冲突不可避免:
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就不会有关于重大问题的争论;
如果没有存在的理由,就不会有各种想法的综合。
用事实说话,以榜样来领导。
本堂课重点介绍了团队冲突的处理,向学员介绍了冲突的解释、团队冲突的正确认识、人际关系状态、冲突处理的策略、冲突处理方法等内容。使学员了解团队冲突的来源,使学员掌握团队冲突处理技巧,解决团队管理过程中的冲突,从而提高学员解决团队冲突的能力。
17.《如何提升团队战斗力》——娄萌
信念比利益更重要;
速度比完美更重要;
胜利比公平更重要;
结果比理由更重要;
员工并不拒绝改变,但员工拒绝被改变。
管理深处是哲学,执行背后是文化。
本堂课重点介绍了团队战斗力的提升,向学员具体介绍了团队中执行型人才及执行的重点,使学员了解团队中所需的成员类型,使学员掌握提高团队执行力的方法,创建团队执行力文化。
18.《如何实现团队的优胜劣汰》——娄萌
如何留住优秀员工?
辞退员工过程中该如何表达? 优秀的团队成员的标准有哪些?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本堂课通过对如何实现团队的优胜劣汰的介绍,使学员了解优秀团队成员的标准,如何区分团队成员的优劣,使学员掌握留住优秀成员,淘汰落伍成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辨识人才,积极留住优秀员工,淘汰落伍员工,实现团队管理过程中的优胜劣汰。
19.《如何建立持续反馈改善机制》——张斌
为什么说反馈比不反馈效果要好?
为什么说主动反馈比被动反馈效果好? 为什么说即时反馈比远时反馈效果要好?
有效的全方位沟通反馈,有助于发现问题。
本堂课通过向学员讲解如何建立持续反馈改善机制,使学员了解反馈改善机制的特点,使学员掌握反馈改善机制的构建方式,通过工具或方法持续改善。提高学员建立持续反馈改善机制的能力,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反馈方式。
20.《如何督导部属》——张斌
如何确定督导执行力的流程?
如何明晰督导部属的原则? 如何构建督导部属检查制度?
执行力不足归根结底是督导不到位。
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篇5
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滨院党〔2009〕78号
各党总支(直属支部),各系(院、部)、部门:
《滨州学院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学校党委会议研究通过,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学习,做好贯彻落实。
中共滨州学院委员会 滨 州 学 院
2009年8月15日
滨州学院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落实滨州学院《关于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滨院政[2008]455号)的有关具体要求,本着“全面建团队、层层抓重点”的原则,聚集优势力量,带动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将学科和科研优势落实在教学工作中,规范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学团队作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织,其目的在于落实“质量工程”,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讨与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第二章
申报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基本条件
第三条
团队及组成。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应是在多年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梯队结构教师队伍的有机组合体。以精品课程、系列课程、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等项目的建设工作为载体,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原则上至少有1位教授或2名以上副教授,团队规模一般应不少于5人,团队成员应为在岗教师,其中至少有1名35岁以下青年骨干教师,且同一人最多参加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第四条
带头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原则上应为本学科(专业)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在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力,长期致力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坚持在本校教学一线为本(专)科学生授课。能在教学团队中发挥领导和带头作用。带头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6周岁,教学效果优秀,承担过校级及以上“质量工程”项目。一名教师只能担任一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第五条
教学工作。具有明确的教学改革思路与建设目标,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本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践(实验)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受益面广。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效果好,近三年无教学事故发生。
第六条
教学研究。重视学习和研究国内外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趋势和经验,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积极组织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活动,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并取得显著成效。团队成员应承担过省级及以上“质量工程”项目,或者主持过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或者获得过校级及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励,或者指导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过省级三等及以上奖励。
第七条
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开设课程选用国家、省规划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或我校立项建设教材。
第三章
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申报与立项
第八条
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应在系级教学团队基础上择优推荐申报。
第九条
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申报采取团队申请和系(院、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由系(院、部)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申请团队进行评议,提出推荐意见报教务处。
第十条
申报团队需填写《滨州学院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申报表》,并将团队成员的教学研究与科研成果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支撑材料报教务处。
第十一条
学校以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为基础,根据团队性质吸收相关专业校外专家,组成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评审专家组,教务处负责申报工作的组织、材料整理与核实等工作。
第十二条
评审专家组依据评审要求和参评团队所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送学校研究,公示三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公布。
第四章
组织管理
第十三条
