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防护

2024-12-20

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防护(共8篇)

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防护 篇1

目前零部件的磕碰划伤轻则影响产品美观,重则造成材料浪费,甚至影响产品性能,发生质量事故。特别是从原材料到机加工、再到表面处理以及整体装配,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磕碰划伤,如何在各个环节中减少甚至是避免磕碰划伤,保证产品质量,是机械加工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原材料的购买、加工生产现场和装配区域等工作环节,提出系统产品的防护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些防护办法可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美观性。

1 原材料的磕碰划伤防护

一般来说,有些原材料本身有时就不可避免的存在轻微的磕碰划伤,因此,原则上,表面质量有要求的零部件要采用机加工的方法去除表面原材料,当然,这不是说原材料就可以不用防护了,恰恰相反,原材料从购买之初就应要求厂家,采取严格和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磕碰划伤,避免造成原材料浪费。在原材料下料时,原有包装不需拆除时可不拆,在下道工序加工时再拆除。接料处应铺设橡胶垫板或枕木垫板,以防止零部件直接落于地面或金属器皿上造成零部件的磕碰划伤。原则上锯床不应混料加工,特别是有色金属的锯切。在加工完一种金属后,需要加工另一种金属时,必须将锯床的工作台面清扫干净后再加工,特别是加工完黑色金属后,再加工有色金属时要格外注意,以防止硬性材料的切削废料将软性材料表面划伤。在对原材料进行下料后,一定要对下料后的材料进行清理,避免下料时产生的毛刺和金属切屑等进入下一工序,而产生不必要的划伤。毛坯件的转运可用塑料网套、橡胶管、防护垫、托架、周转架等工位器具进行防护。

2 加工现场中产品的磕碰划伤防护

零部件转入加工现场,生产现场要严格要求,只有干净、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才能减少磕碰划伤,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加工出合格的零部件,基本要求如下:加工现场地面无纸屑、油污、积尘;机器清扫干净、工作台上无杂物、金属屑等;配备工具摆放整齐,物料摆放整齐,物品放入指定区域,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区分,要有标识等。加工人员按规定作业程序、标准作业,加工过程中轻拿轻放。

在加工现场环境有保证的条件下,为减少转序过程中的磕碰划伤,尽量减少工序,如果可以,尽量采用机加工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去除表面原材料。加工过程中,轻拿轻放,防止磕碰和损坏已加工面,加工工作台和贮存台一定要清理干净,无金属碎屑。每道工序加工完后都要用清水(最好是流动清水)或汽油进行清洗。清洗完后,凡3.2及以上的密封面和1.6及以上表面的黑色金属零部件应涂防锈油。凡不涂镀或无法涂镀部位,均应在涂镀后涂防锈油。凡外表为双高件(11级、3.2及以上)均应采取防磕碰措施,如局部加保护盖(大型件)、加塑料网套、装盒、包纸或装塑料袋(小型精密件)等措施,如有必要,则应进行复合保护,如包纸后装盒等。

生产现场加工过程中,临时存放零部件应使用防护用具进行防护,存放在离开地面有一定距离的工位器具上,防护用具及工位器具应整洁,清除防护用具及工位器具上附着的切屑粉尘和异物等,零部件在工位器具上应成行摆放,零部件不可直接接触,避免产生划伤,零部件之间以及零部件与工位器具之间可增加防护垫比如:用橡胶垫、PVC垫板、泡沫塑料板、纸板或其他软性材料衬垫。现场存放时,不允许有切屑、沙子等异物混入工件,必要时应进行覆盖保护。在转入下道工序前,原则上要恢复原有防护措施,如:网套、保护盖等,也可采取新的防护措施。转运时必须使用专用的周转箱。周转箱及工位器具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引起的磕碰划伤。中小型零部件应有工位器具保护转运。毛坯件尽量使用四周垫有缓冲胶垫的铁箱转运。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出现磕碰划伤。零部件装入塑料周转箱时,应成行摆放。层与层之间应垫有发泡塑料薄膜或橡胶板。为防止运输过程中工件的窜动,装箱时如工件与箱壁间隙较大,应用泡沫或纸板填充。单一保护措施不能满足传递保护需要时,应考虑采用多种措施配合保护。所有工序完工后,均应在原有保护状态下恢复或增加保护措施。零部件进行表面处理状态时,操作应轻拿轻放,注意避免磕碰划伤,存放时地面垫保护板,防止损坏镀层和漆膜,涂覆后,应恢复涂镀前的保护状态。转运时使用整洁的工位器具,严禁堆压。放在工位器具上成行摆放,和零件接触部位,必须有相应的橡胶垫保护,零件与零件之间不得直接接触,应垫有泡沫塑料薄膜(或防潮纸),包装其包装的完整性。零件摆放应整齐有序,不能超过规定的叠放高度,以防跌落磕碰。

3 装配区域中产品的磕碰划伤防护

零部件进入装配区域,总体上要防止磕碰、划伤,注意防尘。所有零部件和分装配不应直接落地存放和装配,尽量在工作台上进行装配,容易损坏的分装配必须在铺有塑料或橡胶板的工作台面上进行,关键的装配应该在专用区域进行,避免磕碰划伤。所有需清洗的零件在进入装配前,均需入清洗间清理异物、毛刺,关键零部件分装前必须用酒精清洗干净,或用水清洗烘干,并进行防尘保存,以避免微小金属屑、灰尘等进入装配区域,造成不必要的划伤。

4 结语

避免磕碰划伤的观点应深入到生产线中的所有员工心中,引起全体员工的高度重视,只有深入到思想中,才能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才能时刻保护零部件减少或者避免磕碰划伤。因此加强全体员工的防护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各个环节的防护都做好了,质量才能提高,工作才能出效果,产品才能出精品。

摘要:零部件的磕碰划伤是机械加工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原材料的购买、加工生产现场和装配区域等工作环节, 提出系统产品的防护问题的解决办法。所提出的产品磕碰划伤的减少甚至避免方法, 可以保证产品质量, 提高产品的美观性。

关键词:磕碰划伤,加工生产现场,装配区域

参考文献

[1]王颖.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文件[J].科技资讯, 2008.

[2]宋哲.电子生产企业的备品备件管理[J].消费导刊, 2007.

