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中的人情关怀(精选5篇)
产品设计中的人情关怀 篇1
季羡林先生是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 也是德高望重的语言学家, 社会活动家, 教育家和作家, 虽然作家这一身份是季先生的标签之一, 但人们却知之甚少。季先生在学术上的辉煌让他的散文被笼罩在这一光晕之下, 不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 他的散文冲淡朴素, 有着浓郁的诗情, 颇有价值。更重要的是, 他的散文中始终都有着浓厚的“人情”, 也就是对身边的每个人都带着真诚的感情, 怀有深切的人文关怀。
季先生散文创作普遍认为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求学清华, 负笈德国和解放前, 这一时期散文大都文笔优美清新, 格调略为忧郁感伤, 在谋篇布局以及语言上已经体现出非凡的写作功力。第二阶段为解放之后八十年代之前, 这一时期的作品已拥有深沉的朴素, 但可能由于当时的政治原因, 借景借人来表达对社会主义的憧憬和向往的文章局部削弱了作为文学散文的可读性, 但风格大都明扬向上仍然有很多可取之处。第三阶段可谓是季先生散文创作的又一黄金时期, 不仅写出了大量的作品, 且写作水平经几十年的人生历练已炉火纯青, 已臻化境。虽然三个阶段创作的水平风格皆有不同, 但在这所有的作品当中, 绕不开的主题之一就是描写“人情”的文章。表现人文关怀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是季先生自散文创作以来一直所秉承和延续的一个经典主题。
散文作品如果仅仅是描写一己之悲欢, 难免略显单薄, 深刻的思想内涵或者富含社会意义对一篇散文来说就是主心骨之一, 子曰:“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内容和文采唇齿相依, 互为支撑, 这样的作品才是会被流传产生影响的佳作。
在季羡林先生早期的散文创作中, 已经达到了思想与文采相互融合, 同时也显示出他的人文情怀的特点。《老人》这篇散文讲述的是季先生幼时从故乡来到济南, 在婶母家遇到的一位已风烛残年的老人, 最初是“第一眼就在我心里印上了一个莫大的威胁。我害怕, 我不敢再看他”, 但当听说老人年轻时曾遭受很多苦难之时, 季先生就发现“在那微笑下面隐藏着一颗怎样为生活磨透的悲苦的心”, 便同他亲近起来。可见自幼年起, 对人对劳苦大众的关怀便已经扎根在小季羡林的心里。长大以后, 年年以为这位老人已驾鹤仙去, 可让人震惊的是老人的哼哼声虽然一年比一年严重, 境况越来越衰颓, 却始终活在世上。“我眼前时时闪动着老人眼里射出来的那一线充满了生命力的光。”“我并不愿意老人死, 甚至连想到也会使我难过。”民生之多艰让季羡林不能不动容, 他同情处于底层的大众也愿意尽最大可能去帮助他们, 他所感知到的来自平民的无奈和对生活的一线希望让季先生的散文融入了深沉的社会意义, 融入了对生命的思考。
求学于德国的十年, 随着经历的增多和求学于异国他乡所体会到的特殊的感触, 使得季羡林的散文语言凝重深沉了许多, 感情也更加的成熟饱满, 叙事性得到加强, 艺术水准也有很大提高, 唯一不变的是, 人文情怀依然是散文的一大主题。
《忆章用》是季羡林第一时期散文中最为突出的一篇, 这完全是饱含了人文情怀的怀人之作, 散文记叙的是与在德国留学期间的中国好友章用之间互相引为知己的深厚友谊, 以及在闻得章用回国之后不久才高寿夭的悲切之情和怀念之意, “在这茫茫人世间究竟有几个人能了解我呢?俊之无疑是真正能够了解我的一个朋友。”正是这种知己之感, 让季羡林先生用饱蘸了热泪的笔写下这篇散文, “我站在人群里, 只觉得自己的渺小和孤独, 我仿佛失掉了倚靠似的, 徘徊在寂寞的大空虚里。”友人的离世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这种怀人的情怀也让季先生更加珍惜生命, 思考命运, 自然也就赋予了散文以深度。
自古以来看一个人的文章我们都会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概貌, 所谓“文如其人”, 不过真正地说, “文如其人”中的“文”并非是指文中所言之物, 而是指文中的格调, “文如其人”中的“人”也只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 但是从季羡林先生的生平经历和个人思想来看, 他的创作个性却恰好也是他的现实人格的一种体现。
《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是季先生第二阶段中的一篇散文作品, 他的人文关怀在这里能够略见一斑, 散文讲述了季羡林先生赴塔什干开会期间, 和一个塔什干当地的小男孩结下短暂却难忘的忘年交友谊的故事, “第二次见面又是不期而遇, 我又没有能够给他什么东西当作纪念品。我心里十分不安, 仿佛缺少了什么东西。”“不管玫瑰花的香气是多么浓烈, 我却仍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我是来寻找那一个男孩子的。”这些文字都让我们看到一个异国孩子在季先生心中激起的浪花, 这种人文的关怀不分国别, 是一种大爱。“因为过于兴奋, 过于高兴, 我在塔什干最后的一夜又是一个失眠之夜。这一次会见虽然时间仍然不长, 但是却很有意义。”季羡林终于在临走之前奇迹般地和小男孩再次见面, 并送给他一些代表中国的小礼物, 他对异国人民同样是带着关怀, 带着喜爱, 只要是善良的人不论年龄长幼, 不论来自何方, 都让季羡林心怀真情, 正是如此, 才能写下如此饱含感情又文采斐然的散文。
