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植物园

2024-09-20

南岭植物园(通用4篇)

南岭植物园 篇1

摘要:试验研究了南岭荛花种子品质及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岭荛花种子的含水量11.71%;种子净度为98.89%,种子千粒重为14.163 g。南岭荛花种子发芽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种子成熟时间在8~10月,②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温度26℃种子发芽,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7.5℃。③种子发芽前不需要经过冬季休眠或低温过程。④种子发芽率不高,仅为8.4%。

关键词:南岭荛花,种子,繁殖生物学特性

南岭荛花Wikstroemia indica(L.)C.A.Mey.是瑞香科Thymelaeaceae常绿灌木,花萼筒状,顶端4裂,花瓣退化,雄蕊8枚,生于萼筒中上部,并排成2轮;核果夏—秋成熟,紫红色或淡红色。主要分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海拔550 m以下的丘陵地区,耐旱,主要生长在干旱、土壤瘠薄、光照较多的荒坡或路边。南岭荛花不仅耐干旱瘠薄,而且根萌蘖性强,是我国亚热带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的优良灌木类植物,其树皮纤维发达,是打印纸、铜版纸等高级纸浆的主要原料。本文主要对南岭荛花种子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和纸浆林培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采集

10月中旬于赣州附近丘陵荒山采集南岭荛花成熟的种子2~3 kg,果实成熟时的颜色呈红色或鲜红色。堆沤2天,让肉质果皮充分软化,然后用清水清洗,除去肉质果皮,置通风、阴凉处阴干,立即投入实验。

1.2 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量测定

(1)种子净度测定以GB/T 3543.3-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为依据[1]。计算公式:送检样品净度(%)=除去夹杂物的样品重量/送检样品重量×100%;

(2)千粒重测定按GB/T3543.7《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重量测定的百粒法》[1]进行。计算公式:种子千粒重(g)=10×平均100粒种子重(g),100粒为一组,共10组;

(3)含水量测定按GB/T3543.6《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的高温烘干法》[1]。计算公式:种子相对含水量(%)=测定样品烘干前重量-测定样品烘干后重量/测定样品烘干前重量×100%。

1.3 发芽实验

取阴干的正常种子,浸种2天,每天换一次清水,然后分两组进行实验,每组150~200粒种子;第一组为控温发芽,温度为24~28℃,第二组为自然温度(室温)发芽,将阴干的种子摆放在铺有湿润纱布的培养皿中,分别放置在两组温度中进行萌发。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品质特性

2.1.1 种子净度。

种子净度是种子播种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净度愈高,说明种子品质愈好[2]。南岭荛花的千粒重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南岭荛花的种子净度为98.89%,说明所选种子的品质很好。

2.1.2 种子千粒重。

千粒重是种子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种子千粒重大,其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多,发芽迅速整齐,出苗率高,幼苗健壮[2]。随机抽取南岭荛花种子100粒为一组,连续抽取10组,测定每组(100粒)的重量,取10组平均重量的10倍为千粒重,即南岭荛花种子千粒重为1.4163 g(见表2)。2.1.3种子含水量。种子含水量也是影响种子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2],对荛花种子含水量进行了测定,南岭荛花种子的含水量为11.71%(见表3),含水量较高,因此在贮藏种子时应采用沙藏技术,以防止种子失水过度而失去发芽能力。

2.2 种子发芽特性

2.2.1 控温发芽。

控温实验是将干净南岭荛花种子润湿,取培养皿若干,内铺用蒸馏水润湿的纱布,然后将润湿的种子摆放在培养皿纱布上。种子发芽率是指在发芽试验终期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种子发芽率越高,则说明有生活力的种子越多[3]。控温处理对南岭荛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从图1可看出,采用控制温度试验种子发芽,控制温度为26.5~27.5℃,9天后就有种子开始发芽,发芽率为0.7%;发芽率随着时间增加而逐渐增高,第17天发芽率迅速增加,此时的发芽率为3.2%;第19天达到发芽率的高峰,种子发芽率最为8.4%,第20天后发芽率保持不变。由此说明,南岭荛花种子控温发芽的特性有3个方面:一是发芽温度为26~28℃;二是发芽持续时间约20天,第17天之后是发芽高峰,发芽高峰持续时间约4天。三是南岭荛花种子总体的发芽率较低,约8.4%。