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防护 篇2

随着我国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家具企业原有的各种保护屏障逐渐被撤除,国外家具产品将更方便地进入我国市场,家具市场进入“国际级”较量的阶段。这必然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质量将名副其实地直接决定企业的命运,决定民族工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强化产品的质量管理就成了家

具企业众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般来讲,家具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和产品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等几个环节的内容。而设计过程又是产品质量的最早孕育过程,可以说,设计阶段是控制最终产品质量的起点。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田口宏一博士认为:“产品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其次才是制造出来的。” 在上世纪初,“德意志制造联盟”把产品的优质化定义为:优良的产品设计与精湛的加工质量,从而使德国货进入世界一流产品的行列。而在我国“优质产品”的概念中通常只有“加工质量”的含义,抛弃了决定“加工质量”制定的依据——产品设计。事实上,产品的各种特性在设计阶段就已经决定了50%以上的形成因素。因此,为了使我国家具产品在21世纪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产品的质量管理过程中,除了考虑选取

优质材料、高精度加工之外,还必须充分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对产品的最终质量具有决定作用

1.1 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先天质量”

产品质量的优劣,能否使顾客满意首先取决于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搞好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是实现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前提。同时,产品设计质量不仅会影响产品本身,还会直接影响到生产秩序,并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设计直接决定了生产计划的制定,原材料的采购,工艺制作的难易,调机次数的多少,设备的种类和加工精度,质量等级的高低等。低劣的设计可能导致产品难以生产。例如,原材料可能难以得到,难以达到要求的规范或者制造过程难以实现。可以想象,一个产品在设计时就不具备优良的品质,即使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管理手段,也难以达到期望的质量。

1.2 设计是评价产品质量和企业传播质量的最佳概念

要使一件产品脱颖而出的关键在于产品与用户的使用目的、技术和个性的相适应,以及产品所具有的视觉传达质量、产品的销售环境和生产厂家的形象质量。而这一切都是设计创造的。事实上,在产品和传播中,没有设计的概念是不可能保证质量的。这就使设计以一种实际的形式成了确定和传达企业目标的工具,将企业的目标形象化并传达出去。

1.3 设计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产品设计中的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在设计过程中,发现质量缺陷越早,付出的代价

越小;发现的越晚,回头修改带来的损失就越大,如表1所示。

1.4 设计是决定产品成本的主导因素

据统计,产品成本的70%-80%取决于产品设计阶段,可以说,产品的成本在设计和开发

过程中就大体上确定了。所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法降低成本具有决定性意义。设计方案的简单与复杂、结构的工艺性、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水平、能耗、材料消耗及利用率

等都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影响家具产品设计质量的因素

广义的设计是指产品正式投产前的全部开发研制过程。一种新产品从开始提出设计要求直到投产使用,包括调查研究、制定方案、产品设计、试制、试验、鉴定以及制造、装配、销售、使用和维修等过程。狭义的设计只是上述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图纸设计阶段,工作进行到这个阶段的终点,就可认为设计工作完成了。实际上,上述各设计阶段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互相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应是包括产品投产前的市场调查、研制开发、设计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总和,设计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问

题都可能影响到产品的设计质量,进而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

因此,对家具产品设计质量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2.1 市场研究质量

即确定设计目标时所依据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程度。通过市场调查将大量信息资料进

行分析汇总,提炼成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其准确性直接影响设计质量。

2.2 概念质量

即设计构思质量,它表明产品的预期特性对市场需要的适应程度。构思产品使设计目

标完善化,努力使预期的质量特性适用于市场的实际需要。

2.3 设计过程管理质量

即设计过程本身的工作管理对于产品质量保证程度。它对后续生产过程有着直接的影

响,是实现设计质量核心价值的基础。家具产品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设计质量既是以后制造质量必须遵循的标准和依据,又是产品最后使用质量必须达到的目标。所以,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家具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起点。如果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薄弱,设计不周铸成错误,这种“先天不足”必然带来“后患无穷”,不仅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影响投产后的一系列工作,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搞好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设计质量是家具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环节。为此,家具企业必须加强产品设计质量管理,把质量问题控制在源头,全方位提升设计质量和减少设计差错的发生,以保证最终产品质量。

针对家具产品设计的特点,家具产品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①明确产品设计的工作程序,制定科学的产品设计管理流程,合理安排设计周期、控

制设计进度。

②建立设计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各组织和技术接口,落实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职能与责

任,有效控制产品设计过程,减少设计的错误,保证设计质量。

③加强设计文件管理,建立图纸和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技术文件的传递程

序、技术规范、责任人,保证设计图样、工艺等技术文件的质量。

④根据质量水平确定目标成本,对家具产品设计进行经济分析,有效控制设计成本。

⑤加强设计师管理,最优地组织设计团队并保证其相对稳定性。

⑥建立设计标准化体系,制定产品的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等相关标准,简化设计工作,并作为产品设计质量审查,产品试制、鉴定质量检查,产品试验质量监督等的依据,保证产品最后定型质量。

⑦更新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实现设计工作各部门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确保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家具产品设计过程质量管理就是要在严格遵守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设计管理,对设计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正确处理和协调资金、资源、技术、环境等约束条件,防止设计过程产生缺陷和不足,全面满足设计文件的质量特性,使产品设计更好地满足用户所需要的功能和使用价值的要求,充分发挥产品生产的经

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防护 篇3

【关键词】献血车;快筛过程;职业暴露;职业防护

职业暴露指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人或是感染病携带者的体液、血液沾染到皮肤或粘膜上,或是携带有感染因素的针头等锐器刺破皮肤产生被感染的情况。虽然在《献血法》颁布实施后各地的采血机构与设施条件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但是献血车的工作条件还是明显不足于献血屋,而我国大部分的血液都来源于献血车采集。且在无偿献血志愿者中檢出人类免疫缺陷病(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等传染性疾病是占有一定比例的,所以职业暴露问题更加需要被重视[1]。下面就是针对献血车快筛过程中的职业暴露问题与职业防护的分析。

1 采血过程中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

1.1部分采血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薄弱 ①部分护士在学校或是岗位中没有或很少有得到充分的防护意识培训。②个别护士没有充分的意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存有侥幸心理致使缺乏主动的防护意识,在上岗之前没有得到充分的采血培训[2]。

1.2采血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繁忙而忽略了职业防护 我国献血事业不断壮大,特别是在《献血法》颁布之后,采血工作重点开始向采血车与采血屋方向转移,采血车更能吸引更多的献血志愿者,直接导致了采血车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加大[3]。而我国现统计平均每个采血车工作人员在5人左右,繁忙的工作使得护士不能够认真的洗手、不能够按照操作规范使用洗手消毒液,出现血液污染身边工作用具时也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清洗消毒,这也是导致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之一。

1.3工作环境有限 采血车内每个工作人员的任务压力都非常大,加之采血车的工作环境有限(如空间狭小、声音嘈杂等因素),使得工作人员情绪急躁或者紧张,每个工作人员都身兼要职或身兼数职,忙碌的工作状态会加大护士违反工作规范的概率,从而导致职业暴露发生。

1.4未按照规范操作 在采血车内一切职业防护工作都是要靠自我督促完成的,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按照规范操作就会增加职业暴露的概率,如①用完的针头重新插上针帽(这是职业暴露最常见到而且是最严重的一种行为)。②采血用过的针头未能及时的放置在锐器盒内。③抽血的过程中沾染到患者的血液。④没有随时穿着防护手套。⑤没有及时换掉沾染血液的手套。⑥抽血车使用前没有经过有效的清洁和消毒。⑦有献血反应发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2 如何在献血车快筛过程中进行职业保护

2.1加强安全教育,强化职业防护意识 血液中心要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全方位的岗位培训,也要定期对已在岗的护士进行再次进行操作规范和突发事件培训,采血护士要用浸有戊二醛消毒液的湿毛巾进行消毒,严格按照一人一纸一带一巾的要求进行操作。提醒采血护士随时注意行业暴露安全措施,并且将相关培训制度纳入质量体系文件中去,并进行考核,考核不过关进行停岗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以此法来提高采血护士的职业防护有显著效果。