季羡林先生曾经在《怀旧集?自序》中写道:“我是一个‘性情中人’。我对亲人, 对朋友, 怀有真挚的感情。这种感情看似平常, 但实际上却非常不平常。”八十年代之后, 季先生写了大量的怀旧散文, 这一阶段他的散文已是炉火纯青, 如行云流水, 舒卷自如, 但是先生的人文关怀没有随着时间慢慢消磨, 反而越来越浓厚。
“每次想到他, 我都悲从中来。我悲的是中国失去一个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的正直的大作家, 我自己失去一位从年龄上来看是师辈的和蔼可亲的老友。”《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是1987年季羡林先生写下的悼亡好友的文章, 在这里他用了白描的手法写下了与老舍先生的三次交集, 描绘了一位学富五车的学者亲切和蔼, 平易近人的形象, 同时更是通过追忆表现了自己对老舍先生的怀念, 对他的离去的感伤和无奈之情, 以及深思老舍自沉太平湖背后的问题。“怀旧就是有‘人味’的一种表现, 而有‘人味’是有很高的报酬的:怀旧能净化人的灵魂。”这里季羡林说的“人味”就是一种人文情怀, 他的这些感人肺腑的文章, 不仅有史料价值认识价值, 同时也让他自己得到了提高, 更是让读者经历了一次次灵魂的洗涤。
除了怀旧悼亡的文章之外, 季羡林的人文情怀还彰显在他对后辈对学生的爱护和教导上, 正是因为季先生是一位蔼然仁者, 平易朴素, 著作等身又智慧超群的学者, 所以受到了学生们和后辈们的景仰和爱戴。“然而, 我的眼睛一亮, 蓦地瞥见塘边泥土地上有一行用竹枝写成的字:季老好98级日语, 回头在临窗玉兰花前的泥土上也有一行字:来访98级日语。我一时懵然, 莫名其妙。还不到一瞬间, 我恍然大悟:98级日语是今年的新生。”正是由于季先生的道德文章和人格魅力, 才让千万青年都敬重他。“我们应当努力理解青年, 同情青年, 帮助青年, 爱护青年。不能要求他们四平八稳, 总是温良恭俭让。我相信, 中国青年都是爱国的, 爱真理的。”季羡林对青年的爱护和关怀不仅是一名师者对学生的希望, 更是一名学者对祖国的未来的一种理解和鼓励。
文学风格是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 思想水平, 审美趣味等综合而成的审美情性, 除此之外, 外界的客观原因也会影响到作家作品的风格, 季羡林先生早期作品文采飞扬, 词句华美, 后期散文朴素自然, 冲淡平和, 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正是由于先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生经历产生的。季羡林先生曾在《漫谈散文》中提出:“我理想的散文是淳朴而不乏味, 流利而不油滑, 庄重而不板滞, 典雅而不雕琢。”纵观先生一生的散文, 大体上是做到了他始终追求的风格。
古人曾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散文形式虽散, 灵魂却不能散, 灵魂在于真情, 季羡林先生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我的散文不是挤出来的, 是流出来的。”也就是说, 季羡林先生散文中的人文关怀是他在日常生活中有着真切的感动从而产生的情怀, 并非是为了写散文而刻意为之。
从上面所举出的季先生三个时期散文的例子, 我们可以看到“人情”是季先生散文中恒久不变的主题。他的人文情怀是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悲悯, 是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珍惜, 是对异国人民的大爱, 是对师辈对爱国学者的遗憾和敬佩, 也是对青年们的爱护和帮助。他的人文情怀让所流出的散文感人真挚, 沁人肺腑, 发人深思, 让我们看出一位学者自小便有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人情”让季羡林先生收获了灵魂的升华, 他的善于思考, 懂得珍惜, 心怀悲悯同情, 敢于自省, 充满希望, 保持尊重, 可以说都是从他自身的人文情怀中慢慢体悟出来的, 这些体悟融进了他的散文作品中, 成为了季先生散文里极高的隐藏价值。
季羡林从17岁开始散文创作, 几十年来笔耕不辍, 钟敬文先生曾高度评价季先生的散文, 他在为《季羡林散文全编》写的序言里说:“世界上第一流人物的生命形态, 都不是只有一种存在方式, 季先生以北人治南学, 学成西方而精通东方;学问好, 人人都知道;散文写得好, 却容易被忽略。其实他的文章一直伴随着他的学问, 毋宁说是他学问生命的一种形态。”季羡林先生散文中的人文情怀, 值得每一位写散文的作家去体悟思考, 值得每一个人去吸取精髓。
钟敬文先生如是评季羡林先生散文:
“浮花浪蕊岂真芳, 语朴情醇是正行;
我爱先生文品好, 如同野老话家常。”
参考文献
[1]季羡林.《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M]重庆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2]季羡林.《宁静致远系列:季羡林读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3]季羡林.《季羡林自传》当代中国出版社[M]2008年4月1日
[4]王景科, 牟洪建.《一代鸿儒多磨难, 十分本真见精神——略论季羡林散文创作》[J].