2.2.2 室温发芽。

在进行控温发芽试验的同时,进行室温发芽试验,试验时间在12月份。由于室温是变化的,因此每天取最低温度值和最高温度值(见表4)。由表4可知,室内温度最高达到22℃,这表明南岭荛花种子低于22℃不发芽。其次,结合控温发芽试验与室温发芽对照分析,南岭荛花种子发芽温度为26.5~27.5℃,27.5℃是南岭荛花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另外,由图1和表4可知,南岭荛花种子不经贮臧,只要温度达到26℃就可以促使种子发芽,这为江西南部气温较高地区的水土保持播种带来方便。

2.3 种子发芽的生物学特性

植物种子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会萌发,因为温度影响到种子内部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种子内部物质的运转以及种子吸水和气体交换[4]。由图1和表4可知,南岭荛花种子发芽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南岭荛花种子成熟时间在8~10月,成熟期较早,成熟时果实淡红色;(2)温度是影响南岭荛花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5],只要水分充足,温度达到26℃就可以促使种子发芽。(3)南岭荛花种子发芽前不需要经过冬季休眠或低温过程,这说明南岭荛花种子内部可能不含抑制发芽的物质或含量极低,其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南岭荛花种子的含水量较高,达11.71%,贮藏种子时应采用沙藏技术为宜;种子为核果,品质较好,种子净度为98.89%,种子千粒重为1.4163 g。南岭荛花种子发芽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南岭荛花种子成熟时间在8~10月,成熟期较早,成熟时果实淡红色;2)温度是影响南岭荛花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6],只要水分充足,温度达到26℃就可以促使种子发芽。3)南岭荛花种子发芽前不需要经过冬季休眠或低温过程,在控温条件下南岭荛花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7.5℃。南岭荛花种子发芽要求较高温度,这与南岭荛花生长在较低海拔、光照强、气温较高的生态环境有关。但从总体上看,南岭荛花种子的发芽率不高,仅为8.4%。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委员会.GB/T35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2]孙时轩.林木种苗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3]胡晋.种子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傅家瑞.种子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5]朱旺生,常秀,陈双梅.几种化学物质和温度处理对高羊茅种子发芽的影响[J].种子,2005,24(12):12-15.

[6]郑光华,史忠礼,赵同芳,等.实用种子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南岭地区瑶族传统服饰技艺调查 篇2

当人类开始关注自身文化生态的平衡、健康与发展之时,“文化多样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号角也在全球吹响,瑶族服饰的保护与开发便被纳入其中。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传承与振兴,不仅关系到手工艺人个人的生存境况,还会影响到瑶族手工技艺整体的未来传承。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高山与平原地区的服饰技艺其实是在相互借鉴和学习之中,许多传统手工技艺通过丰富活跃的节庆活动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事实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为瑶族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虽然一部分技艺正在消亡,但有一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再生,还有一部分表面看起来是在消亡,但实际上正在发生转型。

首先,瑶族服饰传统技艺的生存土壤正在慢慢流失。为了不使传统手工技艺失去生气,创新就成为寻求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随着时代的推移,技巧反而成为了“无益的烦琐”。比如在广西富川县秀水村97岁的平地瑶老人陈小女,从少女时期学会织布以来,坚持织锦八十余年。她精心收集、整理、编制和创造了各种织锦纹样,祖孙三辈的闲装和盛装几乎都出自老人之手。可以说,几十年的时间都汇集了陈小女对瑶族织锦艺术单纯而执着的追求,在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织锦技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状元村”远近闻名的织锦老人。可惜,这样精湛的技艺没有得到子女的认同,只有侄媳妇基本学会了她的手艺,家族中再没有其他人愿意去学习这门手工艺了,陪伴老人一生的织锦机也因使用的时间太久有些老化而闲置家中。由于缺乏使用群体和自身艺术价值的再创造,瑶族传统服饰技艺只能随时间推移渐渐失去时代性,这是较为常见的状况。

