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技术改造

2024-09-02

易地技术改造(精选12篇)

易地技术改造 篇1

0 引言

当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区域功能的转型, 国内众多棉纺行业都面临退城进郊的现状, 通过搬迁建设改造, 使企业的产品达到优质高产、节能降耗, 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目的。本公司是20世纪70年代建厂的老企业, 在2007年开始实施易地搬迁建设技术改造, 经历了从厂房设计、车间设备排列、技术改造等全过程。搬迁改造, 使企业得到了发展, 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现总结如下。

1 新建棉纺厂总体规划设计

总体规划应根据生产要求和自然条件, 力求做到因地制宜, 统筹安排、中远期结合, 合理紧凑;

生产物流线路畅通, 路程短避免较差运输, 人流和物流要分开;

厂区使用功能要分开。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仓储区 (原料库、成品库、机物料库) 和动力区 (高低压配电、水泵房、空压站等) 。还要考虑风向对生活区的影响;

厂区道路及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消防设计规范, 生产厂区周围应设环形干道, 避免出现死角;

厂区和生活区应考虑绿化规划, 减少环境污染, 维持生态平衡, 改善环境。

2 生产车间和附房的布置

2.1 生产车间的布置原则

生产车间的布置应结合厂区的总平布置, 以确保工艺流程和工程管道最短而且顺畅, 原料进车间入口应靠近原料仓库, 成品车间出口应靠近成品库, 细纱车间尽量靠近冷冻站;

各车间相互位置, 应尽量使运输线路最短, 应避免交叉迂回;

车间布置应结合机器排列, 保证机台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 对机器长度较长的设备 (如粗纱机、细纱机、自动络筒机、倍捻机) 的排列和照明、地排回风口应垂直排列;

温湿度要求相同或相近的工序, 应尽量集中或靠近, 温湿度要求不同或差异较大的工序要用隔墙或附房分开, 以便于空调的调节和消防安全防火管理;

为保证各工序的温湿度相对稳定, 各工序的工艺排风按照哪里来就排回那里去的原则, 不允许相互干扰。如前纺的滤尘设备排风必须回空调室后通过上送风管道均匀的排回前纺工序, 细纱的笛管吸风和马达排风必须经空调室后再均匀送回细纱工序;

棉纺厂对空调环境的要求比较高, 为保证车间达到均匀的送回风效果, 车间的上送风管道和地排回风沟道长度原则上不能超过65m;

车间布置应考虑安全生产, 对于分级室、开清棉、梳并粗工序防火要求比较高的工序应设立防火墙。

2.2 附房的布置原则

生产附房一般选择布置在生产厂房周围, 这种布置可以利用附房使车间与外界分开, 保证车间温湿度的相对稳定。

首先考虑的是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冷冻站、空调室、变配电站、前纺滤尘室等涉及有管道布置的附房;其次布置试验室、皮辊室、工艺齿轮房、保全保养室和各种专件维修附房;最后布置车间办公室、更衣室及卫生间等附房;

冷冻站应布置在最靠近细纱工序的位置, 因为细纱机是设备最密集、发热量最大、温湿度要求最高的工序, 使用的冷冻量也最多, 在空调方面首先要保证细纱工序用量;

皮辊室尽量把皮辊制作和皮辊保养分开, 因为皮辊制作时需要磨砺和上涂料, 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化学有害气体, 把皮辊制作室布置在车间外围, 有利于粉尘的收集和有害气体的对外排放。皮辊保养室要保证清洗后的皮辊表面温湿度与车间平衡, 因此皮辊保养室尽量布置在车间内部的附房;

前纺滤尘室应布置在靠近主机设备处, 有利于减少管道的长度, 减少阻力损失, 有利于节省能源。空压站应布置在后纺工序, 因为后纺工序的自动络筒机、倍捻机以及接近后纺工序的集体落纱细纱机是耗气量大、压力要求高的设备, 有利于减少管道阻力, 保证设备的用气量和气压稳定。

3 工艺设备排列

3.1 棉纺厂工艺流程

精梳工艺:清花→梳棉→预并条→精梳→并条→粗纱→细纱→自络筒→成包入库;

普梳工艺: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自络筒→成包入库。

3.2 各车间设备排列

3.2.1 开清棉车间

开清棉车间开棉机和清棉机是连续化生产的机台, 后方机台逐一供给前方的机台, 前方机台控制后方机台的开停, 前后方机台由输棉管道和滤尘管道连接。为使输棉管道和滤尘管道安装合理、美观整洁, 便于操作和生产管理, 开棉机和清棉机多采用联合机组, 因此应排列在一个车间内。开清棉设备是一个连续化的组合设备, 通常由多个单元机台组合起来, 但国内外的机组在单机设置上的不同, 各单元设备之间的连接特别是输棉管道和滤尘管道的连接都有一定的要求, 应尽量先由设备制造商提供工艺排列和设备排列图, 然后再结合本企业的厂房布局进行优化排列。

3.2.2 梳并粗车间

梳棉、并条和粗纱工序的设备工艺特点各不相同, 机台数量也比较多, 但它们的温湿度要求比较接近。由于这三个工序的在制品存在相对的固定供应关系, 因此在排列时将这三个工序放在同一车间。为了便于挡车操作, 梳棉机一般每套车按12~14台来排列, 如采用清梳联或简易清梳联改造流程, 为了使第一台梳棉机和最末端的梳棉机能正常供棉, 由开清棉机组最后一台输棉风机到第一台梳棉机的棉箱的输棉管道长度一般不少于20m。并条机的头末并要求排列在同一直线上, 尽可能与所对应的粗纱机纱架位置一一对应, 以便于挡车操作。粗纱机的排列应与照明光带垂直排列, 以保证采光均匀。

3.2.3 细纱车间

细纱车间设备量大, 设备运转率高、发热量大、设备密集, 通常作为单独的车间排列。由于细纱工序是连接粗纱和络筒工序的中间工序, 在物流运输中要统筹兼顾前后工序的运输距离的合理分配, 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和减少劳动用工。目前随着纺纱工艺的现代化、自动化的不断发展, 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劳动用工, 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粗细联和赛络纺 (赛络紧密纺) 技术, 由于采用这些技术后细纱机的纱架宽度适当加宽, 因此在细纱机的排列上, 细纱机的中心距必须要大于2.3m以上才能满足要求。

3.2.4 后纺车间

目前棉纺厂的后纺工序主要设备为自动络筒机、倍捻机和筒子加湿用气蒸机。自动络筒机一般采用左右手机面对面排列以便于挡车操作, 操作弄要大于运输车弄;倍捻机由于要与并纱机配套使用, 一般一台并纱机配置8~10台倍捻机, 因此在排列上应分区域, 以便于生产组织和减少迂回运输, 操作弄要满足运输车辆的操作要求;汽蒸机如布置在车间内, 要设计排放蒸汽的通风管道, 把蒸汽排放到车间外。

4 新设备、新技术、新器材的应用

4.1 成套清梳联设备和简易清梳联

目前成套清梳联作为成熟的技术得到迅速的普及和推广, 在提高质量、减少用工、提高制成率方面效果明显, 但在棉纺厂的搬迁改造中, 成套清梳联带来了投资成本高, 品种适应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国内提出了简易清梳联改造技术, 利用原有的清梳设备改造为清梳联流程, 既可以减少投资, 又达到减少用工的目的。由于简易清梳联在流程上可灵活组合, 适合多品种的生产, 解决了成套清梳联存在的问题。对于棉纺厂的搬迁, 选用成套清梳联和简易清梳联, 要根据企业的品种情况和产品的市场要求而定。

4.2 自动粗纱机和粗细联技术

随着我国纺机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生产出高速化、智能化、自动化的自动落纱粗纱机, 实际纺纱速度可达1000r/min, 多电机伺服系统实现了纺纱工艺的智能化, 在更换工艺时无需更换齿轮, 只需在触摸屏上设置相关工艺参数。自动化的落纱系统, 大大地减少落纱时间, 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减轻了挡车工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挡车工的看台能力, 减少劳动用工。

国内粗细联技术近几年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赛特环球机械 (青岛) 生产的粗纱输送系统已在国内多家纺织厂使用, 粗细联系统取消了运输工和粗纱的存储空间, 避免了粗纱落纱、粗纱搬运中粗纱表面的损伤, 提高了半制品的质量。

4.3 细纱长车化和细络联技术

面临纺织行业用工紧缺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的细纱长车和细络联技术不断推广应用。由于细络联自动生产线上具有自动检测功能, 因此对提高细纱机运转效率、降低细纱断头、提高细纱质量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在占地面积方面, 比短车更具有优势。

4.4 自动络筒机技术

目前自动络筒机的应用完全取代了普通槽筒机, 国内普遍使用的是纱库式和托盘式两种形式的自络机, 随着细纱长车的普及, 托盘式自络机的应用日趋广泛。两种形式的自络机各有优势和不足, 纱库式自络机可适应多品种的生产, 每台设备可分段生产2~3个品种, 可以满足多种不同形式和规格的细纱管, 用工较托盘式稍高;托盘式自络机自动化程度高, 用工省, 但品种适应性差, 每台车只能生产一个品种, 由于托盘输送规格固定, 不能适应不同规格的细纱管, 同时要求管纱成型要好, 设备投资较纱库式高。两种形式的选用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4.5 纺纱新专件器材的应用

棉纺厂在搬迁建设改造中, 从节约投资的角度去考虑, 在原有的老设备通过技术改造, 采用新型纺专器材, 同样可以达到高产优质、降低消耗的目的。如在对A186系列梳棉机改造为简易清梳联时, 采用优质的梳理针布和加装前后固定盖板, 可以提高梳理质量和产量;在细纱机上采用高精度或超高精度罗拉, 可以减少罗拉产生的机械波, 提高成纱质量;采用优质的胶辊、胶圈, 可以提高适纺性, 减少胶辊胶圈缠绕引起的断头, 提高制成率;采用橡胶节能锭带, 可节电3%~5%, 延长锭带寿命, 有利于提高车速和降低捻不匀;紧密纺和赛络紧密纺技术可大大降低成纱毛羽, 提高成纱质量;铝套锭子和小锭盘锭子的使用, 可实现拔管自动化和提高车速, 达到减少劳动用工和节能降耗的目的。

5 节能降耗新技术的应用

5.1 空调自动化控制系统

棉纺厂的空调、除尘和冷冻设备装机用电容量约占总装机容量的30%, 是棉纺厂的耗电大户, 节能潜力巨大。传统的空调室设计均为定风量设计, 电机都是恒速转动, 当季节或生产情况发生变化需改变风量时, 采用调节风门的办法调节风量, 此时风机仍恒速运行, 导致大量的电能浪费, 达不到节能的效果。现采用变风量送风和自动控制系统, 在送、回风机和水泵上配置了变频器, 通过PLC控制系统和各种温控探测仪, 根据外界环境和车间环境的变化来自动调节风机和水泵的转速, 实现节能降耗。通过自动化控制调节系统, 还可节省劳动用工。