2.2进行疫苗防护 采血人员进行疫苗接种是防止生物性疾病传播最为有效的一种职业防护方法,采血中心需要建立职业防护应急系统,制定职业暴露应急措施与职业防护规章制度,建立采血工作员人健康档案并且每年进行健康体检,特别对血液传播的病原体感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测,及时进行乙型肝炎(HBV)的疫苗接种[4]。

2.3增加献血车内工作人员 每个采血车内多增加两名护士,以减轻每个护士的工作负担,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在献血志愿者较多的地区和时间段内增派人手,或是多派采血车以减轻每台采血车的抽血量任务。实行采血护士轮流休息制度,每个护士在连续工作两个小时之后走出采血车进行放松,这样可以减缓护士压力和急躁情绪。也可以实行护士轮岗制,对分工不同的护士互换岗位进行工作。定期召开护士座谈会让护士表露心声,听求护士的建议,尽可能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提高,对采血流程进行完善。

2.4消除献血反应 献血反应是影响献血本人和采血车内其他献血人员情绪的重要因素,而车内所有献血志愿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时就会给车内工作人员造成非常大的精神压力和更多的工作量,甚至会阻止采血工作的正常进行。良好的献血反应应急措施与服务的亲和态度是减缓献血反应的最好方法[5]。我们要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告知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以此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2.5规范采血操作行为,坚决杜绝采血针头回盖针帽的危险行为,进行采血工作时要佩戴手套。有研究表明,经常佩戴手套的护士在被针头等锐利医疗器械损伤或是直接接触带有感染因素的血液与体液的感染几率要明显低于不经常戴手套者。在脱去手套后也要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要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来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收集,医疗垃圾存放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专门的垃圾袋来盛放医疗垃圾,采血后立即将使用后的针头放入防渗漏且耐刺的锐器盒中,防止职业暴露发生。处理医疗垃圾事要严谨用手直接抓取,避免被体液及血液污染。

3 总结

本文针对献血车快筛过程中出现的职业暴露发生关键点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防御办法,我们要在完成医疗工作的同时注意医疗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将职业防护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 林岩,徐凤琴,陈丽容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08(12):985-987.

[2] 吴伟斌,周永红.试论医学职业暴露及其安全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0(11):57-61.

[3] 陈京,杨怀,史明惠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16(08):1454-1455.

[4] 王煜,龙燕,苑晓微.医务人员医院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9(10):3013-3014.

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防护 篇4

石油化工设备的优劣在炼油装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含硫原油加工量的逐步提高, 对炼油装置会造成严重的腐蚀, 尤其是在高温热加工的环境下, 设备材料的硫化物腐蚀远比氧化腐蚀要严重得多。因此, 硫化物腐蚀与防护一直是石油化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所关注得重点。

2 硫化物的腐蚀特点

2.1 含硫原油的腐蚀源

一般原油中总硫含量0.5%的称为低硫原油, 高于2.0%的称为高硫原油, 含硫0.5%~2.0%的成为含硫原油。原油中的硫以H2S、S、硫醇噻吩等形式存在, 汽油中含硫醇较多。煤油、柴油中硫醚和噻吩较多, 液化石油气中硫化氢较多。在这些硫化物中, 参与腐蚀反应的主要有硫化氢、元素硫、硫醇和易分解成硫化氢的硫化物称之为腐蚀源。在原油加工中硫化物分解产生具有活性的H2S, 它对钢铁的腐蚀性极强。通常复杂的硫化物115~120℃开始分解成H2S, 120~210℃比较强烈, 在350~400℃达到最强烈的程度, 元素硫在200~250℃与烃类反应也生成H2S, 低级硫醇在高温下可直接与钢铁表面反应, 所以硫醇含量高, 原油腐蚀性也大。在原油中除含硫化物外, 还含氯化物, 氰化物、环烷酸等, 它们相互作用, 使硫化氢在原油加工过程中腐蚀变得更加剧烈。

2.2 硫化物腐蚀程度分析

硫在石油中大部分以有机含硫化合物形式存在, 极小部分以元素硫存在。含硫化合物按性质分三大类。

2.2.1 酸性硫化物

主要指硫化氢和硫醇。原油中硫化氢和硫醇含量都不大, 它们大多是原油加工过程中其他硫化物的分解产物。硫化氢和硫醇多存在于低沸点馏分中。硫化氢和硫醇对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特别是硫化氢对金属的腐蚀作用更显著, 在油品精制时, 这类化合物必须除掉。

2.2.2 中性硫化物

主要是指硫醚和二硫化物, 原油中硫醚含量较高且在原油中的分布是随着馏分沸点的上升而增加, 大部分集中在煤油柴油馏分中, 硫醚是中性液体, 热稳定性很高, 与金属不发生作用。二硫化物也不与金属作用, 但它的热稳定性较差, 受热后可分解成硫醚、硫醇或硫化氢。

2.2.3 热稳定性较高的硫化物

这类硫化物主要指噻吩和四氢化噻。噻吩有芳香气味, 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接近于苯及其同系物, 对热极稳定, 易溶于硫酸中, 利用此性质可除去噻吩, 它主要分布在原油的中间馏分中。

3 硫化物对原油加工及产品应用的影响

含硫化合物对原油加工及产品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总的来说,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严重腐蚀设备

在原油加工中, 硫化物受热分解产生H2S, 它在与水共存的时候, 对金属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 如果即含硫又含盐, 则对金属的腐蚀更为严重。因此, 在炼油装置的高温重油部位 (常压塔底、减压塔底、焦化塔底等) 及低温轻油部位 (如初硫塔顶、常压塔顶等) 腐蚀较为严重。

3.2 在原油加工中生成的H2S及低分子硫醇等恶臭、有毒气体会造成有碍健康的空气污染。

3.3 汽油中有含硫化合物, 会降低汽油的感铅性及安全性, 使燃料性质变坏。

3.4 在气体和各种石油馏分中的催化加工时, 会造成某些催化剂中毒, 丧失活性。

因此, 在油品的精制过程中, 必须把含硫化合物除去。

4 硫化物的主要腐蚀类型

4.1 高温硫、硫化氢腐蚀

在石油炼制的常压蒸馏、热裂化、催化裂化、延迟焦化以及这些装置的产品分离系统中会出现这种腐蚀。在炼油厂的每一个工艺物流中差不多都含有H2S成分。原油中的硫化物在高温下分解出以硫化氢为主的活性硫化物与钢反应生成硫化铁。当炼油设备壁温高于250℃时腐蚀开始加快。在340~400℃时低级硫醇也能与铁反应, 430℃时腐蚀率最高。

4.2 高温H2S~H2腐蚀

在气体脱硫、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加氢精致等加工过程都会出现H2S~H2的腐蚀问题。它以250~550℃之间表现最为突出。高温H2S~H2腐蚀是高温下H2S和H2联合作用的结果。它对金属的腐蚀作用比单一的H2S或H2强烈。它产生全面腐蚀, 氢脆和氢腐蚀等几种腐蚀形式。如在催化重整装置内有下列三个反应发生:

以上三个反应都生成初生态氢、氢以浸入型的质子状态渗入生成的硫化铁膜中, 使金属表面膜孔隙增加, 膜层疏松多孔, 失去保护作用, 膜层反复生成, 反复剥离, 使金属比单纯硫化氢环境, 更为严重。

4.3 H2S-HCl-H2O腐蚀

原油在加热过程中生成的耶和盐类水解生成的HCL随原油中的轻组分以及水分一同挥发, 一同冷凝, 聚集在蒸馏装置的轻油活动区的气相、液相。该系统Cl含量最高达几千ppm, 一般含量在100mg/l以下, H2S与HCL溶于冷凝水后, 只要相对含量达到100ppm左右, 其PH值即达2~3, 将形成强烈的腐蚀系统。炼油厂的常、减压蒸馏塔顶, 塔盘及与它们相连的管线, 冷凝冷却系统受H2S~~HCl~H2O的腐蚀一般出现以下几种形式的腐蚀破坏:

4.3.1 全面腐蚀

碳钢冷却器在未对环境施行腐蚀控制时腐蚀率高达10~20mm/a。塔顶、塔盘和馏出线、油水分离器等全面腐蚀严重。

4.3.2 坑蚀和孔蚀:塔顶碳钢内件及管线及液部位发生坑蚀。0Crl3、l Crl3不锈钢塔盘、浮阀发生孔蚀。

4.3.3 应力腐蚀破裂:

在该系统中, Crl8Ni8奥式体不锈钢的全面腐蚀速度很小, 约为4.14×10-2mm/a, 但用作塔衬里、塔盘、浮阀、空冷器管、水冷器管时, 3个月至3年多的时间发生应力腐蚀破裂。

4.4 H2S-HCN-H2O腐蚀

原油中除存在硫化物、盐类等有害杂质外, 还存在氮化物。在裂解温度下不仅复杂的硫化物解成H2S, 元素硫也能与烃类反应成H2S, 所以在炼油厂催化裂化系统中催化富气、解吸气以及催化干气中的H2S浓度很高。原油中氮化物经催化热加工发生热分解。有10~15%的氮化物的形式存在。1~2%以氰化物的形式存在, 从而在吸收解吸塔、稳定塔、水冷却器、油气分离器以及相应的工艺管线、机泵等处发生H2S-HCN-H2O腐蚀。由于系统中存在CN对Fe S膜起强烈的清洗作用, 从而进一步加速金属的腐蚀。

5 硫化物的腐蚀防护

5.1 常减压系统设备的腐蚀防护

5.1.1 从生产着手, 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和生产参数, 以减少腐蚀。

介质和降低腐蚀速度。5.1.2采用以电脱盐为核心的“一脱四注”的工艺防腐蚀技术。5.1.3选用耐腐蚀的材料, 采用合适的涂料和衬里。5.1.4设计中选用合理的结构形式, 流速和必要的腐蚀余量。5.1.5采用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5.1.6使用中和剂及缓蚀剂等。 (下转107页) (上接14页) 5.2加氢裂化装置的防护

5.2.1 降低循环氢中的硫化物浓度, 采用一些不含铬或少含铬的抗硫化氢新钢种。

5.2.2采用保护钢表面的渗铝新工艺。5.2.3采用内保温以降低壁温来防止氢腐蚀。

5.3 连多硫酸的腐蚀防护

5.3.1 尽量减少开停工的次数。

5.3.2在装置停工时, 根据不同部位, 不同情况采取通氮气封闭防止连多硫酸的产生。5.3.3采用加含有0.5%碳酸钠的1.55~2%浓度的碳酸钠溶液进行中和清洗。

5.4 催化裂化装置的吸收塔、解吸塔、稳定塔内采用18~8钢衬里, 内构件也用不锈钢制造。

明显减轻了设备腐蚀, 延缓了生产装置的运转周期。

5.5 对于轻油罐、污水罐、溶剂罐、原油罐、液态烃罐、酸性水罐、碳钢

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防护 篇5

2.1 超声波在蛋白质提取中的应用

超声波提取是一种较为高效提取方法。超声波提取就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空化效应,而提取需要一定的介质,提取过程中当超声波的频率达到一定值时,介质中产生的气泡会发生破裂,继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能量可以使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破裂,迫使细胞内的蛋白质流出到提取介质中,最终实现提取的效果。

冯磊等[4]研究了茶叶籽蛋白提取方式,发现超声波提取茶叶籽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是: 液料比1∶ 25、温度 40 ℃、pH 9.5 和超声时间 40 min,此条件下超声波提取茶叶籽蛋白的提取率达到了 79.54%,相比其他传统的提取方法,超声波提取法的提取率提高了 20%左右。李盼盼等[5]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银杏蛋白,发现超声波辅助提取银杏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是: 液料比 1∶ 25、温度 45 ℃、pH 10、功率 310 W 和处理时间 20min,此工艺条件下所提取的蛋白质含量是 61.75 mg / g,相比其他传统的提取方法超声波提取法的提取率提高了 15.42%.王丽敏等[6]在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大豆蛋白的过程中发现,超声波辅助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 AOT) 、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 、十六烷基甲基溴化铵( CTAB) 和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DMBAC) 这4 种反胶束体系提取大豆蛋白的提取率分别是 98.91%、82.08%、86.73%和 81.44%,而传统的非超声波的提取方法对大豆蛋白的提取率只有 72.38%,间接说明超声波辅助不同的介质提取蛋白质的效果有所差异。实例说明超声波对蛋白质的提取率较传统提取方法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2.2 超声波的杀菌作用

超声波的杀菌作用已经得到了证实,利用超声波的杀菌作用可以大大缓解食品工业依赖防腐剂的诟病,而超声杀菌的机理则是依靠它的三大效应实现的,即热效应、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超声波内放入一定的液体介质,液体介质在一般条件下均溶有一定的气体,一旦超声波开始工作,超声波的空化作用使得这些气泡破裂,产生强大的机械作用,从而破坏大多数细菌或病毒的细胞壁或细胞膜,其穿透力穿透细胞核,最终使细菌或病毒致死。例如大肠杆菌在超声作用下作用一定时间会被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一些致病菌在一定程度也会被杀灭。伤寒沙门氏菌可以用 4.6 MHz 频率的超声小组来全部杀死。在不同频率超声波条件下作用原始微生物含量较高的食品原料,发现超声波对这些微生物有显着的杀灭作用。

Krasnyj V 等[7]研究发现,水溶液中臭氧浓度为 10 mg/L 时放入功率为 100 W 的超声波中处理一定时间可以使蜡样芽孢杆菌完全失活。Wrigley 等[8]人研究了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下对鼠伤寒杆菌杀灭的情况,对脱脂乳在 50 ℃条件下超声波处理 30 min,细菌总数减少 3 个对数,在 40 ℃条件下处理 30 min,减少 2.5 个对数; 对脑心浸出液在 40 ℃条件下超声波处理 30 min,细菌总数减少 3 个对数,在 20 ℃条件下处理 30 min,减少 1 个对数。谭海刚等[9]发现,超声波对原料乳中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并确定了超声波杀菌的最佳工艺条件是: 温度 60 ℃,时间 3.2 min,间歇比 5∶ 2,与巴氏杀菌相比大大降低了杀菌时间,间接说明了超声波能够杀菌的事实。