其次,费孝通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提倡的“文化自觉”的民族区域文化传承的保护方法给学术界带来了强烈的文化认同,也为民族文化艺术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提供了新的启发。在广西富川桐坶村68岁的田月容老人的技艺中,我们就看到了一种技艺创造的自觉性。由于织锦机占地面积较大不能随意搬动,给节日时前来串门的亲朋好友带来许多不便,为此,田奶奶通过多年的摸索与思考,创造出简易织锦的操作程序与技巧。她将普通长凳作为织锦的主体,用秤砣作为起线的轴点,把约十五厘米长的小竹筒设计为经纬线的分标,再利用平滑的竹蔑整理色线,就可以任意选择操作地点以及瑶锦的宽度。这样一来,一方面遵循了织锦机的操作原理,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平地瑶织锦技艺的生存途径,成为个体创造技艺的典型。相比之下,富川凤溪村的妇女们广泛利用腰织机改变织锦工具。其实,腰织机的工作原理与织锦机基本一致,只是改变了部件的大小,将主线有序地捆绑后固定在门上或是墙上,上下经线由几缕白纱线捆扎,取代了过去厚重的木质结构的中线,在腰部固定织锦的起始,需要时上挑相应的中线,让竹片制成的梭子准确穿过,按部就班地设计图案,就完成了织布的全过程,更加简单轻便。更有意思的是,平地瑶还将吉祥语言设计在锦面图案上,借着节庆的契机,成为瑶族宗教祭祀活动过程中新型的祈福载体,就连给孩子准备的背带都能寄托人们对生活的希冀与祝福,促使瑶锦的纹饰图案获得了新的生机。

再次,瑶族服饰文化是一种代代相传具有原生态性质的群体性艺术,如果说我们从平地瑶传统技艺中看到了民族传统技艺的向好征象,那么在瑶族节庆活动中,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传统与现实相互渗透影响的景象。瑶族现在最为隆重的节庆活动是盘王节,盘王节仍然保持着瑶族原生态的节庆民俗传统。每到节庆活动开始时,瑶族同胞都会按照传统习惯展示自制的瑶族服饰,这种开放的、自发的节庆展示活动在瑶族服饰文化的品牌树立和传承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继承民族技艺,彰显时代精神”成为瑶族服饰艺术在节庆中的表现亮点,创新也为瑶族服饰增加了一定的魅力。通过开展“瑶绣艺术节”、“瑶族服饰盛装大赛”等活动,都有助于瑶族服饰结合时代特征,汲取民族传统的文化力量,促成瑶族服饰技艺传承的常态化。另外,广东乳源高山瑶族青年男女的婚嫁礼服中,更呈现出中西合璧的服饰元素。将反面绣片制作完成后再绣在西式男士礼服中的领带上,既保持了高山瑶反面绣原有的服饰文化特征,又蕴涵着现代青年男女追求时尚婚礼的美好愿望。这种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采取的文化价值取向,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方式再次结合,使传承群体和传统技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活性保护和更广的文化认同。

南岭植物园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示范地点分别安排在宜章县新华乡东山村车木塘、吾作村洪家洞及赤石乡力坪村米筛坪、白水村。示范土壤系旱土, 属黄、红土壤, 前茬作物为玉米、黄豆、花生、红薯等。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烤烟, 品种K326, 由中南试验站提供;烟草专用基肥和追肥由湖南金叶肥料公司提供;气象观测设备等由宜章县气象局提供。

1.3 试验设计

按不同海拔高度分别在县内新华乡东山村车木塘 (海拔740 m) 、新华乡吾作村洪家洞 (海拔560 m) 、赤石乡力坪村米筛坪 (海拔370 m) 、赤石乡白水村 (海拔250 m) 设置试验观测点, 以白水村为对照 (CK) , 在4个代表区选择旱土按同一品种 (K326) 、同一施肥水平 (施纯N 135 kg/hm2, 氮、磷、钾比例1∶1∶2) 、同一种植密度 (行距1.1 m, 株距0.5 m, 栽1.65万株/hm2) 、同一培管技术种植烤烟0.33 hm2, 作为烤烟大田生育期、烟株农艺性状、生长速度、产量 (单产、中上等烟比例) 、质量 (外观、化学成分) 等的观测记载样本[3,4]。每年各观测点收获后的原烟, 组织农艺师、分级技师对外观品质进行分级、鉴评, 综合取样送检化验[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海拔点烤烟大田生育期