产品设计中的人情关怀 篇2
关键词:边城;沈从文;翠翠
沈从文是湖南凤凰人,那是一片山美水美的地方,大自然给了他不同的气质。一直喜欢沈从文的作品,因为他的文笔深情而又淡泊,用字极浅而又体现的感情极深,让读者回味无穷。他的《边城》自然也被我仔细的品读过,其中所欣赏到的纯净的自然景色与纯粹的人文情感使人动容。
“边城”指的是一个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浮华的地方,坐拥青山绿水,林子里面有着风声雨声。湘西,可以说是个干净纯粹的地方,在这个地方生活着故事的主人公翠翠。翠翠似一只小兽在青山绿水中成长着,干净的景色给了她浓黑的眸子还有健康的肌肤[2]。她单纯美好,天真懂事,还怀着少女朦朦胧胧的心事。翠翠的爷爷是个坚强质朴的老人,以撑船摆渡度日。他的笑容爽朗,最亲的人就是自己的宝贝孙女翠翠和一条大黄狗,日子过得悠闲自在。当然他心里面也记挂着一个老人应该有的心事,想为翠翠找一位如意郎君。而天保和傩送两兄弟,是在这个小城里面出了名的。老大天保成熟稳重,善良敦厚,老二傩送聪明有能力,这两个兄弟都爱上了美丽的翠翠。而翠翠却钟情于二老傩送。天保和傩送相约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后来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故乡。祖父忧心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回来。《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成为一种文化概念。
大老与二老都是茶峒地方的优秀青年,情深似海,却爱上了同一个女孩。湘西的柔水与净土滋养出的是两个坦荡的襟怀,爱已充盈,怎容得下恨去插足?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反目成仇,彼此鼓励,彼此谦让。天保先走了车路,便说什么也要让傩送走马路。两人相约为翠翠唱歌的夜晚动人已极。二老的歌声美妙有如山间的竹雀。自他开口的一刻,大老已经预知属于自己的命运。同去的是两颗紧紧依偎的心,归来时一颗却已破碎。为了成全弟弟,大老决然出走。 两颗双子星,一颗在这头,一颗在那头。无情的洞庭湖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傩送在岸上遥遥地观望。他一半的热情随着哥哥的死而消逝了,内心的自责又将另一半隐去。在某个寂寞的早晨,二老悄然离开,带着满心的伤痛去寻找自己的命途。
故事的最后,爷爷死了,怀着对翠翠的牵挂。天保死了,带着无尽的遗憾。傩送走了,怀着内疚与不安。唯独翠翠还在原地等着,等着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实现的梦。“他可能明天回来,也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么?可能有这方面,但是我认为又不仅仅局限于这个方面。在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上,确实存在着许多遗憾与惆怅,从刚开始的两情相悦到最后的无法在一起、各在一方。但是文章所表达的是更高的高度,展现的是湘西淳朴的风土人情与深厚的人情美。
人情美在故事的每个人物上都可以得到体现[3]。爷爷是一个坚强而温厚的老人。他的女儿、也就是翠翠的母亲自尽了之后,一直都是爷爷一手把翠翠养育大,是他无微不至的关心使翠翠健康而善良。像所有的家长一样,他十分爱护自己的孩子,希望给翠翠找到一个好人家。虽然他因为心急与糊涂间接早就了翠翠与二老的爱情悲剧,但是无疑他的初衷是好的。我们甚至不忍心苛责这个善良的老人。
翠翠是一个16岁的少女,她生活在干干净净的大自然里面,她的心也像这大自然一样干干净净的,单纯而善良。她见了二老会觉得羞涩,她帮爷爷干起活来确实精神气十足。在端午的时候她又一次与二老相遇,不禁芳心暗许。然而之后发生的一切确实她始料未及的,当爷爷逝世,大老意外落水,二老迟迟不归,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在原地等待着。她守着爷爷的渔船,等待着二老的归来。“他可能明天回来,也可能再也不回来了”[4],那么她能等多久?我们不知道,但是从翠翠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爱情最初的坚持与纯粹。
天保是船总的大儿子,个性率直,简单,敦厚老实。他当时也爱上了翠翠,并且积极的和弟弟一起以“唱歌”的方式来验证翠翠的`芳心落在了哪里。当他知道翠翠喜欢的是弟弟时,他毅然的决定离开。不幸的是,他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落下了帷幕。从他的身上,我们发现了一种人性的魅力[5]。感受到了一片兄弟情。
傩送是船总的二儿子,乐观率直,善良多情。他与翠翠互生爱慕,两情相悦。他勇敢的以歌声来打动翠翠的心,这是一种朴实的浪漫。在得知哥哥的死讯之后他显得内疚而又不安,他认为哥哥的死亡有着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无法再面对翠翠。于是他选择了离开。我们期待着他的归来。从他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崇高的“人性”,爱情与兄弟情,他都在乎,都不想伤害。试问现实的世界还有多少人对自己有这么高的道德约束,甚至我们的身边已经不乏“抢兄弟老婆”、“夺朋友妻子”之类的事情了吧!