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评审立项后,学校确定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单位,实行项目管理,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建设期满,经学校验收合格者,学校党委、行政联合授予“滨州学院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分别在教务处和人事处备案。
第十四条
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期满时应达到以下建设目标:
1.全面完成学校和系(院、部)要求的各项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与改革任务等;团队所授课程全部达到《滨州学院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良好以上,且至少有1门主要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
2.主持1项新的省(部)级及以上“质量工程”项目。
3.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人均1.5篇以上,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教学研究论文人均0.5篇以上。
4.团队人员作为首位在校级及以上各类教学评奖中至少获得5项奖励,且至少有以下一项: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或优秀教材奖;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校级“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以上。
第十五条
实行团队带头人责任制。团队带头人是整个教学团队建设和发展的责任人,对整个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负总责。团队带头人填写《滨州学院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与学校签订专项协议,保证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学团队建设由所在系(院、部)负责监督、管理,教务处负责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
第十六条
各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单位每年都要对建设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将总结材料报教务处、人事处。团队应在建设一年半后向学校提交中期报告,学校对其进行中期检查;建设期满,团队需提交总结报告,学校将对团队的各项成果进行评估。
第十七条
凡在建设期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将撤销其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资格或责令其限期整顿:
1.管理期内出现教学事故或教学管理事故者;
2.团队管理混乱,成员协作困难,教学任务落实不力者; 3.对确定的建设目标落实不力,影响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者; 4.中期检查不合格者;
5.两年内未获教学改革立项或未发表教学改革方面的学术论文者; 6.将建设经费挪作他用者。
第十八条
三年建设期满,经学校评估达不到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要求的,给予一年的延展期。延展期届满仍然不合格的,将在全校范围内予以通报,团队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请各级教学有关建设项目。
第十九条
实行动态管理。对已建成的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期满后,学校仍将定期检查评估,水平下降严重的,撤销其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第二十条
经费及管理。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单位一经立项建设,学校给予2万元的建设经费,建设经费分期拨付,教务处负责对经费使用进行管理,团队所在单位负责对经费使用进行监督。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在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中,择优推荐申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中,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已经确定为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的不再申报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管理学院公寓文化建设规划 篇6
设规划
管理学院学生会 舍务部 提要:
学生公寓文化是近几年掀起的一种新兴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寓是学生休息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提升学生文明修养的重要平台。加强“公寓文化”建设对教学秩序的维护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管理工作,经本院有关方面各领导老师研究决定,在全院学生公寓中广泛开展“公寓文化”建设,通过“公寓文化”建设来提高到操率、到课率和就寝率,从而推动整个学院的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一、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 安全
安全是公寓文化建设的重点。公寓安全包含两个方面: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做好人身安全工作就是要杜绝在外住宿的现象,督促学生按时就寝,杜绝晚出、晚归的现象,杜绝公寓内乱接电线和使用大功率电器等现象。做到财产安全就是要学生认真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及时查出室内门、窗损坏等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学生的个人财物和公共财物安全。2. 文明
文明包括语言和举止文明两个方面。要做到语言文明就是要求我们的学生用现代大学生的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讲粗话,不打架骂人。举止文明就是要求穿着整洁得体,不抽烟酗酒,爱护公物,礼貌待人,尊敬师长。3. 卫生
讲卫生包括讲究个人卫生和寝室卫生两个方面。做好个人卫生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勤洗澡,勤换衣,做到衣着干净整洁。做好寝室卫生就要求地面整洁、卫生,被子叠放整齐,室内书籍摆放有序 4. 团结
团结就是要求同寝室的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共同做好寝室内部的相关工作。在学习上,互相学习,携手共进。5. 和谐
和谐,就是要做到和气、协调。要求每位学生认真处理好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做到人际关系和谐。为自己、为他人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学习和休息环境。二.公寓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制定有效的公寓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我院已制定了《管理学院公寓管理制度》,对在外住宿,晚出、晚归等违反寝室管理制度的,我们将按照管理制度严惩不贷。同时我们还制定卫生评比制度,每周的卫生检查按照评分制度打分,选出优秀寝室和不合格寝室。
2.认真做好日常文明、卫生检查工作。坚持每天检查各个寝室的卫生,动员学生会全体人员加入到寝室卫生检查的工作中去,提高全体学生对寝室卫生环境重要性的认识。3.进一步加强公寓文化建设
① 为配合我院“知书达理”系列活动的展开,计划在12舍的任一楼层中选取一层楼的走廊进行关于“知书达理”方面的宣传教育,可以将一系列“知书达理”活动的照片做成挂画的形式张贴在走廊中,并将“知书达理”手册上的内容也做成KT版或挂画的形式张贴在一楼入口处或走廊里。
② 目前四楼学习空间的布置较不完善,建议在学习空间中放置两个书架并举行一次管理学院11舍、12舍全体男生的小型捐书活动,以课外名著、科普人文杂志为主,以此充实学习空间的学习氛围。
③ 打算在近期举行一次“我寝我秀”寝室装饰设计大赛,活动对象以10届大一新生为主,09届同学也可报名参加,要求学生自主准备拆卸方便,环保健康的装饰材料,力求突出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现各个寝室的不同,突出大学生的个性,为自己的寝室酿造一个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能够带动学习气氛,有助于寝室的和谐,以此全面促进公寓文化的建设。结语:
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篇7
新形势下, 我国沿用欧洲的做法将大学分为“研究型”和“应用技术型”两类。根据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相关精神, 我国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应用技术型大学。由此, 就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而言, 培养学生专且精的财务管理专业技能必然成为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 而加强专业技能实训课程建设成为专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
1 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技能实训课建设的难点
1.1 授课对象及专业本身的特点
独立学院的授课对象主要为三本学生。一般而言, 三本学生的理论功底、理解能力比一本二本的学生弱, 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也相对较差, 但他们在这些方面总体上又要比专科生稍强。而财务管理专业本身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有许多专业课程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在勤加练习、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掌握, 基于理论课程基础之上的专业实训课更是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如果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态度欠佳, 连基础理论课都没有掌握好, 实训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1.2 校内实训的不足
目前, 虽然几乎所有高校都意识到了专业实训课的重要性, 但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方式非常有限, 效果也有待提升。比较常见的方式包括案例教学、ERP沙盘仿真实验、某些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同时, 由于资金投入欠缺、教师经验不足、学生参与度低等原因, 这些实训课程在培养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方面显得比较乏力。
1.3 校外实训的困难
众所周知, 最为理想的专业技能训练场所是校外企业。但由于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 并且可能涉及到企业的一些财务机密、商业机密, 所以企业一般都不可能让实习生参与实际的财务决策过程。因此, 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只能找到会计核算、出纳、审计等实习岗位, 难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显然, 这种隔靴搔痒式的实习难以达到提升财务管理专业技能的目的。
2 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加强专业技能实训的途径
2.1 切实提高现有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1) 加大资金投入, 改善实训场所的硬件环境。虽然几乎所有的应用技术型大学都建立了自己的计算机中心或实验中心, 但其中不少学校由于管理体制、资金有限等原因, 机房的机器设备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和更新, 电脑配置落后、运行缓慢, 这既影响了课堂效果, 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维护良好的实验室环境。国外的高校机房一般是空间宽绰、一尘不染, 有的还配有室内景观盆裁以及醒目的“上机测验中, 请勿打扰”、“有问题请教”等标识牌。显然,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是一件舒适而愉悦的事情。而在我们国内的许多高校, 机房中的机位狭窄、拥挤, 电脑上的灰尘积压较多。而这样的环境容易让人心生厌恶, 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机房利用率。如果能制定并落实一套合理、规范的机房管理制度, 将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3) 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积极性。不少机房工作人员的实际职责仅停留在保管机房钥匙、统一开关电脑等简单的日常操作, 缺乏硬件保养及软件维护的专业知识及积极性。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薪酬改革、加强培训、聘任新人等方式解决。
(4) 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前面所提及的3个问题实际上都与我们中国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一现状有关, 然而, 与此同时, 我们却并未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虽然国内一些知名高校设有24小时开放的实验室, 但在更多的高校 (尤其是民办公有的独立学院中) , 限于种种因素, 机房除了8小时之外的工作时间几乎都是“铁将军把守”, 有的甚至是在没有实验课的上班时间也是如此。这样的情况并不利于学生的自学及职业技能的提高。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课程的任课教师不仅应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 而且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同时应该掌握一些实训指导的技巧并对所运用的计算机软件比较熟悉,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2.2 结合教学改革, 努力创新校内实训的方式
(1) 结合校内各类学生活动, 实行跨专业仿真实训。例如, 通过组织人力资源模拟招聘大赛, 可以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平面设计等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再通过企业策划、组建公司、人员配置、公开招聘等环节, 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充分交流、各显其长, 在共同完成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既巩固了知识、锻炼了技能, 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及沟通协调能力。类似的活动还有市场营销策划大赛、企业形象设计大赛等, 关键在于老师如何精心设计并予以指导。
(2) 结合项目式教学改革, 将多门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 通过实施一系列项目,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专业知识有一个更为系统和深刻的认知。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 可以依次通过学生分组、企业策划、组建管理团队、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投资方案设计、项目可行性论证、证券投资对象选择、绩效目标制订与评价等一系列密切相关的项目活动, 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 进行一系列比单门课程实训更为仿真的综合实训。
(3) 结合导师制的推行, 将专业实训贯穿于整个大学时期。目前, 导师制在我国本科教学中应用得仍然较少, 在独立学院中则应用得更少。如果我们将导师制与学分制、班建制紧密结合, 让学生从大一进校时就开始在专业学习上与导师紧密联系, 而不是等到毕业设计时才分配指导教师, 就能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更早地获得专业方面的指导, 同时也能减少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因老师对所指导学生的不了解而造成的种种困扰和麻烦。
2.3 加强校企合作, 为校外实训开辟新天地
如同前文所述, 鉴于财务管理岗位的特殊性,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难以通过在一般企业的实习来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此, 需要尝试着开拓一些校企业合作的其它方式。