由表1可知, 不同海拔点烟株生育期总的规律是随海拔升高而推迟。白水村 (CK) 一般在12月15日播种, 1月上旬出苗, 3月中旬移栽大田, 5月上旬团棵, 5月中旬现蕾, 5月下旬末或6月上旬始烤, 7月中旬左右采收结束;而车木塘村适宜播种期在12月下旬, 4月上、中旬移栽大田, 团棵期在5月中下旬之间, 现蕾期6月上旬至中旬。从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看, 白水村 (CK) 烤烟移栽后4月易受连续长期低温阴雨影响, 前期生长缓慢, 病害严重, 从移栽期到团棵期往往要50 d左右, 而高海拔500~800 m区域, 移栽季节推迟15~20 d, 但进入4月下旬, 气温回升快, 从移栽期到团棵期略少于对照点天数, 一般为40~45 d, 生长健壮, 少受低温影响, 病害较轻, 但整个大田生育期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从低海拔白水村 (CK) 至高海拔车木塘村分别为108、110、116、123 d。

2.2 不同海拔点大田烟株生长速度

由表2可知, 不同海拔高度点烟株生长速度随海拔升高, 气温逐渐冷凉, 极端最高、最低变幅减小, 烟株生长速度逐渐减慢平缓。白水村 (CK) 日平均高生长量1.97 cm, 日最大高生长量达4.70 cm, 而车木塘村日均高生长量1.43 cm, 日最大高生长量2.94 cm, 白水村日均叶片生长量0.60片, 日最大叶生长量0.91片, 而车木塘村日平均叶生长量0.42片, 日最大生长量0.62片。由于高海拔处烟株日生长速度较均衡, 叶片厚薄较低海拔处匀称且大小适中, 有利于提高叶片质量。

2.3 不同海拔点烟株农艺性状

由表3可知, 不同海拔点的烟株农艺性状差异不大, 但高海拔点烟株节距略较低海拔点的小, 烟株到现蕾打顶时, 高海拔点单株平均总叶数要较低海拔单株平均叶片总数多2~3片, 从常年观察调查低海拔点烟株往往易出现早花现象, 而高海拔处烤烟出现早花情况就极少。

2.4 不同海拔点的烟叶产量等级和原烟外观品质

2.4.1 单产和均价。

由表4可知, 海拔较高的点单产略高, 车木糖点原烟单产最高, 为2 079.75 kg/hm2。1993—1995年的试验结果及1996—2005年对各海拔点的调查结果表明, 在同一施肥水平基础上, 500 m以上区域, 旱土烤烟平均单产在1 950~2 250 kg/hm2的种植户占调查户数的78%, 海拔400 m以下烟区仅占51%, 说明海拔较高区域的旱土烟产量比较平衡。

2.4.2 上中等烟比例及原烟外观品质鉴定。

由表4可知, 上中等烟比例3个试验观测点均较CK高, 车木塘村点上等烟比例为33.4%, 较白水村 (CK) 高15.0个百分点。车木塘点上、中、下3个部位的百叶干重, 也比较均衡, 下部叶平均在500 g以上, 中部叶平均800 g以上, 上部叶平均900~950 g, 各部位叶片厚薄较适中。其中白水村的下部叶片质量较其他观测点相差显著 (表5、6、7) 。

2.5 不同海拔点烟叶化学成分及评吸

由表8可知, 海拔较高点原烟总糖含量较高, 但烟碱偏低, 总氮和烟碱比例平衡, 钾的含量基本相似。

从1993、1994年评级结果可知, 低海拔的烟叶香气、香气量次于其他3个海拔较高的点, 低海拔对照的烟叶刺激性略大, 余味欠适 (1995年评级结果) 。

3 结论

经过3年的研究及10余年的跟踪验证, 发现海拔500~800 m地域具有生产优质烤烟的良好生态条件, 所生产的烟叶品质好, 理化结构优, 内在化学成分平衡, 香气质好, 香气量足。

(1) 气候温和, 烟株生长较平缓稳壮。经长期观察发现, 南岭山地带4—7月烤烟生长季节, 平均气温常年在17.2~24.1℃, 其中最高气温仅32.9℃ (7月) , 且只有1 d, 天气时晴时阴, 光照多而不强烈, 非常有利于烟叶的物质积累, 烘烤后原烟色泽金黄, 味道醇和, 具有一股特有的山地浓郁清香。

(2) 大田烟株生长态势及烟叶质量随海拔升高而趋优。随海拔升高, 烤烟大田生育期延长, 烟株长速稳健, 早花发生率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烟株有效叶片数逐渐增多2~3片, 旱土烟单产、单叶重及上等烟比例增加, 原烟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及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显著提高。