“边城”是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有着人性中最珍贵的真善美[6]。在这个浮躁不安的社会里面,我们仍然需要翠翠的善良单纯,希望身边的女性可以不失去中国古典的端庄与唯美。我们依然需要两兄弟这样的手足情,希望现在的人性能够始终淳朴,社会能够像沈从文笔下所描写的那样富有“人性美”。
参考文献
[1]金鸿雁.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修辞艺术[J].时代文学(下半月).(05)
[2]夏丙乾.《边城》中的人性美[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04)[3]陶宏.美丽的人性 隐伏的悲痛――《边城》中的人性美与爱情悲剧探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4]孙钶心.小说《边城》的浓郁抒情性[J].大家.(18)
[5]冯晶津.试论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
室内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关怀 篇3
关键词:室内设计;人性关怀;以人为本
1 室内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关怀理念
现代设计界中所倡导的“人性化”,指的就是将实现人们的各种需求(文化方面、物质方面等)作为设计的目的,将尊重人的各种需要(社会需要、自然需要)作为设计的基本准则,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价值作为核心的一种设计观念。而室内设计中所提及的人性化,指的就是将人的各种需要作为设计的着手点,经由室内设计行为来提升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质量,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哲学理论,人性化设计对设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设计人员必须利用自身的观察力、感受力以及对生活的敏锐度,来为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服务,且将“人”作为自身室内设计的主要考量。
室内艺术设计包含了多个学科的理论与知识,如社会学、建筑学、材料学等等,室内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将人多个方面的需要都纳入考虑范畴中。在室内设计时,不但要达到人们在生理上的需要,同时还必须从人的心理角度上加以思索,如人们的认知模式、审美理念、文化背景、社会关系等等,进而达到室内设计与人的行为、环境互相渗透,互相融合。[1]室内艺术设计的人性关怀,应当切实利用设计环境的“线索”功能,来为人的行为提供指引,进而最终达到设计方向的整体平衡。
2 人性关怀在室内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1)室内装饰装修的人性关怀。室内装饰装修设计,是指在建筑物原本的构造基础之上,展开设计活动,进而实现人们对环境需要。在对室内装饰装修进行设计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进而体现室内装饰装修设计的人性关怀。第一,在进行室内装饰装修的过程中,要做到与室内空间内的家具、配套装饰品以及界面相协调,防止由于不统一、不协调而对整个室内设计的美观性带来负面影响。第二,在设计顶层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顶棚造型的轻快感,同时还必须注重顶层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应当对其结构进行科学的布局设计。第三,在设计地面的过程中,不但要充分达到视觉上的需求,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用性,进而确保室内地面设计和整个室内空间相融合,最终实现协调美与统一美。第四,在对空间界面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重界面和室内相關配套设备之间的协调性与统一性。这主要是由于界面作为室内的一个重要背景,其对室内空间与其他设施而言,具有一定的村托作用与价值。此外,在对一些特殊的空间氛围(如舞厅、咖啡厅、酒吧等)予以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对自身的设计原则进行适度的调整,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强化其室内设计的效果。
(2)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人性关怀。所谓的室内陈设设计,指的就是对室内的家具、灯具、基本设施以及装饰品等,进行相对应的设计处理,而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要想体现人性关怀,那么就必须达到以下要求:首先,室内照明设计应当与自然光影相融合,这对室内环境氛围的衬托,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例如,对一个较为私密且安静的空间而言,其在照明设计时应当暗淡一些,以便得到若隐若现的设计效果;而在较为繁华且热闹的空间内,灯光照明设计就应当明亮、充足。其次,倘若室内有天窗的,应当充分运用天窗,运用各种材料(如花格、窗花等)来增加室内的自然光线,实现光与影的交换。例如,能够充分运用几何线、壁画等独特的表现手法,进而最大限度地增添室内顶层的造型。[2]
(3)室内物理环境设计的人性关怀。室内物理环境设计主要是指对室内环境的调节与质量展开一定的设计,如对室内的温度进行设计调节,对室内的采暖状况进行设计处理。而室内物理环境的设计要想体现人性关怀,那么就必须达到以下要求:首先,选取材料时应当充分考虑材料的质感。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不同质感的材料,可以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艺术的表现张力,给人以更美妙的感官享受。例如,选用质感高的材料,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非凡的感受,精致而又轻巧,并且在光的作用下,光滑表面所反射出来的光线,给人以明亮的体验;此外,质感相对比较低的材料,较为稳重,可以吸收光线,进而将光线柔和化。其次,充分展现色彩的作用,众所周知,色彩原本就具备极强的表现力,能够给人以极为强烈的视觉刺激,作为材料与形式的基本表现形式,每个人对色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色彩的效果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即物理方面、生理方面以及生理方面等,所以,室内色彩的应用是明确室内环境基调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3]通常,室内环境设计的整体色彩是以低纯度为主,而对其他局部区域采取高纯度设计,这种室内色彩方式有助于提升室内装饰品和家具之间的和谐性,进而达到极为明显的对比效果。
3 室内艺术设计中人性关怀的发展
在现今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人们所生活的空间逐渐被人工环境所包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自然环境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大自然,而室内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化处理,就能够满足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与渴望。具体表现为对一些自然景观的设计,如在室内艺术设计时,适度增加些盆景,虽然无法完全的代替自然景观,但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要求。另外,在室内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中,还将融入一定的地方主义,即将一些地方元素加入到室内设计中,如家具小品、乡土植物、雕塑以及地方徽志等,从而表现出浓郁的地方氛围。从整体上而言,地方氛围可以大致分成四个方面,即乡土历史陈述、乡土景观陈述、乡土资源陈述以及乡土风情陈述。[4]
4 结束语
不论社会怎样发展,人们需求怎样变化,室内设计“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是不会改变的。所以,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应当站在“人”的角度上,以此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进而进一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丁铮.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关怀——从室内设计心理学的重要性谈起[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2):8991.