5.2 采用节能照明光源

目前棉纺厂的厂房形式大多数采用钢结构的封闭厂房, 它具有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跨度大有利于设备排列的特点, 但同时也存在全天候需动力照明, 无形中浪费了能源的消耗, 因此在新厂的建设中, 应广泛采用节能灯具和LED光源, 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5.3 水冷电机的应用

细纱工序是棉纺厂设备排列密集、发热量大的车间, 由于细纱机的电机功率大、数量多, 因此产生的热量也较大。使用水冷电机可利用冷水通过电机外壳空腔把电机产生的热量带走, 可有效降低电机温度, 延长电机使用寿命, 同时可降低细纱车间温度2~3℃。水冷电机水循环系统应设计为同程回路, 保证通过每台电机的水流量一致, 水系统应能循环使用, 避免水资源浪费。水冷电机可根据气候的变化, 适当调节进水压力和流量, 使电机表面散发的温度得以变化, 达到纺纱的工艺要求。夏季:吸收了电机热量后的水流, 通过管道排出室外蓄水池, 经自然冷却后, 循环使用。冬季:吸收了电机热量后的水流, 可通过管道导入空调室, 作为加温加湿的补充。

6 搬迁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6.1 新厂房建筑设计

一般新厂房的设计通常由有资质的建筑设计院设计, 他们对土建、结构、动力的设计比较熟悉, 但对棉纺厂的工艺排列流程的实践经验较少, 因此最好由业主先拿出设备排列方案, 然后设计院根据业主要求设计柱网、动力和暖通的配置。暖通的设计最好由制造商和设计院共同完成, 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的土建施工中的问题, 目前国内洛瓦 (上海) 公司、江苏精亚集团、江阴纺机在这方面都有成熟的设计经验。

6.2 设备排列

在设备排列时, 设备动力出线口应尽量靠近墙边方向, 因为一般动力电缆沟都是沿墙边设计, 这样可以把动力柜靠墙布置, 从动力柜到机台可减少线管的预埋, 便于穿线, 避免动力柜放置在车间中间, 影响物流通道。如细纱机的车尾 (电机在车尾) 、自络机的车头等尽量靠近墙边设计。

6.3 老设备搬迁问题

棉纺厂在搬迁建设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存在老设备搬迁问题, 这些老设备在短期内由于市场品种需求和资金投入限制, 不能技术改造和升级, 在日后随着企业的发展, 将会对这些老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那么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如细纱环锭纺改负压紧密纺 (赛络紧密纺) 或加装粗细联轨道, 在装机容量和空间上都会发生变化, 赛络紧密纺的纱架和粗细联轨道会加大操作弄空间, 负压紧密纺会产生动力负荷的增加、电机发热加大、负压排风量增加, 在设计中冷冻量的计算和送回风量应预先考虑。

6.4 纺织厂的地面设施

目前纺织厂的地面大多采用耐磨金刚砂地面, 它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不易损坏的特点, 施工时浇注砼后铺洒耐磨金刚砂然后磨平加养护剂保养, 一气呵成, 对预埋的电管、气管、回风口一定要定位准确、牢固, 对于一些需预留的设备地脚螺丝孔, 在地面做好后施工, 这样可以精确定位, 便于耐磨地面施工。由于耐磨地面施工采用的是整块一次性浇注, 因此宽度不宜大于6m, 否则会影响地面的平整度, 对于安装细纱长车、自络机的车间尤为重要。

6.5 钢结构的厂房预留孔问题

对于使用钢结构的厂房, 在设计和加工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结构的预留孔, 在施工中原则上不宜二次加工, 因为钢构上涂有防火材料和防腐材料, 牵吊风管、吊顶板吊筋的檩条是镀锌材料, 一旦二次钻孔和焊接, 会损伤这些涂层, 造成钢材的锈蚀。

7 结语

棉纺厂搬迁建设技术改造是个系统工程, 老厂搬迁改造要全面规划, 尽量保留和发挥原有设备的作用, 降低项目投资。搬迁改造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 遵循积极慎重的原则, 选择成熟推广的技术, 在项目的论证上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定位, 结合企业的特点来确定搬迁方案, 做到生产和搬迁两不误, 使企业不断壮大发展。

摘要:通过对棉纺厂的搬迁实践, 探讨棉纺厂在易地搬迁时, 如何规划车间布局和设备排列;在易地搬迁改造、引进新设备同时对原有的老设备升级改造;在老设备上使用新专件、新器材、新技术和新工艺, 从而达到新设备的效果。搬迁后达到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减少劳动用工, 节能降耗的目的。

关键词:棉纺厂搬迁,规划设计,车间布置,新技术应用,节能降耗

参考文献

[1]徐高祝.粗纱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总师俱乐部, 2012, (12) :21-22

[2]倪俊龙.纺纱专件器材的而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总师俱乐部, 2012, (12) :12-15.

[3]秦贞观.棉纺织生产技术的发展现代化[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2.

[4]李景龙.节能棉纺纱厂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1.

[5]高孝钢.变频器、PLC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6]棉纺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易地技术改造 篇2

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奠基仪式上的讲话

丁大卫

(2011年7月22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仪式,庆祝南通烟滤嘴有限责任公司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奠基。在此,我代表南通市委市政府,表示热烈地祝贺!

自1981年成立以来,在国家局、江苏中烟以及南通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通烟滤嘴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重点,全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团结拼搏,勇于创新,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努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特别是在江苏中烟合并重组后,南通烟滤嘴公司的发展挂上了集团化生产和管理的特快列车,在较高平台上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

南通同时拥有醋纤公司、烟草公司以及烟滤嘴公司三家烟草企业,这在全国都十分罕见。三家单位的改革发展对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南通全面开启建设更高

水平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江苏中烟的全资子公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持续推动烟滤嘴公司在通健康平稳较快发展,积极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全力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发展中的江苏烟草工业乃至整个烟草行业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易地技术改造项目的奠基开工,标志着南通烟滤嘴公司的改革发展进入了崭新阶段。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项目建设,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务和协调工作,竭力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衷心地希望公司能够抓住机遇,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项目建设,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与活力,为加快推进行业“卷烟上水平”,为实现江苏中烟“走在行业前列、展现一流水平、全面建设现代烟草”的宏伟目标,为南通“立足新起点,再创新辉煌”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易地就医 医保全攻略 篇3

医院为王女士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告诉张女士患了卵巢囊肿,必须马上做手术,否则很危险。

这下,王女士夫妇慌乱了,这可怎么办呢?好端端地出来旅游,竟得了这个病,也不知道这里的医疗水平如何,还是回北京做手术吧。

大夫告诉她,这个病是常见的病,这里的医疗水平做这个手术完全没问题;但不及时治疗,路上颠簸导致囊肿扭转大出血,会有生命危险。

王女士和丈夫商量之后,决定就在当地做手术。可是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治疗费怎么办呢?王女士今年48岁,还是在职人员,是在北京上的医保,这在外地看病能报销吗?

张先生赶紧给在北京常去看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电话咨询。该中心告知,只能是因公外出、探亲期间急诊才能报销,王女士这种情况应该报不了;他们也不是非常清楚这类情形,让张先生拨打北京社会保障热线12333询问。

张先生又拨打12333进行咨询,12333答复只要是急诊就可以报销,但让张先生再咨询王女士所在的区县医保中心。

无奈,张先生又是打114查询,又是问同事朋友,总算问到了王女士所在区的医保中心电话。医保中心答复,外地急诊是可以报销的,但也要看外地的具体医院,具体患病情形。

张先生听得一头雾水,始终也没闹明白妻子这类情形到底能不能报销。还是救人要紧,管他报销不报销呢,先住院手术吧。

能否报销,雾里看花

王女士的遭遇很令人同情,相信人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王女士这种情形到底能不能报销呢?

我们以北京是为例。北京市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制度,也就是说只有在自己所选的定点医疗机构看病才能报销,不在定点医疗机构看病是不能报销的。

关于急诊,《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第三十条规定: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下列医疗费用:(一)在非本人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但急诊除外;(二)在非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三)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或者其它责任事故造成伤害的;(四)因本人吸毒、打架斗殴或者因其它违法行为造成伤害的;(五)因自杀、自残、酗酒等原因进行治疗的;(六)在国外或者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治疗的;(七)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应当由个人自付的。

从此条可看出,如果是急诊,不在定点医疗机构看病也可以报销,但是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北京区域以外的地方急诊能否报销。所以根据这个文件,王女士的情况还是不能明确能否报销。

笔者又查找了《关于印发<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就医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京劳社医发[2001]23号),该文件关于易地就医和急诊能报销的规定共有这几条:

第五条:易地安置或长期派住外地工作的参保人员,选择个人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时,应填写《北京市医疗保险易地安置(外转医院)申报审批单》,易地安置人员可选择当地一家乡级(含)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长期派住外地人员可选择当地一家县级(含)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上述人员还可同时选择本市一家定点医疗机构。

王女士不属于易地安置或者长期派往外地的参保人员,更未办理易地安置手续,显然不符合这条的规定。

第八条:参保人员因患急症不能到本人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可在就近的定点医疗机构急诊就医或住院治疗,但病情稳定后应及时转回本人的定点医疗机构。

王女士是在焦作急诊住院,焦作离北京700多公里,显然不属于“就近的定点医疗机构”,看来王女士也不符合这条的规定。

第十条:参保人员因病情需要转往外地就医时,持个人填写的《北京市医疗保险易地安置(外转医院)申报审批单》、单位证明、转外医院的接收证明、定点医疗机构转诊证明,到所在区、县医疗保险事务经办机构审批。

王女士并未转诊,这条也不符合。

第十二条:参保人员因公外出和探亲期间,在本市行政区域外突发疾病不能回京治疗的,可在当地一家县级(含)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医疗费用按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审核支付。

王女士是去外地旅游,不是因公外出,更不是探亲,这条更不符合。

那王女士这种情形难道真的不能报销了吗?