2.3 超声波的`解冻作用

食品原材料很多是在冻库中保藏的,而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要想解冻原材料并非易事,在大型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原材料的解冻成了降低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因其大体积冻结的原料无论是在空气还是在水中解冻速度都相当慢,另外解冻用水亦是一种资源浪费,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超声波解冻正好适合大体积冻结材料的解冻,且具有解冻速度快,解冻均匀等优点。

刘雪梅等[10]在研究不同解冻方法对速冻草莓品质的影响中发现,不同解冻方法所需解冻时间大为不同,超声波解冻<水浴解冻<空气解冻。经不同解冻方法处理后速冻草莓的物理特性: 超声波解冻后的草莓色泽较好、硬度大、汁液流失率最低; 其次为水浴解冻; 而空气解冻汁液流失率最大、硬度最小; 空气解冻与水浴解冻对色泽的影响较大,解冻后亮度明显变暗。董庆利等[11]研究发现,超声波解冻冻猪肉较空气解冻和流水解冻更能保证冻猪肉的品质,更好的解决肉汁流失率和部分过热的问题等。叶盛英等[12]发现不同超声波功率解冻对肉汁损失率影响呈 U 型分布,在功率为 34.98 W 时,肉汁损耗率为最低值。由不同超声波功率与试样中心温度达 5 ℃所需时间的关系,可得在超声功率为 34~35 W 解冻时,所需解冻时间最短,且解冻后的猪肉品质变化最小。Shore 等[13]人研究表明,超声波在冻结肉制品中和在未冻结组织中衰减程度比较,前者大于后者,而且这种衰减随着温度显着增加,在起始冷冻点达到最大值,随着冻肉的不断解冻,温度不断升高,超声波的衰减也逐渐减弱,从而证明了超声波能够解冻原材料的事实。

2.4 超声波的入味作用

传统肉制品的腌制过程相对缓慢,且腌制效果一般,超声波因其独特的频率和穿透力可以加快肉制品及其他可入味食品的入味速度,而且可促进卤料均匀渗透到肉中。加快工艺时间,提高腌制肉的品质。

李莹影等[14]研究发现,超声波辅助恒温动态循环腌制鸡翅的最佳工艺条件: 超声功率 335 W,腌制温度50 ℃ ,腌制液盐浓度 6%,超声时间为 60 min.此条件下测得鸡翅肉中 NaCl 含量 2. 01%,游离氨基酸94.35 mg /100 g,挥发性盐基氮 9.31 mg /100 g,均大于传统腌制鸡翅中相应的含量,超声波辅助恒温动态循环腌制能促进食盐的渗透速率,提高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缩短腌制时间,有利于产品风味的形成。王石泉[15]研究超声波-脉动压联用快速腌制咸鸭蛋时发现,超声波脉动比( 2 ∶ 10) min,压力 140 kPa,高压脉动比( 4∶ 16) min,超声波作用时长为 132 min 时,腌制出来的咸蛋口感较好,此时咸蛋蛋白中含盐量为 4.61%,蛋黄中含盐量为 2.12%,两者含盐量相差只有 2.49%.感官咸蛋具有: 咸味适中、细嫩( 蛋白) ; 松沙、含油、咸味可口( 蛋黄) 的特点,同时整个生产时间比用传统腌制方法的生产周期缩短近90%.

赵永敢等[16]研究发现,超声波辅助处理腌制牛肉可以加快腌制液的渗透速度,缩短腌制时间,并且随着超声处理时间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 此外,超声波辅助处理腌制牛肉还可以使腌制液均匀的向肌肉组织渗透,达到均匀腌制效果。王进青[17]研究发现,超声波辅助酱卤鸡爪腌制的最佳工艺条件是: 超声功率 80 W,超声温度 55 ℃,超声时间 40 min,生产的酱卤鸡爪不仅感官品质好于传统工艺,且能明显缩短生产周期,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刘永峰等[18]在研究超声波辅助低盐腌制秦川牛肉中发现,超声波不但可以加速秦川牛肉的腌制效果,而且对于提高牛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秦川牛各部位牛肉脂肪的含量有明显的效果。崔龄文[19]也发现,超声波处理可以加速腌制液中食盐、亚硝酸盐和蔗糖向湿腌猪肉的渗透,加快腌制速度,而且提高肉的嫩度,增加猪肉的保水性,将蒸煮损失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2.5 超声波的冷冻作用

超声波的冷冻作用依靠超声波的空化效应,液体在超声波空化作用下产生气泡,其气泡能促进结晶过程中晶核的形成,在超声波声能的作用下晶核就被击碎形成食品在冻结过程中所需的小晶核,最终达到冻结食品的目的。辛颖[20]研究发现,在超声功率 150( 30 kHz) 或175 W( 20 kHz) 条件下,结合适当的超声处理时间、初始作用温度和脉冲模式,能够显着缩短西兰花的冻结时间,且可提高西兰花冻结后的品质。

Bao-guo Xu 等[21]通过感官评价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超声波冷冻萝卜可以大大缩短冷冻时间,而且更好的保护了冷冻后萝卜的品质,用显微镜观察萝卜结构,发现其组织破换程度相对较小。AE Delgado 等[22]研究超声波冷冻苹果过程发现,超声波使苹果温度保持 0 ℃或者-1 ℃ 120 s,以 30 s 为一个时间间隔,由特性冷冻时间表示平均冷冻速率,结果冷冻速率明显提高了 8%,并且观察到超声波可以诱导晶核的形成。

Sun 等[23]采用超声波强化马铃薯片的冷冻过程,间歇使用功率为 15.8 W 的超声波与浸渍冷冻相结合,发现此时超声波可以显着提高冻结速率,生成的冰晶体粒径小、数目多、粒度分布均匀。Hozumi 等[24]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频率 45 kHz,功率 0.28 W/cm2时能降低纯水结晶的过冷度,促进冰晶形成。Inada 等1研究发现,超声波显着的提高了冰晶成核和相变的可能性,而空化强度的选择对于得到较好的可重复性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6 其他方面

航空电子产品维修中的静电防护 篇6

关键词:航空电子产品,维修过程,静电防护

一、静电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1. 静电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 静电不难见到。冬天晚上脱毛衣时, 会发出伴有蓝光的噼啪声响;干燥的秋天, 开门时手上会感觉到针刺般的疼痛;早上, 用梳子梳头时头发四处飘起来, 这些现象都是静电的表现。静电是指一中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

2. 静电产生的原因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原子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构成。通常状况下, 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是相同的, 正负平衡, 一般外界不会看到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 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 其中一个原子侵入到另一个原子中, 侵入的原子因本身电子数量的减少而带有正电, 即所谓的阳离子;被侵入的原子因引入原子的影响本身的电子数有所增加而带有负电, 即所谓的阴离子。富含正负电的两个物体接触后就会产生静电。静电是物体内部的正负电因外力的牵引在局部范围内失去了平衡, 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其基本过程可以总结为“接触——电子数量增减——形成偶垫层——分离”。