(3) 中高海拔区域旱土烟叶种植要实现优质适产, 需因地制宜完善配套栽培技术。一是要注意珍惜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将种植规划在坡度15°以下的低坡区域, 并重视轮作;二是海拔700 m以上地区培育壮苗的方式, 可在低海拔区域育苗高海拔区域移栽大田。若在高海拔区域育苗, 要注意防寒增温保苗, 一般以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播种为宜。但1月正是气温最低时, 冰冻严寒, 播后出苗不利, 一定要采取先催芽, 注意密封防冻, 采用较厚薄膜或盖双层薄膜, 出苗后再揭去一层, 3月下旬假植, 4月上中旬移栽大田, 6月中旬开烤脚叶, 到8月上中旬顶叶采收结束, 这段时期最适宜烟株生长和成熟, 也是生产优质烟最佳气候条件。三是中高海拔区域旱土烟要实现优质适产, 单产达到2 250~2 625kg/hm2, 必须施足纯N 135~150 kg/hm2, N-P-K比例1∶1∶2.5, 并因缺补缺, 适量增施硼钼镁锌微量元素肥30 kg/hm2, 平衡施肥。

摘要:按不同海拔高度分别设置试验观测点, 开展南岭山地不同海拔区域烟叶品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 烤烟大田生育期推迟;烟株生长速度逐渐减慢平缓;早花现象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烟株叶片数逐渐增多2~3片;旱土烟单产、单叶重及上等烟比例增加;原烟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及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显著提高。

关键词:南岭山区,海拔,烤烟,旱土,栽培,质量

参考文献

[1]马莹, 田野, 胡元才, 等.黔西南州烟叶化学成分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 2009 (6) :29-32.

[2]李东亮, 张水成, 许自成.烤烟不同部位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叶长的关系[J].作物学报, 2008 (5) :914-918.

[3]李葆, 刘春奎, 闫启峰, 等.湖北恩施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特点及综合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5) :12-14, 18.

[4]许自成, 黎妍妍, 肖汉乾, 等.湘南烟区生态因素与烤烟质量的综合评价[J].植物生态学报, 2008 (1) :226-234.

[5]向东山, 翟琨.不同环剥时期对烤烟上部叶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7) :4325, 4346.

泽州县南岭乡经济林发展经验探讨 篇4

1 基本情况和经济林发展现状

1.1 基本情况

南岭乡位于泽州县西南部山区, 地理位置紧靠沁河流域, 资源贫乏, 经济发展滞后, 属于典型的山区乡。全乡辖27个行政村、10 459口人, 耕地面积806.50hm2, 人均耕地0.08hm2。全乡总面积6 286hm2, 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 773余hm2, 占总土地面积的75%, 有林地面积4 133hm2, 森林覆盖率达到42%, 全乡有经济林面积541.13hm2, 其中2011年新增经济林面积66.67hm2;全乡人均林地面积0.34hm2。

1.2 南岭乡经济林发展现状

目前, 南岭乡经济林总面积为545hm2, 其中2010年前栽植475hm2, 2011年新栽67hm2。全乡经济林以水果干果经济林为主, 在干果中, 有核桃335hm2、红果40hm2、柿子13hm2、花椒12hm2;在水果中, 有梨173hm2、桃4.67hm2、杏6.67hm2、苹果4.0hm2, 其他2.0hm2。干果类年产量达到13.90万kg, 产值达95.60万元, 水果类年产量达到9.26万kg, 产值154万元, 农民人均经济林收入238元。原有的233.30hm2核桃, 全乡各村均有分布, 主要推广有中林、辽核、薄壳香、香玲、清香等薄皮核桃品种, 出仁率高、品质好, 已经形成一批管理较好、效益明显的核桃园。

2 发展山区经济林的做法

2.1 加强典型引导, 提高思想认识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认识发展经济林产业对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 提高广大果农种植经济林的积极性。要鼓励群众敢于以效益为中心, 大力调整种植结构, 大面积、大规模连片种植经济林。

2.2 加强政策引导, 提供资金扶持

乡政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 对发展经济林产业予以扶持。例如, 在发展核桃经济林产业上, 凡是连片种植2.0hm2以上的村, 乡政府补贴1/2的苗木款, 不足部分由村集体和农户负担;连片种植3.33hm2以上的村, 乡政府补贴2/3的苗木款, 不足部分由村集体和农户负担;连片种植6.70hm2以上的村, 乡政府补贴3/4的苗木款, 不足部分由村集体和农户负担。