社保答复,拨云见日

笔者又前往北京市社保中心进行了咨询,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给了最准确的答案:医保一般不能跨地区使用,但特殊情况下,出差、探亲、休假等原因在异地发生的紧急急诊、住院医疗费用,凭治疗医院出具的有效凭证回北京可按规定报销。

也就是说,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发生急诊,是可以回北京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报销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是在县级以上的医院,同时必须要有急诊证明。

焦作市人民医院属于县级以上医院,王女士是急诊收治住院,显然是符合规定,可以出院后回北京报销的。

至此,我为令人同情的王女士找到了了满意的答案,同时我对易地就医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易地就医的情形、报销程序及注意事项。

易地就医全攻略

一、易地就医的情形:

1.急诊:指在北京参加医保,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发生急诊,包括因公出差、探亲、旅游等情形,不分因公还是因私。

2.易地安置:指在北京参加医保,长期在外地居住的退休人员,比如有些人员退休后想回原籍长期居住,或者是想去外地亲戚家长期居住,或者想到其他风景宜人的地方长期居住等情形。

3.长期派往外地:指在北京参加医保,长期派往外地的在职人员,比如公司总部在北京,被长期派往外地分公司的,或者是长期在某地从事销售工作。

4.因病情需要转往外地就医:指一些病情特殊,在北京不能得到最佳治疗,需要转往外地就医的。

二、办理程序

这四种情形,除急诊不需要事先办理手续,其余三种情形都必须事先办理手续后方可就医报销。

1.易地安置、长期派往外地办理程序:“易地安置”、“长期派往外地”,两种叫法,一个意思,都是长期在外省市,只是前者为退休人员,后者为在职人员,办理程序是一样的。

①领表。参保人员到参保单位领取《北京市医疗保险易地安置(外转医院)申报审批单》(在户口所在街道参保的到街道领取),一式两份。

②填写。易地安置人员可选择当地两家乡级(含)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长期派住外地人员可选择当地两家县级(含)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上述人员还可同时选择北京一家定点医疗机构,也就是说一共可以选择三家医院,北京一家,外地两家。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的A类医院、专科医疗机构和中医医疗机构看病依然可以报销。

③参保人员填好表格之后,先到所选的外地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社保)经办机构确认盖章。

④外地盖好章之后交回所属单位或者街道,单位或街道批准盖章后,报送所在区县医保中心审批确认,审批之后,参保人便可在外地就医。

⑤同时办理个人账户领取方式变更。由于参保人去往外地,医保个人账户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办理易地安置和派往外地之后,医保中心每月将不再往北京银行的存折里打钱,而是采取以下两种办法:一是医保中心将打入个人账户的钱往参保人外地居住地址邮寄,每季度邮寄一次;二是参保人办理一张北京或者外地居住地的邮政储蓄存折,医保中心每季度往邮政储蓄存折打钱。参保人员可以到所在单位或者街道填写《领取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方式申请表》,由单位或者街道到所在区县社保中心办理。由于邮寄需要本人领取,经常有无法送达的情况,而社保对无法送达的情况也不是很清楚和随时掌握,因此建议大家办理一张邮政储蓄存折,这样比较方便。

⑥易地安置、长期派往外地的期限一般为一年,到期后要重新办理。

2.因病情需要转往外地就医程序

①领表并填写。到所在单位领取《北京市医疗保险易地安置(外转医院)申报审批单》(在户口所在街道参保的到街道领取),一式两份,并选好转外医院。

②参保人员填好表格之后,先到外转的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社保)经办机构确认盖章。

③外地盖好章之后将表格及所在单位或街道证明、转外医院的接收证明、定点医疗机构转诊证明,交回所属单位或者街道,单位或街道批准盖章后,报送所在区县医保中心审批确认,审批之后,参保人便可在转往外地就医。

三、报销程序

1.急诊:外地急诊之后,回北京按照正常报销程序报销,但报销需提供以下材料:

①盖有急诊章的急诊科(室)急诊处方,或盖有急诊章的医疗保险专用处方;

②检查、治疗费用明细;

③急诊证明;

④若住院提供出院诊断证明;

⑤最好提供外地就诊医院的级别证明。

2.易地安置、长期派往外地报销程序及提供材料与在北京就医相同,可将就医费用累计,年底邮寄或带回所在单位或者街道报销。

3.外转医院

报销程序及提供材料与在北京就医相同,若短期内能转回北京,那就回北京后报销;若短期不能转回北京,也可将就医费用累计,年底邮寄或带回所在单位或者街道报销。

四、取消易地就医程序

若不需要易地就医,向所在单位或者街道提出书面申请,由单位或者街道到所在区县社保中心办理即可。

五、注意事项

1.医保的报销结算时限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无论哪类情形,都不能错过报销期限,也就是说当年看病当年报销,不可跨年。

2.报销时需出示费用有效收据及清单、明细表、疾病诊断证明,尽可能详细,以免因材料不全而不能报销。

3.有些医院不能出示费用明细,而是每天开处方取药,要求每张处方要划价,并且每种药品必须逐一划价。

4.要注明检查、治疗、化验名称及单价。

5.同一种药品,不同地区名称可能不一样,所开药品最好用化学名称,不要用商品名,避免因名称的差异而不能报销。

6.易地就医不能使用北京社保卡,必须先垫付,再报销。

7.由于部分省市实行了就医刷卡,不向门诊患者提供处方底方,与北京市医疗保险报销规定不符,因此在这些省份就医的,除提供收费收据及费用明细单之外,再提供门诊就医病历本,方可进行审核、报销,审核后将门诊就医病历原本归还患者。

8.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在国外发生的医疗费用是不能报销的。

易地技术改造 篇4

关键词:边坡变形,地质构造,失稳原因

1 工程概况

贵阳市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工程位于贵阳市小河区西部工业园区, 边坡治理工程分布于厂区西侧, 边坡治理共分为1#、2#、3#共计三个区域, 其中1#边坡类型为土质边坡, 边坡长度为231m, 高15m, 共治理面积3385m2。工程于2008年4月动工兴建。

2 1#边坡变形状况及原因

2.1 边坡变形状况

2008年8月底1#边坡开挖施工完成, 由于时值雨季, 加上1#边坡坡脚排洪沟沟槽开挖的施工, 导致1#边坡开挖面顶部出现多条弧形裂缝, 缝宽水平位移6cm, 垂直位移3cm, 边坡极有可能失稳下滑, 产生滑坡, 工程被迫停工。

2.2 边坡失稳的原因

2.2.1 地质构造

不良的地质构造是边坡失稳的一个重要原因。边坡土层为残坡积土层, 开挖后形成一个高15m的土质边坡。开挖施工破坏了边坡的自然稳定状态。下伏基岩为侏罗系泥岩、砂岩, 岩体破碎。开挖后沿坡脚有泉水渗出, 这对边坡稳定极为不利。

2.2.2 边坡施工开挖

边坡开挖施工是诱发边坡失稳的直接原因。1#边坡开挖完成后由于种种原因, 未及时设置有效的支挡、覆盖措施, 接着又开挖了一条50m长的排洪沟沟槽, 进一步破坏了原土体平衡状态, 进而牵引后部土体产生滑动。

2.2.3 雨季降雨

雨季降雨是边坡失稳的催化剂。贵阳地区8月份是主汛期, 集中、高强度的降雨进一步加剧了土体边坡失稳。

3 边坡失稳的整治措施

为避免边坡失稳的进一步发展, 直至滑坡, 造成重大损失, 结合本段工程地质的特点, 采取了排水、卸载、支挡、坡面防护相结合的处理方案。

3.1 排水

雨季排水是边坡失稳整治的首要工作。为消除和减轻地表水的危害, 在边坡顶部外侧边缘修建截水沟, 砂浆铺底防渗, 拦截、引排地表水。整个坡面用彩条布覆盖, 减少雨水对坡面的冲刷。

3.2 坡体减载

坡体减载是解决边坡失稳的关键。将边坡土体分台阶开挖卸载, 减缓边坡坡度, 增加坡体的稳定性。

3.3 支挡

为防止边坡失稳进一步发展, 在边坡坡脚砌筑一条高1.5m, 底宽80cm, 长150m的浆砌石挡墙, 锁住坡脚。同时排洪沟已开挖段沟槽抓紧进行边墙砼的浇筑, 未开挖段采取进占法施工, 每次开挖5m, 及时进行边墙砼的浇筑, 完成后再进入下轮的施工循环。

经过以上措施的处理, 经观测, 边坡已趋入稳定, 为下一步后续工程的施工创造了条件。

4 处理后边坡稳定性验算

边坡稳定性验算的方法按滑动面形成的不同, 常用的有直线滑动弧和圆弧滑动面两种模型。直线滑动面边坡稳定性验算的方法比较简单。而圆弧滑动面的边坡稳定性验算的方法较多且比较复杂。工程设计中较常用的有条分法和摩擦圆法, 而经常用是条分法。

4.1 条分法

首先需要在已知的土体边坡的横断面上, 用4.5H法作图, 设定一个或数个可能的滑动破坏面, 选择滑弧圆心, 作出相应的滑动圆弧, 按一定的比例画出土坡剖面。在这些几何参数的基础上依次验算每一土条的稳定性, 然后叠加得整个土体的稳定性。按此方法, 对一系列设定的滑动圆弧求出相应的稳定安全系数K值, 然后得出最小的稳定系数Kmin, 以稳定系数Kmin值相对应的圆弧滑动面为最危险滑动面, 作为判定所设计的边坡是否稳定的依据。

边坡稳定性系数K值按下面公式计算:

当土体由不同土质分层填筑时, 各土条重应为该土条所含的各土层重量的总和:

式中:Wi-每一土条的重量 (k N)

аi-每一土条的圆弧底边中心径向与垂线的夹角 (°)

φi-每一土条的内摩擦角 (°)

ci-每一土条的粘聚力 (k N/m2)

li-每一土条的圆弧长 (m)

γn-每一土条的湿容重 (k N/m3)

sn-每一土条的面积 (m2)

此式不考虑土条两侧的推力, 使计算结果的稳定安全系数偏低 (即偏安全) 。

4.2 稳定系数的计算

4.2.1 φ、c值的确定

根据滑动实际情况采用实验与滑坡反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确定出c值为9.81k N/m2, φ值为20°。

4.2.2 稳定性系数K值的计算, 采用条分法, 见图。

如图, 在MO延长线上任作一点O1, 作为第一次试算的圆弧中心, 通过坡角作相应滑弧, 并将滑动土体ABC分成若干土条, 并对土条进行编号。

量出滑弧半径R=38.8 m。

土条宽度取为滑弧半径的十分之一, 即:b=0.1R。

量出各土条中心高hi, 分别计算。

量出滑弧中心角θ=109°, 可用下面公式计算出滑弧长度:

该土坡为均质土坡, 则 (1) 式简化为:

土的容重为γ=17.66 (k N/m3)

把各式代入 (2) 式 (对于滑弧1得) :

在MO的延长线上重新假定滑弧中心02、03、04、05、06、07, 重复以上计算, 求出相应的稳定安全系数K2、K3、K4、K5、K6、K7, 绘图找出最小安全稳定系数Kmin=1.58>1.30。

由此可见, 经过处理后的边坡是稳定的。

5 结论

贵阳市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工程1#边坡失稳后, 根据其病害特征, 采取排水、卸载和支挡加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整治, 经稳定性验算分析可知处理措施是成功的, 成功阻止了滑坡的发生, 使后续工程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易地扶贫搬迁规划 篇5