二、航空电子产品维修中静电的来源

航空设备大部分采用金属或者一些阻电率较高的原材料进行制造, 客观上为静电的起电和积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维修的过程中, 摩擦、流动、飞沫等运动形式在所难免, 其为静电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总的来说, 维修过程中静电产生的主要途径有:第一, 维修活动中相互摩擦引起的静电。维修人员是维修的主体, 在维修过程中衣物的摩擦、人与维修工具、电子设备的摩擦都会产生静电。此外, 在航空器上开展的加油、喷漆、清洁、擦拭等工作均会引起大量的静电。第二、检测仪器、设备和工具引起的静电。这部分仪器不但自身能产生静电而且会使其他设备的金属部件表面也产生静电。第三、航空设备本身积聚的静电。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在降落过程中与地面摩擦, 摩擦的过程都会产生一部分静电。这部分静电在空中无法充分释放的话, 要么继续积聚机身, 要么传给相关的构成部件。

三、航空维修中产生的静电的危害

静电过程主要有两部分构成:静电起电和静电放电。静电起电是静电产生积聚的先行阶段, 危害不会太大。静电的放电过程是将设备本身的电荷释放或传导出来, 这个阶段对航空电子产品的危害是最大的。静电放电立即导致电子产品失效的机率只有一成, 剩下的90%会潜伏下来贮藏于产品本身, 等到某个时刻全部爆发出来, 到那个时候静电所造成的损害不仅仅是损害机身, 甚至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静电的危害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首先, 因其吸附功能使产品本身覆盖一层尘土, 大大降低了部件的绝缘电阻, 缩短了使用寿命;其次, 静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会使元件受到损伤;再次, 放电的幅度过大产生极强的磁场损害了电子产品;最后, 静电的放电过程使元件的原有功能受损。

四、航空电子产品维修中静电防护的措施

1. 构建完善的静电防护管理体系

目前, 航空电子产品进行静电防护的管理依据比较多, 内容繁琐, 而且没有形成体系, 无形中加大了执行的难度。在之后的防护工作中, 可以借鉴外国有关静电防护方面的先进经验, 引进国外优秀的静电防护管理思想, 结合本国的国情和设备的实际情况, 考虑以组织、文件、策划、静电防护工作区要求、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管理要素, 认真的把关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把静电产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使防护工作有据可依。与此同时, 可以在管理体系中加入监控环节, 引入监视与测量、体系内审、管理评审及第三方认证等方式, 对静电防护体系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督, 确保防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运行。

2. 加强对维修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培训

航空电子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 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 但现实生活中只有很少的专业院校开设了静电维护方面的课程, 而且大部分维护人员的静电知识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 没有过多的实践经验。并且对静电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在工作中筛选维修人员时不仅要求其知识过硬, 而且要求其有相关的实践经验, 在正式上岗以前要对其进行静电教育的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加强, 积极树立进行静电防护的意识, 熟练操作工作流程和使用相关的维护实施和设备, 自觉在维护工作中落实防静电规程和技术措施。

3. 优化升级相关的设备材料和设备

航空电子产品本身对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的运用是其产生静电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维护的过程中尽量减少使用相关质地的设备, 必要的时候可以引进一些国外先进的设备用于维护工作, 如离子风机、防静电包装、防静电腕带等, 并广泛的采用防静电材料。同时维修人员可以配备一些防静电服装, 防止维修过程中衣物摩擦带来的静电。

五、小结

维修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有很大的潜在危害性, 维修人员和部门要切实的采取有效的措施, 防止静电的产生, 将静电的危害值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玉峰, 邵旭东, 刘锦涛.机载设备自动测试车间静电的产生与防护[J].装备制造技术, 2011, 15 (2) :55-56.

[2]陈军.舰载电子产品静电危害及其防护[J].雷达与对抗, 2001, 9 (1) :30-34.

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防护 篇7

随着医院LIS、CIS和HIS等系统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医院内部信息的有机整合、储存、分类和处理,给医院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大便利,优化了医院内部信息操作,促进了各项业务的进展。但是由于网络安全问题的存在,经常发生数据丢失、网络瘫痪和系统崩溃等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人员工作的焦点,因此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并解决。

1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集中处理并分析医院各项业务的进展状况。在信息化的应用下,简化了流程,缩短了看病时间,提高了医院效益,很多信息技术都已经广泛应用到医院各项活动中,如自主挂号等操作。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在各个科室得到了应用,促进了医院发展目标的实现。

2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表示使用信息或进行信息操作过程中,计算机内部的信息、硬件和软件等受到保护,不会因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等遭受到破坏,可以持续不断的提供网络服务。由于医院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团体,内部系统必须保证24小时运行,在长时间运行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安全隐患。同时医院信息系统由医院内部所有部门构成,只有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才能保证患者接诊流程的进展,所以医院业务对患者流程依赖性较强。除此之外,很多医院为了提高运作效率,开始实施医保联网模式。开放式模式的实施,给网络攻击增加了可能,一旦医院网络信息出现问题,就会中断各项工作,影响了医院正常工作的进展,给患者和医院都造成了严重损害。

从当前医院信息化发展状态来看,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呈现新形式;系统安全由程序安全、操作安全和物理安全三部分组成;数据安全表示数据本身安全和数据防护安全。一般情况下,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在产品、服务、物理及技术等方面体现。从网络应用过程分析,黑客攻击、非法入侵、病毒感染、服务器瘫痪、用户账户隐私被盗和不正常操作等都是产生信息安全的因素。从产品层面上分析,存在网络病毒植入、后门破坏等问题;从技术层面上分析,网络安全问题表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在设计和研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既包含非自主引起的网络安全,也包含日常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从物理层面上分析,网络安全表示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不正当操作等产生计算机问题。除此之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变化,各种潜在威胁越来越多,改变了计算机网络内部结构,产生了各种网络安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人员研究的重点问题。

3 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的措施

3.1 构建科学化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证信息化应用中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可以让医院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运行。医院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状况,针对性构建管理制度并实施管理。例如,可以根据医院运行项目,制定维护制度、使用制度、医疗信息储存制度、维护保养制度等,同时提高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规范计算机使用者操作方法,将管理制度落实到人,保证医院网络可以在安全环境中运行。与此同时,医院还要成立安全防范应急小组,保证发生安全问题后,可以及时处理,减少经济损失和人为损害,形成长期的问题改进机制。除此之外,医院还要定期对计算机信息使用者进行考核,保证医院所有人员可以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认真履行责任。