[2] 邓欢琴.浅议产品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中国科技博览,2010(35):292.
[3] 刘长万.论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之人性化探讨[J].文学与艺术,2010,2(2):99.
[4] 段静.住宅室内环境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体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1.〖ZK)〗
产品设计中的人情关怀 篇4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深入开展巡察工作。建立巡视巡察联动机制,构建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市县党委要履行主体责任,突出政治巡察,推动基层党组织加强政治建设。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为巡察重点,探索开展县(市、区、旗)交叉巡察、专项巡察等方式方法,着力发现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见到实效。
近日,四川省委全面梳理自试点到全省全面推开市县巡察工作的总体情况,并对实践工作反映比较集中的“熟人社会”影响巡察效果的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分析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熟人社会”影响巡察的主要表现
“熟人社会”影响巡察工作的具体情形。一是套近乎。有的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搭关系,把“生人”变成“熟人”,试图达到巡察时“手下留情”的目的。二是探情况。有的被巡察单位借熟人名义,在巡前就多方打听巡察的具体安排,在巡察中有意无意打听巡察情况,找对策、做应对,试图逃避巡察监督。三是打招呼。有的通过“嘘寒问暖”“关心帮助”等方式进行变相“威胁”,施加压力,替人说情,意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四是顾情面。有的巡察干部碍于熟人,抹不开情面,不敢坚持原则,草草巡之,不求发现问题,只求走完形式。五是透消息。个别巡察干部跑风漏气,将相关巡察工作信息泄露给亲朋好友,导致巡察事倍功半,甚至做无用功。
“熟人社会”给巡察带来的困难和影响。一是思想有压力,一些巡察干部怕影响亲情友情关系,甚至怕“穿小鞋”或受到打击报复,放不开手脚,不敢大胆开展工作。二是不愿被抽调,一些临时被抽调参加巡察的干部,担心得罪人,今后本职工作不好开展,不愿参与巡察工作。三是不主动配合,有的被巡察对象自恃有熟人,提供资料不齐全、不及时,不积极主动配合巡察工作。四是反映问题有顾虑,由于监督对象与监督者存在熟人关系,导致一些干部群众对巡察工作信任度降低,不愿甚至不敢主动反映情况提供线索。五是质效打折扣,一些巡察干部碍于熟人情面,在巡察中发现问题“浅巡辄止”、不深不透,质效不高。产生“熟人社会”影响的原因分析
从客观原因分析,一是地域小,导致回避难。市县党委巡察只在本辖区实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社会环境很难避免,工作圈、生活圈交叉,即使采用“外援”人员,也难以做到完全回避。二是宗教信仰、家族关系等影响较大,四川省有多民族聚居,宗教信仰、家族关系等因素对巡察工作的影响不可忽视,这些外在因素在开展工作时必须要考虑。从主观原因分析,一是巡察干部自身认识不到位,政治站位不够高,觉得查深了、查狠了,升迁会受影响,容易遭到打击报复,常常抱有不敢得罪人的心态。二是巡察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集体决策没有完全落实,客观上给个别巡察干部为熟人“放水”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三是有的抽调人员担当意识不够,认为自己只是“打零工”,没有必要太严格、太较真。四是在巡察全覆盖未明确之前,选择性地开展巡察,为被监督对象逃避监督提供了条件,一些单位希望借助熟人影响而躲避巡察监督。破解“熟人社会”影响的对策建议
强化正面引导,坚守价值取向,解决“不愿巡”的问题。一是深化思想认识。强化巡察机构监督意识,坚定政治立场,坚守价值取向,切实履行“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职责,打消“怕得罪人”的顾虑。同时,督促巡察对象充分认识到巡视巡察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手段,养成主动接受监督的习惯。二是严把“入口关”。明确巡察人员准入条件,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选拔巡察干部的首要考虑因素,从入口上把好巡察干部的素质关。对部分作风不正、纪律不严等不适合从事巡察工作的干部及时调整出巡察队伍。三是强化政策激励。落实巡察干部的政治、经济、生活保障待遇:提拔重用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表现优秀的巡察干部;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保护巡察干部积极性,克服“只进不出”现象;树立良好用人导向,有针对性地安排后备干部到巡察岗位挂职锻炼。四是确保巡察全覆盖。科学制定巡察工作规划,将执行情况纳入检查考核重要内容,坚持巡察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督促推动巡察常态化制度化。