前 言

四川省自2001年被纳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首批试点省区以来,在国家发改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搬迁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向上,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根本改善了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生存发展条件,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两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科学指导全省“十二五 ”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推进生存条件恶劣地区贫困农牧民改善生存与发展条件,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规划区域范围重点为中央确定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和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国贫县”),兼顾我省其他贫困地区。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形势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紧紧围绕国家政策投向,结合阿坝州大骨节病综合防治、藏区牧民定居行动、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移民,以及促进秦巴山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等重大民生工程,瞄准改善生存条件恶劣地区贫困群众生存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跟踪问效,搬迁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不断增强,扶贫和生态两个方面的目标加快实现。累计投资13.7亿元,其中争取中央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7.4亿元,在全省13个市(州)57个县(市、区)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计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25万户14.99万人,实施成效显著。

一是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搬迁群众新建住房332.2万平方米、附属设施(含圈舍)101.6万平方米,打井2203口(处),建人饮蓄水池7.7万立方米,引水渠(管)2980公里;在安置地整治水池(塘、库、堰)40万立方米,建设灌溉渠道643公里,改善中低产田土7.6万亩,新、改建乡村公路和村内道路2844公里。搬迁群众实现了家家户户住新房,并配有院坝、畜圈和厕所,喝上了清洁、安全的自来水,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彻底改变了过去恶劣的生存环境,促进解决了游牧民族数千年来“逐水草而居”的问题,生存状况明显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安置地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为搬迁群众安置地新、改建校舍1.6万平方米,卫生院(站、点)0.7万平方米,配套建设了一批村级活动阵地和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较好解决了搬迁群众上学难、就医难和学习培训难等问题,切实提高了搬迁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并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基础。

三是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在安置地因地制宜地培育和扶持了一批后续产业,不仅解决了搬迁群众增产增收问题,同时还为搬迁群众搭建了认识和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平台。在新环境中,搬迁户对教育、卫生、文化的认识和商品意识都在不断增强,转变了过去“等、靠、要”和安于现状、听天由命的苦熬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创建美好新家园的观念蔚然成风。

四是迁出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对居住在水源涵养区、天然林保护区、生态脆弱区内的贫困农牧民,结合“退耕还林工程”、“退牧还草工程”和“天保工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区随即退耕(封山)还(育)林;搬迁后农牧民不再砍柴烧饭、取暖,有效地促进了迁出区域的生态恢复,对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屏障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降低了政府对自然环境恶劣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避免了对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地区的重复投资;改善了安置地基础设施条件,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为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与全社会同步实现小康创造了有利条件;架起了党和政府与贫困群众的“连心桥”,党员干部竭力为人民服务,深得群众欢迎和拥戴,密切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建房资金缺口较大。广大困难群众要求搬迁的积极性很高,但按现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工程建设能兑现到搬迁户建房的国家补助资金一般为每户0.8—1万元左右,搬迁户建房资金缺口大,已影响到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是安置土地调整较难。搬迁安置地大多属于高寒山区或深山河谷地区,可供安置的用地资源极少,搬迁安置土地调整难度越来越大。尤其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民耕种的土地不仅不用纳税,还能享受国家对种粮户的“定补”政策,并且还具有土地被征用赔偿的潜在价值,安置地原住农民因为大多不愿转让土地,客观上增加了易地安置土地的调整难度。

三是后续产业发展较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基本解决了搬迁群众的住房和口粮问题,但由于搬迁户文化程度低,贫困程度深,缺乏实用技术和市场意识,缺乏发展产业的启动资金,导致搬迁群众落后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发生彻底转变,后续产业发展较为困难。

四是易地搬迁任务较重。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在我省规划区范围内,符合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并希望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改变落后面貌的农村贫困人口总数仍高达200万人,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类型复杂,大多数分布在边远、高寒、多灾地区,搬迁成本高,搬迁难度大,搬迁任务十分艰巨。

(三)发展环境和有利条件

一是国家大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逐步增加投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已将易地扶贫搬迁列为新的十年扶贫开发工作的专项扶贫政策,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我省已经建立形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在政策宣传、群众发动、规划组织、项目实施、部门联动、资源整合、土地调整、产业选择等诸多方面都积累了相当经验,摸索出了一些适合各地特点的不同的搬迁模式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并总结形成了《四川省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指南》,为“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展开和规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具备良好群众基础。通过多年的试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影响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深入人心,深受贫困地区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拥护,贫困群众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涨。

二、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实施区域,以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为实施对象,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搬迁群众创造生存发展环境,着力培育后续产业,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水平,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强化管理,稳步推进,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县级政府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基础上,通过政策导向、典型示范、思想政治工作等方法,调动群众积极性,引导和动员群众自愿参与搬迁。

----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加强与其他移民工程和全省新村建设的衔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促进各方面资源有效整合。区别轻重缓急,采取有效措施,科学规划,分批逐年实施,确保搬迁工程有序推进。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搬迁群众收入水平、安置地经济实力、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条件等情况制订安置方案,确定安置方式,不搞“一刀切”。结合实际合理确定搬迁对象,优先保障自然环境特别恶劣地区深度贫困群众搬迁。

----基础配套、产业跟进。通过加强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发展投入和开展技术培训,为搬迁群众培育和发展适合当地特点、适应市场需求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既改善贫困群众生存环境,又实现脱贫致富。

----自力更生、政府支持。充分尊重搬迁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建设美好新家园;克服“等、靠、要”落后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扶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帮助搬迁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三、搬迁对象和搬迁安置方式

(一)搬迁对象

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是生存在环境恶劣、不具备基本生产和发展条件、“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和地方病多发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包括四类:

----生活在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地区,无法就地脱贫越温,且具备搬迁和安置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

----生活在生态位置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亟需搬迁且具备搬迁和安置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

----遭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亟需避险搬迁且具备搬迁和安置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

----遭受地方病严重威胁,亟需搬迁且具备搬迁和安置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

因采矿沉陷、开发占地、工程建设等原因需搬迁的人口,不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

(二)搬迁方式

整体迁出。对相对集中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生态位置重要或地方病严重区域的贫困群众,以自然村或组(社)为单元,采取整体迁出方式。规划区域中川西北高原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地方病严重,应尽可能采取整体迁出方式。

部分迁出。对分散居住在高山峡谷、洪涝灾害频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贫困群众,且不宜实施整体迁出的,采取部分迁出方式。规划区域中川东北秦巴山区、川南乌蒙山区和其它贫困山区,搬迁对象类型复杂,难以实施整体迁出的,可采取部分迁出方式。

(三)安置方式

集中安置。采取集中安置的方式,安置地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要能满足搬迁人口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好,且无地质灾害隐患。规划区域中的川西北高原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大多属高寒山区或深山峡谷区,公共服务配套成本较高,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尽可能采取集中安置的方式。分散安置。采取分散安置的方式,安置地要尽量靠近乡(镇)政府、村委会、学校、卫生院(站)或公路沿线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方,以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降低搬迁成本。规划区域中川东北秦巴山区、川南乌蒙山区和其它贫困山区,土地资源相对贫瘠,集中安置点选择较困难,依托新农村、中小城镇和工业园区等建设,主要采取插花分散安置的方式。

其他安置。对于少部分不适宜或不愿意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方式的搬迁群众,可依据群众意愿,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依托城镇、投亲靠友等方式进行安置。

(四)安置地选择

安置地的选择坚持以有条件解决温饱为中心,以能落实土地、实现稳定增收为重点,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是土地资源较丰富,集中安置点所需土地由市(州)、县(市、区)政府按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及程序调地安置或多渠道解决,安置对象人均耕地不低于安置地平均水平;光、热、水等自然条件较好,无安全隐患的地点。

二是水、电、路、土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标准内即能完成配套建设任务,且能就近解决搬迁群众入学、就医问题的地点。

三是可开发资源条件相对较好,周边环境有利于改变搬迁群众落后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有助于搬迁农户实现稳定增收的地点。

四、建设任务

(一)建设目标

围绕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扶贫开发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全省规划对36.2万生活在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迁群众生存环境彻底改变,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发展能力逐步增强,稳定后的生产生活不低于迁入地居民的平均水平。按扶贫区域划分:

在川西北高原藏区搬迁安置1.97万户8.6万人,占规划搬迁总人数的23.8%;

在大小凉山彝区搬迁安置2.97万户13万人,占规划搬迁总人数的35.9%;

在川东北秦巴山区搬迁安置2.14万户9.4万人,占规划搬迁总人数的26%; 在川南乌蒙山区搬迁安置0.62万户2.8万人,占规划搬迁总人数的7.7%。

在其它贫困地区搬迁安置0.56万户2.4万人,占规划搬迁总人数的6.6%。

(二)建设内容

围绕为搬迁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重点支持搬迁群众必要的生活设施建设,安置地基本生产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扩大就业渠道,提升发展能力。主要建设内容为:

改善搬迁群众生活条件。修建住房727万平方米,附属设施200万平方米,建设安全饮水工程2000处。

改善安置地生产条件。建设基本农田32.5万亩,草场20万亩,乡村公路3000公里,小型农田水利3200公里。

改善安置地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村学校2.2万平方米,卫生院(站)1.8万平方米,乡村公共活动场所1.5万平方米。

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培育“农家乐”、“藏家乐”等新兴服务业。

五、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十二五”期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规划总投资53.9亿元,其中:搬迁群众住房、附属设施、安全饮水等基本生活设施建设投资40.7亿元,小微水利、基本农田、草场、乡村公路等基本生产设施建设投资12.5亿元,学校、卫生站、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0.7亿元。后续产业发展投资4亿元。

(二)资金来源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投资由中央、地方政府和搬迁群众共同承担。中央易地扶贫搬迁投资人均补助标准为6000元。拟申请中央易地扶贫搬迁投资21.7亿元,占总投资的40.3%;地方投资6.5亿元,占总投资的12.1%;搬迁群众自筹资金25.7亿元,占总投资的47.6%。后续产业发展资金,由整合中央其他支农资金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解决。

(三)中央补助资金投向 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为补助性资金。中央和省级投资主要用于搬迁群众在安置地基本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包括住房及必要的附属设施、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农村能源、乡村道路,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得用于机械设备、运输工具购置,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经营性项目建设,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补助住房建设面积控制在40-60平方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贫困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稳妥推进。按照“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原则,做到机构、领导、人员和职责四落实。各县(市、区)政府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责任主体,均应成立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包括发改、财政、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畜牧、国土、建设、民政、公安、教育、卫生、广电、税务、扶贫等相关部门,负责易地扶贫搬迁总体规划的制定、重大事项的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计划管理、资金监督、政策兑现和检查验收等日常工作,并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技术方案和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和严格考核。要明确部门责任,加强协调配合。

(二)抓好前期工作

搞好宣传发动。采取召开乡村干部会、村民大会、走访农户、公告公示等多种方式,借助报刊、电视、广播、宣传标语等各种媒体,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宣传发动工作,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消除安置地原住居民“排外”思想,调动搬迁群众和安置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展调查摸底。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确定搬迁对象并登记造册;在调查摸清可供安置区域人口、土地、道路、供水、电力、通讯、广电、教育、卫生等各方面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和评估后续产业发展潜力和群众就业机会,择优确定安置地,并根据资源承载能力确定安置地可安置人口数量。