(1) 充分利用学生亲友团的资源。不少学生的父母或亲朋好友有自已兴办的企业, 一般而言, 这些家长乐意接受自己的孩子到企业实习, 但可能不接受其他学生;同时, 有些学生出于自尊或想自己闯一闯的心态却并不愿意去亲友的企业实习, 有的学生即使勉强去了, 也只是名义上的实习 (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实习报告等任务) , 并未达到该有的实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 学校可以在充分调查以及与家长协商的基础上, 以减免学费、提供助学金、挂牌实习基地等方式, 使这类企业定期提供一定的学生实习名额, 这样既能解决许多学生的实习问题, 又能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 激励和督促学生更好地学习。
(2) 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不仅能为企业解决担心财务、商业机密外泄的问题, 而且可以让学校更好地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内容、避免课程设置的盲目性、提高技能实训的针对性,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 让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都满意。可以尝试与一些大型企业单位 (如管理咨询公司、软件开发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 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在操作时, 可以先设立一两个订单班, 后期随着经验的积累、合作模式的成熟以及校企双方的信任度提升, 再逐步扩大规模。
(3) 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等服务性组织机构的联系。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在年审或工商年检的时候比较忙, 往往需要通过招聘实习生或审计助理来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而管理咨询公司也经常因为业务需要而招聘一些会计、财务类的实习生或储备干部、财务助理。如果学校能够通过签订合同乃至合作办学等形式建立与它们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无疑会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摘要:随着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成为独立学院发展的新趋势, 加强专业技能实训课程建设成为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关键。基于独立学院授课对象的特点及财务管理专业现有校内外实训的难点, 可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维护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及实验室利用率等方法来提高现有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 通过结合校内各类学生活动实行跨专业仿真实训以及项目式教学改革、导师制的推行来创新校内实训的方式, 并通过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有自创企业的学生家庭及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等服务性组织机构的合作来丰富校外实训, 从而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训平台。
关键词: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技能实训
参考文献
[1]罗国基, 周敏丹, 王迎娜.近年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12.
[2]杜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丽水学院学报, 2010.6.
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 旅游管理 师资 素质 建设
独立学院,作为近十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独立学院发展迅速,截止2010年7月12日,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全国已经有313所,其中湖北最多,有28所,江苏有26所,浙江22所,辽宁和河北18所,广东17所等。截止2012年已转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或撤销、更名的“独立学院”有20所。教育部有关领导指出,独立学院是保证中国高等教育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独立学院也将会成为今后一段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
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育而建立的一个新兴学科。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建立“旅游管理”这一分支学科,设立之初主要是以为酒店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因此开设这一专业的大多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内容以实务操作和服务技能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界开始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旅游管理开始由单纯应用走向研究层次,进入本科教育阶段。在我国,这门学科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已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部门,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1世纪,中国的旅游业迅猛發展,高等旅游教育不断壮大,独立学院也随之得到极大发展。独立学院也逐步成为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中流砥柱,区别于普通研究型的高校,独立学院作为教学型或教学科研型的高校大多将培养目标不断调整目前定位为适应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是指培养人才不以学术型、研究型的精英教育为取向,而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既注重智育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所谓创新性,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是指培养的人才要相对于技能性应用型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或是技术的二次开发。要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尤为关键。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前提,是旅游人才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独立学院旅游专业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所培养的学生质量的优劣,同时也将影响着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更一定程度决定着我国旅游业这一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的未来。基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其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德商、智商、情商,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所谓德商即拥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所谓智商即拥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掌握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等;所谓情商则体现为认识自我、妥善管理情绪、克服困难,时常自我激励,保持高度热忱,同时学会识别他人情绪,并掌握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推动自己走向成功。