五是建立巡察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分级建立科学管用的考核评价办法,明确考核指标,强化对巡察工作的刚性考核,减少“熟人社会”影响;强化上级党委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对下级党委巡察工作的考核评价,结果纳入对下级党委的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在巡察机构内部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由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对巡察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重点考核评价巡察发现问题的数量和质量。
强化职责担当,严格追责问责,解决“不敢巡”的问题。一是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化巡察队伍。适应巡察常态化、全覆盖目标要求,在职数编制上适度倾斜,每个巡察组严格按照“3+X”模式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人员。二是实行巡察人员统筹交叉。统筹市县巡察人才库,将交叉巡察作为巡察组织方式的重要补充,在分级动态管理基础上,由市级巡察办统筹整合;严格落实县级党委的巡察主体责任,规范巡察授权方式,巡察组由被巡察单位所在的县级党委授权,对被巡察单位所在的县级党委和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并报告工作。三是进一步明确巡察回避制度。在执行公务员回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巡察工作回避的具体情形,在具体操作中实行“三次回避”:巡察办在制定工作方案时,先将巡察组组长、副组长的回避要素和巡察对象进行匹配,作第一次回避;巡察办在每轮抽调巡察干部时,根据干部信息登记表中需回避的信息进行匹配,作第二次回避;全体巡察干部在每轮巡察前自查与自身有“敏感”关系的巡察对象,主动提交回避申请,作第三次回避。四是健全巡察组内控机制。坚持组长负责制,明晰组长、副组长和相关人员的责、权、利;健全保密机制,严格执行保密纪律,对过问巡察工作的相关行为,一律进行实名登记,及时报送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在巡察组建立临时党小组,严格日常教育监督管理。五是推行巡察工作督导联系制度,省市两级分别设立巡察督导员,根据职责权限明确督导员督导职责和范围,采用“固定+随机”的方式对下级巡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在县一级设立巡察工作联系点,强化示范传导、政策指导和典型引导。六是严格实施巡察惩戒机制。强化追责问责,对搞“人情巡察”、跑风漏气、以巡谋私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完善回访督查制度,换人换组开展回访督查,既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又对巡察组履行责任情况进行再监督,对失职渎职行为严肃查处。
论《竹影》中的人情美 篇5
关键词:丰子恺 《竹影》 语言风格 人情美
丰子恺被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现在看来,他依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漫画著称于世,堪为中国漫画的奠基者,画作颇丰;他的书法蕴宏大气度和烂漫气质于毫芒之间,情韵颇丰;精通多国语言,融汇中西,译作颇丰;身为人师,致力“艺术教育”,为祖国的音乐和美术事业发展贡献颇丰。但丰子恺的散文同样自然和易、真淳隽永,是现代文学中一道独特风景。即便世殊事异,其散文中的淡然精神和盎然童趣都卓然独立于历史潮涌之中,静驻在人们心里。正如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的导言中说:“人家只晓得他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于他的画笔之上。”
《竹影》作为丰子恺的散文代表作品之一,被选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课文,受到许多学生的喜欢:他笔下的人与物事是那么亲切可爱,同是孩子的“我”、弟弟、华明,有趣的描墨竹游戏,一切就取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文章的语言又是那么简单明快,人人都能看懂,常常要被逗笑。但当我们以为“不过如此”,这就是一篇写孩子们乱画游戏的文章之时,又突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般,借“爸爸”之口,生动凝练地比较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理念的不同,从中国画的精神气质中自然引导出更深远的启示。
一.半丛竹上有真意
郁达夫有一言曰“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用来描述丰子恺散文的艺术特色相得益彰,非常贴切,延伸来想极富趣味。沙子和花朵已是生活中非常细微的部分,沙丘固然壮观,全朵花自然美丽,但这种美一则需仔细描绘不可缺漏;一则太过完整失去了想象空间。一粒沙与半瓣花恰如小中取精,《竹影》写的就是三个孩子和一个大人闲来就着月光描竹影的平凡游戏,但能抓住了“竹影”这个突出特征进行描绘和议论升华,就使得笔下的琐碎生活别有意趣。当然,要想发现大千世界中的“半丛竹”,就考验着作家咀嚼生活,精心提炼的水平,也即“看”的艺术。