搞好项目储备。根据国家投资政策和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加强市(州)和县(市、区)项目储备库建设,做好项目储备,抓好动态管理。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程序和审批权限,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并及时完善项目审批手续。

(三)严格项目管理

实行公告公示。各市(州)、县(市、区)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将上级下达的易地扶贫搬迁投资计划面向社会进行公告、公示。项目乡(镇)、村应以乡村公告栏(墙)、广播、告示等形式,直接面向群众进行公告、公示。迁出地的公告、公示中必须包括搬迁群众名单、国家补助政策和投诉电话等内容;安置地的公告、公示中必须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建设内容、建设期限、质量标准、项目实施单位及负责人、投诉电话等内容,扩大项目区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抓好工程建设。各市(州)应与各项目县(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情况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项目县(市、区)应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与工程主管部门和项目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工程主管部门应负责做好工程设计和技术指导工作,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项目乡(镇)政府应负责组织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协调搬迁户生产生活用地的调整、户籍迁转、子女入学等问题。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建设标准组织施工。

健全项目档案。市(州)、县(市、区)要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档案。项目实施方案、审批文件、计划表册、政策文件、协议合同、项目竣工报告以及搬迁户花名册、备案表等资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四)发展后续产业

坚持“市场牵动,政府推动,产业带动”,大力培育和发展安置区的后续产业,努力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帮助搬迁群众脱贫致富。通过安置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市场需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协调当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与搬迁农户发展订单农业或吸纳搬迁群众务工。加强搬迁群众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其它职业培训,改变搬迁群众原有的落后生产方式,增加和提高搬迁群众劳动技能,实现增收渠道的多元化。

(五)落实配套政策

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中的生产、生活用地、税收、户籍、医疗、保险、子女入学、信贷等相关配套政策,为全面提高搬迁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水平创造条件,搞好服务。

(六)强化监督检查

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程序,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项目公告公示、项目检查、项目专项稽查、项目审计等方式,扩大监督范围,增加监督层次,落实监督责任,保证监督效果。通过交叉检查、重点抽查、随机抽查、工程检查、财务检查等多种检查方式,包括借助中介机构,委托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和纪检监察部门的力量,开展第三方检查审计,加强对项目计划执行和资金管理情况的检查,确保各级严格执行项目计划,严格按资金管理规定拨付资金,杜绝挤占、挪用、截留项目资金现象,确保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统筹规划,科学发展,规范管理,清正为民。

最新消息:

1.四川支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

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3日审议通过了《四川省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有关政策》,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将优先用于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建设,其中,对于高原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按不低于平均建房成本的80%给予支持。

记者从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上了解到,四川将加大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投入,按照此次制定的相关政策,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优先用于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建设,高原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按不低于平均建房成本的80%给予支持;秦巴山、乌蒙山片区,按不低于平均建房成本的70%给予支持;其他地区,按不低于平均建房成本的60%给予支持。在土地支持政策方面,四川将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老区开展增减挂钩的,允许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

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四川将优先安排省级土地整治项目覆盖,提升耕地质量,改善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

此外,四川将支持各地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用于安置地发展适度规模的种植业、养殖业、林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等服务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渠道。

2.四川今年计划易地扶贫搬迁25万人

2016年,四川省计划在20个市州144个县市区对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这是记者从2月25日在成都召开的省脱贫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协调会上获悉的。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主持会议并讲话。“十三五”期间,我省“移民搬迁安置一批”规模为120万人,其中35万户、116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占建档立卡人口总数23.3%,占全国搬迁总规模1000万人的11.6%,计划分四年安排,2020年巩固提升,总投资约700亿元。目前,易地扶贫搬迁省级投融资平台四川省国农投资管理公司已正式运行,国土部门已明确在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革命老区开展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可将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和此前产生至今尚未使用的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挂钩使用,有关支持政策和资金管理办法方案正在修改完善,将对搬迁资金筹措、还贷来源、贫困户搬迁安置住房补助及土地、产业、就业等方面提出系列扶持政策。

易地扶贫搬迁要严控住房建设面积 篇6

会上通报了截至10月15日各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展情况,解读了融资资金管理办法,介绍了东平县、费县等7个县(区)今年以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主要做法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秦柯全面总结了今年以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了搬迁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强调做好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確保列入2016年搬迁计划的项目全部按时建成;要筹好管好用好资金,确保资金安全合规、专款专用;要严格控制住房建设面积,对已建和在建超标住房,要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对未开工建设的安置区,绝不能再出现建档立卡搬迁户人均面积超标的情况;要聚焦后续脱贫,制定落实好相关扶持措施,尽快扶持搬迁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要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形成搬迁工作合力,要严明工作纪律,确保廉洁搬迁。

会议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定期通报、自查整改、资金管理等工作制度,加快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如期完成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同时要尽快摸清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需求底数,及早谋划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盛新)

“易地采访”流程中的技巧初探 篇7

关键词:“易地采访”,实战,策划

“易”有“变换、交换、互换”的意思。顾名思义, “易地”就是从一处至另一处陌生之地。“易地采访”是电视新闻采访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即一地记者超出其属地辖区范围, 到其他地方进行采访的一种非常规采访活动。中国现行的电视媒体是按行政区域划分设置的, 为了打破因行政区域的疆界对电视采访空间的限制定位, 早在1987年, 由中央电视台对外部牵头, 组织全国十几家电视台对宁夏银川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跨省区、跨地域的集中对外报道活动, 开创了全国电视易地采访活动的先河。时至今日, 在广东省内每隔半年就会举办一次大型易地采访活动, 并设评奖环节, 奖金丰厚 (总约20万奖金) 。活动由广东广播电视台对外传播中心主办, 除了组织省内地级市电视台参加, 还邀请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及境外媒体参与。每次活动都能在短时间 (通常2个月) 内出产一批针对被采访地域的优质纪录片 (专题片) , 是一种投入少、影响大、覆盖广、见效快的综合宣传采访活动。

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策划及拍摄工作, 克服在工作中面对的种种难以预料的困难呢?笔者以多年经验撰文, 从易地采访的策划、拍摄及后期剪辑之实操方法进行探究。

一、易地采访的策划——信心+ 热心+ 真心+ 歪心

信心的根基在于扎实的准备工作上。

第一步, 在网络上抽出选题后, 需查阅与选题相关的资讯, 从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兴趣点, 初步盘算构建故事的可行性。以“纵”“横”相间的方式了解采访地的历史、文化、经济、人文等内容。“横”——本地与他地作比较, 看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1]凸显其在大环境下的区域特色。“纵”——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采访地发展脉络, 从时间跨度上明晰采访地的变化。

第二步, 电话与采访地联络人沟通, 交流拍摄策划。既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从情感上接近陪同人员, 还可以尽快地甄别选题可行性。明确内容时效性、人物的可沟通程度, 甚至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

摄制组到达采访地后, 须马上“踩点”。踩点不是旅游, 不可以走马观花, 须在急行军的过程中观察场景、丈量交通距离, 以便尽快地摆脱对陌生空间的心理距离感。时间的紧迫感和空间上的陌生感, 每时每刻都会萦绕在每一个参与者的心头, 找不准方向, 找不对人物, 只会无的放矢。要成功, 除了导演自身的经验和才能的厚积薄发外, 找到一个好的联络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此君能帮导演尽快地理清节目思路、择选采访对象、判别拍摄可行性、合理安排拍摄计划, 甚至可以在遇到阻碍时打通必要的关节。

易地采访只有三五天的时间, 想做出深度报道, 无异痴人说梦, 但如果节目太保守、太新闻专题的话, 评大奖也基本没戏。所以针对易地采访应该“出奇招”而不是“拼内功”来破局。越是剑走偏锋的招数, 成果说不定就会越大。因此, 动“歪心”就是想法子“求新”。易地采访是一次典型的短、平、快艺术化报道, 创新重在前期。踩点后导演要从了解转到提炼, 即是思考“我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怎样的思想”?考验创新能力的, 就是选取什么点、怎样的角度和怎样的声画表现了。

首先, 要摒弃有意做成汇报片的想法, 因为汇报片虽说可以直接地挑明宣传意图, 但和创新搭不上边儿, 也非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更别说获奖了。按照活动组织方一贯的要求, “外宣节目就是要淡化宣传的味道”。

其次, 就是找到切入点。这个点应是导演踩点一直萦留心中的“兴奋点”, 可以是人也可能是事, 甚至是一种声音或一种嗅觉, 只要是在心中挥散不去的, 就是最佳的故事开端。在策划时就要考虑节目的开场当是如何, 要做到“前30秒内把观众抓住”。

然后, 要思考的就是整个片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才能体现自己的“歪心”。[2]“专题片”“纪录片”的概念此时都应忘却, 只需想:怎样才能让观众看得过瘾, 且看完了有所启迪?其实, 只要不影响主题思想而观众又喜欢, 不管什么方式都可以使用, 这才是“歪”字的真谛和过瘾之处。至于这个片子到底应属哪一种体裁, 已变得不重要。

二、易地采访的实施——耐心和细心

耐心讲究韧性, 不达目的不罢休。尤其是当采访对象并不配合时, 只能用耐心来感动对方, 别无它途。

而细心就要求导演做到“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与被访者、被拍摄的事件有关的内容都不要错过, 尤其要注意尽量攫取那些可作为思维拓展、情绪调节、故事断章、空间转换的画面和现场声, 在后期编辑上就会有很大作用。这就是“用编辑意识做导演”的实际用途。拍摄部分无需赘言, 因为只要策划充分, 拍摄就只是一个按计划办事的过程, 虽然当中也不乏需要当机立断之事。电视节目制作的投入趋势是“杠铃型”, 前后大而重, 中间小而轻, 形象地说明了前后期都费时费力, 中间的拍摄相对而言反而显得时间短促、轻松容易。

三、易地采访的后期——精心

后期编辑是一个可以用精包装弥补不足, 甚至锦上添花的工序。“精心”的包装编辑是对“用导演意识编辑”的最好诠释。笔者主张听写作场记的工作导演必须自己也要干。[3]要想对画面做到心中有数, 对访谈牢记于心, 以便在编辑时能做到声画双通道双作用, 这一步骤必不可少。

文稿的写作要求解说词越少越好。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潮流都在向纪录片靠拢, 纪录片对解说词的要求就是言简意赅, 客观述说, 让故事本身的张力吸引观众而非哗众取宠的长篇大论。此外, 对音乐的选择也非常关键, 音乐对作品的烘托作用几乎与画面和声音 (现场声、解说配音、声效等) 同等重要, 尤其在解说较少的情况下, 音乐就是创作者的思想在节目中的客观体现。

参考文献

[1]高晓虹.电视传播理念的创新思考[J].编辑学刊, 2010 (01) :27-30.

[2]华艺.全国电视易地采访活动为何长盛不衰[J].中国电视, 2003 (11) :74-76.