3.2 利用科学化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科学管理方法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医院实际基础上,保证整个网络可以安全、正常、高效的运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为了保证医院系统可以安全运行,可以采用双机容错;第二,一些重要的设备,可以实施UPS主机设备供电,保证主机电压稳定,减少突发安全事件发生;第三,设计网络架构时,必须将主干网络链路构建成冗余模式,保证主机发生不安全隐患后,可以利用冗余模式完成数据传输;第四,实施物理隔离。物理隔离也是保证医院信息安全的措施。通过物理隔离,可以将医院外网内业务分离处理,减少了业务线路混乱造成的信息泄漏,防止非法用户借助外部信息系统或服务器实施的非法操作;第五,为了保证业务信息安全,必须成立专门的数据备份和系统容灾体系,减少机房或储存设备损坏造成系统停止运行,保证数据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第六,设置权限,分级实施管理。通过权限设置,减少了越权和修改数据等现象发生,还可以对关键数据进行跟踪报警操作,保证了信息使用安全。

3.3 强化杀毒操作

实施杀毒操作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对常规软件进行部署,另一方面恶意软件深度防护。进行常规部署时必须选取合适的防病毒软件,例如SEP11杀毒软件。该软件是最先的防病毒软件,不仅可以实现常规防病毒和间谍软件功能,还可以利用应用程序设备或防火墙技术对应用程序实施控制,防止病毒侵入;具有在线升级功能;可以快速诊断病毒并制定处理方案。应用此种软件时,可以根据医院内部模块或功能,将医院划分成药房组、病房组、医疗技术组、管理组、机关组、服务器组等几类,根据各组特点选择不同防范方式。

实施恶意软件深度防护时,可以进行客户端防护和服务器保护。客户端防护:第一,删除不需要的程序或服务,减少漏洞,保证系统内部安全;第二,及时进行软件更新,可以使用微软或其他软件公司的Windows Update处理;第三,启动主机防火墙,让防火墙对离开主机数据进行筛选;第四,测试并扫描程序。此环节进行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没有安全隐患产生,可以使用360安全卫士、HIS局域网用户等离心下载更新;第五,对用户使用软件的能力进行限制。服务器防护步骤和客户端步骤相同。除此进行以上操作外,还要实施远程管理,避免物理访问服务器对控制台造成的影响。

3.4 用户账户安全管理

服务器安全是医院系统运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网络储存的核心。很多网络攻击的发生都会将用户口令破解作为侵入第一步,所以必须保证用户账号口令配置安全。设置安全口令时,位数必须长,至少在8位以上;实施大小写字母数字结合;各个系统不能使用同一个口令。除此之外,还要配备专人对服务器进行管理,防止口令泄漏。

4 结束语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产生了各种网络攻击问题,直接影响了医院内部操作的顺利进展,增加了系统部署难度,对医院各项工作的进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给网络安全运行提供法律保障,促进医院向长远的方向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医院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影像、发射、校验和管理等操作。信息化的建设提高了医院信息化水平,同时也给医院产生了很多不安全隐患。为了促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动医院向现代化发展,必须加快信息系统构建,分析并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李骞.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与防护措施探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

[2]韩辉.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分析与防护[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

[3]许向毅.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的维护[J].信息与电脑,2014.

[4]徐亚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分析与防护[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

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防护 篇8

化学武器(以下简称为化武)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我院自2008年以来长期担负处理镜内日本侵华遗留化学武器卫勤保障工作,在卫勤保障中积累了大量化武防护准备和训练经验。本文笔者结合实践,对此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提高防护能力、有效地减少人员伤害、更好地完成保障任务发挥重要作用。

2 化学武器防护的准备

处理遗留化武作业卫勤保障主要采取医疗保障人员在作业现场定点保障与伴随保障2种模式,医务人员的防护主要是个体防护准备。个体防护准备是指利用各种防护装备对各类毒剂、化学伤害、有害物质进行防护的总称[1]。个体防护装备包括防毒面具、防毒服、防毒手套、防毒靴、防毒斗篷等,这些是面对化武事故时降低对自身伤害的有效装备。选择有效的防护装备,是实施个体防护的重要举措。

2.1 个人防护物资的准备

个人防护物资的准备,是根据可能发生的化学伤害进行预判,然后选择相应的防护装备。在处理日遗化武作业中,主要面临的化学毒剂包括5类8种,即芥子气、路易氏剂、二苯氰砷、二苯氯砷、苯氯乙酮、氢氰酸、光气、三氯化砷。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三氯化砷、氢氰酸为I级,属极度危害物质;光气为II级,属高度危害物质;芥子气、路易氏剂、二苯氰砷、二苯氯砷、苯氯乙酮属II级以上高度危害物质[2]。卫勤保障人员根据可能发生的危害,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具备相应防护功能的装备。

2.2 个体防护分级

根据不同的危害环境,个体应按照不同的防护等级实施个体防护[3]。详见表1。

2.3 防护要求

(1)器材防护:掌握快速使用防护器材的方法,按要求在适当时机穿戴和使用防护器材,包括防毒面具、防毒服和防护手套等。

(2)药物预防:发生化武中毒事故或预判可能发生化武伤害时,进入或通过染毒区执行救治任务的医务人员,应事先在暴露部位涂抹皮肤防护膏。对于氢氰酸中毒的预防,可事先服用抗氰胶囊。

2.4 医务人员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

处理遗留化武作业现场是完全暴露在未知毒剂、未知浓度下的高风险环境。对于不同危险环境的医务人员应根据危险程度和要求,配备相应的个体防护装备。

(1)预先配置在危险作业区承担随时应急任务的医务人员,应当按A级卫生防护标准配备个体防护装置,以备随时在伤员发生点附近(最危险环境)执行急救任务。

(2)现场医务室洗消室的医务人员,应配备B级防护装置,防止洗消伤员时染毒。

(3)现场医务室急救室的医护人员在治疗已经脱离污染的伤员时,即使伤员所携带的毒物量不足以对其造成威胁,也需要配备C级个体防护装置。

2.5 个体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

2.5.1 防毒服

防毒服的功能是为现场工作人员接触到现场有害化学物和空气中存在的有害气体、尘埃、烟、雾等提供阻隔防护作用。现有的是66型连身式防毒服、59型两截式防毒服、FFF02型荒漠式防毒服和FFF07型头罩式防毒服。前两型防毒服目前已不常用,在执行化武卫勤保障中主要使用的是FFF02型和FFF07型防毒服。

2.5.1. 1 FFF02型防毒服

该防毒服具有防毒、阻燃、伪装等功能。它与防毒面具及防毒手套、防毒靴套等配套使用,可以有效地防御各种蒸汽状和小液滴剂对人体的伤害,保障人员在染毒地域执行各种任务。

(1)穿戴方法:先穿防护裤,拉平裤门襟,扣好尼龙搭扣和裤带;穿好防毒靴套,并套在裤口内外两层之间,将裤口外层密合;穿防毒服上衣,注意将内门襟拉平整垫于右颈部;戴上防毒面具,戴好帽子,然后将拉链向上拉到颈部,并扣紧颈部护片尼龙搭扣及胸部其他搭扣,最后戴防毒手套。

(2)脱卸方法:人员背风而立,对靴套和手套进行局部洗消后,拉开上衣一半拉链,解开裤口尼龙搭扣,脱去防毒靴套;解开帽子上的尼龙搭扣,掀去帽子;拉开上衣拉链和门襟,脱去手套,向后脱下上衣;解开裤带脱下裤子,脱去防毒面具,最后集中打包处理。