俞平伯评价丰子恺的漫画“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的情况”,这样的评语用在其散文上同样合适。所谓“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除了题材平凡,《竹影》就单叙一件小事,通过单线条情节发展故事:饭后我与弟弟在院子里乘凉——弟弟的同学华明来玩——大家对月光下的竹影发生兴趣——找来炭笔描画游戏——爸爸加入——谈论画马画竹的难易,中西方绘画的不同,朱砂画竹的精神——游戏后大家告别。整篇文章就是饭后乘凉时孩子们即兴的一场游戏,不以曲折波澜的情节取胜,但通过抓住关键“竹影”、适当议论“中国画的精神”,同样写得妙趣横生、引人思考。正如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的评价:“任何琐碎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笔端,就有一种风韵,殊不可思议。”《竹影》实际上也就是突破了“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境界,写出大家司空见惯的“闲事”里的美来。
这平实文字中灌注的正是作家的凡人之情。如果没有一颗热爱生活、关注现实的凡心,是无法观察到月影下竹影婆娑的美丽,孩子们生动有趣的对话,晚上月光下的人影头冒烟;写出华明害怕被“我”爸爸责怪画花了地板的局促,藏起半寸长的“法宝”(铅笔)中对知识的爱护,爸爸加入孩子们游戏时大家的欢欣鼓舞。其实,在《野外理发处》中丰子恺阐述了他作画取材的取向“世间颇有以为凡画必须优美华丽的人;以为只有风、花、雪、月、朱栏、长廊、美人、名士是画的题材的人。”这正表明了他真实生活即是美的现实观。
二.情真意厚网落花
丰子恺的散文是许多人学生时代就已熟悉的老朋友了,除了《竹影》,《给我的孩子们》、《山中避雨》、《白鹅》等文均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至于平时的练习、考卷上接触到的就更多了。笔者在遇到丰子恺的散文阅读时总是又恨又爱,恨自然是烦恼作为考题要回答稀奇古怪的提问,爱则是真心欢迎这些平易可爱的小文章,犹如一阵清风,让人忆起自己的童年趣事,不禁会心一笑。
儿童在传统文学中一直没有地位,但从“五四”以来,受着外来的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和儿童文学的影响,许多作家开始关注纯真斑斓的儿童世界,呼吁呵护儿童“救救孩子”的同时,也是在反映现实世界的黑暗。冰心的儿童文学理念在这之中较为独特,是像大姐姐一样倾听、尊重、体贴孩子。但丰子恺的与她又有不同,在的众多写儿童的散文中,他仿佛就是一个大孩子,常替儿童发出他们的心声“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对华明坐在椅子上摇晃脚、带头在水泥地上“乱画”的行为丝毫不以为忤。一群孩子本来是在讨论影子冒烟的问题,一会却被转移了注意力纷纷玩起了描竹影的游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孩子的天性使然。丰子恺所秉持的本真赤诚的童心,使他能真正想儿童之所想,写出充满童趣不造作的文字来。他曾发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的由衷赞叹,崇尚向往着那终将逝去的童真,只好像“蜘蛛网落花”一样,用文艺作品稍稍留住一点生命之春的痕迹。就像《竹影》中的爸爸一样,用身体力行地加入游戏来保护孩子们的一片童心创造力,在游戏中寓教于乐,慢慢与孩子们聊起艺术与人生的深远话题。1927年开明书店出版的《子恺画集》,封面就是丰子恺请只有5岁的女儿软软创作的,足可见他是真心赞美欣赏儿童的创造力。
三.童心纯澈观世间
初一的语文教材中选入《竹影》,最首当其冲的意图当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美育。短短的一篇散文,至少语约义丰地讨论了三个艺术问题:创造与模仿的关系;中国画和西洋画的艺术风格差异;朱砂画所表现出的中国画求神似的极致。这几个问题都是作为引路人的“爸爸”给孩子们上的艺术入门课内容。世界上的大部分艺术形式实则都是相通的,不论是描竹影、写文章、练书法等等,都有一个先模仿熟练进而形成自我独特创造的过程。外国故事里也有达芬奇画鸡蛋这样的启示模式。但同中也有异,西方油画注重色彩的丰富,素描作品强调比例形似;中国画则历来有神似意在的传统,泼墨山水间洋溢的是艺术家与自然风景共融的精神。在文中,这被形象地总结为“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并从西方科学的角度介绍了墨色中包含着三原色的理论,与“一生万物”的古典哲学观点交相辉映,这在书写市斤生活、儿童意趣的散文中是不多见的,但在《竹影》中却完全不显说教,这有赖于作者身兼数艺的广博艺术积淀(融会贯通,大道理简单说)和一颗童心化平凡琐屑为美的艺术思想。
人生艺术化的美学思想始终灌注于丰子恺的散文作品中。他认为“事事皆可成艺术,而人人皆得成艺术家”。“童心说”是丰子恺“人生艺术化”思想主要特色,也是其散文艺术的重要特色。“童心”即“艺术心”,也就是艺术精神,它包含“真、善、美”三个层次,反映在人生上就是“真诚,仁爱,情趣和创造力”。怀抱着一颗童心观世间,孩子们信手涂鸦墨竹是天才可爱的;像一只青蛙跳将过来的华明是淘气可爱的;随处可见的月光、竹影是别致可爱的。一切平凡的事物因此被赋予了新解,人间无处不明朗可爱。如此纯洁真诚的稚子之情同样是“人情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艺术的人生”向童心世界的回归。真正的艺术想必不在于多么繁复华丽的技巧修饰,而只在灵魂中赤诚之情的体现,最赤诚莫过于儿童,丰子恺一生流连的艺术生活境界正是建构在一颗童心之上。
四.其色淡而其味浓