易地技术改造 篇8

2011年3月宝鸡卷烟厂自行组织对易地技改项目的决策-实施-验收-运营全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及评价。项目后评价工作参照《烟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 (试行) 》 (国烟计【2003】303号文件) 要求开展, 结合项目后评价近几年的发展情况以及宝鸡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的实际情况, 所以宝鸡卷烟厂的易地技改项目后评价工作在开展时融入了新的内容, 运用了行业内外的新的后评价分析评价方法。

2 项目后评价的原则及目的

2.1 项目后评价的原则

项目后评价的一般原则是:独立性、科学性、实用性、透明性和反馈性, 重点是评价的独立性和反馈功能。独立性可确保评价的分析结论不带任何偏见, 能够提高评价的可信度, 发挥评价在项目管理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反馈性是指后评价的最终目标是将评价结果反馈到决策部门, 作为新项目立项和评估的基础, 作为调整投资规划和政策的依据。

2.2 项目后评价的目的

项目后评价首先是一个学习过程。后评价是在项目投资完成以后, 通过对项目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全面系统地分析, 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使项目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学习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 提高决策、管理和建设水平。其次, 后评价又是增强投资活动工作者责任心的重要手段。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目的有: (1) 及时反馈信息, 调整相关政策、计划、进度, 改进或完善在建项目; (2) 增强项目实施的透明度和管理部门的责任心, 提高投资管理水平; (3) 通过经验教训的反馈, 调整和完善投资政策和发展规划, 提高决策水平, 改进未来的投资计划和项目的管理, 提高投资效益。

3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及要点

3.1 易地技改项目建设过程评价

项目的建设过程后评价是指项目投资完成后对项目决策过程、实施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调查, 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进行对比, 找出差别和变化, 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的过程。

3.1.1 易地技改项目决策过程评价

主要分析项目的决策过程, 评价项目的决策水平。要点包括决策方法和程序的科学性、决策时机的准确性、目标制定合理性。

3.1.2 易地技改项目设计与施工评价

主要内容:对设计、施工单位在项目中的技术、质量、服务水平进行评价。

3.1.3 易地技改项目管理评价

主要内容:分析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 评价项目的管理水平。要点包括项目管理模式, 计划、进度和质量, 招投标及合同管理, 资金管理, 工程监理, 财务结算和审计。

3.2 易地技改项目效果评价

项目的效果评价主要是项目建设完成后产生的经济效益、技术装备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分析评价。

3.2.1 投资成本分析评价

主要内容:对估算、概算和决算比较, 分析变化原因, 评价投资控制水平;分析投资的结构和比例。要点包括投资的变化、投资变化的原因、投资构成分析。

3.2.2 技术及装备评价

主要内容:通过对工艺及技术装备的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的分析, 评价易地技改项目的技术和设备的水平。要点包括工艺技术及装备、其他重点技术的应用 (总图及建筑、公用工程、信息及自动化、物流、其他节能安防消防等) 、其他设备及材料的选择。

3.2.3 目标的实现程度评价

主要内容:将易地技改项目的运营情况同无项目和项目前期预测对比, 分析目标的实现程度, 找出差距并分析原因 (包括项目内部因素和企业市场变化、管理制度、管理水平、人力资源、原辅材料供应以及国家的政策变化等相关因素) 。要点包括生产纲领的实现程度、生产成本及税利、企业的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3.2.4 财务状况分析评价

主要内容:分析增量效益和清偿能力与易地技改项目前期预测的差别, 并分析其原因;对企业的财务和经济效益重新评价, 进行风险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要点包括项目的财务分析、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成本的变化分析、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3.3 易地技改项目环境影响和社会效果评价

3.3.1 环境影响评价

主要内容:分析和评价项目队环境产生的影响及环境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要点包括资源的利用、污染的控制、生产环境。

3.3.2 社会影响评价

主要内容:评价项目对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要点包括行业发展的影响、技术进步的影响、卫生与健康的影响、职工收入的影响、社会贡献等。

3.4 易地技改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

主要内容:对比项目建成前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评价。

4 宝鸡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后评价工作过程

宝鸡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后评价工作按照工业公司的要求, 结合该厂实际, 对易地技改项目进行了自我总结与评价。

4.1 建立项目后评价组织

为保证易地技改项目后评价的正常进行, 宝鸡卷烟厂建立了易地技改项目后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以及各职能小组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职能职责。按照项目后评价的内容成立了易地技改项目建设过程评价组、易地技改项目效果评价组、易地技改项目环境影响和社会效果评价组、易地技改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组、结论总结组、资料组以及工作督办组。

4.2 制定易地技改项目后评价的工作计划

按照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项目后评价领导小组对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时间、工作进度、质量要求、报告格式等进行要求与明确, 评价小组通过对项目现场查看、阅读文件、收集资料、开展调查了解情况、分析资料、形成报告。

5 结束语

宝鸡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后评价工作在公正、公开、公平的基础上, 坚持实事求是对易地技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了回顾总结, 总结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成绩和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工厂的后续项目建设、提高投资管理水平提供了借鉴, 增强了管理部门责任心。通过经验教训的反馈, 对于提高决策水平、改进投资计划和项目管理, 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宝鸡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后评价工作的思路, 介绍了项目后评价工作的目的、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宝鸡卷烟厂后评价工作开展的过程以及项目后评价工作主要采用的分析评价办法。

易地技术改造 篇9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甘肃省,实施方式,基本经验

易地扶贫搬迁兼具发展、生态、避灾等多维度目标[1], 是精准扶贫的有效实现形式。2010年以来, 甘肃省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指导方针, 扎实有序地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累计共投入164.57亿元, 全省71个县市区的12.72万户63.48万贫困群众完成搬迁[2]。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安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迁出区的生态恢复效果显著, 产业发展也各具特色, 搬迁群众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预期目标。

一、2010年以来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的基本做法和实施方式

我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分布特点为“大分散、小集中”, 根据这些特点与以前工作经验的总结, 我省易地扶贫搬迁的基本做法和实施方式相较2010年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 主要采取集中连片、整体跨区域搬迁为主, 部分搬迁安置为辅的方式。

(一) 利用项目开发土地大规模集中连片搬迁

主要利用土地整治项目以及水利工程大规模开发的土地, 在统一的规划布局下, 考虑环境容量、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公共卫生服务条件、后续产业发展潜力等方面, 进行集中连片、整村整社、整流域搬迁安置。例如:古浪县从2011开始利用景电二期古浪灌区工程, 开发黄花滩闲置土地8.62万亩, 对其南部海拔在2 500米以上的高深山区4万多贫困群众进行移民搬迁[3];靖远县依托双永供水工程、刘川、中堡泵站更新改造、兴电改扩建工程、坝吴公路两侧土地整理等大型农田水利项目, 开发整理土地10万亩, 搬迁靖远县北部5个乡300户1 500名山区贫困群众[4];天祝县依托“下山入川”工程, 目前累计搬迁移民9 526户4.24万人, 建成祥瑞新村、打柴沟镇火石沟村等新农村示范点46个[5]。

(二) 建立示范安置点集中搬迁安置

2010年以来甘肃省创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模式, 在坚持整村整组集中连片搬迁的前提下, 主要依托水利设施项目建设和县城、小城镇、中心村等设施集中区域, 从山梁沟壑区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向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的水川地及塬台地建点集中安置[6], 改善草场和中低产田, 统一布局建设道路交通、自来水管网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建设温室大棚、养殖暖棚, 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 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特色林果业。依托城镇的信息、技术、市场优势, 扩大劳务输出, 提高二、三产业从业比重。

二、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效评价

2010年以来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从搬迁规模到搬迁质量都比以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从实施效果上看, 搬迁后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生产技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接续产业发展良好, 就业方式多元化, 现金收入稳步增加, 农民身份也在同时发生变化。

(一) 生产技能和群众素质得到提升

政府对安置区群众广泛开展果蔬种植、畜牧养殖、劳务输出和商贸流通等农业生产技能培训, 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雨露计划”, 使搬迁群众的劳动技能、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和文化素养得到了提升, 也提高了群众的农业生产和市场经营能力, 在转变群众观念的同时, 也扩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90%以上的搬迁群众实现了稳定脱贫目标。

(二) 产业结构升级、农民身份变化

安置区结合当地城镇建设工作, 在县城、小城镇规划建设了集中小区, 将城市周边山区有一定技能和商贸经营基础的贫困群众进行了集中安置。搬迁的农户通过合理的流转渠道, 将原有承包地转包给他人经营, 除获得一部分固定收益外, 还依托所安置城镇的信息、技术、市场等优势, 从事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等获得更多收入, 完成了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民身份的变化。不仅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还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 享受到了医疗、社保、住房、教育等公共福利。如永靖三马台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成以草莓、圣女果、水果玉米等“刘家峡”品牌果蔬为主的高效蔬菜温棚200座, 使蔬菜亩产由原来的1 000元增加到5万元;永靖小岭乡旭坪村按照“地膜玉米→青贮氨化→畜牧养殖→能源沼气→废渣 (液) 还田”的循环模式, 积极引导群众走以农养畜、以畜促农的路子, 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7]。

(三) 就业多元化、现金收入增加

安置区充分发挥小城镇经济要素集中、辐射性强的特征, 将贫困群众搬迁至小城镇的附近, 在保证人均基本口粮田的基础上, 依托小城镇的有利资源, 引导贫困群众通过服务业、劳务输出等多种形式实现就业, 增加现金收入。如临夏积石山县前庄安置点, 距离县城仅2公里, 靠近淀粉厂、水泥厂等企业, 搬迁的群众农闲时间就到企业打工挣钱;临夏康乐县鸣麓乡郭家庄安置点, 由过去的单纯粮食作物种植调整为云杉育苗, 农民亩均收入达2.5~3万元, 是搬迁前的10倍;永靖坪沟乡罗家沟大力发展“高原夏菜”辣椒产业, 户均增加收入3600元[7]。

(四) 农民思想意识转变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也促进了市场信息、先进文化和科技知识的传播, 使群众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 增强了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交通、通讯、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 有效缩短了城乡的时空距离, 促进了安置区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提高了农户的科技意识、商品经济意识和教育投资意识等综合素质。

三、基本经验

2010年以来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按照国家、省上的政策规定,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结合本地实际的情况, 创造和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 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做法, 主要的经验和做法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 对深度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是最快捷高效的扶贫措施