2.5.1. 2 FFF07型头罩式防毒服

(1)穿戴方法:先穿防护裤,拉平裤门襟,扣好尼龙搭扣和裤带,套上裹腿;穿好防毒靴套,并套在裤口内外两层之间,将裤口外层密合;穿防毒服上衣,注意将领口密合;戴上防毒面具,戴好头罩,将尼龙搭扣从双侧腋下绕到颈部扣好,头罩外接好防毒面具的滤毒罐,最后戴防毒手套。

(2)脱卸方法:人员背风而立,将裹腿拉下至靴子表面,拉开裤口尼龙搭扣,脱去防毒靴套,取下滤毒罐,解开头罩的尼龙搭扣,取下头罩,拉开上衣拉链,脱去手套,向后脱掉上衣,解开裤带脱下裤子,脱去防毒面具。集中打包处理。

由于防毒服材料的特殊性有些情况要限制医务人员穿着防毒服,包括:不能使用密封防毒面具、对防毒服或防护装备过敏、任何阻碍穿着防毒服的身体条件,除非面罩内使用光学仪器,否则视力差需要戴眼镜等。不允许佩戴隐形眼镜,因为在镜片下可浓聚毒剂或寄存异物。

2.5.2 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按照防护原理,可分为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净化式)和隔绝式防毒面具(供气式)2种类型。过滤式防毒面具由面罩和滤毒罐(或过滤元件)组成。隔绝式防毒面具由面具本身提供氧气,分贮气式,贮氧式和化学生氧式3种。在A级防护和B级防护中选择的正压全面罩空气呼吸器,也就是SCBA,属于隔绝式呼吸防护器。FMJ05型防毒面具属过滤式防毒面具,它的面罩内有2个内吸活门的导流式阻水罩,保明性能好,6根头带可任意调节,便于穿戴松紧适宜调节。滤毒罐内装填优质活性炭———催化剂合高效滤纸制成的滤烟层,能够过滤除一氧化碳以外的各种有毒气体和粒子气溶胶;具有阻力小、质量小、寿命长的特点;防护有效时间:防沙林>110 min,防氯化氰>30 min,油雾透过率﹤0.005%[4]。

(1)防毒面具使用前准备:按照先检查面具是否有裂口、破口,确保面具与脸部贴合密封性。然后检查呼气阀片有无变形、破裂及裂缝,检查头带是否有弹性,检查滤毒盒座密封圈是否完好以及滤毒盒是否在使用期内。戴面具后,可用手掌堵住滤毒罐进气口,然后用力吸气,如感到漏气,则应改换小一号的面具进行更换,直至合乎要求为止。

(2)防毒面具使用方法:将下颌先放入面具内,盖住口鼻,然后将头带框套拉至头顶,用双手将下面的头带拉向颈后,然后扣住。脱卸时,双手拇指插入颈后头带内,向上向前用力,身体略向前倾,将面具卸下。

(3)防毒面具更换条件:佩戴时如闻到毒气微弱气味,应立即离开有毒区域。在有毒区域,氧气的体积分数只占18%甚至以下,而有毒气体的体积分数占2%以上的地方,各型滤毒罐都不能起到防护作用。

(4)防毒面具使用后保养:使用后的面罩要用酒精或0.5%高锰酸钾溶液擦洗,然后放阴凉处晾干,用滑石粉保养。滤毒罐使用后应立即用原密封端盖密封好,存放在低温、干燥、通风且远离可能沾染任何熏蒸剂的地方。风干的面具请仔细检查连接部位及呼气阀、吸气阀的密合性,并将面具放于洁净的地方以便下次使用。清洗时,不要用有机溶液清洗剂进行清洗,否则会降低效果。

2.5.3 防护手套

81型防毒手套为五指式,它以棉织物手套为衬里外部合成乳胶制成。分1、2、3等3个型号,防毒手套对毒剂“液-气”的防毒时间在2 h以上。

2.5.4 防护鞋靴

和防护手套类似,防护鞋靴的防护功能也多种多样,包括防砸、防穿刺、防水、抗化学物、绝缘、抗静电、抗高温、防寒、防滑等。防护鞋靴对酸碱和腐蚀性物质有一定的抵御性,表面不应有能够积存尘埃的皱褶,以免积存尘埃。

3 防护装备的使用训练

正确使用防护装备来源于正确的训练,只有正规严格的训练,才能确保防护装备发挥有效的防护作用。在实际训练中,必须一丝不苟,反复训练,熟悉防护装备技术性能。才能在遇到化学伤害时充分发挥装备性能,降低伤害程度。

3.1 防毒服的训练

在穿脱防毒服时,重要的是穿戴防毒服所用时间长短、穿戴的顺序和脱防毒服时的次生污染。在组织训练时,首先是穿戴训练。要注意穿戴的细节。特别是“三口”、“两襟”,即领口、袖口、裤口,裤门襟、内门襟。按照不要求时间,只要求质量的原则,一步一步地认真完成。待人员熟悉后,再加快速度。一般来说,达到3 min之内为及格。但在突发情况下,时间越短越好。训练的方法是先理论学习,然后实际装备训练,有条件的单位可先培训示范组,然后再进行一对一训练。

3.2 防毒面具的训练

防毒面具是重要的防护装备,可以说,防毒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防毒面具是否使用正确。在组织训练时,选择适合自己头部大小的面具很重要。这关系到和面部的契合性,合适大小的面具,可以保证气密性。在检验是否戴好防毒面具时,可以在相对封闭的房间内加入空气清新剂,如果闻到味道,就是不合格。在训练步骤上可采取和防毒服同步进行。

3.3 其他防护用具的训练

包括防毒手套、防毒鞋的穿戴,要求掌握穿戴的顺序和注意细节。这需要反复练习才能使防护装备发挥作用。

3.4 染毒区防护训练

包括通过染毒区时的防护和在染毒区内停留时的防护。通过染毒区前要视情服用预防药物;在染毒区行进时应适当加大人员间隔距离,快速通过,通过后应检查染毒情况,对人员、服装、设备的染毒部位进行洗消,脱去防护器材。洗消时应注意利用风向,通常把已洗消的物品放在上风清洁位置,未洗消物品放在下风位置,以防止扩大染毒面积和再次受染。对无法洗消或洗消不彻底的器材,应集中堆放在安全位置,待后续处理。

化学武器防护装备的准备与训练是关系到当遭遇到化学伤害时降低伤亡的重要训练措施。在进行准备与训练时,认真的态度是完成训练的前提条件。只有很好地完成防护装备的准备与训练,才可能在遇到突发化学武器伤害时做到不惊、不乱,达到有效地保护自身、完成卫勤救治任务的目的。

摘要:系统分析了医务人员在处理日本侵华遗留化学武器卫勤保障中的自我防护准备与训练,结合执行实际保障任务取得的经验,提出了化学武器防护准备与训练应注意的几个方面问题,对提高化学武器防护能力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化学武器,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准备与训练

参考文献

[1]汪志远.生命保护神——化学防护装备.化学生物武器与防化装备[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12.

上一篇:术中、术后并发症下一篇:水利建设施工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