2.3 加强责任考核, 严格实行奖惩

乡政府与村、村与农户之间要签订责任书, 以保证种植规模和成活率。完成规定种植面积, 一年后经过验收成活率达到95%以上、田间管理良好的, 对村干部予以奖励。对于发展力度不大、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成活率不达标的村, 除不享受一切优惠政策外, 还要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

3 经济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匮乏。当前, 山区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是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难以聚集, 融资渠道不畅。二是技术投入少。山区深加工能力不足, 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劳动力素质较低, 人才缺乏。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外地人才引不进、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出务工农民中初中以下文化的占88%, 受过技能培训的不到15%。四是经济林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 比较单一。主要表现是名优品种、特色树种、优势树种都比较低。五是经济林生产经营管理粗放、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低, 新技术推广应用少, 科技含量、单位产量低。六是认识和管理不到位, 认为进城打工是当天现金兑现, 经济林周期长、见效慢, 对经济林管理不重视, 荒芜现象严重, 导致效益不高, 产量低下。

4 发展山区经济林的主要途径

4.1 加强分类指导, 突出机制创新

在尊重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 采取个体经营、集约经营等不同方式发展经济林。认真落实谁种谁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 产权长期不变, 允许继承和转让, 稳定林权并发放国家颁发的林权证书;要不断探索多样化的土地使用权租赁经营、入股合作、有偿转让等形式, 打破地域、行业界限, 采取多种形式, 吸引社会力量对经济林进行开发, 发展多种联合体, 鼓励和支持企业单位、煤矿、私营业主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和个人, 投资开发经济林产业。要充分利用乡政府的优惠政策, 积极倡导和引导“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 组建股份制合作社, 推进全乡的经济林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4.2 加强技术支持, 提供优质服务

全乡要成立经济林协会, 对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技术支持。要严格做到:向农户提供优良优质的树苗;乡林业门市部向果农出售的农药无假冒产品;乡林业站全方位进行技术指导, 对果农进行集中培训;积极组织科技人员, 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 开展技术承包、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积极开展先进实用管理技术的无偿服务, 要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园, 依靠科技保持名优品牌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要搞好储藏加工;聘请林业科研院校的专家常年做技术指导;保证产品销售, 积极拓宽市场, 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的服务。

4.3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措施到位

乡村两级领导应高度重视, 切实把发展经济林作为今后几年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大举措来抓。乡里成立以书记、乡长为组长, 分管领导和各片片长为副组长领导机构, 村成立由支书、主任负责的工作机构。任务量化到人, 责任明确到人, 指标考核到人。包片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年度考核要与这项工作紧密挂构, 保证做到、规划科学、安排合理、落实到位。

5 山区经济林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5.1 选择优良品种, 高标准建园

要为经济林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必须加强技术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强化技术和管理措施, 是保证经济林高产稳产的关键。

5.2 在坡耕地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发展原则, 例如目前推广的核桃新品种, 要求有深厚的土层。各地的生产实践表明:土层厚度达到1.0m以上, 是保障核桃正常生长和丰产的一项基本条件。若土层较薄, 核桃前期生长尚可, 但后期树势衰弱很快, 产量难以保障。因此在规划发展核桃时, 必须立足于土地现状, 将土层深厚的宜林荒山和坡耕地作为重点区域。但坡耕地不是林业用地, 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需要国土、农业等部门的支持。

5.3 树立品牌意识, 成立专业合作社

建立专业技术协会, 通过大户牵头、自愿组合、滚动发展的方式, 分村组建专业技术协会。以协会为平台建立网络组织, 提供咨询和服务, 组织经常性的技术培训、组织申请品牌保护以及开展营销活动等, 形成通畅的技术培训和销售渠道。

5.4 优化发展模式

经济林产业化发展可采取两种模式:一是通过土地流转, 鼓励大户承包, 实现规模化发展;二是采取专业合作社模式, 分户种植, 集体经营。实现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是全乡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而采取每家每户分散经营, 往往导致后期疏于管理, 产量低。

5.5 形成产业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下转第40页) (上接第11页) 提高干果经济林深加工能力, 挖掘潜在的经济效益, 不断拉长经济林生产的产业链条。逐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要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和林下种植业, 进一步拉长林业产业的链条。

5.6 加强政策引导, 建立多渠道资金持续投入机制

上一篇:传统经济下一篇:支护理论