甘肃省在少数民族地区深入实施“1+17”精准扶贫行动方案和“双联”行动, 到2015年底少数民族地区的建档立卡人口达到了49万人。顺利实施整村推进项目, 其中藏区完成整村推进项目445个, 实现了藏区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和互助资金的两个“全覆盖”;临夏州完成整村推进项目520个、整乡推进项目24个、整流域连片开发项目7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顺利, 甘南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 220户47 333人, 临夏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 607户82 506人。甘肃省在民族地区积极创新扶贫模式, 发展富民产业, 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1.实施畜草产业扶贫;2.推进文化旅游融合扶贫;3.培育电商扶贫;4.壮大特色劳务扶贫;5.推广光伏发电扶贫。如临夏、张家川回族聚居区大力发展清真食品、皮革制品、穆斯林服饰、民族手工艺品、民族医药等特色产业, 着力打造以民族经济为品牌的国家级开发区、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基地;肃北、肃南、阿克塞河西三县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力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农畜产品深加工、民族特色文化旅游、民族用品四大支柱产业, 做优特色农牧、做大清洁能源、做强民族文化旅游;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凭借地处马蹄寺、金塔寺旅游景区的优势, 率先走上了“互联网+扶贫”的路子, 在大都麻村和乡政府集镇建成运营马蹄藏乡电商服务中心和“藏乡电商第一村”线下体验馆, 主推藏乡刺绣、野生山货、生态畜禽和杂粮副食共4大类25种特色产品, 深受淘宝用户好评, 大都麻村因此也被省商务厅、省扶贫办评为“全省电商扶贫试点村”[8]。

(二) 易地扶贫搬与产业结构优化紧密结合

2010年以来甘肃省坚持将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结合全省农牧业发展现状, 在充分了解农户发展意愿的基础上, 设计十种符合当地民情、农情和户情的发展模式。从搬迁前的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到搬迁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种植特色农产品、林果业, 以养殖暖棚为代表的设施牧业也被广泛采用, 种植+养殖+沼气的立体循环农业正在初步形成;依托中心城镇、中心村开展季节性劳务输出, 在农闲季节将闲置的劳动力输转到二、三产业, 一方面拓宽渠道进一步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另外一方面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当地二、三产业发展。

(三) 以市场化行为规范易地扶贫搬迁

2010年以来甘肃省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 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引进省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建设, 通过企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形式引导搬迁群众在安置区发展接续产业。这些模式因地制宜地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 有效地解决了搬迁群众如何在新环境下重新、尽快组织生产、生活的问题。

政府在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基础上, 还积极鼓励产业扶贫贷款和贫困户土地经营权进行入股经营。在政策上鼓励财政资金投入规模养殖、设施农业等项目, 将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分配给贫困村和贫困户, 按照“保底+分红”的方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实践证明,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精准扶贫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是一项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致富工程。2010年以来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在实施方式上有了新的变化, 主要采取集中连片、整体跨区域搬迁为主, 部分搬迁安置为辅的方式。从实施效果上看, 搬迁后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生产技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接续产业发展良好, 就业方式多元化, 现金收入稳步增加, 农民身份也在同时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何得桂.西部山区避灾扶贫移民型社区管理创新研究——基于安康的实践[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 (3) :97—101.

[2]甘肃政府网.甘肃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EB/OL].http://www.gansu.gov.cn/, 2016-08-08.

[3]古浪县推进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纪实[N].甘肃日报, 2015-01-16.

[4]靖远县积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纪实[N].甘肃日报, 2016-10-14.

[5]天祝县松山滩上一栋栋现代化的农民新居拔地而起[N].甘肃日报, 2016-03-30.

[6]搬出“穷窝窝”过上新生活——甘肃“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综述[N].甘肃日报, 2016-03-01.

[7]永靖:结构调整好抓手扶贫并发新路子[J].中国水利, 2012, (22) .

易地技术改造 篇10

一、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实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 面积16, 805平方千米, 其中喀斯特地形地貌占71.5%, 丘陵占20.5%, 平坝占7.2%, 村庄、河流占0.8%。人口349万, 其中少数民族约占全州总人口的42.47%, 有布依、苗、汉、瑶、仡佬、回等33个民族。辖兴义、普安、晴隆、兴仁、贞丰、安龙、册亨、望谟8个县 (市) 以及义龙试验区, 绝大部分属于贫困地区。为全面做好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立足长远, 对生存环境差、人地矛盾突出、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 生存环境脆弱、限制或不宜开发, 距乡 (镇) 所在地和交通干道较远,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难以延伸, 村、寨人口规模较小、贫困发生率较高、扶贫成本高, 地质灾害多发、安全隐患较大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 (组) 整寨 (自然村寨) 的非贫困户进行易地搬迁。目前黔西南州有629个贫困村, 30.59万户贫困户、43.23万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其中少数民族聚居村共有715个, 其中贫困村389个, 占全州629个贫困村的61.84%, 未脱贫的少数民族人口有22.6万人, 占全州贫困人口43.23万人的52.28%。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石漠化严重的边远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有22万人需要搬迁。按照省委, 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4月10日黔西南州委发布《黔西南州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战区一号令》, 7月25日发布《中共黔西南州委黔西南州人民政府脱贫攻坚战区第二号令》, 黔西南州从突出抓好抓实“大扶贫战略”行动目标出发, 紧紧围绕“五个一批”工程, 抓紧抓牢“建档立卡”, 超前易地扶贫搬迁规划, 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工作。根据分步实施思路, 对全州政策指标以内2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户, 坚持应搬尽搬。非政策指标内的21.23万人的贫困户, 坚持能搬多搬, 政策指标外其他的贫困地区愿意搬迁的群众, 坚持鼓励搬、支持搬。具体做法如下。

(一) 靠实责任, 挂图作战。

创新“五大战区”制落实易地扶贫搬迁。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州委政府将全州9个县市区划分为五大扶贫共建战区, “五大战区”分别由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及兴义军分区负责包保, 实行挂图作战。第一战区 (册亨县、望谟县) 由州委负责, 第二战区 (晴隆县、普安县) 由州政府负责, 第三战区 (安龙县、贞丰县) 由州人大负责, 第四战区 (兴义市、兴仁县) 由州政协负责, 第五战区 (义龙试验区) 由兴义军分区负责。黔西南州组建脱贫攻坚指挥部, 各县市组建脱贫攻坚突击团, 乡镇组建脱贫攻坚冲锋队, 村级组建以党建扶贫“五人小组”为主的脱贫攻坚尖刀班, 层层落实分解任务, 明确完成时限, 组织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宣讲政策、组织群众到安置点参观考察等, 让群众了解安置点房屋、交通、就医、教育等优势条件, 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二) 突出精准, 定向施策。

发挥“五人小组”尖刀班作用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全州选派9, 000多各级干部到基层, 组建党建扶贫小组“五人小组”, (组长由遍访贫困村帮扶领导担任, 成员由帮扶责任单位派驻人员为“第一书记的”、村支部书记、乡镇包村干部、党建扶贫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人员组成) , 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五人小组”把冲锋旗帜插上每一个“堡垒”, 认真落实“两会、三书、六表”大回查,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精准分析致贫原因, 科学制定帮扶措施, 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 确保识别程序透明公开, 识别信息准确合理, 受到群众认可;“五人小组”紧盯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这个中心任务, 落实“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五共流程工作法 (简称“五共”) , 组织召开共商会, 给老百姓讲搬迁带来的好处, 讲搬迁的方法路径, 鼓励贫困群众和非建档立卡群众易地搬迁, 实现应搬尽搬, 能搬多搬。同时把群众的想法都汇集起来, 瞄准同步小康目标, 充分发挥村级“两委”班子的积极作用, 调动致富能手、行业带头人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等, 运用好易地扶贫搬迁机遇, 通过“五共”与群众一道制定好村级发展规划、贫困户脱贫计划和帮扶计划, 强力推进村支平台化、村庄公司化、村民股份化、村务社会化“四化”建设, 努力实现乡村发展倍增计划, 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 四方联动, 融合搬迁。

创新实施“四方联动”, 充分调动政府、搬迁群众、企业和社会四方力量助推易地扶贫搬迁。政府主抓易地搬迁安置区项目规划, 引进和培育工商企业系统性介入、平台化进入、集成式融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策划、规划、建设、投资、运营、管理等全过程, 让群众参与项目规划、参与业态布局, 招聘搬迁群众参与安置点工程建设, 让群众亲自参与建设自己的家园, 让企业带动搬迁户就业创业, 推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出渴望、搬出文化、搬出产业、搬出倍增、搬出尊严、搬出动力、搬出秩序。例如贞丰县者相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文化特征、文化需求、心里愿望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 以产业园为平台, 实现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融合发展的“1+4”发展模式, 打造由19个四合院, 6个独院共176栋房屋组成的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 依托园区企业发展布依服饰、布依刺绣、布依农特产品、藤艺、手工墙纸、沉香木工艺、竹艺等民族文化旅游产品, 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创业就业。

(四) 细化措施, 强化问责。

落实“包保责任”细化易地搬迁措施。结合“两学一做”, 帮扶责任单位的基层党组织采取结对帮扶、组建“乡村发展倍增计划共商工作队”、共商易地扶贫搬迁, 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等, 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各县市针对实际情况, 详细制定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搬迁移民的培训方案和就业方案。安置点主要依托县城、小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中心村、义龙试验区集中安置, 进一步完善安置点的文化活动站、综合服务部、社区服务中心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等配套设施建设。例如兴仁县为真正实现“搬得出, 稳得住, 能发展, 可致富”, 把搬迁农户分成了五类:建筑技能类, 手工艺类, 加工技能类, 服务技能类, 其他类。通过这五类的分类, 制定了一系列的帮扶、培训、就业的机制。在工业园区和县直机关相关部门为搬迁移民提供4, 553个就业岗位, 实现一户一人就业问题, 通过就业保障, 激发了贫困群众的搬迁激情。现在, 第一批229户共易地扶贫搬迁户1, 200人已经实现搬迁入住。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度, 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指挥部要求实行信息通报制度, “五人小组”一日一台账, 每日工作信息上传党建扶贫云, 报送地工作进程和扶贫成效。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指挥部对落实不力、不严不实、成效不佳的单位, 加强跟踪督办, 严肃追责问责。

二、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 贫困群众搬迁意愿不强烈, 顾虑多。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大多地处边远、落后、生存环境恶劣的偏僻地, 居住分散, 受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制约, 加上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受教育程度低等影响, 思想观念落后, 难离故土, 搬迁意愿不强烈。签订搬迁协议的部分村民不愿拆除旧房, 均怕搬迁后无法生存, 以后再想回原地居住又没房, 想留后路。

(二) 内生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石漠化严重的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贫困村群众, 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差, 对新的思想观念接受能力弱, 主动摆脱贫困的愿望动力和信心不足, 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 “要我脱贫”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村因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 生产生活方式相对落后, 缺乏综合开发能力, 国家扶贫开发项目不能很好实施。

(三) 产业发展基础单一薄弱。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 少数民族聚居区、深山区、石山区、石漠化严重的边远地区的贫困村产业化程度低, 大部分家庭以传统种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 缺少特色产业和增收致富带头人, 难以形成规模产业。贫困群众市场意识淡薄, 以传统方式种养的产品质量不高, 缺乏市场竞争力, 抗风险能力弱。

(四) 纳入整村搬迁规划村的群众意见较难统一。

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在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 (组) 整寨 (自然村寨) 的非贫困户进行易地搬迁, 由于涉及户数多、人数多, 每个家庭及每个人的意愿不一样, 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再加上政策门槛设置较高, 动迁难度大。