一篇散文的情感丰沛、思想深邃,但要想传神地表达出“一粒沙”“半瓣花”,也考验着作家写作语言形式的功夫,也即“说的艺术。”《竹影》就呈现为一种闲话语境,潜含一种与读者对话的可能性,无形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在朴实平淡的语言中建构清澄深远的艺术意境。读起来就仿佛身处家长里短的亲近氛围中,无拘无束,感觉到字里行间真实不作伪的情感。
赵景深在《丰子恺和他的小品文》中评论“文字的干净流利和漂亮,怕只有朱自清可以和他媲美”巴金也曾称丰子恺是“人民喜爱的优秀艺术家”,赞其散文“写的十分朴素,非常真诚,他的悲欢,他的幸与不幸,紧紧抓住我的心”。由此可见子恺散文看似平淡无奇的“说”之中有着浓郁艺术色彩,能以平实文字写出美文效果,蕴动人力量于不动声色中。在这说的艺术中,又分为三个方面,都可以很好地在《竹影》中得到体现:
第一、语言自然细腻,很好的融汇白话文的形式与古典文学的底蕴,更增添以音乐美术等艺术风味。开篇对于黄昏明暗交替之际的景致描写,朴素中显出别致来“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变成短音阶了。”“乏”、“跳”赋予天空以人性的意趣,色调的变化是美术的视角,一转眼又是音阶上的分层了。这样自然细腻的语言读来轻松写意,看似非常好学,但是其“平淡而山高水深”的神韵才是“说”的艺术中的精髓。
第二、幽默手法的运用。用轻松愉快的语调讲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弟弟的同学华明,一出场就是“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随后又是“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画起墨竹来“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虽然没有任何的外貌描写,一个淘气聪明的小男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相较与我和弟弟,甚至是博学的爸爸,华明的形象都要更为出彩,就是由于生动笔墨的运用。
第三、情感率真。丰子恺曾把自己的一本散文及题为《率真集》并在序言中写到“此等文稿。虽无足取,但皆出于率真。”真挚善良的童心与这种率真相辅相成,正是因为奉童真至上,所以散文中无所不谈、无所可瞒。丰子恺的漫画与散文都常以他“小燕子一般的儿女们”为摹本,《竹影》也是如此,深情记录下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如描墨竹一般的趣事、种种如争论每丛竹的归属的天真自然之思想。文中的“爸爸”体贴入微地感知孩子的情绪,与他们一起游戏讨论,一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严父形象。显见是丰子恺本人赞美儿童肯定率真精神的映现。读者与儿童一样,在作者眼中都是平等交流的对象,直接的情感交流使得《竹影》中关于艺术教育、人生思考的议论都平易近人,中肯可亲。其实古往今来,最动人的必定是那些满怀情感的文字。
丰子恺用最平凡不过的题材,最简单不过的叙事写人情节、最明白不过的单线条时间发展顺序写《竹影》,“生前已是越写越画越平凡,稀奇的是我们今日却越看越读越永远了。”身处不同时代,读者今天读来仍能感到其幽默中蕴含的生动韵味;平凡中潜藏的哲理教诲。即便什么都不想,只沉浸在其活泼简单的文字中,人人都能读懂,人人都感到写的仿佛就是自己的生活。不自觉的会心一笑。正是所谓“曲高和众”的艺术精神,用真挚的情感把生活中的美提炼出来奉献给大众,这些亲切的文学作品就会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同时,《竹影》所呈现的平易冲淡、意蕴悠长,关怀人情的语言风格也容易被年轻人接受,针对现代过度奢靡、夸张、雕饰的文风具有一定的教育指导作用。
总的来说,《竹影》以人为中心,凡人之情、稚子之情、艺术之情融会而成最广博深厚的人情关注世间。在其文章之美外,人们能感到普世的价值引导:贴近自然、贴近人生,在对幼小,纤弱生命的呵护中体验自我的生命力量。丰子恺以他自然澄澈的童心体察世间万物,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静观人生的方式,于闲谈絮语中说来生命的体悟,投注现世的关怀。世情物暖正是从这点滴中汇聚起来,创造出《竹影》所代表的丰子恺独特的散文艺术风格——饱含着像橄榄般越嚼越香的人情味。
参考文献
[1]吉川幸次郎:《译者的话》,见丰一吟选编《丰子恺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第261页。
[2]谷崎润一郎:《读<缘缘堂随笔>》,见丰一吟选编《丰子恺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第262页。
[3]丁秀娟:《感悟丰子恺》,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34页。
[4]云在青天水在瓶:百度百科词条,http://baike.baidu.com/
[5]柔石:《丰子恺君底飘然的态度》,转引自张龙富《自然和易 真淳隽永—丰子恺散文风格简论》,载《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9月第17卷第3期
[6]同[3],第129页
【产品设计中的人情关怀】推荐阅读:
设计中的人文关怀10-02
产品设计中的质感设计06-27
产品设计中的设计之美12-20
产品设计中的细节设计12-26
工业设计中的产品设计12-31
产品造型中的绿色设计01-21
产品设计中的意境美05-21
产品设计中的情感投入06-30
产品设计中的品牌元素07-11
产品设计中的节能措施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