提高师资水平是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的基础性环节。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传统的高等教育,以全国拥有旅游管理硕士点的75所高等院校为例,各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依托多种专业,大致分为依托历史学的5所,依托地理学的14所,依托管理学的11所,依托经济学的15所,依托地质学的4所,此外还有依托外语、交通运输、园林学、中文、建筑学、农学、财贸等。可见,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所依托的专业门类众多,导致师资队伍学科背景复杂,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尽管通过各种途径教师在不断强化和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理论,对承担的教学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但缺少对教学所需的整体知识的掌握和前沿知识的了解,缺少其他学科那种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这样在教学中很难驾驭。更多的专业教师缺乏旅游实际工作的和经验,更缺少对旅游业发展的同步跟踪和深入研究。
为了建设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完成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议独立院校针对师资现状从人才引进、培训、和考核管理等多方入手进行尝试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
1、录用专职人员时积极引进行业高层次人才
在新进教师中,除常规以学历、职称为门槛的录用教师外,保证一定比例的从行业、企业引进高级管理或技能人员。他们的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一般人员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特殊人才如行业公认的技术大师或专家、学校专业发展急需人才可放宽到本科或专科,与目前的技能型课程师资一般要求硕士研究生的传统标准相比,可下降一到两个层次。对在各自技术领域的专家、技术大师等高级人才,实行柔性录用政策,学校在政策上细化准则,学历上下降的部分由他们的行业经历来代替,即引进的高层管理者可以是专科。有利于学院自有师资互通有无,相互学习,提高彼此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和教学质量。
2、聘用兼职教师时实行灵活多样的政策
以学生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为指导,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创新管理模式,实行管理多样化,授课形式多样化。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让教师进课堂,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走进企业,把学校实训与企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同企业的联系和宣传力度,吸引企业的高管和技能人才来校任教,建立起企业相关人才数据库和兼职教师数据库,注重兼职教师资源的前期调查工作,为兼职教师的聘用做好准备。同时,学院当配套制定出兼职教师聘用管理条例,明确兼职教帅的聘任条件与程序、任期工作职责与考核、聘任的管理与待遇等,避免兼职教师聘任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教学质量的滞留。运用多种激励手段,稳定兼职教师队伍,使其成为学院发展中“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有力补充和优质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3、注重自有在编在职的教师的培养
加强在编在职的教师的培养不仅要从职业道德和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着手还应当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鼓励现任教师继续深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涉外性和应用性。鼓励教师掌握好一门外语,提高学历层次和实践能力,钻研教学方法,学好计算机能较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教师一专多能,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鼓励教师不断提升参加理论和实践进修,巩固和夯实专业理论和技能;有条件还应分期分批派遣教师前往国际、国内比较知名的旅游院校进修,使他们能够尽快熟悉并深入了解相关业务领域,更新自己的知识、完善服务技能同时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其次还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做兼职教授,以专题讲座、讨论或报告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再次,还可以通过鼓励教师申报和参与实践性课题,到旅游企业调研或参与旅游开发规划等项目,提升专业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通过让专业实践课教师到旅游企业去挂职锻炼,参加旅游企业的管理实践活动,从而深入了解旅游业发展的最新态势、熟悉具体领域岗位的操作能力,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同时为教学提供好的实际案例,这无疑能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丰富课堂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竞争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独立学院可制定相关政策使教师培训工作制度化,要辅以一系列的制度从体制、机制、经费、时间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培训或挂职锻炼期间的工作任务、工资待遇等要有明显的鼓励政策,使在职培训进修成为自有教师转型与提升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4、形成适应旅游管理教师特色的考核方法
独立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考核,基于其专业特色其业绩考核不能仅局限于个人的学术科研成果,而要充分肯定教师在行业、专业上取得的实践实战成果,在职称评审中可以降低学术科研要求,加大实践实战成果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行业技能大赛取得优秀成绩、教师个人取得行业荣誉证书等成果也当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出于受国家、地方人事制度的限制,在具体操作程序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规范,但可以在独立学院实施的校聘制度中进行尝试。
总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师资建设和学生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途径与方向,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实践和创新。
(作者单位: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李虹.高校旅游专业教师素质培养[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
[2]孙道远.国外职业学校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9-3-1(4).
[3] 黄亚妮.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設:——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08(11): 11.
【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独立学院投资课程教学08-01
学院课程研究开发10-02
新闻与传播学院课程08-23
京江学院plc课程设计07-10
上海戏剧学院课程介绍2013007-30
广东药学院精品课程10-16
外交学院研究生课程表07-31
湖北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 心得体会08-29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教学工作暂行规定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