(五) 宣传政策口径不统一, 造成村民思想上有顾虑。

部分干部对政策理解不到位, 没有把相关政策措施全面把握, 吃准吃透。在对群众宣传脱贫政策时, 口径有时不统一, 针对贫困群众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把握与理解上不够准确和透彻, 语言表达不准确, 解说不到位, 造成村民思想上有顾虑。

三、推进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的思考与建议

(一) 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宣传力度。各级各部门参与脱贫帮扶的干部, 要进一步吃透拿准易地扶贫搬迁各项政策和文件精神, 结合少数民族聚居贫困村村民文化知识偏低的实际, 创新工作方法, 找准切入点, 进村入户, 按照“五共”工作流程方法, 与群众共商搬迁事, 让他们了解易地扶贫带来的实惠, 形成共识, 真正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要统一宣传口径, 认真研究动员搬迁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 及时补齐政策短板, 解除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上的忧虑, 必要时进行社会保障兜底。加强对各项脱贫政策、措施的宣传讲解, 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 不断宣传群众、引导群众, 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充分调动他们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使他们从易地扶贫搬迁被动的受益者, 转变成为积极踊跃的参与者。

(二)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投入。

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农村创建”等活动, 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 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整合来自各方面的资源, 加大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基层设施的投入力度, 扎扎实实地完善水、电、路、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 从根本上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新村群众的教育问题, 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素质, 提升内在发展能力, 夯实易地扶贫搬迁新村的脱贫基础。

(三) 易地扶贫搬迁要与产业扶贫相结合。

在规划搬迁时同步做好产业帮扶、劳务培训和输出、社会保障兜底等配套工作。要充分依托安置地自然优势资源, 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径和产业选择, 培育帮扶产业, 建立完善利益联合的参与式扶贫机制, 使政府的帮扶产业能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接受、支持, 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要加大引进、扶持、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化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 电子商务企业, 对现有涉农企业给予贷款贴息的扶持力度, 以产业促发展, 以产业带动就业, 搭建以扶持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帮扶平台, 使产业扶贫到村到户, 收到实效。

(四) 易地扶贫搬迁要与提升人居环境相结合。

以科学规划引领特色村寨特色民居建设, 要从民族类别上进行统筹, 整体因地因族统一规划与安排搬迁, 并根据不同民族的特色、语言、风俗习惯等民族特色来整体谋划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 把安置点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旅游相结合, 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民族村, 加强道路硬化、安全饮水、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配套完善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 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改善人居环境, 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促进贫困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过上现代文明卫生安全的新生活。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新时期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的治本之策, 在推动贫困地区减贫脱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石山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重, 难度大, 脱贫攻坚面临难啃的硬骨头, 只有通过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宣传力度, 联合各方力量, 整合资金,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投入, 以产业扶贫带动就业,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才能使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易地技术改造 篇11

以奇山秀水著称的都安瑶族自治县,享有“魅力瑶山、天下都安”的美誉。

然而,这里却地处全国扶贫攻坚最难“啃”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是广西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的国贫县。

“脱贫攻坚,始终是都安县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都安县县委书记陈继勇说。都安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扬“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都安精神,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率先在广西探索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新模式,解开脱贫致富的一个个死结,让一批批大石山区的百姓挪穷窝、拔穷根、摘穷帽,走上致富之路。

树挪死,人挪活,迁出深山天地宽

10年前,黄任江劝说亲人从大石山搬迁入“农民进城创业园”,用政府免费提供的85平方米宅基地,开办加工玩具的小作坊。如今,他的昔日小作坊,已成为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知名企业。

“在都安,像黄任江这样脱贫致富的例子还有很多,示范带动效应日渐彰显。”县长蓝启章介绍,都安结合县情民情,已探索出城郊有土安置、创新无土安置、整屯搬迁安置等“八大模式”,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一条新路子。

目前,该县在县内外共建立移民安置点121个,安置贫困山区人口和库区移民23199户115995人。

住新城,兴百业,打工赚钱不离乡

30%的农户实现自主创业、30%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30%的农民成为农民“技工”……如今,从大石山区搬迁来的贫困农民,通过党委、政府组织开展的技能培训,进城务工、创业,不仅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脱贫致富的门路也越来越多。

正在建设的“都安扶贫移民新城”,项目预计投资80多亿元,重点将山区10户以下不通公路、不通水、不通电、基础设施投入大的自然屯整体搬迁。

土变金,成典范,村村有了致富经

县领导坚持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在访贫问苦中与群众共商脱贫大计,努力在实施生态移民工作中,形成“乡乡有主导产业、村村有富民项目、户户有增收门路”的产业新格局。

如今,在都安的许多安置区,贫困山区农民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他们的“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无法发展、不能致富”的难题,实现了“人下山、树上山、羊入圈、草绿地、药盖石、水蓄柜、土保持、民致富”的目标。一栋栋具有民族特色又不乏现代气息的楼房拔地而起,一张张溢满喜悦的笑脸,就像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展示出都安扶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美丽景象。其中,登金安置点、拉温新村、九香瑶族新村、坤洞新村等安置区,还成为全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易地技术改造 篇12

今年4月,广丰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着眼于增强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围绕“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总体要求,推出了铜钹山深山区移民整体搬迁进县城、进工业园区集中安置建设项目,揭开了广丰扶贫开发新篇章,赢得了上饶市政府以及省市扶贫部门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主任章康华专门听取了广丰专项工作汇报,副主任饶振华先后两度深入距离广丰县城80多公里的铜钹山镇鹅公坎以及大风源、徐墩老屋与县城安置点、条铺中心村等地调研;上饶市政府副市长陈荣高也前往实地察看;上饶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主任李志发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指导。目前,铜钹山镇条铺中心村104套、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廉租房已竣工;广丰工业园区安置点50亩土地征用及其“三通一平”等工作先后圆满结束,江西银鹰建设工程公司通过招投标获得施工资格后也于9月24日举行了开工仪式。

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只能易地搬迁安置

面积312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四分之一、连浙接闽的铜钹山,位于广丰县南部边缘、武夷山脉东段。像一颗颗璀璨明珠的中型水库军潭与七星、小型水库条铺镶嵌山间,让拥有“千年封禁”美称的铜钹山,平添一番诗情画意。

因为人工雕琢这一番诗情画意与原本高山峡谷的因素,3千多户、近1.2万人散居铜钹深山区。长期以来,深山区农民居住在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地区,房屋大都为土木结构简易房,破败不堪,加上道路狭窄,火灾隐患特别大,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他们距离镇政府驻地与县城分别约40公里与80公里,出行十分艰难。由于深山区基本上没有田地,他们的主要收入一直依靠采伐林木出售。但是,县里已封禁铜钹山天然林,实行生态保护,他们只能转而依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他们零星散布在地域广阔的深山里,政府根本无法在当地设置教学点、医疗诊所以及通讯与用电设施,适学儿童只能到数十公里以外的学校就读;因为附近没有诊所,村民生小病大都服用自己采集的中药,如有重病,才会到数十公里外的镇卫生院就医;村民只能攀爬到山顶才有通讯讯号,所以基本上只能拨打而不能接受;有些偏僻的深山区村民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无法享受用电照明与收看电视的现代生活。

鉴于集出行、就业、入学、就医、通讯与用电诸难于一身,改善深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只能走整体易地搬迁进行集中安置一条路。广丰县委、县政府既是这样果断决策,也是按照这一思路一步一步走过来。多年来,在上级扶贫和移民部门大力支持下,该县采取引导、资源与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实现易地搬迁移民5000多人,建成了岭底与军潭两个集中安置点,同时,海拨位居全镇最高的叶家村90多户、300多人搬迁到了本省贵溪市塔桥镇以及该县横山与五都两镇,广丰县城也吸纳了大量移民。

宏、中、微观环境,无不支持易地搬迁安置

无论国家宏观上,还是省市县中观层面,或者深山区移民微观个体,都在释放支持移民扶贫搬迁安置的大利好。

在宏观上,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提出对少数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搬迁扶贫。中国政府在全球扶贫大会上庄重承诺:“力争到2020年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小康”。

在中观上,首先,《江西省移民扶贫搬迁安置五年规划》自2008年开始实施,每年安排移民扶贫搬迁5万人。从今年开始,省里又确立了每年完成移民扶贫搬迁安置10万人的新目标。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移民扶贫搬迁安置丰富了扶贫开发新内涵,找到了一条增强区域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其次,广丰县综合经济实力雄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广丰一直是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并稳居全省县市区第一方阵,为高效实施铜钹山深山区移民整体搬迁进县城、进工业园区集中安置项目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铜钹山深山区移民扶贫搬迁5000多人的过程中,广丰县在组织领导、搬迁方式、安置模式以及项目管理、后续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摸索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移民扶贫工作机制。

第四,两个移民扶贫搬迁安置点分别选址铜钹山镇条铺中心村与广丰工业园区,两地生产生活条件优越。供水集中化,排水去污化,周边没有污染企业,通讯与用电有保障;远离山体和河边,不存在地质安全隐患;就业获得了保障——条铺中心村紧靠需要大量安全保障等服务人员的漂流景区,广丰工业园区有各类企业26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庞大的工商业体系为入驻移民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县城安置区距离长途汽车站不到500米并有三条公交车线路,条铺中心村位于铜钹山旅游线路的军条公路边;县城安置区周边一公里范围内有小学4所、中学4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1所、二级甲等医院2家、乡镇医院1家、民营医院3家、诊所8个,条铺中心村附近小学1所、中学1所、乡镇医院1家、诊所3个。

在微观方面,铜钹山镇深山区21个自然村的7000多人,生活在水、电、路严重不畅并且地质灾害隐患多的地方,都是中型水库军潭与七星以及小型水库条铺淹没区的移民,符合扶贫移民易地安置条件。由于渴望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他们积极响应政府整体易地搬迁安置,从而为项目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系列政策和措施,确保易地搬迁安置落实到位

各级一系列优惠政策倾力扶持,确保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一方面,组织领导支撑力度强大。为了确保项目建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县里专门成立了领导与工作机构,县政府主要领导与有关县领导分别兼任组长、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县委农工部、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等20家一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铜钹山镇政府与县扶贫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兼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

另一方面,实行梯度安置。对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移民搬迁户,在其自愿前提下,以安置区新建住房成本价并结合政策扶持,统一规划、建设与抽签,进行有偿分配,产权归其所有。对生活特别困难的移民搬迁户,在条铺中心村建设了104套廉租房,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

再者,资金保障。项目融合了省市县三级搬迁移民扶持、中央和省级林区危旧房改造补助、县级土地征用、廉租房建设财政补助等资金。

此外,保障搬迁户权益。县里就搬迁户适龄人口就业、户籍管理、子女就学、计划生育与惠农政策执行以及新农保和城镇居民保险、农村和城镇低保低保互转、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保险对接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上一篇:猪流行病下一篇:国际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